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第96

   

科协精神

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在中美科学家社会责任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摘登)

学会工作

第七届第十五次常务理事会、第十六次秘书长会议纪要

第七届第十七次秘书长会议纪要

第七届第十八次秘书长会议纪要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煤田测井联合会第一届第二次理事会纪要

60周年专栏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赵九章诞辰100周年暨IGY+50——eGY会议纪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60周年致辞

光辉的历程——纪念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60周年

中国地球物理科技事业的开拓者赵九章先生

国际地球物理信息化年中国启动仪——IGY eGY

学术交流

第二十二届学术年会空间大地测量与天文地球动力学计算地球物理地球介质各向

异性中国大陆块体结构及运动变形古地磁学、磁性地层学与环境磁学地球电

磁法及其在深部结构、资源、工程勘探和减灾方面的应用城市地球物理与工程地球物理

岩石物理学重力与地球动力学西部大开发中的地球物理专题会议纪要

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2007年铁路工程物探与工程检测年会纪要

第六次全国空间天气学研讨会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空间天气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纪要

科技信息

国际地球物理信息化年启动仪式在意大利佩鲁贾市举行

地方学会

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民主选举换届

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召开庆祝两会诞辰暨IGY+50——eGY大会与学术交流会

报道

2007年成都物探技术研讨会圆满结束

通知

第二十三届学术年会第三号通知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第三期地质雷达技术骨干培训班通知

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第一号通知

消息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煤田测井联合会举办了数字测井技术高级研修班


 

         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在中美科学家社会责任论坛

开幕式上的致辞(摘登)

 


 

金秋时节,中美两国50多名杰出科学家齐聚北京,举办中美科学家社会责任论坛,认真分析当代科技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深入研究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共同探讨科学道德建设问题,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科学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这里,我谨代表中国科协,并以个人名义,向远道而来的美国客人和与会的中方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老问题,也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自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各国科技界一直没有中断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关注的焦点主要在于科学家如何对科研工作负责、对科技界的同行负责、对科学研究的社会影响负责。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科学前沿越来越逼近人类伦理的道德底线,“to be or not to be”成为每个科学家必须做出的艰难选择,科学家社会责任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科学技术事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担当着如此重大的社会使命,科学家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肩负着如此重大的社会责任。借此机会,我谈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其一,要对科研工作负责。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开拓未知领域,探索自然规律,创造科技新知,推动科技事业发展,是科学家最重要的社会职责。正是由于历代科学家在广袤无边的科技领地上前仆后继、辛勤耕耘,人类科技才从远古时代的涓涓细流融汇成蔚为壮观的汪洋大海。诚如爱因斯坦所说,探索真理的权利同时也是一种责任。面对苍茫宇宙隐藏的无尽奥秘和人类社会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一位负责的科学家,不仅要从个人好奇心出发去发现问题,更要时刻用关爱人类的责任心去衡量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获取确证无误的科学事实,运用逻辑思维和数学方法进行缜密的推演,挖掘出深藏于自然事物背后的规律和本质,不断为人类的知识宝库增添新的财富。要时刻牢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是科学技术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参与科学决策,实事求是地向公众介绍科学研究的最新发现和最新成果,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帮助公众理解科学、启迪心智,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推动形成弘扬科学精神、崇尚科学道德、尊重科技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其二,要对科技界同行负责。科学研究是一种累积性活动,同时也是一项群体推进的事业,既需要继承发展,又需要交流共享。即使像爱因斯坦那样伟大的科学家,他的研究工作也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与同行的激荡碰撞中不断前进的。每一位负责任的科学家,都要如实公布自己的科学发现,客观陈述遇到的问题,仔细衡量证据,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为后继者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正确的导向,为科学殿堂提供可靠的基石。要自觉恪守科学道德准则,坚持诚实守信,恰当保存科研工作中的原始记录,如实标注引用数据来源,避免新闻炒作,在发表的研究成果上正确署名,发自内心地尊重竞争者的努力,力戒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伪造篡改试验数据等科学不端行为。在科技评价中,要严守保密义务和明示原则,避免个人利益、团体利益及人际关系因素的影响,以客观公正、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同时要及时发现和纠正科技发展中的错误倾向,揭露和批判科研活动中存在的不负责任的行为,维护科技界的良好信誉。

其三,要对科学研究的社会影响负责。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活动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慎重考虑研究工作的社会影响,审慎评估科研成果可能产生的社会效应,是每位科学家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一方面,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造福人类为科学技术研究的最终目标,以尊重人类价值为科学技术研究的最高准则,自觉把求真与求善结合起来,把好奇心与责任心结合起来,把个人兴趣和解决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需要结合进来,推动科研成果的合理运用,不断增进人类的福祉,努力使科学技术成为谋求人类幸福、健康、安宁、和谐的一项最基本的事业。另一方面,科学家要对科学技术应用所带来的风险和危害保持高度警觉,主动对研究课题进行伦理道德和社会价值评估,拒绝从事有悖于人类文明发展的科学研究,尽力防止和排除科研成果的不当运用,自觉采取措施控制和防范潜在的技术危害,避免科研成果对正常社会秩序产生不利影响。要坚持以人为本,旗帜鲜明地抵制可能威胁到人类尊严的科研活动,以高度的道德意识,细致的伦理情怀,把尊重人类尊严、关注人类未来的信念贯穿到科研活动的全过程中。

(摘自中国科协网站)


 

第七届第十五次常务理事会、第十六次秘书长会议纪要


 

2007717——27日,我会召开了第七届第十五次常务理事、第十六次秘书长工作会议,通过网络文字和电话联系,听取秘书处的上半年学会主要工作汇报,审议通过如下事项:

一.审议通过了关于中石油更换副秘书长的事宜。由王琪同志接替姚振兴同志,任副秘书长,负责与中石油集团和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的联系,并兼组织工作委员会主任。

二.审议通过了关于60周年庆祝会时间、地点、到会人员。建议92526日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会议中心召开学会60周年庆祝会,会期半天。到会人员主要为常务理事、理事、荣誉理事、各主要支持单位、各专业委员会、各工作委员会、地方学会代表、学会工作志愿者、部分在京会员单位及会员代表和中国科协领导及兄弟学会代表。

三.秘书处汇报了第二季度学会工作(学会60周年、改革创新项目工作、年会)。

1.学会60周年会庆出版两本文集的征稿工作已基本结束,《回顾文集》有80多篇投稿,《地球物理学进展》有40多篇,审稿、排版在同时进行。开会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员(300人左右)正在落实,请各位常务理事安排好工作准时到会。

2.学会改革创新项目工作已进入中期检查。从基础建设做起,组织了调研和资料的收集,完成了16项规章制度的整理、修改和完善;对分支机构进行了统计登记(负责人、换届情况、到期换证、活动情况等);办理了空间天气专业委员会的登记手续并领取了证书;成立了广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3.第23届年会工作,已收到会议论文500多篇,现进入审稿、排版阶段。

4.各主要支持单位的支持经费正在逐步到位,请有关领导尽快落实。

会议收到常务理事的邮件、书信、电话等形式的回复,学会上半年的工作得到常务理事的肯定,理事长王水院士提议:学会60周年庆祝会要与赵九章先生百年诞辰和国际地球物理50年活动内容相结合,请相关单位和兄弟学会一起办好庆祝会。


 

第七届第十七次秘书长会议纪要


 

2007821,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第七届第十七次秘书长会,朱日祥、臧绍先、曲克信、孙建国、吴海成、王琪、姜朴、郭建、王伟元到会,学会办公室苏枫、李淑芳、胡敏列席会议。

一.郭建副秘书长介绍了筹备60周年会庆活动工作进展情况。经大家讨论:

1.拟定会议内容、时间、人员的安排。根据第七届第十五次常务理事会的决定,庆祝会内容主要为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赵九章先生诞辰100周年和回顾IGY+50、启动EGY,同时组织科普展板展示;时间定为925日在北京大学召开;

2.拟定邀请大会报告人选和内容,确定3个主题报告和3个学术报告;

3.分工负责,请各位副秘书长负责落实各主要支持单位领导、相关特邀嘉宾的到会情况。

二.臧绍先副秘书长介绍了今年10月份召开的第23届综合学术年会组织工作近况。

1.收到论文609篇,已送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排版、印刷;

2.会议地点在青岛大学会议中心,硬件条件在协调中,尽量满足会议的要求;

3.代表到会后,及时公布到会人员名单及房间号,以便会上联系,取消会后印发的通讯录;

4.拟定大会报告人和大专题报告人,请大家从学科的分布、学科的进展和与国民经济建设相关的热点问题上提出好的建议和意见。

此次会议秘书处全体工作人员到齐,大家对会上提出的问题讨论热烈,为今年的两次大型会议献计献策,使各项工作得到很好的落实。

 


 

第七届第十八次秘书长会议纪要


 

2007913日下午,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第七届第十八次秘书长会,曲克信、孙建国、吴海成、王琪、姜朴、郭建、王伟元、陈英方、苏枫、胡敏到会,朱日祥、臧绍先因公请假。

会议主要内容:

一.听取郭建副秘书长就学会60周年庆祝会组织工作落实情况的汇报,内容包括:3个主题报告和3个学术报告的题目与人选、到会的领导与嘉宾已基本落实;布置会场和科普展板、纪念文集的编印出版、纪念光盘的制作、纪念礼品的选定及会议就餐等事项,大家均较满意,并提出了好的建议。

二.因我会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人员涉及面广,请各位副秘书长分发通知,进一步落实出席会议的各主要支持单位领导和特邀嘉宾,并担任会议的接待、迎送工作。

三.因10月份年会理事会扩大会要做财务情况汇报,请各位副秘书长尽快落实本年度未到位的支持经费,同时请主要支持单位的领导参加年会扩大理事会,听取学会工作汇报,指导学会工作。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煤田测井联合会

第一届第二次理事会纪要


 

2007910日至912日,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在上海召开了煤田测井联合会第一届第二次理事会会议。

