改革开放迎来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大发展(三)1997~2007年

1997年
• 1月17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在京召开“卫星热红外增温异常与地震短临前兆的物理机制专题讨论会”,20名专家与会。理事长刘光鼎主持讨论会,强祖基研究员详细介绍了该项工作的观测事实和预测地震的实践,之后进行了讨论。
• 4月3日16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委员李均之、任振求、黄相宁以急件形式向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报送“短临预报卡片”,成功预测新疆伽师县4月6日连续发生的6.3级和6.4级两次地震和4月11日、16日的6.8和6.4级地震,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 5月1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武汉召开,中国科学院、国家地震局、高校和产业部门的工程地球物理界代表60多人与会。在同时召开的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会员单位和常务委员会会议上,通过协商选举产生了专业委员会主任和副主任。刘光鼎兼主任,赵永贵任常务副主任,肖柏勋、顾梦林、罗壮伟任副主任。
• 5月8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签署了双方加强学术交流与联系的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陈颙和A. F. 斯玻尔豪斯分别代表两会签字。
• 10月15日,为适应市场经济需求,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社会服务工作委员会的服务开发窗口——“北京旷世达资源环境工程发展中心”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在北京市海淀区注册。
• 10月16~17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与中国环境分会在北京联合召开“水环境污染防治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52人,提交论文及摘要20余篇,中心议题是江、河、湖、海等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防治技术及其管理与决策中的学术问题。
•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刘振兴院士提出“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这是我国首次提出的具有自主创新特色和重要国际影响的空间探测计划。
• 10月18日,纪念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50周年大会在全国政协常委会会议厅举行。夏国治常务副理事长主持,刘光鼎理事长作报告,回顾中国地球物理学会50年历程和取得的成就,介绍了地球物理学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中国科协副主席曾庆存院士代表中国科协致贺词。出席纪念大会的各界代表和老一辈地球物理工作者共500余人。大会做出表彰决定:关于表彰本会成立发起人、同龄会员的决定,傅承义、秦馨菱、方俊、孟尔盛、李德生、谢毓寿、王之卓、吴乾章、刘庆龄等9人受表彰;表彰献身地球物理事业45年以上的地球物理学会会员决定,曾融生、朱岗崑、王仁、刘承健等122人受表彰;表彰优秀地球物理期刊的决定,《地球物理学报》等15种期刊受表彰。
大会期间,举办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50周年成就图片展》;出版了《回顾与展望》、《地球物理与经济建设》、《环境与地球物理》三种图书;印制了纪念封。与此同时,省市地球物理学会也相继开展了纪念活动。
• 10月24~30日,由中国地球物会理学、中国地质学会和成都理工学院主办的“第三届水文、工程、环境物探(97)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成都召开。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名代表与会(外宾44名)。大会报告7篇,分组交流59篇。同时还举办了小型展览。刘光鼎院士作为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主持会议。钟世航作“中国水文、工程和环境物探50年——回顾与展望”报告。
• 11月4~8日,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诞生地上海隆重举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50周年、上海地球物理学会10周年庆祝活动,同时举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来自全国各地的386名代表与会。大会报告2个:刘光鼎“从中国大地构造看中国的油气前景”,叶叔华“地球自转研究进展”。大会特邀报告4个,并邀请6位中青年学者作了报告,会上共宣读论文207篇。年会期间设展厅,展示物探仪器、勘探方法与勘探成果。
• 11月7日,CGS与AGU首脑在上海会谈,就出版发行达成协议。
• 11月26日,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庆贺谢毓寿教授八十寿辰暨从事科学研究六十年学术研讨会。谢毓寿教授是我国地震学和工程地震学奠基人之一。
• 12月17日,首都科技界数百人参加当代杰出科学家、教育家、卓越的科技工作组织者、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一届理事长赵九章铜像揭幕仪式暨赵九章诞辰90周年纪念活动。
• 12月25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物探局库尔勒研究中心段书府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 刘光鼎院士荣获997年度“1何梁何利基金会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地球科学)”。
• 叶叔华院士荣获199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会科学与技术进步获(地球科学)”。
•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前副理事长熊光楚教授荣获1997年度“李四光奖”。
• 常旭、熊熊、史建魁、侯安宁荣获首届“青年优秀论文奖”。
1998年
