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第82期
目录

科协精神
积极推进学会改革,走全国性学会强会之路(2)
学会工作
2004年春节茶话会纪要(7)
第七届第二次秘书长会纪要(8)
2020年的中国地球物理学发展研究(8)
学术交流

第十九届年会“地球物理学科的发展前景及研究前沿”、“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储层描述与开发地球物理”、“基础地质调查、固体矿产勘查中的地球物理技术与方法”、“水资源、环境、工程勘查及工程质量监测中的地球物理技术与方法”、“地球物理观测与实验技术的新进展及应用”专题会纪要(10)
2003年天灾预测总结学术会议纪要(13)
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纪要(14)

地方学会
河南、河北、山东、浙江、上海、桂林、广西、江苏学会2003年工作总结(14)
安徽、吉林、河南、河北、云南、山东、北京、上海学会2003年工作完成情况表(24)
安徽、吉林、河南、河北、云南、山东、上海、湖北学会2004年工作计划表(26)
北京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暨第五届理事会选举大会纪要(27)
江苏省地球物理学会四届三次理事会纪要(28)

科技信息
MAZ新型燃油节能环保添加剂问世(29)
日本物探同行的新视野(29)

报 道

荣誉理事长刘光鼎院士著文建议我会成立军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30)
中国科协2004年减轻自然灾害研讨会(31)
中国地震局成立地震预报咨询委员会(31)
何继善基金委员会成立(32)
沈宗丕同志获地震预测奖 (34)
资源、环境与工程勘查中的电法勘探方法技术交流会在重庆闭幕(34) 
病险水库堤坝安全技术研讨会(9)
通 知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04年全国秘书长联席会通知(35)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第一号通知(36)
关于召开2004年全国天灾预测研讨会议通知(第一号)(37)
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国际学术会议通知(第二号)(37)
地球物理仪器国际化问题研讨会通知(39)
关于转发“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的预备通知”(40)
2003年交会费人员名单(封底)


2003年缴费人员名单

终身会费

广东陈晓发 刘 锦 黄志春 陈云梅

北京
雷建设 张人禾 宋 期 汪纬林 李均之 夏雅琴 陈维升 白志强 赵文津 李惠民
耿庆国 张 岭 张剑峰 刘礼农 卢 军 唐方头 李卫平 曾治权 苏增臣

甘肃
吴瑾冰

云南
胡 辉

河南
赵得秀

广西
黄俊革 王有学 王卫平 姚茂文 颜 友 黄 歆 陈中华 马吉静

上海
王 炜 沈建文 尹京苑 韦 晓 赵天库
杨 锴 方连璋 陈德昌 于 鹏 许惠平
陈华根 张新兵 杨凤丽 纪有亮 吴加学
六届会费
杨马陵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
(季 刊)
2004年 第1期 总第82期
主 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编辑出版:《会讯》编辑部
主 编:曲克信 本期责任编辑:苏 枫
邮 编:100029 发 行:苏 枫
地 址:北京市9825信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编辑部, 联系电话:010-62007631
学会网址:http:∥www.cgs.org.cn 电子信箱:cgs@cgs.org.cn
北京内部报刊准印证第(Z)1567981261


积极推进学会改革走全国性学会强会之路
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在2003年学会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登


这次座谈会邀请了包括40个试点学会在内的136个全国性学会的负责同志,会议的目的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总结两年来学会改革的基本情况,推广试点经验,针对改革进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研讨,推动改革工作的全面深化。讲话的主题:积极推进学会改革,走全国性学会强会之路。讲话内容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对学会改革工作的回顾和总结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采取措施,推进改革
介绍中国科协领导全国性学会推进改革的情况。(略)
二、认清形势,解放思想,积极行动,投身改革
介绍全国性学会推进改革的一些具体情况。(略)
三、立足改革,注重突破,抓点带面,初见成效
组织开展了全国性学会改革试点工作。
从目前学会在试点方案中选择的改革的突破口来看,主要有八个方面:
一是坚持民主办会,按章程办会;二是建立和完善会员管理和服务制度;三是缴纳会费,学会一定要有自己的会员,会员一定要缴纳会费,这是会员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必须得到落实;四是办事机构改革,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的实施,保证办事机构的精干和高效;五是接受政府职能转移,第一设立相关科技奖项,第二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第三技术标准制定及技术鉴定,第四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和职称评定,第五组织研究发布重大科技进展,拓展学会的活动空间,而且提高学会的社会地位,增强学会的社会影响,促进学会的持续发展;六是创建精品项目;七是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八是推动学会活动信息化,进一步加强学会信息资源的开发、整合、应用工作,加强学会网站、网页的建设工作,建立健全会员库、专家库、科技成果库、活动项目库、供求信息库、咨询资讯库等,已经成为各个学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部分。
纵观学会改革两年来的情况,我们高兴地看到,学会改革工作已经初见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民主办会方面。广大学会初步确立了以会员为主体的办会观念,坚持民主办会原则,不断完善民主制度,重视发挥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的领导作用。发挥专家在民主办会中的作用,重视其参与学会事务的积极性。学会开始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推动学会与会员的及时互动沟通,努力提高会员管理和为会员服务的水平。
2.学术交流方面。紧紧围绕学科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召开学术会议。
3.科普工作方面。各学会积极响应科普法的要求,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
4.科技服务方面。各学会充分发挥专业、人才和技术等优势,适应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做好服务,参与到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创新的行列中,不断提高学会的自我发展能力,扩大学会的社会影响力。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观念上的转变还有差异。二是改革力度不足,发展能力不强。三是相关的支持力度还比较欠缺,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国家和社会对科技类社团缺乏支持的政策,大环境正在完善之中。第二个是中国科协择优支持还缺乏力度。第三个是与挂靠单位缺乏磨合。第四方面的问题是以会员为主体、加强组织基础的工作整体上还有待于攻坚和突破。学会改革的真正目的有很多,但有一条最重要,这就是通过学会改革,一定要让个人会员得到好处。全国性学会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为会员服务好,我们的宗旨就是做好桥梁和纽带,要以为会员服务为主题,一定办好面向个人会员的各项服务。
第二部分关于下一阶段的工作
同志们,改革已经拉开了学会间的距离。我们有一些学会已经走上了强会之路,正在良好地发展。先改革,先受益, 已经是一个共识。思想观念的差异决定了学会发展的不平衡。我们就是要通过改革,使一部分学会率先走出来, 同时,带动更多的学会共同发展。
按照《意见》的要求,明年的学会改革仍处在抓点带面阶段,工作重点是:推广试点经验,取得实质性突破,深化学会改革。
(一)要进一步贯彻实施试点方案。要加强指导和支持,帮助试点学会解决改革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对全国性学会试点项目进行择优支持。
(二)及时总结推广改革试点经验。 中国科协全国性学会改革领导小组将组织力量逐一对试点学会的工作进行总结检查、评价鉴定。同时,召开有关全国性学会改革试点工作的座谈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并提出解决办法,认真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对改革试点取得明显成效的全国性学
会和先进个人及时的宣传、表彰、奖励和推广。
(三)改革经费资助制度。加大经费投入的调控力度,新增经费向率先改革、改革成效大的全国性学会倾斜。
(四)完善学会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建立这个体系已经有了一个初稿,现在正征求大家的意见。要通过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学会管理工作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五)坚持民主办会,并推进民主办会。有些学会的办会模式是不符合国际惯例的,必须向国际惯例靠近才有生存的余地。国外的、国际的与一些全国性学会同样类型的专业学会,随着WTO的加入,进入了中国,这是真正的挑战。有些科技工作者加入的是国外的、国际的学会,特别是在一些南方省市、民营企业。“洋”学会带来的挑战是真正的挑战。挑战的关键就是你是不是民主办会。我们要坚持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制度,各种会议不能走形式,要解决好“理事不理事”的问题。
(六)大力发展会员,做好会员登记和会费收缴工作。根据科技工作者的需求和队伍的变化,多渠道发展会员。要做好个人会员登记工作,推广使用会员登记号,使中国科协系统的会员有别于其他社团,为各学会和中国科协大团体奠定组织基础,创造战略资源。同时,积极建设学会的志愿者队伍。研究制定适宜的会费标准,建立健全会员定期缴费制度。
(七)加强学会能力的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质量。会员是学会的基础。发展会员、为会员服务是学会的基本工作。学会服务意识欠缺,服务能力不足,直接制约着会员的发展和队伍的巩固建设。要增强学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学会必须加强能力建设。要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质量,以吸引更多科技工作者入会和参与学会活动,真正把学会建设成“科技工作者之家”。
(八)学会活动社会化。学会要按照章程要求,不断拓展活动空间,积极争取政府转移的职能。是不是转移到学会,不在于红头文件的意见。在于学会有没有实力。我见到几个政府部门工作的领导,他们主动跟我谈有关的事情。他们为难的是什么呢? 政府部门现在也有难处,政府为难的是社团本身就不完善,怎么把社会职能交给一个承担不了任务的社团呢?政府对老百姓负责。你现在还不能负这个责,怎么给你?在发达国家,比如英国、美国、法国,政府也不是随便给职能,另一方面,实际上国外好多学会的职能并没有由政府直接授权,政府根本授不了权, 因为政府不管了,是由社团——中介组织在管。
(九)加强国际合作。我们提倡各个全国性学会努力争取把国际科技组织的中心“搬”到中国来,要把重要的国际会议争到中国来开,要把这些活动搞成精品,要把学会的活动变成国际性的活动。可以把外面的“搬”进来,也可以把国内的“搬”出去。要探索多边、双边交流与合作的新形式、新手段、新途径;要争取有更多的中国专家当选国际组织领导机构的成员等。
(十)要创建精品项目,提高学术交流质量。有些全国性学会的学术会议是没有声誉的,一些会员基本上把有些会看成是旅游的借口。很多科技工作者认为一些学术会议的论文是没有质量的,投了稿就能接受,这都是咱们工作人员自己把它搞成这样的。这种声誉带到2l世纪是不应该的。这样做,跟国际上的差距差得太远了。我们再次重申,学术会议的论文要严格把关,学术期刊要提高包括英文摘要在内的全面质量。各全国性学会的精品项目要在中国科协备案。
(十一)加强学会办事机构的改革,建立高素质、专业化的学会工作人员队伍。学会办事机构是全国性学会改革依靠的重要力量。学会专职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直接关系到学会的运行和发展。一定要把它作为突破口,改革办事机构专职人员的用人制度,加强职业培训与管理,建立高效、职业化的学会工作人员队伍。
以上讲了十一项任务。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还思考了一些问题。
第一点,工程类的全国性学会一定要重视严把入会资格的问题。只有这样做,学会的工程师、会员才能走向国际。严把入会的资格关,用简单地话来说,就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新人一定要考试。
我看了香港工程师学会的材料,工程类专业大学毕业生进入企业,就要执行一个培训的计划,叫做“A培训计划”。虽然大学毕业了,但并不认为你就有工程师资格,必须要经过三年的培训。如果不培训,就要五年。如果早就毕业了,就是另外的要求。体现出了学习型的社会。我看到的材料表明,香港工程师学会在
培育学习型社会上是有贡献的。另一方面,学会还要联合有关专业工程师的用人企业,联合搞好“A培训计划”。企业指定一个导师,这个导师就是香港工程师学会的会员,这体现了产、学、研的结合,对企业是有好处的。第三点,三年以后, 申请作为正式会员。正式会员也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香港工程师学会的入会资格就有厚厚的一本。
有了这么一个严格的入会资格,才可能在国际上被认可。国际上有一个“华盛顿协议”,这个协议签字国家的社团个人会员或工程师在协议签字国被认可。被认可是什么含义呢?当对方的雇主,拒绝认可你的工程师资格,华盛顿协议就会替你说话,所以,这就是入会标准带来的好处。入会的时候有两件事,一要面
试45分钟,面试官和你讨论与你工程师经历有关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二要有书面考试, 即两个小时写1600字的一个论文。
我们提倡工程类的全国性学会加严学会的门槛值。这样学会的会员才能成为有国际资格的工程师。
第二点,全国性学会一定要严格执行是会员就要缴纳会费的制度。
香港工程师学会的资深会员,会费每年是1750港元,正式会员每年是1350元,准会员一年500元。初级会员就是刚刚从大学毕业,正在搞A培训计划的人要交500元。还有一个是在大学还没有毕业的学生会员,3年300元。
第三点,简单介绍一下“华盛顿协议”。
“华盛顿协议”是一个国际性的相互认可工程师资格的一个协议,至少要有4个条件才能进入这个协议。
1.要一个全国性的社团组织, 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组织。在中国,就是中国科协。
2.这个组织要有会员资格注册制度。
3.要有审查考试制度。执行这个协议国家的学会要有审查和考核制度。
4.审查、考试这样一些程序必须要有非本国的专家参与。也就是说是开放的。 印度希望加入“华盛顿协议”,“华盛顿协议”的成员经过考察不同意。原因很简单,他们的工程师会员资格都是自己搞的,没有一个外国人知道他们是怎么搞的。香港工程师学会一直坚持在它的考试评审专家组里,请美国的一位专家
参与,并担任评审组的组长。
加入的程序,从现在开始,至少要有六年才能加入。《华盛顿协议》现在的参与国有澳大利亚、日本、南非、加拿大、马来西亚、英国、德国、新西兰、美国、爱尔兰、新加坡等,就是说主要发达国家、主要工业国家已经都加入了,而且现在的影响越来越大。
第四点,香港工程师协会还有一个很特殊的做法,它对香港五个有工程类专业大学的各个工程专业进行评审,评审合格给予五年的认可,如果有问题,给予三年的认可,让它把问题改过来。没有行政参与。这五个大学是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大学非常愿意出经费请求审查,因为他们培养的工程师毕业生是经过加入了《华盛顿协议》的香港工程师学会审查认可,在全世界范围内就认可了。所以我们参加《华盛顿协议》,就使得中国培养的工程师有了走向世界的可能。这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是有益的,这就是《华盛顿协议》。
第五点,全国性学会民主办会的保证之一,是要有适量的领导班子规模。大家在换届的时间遇到最头痛的问题是领导班子不断地膨胀。膨胀不利于发展。香港工程师学会理事会45个人,一年开六次理事会,每次都是晚上开,一两个小时。还有一个执委会,一共12人,会长一人、副会长三人,再加上刚刚不当会长的
“上一任会长”一人,理事会里选出三个人,政府观察员一人,立法会议的议员一人,这两个成员是历史上形成的,实际上那个立法会议员就是工程师,原来他就是会员,秘书长一人,另外香港工程师注册局(这是个牌子,没有编制,没有钱,但有权,搞注册)的总监,也是执委会的成员,一共12个人。
三位副会长,第一位副会长是明年的会长,第二位副会长是后年的会长,第三位副会长是再下一年的会长,每年要补充一位副会长。这就是香港工程师学会,这样一个领导班子的规模决定了他们能够做强。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协会有18个人,执委会五个人,主席一人,副主席一人,副主席是我担任,秘书处所在国家
出一个人,不一定是理事会成员,理事两人,没有包括秘书长,但是秘书长实际上是第六人,开执委会时秘书长肯定在,原则上执委会是五个人。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协会每三年换届一次,现在可能要改为两年换一次。
第六,全国性学会走强会之路,一定要办强学会的学术期刊。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全世界发行九百万份,编辑记者141个人,还有50名兼职的摄影师和特邀的撰稿人,这些人把《国家地理》办成了“影响世界的一本书”。怎么办的?就是要提高质量,杂志三分之二都是实拍照片,它是高级科普杂志。每一期是从三千到四千张照片中间先找出60到80张,再经专家编辑反复讨论,确定20张来用。它已成立了115年,经历了四次改革,第一次改革,从一本面向学者的杂志变成了大众化的杂志, 当然它是放弃了学术性,我们现在并不提倡,我们要办成专业期刊。.第二次改革,从单纯的文字向文字和图片并驾齐驱。第三次改革,从报喜不报忧,扩大到对环境污染、能源开发、动物保护这样一些有负面东西的主题进行全方位报道。第四次改革,封面的改革,封面原来很单调,后来加进了照片,因为加进了照片,带来了一系列改革,现在成为这个杂志的品牌。 中国跟它学的是中国的《国家地理》,各种质量基本上是同样的追求,文章也是一样的追求,由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和中国地理学会两家主办。现在中国已经有一股很强的期刊改革的潮流,我们的科学期刊也要与时俱进,而且要改革。
美国的国家地理学会,家大业大,一年的营销总额五亿美元,最重要的是因为《国家地理》这个杂志办得红红火火。1888年1月13日成立美国国家地理学会, 当时只有33个人,到现在115年,当年的10月份就创刊了这个杂志。所以,全国性学会走强会之路,要动脑子办强学术期刊。 《国家地理》杂志还办了一个国际频道,叫《国家地理》,现在用25种语言在145个国家和地区播出,有两亿以上的家庭在收看这个频道。美国的国家地理学会是非盈利机构,没有从政府得到过一个美元,自己挣钱,但是,它的股东从来没有拿过一分钱,所有的盈利全部回报社会。
第七,为了推动学会改革,许多场合要利用刊物。我们就是办刊物的,我们要利用刊物推进全国性学会的改革,我一直在呼吁注意发挥《学会》杂志的作用,《学会》杂志, 由福建省科协和中国科协的学会学术部一起办,今年以来,已经发表了大量有关学会改革的文章,但是,北京地区的订刊数量很少。为了解决
这个问题,我邀请了一个企业,以企业的名义给每个学会的理事长、秘书长订了一份,如果你们觉得有用就继续订,给学会的各级领导、同志们再订,要发挥期刊的作用。我们办了很多学术期刊,我们自己的期刊自己不看,岂非怪事?希望大家引起重视,要把学会的经验拿到期刊上发表,让更多的人看到。
个人会员登记号我刚才已经说了。2020年中国的科学与技术研究,前天下午布置给17个全国性学会,我在会上讲了一些意见。要突出主体,重在质量,专家为主,科学分析,把2020年中国的科学与技术研究办好。有一点要明确,我们并不是搞规划,不是2020年的科学技术规划,而是2020年的科学技术展望,一定要以十六大报告所提到的那时候小康社会的各个指标,研究那个时候科学技术将要出现的突破和面临的艰巨任务,一定不要搞成一个面面俱到的规划,我们搞面面俱到是没有用的,要搞关键的东西,突出重点。
中国科协2004年的学术年会,我们正在动员全国性学会办好分会场,有的学会甚至可以把自己的年会向2004的年会靠近。我们现在正在征求2004年的学术年会主题,希望全国性学会的专家和干部们一起来研究主题。
最后,还要强调办好会讯。一定要把会讯发到个人会员手中,要把会讯中只给领导看的东西拿掉,只给学会办事人员看的东西拿掉,要放进给个人会员看的东西,要报道学会的重点学术交流活动,各种各样的交流活动,为会员服务的信息,指导个人会员提高科学研究和交流水平的经验等等,要办好网站网页。我们今年还评选出一百篇优秀期刊学术论文,将在全委会上进行表彰。要做对个人会员有利的工作,我们要出主意,想办法,采取措施并请大家一起研究,也要请大家在自己的全国性学会的范畴内把这个工作做好, 比如各种各样的奖励、表彰、学术交流活动、学术期刊,这是面对广大个人会员的。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采取措施,办强学会。再比如说,有的很强的全国性学会,现在还是租的房子当会所,能不能买一个新的房产,走强会这个路。交房租总是贵,有自己的房子总是便宜,省下钱来就可以服务于个人会员。有些学会已经做到了。
全国性学会的改革要拿出大手笔来。我们在经济制度上,毅然丢掉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了市场经济的许多重大机制。我们在管理上也毅然搬进了一系列西方发达国家的机制和做法,党和政府在这样做的时候,采取了许多大手笔。20多年来,我们亲眼目睹了党和政府的许多大手笔。全国性学会
要走强会之路,就应该在学会的改革上采取一些大手笔。我们把计划经济毫不犹豫地丢掉了,我们把过去死板的战争式的管理丢掉了,我们把许多与国际不接轨的做法也丢掉了,我们再丢掉一些落后东西有什么舍不得的?回到主题上来,希望各位在座的领导,各位理事长,各位秘书长,积极推进学会改革,走全国性学会强会之路,目前也许是有一些难度,有的还会有意见,我们也注意到了大家反映的各种建议和意见,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到彩虹。我们充满对全国性学会改革的希望,我们愿意为全国性学会的发展服务好,在党组书记处的领导下,在同志们的努力下,在发动广大会员以及各个全国性学会民主办会的基础上搞好全国性学会的改革。
同志们,两年来学会改革的实践证明,学会改革不仅是大势所趋,而且是学会自身发展的需要。只有改革,学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只有改革,学会才能在新形势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只有改革,学会才能在科技飞速发展中跟上时代的步伐,走在学科发展的前列。让我们以更加积
极的行动投身于学会改革的大潮之中,努力探索,勇于实践,把学会做强、做大、做实,为完成《意见》中提出的各项任务,为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国科技社团早日屹立于世界科技界之林,继续努力奋斗!(2003年12月8日)