赵永贵主任出席了本次会议,并在大会上做了讲话。

马延君理事长就我国煤田测井工作今后三至五年的发展趋势做了报告。

会议由秘书长孙少平先生主持;由常务副秘书长彭伟斌先生致开幕词;副秘书长徐定国先生就秘书处的工作开展情况向大会作了汇报;本会顾问段铁梁先生到会并讲话。

马延君、刘国生、刘付光、孟明、孙少平、彭伟斌、徐定国、刘表正、邱卫忠、武耀泽、李敬宇、苏中起、王福成、凌毅平、赵祥三、刘效贤、李新胜、张庆辉、李松臣、郭祥云等出席会议,张应文派代表出席了会议。王利宏、陈树春、张晓东、赵保中、李刚生、张名泉、潘语录等因故请假。

《中国煤田地质》杂志常务副主编孙常长先生应邀出席了本次会议,并就《中国煤田地质》今后的发展和如何为广大煤田工作者服务作了陈述。

会议的主要内容:

一、赵永贵主任对我国当前工程地球物理平台上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及工程物探技术的发展情况作了介绍,工程物探发展咨询和基本工作情况的报告,在工程勘察、工程质量检测、工程与地质病害方面列举了许多生动的实例,特别强调了技术要做精。

二、煤田测井联合会秘书长孙少平作了上半年工作总结,他强调了组织发展要扩大地域覆盖面与行业覆盖面,多发展愿意加入的企业与个人。靠挂单位北京中地英捷物探仪器研究所总经理、煤田测井联合会副理事长孟明就此问题表示,今后愿意积极协助联合会作好并解决好这一问题。

三、《中国煤田地质》杂志常务副主编孙常长及煤田测井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彭伟斌就2008年度有关撰写论文事宜作了说明。

四、煤田测井联合会副理事长刘国生、刘付光及新增理事李松臣等在煤层气工作中的许多宝贵经验都在会上作了介绍,引起了各方面重视。

五、煤田测井联合会副秘书长徐定国代表秘书处提出今年下半年要抓的五项工作,征求大家的意见。经大家热烈讨论,提出如下建议:

1、组织少数精干人员收集有关广大测井工作者对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修订及煤层气地球物理测井规范增订的主要建议和要求,为明年立项后开展工作作好准备。

2、对经煤田测井联合会申请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同意在明年准备在煤田测井科技人员中搞一次职称评定工作,表示出极大兴趣,尤其在民营小企业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反应更大,由于体制改革后在这些企业中已无人管理的事这次由学会管起来了认为是一条正确途径。建议积极组织好这项工作,提前把有关文件和资料下发,让广大测井工作者早作准备。

3、一致支持明年年初在《中国煤田地质》杂志办一期煤田地球物理测井专刊,按会上确定的九个方面内容组稿。以提高煤田测井工作者的理论与写作水平。

4、会上赵永贵主任讲授的工程地球物理平台上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等内容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要求把讲课内容编写下发。大家认为该讲授内容能延拓煤田测井工作者视野,对寻找新市场起作用,大家十分感兴趣。

5、原河南省煤炭地质勘察研究院测井工作者,现任上海海东工程检测有限公司经理张红喜先生介绍了近年来在上海开展测桩工作的经验,使大家在延拓煤田测井工作上有了新认识,建议今后会议要加强这方面内容介绍。

6、关于煤层气方面建议要广泛收集意见,在增订测井规范同时要组织好新方法仪器研制,新解释方法探索新软件开发,通过培训在较大范围推广。

六.张红喜作了在上海开拓桩基探测事业的精彩报告,展示了煤田测井人开拓新领域的艰辛历程,深深感动了大家,也成了这次会议的点睛之笔。

.会议审议通过了河南省煤炭地质勘察研究院、山西省煤炭地质勘查研究院为煤田测井联合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单位,同时增补张庆辉、李松臣为煤田测井联合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


 

庆祝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60周年

纪念赵九章诞辰100周年暨IGY+50——eGY会议纪要


 

2007925日,在北京大学召开了庆祝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赵九章诞辰100周年暨IGY+50——eGY大会。到会的老专家、院士、科技工作者、中国科协和各主要支持单位的领导、地方学会和兄弟学会的代表、合作单位的代表等300多人参加庆典。大家欢聚一堂,共叙友情,追溯历史,缅怀先辈,展望未来,再创辉煌。新华社等8家媒体与会采访做了报导。

主席台上就坐的有:中国科协副主席符淙斌院士,中国科协党组成员苑郑民先生、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朱雪芬部长、我会荣誉理事长刘光鼎院士、理事长王水院士、秘书长朱日祥院士。

主持人学会秘书长朱日祥宣布开会。他向大家介绍了到会的嘉宾,并表示欢迎和感谢。理事长王水院士致辞(见本刊)。

大会的主要内容:

一.3个主题报告

1.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朱日祥院士作了题为光辉的历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60周年的报告(见本刊);

2赵九章秘书、原空间中心党委书记吴智诚先生作了题为中国地球物理科技事业的开拓者赵九章先生的报告(见本刊);

3.中国国际信息地球物理年委员会副主任陈颙院士作了题为国际地球物理信息化年中国启动仪式——IGYeGY”的报告(见本刊)。

报告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学会与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经几代科学家共同奋斗所取得的成果,号召地球物理工作者学习赵九章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在信息化时代地球物理事业再创新的辉煌。

二.科协领导和主要支持单位代表讲话

1.中国科协党组成员苑郑民同志代表中国科协讲话。他对大会表示祝贺,充分肯定了地球物理学会在发展学科和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对学会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王小牧董事长代表九个主要支持单位讲话。他说学会过去的六十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相信今后在中国科协的领导下,在各主要支持单位、会员单位及广大会员的大力支持下,再创辉煌。我们要一如既往相互支持,进一步开展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地球物理事业的发展,建设国家,造福人民。

三.3个学术报告由副秘书长郭建主持。

1.中石化勘探分公司马永生教授作了题为海相深层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机理、勘探技术和普光大气田的发现的报告,介绍了普光气田的发现得益于海相勘探理论、勘探思路和勘探技术的创新,海相深层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机理、勘探技术等世界级难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现了中国海相勘探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使得中国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理论与实践进入了世界前列。普光大气田的发现不仅为国家十一五重大工程川气东送奠定了资源基础, 而且扩大了我国天然气的勘探领域,已经并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海相油气勘探事业的快速发展。

2.北京大学地空学院肖佐教授作了题为空间探测与研究的报告,概括介绍了空间探测科技的发展,表明中国的空间科技已处在国际空间科技的前沿,双星计划、夸父计划、嫦娥计划以及空间天气的研究与实施,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科技综合国力。

3.中国地质科学院杨文彩院士作了题为大陆科学钻探地球物理工作对地学发展的贡献的报告,以图片的形式展示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地球物理研究对地学进步所做出三点贡献:1.地壳指纹:2.中国东部的多重拱弧地震构造;上地幔多层水平反射体;3.作为地壳反射源的副片麻岩。

四.配合纪念活动分别在地震出版社出版了辉煌的历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60、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地球物理学进展、和地球视点(北京)文化传媒与北京多彩印刷有限公司联合出版了点击中国地球物理3本书;委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制作了DVD“中国地球物理学会60年纪念盘;同时,科普工作委员会还赶制和展出了63块科普展板,较系统地介绍了地球物理知识和60年来地球物理科技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的情况。

部分团体会员单位、兄弟学会、地方学会、期刊杂志社、专业委员会给大会发来了贺电。

会上王水理事长和朱日祥秘书长代表学会,向多年来给予学会工作支持的中国科协、各主要支持单位、团体会员单位、各地方学会、各兄弟学会和相关的院校、科研单位、企业、广大地球物理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对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中石化有关单位、科学出版社、地震出版社、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地质大学等单位给予庆祝大会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关心和支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60周年致辞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  王水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早晨好!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六十周年、赵九章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又逢国际地球物理年五十周年和国际地球物理信息年启动之际,今天我们欢聚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纪念活动,这是中国地球物理界的一次盛会,对推动我国的地球物理事业的发展必将起重要作用。

1947年初,陈宗器、顾功叙、王之卓、翁文波等科学家发起创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19478月在上海宣告成立。选举陈宗器先生为理事长,创办了《中国地球物理学报》,确定组织学术交流和出版作为学会的主要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学会于19542月迁首都北京。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已经走过了辉煌的六十年,发展成为具有一万三千多会员、14个专业委员会和7个工作委员会,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直接领导的一级学会。六十年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积极开展多样形式的国内、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推进了地球物理及相关学科的科技发展和进步;积极开展了形式多种的继续教育和科普活动,提高了全民的科学素质;设立了多项奖励基金,鼓励广大会员不断创新;总之,在广大会员的不断努力和艰苦工作下,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赵九章先生是学会在新中国成立后,由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理事长,赵九章先生是当代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卓越的科技工作组织者、中国地球物理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我国人造卫星事业的主要倡议者和科技方案的主持人、是我国空间科学的开拓者和空间探测技术的先躯,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赵九章先生用其毕生的精力为我国的地球物理包括固体地球物理、海洋物理、大气物理科学、空间物理和航天科技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作出了卓越贡献。今年是赵九章先生诞生100周年,我们在这里深情地缅怀这位杰出的科学家。赵先生非凡的业绩和爱国主义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各位来宾,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已经成立60年了。学会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都是各位支持和努力的结果。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向各位关心地球物理事业的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来参加今天的纪念大会,特别是有部分老专家克服诸多不便,坚持来参加大会,还有许多同志特地从外地专程赶来参加今天的大会。

我代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向学会的历任理事长陈宗器先生、赵九章先生、顾功叙先生、翁文波先生和刘光鼎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学会的历任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和秘书长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地方学会表示衷心的感谢,对为学会的发展和改革做出贡献的广大会员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健康发展和锐意改革作出的巨大贡献。

我代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向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民政部等领导机关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对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大力支持和关心指导。

我代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向中国科学院、国土资源部、中国地震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化国际勘探开发公司等九个主要支持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学会的团体会员单位和相关的院校、科研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多年来对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大力支持、关心指导和热情帮助。

我代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向关心和支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衷心希望大家一如既往继续地支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发展和改革。

今天,正值中秋佳节,衷心祝愿各位身体健康、节日快乐!

    谢谢大家!


