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835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以通讯方式召开第十届第十三次常务理事会会议,本届常务理事50人,收到邮件、微信及手机短信等方式反馈意见40人,符合学会章程规定的法定人数,会议决议有效。

会议审议通过以下内容:

1.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议程;

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领导机构候选人名单;

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章程修订说明(草案);

4.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章程(修订草案);

5.学会换届改选其他相关事宜。

(学会秘书处)


 

20221018日,我会以线上的形式召开了第十届第十四次秘书长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秘书长、副秘书长共计10人出席了会议,有两位秘书长因故请假,学会秘书处工作人员列席会议。本次会议主要内容有:1、评选第十届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2、讨论学会换届改选有关文件;3、审议学会各奖项评审结果;42022年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各秘书长工作安排。会议由郭建秘书长主持。

会上,郭建秘书长首先就我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筹备进展情况、换届文件的起草过程进行了通报,各位秘书长认真讨论拟提交会员代表大会审议的会议文件,并就有相关内容达成共识。副秘书长胡敏向与会秘书长介绍了第十届学会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推选情况,经与会秘书长讨论和投票,评选出了第十届学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推荐产生了第十届优秀分支机构负责人和第十届优秀分支机构秘书长。秘书处将对会议讨论内容及审议结果进行整理,以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文件(草案)提交我会十届十四次常务理事会进行审议。

按照《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章程》规定,我会的换届方案已报中国科协并获批准,我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会议拟定于20221116日至17日在福建福州召开。学会党委及理事会高度重视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的各项筹备工作,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郭建秘书长对即将召开的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的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并强调各位秘书长要加强合作、全面做好服务,切实做好会议各项筹备工作,以确保我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的顺利召开。与会秘书长纷纷建言献策,表示要以积极态度、饱满的热情,完成学会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学会秘书处)


 

 

时间:2022111720

会议方式:网络通信

参会人员:本届常务理事50人,43人分别通过邮件、微信及手机短信等方式进行了回复意见,符合学会章程规定的法定人数,会议决议有效。

会议审议并通过以下各项内容:

  一、审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换届改选文件

1.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文件

1)第十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草案);

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财务工作报告(草案);

3第十届理事会换届改选工作报告(草案);

4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章程修订说明(草案);

5)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章程(草案);

6)并于授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荣誉理事的建议(草案);

7)关于表彰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草案)。

2.审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拟任第十一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领导机构及第二届监事会监事候选人名单;

  二、审议2022年度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

  三、审议2022年度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工程奖评审结果

  四、审议2022年度傅承义奖、顾功叙奖、陈宗器奖推荐评审情况

  五、关于成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的建议

(学会秘书处)


 

20172022.10

 

各位代表:

大家好!我受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第十届理事会期间学会主要工作情况,并对今后工作提出建议,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第十届理事会期间学会主要工作

2018202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在中国科协的领导下,在民政部的指导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所属的各分支机构及广大会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和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国科协八大、九大及十大精神,着力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增强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深化开放合作发展、提升学会能力建设,五年来,我会积极响应中国科协的各项改革指示精神,积极推进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按照“抓改革、提能力、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在我会各主要支持单位、地方学会、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及单位会员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发扬团结、求实、开拓、奋进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民主办会的宗旨,第十届领导班子带领全体会员团结奋进,根据学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着力抓好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科技咨询、科技奖励、人才举荐、科技培训、期刊编辑、社会创新服务和宣传出版等各项工作,引导广大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勇做新时代追梦人,为促进我国地球物理事业科学技术水平发展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20182021年我会连续 4次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学会科普工作优秀集体”;获20182019年度科协系统统计调查工作优秀单位, 2019年度全国学会财务数据汇总工作优秀单位;2021年重大科技问题难题征集发布20182021年度优秀组织单位,重大科技问题难题征集发布2018-2021年度优秀推荐单位,2021年我会向中国科协推荐的“如何揭示板块运动动力机制”的建议入选为2021年对科学发展具有导向作用的十大前沿科学问题之一;2020年由我会推荐的《特别的爱》作品在“科学也偶像”科学家精神视频征集活动中荣获《最佳故事奖》,喜获中国科协“百年风华 青春向党”青年演讲大赛荣获三等奖;2018年在中国科协科技社团党委“我与科协同成长”征文及演讲活动我会喜获第二名,我会荣获优秀组织奖;参加科界年度评选,入选最热门组织排行榜第二,最关注会议排行榜第一,2019年在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平台“2019科界年度评选”活动中,荣获“最佳网上会史馆组织”第三名;201712月,在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社会科技奖励第三方评价中获得85.80分。在基础研究类分组排名中第5,在100多个考评奖项中排名第19;我会期刊主办期刊连续获得“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称号(中国知网);2018年获得“中国数字化百强期刊”称号(中国刊博会);中文科技期刊精品建设计划2018年度入选项目;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梯队项目(20192013)。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项目-D类(2018-2019年)和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梯队期刊(2019-2023年)项目(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新刊创办支持项目(2019-2020年)。学会在搭建交流平台、启迪创新思维、提高科学素质、促进产学研结合等许多方面充分发挥了独特优势和作用,为促进地球物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推荐地球物理科学技术的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民主办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是一个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涉及面非常广的学会,多年来坚持民主办会的宗旨,按时召开工作会议,常务理事会讨论做出决议后,秘书处和职能部门执行,并在《会讯》和学会网站上向全体会员通报,接受会员监督。

20182022年,学会每年按时召开常务理事会议、秘书长会议、全国秘书长联席会、理事扩大会、学会工作会等会议。这些会议是宣传落实国家及行业政策,贯彻上级思想的有效方式,也是学会内部加强凝聚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组织工作的有力抓手。

根据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的计划,20182022年财务完成情况均实现了在收支基本平衡的基础上,略有盈余。

根据中国科协要求下移工作重心,走访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的精神,我会保证每年有一次常务理事会在基层会员单位召开,十届理事会期间,我会常务理事会先后在南方科技大学、山东大学、西北有色地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和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等会员单位召开,既加强了与会员单位联系,也让常务理事们对会员单位的工作性质有所了解。根据中国科协的要求,学会自2009年首次开展中国科协“会员日”活动开始,每年坚持积极开展“会员日”活动,将学会工作与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相结合,加入学术研讨、工作座谈、会议管理、科普宣传、社会服务等内容,请会员、领导、专家、科技工作者、学会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参加,听取意见和建议,改进学会工作,将“三服务一加强”落到实处。

 

20182022年学会组织工作会议情况

年份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常务理事会议

2

3

2

2

3

秘书长会议

2

4

2

2

3

全国秘书长联席会

1

1

/

1

/

理事扩大会

1

1

2

1

/

学会工作会议

1

1

1

1

/

党委工作会

2

2

2

1

2

小计

9

12

9

9

8

(二)组织建设

在完成中国科协部署的各项任务的同时,20182022年我会主要完成了以下几项组织工作:

1.党委组成

20171013日下午,我会召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党员专题会议,会上向到会理事中的全体党员就第十届理事会学会党委委员组成人选进行征求意见,在广泛征求意见后,推选产生了中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党委委员7名,我会第十届第一次理事会审议通过了党委委员人选。党委书记由赵殿栋担任,党委副书记由郭建担任、纪检委员由李貅担任,委员由刘元生、周坚鑫、薛国强担任。中共中国科协科技社团委员会于201819日给予了批复。

2.组织机构和人事调整

2018年因工作需要,经第十届第三次常务理事会讨论并通过,增补理事12名,增补常务理事1名。

2019年因工作需要,经第十届第六次常务理事会讨论并通过,增补理事4名,增补常务理事1名。

2020年因工作需要,经本人工作单位推荐,第十届第八次常务理事会讨论研究,决定增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底青云研究员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经第七次、第八次常务理事会研究,增补理事13名,增补常务理事6名。

2021年因工作需要,经第十届第十次常务理事会讨论并通过,增补理事4名,增补常务理事2名。


 

20182022年度理事(常务理事)增补情况信息一览表

年度

单 位

姓 名

增补类型

理事

常务理事

 

2018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江苏省地质勘查技术院

张作宏

河海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

李庆武

内蒙古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李刚在

年度

单 位

姓 名

增补类型

理事

常务理事

2018

欧美大地仪器设备中国有限公司

林志清

上海新地海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华东工程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李广场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物探测试研究中心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刘栋臣

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工程物探公司

刘贵富

四川中水成勘院工程物探检测有限公司

丁陈奉

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球物理化学探矿大队

刘正荣

2019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王秀明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漆立新

青海省第三地质勘查院

孟军海

2020

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李振洪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肖立志

西藏珠峰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李红军

湖北省地质局地球物理勘探大队

李成香

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陈永顺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武汉中仪物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郑洪标

内蒙古有色地质矿业(集团)综合普查有限责任公司

牛兴国

江苏地球物理学会

秦绪英

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院

崔子良

四川中成煤田物探工程院有限公司

张光大

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

邹安德

2021

武汉特瑞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陕西地矿第二综合物探大队有限公司

秦长春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严加永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韩永琦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孙文科

吉林大学/山东慧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殷长春


 

3.分支机构管理

2014年开始,(民发〔201438号)民政部和中国科协下放了学会分支机构的审批权,根据有关规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出台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分支机构管理条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分会管理条例》、球会字(2013)第3号文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分支机构换届改选的通知》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分支机构财务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明确分支机构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规范加强了对分支机构的管理。

分支机构按制度陆续开展了换届改选工作,专业委员会逐渐年轻化,新老交替、传承发展,有利于学科发展和开展活动。


 

20182022年分支机构换届信息统计

序号

分支机构名称

换届时间

主  任

秘书长

1

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

2017.12

蔡晋安

沈 萍

2

流体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

2018.04

欧光习

刘银河

3

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

2018.11

张 玮

施海峰

4

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2019.11

杨 进

钱荣毅

5

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2019.10

宋海斌

徐 亚

6

行星物理专业委员会

2020.10

 

戎昭金

7

地球物理技术专业委员会

2021.05

 

何贤明

8

浅地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2022.08

徐义贤

 

9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2022.08

徐佩芬

安志国

10

铁道分会

2022.11

汤友富

谢昭晖


 

根据中国科协科协函学字〔201436号《关于全国学会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登记审批有关问题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我会依法依规成立了学会分支机构,并按照规定向中国科协报备。

20182022年第十届理事会期间,根据工作需要,经常务理事会审议和理事扩大会确认,先后成立了工作委员会2个、专业委员会9个、分会2个、办事处5个。


 

20182022年第十届理事会新成立分支机构汇总表

序号

分支机构名称

成立大会

召开时间

 

秘书长

挂靠单位

1

青年工作委员会

2018.10.21

王一博

宗兆云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

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

2018.10.21

李 貅

刘元生

山东大学

3

井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2018.08.27

王秀明

陈德华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4

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

2019.04.26

吕古贤

张宝林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5

智慧管网专业委员会

2019.11.17

滕吉文

张善法

山东正元地球物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6

隧道与地下工程专业委员会

-

李术才

刘 斌

山东大学

7

大地测量与遥感专业委员会

2020.11.28

金双根

唐 旭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8

核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2021.11.27

程纪星

刘 祜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9

金属矿勘查专业委员会

2020.10.19

吕庆田

汪青松

安徽省勘查技术院

10

航空航天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2022.01.13

熊盛青

万建华

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11

智能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

马坚伟

胡天跃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

12

固体矿产测井分会

2018.04.19

彭伟斌

赵 杰

北京中地英捷物探仪器研究所有限公司

13

水利电力分会

2018.04.26

张建清

楼加丁

长江地球物理探测(武汉)有限公司

14

新疆办事处

2019.03.18

刘正荣

何继革

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球物理化学探矿大队

15

贵州办事处

2019.08.16

楼加丁

杜兴忠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6

青海办事处

2020.12.28

孟军海

赵丽萍

青海省第三地质勘查院

17

内蒙古办事处

2021.03.24

张宝山

牛兴国

内蒙古有色地质矿业(集团)综合普查有限责任公司

18

宁夏办事处

-

-

-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

 


 

4.会员发展

按中国科协的要求,十届理事会对会员发展非常重视,十届理事会要求秘书处以“会员为本”,要切实将为会员服务工作落到实处,服务内容和形式要实现多元化、规范化,主要体现在表彰奖励、学术交流、成果转化、继续教育、减免学术年会评审费、优先发表论文等方面。学会秘书处指定专人负责会员管理,结合学会的各项活动特点积极探索会员发展模式,完善会员管理制度,健全个人会员入会申请审批制度和会费管理制度,在规范会员管理方面制定会员服务标准和联系服务制度,突出个人会员的主体地位,积极发展学生会员,大幅度提高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入会的比例,扩大会员结构的代表性,扩大会员覆盖面,努力吸收不同单位、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以及相关的事业、企业单位加入学会,逐渐向中国科协的会员管理机制靠拢。

截至202211月底,我会共有在册会员23799人,201820225年新入会会员为5380人,与九届同期相比,个人会员入会增长率为29.2%;其中男会员为4421人,女会员入会人数为959人。截至202211月底,我会共有单位会员236家,与九届同期相比,单位会员入会增长率为171.26%。各单位会员都指定了联系人,联系人负责接收学会为单位会员提供的各项服务及信息,反馈本单位会员变动信息及需求,增强了学会与单位会员之间的沟通。会员人数的不断增加体现了学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是广大会员对我会工作的肯定,学会的发展离不开广大会员的支持帮助,只有理事会和广大会员齐心合力、才能使学会壮大发展,才能使学会工作更上一层楼。同时,单位会员机制的建立,为广大单位会员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高层次的交流平台、共享的资源平台、专业的展示平台、广阔的发展平台。学会也充分利用社会和行业资源,做强、做大学会的工作平台,努力调动广大会员的积极性,凝聚会员的力量,为学会工作奠定深厚的根基。


 

2017202211月单位会员统计表

序号

年度

普通单位会员

理事单位会员

常务理事单位会员

小计

1

2017

27

22

31

80

2

2018

18

13

2

33

3

2019

16

7

8

31

4

2020

27

6

1

34

5

2021

10

5

2

17

6

2022

32

5

4

41

合计

130

58

48

236

2017202211月个人会员统计表

序号

年度

新入会员

男会员

女会员

当年会员总数

1

2017

2261

1811

450

18419

2

2018

2111

1659

452

20530

3

2019

775

667

108

21305

4

2020

755

644

111

22060

5

2021

838

698

140

22898

6

2022

901

753

148

23799

六年小计

7641

6232

1409

 


 

5.疫情防控

201912月,新冠肺炎疫情爆发。2020年初,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即以学会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向各分支机构、各会员单位、各地方学会及全体会员发出《凝心聚力,抗击疫情——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倡议书》,倡议会员同志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科学防范,不信谣、不传谣,主动担当、理性发声,发挥专家优势,始终坚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并通过学会微信公众号先后转发了《中国科协:团结信任创新争先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向全国科技工作者的倡议》《中国科协再次倡议:让科学家精神光耀时代让科技创造新的价值》等文章,呼吁学会广大会员积极参与防疫抗疫。

为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系列讲话精神和《中国科协社团9号文》文件要求,202031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处临时党支部积极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自愿捐款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全体支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踊跃响应号召,并将募集捐款通过支付宝转账给中国科协科技社团党委。68家会员单位共捐款917.404万元,共捐出护目镜7580副、防护服12230套、各类口罩159820个、正压头罩100个、红外测温枪30个、方便食品121件、酒精1.5吨、蔬菜2.5吨等一系列物资,折合人民币436.1388万元。

(三)学术交流和学术研究项目

1.学术交流

为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开展学科交叉、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是学会的主要工作,第十届理事会坚持办好每年的学术年会,各专业委员会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学会每年均举行30次以上的学术活动。据不完全统计,2018202211月底共举办各类学术会议155次,参加交流人数约达37779人,交流论文约13862篇,出版学术交流论文集20种,继续教育培训班21个,继续教育受众人数33147人次。


 

20182022年学术活动情况汇总

主办单位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小计

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

7

4

2

6

1

20

地球物理科技推广工作委员会

/

1

2

2

/ 

5

青年工作委员会

/

2

/

1

1

4

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

1

1

/

1

/

3

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

1

4

2

2

/ 

9

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

2

3

/

1

/ 

6

地磁与高空物理委员会

/

/

/

/

/ 

/ 

天灾预测专业 委员会

2

2

1

/

/ 

5

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1

1

/

1

/ 

3

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

3

7

2

2

/ 

14

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2

1

/

2

13

18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2

1

1

2

2

8

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

1

1

3

1

/ 

6

流体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

1

/

/

/

1

2

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

/

/

/

3

/ 

3

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

1

1

/

1

3

空间天气专业委员会

1

1

/

/

/ 

2

矿山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

/

/

/

/

/

地热专业委员会

/

/

/

/

/

/

浅地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

/

/

1

1

2

岩石物理专业委员会

2

2

1

/

1

6

油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1

1

/

1

1

4

行星物理专业委员会

/

/

/

1

2

3

井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

/

/

1

/

1

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

/

3

1

1

1

6

智慧管网专业委员会

/

/

/

/

/

/

金属矿勘查专业委员会

/

/

1

/

/

1

大地测量与遥感专业委员会

/

/

1

/

/

1

核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

/

/

/

/

/

航空航天专业委员会

/

/

/

/

/

/

铁道分会

1

/

1

/

1

3

水利电力分会

1

2

2

2

2

9

固体矿产测井分会

/

/

/

1

/

1

新疆办事处

/

/

/

/

/

/

贵州办事处

/

/

1

/

/

1

青海办事处

/

/

1

1

1

3

内蒙古办事处

/

/

/

1

1

2

煤田地球物理重点实验室

/

/

/

1

/

1

合计

29

38

23

35

30

155

说明:各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会议均以第一主办单位统计

 

20182022年继续教育活动汇总

年度

培训班数(个)

培训规模(人)

2018

2

397

2019

8

15138

2020

4

14485

2021

5

877

2022

2

2250

合计

21

33147

 


 

1)国内交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学术年会/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2014年起,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组委会、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与成矿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共同承办“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年会主题为“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深化学科交叉融合”。

在十届理事会的领导下,20182021年参加年会的人数逐年增长,人数由2000余人上升到4000余人,论文也由1800余篇上升至3700余篇,会议内容涉及地球科学领域的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的最新成果,体现了学科的交叉和渗透。年会期间,开展了成果和新产品、新技术展览,参展单位包括地震仪器厂商、地质仪器厂商、地质与地球物理勘探公司等,与会代表对参展产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不仅繁荣了学会的学术交流,同时又为广大地球科学工作者在创新发展中提供了平台, 激发了广大地球科学领域的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从而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对于推进地球科学领域的科技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8202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学术年会/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基本情况一览表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学术年会届次

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届次

时间

地点

规模()

专题(个)

分会场(个)

论文(篇)

口头报告

张贴报告

第三十四届

第五届

2018.10

北京

2300

100

35

2150

1500

600

第三十五届

第六届

2019.10

北京

2300

88

23

1851

1432

439

第三十六届

第七届

2020.10

重庆

4000

92

31

3200

2150

950

第三十七届

/

2021.12

涿州

500

113

/

3700

/

/

 


