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第156

 

科协精神

中国科协关于印发《中国科协学会学术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学会工作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安排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第十次常务理事会议纪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第六次理事扩大会议纪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第十一次常务理事会议纪要

2021年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评选活动结束

202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工程奖评选活动结束

202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职称评定工作在京结束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21年度工作会议在线上召开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被评为“2021年度全国学会科普工作优秀单位”

湖南奥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技推广试点单位”考察

专家引领促发展,精准把脉提质量——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郭建秘书长一行考察工程物探检测重点实验室

国产船载重力梯度测量系统研制成果通过鉴定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3项团体标准(初稿)通过评审

《煤矿井下回采工作面折射波探测技术标准》团体标准(初稿)通过评审

中国地球物理继续教育大讲堂(第一讲)《隧道全断面岩石掘进机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宣贯培训圆满结束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期青年地球物理论坛在线上成功举行

学术交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37届学术年会在河北涿州举行

首届全国矿产勘查大会成功召开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2021年学术年会会议纪要

第三届地球物理信息前沿技术研讨会在贵阳举办

2021年第九届青藏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纪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浅地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2021年度专委会主任扩大会议纪要

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推出线上科普系列讲座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核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纪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内蒙古办事处第一届一次主任/副主任扩大会议纪要

地方学会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召开秘书处工作会议

奋勇前行,再创辉煌——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组织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浙江省地球物理学会召开五届二次理事会议及学术交流会

江苏省地球物理学会召开六届一次理事会和二届一次监事会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参加线上继续教育大讲堂

《科学导报》报道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湖北省地球物理学会第四次会员大会暨换届选举大会会议纪要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召开四届三次常务理事会

喜讯

热烈祝贺我会副理事长底青云、谢玉洪当选院士


 

中国科协关于印发《中国科协学会学术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科协发创字〔202150

 


 

各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科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各有关单位: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为进一步推动学会学术高质量发展,我会研究编制了《中国科协学会学术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中国科协

20211115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依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为进一步推动学会学术创新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序言

“十三五”时期,中国科协学会学术工作圆满完成各项既定目标,重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坚定引导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活动“两个全覆盖”;学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一批学会进入世界前列,被誉为全国社会组织创新发展主力舰;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成效显著,学科排名进入国际前5%的期刊达25种,3种进入全球百强,实现零的突破;搭建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等系列高端学术交流平台,构建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等前瞻研判发布体系,国际学术影响力持续扩大;联动推进“科创中国”科技经济融合行动,130个科技服务团为65个试点城市270个产业提供服务支撑,促进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工程师水平评价国际互认取得实质性突破,学会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加强;深入开展国际抗疫合作,务实推进科技交流互鉴,国际科技治理参与度不断扩展。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加速演进,人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创新呈现多点突破、群发突破态势,科技工作者对学科趋势方向研判、塑造更多先发优势更加期待。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重构交流和传播模式,科技工作者对便捷信息获取和多元知识服务更加期待。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科技工作者对参与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快科技经济深度融合更加期待。疫情防控、国际科技竞争等风险明显加剧,科技工作者对拓宽国际合作渠道、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更加期待。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学会学术工作还存在一定差距:学会发展不均衡,学科布局有待优化,联系服务各类科技人才的方式手段比较单一;科技期刊多而不强,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期刊方阵尚未成形;对数字技术下的科研范式、交流方式等研究不够,应对不足;“科创中国”数字平台资源集成水平不高,创新创业带动高质量就业着力还不准。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关键时期。学会学术工作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推进学会治理改革,提升学会发展质量;强化学术引领,推动科技攻关,深化科技经济融合;把培育创新人才摆在突出位置,搭建服务平台,激发创新活力;推进开放合作,凝聚国际共识,构建开放创新生态,全面开创学会学术创新发展新局面,持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群团发展新境界。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团工作、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紧扣“四个面向”,强组织、建品牌、育人才、促开放,以学术引领广泛凝聚人心,以优化布局增强服务效能,以产学融合助力建功立业,以开放合作增进国际互信,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对学会学术工作的全面领导,用学术语言、群众语言讲好党的创新理论,把科技工作者最广泛、最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坚持学术引领。加强基础前沿领域学术交流,围绕国家急需推动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定创新自信,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勇于探索、协同攻关、开放融合的创新生态。

——深化组织变革。以增强发展活力为目标,破解发展难题,扩大学会数量,重构期刊体系,创新活动载体,推动数字赋能,全面提升高质量服务能力。

——强化科技支撑。坚持需求导向,发挥人才组织优势,增进创新资源协同互动,加速产业链创新链融合,推动建设区域创新枢纽和高水平人才高地。

(三)发展目标

2025年,一流学会、一流期刊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高端学术引领能力更加突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组织动员能力持续提高,支撑创新创业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一流学会建设成效显著。推动在前沿交叉领域新成立一批学会,学会学科布局进一步优化,20个学会率先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一流科技期刊形成矩阵。科技期刊学术组织力、人才凝聚力、创新引领力、国际影响力全面提高,开放创新、协同融合的期刊发展体系基本建立,10种科技期刊进入全球百强。

——学术交流质量明显提升。科技前瞻研判能力不断增强,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开展学术研讨的机制不断完善,形成具备国际影响力的十大学术活动品牌。

——促进科技经济融合扎实有效。凝聚一大批富有创新活力的科技工作者,聚集一大批跨界创新主体,集成一大批产学研供需资源,推出一大批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典型模式。

三、重点任务

(一)优化组织架构,筑牢创新发展深厚根基

1.完善学会学科布局

围绕做好增量,聚焦战略关键领域、新兴交叉领域,推动成立一批新学会,遴选分支机构培育一批学会后备队。围绕盘活存量,明确“僵尸学会”“口袋学会”退出机制,推动部分学会通过重组、“借壳”实现优化更新。围绕做大变量,择优吸纳国家级学会成为中国科协团体会员,扩大学会覆盖面。加强全国学会与地方科协、地方学会交流合作,在组织创新、学术引领、会员发展、产学融合等方面形成联动。

2.打造科技期刊发展中心

协同开展科学传播、成果评价、智库咨询和办刊人才培训,推动建立世界一流期刊共识标准,引领我国科技期刊提升国际传播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市场服务能力。联合国内外科技社团和出版机构,发起成立全球科技期刊联盟。开展科技期刊发展战略研究,持续编制《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

3.织密创新协作网络

强化“科创中国”联合体示范带动作用,建设一批区域产业联合体、重点产业联合体等新型融合组织。在省市两级设立联合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等落地载体,织密产业创新协作网络。推动成立学科交叉、跨界融合、开放合作的学会联合体,支持学会联合体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建设专业领域高端智库。

4.加强企业科协组织建设

推动一批国有企业、重点民营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立科协。持续强化园区科协建设,扩大对非公有制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组织和服务覆盖。鼓励省、市、县各级成立企业科协联合机构,推动重点行业成立企业科协联合组织,适时成立全国企业科协联合会。在未建立科协组织的企业、园区设立企业科协工作联络员。

(二)做强系列品牌,打造服务创新示范高地

1.深化“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做大一流期刊矩阵

深入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扩大领军期刊方阵,做强后备期刊梯队,加大高起点新刊创办力度,推动更多优秀期刊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启动实施“全国学会期刊出版能力提升计划”,培育一批学术共同体主导的品牌学术期刊。加快科技期刊集群化改革和数字化发展,培育若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出版机构。建立自主可控、面向国际的数字出版服务平台和开放获取资源平台,促进科研论文和科学数据汇聚共享。举办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等系列交流活动。

2.优化中国特色一流学会专项,促进学会高质量发展

聚焦提升学会组织凝聚力、学术引领力、社会公信力、国际影响力,实施中国特色一流学会专项,建立学会创新系列排行榜。落实学会党组织政治把关机制,提升学会依法依章治理的现代化规范化水平。充分发挥战略科学家作用,重点吸纳青年、企业和海外会员。支持海外知华友华科学家及港澳台科学家到学会任职,鼓励学会设立国际分支或代表机构。丰富科技人才学术成长系列服务产品,设立国际科技奖项,举荐专家担任国际组织职务并提供稳定支持,参与国际标准研制发布。健全学会理事长选任、秘书长聘任机制,选拔热心奉献、公正担当、学术威望高、社会影响力强的专家担任学会负责人。

3.完善重大问题难题研判发布机制,强化学术引领

联合国内外科技组织,持续研判发布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为国家创新布局、项目立项、揭榜挂帅、集智攻关提供决策参考。着眼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研判全球重大问题与挑战,发布年度人类社会发展十大问题。开展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路线图研究,引领科技界、产业界联合攻关,推动破解“卡脖子”问题。支持全国学会建立面向行业的问题难题遴选发布机制,动员高层次专家深度参与。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大力营造大胆创新、勇于创造、自由平等、争辩质疑的良好学术氛围。

4.做实“科创中国”,建设国家公共技术服务与交易平台

促进“科创中国”与“双创”深度融合,推动“科创中国”从创品牌向求实效、从搭平台向植内涵、从扩面向提质、从提供场景向营造生态转变,有力支撑高水平创新创造、高质量创业就业。扩展“科创中国”数字平台服务功能,增设面向公众的科学普及和创业就业服务内容,分级、分类建设一批合作站点,统筹高质量线下服务和智能化线上服务,做好“双创”活动周线上支撑。持续发布“科创中国”系列榜单,开展技术路演和对接落地服务,举办“科创中国”产学融合会议等系列活动,引导创新主体开展跨国、跨域和跨界合作。深化试点城市建设,动态开展需求诊断,迭代重点支持产业,按需匹配服务团,导入人才技术资源,形成常态化服务机制。支持学会开展科技评价评估,开展技术经理人培训及职业标准研制,搭建社会团体标准孵化平台。

(三)搭建服务平台,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动能

1.团结一批战略科学家

搭建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等高端平台,开展跨地域、跨学科研讨交流,研判学科发展趋势,探讨重大科技、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问题,打造创新思想策源高地,发现培育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复合型人才,聚集一批学养深厚、学风严谨,具备前瞻判断力、跨学科理解力、大兵团作战组织力的高层次科学家。

2.带动一批科技领军人才

举办高层次专家研讨会、全国学会理事长沙龙、中国科技峰会等,突出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主导作用,围绕国家重点产业共性技术、“卡脖子”技术和社会关注科技热点等汇聚智力、提供对策,打造具有战略洞察力、科技支撑力、政策推动力的智库平台。

3.培养一批青年科学家

举办系列青年科学家沙龙、青年前沿科技论坛等活动,扩大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领域和规模,为有创新潜能的杰出青年科技人才以及青年创新团队搭建跨界交流平台,引导青年科技人才主动发挥所长,挑大梁、当主角,把创新创造活力转化为服务国家发展的能力。

4.吸引一批海外科学家

持续吸纳外籍和港澳台科学家加入学会,参与学会治理运营,打造国际人才汇聚平台,提升开放合作能力。支持期刊吸纳国际顶尖科学家担任共同主编、编委和审稿人,扩大国际学术交流网络,强化期刊发展智力支撑。

5.服务一批企业创新人才

依托全国学会、科技服务团、企业科协等,面向企业科技人员开展前沿及适用技术培训、举办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开展知识产权宣讲等,支持企业科技人才参与“科创中国”平台需求挖掘、技术推介、揭榜挂帅等各项活动,增强企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卓越工程师。

(四)拓宽交流渠道,涵养开放创新良好生态

1.深化高端综合系列国际交流

举办世界科技期刊论坛、世界科技社团发展与治理论坛、世界数字经济论坛等一批高端交流活动,推动全球科技治理体系创新变革。联合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举办世界机器人大会、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等一批国际综合会议,引领科技创新时代潮流。聚焦战略领域和区域发展,举办中国科协年会。面向学术前沿、学科热点和交叉融合领域,支持全国学会举办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专业性学术会议。

2.建立面向全球的科技评价体系

支持全国学会联合国际科技团体,分领域编制科技期刊分级目录,推动目录成果在各类科技评价活动中广泛应用,实现中外期刊同质等效。依托专业评价机构研制全面反映科技期刊影响力的评价方法,以我为主构建全球科技期刊评价新坐标。依托临床医学、实验仪器、工程技术等领域全国学会,挖掘科技工作者业绩成果,建设推广案例成果数据库,推动建立基于实绩贡献的人才评价机制。编制《重要学术会议指南》,为科技工作者参与学术交流提供评价依据。