• 5月8日,全国重大自然灾害综合预测专家论坛在京召开。60位专家与会,收到论文45篇。33人在会上作报告。内容包括预测方法论,预测机理与预测研究进展和建议。与会专家认为,重大自然灾害预测、预报、预防是世界性的前沿课题,提出了“关于扶植新兴交叉学科加强自然灾害综合预测研究的建议”。
• 6月26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二十五次常务理事会批准第十二届《地球物理学报》编辑委员会组成:主编刘光鼎,副主编陈颙等7人,编委51人。傅承义任名誉主编。
• 7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公布了“青年优秀论文奖实施细则”和“科技发展奖实施细则”。
• 10月7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共同主办傅承义院士九十华诞庆贺活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刘光鼎主持。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发来贺信,高度评价傅承义院士为推动祖国科技进步和发展我国地球物理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
• 10月14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流体地球科学委员会和信息技术委员会在京成立。两个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都是中国地震局地震数据信息中心。选举产生流体地球科学委员会主任杨玉荣,地震信息技术委员会主任郑治真。
• 10月26~27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杭州召开,大会通过了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和新会章,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根据会章,授予夏国治、叶叔华等12人荣誉理事称号。第六届理事会理事116名,常务理事10名,理事长刘光鼎,副理事长钟辛生、陈颙、何继善、曾绍金、周佰修,秘书长朱日祥。
• 10 月28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在杭州正式成立。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17人,刘光鼎任主任委员,王家林为常务副主任,方正为秘书长。
• 10月28日~11月1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年会在杭州召开,与会代表413人,大会收到报告403篇,会上宣读249篇。年会安排大会报告3个:王水“日地关系”,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前主席R.Sheriff的“地球物理学的现状与展望”,陈强“地学洲际网可视系统”。专题会议期间安排8个邀请报告,参加本届大会优秀论文评选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作了报告。年会还就学科发展和年会组织工作提出了建议。
• 11月4~6日,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物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磁与高空物理委员会共同组织召开的“空间物理发展规划与战略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代表22人,来自全国空间物理方面的主要研究单位: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北京天文台、地质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极地研究所;信息产业部电波传播研究所。与会专家对学科发展形势、应用需求以及学科发展战略进行了讨论。
• 11月16~18日,中国地质学会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联合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全国第三届水文物探学术研讨会——物探 找水井扶贫”,与会代表52人,收到学术论文32篇,大会宣读23篇。报告内容涉及综合、找水、防治、修井、仪器、水工等内容。
• 12月29日,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同济大学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系、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放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会等单位协办的“地球物理重大研究领域进展报告会”在京举行。来自全国20多家单位200余名代表与会。通过学术报告,表达了对刘光鼎院士从事地球物理事业50周年,在地球物理、海洋地质、石油地质等广泛领域做出的贡献的祝贺。
•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推荐的吴忠良荣获由中组部、人事部、中国科协共同设立并组织实施的“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 陈颙荣获199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会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地球科学)”。
• 赵文津、杜乐天荣获首届(1997~1998)“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
• 沈超、陈棋福、宋海斌、徐建桥荣获1998年度“青年优秀论文奖”。
1999年
• 根据新的会章和第六届理事会第一次常务理事会的决定,自1999年办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高级会员的入会申请。
• 根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的合作协议,凡符合AGU会员条件、愿意加入AGU的中国地球物理工作者,可到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申请办理入会手续。
• 3月10日~6月23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和北京大学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心共同发起和组织了首次“大陆动力学专题讲座”活动。中外大陆动力学研究专家学者共作16场专题演讲,听众多达400余人次。