 

光辉的历程纪念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60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  朱日祥

 


 

一.学会基本情况:

1947年,陈宗器、顾功叙、王之卓、翁文波四位科学家发起创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同年8月在上海召开第一次会议,选举陈宗器为理事长;创办了《中国地球物理学报》;是新中国诞生前成立的32个全国学会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学会于19542月迁北京。19572月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选举赵九章为理事长。是中国科协领导的唯一(最早)实行多支持体制的全国性学会。主要支持单位有:中国科学院、国土资源部、中国地震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化国际勘探开发公司。

现有会员13877人,其中两院院士54人,分布在全国除台湾、澳门以外的各省市自治区,有地方学会24个,在北美设有分会。

二.历任理事长与我国地球物理学

首任理事长(1947.08 – 1948.10)陈宗器,是现代科学考察与地磁学奠基者,卓越的科研工作组织和领导者。他负责了早年中国西北科学考察的天文、地形、水文和气象等观测,亲自主持建设了中国人自己最早的3个地磁台,培养了我们自己的地磁学研究队伍。

首届第二任和第二届理事长(1948.10 – 1963.09)赵九章,新中国地球物理科学发展的奠基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我国卫星事业和空间科学的先驱和创始人。赵九章理事长于1958年,提出中国发展人造卫星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要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建议。1964年就我国发射人造卫星给周总理提出建议。

第三届理事长(1963.09–1988.07)顾功叙,新中国物探事业的奠基者、组织者和卓越领导人,对大庆油田的发现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四届理事长(1988.07–1993.09)翁文波,中国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奠基者,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开创了利用测井技术勘探石油天然气的先河;是天灾信息预测理论的创立者。

第五、六届理事长(1993.09–2003.10)刘光鼎,新中国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开拓者、组织者、领导者,提出前新生代具有海相残留盆地,为中国油气资源二次创业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2001年,刘光鼎理事长向国务院提出中国油气资源的二次创业的建议,温家宝总理批示:要重视油气资源战略勘探工作,争取在前新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层中有新的突破。该建议获第五届中国科协优秀建议奖一等奖,对普光等大型海相气田的发现有重要意义。

第七届理事长(2003.10 –)王水,在空间物理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

中国地球物理学界的前辈

李善邦教授是中国地震观测的奠基者,早在1930年领导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地震台——鹫峰地震台。

傅承义先生是地震学理论的创新者,我国核爆观测和核侦察研究的开创者,还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北地物探教研室、北大和中国科大地球物理教研室。

还有一大批科学家,他们长期担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领导,为学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方俊、刘庆龄、秦馨菱、曾融生、朱岗昆、谢毓寿、陈顒、何继善等等。

三.地球物理对国民经济的若干贡献

(一)石油天然气

1.为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的发现作出了重大贡献;

2.为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重大突破作出了贡献;

3.用物探方法圈定了总面积达100万平方公里的大陆架含油盆地。

(二)固体矿产

1.用磁法圈定了攀枝花和其外围的钒钛磁铁矿。

2.在攻深找盲勘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矿山开发安全。

(三)水资源   1.找水;  2.测漏。

(四)地球物理具有巨大潜力如:

1.国家工程建设中的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长江航道护滩、堤坝隐患检测等;

2.防灾减灾中的地震、泥石流和台风等地质灾害、环境检测与保护等。

(五)海洋划界与国家安全

中国海域广阔,面积约300km2。这里不仅蕴藏着丰富的国家发展所需的重要战略资源,同时也是与邻国专署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争议十分严重的区域。随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2009年将成为各沿海国家划定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外部界线的最后期限。可以预计,在十一五期间,海洋权益问题将会更加突出,海洋安全威胁可能加大。但是,我国的海洋划界形势仍十分严峻。比如:在东海,我国主张以冲绳海槽为界,其中重要的地质证据就在于能否获得冲绳海槽大陆岩石圈彻底分裂的有效证据,而它的获得是需要以对该区地壳深部结构有充分、足够的认识和大量的海洋调查为基础的。在进行海洋调查方面,流动地震观测台阵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技术,可以在维护我国海洋主权和权益方面发挥作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六)空间探测

1.双星计划。学会第五、六届常务理事刘振兴院士于1997年提出了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该计划是中国与欧洲合作的第一个科学探测卫星项目,刘振兴院士任欧空局中国首席科学家。

2.夸父计划。涂传诒院士提出的夸父计划是进行太阳风、地球极光和空间天气环境探测。

(七)走出国门,参与国际服务与竞争

近年来,在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也门等东南亚和非洲国家找矿、找水、测漏服务,受到这些国家的欢迎和好评。

四.学术活动与学会发展理念

在认识地球的科学征途上,地球物理学会促进了我们在地球动力学、地震学、地磁学、空间物理等领域的研究。

(一)学术年会

每年10月召开的学术年会已走过了22年的历程,与会人数从最初的百多人,发展到五、六百人。目前,会议从形式到内容都渐趋国际化。在国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国际交流

IUGGAGUSEGEGUEAGO等国际学术团体有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多次与国内兄弟学会和国际学术团体联合召开国际性学术会议。

(三)科普活动

学会从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出发,开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取得了优异成绩,多次荣获科协科普先进集体奖。

(四)学术刊物出版

《地球物理学报》是学会最主要的刊物,在历届主编翁文波、傅承义、顾功叙、刘光鼎先生领导下,学报多次获国家优秀期刊奖以及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协期刊一等奖。

五、学会发展理念

完善  多支持体制

适应  市场经济环境

保障  独立自主、民主办会

发挥  人才、科技、信息优势

促进  跨学科、跨部门、跨行业联合

做到  公正、公平、公开、诚信办事

学会60年,弹指一挥间!当我们回眸往事,倍感骄傲自豪;当我们鸟瞰未来,不禁为之振奋。

下一个60年,我们将更加辉煌!


 

中国地球物理科技事业的开拓者赵九章先生

赵九章先生的秘书、原空间中心党委书记  吴智诚


 

今天我们大家在这里聚会,庆祝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回顾学会奋斗历程,为学会60年取得的成就而欢欣鼓舞。今年又是赵九章先生诞生一百周年,赵先生是地球物理学会早期的理事长,他担任理事长将近20年,我们大家也常常很怀念赵先生的丰功伟绩。这位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在德国柏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到祖国的科学家,毕生都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和科学事业,他的一生功勋卓著。

(一)

首先他是一位气象学大师,在我国他首先把数学,物理学引入气象学,使中国的气象学从描述性地理学范畴引向数理轨道。他推动了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发展,是我国现代气象学的奠基人之一。

1950年,为了国家的需要,他与涂长望通力合作,成立联合天气分析预报中心和联合气候资料中心,赵先生派出所内十之七、八的气象科研人员参加上述2个中心的工作,为我国气象事业做出了开创性、奠基性的工作。在赵先生倡导下,我国动力气象,云雾物理,数值预报,人工降水,边界层大气物理,大气化学发展都很快。

(二)

作为地球物理所所长,赵九章曾引用一句古诗上穷碧落下黄泉形象地描述地球物理学的研究范畴,这个领域涉及到宇宙空间,地球大气、海洋、陆地地直到地球内部。

新中国建立之初,国家建设需要地震资料作为设计依据。当地的地震烈度相差一度,投资就相差很多。赵先生急国家之所急,提出多学科,综合性开展工作的建议,在中科院的领导下,成立了以李四光、竺可桢为首的地震工作委员会,赵先生担任委员兼秘书、他这个秘书实际上是秘书长、负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下设三个组:一是以张文佑为首先地质组,二是以范文澜为首的历史组,三是以李善邦为首的综合组。赵九章紧紧依靠专家和群众,充分发挥专家的聪明才智,经过集体的共同努力,1956年出版了中国地震目录,1957年完成了中国地震烈度表,从此中国有了一个划分宏观地震烈度的依据。同时加强了我国地震台站网的建设,培养了大批地震科技人才,为日后的地震工作发展奠定了基础。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赵九章提出在地球物理学研究中推行三化,即数理化、新技术化、工程化。加强物理与数学的基础研究,并应用新技术在观测与探测系统中还要求工程化,这样才能提高地球物理学各学科领域的研究水平,并能更紧密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赵先生在地球物理所内推行三化,使大气物理、海浪、地震、地磁、电离层、物探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1997年在赵九章诞生九十周年纪念座谈会上,时任中科院副院长的陈宜瑜院士说:赵九章提倡数理化、新技术化、工程化的方向很有远见,至今对我们科研工作仍有指导意义。赵先生对交叉学科非常重视,倡导相关学科的综合研究。这也是我们科学院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的重要问题。

(三)

1957104日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不久美国也发射了卫星,从此人类开始了空间时代。最初几颗卫星所取得的探测成果,标志着人类认识空间已有了新的手段,随之也有了很多新的发现。以往的地球物理学往往是通过地面观测仪器或者通过气球、飞机的观测取得资料来推测高层大气及大气层外的空间环境变化。而人造地球卫星可以冲破大气层的遮拦直接到外层空间去探测,因而地球物理学已向空间扩展,从而一门全新的空间物理学应运而生。磁暴是空间电磁现象的一个综合过程,磁暴及相关扰动现象是空间物理的研究重点之一。当时赵九章虽已年过半百,仍然亲自组织一个研究集体——磁暴组来开拓新的学科领域。

1960年美国范阿伦第一次发表在地球周围存在辐射带的研究成果。因此辐射带的研究就成为当时空间物理的一个最新、最活跃的领域。磁暴组很快投入到这个领域的研究,随后几年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1965年以磁暴组署名发表在中国科学(英文版)题为磁暴期间辐射带结构及其变化的理论研究与模拟实验的文章,这是磁暴组几年来具有开创性研究成果的概括。赵九章通过磁暴组的工作,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现在他们虽然大多已年逾古稀,但至今仍然带领着一批年青人活跃在这个领域的研究第一线。

(四)

赵九章生命的最后十年,献身于我国卫星事业。赵先生在我国卫星的科学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奠基性工作,他的主要贡献可概括为5点。

第一,前期工作与预研;

1957年起,他注意到发射卫星在科学研究和国家建设方面的深远意义,积极倡导空间科学与空间技术研究,1958年中央曾拨款2亿人民币,由科学院搞卫星工作,到1959年由于国家经济困难,卫星工作暂缓,在这种情况下赵九章组织科研队伍,做了大量卫星研制的前期工作,开展了很多预研课题。在此时期、开展了火箭探空工作,为卫星研制练兵,研制卫星用的空间环境模拟设备,建立了相当规模的实验室。