 

5届(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34届学术年会于20181021日至23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震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等家共同发起,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承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34届学术年会同期召开。此次年会设立1个主会场、35个学术报告分会场,开设专题100(1个国际英文专题),其中地球物理专题46(1个国际英文专题),报告内容包括6个大会特邀报告、100个分专题报告、52018年傅承义青年科技奖获奖人报告等。会议共提交报告2150篇。其中口头报告1500余篇,张贴报告600余篇。此次会议吸引了我国地球科学领域内2300多位科技工作者参会。年会还进行了学生优秀论文的评选,在专题推荐出“学生优秀论文奖”候选人的基础上,最后经学术委员会审议评定,65位学生获此次学术大会的学生优秀论文奖。

6届(2019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三十五届学术年会于20191027日至30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震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等家共同发起,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承办,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协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35届学术年会同期召开。此次联合学术年会设立1个主会场、23个学术报告分会场,开设专题88(1个国际英文专题),其中地球物理专题41(1个国际英文专题),报告内容包括6个大会特邀报告、88个分专题报告、92019年傅承义青年科技奖获奖人报告等。会议共提交报告1851篇。其中口头报告1400余篇,张贴报告400余篇。此次会议吸引了我国地球科学领域内的2300多位科技工作者参会,101位学生获此次学术大会的学生优秀论文奖。

7届(2020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36届学术年会于2020101821日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震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等6家单位共同发起,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承办,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协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36届学术年会同期召开。此次年会设立1个主会场、31个学术报告分会场,开设专题92(1个国际英文专题),其中地球物理专题51(1个国际英文专题),报告内容包括6个大会特邀报告、5个地球物理学前沿报告、82020年傅承义青年科技奖候选人报告以及92个分会场专题报告等。会议共提交报告3200篇。其中口头报告2150余篇,张贴报告950余篇。此次会议吸引了我国地球科学领域内4000多位科技工作者参会,80余家展商参展。年会规模再次刷新了历史记录,达至巅峰。184位学生获此次学术大会的学生优秀论文奖。

2021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收到论文3700多篇;设 113个专题,因疫情延期举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37届学术年会于20211215日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线下会场在河北涿州东方公司外宾招待所举行,40余名代表参会,线上500余人参会。此届学术年会邀请了五位地球物理学领域著名学者莅临会场做了地球物理学前沿进展方面的精彩报告。年会期间举办了傅承义青年科技奖候选人线上报告会、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学术论坛、青年地球物理论坛等多场线上特色报告及论坛,其中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学术论坛为首次举办,17位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线上分享报告,300余人参加了线上会议。

专业委员会学术活动:各专业委员会除了积极组织每年学术年会的分专题讨论会外,还各自开展了相关的学术活动,吸引诸多国际和国内专家、学者到会研讨交流,讨论的热点均同当前的科技发展与应用紧密相连,会议的形式是口头报告与张贴报告相结合,会后编辑出版论文集,有的专业委员会参会人员超过千人。

2021618—21日,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行星物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比较行星学卓越创新中心及中国科学院大学共同承办,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等多家单位承办的“2021全国行星科学大会”在江苏苏州召开。陈晓非、吴福元、常进、王赤、潘永信、武向平、许志琴、杨经绥等8 位院士和国内相关专家学者、机构代表、青年学生等来自106家单位的1020位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大会设有八个分会场,25个专题,共收集论文摘要500余篇,其中口头报告400余篇,海报展板108篇。论文摘要内容涵盖行星及小天体探测、系外行星大气、行星地质、行星内部、陨石与天体化学、天体生物、大气及空间环境等多个行星科学研究领域。本次大会也吸引了中央电视台、央视网、新华网、中新网等国内多家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

2021101113日举办了“首届全国矿产勘查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常印佛,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晓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增谦,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经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王峰、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副局长施申轶,学会秘书长郭建出席了本次大会,共设置14个专题,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450余篇,现场交流学术报告341篇。会议论文报告涵盖了成矿理论、勘查技术方法和找矿突破成果方方面面,内容极为丰富,汇编为《首届矿产勘查大会论文集》,评选了28篇优秀学生论文。来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地勘单位的代表1000余人参加了会议。自然资源报、中国矿业报,安徽日报,安徽电视台和科学网等媒体记者到场采访并进行了宣传报导。

2)国际合作交流

在十届理事会的领导下,国际交流获得长足进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与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SEG)签订关于联合举办地球物理国际研讨会的协议,双方决定每两年在中国举办一次研讨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与EAGE签订合作协议,成为相关学会,EAGE在每年年会期间,向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免费提供一个展位,供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发布相关信息。加强了与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的联系,签订了合作协议,准备共同举办国际研讨会。越来越多的国际地球科学专家和学者参加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并作报告。通过积极宣传、交流与合作,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国际影响力在不断增加。国际学术会议的举办,不仅为各国的同行、专家提供一个研究和探讨最新成果横向交流的平台,而且促进了国内外地球物理工作者之间的学术交流,扩大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对外联系,增进我们与各国同行之间的友谊,对推进我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①第八届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国际会议(ICEEG2018)于2018610日至614日在杭州举行。来自国内外专家学者共300余人参会。大会邀请来自中国、美国、欧洲等在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领域中的16位杰出学者作大会报告和专题特邀报告。浙江大学杨文采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毛景文院士及我国地球深部探测专项首席科学家董树文教授分别作大会特邀报告。会议完成108个口头报告和13个张贴报告。

20181015日,AGU(美国地球物理学会) 主席Eric Davidson,首席执行官/执行董事Christine W.Mcentee,战略及组织优化执行副总裁Janice Lachance,科学执行副总裁Brooks Hanson;全球知名出版Wiley集团董事、Wiley家族第七代继承人Jesse Wiley Wiley集团全球政府事务副总裁Andrew Tein代表团一行8人到我会进行访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际联络部双边合作处副处长孙林出席了会谈,副理事长赵殿栋教授代表学会致欢迎词并就学会的学术活动、国际合作、人才培养、会员发展、期刊建设及创新服务等方面情况向来宾做了介绍,并就未来合作事宜双方进行会谈。

③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SEG) 联合主办的重磁电方法及应用国际研讨会(GEM 2019 Xiʹan)于2019519日至522日在西安举行,本次会议由长安大学承办。会议涉及重磁电方法原理与技术、油气勘探与生产、矿产与地热资源、地下水资源、环境与工程等专题。来自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的28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共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稿件180余篇,最终录用并在会议上报告交流的口头报告、张贴报告近120篇。

2019617日,组织20162018年度青托人才参加第81届欧洲地质学家与工程师学会年会(The 81th EAGE Annual Conference & Exhibition),通过本届EAGE年会,两位青托人才深入了解了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最新理论技术成果,深化了对行业发展趋势的认识,进一步拓宽学术视野。

2019626日,由EAGE主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承办的第11EAGE巡回讲座在北京举行,来自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近40余名科技工作者参加了此次讲座。本次巡回讲座主题为油气、矿产勘探和开发中重力和磁力方法的定量解释,授课老师为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地球物理系教授李耀国。

⑥第九届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国际会议(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Geophysics,简称ICEEG2020)于2020101114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华天酒店胜利召开。会议主题为“智慧城乡与工程环境地球物理(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al Geophysics in Smart Urban and Rural Areas)。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SEG)主席RickerMiller教授发来线上致辞,大会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来自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德国,日本,瑞士,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专家在线参会,实现全球范围的广泛学术交流。本次会议收到稿件161篇,录用了158篇,张贴海报有63个,口头报告有81个(其中特邀报告10个)。共设立13个专题,11个分会场。来自科研院所、高校、水利水电、铁路、城建交通、煤田、地勘等行业系统3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同时,会议组委会还通过美国科学出版社出版了《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AL GEOPHYSICS IN SMART URBAN AND RURAL AREAS》英文论文集,其部分优秀论文将被会议EI检索;评选出二十余篇优秀论文,并将推荐至相关SCI杂志发表;评选出10位优秀学生口头报告和6位优秀学生海报。

⑦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研讨会议于2021717—19日在吉林长春召开。来自意大利等国内外地球电磁学者参加了会议,参会代表达到600多人。收到中、英文学术论文共400多篇,共设三个分会场,13个专题,张贴报告230篇。

2、学术研究项目

1)由国务院立项、中宣部牵头组织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编纂工作于20151月在北京启动。《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定位于新型的网络百科全书,是基于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进行知识生产、分发和传播的国家大型公共知识服务平台。第三版的最大特点,是同时拥有网络版与纸质版。第三版地球物理学科编委会主任由陈运泰院士担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承担组织工作。截止20228月底,12个分支学科学科组计划条目数1156条,目前已回稿并上线平台词条945条,目前正按照预定的目标加以推进力争年底完成编纂任务。具体回稿基本情况如下。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地球物理学完成情况一览表

序号

地球物理学分支

计划条目数

回稿条目数

已在平台条目数

1

综论

136

120

120

2

地震学

155

83

83

3

地球内部物理学

38

13

13

4

地球动力学

61

48

48

5

地球重力学

139

118

118

6

地球电磁学

109

85

85

7

地球热学

120

95

95

8

流体地球科学

74

69

69

9

应用地球物理学

141

141

141

10

空间物理学

110

108

108

11

海洋地球物理学

33

25

25

12

构造物理学

40

40

40

汇总

 

1156

945

945

2)我会于2015年启动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史》撰写工作,并得到各分支机构和地方学会组织积极响应,撰写各自的专业委员会史、工作委员会史和地方学会史,这将作为史料的一部分编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史》。目前初稿工作已完成。

(四)承担的科协项目

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十届理事会的领导下,在中国科协的指导下,按照中央对中国科协及所属学会的指示精神,我会以增强服务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导向,积极投入中国科协学术重点活动的项目申请,十届理事会期间,为打造高质量学术交流活动品牌,促进我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我会实施创新驱动提供支撑先后承担中国科协项目15项。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科技前沿领域、科技人才激励、战略科技力量、国际学术外交、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问题,集思汇智,开展战略咨询研究,并形成重大研究成果。2022年我会完成中国科协《中国地球科学领域基础学科研究整体水平和国际影响力评估》项目一项,提交评估报告1份,评估专报1份;围绕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开展科技发展前瞻研判,完成中国科协《前瞻分析和技术预见研究成果》项目一项,提交成果报告1份;探索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的有效方案,并组建中国科协决策咨询专家团队两个,分别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诱发地震决策咨询专家团队、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黄河流域环境监测与承载力评价决策咨询专家团队,完成中国科协《河下游地质环境监测与承载力评价》项目一项,提交科技工作者方1份;通过实施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重点培养32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通过定向培养,使他们成为创新型人才,为学会的学科学术带头人储备人才,也为青年科技人才创造成才机会,从而达到定向着力培养专业知识广博并掌握专门工程技术的复合型青年人才的目的。采用连续三年稳定支持、以奖代补的方式,帮助他们在创造力黄金时期做出突出业绩,努力成长为品德优秀、专业能力出类拔萃、社会责任感强、综合素质全面、具有国际视野的学术技术带头人,成为国家主要科技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重要后备力量。

20182022年承担中国科协项目一览表

序号

项目年度

项目名称

资助单位

1

2018

天波勘探在河南泌阳油田构造的应用

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

2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前沿的地球物理团体标准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

3

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第四届(2018-2020年度)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

4

中国科协重点学术交流活动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

5

2019

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第五届(2019-2021年度)项目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

6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地球与行星物理(英文)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

7

中国科协九大代表调研项目

中国科协人才服务中心

8

2020

分领域发布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项目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

9

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第六届(2020-2022年度)项目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

10

2021

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第七届(2021-2023年度)项目

中国科协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

11

科协党建强会特色活动项目

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

(科技社团党委)

12

2022

中国地球科学领域基础学科研究整体水平和国际影响力评估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13

复杂深地油气及非常规能源智能地球物理探测领域专业技术转移转化能力提升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

14

黄河下游地质环境监测与承载力评价

中国科协战略发展部

15

深地探测前瞻分析与技术预测研究

中国科协战略发展部

(五)科普教育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按照中国科协对科普工作的要求,在中国科协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以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弘扬科学精神为目的,广泛开展群众性、基础性、社会性科普活动,加大科技知识在全社会的传播速度和覆盖广度。20182022年,经学会推荐,吉林大学黄大年纪念馆成功入选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学会的两家科普基地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和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北京)成功入选20212025年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组织科普宣传讲座245余次,发展科普教育基地2个,科普宣传讲座受众人数73.5万人次,组织科普传播专家团队科普活动受众人数10380万人次,组建科普传播团队2个,学会组织的科普教育活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创新活动形式,内容与时俱进,在进一步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方面,取得了突出和显著的成效,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20182021年连续4年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学会科普工作优秀单位”。

1.重要科普成果

一是推进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建设,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学会现已组建科学传播专家团队8支。近5年来,各团队共开展科普讲座、线上科普问答等各类科普活动300余场,累计科普受众超亿人次,科普成效显著。2021610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首场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在徐州举行,院士专家们带领同学们经历了一次精彩的地球物理之旅。

二是以科普信息化为核心、科技创新为导向,做好新媒体下的科普传播。加强学会科普微信公众号“地球探秘”和“上天入地”建设,近5年来发表科普短文200余篇,推出防震减灾系列科普文章。学会专家撰写的科普短文浅显易懂、生动活泼,公众喜欢阅读,乐于转发,让科普知识流动了起来。

三是在科普主题日期间,与百度百家号、腾讯浏览器和今日头条等网络平台合作,举办“资深地学专家在线解答”、“上天入地看世界”、“地球物理谱华章”等线上科普活动,对重大科技成果和社会热点宣传解读,使科普知识更贴近生活,扩大受众群体范围。

四是加强科普基地建设,依托基地开展地球科学普及工作。目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现有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吉林大学黄大年纪念馆)1个,2021-2025年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个(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和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北京)),在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共设立了12个科普教育基地。近五年,学会新增设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青岛海地质研究所和中山大学天琴中心二家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基地积极吸引大、中、小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集体来基地参观,结合基地科普资源,由团队专家和科普志愿者讲解地球科学知识。在重大科普节日期间,举办讲座和临时展出,开展特色科普活动,成为学会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力量。

2.科普资源包

2018年,前理事长陈颙院士领衔开发制作了科普图书《院士谈减轻自然灾害系列丛书》,丛书包含《地震灾害》、《火山灾害》、《空间灾害》和《海啸灾害》四册,是教科书式的科普图书,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图书已通过赠送和公开发售等渠道传播。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学会科普教育基地创作的科普产品类型多样,包括新型水合物分子结构3D打印模型、海洋地质科普虚拟现实VR系统2.0、科普图书1部、研学课程4个、科普视频2个。

学会联合中国地质调查局等单位编制了地质灾害预防知识手册及地质灾害应急科普视频系列产品,系统介绍了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成因、表现形式与危害、发生前兆、监测预防方法和应对方案等内容,可为公众防灾减灾提供科学指导。

3.主题活动

“世界地球日”、“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周”、“世界湿地日”、“中国节水周”、“世界气象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全国土地日”等。


 

201820227月学会科普教育开展情况

年份

科普宣传讲座

发展科普教育基地

科普传播专家

团队科普活动

次数

受众人数

受众人数

2018

72

12.5

/

40

2019

85

13

/

60

2020

22

18

/

2200

2021

46

21

2

6980

2022

20

9

/

1100

总计

245

3.5

2

10380

 

201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按照中国科协对科普工作的要求,将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建设、科普信息化及科普资源开发作为重点工作。结合世界地球日、防灾减灾日、科技周和科普日等主题活动日,以微信图文、系列讲座、展览等形式开展了大量的线上线下科普活动,累计受众人达40万余人次,其中线下传播达10万余人次、线上传播达30万余人次,2018年,各团队共开展科普讲座45余场,周坚鑫教授的海洋国土与海洋探宝中国南海的生态岛礁建设等海洋系列科普讲座;杨志根研究员的“人类探测外星智慧生命的历程”和星星离我有多远——梦想从童年关注星空开始”等系列天文系列科普讲座;施光海教授的地球·珠宝”科普讲座;李永平研究员的气象灾害系列科普讲座等,其科普成效显著。

与新华网合作,完成了对我学会地震电磁卫星首席科学家申旭辉研究员的在线视频采访及互动;地球科学首席传播专家施光海教授参加中央十台科学教育频道《透过光谱识颜料》的策划与拍摄,该节目于2018228日在央视10频道播出;2018723日,地球与行星科学传播团队专家李永平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1+1”节目白岩松电话直播采访,介绍关于“安比”台风的防御。

科普文章“张衡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开启地震监测预测新篇章”和“地震预测新技术:地下云图让地震实时看见”两篇图文,阅读量达上万人次。在科普中国的支持下,通过移动终端“科普中国”栏目首发,迅速在“今日头条”、“百度知道”、“网易新闻”等新媒体上转发,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好的反响。学会的科普活动得到公众较高评价,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2019年举办科普宣讲活动总计为80次,“地球科学探秘”和“上天入地”两个科普公众号推送科普图文40余篇,文章涵盖了海洋、地震、地球物理等社会热点内容。重点推出“辉煌70年的地球物理”系列专辑,以及跨年度的“海洋科普”系列专辑。发表了《时隔一周北京又地震了——是巧合吗?》和《谈谈四川宜宾长宁的地震》两篇图文:并通过移动终端“科普中国”栏目首发,迅速在“今日头条”、“百度知道”、“网易新闻”等新媒体上转发。

2019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周期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围绕“礼赞共和国,智慧新生活”主题,开展了线上线下系列科普活动。我学会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在北京、上海等地开展了多场科普讲座,学会编辑的“全国科普日专辑:礼赞共和国智慧新生活——辉煌70年的地球物理”系列科普短文在微信公众号“上天入地”发表,积极向青少年及社会公众推广普及地球及天文学知识。

919日,地球与行星科学首席传播专家杨志根研究员在上海中学国际部作了《从托勒密的地心说到首次“看见”黑洞——人类认识宇宙的历程》的科学讲座,航空地球物理首席传播专家吴海成教授在科普日活动周期间分别前往首都图书馆的首都科学讲堂和自然资源部老干部活动中心,为社会公众及老干部作《礼赞共和国智慧新生活——自然资源探查70年纵横谈》及《新中国成立70年——科技创新地质找矿立功的故事》科普讲座,报告讲述了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等技术在探查自然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灾害预测和防治等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

学会编辑了“全国科普日专辑:礼赞共和国 智慧新生活——辉煌70年的地球物理”系列科普短文,并在微信公众号“上天入地”发表。文章介绍了建国70年来,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减轻自然灾害影响,国防军队建设等领域的重要意义与应用成就。

201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还联合学会科普教育基地创作的科普产品类型多样,包括新型水合物分子结构3D打印模型、海洋地质科普虚拟现实VR系统2.0、科普文章十余篇、科普图书1部、研学课程4个、科普视频2个。海洋地质科普虚拟现实系统VR2.0已经是一款成熟的产品,相比第一代产品,其场景更丰富,视觉冲击力更强,解说更通俗,操作更简单、分享更方便。目前该产品的研发已申获1项发明专利,注册了商标,向市场推介受到高度关注,具有较大的成果转化潜力。