• 9月15~18日,由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水利水电物探科技信息情报网和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全国工程物探与工程测试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市召开。与会代表来自59家单位109人。收到论文34篇,内容涉及地质勘查等7个领域和直流电法等7种探测方法。
• 9月18日,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前所长赵九章被中央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 10月20~24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与会代表393人,大会收到论文419篇,会上宣读238篇。年会安排3个大会报告:刘光鼎“21世纪地球物理研究”,德国地球科学中心P.Borman“德国地球科学中心在国际地学多学科研究中心的工作”,美国纽约大学黄庭芳“输送过程及岩石物性”。年会还邀请张国民、孙文珂和李国琛分别作报告。年会分16个专题进行学术交流。年会颁发了傅承义青年科技奖。
• 11月13日,广西地球物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在南宁召开。会上决定成立广西地球物理学会。大会选举产生了由39人组成的理事会,常务理事15人,理事长葛为中,副理事长阮百尧、江坤树,秘书长陈家联。代表大会决议聘请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刘光鼎院士为广西地球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
• 11月17~20日,为纪念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第一任主任翁文波对我国天灾预测工作的贡献,弘扬翁文波灾害预测学术思想,提高预测水平,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与翁文波科学发展基金在京联合召开“翁文波预测学术思想研讨会暨1999年天灾预测总结会议”。中国科协等部门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编辑、记者共72人与会。会议收到论文和回忆文章60余篇。
• 孙文珂荣获1999年“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
•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被中国科协评为1999年全国性学会先进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被评为全国科普先进集体。
• 刘洋、张绍东、李晓凡、胥颐、曹晋滨荣获1999年度“(傅承义奖)青年科技奖”。
2000年
• 1月14~17日,由国家科技部主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协办的香山科学会议第133次学术讨论会“特大自然灾害预测新途径、新方法研究”在北京香山饭店举行。会上,我国一批分散在各个部门长期从事跨学科研究的科学家,展示了他们在探索特大自然灾害预测的新思想、新途径、新理论、新方法方面取得的创新性成果。
• 5月16~17日,广西地球物理学会首届学术年会在南宁举行。来自自治区矿产、有色金属、地震、石油、水利、电力、核工业、环保、海洋、城建、质检等部门60名会员代表与会。首届学术年会的主题是“面向经济建设和西部开发的地球物理”。年会收到论文20篇。刘光鼎院士作题为“地球物理与国民经济建设”的专题报告。
•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公布新的主页网址http://www.cgs.org.cn和电子邮箱cgs@cgs.org.cn。
• 6月19~25日,第二次中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研讨会在莫斯科举行。共有52家单位220余名专家与会。中方代表29人,来自16家单位。大会宣读报告30篇,张贴25篇。会上举行了双方荣誉会员颁证仪式。
• 7月17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刘振兴院士在第33届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会议上,荣获“国际空间研究奖(Vikram Sarabhai)”,以表彰他在空间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这是我国科学家在这一领域获得的最高国际奖项。
• 9月9~11日,“全国堤坝隐患及渗漏探测学术研讨会”在兰州举行。会议由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水利水电勘探科技信息网共同主办,与会代表111人,提交会议交流的论文30篇。
• 9月15~16日,“2000年勘探地球物理与国土资源大调查学术研讨会——西部地质调查、复杂地质条件物探对策”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质学会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勘查部门的53家单位108名代表与会。提交论文43篇,大会宣读39篇。4位特邀代表作了主题发言:何继善“伪随机电法及其在国土资源大调查中应用的可能性”,孙文珂“我国固体矿产物探的回顾和展望”,熊光楚“西部物探的挑战与机遇”,庄道泽“东天山地区矿产地球物理勘探成果与资源潜力调查中的物探工作”。大会分设矿产资源勘察和水工环两个专题进行讨论。
• 9月18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在北京右安门二中和新桥外国语学校建立青少年地球物理科普教育基地,举行授牌仪式。
• 10月21~24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举行。与会代表365名,提交论文392篇,会上宣读208篇,编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0)》387篇。大会安排报告3个:许厚泽“卫星测高技术在中国海洋地球物理监测中的应用”,陈颙“地震学术和地震灾害”,邓大量(美籍)“台湾地震研究和集集地震之科学成果”;大会专题报告5个,并安排了7个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专题报告。会议期间举办了“2000年地球物理年会地球物理工程环境设备展”。
• 11月6~9日,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办、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联合承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学术讨论会”在京举行。会议代表108人,其中来自4个国家的外宾14人。会议收到论文70篇,其中国外18篇。论文内容涉及地球电磁学的各个分支学科:新仪器,野外观测,数据解释与处理,正反演成像技术以及电磁法在地壳上地幔和工程中的应用等。