3.拓展国内外创新要素对接通道

支持学会联合有条件的“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将海智计划引进人才,与向国际组织推荐人才相结合;将面向国内的国际技术路演,与面向国际的双创海外活动周相结合;将吸引境外机构参与“科创中国”联合体,与支持我国优秀科技企业进入国际科技组织相结合;将开展团体标准行业服务,与组织国内优秀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相结合,吸引创新要素国际国内双向流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学会学术工作全过程,强化学会学术工作就是政治工作的意识,实施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指示批示台帐清单督办制度。发挥“一部两中心一社”核心作用,优化联系全国学会机制、服务科技工作者机制、“一体两翼”协调机制、“三级多方”联动机制等,推动各项任务目标落实落地。

(二)加强调查研究

坚持高端站位、国际视野,研究新形势下学会布局、学术交流、科技创新和科技经济融合新特点、新问题。深入调查一线科技工作者急迫需求和全国学会分支机构与地方学会现实困难,总结实践首创经验,推动形成新机制新举措。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

以“科创中国”数字平台为依托,加强“科创中国域”信息化建设,打通与全国学会、地方科协、有关部委等信息共建共享通道,提高工作效率、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四)加强评估激励

做好规划实施的动态监测和绩效评估,将评估结果纳入学会排行等考核指标,用好经验好做法正向激励,用突出问题和存在差距反向倒逼,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加强规划与年度计划、重大专项协调衔接,确保规划各项任务目标有序实施、分步实现。

(五)加强队伍建设

培育高质量、专职化学会运营团队,推动建立社团职级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快数字化服务管理进程。培育国际化、复合型期刊编辑出版人才。强化科技联络员、技术经理人培训,培育科技经济融合专业服务团队。

(中国科协)


 

2021年在中国科协的指导下,在我会第十届理事会的带领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认真落实中国科协“十大”精神,对标《中国科协2021年工作要点》,结合自身特点,认真开展各项活动,不断开拓进取,努力创新服务,在学术交流、人才及成果评价、为会员服务和科普活动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成绩,2021年完成了以下主要工作:

一、学会管理

(一)民主办会

按计划召开了理事扩大会议1次、常务理事会议2次、秘书长会议2次、党委专题工作会1次,全国秘书长联席会1次、学会工作会议1次,根据民政部和中国科协的要求,按民主程序管理好学会。

(二)组织建设

经我会十届六次理事扩大会审议通过,设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宁夏办事处,宁夏办事处的挂靠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

因工作需要,增武汉特瑞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方波、陕西地矿第二综合物探大队有限公司秦长春、中国地质科学院严加永、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韩永琦为十届理事会理事。

增补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孙文科、吉林大学/山东慧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殷长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胡祥云为十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三)会员发展

按中国科协和民政部的要求加强会员管理,拓展服务领域,推动学会创新发展,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服务会员的方式,注重学会活动的内容和质量,申请入会的单位和个人不断增加,2021年入会情况如下:

单位会员:按照单位会员管理条例,对单位会员进行调整,截止20211231日单位会员198家,2021年新增16家。各单位都指定了单位会员联系人,联系人负责接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为单位会员提供的各项服务及信息,反馈本单位会员变动信息及需求,增强了学会与单位会员之间的沟通。

个人会员:截止20211231日我会会员总数为22845人,其中女会员3516人。2021年新入会会员838人,其中女会员140人。按中国科协和我会会章的要求,发展会员时强调权利与义务,新发展的会员均认真登记注册并按规定收取会费,为个人会员的管理与服务打好基础。

()学会荣誉

1.喜获“2021年度全国学会科普工作优秀单位”;

2.由学会向中国科协推荐的“如何揭示板块运动动力机制”建议入选中国科协2021十大重大科学问题之一,该建议是由我会会员梁光河副研究员和薛国强研究员提出;

3.我会荣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颁发重大科技问题难题征集发布2018-2021年度优秀组织单位重大科技问题难题征集发布2021年度优秀推荐单位

4.参加中国科协“百年风华青春向党”青年演讲大赛、我会会员黄炜霖(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荣获三等奖。

学术活动

2021年学术会议完成情况:2021年计划完成学术会议33个,已完成会议32个(见附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21年学术活动完成情况一览表),其中计划内会议15个,计划外会议17个,累计参加学术交流人员11310人次,交流论文2621篇。

(一)国内交流

2021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收到论文3700多篇;设 113个专题,因疫情延期举行。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37届学术年会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晓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术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苟量、熊盛青,学会秘书长郭建及我会部分理事、2021年学会各奖项获奖代表、单位会员代表、地方学会代表以及学会秘书处工作人员40余人到现场参加了本次会议,500余人线上参会。北京大学地空学院教授、我会学术交流委员会主任黄清华,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我会学术交流委员会副主任倪四道主持了本次年会。本届学术年会邀请了五位地球物理学领域著名学者莅临会场做了地球物理学前沿进展方面的精彩报告,为线上线下的地球物理学界科技工作者和学会广大会员献上了一场学术盛宴。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教授李术才做了题为《隧道施工不良地质超前预报方法与技术》的报告;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倪四道教授做了题为《地幔边界层的中小尺度结构特征》的报告;中国科学院大学孙文科教授做了题为《球形地球模型的地震位错理论及其应用》的报告;中国地质科学院吕庆田研究员做了题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深部结构,过程及对成矿的制约: 综合探测的启示》的报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胡祥云教授做了题为《三维电磁探测成像及应用》的报告。

年会期间还举办了多场线上特色报告及论坛,1213日上午,举办了傅承义青年科技奖候选人线上报告会,王本锋等10位傅奖候选人在线上分享了精彩报告,400余人参加了线上会议。1217日举办了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学术论坛,周坚鑫、张建清、詹仕凡、许传建等17位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线上分享了他们的精彩报告,来自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3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线上会议,1217日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办的青年地球物理论坛在线上成功举行,我会历届青年托举人才入选者和2021年优博论文获奖者共21人在论坛上进行了精彩报告。400余人参加了线上会议。

(二)国际交流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研讨会议于2021717—19日在吉林长春召开。

来自意大利等国内外地球电磁学者参加了会议,参会代表达到600多人。收到中、英文学术论文400多篇,共设三个分会场,13个专题,张贴报告230篇。

(三)承担与学科相关的项目

根据中国科协和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要求,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承担《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组织工作,截止2021年12月底,《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地球物理学12个分支中已有8个分支(综论、地球重力学、流体地球科学、应用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学、地热学、地球电磁学、地球动力学、构造物理学)全部回稿,3个分支(地震学、地球内部物理学、海洋地球物理学)部分回稿。目前按照预定的目标加以推进,确保该项工作顺利进行。

(四)承担的科协项目

在我会十届理事会的领导下,在中国科协的指导下,按照中央对中国科协及所属学会的指示精神,我会以增强服务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导向,积极投入中国科协学术重点活动的项目申请,2021年先后承担中国科协项目5项,具体项目名称如下:

1、分领域发布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试点项目;

2、承担2018-2020年第四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4人),其中科协经费2个,自筹经费2人;

3、承担2019-2021年第五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6人),其中科协经费2个,自筹经费4人;

4、承担2020-2022年第六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6人),其中科协经费2个,自筹经费4人;

5、承担2021-2023年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4人),其中科协经费2个,自筹经费2人,项目待启动。

三、科普工作

202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按照中国科协对科普工作的要求,将疫情防控、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建设、科普信息化作为重点工作。结合世界地球日、防灾减灾日、科技周、世界海洋日、科普日等主题活动日,开展了院士专家校园行科学传播专家团队进校园、进社区、线上科普活动上天入地看世界公众号编辑防灾减灾专辑《512再谈地震预警》地球之肾 湿地科普直播等活动,以线上问答、微信图文、系列讲座、展览等形式开展了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创建科普教育基地1个,学会的科普活动得到公众较高评价。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线上线下互动交流的科普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21年我会被评为中国科协全国学会科普工作优秀单位

(一)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建设

学会现已组建科学传播专家团队8支。组织各团队开展了科普讲座、撰写科普文章等科普活动。多位专家形成了各自的特色讲座,并在全国各地积极宣讲普及。如周坚鑫教授的“海洋国土与海洋探宝”和“中国南海的生态岛礁建设”等海洋系列科普讲座、杨志根研究员的“人类探测外星智慧生命的历程”和“星星离我有多远­梦想从童年关注星空开始”等系列天文系列科普讲座、施光海教授的“地球·珠宝”科普讲座、李永平研究员的气象灾害系列科普讲座、吴海成教授的“海洋的故事——介绍祖国的万里海疆”、“垃圾分类我们一起来”科普讲座、张训华研究员“大海的故事”科普讲座、何展翔教授“地下深处的宝藏是怎么找到的”科普讲座等。2021年,各团队开展线上及线下科普讲座20余场。

(二)科普信息化建设

学会建设了“地球科学探秘”和“上天入地”两个科普公众号,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等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上天入地》公众号编辑《512再谈地震预警》专辑,回答广大公众关心的地震预警问题。

(三)主题科普日活动

1、世界地球日

每年的422日为世界地球日(Earth Day),该节日的设立旨在呼吁民众重视世界环境保护问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地调局航遥中心、《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今日头条举办线上科普活动上天入地看世界。地球日科普线上科普活动,活动阅读量达6962万次。

2、科普日

全国科普日活动联合青岛市南区教育和体育局、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新华科普、地质出版社、山东教育电视台,于925日共同举办了地球之肾 湿地——走进自然资源部北方滨海盐沼湿地生态地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大型科普直播活动。活动通过科普中国、新华网、地质出版社小黑马科学、山东教育卫视、微赞等平台面向全网直播。各平台总收看量达50万余人次。

宣传出版工作

全年出版学术期刊5种,出版印发4期《会讯》。我会主办的期刊,均完成出版发行工作,承担的中国科协分领域发布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试点项目目前正在公示中。

2021年地球物理科技期刊集群网络平台建设初见成效,期刊集群网络平台分手机版和电脑版,加盟期刊约40家,目前正在试运行阶段。期刊集群将整合现有期刊,实现平台统一、信息共享、数据积累和大数据分析各项功能。更通过数据的整合,形成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独有资源。掌握了学术引领主动权。分领域发布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试点项目正执行中。为进一步方便广大会员,会员证、注册工程师证书均采用电子证,随时可查,手机端现场注册系统完成,创新了联系服务广大会员的机制和手段,加强了智慧学会建设,提升了学会网上联系、网上服务、网上引导、网上动员广大会员的能力。服务会员信息化服务手段进一步提升。

创新社会服务

(一)职称资格认证(试行)工作

我会作为中国科协首批改革试点单位,根据学会评审、社会认可、不与工资直接挂钩的专业职称技术评审改革的社会需求,开展职称资格认证(试行)工作。2021129日,我会开展了2021年度会员职称评审工作,评定正高3人,副高11人,中级14人,初级3人。截止202112月共为会员单位评审人才231人。

(二)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认证

根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的《中国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资格管理工作暂行办法》的精神和实际工作需要,20216710在山西晋中举办了2021年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考前培训班,该培训班由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与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承办。原计划于2021年年底举行2021年度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考试、考核答辩。因疫情影响,此项工作延期进行。

(三)地球物理院士工作站建设

经我会常务理事会同意,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于2016年开始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站工作,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在推动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中,坚持以“需求为基础,项目为核心,企业为主体,实效为根本”的基本原则。2021年4月22日为院士专家工作站(西藏珠峰资源分站)揭牌。考察中国地球物理重点实验室1家,科技推广试点单位3家。

 

 2021年地球物理重点实验室/科技推广试点单位授牌揭牌一览表

序号

建站单位名称

考察情况

授牌时间

揭牌

时间

1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下空间智能探测与监测重点实验室

通过

2021.12

待定

2

北京探创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通过

2021.12

待定

3

湖南奥成科技有限公司

通过

2021.12

待定

4

湖北省地质局地球物理勘探大队

通过

2021.12

待定

(四)科技成果评价

我会于201612月出台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成果评价管理办法》,加强了科技成果的评价和推荐工作。2021年鉴定情况如下:

序号

项目名称

申请单位

1

南水北调工程安全稳定运行检测技术标准和评估方案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2

线性工程无人机载智能化快速巡检技术及装备研发

山东大学

3

输水涵隧水下综合检测装备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4

艰险山区航空电磁勘察关键技术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

5

超深混凝土防渗墙质量检测装备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6

胶东深部矿产资源探测地球物理技术创新与找矿突破

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等单位

7

海洋地震勘探关键技术及南黄海中-古生界海相油气发现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8

球形地球模型的地震位错理论及其应用

中国科学院大学

9

各向异性复杂介质高精度成像方法研究及应用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10

大型输水建筑物安全检测技术与装备研发成果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11

开发地震技术创新突破及高含水油田深度开发规模应用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12

海洋石油勘探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研究技术及成果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

13

致密气地震勘探一体化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

14

堤防工程隐患探测装备及数据库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

15

ESGE项目-技术指标验收评审会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16

磁电阻率法平原水库渗漏通道快速探测技术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17

ZT-1D资源探测型国产船载重力梯度测量系统

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等单位

(五)创新服务

1、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61028日发文,球会字(2016)第15号“关于印发《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布置开展此项工作。2021年受理团体标准申8项,具体如下:

序号

标准名称

牵头单位

进展

1

直升机时间域航空电磁测量技术规范

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

征求意见

2

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规范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征求意见

3

三分量VSP地震勘探规范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征求意见

4

海洋可控源电磁勘探技术规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征求意见

5

基于卫星数据的全球电离层电子密度建模技术标准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初稿评审

6

基于卫星数据的全球地磁场建模技术标准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初稿评审

7

基于卫星跟踪卫星数据的全球重力场建模技术标准

华中科技大学

初稿评审

8

煤矿井下回采工作面折射波探测技术标准

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初稿评审

 

2、积极开展建言献策等智库相关工作。面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征集重大问题难题15个,其中前沿科学问题7个,工程技术难题8个,题目汇总如下:

序号

类型

题目

采纳否

1

前沿科学问题

如何揭示板块运动动力机制?