202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将疫情防控、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建设、科普信息化及科普资源开发作为重点工作。结合世界地球日、防灾减灾日、科技周、科普日等主题活动日,各团队共开展线上及线下科普讲座20余场。以线上问答、微信图文、系列讲座、展览等形式开展了形式丰富的科普活动,学会的科普活动得到公众较高评价,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0202月—4月疫情期间,学会建设了“地球科学探秘”和“上天入地”两个科普公众号,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等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编写抗疫科普文章5篇在网上宣传。上天入地科普公众号连续发表和转发14篇抗击疫情的文章。在疫情初期就利用微信科普公众号宣传抗击新冠肺炎的科普知识。在防灾减灾日活动中,学会科普公众号上天入地发表“汶川地震12年地震科普专辑”科普文章12篇,转发“地震科普动画系列”视频5集。

在科普日活动中,学会科普基地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举办了以“决胜全面小康,践行科技为民”为主题的全国科普日自然资源科普知识网络竞答活动,活动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取得了良好效果。参与本次科普日网络竞答活动共计2478人次。通过网络竞答活动,进一步弘扬了科学精神,普及了科学知识,引导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达到了预期目的。

在世界地球日活动期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腾讯看点、《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等媒介举办三场线上科普问答活动。活动邀请了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大学、南方科技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等单位的13位地球物理、地质、海洋和天文等方面的国内知名专家,其中包括我会7位科学传播专家团队首席专家。活动期间专家们回答了网友提出的300多个科学问题。活动当日总计曝光量约为2200万人次,三场问答页面累计180万次阅读。

202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将疫情防控、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建设、科普信息化作为重点工作,结合世界地球日、防灾减灾日、科技周、世界海洋日、科普日等主题活动日,开展了院士专家校园行科学传播专家团队进校园、进社区、线上科普活动上天入地看世界公众号编辑防灾减灾专辑《512再谈地震预警》地球之肾 湿地科普直播等活动,以线上问答、微信图文、系列讲座、展览等形式开展了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创建科普教育基地1个,学会的科普活动得到公众较高评价。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线上线下互动交流的科普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021年,学会组建的8支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开展线上线下科普讲座20余场。多位专家形成了各自的特色讲座,并在全国各地积极宣讲普及。如周坚鑫教授的“海洋国土与海洋探宝”和“中国南海的生态岛礁建设”等海洋系列科普讲座、杨志根研究员的“人类探测外星智慧生命的历程”和“星星离我有多远­梦想从童年关注星空开始”等系列天文系列科普讲座、施光海教授的“地球·珠宝”科普讲座、李永平研究员的气象灾害系列科普讲座、吴海成教授的“海洋的故事——介绍祖国的万里海疆”、“垃圾分类我们一起来”科普讲座、张训华研究员“大海的故事”科普讲座、何展翔教授“地下深处的宝藏是怎么找到的”科普讲座等。《上天入地》公众号编辑《512再谈地震预警》专辑,回答广大公众关心的地震预警问题。

202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继续将疫情防控、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建设、科普信息化作为重点工作,结合世界地球日、防灾减灾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科普日等主题活动日,开展了线上科普活动“地球物理写华章”、公众号编辑防灾减灾专辑“新冠疫情——地球生物圈的灾害”、以及“走进黄大年数字纪念馆,重走战略科学家的报国之路”和“生态新长城探究海岸带”等直播活动。以线上问答、线上直播、微信图文等形式开展了形式丰富的科普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学会组织8支科学传播专家各团队开展了科普讲座、撰写科普文章等线上线下科普活动20余场,多位专家形成了各自的特色讲座。

2022512日是我国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等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上天入地”公众号编辑《新冠疫情地球生物圈的灾害》专辑,呼吁公众建立生物圈灾害意识。2022530日是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为致敬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家精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吉林大学黄大年纪念馆、吉林省地球物理学会等单位开展“走进黄大年数字纪念馆,重走战略科学家的报国之路”直播活动,共计1362人次通过网络收看了此次直播。

917日上午,2022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教育科普基地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青岛海洋科技馆共同推出全国科普日科普直播活动“生态新长城 探究海岸带”。近10万人次通过科创筑梦北京科技报客户端、今日头条、百度APP、山东教育电视台、青岛海洋科普联盟等直播平台观看,活动点赞超20万,留言500多条。活动期间,青岛海洋所曹珂高级工程师做客直播间,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海洋强国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紧密扣合“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的全国科普日主题,从探究海岸带、构筑生态新长城和科普基地介绍三个模块进行了科普宣传。

2022年,经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推荐,吉林大学黄大年纪念馆成功入选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2022年,经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推荐,学会的两家科普基地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和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北京)成功入选20212025年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增设1家科普教育基地——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目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在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共设立了12个科普教育基地,学会科普教育基地通过举办科普展览、专家讲座、建设科普公众号等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对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六)社会创新服务

1.职称评审

2002年经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第十次常务理事会审议,决定启动与地球科学有关的职称评定工作,中国科协对此予以批准并将其作为试点。2002年我会作为中国科协首批改革试点单位,根据学会评审、社会认可、不与工资直接挂钩的专业职称技术评审改革的社会需求,开展职称资格认证(试行)工作,20182021年为会员单位评定人才12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7人,副高级职称43人,中级职称62人,初级职称3人。学会将继续完善此项工作,逐步得到行业认可和社会认可,使职称资格认证工作更加符合社会发展和会员的需要。


 

20182021年职称评审汇总

年度

教授级高工

(研究员)

高级工程师

(副研究员)

中级

初级

小计

2018

4

10

13

/

27

2019

4

5

19

/

28

2020

4

8

11

/

23

2021

3

11

14

3

31

小计

15

34

57

3

109


 

2.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认证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扩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围绕推进科技人才评价专业化、社会化的总体要求,突出学会专业属性和技术优势,重点开展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水平评价类而非行业准入类职业资格认定。根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的《中国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资格管理工作暂行办法》的精神和实际工作需要,2018-2021年五年里举办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考前培训班4期,培训人员372人。2018-2020年进行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考试、考核答辩三场,经笔试、考核答辩,评审专家仔细阅读参评人员的申报材料并对其进行评议、打分,共有158人通过评审。20212022年因疫情影响暂停此项工作。第十届理事会期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培训及评审汇总信息统计及20182020年中国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名单见下表。

20182021年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培训及评审汇总

年度

考前培训班

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评审

人数

时间

地点

通过人数

通过率

2018

97

721-24

河北涿州

46

74.20%

2019

85

310-14

江苏南京市

47

95.00%

2020

80

116-9

河南郑州市

65

79.30%

2021

110

6710

山西晋中市

/

/

小计

372

 

 

158

 

 

20182020年中国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名单

序号

年  度

姓  名

单  位

1

 

 

 

 

 

 

 

 

 

 

 

 

 

 

 

 

 

 2018

 

 

 

 

 

 

 

 

 

 

 

 

 

 

蔡克俭

天津市勘察院

2

曹丹平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3

曹静杰

河北地质大学

4

陈小龙

陕西地矿物化探队有限公司

5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6

高宝龙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地质勘查院

7

 

四川省煤田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8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一勘探局科教中心

9

何秦娥

陕西地矿第二综合物探大队有限公司

10

 

河北地质大学

11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12

胡运兵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13

蒋良文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4

解团结

山西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

15

黎海龙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球物理勘查院

16

李倩倩

北京中科联华石油科学研究院

17

李西周

陕西地矿物化探队有限公司

18

李晓燕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

19

李学文

广东省地质物探工程勘察院

20

李彦星

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

21

李永铭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2

李忠平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

23

芦安贵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4

孟庆鑫

河北地质大学

25

牛 峥

陕西地矿第二综合物探大队有限公司

26

庞日轩

陕西地矿物化探队有限公司

27

师素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8

苏彥丁

山西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

29

 

中国化学工程第一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30

 

陕西地矿物化探队有限公司

31

王秀荣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

32

文豪军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33

吴何珍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34

吴燕清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35

武学维

中煤地质集团有限公司

36

许献磊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37

许洋铖

重庆大学

38

严震乾

四川省煤田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39

杨臣明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40

杨学立

中国华电集团清洁能源有限公司

41

袁定超

北京铁五院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42

张光大

四川中成煤田物探工程院有限公司

43

张宏建

陕西地矿第二综合物探大队有限公司

44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45

赵惊涛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46

邹冠贵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47

 

 

 

 

 

 

 

 

 

 

 

 

 

 

 

 

 

 

 

 

 

 

 

 

2019

 

 

 

 

 

 

 

 

 

 

 

 

 

 

 

 

 

 

 

 

 

 

 

 

 

 

 

陈  清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铁五院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48

 

吉林省煤田地质局物测队

49

 

安徽惠洲地质安全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50

曹云勇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1

陈德海

上海申丰地质新技术应用研究所有限公司

52

程志忠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公司大庆物探一公司

53

董烈乾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54

高铎文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55

胡祖志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56

雷晓东

北京市地质勘察技术院

57

李 晨

北京市地质勘察技术院

58

李法滨

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59

李添才

中交铁道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60

李耀华

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61

刘宽宏

中陕核工业集团二一四大队有限公司

62

卢 卯

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地质矿产勘查院

63

鲁 瑶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64

马 为

天津市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65

毛 星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66

彭湘桂

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67

秦长春

陕西地矿第二综合物探大队有限公司

68

冉军林

中陕核工业集团二一四大队有限公司

69

宋晓蛟

陕西地矿第二综合物探大队有限公司

70

陶德强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71

王秀明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72

王志刚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综合物化探处

73

吴小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74

徐新学

天津市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75

许健华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综合物化探处

76

杨大为

吉林省煤田地质局物测队

77

杨学明

天津市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78

杨彦峰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

79

杨云见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综合物化探处

80

俞仁泉

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81

臧 凯

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

82

张奋轩

陕西省煤田物探测绘有限公司

83

张翊孟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84

张玉军

甘肃煤田地质局综合普查队

85

章丹贵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86

章哲辉

广东省地质物探工程勘察院

87

赵 国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综合物化探处

88

赵建国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89

赵思为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90

赵文举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91

甄大勇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92

周官群

安徽惠洲地质安全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93

朱永山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94

 

 

 

 

 

 

 

 

 

 

 

 

 

 

 

 

 

 

 

 

 

 

 2020

 

 

 

 

 

 

 

 

 

 

 

 

 

 

 

 

 

 

 

 

 

 

 

 

 

 

 

 

 

 

 

 

 

 

 

 

 

 

 

 

 

 

 

蔡少峰

甘肃铁道综合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

95

常江浩

河北地质大学

96

高树全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97

葛雪钦

中石化地球物理公司科技研发中心

98

古志文

四川中成煤田物探工程院有限公司

99

 

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西南物探研究院

100

郭德科

河南省地震局地震工程勘察院

101

韩桃明

河南省水利勘测有限公司

102

 

湖南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

103

何晓松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

104

何玉海

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

105

和芬芬

中石化地球物理公司科技研发中心

106

贺为民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107

胡英才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108

黄仕茂

江苏省地质勘查技术院

109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10

黄元溢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新兴物探开发处

111

霍晗勇

中石化地球物理公司科技研发中心

112

贾宇鹏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113

蒋甫玉

河海大学

114

巨德彬

甘肃铁道综合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

115

 

湖南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

116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117

李克友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18

李林元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119

李士祥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

120

李洋洋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121

李元杰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122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新兴物探开发处

123

梁红艺

四川中成煤田物探工程院有限公司

124

 

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西南物探研究院

125

林 煜

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西南物探研究院

126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新兴物探开发处

127

马文德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28

牟元存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29

牛兴国

内蒙古有色地质矿业(集团)物探勘查有限责任公司

130

牛作亮

沈阳地球物理勘察院

131

邱卫忠

大同华瑞勘探实业公司

132

石艳玲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综合物化探处

133

司华陆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综合物化探处

134

宋金跃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135

王军成

江苏省地质勘查技术院

136

王树栋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37

王树奎

河南省水利勘测有限公司

138

王先忠

河南省水利勘测有限公司

139

吴献华

河南省水利勘测有限公司

140

肖八一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综合物化探处

141

 

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西南物探研究院

142

颜晓霞

中石化地球物理公司科技研发中心

143

羊春华

湖南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

144

杨富强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球物理勘察院

145

杨嘉明

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146

杨 涛

湖南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

147

尹小康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48

余传涛

太原理工大学

149

袁洪克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150

 

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

151

张宪旭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152

张兆芳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153

赵家福

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

154

 

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

155

 

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156

 

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西南物探研究院

157

 

湖南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

158

朱杰君

青海省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查院


 

3.地球物理院士工作站建设

根据中国科协等七部门委《关于动员广大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意见》,根据中国科协的要求,按照中国科协印发的《中国科协关于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发挥院士专家的技术引领作用,帮助企业培育科技创新团队,推动产学研紧密合作,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带动企业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经我会常务理事会同意,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于2016年开始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站工作,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在推动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中,要坚持以需求为基础,项目为核心,企业为主体,实效为根本的基本原则。地球物理院士专家工作站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为一线企业转型升级指提供服务指导,为提升一线企业市场化创新能力提供服务。第十届理事会期间,学会推动学会改革向纵深拓展向基层延伸,学会以加强学会自主创新和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建设为主要任务,积极探索服务地方企业发展。2018-2022年我会组建院士专家工作站7家,地球物理重点实验室4个,科技推广试点单位12家。我会充分利用地球物理院士专家工作站、地球物理重点实验室和地球物理科技推广中心这一平台,尝试做好“三库一平台”建设,探索建设企业创新的“问题库”、科研成果的“项目库”、协同攻关的“人才库”,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人力资源、知识产权、设备共享等服务,实现学会的创新驱动作用,助力地方创新转型发展,为企业积极开展创新服务。


 

20182022年学会地球物理院士专家工作站/地球物理重点实验室一览表

序号

类别

年度

单位名称

1

地球物理院士专家工作站

2018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

2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3

2019

安徽省勘查技术院

4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

5

山东正元地球物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山东烟台鑫泰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分站

6

2020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7

2021

西北有色地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西藏珠峰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分站

 

 

 

 

1

重点实验室

 2018

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煤田地球物理重点实验室

2

长江地球物理探测(武汉)有限公司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物探检测重点实验室”

3

 2020

长安大学“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场多参数综合模拟实验室”

4

 2021

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下空间智能探测与监测重点实验室”

 

 

 

 

1

科技推广试点单位

2018

湖南继善高科技有限公司

2

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

3

2019

江苏省地质勘查技术院

4

陕西地矿物化探队有限公司

5

2020

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

6

内蒙古有色地质矿业(集团)综合普查有限责任公司

7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七地质大队

8

2021

北京探创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9

湖南奥成科技有限公司

10

湖北省地质局地球物理勘探大队

11

2022

四川中成煤田物探工程院有限公司

12

宁夏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调查院


 

4.科技成果评价

我会于201612月出台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成果评价管理办法》,为了更好的为会员服务,加强科技成果的评价和推荐工作,我会遵循实事求是、科学民主、客观公正、注重实效的原则,以科学价值或技术水平、市场前景和对促进地球物理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意义为评价重点,自2018年至202211月,我会先后相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企事业单位进行了42个成果和项目的鉴定,促进协同创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2018202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技成果鉴定汇总

序号

年度

项目名称

申请单位

地点

1

2018

数据驱动的非线性智能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研究及应用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

2

复杂构造地震成像核心理论与关键技术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北京

3

煤矿槽波勘探新技术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4

极低频探地(WEM)工程资源探测方法与应用研究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5

2019

工程与地质灾害探测关键技术及应用

1.东华理工大学

2.江西省煤田地质局普查综合大队

北京

6

MCAS-22磁通门磁强计

1.中科(海城)科技有限公司

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7

DCAS-01数据采集系统

1.中科(海城)科技有限公司

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8

海上中深层宽照明地震勘探关键技术创新与实践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9

隧道激发极化超前探水方法、关键技术与应用

山东大学

北京

10

节点自主采集系统

1.中石化地球物理有限公司

2.芯元(浙江)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

11

宽频加速度检波器研制

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

北京

12

2020

陆相页岩油地球物理评价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效

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

13

多分量地震数据的矢量处理与反演关键技术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

14

海洋多波地震关键技术

1.中科(海城)科技有限公司

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5

 

 

 

 

 

 

2021

 

 

 

 

 

 

 

 

南水北调工程安全稳定运行检测技术标准和评估方案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6

线性工程无人机载智能化快速巡检技术及装备研发

山东大学

北京

17

输水涵隧水下综合检测装备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8

艰险山区航空电磁勘察关键技术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

北京

19

超深混凝土防渗墙质量检测装备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20

胶东深部矿产资源探测地球物理技术创新与找矿突破

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等单位

北京

21

海洋地震勘探关键技术及南黄海中-古生界海相油气发现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北京

22

球形地球模型的地震位错理论及其应用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23

各向异性复杂介质高精度成像方法研究及应用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北京

24

大型输水建筑物安全检测技术与装备研发成果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北京

25

开发地震技术创新突破及高含水油田深度开发规模应用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

26

海洋石油勘探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研究技术及成果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

北京

27

致密气地震勘探一体化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

北京

28

堤防工程隐患探测装备及数据库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

北京

29

ESGE项目-技术指标验收评审会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30

磁电阻率法平原水库渗漏通道快速探测技术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31

ZT-1D资源探测型国产船载重力梯度测量系统

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等单位

北京

32

 

 

 

 

 

2022

 

 

 

 

 

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与装备

中南大学

北京

33

深水碎屑岩油气储层描述与预测技术及应用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地质研究院

北京

34

致密油气勘探高分辨率反演与多维度表征技术创新与应用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

北京

35

超深断控缝洞体地震勘探技术与工业化应用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北京

36

探地雷达正演及全波形反演关键技术

中南大学

北京

37

页岩气储层品质测井评价与甜点开发关键技术及工业应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

38

电离层非相干散射探测关键技术及应用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39

深地结构与资源:高精度重磁电探测理论与方法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北京

40

塔国阿尔登托布坎铅锌矿综合地球物理勘查及找矿突破

西安西北有色物化探总队有限公司

北京

41

青藏高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勘探关键技术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北京

42

固态谐振陀螺仪组合系统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5.团体标准

为快速响应创新和市场对标准的需求,我会自2018年启动了团体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截止20227月我会批准立项15个团体标准,其中完成出版团体标准发行3项,批准发布团体标准9项,完成送审稿评审团体标准1项,完成报批稿评审团体标准1项,准备征求意见稿团体标准1项。


 

2018202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团体标准制修订汇总

序号

年度

项目名称

主编单位

进度

1

2018

隧道全断面岩石掘进机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标准

山东大学

出版

2

2020

短偏移距瞬变电磁法勘探技术规程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版

3

极低频电磁法勘探技术规程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版

4

地层条件下煤岩声波速度测试技术规范

中国矿业大学

发布

5

基于支持向量机算法的完成煤田三维地震勘探构造智能解释标准

中国矿业大学

发布

6

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规范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发布

7

2021

直升机时间域航空电磁测量技术规范

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

送审稿评审

8

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规范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发布

9

三分量VSP地震勘探规范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发布

10

海洋可控源电磁勘探技术规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发布

11

基于卫星数据的全球电离层电子密度建模技术标准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发布

12

基于卫星数据的全球地磁场建模技术标准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发布

13

基于卫星跟踪卫星数据的全球重力场建模技术标准

华中科技大学

发布

14

煤矿井下回采工作面折射波探测技术标准

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发布

15

2022

微动探测技术规范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准备征求

意见

 


 

6.智库建设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发挥科学共同体的组织优势,积极建言献策,积极支持中国科协科技重大问题及优先序战略咨询有关工作,积极参与重大科学问题与工程技术难题遴选推荐工作,组织相关领域专家撰写重大问题的政策建议,积极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面向世界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提升学术引领能力,朝科技智库型社团奋进。自2018年中国科协办公厅征集“引领世界科学的前沿科学问题、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工程技术难题”开始,我会积极参与此项活动,组织广大会员踊跃参加。2018年至20227月,共收到广大会员提交前沿科学问题及工程技术难题27个,科技工作者建议4个,经组织专家评审,五年间,共向中国科协推荐科学问题6个,工程技术难题6个,科技工作者建议4个。其中2021年由我会向中国科协推荐的“如何揭示板块运动动力机制?”,经中国科协组织的科技工作者初选、领域学术组专家复选、专家委员会终选3个环节,对推荐问题进行遴选评议,该建议被选为2021年对科学发展具有导向作用的十大前沿科学问题之一,我会获得中国科协重大科技问题难题征集发布20182021年度优秀组织单位,重大科技问题难题征集发布2021年度优秀推荐单位。


 

2018202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提交问题、难题及建议汇总

序号

年度

类型

题目

采纳否

1

2018

工程技术难题

中国南方丘陵地区环境生态友好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方法技术

2

工程技术难题

微轻子(ML)石油探测技术

3

2019

工程技术难题

城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

4

工程技术难题

关于石油勘探“量子”技术的思考与建议

5

2020

重大问题难题

如何组建地球物理海底光纤网络实现数万节点的深海横波时移地震探测及天然地震预测

6

重大问题难题

如何研发地球物理探测关键技术为深部矿井开采提供安全地质保障

7

科技工作者建议

建立以断裂带物理为纽带的地震系统科学理论与新型研究平台的建议

8

科技工作者建议

全空间极低频天波超远距离深部探测机理研究。

9

科技工作者建议

推动星空地精密重力测量理论创新装备研发与应用研究的建议

10

科技工作者建议

推动油气地球物理弹性波成像研究及自主软件平台建设的建议

11

2021

前沿科学问题

如何揭示板块运动动力机制?