第二,建议国家立项;

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196412月赵先生向周总理写信建议卫星研制列入国家计划,这是在前六、七年扎实工作的基础上,加之对我国运载火箭的了解基础上提出的建议,这个建议既有科学远见,又有现实基础。因此受到周总理的重视,经过中央两次专委会讨论,于19658月正式立项。

第三,主持我国第一颗卫星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19651011月开了42天的论证会,赵先生在会上作了卫星方案报告,会上确定了卫星方案、随之赵先生组织科研队伍全面开展了研制工作。

第四,及时组织卫星轨道的选择和测定方案工作;

一颗一米尺度的卫星进入轨道,就像几公里外的一只苍蝇,如何能抓住他?卫星的轨道还关系发射场建设。与跟踪测定站的建设。赵先生及早组织数学所,计算所、紫金山天文台等的科技专家进行工作,制定了适合我国国情又具有较高水平的方案,既节省了资源又赢得了时间,卫星轨道确定了,这就给卫星发射场和跟踪测量站的建设提供了依据。

第五,主持制定了我国卫星系列发展规划,为我国卫星长远发展打下了基础。

19665月中科院召开卫星系列规划设想讨论会,赵九章在会上报告对我国卫星系列规划设想,主要内容有4点:1、以科学试验卫星作为开始和打基础;2.以侦察卫星(特别是照相侦察卫星)为重点,全面发展军事应用卫星(如电子侦察、通讯、气象、核爆炸侦察、导弹预警、测地、导航等卫星,配成一个完整的体系);3.在照相侦察卫星基础上发展载人飞船;4.卫星的防御措施,必须使卫星拥有反干扰、反破坏的能力。

会议经过讨论,最后商定卫星系列的重点与排队;侦察测地、通信、气象、载人飞船、导航。

时间已经过去41年,我国空间科技已突飞猛进,今天的航天科技已不能与当年同日而语。但是结合这几十年的实践经历,再来看看当年的规划设想,不尽使人感到他它既符合科学,又切合实际,具有相当的预见性。这充分体现出赵九章等老一辈科学家的远见卓识和一心一意为祖国利益谋划的真诚。我们今天把当年的规划设想原原本本地公布于众,也是还历史一个真实。

我国卫星上天是党中央领导全国军民努力奋斗的成果,是先后参与卫星工作的全体人员的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有着赵九章的卓越贡献。1999年中央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赵九章先生确是值得我们后辈永远纪念的科学大家。 


 

国际地球物理信息化年中国启动仪式——IGY eGY

中国eGY委员会副主席  陈颙


 

IGY- The International Geophysical Year

国际地球物理年是根据国际科学联合会(ICSU1952年的决议,由国际测地与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负责执行的一次全球规模的现代科学国际合作,开始于19577月,结束于1958年底。

国际地球物理年的科学研究内容十分广泛,共有13个项目:气象学、地磁和地电、极光、气辉和夜光云、电离层、太阳活动、宇宙线与核子辐射、经纬度测定、冰川学、海洋学、重力测定、地震、火箭与人造卫星探测。

IGY20世纪地球科学重大成就起了里程碑作用,这些重大成就主要有:

 

板块构造;

获取地球图像能力(地球空间图像、地面图像和地球内部图像);

人类活动作为一种地质营力的认识。

 

IGY和中国

中国一开始参加了国际地球物理年的活动。中国科学院设置了相应的专门委员会,竺可桢副院长为主任,赵九章所长任副主任。委员会进行了多种学科的观测。当时因国际上有人制造两个中国的局面,中国政府发表声明中途退出此项计划。但原定各种观测活动仍照常进行,这一活动推动了中国地球物理学各分支学科的建立和发展。

今年是赵九章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早在1950年代,他就提出地球物理科技物理化、工程化、新技术化的发展战略。他在气象、大气、地球物理、海洋、空间物理、空间探测等学科领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作为我国卫星事业的主要开创者,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IGY前后中国产生了一大批年轻的地球物理(空间、大气、海洋、固体地球物理)专家如曾融生、刘光鼎、刘振兴、滕吉文、陈运泰、王  水、涂传诒、姚振兴、魏奉思等。

地球物理在中国的发展

资源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科学卫星、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地球物理观测、减轻自然灾害、能源资源

中国学者的国际地位日渐上升

•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陈运泰院长连任(IUGG)执委。

中国科学院吴国雄院士当选新的国际气象学与大气科学协会(IAMAS)主席。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吴忠良教授当选为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的执行主席。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任立良教授当选新一届国际水资源系统委员会(ICWRS)副主席。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王赤副主任当选为国际地磁与高空物理学协会(IAGA)执行委员会委员。

eGY-The Electronic Geophysical Year

今年是国际地球物理年(IGY5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首次全球性的大规模科学研究合作活动,适应当前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国际测地与地球物理联合会发起了地球物理信息化年活动:简称eGY,活动于20077月正式宣布启动,2008年底结束。

地球物理信息化年由地球物理和信息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科学家和机构共同组织和推动,旨在创造、提供一个国际性的鼓励、便利、提升、宣传、通力合作的环境,包括创建一个更容易查找和使用地球物理学信息、数据的网络平台。地球物理信息化年的目标之一是消除数据电子化的种种障碍。

eGY在中国

为加强与国际地球物理界的合作,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中国气象学会、中国海洋学会等学会,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空间中心、研究生院、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云南大学等单位联合发起成立中国eGY组织委员会参加国际地球物理信息化年活动,扩大我国地球物理领域的国际合作。

学习赵九章先生的学术思想、崇高品德和科研道德,利用地球物理信息化年的机遇,把工作做得更好!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二届年会各专题会议纪要


 

第十四专题  空间大地测量与天文地球动力学

本专题提交会议的论文17篇,年刊录用17篇,年会做报告12人。

一.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成果:

GPS技术在地形变监测、板块运动模型建立、GPS气象学、电离层时空变化监测等方面的应用;INSAR技术在地形变监测和地震破裂机制研究方面的应用;地壳形变与核幔耦合的关系;库仑应力变化与余震活动的关系;火山区地壳形变模型研究等。

二.新的学术观点、新的学术生长点和科技动向:

提出了板块非刚性运动模型——整体旋转线性应变模型,模型可统一估计板块的整体旋转参数和板内的应变参数,可更精确地逼近板块的运动与形变;提出了地基GPS层析大气中水汽含量的新方法、新技术,采用层析技术可得到大气中水汽的三维分布,在气象预报中应用此项技术可提高降雨预报的水平,在气象预报中有广阔应用前景;提出了GPS掩星数据处理的新方法,可提高高空气象参数测定的精度;提出了地壳形变与地球自转日长十年尺度变化和核幔耦合十年尺度波动相关的新观点;INSAR技术在监测地壳形变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三.对本学科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和INSAR技术在今后的几十年将在监测板内形变场的时空变化、地震形变机制研究和GPS气象学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

第十五专题  计算地球物理

本专题收到论文45篇,年刊录用42篇,年会报告15人。

计算地球科学是实现地球物理研究科学化、严密化、客观化与实用化的最有效的理论与方法。该学科是将数学、物理学、计算科学、地球物理学的新理论,发现应用于地球科学前沿研究;国家战略资源探测和开采;地球自然环境保护与开发,自然灾害预测与减轻,国土规划与利用的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前沿性学科。它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积累人类财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实现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使命有着极为重要的科学意义。本届年会上,许多一丝不苟的科学计算课题结果及论文都进一步表明,认真的科学计算也十分有利于新的发现。

严密,大量的计算开创了人们以前无法触及的新领域研究,改变了许多以往直观想象假设的思想方法。观测大量的地球物理数据,应用观测数据,进行大量计算分析,精益求精地探索地球物理与地质科学结论。成为本届学会的新的学科生成点和科技动向,它可以视为地球物理研究与应用的精确制导武器,是新的学术思维与科学思想方法。

在应用与解决实现国民经济重大问题与理论研究,新方法探索成果方面有:

提出的新的WTW地震波反演的新思路,并应用于井间地震数据的实际处理,为解决储油,评估,剩油产量开发技术难题,做出了信贡献。成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在油气资源探测领域中为本届学会提供的新亮点。在金属矿产资源探测领域中,应用新的Dias模型频谱参数的反演方法也为解决贫矿区域的新矿探测方法提出了新方法。

在减轻自然灾害的研究与应用中,运用包括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完全不均匀地质结构,非线性浅层场地效应衰减特性在内的波动方程数值地面运动预测理论与方法,为实现物理的,因而更加客观的都市灾害评估,减轻灾害损失的地面运动预测与灾害预防问题起到了科学的推动作用。本届学会中提出的新的应用有限差分法解决地震倾斜断层的动力学特征参数的定量化实用化研究与应用问题,以及用震相分离方法研究苏门答腊地震,为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类生命财产的社会实践做出了积极的科学贡献,同时也表现出我国科学研究国际化特征。

本会报告中,提出了许多新研究合方法,不仅在理论研究中有新进展,新创意,并且十分注视将新理论方法与解决国民经济建设重大战略问题相结合,在许多方面已有新成果。基于地震波动方程的数值研究已经应用于地震石油观测系统的可行性设计分析中,CLIMMER研究成果开始应用于极地冰流的测量分析中。面波有限频率法3-D核函数的计算,惠更斯原理的波动方程方法研究与开发,Kirchhoff不规则面观叠前时间偏移研究,多波正演方法研究,都在地震波正演与反演、油气等矿产资源勘探中开辟了新的科学途径,为目前和未来的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中将做出重大贡献。

第十六专题  地球介质各向异性

本专题共接受到论文12篇,录用11篇。因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各向异性专题讨论会和地球物理年会在时间上接近,实际到会作论文报告5人。

论文报告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从两组TI到高阶各向异性的复合方法、相速度解析和物理模拟的数学解。主要成果有:

1.基于量子力学理论和晶体学,提出在高压条件下钙钛矿的相变,得到相应的各向异性弹性常数,并对核-D”层的成因提出新的解释。

2.理论上提出包括三斜各向异性相速度解析向中、强各向异性扩展的新方法。

3.提出双TI复合单斜各向异性的新的解析方法。

4.给出测线坐标系任意空间取向TI相速度变化特征。

5.附加报告对橄榄岩和斜方辉石混合相给出系统理论描述。

但是会议所做的5个论文报告质量都非常高,理论方法上具有原始创新性,这对于推动我国地震各向异性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性。

专题会议向地球物理年会组委会推荐张虎的一篇优秀硕士论文。专题会认为,需进一步加强交流以增强我国各向异性理论、方法和观测解释的创新发展。

第十七专题  中国大陆块体结构及运动变形

本专题收录会议论文30篇,年会专题报告21人次。

专题论文主要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

1.天山造山带结构与动力学研究

提交年会本专题的论文中,有超过5篇论文内容直接涉及天山造山带的深部结构和动力协问题。针对天山造山动力学问题,年会论文从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反演、间断面成像、P波速度层析成像、P波方位各向异性以及小尺度地幔对流和造山动力学问题等有关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横跨独-库公路的探测剖面上,地震台阵探测和人工地震折射剖面取得了相当一致的深部构造图像;尽管仍有争议,上地幔小尺度对流被作为一种天山造山动力机制提出。

2.上地壳高分辨率地震折射成像研究

论文利用多种高分辨率地震折射方法研究了上地壳精细速度结构、基底结构和断层形态,并在四川盐源-马边剖面以及新疆伽师强震群区取得了可喜的新探测结果。

3.继续进行青藏高原周边,特别是青藏高原东缘和东北缘深部结构和运动变形研究。

4.发展了一批新技术和新方法,主要包括地壳间断面偏移成像方法、上地幔P波各向异性成像、上地壳高分辨率折射方法、面波波形分析方法研究地壳和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以及利用区域地震波形拟合研究上地幔间断面结构。

第十八专题  古地磁学、磁性地层学与环境磁学

本专题收到论文14篇,年刊录用14篇,会上交流论文12篇,其内容涉及到磁性地层学,岩石磁学和环境磁学诸方面的内容。磁性地层学的研究涉及到考古以及青藏高原隆升研究中的年代确定;岩石磁学的研究主要涉及到对磁性矿物的磁学性质的精细研究;环境磁学的研究内容有二个方面:包括古环境和古气候演化的磁学响应以及现代人类活动造成的城市污染的磁学研究。此外,利用磁学手段去勘测考古遗址也有报道。

通过磁性地层学的研究,确定了一些考古遗址关键年龄,并使用磁性地层学的证据来探讨中新世纪以来青藏高原北部的隆升。对火山岩钛磁铁矿做了详尽的岩石磁学研究,使用的手段包括电子探针、热磁分析等等。对该矿物的基本岩石磁学性质有了充分的了解。对于湖泊、海洋沉积物,黄土-古土壤剖面开展了古环境和古气候演化磁学响应的研究,获取了丰富的区域古环境和古气候演化的宝贵资料,有助于今后区域古环境和古气候的对比研究的开展。对现代人类活动污染的研究多集中在大都市,这些研究包括对北京首都机场高速公路旁的树叶、杭州城市的土壤、以及兰州大气降尘的磁学研究。

东亚是人类走出非洲后迁移、扩散的主要地区之一。但是其旧石器年代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研究人员对泥河湾盆地磁性地层学的研究,发现了5个极性带,确定了其底部年代与小长粱遗址大致相同,为1.36Ma。这项成果对于考古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潘永信研究员对火山岩钛磁铁矿做了详尽的岩石磁学研究,掌握了关键的磁学参量。该项研究表明,含钛磁铁矿的玄武岩虽然记载了可靠的古方向,但是难以获得可靠的古强度记录。这个结论对于使用该磁性矿物从事磁性地层学和古强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城市污染环境的研究在这次年会上比较突出,共有4篇论文在年刊上发表或在年会上交流。这反应了磁学研究人员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并尝使用磁学手段来检测重金属污染,发展快速、经济的重金属污染探测新途径。

会议讨论研究中,科学家们建议:环境磁学的研究一直受到重视,但磁学指标只是研究环境变化的一个代用指标,如何同其它环境指标结合,探讨环境变化磁响应的机理,还有很多工作去做。此外,政府和公众非常重视环境污染问题,如何充分利用快速、经济的磁学手段来发现、区分污染源,如何对环境污染事件做出快速反应和评价,对科学家们也是一个挑战。

第十九专题  地球电磁法及其在深部结构、资源、工程勘探和减灾方面的应用

本专题提交大会论文共29篇,年刊录用26篇,年会做报告15人。出席本专题体会议的代表达50人左右。

报告内容涉及当前地球电磁法研究的前沿和热门课题。在青藏东缘和东南缘强烈构造变形区的大地电磁测深研究发现,在川滇地块东侧大雪山构造带的地壳电性分布与位于大雪山带东侧的川中地块有明显差异,在大雪山构造带存在上地壳高阻层和中地壳低阻层分别向东的仰冲和俯冲运动,形成钳状 结构。在鲜水河、安宁河断裂带交汇区断裂宽度较大,内部电阻率较低,是密集小地震多发区。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壳内的高导体,与青藏高原中、北部的壳内高导体相比,规模小且埋深浅。嘉黎-然乌断裂带和班公怒江缝合带是电性变化边界带。

在海洋电磁探测和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首次在中国南黄海地区进行的大地电磁测深试验结果表明,地壳电性结构具有清楚的南北分块特点,并研究了海浪和洋流对海底大地电磁场的影响。对海洋水平和垂直电场源的可控源电磁 (CSEM)技术的模型研究,显示了幅度偏移的二次导数对油气田储层有较高的横向和纵向分辨率。在大港油田岐口坳陷的大地电磁测深结果,探测到了新的隐伏断层构造,为油气评价提供了新的依据。

在地形起伏较大地区,提出了视电阻率的新定义,通过对正地形和负地形起伏的模型计算,研究了地形引起的视电阻率等曲线的畸变特征。

对探测岩石圈深部和地幔过渡带的网式大地电磁方法(Network-MT)的阻抗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给出了东北地及其附近块区的电性结构走向。对新的原子跃迁非线性反演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应用于大地电磁数据的反演中。对大地电磁多种线性化反演技术进行了研究对比。报告展示了矢量有限元法在井-地三维频率域电磁响应计算中的应用效果。

利用有限元法模拟了地下电性结构对地表电场的影响,研究地震电磁前兆的空间选择性问题,利用小波分析方法探讨了如何从观测资料中有效提取地震电磁前兆的问题。

对岩石电导率的高温高压实验取得了新结果,研究了上地幔中岩石中水的含量等对岩石电导率的影响,提出辉石是非常重要的储水库的观点。报告第一次完成了高温高压下FeTiO3钛铁矿的电导率实验,指出小极化子导电机制在其中起到作用。报告给出了磁暴对输电线系统影响的研究结果。

第二十专题  城市地球物理与工程地球物理

本专题收到学术论文24篇,年刊录用24篇,从研究方法上分:地震方法的文章12篇,电阻率方法的文章3篇,电磁波与雷达的文章4篇,声波检测的文章2篇,其他3篇。属方法研究的论文11篇,应用实例的论文13篇,充分反映了本专题研究人员对于技术方法的重视。主要方法技术包括电阻率成像方法、隧道超前预报技术、宽带电磁波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有13篇文章是侧重于工程与城市环境应用的,其中涉及到城市活断层、隧道检测与病害、工程质量检测和工程勘察等内容。

到会参加专题会议交流的有12篇文章。其中有关方法技术研究的论文8篇,占多数,应用成果交流的文章4篇。12篇报告中与隧道技术有关的文章就有4篇,占1/3,说明地球物理技术是在紧密地结合近年来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实践,正在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其中隧道地震偏移成像超前预报、电阻率概率成像等技术是本专题今年报告中最受关注的两个新技术。目前我国隧道超前预报的技术水平有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电阻率层析成像多次叠加概率成像方法,该方法是借助引进空间域扫描(SDS)函数, 通过成像场与SDS函数的相关性来揭示地下异常体的分布状态。

TST地震偏移成像隧道超前预报技术,在分析了国外引进的TSP超前预报技术缺陷的基础上,进行了软硬件技术创新。克服了国外TSP技术由于观测方式和处理方法缺乏物理基础的弊病,采用空间观测系统、速度扫描和偏移成像技术,可靠地确定掌子面前方围岩的波速,提高了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雷达混凝土路面脱空现象的评价与识别,利用小波变换能谱分析方法,作为雷达成像资料的半定量解释依据,进行了路面脱空现象的评价与识别研究,取得较好的结果。

应用地震CT和高密度电法对隧道质量检测与病害进行诊断,取得的结果证实了地球物理技术的有效性。对隧道、边坡的应用实例解决了工程中的疑难问题,令人耳目一新。

高密度电阻率法用于三星堆考古,查明了隐伏古河道的位置,对三星堆考古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在城市活断层的研究中,本专题报告了关于浅层地震方法研究成果,研究重点是关于浅层地震提高横向分辨率的问题,报告中给出了非常细致的研究工作程序,得到了可靠的结果。

会议对近地表研究中如何提高浅层分辨率和横向分辨率问题进行了讨论。

专题推荐肖宽怀报告的隧道工程的无损检测与病害诊断技术为在读博士优秀论文。

第二十一专题  岩石物理学

本专题收到投稿28篇,年刊录用28篇,年会报告14篇。内容涉及:岩石物性参数的实验研究和野外测量,岩石摩擦和流变性质的实验和模拟研究,岩石物理性质在地球内部结构和组成、矿产勘探和油气储层研究中的应用,岩石物理实验技术等。根据提交的论文、特别是会议交流报告,岩石物理学研究取得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岩石物性实验以及实验结果的应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结果、提出了一些新认识。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研究了水对橄榄石电导率的影响,并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依据电导率推断地幔水含量的方法;在高温高压条件了获得了二云母片麻岩等岩石的弹性波特性,并依据实验结果讨论了壳内低速层成因的复杂性问题,提出了新的认识;依据高温高压岩石弹性波实验结果和野外测量资料,分析了大别造山带的地壳成分,提出了新的模型;在饱和液体对岩石非线性弹性行为的影响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在高压条件下研究了天然斜方辉石的物性参数,获得了与人工合成斜方辉石不同的结果。

