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第101

   

科协精神

同心同德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扎实工作

创新体制机制对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学会工作

200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作总结与2009年学会工作计划

学科发展研究第四次会议纪要

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换届改选

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培训班纪要

学术交流

24届学术年会纪要

24届学术年会“新世纪国际地球物理研究信息化与平台建设”、“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

储层描述与开发地球物理”专题研讨会总结

深部地质过程——地球排气与油气资源学术研讨会纪要.

19届国际地球电磁感应学术讨论会议纪要

金属矿产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方法研讨会议纪要

第一届应用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纪要

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四届换届会暨海洋地球物理勘探与数据信息应用专题研讨会纪

全国地球物理及相关学科领域项目申报研讨会会议纪要

科技信息

中国科技社团在沪讨论体制与机制创新

地方学会

河南省地球物理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广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第一届第三次常务理事会纪要

地方学会2008年总结和2009年计划(广东云南山东北京

报道

陈宗器诞辰110周年纪念会在京召开

第三届环境与工程国际研讨会在武汉召开

通知

关于召开“CPS/SEG北京2009国际地球物理会议暨展览的通知


同心同德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扎实工作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摘登)

       


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首先,他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全国广大科协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他强调,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任务,赋予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各级科协组织神圣而光荣的使命。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同心同德,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胡锦涛指出,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创新创造日新月异,科技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更加迫切地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懈进行创造性实践,以更好地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我国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更好更快地把我国科技事业推向前进。

胡锦涛强调,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自觉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坚持科技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增强不懈奋斗、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信心和勇气,勇敢担负起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和历史使命,在自主创新方面继续创造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的光辉业绩。胡锦涛希望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为勇攀科技高峰作出新贡献;大力普及科学技术,积极为提高全民族素质作出新贡献;大力加强决策咨询,积极为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作出新贡献;大力发扬优良传统,积极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出新贡献。

胡锦涛强调,中国科协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科协组织要进一步发挥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重要力量的作用。要广泛开展群众性、基础性、社会性科普活动,加大科技知识在全社会的传播速度和覆盖广度;大力宣传在创新科学技术和普及科学技术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让科学家受到全社会尊重,让全民创造热情和创新活力得到充分激发。要积极参加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推动产学研结合,推进科技知识传播和应用。

胡锦涛强调,科技工作者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科协组织要把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作为根本任务,帮助科技工作者施展聪明才智、勇攀科技高峰,引导和支持科技工作者深入企业农村一线开展技术咨询、技术诊断、科技培训等活动,竭诚鼓励科技工作者干事业,鼎力支持科技工作者干成事业,热情帮助科技工作者干好事业。要把维护科技工作者合法权益作为科协工作的重要内容,完善科技工作者利益表达机制,关心一线科技工作者和离退休科技工作者,及时反映他们的意见和呼声,推动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胡锦涛指出,科协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和改善对科协工作的领导,为科协及所属团体提供有利工作条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培养造就科技人才特别是创新型科技人才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把科技发展内在规律、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有效统一起来,推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科技人才基础。         (摘自中国科协网站)


 

创新体制机制对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邓楠在2008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上的讲话(摘登)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过去30年,我国的资源环境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未来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艰巨的节能降耗压力。与此同时,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发展转型时期,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与不公平现象突出,自然灾害频发、生产性事故不断涌现。中国已经进入了必须加强风险管理的社会发展阶段。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管理,全面有效地应对各种生产性事故、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安全问题,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为此,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继续发挥研究会对我国可持续发展事业的研究和决策咨询作用,围绕过去30年来我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以及当前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为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繁荣与发展献计献策。                (摘自中国科协网站)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08年工作总结


 


一.民主办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是一个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涉及面非常广的学会,多年来坚持民主办会的宗旨,按时召开工作会议,常务理事会讨论做出决议后,秘书处和职能部门执行,并在《会讯》和网站上向全体会员通报,接受会员监督。2008年召开的各工作会议:

1.常务理事会 4

2.秘书长会   4

2.全国秘书长联席会1

3.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1

4.春节茶话会1

5.向主要支持单位汇报会1

6.秘书长、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联席工作会议1

以上会议纪要均刊登在今年的《会讯》和学会网站上。

根据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的计划,2008年财务完成情况为收支平衡,略有节余。

二.组织工作

在完成中国科协部署的各项任务的同时,今年我会主要完成了以下几项组织工作:

1.完成中国科协改革创新试点项目“组织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了多支持体制和民主办会机制,逐步实现了法制化管理,修改、完善和建立健全各项工作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各种条例、要求、办法等20余项,召开了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完成了换届改选工作。

2.根据中国科协的要求,我会今年申请了《学科发展研究项目》。项目按预定计划实施,6月成立了学科发展研究组,在研究组的领导下,先后对本学科近2年来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等进行调研,同时形成了分学科进展报告,并在修改的基础上开展了综合报告的编写工作。根据地球物理学科的特点,按专业分为十个分学科,各分学科由1名专家任组长,负责组织召集专家学者开展学科发展的专题研究,及时把握我国地球物理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形成分学科报告。在67月间十个分学科均组织了调研会,其中4个分学科还组织了2次以上的调研会,广泛听取该领域的专家学者的意见。在召开学科发展调研会、开展学科发展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各分学科撰写了分学科发展报告初稿。723日学科发展研究组召开学科发展研讨会,听取各专题的进展汇报。各分学科的撰写人就该学科在地球物理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国内外研究动态、学科今后发展的战略问题思考及保障措施等问题做了具体报告,能够从学科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总结和分析问题,站得较高,就我国地球物理学的今后战略发展从各自方面提出了很多有建树性的观点。8月起,陆续收到了分学科撰写的学科发展报告,并送达专家进行审阅,11月上旬完成学科报告的专家评审和征求意见的工作,12月召开了综合卷讨论会,听取了科协和专家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完成学科发展综合报告的撰写,年底提交了最终报告。

3.根据学科发展的需求,积极筹备成立继续教育委员会的工作,以满足科技工作者知识更新、技术培训的需求;组织筹建矿山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针对当前国家安全生产的急需,利用学会多学科专家的综合优势,开展矿山灾害的预测预防工作;加强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促进学科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

46月份正式成立了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并召开了学术会议;积极推进四川、新疆、江西、贵州4个地方学会的筹建工作,帮助筹备组加快成立进程,同时宣传地球物理学科在地方经济建设中的作用。3月份在广州召开了全国秘书长联席会,到会的各地方学会的理事长、秘书长40多人,共同学习了中国科协2008年学会学术工作要点,讨论热烈,发言踊跃,交流办会的经验,并对如何把“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落到实处和开展科普活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讨和交流,就积极推进环渤海地球物理研讨会、泛珠三角八省一市三地区地球物理研讨会和北部湾矿产资源交易中心的工作进展、利用学会网站实现交流信息、科普资源共享等达成共识,加强了学会间的联系与合作。

5.加强与国科联的联系,结合国际地球物理50年,组织纪念活动和召开学术会议,内容包括:学术报告会(新世纪国际地球物理研究信息化与平台建设)、回顾纪念会(陈宗器诞辰110周年纪念会)等,联合兄弟学会和会员单位,在中国开展国际地球物理信息化年活动。

62008年发展新会员115人,其中女会员17人,截止到12月底会员总人数已达到14069人,其中女会员1910人。

三.学术交流

全年共召开学术会议30个,其中新增会议18个。(详见学术活动完成情况表)

11017-20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二十四届综合学术年会,来自跨学科、跨部门、跨行业的51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出席大会的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7人,并做了学术报告和专题研讨。会议出版的论文集“中国地球物理2008”(年刊)收录了537篇论文,会上交流了360篇。大会邀请报告8个(其中有3位院士),在9个会场进行了26个专题的学术研讨会和1个科普专题报告会,交流和展示新思想、新技术及新成果。举行“傅承义青年科技奖”专题报告,颁发了2008年“傅承义青年科技奖”(盖增喜、雷建设、田立新、王喜生4人获奖)和“学生优秀论文奖”(28)。召开了《地球物理学报》编委会。年会期间,有14个单位参与了成果和新产品展览,参展单位包括地质仪器制造业、地质地球物理勘探部门、地学信息处理软件设计以及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与会代表对参展产品有浓厚兴趣,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科学出版社展出了一批地球科学最新专著,受到代表的关注。

2.由中国地震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共同承办的第19届国际地球电磁感应学术讨论会(19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in the Earth, 19EMIW) 20081023~29日在北京成功召开。它是IUGGIAGA所属的电磁委员会(I-2工作委员会)主办的地球电磁感应研究和应用领域最高层次的专业性学术会议,自1972年始每两年一届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举行,中国第一次举办此项会议,实现了我国几代科学家在中国举办的夙愿。

本次会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其他20多家相关大学、研究所单位协助支持。会议组委会由来自主办和承办单位的领导和专家组成,还得到美国基金会和国内外电磁测量仪器知名企业的资助。

本届讨论会吸引了世界五大洲43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 参会代表达480(含境外230), 包括学生和青年代表155(含境外58)。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387(含境外238篇、详细摘要131)。本次会议在参会人数、论文摘要数等方面均超过了以往最大规模, 国内外专家普遍把本次会议誉为北京电磁奥林匹克

按照国际惯例,于1020~22日在北京举行了会前会——青年科学讨论会, 与会代表80多人(含境外32), 聘请了5位国际知名专家主讲地球电磁法发展前沿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基础;并在1031~112日于成都理工大学举行了会后会,主题为关于青藏高原深部结构和动力学以及汶川特大地震的专题讨论会,与会代表50多人。

本次会议分10个专题进行讨论,紧紧围绕地球电磁感应这一主题,进一步对海洋电磁、电磁法理论和浅层地磁探测等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研究,并专门设置了中国电磁法研究应用专题。提高能源、资源勘探能力, 为经济建设服务; 加强地震和环境监测, 为创建和谐社会服务是本次会议的主题和热点问题。会议报告了近年来电磁法在油气探测中发挥的作用, 特别是近几年海洋油气电磁探测的快速发展;报告了电磁法在地震、火山、水污染预测研究中所观测的异常现象, 尤其报告了汶川大地震前有规律的异常电磁现象,显示出电磁法在这些领域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3.为更好的开展科技与生产相结合活动,解决煤矿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我会与相关学会和单位联合在淮南煤矿召开了“煤矿安全与地球物理研讨会”,中国科学院滕吉文院士、中国工程院彭苏萍院士及淮南矿业集团常务副总经理袁亮总工程师参加了会议。来自中科院地球物理所、中国地震局、中国矿业大学等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共21位地球物理专家与淮南矿业集团李佩全副总经理及生产一线的11位科研人员出席会议参加了讨论。

为加深与会专家们对淮南煤矿生产实际的了解,会前袁亮总工程师组织专家参观生态修复示范区、顾桥煤矿和研究院,观看煤矿的信息监控系统,使专家们重新认识了现代化煤矿的崭新面貌,了解煤矿亟待解决的技术和设备问题。

会议首先由袁亮总工程师做了题为“淮南煤矿安全与高效开采及深部开采面临的问题”的报告,全面总结了淮南煤矿近几年依靠技术创新,解决煤矿瓦斯、断层、突水等问题取得的成就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而后由彭苏萍院士等15位专家分别做了“煤矿瓦斯富集和突出部位地震预测技术的初步研究”、“淮南煤矿水害探测的认识思考”等报告,从不同角度介绍了解决煤矿中瓦斯预报、小断层及水害防治等新技术与新方法。随后的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又围绕老窑水问题、陷落柱、小断层、采空区问题、瓦斯气及监测预警问题继续进行学术交流,对一些新技术新方法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滕吉文院士、彭苏萍院士最后做总结性发言,感谢各位专家对矿山安全的重视和积极解决问题的心愿,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共谋发展。

四.科普与继续教育

为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今年科普委员会的工作在学会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始终围绕中国科协的工作要点开展进行,积极配合中国科协、中国科技部全国整体科普活动计划,在“科技周”、“科普日”和 “世界地球日”、“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国际减灾日”等活动期间积极开展科普咨询专场、专家科普讲座、网上专家论坛等活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工作中我们注意发挥老科学家的优势,并积极培养学会的年轻力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宣传活动。

完成了中国科协和北京市组织的各项科普活动。举办科普讲座34次,听讲人数7900人;举办科普展览4次,参观人数27000人;进行科普宣传1次,参与和咨询人数200人,参加宣传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近60人次。

组织完成了45张科普挂图,宣传学科与学会的发展,展示和介绍了地球物理科技的研究与成果,还加入了与国民经济建设和大众生活相关的科技知识,受到中国科协的表彰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参观者的好评,同时还为地方学会提供了宣传资料,交换信息扩大影响。

五.社会服务

1.为保证我国承建的东马沙巴发电厂的煤炭供应,帮助我会会员单位走出国门承接任务,今年三月我会推荐安徽省煤田地质局承接了东马沙巴煤田的勘探报告技术审定和煤田开采设计两项任务。根据东马降雨集中、雨量大和采矿设备简陋等实际情况,设计单位集中解决了排水和改变采矿工艺流程,使电厂按时获得了足量煤炭,企业获得了经济效益。为保证采矿工作顺利进行,我会副秘书长郭建9次应业主邀请赴现场指导,帮助解决实际疑难问题,获得业主和现场工作人员的信赖,鉴于双方都能诚信相待,项目进展顺利。

2.为解决中钢滨海黄骅港软土基础硬化难题,我会与中钢滨海联合发起,组织北京亿路通和黄骅凯达市政、福建九建,对渤海内湾盐碱滩涂地原水产养殖厂50米×9米软土地质进行了软土固化试验,初步检测表明,使用新材料沙土固化剂,硬化软土地基,比用传统方法硬化软土地基至少有以下几点优点:⒈ 基础地基弯沉值小,使用寿命不低于常规方法软化的地基;⒉ 施工简单,建设速度快;⒊ 原料少,主料沙土就地取材,减少运费;⒋ 综合成本最少可降低11%以上。

