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第94

  

科协精神

中国科协副主席白春礼院士在“2007年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上的讲话摘抄

学会工作

第七届第十三次常务理事、秘书长会议纪要

第七届第十五次秘书长工作会议纪要

2007年新春茶话会纪要

2007年向主要支持单位汇报会暨第七届第十四次常务理事、秘书长工作会议纪要

2007年各专业、工作委员会工作会议纪要

学术交流

第二十二届学术年会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储层描述与开发地球物理基础地质调查、固体矿产勘查中的地球物理技术与方法水资源、环境、工程勘察及工程质量监测中的地球物理技术与方法地球物理观测与实验技术的新进展与应用地磁与高空物理地震预测和地震学研究海洋地球物理中国巨灾综合预测和环境变异岩石圈结构与大陆动力学专题会议纪要

《煤矿安全与地球物理》学术与实用新技术研讨会纪要

矿山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筹备会暨科技交流会议纪要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煤田测井联合会成立大会暨科技交流会议纪要

科技信息

《科技日报》评出2006年度国际十大科技新闻

地方学会

北京地球物理学会2006年工作总结

上海地球物理学会2006年工作总结

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2006年工作总结、2007年工作要点

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召开“地下工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学术研讨会”纪要

陕西省学会成立20周年征文通知

报道

我学会将组织参加国际地球物理信息化年活动

中国科协表彰“第四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

中国科协表彰“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调研报告”

中国科协表彰2006年科普先进单位

通知

关于出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文集的通知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学术年会第一号通知

第八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讨论会第一号通知

空间天气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第一号通知

《地球物理方法在地下水探测中的应用研究》出版发行

2006年交会费人员名单

2007年两奖通知


 

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院士

在“2007年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上的讲话摘抄


 

近两年来,尽管中国学科发展取得一些重大突破和重要进展,但是从整体来看,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自主创新的环境依然不尽如人意,自主创新的能力依然较弱,特别是在四大领域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

在地质学方面,目前的研究工作存在着“三多三少”现象,即:证明西方学者提出的假说和理论的研究多,提出中国自己的假说和理论少;单一学科封闭式研究多,真正意义上的多学科交叉与综合集成研究少;模仿性研究多,独创性的成果少。

在机械工程领域,中国的高端数控装备和大型重载装备的独立制造能力不足,中档及以上数控系统市场基本上被国外品牌垄断。中国的精密化制造技术与国外相比仍然存在阶段性差距,精密成形和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水平整体落后于发达工业国家。

中国冶金工程技术的部分创新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很大差距。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航空产品、航空技术和航空科研能力差距仍较大。即使是新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的歼10战斗机,与美国的F22F35相比,在技术水平上也相差一代。中国利用空间进行的研究工作尚处在试验阶段,与世界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

促进学科发展,迅速提升我国学科发展的整体水平,迅速缩小我国学科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继而推动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是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是中国科协及其全国学会的责任。

我们必须及时掌握我国各学科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以及在国际上所处的位置,确认自身的优势和位置。加强对发展速度快、建设质量高、社会影响大的学科,以及新兴学科的特别关注和重点支持;对传统学科,要进行状态评价和给予积极的推动;推进学科带头人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激励我国优势学科向世界一流学科迈进。为此,中国科协及其全国学会将坚持不懈地深入开展学科发展研究、组织学科讨论,继续编制学科发展报告,不断提升中国科协和全国学会的学术建设能力,努力致力于推进我国的学科发展事业,在促进我国自主创新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摘自中国科协网站


 

 

 

第七届第十三次常务理事、秘书长会议纪要


 

20061228-2007年元月5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召开了第七届第十三次常务理事会议,因岁末年初大家的工作都很繁忙,会议采用通信方式进行:

一、审议通过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06年工作总结、2007年工作计划。

二、审议通过了2007年我会第二十三届学术年会召开地点。经二十二届年会扩大理事会申办和会后征求意见,同意第二十三届学术年会10月中下旬在山东省召开,由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承办。

三、审议通过了经推荐、评审、大会报告后推选出的2006年“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获奖人刘光鼎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四、审议通过成立“矿山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的决定。由于当前煤矿矿难不断发生,给国家经济建设和矿工人身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2006年中国矿业大学与我会联合组织了煤矿安全科技讨论会,此项系列会议得到煤矿系统特别是生产企业的重视,与会专家和矿山的领导要求与地球物理工作者合作,利用综合地球物理的科技成果,深入矿山开展矿山安全预测与防治工作,以加快解决矿山安全生产问题。同时建议组建“矿山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推荐“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牵头,并作为矿山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提供人、财、物的支持,推进产学研的结合,由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彭苏萍教授负责。

五、审议通过聘用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郭建同志为我会副秘书长,主管国际交流、宣传出版、网站建设和开拓性的工作,以加强学会工作,深化学会改革。

六、审议通过2007年春节座谈会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术交流中心召开,时间元月15日前后。请各常务理事、秘书长提前安排好工作,抽时间到会,有事请提前请假,并请通知各主要支持单位的领导,参加会后召开的学会工作汇报会。

七、通报2007年我会成立六十周年会庆事宜,就有关纪念活动的安排和建议,请各常务理事提前准备意见,春节茶话会后讨论。


 

 

 

第七届第十五次秘书长工作会议纪要

 


 

2007年元月31日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学会办公室召开了第七届第十五次秘书长工作会议。

曲克信、臧绍先、吴海成、王伟元、郭建到会,苏枫列席会议。

朱日祥、姚振兴、孙建国因故请假。

会议主要内容:

一、讨论商议2007年学会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的组织安排工作。

1.举办庆祝会。时间9月,地点北京,到会人员400-500人,以专家、老会员、现任理事、荣誉理事、各专业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主要成员、年会学术委员会和编委会、主要支持单位、会员单位为主,邀请中国科协领导及兄弟学会参加。

2.出版文集2-3本。①请院士、专家和各专业委员会撰写有关本学科展望的学术性文章,希望学会主办的正式刊物以增刊形式出版,利于检索;②以学会大事为主线,请老专家(学者)和各专业委员会撰写回顾性文章,既可以写人,也可以写事,内容要真实客观,方式要生动活泼,也可加入院士照片、简介或寄语,了解学科和学会的发展;③介绍或更新会员单位的信息(中国地球物理续3),也为学会信息数据库提供内容。

出版工作时间较紧,工作量大,春节前要启动工作,拜访专家、院士,发通知、约稿,组织专业委员会、地方学会开展工作。3月份要落实文章,5月份收稿,67月排版印刷,8月底前做好会前准备。

会议讨论热烈,大家献计献策,初步商定:60周年会庆由秘书长朱日祥主抓,郭建、曲克信协助策划和组织落实,具体分工:

1.郭建、姚振兴、王伟元、孙建国、吴海成、姜朴负责筹集经费和庆祝会的组织落实;

2.曲克信、吴海成、苏枫负责会庆文集的征稿与编辑出版;

3.臧绍先负责征稿的审阅工作。

会后提交常务理事会讨论审议,决策后全面开展工作。

二、布置2007年增选两院院士的工作。

中国科协元月26日向各学会传达了有关2007年增选两院院士工作的文件,我会已在向主要支持单位汇报会上提前作了通报,因今年科协布置增选工作较晚,请各主要支持单位的副秘书长通知本单位抓紧时间着手工作,2月底前将候选人材料交学会办公室。


 

2007年新春茶话会纪要

 


 

2007年元月19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召开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07年新春茶话会。来自主要支持单位、会员单位、各专业委员会的专家、领导和会员代表等共计100多人参加了会议。王小牧副理事长主持会议。

首先李绪宣副理事长致辞。对学会和广大会员在过去的一年里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祝大家新春快乐、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朱日祥院士汇报了学会2006工作和2007年工作计划,同时通告大家今年学会将开展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

三、臧绍先教授受地球物理学会基金会委托,介绍“2006年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评奖过程,宣布评奖结果,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刘光鼎院士荣获“2006年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

四、地球物理学会基金委员会主任陈顒院士介绍获奖人刘光鼎院士的学术经历及成果,为其颁发了“2006年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奖金和荣誉证书。刘光鼎院士感谢学会给予的荣誉

五、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主任臧绍先教授介绍了2007年第23届综合学术年会的有关事项,根据申办条件和常务理事会的决定,会议地点定在山东,由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承办。

六、最后大家自由发言。

朱日祥秘书长向大家介绍了学会新聘任的专职副秘书长来自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的郭建同志。秘书长专职化是学会改革发展的需要,感谢中国石化对学会工作的支持。郭建发言表示要努力工作,深化学会改革,推进学会的发展,同时向大家通报了今年学会要开展的60周年庆祝活动和网站建设工作。

赵章元研究员讲了环境专业委员会开展的环境治理工作已得到国家的重视,在继续开展此项工作的同时,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减轻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所造成的危害。

  龙凡将军讲了地球物理在国家安全中的作用和军地联合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做贡献。

  青年会员游庆余祝贺刘先生获奖,希望国产仪器能得到更好、更快地发展。

  赵育刚经理建议要对国产仪器进行跟踪,在环保领域中推广。我们的仪器不但有技术上的优势,价格上有绝对优势,国内企业缺乏的是战略眼光。作为会员单位,希望把国产仪器推向世界,要发挥学会在各行业领域中的作用。

  徐道一研究员向大家介绍了有关地震预报工作的进展。

  徐定国同志介绍了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成立测井联合会的工作进展。

  强祖基同志介绍了新的预测方法。

  王小牧副理事长代表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向大家祝贺新春!祝大家和学会在新的一年取得更好的成绩。地球物理在工程建设上有广阔的天地,目前我们研发的处理软件刚起步,与国际接轨还有距离,希望地球物理界的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研发自己的软件和仪器,用国产的技术力量创自己的品牌,真正做到自主创新,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打好基础。


 

 

2007年向主要支持单位汇报会暨

第七届第十四次常务理事会、秘书长工作会议纪要

 


 

2007年元月19日中午,在中国地质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召开了我会2007年向主要支持单位工作汇报会。各主要支持单位的领导、常务理事、秘书长等21人出席了会议。

常务副秘书长曲克信向主要支持单位的领导递交了2006年学会工作总结和2007年学会工作计划,请主要支持单位和常务理事会讨论审批,并对2006年学会工作总结、2007年的工作重点、财务预决算和主要活动做了说明:

一、工作重点:

1.修改完善工作制度。包括我会的12项规章制度和会章的修改初稿,达到民主与法制的管理,为2008年学会换届改选做准备。

2.进一步充实数据库。内容包括:个人会员与团体会员的档案、学会组织机构、学会工作制度、会员单位服务社会的科技实力等;

