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第89期

  

科协精神

    科技界要借鉴爱因斯坦成才的道路..

学会工作

第七届第八次常务理事会议纪要....

第七届第六次秘书长工作会议纪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05年工作总结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06年工作计划(草案)

2002年以来学会改革工作简报

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纪要

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换届改选

大陆动力学委员会换届改选

学术交流

21届综合学术年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专题讨论会地磁与高空物理

地震预测和地震学研究海洋地球物理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综合预测和

环境变异专题学术会议纪要

首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纪要

地下渗漏污染检测处置研讨会纪要

第七届国际地球电磁学术会纪要

2005年全国天灾预测总结学术会纪要

流体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12月专题学术会纪要

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总结

科技信息

    国际科联呼吁重视科学力量 共同应对自然灾害

地方学会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成立

    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三篇论文获第七届云南省科协优秀科技论文奖

    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上海市地球物理学会召开了第七届学术年会

报道

沉痛悼念我会荣誉理事熊光楚同志

第二期地质雷达技术培训班圆满结束

  

消息

    祝贺我会理事杨文采、会员魏奉思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祝贺我会秘书长朱日祥院士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并荣获2005年第三世界科学院地学奖

通知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二届学术年会第一号通知

 

 

 

 


本期内容

 

 

 

科协精神

 

科技界要借鉴爱因斯坦成才的道路

 

1216日,“2005世界物理年在中国”--“物理学与经济社会发展”报告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向大会发来贺信,贺信全文如下:

首先祝贺“2005 世界物理年在中国” —— 物理学与经济社会发展”报告会的召开。

中国科协、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物理学会今年以“世界物理年在中国”为主题联合组织系列活动。以纪念“爱因斯坦奇迹年”100 周年和爱因斯坦逝世50 周年。

1905年,年仅26岁的爱因斯坦发表5 篇重要的物理学论文,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光量子学说、质量-能量关系和布朗运动的理论等重要物理学概念和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绝对时空观念,将时空、物质和作用力通过对称性统一起来,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从微观夸克到宏观宇宙物质和运动的图像和规律,丰富了人类的物质观和宇宙观,也为20世纪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基础。在微电子、激光、原子能、全球定位系统、传感器、加速器、信息保密等广泛应用的技术中都可以看到爱因斯坦研究成果的影响。

物理学发展历史表明,物理学规律的新发现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各门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自然观,深化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而且它加速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社会文明的演化进程。21世纪是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世纪,科技界不仅要通过爱因斯坦成才的道路,分析产生这样杰出人物的条件,努力为中国青年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使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使中国科学能够早日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而且要通过科技创新和普及科技知识使中华民族21世纪和平崛起能够早日实现。

我高兴的看到“2005世界物理年在中国” 系列活动在全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相信“物理学与经济社会发展”报告会 ,将对“2005世界物理年在中国”系列活动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祝报告会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科协网站)

 

 

 

学会工作

  

第七届第八次常务理事会纪要

 

200511月12日,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第八次常务理事会。王水、王小牧、王平、刘启元、朱日祥、陈卫东、刘士毅、钱玉好、石耀霖、熊盛青、王椿镛、王守君、张金东、周佰修、王伟元、臧绍先、姚振兴、吴海成、曲克信、毛国敏、苏枫等出席会议。张永刚、李绪宣、孙升林、孙建国等因故请假。

会议的主要内容:

一、秘书长朱日祥传达中国科协有关“征集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案选题参考题目”、“报送2005年和中国科协六大以来工作总结等材料”和“开展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推荐与评选工作”的3个通知精神,征求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决定:

1.政协提案选题参考题目由石耀霖院士或学会办公室负责收集提交;

2.中国科协六大以来的学会工作总结以我会2002年提交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改革计划方案”为主要内容,总结重点为学会改革工作进展,补充意见10天内反馈给学会秘书处。

3.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推荐与评选工作由秘书处负责组成专家组,按惯例从近几年我会“傅承义青年科技奖”获奖人中,评选出符合评选条件的候选人,通报常务理事会。

二、讨论我会第22届年会的地点和承办单位。朱日祥秘书长介绍了承办年会的申请情况和部分会员的意见。经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年会之所以得到会员的认可和重视,是因为年会通过学科综合交叉和学科前瞻性的大会报告,以学术交流的方式给地球物理工作者提供一个讲台,展示新思想、新成果、新进展,促进产、学、研相结合,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社会的需求牵线搭桥,在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同时,推进学科和学会的发展。因此,承办条件要着重选择组织学术会议能力强,会场服务质量高的单位,以保证年会向精品化发展。会议决定:第二十二届学术年会的时间为2006年10月中旬,地点成都,承办单位经核实情况后公布。

三、审议2006年春节茶话会的时间、地点和内容。大家对一年一度的春节茶话会的意义展开了讨论,认为春节茶话会应以老专家和学会现有的骨干为主,老中青相结合,在辞旧迎新的团拜中,回顾与展望学会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有利于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和学会发展的延续性,同时也体现了学会的凝聚和发展能力。会议要求2006年春节茶话会形式要比往年做得隆重,会后秘书处将按要求,把整理后的意见和确定的时间、地点发给大家。

四、审议学会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表彰工作。根据学会工作的需要和部分会员的意见,由毛国敏副秘书长起草了一份“关于表彰学会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草案”,旨在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发挥学会工作志愿者的积极性,促进学会工作的发展。奖励的办法是以精神奖励为主,在年会或春节座谈会上表彰。经会议讨论,将先进的涵义定义为:对学会工作积极热情、贡献较大的学会工作志愿者和学会工作集体。王水理事长要求会后将草案发给每一位常务理事提出修改意见后,下次会议讨论决定。

五、审议年会改革方案。负责学术交流工作的臧绍先副秘书长,按照今年理事扩大会提出“年会要精品化”的要求,对年会工作提出了5个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8个改进办法。年会精品工程要达到国际水平有一定的难度,但搭建一个国际交流的平台,组织热点和前沿问题的讨论,邀请和吸收国内外的主要和重要的专家到会做报告参加讨论会,是提高年会学术交流质量的一个标志,也是增强年会吸引力重要举措。同时,在会议的组织上要安排有序,尽量为参加会议提供方便。

大家讨论热烈,提出的主要意见和建议:

1.年会有很好的基础,可做国际交流的平台,要办得更加开放;

2.组织好专家的报告,不要局限于本学科和国内的;

3.大会报告内容要有热点、前沿问题,要有国家发展建设的走势、需求;

4.专题的设置和会场不宜过多,注重学科交叉,反映学科进展,根据情况调整组合;

5.年刊代表学科发展趋势,文章组题要集中,发言不要多,要精、要有竞争;

6.食宿行的问题可交办会公司解决,考察活动要与科普教育相结合。

7.提高年刊的质量,加强审稿工作和会上交流的管理。

六、 审议通过2005年顾功叙奖获奖人。副秘书长臧绍先教授代表顾功叙奖励基金委员会,向常务理事会介绍了2005年评选工作进展和今年推荐的“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候选人钱荣钧同志(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的简历和简介。经年会专题报告和本次常务理事会审议,一致通过钱荣钧同志为2005年“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获奖人。

 


 

第七届第六次秘书长工作会议纪要

 

第七届第六次秘书长工作会议于112日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曲克信、臧绍先、姚振兴、王伟元、姜朴、苏枫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常务副秘书长曲克信同志主持。

首先大家一起商议了年会改革工作。就如何提高年会的办会质量,大家展开了热烈地讨论,认为地球物理年会参会人员踊跃,但改革也是势在必行,只有保证学术交流的质量,才能吸引关注学科发展、投身科技建设的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会,使年会真正成为学科发展的展示会、引导会。大家提出以下几点问题:

1.专题的设立应符合年会主题,不易太多,要打破专业委员会的界限,强调交叉渗透,由年会统一安排;讨论会的主题要与年会主题相关,议题明确,要有针对性和收益。

2.专题负责人的工作要加强,适当给些补贴;论文的刊登和会议的发言要认真把关,要有竞争意识,有利提高年刊的质量;明年采用网上收集论文,并在收取论文刊登费用上做些改进

3.会务组织工作应向社会化方向努力,当前可采用地方学会与办会公司相结合的方式过渡,学会可拿出更多的经历办好学术交流的组织工作。

4.按期交注册费的代表排进会议指南,到会后登记的代表按实际情况安排发言或其他形式交流,以避免组织工作的盲目,有利于会场的安排和到会者听会。

5.要利用野外考察结合地质、地貌做科普,体现地质与地球物理的密切关系和相互作用。

二、讨论了22届年会地点和承办单位。现有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和一家办会公司申请承办。根据目前提供的信息,地点可定在成都,时间在10月中下旬,可实行独家办或地方与办会公司联合办两种形式,前提是必须满足兑现年会工作改革的要求条件。

三、由毛国敏副秘书长起草的“关于学会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表彰工作”草案,因其请假未到会,直接提交到常务理事会讨论。

四、筹备2006春节茶话会的工作。建议常务理事会考虑是否在会议的形式和内容上做些改进,多请些老专家、老领导、荣誉理事和积极参与学会工作的骨干(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年会专题负责人等),地点要方便、有一定档次。

五、商榷关于开展应用地球物理学术讨论系列会的工作。根据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和会员单位的需求,学会明年打算针对与国民经济有关的急需问题,组织召开小型的应用地球物理学术讨论系列会,形式为先小型后综合,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服务于社会。学会负责会议的组织联系,会议的费用由承办者承担。