2

前沿科学问题

地球演化系统如何构建?

3

前沿科学问题

如何明确页岩油储层渗流机理并评价可动性?

4

前沿科学问题

基于地球物理快速勘查的区域隐蔽性黄土地质灾害早期精准识别

5

前沿科学问题

如何依据非对称线弹性理论修改理论地球模型?

6

前沿科学问题

地壳运动是在什么力量推动下发生的?

7

前沿科学问题

地球与行星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

8

重大问题难题

如何构建深地资源“四位一体”协同勘查关键技术体系?

9

重大问题难题

如何提高横波源地震勘探技术的有效性及适用性?

10

重大问题难题

构建面向非常规油气效益开发的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平台

11

重大问题难题

OBN转换横波地震数据高精度成像关键技术问题

12

重大问题难题

超深复杂井况油气井产出如何实现高分辨率长效监测?

13

重大问题难题

近钻头声波技术

14

重大问题难题

随钻远探测地层构造描绘技术

15

重大问题难题

如何精确监测井筒屏障形态变化


 

(六)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创新杯”地球物理知识竞赛

我会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国际化人才创造条件。克服疫情的影响,于202191820日进行了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创新杯”地球物理知识竞赛,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办、南方科技大学承办,28所高校的63支竞赛队伍400余人参加了此次大赛,其中重磁电勘探类队伍23支,地震测井勘探类队伍23支,固体地球物理类队伍17支。竞赛旨在培养地球物理相关专业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潜能,倡导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的学风和团队协作精神,在我国地球物理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中将产生重大影响,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创新杯”地球物理知识竞赛将与教育部高校地球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举办。

(七)服务科技经济深度融合,促进协同创新

726日,内蒙古自治区科协联合教育厅、科技厅、人社厅举办的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六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在呼和浩特召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六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的协办单位,带领地球物理院士专家团队走进内蒙古,不仅在年会开幕式上做了主旨报告,同时还进行了内蒙古院士专家基层行系列活动。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颙、滕吉文,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在年会上分别以《城市化­——地球物理学的新机遇和挑战》《近地表地球物理探测与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潜能分析》《黄河流域煤矿区生态环境修复关键技术与战略思考》为题作了主旨报告。三位院士立足自身专业领域,聚焦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分享了他们的科技成果,并结合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727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院士专家团队来到鄂尔多斯市,参加院士专家内蒙古行-鄂尔多斯站活动,并参加了由鄂尔多斯市委组织部、鄂尔多斯市科协组织大讲堂活动,中国科学院院士滕吉文作了《近地表地球物理探测与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潜能分析》主题报告,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员冯宏作了《碳达峰碳中和条件下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主题讲座。此次院士专家走进内蒙古的系列活动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首次与地方科协协同办会的一种新合作模式,旨在紧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地方广大科技工作成长需要,与地方政府建立联系服务机制,推进院士专家等高层次人才向地方汇聚,充分发挥了院士专家智力优势,为地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的跨越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表彰奖励

(一)国家层面科技报道专家

国家层面科技报道专家库入库专家9人。

(二)最美科技工作者

向中国科协推荐最美科技工作者2人(未入选)。薛国强、赵博、刘元生、柳建新、王怀洪、万永革、赵永恒、胡善政等8 人获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三)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

2021年评选出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创新奖一等奖1项;评选出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项,初评及终评结果均在学会网站进行了公示。此奖项的设立为地球物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展示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进一步调动了广大会员和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为促进地球物理行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交流和推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工程奖

2021年评选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工程奖金奖1项,银奖7项,铜奖1项。此奖项的设立进一步调动了广大会员和地球物理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为引导、鼓励地球物理勘探单位和技术人员创作出更多质量优、水平高、效益好的地球物理勘探项目起到了推动作用。

(五)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

经推荐、审议、常务理事会通过,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终身教授王仰华,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苟量教授双双荣获2021年“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

(六)傅承义青年科技奖

经推荐、专家评审、常务理事会通过和本人在年会上做大专题报告,王本锋、李静、胡岩、何建森、芦俊、常燎、储日升、胡峰、黄建平、赵峦啸等10名会员荣获2021年“傅承义青年科技奖”。

(七)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

根据期刊检索系统对《地球物理学报》、《应用地球物理》论文引用率查询统计的结果,四篇论文荣获2021年“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

(八)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

按照《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优秀博士论文评选办法(草案)》,经函评、终评,5篇论文荣获202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杰出博士学位论文奖;10篇论文荣获202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九)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创新杯”地球物理知识竞赛

7轮激烈比拼角逐,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创新杯”地球物理知识竞赛共产生3个特等奖、9个一等奖、18个二等奖、33个三等奖,以及最佳个人奖3名,最佳风采奖9名,最佳指导教师奖3名,最佳领队奖3名,最佳组织奖1个。

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十四五”时期推进科协系统深化改革重点任务工作方案》,围绕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中国科协“十大”精神,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概况如下:

1.加强组织建设,加强学会党建和思想政治引领,拓展服务领域,推动学会创新发展;加强分支机构管理,建立健全分支机构管理制度;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服务会员的方式,积极发展个人会员、单位会员,建立健全单位会员联系人制度。

2.加强学术交流引领,面向经济主战场,开展产学融合系列学术活动。进一步做好学术交流工作,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学术交流活动,召开好每年一次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学术年会,积极推进学科的交叉融合与相互渗透,促进学科群建设,培养创新人才,增强学会学术影响力,推动学术交流活动方式创新。

32022年,我会面临换届,是我会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事项,我们将严格按照《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学会组织通则》《全国学会换届工作指南》和学会章程的有关规定,做好学会换届的各项工作。我们将进一步健全学会理事长选任、秘书长聘任机制,完善学会分支机构管理机制,加强学会办事机构队伍建设。

4.发挥学会在项目评价和人才评价中的作用,拓展学会的科技评估评价,加强职称评审的服务,不断完善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地球物理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做好地球物理领域团体标准的制订和发布等工作。

5.推动将科学精神贯穿科普创作与传播,推动科普内容、形式和手段等创新提升,加强科普队伍建设,构建科普品牌。

6.加强学会高端智库建设,加强协同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

7.做好对“最美科技工作者”等基层一线典型宣传,加强科学家精神报告团建设,扩大学风传承行动覆盖面。

8.推进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做好地球物理期刊分领域发布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

9.加强与创新型国家重要对口科技组织的务实合作,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人文交流合作,拓展工程能力国际互认。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21年学术活动完成情况一览表

单位名称

会议名称

时间

地点

参加人数

交流论文

出版  论文集

1

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37届学术  年会

1215

线上+线下(河北涿州)

2000

33

/

*2

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内蒙古办事处揭牌仪式暨首届内蒙古地球物理发展论坛

325

呼和  浩特

300

14

/

*3

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院士专家走进内蒙古

72627

内蒙古

500

5

/

*4

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首场“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

610

徐州

100

4

/

*5

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

首届全国矿产勘查大会成功召开

101113

合肥

1000

450

1

*6

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核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1127

北京

90

4

/

*7

地球物理科技推广工作委员会

2021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活动

511

江苏  南京

400

9

/

*8

地球物理科技推广工作委员会

2021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暨深部探测综合地球物理技术交流会

523

济南

100

2

/

9

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2021年第一次学术报告会

13

北京

40

2

/

*10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煤田地球物理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煤田地球物理重点实验室2021年学术年会

220

济南

28

13

/

*11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 专业委员会“2021年院士专家     林芝行”

435

西藏  林芝

50

5

/

*12

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第二届亚洲大陆边缘地球动力学过程青年科学论坛

41415

杭州

60

21

/

13

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

虚拟岩石物理与电磁模拟新方法新技术研讨会

429

湖北  武汉

70

11

/

14

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第九届学术会议——全域地球物理探测与智能感知学术研讨会

52123

湖北  武汉

600

108

1

*15

青海办事处

青海办事处“全息电磁理论方法与应用”与“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处理解释一体化技术”技术培训

68

青海

20

1

/

16

行星物理专业委员会

2021年全国行星科学大会

61821

江苏  苏州

1020

500

/

*17

油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第四届油气地球物理学术年会

62930

青岛

400

240

/

18

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环境与灾害地球物理研讨会

7910

北京

28

10

/

19

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 研讨会

71719

吉林  长春

600

400

/

*20

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

地球电磁学青年论坛

717

长春

200

14

/

21

水利电力分会

首次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与物探技术高层论坛

720

厦门

50

3

/

*22

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

东方应用地球物理暑期学校

726日—85

河北  涿州

61

8

/

23

水利电力分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水利电力分会2021年学术年会

91517

河南  焦作

150

60

1

24

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

“创新地球物理技术 推动高精度勘探与高效开发”——2021年物探技术研讨会

927-29

成都

500

532

/

*25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2021年学术年会

101821

湖北  宜昌

170

51

/

26

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贵阳办事处

第三届地球物理信息前沿技术研 讨会

102225

贵州贵阳

59

17

1

27

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

2021年青藏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第九届WTGTP)”暨“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2021年会”与“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2021年会”

102326

四川  西昌

111

24

/

28

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2021重磁方法理论及专题研究专题研讨会

每月1期(已举办11期)

线上  会议

900

11

/

29

井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第十二届UPC测井新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

1134

青岛线上

327

39

/

*30

浅地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浅地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2021年度专委会主任扩大会议

116

深圳

104

7

/

*31

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

“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科普活动第一讲

11910

线上  会议

1250

1

/

32

青年工作委员会

青年地球物理论坛

123

线上

22

22

/

注:*为新增会议

组织活动

活动名称

时间

规模(人)

地点

联系人

电话

1

常务理事会

全年二次

50(每次)

北京等

 

010-82998024

2

秘书长工作会议

全年二次

15(每次)

北京等

 

010-82998024

3

地方学会秘书长联席会议

52628

40

福州

 

010-82998257

4

十届六次理事扩大会

1215

260

线上+线下

 

010-82998024

5

2021年度工作会议

1223

80

线上

乔忠梅

010-82998257

 

继续教育活动

活动名称

时间

规模(人)

地点

联系人

1

团体标准培训

2021419-23

17

苏州

刘元生

2

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考前培训

20216710

110

山西晋中

刘元生

3

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创新杯”地球物理知识竞赛

202191720

400

深圳

王绪本

4

继续教育培训大讲堂第一讲《隧道全断面岩石掘进机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

20211030

300

济南(线上+线下)

刘元生

李貅

5

1-7届全国大学生“创新杯”地球物理知识竞赛视频编辑播放

20211215

50

涿州

刘元生

赵育刚

 