12

前沿科学问题

地球演化系统如何构建?

13

前沿科学问题

如何明确页岩油储层渗流机理并评价可动性?

14

前沿科学问题

基于地球物理快速勘查的区域隐蔽性黄土地质灾害早期精准识别

15

前沿科学问题

如何依据非对称线弹性理论修改理论地球模型?

16

前沿科学问题

地壳运动是在什么力量推动下发生的?

17

前沿科学问题

地球与行星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

18

重大问题难题

如何构建深地资源“四位一体”协同勘查关键技术体系?

19

重大问题难题

如何提高横波源地震勘探技术的有效性及适用性?

20

重大问题难题

构建面向非常规油气效益开发的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平台

21

重大问题难题

OBN转换横波地震数据高精度成像关键技术问题

22

重大问题难题

超深复杂井况油气井产出如何实现高分辨率长效监测?

23

重大问题难题

近钻头声波技术

24

重大问题难题

随钻远探测地层构造描绘技术

25

重大问题难题

如何精确监测井筒屏障形态变化

26

2022

前沿科学问题

星球碰撞及全球陆动力系统形成

27

前沿科学问题

地球深部流体过程如何制约环太平洋资源环境?

28

前沿科学问题

地球深部流体如何制约大地构造和资源环境演化?

29

前沿科学问题

地球流体如何影响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30

工程技术难题

万米井筒中能探测到远井裂缝吗?

31

工程技术难题

如何利用基于地质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找矿预测


 

7.创新助力工程

聚集产学研资源,推动科研成果及时转移转化,服务科技经济深度融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积极参加“科创中国”“样板间”活动,在中国科协第22届年会期间,在“中国科协服务山东创新发展现场交流会”上,济南市副市长孙斌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分别代表济南市政府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服务助力山东创新发展,为山东省地球物理事业创新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东方应用地球物理暑期学校成立签字仪式2018527日在北京举行,暑期学校是由南京大学牵头,邀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武汉大学等五所国内院校,与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共同组建,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东方地球物理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希望通过暑期学校的合作,搭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平台、科技创新的平台、年轻人成长(就业)的平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平台,东方应用物理暑期学校的成立,也将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更加有效地提升地球物理技术人才质量和水平,这对培养和发现一流的技术人才、激发积极创新科技,必将发挥重要的助推作用。第一期东方应用地球物理暑期学校开班于723日在河北涿州举行,同期举行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继续教育培训基地揭牌仪式,东方暑期学校至今已连续举办三期。

学会打造“服务品牌,积极为会员服务。2019年我会分别在济南、太原、西安和合肥等地举办地球物理科技大讲堂四期,主题均为地球物理科技进展及推广应用,四期吸引了来自全国的冶金、地矿、有色等行业相关单位、各省地球物理学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500余名代表参加了活动。通过加强地球物理学术交流,推动了地球物理科技进步及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提升了自然资源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在每年科技者工作日来临之际,我会都会为会员送上学术盛宴。2020530日中国科技工作者们迎来了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为响应中国科协、科技部号召,服务广大会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发起主办了航空地球物理探测新技术主题活动,并被科协列为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线上特色亮点活动之一,以高水平的主题报告献礼科技工作者自己的节日。活动特邀国家特聘教授、吉林大学教授、我会理事殷长春,国内知名学者、长安大学教授、我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李貅分别作了线上专题报告。活动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技推广工作委员会、西北有色地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吸引产学研单位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及学会会员530余人参加了本次线上活动,部分单位集中组织本单位会员参加了线上活动。

2021511日,在第五个科技工作者日来临之际,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科技推广工作委员会、江苏省地球物理学会、江苏省地质学会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办,江苏省地质勘查技术院承办,北京劳雷物理探测仪器有限公司、北京迪普瑞达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地球物理科技推广专家大讲堂暨2021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活动于2021511日在江苏省南京市拉开帷幕,本次大讲堂的主题是地球物理与城市生态环境。活动采用线下报告会和线上直播相结合的形式。线下报告会在江苏省地质勘查技术院7号楼会议室举行。来自城建、市政、交通、环境、水利、有色、地矿、煤炭、核工业、冶金、石油、科研院所、高校等行业系统50家单位的120余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线下报告会;线上采用腾讯视频会议的形式对现场报告进行直播,会议期间线上人数基本上稳定在180200人。

2021726日,内蒙古自治区科协联合教育厅、科技厅、人社厅举办的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六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在呼和浩特召开。此次学术年会以科技创新 绿色发展为主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六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的协办单位,带领地球物理院士专家团队走进内蒙古,不仅在年会开幕式上做了主旨报告,同时还进行了内蒙古院士专家基层行系列活动。在726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六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颙、滕吉文,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在年会上分别以《城市化地球物理学的新机遇和挑战》《近地表地球物理探测与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潜能分析》《黄河流域煤矿区生态环境修复关键技术与战略思考》为题作了主旨报告。三位院士立足自身专业领域,聚焦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分享了他们的科技成果,并结合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727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院士专家团队来到鄂尔多斯市,参加院士专家内蒙古行-鄂尔多斯站活动,并参加了由鄂尔多斯市委组织部、鄂尔多斯市科协组织大讲堂活动,中国科学院院士滕吉文、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员冯宏做了精彩的主题学术讲座。此次院士专家走进内蒙古的系列活动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首次与地方科协协同办会的一种新合作模式,旨在紧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地方广大科技工作成长需要,与地方政府建立联系服务机制,推进院士专家等高层次人才向地方汇聚,充分发挥了院士专家智力优势,为地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的跨越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022530日是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学会党委和第十届理事会联合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吉林大学黄大年纪念馆、吉林省地球物理学会等单位开展“走进黄大年数字纪念馆,重走战略科学家的报国之路”直播活动,通过数字馆中展示的黄大年同志科研成果、生前用品、图片和视频,展现了黄大年同志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和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共计1362人次通过网络收看了此次直播,引领听众从自己做起,学会党委和第十届理事会深入挖掘做好地球物理领域科学家精神传承,团结引领广大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使命,引导广大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从本职岗位做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8.“创新杯”全国大学生地球物理知识竞赛

我会积极探索新形式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国际化人才创造条件。在第十届理事会的领导下,由我会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地球物理知识竞赛在促进全国各大高校间的相互交流,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运用勘探地球物理专业知识的能力,丰富和发展地球物理专业人才培养及教育教学的模式,推进地球物理事业的普及与发展,在全国地球物理专业大学生中营造热爱学习、勇于创新的氛围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8-2021年“创新杯”全国大学生地球物理知识竞赛累计参赛院校137家,累计参赛队伍306支,参赛人数达1800人。广大青年学子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在智慧分享与思想碰撞中凝结共识,激发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潜能,倡导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的学风和团队协作精神,在我国地球物理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中将产生重大影响,2022年“创新杯”全国大学生地球物理知识竞赛的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等待实施。


 

20182021年“创新杯”全国大学生地球物理知识竞赛基本情况一览表

年度

院校

(个数)

参赛队

总数

(支)

重磁电

地震

测井

固体地球物理

参赛

人数

地点

承办单位

2018

24

41

21

20

/

300

西安

长安大学

2019

30

68

26

23

19

400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020

24

59

23

20

16

300

成都

成都理工大学

2021

28

63

23

23

17

400

深圳

南方科技大学

小计

137

306

123

111

72

1800

 

 


 

(七)宣传出版

我学会宣传出版工作在201820227月也同样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我会主办的期刊:《地球物理学报》(中英文版)、《地球物理学进展》(中文版)、APPLIED GEOPHYSICS(英文版),Earth and Planet PhysicsEPP(英文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学术年刊)。五年来,在各期刊编辑部、各位编委们的共同努力下,学会五种学术期刊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均按时完成全年出版计划,助推了我会期刊的快速发展。

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 (EPP,《地球与行星物理》英文)(www.eppcgs.org)作为中国第一份地球与行星物理英文版期刊,在2018-2022五年里,不仅致力于全面展示国内外传统地球物理学领域的前沿科研成果,更要追踪报道各种类地行星、卫星以及系外行星的成分组成和演化规律的前瞻性研究内容。刊登论文内容涵盖行星科学、空间物理、固体地球物理和大气物理,以及与其相关的交叉学科的创新性科研成果。EPP目前采用ScholarOne投审稿系统;采用先进XLM排版系统,线上实时更新校对;稿件一旦录用,就给予国际doi号上线发布;网站采用中国和美国双服务器,确保在国外的访问也流畅;EPP高度重视宣传推广工作,快速增加其显示度,除了期刊官网可以全文免费下载;还有国内三大全文数据(CNKI,万方,维普)均收录本刊;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网站有本刊的网页介绍,可以关联(Link)到期刊官网;DOAJ(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数据库也收录了本刊;每期论文做电子邮件推送,微信推送。EPP得到了学科界的高度认可,已经成为我国重大课题成果的展示窗,已发表的专题有“张衡一号”、“中国首次火星探测载荷”等等。

期刊在数据库收录方面,继2018年被ESCI (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收录,2019年被CSCD(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收录后,2021年又相继被ScopusEI收录,2022年被DOAJ收录。在Clarivate JCR中,EPP位于Q3区上部。表明EPP正在快速地被世界关注。

先后获得中国科协“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项目-D类”(2018-2019年)、“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梯队期刊”(2019-2023年)项目资助;中国科学院“新刊创办支持”(2019-2020年)项目资助。

Applied geophysics(应用地球物理)2018-2022五年里,坚持对应用地球物理领域热门研究进行重点报道。包括: 能源、矿产资源、环境、灾害地球物理勘探密切相关的岩石物理学、物理模拟、地震波场偏移成像、数字测井技术、计算方法、重磁电勘探方法以及正反演等新进展的报道;同时,对与工程应用等地球物理方法有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部分报道,连续五年我们在中国地球科学联合会举办了应用地球物理学前沿专题会议,起到了学科相互交流,促进了学科发展。论文报道上不再是按投稿次序,而是择优录取,已在线优先出版Online first为主要出版方向,打破纸质印刷出版的传统模式,使论文报道大大提速,作为应用类科技技术期刊,优先在线出版得以让论文的先进技术更快的向全球推广及传播。编辑部可以通过网络在其主页上发布文章,实现了作者投稿的快捷化。

Applied geophysics的文摘与索引(A&I)的覆盖范围在海内外超过35种,被Springer出版公司列入前20 种被引用期刊排行榜,2019年起Applied geophysics每年优秀论文将被遴选在线Springer-Nature平台,影响因子有较大提升。

2017SCI的影响因子为0.838

2018SCI的影响因子为0.994

2019SCI的影响因子为0.993

2020SCI的影响因子为0.795

2021SCI的影响因子为0.665

5SCI的影响因子为1.024.

《地球物理学报》多年来主要计量指标如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等排名均列地球科学类之首,是影响力最大的地球物理学中文期刊位居我国科技期刊前列。期刊自建网站http://www.geophy.cn,实现面向作者、审稿人、编辑、主编及编委的期刊远程处理系统,网刊发布系统,面向领域读者的在线服务系统等的期刊出版平台全数字化;实现期刊文献的全文结构化;实现稿件自动防学术不端系统网络嵌套,自动获得来稿相似度指标;实现手机微信、超星APP等移动出版等。期刊实现了全文在线阅读和免费下载。20211月和20221月先后优化和改进了在线投稿审稿系统和网刊发布系统,进一步提高平台的处理能力。202110月组建了新一届编委会,在新编委会的工作模式下,采用主编/副主编+责任编委送审制,充分发挥编委会作用。

期刊目前已被SCI-E(美国科学引文索引)、EI(美国工程索引)、PA(美国石油文摘)CA(美国化学文摘)、CS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英国INSPEC数据库、JST(日本科学技术数据库)、Scopus(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GB(荷兰地学数据库)等国际检索系统收录。同时被国内相关检索机构和全文数据库全部收录,如《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分析数据库》(CSTP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等。连续获得“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称号(中国知网);2018年获得“中国数字化百强期刊”称号(中国刊博会);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第四期(20152017TOP50入选期刊;中文科技期刊精品建设计划2018年度入选项目;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梯队项目(20192023)。


 

2017­2021年《地球物理学报》有关数据统计

年份

SCI

影响因子

JCR统计

CJCR统计

CSCD

影响

因子

总被引

频次

影响因子

总被引

频次

影响

因子

总被引

频次

2017

0.880

0.880

4052

1.609

8142

1.443

7404

2018

0.829

0.829

4487

1.520

8779

1.195

7140

2019

0.811

0.811

4768

1.210

7537

1.121

6780

2020

0.847

0.847

5464

1.329

8053

1.180

6926

2021

1.059

1.059

5845

/

/

/

/


 

《地球物理学进展》作为地球物理学科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五年来主要报道国内外地球物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成果,探讨地球物理学的发展战略,评价地球物理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其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是迅速、准确反映我国地球物理学科整体发展水平的代表性刊物之一。面向从事地球物理、高空及大气科学等研究领域及油气勘探、固体矿产资源探查、环保、工程、国防等部门的广大读者和大专院校师生,是从事地球物理和相邻学科研究的必备刊物之一。连续被中信所CSTPCD“中国科技引文数据库”、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获2018年中国知网“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总分44.3分,列地球物理学期刊第3位(根据中信所2021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


 

20172020年《地球物理进展》有关数据统计

年份

CJCR统计

影响因子

CSCD

年份

总被引频次

总被引频次

影响因子

总被引频次

2017

0.675

2981

2017

0.675

2981

2018

0.68

3264

2018

0.68

3264

2019

0.865

3344

2019

0.865

3344

2020

0.976

3723

2020

0.976

3723


 

几年来我会刊物均按时完成了出版计划,保质保量超额完成预定任务。除了常规出版刊物以外,我会每年还出版大量的会议论文集,汇总国内外各类有关地球物理会议的学术成果,统计数据显示,五年来每年收录的论文数量逐步增加。正是因为这些期刊类和会议论文集的出版发行,形成了学会上下浓郁的学术氛围,充分调动了会员参与学会活动和学术交流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我学会学术活动的发展,出现了大量有见地的新学术成果。


 

20182021年学会宣传出版刊物出版总量、论文总量汇总

年份

期刊类

会议论文集

出版期刊数(册)

发表论文数(篇)

会议论文集种类

出版总数(册)

发表论文数(篇)

2018

27400

897

4

2410

3756

2019

25600

897

4

2470

3415

2020

25600

788

4

2480

4051

2021

25600

768

5

1900

4362

总计

104200

3350

17

9260

15584


 

为给广大会员和地球物理工作者提供一个高效、方便的信息服务平台,学会派专人负责网站改版工作,不断增加网站新功能,使其更符合电子办公的要求。目前学会会员管理完成,实现了会员信息的实时更新功能。同时,学会网站不断完善,开通学会微信公众平台,开通网上支付系统,从以前单一的交费方式变为多渠道支付方式,为广大会员和地球物理工作者提供一个高效、方便的信息服务平台。《会讯》和学会网站增加了图文并茂的活动信息,各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和地方学会积极开展活动,发送稿件的数量明显增加,信息更新的速度和质量均有所提高。十届理事会期间网站新增学术年会的管理功能,包括在线注册、在线投稿、在线审稿和在线支付,方便了会员用户,收效良好。逐步实现学术会议的全程信息化管理,为学会今后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也为开展国际学术会议奠定了基础。增加了学会奖项在线申报系统。


 

20182021年学会主要宣传出版物情况汇总

出版物名称

2018

2019

2020

2021

组织单位

次数()

总印数()

次数()

总印数()

次数()

总印数(册)

次数()

总印数(册)

《地球物理学报》

12

12000

12

10800

6

10800

6

10800

地球物理学报 编辑部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6

网络版

6

网络版

6

网络版

6

网络版

地球物理学报 编辑部

《地球物理学进展》

6

6000

6

6000

3

6000

3

6000

地球物理学进展编辑部

Applied Geophysics

4

4000

4

4000

2

4000

2

4000

应用地球物理 编辑部

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

6

5400

6

4800

6

4800

6

4800

EPP编辑部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

4

12000

4

6000

4

6000

4

6000

会讯编辑部

中国地球物理-(学术年刊)

1

2000

1

2000

1

2000

1

1500

年刊编委会

国内学术会出版论文集

3

410

3

470

3

480

3

400

各专业委员会


 