六.宣传出版

2008年我会刊物均按时完成了出版计划。全年出版4种学术期刊19000册,发表论文674篇;出版会议论文集10种,出版发行4090册,发表论文1304篇;出版科普挂图45张。

办刊刚4年的Applied Geophysics (《应用地球物理》)杂志,2008年被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检索系统收录,并从2007年第一期起开始,这标志着应用地球物理杂志已被国际认可而成为一份国际性杂志。

加强学会网站的管理工作,在现有的条件下,及时发布学会活动信息,更换和调整网站内容,筹备网站改造工作,以便更好地利用网站传递信息、展示学会、服务会员。

《会讯》全年出版发行了4期和1期换届改选的增刊,共计15000册,同时张贴在学会网站,公布学会工作与活动,沟通和交换学会信息。在广州市召开的2008年“全国秘书长联席会”上,给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颁发了“2007年度《会讯》优秀通讯员奖”。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08年学术活动完成情况表

1  2008年学术活动完成情况表

会议、活动名称

时间  地点

参加人数

交流论文

出版

论文集

1

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

1017--20日 北京

510

360

1

*2

《空间天气发展战略》

511--17

河南焦作

20

15

 

*3

空间天气全球行为重大研究计划

106--7 杭州

25

20

 

*4

“第19届国际地球电磁感应学术讨论会”会前会

1021--22日 北京

82

5

 

5

“第19届国际地球电磁感应学术讨论会”

1023--29日 北京

480

387

1

*6

“第19届国际地球电磁感应学术讨论会”会后会

1031-113  北京

60

38

 

*7

煤田测井联合会学术联合会

218--26  昆明

96

30

1

*8

煤田测井理事会2次会议

5          上海

30

10

 

*9

2008’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技术研讨会

6          昆明

80

5

 

10

2008物探技术研讨会

912  辽宁丹东

276

80

1

11

全国工程物探与工程检测2008年学术年会

915--17  长春

94

25

 

12

金属矿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方法研讨会

10     河北保定

95

14

 

13

《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国家中心技术系统》研讨会

328

25

2

 

14

《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四届换届会暨海洋地球物理勘探与数据信息应用研讨会》

125

30

5

 

15

参加国际COSPAR学术大会

7        加拿大

30

29

 

*16

磁层亚暴锋面理论研讨会

12         北京

20

 

 

*17

环境地球物理研讨会

128     北京

27

5

 

*18

2008年全国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

426--27  北京

48

79

2

*19

汶川地震预测回顾及今后震情趋势交流会

514     北京

16

7

 

*20

首都圈震情研讨会

74      北京

17

8

 

*21

震情会商会

86      北京

17

9

 

*22

震情会商会

99      北京

15

7

 

*23

2008年全国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总结会

126--7   北京

59

76

1

*24

第三届黄海地质与地球物理场特征中韩双边学术研讨会

916--17  大理

45

18

1

25

海洋地球物理发展与展望学术讨论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十周年

1129--30日 上海

150

9

 

*26

深部地质过程、地球排气与油气资源学术研讨会

1010--12

北京

40

33

 

27

第四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题研讨会

1111-13日青岛

50

35

1

28

煤矿安全与地球物理研讨会

326日 安徽淮南

32

11

 

*29

全国地球物理及相关学科领域项目申报研讨会

1212-14日北京

62

5

 

30

国民经济及国防建设中的地球物理技术问题研讨会

517--18日 北京

150

28

 

注:*为新增会议

 

2  2008年科普完成情况

活动名称

讲座

人次

宣传

人次

展览

人次

1

科技周、科普日、地球日等活动

33

27000

1

200

4

23000

2

军事地球物理学讲座

1

100

 

 

 

 

3  2008年宣传出版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表

期刊、图书名称

时间

次数(期)

发行总量(册)

论文篇数(篇)

组织单位

1

Applied Geophysics

全年

4

4000

41

应用地球物理

2

《地球物理学报》

全年

6

9000

222

地球物理

学报编辑部

3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全年

6

网络版

129

地球物理

学报编辑部

4

《地球物理学进展》

全年

6

6000

282

地球物理学

进展编辑部

5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

全年

4

15000

 

会讯编辑部

6

中国地球物理-2008(学术年刊)

10

1

1200

537

年刊编委会

7

国内学术会出版论文集

全年

9

3040

804

各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09年工作计划

       


1.进一步推动学会的组织建设工作,力求在现有的工作基础上,深入细分会员需求,积极为广大会员多做实事,真正把学会办成“会员之家”,为广大会员和会员单位提供优质服务。

        2.积极推进学会工作信息化建设工作,2009年将对学会网站进行全面改版,对原有功能版块进行改良,同时新增会员管理和学术会议管理等重要功能。届时学会网站将会以全新的面貌面向公众,服务公众,成为展示我学会面貌的形象窗口

        3.学会在2009年将进一步推进学术活动、学术会议改革,多组织、组织好高质量的学术交流会议,提高学会内的学术交流氛围。

        4.在做好科普和继续教育基础上,继续扩大科普和继续基地。

        5.尝试推行学会活动市场化,积极与市场接轨,同时开拓学会现有经费渠道。

详见学会活动计划表(草案)。

    6.积极申办应用地球物理中文版。


 


2009年学会活动计划表(草案)

学 术 活 动

活动名称

时间

规模(人)

地点

联系人

电话

1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

10

中旬

400

待定

 

010-82998257

cgs@cgs.org.cn

2

电法勘探新技术专题研讨会

1

350

桂林

 

010-81202345

传真010-81201230

3

2009年工程物探和工程检测学术年会

9

200

南昌

 

010-81202345

传真010-81201230

4

9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感应学术讨论会

10

260

广西

桂林

阮百尧

赵国泽

 

62009065

62009068

5

第二届全球华人空间/太空天气科学大会

10

200

南京

窦贤康

dou@ustc.edu.cn

6

电磁法技术发展和新设备推广

2

50

北京

赵国泽

 

62009065

62009068

7

2009年全国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

4

50-60

北京

陈维升

汪纬林

010-67391682

010-62572403

8

空间天气战略研讨会

4

40

成都

冯学尚

fengx@spaceweather.ac.cn

9

煤矿安全与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4

-5

30-40

待定

王玉芬

010-62331240

wyf@cumtb.edu.cn

10

地球物理勘探信息处理技术进展学术研讨会

5

20-30

北京

 

胡天跃

pingshen279@163.com

11

环境地球物理学术报告会

5

16

待定

 

82321660

12

隧道超前预报与病害诊治技术交流会

5-6

100

成都

赵永贵

1360110913北京

13708850222昆明

13

汶川地震研讨会

2季度

20-30

北京

李惠民

68999667/68999651

14

地球物理仪器自主研发交流研讨会

2季度

30

北京

孙进忠

010-86989163

sunjinz@126.com

15

汶川地震地应力背景及影响

2-3季度

待定

北京

李惠民

68999667/68999651

16

大陆动力学高端论坛

3-4季度

30

北京

李惠民

68999667/68999651

17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流体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

7

30

北京

欧光习

李林强

0106496597713651340868

ouguangxi@263.net

18

参加国际IAGA学术大会

8

15

匈牙利

史建魁

JKSHI@CSSAR.AC.CN

19

环境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

10

22

待定

 

82321660

20

第二届应用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

10月底

60

清华

大学

马坚伟

010-62772925 62783149

jma@tsinghua.edu.cn

21

第五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学专题讨论会

11月上旬

50

武汉

刘代志

029-84741381

daizhiliu@163.com

22

双星-CLUSTER学术研讨会

11

50

青岛

史建魁

jkshi@cssar.ac.cn

23

2009年全国天灾预测总结学术会议

11

50-60

北京

陈维升

汪纬林

010-67391682

010-62572403

24

地球物理数据体系架构学术谈论会

11

待定

待定

沈萍、李大辉

pingshen279@163.com

25

联合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共同召开煤矿地质灾害超前预报研讨会

待定

60

待定

王玉芬赵永贵

62331240     13708850222

26

振动测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研讨会

第四季度

30

北京

孙进忠

010-86989163

sunjinz@126.com

     

活动名称

时间

规模(人)

地点

联系人

电话

1

常务理事会

全年4

23

北京

 

010-82998257

2

秘书长工作会议

全年4

8

北京

 

010-82998257

3

地方学会秘书长联席会议

 

30

西安

 

010-82998016

4

春节茶话会

 

200

北京

 

010-82998257

5

向主要支持单位汇报工作会

 

30

北京

 

010-82998257

6

年会与会理事扩大会议

10月中下旬

100

北京

 

010-82998016

继 续 教 育 活 动

活动名称

时间

规模(人)

地点

联系人

电话

1

瞬变电磁培训班

待定

待定

待定

 

010-81202345

     

活动名称

时间

规模(人)

地点

联系人

电话

1

世界地球日

4

3000

北京

 

010-68460283

2

全国科技周

5月第三周

5000

北京

陈晦鸣

010-82322898

3

全国科普日

9月第三周

5000

北京

 

010-68460283

4

社区科普讲座

全年

600

北京

 

010-62059975

5

学校科普讲座

全年

4000

北京

周洪瑞

010-82322107

6

企业科普讲座

全年

2000

全国

钟世航

010-60758590

7

世界环境日科普讲座

6

待定

北京

陈晦鸣

010-82322898

8

中国土地日科普宣传

6

待定

北京

吴海成

010-86833676

9

国际减灾日科普宣传

10

待定

北京

徐桂华

010-81783695

10

“关爱地球母亲”科普材料编写

11

3000

印刷

吴海成

010-86833676

11

科普工作研讨会

待定

待定

北京

吴海成

010-86833676

   

期刊、图书名称

时间

地点

次数

(期、册)

联系人

 

1

《地球物理学报》

全年

北京

1218000

刘少华

010-82998139

2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全年

美国

12期网络版

刘少华

010-82998139

3

《地球物理学进展》

全年

北京

66000

刘少华

010-82998139

4

Applied Geophysics

全年

北京

46000

范伟粹

cgsbull@sina.com   010-64266649

5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

全年

北京

412000

曲克信

010-82998257

6

中国地球物理-2009(学术年刊)

10

待定

11000

倪四道

 

7

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五)

11

武汉

1200

刘代志

daizhiliu@163.com

 

学科发展研究第四次工作会议纪要

 


《中国地球物理学科发展研究》组于20081216日上午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了第四次工作会议。学科发展研究首席专家刘光鼎院士、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常务副秘书长曲克信、学科发展综合研究组的杨文采院士、徐文耀研究员和程业勋教授和中国科协负责学科发展研究项目的领导黄珏同志、负责编辑出版的2位编辑以及各分学科的有关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学科发展研究组负责人冯锐研究员主持。会上首先由《学科发展》编写组的13个专题负责人做进展报告。他们是地磁与空间组曹晋滨教授、电磁组赵国泽教授、地球动力学组滕吉文教授、海洋组宋海滨教授、勘探组钱玉好教授、工程物探赵永贵教授、矿山安全组彭苏萍教授、环境组赵章元教授、地震学组王培德教授、灾害组耿庆国教授、流体组欧光习教授、信息组陈会忠教授、仪器组陆其鹄教授。各分学科专家就各自领域中的今后发展战略和保障措施等做了重点介绍。针对专家的报告,与会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对报告中的不足提出了修改意见

中国科协学会工作负责人黄珏代表科协领导讲话。她首先感谢各位专家为本书做的大量研讨。认为我们的学科发展研究符合中国科协的思路。并对我们的研究工作给予了肯定。最后出版社编辑就《学科发展研究》一书的编辑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这次工作交流会议,使大家统一了认识,为本书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保证。

 (学科发展研究项目组)


 

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换届改选

 


第六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于2008515日任期已满,在20086月、7月进行了换届改选工作。

200867日第六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召开了常委会会议,讨论换届工作,拟订了第七届专委会委员候选人条件:

(1)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

(2)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热心本专委会工作,积极参加本专委会活动。

(4)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或业务管理水平。

(5)缴纳学会活动费。(此条为新增加内容)

经过酝酿,第六届常委会提出了第七届委员会常委及委员候选人名单。之后,又通过征求意见,并于72日召开了第二次常委会,确定了候选人名单。

200875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探工楼413会议室召开了换届改选大会。到会人员30人(含工作人员),27人参加了现场投票选举。因故未到会的人员采用书面投票方式进行了投票。共计参加投票选举的人数为42名。投票选举确定的第七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组成如下:

常委会委员9人(以姓氏笔画为序)

     孙进忠        岳棋柱  周正华  陆其鹄         郭永刚   彭克中

委 员28人(以姓氏笔画为序)

丁鸿佳  刘克人  曲克信  何继善 

陈斯文  岳建华      陆士立  赵振美

倪大赉  郭有光  樊孝春  李世愚  姜福兴

何淑韻  苏经宇  底青云  游庆瑜

常委会分工

  任:陆其鹄

副主任:孙进忠

    经协商,常委会推举了本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聘任了专委会顾问和秘书,名单如下:

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 刘宝诚

专业委员会顾问:赵鸿儒  沈梦培  刘士杰

                陈会中  徐志衡

专业委员会秘书:李元霞

                  (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


 

《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宣贯培训班

(第一期)在济南举办

 


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和《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编写组共同组织开展的《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CJJ-2007)宣贯培训第一期济南班在20081110-1113日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794日发布第706号公告:

现批准《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7-2007,自200831日起实施。其中,第3.0.113.0.173.0.20C.0.4C.0.6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标准《城市勘察物探规范》CJJ7-85同时废止。

为全面总结近20多年来我国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取得的经验和成果,统一和规范探测技术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标准定额司2004414日以建标(200466号文件确定了规范任务和要求,委托山东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主持规范修编工作。

在各参编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经过18个月的共同努力,20046-200512月编制完成了《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送审稿)。

200647日规范(送审稿)通过了以何继善院士为主任委员的专家委员会审查。该标准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兼顾城市工程的需要和特点,符合当前我国国情和有关法规政策的要求,对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方法的应用,提高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工作质量与水平具有指导作用。对我国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进步和发展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本期培训班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和《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编写组主办,由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承办,参加协办工作的有山东省勘察设计协会、山东省煤炭学会、山东省地质学会。

参加本期培训工作的人员共40人,来自省内外的十五个单位,山东省十三个开展物探工作的单位和部门派出了物探技术和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按照培训班计划,对《标准》结合《宣贯培训讲义》开展了详细解析和学习。

培训班由规范编写组组长李学军主持,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刘元生致欢迎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姚振兴对《规范》培训工作的意义、计划组织过程做了介绍,山东省煤炭学会秘书长李振文、山东省地质学会负责人姚平玉对规范培训第一期在济南举办表示祝贺,对跨系统联合举办培训和学术交流表示了热情支持和大力协助,对来自各系统参加培训的物探工作者表示欢迎。李学军代表规范主编单位山东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对参加培训工作的领导、代表表示热烈欢迎。他详细介绍了规范编写情况、规范主要技术内容、强制性条款及其理解和解释。物探专家赵竹占结合城市建设中物探工作的重要作用,对规范作了生动、系统的报告,对规范应用中可能碰到的具体问题和物探新技术做了典型的分析受到大家的欢迎。刘勇高级工程师作了《工程物探技术和应用实例》、《人工挖孔桩桩底岩溶雷达探测技术》报告。高级工程师张骏韬作了物探新仪设备介绍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培训工作时间安排紧凑;参加学习的同志认真听课;有的单位把正在开展外业的物探人员抽调出来参加培训;有的单位结合本单位业务培训计划组织技术骨干参加培训。通过培训学习,大家对规范的认识和应用有了深刻理解,一致认为规范培训工作很重要,内容丰富系统、讲课生动、针对性强、解决问题收获不小。根据培训工作安排,组织学员进行了《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评规范》CJJ7-2007宣贯培训考试。

本期培训因具体通知发出时间(10月份通知)到办班时间间隔较短,不少单位物探外业工作任务繁忙,许多应该参加规范学习的物探人员未能参加培训,建议各单位采取开展业务培训学习,组织相关人员继续进行《规范》培训学习。

《规范》培训第二期(桂林班)将于200919日由广西地球物理学会在桂林市举办。其他有条件举办培训班的各省市地球物理学会具体培训日期,由《规范》宣贯培训领导小组顺序安排。各单位可根据情况派员参加。


 

24届学术年会纪要

一.会议概况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4届年会于20081017日至21日北京太阳城召开。在学会领导、各位理事及广大会员及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这次年会实到注册与会人员466人,实际参加人数510人。大会收到论文552,大会报告12篇。其中537篇在年刊“中国地球物理2008”上全文发表,5篇只登题目。360人在大会上做了报告。

1017日召开了年会预备会议。学术委员会汇报了第24届年会的准备情况。

1017日上午在北京太阳城度假村举行了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张永刚同志主持。理事长王水致开幕词,他指出年会是每年地球物理学会的重头戏,希望本届年会在学术交流、为经济发展服务及为会员服务方面取得进展,同时他通报了第七届理事会即将卸任、第八届理事会即将上任的有关情况。郭建副秘书长介绍了年会组织情况。出席大会的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7人。开幕式后进行了大会报告,由副理事长王平同志主持。陈颙院士(中国地震局)的2008512日四川汶川8级大地震—— 一些科学问题的思考”;赵文智教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地球物理技术发展趋势两篇大会报告引起了大家极大的反响。

下午,继续进行大会报告。分别由朱日祥院士和杨文采院士主持。许厚泽院士作了卫星重力勘探技术及其在我国水资源变化监测中的应用的报告。廖新浩教授作了“大行星内部动力学”的报告。熊盛青教授作了的我国航空物探成就与前景报告。张中杰教授作了青藏高原东缘-强烈盆山相互作用区壳幔结构及其动力学意义的报告。丁志峰教授作了华北地区地震台阵观测与深部结构研究的报告。王其允教授作了“汶川地震与台湾地下水变化”的报告。程金箴教授作了“回顾与展望”的报告。

同时2008年度“傅承义青年科技奖”候选人盖增喜、雷建设、田立新、王喜生也作了报告。

1018日晚召开了《地球物理学报》编委会会议。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刘少华向编委会作了工作汇报。《地球物理学报》在以刘光鼎主编为首的编委会的领导下,取得了很大进展。《学报》在国内检索系统中的文献计量指标稳中有升,并在地球科学专业期刊中名列前茅,2007年的影响因子上升到了3.0682007年在SCI-E中的影响因子也提高到了0.662。从2008年起,《学报》完善了网站,实现了在线投稿、审稿、网上查稿和全文同步上网等功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审稿周期,扩大了刊物知名度。《学报》及时约请热点稿件,汶川地震后,以不到一个月出版周期的速度,连续多期刊登了该地震的高质量高水平稿件。这些论文受到了作者的极大关注,点击率及下载率均高出同期其它论文2-3倍。编委会决定,为了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缩短出版周期,《学报》2009年起将改为月刊。

按评审程序,评出“傅承义青年科技奖”获奖人。他们是:盖增喜、雷建设、田立新、王喜生。

大会期间,在9个会场进行了9个大专题、26个专题的学术交流会。

通过各专题学术研讨会的讨论和交流,推荐出优秀学生论文候选人,经学术委员会评定,28位青年学生获第24届年会的“学生优秀论文奖”。他们是:杜晨晓,何晓,孙章庆,汪玲玲,黄饶,万建华,李成波,常利军,严珍珍,周一杰,吴文波,张克亮,孙榕,钟波,杨峰,崔仲雄,宋国杰,韩复兴,谭毅培,李翔,陈林,孙启良,岳保静,李墩柱,敖红,赵旭东,戎昭金,完泾平。

年会期间,有14个单位参与了成果和新产品、新技术展览,参展单位包括地质仪器制造业、地质地球物理勘探部门、地学信息处理软件设计以及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与会代表对参展产品有浓厚兴趣,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科学出版社展出了一批地球科学最新专著。会议期间进行了地球物理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展和科普展,受到代表的欢迎。

经过四天紧张活泼的学术讨论,第24届年会于1020日闭幕。闭幕式由秘书长朱日祥院士主持。

闭幕式上向4位“2008年度傅承义青年科技奖”获奖人颁发了奖金和证书,向28位“第24届年会学生优秀论文奖”获奖人颁发了证书。

二.学术年会报告会情况

(一)第24届年会设专题交流讨论会、跨学科讨论会和专题讨论会三种形式。

专题讨论会共26个,按照专业情况,合并为9个大专题,在9个会场进行。

1. 新世纪国际地球物理研究信息化与平台建设; 2. 地球物理的进展及前沿; 3. 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4. 储层描述与开发地球物理;5. 基础地质与固体勘查地球物理;6. 水资源、环境、工程地质与质量检测地球物理;  7. 城市地球物理与工程地球物理; 8. 岩石物理学; 9. 岩石圈结构与大陆动力学; 10. 地球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 11. 空间大地测量、地壳运动与天文地球动力学;12. 重力与地球动力学; 13. 中国大陆块体结构及运动变形;14. 地球介质各向异性; 15. 计算地球物理; 16. 地震预测和地震学研究; 17. 地球物理观测与实验技术的新进展及应用; 18. 信息技术与地球物理;  19. 海洋地球物理;20. 流体与固体相互作用; 21.中国巨灾综合预测和环境变异; 22. 地球电磁法研究与应用; 23. 古地磁学、磁性地层学与环境磁学;24.地磁与高空物理; 25. 空间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6. 国家安全地球物理.

(二)学术成果

本届年会展示了许多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提出了许多新的学术观点。由于内容太多,按照科技成果、新的学术观点、新的学科生长点顺序在各专题讨论会纪要中给出,详细内容见各专题讨论会纪要(将在学会网站和2008-2009年《会讯》上陆续刊登)。

在本届年会的学术交流和讨论中有以下的特点:(1)成果多,水平高。今年年会上报告了许多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重大国际合作课题,国家和自然基金重大项目的研究成果等各方面非常出色的成果。与会者展示了基础研究中的大量进展和新颖的野外观测及室内实验手段,计算和资料处理方法的精度或速度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在石油矿产资源、飞行安全、生活环境等领域,地球物理的理论、方法等与国民生产有了更紧密的接触。(2)关注热点问题,组织学术报告。针对举世震惊的汶川大地震及其构造背景,年会邀请组织了三个大会报告和多个专题报告,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对于促进汶川地震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各学科普遍取得较大进展,有的研究已经达到国际前沿水平;一批青年研究者在会上展示了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生长点,多学科交叉的态势更加明显,如海洋地球物理的发展、地球科学与行星科学结合的可喜趋势等。

通过本届年会还看到以下不足或需要进一步发展的地方:(1)创新方面还显不足,许多方面还处在追踪的状态,引进的许多新的研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消化和提高;(2)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国际上关注的一些基本研究在我国还很薄弱,或者没有进行,这与一个地球物理大国的地位是不相称的;

三.年会的特点和对今后年会组织工作的建议

(一)今年会议的特点:1. 参加本届年会的院士及资深科学家多,他们在报告和讨论中坚持始终。有的亲自主持会议,认真负责,形成了和谐活跃的学术气氛。2.学生占参加会议人数1/2以上,表现了地球物理事业的兴旺景象。3.讨论会的定时安排,严格控制时间,为会员学术交流提供了保证。

()对年会组织工作的建议:1.逐渐与国际接轨;鼓励以展板的形式展示成果,加大信息交流的力度和信息量;2. 增加专题邀请报告数量, 目前学生会员增加, 邀请报告更显重要,邀请报告时间要长些; 3. 今年参加会议的资深科学家和学生较多,中青年科学家较少,应采取措施鼓励中青年学者参与; 4. 规范和完善会议的流程,加强网络信息共享;网站上应提供标准化论文模板以便投稿; 5. 进一步加强各相关专题间的学术联系,减少内容相近的专题数目; 6. 会场及后勤条件还有待改进。

四.致谢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得到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国土资源航空遥感勘探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等单位经费及其他方面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衷心感谢多年来热心服务而精于专业的专题召集人。老中青三结合的召集人队伍是学术会议成功的关键,感谢他们对学术年会的热情关怀与一贯支持,使年会的学术水平逐年提高,影响逐年扩大。

1:“2008年度傅承义青年科技奖”获奖人名单(按拼音排序)

盖增喜  雷建设  田立新  王喜生

2:第24届年会的“学生优秀论文奖”获奖人名单(按专题序号排列)

杜晨晓      孙章庆  汪玲玲   

万建华  李成波  常利军  严珍珍  周一杰

吴文波  张克亮         

崔仲雄  宋国杰  韩复兴  谭毅培   

    孙启良  岳保静  李墩柱   

赵旭东  戎昭金  完泾平

 

24届学术年会专题研讨会总结


         第一专题     新世纪国际地球物理研究信息化与平台建设

   1.提交论文:25篇,年刊录用:22篇,到会报告:12篇。报告前和讨论陈会中主任等发表了相当分量的引导和评论发言,长度和意义堪比一篇报告。

   2.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a) 国际地球、空间科学研究信息化及相关数据信息科学进展;b)地球物理信息学发展;c) 地球物理(地震)学知识的公众传播;d) GIS技术、数据库、数据中心、数据共享技术在地质、地球物理学中的应用;e)固体地球物理、地震学、地质学中的可视化分析;f) 地震及相关地磁数据信息的分析、偏移反演计算的正则化理论与方法;g) 国际虚拟观测台研究进展。

主要成果:吸引汇聚了超出预计的青年学生、学者关注地球物物理学研究的信息化、地球物理信息学的发展和地球物理研究虚拟平台建设;促进了兄弟学会、地学和计算机信息科学研究部门间的交流;促成了成立地球物理数据可视化工作组、虚拟地球物理台工作组等的意向。

        3.新的学术观点、学术生长点、科技动向

a).地球物理信息学或许可以引领、促进地球物理中的信息技术、数据科学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b).地球物理及相关地质、地学的数据可视化在科研、生产、公益等方面为相当广泛用户和研究人员所关注,具有相当大的需求;c).地球物理与遥感科学及其专门技术设施相结合,或许可以对实际急需的抗灾救生工作产生相当可观的有益影响。

        4.对本学科发展的展望和建议。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上已经初步形成了数据科学等信息科技的新概念。而本学科不断获取的海量数据的飞速积累,科研、生产、公益等方面对这些数据处理有效利用的巨大需求,数据科学不断产生的新的研究理念、手段和方法,将对地球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国际地球、太空科技界已将地球太空科技信息学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提出并以相关国际组织的文件专门阐述和确定发展策略。地球物理信息学在国际上提出10年有余,看来深入探讨、确立学科地位的条件、时机似已成熟。建议较多的地球物理工作者给予适当、积极的关注,共同探讨、论证其外延、内涵,学科建设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可行性,促进地球物理信息学的发展建设,也是推动、辅助地球物理学整体的发展、提高和突破。