• 为落实国务院“城市供水、节水和防治水污染工作会议”精神,由7部委相关部门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共同主办“水与城市发展论坛暨技术应用交流会”。会议结合国家任务和社会需求,集科技界、企业界和管理部门于一体,共同推进科技协作与交流。会议收到论文、论文摘要62篇,44人在大会上作了报告。
会议分三阶段,分别在北京(10月10~11日)、深圳(11月10~16日)和海口(12月28日~2001年1月3日)举行。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企业界人士分别占31%、43%、26%。通过交流,会议形成3个联合组:管线探测联合技术组,堤坝隐患检测、堵漏联合技术组,地下水勘探和管理用水联合技术组。
• 《地球物理学报》出版英文电子版(试刊)。
• 王仁院士荣获200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会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数学力学)”。
• 陈运泰院士荣获200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会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地球科学)”。
• 王水院士荣获200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会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地球科学)”。
• 张宗祜院士荣获200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会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地球科学)”。
• 刘振兴院士荣获2000年“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
• 李平、何展洋、陈小宏、杨惠根、黄宝春荣获2000年“傅承义青年科技奖”。
2001年
• 1月11日,新世纪第一个春节座谈会在中国地质大会(北京)学术交流中心举行。与会全体人员为荣誉理事王仁院士祝贺80寿辰和荣获200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会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数学力学)”。
• 6月15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向中国科协报送刘光鼎院士关于“中国油气资源的二次创业”的建议,提出在前新生代(中生代和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找油气的战略构想。温家宝副总理8月27日、11月13日两次批示,争取在前新生代海相碳酸盐岩中有新的突破。有关部委领导也做出了批示。
•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自2001年6月第(总)70期开始,纸版和网络版并行出版。
• 8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达成协议,共同主办《地球物理学进展》杂志。《地球物理学进展》是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1986年创办的。
• 10月14~17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在昆明召开。与会注册代表403名,非注册代表51人。大会收到论文435篇,会上宣读230篇,编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1)》415篇。大会特邀报告和专题报告7篇:王光宇“我国海洋地质调查的几项新技术及成果”,何继善“堤坝漏涌、渗漏探测的若干问题”,闵志“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濮祖荫“磁层能量传输与释放”,陈永顺“近代大洋中脊地球动力学研究进展与展望”,钱荣钧“山地勘探中的一些技术问题”,沈凤“地壳流变学特征对地壳增厚和表面变形的影响”。“傅承义青年科技奖”候选人报告7篇。本届年会设20个专题,跨专题讨论3个。
• 10月14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方圆标志委员会勘探勘察认证工作站”正式成立。
• 11月,新编《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通讯录》出版发行。
• 11月7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中国海洋学会和中国气象学会共同主办的“新世纪城乡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内外学者、专家、企业家74人与会,就我国城乡环境污染控制、管理状况、新进展等10个专题进行了讨论。
• 11月23~27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方圆标志认证委员会勘探勘察认证工作站”在涿州中石油物探局培训中心举办第一期“国家注册审核员预备知识培训班”,27位学员接受培训。
• 11月26~28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5个部委主管部门共同主办的“中国工程地球物理检测技术交流会”在长沙举行。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88家单位的148位专家学者与会。大会分主题报告和技术交流两个阶段进行。
• 12月5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八次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傅承义青年科技奖章程和实施细则”。
• 12月26~27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办的“21世纪中国地球物理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北京石油大学举行。来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产业部门9家单位20余位代表与会。会上20篇论文进行了交流。刘光鼎理事长作了题为“回顾与展望——21世纪的固体地球物理学”的报告。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总公司成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要支持单位。增补该公司石油物探局秦顺亭为副理事长,并增补两名常务理事。