2.在岩石摩擦和流变性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实验结果,提出了一些新认识。在热水条件下研究了辉长岩的摩擦强度及滑动稳定性,并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了下地壳的强度和地震成核等问题;实验研究了应力扰动对断层滑动性状的影响,揭示了正应力扰动对粘滑间隔和应力降的显著影响;基于岩石蠕变实验结果,对岩石蠕变模型进行了比较和修正,为岩石蠕变实验结果应用于地球物理实际问题提供了基础。

3.在岩石物理性质研究的技术和方法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利用相关检测法精确测量岩石中地震波速度的变化,基于物理实验提出的流体预测识别因子,在油气储层岩石物性参数的综合研究,提出多种岩石物性测量的新方法等。

4.在岩石物理学实验设备和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拥有了一些具有先进水平的设备和技术。岩石物理学研究已广泛应用于地球内部结构、地震机理与预报、油气勘探、工程勘探与稳定性等领域,表现出良好发展前景。

第二十二专题  重力与地球动力学

本专题收到会议论文23篇,年刊录用23篇,会议报告11篇。会议报告论文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重力观测技术; 利用卫星观测资料; 重力场与大地水准面的时空变化分析及正反演; 大地测量的边值问题; 重力场在航空与国防中的应用。本专题近年来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主要进展:

1.在地面重力观测技术方面。近年来,在利用原子干涉方法测量重力加速度方面已开始起步,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小型化移动绝对重力仪的研制方面已初步研制出我国的GA-1型绝对重力仪。

2.在利用空间卫星观测资料恢复重力场研究方面。对测高卫星、重力卫星GRACEGOCE卫星资料恢复重力场分别进行了解算和理论模拟等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结果。

3.研究了各种数据分析方法,如小波分析、卡尔曼滤波等。对空间布格重力异常和卫星得到的时变重力场等信息进行了分析和建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在重力场在航天和国防应用方面。讨论了重力场模型截断误差对弹道扰动引力计算的影响。

5.研究了地震等动力学事件中各种因素对重力场的影响。

通过讨论认为,本学科近年来在地面重力观测和空间重力观测等方面都有了较快的发展,利用这些新的高精度、高空间分辨率的静态和动态重力场观测资料在地球深内部物理、地球系统位场的检测以及航天和国防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方面的研究已成为目前国际国内的热点和前沿,另一方面,我国应加快自主的重力和空间观测技术的研究,以推动本学科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的科学研究、航天和国防建设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十三专题  西部大开发中的地球物理

本专题提交会议论文20篇,年刊录用20篇,年会做报告18人。

一.  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成果:

1.油气地球物理论文6篇,其中西部油田3篇,方法技术3篇;

2.基础构造研究1篇,非油气矿产物探技术1篇,考古地球物理1篇;

3.涉及干涉雷达和GIS的论文3篇;

4.水电工程物探3篇,工程技术论文2篇;

5.核地球物理论文3篇。

二.新的学术生长点和科技动向:

1.针对西部复杂油气勘探和物探技术方面定位分析了综合物探技术的发展方向,重点分析了电磁油气检测方法效果,建议了一些新的学科生长点。

2.多尺度油气地球物理针对油气藏的多尺度,多目标性将地球物理方法技术的多尺度勘察和多参数分析形成一种新的勘查理念和模式。

3.《复杂山地地震采集理论与实践》一文,通过饱和激发理论和碳酸盐岩裸露区地震采集新观念,形成了一套山地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新思路岩层改变整体研究与对应控制因素,完成了储层发育岩规律与局部细节全面预测方案,取得良好效果。

4.青藏高源羌塘盆地油气地震对构造保存条件的评价有实用意义。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松潘地块与西秦岭的构造关系等都是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5.西部矿山、环境、工程等在地球物理有很大潜力。


 

 

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2007年铁路工程物探

与工程检测年会纪要

 


 

2007年铁路工程物探与工程检测年会,826日至28日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主办,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公司和铁道第五勘察设计院、中铁物探公司承办。铁道、交通、水利、电力、石油、冶金、地质、工业、科研院校和仪器厂家等10多个行业的75位工程物探和工程检测的专家学者、技术骨干、中青年精英参加了本次会议。

大会由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委员、中石油东方公司副总工程师蔡为芳先生代表勘探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王琪同志致开幕词;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许再良教授致欢迎词;地质学会、水电工程科技信息网等兄弟学会代表到会祝贺。

大会听取了许再良、何振宁、蔡为芳三位教授关于中国铁路路网规划和建设现状;铁路客运专线的工程地质新标准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地球物理勘探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及当前国内外土木工程领域物探动态的专题报告。大会收到论文43篇,涉及物探地质、工程规划、新方法、新设备的性能,其内容紧扣本次年会工程检测、隧道地质预报、工程物探难点(滑坡、洞穴和深埋长大隧道)和工程物探仪器新成果的主题。有20篇论文进行了会议交流,会议后期组织代表到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物探所牡绥线物探项目组现场进行考察,听取了专线负责人关于物探方法、资料分析解释的详细介绍。

本次会上研讨交流的主要内容:

一、工程质量检测是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工程物探的一个新领域,其主要贡献是:应用物探方法对各类工程结构进行无损检测,用检测的物理参数值评价工程结构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有结构物的几何尺寸、强度等量数,同时对结构的缺陷、存在的病害进行辨别。检测的主要工程有地基、路基、桩基、隧道、桥梁、支挡建筑物等;大会收到这方面的论文有11篇,铁三院、铁五院、水科院分别在大会上进行了本题成果交流。

二、隧道地质预报物探方法是从80年代末开始引进研究和应用在我国工程界的一项新技术,经过20多年的预报实践,隧道地质预报物探方法已成为当前隧道预报的重要手段。隧道地质预报作为铁道部的主要技术政策已被列入隧道施工工序中。对铁路工程隧道从设计、监理、施工全过程预报,提出严格要求,并将责任制引入预报中。关于隧道地质预报,大会收到这方面的论文6篇,铁三院、铁四院、西南院、北京水电物探研究所均在大会上对近年来的工作成果和预报思路进行了交流。

三、滑坡、岩溶洞穴、采空区和深埋隧道等不良地质体的工程物探工作成效显著。近年来有所突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点。大会收到这方面论文共15篇,铁三院、铁一院、铁四院等单位的代表均在大会上结合其工作实践进行了成果交流和经验介绍。

四、仪器设备是开展工程物探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各类仪器的性能和精度直接影响成果质量。参加本次大会的厂家有欧美大地、康克瑞、岩海、桔灯、智博联、大地华龙、长盛、天鹏、骄鹏、澳立华等十余家公司分别通过分发文件和宣传册和介绍的形式,对工程物探仪器的新产品、新性能、应用范围等进行详细介绍,大会同意并建议各厂要加快工程物探仪器国产化的进程,对国外引进设备应考察先进性和性价比,强调仪器性能指标的年检制度,尽快构建全国性物探仪器权威检测单位。

五、鉴于目前工程物探应用技术方法多、领域广,市场十分活跃,在经济与技术上均有所成就,但大多仅限于应用,理论研究缺乏,建议科研单位、各大院校应加强工程物探的理论研究,重视理论创新。

六、各单位在生产中应重视工作边界条件变化,注重工作环境的物理前提,重点工程要建立正演模型试验,选择适当的工作方法和建立合理的工作模式,同时要善于总结,争取多出有价值有影响的论文、名著。

七、跨行业的协会,要互通信息、增强交流、共同促进工程物探的发展。由于工程物探应用行业较多,涉及面广,各主管学会也较分散,建议要加强横向联系,同性质的年会尽量联合召开,避免重复会议。本行业年会暂定为每两年召开一次,由副主任单位轮流承办。

八、建议学会组织权威机构,对从事工程物探和工程质量检测的单位给予业务指导,加强对其自身建设的领导,资格和资质审查的把关,条件成熟时,适时开展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活动。

九、大会决定2009年年会由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承办,中铁大桥局设计院协办。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工程勘察和工程质量检测应用过程中,走过了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的不同阶段,实现了从间接勘探到直接测定的飞跃,体现了地球物理勘探按测试技术适应面广大、物理信息丰富,可大大缩短勘探周期,降低成本优势,并实现了连续剖面、大范围二维和三维立体成图,已成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探和工程检测的重要方法和不可缺少手段。

本次大会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圆满成功!          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


 

第六次全国空间天气学研讨会

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空间天气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纪要


 

一.开幕式

200787-13日在贵阳举行第六次全国空间天气学研讨会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空间天气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代表160余人,分别来自海内外和海峡两岸的50余个单位。会议以空间天气与人类活动为主题,提交论文摘要近160份;

会议开幕式由国家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地球物理和空间物理学科主任于晟研究员主持,介绍了会议概况和与会嘉宾。魏奉思院士代表会议致欢迎词,回顾了我国空间天气事业取得的重要进展和空间天气专业委员会的由来,特别感谢国家基金委、国家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和中科院等有关部委的领导、管理专家和科技专家们对发展我国空间天气这一相对新的科学领域的重要作用。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荣誉理事刘振兴院士代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宣读了经中国科协和民政部关于成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空间天气专业委员会的批复文件,会议嘉宾方成院士(南京大学)、肖佐教授(北京大学)、邵立勤先生(国家科技部遥感中心)、张永维总工(航天集团东方红卫星公司)、王赤研究员(中科院空间中心)、赵寄昆教授(台湾中坜中央大学)、张贵银高工(北京应用大气所)、宗秋刚教授(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发表了热情洋益的讲话,祝贺我国空间天气事业近十年来取得的快迅进展和我国空间天气专业委员会成立。