科普活动

单位名称

活动名称

时间

规模(人)

地点

联系人

电话

1

科普委员会

世界地球日“上天入地看世界”线上科普活动

422-23

6962

线上

周坚鑫

13601273060

2

科普委员会

防灾减灾日“512再谈地震预警”科普专辑文章

512

2500

线上

 

13661352923

3

科普委员会

科技活动周科普讲座

5月下旬

800

北京、上海等地

杨志根

13504277053

4

科普委员会

科普日湿地科普直播活动

925

50

青岛

吴海成

13552788286

5

科普委员会

科普微信公众号建设

全年

10

线上

王晨阳

13811685076

 

期刊活动

期刊、图书名称

时间

地点

发行总量()

联系人

电话

1

《地球物理学报》

全年

北京

10800

张正峰

010-82998113

2

《地球物理学进展》

全年

北京

6000

张正峰

010-82998113

3

Applied Geophysics

全年

北京

4000

范伟粹

cgsbull@sina.com

4

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

全年

北京

4800

胡素芳

010-82998017

5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

全年

北京

6000

胡 敏

010-82998024

6

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2021(年刊)光盘版

12

北京

光盘(1500

倪四道

010-82998257

 

2021年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名单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完成单位

奖励等级

计算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关键技术及地震灾害领域应用

  怀 石耀霖 陈 石 张 贝 孙玉军 

严珍珍 张 振 徐伟民 郑 亮 周元泽

1.中国科学院大学;
2.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3.
中国地质科学院;
4.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5.
成都超算中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一等奖

海底地震探测装备技术

郝天珧 游庆瑜 郭永刚 黄 松 徐 亚 

丘学林 赵春蕾 张 妍 徐锡强 王 元

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等奖

球形地球模型的地震位错理论及其应用

孙文科 付广裕 周 新 徐长仪 唐 河 

董 杰 周江存 杨君妍 王武星 刘 泰

1.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3.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4.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5.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6.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7.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一等奖

海上中深层复杂油气藏宽频地震勘探技术创新

王建花 陈小宏 张金淼 张振波

李景叶 刘 军 王艳冬 王清振

1.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3.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二等奖

各向异性复杂介质高精度成像方法研究及应用

王华忠 胡书华 周 阳 伍敦仕

徐兴荣 刘守伟 冯 波 吴成梁

1.同济大学;
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二等奖

渤海中深层岩性油气藏地震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周东红 明 君 张志军 谭辉煌

郭 涛 张生强 郭乃川 徐德奎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二等奖

海洋地震勘探关键技术及南黄海中-古生界海相油气发现

张训华 吴志强 林年添 宋 鹏

张晓波 邢 磊 谭 军 尉 佳

1.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2.
中国海洋大学;
3.
山东科技大学

二等奖

大斜度井/水平井随钻电测井方法、装备研制与产业化应用

范宜仁 王 磊 朱 军 李潮流

杨 震 巫振观 王 浩 尹中旭

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
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随钻测井中心;
3.
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地质测控技术 研究院;
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二等奖

艰险山区铁路隧道航空电磁勘察关键技术

赵思为 于生宝 尹小康 毛立峰

张利国 李怀渊 徐正宣 冯 涛

1.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
吉林大学;
3.
成都理工大学;
4.
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川藏铁路有限公司

二等奖

胶东深部矿产资源探测地球物理技术创新与找矿突破

宋明春 刘洪波 邹安德 林少一

陈卫营 陈宏杰 王洪军 贺春艳

1.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
2.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 质大队;
3.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二等奖

深层岩溶古河道地质要素的地震定量表征技术与应用

朱立华 刘定进 吕 慧 田建华

唐金良 文 欢 马灵伟 谢 玮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二等奖

深度域各向异性快速建模技术与工业化应用

张旭东 刘涛然 耿伟峰 杨 哲

李桂芳 曾天玖 刘增强 王雪梅

1.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2.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二等奖

开发地震精细解释技术创新突破及高含水油田深度开发规模应用

刘文岭 韩大匡 胡水清 王玉学

侯伯刚 沈忠山 周 辉 周新茂

1.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2.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
3.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厂;
4.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二等奖

双复杂地区地震数据采集及处理关键技术与规模化应用

黄建平 曹国滨 谷丙洛 杨德宽

杨继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三等奖

 

2021年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创新奖获奖名单

姓名

工作单位

奖励等级

吕庆田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一等奖

202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工程奖获奖名单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申报单位

奖励

等级

山西省阳高县-天镇县一带干热岩地热资源预可行性勘查地球物理勘探

胡祥云  周文龙  韦梅华  杨 博

彭荣华  韩 波  黄国疏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金奖

新建川藏铁路昌都至林芝段初测阶段航空物探

韩永琦  王志宏  杜世回  李俊青

王杜江  冯 威  胡清波  王 睿

1.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2.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                

3.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                                  

4.川藏铁路有限公司

银奖

I-Nodal节点仪器研发与工业化应用

吴学兵  隋荣亮  陈本池  杨志强

赵军才  李彩文  王登云  徐雷良

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

银奖

松辽盆地大陆科学钻探松科2井测井工程

邹长春  彭 诚      赵金环

胡丁玉     孔海军  刘俊东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银奖

渤海旅大16-3油田中深层OBN高密度地震采集

张建峰  周东红  明 君  刘传奇

李 江  夏同星  王志亮  崔攀峰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银奖

2017年冀中探区杨税务-泗村店三维地震采集处理解释

刘 旺  王瑞贞  杜武智  袁胜辉

李海东  崔宏良  张 品  王 伟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银奖

松散层覆盖区煤层开采导水裂隙带三维地震探测

冯西会  马 丽  汶小岗  袁 峰

薛海军  常宇飞  郭 强  陈同俊

1.陕西省煤田物探测绘有限公司;                                                  

2.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

银奖

柯坪山前带地震勘探一体化项目

徐雷良  曹国滨  冯 刚  杨德宽

何京国  赵国勇  刘丽娟  卢湘鹏

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胜利分公司

银奖

中国沿海绿色能源项目海域地球物理勘探成果综合研究

安好收  刘建东  王军成  罗传根

黄仕茂

江苏省地质勘查技术院

铜奖

 

2021年“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获奖名单

序号

姓名

 

1

王仰华

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

2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2021年傅承义青年科技奖获奖名单

序号

姓名

 

1

王本锋

同济大学

2

李 静

吉林大学

3

胡 岩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4

何建森

北京大学

5

芦 俊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6

常 燎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7

储日升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9

黄建平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10

赵峦啸

同济大学

 

202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奖名单

姓名

毕业院校

论文题目

指导老师

推荐专家

奖励等级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各向异性地层声速测井理论与应用研究

唐晓明

 

唐晓明

谭茂金

杰出博士学位

论文奖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相驱动叠前地震概率化反演方法研究

印兴耀

印兴耀

吴国忱

宗兆云

杰出博士学位

论文奖

刘成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地球磁尾偶极化锋面的多尺度动力学

符慧山

 

 

符慧山

杰出博士学位

论文奖

王大阳

天津大学

油气水三相流电学传感器组合测量方法研究

金宁德

金宁德

刘得军

艾印双

杰出博士学位

论文奖

滕尚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地球内磁层中等离子体波动的观测研究

 

陶鑫

雷久侯

符慧山

杰出博士学位

论文奖

刘倪纲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内磁层等离子体波动对太阳风动压脉冲的即时响应

郑惠南

郑惠南

宗秋刚

肖伏良

优秀博士学位

论文奖

李彦川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 究所

基于空间大地测量的断裂耦合特征及机制研究

单新建

陈运泰

何建坤

单新建

优秀博士学位

论文奖

姚淑涛

山东大学

近地空间小尺度磁结构的观测研究

史全岐

宗秋刚

胡红桥

史全岐

优秀博士学位

论文奖

 

河海大学

基于孔隙介质波传播理论及岩石物理模型的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研究

 

毛伟建

符力耘

 

优秀博士学位

论文奖

钟志宏

南昌大学

伴随磁场重联的多尺度结构研究

邓晓华

宗秋刚

曹晋滨

邓晓华

优秀博士学位

论文奖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裂隙参数对地震波传播影响分析和复杂裂隙介质模型构建

魏建新

魏建新

蔡建超

 

优秀博士学位

论文奖

 

中国科学院大学

黏弹地球的地震变形和负荷变形的理论研究

孙文科

陈运泰

孙和平

孙文科

优秀博士学位

论文奖

郭汝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 究院

大地震周期形变研究

徐建桥

徐建桥

胡祥云

 

优秀博士学位

论文奖

郭江峰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致密砂岩核磁共振响应数值模拟及数据反演方法研究

谢然红

 

邹长春

谢然红

优秀博士学位

论文奖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页岩岩石物理特征及储层脆性评价研究

狄帮让

狄帮让

彭苏萍

胡天跃

优秀博士学位

论文奖

 

2021年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名单
《地球物理学报》上发表的论文

序号

论文题目

作者

1

基于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的地震波形自动分类与识别

        Dave Yuen

2

2019617日四川长宁M_S6.0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与发震构造分析

易桂喜      梁明剑   
王思维      乔慧珍  苏金蓉

3

深井换热技术原理及其换热量评估

孔彦龙  陈超凡  邵亥冰  庞忠和
熊亮萍  汪集暘

 

《应用地球物理》发表的论文

序号

论文题目

作者

1

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各向异性岩石物理建模及应用

刘喜武  郭智奇      刘宇巍

 

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创新杯”地球物理知识竞赛名单

 

地震测井勘探类竞赛

重磁电勘探类竞赛

固体地球物理类竞赛

团队奖:

特等奖

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一等奖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东华理工大学

长江大学

 

长安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南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二等奖

东北石油大学

桂林理工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

长安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贵州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长江大学

防灾科技学院

 

东华理工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三等奖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中南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西安石油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南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长安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河北地质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

 

桂林理工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山大学

 

贵州大学

同济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河北地质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西安石油大学

山东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

防灾科技学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防灾科技学院

中山大学

 

 

长江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优秀个人奖:

最佳个人奖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李琪

成都理工大学廖璐瑶

成都理工大学孙思雨

最佳风采奖

长安大学张展铭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庞朝辉

北京大学柯赵轲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雍骋正

东华理工大学艾寒冰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李梁

 

河北地质大学张骥

长安大学舒臣臣

南方科技大学宋舒昊

最佳指导教  师奖

成都理工大学吴朝容

成都理工大学陈进超

长江大学唐新功

最佳领队奖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钱荣毅

东华理工大学陈辉

南方科技大学俞春泉

  

最佳组织奖

南方科技大学

 

202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学术活动计划表(草案)

单位名称

活动名称

时间

地点

规模(人)

联系人

 

1

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

2022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待定

待定

3000

乔忠梅

010-82998257

2

流体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

第八届流体地球科学与矿产资源及环境灾害研讨会

1

5-9

海南澄迈

150

陶士振

13911082671

3

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

以多灾害预警为主要内容的学术研讨会(暂定)

2季度

成都(暂定)

60

何贤明

18910081880

4

矿山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2022矿山地球物理学术年会

3-5

海南省
琼海市

100

杜文凤

13910291491

5

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第三届亚洲大陆边缘地球动力学过程青年科学论坛

5

北京

60

郝天珧

13521956257

6

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2022年度学术研讨会

7

待定

100

宋海斌

15921368027

7

浅地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第十届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国际会议(ICEEG2022

623日—28

北京

300

钱荣毅

13911590788

8

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第十届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国际会议

6

北京

150

 

钱荣毅

18601135833

13911590788

9

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

地球电磁新技术及其应用专题学术研讨会

5-9

待定

80左右

赵国泽

汤吉

13911530983

18611149885

10

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

大地电磁仪器演示会

4-8

北京

60左右

赵国泽

 

13911530983

18611149885

11

行星物理专业委员会

2022年全国行星科学  大会

7

苏州

1000

戎昭金

13581633502

12

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

第四届地球物理信息前沿技术研讨会

8

待定

80

 

13661352923

13

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第十八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题研讨会

8

内蒙古呼和浩特

70

李夕海

15339048718

14

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

密集台阵学术研讨会

夏季

待定

100以内

 

李惠民

13521663292

13693237383

15

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

物探技术研讨会

9

海口

500-600

王贵平

0312-3825113

16

岩石物理专业委员会

2022年第六届全国岩石物理学研讨会

10

待定

200

朱振宇

13581973077

17

铁道分会

补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铁道分会二届第四次学术大会暨中国铁路工程物探与工程检测新技术第二十届年会”