• 刘振兴院士荣获2001年度“何梁何利基金会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地球科学)”。
• 何继善院士获2001年“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
• 王世民、毛志强、邓志文、李宗杰、赵华、赵俊猛、徐沛芬荣获2001年“傅承义青年科技奖”。
2002年
• 4月14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翁文波科学发展基金和广东省中山市水利局联合举行“2002年全国天灾预测研讨会暨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会”。
• 9月2~7日,“中国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科学研讨会”在山东潍坊市举行。会议由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磁与高空物理委员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物理专业委员会主办,与会代表75人。会上邀请有关专家就双星计划一些科学应用分系统的进展情况,目前空间物理的主要研究方向、现状、主要成果及发展趋势作了报告,并进行了交流。
• 9月9日,理论与应用地球物理研讨会暨国际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郭宗汾教授八十寿辰庆贺活动在北京举行,与会各界人士112人。郭宗汾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北美分会创始人、首届理事长。1999年国庆50周年时,荣获中国政府颁发的“外国专家友谊奖”。
• 10月16~19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在广西北海市举行。与会代表450人。收到论文459篇,会上宣读230篇,编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457篇。本届年会设22个专题,3个大会报告,4个大会专题报告,6个“傅承义青年科技奖”候选人报告和3个跨学科讨论会。3个大会报告是:刘光鼎“中国油气资源的二次创业”,常旭“城市地球物理研究”,于晟“地球物理学科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远景”。
• 2002年“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授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幼铭研究员。
• 涂传诒院士荣获2002年度“何梁何利基金会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地球科学)”。
• 王在艺荣获2002年度“何梁何利基金会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地球科学)”。
• 王勇、李彦鹏、李学政、郝天珧、黄清华、潘永信荣获2002年“傅承义青年科技奖”。
2003年
• 6月29日~7月1日,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第23届大会在日本扎幌召开。会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陈运泰当选新一届IUGG执行局委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吴忠良当选IUGG下属国际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副主席。
• 7月5日,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在济南召开,与会理事17人,缺席6人。理事会选举产生常务理事8人,刘元生任理事长。聘请徐世浙院士为名誉理事长,张善法为秘书长。会上通过了“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会章”。
•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授予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怀特教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荣誉会员”称号,以表彰其为地球物理事业做出的贡献。
• 《地球物理学报》自第46卷第3期开始,改版为国际标准的大开本,每期字数由21万增加到29万。
• 8月11日,刘光鼎、涂光炽、刘东生等11名院士联名提出创建“大兴安岭中南段—— 一个重要的有色金属研究基地”建议。8月22日温家宝总理签批: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参研。
• 10月21~22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正式代表123人,实到109人。大会选举七届理事111人。第一次理事会选举常务理事21人,王水当选理事长,副理事长徐文荣、李绪宣、刘启元、王平、张永刚,秘书长朱日祥。大会决定:授予刘光鼎同志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荣誉理事长,授予刘振兴、何继善、何汉漪、钟辛生、赵化昆、曾绍金等六同志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荣誉理事。大会表彰的先进集体有:地磁与高空物理委员会,《地球物理学报》编辑部,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科普及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大会还表彰了24位先进工作者。
• 10月22~26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在南京召开。会议注册代表487人,收到论文553篇,编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3)》550篇。大会安排的报告有:刘光鼎“中国海及其矿产资源”、程业勋“城市点状污染源的地球物理调查”、陈邦彦“海洋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杨文采“中国大陆科学勘探地球物理调查”、滕吉文“21世纪地球物理的机遇和挑战”、徐世浙“位场向下延拓的新方法”、孙和平“地球重力场及其地球动力学问题研究”、王烈军“澳大利亚及其周围地区地磁台网观测与研究”、倪四道“极为复杂的地幔结构”。会议设24个专题,在9个会场进行学术交流和专题讨论。
• 11月8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在京成立。专业委员会主任赵国泽,名誉主任刘光鼎。