3.进一步完善学会的网络建设,与中国科协、主要支持单位、专业委员会、地方学会建立网站链接,并逐步实现信息共享和办公自动化。

二、举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60周年会庆活动

1.召开庆祝会;

2.出版两本书《中国地球物理进展》和《回顾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60年》;

3.23届综合学术年会将于10月在山东省召开,承办单位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三、组织工作

1.汇报了向中国科协申请成立空间天气和矿山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的有关情况;

2.向大家介绍了学会新聘任的专职副秘书长郭建同志。

四、通报以下事项:

1.中国科协改革拨款方式的情况,所有资助款项均按项目经费申请;

2.关于开展推选2007年增选院士候选人的工作,请各主要支持单位、专业委员会和会员单位积极推荐;

3.关于开展推选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的工作,按往届推选方式,从符合条件的历届“傅承义青年科技奖”获奖人中选拔;

4.关于开展推选申请国家科技成果奖候选单位或个人的工作。

经过讨论会议确认了学会的工作总结和2007年工作计划。鉴于2007年学会工作过于繁重,决定换届改在200810月进行。


 

 

 

2007年各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工作会议纪要

 


 

200727日我会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了2007年各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工作会议。曲克信、郭建、汪纬林、吴海成、欧光习、汤吉、姚振兴、孙庚文、沈萍、陆其鹄、史建魁、宋海斌、苏枫出席会议。

会议由常务副秘书长曲克信主持。

首先学习了中国科协2007年工作要点,按照文件精神开展今年的工作。

接着传达了中国科协“关于申办第八届海峡两岸青年科学家学术研讨会”和“2007年度学术交流择优支持项目”的通知,请各专业委员会抓紧时间安排好今年的工作。

会上通报了两项今年要开展的工作:

.关于我会成立60周年会庆工作。主要内容一是召开庆祝会,二是写学科发展指导性的《地球物理展望》和学会工作总结性的《回顾中国地球物理学会60年》2本书。请各专业委员会组织撰写以本专业为主的学科展望(学术性的)和建会以来的回顾;围绕学会的变革写某件事或人;结合建库,介绍各专业委员会带有推进性的工作。要求内容真实可读,形式生动活泼,3月底报选题,5月底交稿,7月印刷出版,8月底做好会前准备工作,同时请各专业委员会推荐人选做60周年会庆的工作。

二.建立学会数据库的工作。内容包括学会的沿革、二级组织管理、个人会员信息、学会活动信息等,结合学会网站改造一起做。各专业委员会根据现况更新本专业委员会简介(中英文)和换届改选后的主任委员名单,同时提供本专业的院士和专家的信息。交稿时间5月底。大家建议还应增加更多的信息,如技术交流、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利用建库,在做好组织管理的基础上,为广大会员和会员单位提供更多的服务。

会议讨论热烈,大家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1.网站结构年久需要更新完善,内容要与科协的工作要点相吻合;2.利用网站开展科普活动;3.利用我会特点和优势开展职称评定工作,虽然得到社会认可有一定的难度,但这是会员的需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学会要积极推进此项工作;4.推广国产仪器和自己的新技术走出国门,宣传会员单位,扩大学会影响;5.开创性的工作要坚持做好,厚则载物、先难后易,做出品牌来就会得到社会的承认。

与会人员认为学会在改革中思想转变是关键,如何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利用学会的优势发展学科和学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大问题。要利用学术交流、科普教育和技术应用为国为民做实事,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学会打基础,同时要有更多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关心学会、支持学会、发展学会,为学会注入新鲜活力。


 

 

 

第二十二届学术年会专题会议纪要

 


 

第一专题  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

今年年刊共收录本专题论文59篇,内容涉及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的理论、资料采集方法、资料处理方法、资料解释方法和应用等。在年会上共宣读论文25篇,由于报告人准备充分,报告总体效果较好,讨论热烈,大会气氛活跃,取得的主要成果为:

.在地球物理勘探理论和正演模拟方面,开展了基于CMP理论的横向分辨率研究,提出了针对观测系统优化和资料处理的应对策略;研究了线弹性各向同性组分孔隙介质模型,并与几个经典介质模型进行了对比;研究了预应力地层井孔偶极子声场的高阶有限差分方法。

.在地球物理资料采集方面,通过设计有效的观测系统、激发参数和接收参数,提高了羌塘盆地二维地震采集资料的质量;系统分析了南方复杂山地地震采集质量影响因素。

.在地球物理资料处理方面,提出了适合于任意起伏基准面的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处理策略并取得初步应用效果;研究了二维小波变换噪声衰减方法、非双曲速度扫描方法;讨论了散射成像的优势;对比分析了几种振幅保持的叠前偏移方法;推导出了单程波算子的高阶象征表达式,模型试算展示了其较好的应用前景;提出了无需速度建模的走时场延拓反射波成像方法,实际资料处理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在地球物理资料反演、解释与应用方面,研究了三维地震数据可视化方法、深度域叠前地震属性、基于改进的BP神经网络气层横波速度预测方法、视裂缝密度地震非线性反演方法、油气储层的时频域成像方法、致密碎屑岩高自然伽马砂岩识别方法、基于地质统计学的速度校正技术等,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报告会反映出,高精度速度反演和地震成像、油气储层时频成像等方面的研究在今后将受到关注;建议加强岩石物理和基础理论、地球物理解释与地质解释结合等方面的研究。

第二专题  储层描述与开发地球物理

.科技成果和新的学术观点

储层描述与开发地球物理专题在本届年会提交会议的论文76篇,年刊录用76篇数,年会上报告论文18篇,内容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储层预测与描述新方法研究。包括基于小波变换与关联维方法,在提高资料分辨率同时利用分频见效噪音影响,提高储层检测的精度;利用独立分量分析理论进行主体河道砂储层预测;多属性综合分析技术降低了目标评价中单项技术预测结果的多解性。

2)地震反演新技术研究。包含了利用地球物理确定性理论、统计理论和非线性理论进行岩性和物性非线性联合反演;通过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的相互约束、相互补充和相互验证,进行井地联合全波形Q值反演,有效进行地震波的衰减研究。

3)孔洞型油藏介质地震波模拟与应用研究。分析研究了孔洞型油藏介质条件下,地震波传播特征和孔洞影响机制。基于实际碳酸盐油藏孔洞发育特征,利用波动方程模拟分析,认识孔洞型油藏在实际地震剖面上的特征,并指导实际油藏识别。

4)地球物理测井新模型与新技术研究。包括了震电效应下P波与井孔耦合和井孔电场的共振增强效应研究,基于混合理论的泥质砂岩三孔隙导电模型研究,多频聚焦张量感应测井电导率视值反演的解析解,以及利用地球物理测井资料分析油田水淹特征等。

此外,与会人员还就多波资料的处理与解释技术的优势、新发展方向与发展难题,与海平面相关的多次波SRME压制方法研究、时移地震资料匹配处理可靠性研究与时移地震属性软件设计,利用广义反射、透射矩阵计算套管井窜槽界面的反射波,以及利用井间直达波和反射波线性偏振特征实现检波器空间定位、波场合成与分解等问题进行了报告和讨论。

会场气氛活跃,讨论热烈,会场自始至终几乎座无虚席。报告人员包括了知名教授、油田专家,也有在校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大家踊跃发言,积极讨论,交流效果和热烈程度都超过往届年会。

.新的学术生长点和科技动向

1)孔洞型油藏介质地震波模拟与应用研究。

2)利用地球物理测井资料分析油田水淹特征的理论基础研究。

3)多波地震资料高精度处理与对比解释研究。

.建议

1)严格论文格式,建议发布固定格式模版。

2)增加论文长度。

第三专题  基础地质调查、固体矿产勘查中的地球物理技术与方法

一.科技成果和新的学术观点

1、共收到论文23篇,略多于往年,其中涉及磁法方面的论文4篇,电磁法4篇,重力1篇,放射性6篇,地震1篇,综合物探3篇,其它4篇。

2、物探方法,尤其是高精度磁测在危机矿山深部找矿中取得很好效果,如在大冶铁矿,利用高精度航磁测量以及精细反演技术发现了深部盲矿体;

3、在航空伽玛能谱信息与遥感信息的集成,深部隐伏矿定位预测方法、综合物探与钻探结合寻找煤矿巷道,瞬变电矿法找隐伏钢矿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二.新的学术生长点和科技动向

1、物探仪器的研发开始受到重视与关注,并取得进展,如:已研制出的新一代航空氢光泵磁力仪和NaIT1)闪烁谱仪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预计今后一两年在仪器研发方面会有大发展。

2、核技术(或称放射性方法)的研究有明显进展,应用面扩大,在找矿、环境等领域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这与国家对核能和环境的重视密切相关,预计今后一段时间还会得到快速发展。

三.建议

本次本专题收到的论文较往年有所增加,但仅有两人到会做报告,分析原因主要是:a、目前正值野外工作黄金季节,多数技术人员正在野外;b、年会报告均在报到前安排好,但不少作者都是在会前几天才能决定是否参会,到会后再安排就有难度了,为此建议:

1、专题召集人进一步加强组织工作,动员更多的科技人员写文章和参会作报告;

2、学会进一步加强与国土资源系统的沟通与联系;

3、设法安排到会但未列入计划的作者作报告,能否在报到时就解决该问题?