二季度

成都

180

谢昭晖

13501391865

18

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

重大物探技术成果或工程现场学习交流会

待定

待定

30-50

王贵平

0312-3825113

19

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

勘探委员会年度物探技术研讨

待定

待定

90

王贵平

0312-3825113

21

油气地球物理专委会

油气地球物理学术年会

待定

待定

待定

杜启振
宗兆云

15165267370

22

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

2022年青藏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第十届WTGTP)”暨“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2022年会”与“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2022年会”

待定

待定

100

 

13520580006

23

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

举办“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构造”研讨班

下半年

海南或内蒙古

30

吕古贤

张宝林

13901296422

13910920163

24

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

举办“构造变形岩相填图与找矿方法学习与推广现场会”

下半年

海南或内蒙古

30

吕古贤

张宝林

13901296422

13910920163

25

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

举办“胶东金矿构造变形岩相填图和深部找矿”现场交流会

下半年

山东

30

吕古贤

张宝林

13901296422

13910920163

26

水利电力分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水利电力分会2022年学术 年会

待定

待定

180

况碧波

18502773320

27

水利电力分会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与物探技术高层论坛

待定

待定

60

况碧波

18502773320

 

组 织 活 动

活动名称

时间

规模(人)

地点

联系人

  

1

常务理事会

全年二次

50(每次)

北京等

 

010-82998024

2

秘书长工作会议

全年二次

15(每次)

北京等

 

010-82998024

3

地方学会秘书长联席会议

待定

60

待定

 

010-82998257

4

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10

待定

待定

 

010-82998024

5

2022年度工作会

12

70

待定

乔忠梅

010-82998257

 

继续教育活动

活动名称

时间

规模(人)

地点

联系人

电话

1

继续教育培训大讲堂第二讲《电性源短偏移距瞬变电磁法技术规程》宣贯培训

2022年第一季度

100

北京

刘元生

薛国强

18663728491

2

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考前培训

2022年第二季度

80

待定

 

刘元生

18663728491

3

继续教育培训大讲堂(第三讲-第五讲)

2022年第二、三、四季度

100

300

待定

刘元生

18663728491

4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创新杯”地球物理知识竞赛

2022年第三季度

400

待定

王绪本

13980838991

 

科 普 活 动

单位名称

活动名称

时间

规模(人)

地点

联系人

电话

1

科普委员会

世界地球日科普活动

422

5000

线上

周坚鑫

13601273060

2

科普委员会

防灾减灾日科普活动

512

2000

线上

 

13661352923

3

科普委员会

科技活动周科普活动

5月下旬

2000

北京、上海等地

杨志根

13504277053

4

科普委员会

科普日科普活动

9月中旬

2000

北京、青岛等地

杨金玉

13176390050

5

科普委员会

科普微信公众号建设

全年

100000

线上

王晨阳

13811685076

 

期 刊 活 动

活动名称

期刊、图书名称

时间

地点

次数

(期、册)

联系人

  

1

地球物理学报编辑部

《地球物理学报》

全年

北京

12

10800

张正峰

010-82998113

2

地球物理进展编辑部

《地球物理学进展》

全年

北京

6

6000

张正峰

010-82998113

3

应用地球物理编辑部

Applied Geophysics

全年

北京

4

1600

范伟粹

cgsbull@sina.com/010-64266649

4

地球与行星物理(英文)编辑部

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

全年

北京

6

200

胡素芳

010-82998017

5

会讯编辑部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

全年

北京

4

6000

胡敏

010-82998024

6

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

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2022   (年刊)光盘版

10

待定

光盘(2000

黄清华

010-82998257

(学会秘书处)


 

时  间:20211025-29日。

会议方式:网络通信。

参会人员:本会常务理事50人,参会50,其中37人通过邮件进行回复,13人以其他形式进行回复,符合学会章程规定的法定人数,会议决议有效。

会议内容:

一、审议并通过

1、增补武汉特瑞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方波、陕西地矿第二综合物探大队有限公司秦长春、中国地质科学院严加永、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韩永琦等同志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增补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孙文科、吉林大学/山东慧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殷长春等同志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的建议;

以上决定待提交我会会员代表大会追认。

22021年度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经推荐、初选、终评、公示,有14个项目分别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一、二、三等奖,一个候选人获科学技术创新奖一等奖;

32021年度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工程奖经推荐、初选、终评、公示,有9个项目分别获金、银、铜奖;

4、经推荐、评选,评审出2021年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2人;经推荐、评选,评审出2021年度傅承义青年科技奖10位获奖人;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四篇。

以上各奖项经十届十次常务理事会审议后,将在十届六次理事扩大会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颁奖典礼上进行颁奖。

二、有关工作进展

向各位常务理事通报联合学术年会进展情况和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地点。联合学术年会收到论文约3700篇,设113个专题。并邀请各位常务理事届时到会指导工作、参加学术交流。

通报了我会十届六次理事扩大会召开的时间和地点,希望各位常务理事届时准时到会参加十届六次理事扩大会。

参会的常务理事认真阅读了会议内容及相关审议文件,均同意秘书处提交的各项审议内容,常务理事们还就如何加强学会的科普建设,如何创新学术交流的形式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学会秘书处)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第六次理事扩大会议于20211215日下午在河北涿州东方公司外宾招待所举行,因受疫情影响,根据疫情防控需要,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举行。来自学会各分支机构、单位会员及地方学会的理事、会员代表和负责人210余人参加了会议,我会部分理事、2021年学会各奖项获奖代表、地方学会代表、单位会员代表以及学会秘书处工作人员40余人参加了线下会议。第十届第六次理事扩大会议由熊盛青副理事长主持。


会议现场


熊盛青副理事长在主持理事扩大会

会议主要内容如下:

一、郭建秘书长做2021年工作总结,他汇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会建设

1.根据中国科协科协函学字〔201436号《关于全国学会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登记审批有关问题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经十届七次常务理事会审议并通过,我会依法依规成立了以下分支机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航空航天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拟任主任熊盛青教授。

22021年学会受理了普通单位会员11个,理事单位会员4个,常务理事单位会员2个,截止到12月底我会单位会员总数共计197家。截止20211210日我会会员总数为22845人,新入会828人,其中女会员140人。

郭建秘书长在做工作报告

(二)学术活动:

1.国内交流:202112月初前学术会议完成情况:2021年计划完成学术会议33个,已完成会议32个。参加交流人数11310人,交流论文2621篇。2021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收到论文3700多篇;设113个专题,因疫情延期举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37届学术年会采用线上+线下形式举行,参会人数500余人,年会期间举办了傅承义青年科技奖候选人线上报告会、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学术论坛、青年地球物理论坛等三次线上特色会议。

2.国际交流: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研讨会议于202171719日在吉林长春召开。

来自意大利等国内外地球电磁学者参加了会议,参会代表达到600多人。收到中、英文学术论文400多篇,共设三个分会场,13个专题,张贴报告230篇。

3.承担与学科相关的项目:截止202111月底,《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地球物理学12个分支中已有8个分支(综论、地球重力学、流体地球科学、应用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学、地热学、地球电磁学、地球动力学、构造物理学)全部回稿,3个分支(地震学、地球内部物理学、海洋地球物理学)部分回稿。

4.由学会推荐的“如何揭示板块运动动力机制”的建议被选为2021年对科学发展具有导向作用的十大前沿科学问题之一。我会荣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颁发“重大科技问题难题征集发布2018-2021年度优秀组织单位”、“重大科技问题难题征集发布2021年度优秀推荐单位”。

(三)科普工作

202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按照中国科协对科普工作的要求,将疫情防控、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建设、科普信息化作为重点工作。结合世界地球日、防灾减灾日、科技周、世界海洋日、科普日等主题活动日,开展了“院士专家校园行”、“科学传播专家团队进校园、进社区”、线上科普活动“上天入地看世界”、“公众号编辑防灾减灾专辑《512再谈地震预警》”、“地球之肾 湿地‘碳’究”科普直播等活动,以线上问答、微信图文、系列讲座、展览等形式开展了形式丰富的科普活动,学会的科普活动得到公众较高评价。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线上线下互动交流的科普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我会连续11年被评为中国科协“全国学会科普工作优秀单位”。

1.学会现已组建科学传播专家团队8支。1-12月,各团队共开展科普讲座20余场。

2.科普信息化建设 学会建设了“地球科学探秘”和“上天入地”两个科普公众号,推送科普图文。

3.世界地球日 每年的422日为世界地球日(Earth Day),该节日的设立旨在呼吁民众重视世界环境保护问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地调局航遥中心、《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今日头条举办线上科普活动“上天入地看世界”。地球日科普线上科普活动,活动阅读量达6962万次。

4.全国科普日活动联合青岛市南区教育和体育局、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新华科普、地质出版社、山东教育电视台,于925日共同举办了“地球之肾 湿地‘碳’究——走进自然资源部北方滨海盐沼湿地生态地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大型科普直播活动。活动通过科普中国、新华网、地质出版社小黑马科学、山东教育卫视、微赞等平台面向全网直播。各平台总收看量达50万余人次。

()服务创新

12021年承担中国科协学会公共服务支持项目三项:(1)分领域发布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试点项目;(2)承担2018-2020年第四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8-2020年度)项目4人(其中科协经费2个,自筹经费2人);(3)承担2019-2021年第五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9-2021年度)项目6人(其中科协经费2个,自筹经费4人);(4)承担2020-2022年第六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9-2021年度)项目6人(其中科协经费2个,自筹经费4人);(5)承担2021-2023年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21-2023年度)项目4人(其中科协经费2个,自筹经费2人)。

2.开展职称资格认证(试行)工作,有关专业委员会、地方学会按试行办法开展了评审工作,2021年度会员职称评审评定正高3人,副高11人,中级14人,初级3人。

32021年为1家地球物理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考察地球物理重点实验室1家、科技推广试点单位3家。

4.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办、南方科技大学承办了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创新杯”地球物理知识竞赛,参赛院校28所,重磁电勘探类队伍23支,地震测井勘探类队伍23支,固体地球物理类队伍17支,共计68支队伍参赛;与中国地震学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联合主办“海亮杯”第二届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竞赛。

5.加强了科技成果的评价和推荐工作,我会于201612月出台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成果评价管理办法》,2021年完成鉴定成果17项。

6.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61028日发文,球会字(2016)第15号“关于印发《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2021年受理团体标准申请8个。

(五)宣传出版

2021年地球物理科技期刊集群网络平台建设初见成效,期刊集群网络平台分手机版和电脑版,加盟期刊约40家,目前正在试运行阶段。期刊集群将整合现有期刊,实现平台统一、信息共享、数据积累和大数据分析各项功能。更通过数据的整合,形成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独有“资源”。掌握了学术引领主动权。分领域发布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试点项目正执行中。为进一步方便广大会员,会员证、注册工程师证书均采用电子证,随时可查,手机端现场注册系统完成,创新了联系服务广大会员的机制和手段,加强了智慧学会建设,提升了学会网上联系、网上服务、网上引导、网上动员广大会员的能力。服务会员信息化服务手段进一步提升。

(六)表彰奖励

1.由学会推荐国家层面科技报道专家库入库专家库9人;

2.向科协推荐最美科技工作者2人;

3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 2021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评选工作顺利完成,经推荐、初选、终评、公示,有14个项目分别获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1个候选人获得科技创新奖一等奖;

4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工程奖 2021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工程奖评选工作顺利完成,经推荐、初选、终评、公示,有9个项目分别获金、银、铜奖;

5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 经推荐、审议、常务理事会通过,二人获得2021年“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

6傅承义青年科技奖 经推荐、专家评审、常务理事会通过和本人在年会上做大专题报告,10位会员荣获2021年“傅承义青年科技奖”;

7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 根据期刊检索系统对《地球物理学报》论文引用率查询统计的结果,四篇论文荣获2021年“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

8.经函评、终评,5篇论文荣获202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杰出博士学位论文奖;10篇论文荣获202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9.经7轮激烈比拼角逐,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创新杯”地球物理知识竞赛共产生3个特等奖、9个一等奖、18个二等奖、33个三等奖,以及最佳个人奖3名,最佳风采奖9名,最佳指导教师奖3名,最佳领队奖3名,最佳组织奖1个。