以上会议内容将提交11月12日召开的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05年工作总结

 

一、民主办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是一个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涉及面非常广的学会,多年来坚持民主办会的宗旨,按时召开工作会议,常务理事会讨论做出决议后,秘书处和职能部门执行,并在《会讯》和网站上向全体会员通报,接受会员监督。今年召开的各工作会议:

1.常务理事会议3

2.秘书长会议3

3.全国秘书长联席会1

4.理事会扩大会1

5.春节茶话会1

6.向主要支持单位汇报会1

以上会议纪要均刊登在今年的《会讯》和学会网站上。

根据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的计划,2005年财务完成情况为收支平衡,略有节余。

二、组织工作

在完成中国科协部署的各项任务的同时,今年我会主要完成了以下几项组织工作:

1.完成了成立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的工作,为军、地合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使地球物理的科技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防建设。

2.积极筹备成立继续教育委员会的工作,以满足科技工作者知识更新、技术培训的需求。

3.根据中国科协对学会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经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我会开始实行新的“会员会费收缴标准和管理办法”,同时会员和会员单位的重新登记也在进行中。

4.加强会员管理,推进组织机构改革,正式成立了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推进广东、辽宁、四川3个地方学会的筹建工作,并对新疆学会的筹备委员会重新作了调整,加快了成立进程。经理事会、常务理事会通过,增加了两个主要支持单位,增选3位理事,1位常务理事,加强了学科间、部门间的联系,也加强了对学会的支持力度。

520051-11月底发展新会员107人,其中女会员21人,截止到11月底会员总人数已达到13806人。

三、学术交流

计划全年召开学术会议15个,完成23个,其中新增会议12个。(详见完成情况表)

在长春召开了第二十一届综合学术年会,年会主题: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来自跨学科、跨部门、跨行业的442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出版的论文集“中国地球物理2005”(年刊)收录了604篇论文,会上交流了273篇。有10位两院院士参加会议并做了学术报告。大会邀请报告10个(其中有5位院士),组织了二十二个专题研讨会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专题讨论会”,交流和展示新思想、新技术及新成果。举行“傅承义青年科技奖”和“顾功叙地球物理发展奖”的专题报告,颁发了2005年“傅承义青年科技奖”(5人获奖)和“学生优秀论文奖”(28人)。召开了理事扩大会和地球物理学报编委会,商定学会工作重要事项。年会期间,有7个单位参与了成果和新产品展览,参展单位包括地质仪器制造业、地质地球物理勘探部门、地学信息处理软件设计以及大专院校,涉及地矿、煤炭、石油、水资源与环境等行业,与会代表对参展产品有浓厚兴趣,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今年我会专业委员会的学术会议注重结合国民经济建设的急需问题,召开的形式也不局限在学术交流,以座谈、讨论、技术评优、共同探讨等形式多方位的交流,有力的扩大了学科影响,促进了产学研相结合,使发展学科、服务社会落在实处。

1.搭建地球物理学为国防建设服务的桥梁

20051116-17日,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在西安第二炮兵工程学院举行了成立大会暨学术讨论会。大会期间,专业委员会组织召开了军、地代表的学术座谈会和首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为军、地代表相互沟通、相互了解搭建桥梁。来自地方院校、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等研究单位和军事科学院、总参、总装、海军、二炮等部门的代表共计110人,90%以上的代表具有高级职称,其中有6位两院院士,8位部队的专家和领导,是一个高层次的军、地科技讨论会。

会议围绕主题“国家安全与军事地球物理研究现状、需求与未来发展”进行了广泛地学术交流和深入的学术座谈、研讨,研究的重点为需求与未来发展。座谈研讨会涉及国家安全与地球科学、军控核查技术中的核爆地震自动识别与能谱分析、与导航相关的地磁模型、海下目标探测、国家安全地球物理情报侦察技术、侦测图像处理与情报信息的智能化处理技术、军事工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地球物理武器等多方面的内容。会上姜春良研究员从军事需求方面提出了几点看法,刘光鼎院士指出:地球物理的研究工作和科技成果对保护国家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议认为建立“军事地球物理研究中心”是十分必要的,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对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的工作非常支持,表示愿意推进此事。游光荣总工介绍了总装备部相关研究框架和军队建设需求以及优先发展的项目和建议。大家就国家安全与军事地球物理学科的发展方向和建设,以及人才的培养达成了共识,分析了国家安全与军事地球物理研究现状以及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具体运作方式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为今后开展工作积累了经验。

学术报告的内容有:刘振兴院士的“地球空间环境与国家安全”、许绍燮院士的“地震监测与国家安全”、庞巨丰教授的“γ能谱分析技术在核爆炸监测中的应用”、郭有光研究员的“绝对重力仪的进展和GA-1型绝对重力仪-II”、王家映教授的“地球物理武器综述”、边少峰教授的“世界地磁模型WMM2005 ”、刘怀山教授的“百幕大三角之谜新解”、刘代志教授的“国家安全与地球科学初探——地球物理武器对二炮的影响”。由于时间关系,还有龙凡将军等多位同志的学术论文未能报告。会议出版了“国家安全与军事地球物理研究”论文集,收录论文29篇。在组织学术交流期间,第二炮兵工程学院邀请刘光鼎院士为学院干部、教员和学员作了题为“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精彩报告。因为是首次召开这方面的学术研讨会,又加上征集的时间比较短,研讨的内容范围有限,并未涵盖国家安全地球物理研究的广阔领域,但使到会代表看到了广阔的相互合作的发展远景。

会议期间,全体代表还参观了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的兵器库和院史馆,为地方代表提供了一个了解军事发展和武器装备的窗口,让科技研究直接与国防建设挂钩,使更多的科技成果服务于国家安全。总之,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如成立大会、学术座谈会、学术研讨会和参观等活动,加强了军地兄弟单位之间的了解和交流,增进了友谊,更重要的是在国家安全与军事地球物理学科的建设和研究方面达成了不少共识,为军、地合作提供了一个新的交流平台,促进地球物理学科的发展和国防及军队现代化建设。

2.利用学术交流推广新技术、新成果

由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与地质学会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全国电法及电磁法勘探正反演软件推优会”,于2005年4月12日-4月13日在浙江大学理学院地球科学系召开。参加会议的单位有来自10多所高等学校、10余家研究机构以及来自有色、地矿、交通、石油及仪器制造等企业单位的代表55人,其中国外同行1人。会议的主要目的:(1)重点推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密度电阻率法和大地电磁法的国产二维正反演软件,其它电法及电磁法软件也在推选之列。(2)同时欢迎用国外先进软件做演示和参照。(3)探讨我国电法及电磁法勘探软件的发展途径。

为公平和公正地推选优秀软件,会议邀请国内学术水平较高、具有电法或电磁法资料处理和解释实际经验的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主持软件评优工作。有七位软件研制者参赛,进行了大会报告、软件演示和答疑,并进行了测试。经学术委员会评审,认为其中四套软件基本具备推广条件,被评为优秀,并颁发了荣誉证书。

我国是世界上开展电磁法研究和应用工作量最多,队伍最壮大的国家,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此次学术会议通过交流、展示和评优,推广新技术、新成果,使学术交流延伸到技术应用,同时鼓励国内的同行通过多种渠道把最新的研究成果介绍到国外,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

3学科发展与国民经济建设相结合

地球物理技术专业委员会利用研讨会、讨论会的形式,组织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探讨如何发挥地球物理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的急需,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推动学术团体与企业相互支持共谋发展。

6-11月专业委员会召开了两次“矿山生产安全与地球物理学会议”,共有43人参加。会议围绕地球物理与矿山安全、矿震监测等问题展开了科学技术层面的研讨和座谈,提出地震、形变、大地电磁、电磁波及重力等地球物理技术手段都有可能为矿山安全生产直接服务,并通报了矿震预测研究推进小组的组建情况。会议讨论决定成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矿山地球物理专业组”,推动矿山地球物理的研究工作。与此同时专业委员会还组织召开了两次“学术团体与企业相互支持共谋发展的模式及经验交流会”。

四、科普与继续教育

完成了中国科协和北京市组织的各项科普活动。举办科普讲座7 次,听讲人数300人;举办科普展览5次,参观人数6300人;进行科普宣传6次,参加宣传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达46人;学会安排的科普展版制作项目已完成26块。“多极声测井理论与应用方法”暑期讲习班和“第二期地质雷达技术骨干培训班”也按计划顺利完成,培训63人次,并各编制了一本教材。

五、社会服务

为帮助会员单位进入市场,解决会员单位的一些实际问题,社会服务工作委员会开展了以下工作:

1.组织编辑出版了1000册《21世纪的中国地球物理》的续集《点击中国地球物理》画册,介绍了学会的发展和部分会员单位,免费在国内外赠送,以扩大国内外有关单位对中国地球物理界的了解。

2.通过建议、讲学、讲座和开研讨会等各种形式,介绍新思想、新方法、新观点,如“石油天然气资源二次创业”经过3年多时间的努力,石油界开始认同刘光鼎先生的创新理论,并已在川东鄂西地区、鄂尔多斯中西部和徐家围子地区找到了三个千亿立方米级的大气田,在塔里木河探测出一个十几亿吨的新油藏。目前渤海和新疆也已开钻(详见《会讯》87期)。