第四专题  水资源、环境、工程勘察及工程质量监测中的地球物理技术与方法

年刊收到41篇投稿,录用了38篇,年会专题报告了19篇。其中环境方面、技术方法方面,应用方面均各占约1/3

本专题的技术发展和队伍的建设直接与工程相关,并受市场的推动和制约。技术的发展中,发明与技术创新的分量超过学术和理论的进展。本年会论文和报告中突出点有:

1)介绍了新型的电阻率断面成像系统及新概念,采用井一地系统,不按直线的电极布置方法及反演技术。讨论中从这种系统启发,提出地面电阻率法CT的系统设想(葛为中、折京平、钟世航等)

2)陈建生报告中论述了下地壳断裂空洞的存在及它引起的一系列地质现象,对传统的某些看法提出了挑战。它对找矿及地下水活动等给了某些启示;

3)对于反射法探查溶洞、暗河时,目标物对高频波有优势反射,最佳反映反射波的波长小于510m。因而超宽频率的陆地声纳法和探地雷达有好的勘探效果。有关论文引用了陆地声纳在隧道地质预报时探查中、小溶洞及暗河,以及地面上探查中、小溶洞和溶管的实际工作成果。

4)与应用紧密结合而编制的雷达处理及编辑系统反映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已达国际领先水平(中国矿业大学杨锋)。

5)工程建设呼唤国产仪器、软件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加大推广、进入和扩大市场的力度,国产的仪器和技术有更加适应和解决我国问题的特点。建议学会加强这方面的关注及扶持活动。

6)专题会上对年青同行论文写作和报告中如何突出重点、提高论文和报告的效果提出了建议。

第五专题  地球物理观测与实验技术的新进展及应用

本专题在年会上交流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地震勘探弹性波场的反演模拟;针对起伏地表和横向度速介质条件下的物理横型研究;野外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技术研究;基于Hilbert-Huang变换与数字地震波形信号时频分析;地震、电法、放射性等地球物理仪器的最新研究进展等。会上介绍的陆地声纳技术研究及仪器系统的设计,该技术在今后的中、浅层地下精细探测以及遂道推进地质灾害预测等领域发挥积极的作用。

第六专题  地磁与高空物理

本次年会第六专题“地磁与高空物理”共有20多人参加会议,他们来自高等院校、中国地震局、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中国海洋局等不同系统。提交的论文共计18篇,其中被年刊录用的15篇,实际报告人数15人。

一.会议报告的内容涉及地磁学和高空物理学多个领域,主要内容如下:

1. 空间等离子体物理过程某些重要问题的研究和数值模拟:

用混合模拟技术研究了太阳风中氦离子/质子流不稳定性,指出氦离子和质子的速度差是减速太阳风氦离子的一种可能机制,模拟结果很好地解释了观测结果。从理论上分析了电流片结构的稳定性,强调指出电流片的稳定性在太阳风——磁层——电离层耦合过程中的重要性。

2. 地球主磁场长期变化与日长的关系的研究:

对两百多年地球主磁场长期变化和日长变化的对比研究发现,两种变化中3个主要周期成分(66年、33年、22年)有很好的相关,指出它们的共同原因可能是地核磁流体动力学状态和过程。

3. 变化磁场特征的研究:

提出了分解变化磁场不同成分的“三步分离法”,较好地解决了暴时变化、Sq变化和Sd变化的定量分离;改进了正交分量分析方法,放宽了“正交性”约束,得到了更有物理意义的主成分;对Sq逐日变化的物理成因提出了新的解释。

4. 双星和风云卫星观测新技术、新结果以及磁暴期间磁层电离层特征和物理过程的研究:

报道了双星和风云卫星的一系列新的观测结果,如太阳爆发事件、VLF-ULF波、粒子加速、电子增强等。对哨声模合声与高能电子加速、压缩ULF波和相对论电子增强事件、海南地区扩展F研究、等离子体片边界层场向电流与AE指数的变化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波加速粒子的条件和效应、磁暴对扩展F影响的指标等提出了新的见解。考虑逃逸层的作用,提出了中性原子成像新算法,对成像结果提出新的解释。用Cluster观测资料研究了磁尾电磁波和Hall磁场的作用。

5.空间天气预报:

全面总结了适用于我国和周边地区电离层空间天气预报的方法。介绍了风云号卫星空间天气观测结果和预报规划。

6. 空间天气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报道了我国电力系统在磁暴期间的异常变化。呼吁:努力把地磁学和空间物理研究成果用于电力、通信等部门。

二.与会者对各个报告进行了认真而热烈的讨论,大家认为:

1. 空间天气是空间物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受到科学界和社会界普遍关注。这是空间物理学中一个新的活跃领域,以此为生长点,可以推动空间物理的一系列研究,如空间等离子体物理理论中重要问题的研究、空间探测技术、观测设备、资料分析技术和方法等等。

2. 地磁学、电离层物理等是比较成熟的老学科,要使这些老学科焕发青春,应综合利用天基和地基新资料,使用新技术,对一些尚未解决的基本问题(地磁成因、磁层-电离层耦合、电离层和地磁活动预报等)进行系统深入研究。

3. 应该努力把地磁学和空间天气研究成果推向实际应用,如用于通信和电力系统故障预报和诊断。

三.会议建议,应该适当举行一些有针对性的专题讨论会,以期取得跟大的实际效果。应鼓励更多的人参加会议,推动地磁学和高空物理学的发展。

第七专题  地震预测和地震学研究

提交会议的论文23篇,年刊录用23篇数,年会做报告12人。

一、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成果(归纳为几个方面):

论文涉及地震学的几个主要方面,例如强烈地震的震源进程成像;应力变化与地震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地震学中一些基本技术如技术的新发展与应用;地震发生、发展过程中新的物理现象。

二、有哪些新的学术观点、新的学术生长点和科技动向: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余怀忠等人从我国西部地区的地震台网记录中发现了200111月可可西里Ms8.1级地震发生前的慢滑移事件。强烈地震的慢滑移涉及强烈地震的发生、发展过程,对于地震预警,也有实用价值。尽管研究工作还是比较初步的,但是却非常令人鼓舞。

国际上地震学仍然在不断地发展中,一些新的技术和方法不断地引入中国,如震源的扫描方法进行微震的定位等。有可能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发展。

三、对本学科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有关地震预测、预报的成果,论文的数量比较往年有所下降,一方面与本年度地震学会也召开年会,论文有所分流有关外,也显示有关的研究有所下降。地震预测、预报虽然困难较大,但与社会的需要关系密切,希望有关方面能加强这方面的支持强度。

四、对学会工作的建议:

本次年会的组织工作更加规范,朝国际化方面又有所前进。邀请大会报告可以更加开放,邀请国外知名专家来年会介绍先进的科研成果。

第八专题  海洋地球物理

200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学术年会海洋地球物理专题提交会议论文61篇,刊入年刊论文56 篇,到会做报告有的23人。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与主要成果有:(1)海洋地壳、岩石层结构探测方面,海底地震仪(OBS)的研制取得重大进展,海陆联测和OBS资料横波识别方面有重要进展。中国东部海域、南海的层析成像对深度结构有了新的认识,论文8篇。(2)前新生代油气、残留盆地的研究有新进展,研究领域已拓展至四个海域,成为海域油气地球物理研究的一个热点,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论文7篇。(3)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研究有了更深入的成果,内容涉及声学实验测定,地震模拟,处理与反演方法技术、地球物理特征与地质条件,此外环境效应的分析则也是一个新进展,论文有9篇;(4)海洋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技术方面,重磁方面有较多进展,重磁异常解释正走向自动化、三维定量化,论文15篇。(5)海洋工程地球物理方面,内容涉及滤波、反演方法、处理软件研制与实际调查资料的应用分析,论文8篇。(6)地震T波、地震海啸研究论文4篇,此外,深水油气、边缘海形成演化的物理与数值模拟、动力学及极地科学等均有论文。

专题会议上出现的新学术观点、新学术生长点和科技动向包括:(1)利用海底地震仪研究地壳结构已成为海底深部结构研究的重点,目前在仪器研制、处理解释软件开发、海陆联测、横波震相识别方面有很大进展,这些工作会迅速发展。发现大容量气枪震源激发地震波的效率特别高,提出在陆上水库实现气枪激发促进“地震雷达”设想的实现。利用层析成像方法获取岩石层结构,进而对深部断裂展布及其与块体边界的关系等有了新的认识。方法的改进、多种资料的应用均在进步。(2)开展海域残留盆地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技术已成为海洋地球物理的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与难点。环渤海地区、东海、黄海与南海的残留盆地研究均有进展。目前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残留盆地研究中发挥优势,但需要深入工作。(3)海洋深水区的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技术研究是海洋地球物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4)天然气水合物作为潜在资源从勘探角度会进一步深入工作,其与海底滑坡、全球环境变化的关系则是另一研究主题,本届年会已有论文,它的勘探开发及其环境效应仍是今后一段时间的研究方向。(5)本届年会上俯冲带地震与T波相关性、南海海啸模拟已有初步成果,与地震海啸相关的研究是海洋地球物理的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

第九专题  中国巨灾综合预测和环境变异

本专题共提交会议的论文18篇数, 年刊录用17篇,年会做报告4篇,专题内容主要涉及地震、海冰、水旱、ENSO事件以及台风等巨灾的预测和环境变异问题,围绕这些重大的自然灾害,来自海洋、天文、气象、灾害预报等多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报告了最新的分析结果。通过深入分析特大的冰情灾害、地震活动、ENSO事件等灾害性事件,对我国巨灾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预测意见;通过对太阳活动、地球自转以及气候变化等地球物理过程的深入分析,为我国的环境变异和巨灾预测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报告出现了很多新的学术论点、新的学术生长点和科技动向。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在重大自然灾害的预测方面,可公度系数信息预测方法有着旺盛的生机和生命力,并在2006年辽河洪水和中国大陆强震的预报中得到证实。在地震预报中,磁暴月相二倍法和灾害链也在地震预报发挥很大的作用;天文因素在地震灾害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分析研究了200512月渤海莱州湾局地的罕见冰情的成因及冰情灾害, 50多年以来罕见的持续降雪是造成这次海冰灾害的最主要原因,罕见的持续降雪对海冰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初冬出现这样的冰情是历史以来所未有的,对今后的防冰减灾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3.有学者提出利用枯汛关系预测我国的水旱灾害,同时考虑循序渐进提高预测精度;天文观测的地球自转变化与ENSO事件存在相位

一致性关系:ENSO事件集中发生在地球自转、南方涛动和大气角动量的准两年和准四年周期附近。

4.天文因素和地球物理因素都会影响到台风灾害,有学者重点分析了5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从中找到可能决定登陆我国台风次数的主要预报因子。

5.另外,太阳活动的长周期波动并不稳定,其周期参数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该结果应引起研究太阳活动影响地球物理过程长周期变化分析者的重视;分析自然伽马测井资料后,结果表明气候变化的天文影响。

对本学科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6.我国是一个多灾害的国家,每年灾害损失占国民经济(G DP)相当大的比重,防灾减灾工作是极为重要的,减灾就是增产。任何灾害的发生都是由多种因素的影响的,因此,多学科交叉是灾害预报和环境变异研究乃至解决重大科研课题的重要途径,我们希望来自其他学科领域更多的专家加入到巨灾预测和灾害变异的队伍中来,更好地攻克灾害链突发事故的难题,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对学会工作的建议:

    7.本专题研究灾害的业务科技人员相当大的部分是已退休人员,但仍在努力的工作,由于经费的原因,尚无法参加学术交流。建议有关部门能够采取多种渠道解决一下经费给予资助支持,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为国家的防灾减灾工作做出贡献。

第十专题  岩石圈结构与大陆动力学

一.科技成果和新的学术观点

本专题有关文章很多,分散在多个组做报告,在10专题会场做报告有11篇,主要是藏南CT成像了,关于岩石圈热结构3篇,藏东北岩石圈研究2篇,其它塔里木盆地1篇,若尔盖地区深反射1篇,日本地震带1篇,深层地下水与地壳流体1篇。都取得了一些新进展,其中藏南深部印度岩石圈成像勾划更清晰了,藏东北研究强震发生的深部背景有新进展,改善了多波成像并以其作为深部热状态约束,推演岩石圈热状态也有一定新意。