(八)表彰奖励及人才举荐

1.院士推选工作

根据中国科协推荐(提名)院士候选人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和要求,我会完成了2019年、2021年两院院士推荐工作,2019年我会向中国科协推荐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1人;2019年我会向中国科协推荐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4人,其中1人顺利通过中国科协的推荐;2021年我会向中国科协推荐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3人,其中2人顺利通过中国科协的推荐,其中一人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效候选人(进25名)。

2.中国青年科技奖

第十五届、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完成第十五届、完成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推荐与评选工作,推荐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魏勇研究员为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并成功入选;推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姚华建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毛竹教授为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并成功入选;2022年推荐两位青年科技工作者为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目前正在待评中。

3.各类人才举荐

第十届理事会期间,我会向各部委共计推荐各类人才92人,其中2018推荐中国科协优秀论文推荐专家50人,评审专家2人;2019年推荐中国科协学会党建宣讲专家库专家2 人;2020年推荐教育部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专家库专家13人;2021年国家层面科技报道专家库科技报道专家库入库专家推荐9人,推荐科协十大代表2人;2022推荐中国科协科技人才奖项评审专家26人。

4.全国创新争先奖推荐

根据人社部函〔202027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中国科协 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关于评选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的通知》精神,经候选人所在单位履行民主推荐、专家评议、集体研究,我会向中国科协推荐: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海洋地质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张训华,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首席技术专家邓志文,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实验室副主任薛国强,长江地球物理探测(武汉)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建清,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首席研究员郑伟等五人为全国创新争先奖候选人人选;同意向中国科协推荐超大型油气地球物理勘探软件GeoEast研发团队为先进集体候选团队。

5.中国科协“最美科技工作者”候选人推选

经会员单位推选、组织专家遴选,我会在第十届理事会期间完成了“最美科技工作者”的推选工作。共向中国科协推荐出我会“最美科技工作者”候选人6人(20192名,20212名,20222名),经中国科协组织专家遴选,以上同志未入选。但这6位同志荣获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另外还有6名同志也获得我会“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6.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评审

2012年在中国科协的大力支持下,经科技部奖励办审查批准,同意设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20182022年共评选出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创新奖一等奖3个,二等奖6个;评选出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4,二等奖43,三等奖6个,初评及终评结果均在学会网站进行了公示。此奖项的设立为地球物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展示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进一步调动了广大会员和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为促进地球物理行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交流和推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第十届理事会期间,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信息统计及获奖项目及获奖人详细名单见下表。


 

20182022年中国地球物理科技奖获奖信息统计

序号

年度

科技奖

创新奖

当年小计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1

2018

1

7

3

1

1

/

13

2

2019

3

8

2

1

1

/

15

3

2020

4

8

/

/

2

/

14

4

2021

3

10

1

1

/

/

15

5

2022

3

10

/

/

2

/

15

合计

14

43

6

3

6

/

72

2018年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申报单位

奖励

等级

两宽一高三维高精度地震采集设计核心理论与关键技术

符力耘 田 钢 胡天跃 黄建平
魏 伟 孙伟家 管西竹 石战结
安圣培 刘 畅

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北京大学
3.
浙江大学
4.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等奖

KLSeisII新一代开放式采集工程设计系统

李培明 张少华 蔡锡伟 杨海申
胡永贵 周大同 关业志 黄兴贵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二等奖

海洋及陆地全波形反演技术

杨勤勇 梁 卫 胡光辉 李熙盛
刘 洪 刘定进 罗东红 徐兆涛

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2.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3.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二等奖

松辽盆地2-5m叠置薄砂岩储层地震高分辨率成像技术

陈树民 陈志德 张剑锋 裴江云
徐国栋 董万百 赵忠华 王 成

大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二等奖

非均质储层预测地球物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杨午阳 周春雷 王恩利 杨 庆
李 琳 鄢高韩 闫国亮 李海山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二等奖

重点突破领域勘探关键地球物理技术及应用

闫相宾 蔡利学 胡 燕 刘喜武
洪太元 陆建林 许华明 张改兰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二等奖

蓬莱亿吨级油田气云区关键地球物理技术

周东红 明 君 夏同星 刘 垒
曹 盛 王 波 高 军 周学锋

1.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2.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二等奖

三维数字岩心建模技术研究及应用

刘卫华 周 枫 沈 珲 韩德超

赵 爽 白俊雨 司文朋 王辉明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二等奖

变质岩区深反射地震方法研究及在胶东金矿成矿构造探测中的应用

王怀洪 田思清 王秀东 巩 固
孙 超

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

三等奖

中西部复杂条件煤矿致灾水源电磁探测关键技术

冯西会 刘 江 于景邨 马 丽
苏本玉

1.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
2.
陕西省煤田物探测绘有限公司
3.
中国矿业大学

三等奖

中石化西部巨厚沙漠区地震勘探关键技术研究及实践

吕公河 宋明水 陈本池 邸志欣
于 静

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

三等奖

科技创新奖

熊盛青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一等奖

科技创新奖

马坚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

二等奖

2019年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

获奖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申报单位

奖励

等级

高密度宽方位资料的叠前五维解释技术研发与应用

詹仕凡 陶春峰 李  磊 万忠宏 刘永雷

赵小辉 杨  平 赵佳瑜 李相文 郭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一等奖

数据驱动的非线性智能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及应用

郑晓东 杨  昊 李   李艳东 孙夕平

隋京坤 李凌高 李劲松 于永才 张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一等奖

大沙漠区超深碳酸盐岩断溶体油气藏地震关键技术与应用

漆立新 李宗杰 饶   杨子川 李海英

吕秋玲 顾汉明 马学军 刘 军 龚 
 

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等奖

复杂油气藏波动方程速度建模与地震成像软件系统

刘定进 杨勤勇 张永升 何兵红 邓光校 

蔡杰雄 胡光辉 李 博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二等奖

海上中深层宽照明地震勘探关键技术创新与实践

杜向东 张金淼 周东红 袁全社 翁 斌

朱振宇 张志军 王建花

1.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2.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3.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二等奖

四川盆地复杂碳酸盐岩小尺度缝洞型储层地球物理评价技术

陈 康 晏信飞   成 吴仕虎 龙   

金 燕 张红英 杨志芳

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2.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3.西南石油大学

二等奖

深水浊积砂岩油田全寿命周期时移地震监测关键技术及成效

范廷恩 张会来 张迎春 张显文 田   

高云峰 王宗俊 乐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二等奖

低品质资料驱动下高精度地震成像关键技术

李振春 曲英铭 张  凯 宋建国 黄建平 

李钟晓 曹文俊 孙小东

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二等奖

高精度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煤矿安全开采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

徐礼贵 张建军 金学良 黄元溢 王学军  

李幸运 朱永山 何向东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二等奖

不同类型储层地震物理模拟技术及应用

薛诗桂 司文朋 张卫华 刘东方 周中彪 

王辉明 焦艳艳 邢廷栋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二等奖

复杂条件金属矿综合电法立体探测方法技术与应用

郭文波 戚志鹏 樊金生 秦西社 刘银爱 

高菊生   昆 许小峰

西安西北有色物化探总队有限公司

二等奖

三维RVSP技术研发与应用

潘冬明 张  鑫 王扬州   涛 胡明顺

1.北京探创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2.
中国矿业大学 

三等奖

多层积水采空区瞬变电磁探测技术研究

邱卫忠 薛国强   述 孙金礼 李 

1.山西省煤炭地质115勘查院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三等奖

科技创新奖

印兴耀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等奖

科技创新奖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

二等奖

2020年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

获奖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申报单位

奖励

等级

深地探测地球物理多维多参数协同创新技术及应用

王绪本 刘云祥 刘 展 何兰芳 梁春涛  

胡祖志 高 嵩 曹 辉 龚灵明 李  军

 

1.成都理工大学      

2.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4.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0三地质队

一等奖

超远探测反射横波测井理论技术突破与装备工业化

唐晓明 苏远大 刘西恩 卢  涛 周 

张 波 陈文辉 张晋言 许孝凯 孙志峰

 

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3.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  

4.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公司

一等奖

微动探测理论方法、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

徐佩芬 凌甦群 孙成禹 姚 金 田忠斌

李志华 李 坚 刘 铁 唐 杰 李世豪

 

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 究所                 2.北京中科吉奥能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4.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5.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   

6.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地质勘察设计研究院

7.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地勘岩土工程设计研究院

8.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等奖

海洋多波地震关键技术

王 赟 王祥春 李维新  刘劲松

陈天胜  薛东川 芦 俊  黄小刚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4.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等奖

大功率时频电磁技术装备配套及工业化应用

刘雪军 何展翔 王志刚 庞恒昌

  刚 周印明 赵 国 罗凤强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二等奖

航空电磁理论与勘查技术

殷长春 刘云鹤 任秀艳 苏 扬

张 博 齐彦福 邱长凯 黄 鑫

吉林大学

二等奖

近地空间磁场卫星探测载荷技术

周 斌 程炳钧 王劲东 李 磊

张艺腾 陶 然 薛永亮 翁成翰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二等奖

老挝呵叻盆地钾盐形成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创新应用

梁光河 赵思俭 朱日祥 高红波
吴燕冈 徐兴旺 张宝林 徐善辉

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吉林大学

3.四川开元集团有限公司

4.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二等奖

陆相中高成熟度页岩油甜点地球物理评价新技术及应用成效

曹 宏 卢明辉 李长喜 杨志芳

李凌高 胡法龙 晏信飞 贺 佩

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等奖

基于全方位各向异性成像及反演的裂缝型油藏综合定量表征技术与应用

孙振涛 姚晓龙 丁 圣 王鹏燕

李 弘 齐 鹏 张如一 郑 浩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二等奖

中国近海斜井井中地震关键技术创新与 实践

范廷恩 刘 洋 胡光义 孙 渊

高云峰 张显文 马淑芳 范洪军

1.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3.
长安大学

二等奖

陆上超高密度高效可控震源采集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汪长辉 张慕刚 刘进宝 梁晓峰

张翊孟 骆 飞 郭善力 夏 颖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二等奖

科技创新奖

吴时国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二等奖

科技创新奖

裴顺平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二等奖

2021年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完成单位

奖励

等级

计算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关键技术及地震灾害领域应用

  怀 石耀霖 陈 石 张 贝 孙玉军
严珍珍 张 振 徐伟民 郑 亮 周元泽

 

1.中国科学院大学
2.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3.
中国地质科学院
4.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5.
成都超算中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一等奖

海底地震探测装备技术

郝天珧 游庆瑜  郭永刚 黄 松 徐 亚

丘学林  赵春蕾  张 妍 徐锡强 王 元

 

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等奖

球形地球模型的地震位错理论及其应用

孙文科 付广裕  周 新 徐长仪 唐 河

董 杰  周江存 杨君妍 王武星 刘 泰

 

1.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3.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4.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5.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6.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7.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一等奖

海上中深层复杂油气藏宽频地震勘探技术创新

王建花 陈小宏  张金淼  张振波

李景叶 刘 军  王艳冬  王清振

1.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3.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二等奖

各向异性复杂介质高精度成像方法研究及应用

王华忠 胡书华  周 阳  伍敦仕

徐兴荣 刘守伟  冯 波  吴成梁

1.同济大学
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二等奖

渤海中深层岩性油气藏地震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周东红 明 君 张志军 谭辉煌

郭 涛 张生强 郭乃川 徐德奎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二等奖

海洋地震勘探关键技术及南黄海中-古生界海相油气发现

张训华 吴志强 林年添 宋 鹏

张晓波 邢 磊 谭 军  尉 佳

1.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2.
中国海洋大学
3.
山东科技大学

二等奖

大斜度井/水平井随钻电测井方法、装备研制与产业化应用

范宜仁  王 磊  朱 军 李潮流

杨 震  巫振观 王 浩 尹中旭

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
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随钻测井中心
3.
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地质测控技术研究院
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二等奖

艰险山区铁路隧道航空电磁勘察关键技术

赵思为 于生宝  尹小康 毛立峰

张利国 李怀渊  徐正宣  冯 涛

1.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
吉林大学
3.
成都理工大学
4.
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

5.川藏铁路有限公司

二等奖

胶东深部矿产资源探测地球物理技术创新与找矿突破

宋明春 刘洪波 邹安德 林少一

陈卫营  陈宏杰 王洪军  贺春艳

1.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
2.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
3.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二等奖

深层岩溶古河道地质要素的地震定量表征技术与应用

朱立华  刘定进 吕 慧 田建华

唐金良  文 欢 马灵伟 谢 玮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二等奖

深度域各向异性快速建模技术与工业化应用

张旭东  刘涛然 耿伟峰  杨 哲

李桂芳 曾天玖 刘增强  王雪梅

1.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2.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二等奖

开发地震精细解释技术创新突破及高含水油田深度开发规模应用

刘文岭 韩大匡 胡水清 王玉学

侯伯刚 沈忠山 周 辉 周新茂

1.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2.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
3.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厂
4.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二等奖

双复杂地区地震数据采集及处理关键技术与规模化应用

黄建平 曹国滨 谷丙洛 杨德宽

杨继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三等奖

科学技术创新奖

吕庆田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一等奖

2022年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完成单位

奖励

等级

多震相地震波正反演理论及其应用

倪四道 储日升  曾祥方 李志伟 王伟涛

张宝龙 郭爱智  何骁慧 危自根 包 丰

1.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3.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等奖

电离层非相干散射探测关键技术及应用

乐新安  万卫星  宁百齐 金 林 丁 锋

赵必强  曾令旗  柯长海 邓晓华 陈卫平

 

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3.南昌大学

一等奖

uDAS光纤井中地震采集系统研制及应用

苟 量  张少华  余 刚 饶云江 安树杰

冉曾令  王熙明  吴俊军 陈沅忠 张仁志

 

1.中油奥博(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2.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一等奖

重磁电深地结构与资源精细探测关键技术及应用

胡祥云  李建慧  刘 双  左博新

蔡红柱  张恒磊  彭荣华  徐 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二等奖

国产船载重力梯度测量装备技术

周坚鑫  高宏伟  李 瑞  张宇飞

舒 晴  刘红光  杨 晔  蔡体菁

1.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2.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七研究所;

3.东南大学

二等奖

超深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地震各向异性成像与多维定量表征理论方法和软件

朱立华  蔡杰雄 孙振涛  郭 恺

唐金良  白英哲  马永强  郑 浩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二等奖

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与装备

席振铢  周 胜  龙 霞  陈兴朋

亓庆新  王 亮  王 鹤  侯海涛

1.中南大学;

2.湖南五维地质科技有限公司

二等奖

深水碎屑岩油气储层描述与预测技术及应用

吴时国  范国章  鲁银涛  邵大力

孙启良  叶月明  王大伟  吕福亮

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地质研究院; 

2.中国科学院深海所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二等奖

人工智能地震勘探数据处理、反演与解释的关键技术

马坚伟  伍新明  王文龙 于四伟

杨芳舒 毕钲发  李亚星

1.北京大学;        

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3.哈尔滨工业大学

二等奖

低孔渗储层高分辨多维度表征技术创新与工业化应用

张金淼  王建花  高静怀 姜 勇

王清振  史 浩  牛 聪  王 迪

1.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           

2.西安交通大学;                   

3.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4.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5.海洋油气勘探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二等奖

页岩气储层品质测井评价与甜点开发关键技术及工业应用

谭茂金  魏 斌  邹长春  徐敬领

赵国英  肖 亮  吕世全  彭 诚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二等奖

探地雷达正演及全波形反演关键技术

冯德山  王 珣  杨 军  赵明哲

戴前伟  李广场  张 彬  梅卫锋

1.中南大学 

2.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3.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4.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二等奖

青藏高原永久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勘探关键技术

方 慧 裴发根  钟 清  徐明才

梁德青  吴小平 叶盛波  林振洲

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4.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二等奖

科学技术创新奖

姚华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二等奖

科学技术创新奖

张建清

长江地球物理探测(武汉)有限公司

二等奖

 


 

7.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工程奖评审

为推动地球物理技术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应用推广,引导、鼓励地球物理勘探单位和技术人员创作出更多质量优、水平高、效益好的地球物理勘探项目,根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的有关规定,经我会十届五次常务理事会审议并经我会十届三次理事扩大通过,决定设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工程奖,并于2019年开展推荐评选工作。20192022年共评选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工程奖金奖8个,银奖24个,铜奖4个;初评及终评结果均在学会网站进行了公示。第十届理事会期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工程奖获奖信息统计和详细获奖项目名单见下表。


 

2019202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工程奖获奖信息统计

序号

年度

工程奖获奖项目

小计

金奖

银奖

铜奖

1

2019

2

5

1

8

2

2020

3

5

2

10

3

2021

1

7

1

9

4

2022

2

7

0

9

合计

8

24

4

36

 

201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工程奖获奖名单

获奖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申报单位

奖励

等级

沁水煤田海陆过渡相深部煤层气页岩气地震关键技术及应用

申有义  张胤彬  田忠斌  任斗金 张庆辉

 黄捍东  杨晓东  张淑婷 王建青  李莲英

 

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

金奖

糯扎渡水电站施工质量物探检测新技术应用及推广

张建清  蔡加兴  马圣敏  马 其 张 智

张志杰  徐梦璇  任丽平 李道永  况碧波

 

长江地球物理探测(武汉)有限公司

金奖

“犁式”斜缆地震资料采集

焦叙明  刘春成  宋 鑫  徐 强

叶云飞  张 鹏  王海昆  唐 进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物探事业部

银奖

渤海渤中34-1油田群海底电缆四分量高密度地震采集

李 江  周东红  张建峰   

张 鹏  邓元军  王建花  夏同星

1.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2.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银奖

东珺铅锌银矿及外围地球物理勘探

柳建新  刘春明  郭振威  郭荣文

麻昌英  曹创华  汤文武  王贵财

1.中南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

2.湖南丰源矿业有限公司

银奖

209井区三维地震勘探

邓小江  杨 晓  杨 柳  黄 诚

曾 珍  王小兰  丁登碧  蒋 波

1.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西南物探研究院 

2.西南物探分公司

银奖

宁波-舟山港主通道(鱼山石化疏港公路)工程综合地球物理勘察

罗传根  黄仕茂  王军成  安好收

邹 勇

江苏省地质勘查技术院

银奖

东五盘区复杂地质条件下综合探测技术研究

师素珍  邹冠贵  翟慧兵  赵惊涛

卢勇旭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铜奖

202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工程奖获奖名单

获奖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申报单位

奖励

等级

北方沉积型铝土矿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及应用

郭文波  樊金生  秦西社 武 欣 王宏宇

张三敏      王美丁 刘银爱  雷 振

西安西北有色物化探总队有限公司

金奖

浅海区海底高精度重力测量技术及莱州湾海域应用

刘洪波  吴治国  李秀章 臧 凯 王玉敏

胡 蕾  王金辉  胡雪平 王恩强 何玉海

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

金奖

2018年度鄂尔多斯盆地石油预探项目演武北地区三维地震采集工程

姚宗惠  史庆阳  邹雪峰 杜中东 高 

伊鸿斌  张西灵  袁 鹏 姜吴斌 裴晓明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金奖

沪昆客专长昆段综合地球物理勘探——以CKGZTJ-12标为例

赵思为  魏栋华  尹小康  甄大勇

周 超  章丹贵  蒋良文  马文德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银奖

四川盆地川西北部双鱼石-河湾场地区三维地震勘探

梁 虹  段 杰  徐 敏  刘属闵

王晓阳  徐宝亮  周 祺  司阳涛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银奖

渤海渤中29构造区海底电缆“两宽一高”地震勘探关键技术及应用

张 鹏  张金淼  张建峰  吴 尧

朱振宇  王建花  刘志鹏  邓元军

1.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2.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3.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银奖