2004年春节茶话会纪要
2004年元月9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举行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04年春节茶话会。到会人员有学会领导、两院院士、科技专家和普通会员,还邀请了中国科协、主要支持单位的领导和代表参加了会议。签到台前和会场里,与会领导、专家和新老科技工作者相互问候,共贺新春,祝愿地球物理事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常务副秘书长曲克信同志主持会议。
一、荣誉理事长刘光鼎院士致新年贺词。他首先给大家拜早年,祝大家春节好。学会换届工作已完成,相信新一届领导班子会在中国科协领导下,继续搞好学术交流,办好会员之家,使学会起到党和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桥梁、纽带作用,继续把我们的学会办得更好。他强调要搞好地球物理学科发展的中长期规划,要有战略眼光,这关系到我们国家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民经济总产值翻两翻的宏伟计划,困难很多,首先资源问题迫在眉睫,利用地球物理科技优势解决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问题,使地球物理学科发挥更大的作用,也是我们地球物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秘书长朱日祥院士代表理事长王水院士和新一届理事会领导给大家拜早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事业有成,健康长寿。他说每年学会有两次重要活动,一是年会进行学术交流,一是春节茶话会进行感情交流,今年的茶话会的形式与往年不同,同时为大家准备了舞会和交流座谈会议室,请大家随意。他宣布2004年召开的第二十届综合学术年会暂定于10月在西安举行,欢迎大家到会进行学术交流。对学会招聘常任秘书长助理事宜,他作了说明,希望广大会员推荐有志于从事学会工作、乐于为会员服务并且年富力强的同志担任学会管理工作,使我们的学会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入到市场经济,在改革中稳定、快速的向前发展。学会工作2003年总结和2004年计划已张贴在会议厅门口,欢迎大家对学会工作提出好的建议。
三、团拜。
四、副秘书长臧绍先教授向大家介绍了2003年“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申报、评审的情况和陆邦干同志的简介及贡献,代表上届常务理事会和2003年“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评审基金委员会宣布2003年“顾功叙科技发展奖”获奖人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陆邦干同志,学会基金委员会主任陈颙院士向陆邦干同志颁发了奖金和证书。陆邦干同志也讲了话,他感谢地球物理学会的领导和同志给了他很大的荣誉,缅怀顾功叙先生为人处世,一辈子正直无私,在学科发展上有前瞻性,对晚辈百倍提携和帮助,使之深受其惠,借此机会再次向地球物理界的老前辈顾功叙先生行鞠躬礼。
五、自由发言
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赵文津院士祝贺陆邦干老先生荣获“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并就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做了发言,强调了解决能源问题中地球物理学科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地磁空间科学专家刘振兴院士向大家拜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精神愉快。就今年发射成功的地球空间科学卫星向大家做了介绍,地球空间上通天,下通地,卫星对地球物理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感谢上届理事会领导刘光鼎院士和陈颙院士的支持。现在卫星上各项仪器运转正常,一个半月后可以出数据,希望全国的地球物理界联合起来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重要的科研机成果。
副理事长刘启元研究员给大家拜年。
接着举行了小型座谈和迎春舞会。

第七届第二次秘书长会议纪要
2004年2月24日上午在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内的学会办公室召开了我会第七届第二次秘书长工作会议。曲克信、王伟元、臧绍先、姚振兴、李剑峰、吴海成、姜朴、苏枫到会。首先传达了中国科协的文件,主要有张玉台和冯长根书记在全国性学会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国性学会秘书长工作会议精神。
二、讨论商定:
1.2004年我会全国秘书长联席会议定于5月中旬在长春市召开,内容主要是各地方学会交流工作经验,介绍计划;评选《会讯》优秀通信员;商榷共同要做的几件事,建立科普网站、制作宣传展版、光盘和各地方学会简介等。具体通知由吉林省地球物理学会负责通知。
2.2004年支持经费由各主要支持单位的副秘书长负责落实。
3.会议讨论了根据中国科协学会改革工作会议的精神,由组织工作委员会主任姚振兴副秘书长起草了“会费收缴改革意见”,建议在全国秘书长联席会上讨论后,再次修改报送常务理事会。
三、通报了4件事:
1.由副秘书长臧绍先教授负责撰写的我会2020年学科发展规划初稿已发送各常务理事审阅,请大家提出意见和建议,修改后3月底前报中国科协。
2.我会在春节茶话会上发出的招聘秘书长助理的通知已有回音,报名4人,领表3人,有本科生、硕士生、留学生和在职人员。
3.由姜朴、李剑峰副秘书长负责建立的我会人才库工作正在积极筹备中,建议5月份全国秘书长联席会上要讨论聘特约观察员事宜,以扩大学会及时获得有关人才、市场、项目等信息,不断更新人才库,使人才库活起来。
4.第二十届综合学术年会今年10月中旬在西安召开,由陕西地球物理学会和长安大学联合承办,2月底出一号通知。
2020年的中国地球物理学发展研究
[编者按] 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战略性任务,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决定由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着手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为配合此项工作,中国科协启动了《2020年的中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工作。该研究从科技社团和专家学者的角度为国家制定科技长远发展规划提供意见和建议,为我国2020年科技的发展勾画蓝图。
我会按照中国科协的要求,由副秘书长、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主任臧绍先教授负责,组织各专业委员会、部分专家和研究人员撰写我会地球物理学科的发展规划。经过各专业发展规划的汇集、组稿,2月上旬写出初稿《2020年的中国地球物理学发展研究》,再经常务理事和部分专家的审阅,3月底将修改稿交中国科协。将从本期《会讯》开始陆续刊登。


一、战略需求(现状分析、国际比较、2020年发展需求的差距、存在问题等) 
1.地球内部物理学(地球内部结构及动力学,大陆动力学) 
近几十年来,地球内部结构和动力学成为当今地球科学的前沿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因为地球科学家们已经认识到必须将地球看成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对地球内部物理学重要问题实现突破的前提是必须探明地球的深部结构。地球深部构造及其运动过程在许多领域决定着地球灾害的发生、资源的分布以及环境的变迁。根据地球深部探测和研究的结果,地球内部的活动不但很剧烈,而且存在多种形式的复杂运动。二十世纪50—60年代,在海洋开展大规模的地壳和上地幔探测,导致全球板块理论的建立和完善。全球板块理论是地球科学的一次革命,它使人们对地球本身(特别是海洋下面的地球)有了崭新的认识,推动了地球科学很多领域的长足发展。然而,几十年来调查发现了大量的事实说明,这一以海洋板块为研究对象发展起来的理论用于解释大陆地质构造现象有许多不适合之处,这是因为大陆板块比海洋板块复杂得多,一是地壳厚得多;二它不是刚性的板块;三是结构很复杂,大陆与大陆碰撞产生的构造地貌现象也要复杂得多;四是地壳年龄古老且延续时间很长。如何依据动力学原理来阐述这些复杂的地质地貌现象便提到地学家面前,大陆动力学便应运而生。海洋板块研究发展起来的板块构造理论中许多内容和结果是大陆动力学研究所必须吸收的,但是大陆的许多特点又需要从新的角度上加以解释,这是大陆动力学的历史使命。在对地球深部结构的研究中,更加明确了地球的圈层结构,地幔深部多个间断面的特性,不同圈层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等。地幔底部D”层的发现以及独特的构造特征,加深了对核幔动力学问题的认识。通过大量的包括地震、重力、地磁、大地测量和地球自转等地球物理观测资料的分析和研究,揭示出了地球内部不同尺度横向不均匀的图像。地震层析成像技术表述的上地幔和全地幔横向不均匀直接和被誉为“地球科学革命”的板块构造结合起来,构成了地幔动力学的基本图像。外核的不均匀结构和利用内核不均匀体位置的变化推出的内核的差异运动,深入探讨了地磁场的产生和反转等一系列重大的基础性科学问题,并进行了理论和大规模数值模拟的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二十一世纪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时期。国家将全面进入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社会发展将保持与经济快速发展的相协调。为了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就需要通过地球内部探测研究,开展我国能源资源勘探的第二次创业,从新的视角重新科学合理对地下能源资源进行预测和评估。中国现在正在开展区域地质调查,国内外几十年的深部调查工作已经一再证明,地下与地表地质构造情况有很大的不同,地震和矿产资源发生和赋存在地下,地表地质调查成果仅仅是地壳上地幔内构造运动的表象,所以它必需与深部调查结果相结合才能深化我们对地壳构造运动的认识,得出地壳三维演化的概括说明,深入了解地质灾害的成因和机制,实现地质灾害的科学预测和危险性、危害性的评估。研究中还必须将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联系起来,从系统论的角度建立起现代地球观,以便有效地解决我国矿产资源及环境问题,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求和地震探测发展的趋向表明,必须加强地球深部构造地震学探测研究的科学支撑。(待续)
病险水库堤坝安全技术研讨会
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于2004年5月和6月,联合在海口、昆明举办“水库堤坝安全检测、监测与除险加固新技术应用研讨会”。我会何继善院士、李色篆、赵永贵、刘国栋教授将在会上作水库堤坝隐患检测、监测、预警、防治和安全评估的报告。


