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第74期

 

 

[学会工作]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改革计划方案

第六届第十次常务理事会议纪要

第六届第十次秘书长会议纪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地方学会秘书长联席会议纪要

2002年全国天灾预测研讨会暨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会议纪要

 

2002年科技周科普宣传工作

勘探勘察认证工作站开始启动ISO9000新版认证

我会首届国际信息网络学习班结业

 

[学术交流]

第十七届年会水资源、环境、工程勘察及工程质量监测中的地球物理技术与方法”“地球

物理观测实验技术的新进展及应用”“地磁与高空”“地震预测与地震学研究 ”“海洋地球物理”“中国巨灾综合预测与中国环境变异”“岩石圈结构与大陆动力学”“ 地球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流体地球科学专题研讨会纪要

[科技信息]

我国重大天气灾害预测取得新进展

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室对台湾以东7.5级强烈地震做出年度预测

 

我国重点海域将建赤潮监控区

美国近期要在科技政策方面抓六件大事

联合国发布2002年国际减灾日主题

第五届LACDE国际会议将于10月在上海召开

[地方学会]

江苏省地球物理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圆满结束

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积极参加第十届《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

[报  道]

刘东生院士荣获2002年度泰勒环境奖

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及科普报告会

隧道衬砌质量与隧道施工地质预报培训班在青岛成功举办

 

[通  知]

2002年中国气象科技和环境工程国际研讨会征文通知

第十八届学术年会第二号通知(摘要)

第十一届重力与固体潮及重力仪器专题研讨会的通知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改革计划方案

2002年5月14日)

 

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深化改革的立脚点

改革必须从实际出发,改革必须脚踏实地。经济独立、市场运作、民主办会和做好三服 务’——为发展学科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学会会员服务是本会深化改革的目标和理 念。

地球物理学科所具有的特色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业已形成的优势,是本会继续深化改革的两 个立脚点。

(一)地球物理学科本身特色

学科交叉、综合,是地球物理学科十分鲜明的特色。上穹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地球物理学科研究领域极为广阔,上至研究日地关系、磁层、高空大气、电离层和行星际 空间,研究与地球表层密切相关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下至研究地壳分界面、 地幔和固体地核。

21世纪与人民生活福祉、国家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有关的资源、能源、环境、灾害 和工程勘察等社会各界有着广泛需求的问题,都是地球物理学科和地球物理工作者正在全力 关注、缜密研究的重大课题,都是地球物理工作者涉足的领域和演出的舞台。

地球物理学原始创新研究到应用研究到中间实验、推广应用,许多成果都是在多学科综合交 叉中取得的,也有许多新领域有待开拓,这些都将成为当代地球科学最富创新性的生长点。

(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自身优势

几年来,在中国科协领导和主要支持单位支持下,本会在推进改革工作中,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大胆探索、努力创新。本会坚持独立自主,实行民主办会;本会坚持以会员为本,突 出中国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在学会中的主体地位。正是这两点坚持,构成了今天中国地球物 理学会本身十分鲜明的优势。

本会是真正跨部门、跨学科、跨行业、跨地域的社会团体;在管理体制上已成功地摆脱了部 门所有,实行了多支持体制。并通过自身网络、刊物、学术会议、科普活动和社会服务,不 断扩大学会的发展能力、服务功能和社团活力。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多年来卓有成效地团结广大会员和地球物理科学工作者集研究、教学、产 业、政府部门之优势,充分施展学科综合和交叉的特色,使地球物理分支学科各专业相互渗 透、共同成长。

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既要促进学科发展,又要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 好服务,还有努力解决学会活动经费问题,这是本会当前深化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三、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本会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在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 ,围绕全国工作大局,以中国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为主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一步突 破影响学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在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积极探索符合科学技 术和科技团体发展规律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推进学会工作制度创新,进一步 增强学会发展能力,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真正办成会员之家;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 发展战略做出新贡献。

本会在推进改革工作中要坚持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改革方法。要坚持实行分类管理和因地 制宜的原则。要坚持学会改革与国家整体改革进度协调一致。

(二)本会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领导下,全面贯彻实施以中国地球物理 学会会员为主体、独立自主、民主办会,使本会构建成为具有现代科技社会团体特点的组织 管理体系和工作模式;增强学会能力建设,建立和完善自立、自强、自律的运行机制,努力 提高学会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改革和丰富学会活动方式、方法,提高学会活动质量和水平 ,进一步树立学会的学术权威性和鲜明的社会支柱性,增强学会对广大会员的凝聚力和吸引 力;把本会办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社会团体活动规律、满足中国地球物 理科技工作者需求、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科技社团。在2006年中国科协第七次代表大会前, 把本会办成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学会之一;在本学科领域通过突破性创新,以期在地球物 理学科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真正起到桥梁纽带作用。

四、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改革的具体内容

(一)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和发展多学科综合、交叉的特色。要抓创新、抓突破、抓转化、抓 效益。

大综合、大交叉是地球物理学科发展创新的必由之路。本会主旨性工作都要紧紧围绕下述目 的进行:进一步搞好和促进地球科学的多学科综合、交叉,努力提高地球物理学科发展水平 和创新能力,更好地实施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更好地贯彻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 战略;更快更好地出人才、出成果、出水平、出效益。

(二)要脚踏实地搞好学会组织建设,建立以会员为主体的组织体制。本会永远把会员作为 主要依靠力量,发展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增强和扩大本会作为社团组织的群众基础。把为 会员服务作为基本职责,在组织设置、工作部署、资源配置、活动开展方面予以充分体现。 在会员管理上,对学生会员(准会员)、会员、高级会员、会士以及通讯会员、荣誉会员等 实行分类管理。

建立多元结构的会员制度。努力吸收不同科技机构、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的地球物理科技 工作者以及与地球物理相关的政府部门、高等院校、事业、企业单位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 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入会。

(三)要在更高水平上实行民主办会、法制管理。

充分发挥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的作用,真正让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当家作 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从体制上杜绝行政化 倾向。建立和保持合理的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

建立学会志愿者队伍,实行学会工作志愿者登记注册制度。用选聘和招聘办法建立精干、高 效、高素质的学会办事机构工作人员队伍。

建立学会活动评价指标系统,推动学会工作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并制定奖惩 办法,形成生机勃勃的工作局面。

(四)要在更高水平上坚持独立自主,增强学会能力建设。

要理顺本会内部和外部关系,包括学会与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支持单位、兄弟学 会、相关行业性协会以及地方学会的关系。

本会在中国科协、民政部的领导与指导下,在改革进程中,要进一步理顺与国土资源部、中 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 总公司、新星石油公司等主要支持单位的关系。在更高水平上坚持多支持体制,并继续探索 试行更为广泛和多种形式的支持方式。在坚持独立自主民主办会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学会能 力建设。

(五)要努力解决学会活动经费,保证学会的健康发展。在继续争取政府对学会公益性事业 财政支持的同时,拓展学会经费来源,形成经费来源多元化的格局。将个人和团体会员会费 收入作为学会基础性收入,建全会员定期缴纳会费制度,提高会费收入在学会总收入中的比 重。会员会费要与分级管理配套,不同会员的会费应有所不同。

为会员单位广泛争取承接政府和企业的委托任务创造条件。利用学会人才资源优势,大力发 展技术开发、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通过为社会提供有效服务获得收入。加强学会资本运营 部门——社会服务部,加强学会资产的合理运作和安全运作。学会作为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 行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社团法人,建立责、权、利明确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 确保社团资产增值。

五、实现上述改革内容的主要措施和途径

积几十年工作之经验,我会深知:学会第一位的工作是以人为本,发现人才,推荐、支持有 创新思想的人脱颖而出,则是本会的第一要务。

为实现上述各项改革内容,本会将采取的主要措施和途径是:

(一)全力开好学术会议。突破口是重点抓好一年一次的学术年会。本会通过举办多层次、 多形式的学术会议,达到启迪新思想、新思维,推进创新活动的目的。会员群体的科技沙龙 、专题讨论会和座谈会等是日常学术活动,业已成为学会综合性学术年会的基础。我会已积 累了较成熟的、开好学术年会的工作方法,并在不断完善。年会既要进行学术交流、技术交 流,也要介绍最新的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促进各方面的结合与合作,发布地球物理学科最 新科研成果,为学科的综合交叉渗透和发现人才提供有利场所。学会对发现的新人才、新思 想,予以重点支持,促使其进一步发展成长,对其成果予以奖励。

通过下一步改革,本会将把学术年会办成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吸收国外学者参加,欢迎外国 学者前来交流。同时要促进本会下属各专业委员会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取得更快提高。

今后510年内,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力争取得重大的为社会和国际同行公认的突破性成果, 以造福于祖国和人民。

本会积极支持和鼓励各地方学会、专业委员会、社会企业竞争承办综合性学术年会,与政府 、企事业、社团合作举办或承办其他专业性会议,在以会养会的同时,逐步达到经济上有所 收益。

本会将充分发挥作为全国性学会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域的优势,促进行业联合攻 关,共同承揽国家重大工程、科研项目的论证和验收,并对国家建设和科技发展战略、政策 等重大问题及时提出建议或决策性意见。