二.新的学术生长点和科技动向

深层地下水与地幔流体,部分熔融层的探讨很有新意,特别是作者用同位素方法证明地壳深层内大规模地下水的存在,总量达300亿方,相当一条大河向北流动,值得重视,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拟开专门会议讨论其落实深化问题。

11篇文章看重视岩石圈热结构会是一个重要动向。 

三.建议

报告时间可以,但没有时间讨论,有些遗憾。

解决科学问题,多学科综合很必要,但报告人多是单学科的,又因专题分得过细,全分开了,一个地区不同方法结果分在不同组报告,希望以后安排报告专题时注意考虑。

                       (下期续)


 

 

 

《煤矿安全与地球物理》学术与实用新技术研讨会纪要

 


 

一.会议概况

本次会议于20061120日至1126日在广西北海召开。由中国煤炭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技术委员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内、北京科海联创文化交流中心共同承办。

本次会议经评审有39篇论文在《煤炭学报》上发表,会议注册人数42人,共有9人在会上做了报告。

1121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院副院长、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彭苏萍主持召开了本次会议。中国煤炭学会理事长胡省三做煤矿安全的现状与要求的重要讲话。

开幕式后由中国煤炭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吴立新主持进行了主题发言:有煤炭资源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彭苏萍主任的“瓦斯富集部位和灾害源高分辨率地震探测技术”、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李世愚研究员的“矿山地震、瓦斯突出及其相关性”、中国煤田地质总局的赵镨总工程师的“煤炭地质技术现状与发展”、山东科技大学程久龙教授的“地表浅部导水通道的高密度电阴率成像法精细探测研究”、北京大学雷军博士的“复杂地质条件下影响高频地震波参数测量的关键因素和解闷方案”、淮南矿业集团黄辉的“淮南物探十年”、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朱国维教授的“新型智能三分量地震检波器的研制与应用”。

1121日下午由山东科技大学程久龙教授主持了主题发言及讨论,期间发言的有: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薛国强研究员的“大回线源瞬变电磁法用于煤矿灾害地质调查的可行性”、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杜文凤博士的“基于地震层曲率属性预测煤层裂隙”。讨论的内容有:1、当前各煤矿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各煤矿代表提出问题。2、科研人员已有的能够解决生产安全的科研成果及案例。

1122日由山东科技大学程久龙教授主持讨论会,让与会者提出各类问题并进行交流,请煤矿代表填写现场急需解决的生产安全问题。(提出的问题见附件)

经过紧张活泼的学术讨论,《煤矿安全与地球物理》学术与实用新技术研讨会在中国煤炭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吴立新主持下举行了闭幕会。

二.总结及建议

本次会议围绕矿山安全与地球物理的应用展开,有两个方面内容。第一个方面是矿山介质状况勘探和安全评估,第二个方面是矿山开采过程中介质状态变化的动态监测和灾害预警。第一方面主要通过地面三维地质勘探,搞清资源分布和构造分布。特别是向斜构造、断层、陷落柱、瓦斯富集、老窖水的分布区域。另外,还通过工作面巷道间的CT,搞清工作面内部的小构造、微型构造。工作面内的小构造对于评估冲击地压、瓦斯突出、老窖水突出的危险性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二方面主要跟踪开采引起的地球物理场变化,从而为矿震、冲击地压、瓦斯突出、老窖水突出等灾害发生找出成因机理和物理前兆。由于矿山事故多为与这个矿体的状态灾变有关,大多属于地质灾害,因此地球物理方法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通过气体浓度、矿震、微震、地声、电磁波、形变、应力、地电、电阻率等动态监测,可以得到重要的灾变前兆信息。由于矿山灾害实际是动力过程失控所引起,而各种灾害的动力过程是统一的,具有密切的相互关联,因此矿山灾害的不同手段的监测与预警也应该是协同的。如何找出不同灾变的关联性,从而改进思路,改善现有矿山安全监测和预警系统,是矿山安全工作的当务之急。矿山冲击地压与瓦斯突出的关系已经有多年的研究,而发现矿震与瓦斯突出的关系,明确矿山地震与开采过程的关联性。则是近年来的两个重要进展。从现有的工作情况来看,采矿系统已具备较好的三维勘探条件,在信息提取、物理解释、防治对策等方面也具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因此第一方面的在采矿系统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具有比较扎实的工作基础和比较丰富的经验,有关报告相对比较多,而第二方面(灾变的动态监测与预警)则涉及许多新课题、新方法,在信号处理和解释方面也涉及许多需要探讨的问题,需要其它系统的地球物理工作者参与,有关报告虽然不够多,但是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反响和极大的关注,表明采矿系统和地球物理工作者的合作具有越来越广阔的前景。这两方面的工作不是互相独立的,它们都属于地球物理在煤矿安全中的应用。这两个方面工作互相补充,互相参照、互相修正。三维勘探对于划定危险区,确定动态监测的重点范围和重点内容是十分重要的,而动态监测对于验证勘探结果,修订物理解释,丰富解释经验,提出勘探的新课题无疑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采矿过程是复杂多变的,具有强烈的非线性系统的混沌特征,初期的勘探即使能给出详细的分析结果,也只能解决初始条件和长期评估性预测,不能完全解决开采过程中灾变的预测问题。因此,对矿山物理场的动态监测需求无疑极为迫切。由于目前煤矿安全急需提供技术层面的支持,而目前的安全技术已经具有许多成熟的高科技手段,因此这两方面的工作都具有极大的潜在市场。本次会议只是一次初步的交流,还需要更多的地球物理工作者的关注和参与。

由于准备不充分,文件发送不准确,造成矿上参会人员不多,建议以后多加强与各煤矿的联系,为明年再次组织会议做好准备!


 

 

 

附 件:各煤矿提出的问题

 


 

淮北祁南煤矿提出疑问:

1、三维地震解释煤层岩浆岩侵蚀区;

2、利用三维地震技术探测瓦斯富集区,进行瓦斯突出危险区划分;

3、突出煤层石门揭煤超前探测技术,怎样准确控制前方煤层赋存情况,构造发育情况,能否实时监测预报。

吉林省长春市双区八煤矿提出疑问: 

煤巷掘进,伴随着巨大的“煤炮”响声,并随采深的增加,这一现象愈加严重。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煤厚310米,倾角60度~75度,采深450米。

河南神火集团提出疑问:

1、对新区进行三维地震需要钻探勘探程度要求钻孔勘探达到什么程度?

2900米以上的3米断层勘探精度。

   100米以上能否探明含水层富水情况。

3、岩石巷道超前探构造,探水的距离达到100米以上,煤层巷边超前探构造,探水的最大距离,其准确程度。

4、利用物探方法能否探明回采后顶板冒落状态。

准南矿业集团提出疑问:

1、准南太区推覆体形成机理及体下深部煤炭源预测方法;

2、新构造运动形成机理及工程地质条件评价理论与方法;

3、陷落柱形成机理及水文地质条件评价方法;

4、层滑构造形成机理及定量预测理论及方法;

5、受上覆煤层屏蔽的下伏煤层三维地震精细勘探理论与方法;

6、受采矿破坏区地表水体上地质勘探手段、方法及钻探完井技术;

7、井坑下地质勘探手段与方法;

8、地面大口径瓦斯抽采钻井完井技术;

9、高水压低渗透灰岩岩溶水防治新技术。

贵州省轿子山煤矿提出疑问:

1、对掘进工作面超前的一定距离的瓦斯富集区(异常区)尽量准确预测,有效指导掘进工作面的瓦斯防治工作。

2、对已准备出来的回采工作面内的瓦斯异常区进行准确预测,有效指导其治理工作(如排放孔、注水孔的布置、个数)

河南省焦作煤业(集团)公司提出疑问;

解决矿区小断层结构,欲投入技术及设备2000万。

会议组委会


 

矿山安全专业委员会筹备会暨科技交流会议纪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矿山安全专业委员会筹备会暨科技交流会于2007126日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召开。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北京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及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物探研究院等十余个单位的代表共26人参加了会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曲克信到会,并代表学会宣布委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彭苏萍主任筹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矿山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会议由彭苏萍主任主持。会议主要围绕解决当前矿山安全生产的实际问题,展示自己的实力,如灾害源的探测、灾害机理与灾害的预测、预报,灾害的防治技术与方法开展立项讨论:

会上,有二十多位专家作了精彩的相关报告,并进行了学术交流。

1、岩性和复杂地质构造精细探测技术与方法

2、地应力和采动压力探测技术与方法

3、瓦斯突出与矿震破裂的相关性及其预警对策

4、采场微震与冲击地压的防治

5、矿震定位技术与活动性分析方法

6、矿井老窑水和底板水赋存特征和突水部位探测技术与方法

7、矿井物探仪器与探测方法

8、矿山安全隐患的其它探测技术与方法

最后,由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彭苏萍主任作了会议总结,并提出于20074月至5月期间将组织专家赴煤矿,针对矿山安全进行实际的研究立项,并希望广大地球物理工作者积极参与此项活动。

矿山安全专业委员会筹备组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煤田测井联合会成立大会

暨科技交流会议纪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煤田测井联合会成立大会于2007年3月1日在北京市昌平区胜利召开。学会领导和专家、中煤地质总局领导、联合会顾问和来宾、理事和理事单位、挂靠单位北京中地英捷物探仪器研究所以及中国矿业大学、天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会员代表共158人出席了成立大会。

会议由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赵永贵主持并致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秘书长郭建作了讲话。由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曲克信颁发了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单位证书及优秀论文证书。由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赵永贵宣读了第一届理事会理事的组成人员。

理事长: 马延君  副理事长:  马青云  王利宏  刘付光  刘国生  张应文   

秘书长: 孙少平  常务副秘书长:  彭伟斌    副秘书长:徐定国

下午,大会进行了学术交流,重点交流了目前大家广泛关注的煤层气测井方法与存在问题;通过学术交流和测井实践,得出煤田小口径测井仪器在增加北京中地英捷物探仪器研究所配套煤层气专用的补偿中子及固井质量检查的声波全波列组合仪后,完全可以达到目前煤层气测井要求的。

成立大会后,组织了历时七天的技术培训、科普活动和科技考察。

3月1日下午召开了本联合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会议由理事长马延君主持,出席会议的人员有到会的各位理事、理事单位领导和本会与会顾问,共33人。

会上充分肯定了联合会筹建组一年来为煤田测井联合会的组建和成立所做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就2007年所要开展的各项工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部署。

2007年要做的工作如下:

1、继续作好联合会的组织建设,最广泛的发展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争取在2008年建立起第一个专业工作研究小组。