二、苟量副理事长宣布审议有关事宜,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以下各项事宜:

1.关于增补武汉特瑞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方波、陕西地矿第二综合物探大队有限公司秦长春、中国地质科学院严加永、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韩永琦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的建议;

2.增补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孙文科、吉林大学/山东慧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殷长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胡祥云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的建议。

苟量副理事长宣布审议有关事宜

 

三、郭建秘书长代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奖励评审委员会分别介绍了2021年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工程奖、2021年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2021年傅承义青年科技奖、2021年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2021年优秀博士论文奖评选情况推荐经过和评选情况,到会理事鼓掌通过。

四、郭建秘书长宣读2021年新入会单位会员名单,宣读十届理事会新增理事、常务理事名单。

五、陈晓非理事长宣布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重点实验室及科技推广试点授牌单位名单,并为重点实验室及科技推广试点授牌。

陈晓非理事长为重点实验室及科技推广试点授牌

 

六、郭建秘书长宣读设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宁夏办事处批复文件,并为办事处授牌。

郭建秘书长为宁夏办事处授牌

 

会上,还进行了202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颁奖典礼。颁奖典礼由学会秘书长郭建教授主持。学会理事长陈晓非院士及我会副理事长苟量、熊盛青分别为获得2021年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一、二、三等奖,202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工程奖的金、银、铜奖,2021年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2021年傅承义青年科技奖,2021年优秀博士论文奖,2021年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的获奖代表颁发了奖金和荣誉证书,学会副秘书长胡敏宣读了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创新杯”地球物理知识竞赛获奖名单。

陈晓非理事长为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获奖项目颁奖

  熊盛青副理事长为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三等奖获奖代表颁奖

苟量副理事长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工程奖金奖获奖项目代表颁奖

苟量副理事长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工程奖银奖铜奖获奖项目代表颁奖

陈晓非理事长为顾功叙奖获奖人之一苟量教授颁奖

顾功叙奖获奖人之一王仰华教授线上发表感言

苟量副理事长为傅承义奖获奖代表颁奖

熊盛青副理事长为杰出博士论文奖和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奖代表颁奖

熊盛青副理事长为陈宗器奖获奖者代表颁奖

胡敏副秘书长宣读“创新杯”竞赛获奖名单

2021年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获奖项目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孙文科教授、张怀教授;中国地质科学院吕庆田研究员,202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工程奖金奖获奖项目代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胡祥云教授、2021年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获奖者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苟量教授、中国石油大学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终身教授王仰华在会上分别做了获奖发言,大家的发言纷纷表达了对地球物理事业的热爱,表达了要肩负科技自强自立的责任,期待自己对地球物理的发展、对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在未来战略资源的探索之中做出更大的贡献。并表示,今后要为地球物理学会的发展奉献一份力量,祝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越办越好,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学会秘书处)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第十一次常务理事会于20211214日-16日在河北省涿州市东方公司外宾招待所召开,鉴于近期新型冠状病毒形势严峻,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的形式举行。本次会议应到会常务理事人数50,实到人数71,其中线下参会20人,线上参会27人;线下列席9人,线上列席15人。出席会议人数符合学会章程规定。

会议分别由副理事长熊盛青和秘书长郭建主持。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教授陈晓非和中石油东方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苟量分别致辞。陈晓非理事长在致辞中讲到: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情况下,2021年学会各项工作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由衷感谢各位常务理事和各会员单位的支持。苟量书记在致辞中说到: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作为中国地球物理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坚持科技先行、技术立企,打造了一大批石油勘探利器,推动取得一系列油气大突破、大发现,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各位院士、专家的指导和帮助。借此机会,向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各位专家对东方物探长期以来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并希望大家今后利用各种机会,能够到东方公司进行交流。

陈晓非理事长致辞

东方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苟量致辞

 

按照会议议程,郭建秘书长首先做了2021年度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他从学会的党建工作、组织管理、学术活动、科普工作、创新服务、表彰奖励等方面对2021年的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汇报,在谈到2022年工作重点时,特别强调2022年学会要加强组织建设、加强学会党建工作、加强学会创新服务、推动学会的创新发展。并指出:2022年我会面临换届,这是我会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事项,我们将严格按照《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学会组织通则》《全国学会换届工作指南》和学会章程的有关规定,做好学会换届等各项工作。同时也向与会代表传达了中国科协和民政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动中国科协学会创新发展的意见的通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十四五”时期推进科协系统深化改革重点任务工作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中国科协“十大”精神、中国科协《一流科技社团的建设标准与评估指标》等一系列文件精神。

郭建秘书长做2021年度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

 

    会上,大家还就2022年学会换届方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士评选工作、分支机构增设、规范联合学术年会专题设置等相关议题进行了讨论。大家认为:开展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士评选工作可以扩大学会的影响力,是学会发现人才的重大举措,秘书处下来把相关文件和资料再进行整理,适时提交常务理事会讨论。关于分支机构增设,与会代表建议:如果确应学科发展需要,需成立新的分支机构,学会首先要对新申请成立的分支机构进行评估,经评估后如符合条件,则同意其筹备成立,筹备成立的分支机构需有一个试运行过程(一年或者两年),根据其试运行情况,再确定是否正式成立该分支机构。同时,还建议对学会现有分支机构进行考评,如果某个分支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建议对其进行重组或撤销,这样可让更多热心学会工作的科技工作者融入到学会分支机构中参与工作和活动。

    会议审议并通过“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21年度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

    陈晓非理事长在会议最后做了总结发言,他首先感谢大家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参加学会十届十一次常务理事会,他说近两年疫情一直在影响我们的方方面面,但是我们学会还是一如既往坚持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在过去一年里大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就如今天的会议就很有时效,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我们能把三个会议压缩到了一天的时间内,并取得了圆满的结果。而且我们常务理事会讨论了许多很重要的议题,这些都是关系到我们学会今后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感谢各位代表为学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非常好的建议,感谢线上线下参会的所有同事和同仁们,感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及其外宾宾馆为本次会议的召开所提供的鼎力支持!感谢所有会务组人员!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观看了中石油东方公司《找油先锋》宣传片,进一步加深了大家对东方物探的了解。

 

 


 

 (学会秘书处)


 
 

2021年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推荐申报工作在我会各副理事长单位、常务理事及理事单位、学会所属各分支机构、各单位会员及各地方学会等有关单位积极响应下顺利完成。截止620,受理奖项申请37项,有效申请37项,其中,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创新奖奖项有效申请5项,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进步奖奖项有效申请32项。根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实施细则》和《关于申报和推荐2021年度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的通知》等有关要求,于820日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初评,遴选出《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进步奖》14项,《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创新奖》初评入选2项,824日至97日在学会网站进行了公示,公示结果无异议。

923日,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奖励评审委员会对入围项目进行评审,初评入选《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进步奖》的14个项目,经14个项目候选人答辩,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14项;初评入选《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创新奖》的2项,经候选人答辩,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1项,其中1项因故退出。最终确定了2021年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项。评审结果已于108日至1022日在学会网站进行公示,公示结果无异议,审评结果提交十届十次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产生了正式获奖名单,并于20211215日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十届六次理事扩大会暨颁奖典礼上为获奖项目及个人颁发奖状及奖金。

广大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要以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为榜样,发扬“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为推动地球物理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应有的积极贡献。
                         

(学会秘书处)


 

202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工程奖》推荐评选工作在我会各有关单位积极响应下顺利完成。截止625日,受理奖项申请19项,有效申请19项。根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工程奖评选办法》(草案)和《关于推荐评选2021年度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工程奖》通知等有关要求,于826日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初评,遴选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工程奖》9项,82693日在学会网站进行了公示,公示结果无异议。

910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工程奖评审委员会对入围项目进行评审,初评入选《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工程奖》的9个项目,经9个项目候选人答辩,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工程奖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9项。最终确定了202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工程奖金奖1项,银奖7项,铜奖1项。评审结果于913-922日在学会网站进行了公示,公示结果无异议,审评结果提交十届十次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产生了正式获奖名单,并于20211215日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十届六次理事扩大会暨颁奖典礼上为获奖项目颁发奖状及奖金。

广大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要以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为榜样,发扬“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为推动地球物理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应有的积极贡献。
                         

(学会秘书处)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21年度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于2021129日在北京举行,本次评审会采用线上+线下的形式举行。2021年我会收到来自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及民营企业33个单位的有效职称申报材料共46份,其中,申报正高级职称(研究员)6人,申报副高级职称21人,申报中级职称16人,申报初级职称3人。经形式审查,除一位申报副高级职称人员不符合要求外,其他人员均通过形式审查。

本次评审委员会由来自地球物理相关领域的7位专家组成。评审会上首先由郭建秘书长对本年度职称评审的申报情况作了说明,评审专家委员会主任滕吉文院士主持了评审。申报正高级职称、副高级职称的申报人分别线上参会做了个人述职,并经评审委员会委员对申报人进行提问、申报人答辩、评审委员会讨论、评审委员会投票、填写评审意见等各项程序,同时根据我会职称评审方法:“凡符合条件者须经出席评审会的专家无记名投票1/2及以上同意,凡符合破格条件者须经出席评审会的专家无记名投票2/3及以上同意”的原则,6位正高级申报人3人通过评审并获得相应任职资格,20位副高级职称申报人11人通过评审并获得相应任职资格,16位中级申报人通过会审14人获得相应任职资格,3位初级申报人通过会审3人获得相应任职资格。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职称评审以能力和业绩为依据,注重真才实学和贡献,旨在同行认可、社会认可。我会将在职称评审行业化、社会化的探索中,进一步完善、规范制度,提高公信力,增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学会秘书处)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21年度工作会议在线上召开

 

20211223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21年度工作会议在线上召开,学会领导、学会分支机构负责人、单位会员代表及学会秘书处工作人员80余人参加了会议,学会副秘书长胡敏主持了会议。

郭建秘书长首先对我会2021年重点工作进行了简单回顾。我会党委委员、秘书处临时党支部副书记、学会副秘书长周坚鑫教授做了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专题报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以下简称全会)是在我们党成立一百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党领导人民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回顾党走过的百年奋斗历程,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着重阐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出明确要求,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学会根据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科协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精心部署,组织学习宣讲活动,在党员干部中掀起学习全会精神新高潮。

  郭建秘书长线上带领大家学习了《中国科协学会学术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十四五”时期推进科协系统深化改革重点任务工作方案》《中国科协决策咨询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中国科协组织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等科协文件精神,不仅对这五个文件进行了系统解读,还结合文件精神对学会今后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郭秘书长希望大家认真学习这个文件,学会将对标文件精神继续努力开展学会今后工作,进一步推动学会的创新发展。

宣传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刘少华、科普工作委员会代表王晨阳、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刘元生、地球物理科技推广中心秘书长王超凡、学生工作委员会主任王绪本、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主任李貅(刘元生代)、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蔡建超、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代表徐涛、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主任施海峰、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王中兴、地磁与高空物理委员会主任史建魁、天灾预测专委会秘书长陈维升、环境地球物理专委会主任杨进、中国大陆动力学专委会秘书长于常青、海洋地球物理专委会秘书长徐亚、工程地球物理专委会秘书长徐佩芬、信息技术专委会代表陈会忠、流体地球科学专委会主任欧光习、地球电磁专委会秘书长汤吉、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委会代表牛超、空间天气专委会代表赵新华、浅地表地球物理专委会秘书长田钢、矿山地球物理专委会秘书长杜文凤、岩石物理专委会常务副秘书长杨志芳、油气地球物理专委会秘书长杜启振、行星物理专委会秘书长戎昭金、井孔地球物理专委会秘书长丛健生、铁道分会秘书长谢昭晖、地热专委会主任庞忠和、构造物理化学专委会秘书长张宝林、智慧管网专委会副秘书长李才明、金属矿勘查专委会秘书长汪青松、大地测量与遥感专委会秘书长唐旭、核地球物理专委会秘书长刘祜、水利电力分会代表王超凡、固体矿产测井分会代表魏秋园、贵州办事处代表黄易、新疆办事处办公室主任何继革、青海办事处办公室主任孟军海、内蒙古办事处副主任牛兴国相继对2021年主要工作内容及2022年工作计划进行了汇报。 

会上,胡敏副秘书长宣布了2021 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对入选2021 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最美科技工作者的薛国强、赵博、刘元生、柳建新、王怀洪、万永革、赵永恒、胡善政等8位同志的事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希望获得202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的同志珍惜荣誉,进一步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立足岗位、敬业奉献,在新的起点上创新争先、再立新功。同时也希望广大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以“最美科技工作者”为榜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柳建新教授等四位同志发表了感言,柳建新教授感谢了学会对他工作的肯定,希望年轻人继续好好奋斗,为学会和地球物理事业再做贡献。王怀洪教授感谢学会授予的荣誉,感谢学会给予的引领和培养,获得最美科技工作者这个称号将激励他和团队继续努力学习和工作,继续给学会作出更大贡献。刘元生研究员表示:感谢党和国家的培养,感谢地球物理学会领导和同行的信任,他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为地球物理事业贡献毕生的力量。胡敏副秘书长会上还代读了赵博高工的感言,赵博表示:奖项不代表高度,只代表未来还有更多的路要走,更多的山要爬,并感谢学会对他的认可,对能够得到这个称号表示非常荣幸。胡敏副秘书长总结道:在极不平凡的2021年,8位“最美科技工作者”怀揣梦想,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奋斗,书写了创新奉献的故事,彰显出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的时代风采。因疫情原因,我们在云端向8位荣获202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最美科技工作者”的科学家们表示祝贺并致以敬意!