本会积极帮助、支持各个专业委员会、地方学会和会员单位建立项目择优支持机制,采取立 项申报、专家评审和重点支持办法,在各有关方面主持下形成引导性项目,并充分发挥资金 投入的导向作用;通过引导性项目,力争出新人才、出新成果、出新水平、出新效益,在科 学创新的征程中,更上一层楼。

(二)全力办好学会刊物。学会刊物是一个永不闭幕的学术讨论会和科技成果促进会。《地 球物理学报》、《地球物理学进展》,以及《年刊》、《会志》、《会讯》等刊物,是学会 的主要期刊。各种刊物分工明确,重点突出。不断提高各期刊学术水平和编辑能力,以《地 球物理学报》为主体,办成国际性有影响的刊物,形成精品,并由纸版办成电子版和网 络版。

通过重点支持《地球物理学报》,使其科学水平在国内继续保持名列前茅前提下,确保《地 球物理学报》走向世界,逐步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本会已于2000年4月与美国地球物理学家 联合会(简称AGU)签订了协议,由中方编辑排版,通过Internet网送往美国,中、英文版 同步出版,英文版由AGU向世界发行。

《地球物理学报》要聘请高水平的国外地球物理专家作为编委,不断提高外文水平和学术水 平,推动编委和审稿国际化进程。力争《地球物理学报》在国际发行量上有新突破,通过与 AGU合作,力争5年内经济自立,5年后合理盈利。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优的好成绩。

(三)全力做好科学普及。深入开展科普活动,不断提高科普活动的质量和水平,这是本会 重大的日常工作之一,责无旁贷。今后几年内,本会将形成一批综合性、跨学科、在科技界 和社会上享有广泛声誉和影响的科普活动项目,搞好地球物理系列科普报告。

第一、要做好面上的科普活动,与兄弟单位联合,办好有特色的夏令营冬令营。 办好每年的世界地球日环境日气象日防灾减灾日消防日 科技周科技月等活动。

第二、要继续建立和完善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以此拓展带动学会的地球物理科普工作 的正规化。除了搞好现有的四所中学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和四个科研教育实验室的科普基地 外,在人才和物质条件两方面都已具备一定实力的情况下,学会今后还要在大学内深层次地 扩大科普教育基地,切实提高青少年的科普知识水平。

第三、要积极促进科普进社区的活动,根据社区特点分别组织青少年和老年人科普活动,建 立社区科普活动园地。

第四、要不定期编辑出版科普读物。充分利用公共公益网站宣传地球物理科普知识。以提高 全民素质,特别是青少年的素质。使中国广大青少年具备科学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 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探索科学真理。

(四)全力搞好会员之家。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真正办成会员之家,是本会的立足之本。本 会以服务会员为已任。想会员之所想,急会员之所急,切实增强学会对广大会员的凝聚力和 吸引力。把继续教育和社会服务相结合,致力于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积极支持会员搞创新,以发展学科并使地球物理学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学会对创 新思想、创新人才,给予坚定的有远见的支持;对会员单位给予支持和帮助。

第二、把学会信息及时通报给会员单位,为会员做好日常服务工作。

第三、学会对会员所取得的新成果、新进展,及时给予支持、鼓励;对会员提出的新思想、 新方法、新要求,及时给予具体指导和帮助。

第四、组织国内外最新科技信息学习班,对会员开展继续教育。帮助青年学生提高水平和应 变能力;帮助一般会员更新知识,不断学习最新科学技术,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第五、学会积极帮助会员进入市场经济,及时掌握信息,找课题、找任务,为会员排忧解困 ,成为会员的知心人和贴心人。

(五)坚持独立自主,实行民主办会,加强运作管理。独立自主、民主办会是中国地球物理 学会行之有效的方针,必须全力坚持贯彻到底。为在更高层次、更新水平上体现独立自主、 民主办会的方针,今后几年,必须切实加强各方面的运作管理,推动学会工作四化。具 体措施是:

 第一、推动学会工作信息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本会活动信息网络,加 强本会信息资源开发和应用服务,建立会员库、专家库、志愿者库、科技成果库、活动项目 库、供求信息库和咨询资讯库等基本数据库,构筑学会多层次信息平台,强化学术会议、科 学普及、国际交流,科技咨询、继续教育等活动的即时性、有效性和多样性,提高工作效率 ,密切与会员联系,增强服务功能。

第二、推动学会活动精品化。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科学配置,加强项目集成,集中优 势创造和推出精品项目。将学术会议和学术期刊作为学术交流的两大支柱不断提高质量 和水平。采取多种形式,活跃学术思想,鼓励创新思维,支持冒尖,为原始创新思想、原始 创新观点的产生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要由地球物理学各专业和学派的顶尖级专家 分别组成学术委员会和技术委员会,每年度定期完成地球物理学科的进展报告,发布最新成 果,评价学科进展和学科发展趋势,字当头,找出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分析存在 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第三、推动学会活动社会化。本会在坚持独立自主、实行民主办会前提下,积极探讨和丰富 联合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单位和社团共同开展活动的方式方法,调动各方 面的积极性,取得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在制定规划、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技术标准 制定、成果鉴定等方面主动争取政府的授权和委托,以质、效、诚、信取得社会认可, 拓展学会活动空间。

本会以中国方圆勘探勘察认证工作站为核心,组织国内勘探勘察单位进行ISO的评审认 证。充分利用学会丰富的知识产权——“知本,组织职称评定委员会,对会员进行职 称评定,通过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不断提高会员素质和业务能力,以适应社会和企事业单位 的需要,尽快取得社会和企事业单位的认可。

第四、推动学会活动市场化。本会作为现代科技社团,要积极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下科技社团的活动规律,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提高学会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能力,在协调 市场行为、产品鉴定推广和技术咨询方面发挥学会自身的优势。

第五、推动学会活动国际化。为顺应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发挥本会与国际民间科技交流 、合作的独特优势,继续加强双边和多边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在推进学会活动国际化进程中 本会将致力于规范会员、地球物理科技人员职业行为和科学道德准则,提高科学道德素质。 本会作为中国原创性学术思想和观点的孵化器加速器,在未来510年内,经过 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一定能够成为国内外地球物理学科领域具有重要影 响和最有作为的社会团体之一。

(六)本会改革必须坚持在中国科协统一领导下,统筹安排,脚踏实地,有计划、有方法、 有步骤地进行。

根据中央和国家有关体制改革的要求和中国科协[2001]275号文的精神,本会对改革问题 要 实时进行认真研究和布置。要广泛征求各地方学会、专家和会员意见,充分发扬民主,集中 集体智慧,制定改革方案,经常务理事会审定后,精心组织实施,在实施中不断完善。但从 本会的实际能力考虑,当前制约本方案实施的主要困难因素是学会专职工作人员的数量、质 量应尽早解决好,并做到合理配置,此外还需要具有学会改革的启动经费。除学会自身发挥 能动性外,最终落实改革方案还需得到中国科协的支持、指导和帮助。

20022005年期间,全面进行学会改革并取得实质进展,确保学会工作上新台阶。

2006年中国科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前,全面通过中国科协对本会改革的验收,使学会改 革取得明显成效。

 

 

第六届第十次常务理事会纪要

     2002年5月14日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召开了第六届第十次常务理事会。出席 会议的有理事长刘光鼎,副理事长钟辛生、周伯修,常务理事刘振兴、刘启元、尹改、陈卫 东、郑天愉、王平、何汉漪、钱玉好、臧绍先。曲克信、姚振兴、姜朴、耿庆国、苏枫列席 会议。

会议由理事长刘光鼎院士主持。会议着重审议、修改学会的改革计划方案和职称评定试行办 法及听取年会筹备工作的汇报。常务副秘书长曲克信、副秘书长钱玉好、臧绍先分别做了说 明。

    一、常务理事根据科协的精神和学会的实际情况,从学科的含概领域、改革指标和措施 、实现的途径和可能性以及从法律角度和文字处理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审议和修改,最终一致 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改革方案,并上报科协。

二、根据六届九次常务理事会的决定,我会秘书处依据国家一系列的文件精神和当前国情、 会情,草拟出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方案,提交常务理事会讨论,并在会上做了详细说明。与会 同志认为部分称谓虽不理想,但不会影响评审工作的开展,经过讨论和反复修改,专业技 术资格认证(职称评定)试行办法予以通过,并要求秘书处立即上报审批,争取尽快启动 。在会上部分会员单位(企业性)主动提出希望学会承担这方面的工作,并按国家标准统一 规范评审认证,以取得社会的信任。

三、会议听取了我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的筹备情况。该次年会打破了过去的框架,委托中国 科学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和广西地球物理学会联合承办,《年刊》的出版由地震出版社承办 ,会议对承办单位的资格进行了审查后予以通过。为了保证会议和考察工作的顺利完成,承 办 单位专门派人到实地进行考察,使会场、食宿、交通、野外考察和保险等问题得到进一步落 实。与会同志均表示满意。

此外还通报了两件事:

    1. 根据我会地球物理基金奖励条例规定,现已开始推荐2002年傅承义青年科技奖顾功叙科技发展奖候选人的工作;

    2. 撰写中国科协《2001年学科发展蓝皮书》的工作已责成陈、臧绍先同志负责,请 有关单位和个人按通知要求积极推荐,尽早落实稿件和撰稿人。

 