二.学术交流活动

此次会议以空间天气与人类活动为主题,分9个专题进行。大会邀请报告16个,主要评述空间天气科学与应用的主要进展、发展态势、国防科工委预研项目夸父计划的推进、空间气候与地球科学交叉、我国航天事业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有关空间天气发展战略建议的思考等,比较宏观地反映了空间天气事业多层面的发展状况。9个专题共计130余个报告,其中各专题会议的邀请报告大都十分精彩,不少报告都反映了学科前沿的当代水平。在空间天气驱动源、太阳风暴的行星际传播、磁层动力学、电离层与热层耦合,空间等离子体以及空间天气预报方法与日地物理探测器研制方面都可以找到代表。人们对空间天气的关注已开始从地球扩展到太阳系中的行星,如月球、金星和火星等,邻近空间的研究是人们当前关注的热点之一。

三.三个重要建议和一个希望

(一)三个重要建议

1. 关于建立空间天气预报会商机制的建议,与会有关代表就此展开了热烈讨论,希望尽快行动起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以适应我国航天等通信、导航等学科技事业的发展。

2.建议于200810月的中国地球物理年会期间,设一空间天气与国民经济的专题研讨会,进一步探讨空间天气对我国电力、油气输运、资源考察、人类健康等领域的影响与对策。

3.建议于200711月下旬,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举行空间天气效应研讨会,与受空间天气影响的卫星轨道、结构、材料、器件、通信、导航定位、宇航员健康等有关单位和专家,进行一次初步的交流和沟通,探讨在我国空间天气发展战略和有关研究计划中地位和作用的表述。

(二)一个希望

希望关心我国空间天气事业发展的科技专家就我国空间天气发展战略建议多一些新思考和新建议,以便圆满完成中科院院士工作局委托的我国空间天气发展战略建议这一向国家建议的咨询项目。在座谈会上,宋笑亭、吴雷、张永维、陶勇、刘代志等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四.空间天气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

讨论了空间天气专业委员会的业务范围、运行机制、学术活动、经费筹措和简报等事宜。空间天气专业委员会实行轮执主任制,经会议讨论决定:

12008年,空间天气专业委员会轮执主任是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王劲松研究员;

22009年,空间天气专业委员会轮执主任是中国科技大学窦贤康副校长;

32010年,空间天气专业委员会轮执主任是上海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杨惠根副所长;

由他们分别负责相关的学术活动和有关事项的安排。

五.闭幕式

会议闭幕式由空间天气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付绥燕教授主持,由空间天气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科院空间中心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冯学尚研究员做闭幕式总结讲话,并对分会的领导和代表对会议的一贯支持和参与表示衷心感谢。付绥燕教授充满青春活力的主持使闭幕式十分活跃,代表们勇跃发言,对会议给予了充满激情的好评,希望向国际学术会议水平来看齐。提出了一些非常中肯的改进意见,如:

1.学术报告更要加强空间探测手段研发方面的内容;

2.应有半天时间用于自由交流、讨论学科间的合作事宜;

3.应进一步宣传和扩大空间天气效应研究方面的与会代表。


 

国际"地球物理信息化年"启动仪式在意大利佩鲁贾市举行


 

《自然》杂志在线报道的国际地球物理信息化年(eGY正式启动仪式及纪念国际地球物理年50周年五十周年纪念IGY+50活动,于77日在意大利佩鲁贾市举行。(组委会似乎有意选择了这个吉祥的日子:07/07/07),活动正式宣布开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吴忠良、彭丰林出席了仪式。http://www.egy.org

今年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赵九章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如果赵先生在天有灵,一定会欣慰地看到他所倡导的数理化、工程化、高技术化已经成为当代地球物理科学发展的主要方向。


 

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民主选举换届


 

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于2007824日在昆明市福朗里度假村召开,826日圆满结束。这次会议到会代表共143人。会上谢应齐理事长作了工作报告,系统总结了第四届理事会的工作与成就,并通过了第五届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章程。会议选举了第五届理事会理事及常务理事,组建了新一届地球物理学会班子,明确新一届地球物理学会将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主战场,遵循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发,加强联合,促进发展的方针,发挥学会横向联系广、人才齐全的优势,采取多层次、多领域、多渠道、多形式的技术开发、咨询服务手段与组织方式,不断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增强地球物理技术在国民经济基本建设中的应用力度,逐步扩展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领域。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曲克信、郭建两位秘书长到会祝贺,曲克信秘书长介绍了当今地球物理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应用前景,指出了地球物理学科在经济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对学会今后工作提出了更高的希望。云南省科协王淑珍巡视员到会指导,对学会过去的工作做了充分的肯定,并对学会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云南省国土资源厅李连举副厅长、云南省地质矿产局吴军副局长等有关厅局部门的领导及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云南省工程检测协会、云南省地质学会等省市地球物理学会和部分省内兄弟学会到会祝贺,李连举副厅长讲到了地球物理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特别是在云南省矿产资源开发中要发挥重要作用,并提出了三点希望。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4个挂靠单位的代表云南大学叶燎原副校长代表挂靠单位致词,希望学会一如既往做好学会工作,让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在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表示挂靠单位将尽可能对学会工作给予支持。另外还有山东省、广西等省市区地球物理学会和云南省内若干兄弟学发来贺电,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李貅教授专程到会讲话,代表全国各地方地球物理学会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学会挂靠单位及部分会员单位给会议提供了资金赞助,主要有昆明南方岩土工程技术开发公司、云南省地矿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大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昆明勘察院、核工业209地质大队、昆明水电院、云南省有色地质局测试所、云南省有色地质局物化探院、铁二院昆明分院、云南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院、云南省地质调查院、云南省地质调查院矿产所、云南省地矿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曲靖公司等单位给这次会议提供了赞助。这次大会完成了学会第四届与第五届理事会的顺利交接,并增补了大批新的年轻的理事和会员,增强了学会的活力与竞争力。我们将在新一届理事会的带领下,团结一致,为促进云南省地球物理事业发展而努力。

会议选举了第五届理事会,第五届理事会由69人组成。第五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常务理事和理事长、副理事长及秘书长。

    云南省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组成

长:谢应齐

副理事长:叶燎原 段永康   李丽辉

          罗志明 王有德 丁茂斌 方泰生

长:段永康(兼)

常务理事:(按姓氏笔划排列)

   丁茂斌 尹以东 方泰生 毛玉平

     王有德 王兴理   叶燎原

     孙英勋   李文尧 李丽辉

   李荣盛 杨应明 周晓峰 罗志明 姜忠云

   段永康 胡家富 郭世昌 高才坤 黄开李

   谢应齐  

 


 

 

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召开庆祝两学会诞辰

IGY+50eGY大会与学术交流会


 
 

 

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庆祝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六十周年、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成立二十周年暨IGY+50eGY与学术交流大会于2007824日在昆明市召开,到会代表145人,云南省科协和云南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的领导出席会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两位副秘书长到会祝贺并指导会议。

本次会议论文集由云南大学学报增刊出版,共发表论文49篇。会上共有16位代表进行了学术交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彭丰林教授作了IGYeGY地球物理事业的回顾与启动地球物理信息化年的报告,介绍了eGY的来源与任务和我国地球物理事业的辉煌成就,指出我们地球物理工作者要向社会、向民众广为宣传地球物理,让社会与决策者知道地球物理的重要性。云南地矿局王宝禄教授级高工作20年云南勘查地球物理(化学)回顾与展的报告,总结了取得的成果及探讨了资源勘查地球物理的发展方向。来自云南地矿、有色地质、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地震系统、公路、铁路和工民建系统等单位的科技工作者在会上介绍了各单位的工作成果,展示了地球物理在基础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工程与环境质量检测、监测及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应用,大家感到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收获不小。

              (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


 

2007年成都物探技术研讨会圆满结束


 

由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联合会主办,四川石油管理局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承办的《中国石油学会2007年成都物探技术研讨会》于2007910日至12日在成都举行。来自中油集团公司、中石化集团公司、中海油集团公司、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所属的单位近36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石油物探学会办事处主任、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琪主持了开幕式,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主任、东方地球物理公司书记王小牧致开幕词,四川石油管理局地球物理勘探公司经理孙建库致欢迎词,四川石油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郭跃武致贺词。

参加盛会的还有中国石油学会天然气专业委员会夏鸿辉主任、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副总工程师赵邦六、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高级专家阎世信、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总工程师郝会民、副总工程师詹世凡以及专家程金箴、李光文。

这次研讨会,无论从论文投稿数量、质量和参加会议的人数都创了历史最高水平,但由于会议规模所限,只能选择其中的一部分论文参加。研讨会的三个分会场每天都有结合石油勘探的精彩科研报告吸引众多的代表听会。这也说明,只有依托各团体会员单位技术领导和科技工作者的积极参与,我们物探专业委员会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也进一步证明,学会只有不断地为各团体会员单位服务,提供高水平的解决科研生产实际问题或难题的研讨会或学习班,才能不断发展。

这次技术研讨会,先后共收到论文183篇论文,经过专家评审,编入论文集169篇,包括地震采集技术类28篇、资料处理、解释技术类58篇,综合技术研究类83篇,其中140篇将在大会做发言。论文大都是围绕西部复杂油气藏的地震勘探技术;海上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技术;岩性油气藏的地震勘探开发技术。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地质总监、教授级高工徐礼贵、四川石油管理局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副经理、总工程师李志荣、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地物所博士郑晓东、成都理工大学教授贺振华四位专家分别作了专题发言。

此次会议,经过专家组的评审,评选出了一等奖9篇、二等奖12篇和三等奖15篇共计36篇论文获奖。

(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委会

第三期地质雷达技术骨干培训班通知

 


 

会员单位及各位学员:

为提高工程地球物理行业地质雷达技术的应用水平,更好地为工程勘察、工程检测和地质与工程病害诊断服务,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决定组织第三期地质雷达技术骨干培训班,培训班由美国劳雷公司、北京鑫衡运公司、北京博泰克公司、欧美大地、云南航天检测站、北京同度公司等单位共同协办。

培训班报到时间:2007125日,

培训时间:2007126—9日。

培训地点:海南省三亚市三亚湾银苑渡假大酒店

培训报名与教材费:1800/人。住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一.培训班目的

培训对象是具有一定工作基础的雷达应用专业技术骨干,目的是提升工程地球物理行业地质雷达技术的应用水平。本次培训的重点是地质雷达资料的处理与解释技术。培训内容包括:电磁波传播理论、工程与地质介质的电磁学性质、雷达波解释的散射理论及应用、雷达波相识别、典型目标的波相特征与目标识别技术、雷达资料的处理技术、工程与地质病害诊断技术等各环节相关知识与技能,特别是雷达波的散射理论、波相与目标识别等方面的技术,是培训的重点。培训班特邀有经验的专家授课,配备教材。