• 11月7~9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电磁学学术讨论会”在京举行。来自中国、印度、加拿大、匈牙利、俄罗斯等5个国家215位代表与会。大会收到论文89篇,内容涉及矿产勘探、地震预报、地下水探测、工程地基勘察、地质灾害预测预防等多个领域。
• 12月10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汪集旸、石耀霖荣获2003年度“李四光地质科技奖(荣誉奖)”,姚伯初获“李四光地质科技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何汉漪获“李四光地质科技奖科技研究者奖”。
• 赵文津荣获200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会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地球科学)”。
• 陆邦干荣获2003年度“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
• 李亚林、刘伊克、王彦宾、魏自刚、许力生荣获2003年“傅承义青年科技奖”。
2004年
• 2月25日,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叶笃正荣获“第四十八届国际气象组织奖”。
• 6月7~14日,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长江水利委员会主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等单位协办的第一届国际环境和工程地球物理会议在武汉中国地质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有55名专家学者在大会和分组会上进行了学术交流。
• 6月21日,孙继敏荣获“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 7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办的英文期刊《Applied Geophysics》(应用地球物理学)正式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其前身是1989年试办的《Bulletin of Chinese Geophysics》(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志)。
• 8月15日,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震学会在北京联合举行曾融生院士80寿辰庆祝活动。
• 9月24~26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国人力资源研究会培训中心承办的“建立现代自然灾害预警系统研讨会”在深圳举行。来自各省市地震局、气象局代表50余人与会。
• 9月,朱日祥院士在国际知名的《自然》(Nature)杂志上发表对古人类定年的研究成果,第一次为166万年前东亚高纬度地区人类活动提供了年代学依据。
• 10月16~20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0届年会在西安召开。与会代表556人,收到论文534篇,《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4)》刊登523篇,会上宣读253篇。大会报告有:欧阳自远“中国登月计划”,刘光鼎“地球物理在国防和国家安全中的作用”,石耀霖“地球动力学有关问题”,王克林“汇聚型板块边界研究的机遇与挑战”。2004年度“傅承义青年科技奖”候选人亦作了报告。会议设23个专题,在9个会场进行学术交流和1个跨学科的讨论会。此外,还举行了“西部大开发中的地球物理战略问题”和“地球物理教育”两个论坛。
• 刘振兴院士于1997年提出的“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逐步实施。按此计划,我国于2003年12月和2004年7月先后发射近地赤道卫星和近地极区卫星,与欧洲空间合作局“星族卫星”(4颗)配合,首次实现了地球空间“六点探测”。刘振兴根据双星计划探测结果,首次提出地球空间暴的“锋面触发”模型,对于监测地球空间环境和保障我国航天活动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双星成功发射和“六点探测”的实现,被两院院士评为2004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刘振兴被评为全国十大创新英才。
• 朱日祥院士荣获200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会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地球科学)”。
• 许厚泽院士荣获200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会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地球科学)”。
• 张先康荣获2004年度“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
• 高原、李培明、刘传虎、丘学林荣获2004年“傅承义青年科技奖”。
2005年
• 1月12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等9个学会联名倡议我国参与推动第二次国际地球物理年活动(2007~2008年)。
• 8月26~30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1届年会在吉林大学召开。与会代表426人,有404篇论文在年刊上发表。应邀在大会作报告的有:李德仁“地球空间信息学及在陆地科学中的应用”,刘振兴“双星计划最新进展和空间风暴探测计划”,陈颙“发展地震雷达及设想”,朱日祥“地球深部过程对岩石圈的影响——来自地磁学的证据”,滕吉文“中国地球物理学往何处去”,于晟“‘十一五’地球物理与空间物理科学发展的思考”。此外,还有5人在大会上作了报告,2005年度“傅承义青年科技奖”候选人也在大会上报告了各自研究成果。会议设22个专题,在11个分会场同时进行学术交流。30日专门召开了“地球物理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跨学科专题讨论会,参加年会的代表200余人参加了讨论。会上,评出“傅承义青年科技奖”、“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和“学生优秀论文奖”。
• 10月21日,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成立大会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与会代表70余人。会议选举首届理事33人,常务理事18人,理事长王俊业,秘书长阎维彰。