第十九届年会专题会纪要

第一专题:地球物理学科的发展前景及研究前沿

本专题共收到论文12篇,全部被2003年年刊收录。其中有两篇被选到学会开幕式上宣读,8篇在专题会上作了报告,其中三篇是临时增加的。
本次宣读的报告和论文,涉及到:①地球物理在21世纪的发展趋势、地震学在21世纪的可能发展方向等较大层面上的展望。②某些新方法的优势和应用前景,例如物理数值模拟方法在城市地质构造调查方面的解释能力。③一些资料处理方面的新尝试,例如:小波分析在远震弱震相识别方面的使用;红层古地磁资料的系统偏差和校正方法,可使更多现象的解释有了可靠基础;SEM解波动方程的优点和应用举例。④中国2003年洪水灾害预测的情况受到了黄河水灾、渭河水灾的验证。⑤为广大地球物理学者提供友好的计算软件、硬件,可以解放不少劳动力,并提高计算精度和给出更为可靠的结果,从而使学者们有更多的精力考虑科学问题、建立模型、解决问题,因此建立通用计算中心是需要的。中科院研究生院和北大联合建立的“计算地球动力学”实验室正在以此为目标开展工作。⑥用应变仪测量引力波的设想被提了出来。
本专题由于想关注大趋势、大方向和新前沿而使不少人望而却步,不敢投稿。但经过组织和特邀,仍有不少好报告,对与会者有一定启发。因此还有存在价值。只是事先应多作组织工作。如果有更好的专题名称(既能表达宗旨又不太吓人),也可考虑做些变动。

第二专题: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
提交会议的论文69篇,年刊录用67篇,专题报告20篇。
一、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归纳为几个方面): 
年刊论文内容主要涉及地震理论、地震采集方法、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地震资料解释应用方法、井中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以及重磁电勘探方法等。在本届会议所宣读的论文主要涉及:①多分量地震勘探理论与技术。②表层速度反演与静校正技术。③井中地球物理勘探技术。④其它勘探方法技术。

二、取得的主要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多分量地震勘探理论与技术。对数字检波器与模拟检波器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在苏里格气田区应用数字三分量多波地震勘探技术并取得初步效果;提出了利用纵波和转换波AVO联合反演地层速度比值的方法;发展了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振幅特征方程和各向异性AVA反演方法;探讨了弹性孔隙流体介质中地震波传播理论。2、表层速度反演与静校正技术。发展了三维表层速度模型层析反演的并行算法;研究了一种表层复杂区高精度折射静校正方法,初步总结了一套适合于塔里木盆地沙漠区静校正处理技术系列,应用取得了实用效果。3、井中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研究得到了套管外两层介质波阻抗三参数解析公式;分析了地层速度和钢管厚度等因素对套管井偶极弯曲波频散曲线的影响;研究了岩石导电模型与饱和度评价;探讨了声波测井数据与地震数据的匹配问题;从激发、接收和探测深度等方面对远探测声波反射波测井方法进行了研究。4、其它勘探方法技术。研究了广角反射地震技术并在高速屏蔽层地区应用,取得了初步效果;研究了利用数字耦合滤波器消除沙漠层对地震信号的影响;研究采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对地震数据质量进行评价;初步研究了三维VSP成像方法和同伦反演方法。

第三专题:储层描述与开发地球物理
2003年第十九届年会储层描述与开发地球物理专题提交会议论文56篇,年刊录用55篇,专题报告17篇。专题内容涉及油藏描述与储层预测方法及应用、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方法、时移地震正演模拟、可行性及处理方法研究,地震正反演方法、计算机可视化及应用,复杂介质的地震波传播理论等。报告全部使用多媒体汇报,各汇报人准备充分,汇报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同时与会代表讨论热烈、深入。专题研究成果丰富,涉及学科前沿和研究热点问题,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油藏描述与储层预测方法及应用利用地震道波形分析地震响特征,分析与河道、砂体等地质体的关系,定性地对储层厚度、物性及含油气性进行预测;利用地震相划分和地震属性提取,研究通过地震属性和地震相相结合描述特殊油藏的方法;研究地下储层随机建模中的Markov链模型,分析了在储层岩相随机模拟中的应用限制,进行了二维模型的模拟研究;利用多元数理统计和神经网络等方法,建立测井与岩相和沉积微相间的对应模式,实现对单井剖面岩相与沉积相的定量识别;研究了火山岩识别技术和多种软件进行火山岩含气预测方法,并在深部地层标定中应用。2、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方法研究针对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地震噪音去除方法、叠加成像技术进行了应用分析与研究,取得了实际应用效果;研究不同时期二维、三维地震资料重新处理、拼接,结合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进行区域地质综合解释,通过实际应用重新认识盆地结构。3、时移地震正演模拟、可行性及处理方法研究利用测井数据和油藏流体数据合成地震记录,分析测井数据优点,建立油藏物理参数与地震响应的关系,进行时移地震可行性分析;通过模型计算研究叠前时移时差随炮检距变化的特点,为叠前时移时差属性应用提供了条件;针对时移地震资料处理问题,研究了时移地震互均衡技术,通过振幅、频率、相位、时移、空移等方面构造匹配滤波器的方法,实现了时移地震的互均化处理。4、地震正反演、计算机可视化及应用利用地震正演模拟技术,用地面、VSP观测方式,对特殊地质体进行地震模拟,指导地震勘探中的观测系统设计,对地震资料处理、地震属性生成、解释提供了技术支持与分析基础;应用地震反演方法对薄互层砂泥岩储层进行了砂岩储层预测应用;进行三维可视化及模拟方法研究,通过可视化技术对地质、地震、非地震、测井多种信息进行综合研究。5、流体饱和介质中地震波传播理论
研究了等效地球介质的波动理论,探讨了从基本物理方程出发建立等效地球介质的波动理论;基于Biot-喷射流理论统一模型——BISQ,研究了岩石喷射流对多极声波激发的井孔导波传播特点的影响;研究了Maxwell流体饱和孔隙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特点,引入了孔径非均质分布的理论处理,使模型更接近实际。
第四专题:基础地质调查、固体矿产
勘查中的地球物理技术与方法
本专题年刊录用论文共19篇,专题报告13篇。1、专题报告内容涉及:①区域性综合地球物理资料解释和填图;②综合地球物理数据处理和解释方法;③物性方法找矿;④仪器研制。报告均制作了多媒体材料,内容比较精炼,重点突出,图文并茂,同时接受和回答了有关的提问。达到了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与会者普遍反映收获较大,开拓了思路,看到了差距,也找到了改进和努力的方向。2、报告内容多数是近年来获得的研究和生产成果,反映了这方面的技术进步,有些已经产生了较好的效果,或者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如1:25万区调前期利用已有的综合地球物理资料进行综合解释和填图,应纳入1:25万区调工作程序中,并已在实际工作中给予安排。研制的X荧光仪和便携式多道伽玛能谱仪通过实际使用试验,效果良好,值得推广。3、从报告介绍情况看,少部分内容比较简单,技术含量不足,缺乏创新。如有些应用成果介绍中,采用新的定量化解释方法不多,因而缺乏说服力。这也是今后必须重视和下大力气才能解决的难题。

第五专题:水资源、环境、工程勘查及工程质量监测中的地球物理技术
与方法研讨会总结
共收到论文26篇,年刊录用24篇(另两篇转入其它专题)。本专题和24专题合并作分组报告,共报告论文16篇,同时邀请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同位素应用section的负责人Dr. Jeffrey Turner作了“同位素技术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的专题报告,受到了与会者的热烈欢迎。
本届年会本专题论文内容与往届略有不同,主要的是:涉及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论文较多;讨论和研究地球物理方法及某些方法应用的论文较多。
论文中如“黄河径流量、输沙量与入海口生态环境问题探讨”、“丹江口水库年来水量预测”、“同位素水文学与水资源、水环境”、“国际环境同位素水文学研究新进展与我国的研究对策”、“额尔多斯盆地岩溶地下水同位素特征研究”等论文,都是研究全局性或一个大区域的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论文。论文中,赵章元的“从部分渗漏检测结果看北京地下渗漏污染的严峻性”,用现代化垃圾填埋场及加油站漏油对地下水污染情况的检测结果和造成的危害,阐述了对其检测及治理的紧迫性。对与“非典”有关的重点医院因下水道可能漏水等问题将造成的严重污染,提出了建议与呼吁。方法研究与应用的论文中,杨锋的“地质雷达剖面法层面追踪及其应用”、于景兰的“公路检测中的探地雷达数据处理”及张昊等的“GPR资料特殊处理方法的研究方法的研究和系统建立”探讨了探地雷达的资料处理及软件,前两篇论文还介绍了商品化的处理软件,这些软件可以使目前探地雷达的资料处理跨前一步。瑞雷面波的3篇论文,进一步研究了瑞雷面波探测的资料处理及应用。对堤坝隐患的探查,某些隐患形成机制作了探索,对小体积的渗漏通道作了有效性分析和工作实例。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技术学院、桂林工学院、东华理工学院等作者的一些论文涉及电阻率法、高频电磁测深、场地地脉动观测等方法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通过声波测量、陆地声纳、振动测量方法及应力、应变、压力、位移等量测相结合,对隧道控制爆破作监控,其资料反馈和指导了工程的施工及环境保护,研究和发展了新领域。在环境与工程等领域,较为普遍利用了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也普遍使用了综合物探方法,不仅促进了学科交叉,也提高了应用效果。

第六专题“地球物理观测与实验技术的新进展及应用”总结
本专题共收到论文20篇,年刊录用19篇。专题报告8篇,参会代表来自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信息学院、成都理工大学、石油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地震局、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江汉石油学院等十几个单位30多位同行专家。
一、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
投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多道面波分析技术中的观测系统;2.关于超声波岩样测量系统、模型超声波实验以及地震物理模型、全波列记录换能器等问题;3.测井技术等有关问题;4.核地球物理技术;5.多道(能谱仪的研制;6.断裂视电阻率变化实验;7.珠峰高程测定的问题;8.高温超导磁强计的研制;9.作为地震前兆地声仪的观测预研究。

二、取得的主要成果
浅层地震勘探的一个趋势是进行超浅层反射地震研究,其剖面精度在数米以内的深度上可以和地质雷达相比拟,因此检波器密集排列是必不可少的。
孔洞模型超声实验中,孔洞是油气储集、运移的主要空间,研究温压条件下孔洞系统对地震波特征的响应,分析孔洞分布等问题,得到了一些新的认识。
在地震物理模型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研制,立足于国内条件,采用先进技术仪器,具有高精度、多功能、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为开展三维固体模型实验提供了有效手段,具有国际同类仪器水平。该仪器对促进我国地球物理模型实验和地震勘探开发技术的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高温超导磁强计是国内研制的新仪器。其测量分辨率达到了9.7×10-14T/Hz,在应用方面优于国外同类仪器。新型前兆地声仪器的研制可用于研究煤矿塌陷、岩爆和矿震以及为地震预测服务,是很有前途的一种有效的新的观测手段。在珠峰高程测量上最新数据为8848.13米。
(待续)

2003年天灾预测总结学术会议纪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翁文波科学发展基金,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北京市凯利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于2003年12月21~23日,在北京工业大学联合举办了“2003年天灾预测总结学术会议”。长期从事重大自然灾害综合预测的专家、学者60人参加了会议。这些专家学者来自中国科学院、水利部、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中国地震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有关院校及其研究所、有关公司以及新闻媒体。这是一次多学科、多领域专家的盛会。
会议共收到论文52篇。会前印刷出版了《2003天灾预测总结学术会议文集》,录入文集的论文46篇。
2003年我国淮河大洪水、渭河秋汛洪水、南方大旱;2003年国内发生了新疆巴楚—伽师地震、内蒙赤峰地震、青海德令哈地震、云南大姚地震、甘肃民乐—山丹地震、台湾强震以及俄中蒙交界7.9级强震;同时也发生了影响全国范围的严重疫情—“非典”。在这些重大天灾事件发生前,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的专家们运用多学科交叉和自主创新办法,在不同程度上做出了中期和近期预测,取得了一定成果。总结会上对其方法、以及方法的科学性等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会议气氛活跃,实事求是,争鸣切磋,各抒己见。
报国之志,令人动容;爱国之情,溢于言表。一些离退休的老专家,自费来京出席会议,为天灾预测和防灾减灾献计献策,随处可见赤子之心。
总结学术会议是在毛主席诞辰110周年前夕召开的,会前郭增建主任为会议发来了信函,勉励与会者“要以研究天灾预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缅怀世界伟人毛泽东”。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曲克信同志、办公室主任苏枫同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言静霞同志应邀到会指导。曲克信同志做了重要讲话:首先,受常务理事会委托向会议表示祝贺,祝贺2003年在洪水预测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祝贺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逐步走出困境。二是要充分利用目前的大好形势,加快改革,走向社会,这是我们最不熟悉的,还会有许多困难,但要有信心。三是要坚持团结,互相支持;要与主管部门加强合作。不为名、不为利,这是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最大的优势,充分发挥这个优势,推进专业委员会的工作。
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孙士宏先生代表地震局参加了会议全过程,并作了学术报告,受到了热烈欢迎。
会议结束前,与会代表对专业委员会的开发工作充分发表了意见、建议。
耿庆国同志做了会议总结,并列述了专业委员会2004年工作要点,2004年除坚持搞好预测、搞好预测总结外,开发工作要积极创造条件,迈出坚实的步伐;年内要完成专业委员会的换届改选。
在陈一文顾问的努力下,宁波文魁事业有限公司赞助了会议,与会代表表示衷心感谢!
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李均之教授、夏雅琴教授、陈维升副秘书长,在人力、物力上精心安排,付出了辛勤劳动,为会议创造了良好条件,保证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与会代表表示诚挚的谢意!
(汪纬林)

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纪要

2003年12月23日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了学术会议。会议由信息技术委员副主任胡天跃主持,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沈萍首先对专业委员会今年的工作进行了回顾,对明年工作计划提出了初步建议。
会议邀请五位专家做了关于数字信号处理理论、方法在石油、地震勘探及地球动力学方面的应用以及计算机网络应用与数字地震观测系统的设计等报告,同时就信息技术在地球物理中的应用、专业委员会2004年的工作、组织建设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中科院研究生院魏东平做了题为“基于WSM观测应力场数据的地球动力学研究”的报告,利用全球应变图资料,采用有限元法研究了川滇与华北地区应力场与地震构造活动的关系。石油大学王润秋做了题为“图像处理与数学形态学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报告,介绍了数学形态学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及其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系李蓉做了题为“时移地震资料处理中的互均衡方法”的报告,就互均衡方法的特点及在渤海油气田资料处理中的应用做了介绍。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系贾晓峰做了题为“波动方程正演方法”的报告,就无单元法用于波动方程求解的基本思想予以详细论述。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李卫东做了题为“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中国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的报告,介绍了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规模、技术流程、以及该系统所采用的新技术,包括在数据存储、通讯技术和新装备新设备等。
上述报告代表了研究者本年度的最新研究成果,也是当今国内在相关专业的前沿性课题,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学术价值。通过学术交流,加强了委员之间的了解。报告结束后,各位委员就2004年专业委员会活动方式及地点、组织机构建设和换届选举等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并就今后加强委员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吸收和扩大新成员等达成共识。