 

  郭建秘书长做了会议总结,他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今天会议的各项议程,7个工作委员会、26个专业委员会、3个分会及4个办事处以不同的方式对各自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希望做的好的分支机构在下一年度继续保持,做的不到位的分支机构再继续努力。并对2022年几大重点工作进行了布置和安排,其中包括2022年学会的换届改选工作、学会的学术年会工作、学会的五年规划、学会分支机构考核工作及学会个人会员的发展工作等内容,希望大家继续对学会大力支持,共同做好明年的工作。

  胡敏副秘书长最后对大家在2021年取得的丰硕成果表示了祝贺,希望大家回去后积极传达年度工作会议精神,并按照中国科协和我会对分支机构的有关要求,认真有序开展2022年的各项工作,也欢迎大家将意见建议反馈给学会秘书处,秘书处将全力为大家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参会代表们纷纷在线上互道祝福,会议在团结而温馨的氛围下圆满结束。

(学会秘书处)


 

   1228日,中国科协发布了《中国科协科普部关于公布2021年度全国学会科普工作优秀单位名单的通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被评为“2021年度全国学会科普工作优秀单位”。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在中国科协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以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弘扬科学精神为目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工作。在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建设、科普信息化、科普资源开发和科普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为促进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做出了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连续11年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学会科普工作优秀单位”。

(学会秘书处)


 

20211016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率专家调研组来湖南奥成科技有限公司,就其申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技推广试点单位”进行了现场调研。

调研组实地考察了湖南奥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及仪器生产加工中心等场所,听取了奥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槐仁以“地球物理仪器设备自主研发历程”为主题的工作汇报。会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技推广委员会主任薛国强研究员做了“短偏移距瞬变电磁法理论创新与应用突破”学术报告。调研组围绕打造中国地球物理仪器设备民族品牌、创新引领地球物理仪器发展潮流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经调研组实地考察和集体讨论,一致同意湖南奥成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技推广试点单位。

奥成科技王槐仁董事长表示,非常高兴成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技推广试点单位一员,作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技推广试点单位,今后将持续加强地球物理仪器设备及新方法的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拓宽服务领域,提供地球物理技术支撑,助推地球物理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副秘书长、学会科技推广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薛国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秘书长胡敏,中南大学柳建新教授、冯德山教授等人参加了此次调研。


 

(湖南奥成科技有限公司)


 

 

专家引领促发展,精准把脉提质量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郭建秘书长一行考察工程物探检测重点实验室

 

20211017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郭建秘书长、胡敏副秘书长、北京大学黄清华教授、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薛国强教授一行应邀到长江地球物理探测(武汉)有限公司(简称长江物探公司)工程物探检测重点实验室考察和指导工作。

郭秘书长一行首先听取了工程物探检测重点实验室工作进展汇报,随后在长江物探公司张建清董事长等人的陪同下,实地考察了工程物探检测重点实验室,全面参观了仪器设备室、实验检测室、模型试验室,听取了关于重点实验室平台背景、功能定位、现有成果及未来规划的解说汇报,观看了相关技术装备的实际操作,对重点实验室已取得的成果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并对实验室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殷切的希冀。

黄清华教授认为,实验室可针对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行业的重难点问题,凝聚出一系列无可替代的亮点技术与先进装备,引领行业的科技进步;薛国强教授建议,今后应深挖行业待解决问题的内涵,梳理出其中的科学、技术及应用难题,进一步明确实验室的研究目标及发展方向;胡敏副秘书长表示,地球物理学会将大力支持实验室的管理标准化建设,合作打造出一个示范型重点实验室。

郭建秘书长对实验室在理论创新、技术攻关、设备研发、市场推广及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展现出的研究实力表示赞赏,对已取得的成效表示祝贺,希望今后继续发扬“攻坚克难、百折不挠、科学创新、团结合作”的探索精神,完成更多新技术、新方法的试验研究及推广应用,塑造一个技术品牌化的推广型重点实验室。

最后,张建清董事长对四位专家领导的莅临指导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通过专家的引领和精准把脉,为实验室的深度发展明确了方向,并表示将尽快分目标、分步骤将专家意见与建议融入到实验室的发展建设中去,努力打造一个基础工程的健康诊断中心,构建一个完善的工程健康诊断技术体系,同时培育出一大批优秀的“工程健康诊断医生”!

(工程物探检测重点实验室)


 
 

 

20211028日,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牵头完成的《国产船载重力梯度测量系统(ZT-1D资源调查型)》通过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技成果鉴定。中国科学院院士滕吉文研究员等10余位军地专家参加了鉴定,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部领导和中国地质调查局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徐学义主任及相关部门领导同志参加了会议。

鉴定委员会听取了《国产船载重力梯度测量系统(ZT-1D资源调查型)》的成果汇报,查看了相关材料,经质询和讨论,认为该成果是国内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船载重力梯度测量系统,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且关键技术实现自主可控,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开展海洋重力梯度调查测量的能力,打破了国外长期以来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垄断,一致同意该成果通过鉴定。


 

(中国地质调查局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20211089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在北京组织对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等单位编制的《基于卫星数据的全球电离层电子密度建模技术标准》、《基于卫星数据的全球地磁场建模技术标准》和《基于卫星跟踪卫星数据的全球重力场建模技术标准》3项团体标准(初稿)进行评审。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主任李貅教授主持评审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郭建秘书长讲话,他对莅临会议的评审专家表示欢迎、感谢,表达了学会对团体标准制订工作的重视,团体标准是走向国际化之路的桥梁,希望各会员单位积极组织开展团标的申请及制订工作,且评审质量和各个环节一定要保证符合团标要求。

与会专家听取了主编单位代表乐会军教授、吴迎燕教授和周浩教授分别对《基于卫星数据的全球电离层电子密度建模技术标准》、《基于卫星数据的全球地磁场建模技术标准》和《基于卫星跟踪卫星数据的全球重力场建模技术标准》3项团体标准(初稿)内容的汇报。各位专家经过质询和讨论,一致认为《基于卫星数据的全球电离层电子密度建模技术标准》团体标准“初稿”提出的总体框架、各部分结构及主要内容基本符合团体标准编制规范和编制大纲要求,同意通过评审,并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基于卫星数据的全球地磁场建模技术标准》和《基于卫星跟踪卫星数据的全球重力场建模技术标准》2项团体标准,建议继续完善标准内容,进行第二次初稿评审会议。

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刘元生研究员在评审会总结中,要求编制组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对团体标准(初稿)进行认真修改补充,应严格按照GB/T 1.1 2020的要求,做好团体标准的编制工作,并根据专家们的评审意见,保质保量完成3项团体标准(初稿)的修改工作。


 

(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


 

20211113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组织对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提交的《煤矿井下回采工作面折射波探测技术标准》团体标准(初稿)进行评审。根据疫情防控的要求,初评会议采用线下和线上同步进行的方式,通过“腾讯会议”举办。初审会议设西安主会场,济南分会场,各位专家通过视频参加会议。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主任李貅教授在主会场线下主持评审会,他首先介绍了参会领导、专家和编制组人员,他说这是标准评审会首次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今后根据疫情状况和这次评审会的效果可能继续进行类似形式的评审会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郭建秘书长通过视频讲话,他对参加会议的评审专家和标准编制团队表示欢迎、感谢,并指出:今年学会的团体标准评审工作任务重,但评审质量和各个环节一定要保证符合团标要求。

与会专家听取了主编单位刘最亮教授级高工和王季研究员对《煤矿井下回采工作面折射波探测技术标准》团体标准初稿、编制说明内容的汇报。经过专家质询和讨论,一致认为团体标准“初稿”提出的总体框架、各部分结构及主要内容基本符合团体标准编制规范和编制大纲要求,同意通过评审,并对团体标准(初稿)提出了45项具体修改意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刘元生研究员在分会场做总结发言,他说通过这次线上线下结合的视频评审,参会专家在会前阅看初稿文本,提出了很多贴合实际的建设性意见,编制组提交的初稿内容比较规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今后的团体标准评审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由于参编单位和专家准备充分,会议是成功的,向学会领导、评审专家和编制单位表示感谢。根据《煤矿井下回采工作面折射波探测技术标准》的进展要求和疫情的实际情况,他对该项团标进度提出了具体的时间安排要求,请各编制单位根据时间进度要求,完成各项相关工作。

今年开展的团标评审工作量较大,为了确保各单位达到项目进度要求,团标工作委员会要和团标申报单位及时沟通联系,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监督,在保证学会团标工作质量的基础上完成任务。

 

(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


 

20211130日,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承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山东大学和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共同协办的“中国地球物理继续教育大讲堂(第一讲)——《隧道全断面岩石掘进机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宣贯培训在济南召开。本次宣贯培训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副校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李术才院士主讲,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山东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刘斌教授做培训。

大讲堂采用线上+线下的形式举行,山东大学设主会场,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和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设分会场,线上线下参加人员约300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兼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刘元生研究员主持了宣贯培训。

中国工程院何继善院士首先发表致辞,他表示,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工作非常重要,李术才院士带领的院士团队在超前探测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在推广应用方面取得了很多很好的实践效果,做的非常成功,为我们的隧道建设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希望通过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继续教育大讲堂第一讲这次宣贯培训,对“规程”中的技术方法和管理办法进行推广应用,为我国的隧道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教授级高工发表讲话,他讲到,国家在2015年发表《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文,定位团体标准是作为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由于它的灵活性、实效性和前瞻性,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欢迎。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讲,制定团体标准更能提高单位市场竞争力。今天我们宣讲的《隧道全断面岩石掘进机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制定完成的第一个团体标准,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标准的起草人、审查人,以及学会在这个过程中成立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所有参与的科技人员均做了很多工作,为今后的标准制定建立了较好的规范化实施方案,为学会团体标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目前在行业内的影响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天的宣贯讲课由李术才院士亲自主讲,对标准的宣传、贯彻和执行,将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他代表学会非常感谢李术才院士和刘斌教授。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主任李貅教授致辞,他首先代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热烈祝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制订的第一个团体标准正式出版,并在今天进行第一次宣贯,这个标准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完成的第一个标准,是由院士亲自领导和起草、参编单位最多、影响面最大的一个标准,它的出版标志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制定团体标准这项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标志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下一步要开始开展宣贯工作,对团标委的工作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这两年来团标委陆续开展了大量团体标准的制定工作,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按照秘书长的要求,为下一步走向“一带一路”提供必备条件。希望各位专家、各个单位能够继续做好这项工作,把地球物理的标准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李术才院士做了题为“隧道与地下工程不良地质超前预报研究进展”技术报告,对隧道建设的重大需求与意义、隧道不良地质超前预报技术与仪器、突水突泥灾害发生机理与预警方法和工程应用与推广等内容做了精彩讲解报告。刘斌教授做了《隧道全断面岩石掘进机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宣贯讲课,对规程的主要编制过程、编制程序和规程内容,做了详细的汇报。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张善法教授级高工在宣讲结束时讲话,他首先祝贺中国地球物理继续教育大讲堂第一讲取得了圆满成功,李术才院士和刘斌教授的精彩宣讲,是一场研讨地球物理在国民经济建设应用的学术大餐,对扩展地球物理的应用领域起到了典范的引领作用。作为本规程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他感谢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领导对规程的编制和宣贯工作给予的指导和帮助。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刘元生研究员最后做了继续教育培训大讲堂第一讲总结。他表示,这次大讲堂培训第一讲得到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领导、相关专家和同行们的大力支持和踊跃参与,对中国地球物理继续教育工作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新开端。根据这一次工作经验,团标委将继续推进团标制定工作正常、有序、规范的进行,也请参会的各团体标准制订单位根据自己的计划做好各环节的工作,留好记录,对此次宣贯培训内容进行消化和总结,不断推进团标制定工作。山东大学主编的团体标准从201712月开始,至20192月发布,历时13个月,期间因为疫情的关系,发布后印刷本历时一年才正式出版。今天完成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一个标准的第一讲宣贯培训,感谢李术才院士和刘斌教授为与会者全面介绍了标准的内容和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目前在国内和国际隧道施工方面的重要性。感谢院士团队在地球物理服务国家建设方面,在为地球物理学子助力的培训过程中,所给我们做出的示范作用,今天培训是中国地球物理继续教育大讲堂第一讲,我们将在总结这次培训的基础上,做好今后标准的宣贯培训工作。