第六届第十次秘书长会议纪要

    2002年5月13日,在学会办公室召开了第六届第十次秘书长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曲克信 、姚振兴、钱玉好、姜朴及办公室主任苏枫。朱日祥、臧绍先同志因公请假。会议由常务副 秘书长曲克信同志主持,主要通报和讨论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 年会的筹备情况:为了贯彻落实中国科协有关办会的精神,逐渐做到以会养会,达到 自立的目的。为此,我会今年的年会与往年不同,整个组织工作带有改革和试探性的做法。 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承办,广西地球物理学会监督协办,以 自负盈亏的原则作一次尝试。为了保证年会的服务质量,会议审查了承办单位经过实地考察 后向学会提交的调查报告,包括会议设施、住宿条件、自助餐和桌餐的配餐单、考察点位和 日程安排,并对编辑出版《年刊》的地震出版社、负责接待会议的鸿华和金沙两家饭店、负 责本次考察的广西中国旅行社的服务能力、质量和信誉,此外对承办单位给每位考察代 表落实了46万元的保险均表示满意。

    二.会议讨论了专业技术资格、职称认证的办法,责成钱玉好副秘书长就三个问题 在常务理事会上说明,并供常务理事会讨论决定。

    1.评审认证机构和领导班子问题:该机构称之为认证中心,还是认证委员会更为妥帖 ;认证中心的主任由理事长担任还是推荐有管理经验的知名科学家;副主任由科协和人事部 担任,但未征得科协和人事部同意前写入文件是否合适需要研究。

2.职称认证与职业资格认证:本职称评定与资质认证的办法、做法及职称分类等问题的可 行性。

3.关于职称称谓问题:针对我国的国情,基本分为教学类、研究类、应用技术类和工程检 测类,但对工程检测类的级别尚待讨论。

    三.通报我会深化改革方案的初稿。根据科协精神,经过多次修改,在广泛征求常务理 事会、理事和部分会员意见的基础上,经第四稿修改,从五个方面入手,分析、阐述了学会 的改革难点、改革途径和改革措施,再次提请常务理事会修改、审定。

    四.落实今年各支持单位的支持经费,要求各位秘书长按照分工,督促执行。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地方学会秘书长联席会议纪要

由浙江省地球物理学会承办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地方学会秘书长联席会议于2002年 3月21日24日在宁波市金丰宾馆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曲克信、姜朴,浙 江省张春林,云南省段永康,江苏省张鼎南、姜传经,吉林省孟令顺,上海市方连璋,广西 省桂林市葛为中,河北省任丽君,北京市任国泰,湖南省蒋永华和甘肃省赵广   同志。

会议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曲克信同志主持,会议主要内容:

一、传达学习了温家宝副总理、张玉台副书记在中国科协六届二次全委会上的讲话,张玉台 、冯长根两位书记在全国性学会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和中国科协关于推进所属全国性 学会改革的意见。与会同志一致认为, 面对21世纪党、国家和科协寄予学会发展科技、赶 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希望,作为在学会任职的科技工作者倍感时间紧迫,责任重大。只有加强 对学会改革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发挥学会各自优势,团结起来, 才能以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指针,大力推进学会工作,加快学科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

 

二、通报了各学会的工作,交流了办会经验。会议先由大学会汇报第十四届秘书长工作会议 形成共识内容的落实情况,然后各学会以书面报告为内容介绍各自在学术交流、编辑出版、 继续教育、科学普及、科技咨询以及民主办会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情况,重点汇报了如何利 用各自优势推进学会工作的经验。如上海市地球物理学会如何利用极地所优势建立固定科普 基地,培养学生奋进,勇敢报效祖国的责任感,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通过学会干部与会员合 作广交朋友,将物探技术渗透到勘察、工程、建筑和水文领域,取得和企业合作,直接为经 济 建设服务的双重效果。广西省地球物理学会针对广西矿山地质灾害,专门研制出矿山采空区 探 测技术,大大减少了灾难性事故的发生。浙江省地球物理学会坚持抓反法轮功的教育,为社 会 安定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北京地球物理学会针对北京地区的实际情况,坚持科技领先,组 织每年一次学术年会,获得会员的好评。河北、湖南省地球物理学会在千厂千会协作中成绩 突出。甘肃省地球物理学会筹备组通过与兄弟学会协作,不仅组织学术讨论、科技普及工作 ,还在帮助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解决人力、经费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则着重介绍了办会、办刊和推进科普活动的经验,并就大学会改革设想听取了地方学会的意 见和建议。

三、会议取得如下共识:

1.组织起来发挥团队精神,可以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各学会的科普资料和人才信息应快速 实现互通有无,能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提高工效和排除困境,更是联合社会各界共同发展 地球物理学科,推进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好办法。

2.为便于兄弟学会之间互相了解、监督和支持,认真执行在2001年秘书长会议取得的共识,

每年12月15日在网上、会讯上公布大家提供的总结、计划和报表。

3.缴纳会费是会员的应尽业务,按照大学会和地方学会商定的意见,在近期内抓紧催促大学 会六届期间未交会费的会员办理交费手续。

4.为便于地球物理工作者办理入会手续,会议赞成取消按地区发展会员办理入会手续的死 规定,凡符合本会会员条件的科技与管理工作者,均可就地申请,经大学会审批后发给会员 证,通知会员所在单位,并将会员组织关系转到会员所在的地方学会。

四、关于举办第十六届秘书长会议和评选优秀会讯通讯员

1.经过各兄弟学会的申报提议后,决定第十六届秘书长会议由吉林省地球物理学会承办,时 间为2003年4月,地点在长春。

2.会议委托吉林省地球物理学会、江苏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就各学会在2001年内投给《会讯 》的稿件质量和数量进行统计评比,结果是江苏学会位居第一,与会同志一致同意授 于江苏省 地球物理学会会讯优秀通讯员荣誉,在闭幕会上颂发了证书和奖金。

最后常务副秘书长代表大家对浙江省地球物理学会支持承办此次会议表示诚挚谢意、衷心感 谢。

 

2002年全国天灾预测研讨会暨天灾预测专业

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会会议纪要(摘要)

(2002年4月17日  广东省中山市)

2002年4月14日至17日在广东省中山市,举行了2002年全国天灾预测研讨会暨天灾预测专业 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会。会议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翁文波科学发展 基金、中山市人民政府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中山市水利局联合召开。从事地球物理、水利 、空间、天文、地震、气象、海洋、环境科学、地质、地理、农林、医学、高教、新闻出版 等专业,来自祖国各地和中山市的专家学者62人(其中教授级专家20人,副教授级专家17人) 与会。

中山市人民政府主管防汛防旱防风工作的副市长吴章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曲 克信教授、中山市水利局方翼强副书记出席了会议并讲了话。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郭增建主 任致开幕词。范垂仁委员作为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代表在开幕式上作了动情的讲话。

郭增建主任以《十年探讨、十年预测》为题、王涌泉副主任以《十年回顾》为题,对天灾预 测专业委员会十年来所走过的道路作了历史性回顾。

欧阳首承、李国琛、黄志春、魏柏林、林云芳、韩延本、耿庆国、汤懋苍、徐道一、范垂仁 、魏凤英、陈一文等专家作了专题报告,受到了与会代表的欢迎。

会议事先将各位专家提交的43篇论文报告,纳入了《2002年天灾预测研讨会暨天灾预测专业 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会文集》,并在会前出版。另有8篇论文因收到较晚,未能编入文集 。

在会议第二阶段,与会专家对2002年全国天灾预测意见提出了分析报告和会商研讨。经过与 会专家学者的认真研讨、相互切磋和共同努力,会议形成了《2002年全国天灾综合预测意见 》和《2002年广东省中山市雨情水情预测意见》,作为内部文件,送达有关主管部门参阅。

会议收到了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室《对台湾以东7.5级强烈地震做出准确的年度预测》的 报告(详情见本刊17页)。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还就《2002年及其后黄河洪水预测》写了专门报告,送达有关主管部门 参阅。

会议期间,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举行了扩大会议,研究编写出版展示十年来天灾预测重大成 果的学术专著事宜,做了进一步安排。

与会代表衷心感谢中山市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办公室、中山市水利局、翁文波科学发展基金 和中国地震局地震数据信息中心对本次会议和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工作的帮助和支持。

郭增建主任在闭幕式上讲了话,并代表会议向中山市人民政府、中山市三防指挥部办公室、 中山市水利局敬赠敬业三防岗、水利四方人锦旗,借以表达谢忱。

由于李国琛常务委员在天灾预测科研中对珠江洪水和台风做出了准确预测,并对促进天灾预 测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会议闭幕式上,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特向李国琛教 授颁发了贡献奖证书。

许多来自天灾预测科研第一线的年青学者出席了会议,并在学术研讨中展现了他们的学术观 点和研究成果,受到与会老专家的鼓励和称赞。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希望从事天灾综合预测研究的老中青学者,亲密合作、团结奋进、再接 再厉、开拓创新、埋头苦干、戒骄戒躁,为把我国天灾综合预测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和取得新 成果而努力奋斗。

开展2002年科技周科普宣传工作

五月份,我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参加了北京市和中国科协举办的2002年科技周科普宣传活动, 受到社会的欢迎。