二.培训内容

第一单元:

1.国内外地质雷达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

2.地质雷达技术在工程勘察、工程检测、病害诊断中的应用;

3.复合介质中电磁波的传播理论与地质工程介质的电磁性质;

4.雷达波解释的散射理论与工程检测中的应用;

5.地质雷达波相识别原理与典型目标的识别技术;

6.地质雷达数据基本处理技术;

7.隧道衬砌地质雷达检测技术;

8.混凝土桥梁地质雷达检测技术;

9 路基路面地质雷达检测技术;

第二单元:

1.矿大研究生院雷达小波处理与层面追踪软件;

2.美国GSSI系列地质雷达技术特点及软件功能;

3.瑞典地质雷达与UWB超宽带天线;

4.意大利阵列雷达技术特点;

5.美国路面检测雷达;

第三单元:

    三亚工程环境与地质考察

三、报名联系地址与电话:

首选网上报名emailzhaoyonggui@263.net

电话报名:赵永贵  13708850222(昆明)

                  13601109131(北京)

              黄妙丹  15925173950

                      0871-726259

通讯报名地址:昆明国家经济开发区科技创新

B33     邮编:650217

         云南航天质量无损检测站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委会

              2007917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

第一号通知


 

按照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的工作计划,专业委员会将定期召开地球物理技术领域的学术研讨会议,会议每两年举行一次,现决定筹办第三届学术会,内容如下:

一.会议主题

地球物理技术与国民经济及国防建设

二.会议宗旨

加强地球物理技术领域的相互交流,促进国内仪器的自主研发和国外技术的合理引进。

三.会议内容

此次会议组织以下几个方面的活动:

1.学术交流

2.仪器展览

3.评奖活动

4.筹备建立地球物理技术专业常设联络组织

上述活动会议期间穿插进行。

四.会议时间、地点:

  20084月、北京

五.举办单位

主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

协办:北京东城振动学会,北京科联广拓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

六.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10-82321196(孙进忠)

010-68786505(郭永刚)010-82012757(彭立宁)

电子信箱:root@cgtsc.com

七.会议相关活动安排

(一)会议征文

1.地球物理仪器发展动态述评

2.国内重、磁、电、震、放射性等地球物理仪器的新成果

3.地球物理试验设备与试验方法

4.地球物理信息处理技术

5.地球物理仪器在国防与经济建设中的应用实例与经验

投稿需经过相关专家评审,每篇论文评审费200元,通过评审后可在本届学术会议上宣讲并免费在专委会网站(http://www.cgtsc.com)上 登载。较好的论文将收录到本届会议论文集(中文核心期刊《地球物理学进展》正刊专辑),收录论文将另外收取版面费。

欢迎对我国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提出建议,对现有国内外仪器设备提出批评或改进意见。此类文章免收审稿费,并择优在网站上发表。

征文截止日期:

论文摘要——2007 915

论文全文——20071115

论文格式请参照《地球物理学进展》投稿要求。

论文发送至本次会议信箱:root@cgtsc.com

(二)仪器设备展览及宣传

1.范围:国内外地学及地学相关仪器设备;

2.收费标准:每一展位3m2,人民币3000元;在会议期间组织仪器厂方进行仪器设备专题介绍,每20分钟一场,每场收费500元;厂方产品在CGTSC网站上开辟网页进行介绍,每页(16开)200元;产品介绍在专辑期刊上登载彩页,每页2000元。

(三)中国地球物理技术发展鼓励奖评奖活动

1.目的:促进国内仪器的自主创新和对国外仪器技术的合理、有效引进。

2.评奖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获奖:国内自主创新的仪器;思路新颖、独特,性能价格比高的国内外仪器;长期使用,性能稳定并取得明显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的国内外仪器。

3.评奖程序:申报者于2007年内申报材料,发到此次会议邮箱;付评审费2000元;评审组进行核实、调查;专家评审;在会议上颁奖表彰,以精神鼓励奖为主。

(四)建立中国地球物理技术常设联络组织

1.参加人员:国内外从事地球物理仪器技术方面的研发、生产、销售、使用人员;

2.   报名:通过此会议联络方式报名;

3.具体事宜在会议期间由召集报名者共同协商讨论

(五)回执

欲参加本次学术会议的单位和人员务请于2007915日前给会议组委会反馈回执,回执请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root@cgtsc.com。回执内容主要应包括以下信息:

单位名称、联系人、座机电话、手机号码、电子邮箱、参加会议的活动内容以及对会议的建议

欢迎更多的单位共同具名协办此次会议,具体事宜请于本专业委员会联系。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

2007710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煤田测井联合会举办

数字测井技术高级研修班


 

煤田联合会于200731日至38日在北京委托北京中地英捷物探仪器研究所举办了一期07数字测井技术高级研修班, 全国各煤田测井技术人员有158人参加。

培训由沈建国,严冰夷,张金考,徐定国,彭连富,孟明,彭俊英,赵环八位老师分别讲授了声波场理论,煤田测井新技术,煤层气测井技术,测井仪器维修等内容。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

第三号通知

 


 

同志:

您提交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的论文经审查:

1.编入年刊并安排在专题组会议上报告(                )

1)报告时间(包括讨论)20分钟。

2)会议只备多媒体设备,大小会议报告免费使用。

3)其他设备需提前与组委会联系。

4)如果不愿意做口头报告,作poster,请提前通知组委会,以便安排。

2.论文题目编入年刊并安排在专题组会议上报告(       )。要求和条件同上。

3.欢迎您参加年会活动,并到会进行学术交流。

920日前(以寄出邮戳日期为准)预交注册费者,论文编入会议程序册并安排口头报告;

925日后交注册费者,根据会议情况决定是否安排做报告及确定报告时间。

现将本届年会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 会议时间:20071019-23日,1018日报到。

. 会议地点:青岛大学学术交流中心    地址:青岛市宁夏路308

联系电话:13361260127(赵)  0532-85952284(服务台)  0532-82622886(会务组)

三.接站及乘车路线:1018日在飞机场、火车站接站。

接站时间:630—1130接站负责人: 袁斐斐  张盟

会务组电话:青岛惠和会议服务有限公司0532-82622886   传真: 0532-82620722

手机:13969805003  15964237457

1. 乘火车:因青岛站扩建,火车停靠青岛(四方)站,下车后,见会议接站牌集中候车。准备自行到会者,由火车站(四方)乘227路公共汽车,青岛大学站下车或乘出租车20元。

2.乘飞机:下机后,见会议接站牌集中候车。准备自行到会者,乘出租到青岛大学60元。

. 注册

1.与会者(包括参展者)均需交纳注册费(会议费)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已缴会费)500元;

未交会费的会员及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550元;

在读研究生、大学生会员(已缴会费)400元;未交会费及非会员450

与会代表不就餐不住宿者交200元;

2请于920日前汇出注册费(会议费),逾期加收100元。

3.退款:特殊情况不能与会者,于930日前用信函或电话、传真通知

联系电话:0531-86991171  86992735

传真:0531- 86992735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山师东路14号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刘海青收

邮政编码:250014

会后可退70%注册费(会议费)

. 食宿  食宿费自理

住宿地点:青岛大学培训中心、胜利油田疗养院

具体地址:青岛市宁夏路308号青岛市台湾路4号胜利油田疗养院

标准间

(校外限学生)

标准间

(校外)

三星标准间(校外)

标准间   (校内)

套间(校外)

海边别墅式标准间(校外)

130/·

180/·

200/·

190/·

320/·

220/·

1.由于房间紧张,请务必提前通知会务组,根据回执顺序,先办理者先安排;

2.若一人要1间,或其他要求,请用传真、Email通知组委会,校外住宿有专车接送;

3.请在回执中注明住房、伙食方面特殊要求,以便安排。

4.学生请携带学生证入住,未出示学生证一律按照标准间(180//天)入住。

六.会后考察  

1.莱阳石油地质剖面、南山、蓬莱火山地质剖面、蓬莱阁、长岛国家地质公园、威海刘公岛、韩国城、烟台东炮台地质考察,汽车五日,烟台或青岛返程1300/

2.沂水峡谷地质剖面、开封、焦作云台山青龙峡国家地质公园、洛阳龙门山地质考察、少林寺,汽车五日,郑州或青岛返程                                                                 1620/

3.山西五台山、云冈石窟、平遥古城、乔家大院地质考察,火车卧铺五日,太原返程       1590/

4.曲阜、孔庙、孔府、孔林、泰山(上下索道)、济南趵突泉、泉城公园、天宇地质博物馆、归来庄金矿考察,汽车四日,济南或青岛返程                                                    1370/

注:有关野外考察事宜另行通知。各地质考察路线详细情况咨询电话:

第一、二条线路:010-68408440 0532-85611556

13801200966

第三、四条线路:0531-86991171

13698612395

. 第二十三届年会组委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海青  周林波 

电话:0531-86991171

      86992735   13698612395

  真:0531-86992735     

Emailsddqwlxh@163.com

邮寄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山师东路14号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邮政编码:250014

. 付款方式

1请汇款后将汇款单传真至0531-86992735或是扫描后发邮件至sddqwlxh@163.com,上面务必写明您的详细地址、邮政编码、作者及论文名称、专题号,以便核对(注:汇款人一定写作者的姓名,方便汇款后核对,不要写代理汇款人姓名,如单位财务人员及其他人员的姓名)。

  汇: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74080155260000129

开户行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济南和平路支行

  汇:

邮寄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山师东路14号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邮政编码:250014

收款人:刘海青

联系电话:0531-86991171, 86992735   13698612395(周林波)

传真:0531-86992735

邮箱:sddqwlxh@163.com

2.无住宿和返程回执及未交注册费者,会议不保证安排食宿。若925日以后决定参加会议者,请务必于1010日前电话联系(0531-86991171, 86992735, 13698612395(周林波)

九.其余参见第二十三届年会第二号通知(学会网站www.cgs.org.cn)。

回执略。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2007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