3.通过UNIMECHJAKS等单位的合作,将我国管线探测和水泄漏检测新技术推广到马来西亚,为帮助会员单位走出国门、开拓市场作了一点尝试。

4.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南海的地球物理场,帮助我会会员单位航遥中心完成了东、西马来西亚的物性测量任务。

六、宣传出版

2005年我会五种刊物均按时完成了出版计划,全年出版各种学术期刊19000册,发表论文630篇,出版会议论文集9种,共印发3790册,发表论文1067篇。海洋专业委员会出版了1本译著,环境专业委员会出版了1本论著。

学会网站完成了“非营利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工作。加强网站的信息传递工作,使其成为了解学会的窗口。

2005年“全国秘书长联席会”上,给山东省和上海市地球物理学会颁发了“2004年度《会讯》优秀通讯员奖”。


 

二○○五年学会工作完成情况

 

1  ○○五年学术交流活动完成情况

序号

活动名称

时间

规模(人)

地点

承办单位

1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一届综合学术年会

827-30

442

长春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吉林大学地探学院

2

东部地区第十三次石油物探技术研讨会

415-20

170

广西北海

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

3

西部地区第十三次物探技术研讨会

823-29

160

乌鲁木齐

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

4*

地下工程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研讨会

918-21

105

兰州

勘探地球物理、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5*

石油物探国际业务发展研讨会

95

15

北京

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

6*

中国石油物探工程技术交流会

1027-29

141

北京

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

7

学术团体与企业相互支持共谋发展的模式探讨及经验交流会

611

116

15

19

北京

地球物理技术专业委员会

8*

矿山生产安全与地球物理学会议

629

1113

19

24

北京

地球物理技术专业委员会

9

2005年天灾预测学术讨论会

421-23

46

北京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

10

2005年天灾预测总结学术会议

1125-27

50

北京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

11*

印尼9.0级巨震和印度洋海啸专题讨论会

112

34

北京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

12

地下渗漏污染快速检测处置学术研讨会

128

30

北京

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13*

全国电法及电磁勘探正反演软件推优会

412-13

55

杭州

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

14*

地球物理模拟与计算

12

20

北京

信息技术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15*

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

1116-17

110

西安

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成

16

流体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专题学术讨论会

121

30

北京

流体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

17*

“中生代以来中国大陆板块作用过程”学术研讨会

415-19

135

合肥

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

18*

“大陆钻探与地球物理”专题报告会

122

14

北京

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

19*

“青藏高原地质过程与环境灾害效应”学术研讨会

1120-23

174

北京

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

20

境内

国际

第七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研讨会

1110-14

100

成都

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

21*

境内国际

双星科学工作队学术会

11

12

北京

地磁与高空物理专业委员会

22

外派

参加国际EGS会议

4

8

维也纳

地磁与高空物理委员会

23

外派

CLUSTER-双星学术研讨会

9

7

荷兰

地磁与高空物理委员会

:为新增会议。

 

 

2  二○○五年科普工作完成情况

序号

会议、活动名称

时间

地点

活动次数(期)

参加人数

1

世界水日漫谈节水(讲座)

3.22.

北京

1

40

2

世界地球日讲善待地球(讲座)

4.22.

北京

1

30

3

世界地球日科普咨询活动

4.22.

北京

1

200

4

世界地球日科普展览

4.22-4.29.

北京

1

1000

5

介绍我国新技术成果(讲座)

5.15.

北京

1

40

6

全国科技周

5.14-16

北京

1

1800

7

布置科普橱窗

5.20-5.31

北京

1

600

8

世界环境日话环境(讲座)

6.5.

北京

1

30

9

漫谈建设节约型社区(讲座)

9.15.

北京

1

30

10

地震、环境、卫生展览

9-10

北京

1

1500

11

漫谈建设节约型社区(讲座)

11.5.

北京

1

30

12

地球物理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讲座)

8.14.

湖北恩施

1

70

13

地质大学新生参观地质博物馆活动

9

北京

3

1000

14

隧道地质预报的各种方法(讲座)

11.14.

山东莱芜

1

30

15

科普日 展览2

 

北京

1

2000

 

3  二○○五年宣传出版工作完成情况

序号

期刊、图书名称

时间

次数(期)

发行总量(册)

论文篇数(篇)

1

地球物理学报

全年

6期

9000

195

2

地球物理学报英文版

全年

6期

(电子版)

190

3

地球物理学进展

全年

4期

4000

205

4

Applied geophysics

全年

4期

6000

40

5

中国地球物理——2005

全年

1期

1000

604

6

会讯

全年

4期

12000

 

7

出版论文集

全年

8本

2340

463

8

海洋地球物理(译著)

全年

1本

500

 

9

环境地球物理学概论

5月

1本

600

 

10

点击中国地球物理

7月

1本

1000

 

 

 

4  二ОО五年社会服务工作完成情况

序号

活动名称

次数(项)

参加人数

承办单位

1

无偿技术咨询

4

 

社会服务工作委员会

2

反映科技建议

1

 

社会服务工作委员会

3

举办国内技贸展览

1

450

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

4

举办暑期培训班

1

18

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

5

第二期地质雷达技术骨干培训班

1

45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06年工作计划(草案)

 

2006年我会工作以为发展学科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学会会员服务为目标,重点有以下几方面:

一、推进完成2002年提出的学会计划,深化学会改革,探索学会发展的新思路;

二、坚持民主办会,按时召开理事、常务理事会,加强学会的管理工作;

三、加强国际交流工作和对会员、会费的管理;

四、学术交流会议内容上要突出创新,注重与国民经济建设相结合,利用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的专题交流会、讨论会找突破点,解决急需,促进学科的发展;

五、年会的改革工作将按常务理事会的要求向精品化发展;

六、举办不同层次的科普讲座和继续教育培训班,利用科普宣传扩大对本学科的宣传力度;

七、进一步提高学会刊物的质量,加强学会的网站建设,向学会管理信息化过渡。

详细内容见2005年计划表。


2006年学会活动计划表(草案)

1  2006年学术活动计划表

序号

活动名称

时间

规模(人)

地点

联系人

电话及电子邮件

1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二届综合学术年会

10月

中下旬

400

成都

苏枫

010-68729347

010-62007631

cgs@cgs.org.cn

2

东部地区第十四次物探技术研讨会

4

150

待定

胡敏

0312-3825345

0312-3825113Fax

3

西部地区第十四次物探技术研讨会

8

150

待定

胡敏

0312-3825345

0312-3825113Fax

4

SEG昆明国际会议

10

200

昆明

胡敏

0312-3825345

0312-3825113Fax

5

组织参加西班牙18届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

9

17-23

10

西班牙

赵国泽

 

010-62009065

010-62009068

6

组织电磁深部探测的优秀成果参加“西太平洋会议”

7

待定

北京

赵国泽

 

010-62009065

010-62009068

7

CLUSTER会议双星-CLUSTER专题

7

35

北京

史建魁

010-62582680

8

参加国际EGS会议

4

20

维也纳

史建魁

010-62582680

9

双星CLUSTER学术研讨会

9

50

芬兰

史建魁

010-62582680

10

2006年全国天灾预测研讨会

4

中下旬

5060

北京

汪纬林

010-68729326

010-68729347

11

2006年全天天灾预测总结学术会议

11月下旬

5060

北京

汪纬林

010-68729326

010-68729347

12

地球物理仪器与技术发展动态及应予关注的若干问题研讨会

二季度

40

北京

陆其鹄

孙进忠

010-82840551

010-82321196

13

地球物理技术/仪器在工程中的应用研讨会(暂定)

三季度

40

北京

陆其鹄

孙进忠

010-82840551

010-82321196

14

几种地球物理仪器及成果的评议与鉴定会

四季度

20

北京

(暂定)

陆其鹄

孙进忠

010-82840551

010-82321196

15

流体地球科学年度专题讨论会

11

30

北京

欧光习

13651340868

16

隧道超前预报技术研讨会

8

80

昆明

赵永贵

13708850222(昆明)

13601109131(北京)

17

2005年度AGU会议介绍会

1季度

20

北京

李惠民

010-68999664

18

地应力观测学术会议

2-3季度

20

北京

李惠民

010-68999664

19

首都圈地震活动

3-4季度

30

北京

李惠民

010-68999664

20

大别造山带与地质地球物理进展

3-4季度

20

北京

李惠民

010-68999664

21

浅层地球物理勘探信息与处理

3

30-50

北京

沈萍

010-68729314

22

国家安全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

下半年(暂定)

50

(暂定)

沈阳

(暂定)

龙凡

024-23079372

23

第十三届重力学与固体潮及重力仪器学术讨论会

3季度

50

(暂定)

武汉

(暂定)

刘成恕

王谦身

027-68881362

010-62007979

 

 

2  2006年科普、继续教育活动计划表

序号

活动名称

时间

规模(人)

地点

联系人

电话

1

社区科普讲座  6次

3月-12月

每次30人

北京

吴海成

010-62376618

2

科普基地活动4次

3月-12月

每次100人

北京

徐桂华

010-68513351

3

扶贫找水

4月-12月

10人

甘肃

钟世航

13501015552

4

地球日活动

4月

500人

北京

吴海成

010-62376618

5

全国科技周活动

5月

1000人

北京

徐桂华

010-68513351

6

全国科普日活动

9月

1000人

北京

徐桂华

010-68513351

7

地质雷达培训班2期

5月、8月

每期30-50人

待落实

钟世航

13501015552

8

地下渗漏污染检测培训班

4

30

北京

 

赵章元

010-82322412

010-84915187

 