在陶然亭公园举办的北京市2002年科技周活动,主题为科技走进生活, 我会科普 工作委员会结合地球物理学科的特点,按提倡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相信科学、 健康长寿健康生活方式是长寿之本防癌必须扶正祛邪哪种性格对健康有 利灾害的预测与预报地壳的组成与结构等内容,做成十块图文并茂的展板, 并邀请了八位科技专家,向前来观展的群众进行科普宣传。宣传活动一开始,展板前就挤满 了群众,为方便后面的观众,我们将展板提高,放到椅子上面。虽然烈日高照,天气炎热, 但贴近生活的宣传内容,引起观展群众、特别是中老年朋友的兴趣,咨询、观展的人一直络 绎不绝,达三四百人,其中还有回头客,同时三位记者和一名观众还对现场进行了拍照 和录相。此项科普宣传活动,所以能吸引大量观众前来参观,主要是活动周的主题和我们的 宣传内容更加贴近群众生活,特别是适应了广大中老年朋友的关爱生命、科学健康的要 求,利用科学知识,提高生活质量。

中国科协举办的2002年科技活动周,开幕式在中华世纪坛举行。本次科技周活动主题为科 技创造未来,我会被列入环境科学园区,共有6位专家参加了活动周的科技咨询。我会科 普委邀请了200位在校工作的科学爱好者和优秀学生参加了游园活动。在活动中我会展览了 有关图板35块,发放了2000余份宣传材料,回答了600-700人次的咨询,有20多名少年儿童 在我们的活动区内学做了陶艺制品。参观我们展板的各个阶层人士约有3.5千人,许多教师 和普通百姓希望我们的展板能在学校和居民小区中展览。5月28日我会科普委组织人员带着 展板参加了乔建里小区爱民义务服务日,参观人数达2000余人。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和 综合国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学科学、用科学的重要,科普知识已成为人们生活中 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路甬祥院长在两院院士大会报告中指出:21世纪,科学技术在为人类文明带来巨大推动作用 的同时,也对人类文明提出了挑战。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明显,科技工作者 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普工作中。

 

 

勘探勘查认证工作站开始启动ISO9000新版认证

 

中国方圆认证委员会勘探勘察认证工作站于2002年2月22日、4月2日先后在北京、南京举办 了国家注册审核员培训班(2000版)。来自北京、江苏、江西、河北、广西、辽宁、上海等 省市地球物理学会、中石油、中石化、国家和省市地勘局共37人参加了学习。南京班20人全 部通过了中国认证人员国家注册委员会(CRBA)的考试,北京班17人的成绩5月底方可揭晓 。

这次培训考试通过的人员,具备向中国认证人员国家注册委员会(CRBA)申请注册为国家 注册审核员(实习)的资格。经注册后,就可以从事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工作或相关咨 询服务工作。

中国方圆认证委员会勘探勘察认证工作站举办ISO9000国家注册审核员培训班的目的是培养 一批自己的审核员队伍,全面开展认证工作。

目前,中国方圆认证委员会勘探勘察认证工作站已经参与和组织开展ISO9000新版认证工作 。

(张鼎南)

我会首届国际信息网络学习班结业

信息是人类科学中学科发展的链条,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所需要。先进的网络查询系统是 帮助科技人员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类学科中的国际信息与最新动态的有效工具。因此学会使用 检索方法,将信息为所用,提高竞争力、应变力和业务素质,在掌握了信息就掌握 了主动的信息社会中是十分必要的。

为帮助会员(会员单位)在科技创新领域尽快上台阶,针对科研、生产人员的需求,我学会与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联合,于5月28日30日在北京大学电教楼试办了国际信息资源(Dialog) 学习班,参加学习班的学员分别来自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大港油田、江苏油田、石油物探 局、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大学、煤炭科学院西安分院和地质科学院的一批科技骨 干。 其中博士及高级职称的学员占72%。任课老师是富有教学经验的Dialog代理鲁瑛同志,还聘 请了北京大学图书馆多年从事信息工程工作的张月影副教授担任辅导教师。学员们普遍反映 她们讲授的课程认真、系统、深入浅出、富有条理性

为时四天的学习课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系统介绍Dialog库的内容、查询检索方法与技巧、 进网实习。学员们学习热情很高,顶着炎热的天气,认真听讲,仔细记录。有些学员在宿舍 里学习到深夜。他们围绕着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问题,津津有味地进网检索,不仅学到了检索 方法,同时还更新了信息,在反馈意见中他们赞扬这次学习班的收获尤如抛砖褚话惆? 我们领进了门,学习的本身就是提高的过程。学员们深刻地体会到,仅仅依靠情报部门提 供的信息是不够的,往往达不到预期目的,科研人员只有自己动手,用全、新、快的信 息渠道,才能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并可获得新启示。学员们呼吁再办高级班,同时回单位 后,向领导积极建议,应让新一代的科研管理人员和研究、技术人员都掌握这套国际信息网 络查询技术。

 

第十七届年会专题研讨会纪要(续)

第五专题  水资源、环境、工程勘察及工程

质量监测中的地球物理技术与方法

 

本专题收入年刊37篇论文,20篇报告在会上做了交流。在今年11月初及11月底分别在上海和 长沙将举办各有100余人参加的同一内容的学术交流会的情况下,仍有众多会员支持年会, 表明了大家对年会的重视。2001年地方地球物理学会举办的涉及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的学术 会议有45次。这些都表明这一领域的活跃和市场的欣欣向荣。

 

本届年会收到的论文中涉及到地球物理技术在重大工程选址及地质勘察中、核废料库址选定 中的应用,滑坡、岩溶、采空区灾害和地质探查中的应用,堤坝隐患探查、岩土工程质量及 病害检测、基桩检测、地下管网检测及地下水管测漏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地下水探查及水环 境检测等方面。

在报告的20篇论文中,康建成报告了有关北极海冰特征及变化的研究成果,涉及对全球环境 变 化的研究,受到人们的重视;何雪洲介绍的物探方法在滑坡等勘查中的应用,张家岭报告的 用浅层地震反射及电测深、K剖面法等探查地下采空区,宋喜林介绍的用高密度电法探查溶 洞、堤坝隐患、地下未爆炸弹(电法与磁法结合),反映了在防止灾害方面物探的灵活应用及 技术的发展;葛为中报告的用地球物理技术作基桩承台质检、楼板质量检测、梁和墙强度检 测,雷林源报告的完整桩极限承载力的灰色系统预测法,何正勤报告的瞬态瑞利波法在混凝 土质量检测中的应用等,反映了在建筑物质检技术方面技术的进展及地球物理技术在土木工 程质检方面广阔的市场;钟世航报告的用弹性波频谱分析的方法检测浆砌片石挡墙质量,不 仅解决了挡墙质检技术,为制订质量标准作了探索,而且在应用弹性波频谱等动力学参数方 面有所前进。莫撼报告的核废料库区选址的地球物理工作受到了大家的关心,与会者并就一 些应当注意的问题展开了讨论。

报告内容也反映了方法技术的进展:孙宏志和钟世航报告的陆地声纳法的进展及LDS1 陆地声纳仪,反映了这种方法从1991年推出至今已有的进展,报告在浅层勘查、工程检测、 隧道地质预报及地震静校浅层参数的测取方面介绍了较好的实例;采用名牌通用产品积木式 组装成的国产地震仪保证了工艺的可靠和好的外观;与会者都表现了对国产物探仪器的关注 ;阮百尧报告的二维、三维高密度电法反演研究,一些报告中介绍的新的雷达处理软件及资 料解释中的小波应用、干扰波分析和三维工作方法及软件等均反映了这些进展,这也是今后 应更下力量发展的工作。李晓松关于地下燃气管道腐蚀状况检测的报告,就一个重要的工程 检测内容作了探讨,这是目前受到关心的一个课题。

 

第六专题  地球物理观测实验技术的新进展及应用

地球物理技术专业委员会,根据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组委会的要求,组织了《地球物 理观测实验技术的新进展及应用》专题,得到了广大会员的欢迎和支持,共提交论文10篇, 年刊录用9篇,会上报告7篇。论文表现出地球物理观测实验技术的新进展及在应用中的巨 大发展前景,尤其是仪器研制方面出现了多年未有的可喜局面。地球物理仪器的研制 ,结合了当前电子技术发展的最新方向,开发研制的全新一代仪器,标志着我国地球物理界 进入二十一世纪必将会有一个大发展。本届年会第六专题主要取得如下成果:

一、地球物理仪器研制

1.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游庆瑜等计划在海底地震仪项目基础上研制的微功耗 宽带数字地震仪,突出了其微功耗和低成本的两大特色和优点,据已有资料证明该仪器是同 类仪 器中功耗最低的(小于250毫瓦),成本只有国外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左右,属国内外领先水 平。为多波多震相多参数地震层析成像提供了硬件支持,生产前景看好。

2.钟世航研究员开发研制的LDS1第四代陆地声纳仪属国内外首创,仪器设计与组装极 其简单,由于生产采用了定型通用器件,保证了工艺水平,售后服务令用户满意。

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化学勘查研究所王赤军等研制的SQUID磁强计在地学上的应用研 究。目前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在超导应用研究上优于国外。

4.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原秦喜最近开发研制出了一种低功耗,高性能的轻便数字 采集器DAS3型,为天然地震的监测和人工地震宽角反射/折射面人工地震资料的获取,提 供了必要的硬件支持。

二、地球物理观测实验技术及发展

1.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王培德研究员开展的中德地震科技合作流动台阵近场地震观测和北 京地区防震减灾工作,实现在台网中心对野外站进行参数设定,增加了灵活性,提高了效率 ,相信这一国际合作会对我国台网完善起到积极作用。