         5.对学会工作的建议。秉承前辈大地球物理学的理念,借助地球物理信息化年的契机,对内促进不同分支学科的信息沟通、协同环境和平台建设,对外建立与相关兄弟学会间较密切的沟通交流、协同发展的机制,推动大“地球物理”——地球物理及相关科学对科学发展、社会经济、生存环境、抗灾救生等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专题  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

提交64篇;年刊录用64篇;到会报告14人。

一.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成果(归纳为几个方面):内容涉及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的理论、资料采集方法、资料处理方法、资料解释方法和应用等,简言之分为理论和应用两大部分。在年会上共宣读论文14篇,其中在读硕士和博士生宣读论文7篇。由于报告人准备充分,报告总体效果较好,讨论热烈,大会气氛活跃。取得的主要成果为:

1.地球物理勘探理论和正反演方面。地震:开展了反偏移和波场数值模拟的差异的研究,明确阐释了相关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运用有力的论据阐释了两者之间的相同性和差异性以及各自的物理含义。研究了非连续介质与地震波的传播,在建模思想、方法和关键公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用样品数据进行了试算验证。上述研究进展得到了听讲者的极大兴趣和关注,展开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非地震:三维电法物理模拟试验研究;表现沉积特征的地震反演方法研究;地表和井中观测的地震波走时计算。

2.技术应用主要表现在:(1)地球物理数据采集,观测系统优化设计;(2)井中地球物理测试技术;(3)干扰波的压制,如面波、多次波压制新方法和新技术的探讨尝试;(4VSP与地表地震资料联合的提高分辨率应用;VSP与地表地震资料联合的AVO分析;(5)三维三分量裂缝预测技术及应用;(6)斜井VSP纵波与转换波资料的成像技术。(7)保幅叠前深度偏移及速度成像中的应用;(8)多波资料的综合解释;等。技术应用方面的文章涵盖了资料采集、数据处理、成像和解释分析各个环节。

3.现场论文报告反映热烈,讨论活跃的题目有:利用零偏VSP资料钻前预测方法研究,各向异性地层中井孔弯曲波的频散及低频极限速度,复杂地表条件下地震波走时计算,复杂地区近地表电磁法速度建模,快速地层固井质量评价的时频分析方法,非连续介质中的地震波,论反偏移与数值模拟的异同,叠加速度反演层速度在塔中区块中应用。

四.新的学术观点、新的学术生长点和科技动向:1、非连续介质及地震波;2、井_地联合观测系统优化设计;3、复杂地区近地表电磁法速度建模;

五.对本学科发展的展望和建议:1.加强岩石物理和基础理论研究;2.加强地球物理解释与地质解释的结合。

六.对学会工作的建议:1.严格按报告时间安排进行学术交流,取得了较好效果,建议今后继续执行;2.为方便作者撰写合格论文,建议今后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网站上放一个论文WORD样板。3. 建议采用可行的适当方式加强现场报告的讨论及交流。

第四专题  储层描述与开发地球物理

    一、提交论文59篇;年刊录用59篇;到会报告16人。

    二、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成果:大会交流论文主要涉及地震正演模拟及其应用,地震属性分析与应用,测井应用分析,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及应用,具体主要成果为:

    1.地震正演模拟及其应用。探讨了利用楔状模型正演和去调谐来消除地震属性对薄层厚度和地震子波的依赖,实现地震属性直接估算储层参数。基于实际地质模型和地震采集参数,运用正演模拟从叠前炮集记录和偏移成像分析船速对海上地震高分辨率采集的影响。利用地震正演模拟海上地震采集脚印,分析不同排列方式和地层深度变化对地震数据采集脚印产生的影响。

    2.地震属性分析与应用。应用图像处理中的直方图均衡技术,对相干数据体进行处理获得均衡后的相干体,以利于微小断裂和沉积层次的显示。给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结构张量的倾角估计方法,使倾角属性能够更好地反映地质结构。将Contourlet变换引入到地震资料分析中,给出了基于Contourlet变换的局部角度属性提取方法。研究了利用地震信号的瞬时特性—包络瞬时频率来实现衰减层析成像的方法。

    3.测井应用分析。研制了基于Xu_White理论模型的优化测井横波预测技术,从纵波和其他测井数据中进行准确的横波预测。以实际区块火山岩储层钻井取心资料为基础,建立区块范围内火山岩岩性、岩相测井识别方法。以电磁波发射频率为400kHz2MHz,研究了大斜度井中电磁波测井数值模拟。针对跨孔地震中的应用,研究了Biot介质中倾斜井轴入射平面SV波与套管井耦合。开展了实测偶极声测井资料各向异性衰减的提取和渗透率反演的研究。

    4.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及应用。以点震源的球面波AVO理论为基础,研究了计算球面波反射系数半解析的方法。建立地震波速度与孔隙度、有效应力和泥岩含量间关系的改进型多参数压力预测数学模型求取有效应力的方法。基于反射地震记录的变子波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提高反射地震资料分辨率的方法。利用二维连续小波变换对地震资料进行分析实现地层不连续性研究,为确定断层以及裂缝提供一种新的工具。

    三、有哪些新的学术观点、新的学术生长点和科技动向:

    1.地震正演模拟的深入实际应用研究;

    2.图像处理、数学变换等应用形成的新地震属性及其应用;

    3.地震测井综合油藏分析应用;

    4.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方法。

本次会议报告论文多数涉及当前的前沿课题和研究热点问题,特别学生会员的论文数量多(11篇),质量好,水平高,而且会场讨论热烈。

    四、对学科发展的建议

    1.重视岩石物理研究工作;

    2加强开发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和应用研究。

    五、对学会工作的建议

    今年出现较多的年刊论文作者没有收到三号通知的现象,建议规范和完善作者的信息。

 

深部地质过程-地球排气与油气资源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石油学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共同主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流体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承办深部地质过程、地球排气与油气资源学术研讨会已于20081010日至12日在北京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梦溪宾馆顺利召开。会议到会者40余人,参加单位有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长安大学、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油化纵横能源研究院、地科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科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河南国土资源研究院、中科院青岛海洋研究所、中油长城物探公司、辽河油田物探公司、东华理工大学、中科院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中科院兰州地质研究所、云南省地震局。会议开始由学术委员会主任戴金星院士致辞,会议结束时由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杜乐天教授进行总结发言。会议收到论文摘要46篇,会上30余人作了学术报告。

会议讨论热烈深入,会议从各有关方面交流了许多新结果、新信息、新思路。会议交流内容主要包括如下诸方面:

1.地球排气作用是今后地球科学发展的重大方向,它牵涉地球动力学、岩浆起源、油气形成、金属成矿、诸多重大自然灾害的孕育(诸如地震、旱灾、森林区域大火等)等方面;卫星监测已获得地球排气的新证据,如全球热红外、水汽、CO排放结果;地球排气作用在独联体国家已经做出一系列新的研究结果(见最近由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新书《地球排气作用:地球动力学、地球流体、石油与天然气》)。

2.近期在内蒙古大青山古老的太古界片麻岩、花岗岩中发现沥青及油气包裹体;在浙江西部大片火山岩、花岗斑岩中也发现液烃包裹体、气液烃包裹体、气烃包裹体,在其深部花岗斑岩中发现沥青脉。这些重要新结果可能属于油气无机来源的一些重要证据。

3.地幔岩的熔融成浆只靠假想的热流加热是不符合实际的,不少新证据表明是地幔流体来源;利用不相容元素及其同位素分馏不可能反映地幔事件。秦岭地区的花岗岩是地幔流体和地壳岩石反映的产物。

4.我国海洋海底的调查发现广泛分布强烈喷气口(热泉、冷泉);而且录音有怪声;南海430 Km2的结壳中发现了很多排气孔,南海水合甲烷在已钻探区有数百亿吨油当量。

5.利用卫星热红外大气异常升温区(几百万Km2)可以发现今年汶川大地震的新兆;另外,卫星水汽突然排放也正好在该地震区。

6.石油、天然气、盐类以及许多金属都可看成是热液作用成矿。近期的超临界实验结果也表明在超临界态中有机质是大量可溶的。H2O的临界压力及温度大体相当于地壳深度10-15Km,这正是许多大陆地震发生的深度。

7.老油气藏中油气可以再生,这是深部流体成油的又一证据,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8.大庆油田深部发现广泛而强烈的碱交代作用(发育钠长石、钠闪石等);方正油田(处在松辽盆地之外东部断裂带上)的δ13C初步表明可能有幔源成分。

9.浊沸石广泛见于各大油田地层之中,它可能是方解石被硅化的产物,并且同时释放出CO2。这可能部分解释无机CO2气藏的又一来源。

会议取得最重要的新的学术观点及对今后科技动向共识是:

1)提出了携热、富挥发分的幔源深部流体在上地壳局部区域的异常聚集,是形成了低速高导层的直接原因。并指出对地震勘探资料中的模糊带需要加以重新分析、认识,这对低速高导层分布和地球排气作用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2)上地壳低速高导层之上及至近地表对应的是地震活动带、油气和各种金属矿产的成藏成矿带。低速高导层中高矿化度、富挥发分深部流体的逸散、迁移,是形成近地表与大地震有关的H2He等气体及各种碱金属的地球化学异常的直接原因。

3)金属的成矿过程是突变性的,与上地壳中曾经形成的低速高导层具有直接的成因联系,与岩浆及断裂构造的通道作用有关。

4)油气形成及其成藏是渐变的,与含油气盆地下面的低速高导层有关,与岩浆及断裂构造对低速高导层的导通作用有关。在我国典型沉积盆地与火山岩、花岗岩等岩浆岩分布区内,均发现了众多幔源热液成因的H2CH4CO2N2及液态石油和固体运移沥青。因此,建议加强油气高温、高压人工合成模拟实验研究,完善及深化油气深源形成理论。

5)加强幔源流体和低速高导层的进一步研究,对各种石油、天然气能源和各种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探评价和重大灾害的防灾预测,均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建议我国相关单位加强协作加强立项研究,建议国家加强资金支持及加强研究力量的投入。

另外,深部地质过程、地球排气与油气资源会议是多专业、多学科的综合,会议极大地开拓了地学同仁的视野。自从板块学说之后,地学界至今尚未取得重大的进展和理论创新,随着新的资源发现与资源短缺,思维需要创新,理论需要跟进。有机成油学说为我国石油工业确保2亿吨的产量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人们对地球资源环境的认识毕竟还非常有限,特别是对地球深部地质过程、地幔流体或地球排气与油气矿产资源的认识仍急待深入。因此在今后的科研中,我们不宜于总是限于“重复认识”(固守几十年前的旧理论、旧观点),很需要代之以“重新认识”,这会使我们有新发现。库恩有句名言:“科学范式的改变会引起知觉的转移”;爱因斯坦也说过:“你能不能观察眼前的现象决定于你运用什么样的理论。理论决定着你到底能够观察到什么。”

最后,会议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第十九届国际地球电磁感应学术讨论会”会议纪要

 

“第十九届国际地球电磁感应学术讨论会” 20081023~29日在北京成功举行。会议得到了中国地震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挂靠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的领导、关心和大力支持,各位委员和国内外同行对电磁委员会的工作以不同方式给与了关心和支持,给委员会的工作和电磁学科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第19届国际地球电磁感应学术讨论会”的成功举办,实现了我国数代科学家的夙愿。同时,由于本届会议的成功召开,扩大了我国电磁学届在国际上的影响。

1.“国际地球电磁感应学术讨论会”简介

“国际地球电磁感应学术讨论会”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in the Earth)是世界上地球电磁学领域最高层次的专业会议,由IUGG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desy and Geophysics,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及其所属的IAGA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Geomagnetism and Aeronomy,国际地磁和空间大气层研究协会)主办,IAGA属下的国际电磁工作委员会(I-2 Working Group Committee)主持。自1972年开始,每两年一届,在不同的国家举行。举办国的选择是经过申办国之间的激烈竞争,由国际电磁委员会工作委员会(I-2 Working Group Committee)成员投票确定的。我国曾经申办1996年、2000年和20023次会议,但都没有成功。2004年在印度举行的第十七届讨论会上,我国再一次提出申办要求,在激烈竞争中胜出,获得2008年“第十九届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承办权。

历届“国际地球电磁感应学术讨论会”还成立两个重要的国际性组织:国际学术委员会(Program CommitteePC)和国际财经委员会(Financial Support Committee, FSC)。国际学术委员会(PC)主要负责会议学术方面的组织筹划工作,包括学术主题思想、专题设置、专题召集人、会议特邀报告人、会议口头报告和展板展示报告人员等的确定、会后论文集的出版等事宜。国际学术委员会由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科学家组成,委员会名单由国际电磁工作委员会提出,经协商确定。国际财经委员会(FSC)主要负责筹划资助经费筹集、发起资助申请、并确定资助名单等事宜。与国际学术委员会类似,国际财经委员会名单由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电磁领域的专家组成,委员会名单由国际电磁工作委员会(I-2 Working Group Committee)提出和确定。为协调资助申请和经费分配工作,地方组织委员会需指定一个成员加入委员会。

2.“第十九届国际地球电磁感应学术讨论会”

“第十九届国际地球电磁感应学术讨论会” 20081023~29日在北京成功举行。会议开幕式由大会组委会秘书长、大会执行委员会主席、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赵国泽研究员主持,大会组委会主席中国地震局副局长刘玉辰致开幕词,IAGA执委会委员印度的T. Harinayana教授、IAGA国际电磁工作组(I-2 Group)主席Andreas Junge教授分别发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所长张培震、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秘书长郭建等出席了会议。最后由IAGA国际电磁工作组主席Andreas Junge教授宣布第十九届国际地球电磁感应学术讨论会正式开始。