河南、河北、山东、浙江、上海、桂林、
广西、江苏学会2003年工作总结




河南省地球物理学会2003年工作总结

一、组织本学会会员参加“6.29”全国科普行动日活动。
1. 开展了《科普法》知识竞赛活动,全体会员以及各会员单位科技人员共计742人参加了活动。
2. 各会员单位围绕《科普法》颁布一周年召开了13次座谈会,参加人员279人;同时利用黑板报、宣传品等,面向群众,宣传了科普法。
这次科普活动涉及十三个系统的数十个单位和部门,参加人员除广大青少年外,还有许多科技人员和机关干部。这是本学会组织的规模最大的一次群众性科普活动,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
二、组织本学会20多名会员,参加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共有十多篇文章刊于《年刊》之中。
三、组织本学会会员参加河南省第七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奖,获二等奖一篇。
四、加强学会建设,本年度发展18名新会员。
五、日常工作中,多次较好地完成了省科协、省民政厅交给的各项任务。

河北省地球物理学会2003年工作总结
在河北省科协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领导与关心下,在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综合物化探事业部、中煤地质总局物探研究院、河北省地调院、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一年来,全体理事和会员共同努力,在克服了“非典”疫情给学会工作带来不利影响的情况下,紧紧围绕河北省的技术发展和生产建设,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和技术协作工作,在组织建设、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组织工作
1.会员发展工作:
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大力支持下,全年共发展会员省级会员137名,目前省学会已拥有会员1134名,新发展的会员均已办理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入会手续,发放了会员证。
2.学会年审:
在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等单位和蔡鑫、任丽君、姚法章、蔡文良等同志的支持下,3-4月份,学会在自查的基础上,通过了河北省科协的初审,9月有关材料报省民政厅,经审查合格已通过年审,有关材料已刊登在河北日报上。
3.学会章程的制定:
根据河北省民政厅的要求,参照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章程,河北省地球物理学会修改完成了新的章程,在上报年审材料时已一并报送河北省民政厅。
4.河北省青年科技奖申报:根据河北省科协和省委组织部的要求,我们组织学会有关单位进行了2003年度河北省青年科技奖的申请,专家组成员包括:柴玉璞、唐大荣、罗延钟、梁伟平、王世鼎、邝朴生、陈秀儒高级工程师、王适新高级工程师等8位,采用通信及电邮方式进行了推荐,推荐霍全明、何展翔、郭建强、史云、张青(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方法研究所)等6位参评,最终何展翔同志荣获2003年河北省青年科技奖。
二、2003年有关工作完成情况
1.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河北省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2002年11月20日在涿州市举行,由中煤地质总局物探研究院承办。共有来自石油物探局、中煤地质总局、华北地勘局、核工业航测感中心、中海石油勘探研究院、河北地调院、河北煤田地质局、河北省地球物理勘查院等10个单位的45名代表出了会议。会议的主题是“迎接挑战,开创地球物理探测方法的新局面”,会议共收到论文14篇,会上宣读13篇。论文题材丰富,涉及油气勘探、煤田勘探、工程物探、环保监测、测井仪器研制以及计算机软件开发等方面的技术和成果。石油物探局王克斌、曹孟起两位专家还在会上就地震资料深度偏移技术和复杂山地地震勘探技术进行了专题报告。 
2.承办第六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法讨论会河北省地球物理学会与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共同承办“第六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讨论会”,自3月份始,根据会议筹备情况,已向各有关单位发送了会议通知(可查阅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网站:www.cgs.org.cn)。会议于11月7-11日在北京十三陵召开。会议得到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的支持,并有多位国际知名地球电磁学专家参加,是一次地球物理学界的盛会。会前出版论文集,收集论文90余篇。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秘书长姚振兴先生代表学会致开幕词,河北省科协国际部李宗昌部长在讲话中对省学会的有关工作给予了肯定。
3.学术年会
与第六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一起在十三陵召开,共收到论文19篇,大会交流8篇。
4.四届三次理事会
11月8日在北京召开,有理事及理事代表共10人参加了会议,秘书长刘雪军和副秘书长倪卫冲介绍了一年来学会克服“非典”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的有关情况,参会的理事及代表对学会一年来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就学会明年的工作安排、学会网站的建设、有关理事单位理事代表变动、学会经费使用等进行了讨论,大家的一个共同目标是使省地球物理学会成为与全省地球物理工作者紧密联系的纽带。
5.科普活动
原定于4月份在石家庄开展的科普宣传活动,因受非典影响未开展。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2003年工作总结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山东省科协、山东省民政厅的领导和指导下,在学会各会员单位的积极支持下于2003年7月5日在济南成立。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的建立是山东省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的一件大事,必将进一步推进全省地球物理事业的发展,为促进山东省的经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原计划于2003年5月成立,由于“非典”原因使学会建立推迟了二个月,成立大会的议程和参会会员代表均符合章程要求。会议从简举行,未能邀请兄弟省市地球物理学会与会指导,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给成立大会发了贺信。一年来学会完成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建设
作为山东省的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的学术组织,学会利用会议、通知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广泛宣传、动员地球物理工作者树立爱科学、爱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及时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国科协、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有关指示精神。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现有会员单位50个,会员人数380人,其中离退休会员162人。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筹备和成立一年来的新会员151人。学会理事单位16个,理事23人。
发扬民主协商精神,加强理事会自身建设。理事会成立后,制定活动计划,理事及时沟通情况,讨论研究工作。
组织参加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在南京召开,本届理事会派出三位常务理事参加会议,会后分别向会员单位传达了会议精神。
二、学术活动
开展学术活动是学会的基本任务,本届理事会已发出召开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第一次学术交流会议的通知,全面交流山东省地球物理工作者近年来开展科学研究与科技活动的学术成果,会议将邀请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领导和专家,兄弟省市地球物理学会专家指导工作,介绍经验。
三、人员培训
山东省地球物理会和吉林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商定在济南联合举办《地图制图学与信息工程》和《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两个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报名人数25人,近期即可开学。
四、近期工作
完成向山东省科协和山东省民政厅的学会报批工作;商定学会会费收缴标准和程序;成立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若干专业委员会;筹备举办地质雷达和高密度电法培训班。

浙江省地球物理学会2003年度工作总结
在省科协的领导及挂靠单位、会员单位、广大会员的大力支持下,今年的学会工作开展得比较正常。
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1. 在中共浙江省委[2003]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对科协工作领导的意见》下发后,学会领导、学会干部于2月27日、8月20日两次参加了省科协的学习会,并在学会理事会上予以传达,认真组织学习、深刻领会,为文件精神所鼓舞,挂靠单位领导也表示要尽力为学会工作提供便利和支持。
2. 年初的1月19日,学会召开二届六次理事会,21位学会理事参加了会议。会议对上年工作做了总结,就学会工作展开讨论,研究学会如何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并确定了新一年的主要工作,使学会工作有了方向和目标。
3. 今年是学会成立十周年,原计划召开一次学术会议并出版论文集,但由于“非典”影响,计划未能按时实施。今年的学术活动主要有:①在首届中国浙江学术节期间,学会于10月11日主办了主题为“浙江生态环境研讨”的东部科技沙龙,省预防医学会、省生态学会、省地质学会、省抗癌学会等兄弟学会共24位专家参与研讨。会上袁航同志做了主题发言,他着重介绍了三方面的内容:浙江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新近完成的“浙江省生态地球化学研究”项目中生态环境、生态地球化学的研究成果;由浙江省区域地质调查院承担、目前仍在进行的浙江省农业地质项目的最新进展;矿山生态环境评价与治理方面的内容。他的发言条理清晰、图文并茂,参与交流的专家学者们认真听取,就其中与自身专业相关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兴趣浓厚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他们表示通过本次沙龙的活动,了解到许多以前在本领域未曾涉及的工作,开阔了视野,对今后的研究工作很有帮助,纷纷建议今后应注重加强成果推介及横向交流,共同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②9月,作为协办单位,参与了“GPS应用技术学术研讨会”。
4. 世界地球日,在学会所在地开展以珍惜环境、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科普宣传活动,张贴、散发宣传资料,出了一期宣传栏,使群众了解保护资源与环境的重要性。
5. 作为主办单位之一,10月15日与浙江省建筑业行业协会地下工程分会一起举办了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的专题讲座,邀请著名专家主讲,对60余名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
6. 10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进行了换届选举,我学会推荐的两位候选人均已当选。
7. 6月,举办了一期工程物探技术的培训,重点是大吨位静载荷自动观测系统的操作技能培训;7月,进行了一次常规工程物探检测方法的培训,并就其中的注意事项着重进行了讲解;针对工程勘察软件应用的日益广泛,10月邀请了北京理正软件公司的技术专家来杭进行了一期理正岩土软件的培训,为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的整理、成图的实用技术培训。培训对象约100人/次。
8. 学会下属的杭州三维物探技术研究所今年以来未开展实质性工作,经常务理事研究决定,从12月起结束该公司的业务活动,相关的注销手续正在办理之中。由此,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寻找适合学会发展的途径,非常值得探讨。

上海市地球物理学会2003年工作总结
2003年虽然受“非典”影响,但在理事会领导下,在“三个代表”思想指引下,经广大会员的积极支持,学会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被市科协评为一星级学会,现将主要
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展的主要学术活动
(1)2003年2月18日与同济大学海洋学院联合邀请国家地调局吴庆曾教授作“超声波技术及其在桩基检测中的应用”的专题报告,30多人参加会议。 
(2)2003年2月26日与同济海洋学院,上海海洋石油局共同邀请美国E&P Tech 公司的杨绍国博士作:a)E&P Tech 公司拥有的隐蔽型油气藏控测技术与实例。b)E &P Tech 公司所拥有的光谱成像技术与实例,30多人参加会议,内容引起与会人员的兴趣。
(3)2003年3月25日邀请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刘光鼎院士,作“中国油气资源二次创业”
的专题报告,引起与会人员对中国油气开发的极大关注,有70多人参加了会议。
(4)2003年4月初与同济大学海洋学院共同邀请澳大利亚悉尼大学 Ian·Jane 博士来同济海
洋学院作题为“高分辨率水声成像技术”报告,由学会与同济海洋学院共同组织,20多人参加会议。
(5)2003年7月15日学会与海洋学院共同邀请中国地质科学院杨文采教授在同济海洋学院报告厅作“研究东部壳幔作用的地球物理方法”的报告。50多人参加会议。
(6)2003年9月17日学会在上海市科学会堂举行了第六届学术年会,共收到报告论文13篇,会
上报告7篇(其中2篇已报送市科协作论文集出版)。会议开幕式上,学会名誉理事长叶叔华院士
到会讲话,上海科技报等记者到会采集会议情况,会场气氛热烈,70多人到会。会后上海科技报刊登了题为“上海地球物理学会专家认为绿地减缓上海热岛效应”文章。
(7)2003年11月25日我学会与上海地质学会,在上海地质勘查技术研究院地质大厦,联合举
办了“城市物探”专题报告会。会上邀请美国劳雷公司(LAREL industril compamy·ine)高
级技术顾问袁明德教授作“城市物探技术和方法”,并介绍了世界最先进仪器情况,与会30
多位专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表示会后要加强城市物探技术的合作,为促进上海城市建设作
出更好的贡献。20多位专家到会。
(8)2003年12月11日,学会与同济大学海洋学院共同邀请美国劳雷公司高级技术顾问林
恢勇、任吉川两位教授作题为“物理海洋与海洋地质探测方法和仪器设备的最新进展”的报
告,到会20多人,展开了专题性的研讨。
二、科普工作
(1)为了更好的抓住科学普及工作,学会于2003年4月专门召开了一次科普委员会工作会议,
重新调整了委员会成员,充实了一批年青的、热心于科普工作的同志参加科普工作,现有委
员17人。会上选举了极地研究中心的杨惠根博士为科普委员会主任,并对今后科普工作统一
了认识,明确了工作目标。会议由学会秘书长主持,理事长王家林教授到会讲话,鼓励大家齐
心协力,将学会的科普工作做得更好。
(2)2003年3月7日邀请原学会科普主任颜其德教授来同济大学在海洋与地球科学报告厅向毕
业班和研究生作“中国极地科学研究的进展”的科普报告。50多人参加会议,报告受到与会人员的极
大兴趣。
(3)2003年6月开始,学会积极参加了2049中国青少年科技素养行动计划—上海市推广试点项
目(2003—2007),确定“人类如何开发地球”的专题。根据科协的要求,学会单独与有关
单位协调,最后决定设立专题“两极的召唤”。6月份正值上海大热天开始,非典影响还
未结束,上海极地研究中心的专家抓紧一切时间,于8月中旬完成近10万字的科普教材,
并制成影象光盘、磁盘等一套极地探测的科普教材送交市科协。目前,有五所市重点中学提
出教学需求,为了做好教学工作,极地所专门组织了五位专家投入教育,另有10位专家参与
志愿者队伍协助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在8月31日由中国科协青少年工作部、市科协和市教委
联合进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我会荣获中国科协颁发的荣誉证书。
(4)学会科普副主任杨志根教授,积极参与科普宣传活动,他创作“人类能否找到地球外智
慧生命”一文,赴浙江杭州师范大学和教育学院进行宣讲,听讲80多人,受到与会人的热烈
欢迎。
(5)联合组织学生参观地震、天文科普展览馆一次40多人;组织学生参观雪龙号极地考察船
一次40多人。
三、其他工作
(1)2003年元月22日召开了五届四次理事会,总结2002年工作,讨论布置2003年工作到会理
事23人。当时提出2003年的工作重点是召开好一次学术年会。其他如建立学会网络、加强
国际间学术团体联系、组织一些参观活动等建议。
(2)2003年2月参加科协组织的2002年度检查工作,并于4月及时完成了年检的书面材料和电
子版等材料,已经市科协初检通过送上海市社团管理局。
(3)2003年6月协助中国极地所申报上海市第八届科技精英材料(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杨惠根博
士)。
(4)参加2003年上海科学与艺术展,选送极地研究中心2幅(极光与极考察);海洋水合物研究
室2幅;上海地震局3幅,最后选中极地所2幅展出,并介绍了上海地球物理学会的整体情况
,作了宣传。
(5)民主推选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暨理事候选人(上海地震局副局长朱元清教
授)已在全国地球物理换届选举中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理事。王家林理事长作为理事
长、作为同济大学代表被选为理事。
(6)申报了王家林教授等10名高级专家人才库材料,作为上海市科协高级科技专家库的材料入库。
(7)制作并初步建立了学会工作网站:www.shgeophys.org