• 11月10~14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讨论会”在成都理工大学举行。来自中国、日本、加拿大、美国的251名地球电磁学家、地球物理学家与会。会议的主题是“21世纪电磁勘探方法的进展与应用”。有4人应邀作大会报告,另有35名代表在大会或专题会上发言,30篇论文进行了展示与交流。
• 11月16~17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学术讨论会在西安第二炮兵工程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军、地70多家单位110多名代表、领导、嘉宾与会。会议研讨的主题是:国家安全与军事地球物理研究现状、需求与未来发展。学会名誉理事长刘光鼎指出,地球物理研究工作和科技成果对国家安全有重要作用,建议成立“军事地球物理研究中心”。刘振兴、许绍燮等人就空间环境、地震监测等与国家安全的关系作了报告。会上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组成人员:委员29人,主任刘代志。聘请刘光鼎、何继善、刘振兴、许绍燮、游光荣等5人为顾问。
• 200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参加中国科协和北京市组织的科普活动共18次,科普讲座7次,科普展览5次,科普宣传6次。前两项参与人数近7000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荣获“全国科普日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被评为2005年中国科协全国学会财务决算编报工作先进学会。
• 叶笃正荣获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朱日祥院士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并荣获“2005年第三世界科学院地学奖”。
• 钱荣钧荣获2005年度“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
• 黄金莉、黄晓葛、翁爱华、杨顶辉、周仕勇荣获2005年“傅承义青年科技奖”。
2006年
• 1月14~16日,为推动会员单位的技术服务工作进入国际市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社会服务工作委员会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了“中国马来西亚地球物理/GPS/GIS科技讨论会”。主要讨论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在经济建设中的应用。中方11人、马方23人与会。
• 5月26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秘书长、组织工作委员会主任姚振兴被评为第四届中国科协先进工作者。
• 8月18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与中华医学会卫生学分会在辽宁省大连市举办了“地震灾害预防与地震应急预案研讨会”。有关单位负责人、专家共20余人与会。
• 8月28~31日,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在北京举办 “煤炭振动监测与灾害危险性预测研讨班”,来自全国22家单位的34人参加。研讨班的主题是:煤炭灾害与震动监测。
• 10月15~19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在成都理工大学召开。与会代表524人,大会收到论文667篇,其中625篇载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6)》,306人作了报告。大会报告有:刘光鼎“中国大陆构造格架的动力学演化”,马宗晋“从中国山、盆、原看全球对其动力学环境之探讨”,李阳“油藏综合地球物理技术研究进展”,石耀霖“从GPS位移计算应变的讨论”,魏奉思“关于发展我国空间大气事业的思考”,朱介寿“拼合的欧亚大陆岩石圈的特性与动力学”,张中杰“地震各向异性研究的机遇与挑战”,阮维基“地幔后钙钛矿相变及其动力学影响”。年会还进行了 “2006年度傅承义青年科技奖”和“学生优秀论文奖”的评选。从本届年会起,要求作者提交的论文一律用电子版。
• 10月27~29日,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和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联合主办的“2006年SPG/SEG昆明国际地球物理会议”在昆明举行。会议的主题是“油藏地球物理技术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来自中国、美国、英国、荷兰等国家的代表320多人与会,其中外宾20余人,会议征集报告190多篇,录用72篇。
•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荣获“第五届中国科学技术普及先进单位单项奖”。
•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刘光鼎提出的“中国油气资源二次创业”科学建议,荣获“第五届中国科协优秀建议奖”一等奖。
• 汪集旸院士荣获2006年度何梁何利基金会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地球科学)。
• 刘光鼎院士荣获2006年度“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
• 陈凌、邓成龙、黄显国、陆全明、杨锴荣获2006年“傅承义青年科技奖”。
2007年
• 3月,为了解决我国矿产资源短缺问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中钢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为纪念国际地球物理年(IGY)50周年,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发起了地球物理信息化年(eGY)活动,时间自2007年7月至2008年底。3月20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处召集地球物理学界在京有关单位,共同商议参加地球物理信息化年活动相关事宜。与会各单位一致推荐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牵头,联合空间、气象、海洋、固体地球物理领域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参与这一国际性活动。
• 6月9~10日,广东省地球物理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广东省佛山市召开,来自省内12家单位66名代表与会。会议选举出理事38人,常务理事25人,理事长石彦民,秘书长周长祥。
(王广福、汪纬林、陈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