本届讨论会吸引了世界五大洲42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 参会代表达480(其中境外225), 包括学生和青年代表155(含境外58)。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387(含境外238篇、详细摘要131)。该会议除主会以外,还包括会前会和会后会。20081020~22日在北京举行了会前会(Pre-Workshop)青年科学讨论会, 与会代表80多人(含境外32), 聘请了5位国际知名专家主讲地球电磁法发展前沿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基础。20081031~113日在成都理工大学举行了会后会(Post-Workshop)—关于青藏高原深部结构和动力学以及汶川特大地震的专题讨论会, 与会代表50多人。 自1972年起的每两年一届的国际电磁感应会议,其参会国家和地区最多不足30, 人数最多时200多人,这次会议创下了参会国家、地区和参会人数是历届之最。

1)会前会(Pre-Workshop) 青年科学讨论会

20081020~22日在北京举行了会前会(Pre-Workshop)青年科学讨论会, 主要目的是培养电磁界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学生。参加会前会的与会代表80多人,其中境外32,也是历届最多的会前会之一。大会执行委员会聘请了5位国际知名专家主讲地球电磁法发展前沿的新理论和新技术理论基础及应用。主讲人及其主讲题目分别是:

(1). Igor Rokityansky(乌克兰):Basic Concept of Magnetic Variation Methods and Their Use etc

(2). Weerachai Siripunvaraporn(泰国):3-D MT Forward Modeling and Inversion

(3). George Jiracek(美国):Digital Processing with Application to Geoelectromagnetics

(4). Ivan Varentsov(俄罗斯):MT/MV Data Processing: Multi-Site Techniques and Case Histories with Noise Problems

(5). Saurabh Verma印度):Development of Time Domain Electromagnetic Methods

2)“第十九届国际地球电磁感应学术讨论会”(主会)

 “第十九届国际地球电磁感应学术讨论会”以提高能源、资源勘探能力,加强地震和环境监测, 为创建和谐社会和经济建设服务为主题。分九个以下专题:电磁法和综合地球物理研究——环境、工程等浅层探勘研究(S1.1),电磁法和综合地球物理研究——区域构造、地震和火山活动性、地壳上地幔结构研究(S1.2),岩石电学特性的实验室研究(S2),中国电磁勘探,包括地震、能源和资源等研究专题(S3),油气、地热、矿产资源等电磁勘探应用研究(S4),电磁数据二维、三维正反演、联合反演研究(S5),海洋电磁研究(S6),电磁探测数据处理、响应函数和畸变分析等理论研究(S7),卫星和地面测量全球电磁感应研究(S8),综合专题:潜在/新的研究领域、仪器设备、场源研究、新计划和规划等及其它研究(S9)。

会议学术交流采用三种形式:大会口头报告(Oral)、张贴报告(Poster)和专题讨论(Discussion)。除26日全天观光和29日下午疏散外,每天上午在大报告厅进行Oral交流,下午观看Poster之后进行Discussion或召开工作会议。本届会议共安排了6个特邀报告和50个一般口头报告,特邀报告每人30分钟,一般口头报告每人15分钟。其他均为PosterPoster交流时间为每天下午的2点至4点,代表们对自己感兴趣的Poster内容可和作者在事先安排好的时间里进行多次反复交流。4点以后,在大报告厅进行专题讨论或召开工作会议。

会议还为国内、外30多个部门、机构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了总面积达600平米的展厅, 展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成果。

这次会议报告了近年来电磁法在油气探测中发挥的作用, 特别是近几年海洋油气电磁探测的快速发展, 国际知名海洋石油公司把电磁探测作为钻探之前的必要手段;报告了电磁法在地震、火山、水污染预测研究中所观测的异常现象, 特别是报告了汶川大地震前有规律的异常电磁现象, 显示出电磁法在这些领域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3)会后会(Post-Workshop)

20081031~113日在成都理工大学举行了会后会(Post-Workshop)——关于青藏高原深部结构和动力学以及汶川特大地震的专题讨论会。来自10多个国家的50多名代表参与了会议,分两个专题进行讨论:青藏高原深部地球物理探测、结构与动力学专题、龙门山地区地球物理及汶川8.0级地震研究新进展专题。此外,在四川省地震局相关领导的陪同下,来自国内外30多名与会代表,对都江堰、绵竹等地的汶川地震地表破裂、次生地质灾害、建筑物破坏及灾后重建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在现场就相关科学问题进行了热烈、活跃的交流。会后,有几位国际知名专家明确表示,希望就震源区的地震构造、地震电磁前兆异常观测等与我国科学家合作,共同研究人类的大自然灾害。

3.“第十九届国际地球电磁感应学术讨论会”的收效

本届会议遵循IUGG 致力于振兴和推动地球和环境研究,并特别注重年轻一代的培养和前沿科学的发展的宗旨,推动我国相关领域科技工作者和国际高水平研究人员的交流,学习和引进国际上的先进学术思想、新技术和新方法,展示我国的科技成果。本届会议达到了促进我国地球电磁学科研究及其在资源、环境、国家安全和地球动力学等领域应用更快的发展的预期效果。本次会议参会人数、收到的论文摘要数等远远超过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会议,会后各方普遍反应良好,是一次成功的国际学术交流会。国内外专家普遍把本次会议喻为北京电磁奥林匹克,并在会议组织、学术交流氛围等方面给予极高的赞誉。


 

金属矿产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方法研讨会会议纪要

 

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主办、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承办的《金属矿产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方法研讨会》于20081029日至31日在河北保定召开,来自冶金、有色、核工业等行业以及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19个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教授及工程技术人员约90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津同志也应邀出席会议。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副院长张国义主持了会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院长刘三洋同志致开幕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秘书长、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秘书长王琪同志致贺词。

赵文津院士作了专题讲座《找深部矿的基础、方法和找矿前景》,在讲座中,赵院士列举了大量的实例,以证明我国深部找矿的巨大远景。随着矿产开采水平的提高,提升能力的加强,开采深部矿问题已经不再困扰我国的采矿业。赵院士说物探方法、地球化学找矿模式研究与预测,都是深部找矿的好方法;尤其提醒大家,要注意已有找矿模式的改进和完善。找矿模式只是代表着一个阶段的找矿认识,要敢于创新,敢于突破,建立新的模式。

葛为中教授作了《梯度电测深等金属勘查中的应用与效果》的专题讲座。葛教授在讲座中强调,更新观念,打破传统找矿认识的束缚,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敢于下决心打钻验证。葛教授着重指出,随着物探仪器的精度提高、功率加大和计算机处理水平的提高,对深部矿的分辨力提高,对以硫化物为主的多金属矿,物探激电方法大有作用,前景广阔。

北京水电研究所所长刘云祯教授作了《岩土工程勘查与物探测试技术》的专题报告。报告中指出,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力度加大,新建铁路、公路向老、少、边、穷地区延伸,两路所经过的地区地质情况越来越复杂,为了确保两路路基布置在最优化的地层部位,确保施工中的塌方、冒顶、透水等事故不再发生,物探测试技术在工程的前期勘察、工程中的实时监测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铁路、公路的选址,在如何避开灰岩地区的岩溶溶洞,避开地下软弱层、软土层方面,在两路隧洞选址,隧道通过地段地质情况检测方面,物探测试技术都起到了关键作用。近年来,物探仪器快速发展,先进的记录系统、处理系统不断完善,探测深度不断加大,这对超深、超长隧道检测工作提供了良好工作前景。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线纪安教授、李惠教授分别作了专题报告。线纪安教授对航空物探在铁矿成熟区第二次找矿的重要性、可用性、现实性方面作了系统的分析。列举了在鞍本地区、辽宁西部与内蒙古交界地区成功的找矿例子。李惠教授介绍了构造叠加晕新方法在找贵金属矿、在深部盲矿预测等方面的成功实践,累计增加金贮量130余吨。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地质勘查局高健东教授,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朱小莉高级工程师、四川成都益矿公司朱献平高级工程师分别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研讨会着重于金属矿产勘查领域重力、磁法、电法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尤其是“攻深找盲”方面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技术及其应用的新进展,为与会人员提供了一次技术交流的机会,受到一致好评,在代表们的共同努力下,会议达到了预期目的。 (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

 

 

第一届《应用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纪要

 

APPLIED GEOPHYSICS 编辑部20081129-30日在同济大学与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联合主办了第一届应用地球物理学术讨论会,与此同时于29日晚召开了第四届应用地球物理副主编及编委会会议,出席会议的有范伟粹、耿建华,韩立国、胡天跃、李振春、 孟小红、陶果,王华忠、魏修成、郑晓东等,共同商议了如何进一步提高杂志质量,使杂志真正成为国际一流水平的杂志,以及加强与发挥副主编及编委会员的作用。会议一致认为扩大审稿队伍,加强审稿力量,选拔优秀稿件,是当务之急,肯定了这次学术研讨会议的作用,应用地球物理学术讨论会将会继续办下去。

这次会议有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华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庆油田、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石化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辉固(Fugro-jason)地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等近20个单位8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两天讨论会共交流了36个报告,报告的内容涉及多相流体饱和介质中地震波传播理论、地震波传播数值模拟方法、面波勘探技术、地震波偏移成像(包括地面记录、VSP记录以及井间记录的偏移成像问题和保幅偏移成像问题)、复杂油气储层预测地震方法、近地表速度建模、火山岩储层测井解释理论与方法、地震沉积学、地震海洋学、考古地球物理、重磁数据处理新方法和地震检波器特性研究等。

本次会议的特点是国内绝大部分从事应用地球物理研究的单位都有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其次,报告内容丰富,涉及到应用地球物理研究的各个方面;报告内容呈现出学科交叉的特点,例如从事数学、力学研究的学者报告了流体饱和介质中地震波传播理论的论文,有学者报告了将地震学方法应用于物理海洋的研究,将地球物理学方法与技术应用于考古学研究等;最后,报告内容呈现出生产、学校、科研结合的特点,报告人不仅是来自高等学校、研究机构、石油公司和地球物理服务公司,而且在报告内容上有理论推导与计算,还有实际应用。

此次会议不仅达到了以《应用地球物理》杂志为桥梁促进国内应用地球物理学科的学术交流,而且通过交流提炼了一些优秀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将以《应用地球物理》杂志为传播媒体推向国际。

第二届应用地球物理学研讨会议已由清华大学地震波勘探与开发研究所承接。会议将要在此次会议经验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此次研讨会筹备时间短,仅半年时间,加之初次组织,遇到困难比较多,耿建华副主编做了大量工作,同济大学给予了大力支持,使这次会议得以顺利召开并圆满结束。          (应用地球物理编辑部)

 

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四届换届会暨海洋地球物理勘探

与数据信息应用专题研讨会纪要

   

为配合国际地球物理信息年活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于2008125日在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杭州)召开了《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四届换届会暨海洋地球物理勘探与数据信息应用专题学术研讨会》。

会议由魏东平教授主持。他首先感谢第二海洋所领导对会议的大力支持。海洋二所副所长李家彪代表所领导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来杭州开会表示欢迎。同时希望海洋二所的地球物理研究与地球物理学会、与各专业委员会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会议第一项是专业委员会换届。陈会忠主任就上届委员会的工作和本届换届情况做报告。接下来大家对本届委员和常委进行投票选举。选举出常委10人、委员26人。

会议第二项是学术报告会。会上有5位专家做了重点发言。海洋二所高金耀研究员的"我国海洋地球物理数据的分布和应用状况"报告,介绍了海洋地球物理数据的收集应用及发展的各个阶段及特点;海洋二所吴自银研究员的"多波束数据采集处理和信息提取技术"报告,介绍了多波束原理、多波探测及相关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可视化技术及其在海底中的应用;海洋二所阮爱国研究员的"我国海洋地壳深部结构探测的进展"报告,介绍了我国海洋深部探测的意义、探测的主要方式及南海地壳深部探测情况等;陈会忠研究员的“地球物理信息技术的进展”及“汶川特大地震”报告,介绍了地球物理信息技术的定义、内容、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进展,另外还报告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的灾害及应急救援及地震学的相关研究;郑秀芬博士的“国家数字测震台网数据备份中心”报告,介绍了备份中心的数据及提供的相应服务。

    会上大家就上述6个报告展开了热烈讨论。通过专业委员会这个信息交流平台进行的学术交流,增进了委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大家表示希望今后扩大学术交流范围,吸引更多的同行参加专业委员会活动,使专业委员会真正成为会员之家。          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


 

全国地球物理及相关学科领域项目申报研讨会会议纪要

 

一、会议概况

为帮助从事地球物理及与此相关交叉学科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提高申报09年系列科研项目的质量,搭建项目申报者与国家主管部门之间信息交流的平台,根据需求,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于20081212-14日在北京举办了“全国地球物理及相关学科领域项目申报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从事地球物理及相关学科研究的专家和学者共62位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

会议邀请了教育部、科技部、中科院等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到会就广大科研工作者关注的一系列问题做了专题报告,并现场回答了代表的提问。会议主要研讨内容包括:科技部“863” 、“973”、科技支撑和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项目在涉及地球物理学科领域项目的资助重点、申报要求和注意事项,申报国际与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的有效渠道、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如何有效争取地球物理及相关交叉学科横向课题以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系列项目申报注意事项和相关评审细则等。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孙进忠教授致开幕词,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前司长张金惠研究员主持了两天的会议。

二、主题报告

会议共安排了5位领导和专家做主题报告。5位专家分别是: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研究员、基础研究司和高新技术司前副司长邵立勤研究员,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胡晓军副主任,科技部国际司科技合作计划办公室陈雄处长,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李志民主任,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刘新建所长助理。