2、开展定期学术交流。每两年编辑一本《煤田测井论文集》,会后各理事单位和会员要积极组织和撰写论文,本会秘书处作好2007至2008年度《煤田测井论文集》的编辑工作。结合技术培训,组织一次全国煤田测井技术交流活动。

3、作好科技服务工作。开展厂、会协作,协助组织现场急需的方法、仪器及软件的开发。

4、搞好技术培训工作。举办一次全国煤田测井技术培训班。

5、筹划建立联合会的自有网站。在网站建立之前,暂时先借用挂靠单位的网站,以便加强会员之间的技术交流和沟通。

6、积极参加学会及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各项活动。

煤田测井联合会


 

 

 

《科技日报》评出2006年度国际十大科技新闻

 

 


 

由科技日报社组织,部分院士、多家中央新闻单位参与评选的“2006年国际十大科技新闻正式揭晓。

2006年十大国际科技新闻是:

一、人类首次将彗星样本带回地球彗星灰尘通过身份认定

7年前发射的美国宇航局星尘号飞船从维尔特二号彗星收集到星尘后,其携带星尘的返回舱,于北京时间11518时许在美国犹他州的沙漠中降落。对这些彗星灰尘的研究结果显示,它们确实来自彗星,确实是45亿年前太阳系刚形成时留下的原生质。

二、九大行星重排座次冥王星遭遇降级

历经多年争论,传统太阳系九大行星概念最终被颠覆。天文学家824日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对有关行星定义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结果是位居太阳系九大行星末席70多年的冥王星遭遇降级,被逐出行星家族。

三、反物质研究获重大进展Bs介子与稳定反氢原子面世

一国际研究小组利用加速器使质子和反质子相互撞击,制造出由夸克和反夸克构成的Bs介子,并发现Bs介子和反Bs介子以每秒28万亿次的超高速度不断相互转变。这种物质反物质振荡现象将有助于理解宇宙中为何看起来只有物质而没有反物质。这是科学家首次观测到Bs介子振荡的细节。

日本理化研究所和东京大学则研究出一种新方法,能高效生成稳定的、接近绝对零度的反氢原子,使科学家能直接观测到活的反氢原子。

四、首次成功逆转细胞分裂过程有望获得治愈癌症新方法

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医学研究基金会的科学家首次成功地将细胞分裂的过程加以逆转,这一突破性成果有可能最终使人类获得治愈癌症及其他多种疾病的有效办法。

五、困扰数学界百年有余庞加莱猜想终获证明

困扰人类百余年的庞加莱猜想,在国际数学界审慎的反复论证之后,终于获得证明。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给出了完整正确的证明方法,来自美国和中国等国家的多位数学家据此填补了佩雷尔曼证明中缺乏的关键细节。822日,4年一次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开幕,佩雷尔曼成为本届菲尔茨奖的得主之一。

六、第一号染色体基因测序图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画上句号

英美科学家518日公布了人类第一号染色体的基因测序图,该染色体是人类生命之书中最长也是最后被破解的一章,为人类基因组计划16年来的努力画上了句号。

七、算出暗物质大小及温度找到暗物质存在的证据

英国剑桥大学天文学家利用超大望远镜阵列,观察了环绕银河系运行的12个矮星系,计算出暗物质的大小及其温度,暗物质的温度大约为1万摄氏度左右。

美国科学家则借助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在过去90亿年里,暗能量始终在提高宇宙的膨胀率。

美国科学家探测到暗物质与普通物质在两个星系团的大碰撞中被扯开的现象。这是目前证明宇宙大部分是暗物质的最有力证据。

八、无需父亲也可生育人类首次利用人造精子育出老鼠

英国纽卡斯尔达勒姆生物干细胞研究所首次利用人造精子培育出老鼠,为彻底结束男性不育症带来了希望。

九、病毒在计算机中复活”50纳秒完整生命形态数字仿真首获成功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首次对卫星状烟草花叶病毒成功地完成其完整生命形态的数字仿真,该成果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病毒内部的工作方式,也是人类在飞速测试生命有机体方面首次获得的重要成果。

十、4000多个基因开关位置图谱绘出基因组图谱有了全球定位系统

新加坡基因组研究院322日宣布成功绘制出4000多个基因开关位置图谱,使基因组图谱有了全球定位系统,干细胞如何启动或抑制基因表达的谜底有望随之被解开。

摘自中国科协网站


 

                                                                      

 

北京地球物理学会2006年工作总结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与《学会》杂志社联合开展了对地方学会的评估工作,每年评选出300名左右的省级“学会之星”,在《学会》杂志上进行表彰。2006年我会在北京市科协的领导和理事会的共同努力下,荣获北京星级学会荣誉称号。2006年学会工作总结如下:

一.关于2006年学术年会。本届年会1215日在中国石油大学召开。李宁理事长主持会议,共五十多位科技专家出席,八位专家报告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

狄帮让    地震三维观测系统设计对高精

度成像的影响

张明华    南黄海重磁数据处理与解释

王才志    测井数据远程传输技术

张中杰    地壳岩石结构重建

魏建新    裂隙参数对纵横波的影响

范正国    高精度航磁在危机矿山深部找

矿中的应用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油气地震勘探方法试验与构造保存条件研究

      实用新型先纤检波器研制

上述报告,与会者普遍反映很受启发、受益匪浅。

2007年是我会成立二十周年,应组织开展更高水平和更大规模的学术交流活动以示庆祝。为此,建议理事会研究落实。

二.积极参加科普周和科普日的宣传活动

(一)我会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参加2006520-21日在朝阳公园举办的北京市第十二届大型科普宣传活动。我们的展板排列长十多米,共展出以“爱护我们的家园”和“创新型社会”为内容的十七块展板;同时散发“保护环境”和“保护地球”等内容的宣传材料。两天共接待几百人的咨询,一致反映活动很有意义和学到很多有趣的科学知识。

(二)积极参加916-17日的科普日宣传活动。我会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质大学一起,在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和大学东门外举办以“节约能源”为中心的科普宣传活动。以展板、挂图和标本等形式,重点介绍太阳能、地热能、风能和潮汐能等方面的科普知识。共接待大学生和市民参观者三千余人,收到很好的科学普及效果。

三.1031日至116日,我会与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测井技术研究所联合,在杭州举办“测井技术交流会”,共有60多位科技人员参加。会议收到预期效果,也为我会继续开发科技交流活动积累了经验。

2007年我会除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科普宣传活动外,还准备为身体健康状况较好又有科技专长的退休科技人员牵线搭桥,使他们能为国家建设继续发挥余热。


 

 

 

上海市地球物理学会2006年工作总结

 


 

2006年在理事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学会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学术活动

2006年累计开展学术研讨活动9项,报告论文27篇。

1)邀请杨文采院士,在同济大学海洋学院报告厅作题为“反演油汽储层、地壳构造——用三种模式思维”学术报告,听报告60余人。

2)与海洋学院遥感与地理信息教研组联合邀请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潘增第研究员作学术报告:南极普星兹湾水团和环境特征与水架相互作用过程研究,参加30余人。

3)与同济大学海洋学院联合承办了SEG(society of Exploration Gcophysicists即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北京联络部2006年度第一次学术交流会。会期一天,到会代表60余人,收到论文17篇,报告论文14篇,会议着重研讨了勘探地球物理的最新研究成果,展示了最新的勘探技术和方法,并出刊了论文集1本。

4)邀请丹麦国家空间中心R·Forberg教授作题为:Arctic ocean gcoid,ice thickness and mean sea levcl the Arc GICE project(北极的大地水准面),此报告由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同济大学士木工程学院与我学会共同举办,有30余位专家、师生参加。

5)邀请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宋晓东教授,作题为:地球内核旋转、北极的经历和地震预报,30余人参加。

67月在北京举行的WPGM2006西太平洋地球物理年会,与上海市地震局合作杨志根教授提交了“未来中国东部地区海啸发生的可能性讨论”的POSTER报告;应邀去北京国家天文台作了“2004年印度洋地震与地壳断裂”的报告。

7)学会理事长王家林教授邀请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帕拉马秋科专家座谈上海世博会会址选址的探测技术,有20余位专家参加座谈。

8)应上海市科技对外交流有限公司的邀请,我学会与上海市地质学会一起参与2006中国(上海)国际地质技术装备展览暨论坛工作,共同承办“2006城市地质与海洋地质分论坛”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举行,其中特邀报告院士1人,专家报告3人,参加会议的有关专家120余人。

9)在申丰地质新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召开工程物探应用技术研讨会,邀请加拿大工程物探专家赵冬博士作题为;工程物探技术及地震反射、折射及多道瞬态面波数据处理研讨会由学会委托申丰公司承办,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浙江、江苏、上海三个地区的有关专家30余人,另外有国家现代地质勘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学会桩基无损检测专家委员会主任王振东教授、上海申丰地质新技术应用研究所有限公司顾问、总工夏学礼教授作了报告,会议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科普活动

全年开展科普活动9项,参加科普活动的人数达2100多人。

1)“2049工程”对试点学校进行培训工作。请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綦欣工程师辅导培训中学老师,延安中学、天山中学等近10所学校的老师参加了面对面的培训,由于学校没有教材,綦欣将计算机内的内容拷贝给每位老师,受到培训老师的好评。

2)学会特邀刘光鼎院士(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荣誉理事长)赴上海市南汇中学作科普报告,报告主题:地球物理科学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听报告学生1000余人,挤满了整个会场,报告列时近2小时,会议由金辉校长主持,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报告中热烈鼓掌达8次之多,会后刘院士为南汇中学题词:乐育英才、普济天下。

3)学会科普委员会在同济大学海洋学院召开会议,会议由科普委主任杨惠根主持,到会委员8人,方连璋秘书长回顾了2005年科普工作,提出了2006年科普工作设想,委员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杨惠根主任带来了南极考察光盘,供大家观赏。会中理事长王家林教授光临会场,带领大家参观了海洋地质重点实验室,并向大家赠送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撰写的“地球物理引论”一书。

4)学会会员天文台金文敬研究员应邀在上海市老干部大学作“宇宙的奥秘”的科普报告,受到40余位老干部的好评。

5)组织同济大学海洋学院研究生、本科生共计48人赴余山参观余山天文科普馆和地震科普馆,时间一天,对学生加深学习地球物理知识起到很好的作用。

6)会员单位中国极地研究所积极参与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为“中国南极考察摄影展”提供100余幅照片,展示极地自然风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科学研究奥秘等精彩摄影作品,并有3幅照片获奖。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第22次南极考察首席科学家杨惠根博士向长期倡导科学学与艺术融合的李政道先生汇报了中国南极考察的有关情况,受到李先生的赞赏。