以便更好更广泛地与广大会员联络,进一步促进学会工作。目前大多数会员单位的200字简介还未寄送学会办公室(已交的是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同济大学海洋学院、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等四单位)。
(8)2003年8月15日学会在上海天文台召开了五届五次理事会,总结了上半年工作,集中讨论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的具体事宜,会后部分理事考察了天文科普馆,地震展示馆等科普资源。
(9)今年来共发展新会员13人(其中博士3人)
四、财务收支情况
(略)
五、对2004年的工作建议
(1)进一步搞好2049工程,请有关学校老师进行座谈讨论,以提高教学方法,并组织参观极地研究中心。
(2)充入完善网站内容(如理事会单位介绍与有关单位进行网站联结,提高计算机性能等)。
(3)各学术专业委员会,年内安排1~2次专题学术研讨会。
(4)科普委员会充分利用学会现有的天文、地震、极地等科普资源,组织有关学校、单位积极开展活动。
(5)7—8月召开五届七次理事会总结上半年工作,讨论下半年工作拟在上海地震局召开。
(6)加强国际学术团体的联系,主要为欧美国家,组织开展1—2次交流活动。
(7)由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UGG)主办,我会参与协办的“西太平洋国际地球物理学术讨论会”将于明年召开,我会朱元清常务理事参与会议组织工作。
(8)趁2004年11月在上海举办世界工程师大会之际,举办极光展览宣传极地考察成果(由上海极地研究中心承办)。

桂林市地球物理学会2003年度工作总结

一、喜获广西区“千厂千会协作行动”先进集体奖我会2000—2002年与全州县白宝乡政府协作为当地缺水贫困山村找水。开展地质填图,水文地质调研,甚低频电磁法、联合剖面法、电阻率测深和土壤氡气测定。进而钻探404米,建成水井三口,经两年运行各水井供水正常,每天抽水几百吨,解决几百人用水。如邓芽村原有浅井天旱断流,有的农民离家投亲才度过缺水难关。县、乡政府费了不少人力、物力没解决水源。这次地球物理学会打井,每日出水70余吨,解决了全村20户人畜用水问题,群众满意。竹岭村地势很高,水文条件差,学会反复工作,连钻三孔,水井产水虽不丰富,但在大旱季节,所有泉眼都干涸,这口水井仍是村民的生命之泉,村民不再到5里之外挑水吃了。科技扶贫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市科协及时推荐上报。2003年4月下旬,广西区科协,区经贸委和区乡镇企业局召开表彰大会。我会获先进集体奖牌。理事长葛为中评为先进个人。按市科协学会部要求,我会还总结了1997—2002年在全州县东山瑶族乡和白宝乡科技扶贫的经验。7月提交《发挥学会优势开展科技扶贫树立公益性形象——桂林市地球物理学会石山贫困地区找水纪实》文章。广西区科协还将我会“千厂千会协作行动”项目成果上报中国科协。
二、经营学会初见成效中国科协、广西科协下达了学会改革发展要加强学会经营意识的指示,我会在通过市民政局2003年审后,到市技术监督局办好代码证,到市物价局办好收费许可证。但“非典”时期,学会的经营活动一度停顿。我会尽可能地积极争取项目。例如,9月29日外地来电话,希望我会尽快承接广东韶钢技改工程基础探测。我会即联系物探人员,10月1日进现场,及时为厂方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也使学会获取了一些经济效益。
三、存在问题1、因“非典”影响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换届,原定2004年在桂林召开的“岩溶与工程地球物理国际学术交流”要推迟。原定的筹办工作,尚未正式启动。2、理事会尚未调整、充实,工作机构不健全,活动较少,作用发挥不够。某些主要成员因工作关系,在学会工作方面投入太少。学会经费和工作条件还相当困难。


广西地球物理学会2003年工作总结 

我会在区科协领导下,加快了学会改革步伐,加强了学会经营意识。在区民政厅领导下,完成法人变更和办公地变更事宜。明确理事长法人有“学术”和“经营”双肩挑的职责。2003年中我会在学术活动,科技协作,科技服务和经营学会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活跃学术交流,培植学术梯队
在学术交流方面,除了邀请国内外学者讲学外,还接待专题学术考察团体。四月初,交通部“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岩溶区公路勘察研究”课题组与我会理事长联系,希望到广西进行岩溶物探方面的调研学习。理事长即与岩溶地研所、桂林工学院、广西物勘院、南宁物勘院等单位的理事联系,制定接待计划。由中国矿业大学,中科院岩土所和贵州省公路设计院的专家教授十余人组成的考察组到桂后,我会即提交出考察日程计划,并派专人接待陪同,由学会、岩溶地研所和桂林工学院资环系分别按计划进行学术交流。考察组对广西的岩溶物探经验和学会的精心安排,深表赞赏。中国矿业大学教授邀请我会回访。十一月理事长去徐州讲学交流,洽谈了协作意向。学术队伍的建设亟待后备力量,我会注重发展“学历高、职务高、年龄低”的人才。2003年发展的新会员中,有博士两名、分局长两名。我会也关注团体会员单位中各种层次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鼓励他们报考在职研究生、函授大学、成人高考和短训班。有一名会员已取得了硕士学位,另有五名会员为在读研究生。今年有20余人报名成人高考。促使学术梯队不断壮大。
二、学会与单位开展科技协作根据“千厂千会协作行动”精神,我会与广西地质勘查总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建立协作关系。开展矿山巷道物探等方面科技协作。广西有色金属矿山面临后备资源危机。2002年桂林工学院和215队在大厂矿开展深部找矿研究,葛为中等在矿山地下400米巷道中开展交直流电法和磁法勘探。推断深部隐伏矿。并在2001年的全国性学术会议上率先提出“巷道深部物探”的观念。物勘院承接到梧州龙湾矿物探任务后,即与学会联系,龙湾矿也希望学会理事长把关。在地面工作基础上,学会理事长随物勘院总工到矿山巷道中设计矿山巷道激发极化法断面测量方案,并参与资料解释,报告审查。双方认为,今后学会、桂林工学院和物勘院进一步协作,将“矿山巷道物探”作为广西地球物理界的一张技术品牌,为广西经济发展作贡献。
三、在经营学会中发挥智力和网络优势 经营学会是学会改革的方向。然而,面临的技术市场存在着竞争性和风险性,学会领导者既要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又要对挫折有承受能力,才能取得经营成效。 
2002年底我会先到桂西联系一个中介项目,后到湖南联系物探勘察项目,都终因对方原因未能签订合同。我们化费了不少精力和经费。然而我会并不气馁,继续挖掘学会的智力技术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2003年初根据捕捉到的信息,赶到广东承接后门隧道拱顶的隐患检测项目。在不中断公路交通的前提下应用先进的地质雷达,快速查找出隧道顶部空洞100余处,经开凿验证,定位正确率将近90%。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使学会的智力、网络优势转化为经济实力。并且在学术上取得成果,学会和公路工程部门共同撰写的论文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交流。
四、2003年存在的问题
受“非典”影响,原定2004年春季桂林召开的“岩溶与工程地球物理国际学术研讨会”筹备工作未能进入实施阶段。
由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定于2004年6月召开“工程与环境地球物理”国际学术会议,桂林的国际会议可能要延到2005年召开。

江苏省地球物理学会2003年工作总结
2003年是我们学会工作最为繁忙的一年!回顾今年的工作,除了学会日常工作外全年共做了六件事:1、筹备并举办了大型全国性会议“中国地球物理第19届学术年会”;2、筹备并参与举办了国际会议“首届中国南京城市与工业安全国际会议暨技术设备展示会”;3、“无锡惠山生命科技园皇冠大酒店地热开发”的立项论证及项目的招投标、监理;4、完成会员单位ISO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咨询3家;5、完成实验性资料处理项目监理2个; 6、完成江苏煤炭地质物测队“地震资料计算机处理工作站的建站”项目。
这六件事其实就是我们学会工作的两个方面:学术活动和为社会服务的“厂会协作”活动。
一、全力以赴搞好重点学术活动
今年我会重点学术活动主要有两个: 
1、筹备并举办了大型全国性会议“中国地球物理第19届学术年会”; 
“中国地球物理第19届学术年会”是10月23日- 26日在南京华东饭店召开。出席会议的有石油、煤炭、国土资源、矿业、水利、大专院校、工程建设、地震、核工业、测量、空间技术、科研等方面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共603人,其中我国两院院士和国家重点大学校长12人;司局级以上领导干部89人;国外的专家来自澳大利亚、马来西亚、苏丹4人。国内的专家学者来自除贵州、西藏、青海、宁夏、港、澳、台外的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内蒙、甘肃、天津、新疆、重庆、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四川、上海、江西。)会议共设10个分会场、23个专题进行学术交流。由各专题组审定,经大会学术委员会批准:会议书面论文交流552篇,会议报告论文300篇;其中我省入选论文集59篇,占10.7 %;会议报告论文36篇,占12 %。由于受非典的影响,从论文征集完成始,到会议开幕只有两个月的筹备时间;为了坚持学术会议非商业化操作,我们必须“节约每一个铜板”。因此,筹备工作包括组稿、审稿、录入、排版、校对、出版、印刷质量监督,以及每个分会场配备多媒体投影仪、胶片投影仪各10台,都是自己动手组织、安排、落实,筹备组人员直接参与到具体工作之中,甚至“会议代表证”都是我们直接设计和制作。另外,落实会议地点、会场的安排、布置;还有代表的住宿、接待安排和会议指南、通信录的编印等工作量相当大。我们会议筹备组的5位同志,发挥各自优势、知难而进、不畏劳苦、工作紧张有序,圆满完成任务。大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北大教授臧绍先在大会最后的总结报告中说:“这次会议是历届会议人数最多的一次,也是各方面条件和服务最好的一次,保证了大会圆满成功!”
2、筹备并参与举办了国际会议“首届中国南京城市与工业安全国际会议暨技术设备展示会”;
会议于10月29日-31日在南京双门楼宾馆顺利召开。这次会议的筹备和参与举办,我们完成了4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方面:提出会议组织方案、经费预算、论证意见及自我能力论证;
第二方面:落实了共同主办单位、确定了会议主题及中心内容、起草联合主办会议的文件并签章、提出分工及合作内容; 
第三方面:沟通和修正会议规模及主题内容、广泛征求国内高层次专家意见、宣传并吸取省科协所属各学会的意见、确定大会专家委员会成员;
第四方面:设计并起草会议一号通知、印制并发放通知1000多份、研究并落实大会主题报告内容及作者、制作会议专门网站;落实二号通知内容,走访拜会了专家委员会中的多数成员;落实大会主题发言6人。
二、积极主动搞好“厂会协作”工作 
“厂会协作”工作今年主要做了4件事: 
1、完成实验性资料处理项目监理2个。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三维地震资料联片处理项目和金湖凹陷金南-吕家庄地区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项目的立项实施,是我们学会首开先河并积极倡议、呼吁进行“老资料重新处理”的结果。由于学会具备的优势,中石化华东石油局邀请我们承担监理工作。这两个项目的共同特点是:采集时间跨度大,采集仪器类型多,观测系统不一致,方位角变化大以及激发接收因素的差异,重新处理的技术难度、复杂性都很大,导致处理工作量十分巨大,校正、测试、对比分析工作贯穿于整个处理过程。 
(1)溱潼凹陷三维地震资料联片处理:工区位于溱潼凹陷,其三维地震勘探始于八十年代末,至今已完成10块三维地震勘探,面积730平方公里,主要覆盖了溱潼凹陷的断阶带——深凹带——内斜坡带。这10块三维地震勘探数据各自在不同的年代采集和处理,施工单位、施工方向、采集参数、采集用仪器类型都不尽相同,处理的年代、及其软、硬件条件也不相同,使处理成果很难进行联片解释,造成处理难度大的主要因素有:①.工区内表层激发条件多变,部分地震原始数据存在炮点、检波点坐标不准、激发和接收能量不均、原始记录噪音背景大等问题。②过去分片处理进行偏移成像时,不可避免地存在边界效应,部分区块处理时未用全三维处理软件,也存在归位不准等问题。老资料重新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整体评价和认识溱潼凹陷第三系泰州组、阜宁组和戴南组油气藏特征,深化储集体分布和油气成藏规律的认识,提高勘探井和开发井的钻探成功率。 
(2)金湖凹陷金南-吕家庄地区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项目: 
金湖凹陷金西-金南-卞塘-金沟三维地震勘探区位于江苏省金湖县境内,部分束线进入安徽境内。全部三维地震是分别于1994、1995、1996、2000年施工的金南三维、卞塘三维、金沟三维、金西三维,合计三维面积为220 km2。 
该地区的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造成处理难度大的主要因素除了与溱潼凹陷相同外,还存在着地下地震条件复杂,断层多、结构复杂,所获的资料波场也很复杂,干扰波种类多,尤其金南三维资料是老资料,以前处理的剖面信噪比很低,就很难解释,这无疑对本次资料处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通过艰苦努力,实现了预期的“五个统一、三高一准确”的处理目标,即实现了这两个地区的全区拼接处时间、振幅、频率、波形、相位的统一和高信噪比、高分辨率、高保真度和处理成果断点清晰可靠,反射波归位准确。 
2、完成“无锡惠山生命科技园皇冠大酒店地热开发”的立项论证及项目的招投标任务和监理准备。 
无锡惠山生命科技园无锡皇寇大酒店地热开发工程勘查范围从西郊山以东、北环路以南、南北景观道以西、堰新路北为中心的周边地区。南北长约2.6 Km,东西长约4.2 Km,控制总面积约11 Km2。目的与任务是通过运用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重点查明工作区内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新构造活动情况等地质背景,研究区内地热资源可能性和赋水断裂构造与地段,确定地下热水开采井井位,并实施热水井钻探开采工程。总投资约200万元。
对于这个项目我们的难度在于:在指定的、很小的区域找地热;由于存在风险,投资方和施工方的权益保护两难。
为了解决上述两个问题,我们组织了3人专家组,在收集前人地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再研究、核实、论证。提出了将风险降至最小程度的实施方案。同时完成了标书起草和招投标程序,前后历时近8个月。
该项目已经通过招投标、签定合同,队伍进入现场开始工作。 
3、完成江苏煤炭地质物测队“地震资料计算机处理工作站的建站”项目。 
江苏煤炭地质物测队是我们学会“厂会协作”挂钩单位。该队主要从事煤炭地质地球物理地震方法勘探工作,目前只有野外地震勘探资料采集系统,采集得到的资料要到有计算机处理的单位,野外现场的勘探的资料情况如何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受江苏煤炭地质物测队的要求,我们在技术方面帮助该队组建“地震资料计算机处理、解释工作站”。我们的任务是:硬软设备配置的论证;人员培训、指导及试运行。
培训的内容:
Sun Unix 工作站的系统维护;
二维、三维地震资料处理全过程;
二维、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全过程;
绿山软件使用;
工作站处理、解释成图系统使用;
试处理、解释二维、三维实际资料各一个项目;
野外勘探现场处理软件的使用。
整个培训时间近4个月共78个工作日。授课教师有9名,而学员只有一个半。
这个项目为煤炭物测队节省资金10多万元,体现了学会为会员单位服务的诚心和诚意。 
4、完成会员单位ISO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咨询3家。