3   2006年宣传出版活动计划表

序号

活动名称

时间

规模(期、册)

地点

联系人

电话

1

地球物理学报

全年

6期9000册

北京

刘少华

010-62007696

2

地球物理学报英文版

全年

6期

6期

北京

美国

刘少华

010-62007696

3

地球物理学进展

全年

4期4000册

北京

刘少华

010-62007696

4

Applied Geophysics

Applied Geophysics增刊

全年

全年

4期6000册

1期1500册

北京

北京

范伟粹

010-84273588

5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

全年

4期12000册

北京

曲克信

010-64889045

6

中国地球物理2006

(学会年刊)

10月

1期1000册

北京

臧绍先

010-62765854

7

地球物理科普文选第五集

美国公众灾害防御与普及

5月

1册

北京

徐桂华

010-68513351

8

地球物理科普文选第六集

社区民众和专业科普报告选编

8月

1册

北京

吴海成

010-62376618

9

地球探识与善待地球

介绍地球知识与环保知识

12月

1册

北京

吴海成

010-62376618

 

 

4   2006年组织工作活动计划表

序号

活动名称

时间

规模(人)

地点

联系人

电话

1

常务理事会

每季度

一次

每次

24人

北京

苏枫

010-62007631

010-68729347

2

秘书长工作会议

每两月

一次

每次

7人

北京

苏枫

010-62007631

010-68729347

3

地方学会秘书长联席会议

4月

40

太原

姚振兴

010-81201696

4

春节茶话会

元月

200人

北京

苏枫

010-62007631

010-68729347

5

向主要支持单位工作汇报会

元月

20

北京

苏枫

010-62007631

010-68729347

6

年会与会理事扩大会议

10月中下旬

100人

成都

朱日祥

010-62007912

 

 

 

 

 

 

 

 

 

 

2002年以来学会改革工作简报

 

2002年5月24日,我会第六届第十次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了本会的改革计划,并按要求报送中国科协。三年来我会在中国科协的领导下,在主要支持单位、全体会员和地球物理同行的支持下,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地为逐步实现自主、自立、民主办会,为做好三个服务----为发展学科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学会会员服务的目标做了如下工作:

.实现以会员为主体,独立自主、民主办会,构建具有多学科交叉、现代科技社会特点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模式,平稳地向市场经济过渡。

“单一挂靠”体制往往与部门所有思想连在一起,影响独立自主和民主办会。单一学科的科技发展,会给本单位带来的短期效益,但会使单位领导者忽视多学科综合交叉推动科技经济社会巨变的作用。作为具有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特点的地球物理学会的领导者认为,“多方支持”体制有利于获得各部门支持,达到独立自主、民主办会的目的。几年来,通过我会多学科综合交叉推进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和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事实,赢得了领导层和社会的承认。联合兄弟学会,积极搭建多学科的综合科技经济平台,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创造了一个良好氛围。三年来,本学会的主要支持单位由五个增加到九个,支持经费翻了一翻。

常务理事会实行对理事会和会员负责,使独立自主、民主办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得到贯彻。学科内容不断充实,论文质量、投稿和参会人数节节上升。

由于我会工作人员采用了“义工制”,在国家体制转轨过程中,本会办事机构未受到重大影响,得以平稳过渡。

.坚持和发展多学科综合交叉,有利于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而获得效益。

地球物理不仅具有跨学科、跨部门的特点,而且理科和应用学科的特点具在。在科学攻坚越来越难的今天,光靠单一学科的技术飞速发展还是难以应对新的形势,观念更新显得更为重要。

以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为例。本世纪初,中国油气田大幅减产,国内外舆论中国贫油。中国油气必须依靠外国。我会理事长刘光鼎先生领导的地球物理学家们根据地球的演化过程和已经取得的地质、地球物理场的证据,提出“三横、两竖、两个三角”的中国大地构造格架和中国的地质环境与隐伏矿床的关系,以及深部约束浅部、区域约束局部和攻深找盲的新认识、新观点。在中国大油公司的努力下,2005年已经在川东鄂西、鄂尔多斯和徐家围子找到三个千亿立方米级的大气田,并且在塔里木河、渤海的碳酸岩岩层中找到了大型气藏。

几年来,本会每年召开的学术年会和年均二十次左右的专业学术讨论会都把综合交叉放在首位。综合交叉和联合协作已成为本会发展学科、服务经济建设、启迪新思想、推进创新、提高命中率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5种期刊质量均有明显提高。

.在更高水平上实行民主办会和法制管理

地球物理工作者当家作主的第一体现就是有无规章制度保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不仅有自己制定的章法,而且有良好的传统道德风尚,约束学会领导和工作人员。自觉遵纪守法、为公办事,为会员服务已成为学会领导和全体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

学会的重大事项均由常务理事会和理事会讨论决定,秘书处落实、检查、执行。学会的计划、总结等重大事项的决定和执行情况,除在会讯、网站和会议上随时公布外,还要召开专门会议,以书面形式报送主要支持单位和上级领导审核,接受监督、听取意见,以改进工作。

.理顺关系,增强学会能力建设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接受中国科协和民政部门的领导,接受支持单位的支持、指导和建议,努力为其服务。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愿意承担指导地方地球物理学会业务的责任、委托其代管本会会员。与同级兄弟学会、协会、研究会及其二级组织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协同搭建科技平台,支持会员创新、发展科技、服务建设。

为确保本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能平稳过渡,从2005年开始启动招聘专职副秘书长的试行工作,以加强学会的管理工作,完善运行机制,确保学会工作的有序延续。

.稳步解决学会活动经费,保证学会健康发展

为会员单位服务,取得会员单位的经费支持是当前我会活动经费的主要来源。

减少贴钱办会,实行会议包干制,但仍按低标准收取注册费,这又是当前我会贯彻以会养会精神的过渡办法。

几年来,我会的活动经费虽能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会议开得尚算热烈有效,但食宿实在寒酸。会员们对学会的这种作法反应不一。我们认为,从单一挂靠到多方支持,学会的活动经费尚未完全进入等价交换的市场经济运作阶段。当学会工作基本取得社会认可,公益性社团应享有公益社团的优惠政策,这样学会才能真正转轨,以等价交换方式获得应得收入,进一步承办好有益于社会的公益性活动,为发展学科和经济建设服务。

 

 


 

 

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纪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和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军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于20051116日至17日在古城西安第二炮兵工程学院隆重举行了成立大会和揭牌仪式。有来自全国军、地70多个单位的110多位领导、嘉宾和代表参加了成立大会。

成立大会由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李庆春理事长主持。第二炮兵工程学院政委袁有望将军致欢迎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秘书长曲克信研究员宣读了成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决定,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李貅教授宣读了成立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军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决定,刘代志教授介绍了成立两个专业委员会的筹备情况,陕西省科协刘亚光副主席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刘光鼎院士在大会讲话,阐述了国家安全与军事地球物理学科的目的和意义,并对两个专业委员会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希望与建议。刘院士特别指出:可以像海军在大连舰艇学院设立“军事海洋学研究中心”一样,建议在二炮工程学院建立一个“军事地球物理研究中心”,形成一个实体或平台,并希望两个专业委员会在“军事地球物理研究中心”这个平台上,在上级学会和科协的指导下,根据军队建设需求,认真开展一系列部队急需的、有特色的、卓有成效的学术研究,力争在提高部队战斗力和信息化建设水平上做出重大贡献。湖南省科协主席何继善院士在会上也发表了重要讲话,何院士非常赞同刘光鼎院士的建议,在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建立一个“军事地球物理研究中心”,对外也可以称“国家安全地球物理研究中心”。今后,在两个专业委员会的组织协调下,以“军事地球物理研究中心”为平台,广泛团结我国国家安全与军事地球物理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积极开展和国家安全与军事应用密切相关的研究课题,如国家安全与军事工程地球物理、国家安全与军事情报侦测地球物理、军控核查地球物理、国家安全与军事海洋地球物理、国家安全与军事空间地球物理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地球物理在国家安全与军事方面的其他应用研究。从整个学科领域看,军事空间地球物理学、军事工程地球物理学、军事区域环境地球物理学、军事情报侦测地球物理学等应该成为国家安全与军事地球物理学科的发展方向。

大会后,全体代表合影留念。随后参加了两个专业委员会的揭牌仪式,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刘光生副院长主持揭牌仪式,刘光鼎院士和袁有望政委共同剪彩、揭牌。

17日下午召开了专业委员会会议,产生了两个专业委员会的组织机构。由李庆春理事长主持会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曲克信副秘书长宣布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的组成名单,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李貅秘书长宣布了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军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的组成名单,刘光鼎院士为各委员颁布了聘书,刘代志教授担任两个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本届委员来自军地不同单位的学术带头人,充分体现了代表的广泛性。随后举行了大会闭幕式,李庆春理事长主持,李貅秘书长总结发言,二炮工程学院刘光生副院长致闭幕词。

两个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是对过去两年来所做工作的肯定,也表明国家安全与军事地球物理有着广泛地应用前景,同时标志着军事地球物理学科建设正式启动。今后我们要以两个专业委员会为桥梁,广泛联系军、地兄弟单位,在上级学会和科协的指导下,根据军队建设需求,认真开展一系列部队急需的、有特色的、卓有成效的学术研究,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为提高部队战斗力和信息化建设水平以及军事斗争准备做出应有的贡献。


 1:

第一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组成名单

委员:刘代志

副主任委员:龙   孙更文      陈玉春

     长:慕晓冬

             员:刘代志      孙庚文  陈玉春      曾新吾  边少锋  孙凤华   刘怀山  韩吉民  

                 张金城       高增勇  王晓航  王家映  郭有光  陆其鹄  顾左文  滕云田  杨选辉  

           刘光斌  慕晓冬  孙新利  王红霞      

2 :

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顾问

 

刘光鼎院士、何继善院士、刘振兴院士、许绍燮院士、游光荣总工

 


 

 

 

 

 

 

 

 

 

 

 

 

 

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换届改选

 

第四届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名单

名誉主任:夏国治

    任:程业勋

任:赵章元       曲克信    

长:杨 

副秘书长:赵章元  陈昌礼

    员:(按姓氏笔画排序)丁鸿佳  王立群  王振东  王绪本   

刘庆成  刘建忠   刘春雷  朱京兴  吴其斌      张强斌

段永康  赵亚民   钟世航  徐宝慈  徐贵来  郭建强  彭土标

葛为中  蒋宏耀   潘玉玲

 

 

 

 

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换届改选

 

第三届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名单

    任:赵文津

副 主 任:(按笔划):王小牧  王椿镛  刘启元  石耀霖、杨文采  滕吉文

秘 书 长:李惠民

副秘书长:张中杰  吴建平

    员:41名(按单位):

赵文津  吴功建      任纪舜  杨文采  杨经绥  董树文

吕庆田  袁学诚  李惠民  吉文  石耀霖  孔祥儒  潘裕生

张中杰  周少平  许厚泽  王椿镛  吴建平  刘启元  高名修

任金卫  李松林  谢富仁          党亚民  常晓涛

莫宣学  吴正文  管志宁  徐中信  孙荀英  臧绍先  孟令顺

葛肖虹  王绪本  朱介寿  王小牧  徐礼贵  李明杰 

 

 

 

 

学术交流

21届学术年会专题学术会议纪要

地球物理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专题讨论会议纪要

200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在长春召开第21届学术年会期间,于8月30日上午在吉林大学前卫南区东荣大厦会议中心报告厅召开了“地球物理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专题讨论会,参加中国地球物理年会的代表200余人参加了讨论。

讨论会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荣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光鼎教授,吉林省地球物理学会会理事长、吉林大学教授李舟波,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刘财教授主持。

参加会议的著名科学家有: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朱日祥院士,学会理事赵文津院士、刘振兴院士、滕吉文院士,中国南极与东太平洋科学考察首席科学家王光宇教授等。

刘光鼎院士首先针对国内经济发展形势、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性以及与地球物理的关系发表了讲话。他提到地球物理要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方面发挥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石油、天然气、煤炭以及固体金属矿产的勘探以及环境监测和保护、灾害的预防和治理等方面,要改变传统的资源勘探观念,加强科学研究。

吉林大学王璞君教授做了“大庆下面找大庆,大庆外围找大庆”的专题报告。报告根据近年来大庆在火成岩中找到油气藏的情况,重点论述了大庆下面找大庆、大庆外围找大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以及大东北勘探区勘探思路等问题。

吉林大学单玄龙教授做了关于将油砂作为新能源进行勘探开发的专题报告,分析了国内外油砂勘探、开发的状况,提出了在我国进行上述工作的建议。

东北地区属边疆近海地区,地处由日本、俄罗斯、朝鲜、蒙古与中国组成的东北亚地区的腹心地带。从地表地貌来看东高西低,基本上呈东部山区、中部平原地区和西部草原地区,长白山脉连绵千里,素有“长白林海”之称。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的矿藏136种,已探明有储量的矿产78种。有22种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前五位。石油、天然气、煤炭的储量都很丰富。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中石油吉林分公司,中石化东北分公司构成了石油与天然气勘探与开发的核心,每年都需要开展大量的地球物理工作来探明新的储量,优化开发方案,提高采收率等。而吉林省东部的油页岩资源居全国首位,它的勘探开发也需要大量的地球物理工作来完成。此外,建立生态省同样离不开地球物理工作。境内长白山区深部火山机制还需要加强调查,深入探索,以为该区的生态规划与矿产资源开发提供基础性数据。而境内的盐碱地带、地下水资源以及农业等也都需要进一步开展地球物理工作,以在深层次上趋利去弊,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做出贡献。

自由发言阶段,许多代表纷纷发言,在热烈拥护中央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决策基础上,重点讨论在能源勘探、金属矿产勘探、科学开发与环境保护和解决矿难等问题上献计献策。会议发言热烈,使人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地球物理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作用的认识。

第七专题:地磁与高空物理

本专题共收到论文8篇,年刊刊登论文7篇,会上交流论文5篇。

一.科技成果

1.在磁层研究方面的成果:(1)近磁层磁场重联与波活动增强事件研究;(2)磁活动期间磁层爆发性整体流的多卫星研究;(3)磁层相对论性电子增长事件分析;(4)利用多卫星对等离子体片边界层区场向电流研究;(5)磁暴和亚暴特征研究;(6)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模型。

2.新的学术观点:(1)利用Cluster 4颗卫星的探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Hall磁重联时存在着离子回旋波、电子回旋波和低混杂波;(2)提出强磁暴恢复相期间持续性的强亚暴是引起相对电子增强的主要原因;(3)用利Cluster 4颗卫星计算出了场向电流;(4)利用海南电离层观测数据,改善和评估国际上的电离层模型。

二.新的学术观点、新的学术生长点和科技动向

在磁层空间,双星-Cluster(包括4颗卫星)六点探测取得的多空间层次和多时空尺度的联合探测数据,引发了磁层空间暴重要活动区新的生长点:(1)向阳面磁层顶区的分量磁场合联、行星际磁场北时的磁场合联和通量传输管整体结构研究;(2)磁层等离子体片区磁层亚暴和磁暴演化时序的研究;(3)极隙区太阳风—磁层—电离层场和粒子耦合过程研究。

今后的发展动向:开展磁层→电离层和热层→地球内部电磁场链锁变化和反馈的多卫星联合探测和研究。

三.建议

建议在专题会上安排几个邀请报告,介绍国际上该领域的最新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最新结果及发展动向。

 

第八专题:地震预测和地震学研究

本专题共提交论文27篇,全部登载在年刊中;提交论文中有14篇到会报告,此外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张雁滨和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的胡岩分别以“静(慢)地震的观测与地震预测研究”和“Submarine Wedges in subduction earthquake cycles: The theory of dynamical critical taper (俯冲带地震循环的水下楔形体:动态临界楔形体理论)”为题进行了报告。

一.本专题总共16篇报告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地震精定位与活动断裂、深部结构反演、地震数值模拟理论和应用、应力理论估算、地震预测的加卸载响应比研究、静(慢)地震、包括2004年苏门答腊Mw9.0地震等显著地震事件的模拟、分析与预测等。

主要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

1.青藏高原及其邻区、京西北和云南丽江-宁蒗等地震重新定位和地震定位算法影响分析等多篇报告表明,地震精确定位是刻划地震活动断裂的有效方法;

2.首都圈地区地壳P波和S波速度结构反演、GPS数据约束的2004年苏门答腊Mw9.0地震的同震滑动、多维应力释放地震危险性统计模型、构造应力估算、应力积累和加卸载响应比及地震预测等多篇报告,充分表明反演分析和数值模拟是分析解释地震成因和强震预测模型的有效工具;

3.对静(慢)地震的观测与研究进行了很好的综述,展示了地震预测值得关注的研究动向。

二.在本届专题交流中,在下述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发展动向:

1.静(慢)地震的观测与研究将为地震预测预报提供新的探索途径;

2.针对俯冲带地震循环提出了动态临界楔形体理论

3.多种资料的联合应用与正反演结合,尤其是一些新的观测资料的应用,在本专题中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动向。

在专题交流讨论中,大家普遍认为:大量数字化地震台网的建设和观测资料的取得,将为地震学研究和地震预测的探索与实践、为探测地球内部并从而揭示地震的成因机理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第九专题:海洋地球物理

本专题共收到年会论文43篇,年刊刊登论文43篇,会上交流论文21篇。

一.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成果

1.海洋油气田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新发展,涉及到海洋地震勘探资料处理,重磁新方法及综合物探方法的应用;

2.洋水油气资源的地球物理勘探取得重要进展,尤其在炮检共体的单船长电缆大震源地震采集技术,复杂构造与中洋层地震处理技术与无井约束储层物性技术方面,此外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对洋水扇体的发育和沉积特点研究也有进展;

3.对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形成机理的研究有了更深入的成果和进展,其中泥底壁与水合物的关系发现也是一个新进展;

4.对中国海沉积盆地油气资源比以往领域有所扩展,如南海西南海域的万安盆地,此外对近海残留盆地的油气勘探也开始形成研究重点;

5.对中国海应用多种地球物理方法尤其是天然地震P波到时,通过地震层析成像技术反演了地壳、上地幔的P波速度结构,研究地区涉及到环渤海东南海域和南海等大部分海域,对研究中国海的形成演化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

二.新的学术观点、新的学术生长点和科技动向

1.海洋深水区油气资料勘探已成全球油气资料勘探的一个热点和难点,如何开展海洋深水区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技术研究已成为海洋地球物理的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目前应用长排列大容量震源地震勘探技术是一个重要途径,但需要一套与之匹配的处理方法技术,以解决深水区复杂构造的地震成像问题。