胜利油田罗家-2017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采集项目

于富文  曹国滨  张光德  段俊涛

杨德宽  任立刚 刘 斌  张 剑

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胜利分公司

银奖

新疆1:5万板房沟等四幅地质填图地球物理 勘探

陈 超 王国灿  徐义贤  罗银河

夏江海  汪利民  胡正旺  杜劲松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银奖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煤田矿井安全生产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关键技术

王秀东  田思清  周明磊  朱裕振

王 明

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

铜奖

武汉城市地质综合地球物理调查专项

李成香  王斌战  刘光强  梁龙飞

余文杰

湖北省地质局地球物理勘探大队

铜奖

202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工程奖获奖名单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申报单位

奖励

等级

山西省阳高县-天镇县一带干热岩地热资源预可行性勘查地球物理勘探

胡祥云  周文龙  韦梅华  杨 博

彭荣华  韩 波  黄国疏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金奖

新建川藏铁路昌都至林芝段初测阶段航空物探

韩永琦  王志宏  杜世回  李俊青

王杜江  冯 威  胡清波  王 睿

1.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2.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

3.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

4.川藏铁路有限公司

银奖

I-Nodal节点仪器研发与工业化应用

吴学兵  隋荣亮  陈本池  杨志强

赵军才  李彩文  王登云 徐雷良

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

银奖

松辽盆地大陆科学钻探松科2井测井工程

邹长春  彭 诚  林  峰  赵金环

胡丁玉  肖 亮  孔海军  刘俊东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银奖

渤海旅大16-3油田中深层OBN高密度地震采集

张建峰  周东红 明 君  刘传奇

李 江  夏同星  王志亮  崔攀峰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银奖

2017年冀中探区杨税务-泗村店三维地震采集处理解释

刘 旺  王瑞贞 杜武智 袁胜辉

李海东  崔宏良  张 品  王 伟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银奖

松散层覆盖区煤层开采导水裂隙带三维地震探测

冯西会  马 丽  汶小岗  袁 峰

薛海军  常宇飞  郭 强  陈同俊

1.陕西省煤田物探测绘有限公司;

2.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

银奖

柯坪山前带地震勘探一体化项目

徐雷良  曹国滨  冯 刚 杨德宽

何京国  赵国勇  刘丽娟  卢湘鹏

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胜利分公司

银奖

中国沿海绿色能源项目海域地球物理勘探成果综合研究

安好收  刘建东  王军成  罗传根

黄仕茂

江苏省地质勘查技术院

铜奖

202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工程奖获奖名单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申报单位

奖励

等级

TBM搭载的综合超前探测技术及吉林引松工程应用

    刘征宇     张凤凯 许新骥

    任玉晓 传 武 王瑞睿  范克睿

山东大学

金奖

珠峰地区航空重力与遥感综合测量

    熊盛青  栾晓东 高子弘 李展辉

周锡华 乔    孙承志 安战锋  王建超

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金奖

海洋地震勘探小道距拖缆采集装备产业化研究与应用

    刘振江 袁全社   

张建峰  阮福明 张昊楠 邱永成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物探事业部

银奖

2020年度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II区三维地震采集工程

白旭明    王彦峰 周 鸣

岳 宏  段孟川 马 川 朱运红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银奖

导水通道空--孔综合地球物理精细定位关键技术与应用

程久龙  林婷婷 王    温来福

李 飞  胡明顺 杨思通  王 辉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银奖

塔国阿尔登托布坎铅锌矿综合地球物理勘查及找矿突破

王宏宇  郭文波  任小华  李红军

刘樟乐  冯 凡  柳 卓  徐 毅

1.西安西北有色物化探总队有限公司;     

2.西藏珠峰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3.中南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

银奖

秦岭及天山等重点成矿区带航空物探调查

范正国  余学中 赵廷严  贾志业

杨 雪  冯 磊  王卫平  曹学峰

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银奖

川藏铁路拉林段长大深埋隧道多维度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关键技术

    王 凯 甄大勇 高树全

尹小康 李 星  汪文强 蒋良文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银奖

2022年冬奥会延庆赛区外围配套综合管廊工程

张琦伟  刘 勇 林万顺 栾明龙

袁鸿鹄  马国凯 刘爱友 魏定勇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银奖


 

8.傅承义青年科技奖评审

20182022年度“傅承义青年科技奖”推荐的候选人共有125人,经评审委员会评审,共有42位青年科技工作者获得了该奖项,理事会通报后鼓掌通过,并到年会做了专题报告,在年会闭幕式上颁发了奖金和证书,第十届理事会期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傅承义青年科技奖获奖信息统计及获奖名单见下表。


 

20182022年傅承义青年科技奖获奖信息统计

序号

年度

申请人数

入选人数

1

2018

18

5

2

2019

26

9

3

2020

21

8

4

2021

28

10

5

2022

32

10

五年人数小计

125

42

20182022年傅承义青年科技奖获奖名单

年度

姓 名

单位

 

2018

 

 

2018

史全岐

山东大学

孙伟家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张振国

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杨宏峰

香港中文大学

杨 涛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

2019

蔡书慧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郭良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韩 鹏

南方科技大学

韩同城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黄狮勇

武汉大学

石 颖

东北石油大学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张 勇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南昌大学

2020

黄炜霖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冷 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张固澜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于有强

同济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王 华

电子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刘 双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苏远大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21

王本峰

同济大学

李 静

吉林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何建森

北京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常 燎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储日升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黄建平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赵峦啸

同济大学

 

 

 

2022

 

 

 

叶玲玲

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曹丹平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王 新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刘 斌

山东大学

高永新

合肥工业大学

徐世庆

南方科技大学

刘 晶

山东大学

王 慧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空间物理系

徐 敏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陈 石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9.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评审

20182022年,经推荐、资格审查、评议、候选人大会报告、理事扩大会通过,圆满完成了“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的评审工作,共有7位同志获得了“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第十届理事会期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获奖信息统计见下表。


 

20182022年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获奖名单

年 度

姓 名

单 位

2018

王妙月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019

陈运泰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020

滕吉文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021

仰华

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

苟 量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2022

 

南京大学

夏江海

浙江大学


 

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

20192022年度“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推荐申报论文有85篇人,经专家两次评审,网上公示,常务理事会审议后确定最终获奖名单,十届理事会期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奖信息统计及获奖名单见下表。


 

2019202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奖信息统计

序号

年度

推荐论文篇数

入选论文篇数

1

2019

20

9

2

2020

/

/

3

2021

39

15

4

2022

23

15

三年计

85

39

201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奖名单

姓  名

毕业院校

论文题目

奖励等级

张瑞龙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低纬电离层电动力学过程及机理研究

杰出博士学位

论文奖

党 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热层电离层耦合过程的模拟研究

杰出博士学位

论文奖

       

易 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基于流星雷达的中间层-低热层天气与气候现象的研究

优秀博士学位

论文奖

余雄东

武汉大学

地球内磁层中等离子体波动的卫星观测及动理学激发机制研究

优秀博士学位

论文奖

武绍江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主动源地震结构成像与被动源微地震震源位置成像

优秀博士学位

论文奖

任秀艳

吉林大学

基于有限体积法时间域航空电磁三维正反演研究

优秀博士学位

论文奖

何骁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等强度地震的破裂方向性测定研究

优秀博士学位

论文奖

王 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深探测多分量随钻电磁波测井理论与正反演研究

优秀博士学位

论文奖

曲英铭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可控震源特征噪音压制及混叠数据成像研究

优秀博士学位

论文奖

202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奖名单

姓  名

毕业院校

论文题目

奖励等级

许 松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各向异性地层声速测井理论与应用研究

杰出博士学位

论文奖

李 坤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相驱动叠前地震概率化反演方法研究

杰出博士学位

论文奖

刘成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地球磁尾偶极化锋面的多尺度动力学

杰出博士学位

论文奖

王大阳

天津大学

油气水三相流电学传感器组合测量方法研究

杰出博士学位

论文奖

滕尚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地球内磁层中等离子体波动的观测研究

杰出博士学位

论文奖

       

刘倪纲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内磁层等离子体波动对太阳风动压脉冲的即时响应

优秀博士学位

论文奖

李彦川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基于空间大地测量的断裂耦合特征及机制研究

优秀博士学位

论文奖

姚淑涛

山东大学

近地空间小尺度磁结构的观测研究

优秀博士学位

论文奖

张 琳

河海大学

基于孔隙介质波传播理论及岩石物理模型的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优秀博士学位

论文奖

钟志宏

南昌大学

伴随磁场重联的多尺度结构研究

优秀博士学位

论文奖

帅 达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裂隙参数对地震波传播影响分析和复杂裂隙介质模型构建

优秀博士学位

论文奖

唐 河

中国科学院大学

黏弹地球的地震变形和负荷变形的理论研究

优秀博士学位

论文奖

郭汝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大地震周期形变研究

优秀博士学位

论文奖

郭江峰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致密砂岩核磁共振响应数值模拟及数据反演方法研究

优秀博士学位

论文奖

龚 飞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页岩岩石物理特征及储层脆性评价研究

优秀博士学位

论文奖

202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奖名单

姓  名

毕业院校

论文题目

奖励等级

花 漫

武汉大学

内磁层波动对辐射带电子的联合散射效应研究

杰出博士学位

论文奖

王 璞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致密砂岩储层地震预测方法及应用研究

杰出博士学位

论文奖

刘 敏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基于模板匹配和机器学习的小震监测技术发展及应用

杰出博士学位

论文奖

吴思弘

北京大学

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瞬变电磁数据去噪与反演

杰出博士学位

论文奖

任卫凯

天津大学

超声双模式传感器油气水三相流持气率测量方法研究

杰出博士学位

论文奖

 

 

 

 

赵广东

中南大学

球坐标系下重力场快速正反演方法与月球三维密度成像

优秀博士学位

论文奖

刘 浩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地幔柱和俯冲带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相互作用

优秀博士学位

论文奖

杨 博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美国大陆上地幔电性结构及深部水含量和温度变化研究

优秀博士学位

论文奖

金国文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核磁共振测井应用基础与反演方法研究

优秀博士学位

论文奖

赵德政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基于时序InSAR技术的断裂带同震-震后-震间形变场观测和模拟研究

优秀博士学位

论文奖

王奉伟

同济大学

基于卫星重力的质量海平面变化及其闭合度研究

优秀博士学位

论文奖

许家旗

哈尔滨工业大学

井孔远探测声场的解析与数值模拟研究

优秀博士学位

论文奖

薛祖祥

武汉大学

内磁层电磁离子回旋波的激发及其对等离子体场线分布影响的研究

优秀博士学位

论文奖

于婷婷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热层大气变化性研究

优秀博士学位

论文奖

张 岚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重力卫星GRACE Mascon产品及其应用研究

优秀博士学位

论文奖

 


 

11.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评审

20182022年根据期刊检索系统《地球物理学报》应用地球物理类论文引用率查询统计结果,共有以下20篇文章获得20182022年“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


 

20182022年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获奖名单

年度

文章题目

作者

2018

2016121日青海门源6.4级地震的发震机制探讨

胡朝忠、杨攀新、李智敏、黄帅堂、赵妍、陈 丹、熊仁伟、陈庆宇

航空电磁勘查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

殷长春、张 博、刘云鹤、任秀艳、齐彦福

2014年云南鲁甸M_s6.5地震序列的双差定位

王未来、吴建平、房立华、来贵娟

Improved random noise attenuation using f-x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and local similarity/基于相似度权重算子和f x域经验模态分解的随机噪声衰减方法

Shu-Wei Gan(甘叔玮)、Shou-Dong Wang(王守东)、Yang-Kang Chen(陈阳康)、Jiang-Long Chen(陈江龙)、Wei Zhong(钟巍)、Cheng-Lin Zhang(张成林)

2019

九寨沟地震发震断层属性及青藏高原东南缘现今应变状态讨论

徐锡伟、陈桂华、王启欣、陈立春、任治坤、许 冲、魏占玉、鲁人齐、谭锡斌、董绍鹏、石 峰

201788日九寨沟M7.0地震及余震震源机制解与发震构造分析

易桂喜、龙 锋、梁明剑、张会平、赵 敏、叶有清、张致伟、祁玉萍、王思维、宫 悦、乔惠珍、汪 智、邱桂兰、苏金蓉

我国煤炭需求、探查潜力与高效利用分析

滕吉文、乔勇虎、宋鹏汉

Three-dimensional tensor controlled-source electromagnetic modeling based on the vector finite-element method//《基于矢量有限元法的三维张量CSAMT正演模拟》

Hu YingCai (胡英才)Li TongLin (李桐林)Fan CuiSong (范翠松)Wang DaYong (王大勇)Li Jian-Ping (李建平)

2020

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汇编(第四版)

姜光政、高 堋、饶 松、张林友、唐晓音、黄 方、赵 平、庞忠和、何丽娟、胡圣标、汪集旸

基于等值反磁通原理的浅层瞬变电磁法

席振铢、龙 霞、周 胜、黄 龙、宋 刚、侯海涛、王 亮

九寨沟M_s7.0地震的InSAR观测及发震构造分析

季灵运、刘传金、徐 晶、刘 雷、龙 锋、张致伟

核磁共振T2谱多重分形特征及其在孔隙结构评价中的应用

闫建平、何 旭、耿斌、胡钦红、冯春珍、寇小攀、李兴文

2021

基于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的地震波形自动分类与识别

赵 明、陈 石、Dave Yuen

2019617日四川长宁M_S6.0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与发震构造分析

易桂喜、龙 锋、梁明剑、赵 敏、王思维、宫 悦、乔慧珍、苏金蓉

深井换热技术原理及其换热量评估

孔彦龙、陈超凡、邵亥冰、庞忠和、熊亮萍、汪集暘

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各向异性岩石物理建模及应用

刘喜武、郭智奇、刘 财、刘宇巍

2022

青藏高原东南缘地震各向异性及其深部构造意义

高 原、石玉涛、王 琼

我国深地资源电磁探测新技术研究进展

底青云、朱日祥、薛国强、殷长春, 李貅

金属矿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设备:回顾与进展

吕庆田、张晓培、汤井田、金 胜、梁连仲、牛建军、王绪本、林品荣、姚长利、高文利、顾建松、韩立国、蔡耀泽、张金昌、刘宝林、赵金花

Application of GPR reverse time migration in tunnel lining cavity imaging/探地雷达逆时偏移在隧道衬砌空洞成像中的应用

Lv Yu-zeng(吕玉增)、 Wang Hong-hua(王洪华)、Gong Jun-bo(龚俊波)


 

12.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人选

20182021年度“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共推荐人选125人,经学会申请承担中国科协 “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答辩后,均获立项,4年共托举青年才俊20人,其中科协经费支持8人,自筹经费支持12人。


 

20182021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项目人选信息统计

序号

年度

申请人数

科协经费支持

科协经费支持

入选人数小计

1

2018

44

2

2

4

2

2019

46

2

4

6

3

2020

43

2

4

6

4

2021

26

2

2

4

四年人数小计

159

8

12

20

20182021年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项目人选入选名单

年  度

姓  名

工作单位

2018

王本锋

同济大学

黄炜霖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孔祥良

山东大学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2019

李  静

吉林大学

陈克杰

南方科技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丁拼搏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强正阳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石油东方物探公司研究院库尔勒分院

2020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胡佳顺

南方科技大学

黄兴国

吉林大学

曲英铭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赵培强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张全浩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2021

陈 磊

山东大学

朱林奇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林红磊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李 坤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1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优秀通讯员奖

20172021年学会《会讯》优秀通讯员名单

年度

单位

2017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2018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2019

地方学会: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分支机构: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

会员单位:安徽省勘查技术院、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

2020

地方学会: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分支机构: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

会员单位:吉林大学

2021

地方学会: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分支机构: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会员单位:东方地球物理公司

 


 

二、对新一届理事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当前,学会工作面临新形势和新任务,对做好学会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一届理事会即将产生,学会事业发展即将拉开全新序幕,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对第十一届理事会今后的工作提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1.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开展工作,推动学会各项事业取得新发展。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中国科协的指导下,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聚集行业热点,提供精准技术咨询服务,努力提升学会影响力,凝聚力、社会公信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在学习和贯彻落实上级部门重要精神中寻找新机遇,制定新措施,谋求新发展。

2.要围绕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这个重点,加强学会组织建设。创新学会发展方式,不断增强学会的活力、吸引力和凝聚力。要探索建立会员发展与服务新机制、新模式;探索建立分支机构进退机制、工作评价机制,加强学会秘书处能力建设,增强为会员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能力。
    3.
针对新时期新形势对学会提出的新的要求,我们要不断强化学会功能建设,拓展职能,提升学会服务能力,要加大科技成果鉴定评审力度、提高学会编制团体标准影响力、公信力,做好职称评审工作,更好地会员服务,力争在科技创新、科学普及、产学研合作平台、人才培养和科技评价等方面凸显作用。

4.要围绕科技创新和人才强会这个着力点搭建平台,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加强学术引领,打造学术交流精品,推进地球物理科技期刊质量建设,加速地球物理科技期刊国际化进程;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科技人才的举荐,优秀人才表彰奖励的进程,为科技人才成长特别是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创造条件。

5.要强化学会智库功能建设,发挥学会专家作用,在为推动地球物理事业发展聚集高质量的专家建议方面有所贡献;

6.要紧密围绕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长期战略,创新科普工作机制,要广泛吸纳社会资源,壮大科普志愿者队伍,为会员参与科普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途径。要创造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形式,着力搭建面向全民科普的服务平台。

7.学会党委要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抓手,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充分发挥党的政治引领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以党建促强会。

同志们,第十届理事会尽职尽责,光荣完成了历史使命。我坚信新一届理事会一定能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团结一心,开拓进取,依法办会,科学管理,服务优质,谱写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新篇章,为地球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各位代表:

大家好!我受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一届监事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第一届监事会期间学会监事会履职情况,并对今后工作提出建议,请各位代表审议。

一、第一届监事会期间学会监事会履职情况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一届监事会成立五年来,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支持和全体监事的共同努力下,依照监事会工作条例,恪守监事会工作原则,履行职能、维护大局、注重社会团体工作的监督与发展的有机结合,取得了显著工作成绩,为促进学会健康稳定发展做了创新性贡献。本届监事会始终遵照监事会工作条例和细则,在实践中完善机制、承担义务、履行职责、总结规范,探索学会建立监事会后的工作样的思路和新方法。

1、完善会议机制,强化监事工作

为保证监理会工作正常开展,监事会完善并坚持了监事会会议机制,定期举行全体工作会议。每次会议都认真中央有关政策方针和传达上级指示精神;听取学会主要领导关于学会重点工作情况和重要工作事项通报;听取审议学会财务预算及执行情况,面对面提出建议意见;与会同志畅所欲言,会议气氛民主热烈。