今年我们完成了三个单位ISO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咨询。其中2家是由94版改为2000版,1家是按2000版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这三家都通过了审核。我们工作的原则是不计较服务费多少,只要是真正为提高管理水平,我们就全力以赴。
在这项工作中我们的工作人员表现出很高的业务水平和良好的服务质量。为了帮他们建立管理体系,直接参与起草了三个管理层次的文件,反复修改、试运行,历时21个月,最后通过审核。 
三、今年工作的反思 
1.“生命在于运动,学会在于活动”,是搞好学会工作的经典名言,必须有两个前提:①必须通过热诚为会员单位服务的实际表现,与会员单位建立起良好的伙伴关系,这样才能搞好学会的各项活动;②学会的各项活动的开展,首要问题是能否对会员单位有帮助,若学会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或是讲究“等价交换”,或是一味要求体现自身的劳动价值,那就是社会上的公司,而不是学会! 
2.提高自身素质,规范学会行为,提高防范意识,是学会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必须。学会工作开展起来了,对从事学会工作的所有成员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要有外部大的方面的法律依据和内部相应的各项规章制度;学会有一定的经济积累是好事,伴随着的矛盾也增加了,处理内部经济方面的各式各样的要求是我们的软肋,一不满足其欲望就惹来麻烦。 
3.学会工作是一项有意义、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要不怕疲劳、知难而进、勇于自我牺牲尚能作出一些成绩。

安徽、吉林、河南、河北、云南、山东、北京、上海学会2003年工作完成情况表

安徽省地球物理学会

序号

会 议 名 称

时 间

地 点

规模

1

世界地球日

2003年4月

市政府中心广场

800人

2

安徽省第四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选

2003年7月

 

50人

3

筹备学会换届选举、函选本会第三届理事

2003年1月—9月

 

500人

4

派代表参加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作会议及十九届年会

2003年10月

 

 

吉林省地球物理学会

5

理事会会议

2003年1月

吉林大学地球物理系

24人

河南省地球物理学会

6

《科普法》知识竞赛

2003年6月

郑州

742人

河北省地球物理学会

7

第六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

2003年11月7—10日

北京昌平三陵

215人

8

第十三届(2003年)学术年会

2003年11月8—9日

北京

35人

9

第四届三次理事会议

2003年11月8日

北京

10人

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

10

云南省第一届科技论坛——地球与环境青年论坛

2003年11月17—21日

昆明

210人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11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成立大会

2003年2月5日

济南

25人

12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第一届理事会

2003年2月5日

济南

17人

北京市地球物理学会

13

2003年学术年会

2003年11月28日

北京市地质勘察技术院

40人

14

北京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

2003年9月20日

陶然亭公园

派咨询专家5人

15

理事会换届选举

2003年11月28日

北京地质勘察技术院

40人

上海市地球物理学会

16

邀请报告(国家地调局吴庆曾教授)

2003年2月18日

上海同济大学

30人

17

访问报告(美国E&Ptech公司杨纷国博士)

2003年2月26日

上海同济大学

35人

18

访问报告(澳大利亚悉尼大学Iani Jame博士)

2003年4月

上海同济大学

25人

19

邀请报告(中国地质科学院杨文采教授)

2003年7月15日

上海同济大学

50人

20

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

2003年9月17日

上海市科学会堂

75人

21

邀请专题报告(美国劳雷公司表明德教授)

2003年11月25日

上海市地调院

25人

22

邀请专题报告(美国劳雷公司林恢勇、任杏川教授)

2003年12月11日

上海同济大学

25人

安徽、吉林、河南、河北、云南、山东、上海、湖北学会2004年工作计划表

安徽省地球物理学会

序号

会 议 名 称

时 间

地 点

规模

1

本会换届选举、会员代表大会

2004年1月10日

合肥

70人

2

世界地球日科普宣传

2004年4月

合肥

 

3

安徽省江淮分水岭地区水资源勘查研讨会

2004年7月

合肥

25人

4

本年度理事会议

2004年12月

合肥

25人

吉林省地球物理学会

5

理事会全体会议

2004年1月初

吉林大学地球物理系

20人

6

吉林省地球物理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

2004年6月

辽宁鞍山

80人

河南省地球物理学会

7

河南省地球物理学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

待定

待定

70人

8

地球深部探测技术研讨会

待定

待定

80人

河北省地球物理学会

9

第四届四次理事会

2004年1月

石家庄

10—15人

10

科普宣传活动

2004年4月

石家庄

工作人员10人

11

河北省地球物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

2004年10月

保定

30—40人

12

第四届五次理事会

2004年10月

保定

10—15人

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

13

矿产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交流会

2004年8月

昆明

80人

14

工程地球物理学术交流会

2004年10月

大理

90人

15

世界地球日科普宣传活动

2004年4月

保山

60人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16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第一次学术交流会

2004年5月

泰安

100人

17

《地图制图学与信息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

2004年—2006年

济南

25—30人

18

地质雷达和高密度电法资料分析学习班

2004年7—8月

青岛

40人

上海市地球物理学会

19

改进提高2049工程项目内容

2004年上半年

上海市极地所

10人

20

完善学会网站建设www.shgeophys.org

2004年上半年

同济大学

 

21

学会各专业委员会

全年

各专业委自定

4—8次

22

组织有关学生开展天文、地震极地等科普活动

2004年5月

上海市余山极地所

100人

23

召开五届七次理事会

2004年7—8月

上海市地震局

36人

24

加强国际学术团体的联系、交流工作

2004年6—7月

欧、美等国

 

25

极光展览

2004年11月

上海市展览馆

100余幅照片

湖北省地球物理学会

26

重力学与固体潮学术研讨会——暨祝贺许厚泽院士70寿辰

2004年4月

武汉

200人

北京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暨第五届理事会选举大会纪要
我会第15届学术年会暨第五届理事会选举大会,于2003年11月28日,在北京市地质勘探技术院召开。学术年会共有六个报告。中央电视台奥运节目组,对第一个报告“北京奥运公园地区地热开发前景”进行了采访录相。与会者对每个报告都进行了认真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理事会换届选举大会,共有35位代表出席,其会议议程有:
一、第四届理事会朱志文理事长作四年来工作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学术交流,科普宣传,体会及建议和经费开支等内容。与会代表对工作报告很满意,以热烈鼓掌通过。
二、常务副秘书长介绍新一届理事候选人推荐情况,并建议:对未寄回推荐表的理事单位继续联系,如接到新的理事侯选人,待召开理事会议时,予以补选。
三、投票选举。24位候选人全部当选。
四、新一届理事会召开第一次会议,投票选出12位常务理事,他们是:李宁、高锐、侯惠群、张中杰、冉伟彦、杨进、谢朝晖、赵俊猛、吴建平、沈梦培、吕庆田和范正国。
五、新一届常务理事会通过讨论,推举李宁任第五届理事长,高锐、侯惠群、张中杰和冉伟彦任副理事长,高锐兼任秘书长。李宁宣布朱志文任我会名誉理事长。
选举事宜结束后,理事们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初步讨论,并决定在下一次理事会上讨论决定2004年工作计划。

江苏省地球物理学会四届三次理事会纪要

江苏省地球物理学会四届三次理事会于2003年12月25日在江苏油田物探技术研究院(南京)召开。
陈正宁理事长主持会议。杨军、李代芳、张志杰副理事长出席了会议。
江苏油田物探技术研究院牟荣院长致辞欢迎到会的各位理事,并预祝四届三次理事会圆满成功!牟荣院长简要介绍了江苏油田物探技术研究院的基本情况,汇报了近年来江苏油田物探技术研究院在生产和科研方面取得的成果。
根据会议程序,张鼎南秘书长向理事会汇报了学会2003年的工作和2004年工作计划安排:

一、学会日常工作方面:
通过自下而上、透明、公正的评选,推荐李代芳(江苏油田)、黄夕川(省地矿局)、胡中平(物研所)三人为“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候选人;推荐毛凤鸣、郭建为“江苏省科协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郭建为“江苏省科协第七届委员会委员候选人”。
二、在学术活动和为社会服务的“厂会协作”活动方面,全年共做了五件事:
1.筹备并举办了大型全国性会议“中国地球物理第19届学术年会”;
2.筹备并参与举办了国际会议“首届中国南京城市与工业安全国际会议暨技术设备展示会”;
3.“无锡惠山生命科技园皇冠大酒店地热开发”的立项论证及项目的招投标及其监理;
4.完成会员单位ISO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咨询3家;
5.完成资料处理项目监理2个; 
张鼎南秘书长向理事会重点汇报了筹备、举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的情况,同时向理事会汇报了会议全过程的财务情况。
三、2004年学会工作计划安排:
2004年各专业技术委员会最少召开一次学术(技术)交流(座谈)活动;
建立各单位的二级单位联络员网络;
召开“西部油气勘探研讨会”;
组织“石油勘探之旅”科普活动;
在“二级单位联络员网络”建立的基础上组织已退休会员参观游览活动。
经过理事会热烈而认真的讨论,理事会通过了学会“2003年工作总结”,批准了学会“2004年工作安排”。
与此同时,理事会对2004年学会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各专业技术委员会应该积极开展各类学术(技术)交流活动;
学会要开展综合性的学术活动;
重视培养、积极举荐青年科技人员,让他们在学会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要大力组织青年科技人员开展各类学术(技术)活动;
发挥学会优势,协助和帮助会员单位多快好省完成有关科研项目。
最后,陈正宁理事长为四届三次理事会作了总结:他充分肯定了会议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强调要求各专业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必须落实2004年的工作计划。为了搞好2004年的学会工作、落实各位理事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陈正宁理事长对秘书处的近期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要求。
会议结束后,全体与会理事在牟荣院长的陪同下参观了物研院大型计算机机房和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全过程。


MAZ新型燃油节能环保添加剂问世

石油不但是一种化工原料,也是国家的重要战略物资,随着生活的不断提高,燃油已成为百姓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资。目前我国石油短缺,年进口量已超过8千万吨。燃油燃烧后的排放物是污梁环境的主要物质,为此西方国家不仅制定了燃油的排放标准,还规定燃油的稀烃含量不得高于13.5%。目前我国生产的燃油稀烃含量约为35%,大大超过西方国家的标准。据环科院的专家透露,我国打算制定与西方接轨的新的排放标准,如采用西方的降烃技术仅此一项,将需投资设备改造费数百亿元。
长信开发公司提供的MAZ燃油添加剂是一种节能、环保双功能燃油添加剂,通过燃油的完全燃烧提高了动力,获得了稳定的节油和环保效果。
北京理工大学用了七个多月的时间、行程数万公里分别做了发动数台架试验和整车试验,表明:MAZ产品加入国内市售90#车用无铅汽油后,发动机台架节油率为8%,整车底盘测功节油率为6%以上;尾气排放物中CO、NOx、HC指标分别下降5%、15%和19%;达到西方国家93#汽油(稀烃含量13.5%)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水平。年节油可达数百万吨。

MZA产品的原料来源广,生产成本低,本身不含金属物质,水溶解度低,生物降解度高,添加量少,使用安全,不改造现有炼油工业设备和生产工艺,就可生产出尾气排放量国际达标的节油环保型燃油来。

日本物探同行的新视野
2003年10月,日本物理探查学会会长芦田让,在一篇纪念该学会成立55周年的文章中,谈到物探的社会贡献时,列举了若干物探可发挥作用的重大工程项目,这些项目已经或正在受到日本政府和有
关人士的高度关注,兹摘译如下:
1. 石油、天然气、甲烷水合物等能源
1999年,由于“三陆冲”基础试钻成功,产出天然气,磐城冲油气田与北海道的勇拂气田等煤层起源的气田连成一线。在这条线上还有“茨城冲构造”、“三陆冲东方构造”、“岩手冲构造”、“胆振冲构造”,它们是一些非常有意义的新类型孔隙构造。与过去位于水深浅于200m的大陆架构造相比,这些构造皆位于1000m至2000m的深海域。随着探矿的推进,将来在这一海域有望形成一大气田。1999年的“南海槽”基础钻探确认了甲烷水合物,其后又实施了二维、三维物探,在2003年有相当多的钻探计划。
2. 高放射性废料的地层处理
2000年制订了关于确定放射性废料最终处理的法律,给出了选定概查地、精查地和最终处理设施建设地点的基本标准。同年10月设立了原子能发电环境整备机构,作为高放废料处理的实施主体及通过募集方式选定概查地的组织。在选定地层处理地点的方面,物探有望作为主要技术发挥作用。
3. 公共利用大深度地下空间
2000年5月制定了公共利用大深度地下空间的特别措置法,使深度40m或持力层+10m以下大深度地下空间,在三大都市圈,可以作为不涉及私有权的公共空间加以利用。在这里,所谓持力层是指具有2500KN/m2以上的承载力并且原则上是指N值大于50的地基。通过打钻进行标准贯入试验等方法在孔井内确定持力层,为了详细掌握水平方向持力层的分布,就要采用浅层反射地震勘探等物探方法。现在,为确定地下大深度的地基,国土交通省正在编制调查指南。
4. 土壤污染对策
2003年2月制定了土壤污染对策法,对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圈定污染区域、消除污染措施,指定调查机关和支援法人等作出了规定。根据土壤污染对策法实施规则,对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方法、指定区域确定的基本标准、消除污染等项措施给出了有关的技术标准。而在这方面,对于污染区域的确定、净化效果的评价、水流的把握也需要物探来做工作。
5. 地球变暖对策
1997年在防止地球变暖京都会议(COP3)上缔结的京都议定书要求日本2008——2012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6%。
为实现这个公约正在作出种种努力,有人提议通过EOR的一项技术——二氧化碳气体混相攻法,将二氧化碳气体压入油气层中,也有人提议利用超出甲烷气的煤层吸附二氧化碳气的作用,将二氧化碳气固定在煤层中并回收甲烷气。确证试验正在北海道实施。物探技术在这里可以用来确定二氧化碳气体压入的范围。
6. 防灾
1995年阪神淡路大震灾以来,作为地震调查研究的一环,使用地震调查研究基金为确定全国活断层位置或者为选定海沟位置而实施反射地震、电法、电磁法勘探等物探方法。更进一步,在日益成为必要的地震动预测方面,将基底构造、S波速度构造等,通过物探必将使地下信息定量化变得重要起来。
7. 建造物的维持管理
隧道、道路坡面建成后,经过30~40年,崩落的可能性由于老朽化而增大。关于隧道的崩落,实施有打音调查、热红外线调查等,但是对自然斜面、道路坡面背面地质状况的调查方法尚未确立,为解决这些问题,在物探学会内成立了斜面等健全性研讨研究委员会(财团),以考察调查手法和逐项提出最佳施工方法为目的开展活动。一旦确立有效的调查方法,在全国道路调查上将有很大的工作量。
8. 大陆架调查
排他性的经济水域一般规定为从海岸线起200海里的水域,如能证明在这一水域外侧与内侧存在地形、地质上的地缘关系,则海底及海底下的权利可以从海岸线延伸到350海里,按联合国海洋法条约,到2009年5月止,要开展必要的调查并把调查结果向联合国提出,如被承认,就等于扩大了领土。所谓必要的调查,仅做水深调查是不够的,还要通过高压气枪等做海底下的地下构造调查和钻孔调查。(上述调查经费)正在调整编入2004年度政府预算。(王振东)