7)经上海市科协审批,我学会与上海盛世展示服务有限公司、上海科普实业公司签订了上海市电子科普画廊建设与科普宣传工作合同书,期限5年,努力为上海的科学普及作出贡献。

8)由学会科普主任杨惠根博士与上海市科协联合邀请美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教授玛格瑞特·凯维尔松教授在科学会作名家科普讲座,题目:太阳系行星和卫星极光,受到各会师生700多人的热烈欢迎。

911月中旬科普专业委副主任杨志根教授由天文台余山科普教育基地安排,为上海市中学生作“卫星导航——伽利略的未来与发展”的科普报告,历时1个半小时,数百学生参加听讲。

三、其它工作:

1110日,在同济大学海洋楼召开六届二次理事会暨迎春茶话会,出席会议的六届理事24人,荣誉理事8人。会上方连璋秘书长总结汇报了2005年工作,提出了2006年工作设想和建议,同意中石化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中科技处处长牛华伟同志担任学会副秘书长,通过空间地球物理等五个专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人选,授予29人为学会荣誉理事。

2324日,完成社团管理局要求的年检报告,用计算机网上完成并打印三份送审科协。

3330日完成学会第六届新理事会的材料申报工作。(章程修改、新任副理事长、理事长续任等文件材料)经市科协审核后报社团管理局,6月份批文到学会并寄发给各理事单位。

46月完成推选我学会参加上海市科协八大的代表4人。(学会理事长王家林、学会副理事长朱元清、学会科普委主任杨惠根、理事孙秀容)申报材料、照片交市科协办公室。

四、存在问题和新一年的工作建议

学会虽然一年来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学术活动的开展而不够广泛,不够深入,各专业委员会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2)经费不足给学会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2007年工作建议:

1)继续做好“2049工程”科普素养的教学工作。

2)加强与南汇中学的科普宣传教育工作,筹备海洋考察夏令营。

3)努力筹备,做好学会成立20周年庆典工作。

4)积极搞好全市的电子科普画廊的建设,首先做好浦东新区的示范性工作。

5)各专业委员会主动积极的开展学术研讨工作。

6)积极参加长三角地区第二届物探技术研讨会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学术年会。


 

 

 

 

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2006年工作总结

 


 

2006年,在陕西省科协和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的领导下,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指导下,在广大理事的共同推动和努力下,我会围绕学会宗旨,结合学会的实际情况,加强学会自身建设和规范管理工作,积极为我省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成绩。回顾一年,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一、组织建设工作

1、学会改革工作

2006年我会在省科协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下,学会进一步推进了改革工作,学会在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会员为本,实行民主办会的原则,建立具有现代科技社团特点的组织体制;认真树立经营学会的观念,加强学会能力建设,提高学会竞争能力,建立和完善自主、自强和自律的运行机制,改进和丰富活动方式方法,提高活动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树立学会的学术权威和鲜明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强广大会员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我们认为:目前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如何平稳地从多支持向有偿服务过渡,使学会逐步进入等价交换的经济运作阶段,为此公益性社团的优惠政策的获得和科技力量的整合组织以及多学科的结合、多部门的相互支持、多行业的联系有待加强;二是民主办会、制度管理和监督机制需要深化、细化,作为学会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须加强对二级组织和会员的管理,建立健全各专业委员会,充分发挥其作用,以保证学会的稳定与发展。根据本学会多学科、多部门、多行业的特点,继续探索试行更为广泛的和多种形式的支持方式,试行以为会员单位服务的形式得到学会经费的补充,逐步改变学会经费困难的现状,向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偿服务、服务收费过渡,实现理科学会经济上的完全独立和学会工作面向社会、服务于社会的总体目标。

2、星级学会申报工作

2006年初,学会根据省科协的部署,整理并呈报了2005年的星级学会材料,分别从组织建设、学术活动、科普工作、社会服务四个方面认真细致地总结了学会的工作,所上报的材料不论从详实程度、包装水平,还是从深度和广度上都受到了好评。鉴于我会2005年学会工作出色,经评审,我会连续第三次被评为陕西省四星级(最高星级)学会,从而将获得“明星学会”(五星级学会)称号。我会的李毓茂、陈大生、常洁三位同志也因此获得陕西省学会先进工作者称号。

3、宣传工作

学会一直重视宣传工作,年内给省科协2005年《学会年鉴》发送了十篇稿件,及时报道了我会的活动情况。

一年来,由于我会向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办的《会讯》刊物积极写稿,我会再次获得“优秀通讯员”奖,在太原举行的“2006年全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联席会议”上,孙建国副秘书长代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向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代表李貅教授颁发了奖状和奖金。

4、会员重新登记工作

根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要求,完成了对在册会员的重新登记工作,并上报了电子文档。

5、基本建设工作

在学会主要支持单位长安大学地测学院的大力支持下,2006年内学会完成了办公室装修工作,更换了办公家具,面貌一新。

二、科普工作

在省科协的领导下,我会每年都积极参与由省委、省政府组织的“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今年的“科技之春”活动从318日开始,由于中央刚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强调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对科普工作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必需大力加强科普宣传工作,使“科教兴国”的战略得以全面实施。

为此,我会将去年开始实施的科普计划项目“新世纪科技成就展”和“地球物理知识与环保科普展”,以图片的形式在“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的社区示范展出。根据科协学会学术部扩大宣传范围和增加内容的要求,我们不仅在社区展出,还下乡宣传,并在开放实验室方面作了些努力。

1、在社区进行科普宣传

根据组委会的安排,我会参加了318日在西安市雁塔路电子一条街上举行的“科技之春”宣传月社区的启动仪式。按照统一划分的宣传摊位,在西安科技大学校门左侧悬挂了宣传大气球,上书“热烈庆贺第十四届科技之春宣传月启动!”并布置了宣传板和宣传桌,向过往群众发送科普知识传单,讲解展板内容和回答有关问题。宣展内容介绍了天文、宇宙、地球结构、生物进化和生命科学的神奇探索;发展新能源的成果,如太阳能、核聚变、超导技术、海潮利用、由海水中获取氢等;发展新材料方面的成果,如工程塑料、记忆金属、透明高分子材料、高温超导材料等;交通运输、航天航海和宇宙航行方面的成果;农业发展的生物技术及海洋农场;在军事上由于高科技的应用,已由三维战场变成了五维战场(陆、海、空、外层空间、信息网络),其中包括地球物理武器和地球物理战,使得未来的战争变成了科技之斗,从而使观众认识到,科技发展的程度决定着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地球知识与环保”科普展览以介绍地球构造、地质现象、地质灾害和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科普传单的内容涉及环境保护、地震知识、水资源的利用、沙尘暴和禽流感等基本的科普知识,共散发了2000份。

我会组织了长安大学青年志愿工作者15人,在长安大学资源学院团委书记的带领下参与了宣传工作,他们积极热情,不怕苦、不怕累,从布置宣传展位到主动热情地宣讲,体现出青年志愿者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精神风貌,赢得了群众的赞赏。将近中午时,省委、省政府及科协领导来到我们的展区视察,给了大学生志愿者极大的鼓舞。

2、在农村进行的科普宣传

324日,按照组委会的安排,我们参与了在咸阳市马庄镇举行的农村“科技之春”宣传月示范启动仪式,长安大学青年志愿者11人参与了宣传工作,除了带去在城市社区展览时的两套展板和2000份科普传单外,还增加了适合于农村的“破除迷信”科普展板和“农村建筑物的防震措施”展板,受到了农村干部和农民的热情接待与欢迎。

324日上午11时,朱静芝副省长率领省上和咸阳市的领导到现场视察,当发现我会的展台有许多大学生参与宣讲工作时,朱省长便亲切地和他们攀谈起来,从了解参与科普宣传的体会到询问所学的专业,在得知他们都是长安大学资源学院地质学和资源勘察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后,赞扬他们积极参与科普宣传和选择了国家急需的艰苦专业,鼓励他们要多参与科学实践,在下乡和下野外的实践中,增长知识,获得技能,以便为国家做出贡献,这种亲切地关怀与指导,使同学们深受感动。

3、开放实验室,普及地学知识

为了向大学生及社区群众宣传地质与物探知识,在“科技之春”宣传月中,我们联系了挂靠单位长安大学的“地史古生物陈列室”和“地球物理勘探仪器实验室”.作为开放参观的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效果。

通过参与上述科普宣传活动,我们有以下的几点认识与体会;

①提高认识水平,深入学习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成就和科普法的内容,理解科普工作的意义及其重要性,是完成“科技之春”宣传活动的动力,特别是听到省领导提出“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是我省的一项品牌工程时,我们深受鼓舞。

②群策群力,多方协作,是完成“科技之春”宣传活动的主要手段。我们向一些会员单位提出要求,积极参与科普宣传,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共同分担与协作,得到了积极的响应,有的单位出人,有的单位派车,有的单位出物或承担一定的费用,圆满地完成了这次群众性的宣传活动。

③学会与学校紧密配合,组织大学生在课余参与科普宣传,让他们上街下乡,接触社会,参加科普实践,既增强了科普宣传的力重,也实现了共同创建高校科普教育基地的目的。

④学会之间的紧密合作,可以提高科普宣传的质量,加速打造“科技之春”这一品牌工程。我会在咸阳农村进行“破除迷信”的科普宣传中,得到陕西省心理学会协助支持与指导,他们提出今后要与我会进一步合作,开展对“迷信的产生与影响”的心理研究。

由于我会在科普工作中的突出表现,我会再次获得“科普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省科协为我会颁发了奖牌。

三、学术活动

1、学术会议

计划在2006年内召开的以地下工程中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学术年会,由于要在大会上发言的主要与会者均在野外工作,经过两次调整会议时间,均未开成会议,只好预计在2007l2月间举行。

2、出版论文集

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每1-2年编辑出版一本《陕西地球物理文集》,汇集学会在年会和学术研讨会上发表的论文,并由西安地图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陕西地球物理文集()》是“地下工程中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专题的专集。由学会及所属井巷隧道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编辑,冯宏主编。收集了在地下工程中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方面的论文32篇,约25万字。

文集()的内容涉及煤矿井下水文地质条件探测方法、煤矿井下地球物探测设备和矿产资源探测技术等,从多方面反映了地下工程及矿产勘探地球物理技术、方法和探测设备的研究进展。主要作者来自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西北有色金属地勘局、铁一院陕西工程勘察院和长安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石油大学等单位的学者与工程技术人员计60多人,这些论文展示出:通过近20年的研究、开发和工程实践,井筒、隧道、井巷、涵洞等地下设施建设过程中的作业效率和设计一致性已经依赖于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来保证,防止透水、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矿震、冒顶、断裂等灾害的发生,而保障地下设施运行的安全也依赖于地球物理探测和监测技术;与此同时,快速作业和现场数据处理、解释与成图,使得不透明的地质体成为可视的空间,增加了人类认识自然世界的能力,从而表明地球物理必将在推动人类地下空间工程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奖项申报