2、监督学会工作,参与会议活动

监事会认真履行“监督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全面工作”职责,利用各种形式监督学会工作,而参与学会各类会议是必要的形式之一,五年间,监事会领导及监事列席学会常务理事会、理事扩大会、会员代表大会、秘书处工作会及各类专业会议50余次,通过参与各类会议,得以及时了解学会工作,提出意见建议。监事会恪守职责,做到明确提出建议意见,不越位、不干预学会正常工作。学会与监事会确定的由学会副秘书长与监事会监事长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成为双方密切联系日常工作的重要渠道,保证了各项工作沟通迅速顺畅。监事会还积极支持学会建立起各项议事、选举、财务和人事管理,学会内部建设得到了持续完善和规范。

3、对学会的财务管理和收支进行了审核监督

20178月至20227月,学会总收入为61,547,807.72 元,总支出57,402,782.38元,本届理事会任职期内净资产总额增加了4,173,189.56元。监事会认为:学会的各项开支合理,在经费使用过程中做到了严格控制,坚持了审批原则,到目前为止,未发现违规违纪等现象。

二、对下一届监事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监事会要围绕学会的工作计划,认真履行监督职能,要不断完善监事会的工作机制及运行机制,促进监事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加强落实监督职能,依法列席各类会议,及时掌握学会大决策事项和各项决策程序的合法性,从而更好地维护会员的权益。

2、加强对学会资金运作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安全。以财务监督为核心,继续完善大额度资金运作的监督管理制度。强化监督管理职责,使学会资产不受损失。

3、加强监事会的自身建设、监事会成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学会章程,认真履行职责,更好地发挥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切实起到维护全体会员权益的作用。

各位代表,五年来监事会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离会员的要求还有差距,希望下一届监事会继续努力,切实履行监督职能,为学会的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十届理事会换届改选工作,自20222月正式启动以来,至今已历时十个月。这十个月来,在中国科协和民政部的指导下,首先成立了换届改选工作委员会。在常务理事会的直接领导下,换届改选工作委员会根据会章和我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分级差额推选代表、理事以及名额分配办法,并进一步明确了理事会的组成原则和理事候选人的条件,除在学会网站上公布外,还以文件形式下达各推选点——副理事长单位、各单位会员、各专业委员会等。为保障各推选点推选代表和候选人工作开展的民主与公正,换届改选领导委员会指派专人参与、监督并检查部分推选点的选举过程。

为了更广泛征求会员对常务理事、正副理事长和秘书长候选人提名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要求各推选点尽可能予以提名,供理事会投票选举参考。

为了保证各推选点所推选候选人的合法性,专门设立资格审查组对会员代表和理事候选人作进一步资格审查,再经过提名工作组汇总,分别送会员代表大会和理事会投票选举。

本次由179个推选点推选理事候选人171人,会员代表213人。共有384名会员代表参加本次会员代表大会,经会员代表投票,选举产生理事171人。

在理事会上由全体理事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60名常务理事。在选举出常务理事的基础上,提出理事长、副理事长候选人名单,再由全体理事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理事长、副理事长。并由理事长提名新一届理事会秘书长,理事会聘任秘书长,并将理事长、副理事长及秘书长人选报中国科协审批。

根据多数推选点建议:换届改选委员会按照学科的分布,单位会员情况,候选人的学术、社会地位,自愿服务学会的意识,以及方便参与学会各项活动等原则,结合推选点推选出的人选,综合提出一个名单,供代表大会和理事会讨论、投票参考。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会自身建设和发展,适应新形势下学会发展需要,根据民政部和中国科协的有关规定,经202247日十届十二次常务理事会讨论提议,对《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章程》做如下修订:

一、修订必要性

现行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章程》自201710月中国地球物理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修改通过,至今已经五年。五年来的实践证明,现行《章程》总体上适应指导我会工作的要求,对推动地球物理事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适应我国地球物理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新任务和新要求,规范学会的活动,促进学会的发展,更好地发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作用,对《章程》进行适当修改十分必要,且具有重要意义。

二、修订过程

我会自启动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筹备工作后,高度重视《章程》修改工作,认真学习领会民政部、中国科协等相关文件,多次召开讨论会议、查阅资料,在反复研究修改后,经民政部预审及我会第十届十三次常务理事会审议后,形成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章程(草案)》。

与现行《章程》相比,本次修改在总体框架上没有变动,主要的修改为两处:一是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要求载入有关社会组织的章程”的有关要求,在总则中增加了“本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本会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遵守社会道德风尚,自觉加强诚信自律建设。”、“本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设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为党组织的活动提供必要条件。”的表述;二是增加监事会相关表述。另外结合有关文件精神,对《章程》中的一些表述和提法进行调整、补充和规范。

三、修订主要内容

章程修改26处,具体修改如下:

第一章 总则

1.第二条 删除:“,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的纽带和发展地球物理科学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团体会员”等内容。

2.第三条 第(一)款增加:本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加“团结和动员广大会员和科学技术工作者,认真履行为科学技术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促进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和提高,反映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意见建议,维护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科学文化氛围,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不断增强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建设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提供科技类公共服务产品的社会组织,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广大科学技术工作者更加紧密地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等内容。

第(二)款增加:“本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道德风尚、自觉加强诚信自律建设”等内容。删除“;团结、组织中国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活动,促进地球物理学科的发展,出成果、出人才,为推动科技进步、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等内容。

3.第四条 删除:“本会接受业务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登记管理机关国家民政部和有关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等内容。增加:“本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设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为党组织的活动提供必要条件。等内容。

4.第五条 增加:“本会接受业务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民政部和有关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删除:“本会的住所设在北京市”。

5.第六条 增加:“本会的住所设在北京市。网址:www.cgs.org.cn等内容。

第三章 会员

6.第八条 增加:“可授予荣誉会员、名誉会员、外籍会员称号”,删除:“包括高级会员、普通会员、学生会员、和外籍会员”等内容。

7.第九条第(二)款增加:“热爱地球物理事业,遵纪守法、恪守科学道德和诚信,承认和遵守本会的各项规章制度”等内容,删除“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入会,参照外籍会员办理”等内容

第(三)款删除:“高级会员是具有高级以下专业技术职称的科技工作者或对学会工作有较大贡献的科技工作者”、“普通”和“学生会员应是具有地球物理相关专业的在校生;学生会员毕业后可转为普通会员”等内容;增加:“个人”等内容。

8.第十条 第(一)款删除:“经两名以上本会会员介绍”等内容。

第(二)款删除:“本会组织工作委员”等内容,增加:“理事”“由理事会或理事会授权的机构发给会员证”等内容。

第(三)款删除:“高级会员、普通会员、学生会员”等内容,增加:“个人会员等内容;删除“其中外籍会员须报中国科协备案”等内容

第(四)款删除:“由理事会或理事会授权的机构发给会员证”等内容。

9.第十一条 增加:第(六)款“本会章程规定的其他权利”等内容。

10.第十二条增加:第(六)款,内容为“本会章程规定的其他义务”等内容。

第四章 组织机构和负责人产生、罢免

11.第十五条 删除:“全国”等内容。

第(二)款增加:“和监事”等内容。

12.第十六条删除:“全国”等内容,增加:“制定和修改章程,须经到会会员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通过,不得以鼓掌方式进行表决。”等内容。

13.第十八条 删除:“全国”等内容,增加:第(一)款内容“理事会应通过充分酝酿协商,采用无记名投票选举方式产生”。

增加:第(二)款内容“理事会成员每届更新不少于13;理事必须是学术上有成就、学风正派、能参加本会实际工作的科学家、专家和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以及热心本会工作并从事有关学科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理事会成员中应有相当比例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理事会组成要体现老、中、青梯队结构,人员须3/4为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年逾70周岁者,一般不再作为理事人选。”

14.第十九条 删除:“全国”“注销”等内容,增加:“终止”等内容。

15.第二十二条 删除:“十一”等内容。

16.第二十七条 删除:“全国”等内容,增加:“聘任的秘书长任期不受限制,可不经过民主选举程序”等内容。

17.第二十八条增加:“聘任或向社会公开招聘的秘书长不得担任本团体法定代表人。”等内容。

18.二十九条 删除:“全国”等内容。

19.第三十条 第(三)款增加:“设立分支机构须报业务主管单位备案”等内容。

增加:“秘书长由理事长提名、理事会同意后方可聘任,并按要求到业务主管单位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备案手续”等内容。

20.新增:“第五章监事会,内容为:

第三十一条本会设立监事会。监事会是本会的监督机构,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理事长、副理事长、理事、秘书长及本会专职工作人员不得兼任监事。监事会人数一般不超过九人,不少于三人。

监事会设监事长1名,由监事会推举产生。监事长和副监事长年龄不超过70周岁,连任不超过2届。

本会接受并支持委派监事的监督指导。

第三十二条监事由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或罢免。监事任期与理事任期相同,期满可以连任。

第三十三条监事会行使下列职权:

第(一)款选举监事长、副监事长;

第(二)款出席会员代表大会,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监事会的工作;

第(三)款列席理事会、常务理事会;

第(四)款监督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履职情况;

第(五)款监督本会财务运行管理情况;

第(六)款履行会员代表大会赋予的其他职责。

第三十四条监事会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监事会会议须有2/3以上监事出席方能召开,监事会决议须经到会监事1/2以上通过方为有效。

第三十五条监事列席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会议时不参与理事会、常务理事会表决。

第三十六条监事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本会章程,忠实、勤勉履行职责。

第三十七条监事会可以对本会开展活动情况进行调查;必要时,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等协助其工作。监事会行使职权所必需的费用,由本会承担。

第六章 资产管理、使用原则

21.四十三条 删除:“全国”等内容。

第七章 章程的修改程序

22.四十七条 删除:“全国”等内容。

23.四十八条 删除:“全国”等内容。

第八章 终止程序及终止后的财产处理

24.五十条 删除:“全国”等内容。

第九章 附则

25.删除原第四十六条“本章程经2017 1013日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修改为现第五十四条“本章程经2022 124日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26.除上述之外,还对章程中的个别词句和文字进行了修改,如“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修订为“会员代表大会”。

此外,因在总则中增加了第六条,所以对原来第二章至第四章的第六条至第二十九条顺序进行了调整;因新增了第五章监事会内容,所以对原来第六章至第八章的顺序、第三十条至第四十八条的顺序进行了调整。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章程》

2022124日会员代表大会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会名称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英文译名: Chinese Geophysical Society,英文名缩写:CGS)。

第二条 本会是由我国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组成、依法登记成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第三条 本会的宗旨

(一) 本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改革开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民主办会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扬学术民主,树立良好学风;提倡尊重真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尚;倡导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精神;团结和动员广大会员和科学技术工作者,认真履行为科学技术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促进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和提高,反映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意见建议,维护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科学文化氛围,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不断增强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建设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提供科技类公共服务产品的社会组织,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广大科学技术工作者更加紧密地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本会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遵守社会道德风尚,自觉加强诚信自律建设

第四条 本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设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为党组织的活动提供必要条件

第五条 本会接受业务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六条 本会的住所设在北京市。网址:www.cgs.org.cn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七条 本会的业务范围:

() 积极开展国内及国际学术交流,组织学术探讨和科学考察,活跃学术思想,交流工作经验,促进学科的交叉渗透,提高学术水平,推动本学科的发展,加强国内地球物理工作者的联系和团结,加强同国外地球物理科技团体和个人的友好联系;

() 根据国民经济、社会及地球物理学科发展需要,组织本学科有关专家对有关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战略、政策等重大问题提出积极的建议或决策性意见,努力发挥本学科在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学科发展中的作用;

() 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编辑出版《Applied Geophysics》、《地球物理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地球物理学进展》、《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会讯》、《中国地球物理》(年刊)等学术书刊和音像制品。利用多种形式推进科技进步,促进知识更新,提高会员学术水平,协助会员开拓更广泛的活动领域;

() 发现并推荐人才,依照有关规定经批准,奖励和表彰在科技活动中取得优秀成绩的会员;

() 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地球物理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 积极开展与地球物理有关的科技项目的技术开发、咨询、技术培训、技术中介、技术服务。受政府部门委托承办或根据市场和行业发展需要,进行与地球物理有关的科技项目的论证、科技成果的评价与推广、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科技文献和标准的编审等,促进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 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反映会员的意见和呼声,举办为会员服务的各种事业及活动;

业务范围中属于法律、法规等规定须经批准的事项,依法经批准后开展。

第三章 会员

第八条 本会的会员包括个人会员和单位会员。个人会员可授予荣誉会员、名誉会员、外籍会员称号。

第九条 申请加入本会的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 拥护本会的章程;

() 热爱地球物理事业,遵纪守法、恪守科学道德和诚信,承认和遵守本会的各项规章制度,有加入本会的意愿;

() 个人会员是具有中级或相当于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获得学士学位以上的科技工作者,以及热心参与和积极支持学会工作,并具有相应专业知识的科技管理工作者;

外籍会员应是在地球物理科技领域上有较高学术造诣,对我国友好,并愿意与本会联系、交流和合作的外籍科技工作者。

(四)单位会员是与地球物理学科相关、具有一定数量的科技人员、并愿意参加学会有关活动、支持学会工作的科研、教学、生产、设计、服务等合法设立的企事业单位以及学术性社会团体。

第十条 会员入会的程序是:

() 提交入会申请书;

() 经理事会讨论通过,由理事会或理事会授权的机构发给会员证。

() 个人会员经理事会授权的机构审批通过,或由本会委托对口省级学会按本会章程规定的会员条件批准,最后报本会登记备案;单位会员、外籍会员由经理事会授权的机构审批通过。

第十一条 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 本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外籍会员除外);

() 优先、优惠参加本会的活动;

() 获得本会服务的优先权;

() 对本会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 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 本会章程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十二条 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 遵守本会的章程,执行本会的决议;

(二) 维护本会合法权益;

(三) 完成本会交办的工作;

(四) 按规定交纳会费;

(五) 向本会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六) 本会章程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十三条 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本会,并交回会员证。会员如果1年不履行义务,本会应予提示。如第2年仍不履行会员义务,视为自动退会。

第十四条 会员如有严重违反本章程的行为,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予以除名。

第四章 组织机构和负责人产生、罢免

第十五条 本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会员代表大会的职权是:

() 制定和修改章程;

() 选举和罢免理事和监事;

() 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 制定和修改会费标准;

() 决定终止事宜;

() 决定名誉职务的设立和人选;

() 选举产生监事会;

() 审议监事会工作报告;

() 决定其他重大事宜。

第十六条会员代表大会须有23以上的会员代表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会员代表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制定和修改章程,须经到会会员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通过,不得以鼓掌方式进行表决。

第十七条会员代表大会每届5年。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换届的,须由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延期换届最长不超过1年。

第十八条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领导本会开展日常工作,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

(一)理事会应通过充分酝酿协商,采用无记名投票选举方式产生;

(二)理事会成员每届更新不少于13;理事必须是学术上有成就、学风正派、能参加本会实际工作的科学家、专家和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以及热心本会工作并从事有关学科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理事会成员中应有相当比例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理事会组成要体现老、中、青梯队结构,人员须3/4为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年逾70周岁者,一般不再作为理事人选。
    第十九条 理事会的职权是:

() 执行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

() 选举和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

() 筹备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 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 决定会员的吸收和除名;

(六)决定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的设立、变更和终止;

(七)聘任或罢免秘书长,决定副秘书长、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八)领导本会各机构开展工作;

(九)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 筹措学会活动经费并监督其使用;

(十一) 决定奖励和表彰事宜;

(十二)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二十条 理事会须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理事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理事不能到会,可委托代表参加,委托代表享有委托投票权。

第二十一条 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的,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第二十二条 本会设立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由理事会选举产生,在理事会闭会期间行使第十九条第一、 三、五、六、七、八、九、十项的职权,对理事会负责。常务理事人数不超过理事人数的13

第二十三条 常务理事会须有23以上常务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常务理事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二十四条 常务理事会至少半年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的,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第二十五条 本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 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素质好;

() 在本会业务领域内有较大影响;

() 理事长、副理事长最高任职年龄不超过70周岁,秘书长任职时年龄一般不超过62周岁且为专职;

() 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 未受过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的;

()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十六条 本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如超过最高任职年龄的,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后,方可任职。

第二十七条 本会理事长、副理事长每届任期5年,连任不超过两届。因特殊情况需延长任期的,须经会员代表大会23以上会员代表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后,方可任职。

聘任或者向社会公开招聘的秘书长任期不受限制,可不经过民主选举程序。

第二十八条 理事长为本会法定代表人。因特殊情况,经理事长委托,理事会同意,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后,可以由副理事长担任法定代表人。聘任或向社会公开招聘的秘书长不得担任本团体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代表本会签署有关重要文件。本会法定代表人不兼任其他团体的法定代表人。

第二十九条 本会理事长行使下列职权:

() 召集和主持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

() 检查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

() 提名秘书长。

第三十条 本会秘书长行使下列职权:

() 主持办事机构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年度工作计划;

() 协调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开展工作;

() 提名副秘书长以及各机构主要负责人,交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决定;设立分支机构须报业务主管单位备案

() 决定办事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专职工作人员的聘用;

() 处理其他日常事务。

秘书长由理事长提名、理事会同意后方可聘任,并按要求到业务主管单位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备案手续。

第五章 监事会

第三十一条 本会设立监事会。监事会是本会的监督机构,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理事长、副理事长、理事、秘书长及本会专职工作人员不得兼任监事。监事会人数一般不超过九人,不少于三人。

监事会设监事长1名,由监事会推举产生。监事长和副监事长年龄不超过70周岁,连任不超过2届。

本会接受并支持委派监事的监督指导。

第三十二条 监事由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或罢免。监事任期与理事任期相同,期满可以连任。

第三十三条 监事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选举监事长、副监事长;

(二)出席会员代表大会,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监事会的工作;

(三)列席理事会、常务理事会;

(四)监督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履职情况;

(五)监督本会财务运行管理情况;

(六)履行会员代表大会赋予的其他职责。

第三十四条 监事会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监事会会议须有2/3以上监事出席方能召开,监事会决议须经到会监事1/2以上通过方为有效。

第三十五条 监事列席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会议时不参与理事会、常务理事会表决。

第三十六条 监事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本会章程,忠实、勤勉履行职责。

第三十七条 监事会可以对本会开展活动情况进行调查;必要时,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等协助其工作。监事会行使职权所必需的费用,由本会承担。

第六章 资产管理、使用原则

第三十八条 本会经费来源:

() 会费;

() 捐赠;

() 政府资助;

() 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和服务的收入;

() 利息;

() 其他合法收入。

第三十九条 本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会员会费。会费标准须经会员代表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通过。本会开展表彰奖励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

第四十条 本会经费必须用于本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不得在会员中分配。经费收支使用情况接受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监督,并向会员公开。