2.邯郸市地震局李彦堂等进行的震前大地准静电场异常观测研究,记录到发生在邯郸附近三 次ML>4左右有感地震,并较成功的提前做出了预报,再次说明该方法预报地震的可能性 。

3.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郭明珠等总结了国际国内确定地脉动波场分析方法,根据地脉动的运 动学和动力学特征提出了制定地脉动波场性质的形态法、轨迹法基岩地脉动水平分量与竖向 分量谱比法。

三、地球物理基础观测实验研究

1.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陈峰、安金珍等开展的大模型的剪切实验与磨擦滑动实验,实验结 果最显著的特点是:距离裂缝近的测点,电阻率变化幅度大(可大40%,远点仅百分之几)用 电阻率各向异性解确定的主破裂方位与滑动面的实际方位对应很好,这种对应关系,只有在 滑动面附近的测点有效,这一实验结果对探测岩体裂缝扩展方位及工程等有关方面有很高的 实用价值。

2.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孙卫国等开展的小药量爆炸地震波震源时间函数与频谱特性的深入 研究,依据岩土介质的不同物理、力学特性和岩土介质中爆炸波的研究结果表明,它不仅在 爆炸与地震学理论研究方面有意义,该项研究还是跨学科研究课题,而且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这次大会《地球物理观测实验技术的新进展及应用》专题表明,本专题在地球物理和各学科 的进展与创新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积极推动地球物理理论、探测、观测、实验研究、仪 器研制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发展,本专题在二十一世纪里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第七专题  地磁与高空物理学术报告和交流简况

本专题今年的主题是空间暴和地磁场变化的观测、机理和效应。围绕这一专题,会前专 题召集人组织了邀请报告,并确立CLUSTER Ⅱ数据分析和研究为专题讨论会的重点之一。会 议期间,与会代表积极进行了学术交流。报告篇数由今年原采用12篇增加到26篇;活动时间 由原计划的一个单元增加到三个单元。大家自始至终,坚持与会,气氛热烈、活跃。

(一)本届年会首先就我国在空间暴研究方面的新发现、新观点和新进展,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和讨论。根据空间探测的新数据,中科院空间中心有的与会代表提出,地球与许多星体一样 ,不断向外喷发高能粒子流。在磁层亚暴期间,地球沿着磁尾方向,向行星际空间大量喷发 高能O+、N+、He+和H+离子。这些高能粒子流,特别是O+与月球表面相互作用, 对月面土壤的稀有成份可能有重要影响。大家认为,这一问题的研究对了解地月相互作用 有重大科学意义,应该作为我国月球探测计划重要的科学目标。再如,依据我国风云二号 (B)卫星高能粒子探测的观测数据,空间中心有的与会代表发现,由太阳发出的相对论电 子,可以直接到达地球同步轨道区,并研究了上述高能电子进入地球磁层的路径和轨道。这 一成果揭示了产生地球同步轨道区高能电子事件的一种可能的新机制。许多代表指出,这项 成果对空间天气研究可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科学意义。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一些与会代 表,集中和系统地分析了2000年7月15日大磁暴期间电离层电流结构、极光电急流位置和低 频地磁脉动特征,获得了许多新结果。这些成果对认识磁暴期间近地空间对行星际扰动的响 应过程提供了十分有意义的新线索。此外,还有代表对磁暴与磁层亚暴过程进行了物理分析 ,得到了磁暴Dst指数与亚暴AL指数的相互关系,提出了预报磁暴甚为有效的一种新方法和 新模式。

(二)交流了我国对CLUSTER Ⅱ数据分析和研究的初步成果。欧洲空间局去年成功地将CLUSTE R Ⅱ四颗卫星发射上天。由四颗卫星组成的这一星座,可探测三维、时变和小尺度的空间现 象。现在国际空间界正在出现一个分析CLUSTER数据的热潮。我国是CLUSTER计划的成员国, 已建立中国CLUSTER数据和研究中心。本届年会上中国CLUSTER科学工作队中科院空间中心和 北京大学代表,分别介绍了利用CLUSTER Ⅱ数据分析弓激波结构和磁层顶重联的初步结果, 引起与会代表的极大兴趣。

(三)本届年会对地磁场长期变化,特别是地磁倒转将引起的空间环境的变化也进行了交流讨 论。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有的代表通过分析100年来地磁场的变化,发现核幔界面存在四 块反极性的磁斑区。100年来南北斑区迅速扩大,地幔中相应的反极性磁柱也在迅速增高。 如果这种变化趋势继续下去,600700年以后,地表局部地区将会观测到倒转的地磁场。因 此反极性磁柱的增长可能是未来地磁倒转的前兆。

(四)本届年会还就如何推动我国的CLUSTER Ⅱ数据分析研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向中国CLUS TER数据与研究中心和CLUSTER科学工作队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大家表示,要集中力量,积 极合作,尽快在CLUSTER Ⅱ数据分析方面做出有国际前沿水平的科研成果。

第八专题  地震预测与地震学研究

本届年会第八专题收到论文17篇涵盖了地震学基础研究、地震学实验研究和地震预测预报的 理论与实践等三个主要方面。

地震学基础研究集中在地震新的定位方法的探索,如陈棋福等探索了使用三维结构速度模型 进行地震定位,白玲等使用多地震定位法进行高精度的地震定位,这些方面的使用均比过去 采用的传统方法在定位精度方面有较大的提高。在震源机制方面明跃宏等利用云南数字地震 台网取得的资料进行了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反演。

在地震活动特性方面,李娟、陈荣等把改变时间标度的分析方法(R/S分析方面)应用于地震 活动所表现出的标度不变性,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周惠兰等对大地震序列的单键群分 析中取得新的进展。

在地震学的实验室研究中,蒋海昆等用实验研究了断层组合标本过程中的声发射活动,使声 发射的实验室研究模型朝真实方向有了新的推进。高原等研究了实验室条件下剪切波分裂中 参数的时间变化。

2000年以来,我国境内主要是西南地区发生了一系列中强地震。我国地震学家对其中一些 地震的预测、预报实践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这些预测、预报活动在本次年会中均有较好的 体现。如陈荣华和余素荣等对四川雅江6.0级地震、宁莨盐源5.8级地震进行预测预报的过 程 及其结果。中国地震学家在地震预测预报中对新方法的探索仍在继续。如使用地表温度变化 对地震预报,体应变潮汐变化对地震预报的意义,及数理统计方法对地震预报的研究等等。

在一些其他领域,如利用GPS、形变观测等研究断层活动,强震深部介质的环境变化,都属 于有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

第九专题  海洋地球物理

在本届年会上海洋地球物理专题以资源和环境交流了30篇论文,其中有28篇刊登在年刊上, 在大会上王光宇同志作了题为我国海洋地质调查的几项新技术及成果大会报告,在专题 报告会上共有9篇论文作了交流。

本届年会本专题的论文的最大特点是水平高,集中地反映了近几年在国家海洋八六三、九七 三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科研成果,其比例为总论文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从内容上讲,大致分三个方面。第一是海洋地球物理探测的新技术、新方法及新成果,以海 洋八六三项目海底地貌地形与地质构造的探测技术为代表,在多波束全覆盖精密仪器探 测技术和高分辨海底地貌侧扫成像等方面形成了一套海底地形地貌全覆盖高精度探测系列技 术,在多波束多震相多参量地震成像技术上创新使海洋岩石圈三维地震成像有了新的突破, 技术上的进步使的海洋地质科学上出现了新成果,例如对冲绳海槽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新认 识、东海陆架盆地基底和莫霍面的获得、南海在东北部地形地貌与俯冲带的特征以及西沙海 槽 天然气水合物的探测和中国东部海陆岩石圈的结构认识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不仅 为海洋地质调查,而且也为海区划界、维护海洋权益和资源评价提供了高新技术的支持。

第二方面是以海洋九七三项目为代表,研究我国边缘海的形成演化与资源评价,这方面交流 论文集中在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特征、边缘海沉积盆地与基底结构、海洋岩石圈结构以及 海洋油气探测、海底热液活动的深入研究等几个方面,其中仅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特征研 究的论文就多达7篇,在研究深度上与国际同步。

第三方面是属于海洋地球物理资源处理与解释中新方法,如由多卫星测高大地水准面推断边 缘海构造格局,油气藏渗漏蚀变带的地球物理检测方法、任意纬度上?T异常变倾角化极和 用模糊神经网络反演密度界面等。

可以预见,随着国家级、部委级海洋重大项目的进一步开展,必将使海洋地球物理的发展上 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第十专题  中国巨灾综合预测与中国环境变异

本专题提交会议论文17篇,年刊录入15篇,到会交流了11篇。内容涉及特大自然灾害预测研 究的新思维, 强震的孕震机制,各种临震预报方法及其预测效果,以及地球自转与厄尔尼诺、灾害群发的 关系,云南垂线的年际变化,近几十年气候变化等方面。