荣誉理事长刘光鼎院士著文建议我会成立
“军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我会荣誉理事长刘光鼎院士与二炮工程学院刘代志教授联名在“地球物理学进展”2003年第18卷第4期上发表了“试论军事地球物理学”。论文从地球物理学的历史与现状出发,探讨了建立一门新学科——“军事地球物理学”的目的与意义,进而讨论为军事地球物理学的科学的内函与外延、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任务与发展方向,并重点介绍了地球物理战与地球物理武器,最后就学科的建立与发展提出了几点设想与建设,希望广大会员认真阅读研究,发表意见,函寄本会秘书处。(地址:北京海淀区民族学院南路5号 邮编:100081)

中国科协2004年减轻自然灾害研讨会在京召开
中国科协于2004年2月27日—29日在北京召开了“2004年减轻自然灾害研讨会”。来自17个学会的专家、学者、学会干部以及科协领导、工作人员共102人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冯长根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并讲了话,学会学术部副部长杨文志主持了开幕式。
我会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科协减灾专家组成员、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陈菊英,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耿庆国等。中国科协减灾专家组成员、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主任郭增建,因故未能出席。
27日全天举行了大会,16位专家在大会上作了报告。28日全天分气水圈、地圈、火灾三个组进行了分组报告和交流。专家们本着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回顾了2003年预测效果,报告、交流了2004年可能发生的灾害。会议气氛活跃,讨论热烈。
郭增建先生代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向会议提交了《2003年天灾预测回顾与2004年天灾预测展望》的书面报告。报告简要回顾了2003年2月我会向中国科协提交的预测意见及预测效果。(1)气象与洪水。预测2003年黄河中下游可能发生10000m3/s的较大洪水,但不会发生20000m3/s的特大洪水。实况是:2003年7月30日黄河中游北干流府谷段出现了13000m3/s流量,随后,吴堡段、壶口段、龙门段分别出现了11000m3/s、12000m3/s、7230m3/s的流量。花园口按水量还原计算超过7000m3/s的流量(因小浪底水库拦洪)。(2)地震。预测2003—2004年间,中国四个地区中有两个可能发生7级地震。结果在所预测的新疆新源、伊宁、霍城地区和甘肃河西走廊西段地区各发生了6.1级地震,两地区分别造成10人和11人死亡。房屋倒塌和牲畜死亡都很严重。
郭先生的书面报告中,分别对气象与洪水、地震两方面提出了2004年的预测意见。
陈菊英向会议提交了《2003年中国夏秋季降水异常分布特征和成因分析》的论文,并在分组会上作了报告,报告中重点补充了对2004年的预测意见。她还代表水圈组在闭幕大会上作了综合发言。
耿庆国向会议提交了他在病榻上完成的《对2004年7月中旬至9月上旬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及黄河下游出现特大洪水的预测》、《海河巨洪与中国强震》两篇论文,并在27日的全体大会上作了报告。他的报告资料丰富、工作扎实、观点明确,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重视。
中国科协均已同意三位专家的报告编入中国科协主编的2004年《减轻自然灾害白皮书》。
(汪纬林)




“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在京成立
为充分发挥各方面专家在地震预测研究方面的才智,贯彻百花齐放的学术方针,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地震预报事业的发展,中国地震局于2004年2月决定成立了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
委员会人员组成:
主 任:郭增建
副主任:徐道一 汪成民
委 员:(以姓氏笔划为序)
孙加林 任振球 刘德富 李均之
沈宗丕 林命周 郑联达 徐好民
耿庆国 钱复业 黄相宁
委员会工作职责及义务:
1.关注地震预报事业的发展,努力开展地震预测研究。预测意见、预测依据、研究成果或工作建议等可报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或中国地震局。
2.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报管理条例》中有关预测预报的规定,不向社会散发地震预测意见。

委员会工作机制及条件保障:
1.每年召开1—2次咨询会(视震情趋势也可增减咨询次数),交流研究成果,提出震情趋势判定意见或工作建议。
2.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和条件保障,支持委员从不同领域开展各有特色的地震预测科研工作。

何继善基金管理委员会成立

何继善教授是我会第五届、第六届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南工业大学校长,现任湖南省科协主席。
何继善教授长期致力于能源与资源勘查、环境与工程勘察等领域的地球物理理论、方法与观测系统的研究,创立并发展了以“双频激电理论”和“伪随机信号电磁法”为核心的地电场理论,发明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中国特色的地电场观测仪器系统,在全国(除台湾外)得到广泛应用。何先生从事高等教育40多年,领导改革、倡导人文精神、优化育人环境,促进理、工、文融合,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推进国家211工程,在教学、科研、生产和科普多方面取得卓有成效的业绩,先后获得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李四光地质教师奖和18项省部级奖励。由于他对科研、教学一线同志的感受和贫困学生辍学的忧虑,在积极支持奖学金制度外,毅然决定再建何继善基金。
一、何继善基金管理委员会简介
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加强何继善先生与其校友、学生、朋友及社会各界的联系,争取国内外团体和个人的支持与捐助,经业务主管部门同意,国家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2002年12月14日批准),特成立何继善基金管理委员会。
基金会是对国内外捐赠给何继善先生的资金进行管理的专项基金管理机构,宗旨是: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致力于加强何继善先生与国内外各界的联系和合作,争取国内外团体、个人的支持和捐助,推动和促进我国的教学、科研、高新技术开发及教育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教育水平。
基金会接受国内外及港澳台地区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商社及个人的自愿捐赠。
基金会的基金主要用于支持和奖励在教学、科研和高新技术开发等工作中做出贡献的教师、学生和员工;资助有益于国家建设的科研项目及社会公益活动。对特定项目捐赠,可以按照捐赠者的愿望和意见定向使用。
基金会为捐赠者颁发证书。对捐赠数额较大或捐赠资金累计达到一定数额者,可在合适地点为其设立纪念物或刻碑纪念。对热心教育事业,捐赠数额较大者,可聘为基金会理事单位或理事。
施惠于教育,造福于社会,这是一举数德的善事。参与就是您的善举,此乃利人、利己、利国、利民的好事。基金会衷心希望与热心教育事业的国内外及港澳台地区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各界人士建立友好联系,希望得到各位的鼎力协助。让我们互相支持,通力合作,共同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为祖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二、基金管理办法
1. 热诚欢迎海内外的企业、事业单位、社团、商社、个人为何继善基金管理委员会资助捐赠。
2. 基金会的本金原则上不动用,利用增值部分奖励在教学、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等工作中做出贡献的教师、学生和员工,资助有益于国家建设的研究和开发项目,资助社会公益活动等符合基金会章程的活动。
3. 凡申请资助的单位和个人需填写《资助申请表》,经基金会理事会审批后,与本会秘书处签订《何继善基金管理委员会基金使用协议书》,办理资助用款手续。
4. 本会办事机构的行政开支不得高于国家的有关规定,具体数额由理事会审议决定。
5. 凡为本会捐资,本会均开具正式财务收据,并可签订书面协议,写明捐资金额、捐资意向以及基金会的承诺等。
6. 捐赠自愿,不分多少。凡为本会捐资,本会给予奖励:(1)捐资在50万元以上者(含累积金额),颁发证书及“金质”纪念牌,可聘为基金会理事单位或理事,通过新闻媒介报道消息,并在合适地点为其设立纪念物或刻碑纪念。(2)捐资在30万元以上者(含累积金额),颁发证书及“银质”纪念牌,可聘为基金会理事单位或理事,通过新闻媒介报道消息,并在合适地点为其设立纪念物或刻碑纪念。(3)捐资在10万元以上者(含累积金额),颁发证书及“铜质”纪念牌,可聘为基金会理事单位或理事,在合适地点为其设立纪念物或刻碑纪念。(4)捐资在1万元以上者,颁发证书及纪念牌。(5)其他捐资者,发给证书及纪念章。(6)全部捐资者的姓名及金额,均刊登于基金会的定期专刊上,捐资名册永久保存。
7. 欢迎提供信息。凡提供信息者,本会赠纪念品或给予适当奖励以示感谢。

三、资助暂行办法
为加强基金会资助工作的管理,根据国务院《基金会管理办法》第八条的规定及本会章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方法。
1. 资助的宗旨:本会的基金资助,是利用基金增值部分奖励在教学、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等工作中做出贡献的教师、学生和员工,资助有益于国家建设的研究和开发项目,资助社会公益活动等符合基金会章程的活动,并藉此提高基金的使用效率。
2.资助的范围:本会章程第二章规定的各项任务及符合本会宗旨的各类活动,为本会的资助范围。其中应以如下各类为资助重点:(1)利用本会的基金奖励在教学、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等工作中做出贡献的教师、学生和员工;(2)利用本会的基金资助有益于国家建设的研究和开发项目;(3)利用本会的基金资助社会公益活动。
3. 资助的原则:(1)凡本会资助的项目,本会皆应作为主办单位之一,参与组织或直接主持该项目的全面工作。(2)接受资助方须严格履行本会的申报程序,并接受本会的各项管理规定。(3)接受资助方须对资助项目单位立帐,专款专用,并主动配合本会委派的会计主管机构定时审计。如出现违背基金使用规定的情况,本会随时有权减少、停止或收回资助的基金,并追究违约一方的责任。
4. 申报及批准程序:(1)申请资助方一般应提前两个月提出申请。(2)申请时须向本会秘书处提交详细的项目计划书,内容包括:①项目名称、申请单位、项目负责人、联系人;②项目内容与项目意义;③可行性分析及保障措施;④实施步骤与完成时间;⑤效益预测;⑥申请资助的理由;⑦项目经费的预算(须分列各项子目的支出预算),经费的来源,申请资助的款额。(3)本会理事会审核批准后,申请方须与本会秘书处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何继善基金管理委员会基金使用协议书》。
5. 项目监控:资助项目实施后,本会秘书处对项目实施情况负有随时监控的职责。对效益差、影响差、使用差的资助项目,根据国务院《基金会管理办法》及本会章程的有关规定,须及时采取必要措施,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6. 项目验收:资助项目完成后,接受资助方须及时做出项目执行情况的书面报告,提交本会秘书处审核,并向本会无偿提供有关录音、录像、图片、照片、文字、书藉等全套项目的活动资料及业务成果。
7. 项目决算:(1)资助项目完成后,接受资助方须及时做出项目经费的决算报告,提交本会秘书处审核。如有必要,本会秘书处有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审计。(2)预算、决算不符的资助项目,如有结余,应按投入比例如数退还本会;如有超支,原则上由接受资助方自负。(3)如因资助项目完成质量明显未达到预期标准,本会提出须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其费用由接受资助方承担,本会无义务追加预算外资助。(4)对个别确因预算不足而需追加资金的资助项目,视效益前景的好坏,由本会秘书处报请理事长办公会讨论决定后酌情处理。
8. 附则:本办法自理事长办公会通过之日起开始执行。本办法的解释权归理事长办公会。
四、基金实施计划
1. 本会通过对设立的各项基金项目进行奖励和资助。
2. 本会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进行奖励和资助。
3. 本会基金实施项目(暂定):(1)教师奖励基金;(2)学生奖励基金;(3)科学研究资助基金。
4. 本会基金用于各项奖励及资助的性质、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基金命名由本会秘书处拟定,报本会理事会审定后正式命名。
联系方式: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潇湘中路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创业大厦
电话:86-731-8713666 8859016
传真:86-731-8711636
邮政编码:410012

沈宗丕同志获地震预测奖
沈宗丕同志坚持地震预测预报,几十年如一日。退休后在无经费支持的情况下,仍坚持向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黄皮书》和地震预报主管部门提供预报意见。在2003年地震预测中又作出可喜成绩,对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师6.8级地震预测较准确,于2003年12月31日,获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奖励。与此同时,上海市地震局监测预报处、离退休干部处联合给沈宗丕同志颁发了“荣誉证书”。(汪纬林)


资源、环境与工程勘查中的电法勘探方法技术交流会在重庆闭幕

由中国地质学会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联合主办、重庆地质仪器厂承办的资源、环境与工程勘查中的电法勘探方法技术交流会,11月15日开幕,经过3天,胜利结束了。这次会经过了一年的筹备,共收到论文31篇,出版了论文集(《地质与勘探》增刊)。70人到会,包括煤炭、国土资源(地矿)、水利、火电、铁道、城建、地震局、有色冶金、冶金、农林、大学、仪器厂等许多部门,其中主要是中青年物探工作者,也有年富力强有丰富经验的同行,还有徐世浙、罗延中等在我国物探发展中作出许多贡献的老一辈专家。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周凤桐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副主任钟世航主持。会上交流14篇论文报告,还作了包括仪器厂和科研单位、大学等研制、生产的物探仪器、设备展示和介绍。特别是用了将近一半的时间作了技术讨论和讨论今后学科、技术的发展和协作。
会议的论文中包括了:(1)电法中一些常规方法或新方法的实际应用;(2)一些电法方法和理论研究、成像、定量解释的软件和技术的进展;(3)对干扰的处理方法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要提高的方面的讨论;(4)一些新技术、新仪器的介绍。
许多论文和报告很有新意,如高密度电法2.5维反演、油气藏自然电场的微泡运移生电模型、大地电场岩性测深仪的理论基础及物性基础的探讨、阵列式电法等。在讨论中大家对一些方法的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如对天然电磁激电问题的研究方面、如对高密度电法反演的进一步研究及应注意的问题方面,如对电阻率法层析成像的进一步研究等,并提出了对各家成果取长补短、联合突破的建议和方法,初步确定2004年组织专门研讨并研究联合攻关的讨论会。可以说这是本次会一个重要收获。也许可以像1983年学会在南京召开的浅层地震学术讨论会上,促进了铁道、地矿等部门联合攻克浅层地震反射并在全国推广那样,促成电阻率法成像和层析技术的发展推广。许多与会者提及在生产任务要求时间很紧的情况下,加快外业工作进度,加强室内处理软件开发,提高室内工作速度,并腾出更多时间推敲资料,使解释成果更加正确、深入。
本次会议介绍应用方法的论文中,提供了丰富的实例和经验。
会上介绍的激发极化普查型FX\|1辐相仪,GMD高密度电法仪,电法勘探工作站软件系统等,以及重庆地质仪器厂的高密度电法仪、激发仪、地震仪、瑞利面波仪、辐射仪、声波仪、地震检波器等,都受到与会代表的重视。讨论中还就国产仪器如何发展、同类仪器的研制工作互补、互相交流等问题,提出了许多好建议。浙江、福建等地球物理勘查院介绍了他们走入国内外市场方面取得好效益的经验,给与会者很多启发;也有单位提出了希大家协助解决的工程课题,以利协作。
这次会会下的广泛交流,也是会议的重要成果之一。总之,本次会开得活泼,开得成功,有实效,大家都有收获。会上还授予了14篇论文以优秀论文奖。
同时,大家也反映,我们还存在不少应解决的问题,如:日常信息交流不畅,许多已有的成果的信息不能及时获取,甚至有人百般寻找,在会上方知别人早已有成果发表;大家建议专业委员设立网页,加强信息交流。
如何更好地适应市场,更好地走入市场,是大家关心和探索的重要内容。并认为:(a)要使市场规范化、市场有序化,需大家共同努力。许多代表建议召开物探院(队)负责人会,协调市场运作,进行强—强联合;(b)国产仪器的发展,应受到各方的重视,建议国产物探仪器研制单位,加强协调;(c)除了学术交流外,有必要加强市场、技术信息交流。 
本次会议的东道主重庆地质仪器厂不仅为会议的准备和会议期间作了大量的会务工作,提供了良好的食、宿、会议条件,还为会议提供了3—4万元的资金,在此我代表会议主办单位和各位同行表示深切感谢!
(钟世航)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04年全国
秘书长联席会议通知