第四十一条 本会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第四十二条 本会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不得兼任出纳。会计人员必须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第四十三条 本会的资产管理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会员代表大会和财政部门的监督。资产来源属于国家拨款或者社会捐赠、资助的,必须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并将有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第四十四条 本会换届或更换法定代表人之前必须接受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认可的审计机构组织的财务审计。

第四十五条 本会的资产,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

第四十六条 本会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和保险、福利待遇,参照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章 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四十七条 对本会章程的修改,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后报会员代表大会审议。

第四十八条 本会修改的章程,须在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后15日内,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经同意,报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后生效。

第八章 终止程序及终止后的财产处理

第四十九条 本会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或由于分立、合并等原因需要注销的,由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提出终止动议。

第五十条 本会终止动议须经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并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第五十一条 本会终止前,须在业务主管单位及有关机关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五十二条 本会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即为终止。

第五十三条 本会终止后的剩余财产,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发展与本会宗旨相关的事业。

第九章 附则

五十四条 本章程经2022 124日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第五十五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属本会的理事会。

第五十六条 本章程自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之日起生效。
                                                                  2022
124

 

 

关于授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荣誉理事的决定

 


 

根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章程第四章第十五条第六款规定,经第十届第十四次常务理事会讨论、提名,我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授予:常旭、陈海弟、方慧、高菊生、郝会民、李术才、刘财、刘杰、施和生、田忠斌、谢玉洪、邢文宝、杨举勇、姚振兴、张东宁、张金城、赵殿栋、朱向泰等18位同志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荣誉理事。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2022124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自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以来,在我会各级组织和全体会员的大力支持与共同努力下,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推进学科发展,积极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大力培养科技人才,提高全民科技素质,搞好会员之家,为促进科技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出了应有贡献。

为充分调动学会各级组织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团结协作、开拓进取、拼搏奉献,进一步做好学会的各项工作,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第十四次常务理事会讨论决定,对在学会各项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等24个先进集体和陈会忠等74名先进工作者予以表彰。

受表彰的集体与同志,是我学会的优秀代表,他们兢兢业业、恪尽职守、顽强拼搏、无私奉献、认真履行职责,全心全意为科技发展和科技工作者服务,努力建设“会员之家”,为发挥学术交流主渠道、科普工作主力军、国际民间科技交流与合作主要代表的作用,做出了突出成绩与显著贡献。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常务理事会号召: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要学习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科技事业,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贡献,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奉献精神,学习他们努力工作、团结协作、积极进取、无私奉献、奋发图强的精神,努力开创学会工作的新局面。

希望这次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再接再厉,继续发扬“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精神,与各级组织及广大会员一道,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奋勇拼搏,开创科教兴国新业绩,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

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名单

 

附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名单

一、先进集体24个(以汉语拼音为序)

(一)16个分支机构

1.科普工作委员会

2.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

3.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

4.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5.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

6.金属矿勘查专业委员会

7.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

8.科技推广工作委员会

9.流体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

10.水电分会

11.铁道分会

12.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

13.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

14.行星物理专业委员会

15.油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16.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

(二)8个地方学会

1.安徽省地球物理学会

2.北京市地球物理学会

3.海南省地球物理学会

4.河南省地球物理学会

5.湖南省地球物理学会

6.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7.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8.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二、先进工作者52名(以汉语拼音为序)

(一)分支机构35

陈会忠  程久龙  丛健生  邓 明   杜启振  高  原  郭文波  孔彦龙  况碧波  李夕海 

李学军  刘 铁  刘根深  孟小红  牛兴国  申旭辉  宋强功  宋玉环  苏增臣  唐 旭 

田忠斌  万建华  汪青松  王贵平  王怀洪  王金海  王秀娟  王绪本  魏新建  肖晴侠 

徐 涛  许传建   杨正刚  杨志芳  张少华

(二)地方学会17

冯德山  冯西会  韩立国  贾宇鹏  李敬宇  刘 斌  裴顺平  秦绪英  盛  勇  石 红 

石殿祥  孙和平  王军成  王天意  吴时国  许  瑜  杨志根

三、优秀分支机构主任(11名)

李 貅  刘元生  吕古贤  欧光习  王一博  夏江海  薛国强  印兴耀  张  玮  张建清 

赵国泽

四、优秀分支机构秘书长(11名)

曹 宏  陈维升  何丽娟  何贤明  李惠民  楼加丁  沈 萍  汤 吉  谢绍晖  徐佩芬 

周坚鑫


 

 

 


 

 

前任理事长  陈晓非

理事长    底青云

副理事长(按姓氏拼音排序)

段建华 苟 量 郭 建 黄清华 李 丽 柳建新 倪四道 徐学义徐长贵 杨勤勇

杨占东 赵邦六

秘书长    郭 建(兼)

常务理事(按姓氏拼音排序)

曹 宏 曹俊兴 陈晓非 底青云 杜向东 段建华 冯西会 高 辉高才坤 高静怀

苟 量 郭 建 韩若飞 胡祥云 黄清华 嵇艳鞠 金 胜 李 丽李 貅 李振洪

李宗杰 林 君 刘 斌 刘怀山 刘建东 柳建新 罗小南 倪四道彭苏萍 宋明水

孙和平 王 赤 王建平 王兰民 王瑞廷 王永国 魏 勇 吴时国肖 都 肖立志

徐 卫 徐学义 徐义贤 徐元璋 徐长贵 徐正宣 许传建 杨勤勇杨占东 殷长春

印兴耀 岳建华 曾昭发 张 怀 张建清 张俊锋 张少华 赵邦六郑丰收 周寅伦

理事(按姓氏拼音排序)

艾印双 巴 晶 白亚东 曹 宏 曹丹平 曹静杰 曹俊兴 曾昭发 陈 斌 陈 刚

陈 波 陈九辉 陈维升 陈小斌 陈晓非 程 彦 程纪星 邓 明 邓 勇 邓居智

底青云 丁志峰 杜向东 段建华 方 波 冯德山 冯西会 冯许魁 冯学尚 高 辉

高 原 高宝龙 高才坤 高静怀 耿建华 苟 量 郭 建 郭文波 韩立国 韩若飞

何 彬 何丽娟 侯伯男 胡 敏 胡祥云 黄乘利 黄清华 嵇艳鞠 蒋长胜 金 胜

金双根 雷建设 李 俊 李 丽 李 貅 李电波 李建平 李夕海 李振洪 李志华

李宗杰 林 君 林少一 刘 斌 刘 祜 刘 亮 刘洪波 刘怀山 刘建东 刘正荣

柳建新 罗 聪 罗小南 吕庆田 马坚伟 孟军海 明 君 穆建强 倪四道 牛兴国

欧光习 彭苏萍 彭伟斌 祁 民 钱荣毅 秦绪英 邱卫忠 冉 崎 饶 莹 戎昭金

邵志刚 施海峰 石 颖 史建魁 宋海斌 宋明水 宋强功 孙和平 汤 毅 汤国兴

唐新功 汪 洋 王 赤 王怀洪 王槐仁 王建平 王兰民 王瑞廷 王秀明 王绪本

王彦宾 王一博 王永国 王志豪 王志宏 魏 嘉 魏 勇 吴荣新 吴时国 吴小平

肖 都 肖立志 谢向文 熊 彬 熊盛青 徐 卫 徐佩芬 徐学义 徐义贤 徐元璋

徐长贵 徐正宣 许传建 薛国强 薛海军 严加永 颜廷杰 羊春华 杨顶辉 杨嘉明

杨勤勇 杨午阳 杨占东 杨正刚 姚德兀 殷长春 尹 成 印兴耀 袁全社 岳建华

张 怀 张宝林 张光大 张建清 张俊锋 张善法 张少华 赵 亮 赵 镨 赵邦六

赵俐红 赵晓鹏 赵育刚 赵志军 郑 伟 郑丰收 郑向光 周家雄 周坚鑫 周寅伦

邹长春

 

第二届监事会

监事长   孟小红

监事(按姓氏拼音排序

孟小红 陈小宏 李莲英 沈 萍 盛 勇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总结


 

20221245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以线上方式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会。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国际合作部部长罗晖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视频讲话,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理事会领导、第一届监事会监事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会员代表等400余人线上参加了会议。有近百家全国学会发来祝贺。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线上会场

百家学会祝贺名单节选

 

124日上午9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正式开幕,会议由秘书长郭建主持会议,首先由理事长陈晓非院士代表第十届理事会致开幕词。陈晓非理事长在致辞中讲到,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理事会自201710月产生以来,在中国科协的正确领导下,在民政部的指导下,更新观念,扎实工作,稳健推进学会改革与发展,充分发挥学术团体的专家密集优势,通过广大会员的共同努力,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在开展学术交流、组织科普活动,拓展国际交往、举荐科技人才、社会创新服务等方面都取得可喜的进展。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中国科协和民政部的大力支持指导,离不开学会理事和广大会员的共同努力。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将全面贯彻落实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中国科协和民政部的正确领导下,在新一届理事会的带领下,加强政治引领,加强自身建设,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大力加强科学普及工作,积极组织多形式技术服务,促进地球物理科学技术的繁荣与发展,促进地球物理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促进地球物理科技人才的成长与提高,促进地球物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为推动地球物理科学技术进步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十届理事长陈晓非院士致辞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国际合作部部长罗晖代表中国科协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学会会员及地球物理学领域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向长期支持关心支持学会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她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是我国地球物理学发展的见证者和推动者,在第十届理事会的带领下,学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举办以学术年会为龙头的系列交流活动;开展重大科协问题遴选、扎实推动一流期刊建设;积极开展科技公共工作服务,影响广泛;广泛开展群众性、基础性、社会性科普活动;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注重人才举荐,学会发展成效显著,得到广大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国际合作部部长罗晖讲话

 

罗晖特别指出,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要把握机遇,主动作为,积极引导广大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为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创新争先。

一是紧扣团结奋斗,确实履行好桥梁纽带职责。要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科技社团发展的道路,牢固树立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理念,发挥学会的党组织的政治保障作用,不断建全联系广泛、服务会员的工作体系,切实打造有温度、可信赖的科技工作者之家,筑牢地球物理学界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二是聚焦科学前沿,不断提升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坚持问题导向、应用导向,不断深化地球物理学科前沿探索,组织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产业共性技术等方面集智攻关,打造学术交流品牌集群,培育一流科技期刊,提升优质普惠科普产品,建设高水平的科技智库,不断完善人才成果鉴定、评价、标准研制等公共服务体系,在服务中心大局中彰显学会价值。

三是持续开放发展,争创中国特色一流学会。要坚持持续深化改革,加快数字化转型,以“智慧”赋能推进学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网上“会员之家”,提升学会的服务项目,要深化国际交流,积极吸纳外籍人才参与学会治理,支持我国科学家到国际组织竞选、任职、履职,支持我国科学家牵头发起国际科技组织,在国际组织框架下组织开展国际科学研究,积极拓展全球的伙伴关系,参与国际全球的国际治理,着力凝聚高水平人才。按照总书记的要求,促进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增进国际科技界的开放、信任、合作,不断的优化创新生态,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罗晖最后讲到,中国科协将一如既往支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改革创新发展。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守正创新,自信自强,勇攀高峰,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副理事长单位代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首席科学家熊盛青线上致辞

 

胡敏副秘书长宣读了中国科协批复文件。

 

郭建秘书长受第十届理事会的委托作第十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财务报告及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办法说明;第一届监事会监事长孟小红作第一届监事会工作报告;胡敏副秘书长作《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章程》修订说明;随后进行大会讨论,代表发言踊跃,讨论热烈,持续到12时才结束了上午的各项议程。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秘书长郭建教高向全体会员代表作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一届监事会监事长孟小红教授向全体会员代表作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一届监事会工作报告

 

下午2时,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继续进行。会议由胡敏副秘书长主持,代表们认真讨论并审议了第十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财务报告、第一届监事会工作报告、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办法、新章程及修订说明,经投票表决,一致通过了第十届理事会工作报告、第十届理事会财务报告、第一届监事会工作报告、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办法、学会新章程及修订说明。

根据会议主持人的提名,大会通过了理事选票的总监票1人、监票2人(本监票人名单适用于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监事会等工作选举),经会员代表投票,选举产生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理事171名,根据投票统计报告,参会人数 370 人,有效选票 318 张,171 名候选人的同意票数超过参会人员1/2,全部当选理事。选举过程符合章程规定。

经会员代表投票,选举产生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届监事会监事5名,根据投票统计报告,参会人数 370 人,有效选票 310 张,5 名候选人的同意票数超过参会人员1/2,全部当选监事。选举过程符合章程规定。

经第二届监事会监事投票,孟小红教授以全票当选为第二届监事会监事长。

下午250分,按照大会议程召开第十一届第一次全体理事会。会议由第十届副秘书长胡敏主持会议,根据章程规定,分别投票选举常务理事、理事长、副理事长和聘任秘书长。

首先确认了出席会议的171名理事资格,本次会议,应到理事171人,实到理事170人,符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章程》规定的有效人数,会议有效。按照选举常务理事程序,首先通过大屏幕对60位常务理事候选人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开始投票选举常务理事,经到会理事投票,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60名,根据投票统计报告,参会人数 170 人,有效选票 154 张,60 名候选人的同意票数超过参会人员2/3,全部当选常务理事,选举过程符合章程规定。

按照选举学会负责人程序,首先通过大屏幕对第十一届理事会主要负责人进行简单介绍,然后开始投票选举负责人,经到会理事投票,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12名,根据投票统计报告,参会人数 170 人,有效选票 151 张,13 名候选人的同意票数超过参会人员2/3,选举过程符合章程规定。底青云当选为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理事长,李丽、徐学义、苟量、杨勤勇、徐长贵、段建华、杨占东、赵邦六、倪四道、黄清华、柳建新、郭建等当选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郭建兼任学会法定代表人。

经新当选理事长底青云提名,郭建由第十一届理事会聘任为秘书长。根据投票统计报告,参会人数 170 人,有效选票 154 张,同意票数超过参会人员2/3,聘任过程符合章程规定。

经新当选秘书长郭建提名,第十一届理事会聘任了13位副秘书长。根据投票统计报告,参会人数 170 人,有效选票 152 张,同意票数超过参会人员2/3,聘任过程符合章程规定。


 

下午315分,按照大会议程,新当选理事长底青云主持召开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第一次常务理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了《第十一届常务理事会会议制度》、《第十一届理事会工作安排》。

下午340分,按照大会议程,召开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常务理事党员扩大会,学会纪委委员李貅主持了会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常务理事会党员大会常务理事中共党员、监事中共党员共 57 人,实到 57 人。参会人数符合要求,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第十届理事会党委工作报告。根据投票统计报告,参会人数57人,有效选票48 张,同意票数超过参会人员2/3,表决过程符合规定。


 

我会监事对会议全程进行了监督,本次选举和聘任符合程序,选举和聘任有效。

125日上午9时,由我会前任理事长陈晓非院士主持召开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学会副秘书长胡敏宣布了选举及聘任结果;陈晓非院士对新一届理事会给予寄语,他讲到: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经历了75年的历程,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学会取得现有的成就,得益于广大会员和全体理事的支持。学会为广大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自由的学术环境,学会上下团结和谐,是会员喜欢的家园。相信新一届学会领导班子在新一届理事长底青云院士的领导下,一定能够不负重托,再上一个新台阶,带领中国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新当选的第十一届理事长底青云在发言中讲到,感谢陈晓非理事长带领的第十届理事会为学会做出的优异成绩,理事会选举我担任第十一届理事长,我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与地球物理界老院士、老专家相比,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无论是深度、广度还有影响力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但是我会尽心尽力,和第十一届理事会及秘书处全体同仁一起承担起这任责任,弘扬好地球物理学会创新精神,传承好学会优良传统,为地球物理学界的全体同行做好服务,让广大会员满意。第十一届理事会将继承学会历届理事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立足新发展阶段,肩负起学会发展的历史重任。在各位会员单位鼎力帮助下,在全体会员的支持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中国科协关于学术团体建设和发展的要求,秉承“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坚持“四个面向”,发挥好地球科学在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的科技支撑作用。继续组织高水平的学术年会和专题学术会议,加大一流期刊建设力度,打造全面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地球物理科普体系,积极参与国际学术活动,筹办国际地球物理类的学术会议,提升我们国家地球物理科学的国际影响力。统筹学会科技进步奖等各种奖项,营造公正、公开的良好学术环境,建立学术诚信体系,引导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同时要强化学会自身建设,提升服务意识,完善学会分支机构的建设,扩大会员规模,优化会员结构和质量,切实把学会办成服务国家、服务行业、服务会员,引领科技创新发展公平、公正的一流学会,在支撑服务国家经济社会改革发展中不断取得新成绩,创造新辉煌,为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把我国建设成世界科技强国,做出我们学会应有的贡献。

新当选的学会副理事长李丽、徐学义、苟量、杨勤勇、徐长贵、段建华、杨占东、赵邦六、倪四道、黄清华、柳建新、郭建和监事长孟小红也相继做了自我介绍,并就其任职期间如何推进学会工作创新发展进行了简短发言。

会上,授予常旭等18位同志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荣誉理事;表彰了科普工作委员会等24个先进集体及陈会忠等74名先进个人。

 

 

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获奖项目代表倪四道、乐新安、苟量发表获奖感言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工程奖金奖获奖项目代表刘斌、陈斌发表获奖感言

 

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获奖者之一夏江海教授发表获奖感言

 

底青云理事长在会议最后做了总结发言,她表示:本次大会的成功召开是和广大会员的积极参与、学会领导及办事机构工作人员的努力分不开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的召开以及新一届理事会的产生,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五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会后将适时召开第十一届理事长办公会议和学会秘书长会议,对未来工作进行统筹安排,新一届领导班子将尽心尽力,团结一心,争取让地球物理学科在国家需求方面做出新的贡献。

 

新一任理事长底青云院士发言(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会场右前一)

 

5日上午12时,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圆满落下帷幕。

中科科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为本次大会召开提供技术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学会秘书处)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一次常务理事会议于2022124日下午召开,第十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共计60,实到60人;学会秘书长及副秘书长列席会议。出席会议人数符合学会章程规定,会议由新当选理事长底青云院士主持。

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郭建宣读了《常务理事会议制度》《第十一届理事会工作安排》,根据投票统计报告,参会人数60人,有效票数57张,同意票数超过参会人员2/3,表决过程符合章程规定,会议审议通过了《第十一届常务理事会会议制度》《第十一届理事会工作安排》。


 

   (学会秘书处)

 

 

热烈庆祝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75周年

19472022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Chinese Geophysical Society) 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一级学会。自19472月起,陈宗器、顾功叙、王之卓、翁文波四位科学家发起创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19478月在上海宣告成立。

2022年,我会已成立75周年。125日,我会召开庆祝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75周年线上会议,与新老会员回顾学会磅礴历史、畅谈学会发展创新、探讨学会未来机遇,共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75周年华诞!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

(季 刊)

2022年     4期增刊    总第161

 

主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编辑出版:《会讯》编辑部

 

主编:胡敏

本期责任编辑:董静

 

邮编:100029

发行:倪一超

 

地址:北京市9825信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编辑部

联系电话:010-82998024

 

学会网址:http://www.cgs.org.cn

电子信箱:zgdqwl@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