秦保燕指出强震的孕震结构是由震源力场和其上、下层及周围环境力场发生异常的相互交会 、相互作用并在时间上也存在变化的动态结构。因而震源的宏观异常往往不一定发生在震源 附近,地震预报应当考虑此种孕震结构的特点。张闵厚介绍了磁暴二倍法预报地震的历史沿 革和近年来的进展。他用此法预报地震的成功率较高,尚无空报现象,认为此种手段是短临 地震实现突破的一个亮点。夏雅琴介绍了次声波异常是一种较好的临震预报手段。声压越强 震级越大。全球8级地震在震前9天内出现次声波异常的占90%,多点次声波探测的交会还有 可能测定未来震源位置。陈维升介绍他们喂养的虎皮鹦鹉的跳跃异常,对2000公里以外的远 程地震也有较好反映。19952000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有81%在临震期间均有异常反映。以 此与其他多学科临震手段结合,预测临震的成功率已有47%。陈荣华指出当地震孕育到后期 处在临界状态时,引潮力是一种重要的触发因素。利用强震前显著地震的引潮力夹角,成功 预测了多次短临地震。田清鉴介绍了近几百余年来地球自转的减慢时期和近千余年来的低温 期,都出现了灾害群发,各种低温、大涝大旱、大地震、改朝换代等大体同步出现。韩延本 指出地球自转的年际变化在减慢时与厄尔尼诺现象有较好关系。以此预测新一次厄尔尼诺将 可能 在2001年晚期逐渐形成。胡辉指出利用重力和天体测量测定云南垂线编差得到了相同的结论 。马福慧介绍了近40年来武汉气候变化的一些特点。

任振球介绍了国内多学科研究提出的特大自然灾害预测和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些新思维。指出 此类复杂系统研究的出路关键在于整体研究,其中天地耦合是此类复杂系统灾变的重要途径 。认为在严格准平衡条件下,推动物质运动的并非组成其平衡的大量本身而是其平衡后的微 小偏差;外来小量通过地球系统内部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均存在特定的反馈放大机制。过去基 于均匀、连续、线性的科学观念,需要转变为侧重考虑非均匀、不连续、非线性的特定物理 过程。

会上讨论时许多代表认为,根据已经发现的短临地震的特有特点和已有进展的短临地震预报 ,首先在我国实现突破是有希望的。

第十一专题  岩石圈结构与大陆动力学

本专题提交、录用论文24篇,出席报告会的代表42人,作报告的代表10人。用台站下方、上 地幔速度结构的接收函数,使用遗传算法得到台站下方的S波速度结构及间断面的埋藏深度 ;采用球坐标系下的三维射线追踪方法建立了欧亚大陆及西太平洋地区地幔的体波三维速度 模型,反演了 震源参数和速度参数,得到从地表到核幔的Vp速度分布;利用P波到时数据用地震层析技术 反演了中国大陆中西部地区地壳、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结合地质构造和其它地球物理资料 对青藏高原东部以及祁连山、秦岭、南北带等造山带和鄂尔多斯、扬子克拉通地区的岩石层 结构进行了综合分析,揭示了其深部构造特征,并讨论了该区软流层的流变性及其深部动力 学环境;有人用面波群速度层析成像方法反演了中国大陆及其东部邻区的地壳、上地幔横波 三维速度结构,给出了三条南北剖面的地壳、上地幔横波速度结构,并在15个不同深度的水 平切面上展示了中国大陆及东部邻区的横波速度分布图像;有人对西昆仑塔里木天山深 地震测深,从剖面上识别出Pg,P2,P3,P4(壳内反射波)和壳幔反射波Pm及Pn等主要震相,经 过反演和射线追踪正演拟合,得到地壳结构模型;对新编的航磁和重力资料进行处理和 解释后发现了归州丹东的隐伏断裂;综合了多种岩石破裂的实验结果,研究了这些岩 石的脆性破裂规律,利用大尺度岩石的破裂结果以及Byerlee摩擦的经验公式和岩石幂次蠕 变的实验结果计算得到了山西裂谷、鄂尔多斯两地区的流变强度;最后,介绍了对日全 食的观测,发现了重力异常现象,并对此提出了地球动力学问题。

 

第十二专题  地球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

本专题提交会论文19篇,年刊录用18篇,2001年10月15日在年会报告14篇,其中邀请报告3 篇。会议气氛活跃。与相关专题一起组织了跨专题讨论会。

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为:

1.岩石圈的流变性质:3篇。涉及地震震源深度,震源机制,物理实验和数值模拟等方面。

2.地球动力学:6篇。涉及地幔对流模型,地壳运动拖曳力,造山带行程机制等方面。

3.地球核幔相互作用:3篇。涉及PC簇并行数值计算平台,地形相互作用与地核定部流场和 电磁耦合等方面。

4.岩石圈物质的高温高压实验:2篇。涉及一系列有关辉长岩的高温高压流变性质等方面。

取得主要成果有以下诸方面:

1.把物理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研究冰后回升的经典问题,对地幔的流变性质的研究取得 突破性进展,很可能重建对冰后回升过程的认识。

2.一系列有关辉长岩的高温高压流变性质的实验研究,是世界上首批结果。如果在实验设备 和测量精度与国际同行校验之后,该成果可望走向世界。

3.关于岩石圈流变性质与地震震源关系的报告,引起热烈讨论。有关华北地区岩石圈流变性 质的系统研究,将对中国大陆动力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4.关于日本海东海震源机制,关于日本海地区上地幔间断面的研究引起与会学者的关注。

5.在地球核幔电磁相互作用和地球核幔地形相互作用方面取得进展。

 

第十三专题  流体地球科学

本专题提交会论文14篇,年刊录用14篇。

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

1.自然灾害的共生与群发的统一成因——地球排气作用

2.流体对孕震环境和地震前兆复杂性影响的研究

3.潮汐天文周期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

4.渤海壳幔结构特征与现今盆地地温场的关系

5.含流体多孔隙介质中流体流动的力学机制

6.中国东部新生代地幔捕虏体中的流体熔体包裹体成分与碳同位素组成

7.辽河盆地地壳内高导层特征与成因分析

8.岩石中裂纹孔隙率的实验测定

取得的主要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发现表面上相互独立不相关的多种自然灾害,实际上在时间、空间、强度及成因上存 在明显的共生规律,即自然灾害的共生与群发具有统一的成因机制——地球的排气效应。

2.流体普遍存在于地球各圈层,由于流体具有的占位性、流动性、多变性,所以在地震 孕育过程中流体强烈地影响着孕震环境和地球物理场前兆的复杂性。地下流体中短期前兆和 预测指标具有区域性特性。

3.潮汐的天文周期影响着全球气候变化。

4.当地震波或声波在含流体的多孔介质中传播时,由于流体和固体的相互作用,相互耦合, Biot流动机制和喷射流动机制同时发生,且作为一个耦合过程共同对地震波或声波的振幅衰 减和速度频散产生影响。

5.通过对中国东部新生代地幔捕虏体中流体熔体包裹体成分与碳同位素组成的研究,表明 中国东部地区的地幔流体实际由富C、S的挥发组分和碳酸盐熔体组成。

6.对壳内高导低速层的形成机制获取了新的认识,即壳内高导低速层的形成机制为HACONS超 临界流体的渗入与交化。

我国重大天气灾害预测取得新进展

(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近三年的研究工作基本弄清了1998年长江流域强降水的成因、机理 并 给出了清晰的物理模型。在物理模式方面如云模式、多尺度湍流理论应用于边界层模式以及 陆面过程的研究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这些都为最终形成较高预测能力的中尺度数值模 式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欧阳首承、彭涛涌、王忠研究组继牛顿力学、相对论后提出了结构论,他们应用结构 分析成功地取得强降水、龙卷风等突发性重大气象事件的短临预报。

 

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室对台湾以东

7.5级强烈地震做出年度预测

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室李均之、夏雅琴、陈维升、白志强四人于2002年2月10日,向中国 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提交了天灾年度预测报告,预测:本年度内,在台湾以东 (北纬25°±2°,东经122°±2°度)将发生Ms=7.0±0.5级地震。

3月26日开始收到非常清晰的临震信号,这些信号是次声波、地应力、虎皮鹦鹉跳动频度 异常等。

结果于2002年3月31日14时52分(北京时间)在台湾以东(北纬24.4°,东经122.1°)发生了M s=7.5强烈地震。地震的发震时间、震级及地点的预测准确。(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

 

我国重点海域将建赤潮监控区

我国将在一些重点海域建立一批赤潮监控区,通过对赤潮监控区高频率、高密度的监测,尽 早作出预测预警,使监控区内的赤潮发现率达到100%,最大限度减轻赤潮灾害损失。

 

第十一届重力与固体潮专题研讨会的通知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重力与固体潮专题组第十一届讨论会及中国测绘学会大地测量专业委员会 2002年重力与地球形状专业组讨论会定于2002年10月上旬在河南省鹤壁市召开。具体内容和 征稿要求请到学会网站查询会议一号通知。网址:www.cgs.org.cn.