    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邵立勤研究员报告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科技部863” 、“973”、科技支撑和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项目在涉及地球物理等领域的项目资助重点、申报要求和注意事项,二是地球物理研究前沿、科研动态和国家未来资助重点。在报告中,邵立勤研究员对我国目前的十一五科技计划体系进行了全面介绍,针对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工作者在项目申请方面常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讲解,对未来我国在地球物理科学的发展趋势和资助重点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同时还对系列科技计划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不同区别和关系进行了全面讲解。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胡晓军副主任报告的内容是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系列项目新一年申报注意事项和相关评审细则分析。胡晓军主任在报告中就各类别的奖励的申报要求、注意事项以及有关评审细则进行了深入讲解,使参会代表对国家科学技术奖有更深刻的了解,在相关细节问题上有了清楚的认识。对09年各类奖励申报和新要求和规定,胡主任也进行了全面分析。

科技部国际司科技合作计划办公室陈雄处长报告的内容是申报国际与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的有效渠道、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在报告中,陈雄处长对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的管理框架,国际合作计划的定位以及申报过程中有关申请书的写法和具体要求,国际与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推荐渠道,与外方开展合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等具体内容都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并就一些参会代表提问较多的问题进行了补充和解答。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李志民主任的报告围绕高等院校的科研工作者关心的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青年教师基金、科技创新工程培育资金的资助重点、申报注意事项和科研环境建设情况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介绍的内容非常具体,很有操作性。同时在报告中李志民主任介绍了未来科技论文写作和发表形式面临的变革,鼓励广大科研工作者积极尝试用新的表达工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刘新建所长助理的报告内容主要是如何有效争取地球物理及相关交叉学科横向课题,促进有关科技项目的产业化。刘新建研究员根据自己长期从事产业化管理工作的实际经验和体会,对成果转化和与企业开展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技术投资、联合研发、委托研发)等各个环节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介绍。最后以三个非常有说服力的案例向各位参会代表说明了开展横向课题和促进成果产业化的重大意义和具体做法。刘新建所长助理的报告引发了参会代表对产业化问题的关注,在理念上受到了很大启发。

三、研讨交流

在每位主讲人的报告结束后,参会代表都对主讲人的报告内容进行了积极提问,各位主讲人也都进行了认真的解答。问题较为集中的是国家对各类别项目的资助重点和申请书的填报注意事项。参会代表反映,由于国家各类别项目的申报要求和条件均不尽相同,在地球物理科研一线的工作者,主要精力往往放在本项目的科研上,对国家资助政策的变化常关注不够,使有些高水平的研究项目有时就因申报类别或方向不符合国家资助要求,使优秀项目不能立项。

通过主讲嘉宾的报告和介绍,参会代表加深了对各类别项目申报要求的理解。对个别涉及管理方面的问题,参会代表也向主管领导提出了相关合理的建议,主讲领导表示非常感谢并将回回去积极研究并予改进。

参会代表反映会议内容丰富,主讲嘉宾的讲解深入,纷纷建议像这样务实的活动应该多组织,以提高广大科研工作者申报国家系列项目的质量和水平,从而提高我国地球物理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

会议根据每位主讲人的报告整理出了书面的报告文集,在会议结束后5日内邮寄给了各位参会代表,供他们日后温习使用。会议合影照片同时邮寄给了各位参会代表。

会议各项工作得到了参会代表的认可和好评,对促进地球物理学科研究的发展、提升参会代表项目申请质量、提高科研水平将起到积极作用。       (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


中国科技社团在沪讨论体制与机制创新


由中国科协主办的科技社团创新发展论坛1023日在上海市落下帷幕。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体制与机制——科技社团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邀请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李勇作了《我国社会组织政策走向初析》的专题报告,清华大学NGO研究所所长王名教授介绍了《民间组织30——我国学术类社会组织的发展与转型》,中国国际民间组织促进会秘书长黄浩明对比了中外学会治理结构,还邀请中国计算机学会秘书长杜子德结合本学会创新发展的实践历程,阐述了关于学会的本质及发展的认识。200多名与会代表围绕学会民主治理结构的制度设计与社团公信力建设学会定位与运营管理策略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学会承担社会职能的挑战和机遇三个主题进行了讨论。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出席论坛。

目前我国科技社团正处于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科技社团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原有体制、运营机制与新形势下新任务、新需求之间的矛盾。

据中国科协有关人员介绍,在中国科协旗下的全国学会约占全国同类科技学术社团的80%,各级科协组织所属团体总数已达5万多个,占全国社团总数的25%。这些社会组织正在逐渐走向社会、经济、文化乃至政治生活的前台,逐步担纲唱大戏,日益成为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据“中国汽车行业产品开发能力研究”显示:无论何种所有制企业、何种产品生产企业,产学研合作都被认为是拥有情况最差的,缺乏有效的合作平台是其中重要的问题之一,而这正是全国学会可以有效发挥自身优势的领域。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根据国家提出的“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产学研合作”的工作思路,向科技部有关部门提出了牵头建立“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要求,并结合发改委振兴装备制造业重大项目的实施,着手“汽车制造装备创新联盟”的组建工作。目前,这两个联盟的工作正在按照年度计划有序进行,为推动我国汽车相关技术的提高,实现汽车产业与相关工业协调发展提供了支撑。

编制行业职业技术鉴定标准

消防行业属于特种职业,过去由于没有对应的《国家职业标准》,多数从业人员没有经过规范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而直接影响到这支队伍专业素质的提高。

具有科技社团性质的中国消防协会,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承接社会职能,完成了《建(构)筑物消防员》国家职业标准编写和技术审查等工作,该标准已于200812日起施行。在此基础上,他们又组织召开《灭火员》国家职业标准、《消防抢险救援员》国家职业标准制定专家工作会,启动了《消防抢险救援员》国家职业标准的编制工作。

开展重大课题研究服务社会

面对我国日益紧张的交通压力,“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新型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课题“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发展和创新体系研究与示范”启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组织有关科研院所、大学和企业组成研究团队,牵头负责整个课题技术总体研究和设计,把握各技术开发工作的协调和衔接,审定各专题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指标,并对课题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供技术支持。2007年学会还完成了建设部地下空间建设风险控制机制研究2008年承担的建设部奥运工程建设技术创新总结课题现正组织实施。此外,该学会公交分会承担的巴士快速交通技术运营研究巴士快速交通自动导航系统也已基本完成。     (摘自中国科协网站)


 

河南省地球物理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在当前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之际,河南省地球物理学会在省科协学会部的指导下,于20081030日—112日在舞钢市召开了年会和学术研讨会,近20个会员单位派人参加了会议,参会人数达40余人。会议由方盛明理事长主持,主要内容为两年来学会工作总结、专题学术报告、学术交流等。会议纪要如下:

    一、两年来学会工作总结

学会秘书长刘文超代表学会做了总结报告。刘文超同志总结了十一个方面的工作,其中包括积极组织会员单位参加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河南省科协举办的各种活动;各会员单位利用自身的优势,为河南经济建设开展的各项工作;学会两年来开展的一些主要活动,以及按时完成学会年度综合统计报告等。使参会代表对学会两年来的工作有了全面的了解,代表对学会工作给以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又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学会工作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发展。除学会日常工作外,将在2009年开展青年优秀科技论文评选活动,并择优向有关期刊推荐发表。根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安排,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CJJ7-2007)培训,为适应河南省城市发展的发展需要,省地球物理学会将在2009年下半年合适的时间举办宣贯培训班。有关培训时间、地点、人物等将根据各会员单位人员情况,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以便作出合理安排。

二、专题学术报告

会议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邓起东(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院士到会做专题学术报告。邓起东院士报告的题目是:“汶川地震的总结与思考”。报告系统地展示了汶川地震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发震机理、以及通过汶川地震给人们的启示与思考。报告内容丰富、分析深刻,与会代表深受启发。

三、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是学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会议有16篇学术论文在会上进行了交流,内容涉及地震、石油、煤田、地质、电子、工程勘探等多个行业。

方盛明理事长、研究员做了“汶川8级地震简介、银川断陷盆地结构与构造过程的研究”的进展情况报告,该课题属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郭玉松研究(黄河物探院院长)做了“水工物探技术应用研究”的报告。电子集团22所焦培南研究员作了“地震前后电磁异常变化”的学术报告;其他代表分别就油气等资源、壳幔结构和工程勘探等方面做了学术报告。这些报告充分展示近年来各行业的地球物理探测与研究的最新进展和重要成果。交流中与会代表发言和提问十分踊跃,针对有些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通过本次学术活动使与会代表开阔了眼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野外地质考察

学会利用一天时间组织大家到灯台山、水漫滩水库等地进行野外地质考察。灯台山,海拔高度1000多米,地质构造复杂,出露各种砂岩、花纲岩等,岩层节理、地层倾斜等清晰可辩,是考察地质现象的一个好场所。水漫滩水库是我国1951年修建的第一批大型水库,1975年冲毁后又重新进行了修建。该水库有效地利用了周围的山体结构和地形地貌,采用了多项先进技术建成的大型水库。如何有效地利用物探方法检测和预防大坝渗水,查找裂缝,是大家关心的问题,现场与黄河水利委员会专家进行了有益的讨论与交流。通过考察增加了大家对地质环境和水库坝体渗水预防知识的了解。

本次会议通过大会报告、讨论与交流,促进了我省地球物理学科的发展,与会人员感到深受启发,受益非浅。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之际,大家积极建言献策,认为学会要更紧密地结合河南省经济建设,以谋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


 

广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第一届第三次常务理事会纪要

 

 

广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第一届第三次常务理事会于126日在南方石油勘探开发公司召开,应到会31人,因事在外地请假5人,实到会26人。

会议首先由石彦民理事长致词,与会者听取、审议并一致通过和批准了学会的“2008年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计划”,“2008年财务收支情况及2009年预算”,与会者对学会2008年度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概括为15个字:“上轨快、发展快、起点高、视野宽、成效大”,与会者满怀激情地深信2009年学会的工作会更好,圆满成功地开好“泛珠三角港澳台地球物理论坛”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交流大会。


 

广东省地球物理学会2008年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计划(提要)

 


    2008年广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可以说是一个开创性的一年,也是个硕果累累的一年;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代表大会上石彦民理事长,温宁常务副理事长当选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戴宗林常务理事长获先进个人奖,广东省地球物理学会获先进集体奖。

回顾过去一年,学会主要做了六方面工作:

1、成功承办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全国秘书长联席会,来自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地球物理学会的理事长、秘书长共40余人参加了会议。广东省科协领导汤世华副主席、叶子鹰副部长到会祝贺并讲了话。会议的成功受到领导和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2经多方的联系与努力,成功地搭建起“泛珠三角、港澳台地球物理论坛”,搭起一座企业、院校科技部门之间和供需之间的桥梁,构建起一个泛珠三角、港、澳、台地区地地球物理论坛活动的大平台。覆盖包括八省:粤、桂、滇、湘、赣、闽、琼,一市桂林市,港、澳、台三地区,简称813平台。这样会更好地促进地球物理的理论发展和地球物理技术方法的进步,推进科技与经济发展的结合,推动经济的发展造福人类。

    3、狠抓组织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7个),做到行有准则,办事有依据,形成民主办会的好风气。

4、努力做到学会是会员之家,是会员发展施展才华的舞台,是与政府联系的桥梁与纽带,现正在申办“南方地球物理”期刊。

5、积极发展会员,使学会不断充实新鲜血液,有旺盛的生命力,今年发展会员60余人。

6、积极向兄弟学会学习,借鉴人家长处,改进自身的不足,使学会办得越来越好。

  2009年工作计划(提要)

继续学习贯彻执行中国科协、省科协的文件和指导精神,办好学会,做好日常工作。

1、为了贯彻执行“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给各省市地球物理学会下达办培训班的工作;鉴于我省的情况,特请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同意协办;协助广西地球物理学会20091月份在桂林办班。

    2、积极筹办“泛珠三角、港澳台地球物理论坛”大会的召开,开好庆祝会,同时开好学术交流会和出版事宜。

3、做好会员登记和发展新会员工作。

4、做好“南方地球物理”期刊申报。

5、落实专业委员会并获得相关领导单位的批复。

6、力争建好网络。


 

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2008年工作总结和2009年工作计划大纲

 


2008年是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第五届理事会产生后第一年。新一届理事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国科协七大精神,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贯彻围绕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七次代表大会精神开展工作。

.与时俱进,不断推动学会改革和组织建设工作

我们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是一个跨系统、跨学科的理科学会,加强学会自身建设,增强学会生存能力,一直是学会工作的主要目标。2008年,学会在组织建设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1、根据情势和工作需要,一直不断地将大批的优秀的年青的地球物理工作者补充到学会中来,增强学会的活跃性。

2调整充实了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成员,实现了老中青结合。第五届理事会理事50岁以内的有51人,占总数69个理事的73.9%

3为增强学会生存能力,积极推进学会改革,学会实行多头挂靠,为学会与有关单位的团结协作紧密结合创造条件。这样既有利于学会更好地为会员单位服务,同时也增加了学会活动经费的筹措渠道。经过努力,现在学会的挂靠单位有4个。

4、加强同学会会员单位或相关专业的科研院校及基层政府机构的联系,建立松散或稳定的合作关系,联合开展科研、科技开发及科技服务。经几年的努力,现已同若干科研院所和地州市县基层单位建立了关系,有的已有合作协议,有的已进行了联合开展工作。学会和会员单位互通有无,互相支持。

5200887日举行召开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会议传达了云南省科协第七次代表大会的精神,总结了学会的工作,并规划了今后的工作。会议上推选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的理事和会员代表。

.坚持改革、注重实效,认真抓好学术交流与科普活动

“开展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提高学科水平”是学会的根本任务。二○○八年,学会开展了以下学术交流和科普活动:

12008421日至423日,由云南省科协和云南省国土资源厅主办,曲靖市富源县委、县政府、县科技局协办,我们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与其他一些学会承办在富源县开展了“4·2239个世界地球日—科学·法制宣传进富源”活动。活动内容首先是在胜境中学和一所小学开办了科普报告会,报告内容有地球、地球知识、地球知识的应用等,其次进行了展板宣传,其三是分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多样。因为富源矿产资源丰富,因此还特地给当地的矿产企业家们安排了矿产开采与安全生产报告会。这次科普活动的内容形式多样,覆盖面很广,参与的学会也很多,大家互相积极配合,这次的科普活动得到了一致的好评。

2200861日,在云南省科协、昆明市科协和昆明市环保局等多家单位的组织下,我们参加了在昆明市南屏街举办的“六·五世界环境日”之“污染减排,拒绝白色污染,建美丽新昆明”活动。我们进行了展板宣传。这次的活动吸引了上至老人下至小孩的广大群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距离四川汶川“5·12”地震一个多月后,于2008620日,我们学会在云南大学科学馆举办了以“我们向汶川地震学点什么、我们为汶川地震做点什么”为主题的“汶川地震讨论会”,我们还特地邀请到了云南省建设厅、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和云南省地震局一些到地震现场考察回来的专家们到会,他们为我们介绍了地震现场破坏的情景,会议针对地震预测、大地震应急救灾和学校抗震救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根据专家们的考察结果结合学习汶川地震经验教训,会议提出了建筑抗震设计方面的很多切实可行的建议。学会根据这次讨论会的结果,形成了《关于强地震应对措施和震后重建的建议》,报送给云南省科协,并请云南省科协转呈云南省人民政府和四川省人民政府。

42008822-23日,我们学会和云南省地质学会与美国劳雷公司一起举办了“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方法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全省大部分地球物理勘探单位,会议上有美国劳雷公司总裁方励博士介绍了世界上先进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和相关设备仪器,还有袁明德、王宝禄、李丽辉、温一波等十几位地球物理勘探方面的专家作了报告,两天的会议让参会人员都感觉受益匪浅

520089月期间,结合了2008年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注册工程师考试,组织举办了几场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讨论会,涉及到的议题有:汶川地震中反应出的地震预测研究问题;汶川地震给地震应急救灾问题和建筑结构抗震措施的启示;今后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可能会有什么新的要求;如何做好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等。这些讨论会充分结合了社会建设的实际需求,也加强了学会自身的发展。

6、我们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联合其他五家省级学会向云南省科协申报的“地学沙龙”项目获得了云南省科协“学术交流促进创新发展工程”的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后,我们学会就召集了其他五家学会就如何实施开展“地学沙龙”活动进行了讨论,会上各个学会的秘书长、秘书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形成了《“地学沙龙”实施大纲》。20081212日,我们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联合云南省地质学会邀请了一些地质、地球物理、其他地学方面的老专家、中年技术人员、青年工作人员开展了第一次“地学沙龙”活动,针对如何在云南省开展中、深部找矿的问题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和见解,大家进行了长达3个小时的热烈地讨论,有碰撞也有聚焦,这次沙龙的成功举办也让大家有信心开好下一次沙龙。

.为会员服务,建设会员之家

根据云南省科协七大精神,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全面建设“会员之家”,我们学会努力为会员和会员单位服务,2008年做了以下工作:

1、为了进一步做好老龄地球物理工作者的工作,关心、支持他们发挥余热,自第三届理事会专门成立了老龄工作委员会,负责老同志的工作。经老工委建议,理事会做出决定,每两年举行一次“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敬老祝寿座谈会”,并形成制度,为在这两年内年满70周岁的老地球物理工作者祝寿。第三届祝寿座谈会于20081月举行。为2007年、2008年进入耄耋之年的8位老地球物理工作者祝寿,学会领导、学会工作人员、其他会员和老龄地球物理工作者三十多人参加了祝寿活动。

22008117日,我们地球物理学会和云南省地质学会一起举办了一个联谊会,会上两个学会畅叙友谊,交流工作经验与心得,并对学会工作及云南省地球物理科技和地质工作的发展提出了若干意见和建议,气氛十分热烈,极大地推进了两个学会之间的友谊。

32008127日,我们学会举办了2008年春节茶话会,学会工作者和70多个会员出席,济济一堂,畅谈一年来的工作成果、研究进展和下一年度的展望。

42008129日,学会拜访看望了一些退休老专家,并向他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在2008年里,学会理事长、秘书长三度探访前任理事长阚荣举老先生和姜葵老先生等其他老会员。

.学会科技开发、咨询和服务

云南省科协七大报告中提出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进步为重点,兴科富民,创新强省,集成资源、整合力量,重项目、创品牌、抓基础、强协作,全面实施学术交流促创新发展工程、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程和科普惠农兴村工程,在科技与经济结合、国际民间科技交流与合作、和谐现代科技团体建设等方面,力争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我们学会深入学习云南省科协七大精神,发挥自身学会优势,努力开展科技开发咨询服务工作。

学会在认真总结前几届理事会开展科技咨询服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会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统一思想,更加明确了学会开展科技咨询服务的目标和方向。以学会学科优势为后盾,通过学会于1993年组建的昆明南方岩土工程技术开发公司作服务平台,快速推进地球物理技术为经济建设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经过多年的努力,已成功地将各种地球物理技术方法应用到工程领域中,解决了许多工程难题。学会所属的昆明南方岩土工程技术开发公司现已取得四个方面的资质证书,即《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许可证书》、《地质勘查资质证书》、《工程物探许可证书》、《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证书》。工作领域涉及到桩基检测、浅层地球物理勘探,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建筑物质量及使用寿命鉴定等十多个领域。

2008年,在科技开发、科技咨询和科技服务方面,主要的工作有:

1、做了工民建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几十个。完成昆明市呈贡新区地震小区划(三期)报告正在报审中。

2、将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应用于工民建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公路铁路工程和所有的基础建设工程的可行性研究的地质勘探工作中,为云南的公路铁路和地基基本建设服务。

3、工程质量检测,这是工程地球物理的一个部分,将工程地球物理技术用到对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云南省各州市及贵州部分地区的工民建、公路、铁路、水利水电等工程作过检测,解决了许多疑难问题,都得到了好评。

4、积极开展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为把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应用到找矿中、为地方或矿主们进行矿产勘探等而努力工作。

2008年,对我们伟大的祖国而言,是伟大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们战胜了冰冻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奥运会、残奥会,更是全民团结抗震救灾,我们让全世界瞩目,我们学会要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己任,积极投身科教兴滇和人才强省战略的伟大实践,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建功立业。

2009年工作计划大纲

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2009年的工作将以宣传贯彻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七次代表大会精神为中心,以科技工作者为本,充分发挥学会联系科技工作者的平台作用,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增强学会的生存能力,努力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学会组织发展工作

 1、继续发展新会员,增加新鲜血液。特别注意发展年轻的地球物理工作者参加到学会中来,给他们提供各种学习和提高自身的机会,使他们能快速成长起来;也发展那些对地球物理科学技术感兴趣的科技工作者加入到学会中来,包括一些在民营企业工作的人员,增强学会的活动能力。

 2组织一些老中青都参与的座谈会、讨论会。让老专家们发挥更多的余热,让青年工作者学习老前辈们的好的经验,大家活跃思想,迸发创意。

 3、充分调动各专业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的积极性,让专业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组织开展相关座谈会、讨论会,使各专业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更加活跃,更加充满生机。

 4、组织老地球物理工作者座谈会、讨论会,提供聚会、畅叙的机会,尽可能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使其余热得以充分的发挥。

    .学会学术交流工作

“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学会响应省科协七大的号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积极投身科学普及与传播。2009年,学会计划组织由学会中的各专业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组织开展小型学术研讨会。

1、资源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将举办地球物理勘探学术交流会,展示云南矿产勘查领域中地球物理勘探取得的成果,交流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进一步推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为资源、能源开发服务,同时探讨在深层找矿的思路、方法、技术,为我省找到更多的矿产和能源发挥作用。

2、由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举办工程地球物理勘探和工程检测技术研讨会,总结近几年来云南工程地球物理勘探和工程检测取得的成果进行交流研讨,推进工程检测技术发展,用地球物理技术解决问题。

3、由学会灾害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和其他一些学会,举办云南省科协“学术交流促进创新发展工程”的资助项目“地学沙龙”——地学灾害研讨会,研讨我省地质、地震灾害的预测、预防技术和工程治理以及如何预防人为灾害。

4、遇到相关突发问题,组织相应得讨论会,对相关问题进行学习研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技术思路。

    .学会科普宣传工作

1、在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领导下,联合有关学会继续做好每年的世界地球日科普宣传活动,让科学技术进入县、乡,为县、乡资源开发、灾害预防,提供咨询服务,为建立和谐社会出力。

2积极参加云南省科协组织的5月全国科普周,重点科普宣传活动及其他科普宣传工作。

3、编写、印刷防震抗震科普知识宣传材料。编写、印刷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的宣传资料。

4、组织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学习研讨班,学习相关规范文件,提高工作能力,并推动相关工作人员参加全国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注册工程师考试。

5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举办《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宣贯培训学习班,让我省从事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人员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

.学会科技开发科技咨询服务工作

新的一年学会应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开拓奋进,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科技开发科技上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团结广大地球物理方面的科技工作者继续努力做好科技开发科技咨询服务工作,将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应用到更多的经济建设领域,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2008年工作总结

 


2008年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在山东省科协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领导下,认真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科普教育、继续教育和学术交流、科技协作为重点开展工作,使学会能力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

在四川汶川5128级地震前进行的422日“世界地球日”宣传活动中,开展了“防震减灾安全教育讲座”;地震发生后,522日又在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科普教育基地山东省济南燕山学校作了科技、地震科普宣传和汶川地震情况介绍,及时适时发挥了学会的科普宣传作用,体现了学会组织,服务人民,宣传群众,提高群众的科学素质的思想,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科普宣传

在科普宣传教育方面,2008年是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取得较大成绩的一年。年初,学会就组织人员收集、整理、制做展版,同时联系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的地点、方式。经过几个月的认真准备,422日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联合山东省灾害防御协会在济南市燕山学校举办了以“认识地球、和谐发展”为主题的第39个“世界地球日”科普宣传活动。此项活动得到山东省科协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指导和支持,10名共青团员身披“认识地球、和谐发展”的红色授带,做为科普活动志愿者参加了这次活动。

燕山学校二千余名师生在学校操场上听了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关于“世界地球日”建立和发展的历程,地球是人类居住的家园,善待地球就是善待我们自己,人类应该尊重自然,理性的约束自己的行为,认识地球和谐发展是实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条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的科普报告。地震专家作了“防震安全讲座”。学校操场上布置了科普宣传展版,25个展版展示了历届“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太空控索,太阳学的组成和演化,地震是怎么发生的,面对地震灾害你有准备吗?在家庭怎样避震,在学校怎样避震,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在户外怎样避震,震后如何自救和互救等丰富内容。济南市电视台、教育台、山东商报的记者参加了活动。几千名学生在操场上队伍整齐,认真仔细的听讲,秩序井然的观看了展版的宣传内容。学生们说,我们知道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我们会珍爱地球,我们会节约用水,我们不会踩草坪,不乱丢垃圾,有地震了我们听老师指挥不乱跑。活动散发各种宣传材料2500多份。高年级的同学开展了防震演习。

512日在四川省汶川发生8级地震后,学会在522日再次在燕山中学组织了地震科普教育和汶川地震情况介绍。学校师生非常关心、非常认真的听取了专家的报告,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同日在燕山学校开展了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科普教育基地”挂牌仪式。58日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在济南市七星台地震台建立了“科普教育基地”。

.继续教育

“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培训是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2008年承办的继续教育重点项目,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培训工作的组成部分。这次培训班于20081110日—1113日在济南举办,山东省开展地球物理探测工作的13个单位33人参加了培训学习,根据计划安排,进行了宣贯培训考试。

通过学习培训大家对规范的内容,尤其是强制性条款有了深刻认识,感到规范培训工作很主要,在当前城市建设发展迅速的情况下,物探工作对查明地下地质状况保证工程质量安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物探技术人员责任重大。培训班时间安排紧凑,内容丰富系统、讲课生动,针对性强,解决实际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山东煤炭学会、山东省地质学会和山东省勘察设计协会参加了培训协办工作。这次培训班对开展学会间的联合学术活动,对加强兄弟学会间的联系,是一次新的尝试,积累了工作经验。

.学术活动

“环渤海地球物理论坛成立暨首届学术交流会”是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2008年主要的学术交流活动,也是列入山东省科协重点学术活动项目。

环渤海地区处于中国东北,首都圈和华东经济区的交汇处,在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位置。在环渤海地区的矿产、能源勘查及重大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城市建设和地质环境灾害防治中,地球物理研究及其应用已经并正在发挥重要作用。经山东、河北、山西、北京、辽宁、吉林省(市)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协商研究,一经同意建立《环渤海地球物理论坛》每二年召开一次环渤海地区地球物理研究及应用工作交流研讨会,根据需要开展环渤海地球物理项目的咨询协作。

论坛会议2008510日在济南召开,会议由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石殿祥主持,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刘元生致欢迎辞,山东省科协刘利印部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代表姚振兴对论坛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对与会的各地学会领导、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对论坛学术交流和活动提出了建议设想并祝会议圆满成功。河北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宣读了论坛组成名单。论坛由各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组成主任委员会,每两年轮流由各省地球物理学会组织。