经我会秘书处与吉林省地球物理学会商定,全国秘书长联席会议拟于2004年5月中旬在吉林召开,会期3天(具体时间、地点详见吉林学会通知),会议主要内容:
1. 交流学会工作经验;
2. 协调兄弟学会间的工作;
3. 讨论“关于学会会费标准和收缴会费的改革意见”;
4. 讨论合作制作科普宣传品和编印“21世纪地球物理”第二辑的有关事宜;
5. 评选表彰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优秀通讯单位。
请各省市学会做好充分准备,按时到会。
(2004年3月2日)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第一号通知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定于2004年10月中、下旬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具体见二号通知)。
本届年会组织及安排的基本原则:
1.2004年年会为综合性年会,在突出年会主题前提下,设置涉及多学科、多专业的专题会议;为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人员提供广泛交流及切磋的场所;为会员提供参与学会、各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机会,并交流新思想、新进展,公布新成果。
2.充分发挥各专业委员会及会员的积极性。各专业委员会可以单独、联合或邀请其他学会人员组织专题讨论会或其它学术活动;会员可以提出年会的专题讨论会,并担任或推荐其他人员担任召集人,学会将统筹安排。
3.年会将有大会报告。各专题讨论会也可根据情况安排适量邀请报告。大会报告和邀请报告的内容可以是学科取得的新进展,也可以是几个方面的综述。鼓励不同学科交叉,可与其他学会结合举行专题讨论。
加强与国际联系
(1)邀请报告,邀请报告可以是大会报告,也可以是分组会议报告。
(2)将年会通知上网。
(3)收入年刊的文章应附英文题目及英文摘要(相当于中文200字左右的篇幅,讲明方法、理论及结果)。英文摘要及题目上网。
会议预定内容
年会学术报告讨论会的题目,在年会一号通知发出并广泛听取会员意见后确定,在二号通知中公布。根据初步酝酿部分专题题目如下:
(1)地球物理学科的发展前景及研究前沿
(2)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
(3)储层描述与开发地球物理
(4)基础地质调查、固体矿产勘查中的地球物理技术与方法
(5)水资源、环境、工程勘察及工程质量监测中的地球物理技术与方法
(6)地球物理观测与实验技术的新进展及应用
(7)地磁与高空物理
(8)地震预测和地震学研究(9)海洋地球物理(10)天灾事件在中国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环境变异的前兆信号(11)岩石圈结构及大陆动力学(12)地球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13)流体地球科学(14)信息技术与地球物理(15)空间大地测量与天文地球动力学(16)计算地球物理
(17)地球介质各向异性(18)中国大陆块体结构及运动变形(19)古地磁学:理论、进展与拓展(20)地球电磁法及其在深部结构、资源、工程勘探和减灾方面的应用(21)城市地球物理(22)岩石断裂力学与地球物理实验(23)重力与地球动力学

三.请各专业委员会及会员对二十届年会学术报告讨论会的专题设置、组织安排提出意见。有关意见请于4月5日前寄到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办公室。第二号通知将于4月份发出,刊登确定的专题名称及征稿具体内容,并刊登于2004年第二期《会讯》和学会网站上。

关于召开2004年全国天灾预测研讨会议通知(第一号)

江西省地震局、翁文波科学发展基金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拟于2004年5月中旬,在江西井冈山联合召开2004年全国天灾预测研讨会议。现将征文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文内容
1. 2004年全国重大灾害预测。文中请阐明预测依据、预测方法以及方法的科学性、可操作性等。
2. 缅甸大震与我国长江水情的相关性。
3. “非典”、“禽流感”的漫延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
二、论文要求
1. 每位作者限1—2篇文章。
2. 提供A4标准复印纸激光打印稿一份。稿件的版芯为23.0cm×14.5cm。切勿超限,勿打页码。正文一律用5号字。
3. 文章可列关键词、摘要、参考文献(限5条以内)。
4. 文章体式请参照有关学报。或参照《2003 天灾预测研讨会议文集》和《2003 天灾预测总结学术会议文集》中徐道一、李曾中、曾小苹、魏凤英、李国琛、沈宗丕、叶民权等的文章。
5. 征文截止日期:2004年4月15日。
三、论文请寄:汪纬林(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5号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联系电话:68729326
传 真:68460283
四、会议具体时间、地点等,将在第二号通知中公布。
江西省地震局、翁文波科学发展基金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

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国际学术会议通知
(第二号)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长江水利委员会
协办单位: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美国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协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
长江大学
会讯网址:http:∥unit.cug.edu.cn/dqwlx/iceeg/

会议论文集将由科学出版社纽约分支机构出版发行,并在会前印出。会议论文集将由EI中国信息部提交EI总部,通过EI总部专家审定,可录入EI检索数据库。
会议日期:2004年6月6~11日
会议地点:武汉市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术交流中心

会议组织委员会
名誉主席:刘光鼎
主 席:王家映
执行主席:夏江海 于 晟
会议学术委员会
Dr.William Doll(主席),Oak Ridge National Lab,USA
Dr.Oz Yilmaz, GeoTomo LLC, Houston, USA
Dr.Jim Hunter, Terrain Sciences Division, Geological
Survey of Canada, Canada
Prof.Don Steeples, Department of Geology, University
of Kansas, USA
Dr.Jianghai Xia, Kansas Geological Survey, The
University of Kansas, USA
Prof. Toshifumi Matsuoka, Earth resources Engineering,
Kyoto University, Japan
Prof. Dr. Alan G. Green, ETH Research Commission,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Switzerland
Prof.Ki Young Kim, Department of Geophysics,
Kangwon National University, South Korea
Prof. Philip Carpenter, Department of Geology, Northern
lllinois University, USA
Dr. Boxun Xiao, Institute of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 Commission, China
Prof. Jaying Wang, Institute of Geophysics&Geomatic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China
Dr. Yixian Xu, Institute of Geophysics&Geomatic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China

会议论文征集
论文范围:
工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环境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灾害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水资源地球物理探测技术、考古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及相关软件和仪器技术等的应用实例及其理论研究。
论文要求:
符合本次会议主题及相关领域成果的论文,长度A4纸一般4页(包括图表),最多6页,论文格式请在会议网站(http:∥unit.cug.edu.cn/dqwlx/iceeg/)下载。论文全文截止日期2004年5月10日。

论文翻译: 
若论文作者提供中文文稿,会议秘书处可代其聘请专业人士将中文文稿翻译成英文,费用由作者承担。收费标准:每页中文(约1000字)200元。需要翻译的论文要求在2004年4月10日以前提交。
论文摘要要求用电子文档,并用电子邮件发到会议专用信箱:iceeg2004@cug.edu.cn,或邮寄软盘到:
武汉市鲁磨路中国地质大学 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 国际学术会议筹备组
邮编:430074

会议安排
会议专题报告 6月7日上午8∶30—12∶00,下午2∶00—5∶00
会议主题报告会 6月8日上午8∶30—12∶00,下午2∶00—5∶00
其它主题报告会 6月9日上午8∶30—12∶00,下午2∶00—5∶00

会后野外考察(略)

会议注册
会议注册从2003年11月1日开始。注册表可在会议网站上下载,也可以通过电话、传真或Email联系。
会务费¥1600元/人,学生减半。地球物理学会会员会务费¥600元/人。
会务费涵盖会议资料、会议期间餐饮及市内交通费用。会后野外考察费用自理。

会议参展
会议期间为各单位、厂商提供条件,展示、介绍产品及技术成果,包括各类地球物理及相关仪器设备、计算机软件、方法、技术成果等。
展位收费标准:
单桌展位:600mm×1200mm
RMB¥3000元(国内厂商)
USD$800元(国外厂商)

双桌展位:600mm×2400mm
RMB¥5000元(国内厂商)
USD$1400元(国外厂商)

会议秘书处
陈 超 昌彦君 周群峰
具体联系方式:
武汉市鲁磨路中国地质大学
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
国际学术会议筹备组
邮编:430074
电话:(027)6788-3252,6788-3251
传真:(027)6788-3251
E\|mail:iceeg2004@cug.edu.cn

地球物理仪器国际化问题研讨会通知

为了加强我国地球物理仪器研究人员、生产厂家、公司和用户之间的技术协作和交流,了解国际发展动态,适应我国加入WTO的形势,推动中国仪器进入国际市场以及国外仪器设备的合理引进,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使我国地球物理仪器事业取得进一步的发展,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拟定于2004年4月15日至18日期间在北京召开“地球物理仪器国际化问题研讨会”,会议内容包括专题学术报告、技术交流与仪器展示介绍和专项议题讨论。会议报到地点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术交流中心(北京市学院路29号)。
会议日程的初步安排
4月15日下午报到,自由活动。16日上午开幕式及专题报告,下午及晚上技术交流及仪器展示。17日上午专项议题讨论及仪器展示介绍,下午讨论,与会代表可对认为比较好的仪器提出评价意见,通过会议纪要,会议闭幕。18日为交流考察及自由活动,具体安排在会议期间另行通知。
特邀报告
会议拟特邀两院院士及有关专家做以下专题报告: 
地球物理仪器的现状与展望; 
地震CT技术与地震工程; 
大地电磁探测技术的进展与应用; 
重力与磁法仪器的最新进展; 
数字式地震检波器与测震技术的发展; 
地质雷达仪器的研制与应用。 
欢迎与会代表就仪器的研发、应用技术及其在各个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成果展开交流。会议拟编辑出版交流论文集,因此,望与会代表提供参会论文的电子文件,论文文稿的要求参照《地球物理学报》或《地球物理学进展》的投稿要求。拟参与会议交流(包括仪器产品介绍)的代表务必在回执中说明会议交流发言的题目,以便会议统筹安排。
专项议题
会议拟安排以下专项议题: 
1. 当前国内外地球物理仪器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供需间的主要矛盾,今后的改进方向; 
2. 地球物理仪器领域各学科间的相互交叉渗透、联合观测及综合观测; 
3. 建立地球物理技术人员联络网,通过联络网更好地发挥学会的作用; 
4. 对专委会有关工作的建议,包括: 
1)组织对地球物理仪器的评议与鉴定办法; 
2)技术职称评定的实施办法(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是学会开展职称评定工作的试点单位); 
3)组织专家咨询服务工作的办法(咨询服务内容包括对研究项目方案的论证、仪器购置决策、ISO质量体系论证及国家奖励申报等)。
会务安排 
本次会议的会务工作由北京市东城振动学会承办,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1. 会议费 
会议费分三种情况:1)仅参加会议,400元/人;2)考察活动,400元(800~1000)/人;3)仪器展位(不含上两项费用),800元/m2,每增加1m2增收500元。 
2. 食宿费 
会议食宿自理,膳食费每天10元。住宿分三种标准:1)每人每天50元以下;2)每人每天50~100元;3)每人每天100~200元。需要单间或包房请在回执中说明。 
3. 会议费的缴纳
需要展位的代表请与4月12日前将会议费通过银行汇到北京东城振动学会(开户单位:北京东城振动学会;开户行:北京市商业银行双秀支行;帐号:9001201090039-28)。不需要展位的代表也可以按上述方式缴纳会议费。会议费发票在会议报到时领取。
4. 参会要求 
此次会议时间定在北京的黄金时间,订票和住宿都很紧张,会务工作需根据各位代表的回执情况具体进行安排。各项安排均需会务组垫付款项。因此,返寄出回执的代表务请准时到会,如有特殊情况务请及时通知会务组。敬请大家谅解,并谢谢大家的合作! 
会议回执务必于3月22日前寄出,回执请寄到以下地址:
北京市中关村北一条1号,邮编:100080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
联系电话:010-82628946,010-84279830,
010-62756956 
回执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网站:http:∥www.cgs.org.cn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
2004年3月1日

关于转发“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
的预备通知”的通知

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将于2004年11月2日—5日在上海举办,本次年会的宗旨是使更多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为我国的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才智和力量;为青年专家学者提供学术交流的机会和舞台;为青年学术骨干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将是21世纪国内科技界一次较大规模的综合性青年学术会议,通过举办这次会议,将激励青年科技工作者面向未来,勇于创新,肩负起历史重任,更多地参与解决当今我国科技发展以及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问题。同时进一步加强海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贡献。

本次学术年会的主题:“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会议的口号为“科技增强国力,青年开创未来”。
根据中国科协的工作安排,中国地理学会作为本届青年学术年会第四分会场的牵头学会;该分会场的主题是:“地球科学与观测技术”;征文范围:(1)地球系统科学与全球变化研究;(2)地表过程与机理研究;(3)人地关系调控与社会可持续发展;(4)地球信息科学与观测技术。希望各有关地球科学和观测技术方面的全国性学会,积极组织和推荐本学科领域的优秀青年学者参加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有关会议的征文请参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网站(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征文通知),会议论文的截止日期为2004年7月30日。请各位参会者于2004年5月30日前将“个人报名表”报给中国地理学会,会议论文请于7月30日前报到中国地理学会。
中国地理学会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北京市安外大屯路中国地理学会
邮政编码:100101
电话号码:010-64870663
传真号码:010-64889598
电子信箱:gsc@igsnrr.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