 

 

 

美国近期要在科技政策方面抓六件大事

一、 设法参加国际聚变反应堆计划会议;

二、 对2001年初提出的禁止克隆人胚胎的提案进行辩论;

三、 决定是否将南达科达州废弃金矿变成世界上最深的实验室;

四、 最后通过涉及潜在生物武器的实验室的安全法案;

五、 寻找一种解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方案;

六、 预备增加航天局的预算。

 

联合国发布2002年国际减灾日主题

2002年国际减灾日主题为:山区减灾与可持续发展。

主要有三个目的:1、提高全球对于山区成功减灾努力的认识,有了这些已经存在的经验, 使易受伤害的山区人民受益。2、进一步提高减灾意识,使减轻灾害及易损性的新旧方法都 能共享。3、强调减灾工作应该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的基本组成部分,能使各地社区避 免遭受自然灾害的致命摧毁,尤其对于山区来说更为重要。

 

 

第五届LACDE国际会议将于10月在上海召开

     第五届LACDE(地方政府面对灾害和紧急事件)国际会议将于10月16日18日在上海召 开。会议的主题是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减少危险和脆弱点,会议分议题为危险的鉴别、确 定和信息传输;社区中降低危害损失的有效措施;克服障碍,创建安全城市战略;城市灾害 救援技术等。

LACDE全称为The Local Authorities Confronting Disasters and Emergencies Associati on 。

 

江苏省地球物理学会

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顺利召开

江苏省地球物理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于2002年4月24日在南京召开。江苏省科协秘书长 张铁恒先生,江苏省地震局局长、江苏省地震学会理事长李清河先生,江苏省地勘局副局长 潘正勤先生,中石化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党委书记石岳柱先生等到会表示祝贺;江苏省地质 学会、江苏省测绘学会、江苏省地震学会等兄弟学会的秘书长到会表示祝贺。

会议通过了欧庆贤理事长代表第三届理事会所作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第四届理事会 、常务理事会、正副理事长、秘书长。

理 事 长:陈正宁

副理事长(按姓氏笔画排序):毛凤鸣  冯如进  孙建国  李代芳   

杨泉宁  张志杰      崔秀琴

常务理事:27人(名单略)

    事:39人(名单略)

第四届第一次常务理事会选举产生了:

常务副理事长:郭 

秘书长:张鼎南

副秘书长:张立公(常务)  陆黄生  邱益茂  徐守礼  贾学天

江苏省地球物理学会第四届理事会是由14个主要会员单位推荐产生,组成人数为66人,其中 常务理事27人(含正副理事长10人)。理事会人数比上一届增加11人;新担任理事人数为30 人,占理事会总人数的44%,超过理事会更新1/3的要求;新一届理事会中50岁以下的理事有 38人,占理事会总人数的58%。

第四届理事会授予欧庆贤、魏文园、万有林三位先生为名誉理事长。

(江苏省地球物理学会)

 

 

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积极参加

第十届《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

——举办环境地球物理知识竞赛,进行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的宣传

 

按照陕西省委、省政府关于每年春节前后,在全省广泛深入地开展《科技之春》宣传月活 动的指示,我会积极参与了从2002年3月20至4月10日的第十届《科技之春》活动,在弘扬 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上做了一些工作。

早在去年12月,我们就向省科协提交了活动计划:搞一次环境与地球物理基本知识有奖竞 赛,并在结束时开一个报告会,这项计划列入了省级活动的主要项目。随后,省科协又要 求我们参加3月21日在临潼岱王镇召开的《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农村地区启动仪式,在科 普大集上进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的图片展览。

环境与地球物理知识有奖竞赛活动由我会组织专家,根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编的地球物 理科普文选第三集《环境与地球物理》一书的内容,拟定了选择题与是非题共24道,印成答 卷,主要在各高等院校的学生中组织书面竞赛。由于各院校共青团组织的密切配合,在长安 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科技学院、陕西能源技术学院和陕西师范大学受到欢迎,这些学校中 与地学、环境专业有关的学生都积极参加,竞赛优胜者由我会发给证书,并由各单位发给纪 念品或奖品,有的学校对参加知识竞赛的学生还记录参加科技活动学分。

我们一共发出近5000份答卷,除一些发向社会的答卷回收率不高外,由各单位负责组织的竞 赛活动效果都很好。竞赛结束后,由我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黄作华教授在西安科技学院作 了一个题为环境地球物理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报告。他在报告中着重指出:可持续发展 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介绍了环境地球物理的内容、方法与发 展,并用一些生动的例子说明地球物理技术在环保中的应用与效果,受到了与会者的热烈欢 迎。

为了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科技之春》活动强调要组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 ,要旗帜鲜明地同各种封建迷信与反科学、伪科学作斗争,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鉴别力, 我会在前几次的《科技之春》活动中,多次举办倡导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的图片展 览,这一次又根据省科协的要求,参加了在临潼县岱王镇举办的科普大集,向广大农民 群众进行反对迷信,提倡文明,拒绝邪教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科普宣传活动。我 会组织了长安大学资源学院的16位青年志愿者参加这项工作,从中培训了十位讲解员。3月2 1日,学会科普委员会的同志和大家一起,个个着装整齐、精神抖擞、不辞劳苦地热情宣讲 ,并散发有关环保、节水、防灾和地质知识的科普传单数千份,受到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和中 小学生的热烈欢迎,省委副书记、《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组委会主任袁纯清同志在现场视 察时,看了我们的展板,检查了我们的宣讲活动,他称赞我会的工作做得好;省科协学会部 长陈建国同志认为我们组织大学生参加科普宣传的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他说:由大学生 组成的青年志愿者工作队是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与方法的一支生力军,应该注意培 养和爱护,使其在《科技之春》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十届《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已胜利结束,由于省科协领导得力,工作抓得紧,又由于长 安大学等高校团委的密切配合,使得我会今年的科普工作搞得比较深入,面也较广,影响较 大, 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发挥学会在联系面广、掌握科学技术和调动人力、物力上的优势,积 极参与科普活动,在《科技之春》宣传月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刘东生院士获2002年度泰勒环境奖

4月12日,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东生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 授华莱士.布洛克一道,被授予2002年度泰勒环境奖,成为获此殊荣的首位中国大陆科 学家。

 

 

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及科普报告会

今年1月下旬,四川省铁道学会和中铁第二工程局集团公司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普及教育 工作委员会协作,在重庆举办了一次报告会,邀请钟世航教授作了为期3天的报告。到会150 人以上。

报告的第一部分为隧道的质量检测,报告人未局限于如何进行检测、仪器介绍和泛泛地介绍 检测的结果,而是综合几十座隧道的检测结果,总结出现质量方面问题的规律,继而分析 出哪些是施工管理的问题,哪些是设计中的问题,并据此提出施工管理中应当引起注意的几 个 方面,以及在加深施工管理环节后,在提高工程质量及取得好的工程经济效益方面的 途径和前景。受到了与会的施工行政及技术领导的欢迎与重视。在这个基础上,应会议组织 者要求,报告人又进一步介绍了物探用于隧道施工中的技术与方法、仪 器设备,使得到会的绝大多数人尽管从未接触过物探,也能听得津津有味,并热烈地提出问 题,求得深入。

这次报告会的成功给我们以启示,即,需要组织跨学科、跨部门的交流,地球物理家有必要 走到其它学科和部门去,结合其它领域的需要,宣传、普及地球物理技术。不但扩大了地球 物理技术的应用面,而且可能在某些领域扩大了地球物理队伍。其二,地球物理学家(至少 其中 一部分)应当熟悉一个或更多的其它领域,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发地球物理技术,使得地球物 理学家不是简单地、被动地从事地球物理技术的服务工作,而是有可能深入到这些领域,主 动 研究解决较大的问题。其三是应当讨论、应当对话,才可能不是浮光掠影地普及,而是 吸引对方,也使对方吸引我们,向深度进军。现代科技发展呼唤复合型人才,我们的教育也 应当跟上。(钟世航)

 

 

隧道衬砌质量与隧道施工地质预报培训班

在青岛成功举办

2年来,随着我国交通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以及在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的推动下各方对施 工质量的重视加强,也使铁路、公路隧道的施工质量检测受到青睐。同时,随着长大隧道及 在国外承 包隧道工程的增多,人们对隧道施工地质预报的需求也提到日程。近半年来,中铁各工程局 纷纷购买探地雷达及施工地质预报的仪器,并开始配备地质、物探等专业人员。施工单位对 隧道质量检测的资料作综合分析,已可能成为指导施工管理、指导施工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 之一。为此,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普及教育工作委员会与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中国土木工 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中国岩土力学及工程学会、地下工程及地下空间学会合作,于 4月2629日在青岛举办了题为隧道衬砌质量检测报告会的一次培训班。在为期3天的报 告中,由多名专家主讲:

(1)探地雷达的原理及基本理论,用雷达作隧道衬砌质量检测的技术;

(2)射钉法及超声回弹法测混凝土强度;

(3)隧道掌子面前方地质预报的方法与仪器等内容。

本次培训班从计划到完成仅两个月,时间很紧,到会的单位许多对物探了解甚少。但由 于几个学会协作,使培训班得以在短短的时间内胜利举办并取得成功。本次到会20余单位, 近50人。鉴于中铁各工程局将要或有可能建立自己的物探队伍,这样一种跨专业、跨部门的 培训班更显必要。在目前进口仪器基本垄断中国市场的情况下,会上一视同仁地介绍国产及 进口设备,为推进国产物探仪器的市场化起到促进作用。中铁各工程局对本次会议十分重 视,有些工程局由局总工带队,一些煤田物测队或岩土工程勘探单位也闻讯而来,他们对 能作浅层高分辨率勘探的方法及设备,对能探查20 m以上深的溶洞并作定量勘探的新物探方 法,对能在白天汽车等强烈的振动噪声情况下正常作弹性波反射法现场数据采集的仪器及方 法,以及在城市地电强噪声情况下正常工作的电法仪器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报告会得到了信息产业部电波传播研究所青岛分所的极大支持,他们除了承担了会务工作外 ,还有强力的经费支持。青岛市科协副主席也出席了开幕式。