吉林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李舟波、北京市和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代表任国泰、王秀文讲了话,广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戴宗林介绍了《珠江三角洲地球物理论坛》的筹备情况,祝《环勃海地球物理论坛》圆满成功。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主任工程师倪宇东、北京市地质勘察技术院高级工程师徐光辉、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刘怀山、山西省地震局副研究员王秀文、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泰山学者吴时国、山东省地震局研究员刁守中、辽河油田高级工程师石殿祥、山东煤田地震局研究员王秀东等八位专家分别作了学术报告。会议收到学术论文15篇,论文审定后将在《地球物理学进展》发表。

.科技协作、科技成果鉴定

近年来,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组织了学会会员单位开展科技协作,解决了一些工作中的科技难题,提高了工程质量,得到会员单位的认可。重点工程项目成果鉴定是反映各单位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方面,各会员单位比较重视。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受山东省科委委托组织了多项科技项目成果鉴定工作。2008年学会协助组织会员单位开展科协合作项目2项,组织参加各单位项目鉴定5项。鉴定项目中山东省煤田地质局。胜利油田、石油大学的3个项目分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北京市地球物理学会2008年工作总结

 

 

在北京市科协的领导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指导下,经过全体会员的努力,我会在2008年开展的各项工作中,都取得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2008年开展的学术活动

12008年学术年会原计划于第四季度召开。因学会办公室进行装修和搬家,使学会与会员之间的联系受到影响,故改在2009年第一季度召开。特此说明。

2、积极参加2008年“环渤海地球物理论坛”首层学术交流活动。20085月由环渤海地区的山东省、河北省、北京市、辽宁省、山西省和吉林省的六个地方学会发起,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承办,并邀请广东、广西两个地球物理学会及“华北地震研究”编辑部、“地球物理进展”编辑部等单位,共39位代表参加的“环渤海地球物理论坛”学术交流会在济南市召开。会议开得很成功,我会有三位代表参加,其中北京市地质勘查技术院的田舍高级工程师,在会上作了“北京地区地热资源的勘探开发”学术报告,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

3、积极推荐我会青年会员参加第十一届“茅以生青年科技奖”评选活动。经广泛联系,从多名申请者中,根据茅以生奖的评选条件,推选工作成绩比较突出,都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政治思想、科学精神和学风等方面都表现良好的两位青年科技工作者参加了评选。

4、根据市科协要求,积极组织我会会员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向北京市委市政府提科技方面的建议。我会副事长冉伟彦同志,根据多年的调查研究和工作实践,提出“关于限定用途限量开采我市平原地区地下水的建议”的书面报告。供市委、市政府参考。

.2008年开展的科普宣传活动

1、我会原计划在今年的科技周期间,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积极迎奥运的精神,结合科技周活动主题,本着贴进实际、贴进生活和贴进群众的原则,积极深入社区开展科普宣传。但是,由于512日汶川特大地震的发生,给震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都造成重大损失的突出实际情况,我会也及时将科技周的科普宣传内容进行了调整。在517-23日科技周期间,决定将地震的科普知识和如何抗震防灾、应急避险等内容,向社区居民进行宣传。我会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合作,组织科普专家在西城区的裕中社区,以地震发生时的自救与互救为内容,作科普报告两次,共有一百多人听讲;在黄寺社会以美国旧金山、墨西哥和日本等国发生的历次大地震为内容,作科普报告和图片展览,以增加居民对地震知识的了解和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上述活动都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2在全国科普日期间,我会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合作,在中国科技馆以资源开发、灾害防御和地震发生时如何自救与互救等内容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共展出资源开发和灾害防御的展板10块,地震发生时如何自救与互救的展板8块。向群众宣传开发资源时要按照国家的规划要求进行,并做到安全生产和防止次生灾害发生;遇到地震发生时应如何自救与互救。参观的群众和青少年达千人以上,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关于2009年主要工作的初步安排

12009年第四季度召开我会第二十二届学术年会

2、经常务理事会研究决定,于2009年第三季度召开会员代表大会,完成我会理事会换届选举。

3、加强科普宣传,积极参加2009年北京科技周及学术月的科普宣传活动。届时邀请地震学家就地震学的科普知识,和我国及国际方面有关地震预报问题的研究现状等,向大中学生作科普报告。

4、召开第二届青年学术研讨会。拟组织我会青年会员40人参加,和推荐4位取得较大科研成绩的青年会员,就各自的科研项目作学术报告开展开交流讨论,促进青年科技人员的成长。

 

纪念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陈宗器先生诞辰110周年

 

今年是我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陈宗器先生诞辰110周年, 1016日下午“陈宗器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暨纪念文集首发式” ,在北京举行。

陈宗器先生(1898-1960)是我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我国地球物理学杰出的领导者、组织者、开创者;地磁学科的奠基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首任理事长、发起人之一。

20世纪30年代,陈宗器先生作为中国最早走向西部的先行者——中国西北中国地球物理学科学考察团戈壁组五名成员之一(唯一的中国团员),在先后五年半的时间里,足迹遍布额济纳、罗布泊、柴达木、祁连山、阿拉善等荒无人烟科学数据几乎空白的地区,完成了举世瞩目的综合科学考察任务。当时中国的科考条件落后,加之社会动荡不安,地球科学研究工作异常艰辛。陈宗器先生凭着执著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走向了至今许多人不愿去的罗布泊,将山川与河流等的地理位置准确地测量并记录下来,用胶片记录了当时当地的自然景象。陈宗器先生对罗布泊的气象观测,是七十多年前这一地区唯一完整的气象资料。1936年,他与霍涅尔共同发表的《中国西北之交替湖》论文,是我国有关河流变迁与生态环境相关性的开拓性工作。他在西北的科学考察,不仅为后人留下了极有价值的地球科学观测资料,而且一定程度上在我国地球科学的某些领域开启了现代科学研究之先河。

陈宗器先生早在1936年就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开展了野外地磁测量,即使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他还主持修建了广西桂林良丰雁山地磁台。陈先生还是我国高空物理观测研究的倡导者之一,他于1941年和陈志强等赴福建崇安,观测了当年921日发生的日全食,同时对福建进行了地磁测量,研究了日全食对地磁场的影响。

解放前夕,陈宗器先生临危授命被中央研究院上海各研究所公推为上海办事处主任,负责上海各研究所行政事务。他与各研究所领导一起抵制迁往台湾,组织职工家属保卫沪区研究的设备免受破坏。同时,他参加了上海大学校长联谊会,以满腔赤诚迎接祖国的解放。

建国后,陈宗器先生作为中国地球物理学科的开拓者之一,领导建立和完善了新中国的地磁老八台,组织编制了我国第一幅地磁图(1950.0中国地磁图),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当时国防与产业部门的需求。通过比较北半球佘山地磁台和南半球同纬度澳大利亚Watheroo地磁台的观测资料,陈先生发表了《磁偏角长期变化与太阳黑子数的关系》一文,可以说他的这一工作在我国开辟了日地关系研究的新领域。1955年我国开始筹备即将到来的“国际地球物理年”工作,陈宗器先生作为国际地球物理年中国委员会委员及秘书长,积极推动了我国地球科学、特别是地磁学和空间物理学的发展。

陈先生还是新中国地球科学研究领域卓越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组织领导,他都是任劳任怨,鞠躬尽瘁。特别是在中国科学院成立之初中关村科学城的建设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堪称民族科学事业的守护者和新中国科学基础的建设者。

这次陈宗器先生的纪念活动,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发起,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并由《地球物理学报》、《地震学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国际地震动态》、《地震学报》、eGY 中国委员会等协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办公厅、李政道教授、浙江省新昌县人民政、新疆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国家地磁台网中心、北京地磁台、广州地磁台、兰州地磁台、拉萨地磁台、武汉地磁台、长春地磁台、佘山基准地震台、乌鲁木齐地震台、上海天文台(佘山与徐家汇观象台)、紫金山天文台、世界数据中心地球物理学科中心(中国,北京)发来了贺信或贺电。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王水院士主持了纪念大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朱日祥院士以“陈宗器先生的生平与成就”为题回顾了陈先生为祖国科学事业所作的贡献,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陈运泰院士、朱岗昆、谢毓寿等老一辈科学家、中国地理学会秘书长张国友研究员到会发表了讲话、中国科学院办公厅汪克强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协科普部殷浩副部长、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龚建村研究员等前往参加了大会。陈宗器先生的女儿,我国第一位赴南极与罗布泊写生的著名画家陈雅丹也将以“怀念我的父亲陈宗器”为题作了演讲。                                        

纪念会同时举行了《摘下绽放的北极星——纪念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陈宗器先生诞辰110周年》一书的首发式,和纪念封首发式。

陈宗器先生的纪念文集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文集集陈宗器先生论文、书信、纪念文章、相关文献为一体,是一部反映建国初期地球物理学科与地磁学科发展历史的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献。其中有陈宗器先生的论文精选;首次独家发表的陈宗器与家人以及瑞典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博士、考古学家贝格曼博士的往来书信;上世纪三十年代西北科学考察团、抗战时期中央研究院物理所、以及五六十年代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国际地球物理年的珍贵史料。全书为上下两卷、共738页、配有老照片200余枚,读来亲切生动。

陈先生的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正直磊落、无私奉献。为纪念他诞辰110周年,特发行纪念封一套。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第三届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国际会议(ICEEG2008

 

2008615日-20日,第三届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国际会议(ICEEG2008)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术交流中心召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张锦高,副校长唐辉明,工程院院士卢耀如出席会议。

本届会议主题设定为“The Near Surface Geophysics and Human Activity”,更为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议题涉及交通工程、环境、生态、水资源、灾害等领域地球物理方法技术方面的最新成就,以及相关的技术、仪器及软件等方面的新进展;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在重大工程中新近应用成果;在工程质量检测、地下水的勘查和保护、振动检测、航空地球物理、地球物理综合应用、资料解释与可视化等方面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及应用实例。

会议期间,国际著名地球物理学家Oz Yilmaz Ugur YaramanciDerecke Palmer14位知名专家应邀作了特邀报告,同时约130余名与会的专家、学者们围绕位场方法技术、电与电磁法方法技术、地震新方法技术与应用、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地质雷达、生态地球物理、其他相关方法技术等7个专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展示了他们应用地球物理的方法和技术在地球表层组成、结构及状态探测中的成果,解释了地球表层系统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规律, 预知了人类互动对地球表层的改造作用,为人类安全、合理地开发利用地球表层空间提供了物理参数和相关技术支撑。

国际工程与环境地球物理行业盛会,每两年举办一次。近年来,由于人口激增、全球城市化进程加快,近地表人类活动大幅度增加,造成近地表岩土体变形甚至失稳,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同时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近地表环境产生变异。近地表地球物理技术具有无破坏性、可遥测地下介质多种特性的三维甚至四维变化及效率高、成本低等特点,能有效应用于近地表岩土体、水体、气 体及地下隐蔽人工构造物的探测和监测,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会议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联合主办。会议共收到论文近300篇,经专家评议,最终134篇交由科学出版社美国分支机构出版发行。供与会各国专家和学者参考。       (摘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空学院网站)


关于召开“CPS/SEG北京2009国际地球物理会议展览的通知

 


由中国石油学会(CPS)与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SEG)联合主办、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物探专业委员会(SPG)承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协办的“CPS/SEG北京2009国际地球物理会议暨展览”(以下简称“会展”)将于2009424-27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BICC)举行。

一、会展主题与宗旨

会展以“地球物理面临的挑战、机遇与创新”为主题,旨在为广大地球物理工作者提供一个学习交流和展示先进地球物理技术、仪器与装备、创新科研成果的国际平台。

会展包括如下内容:①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地球物理;②井中地球物理勘探;③岩石地球物理;④位场地球物理勘探;⑤工程地球物理勘探;⑥煤田及煤层气地球物理勘探;⑦天然气水合物勘探;⑧地球化学勘探;⑨勘探与开发风险分析;⑩勘探仪器与装备;⑾其他相关课题。

上述勘探类课题涉及数据采集、处理与解释方法及史例。

二、论文征集及展览登记

本届会展由会议和展览两部分组成。

会议部分包括论文口头发言和报告张贴,论文投稿可采用网上在线,电子邮件或普通邮件等方式,具体要求请登录SPG网页www.spg.org.cn/beijing2009

展览登记可采用网上在线,电子邮件或普通邮件等方式,登记时请附贵公司的中/英文简介各300字,内容应包括公司名称、地址、邮编、电话、传真、电邮、网址等信息,以电子文档形式发送给会展联系人,具体事宜请登录SPG网页www.spg.org.cn/beijing2009

三、赞助

大会筹委会诚邀致力于地球物理行业发展的各企业为会展提供赞助,请选择适宜的赞助级别以便更有效地宣传贵公司,赞助项目及相应回报详情请登录SPG网页www.spg.org.cn/beijing2009

四、会展联系方式

征文联系方式

  址:河北省涿州11信箱物探学会

  编:072751

联系人:李冬梅、张丽艳

  话:0312-38223523825271

  真:0312-3822352

电邮:ldongm@cnpc.com.cnzhangliyan@cnpc.com.cn

展览、赞助登记

  址:河北省涿州11信箱物探学会

  编:072751

联系人:赵红璐、冯杏芝、陈笑青

  话:0312-382462438212463824625

  真:0312-3822664

  邮: zhaohonglu@cnpc.com.cn

                      fengxz@cnpc.com.cn

                      chenxiaoqing@cnpc.com.cn

CPS/SEG北京2009国际地球物理会议

暨展览筹备委员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

(季 刊)

 2008             4             总第101

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编辑出版:《会讯》编辑部

                                                                       编:曲克信                                              本期责任编辑:苏

                                         邮 编:100029                                                         行:苏

          地 址:北京市9825信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编辑部   联系电话:010-82998257

     学会网址:http:www.cgs.org.cn                           电子信箱:cgs@cgs.org.cn

北京内部报刊准印证第Z1567-98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