2006年内,我会积极组织材料,向省科技厅申请设立我会负责办理的两个奖励项目:“陕西地球物理青年优秀论文奖”和“陕西地球物理成果奖”。目前这项工作正在审批当中。

4、获奖

根据《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办法》,经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委员会评审,陕西省人民政府以陕政发【200614号文件对全省第九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进行了通报表彰。全省共表彰一等奖30项、二等奖89项、三等奖265项。我会共有7篇论文获奖,其中一等奖1项、三等奖6项。《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的设立,是为认真贯彻落实“科教兴陕、人才强省”战略,检阅我省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应用科学、工程技术、交叉科学等方面的优秀学术成果,表彰在自然科学基础、应用和开发研究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调动和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推动我省的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工作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由省科协、省人事厅联合主办,每两年评选一次。由陕西省人民政府通报表彰并颁发奖励证书。

四、社会服务

一年来,结合我会的科技实力情况,组织会员认真抓好社会服务工作,取得了成效。目前我会集中服务的领域为:

1、隧道超前探测预报

2、矿产资源的调查与开发利用

3、地球物理观测技术的开发和仪器设备的研制

2006年内,我会开展的服务项目共9(有偿服务7项、无偿咨询2),其中:正式签订合同并开展工作的有2项,合同金额40余万元;目前已基本完成工作的1项,合同金额20万元;还在继续商谈的有2项;另有2项由于成果要求较高,难度较大而未签订合同。

总之,2006年内,经全体理事的共同努力,学会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6年是我会改革取得成果的一年,我们希望全体理事和广大会员,要继续团结奋斗,发扬成绩,克服不足,继续开创学会工作的新局面。

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2007年工作要点

 


 

一、继续加快学会改革步伐

1.完善个人会员为主体的组织体制,坚持为会员服务的基本职责,进一步明确会员的权利义务,完善会费收取机制,建立制度。

2.改革运行机制,在坚持非营利性的基础上,树立经营学会理念。

3.发展新的专业委员会,筹建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4.增强与大学会信息交流的力度,及时宣传和报导我会的改革和有关工作情况。

5.做好换届改选的准备工作。

6.做好建库(会员数据库,人才、资料档案数据库)的准备工作(资料的收集、整理)

二、积极开展学术活动

1.坚持学术活动的精品工程理念,充分发挥各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分专业和学科开展学术活动。

2.组织好“陕西省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工作。

3.在2007年末,举办“庆祝我会成立20周年综合学术年会”大型学术活动。

4.出版《陕西地球物理文集()》。

三、积极参加城乡科普宣传活动

1.参加陕西省“第十五届科技之春”活动,举办地球物理科普展览。

2.继续完成“院士论谈录”的编辑工作。

3.继续扩大范围,组织大学生参观开放重点实验室。

四、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

1、力争服务项目合同额达50万以上。

2、基于目前地球物理市场对新方法、新技术的强烈需求,我会在2007年应重点抓好技术培训工作。


 

 

 

地下工程中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学术研讨会纪要

 


 

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于2007125日上午,在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召开了“地下工程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上交流的论文均刊登于公开出版的《陕西地球物理文集(六)》中、该文集定名为《地下工程中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研究》。学会选择了部分论文在会上宣读交流。研讨会由学会副理事长、井巷与隧道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冯宏研究员主持,学会理事长李庆春教授致开幕词,陕西省科协学术学会部张晓黎副部长到会上作指示,参加会议人数近100人。由学会常务理事会研究决定,会议期间成立优秀论文评委会,在交流的论文中评选出优秀论文一等奖3篇,二等奖9篇。研讨会最后由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貅教授作总结并宣布了获优秀论文奖的名单。

这次学术研讨会所交流的论文反映出我会会员在井巷隧道工程超前预测、工程隐患探测、能源与资源综合探测等方面的技术和成果。本次学术交流会将对我省在瓦斯灾害预测技术、井一地激电探测深部盲矿、井巷超前地震资料处理软件系统、瞬变电磁法的应用及油气测井资料处理和解释等方面的地球物理工作起到推动作用。

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庆祝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成立20周年出版大型《文集》征文通知

 


 

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将于2007年第四季度举行学会成立20周年庆祝活动,热烈欢迎全国广大地球物理工作者踊跃参加我们的活动。届时将举行综合学术年会,公开出版大型论文集《陕西地球物理文集(七)》,(下简称《文集》)。欢迎参加活动者向《文集》投稿。具体的开会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综合学术年会的征稿内容极为广泛,凡是地球物理的理论、方法、技术、仪器、软件、成果及回顾与展望等方面的内容均可。论文应是未公开发表过的。送交论文的排版格式与要求见大学会网站(www.cgs.org.cn)。交稿的截止日期为720日。论文的文字版请寄至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办公室,并收取每页100元的版面费。论文经评审录用后,寄稿时请写明联系地址、邮编及电话,电子版请投送电子信箱。

通信地址及电子信箱如下:

西安市雁塔路南段126号长安大学地测学院转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邮编:710054

电子信箱:(1Dcliqc@chd.edu.cn.

2Lixiu@ chd.edu.cn.

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我学会将组织参加国际地球物理信息化年活动

 


 

今年是国际地球物理年(IGY5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首次全球性的大规模科学研究合作活动,适应当前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国际测地与地球物理联合会发起了地球物理信息化年活动: 简称eGY, 活动将于20077月正式宣布启动,2008年底结束。年初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接到吴忠良、彭丰林同志的提议,在学会领导的大力支持下,320日上午,学会秘书处召集在京有关单位负责人,就我国地球物理界参与这一国际性的活动进行了商议探讨。会议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朱日祥主持,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生院和北京大学有关院所领导或代表参加了会议。国际科学数据委员会中国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闯研究员光临会议。

朱日祥秘书长介绍了国际eGY活动的发起过程和进展现况,并提交与会者讨论。刘闯研究员介绍了有关国际地球物理信息年——eGY活动的相关信息。

与会各单位一致推荐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牵头,联合空间、气象、海洋、固体地球物理领域的有关部门、单位和有关高校、院、所,参与这一国际性的活动。国际地球物理年期间适逢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60周年、赵九章先生诞生100周年、大气物理研究所成立80周年,会议建议:我国地球物理界各单位已经确定的活动,对内自己安排,各单位相互帮助和支持,对外纳入国际地球物理信息化年的活动,以扩大我国地球物理界的国际影响。

会议商定:

1.除各单位自行安排活动外,拟在2008年召开一次地球物理科学国际讨论会;

2.我国eGYIGY-50)活动的重点是科普,面向社会,把地球科学的知识传播给领导层、知识界和民众,宣传其作用和重要性。

3.彭丰林同志负责我学会在eGY活动中与国内各有关单位和国际eGY委员会的联系工作,汇集起草活动方案。

4.各单位确定一个联系人,负责沟通信息,便于组织协调。

会后我们已经和国际eGY委员会沟通交流了我们的意向,国际eGY委员会秘书长Perter Fox表示了热烈的欢迎。我们也欢迎国内有关单位、社团和广大地球物理工作者积极参加、推进这一活动,欢迎提出有关活动的建议、方案或参与意向,也欢迎对活动提出咨询。学会也将及时通报有关的进展意向。

联系人:彭丰林

联系电话:010-62007977

电子信箱:peng@geophys.cn

学会办公室:cgs@cgs.org.cn


 

 

 

中国科协表彰“第四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学术期刊质量,促进学术交流,激励广大科技人员不断创新,倡导和鼓励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在国内学术期刊发表,中国科协决定对第四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予以表彰。

本届活动经各全国学会及其刊物编辑部推荐和作者自荐,共收到论文710篇,涉及学会105个、期刊283种。经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审、中国科协常委会学术与学会工作专门委员会审定,中国科协网站、科技导报社网站等有关媒体公示无异议,共评选出200篇论文为第四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我会地球物理学报编辑部推荐的《广义S变换与薄互层地震响应分析》(作者高怀静、陈文超、李幼铭等4人)荣获“第四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

“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始于2003年,每年一届。此项活动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国学术繁荣、促进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使更多一流的学术成果能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起到导向和推动作用。

    


 

中国科协表彰“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调研报告”

 


 

为切实加强科协系统的调查研究和决策咨询工作,鼓励科技工作者深入基层、贴近实际,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指导工作、解决问题,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中国科协决定开展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调研报告评选活动,并对其中的优秀调研报告和优秀组织单位予以表彰。
  本次评选活动共收到45个单位推荐的230篇调研报告。经第三届优秀调研报告专家评审委员会按照评选标准进行严格评审,35篇优秀调研报告获奖。《广东省信息化调研报告》等5篇获得一等奖,《胡同保护规划研究》等10篇获得二等奖,《宁夏黄灌区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节水体系建设的研究》等20篇获得三等奖,湖北省科协等10个单位获组织奖。
  希望各级科协及所属团体以获奖者为榜样,转变工作作风,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增强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能力,不断开创科协工作的新局面。

我会推荐的《我国勘查技术装备研发现状及对策调研报告》(国土资源部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撰写)荣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调研报告三等奖


 

 

 

中国科协表彰2006年科普先进单位

 


 

为进一步宣传贯彻《科普法》,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全国各级科协、学会围绕“节约能源,你我共参与”和“预防疾病,科学生活”的主题,于2006917日前后组织开展了全国科普日活动。各地在活动中充分发挥《科学素质纲要》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作用,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围绕提高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技教育、传播和普及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为鼓励和表彰各地、各单位在全国科普日活动中作出的突出贡献,中国科协对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申报的材料进行了认真评审,决定授予北京市科协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为2006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授予中华预防医学会等201个单位为2006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先进单位”。我会科普工作委员会荣获2006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先进单位”奖。


 

 

 

关于出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文集的通知

 


 

200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60周年。学会常务理事会决定出版《中国地球物理进展》和《回顾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60周年》两本60周年庆典专集。

1.《中国地球物理进展》指大地球物理即从地球作为宇宙空间的一颗行星出发,科学地展示地球的形成、演化的过程、地球的结构和物质组成,进而为人类的生存繁衍服务。该书主要由地球物理学科两院院士和学科带头人用新思想和新观点,就各自熟悉的领域或某一方面撰写论文(可以是理论和实验的、方法和技术的、仪器)和建议(给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文章强调科学性、引导性、实用性,字数在4-6页(包括插图)为宜。文章格式按照《地球物理学进展》投稿要求撰写,具体要求见学会网站。