2.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机理,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和地震特征关系的深入研究,逐步形成一套有效实用的勘探方法系列仍是今后一段时间的研究方向。

3.以解决中国海及邻域的地壳、上地幔的速度结构及其海域残留盆地为目标的中、深层海域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正在迅速发展,除天然地震、人工地震方法外,卫星测高资料、卫星磁力资料、热流资料以及相应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都在进步。

4.以海洋安全为重点的综合地球物理方法(重力、磁力、力学、地形等)在海军导航中应用十分重要,但目前与先进国家差距较大,需集中力量加强这方面研究,这是海洋地球物理又一新的生长点。

5.海底冷泉研究,本次年会上有论文作了初步研究,这是继天然气水合物及海底热液后又一新的海底能源,目前工作刚起步,且在东海有发现,但需深入工作。

三.对本学科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本次年会上召开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会议,得到了几点共识

1.海洋占全球面积2/3,我国海洋国土有300万平方公里,所以对海洋地球物理必须下大力气抓好;海洋地球物理工作者要有强烈使命感和责任心。

2.海洋地球物理要为地球科学发展作贡献,中心在做好为经济建设和国家海洋安全和权益服务,立脚点应围绕着海洋资源,重点是海底资源(油气、多金属结核、结壳砂矿、天然气水合物等),后者为领域划界、海军导航等;

3.海洋地球物理是个重要领域,应相对稳定并不断发展。

 

第十专题: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综合预测和环境变异

本专题共收年会论文28篇,年刊刊登论文26篇,会上交流论文15篇。

一.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成果

1.中国近50年水旱灾害的气候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预测技术方法;

2.提示和分析了影响中国主要江河和区域性水旱事件和冷暖特征及其变化的各种物理因子(包括:天文、海洋、地震、气象要素等物理因子);

3.提示和论述了气候变化和地震强弱期的主要周期;

4.研讨了东北地区主要水库的最大洪峰流量与来水量的预测方法;

5.研讨了重大自然灾害的预测、预防和减灾对策,指出我国目前的减灾防灾机制有待改进和优化。

6.由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清楚地展示了西藏高原的滑坡、泥石流等频发事件的后果,并研讨论了其成因。

7.对海冰的预测预防的技术介绍。

二.新的学术观点、新的学术生长点和科技动向

1.多因子科学集成多级预报物理模型是取得重大自然灾害预报成功的较优方法,比单因子成双因子的相似分析预报结果的成功率和精度要明显偏高;

2.巨大地震发生引起巨大海啸,会影响到气温的降低;其原理是:地震→海啸→海水上翻→海表温度下降→影响大气环境→气候变化,所以“巨震降温效应”是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

3.地球自转速率的变化周期在气候变化周期中有重要的对应关系。

三.对本学科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本科学是涉及天文、海洋、地震、地质、气象等交叉性、综合性的学科,对我们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亿万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有十分重要的关系,很有发展前途,建议进一步给予支持和关心。

 

 

 

首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纪要

 

20051116-17日,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在西安第二炮兵工程学院举行了成立大会暨学术讨论会。大会期间,专业委员会组织召开了军、地代表的学术座谈会和首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为军、地代表相互沟通、相互了解搭建桥梁。来自地方院校、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等研究单位和军事科学院、总参、总装、海军、二炮等部门的代表共计110人,90%以上的代表具有高级职称,其中有6位两院院士,8位部队领导,是一个高层次的军、地科技讨论会。会议出版了“国家安全与军事地球物理研究”论文集,收录论文29篇。

会议围绕主题“国家安全与军事地球物理研究现状、需求与未来发展”进行了广泛地学术报告和深入的学术座谈、研讨,研究的重点为需求与未来发展。座谈研讨会涉及国家安全与地球科学、军控核查技术中的核爆地震自动识别与能谱分析、与导航相关的地磁模型、海下目标探测、国家安全地球物理情报侦察技术、侦测图像处理与情报信息的智能化处理技术、军事工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地球物理武器等多方面的内容。会上姜春良研究员从军事需求方面提出了几点看法,刘光鼎院士指出:地球物理的研究工作和科技成果对保护国家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议认为建立“军事地球物理研究中心”是十分必要的,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对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的工作非常支持,表示愿意推进此事。游光荣总工介绍了总装备部相关研究框架和军队建设需求以及优先发展的项目和建议。大家就国家安全与军事地球物理学科的发展方向和建设,以及人才的培养达成了共识,分析了国家安全与军事地球物理研究现状以及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具体运作方式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为今后开展工作积累了经验。

学术报告的内容有:刘振兴院士的“地球空间环境与国家安全”、许绍燮院士的“地震监测与国家安全”、庞巨丰教授的“γ能谱分析技术在核爆炸监测中的应用”、郭有光研究员的“绝对重力仪的进展和GA-1型绝对重力仪-II”、王家映教授的“地球物理武器综述”、边少峰教授的“世界地磁模型WMM2005 ”、刘怀山教授的“百幕大三角之谜新解”、刘代志教授的“国家安全与地球科学初探——地球物理武器对二炮的影响”。由于时间关系,还有龙凡将军等多位同志的学术论文未能报告。在组织学术交流期间,第二炮兵工程学院邀请了刘光鼎院士为学院干部、教员和学员作了题为“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精彩报告。因为是首次召开这方面的学术研讨会,又加上征集的时间比较短,研讨的内容范围有限,并未涵盖国家安全地球物理研究的广阔领域,但使到会代表看到了广阔的相互合作的发展远景。

会议期间,全体代表还参观了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的兵器库和院史馆,为地方代表提供了一个了解军事发展和武器装备的窗口,让科技研究直接与国防建设挂钩,使更多的科技成果服务于国家安全。总之,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如成立大会、学术座谈会、学术研讨会和参观等活动,加强了军地兄弟单位之间的了解和交流,增进了友谊,更重要的是在国家安全与军事地球物理学科的建设和研究方面达成了不少共识,为军、地合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促进地球物理学科的发展和国防及军队现代化建设。

 

 

 

地下渗漏污染检测处置研讨会纪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于2005128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术交流中心召开地下渗漏污染检测处置研讨会,参会人员有夏国治、程业勋、曲克信、尹改、赵章元、杨进、陈昌礼等主任和委员,还有来自疾病控制中心、中地大水资源和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研究院、轻工业环保所、国家环保总局评估中心及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博士研究生,共计30多人。会前免费发放了专业委员会主编的《地下渗漏污染检测处置研讨会论文集》和会议议程。专业委员会程业勋主任主持了会议,会上共作了9个专题报告,报告的题目是:

1、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及面临的问题(尹改);

2、我国当前人体健康状况与环境污染(刘开泰);

3、垃圾填埋场选址方法(陈鸿汉);

4、我国水环境污染源现状与地下渗漏污染的快速检测方法;(武炜)

5、渗漏液的地下自然降解规律(高秀花);

6、我国地下水环境的污染及监测现状(何江涛);

7、地下渗漏防渗技术和污染处置技术(赵章元);

8、居住生活环境的污染防范措施探讨(赵章元)

9、环境地球物理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杨进)。

会议就环境污染给地球和人类带来的危害、水和垃圾污染的监控防治、特别是对北京市垃圾渗漏造成地下水污染的预防与治理,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垃圾场的选址,怎样监控预防治理地下渗漏污染等问题,已引起北京市的重视。

 

(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第七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纪要

 

20051110-14日,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主办,成都理工大学承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7th CIGEW' 2005)在成都理工大学举行。251名地球电磁学专家、地球物理学家参加了本次会议,他们分别来自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法国、苏丹等国和中国。国内代表均为全国60多个教学、科研和生产单位从事地球电磁学领域的骨干,也是活跃在国际地球电磁学领域的生力军。

1110日上午大会举行了开幕式,大会由本次会议学术委员会主席王家映教授主持,成都理工大学校长刘家铎教授致开幕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主任赵国泽教授代表专业委员会讲话,并宣读了IAGA Working Group 1-2 主席Andeans Junge 的贺信;白登海教授代表国际电磁工作委员会(1-2 WGC)讲话;日本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教授M. Yueshima博士作为会议代表向大会表示热烈祝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光鼎先生对大会一直十分关心,专门发来致词对大会表示热烈祝贺,并于1111日专程前来成都看望全体与会代表,并在闭幕式上发表了重要的讲话。向大会表示祝贺的还有中国工程院何继善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徐世浙院士。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地球物理与空间物理学科主任于晟研究员对大会的筹备和召开给予了积极支持和帮助,并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本次会议以“21世纪电磁勘探方法的进展与应用”为主题,为各类电法、磁法和电磁法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成果提供了一个展示与经验交流的平台,内容包括MTCSAMTTEMDCIPGPRNMRGMS等方法领域。有四位年轻学者被邀请作为大会特邀报告,他们分别是:“Electromagnetic observation array in the study on seismo-electromagnetism, Qinghua Huang, Beijing Uni., China; EM-decoupling from time-domain IP data, Dr. Binzhong Zhou, CSIRO Exploration and Mining, Australia; 3-D topographic response in MT modeled using vector finite element method combined with divergence corrections based on the electric field (VFEE++)”, Xueming Shi, China Geology Uni. China.; “Resistivity imaging across the source region of the 2004 Mid-Niigata Prefecture earthquake (M6.8), central Japan, M. Uyeshim, Earthquake Research Institute,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Japan。大会上还有35名代表的论文在大会或专题会上发了言,30余篇论文进行了Poster展示与学术交流,他们的发言和Poster展示的成果是当前国际地球电磁学发展的重要体现,特别是广泛的论文展示(Poster)形式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大会闭幕式由成都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贺振华教授主持,王家映教授作大会总结,并指出了中国地球电磁学界今后的研究课题和发展方向。刘光鼎院士发表了重要的讲话,他对中国地球电磁学界、特别对地球电磁学国产仪器研发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大会执行主席、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主任赵国泽教授就2006年在西班牙召开的第18届国际地球电磁学术大会和2008年将在北京举行的第19接讨论会的准备工作作了介绍和安排。第八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承办单位长江大学副校长胡文宝教授介绍了会议筹备情况,并邀请代表们积极准备,支持和参加2007年在长江大学召开的下届会议。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这次会议是一次成功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富有成果的大会。会议的许多程序和要求已经能够与国际会议形式接轨,说明我们的讨论会正向国际化方向迈出了新的重要一步。会议成果表明自第六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会议以来,我国的EM事业又有了长足的进步,我国的EM工作已成为国际EM事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生力军,受到世界同行的密切关注和广泛重视。