(钟世航)

 

 

2002年中国气象科技和环境工程国际研讨会征文通知

为加强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由中国气象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海洋学会、中国空 间科学学会及中国地震学会共同组织召开的2002年中国气象科技和环境工程国际研讨会将于 2002年10月3011月1日在上海召开,现开始征文工作,具体通知如下。

(一)会议概况

本次研讨会是为配合2002中国国际气象科技和环境工程技术设备展而同期举办的一次国际研 讨会,会议将邀请国内外(包括港、澳、台地区)气象、地球物理、海洋、空间和环境监测等 方面有关专家、学者参加,针对各个学科的热点问题进行学术交流与研讨。

(二)征文内容和范围

1.环境、灾害、预测与防治

2.大气、海洋、地球物理、空间科学与生态环境

(三)征文注意事项

1.本次会议只收录论文短文,对每位作者只收一篇论文短文编入文集。希望作者尽量提交未 公开发表过新成果、新学说和新见解。

2.文稿录入请用word排版系统。

3.请论文作者提交文稿清样和软盘(或发送电子邮件)各一份。

4.排版格式为五号宋体,并限A4纸一面(含图、及参考文献等)。文中所用计量单位,一律按 国际通用标准,并使用英文。文中年代、年月日、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所投稿件 在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过的文章,请在文后加注相关信息。

5.文后附加作者简介,100字以内,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工作单位、职务、职称 、专业领域、联系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信箱。

6.本次研讨会将在会前印刷论文集,如稿件不清或文章篇幅超额,编委会有权删改。

7.征文截止日期:2002年7月31日

通信地址:北京中关村南大街46号

联系人:黄锡成  张伟民

联系电话:(010)68406821;68407133

Email:cms1924@263.net

中国气象科技和环境工程国际研讨会组委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第二号通知(摘登)

现将第十八届年会有关事项通知如下:(全文请查询本会网站:http://www.cgs.org.cn)

一.会议时间    2002年10月1620日,10月15日报到。

二.会议地点    广西北海市

三.年会主题    地球物理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年会学术活动

1. 大会报告(另行通知)

2. 专题报告(另行通知)

3.  学术论文报告讨论会(暂定如下题目及主要内容,具体安排根据投稿情况进行组织调整 )。

(1)地球物理学科的发展前景及研究前沿

(2)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

(3)油气储层预测和描述

(4)金属与非金属矿勘查技术及成果

(5)水资源、环境、工程勘察及工程质量监测中的地球物理技术与方法

(6)地球物理观测实验技术的新进展及应用

(7)地磁与高空物理

(8)地震预测和地震学研究

(9)海洋地球物理

(10)中国巨灾综合预测与中国环境变异

(11)岩石圈结构与大陆动力学  

(12)地球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与中国力学学会地球动力学专业组联合举办)

(13)流体地球科学

(14)信息技术与地球物理

(15)空间大地测量与天文地球动力学

(16)计算地球物理

(17)地球介质各向异性

(18)中国大陆块体结构及运动变形

(19)古地磁学基础研究与应用领域拓展

(20)地球电磁法及其应用

(21)城市地球物理

(22)岩石断裂力学与地球物理实验

4.为推动地球系统科学中不同学科间的交叉和合作,促进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发展,由中 国科学院地学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举行走向 地球系统科学跨学科学术讨论会,拟议的讨论专题如下:

1) 碳循环

2) 生命演化与环境

3) 构造运动与气候

请拟参加上述专题的学者在送交论文摘要时注明地球系统科学交叉学科。

五.论文征集有关规定(略)

六.地方组织委员会(略)

七.学术委员会 (略)

八.《年刊》编委会    

九.提案小组(略)

十.注册

1. 与会者(包括参展者)均需交纳注册费(会议费)。

⑴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已缴会费)(450元);

⑵ 未交会费的会员及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500元);        

⑶ 在读研究生、大学生会员(已缴会费)(350元),未交会费及非会员400元;

⑷ 与会代表只就餐不住宿者300元,不就餐又不住宿者200元。

2. 请于9月10日前汇出注册费(会议费),逾期加收50元。

3. 退款  特殊情况不能与会者,于9月30日前用信函或电话、传真通知广西地球物理学会 ,会后可退70%注册费(会议费)。

十一.食宿  食宿费自理

1.住宿  北海市鸿华大酒店(三星级),地址:广西北海市侨港镇海滨。

 

                                                                                                                  

 

                    别墅二人间  标准二人间                      空调三人间      经济房

 

住宿费/人、天   168元      65元       55元                           45元           25元

 

请在回执中注明住房等级和其他要求,原则上以回执先后顺序安排入住计划。

2.伙食    会议期间每人每天缴纳伙食费5元,共30元。

十二.展览会及产品介绍会

年会期间为各单位、厂商提供条件,展示、介绍产品及技术成果,包括各类地球物理及相关 仪器设备、计算机软件、方法、技术成果等。

收费标准:

  展板  2m×2m  国内单位收费800元   国外单位收费200美元

  展台  2m×2m  国内单位收费2400元  国外单位收费600美元

  专场产品介绍会、技术报告会(一次2小时)

国内单位收费2000元   国外单位收费1000美元

  代发广告材料,产品目录(一件为500份/套)

国内单位收费500元   国外单位收费200美元

⒌ 《会议指南》登载企业介绍

国内单位收费500元/页  国外单位收费200美元/页

参展单位将展品、展版(图片、文字)于9 月25日前送(寄快件托运)到北海市鸿华大酒店 前厅部周胜华收,邮编:536006,或由代表提前于10月13日前送到会场,以便布置展厅。联 系电话:0779-3881100(总机)  传真:0779-3883345

十三.野外地质考察(考察费暂定)

主题:世界八大自然遗产越南下龙湾,海洋岩溶地质(海上桂林)景观。

1线  北海越南南宁桂林  (七晚七日)  1890元

2线  北海越南海南   (七晚七日)  1890元

3线  北海海南深圳香港澳门珠海   (八晚八日)  3300元

每条线可适当分段只选一地,填写在回执空格中,费用另定。有关考察路线、费用事宜可咨 询中国科学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联系电话:010-68408402  68407803 袁励、王桂珍十四 .付费办法

1. 每篇论文评审费80元,请于6月15日前邮至广西地球物理学会;

2.注册费(会议费),展台、展板费,产品、企业介绍费,广告费等请于9月10日前邮汇或信 汇至广西地球物理学会;

3.请务必在汇款单备注栏(附言)注明汇款科目、汇款人姓名、论文题目和篇数、单位名 称、详细地址、邮政编码及电话号码,并将汇款单底联复印一份,寄至广西地球物理学会, 以便核对寄回发票、收据。

信汇:帐      广西地球物理学会

      2102107109264047906

开户行    南宁市工商行建政分理处

邮汇:邮寄地址  广西南宁市建政路34号  广西地球物理学会

邮政编码  530023

收款人   

十五.回执

《参展回执》、《住宿、返程、野外考察回执》请于9月10日前寄:

广西南宁市建政路34号  广西地球物理学会             

邮政编码:530023          联系电话:0771-5633699          传真:0771-5640511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附件:

参加考察报名所需手续:

. 赴香港、澳门代表每人需交:

1. 身份证复印件两份;

2. 2寸免冠红底正面照片八张;

3. 新版赴深圳通行证。

. 赴越南代表每人需交:

1. 自带身份证原件及1寸红底相片四张;

2. 须带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公安证明;

3. 浙江、福建籍客人必须持户口所在地公安证明并交特批费150元/人;

4. 公安证明模式如下:

   

兹有我辖区居民       经查实未参加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无不良行为及犯罪记录,不 属于不允许出境的五类人,特此证明。

派出所(盖章)

   

 

参 展 回 执

 

单位名称   邮政编码

通讯地址

电话    传真    联系人

参展内容

 

所需展台费    所需展板费

说明:⒈ 参展内容写明:仪器、成果资料、图书等;

⒉ 参展品往来运费由参展单位自理;

9月10日前寄广西南宁市建政路34号  广西地球物理学会  530023

 

住宿、返程、野外考察

 

                职务或职称           

 

 

是否考察  是否住宿 

      线 一线  二线  三线 住  宿   

 

168元  65元  55元  45元  

25元

 

               

 

               

飞机票      始发站  终到站  是否缴会费 

注册费  考察费  审刊费  展台展板费 

单位及产品介绍费

 

说明:1.本回执9月10日前寄广西南宁市建政路34号 广西地球物理学会 林凡 邮编 :530023

2.在住宿档次、火车票、飞机票、考察路线栏打记号,单选路线填在空格中;

3.返程票、机票请勿随意改动,会务组不负责退票;

4.订飞机票者请随回执一起寄身份证复印件。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页网址和电子信箱

主页网址:http:∥www.cgs.org.cn

电子信箱:cgs@cgs.org.cn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

(季  刊)

  2002年        第2期        总第74期

  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编辑出版:《会讯》编辑部

  编:曲克信    本期责任编辑:苏 

  编:100101            行:苏 

  址:北京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北京内部报刊准印证第(Z)1567981261

网络编辑:刘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