2.《回顾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60年》是一部学会60年的工作经验总结,用真人真事书写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如何经过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发展地球物理事业,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现代化服务,进而反映地球物理学科对国家、对科学所作的贡献,该书强调真实性、可读性,对学会的发展有指导意义。文章形式(记叙或故事)不限,字数最多不得超过4页纸(包括插图)。

3.希望各位专家在百忙中抽时间为两本60周年庆典专集投稿,根据《中国地球物理进展》和《回顾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60年》的内容,分别撰写文章。

4.请在20073月底前将文章题目报学会,5月底前必须交稿,保证在8月底公开出版。文章必须提供WORD电子文稿和印刷稿。文章内容本会编委会将通过审阅修删后出版。

5.来稿请寄:100029,北京市9825信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办公室苏枫收。并注明学会庆典征文。

电子信箱(请群发):mailto:cgs60y@163.com;  mailto:prog@mail.igcas.ac.cn

联系人:苏枫62007631

刘少华6200769613366633005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第一号通知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定于200710月中下旬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具体时间见二号通知)。

一、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地球物理与环渤海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本届年会组织及安排的基本原则:

12007年会为综合性学术年会,在突出年会主题前提下,设置涉及多学科、多专业的专题会议;为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人员提供广泛交流及切磋的场所;为会员提供参与学会、各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机会,并交流新思想、新方法、新进展,公布新成果。

2.充分发挥各专业委员会及会员的积极性。各专业委员会可以单独、联合或邀请其他学会人员组织专题讨论会或其它学术活动;会员可以提出年会的专题讨论会,并担任或推荐其他人员担任召集人,学会将统筹安排。

3.年会将有大会报告。各专题讨论会也可根据情况安排适量邀请报告。大会报告和邀请报告的内容可以是学科取得的新进展,也可以是几个方面的综述。鼓励不同学科交叉,可与其他学会结合举行专题讨论。

4.为了加强学术交流,便于会员在会议期间能够有计划地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报告的交流,论文报告的时间和地点将在会议“会议指南”中公布,录用的论文只有在规定注册日前(规定注册日见二号通知)注册者才排入“会议指南”,其后注册者到会视情况另作安排。

5.加强与国际联系

1)邀请报告可以是大会报告,也可以是分组会议报告。

2)将年会通知上网。

3)以电子邮件形式提交论文。文章须附英文题目。

三、会议预定内容

年会学术报告讨论会的初步专题题目,在本一号通知发出并广泛听取会员意见后确定,在二号通知中公布,并将根据专题性质组成8个大组在年会报告。根据初步酝酿,专题题目如下:

1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

2) 储层描述与开发地球物理

3基础地质与固体勘查地球物理

4水资源、环境、工程地质与质量检测地球物理

5) 城市地球物理与工程地球物理

6) 岩石物理学

7) 岩石圈结构及大陆动力学

8) 地球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

9) 空间大地测量、地壳运动与天文地球动力学

10)古地磁学、磁性地层学与古环境

11)地磁与高空物理

12)计算地球物理

13)重力与地球动力学

14)中国大陆块体结构及运动变形

15)地球物理观测与实验技术的新进展及应用

16)地震预测和地震学研究

17)信息技术与地球物理

18)地球介质各向异性

19海洋地球物理

20流体与固体相互作用

21)中国巨灾综合预测和环境变异

22地球电磁法研究与应用

23太阳风暴的太阳-行星际过程及其空间等离子体基本问题

24磁层-电离层-中高层大气建模研究

25空间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6地球物理与环渤海区域经济

27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进展与建议

四、请各专业委员会及会员对二十三届年会学术报告讨论会的专题设置、组织安排提出意见。有关意见请于4 23 前寄到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办公室。第二号通知将于4底发出,刊登确定的专题名称及征稿具体内容,并刊登于2007年第一期《会讯》和学会网站上,请注意学会网站上的通知。

网址:http://www.cgs.org.cn


 

 

 

第八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讨论会第一号通知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显突出,地球电磁学及其应用技术在地球环境研究和资源勘探等方面已凸显其重要性。为给从事地球电磁学及应用技术研究的同行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和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促进电磁探测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定于200710月中旬长江大学(湖北省荆州)召开第八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讨论会(具体时间见第二号通知)

一、会议主题:

发展地球电磁技术,促进资源与环境的持续和谐

二、本届讨论会组织及安排的基本原则

     1、在突出讨论会主题前提下,设置地球电磁学理论、方法与应用的多个专题,为不同研究方向人员提供广泛交流的平台,以便交流新思想、新方法、新理论、新进展,展示新成果。

2、讨论会将特邀报告、专题报告和张贴报告等相结合的学术交流形式。特邀报告的内容可以是学科新进展、新发现,也可以是不同学科综合应用。张贴报告与专题报告具有同等的学术水平,会议将安排专门时间进行张贴报告的交流。

3、为了便于交流,论文报告的时间和地点将在会议“程序册”中公布,被录用的论文只有其作者在规定注册日内(规定注册日见二号通知)完成注册手续,才能排入“程序册”,其后注册的参会者,会议期间将视情况另作安排。

4、为了推进电磁会议的国际化,本次讨论会将作为08年北京第19届国际地球电磁会议的演练。国内论文要求提供中、英文两种版本(具体格式要求见二号通知);口头报告多媒体为英文,鼓励用英文宣讲报告。

5、鼓励在读学生提交高水平论文并参会交流,会议期间将评选优秀学生论文予以奖励。

6、会议通知在网上发布

7、论文采用电子邮件方式提交或网上在线提交。

8、会议接受国内外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个人的资助,并为资助者提供宣传、产品和成果展示的条件。

三、会议预定内容

初步拟定专题如下,在本通知发出并广泛听取意见后确定,将在二号通知中公布最后的会议专题。

1)电磁法仪器、新技术、新方法;

(2)岩石物理与实验研究;

(3)电磁资料处理、正反演与成像;

(4)电磁法在地壳上地幔结构与地球动力学中的应用研究;

5)电磁法和地震、火山等灾害监测预测研究;

6)电磁法在能源、资源勘探中的应用研究;

7)电磁法在工程和环境中的应用研究。

8)电磁波传播与空间电磁研究

9)海洋电磁研究

10)其它

四、请电磁专业委员会及会员对本届学术讨论会专题设置、组织安排提出意见。有关意见请于430日前以书面或以电子邮件方式发给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办公室。第二号通知将于5月发出,刊登确定的专题名称、专题召集人及征稿具体内容,会议进展和通知会及时在网上发布,请留意网上通知。

联 系 人:严良俊,唐小梅,汤吉

联系地址:湖北省荆州市南环路一号,长江大学地球物理学院,邮编:434023

TEL0716-80609608060902

电子信箱:yanlj@yangtzeu.edu.cn; txm@yangtzeu.edu.cntangji@eq-igl.ac.cn

网页地址:http://kletor.yangtzeu.edu.cn


 

 

 

 第六次全国空间天气学研讨会通知

 


 

近十年来,空间天气成为当今世界科技活动热点之一,它关乎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事业,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科学上,人类面临了解灾害性空间天气变化规律的挑战;应用上,它关系减轻和避免空间灾害性天气带给航天、通信等高科技领域的重大损失的紧迫需求。随着人类进入新世纪,中国面临建设一个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重任。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入的今天,我国空间天气事业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必将大有所为。

根据国家基金委、中国科学院、信息产业部、教育部、国家气象局、国家海洋局等有关部门的科技专家们的建议,经会议筹备组商讨,拟于200787-13日在贵阳召开第六次全国空间天气学研讨会

主办单位:国家基金委地球科学部、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信息产业部22所、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中国极地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空间天气专业委员会(筹)等单位

承办单位: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会议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空间天气科学与应用发展态势评述

二、空间天气研究

1.日地系统基本物理过程

2.空间天气建模

3.空间天气预报方法和模式

4.关键科学问题的战役研究

三、空间天气探测

1.空间探测

2.地基探测

3.探测新方案

四、创新论坛:空间天气学领域中的新概念、新思想、新方法

五、国家重大任务研讨

1.双星-CLUSTER研究的新进展

2.《子午工程》及《国际空间天气子午圈计划》科学问题

3.“夸父“探测计划预研

4.其它重大探测和研究任务建议

六、空间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有关会议的详细安排和事项,将在第二轮通知中介绍。

专此,恭请您参加此次研讨会,并为发展空间天气事业做出您的宝贵贡献。请在回执中填写您们的意愿并在 20070430日前网上注册(http://www.spaceweather.ac.cn/spaceweather_symposium/6th_spaceweather.htm)或把回执寄回,以便做好会议统筹安排。
   
联系人:梁 晶jliang@spaceweather.ac.cn

传真:086-10-62582647086-10-62582648

第六次全国空间天气学研讨会筹备组


 

 

 

《地球物理方法在地下水探测中的应用研究》出版发行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名誉主席刘光鼎先生作序,沈阳军区司令部工程科研设计院高级工程师龙凡将军编著的《地球物理方法在地下水探测中的应用研究》已出版发行。该专著是龙凡30多年来主持的1:20万综合水文地质普查、1:10万供水水文地质勘察、1:5万山区水源地勘探、边海防给水地下水探测、地热勘探等方面物探工作的综合研究成果。它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不同地质任务、不同地质条件下物探方法的应用效果、物探找水资料解释的规律,并在已知区建立起了各类储水构造的地质-物性模型,有效地提高了物探找水的准确性和钻井命中率。配合地质钻探有效地加快了勘探工作的速度,降低了勘探施工的成本,提高了水文地质工作的质量,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果。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四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地矿部和军队优秀工程勘察一、二等奖13项。该专著已入围国家出版署的百册优秀科技图书。

联系人:韩天成

电 话:024-23079635

邮 编:110162

地 址:沈阳市东陵区东大营街222


 

 

 

 

2006年交会费人员名单

终身会员

北京        安美建  王武星  黄建平      单新建  周道卿    怀  赵桂萍

        马麦宁  章文波  邓成龙      陆全明  张瑞青  李永华       

        杨树新  谢富仁  李松阳          梁向前       

本届会员

北京    何淑韻

本年团体会员

北京    北京桔灯导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关于申请、推荐2007年“傅承义青年科技奖”

“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候选人的通知

 


 

2007年度“傅承义青年科技奖”和“顾功叙科技发展奖”已开始推荐和报名。其宗旨、原则及实施细则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网址: HTTP//WWW.CGS.ORG.CN (会议与活动栏目)。请各专业委员会、各地方学会、各位理事积极推荐,各位会员积极报名。今年的推荐和报名截止日期为630日(以邮戳为准)。有关材料报学会办公室。两奖实施细则、候选人推荐表等均可在网上查询。

学会地址:北京海淀区民族学院南路5

邮政编码:100081

    话:010-62007631   68729347

E-mail: cgs@cgs.org.cn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2007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