本次大会得到IAGA(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Geomagnetism and Aeronomy)所属的I-2 工作委员会的关心和帮助,同时得到了有关部门和单位领导、专家的普遍关注与大力支持。会议组委会十分感谢为本次会议提供道义支持和经济资助的单位,他们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中国教育部“春晖计划”、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际地磁学与高空物理协会、地球电磁感应与电导率工作委员会、美国劳雷工业公司、成都理工大学等,同时,我们也十分感谢国内外专家、友人和机构的积极合作与大力帮助。

 

(第七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组委会)


 

2005年全国天灾预测总结学术会纪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翁文波科学发展基金,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北京市凯利华信息咨询公司,于2005112729日,在北京工业大学联合召开了2005年全国天灾预测总结学术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70位与会。在会前内部出版的《2005 天灾预测总结学术会议文集》中收录了56篇论文。会议组织了5篇专题报告,并对2005年干旱、地震、流域性洪水预测、全球流感及人畜共患疫病预测、天文因素和环境问题以及最新的灾害信息和预测新方法探讨等,做了充分交流和灾害预测总结。与会专家发言争先恐后,分秒必争,体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生动活泼的学术空气。

由翁文波院士领衔于1992年创建的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坚持巨灾综合预测和灾害链研究,始终活跃在中国天灾预测最前沿,致力于中国自主创新,特别是中国原始创新。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造福于祖国和人民,无所畏惧地团结奋斗,十余年来形成了一个学术思想活跃、天灾预测成果丰硕、但却没有科研经费支持、靠自费搞科研的穷教授集团。一些来自外地的与会专家甚至自己掏差旅费到京出席会议。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在会议期间召开了专业委员会扩大会议,研究安排了20064月的天灾预测研讨会议的有关事宜。

会议得到了香港XRG优异资源有限公司、翁文波科学发展基金的资助;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做了大量的会务工作。与会全体代表深表衷心感谢。


 

 

流体地球科学专委会12月专题学术讨论会纪要

 

2005121日在中国矿大(北京)举行了流体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每年一度的小型专题学术研讨会,中心议题是:“流体活动与油气成藏金属成矿过程及煤矿瓦斯突出”间的关系。参加者近30人,主要单位有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中国地震局、北京矿大、中科院、北京大学、地科院矿床所、大庆石油规划研究院、化工研究院、淮南矿业学院等机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欧光习研究员及矿大梁汉东教授主持会议。专业委员会主任杨玉荣、副主任杜乐天、谢鸿森、郑海飞均到会。会议讨论的主要成果归纳如下:

1.地球内部的H2H2O存在已经被近年国内外高压高温实验结果一再证实。含H2O的实质是含H2的问题。现在学术界对此问题比较忽视,认为不起多大作用。在会同行认为不是这样,这是一个地球科学的前沿课题。结果证明只要有0.4%H2O就可以使玄武岩浆形成和喷溢;地球内部的H2含量巨大,是水圈的100多倍;内地核外地核都有H2H2流是地球动力学和演化的关键;热点就是含H2H2O)的湿点;地幔矿物普遍含H2,特别是-Mg2SiO4H2O4000×10-6H2O在上万大气压下对Cu等金属极易溶解(谢鸿森)。另外对H2O 高压高温实验证明水的性质发生多级跳跃突变,反映H2O的结构发生非线性变化(郑海飞)。

2.成矿实验已证明Au可在NaCLCO2H2O溶液中呈气相及液相迁移。Au的确在富CO2流体中易于迁移,胜利油田中CO2气田中有Au的富集得到了实验解释(张荣华)。

3.通过对美国MOPITTCO(一氧化碳)850hpa高度大气层2000年到2004年连续四年上万张地球排气的图像判读发现了一系列规律,例如印尼9级大震早在2002911月该地区就有几百万km2CO强烈排气(大气中CO含量高出常年至少10倍以上)。CO在大气中是微量气体,它的排放必然要依靠地内主流气体的携带。上述上万张图像确凿无误地再次证明在北半球北纬3060º间存在一个地球的强烈排气腰带(基本上是连续的,但到了下半年度变得较弱为断断续续)。值得指出,北半球的大旱、沙漠化、特大暴雨及江河大洪、森林大火、矿难(瓦斯爆炸、瓦期突出、突发透水)以及许多空难、海难正好集中于此巨型排气腰带之中。另外在南半球030º(南纬)也有一个不连续的较弱的地球排气腰带(杜乐天、黄树桃)。

4.通过煤矿瓦斯爆炸矿难三个实例的剖析再次表明和日—月—地天体引潮助共振加压有联系(任振球)。地球有月汐引力潮,对地球内部的排气也当会产生不容忽视的流体潮。

5.近期对美国Arizona州森林大火的分析再次证明的确和地球排气密切有关。最新信息,王斌的大气水汽图很好地证明地震在震中上空及附近有很独特的显示。今年刚发生的九江地震上空出现一个孤立的老在原位喷出的水气团,此水气团向北东拖长上千公里成为条带地震云(张祖基)。看来,卫星预报地震现在除了热红外、CO排气以外又增加了一个水汽图像手段。

6.内蒙阿尔山林区在1998年失过火。近期对失火区及未失火区的野外植被层抽气气体测量很好地证实是可燃气H2CO排放及浓度增大(可到百倍以上)所为(CH4测量暂缺)(杜乐天、王驹、陈国梁、刘正义)。

7.大庆近期发现火山岩中大气田。再下面就是变质岩老基底,没有烃源层。另外发现玄武岩空洞中大量钠长石、碱性闪石,砂岩中也有,表明存在碱交代作用(崔永强)。

8.冀北及河套北大青山等古老变质岩区发现普遍存在油气包裹体(荧光反应),此区并不存在任何烃源岩地层。另外,鄂尔多斯砂岩中发育三期方解石,每一期都含有气相、液相烃类包裹体。另外大量荧光测定表明,除鄂尔多斯盆地外吐哈盆地、伊犁盆地、辽河钱家店盆地也普遍见砂岩层中发育地沥青及各种气相液相包裹体(欧光习)。

9.瓦斯爆炸、突出等矿难应当看成是一个天—地一生相互作用的系统,不宜于孤立考虑煤矿本身。天体引潮力、地震、地震引起的地应力突变、地球深部突然排气加强等等都要考虑。青海8.1级大震前后发生了山西五处小煤矿瓦斯爆炸(该年111322日)。瓦斯中除注意CH4监测外,也应加强对H2气的监测(梁汉东)。与会者普遍注意到要集中注意是什么原因使爆炸点瓦斯这么集中和产生如此大的压力。

(以上为杜乐天整理


 

 

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总结

 

一.2005年4月15—19日,本专委会作为发起单位之一的“中生代以来中国大陆板块作用过程学术研讨会”在安徽合肥召开,来自全国40多个单位的135位代表出席了本次学术会议。会前有101位代表参加了郯庐断裂带肥东段走滑韧剪切带的考察,会后有40多位代表参加了安徽南部的地质考察。在听取了任纪舜、张国伟、李曙光、赵文津院士的大会报告后,共有76位代表分别就“走滑构造”、“造山带”、“板内构造会”和“基础理论”四个主题进行了学术交流,会场学术气氛非常活跃。在走滑构造方面,不同的学者分别从野外构造、显微构造、热年代学、沉积响应、地球物理、岩浆活动等方面对郯庐断裂带的演化及其与华北、华南板块的碰撞过程、太平洋构造板块运动、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等关系进行了探讨。也有一些学者交流了中国西部走滑构造的最新研究进展。在造山带方面,与会代表主要交流了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与喜马拉雅造山带的最新研究进展。而围绕板内造山方面,学者们分别从板内造山模式、机制及在燕山地区、江南—雪峰构造带、天山、昆仑造山带的研究实例展开了交流,会场气氛十分热烈。在板内构造方面,地域上涉及整个中国大陆,重点在岩石圈减薄的深部过程与浅部响应及盆地动力学方面开展了学术交流。会议期间关于构造地质基础理论方面也有出色的研究成果展示,特别是一些数字模拟方面的新成果,反映了我国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也显示了良好的研究前景。在会上所展示的成果,显示了我国构造地质界的学者正以中国大陆丰富的构造地质现象进行着新课题研究,有一部分成果已达到了很高的研究水平。会议期间还举行了两个专题讨论:(1)《构造地质学》课程本科教学核心内容的讨论,来自全国13所高校的《构造地质》课程教师交流了各校该课程的学时安排、实验内容、课程设计、主要内容。(2)“板块汇聚与走滑构造”专题论坛。首先由合肥工业大学宋传中教授介绍了世界上典型的板块斜向汇聚实例,并总结了其中关键的科学问题供大家讨论。合肥工业大学朱光教授随后介绍了世界上一些的走滑断层及其与板块运动的关系,进而分析了中国东部郯庐断裂带与华北、华南板块碰撞及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关系。与会人员就基本概念、中国具体的走滑构造实例等进行了争先恐后发言与讨论。

二.2005年11月20日—23日,我专业委员会作为联合主办会议单位之一的“青藏高原地质过程与环境灾害效应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46个部委、科研单位,共159人,列席代表15人。会议分为大会交流和专题讨论。13位专家围绕青藏高原地球科学研究发展战略、区域地质调查、深部地球物理探测、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现代地壳运动与构造应力场演化、气候地质灾害及重大工程安全等问题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报告;86位专家在分会场根据会议设置的“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过程”、“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表四纪地质与环境演化”、“青藏高原及邻区活动构造、地震与地质灾害”以及“地质力学创新与发展”四个主题进行了专题报告。

三.2005年12月2日,专委会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召开了“科学钻探与地球物理”专题报告会,由杨文采研究员对科学钻探中的地震研究结果和钻探过程中的学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地震探测现象进行了介绍,14位委员和委员委托的代表出席了此次研讨会,并就报告内容进行了热烈讨论。

 

 


科技信息

 

 

国际科联呼吁重视科学力量   共同应对自然灾害

 

针对当今世界自然灾害在各国肆虐的情况,国际科学理事会(国际科联)在第28次全体大会上通过了一项新的研究计划,呼吁加强决策者重视科学界研究成果,共同应对自然灾害。

该计划重点是用科学来预防自然灾害转变成灾难事件,解决科研成果与政策制定过程如何互动的问题。国际科联人类诱发环境危害评估组负责人高登·麦毕恩介绍说,该研究计划的实施将首先成立一个由不同学科的科技专家所组成的规划委员会,制定未来三年期间要实施的行动计划。麦毕恩说:“虽然我们无法在实际上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但是如果我们能够采用各种科学的研究手段,并且找到一种更好的途径使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能够体现在政策制订过程中,我们就能够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人身和经济损失。”

麦毕恩说,科学家们已经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表明自然灾害的威胁正在增加,而且提出了可以采取的能够减轻灾害的具体行动的建议。例如,在卡特里娜来袭之前若干年,科学家们就已仔细分析了新奥尔良的堤坝系统的缺陷以及由于周围湿地丧失所造成的危险。

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博顿· 瑞切特对记者说,科学家们想要告诉政府或者其他决策者的信息,往往是政府不想听到的东西。要想让决策者们花很多钱改变正在做的事情,需要极大的毅力。

  国际科联报告显示,从1900年到2000年的这段时间,每10年所记录到的自然灾害从100宗增加到2800宗,大部分都与天气有关。自然灾害现在每年造成数百万人死伤或流离失所并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2004年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为140亿美元,而2005年则可能大大超过这一数字。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承办的国际科联第28次全体大会,18日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来自63个国家和地区的230多名世界科学界代表出席会议。这是继1998年北京举办国际科联第22次全体大会以后,中国第二次举办该项大会。

 

(中国科协网站)

 

 

 

 

地方学会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成立

 

20051021日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成立大会在山西水利大厦召开。山西省科协主席关原成、学会部部长苗洪泽;山西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李光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秘书长曲克信、姚振兴等同志出席会议。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来自山西省煤田、地震、冶金、水利、地勘、太原理工大学等系统,共计70余人。 山西省煤炭地质勘查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郭崇光同志主持了会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终身会员,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筹备组组长阎维彰同志介绍山西地球物理学会的筹备情况。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山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正教授级高工王俊业宣读了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章程,大会一致通过。会议选举了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首届理事会33人,理事会选举出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候选人12人,常务理事18人。新当选的理事长王俊业同志讲话。山西省地震学会、山西省水利学会等兄弟学会和仪器厂家到会祝贺或发来贺信贺辞。下午召开了首届常务理事会议,进行了常务理事分工和学会以后的工作安排,大家一致表示愿在山西省科协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领导下,团结广大山西地球物理工作者,推进学科的技术进步,完成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交给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的各项任务,更好的为山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会名单

 

    王俊业

副理事长    王照林  吴翔飞  赵新平  张胤彬 翁经民  刘邦涛   李敬宇   郭崇光  刘鸿福   赵  斌

    阎维彰

常务理事    王照林   王俊业   刘邦涛   刘洪福       吴翔飞   张胤彬  张东风      李自红  

              李敬宇    杨海军   赵新平      席建福  郭崇光   翁经民   阎维彰 

            王照林  王俊业  杨得义  田新生  狄丕勋   杨海军    刘邦涛  邱卫忠  刘国生  武耀泽

        刘鸿福        赵新平 吴翔飞  席建福      翁经民      郭崇光

        张东风  郭振中  张秋瑞  阎维彰 张胤彬  梁志文  李自红  崔春林  李建国  李河柱 

         李恩国  李敬宇  杨双安

 

 

 

 

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三篇论文获第七届云南省科协优秀科技论文奖

 

云南省第二届科学技术论坛于2005年9月下旬在昆明市举行,会上颁发了第七届云南省科协优秀科技论文奖。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推荐的5篇论文中,有三篇论文获奖。其中由王宝禄、李丽辉、曾普胜撰写的《川滇黔菱形地块地球物理基本特征及其与内生成矿作用的关系》获得特等奖;由胡家富、苏有锦、朱雄关、陈赟撰写的《云南的地壳S波速度与泊松比结构及其意义》和刘本玉、苏经宇、江见鲸撰写的《三维地震动参数衰减规律的人工神经网络分析》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


 

 

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2005年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开展了三次科普宣传活动。4月22日第36个“世界地球日”的当天,在云南省科学技术学会支持下,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联合了云南省地质、环境、地理、石油、生态学会,在富民县举办了以“善待地球——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为主题的科普宣传活动。通过有奖知识问答、发放宣传资料(2万份)、组织科普展板巡回展等方式,有效进行了保护地球资源的科普知识宣传。5月中旬第三个全国科技周活动期间,参加了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组织

的科技周宣传活动。9月17日参加了云南省科协组织的全国科普宣传日活动。

三次科普宣传活动共散发科普小报20000份,进行了大型图片展览,取得了较好的宣教效果,得到了公众的好评。

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   景云萍)

 

 


 

 

上海市地球物理学会召开了第七届学术年会

 

2005年9月23日,上海市地球物理学会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了第七届学术年会。会议由理事长王家林教授亲自主持。

会议交流的主要内容有:地震与海啸、南极冰盖考察、上海地下轨道交通建设技术及远景规划、冰封的能源——天然气水合物等论文报告,展示了我学会近两年来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受到60多位与会会员及有关单位代表的关注和好评。

(上海市地球物理学会)

 


 

报道

 

 

沉痛悼念我会荣誉理事熊光楚同志

 

我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勘查专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荣誉理事熊光楚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5年11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

熊光楚同志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地球物理探矿的科研和勘查工作,在铁矿和有色金属矿勘查以及工程地质勘察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他在50-70年代潜心研究磁法应用理论和磁异常解释推断方法,创建了倾斜磁化条件下三度体异常的解释理论和方法;80年代以来,研究方向转移到重力和磁异常数据处理的理论和技术,他提出的滤波技术以及重、磁异常数据处理的理论与方法被同行广为引用,在矿产勘查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工作业绩卓著而多次受到国家和有关部门的嘉奖,荣膺多种荣誉称号。

熊光楚同志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荣誉理事、第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北京地球物理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第三届名誉理事长,以及《中国大百科全书-固体地球物理学卷》编委和该卷《地球物理勘探》主编,《地球物理学报》、《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等刊物编委 。多年来,他对地球物理学科和学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对熊光楚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的哀悼!


 

第二期地质雷达技术骨干培训班于杭州圆满结束

 

为提高工程地球物理行业的技术水平,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于20051010日到1016日在杭州将举办了‘第二期地质雷达技术骨干培训班’。培训班由浙江省地震局和云南航天质量无损检测站协办。参加培训班的学员45名,赵永贵、袁明德、杨峰等5名专家进行了讲

课。对电磁波理论、雷达仪器原理、数据采集、资料处理、地质解释、软件功能与使用等各技术环节相关知识与技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讲解。培训重点是雷达波相识别、数据处理流程、几种常用处理软件的原理、应用要点及地质解释等方面的技术。培训班编制了系统的教材。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二届年会第一号通知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二届综合学术年会定于200610月中下旬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具体内容2月份见学会网站www.cgs.org.cn)。

 

 

 

 

 

消息

 

                           祝贺我会理事杨文采、会员魏奉思当选中国科学院院 

 

          祝贺我会秘书长朱日祥院士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并荣获2005年第三世界科学院地学奖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

(季 刊)

2005                               第4                          总第89

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编辑出版:《会讯》编辑部

编:曲克信                                                                                          本期责任编辑:苏

编:100029                                                                         发        行:苏

址:北京市9825信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编辑部                  联系电话:010-62007631

学会网址:http:www.cgs.org.cn                                                 电子信箱:cgs@cgs.org.cn

北京内部报刊准印证第(Z)1567-98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