 

(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


 

20211217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办的第六期青年地球物理论坛通过腾讯会议在线上成功举行。

本次论坛作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37届学术年会的主要活动之一,涉及了勘探地球物理学、地球深部探测、固体地球物理、空间物理等多个领域,共有21个精彩报告在会上进行了交流与讨论,报告人分别为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入选者、2021年度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杰出(优秀)博士论文获选者。本期学术论坛设置腾讯会议室、网络直播两种线上方式进行,参会人数最高达到400多人。青年地球物理学者们提供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思路开阔,讨论热烈,实现了地球物理不同领域之间的思维碰撞,拓宽了大家的学术视野,起到了互促互进的积极作用。

本次论坛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王一博研究员、秘书长宗兆云教授等组织安排,并介绍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的基本情况、青年地球物理论坛的组织工作等,邀请了青工委副主任梁锋研究员、常务委员王宝善研究员、张峰教授、蔡建超教授等四位专家作为本期论坛的会议主持人。


 

(青年工作委员会)


 

20211215日,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办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37届学术年会”在河北涿州东方公司外宾招待所举行。

本届年会因疫情影响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晓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术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苟量、熊盛青,学会秘书长郭建及我会部分理事、2021年学会各奖项获奖代表、单位会员代表、地方学会代表以及学会秘书处工作人员40余人到现场参加了本次会议,500余人线上参会。北京大学地空学院教授、我会学术交流委员会主任黄清华,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我会学术交流委员会副主任倪四道主持了本次年会。

年会现场

年会线上会议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晓非在会上首先进行了致辞。陈院士表示:学术交流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核心工作的核心,每年我们都有广泛、深入而且非常活跃的学术交流,不仅促进了学术发展,同时也增进了我们大家相互间的友谊和感情。讲到此次会议因疫情影响不得不改为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时,他乐观风趣的说:“我们这次大会去不了海边,但我们能够上到云端,更加精彩!”陈理事长对参会专家学者的到来、对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的鼎力支持和学会秘书处的细致工作表示了感谢,并预祝会议获得圆满成功。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陈晓非致辞

 

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苟量致欢迎词。苟量教授代表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对各位专家学者前来涿州东方公司外宾招待所参加第37届学术年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会议的成功召开表示了热烈的祝贺。他讲到,作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单位,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将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各项工作,一如既往地积极参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举办的各项活动,一如既往地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平台下广泛开展交流合作,共同推进我国地球物理事业发展。

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苟量致欢迎词

 

本届学术年会邀请了五位地球物理学领域著名学者莅临会场做了地球物理学前沿进展方面的精彩报告,为线上线下的地球物理学界科技工作者和学会广大会员献上了一场学术盛宴。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教授李术才做了题为《隧道施工不良地质超前预报方法与技术》的报告;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倪四道教授做了题为《地幔边界层的中小尺度结构特征》的报告;中国科学院大学孙文科教授做了题为《球形地球模型的地震位错理论及其应用》的报告;中国地质科学院吕庆田研究员做了题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深部结构,过程及对成矿的制约: 综合探测的启示》的报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胡祥云教授做了题为《三维电磁探测成像及应用》的报告。

黄清华教授为李术才院士颁发纪念奖杯

黄清华教授为倪四道颁发纪念奖杯

倪四道教授为孙文科教授颁发纪念奖杯

倪四道教授为吕庆田研究员颁发纪念奖杯

倪四道教授为胡祥云教授颁发纪念奖杯

年会期间还举办了多场线上特色报告及论坛,这些特色报告会和论坛均作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37届学术年会的主要活动内容之一。1213日上午,举办了傅承义青年科技奖候选人线上报告会,王本锋等10位傅奖候选人在线上分享了精彩报告,北京大学地空学院教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学术交流委员会主任黄清华,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学术交流委员会副主任倪四道教授主持了会议,400余人参加了线上会议。

傅承义青年科技奖候选人报告腾讯会议截图

1217日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学术论坛,周坚鑫、张建清、詹仕凡、许传建等17位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线上分享了他们的精彩报告,吉林大学教授韩立国、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徐佩芬分别主持了会议。来自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3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线上会议,郭建秘书长出席了本次论坛并讲话,他希望注册地球工程师学术论坛办出特色、创出品牌。

 

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学术论坛腾讯会议截图

1217日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办的青年地球物理论坛在线上成功举行,青年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宗兆云会上简单介绍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的基本情况、青年地球物理论坛的组织工作等事宜,青工委副主任梁锋研究员、常务委员王宝善教授、张峰教授、蔡建超教授等四位专家作为本期论坛的会议主持人,我会历届青年托举人才入选者和2021年优博论文获奖者共21人在论坛上进行了精彩报告。400余人参加了线上会议。

青年地球物理论坛腾讯会议截图

本次年会的举办得到了广大会员朋友们及科技工作者的关注和支持,得到了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会议期间学会严格按照属地规定落实各项防疫要求,在中石油东方公司外宾招待所及多方的协助下,做了大量的疫情防控工作,如会议采取封闭式管理,落地和离会两次核酸检测,以确保代表们的安全和会议的顺利进行。

感谢中石油东方公司外宾招待所周到细致的服务和接待,感谢所有为此次学术会议辛勤付出的工作人员!

(学会秘书处)


 

金秋送爽,万里河山披锦绣;丹桂飘香,高朋满座话地矿。首届全国矿产勘查大会于20211011-13日在合肥成功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常印佛,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晓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增谦,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经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王峰、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副局长施申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出席了本次大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主持了大会开幕式,陈晓非院士代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侯增谦院士代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施申轶副局长代表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辞,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和高度评价。

首届全国矿产勘查大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创新矿产勘查技术,保障国家资源安全”为主题,紧密结合国家“十四五”规划战略部署,在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地球深部勘查方法技术领域开展学术研讨。

1012日全天大会学术报告,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金属矿勘查专业委员会主任吕庆田研究员、地科院资源所副所长王宗起研究员、合肥工业大学周涛发教授、安徽省地矿局首席专家吴明安教授级高工等分别主持。侯增谦院士报告“战略性矿产资源:基本态势、战略思考及科技布局”、王宗起研究员报告“新一轮国家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部署思路与重点”、中国科学院杨经绥院士报告“俯冲物质深地幔循环:一个新模式”、宋东方博士代中国科学院肖文交院士报告“阿尔泰-东天山深部结构及增生成矿动力学演化”、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宋明春教授级高工报告“胶东千吨级金矿床的发现及深部找矿技术方法”、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周琦教授级高工报告“贵州锰矿综合探测方法组合与找矿突破”、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温汉捷研究员报告“碳酸盐黏土型锂矿成矿理论与找矿实践”、吴明安教授级高工报告“安徽省深部找矿技术方法与突破实例”、中石化科技部何治亮教授级高工报告“中国海相深层油气:重大发现与勘探前景”、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陈华勇研究员报告“蚀变矿物学找矿方法”、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甘甫平教授级高工报告“高光谱遥感地质找矿”、合肥工业大学袁峰教授报告“三维成矿预测与深部找矿勘查探索与实践”、中国矿业大学代世峰教授报告“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机遇和挑战”、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李子颖研究员(聂江涛代)报告“中国铀矿科学深钻与深部找矿前景”、吕庆田研究员报告“从矿床勘探到成矿系统多尺度探测——成矿与找矿学新方向”。15篇大会报告精彩纷呈,展现了国家矿产资源战略思考、重大科研进展、重大找矿突破、勘查新思路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以及新一轮国家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部署思路等内容。

1013日全天为专题分会场报告,共设置了“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及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遥感与航空地球物理技术及应用”、“地面及井中矿产勘查技术及应用”、“岩石物理测量方法与在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及在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关键矿产成矿模式与勘查技术方法”、“与岩浆岩有关矿床的成矿模式与勘查技术方法”、“金矿成矿模式与勘查技术方法”、“与沉积岩有关矿床的成矿模式与勘查技术方法”、“复杂煤田精细勘探技术及应用”、“金属矿探测综合方法”、“成矿系统多尺度探测与区域成矿预测技术”、“数学地球科学及其在矿产资源预测与勘查中的应用”和“铀成矿作用与勘查技术”等14个专题,共交流学术报告326篇,其中口头报告260篇,张贴报告66篇。专题报告内容全面,充分展现了我国矿产勘查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成果。

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450余篇,现场交流学术报告341篇。会议论文报告涵盖了成矿理论、勘查技术方法和找矿突破成果方方面面,内容极为丰富,汇编为《首届矿产勘查大会论文集》,评选了28篇优秀学生论文。

侯增谦院士对首届矿产勘查大会给予了高度评价,在致辞中还评价说,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下,资源主导权的争夺将会日趋激烈,“立足国内、利用境外”依然是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的基本战略。在新的形势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举办全国矿产勘查大会,非常及时,意义重大。他说,本次大会必将对我国矿产勘查工作产生深远影响,这是一次接地气的会议,是一次成矿理论与找矿实践相互碰撞交流的会议,会议必将有力推动矿产勘查新方法、新技术的交流,促进新方法技术的应用,以科技创新助力找矿突破,为保障资源安全做出贡献。

会议闭幕式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金属矿勘查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汪青松教授级高工主持,吕庆田主任宣读优秀学生论文获奖名单,学会领导及知名专家为获奖学生颁奖。郭建秘书长对首届矿产勘查大会进行了总结,指出三个鲜明特点:一是大会研讨内容紧密结合国家重大需求,特别设置关键金属、能源矿产(铀、锂等)专题,开展这些金属矿的勘查理论、技术方法和找矿实践研讨。二是大会突出理论和技术的紧密结合,设置了针对不同类型矿床的勘查技术方法专题,加强了理论与技术的紧密结合;三是大会非常“接地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深受地质找矿一线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欢迎,来自地勘单位代表居多,占到与会人员的一半以上;二是他们带来了丰富的勘查实例,交流了他们在找矿实践中对理论和技术的创新性运用。

来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地勘单位的代表1000余人参加了会议。此外,还有30家勘探仪器销售和研发单位参加了会议,带来了国际最新的勘查技术、设备和软件。

自然资源报、中国矿业报,安徽日报,安徽电视台和科学网等媒体记者到场采访并进行了宣传报导。

会议在筹备过程中,得到了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和安徽省勘查技术院的大力支持,大会组委会和专题召集人、专题联系人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辛苦和汗水。陈晓非院士在致辞中代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表示感谢!

首届全国矿产勘查大会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安徽省勘查技术院等单位发起,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金属矿勘查专业委员会、安徽省勘查技术院、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合肥工业大学资环学院等单位承办。

(金属矿勘查专业委员会)


 

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地球勘探与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湖南致力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河北省航空探测与遥感技术重点实验室(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中地装(重庆)地质仪器有限公司、北京劳雷物理探测仪器有限公司、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协办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2021年学术年会,于2021101821日在湖北宜昌市成功召开。来自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水利水电、铁路、城建交通、煤田、石油、地勘、有色、冶金、核工业等行业系统八十家单位的17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年会,14家仪器厂商参展。

开幕式由专委会秘书长徐佩芬主持,副主任委员王怀洪代表专委会致开幕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地球勘探与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主任王绪本、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水利电力分会会长张建清、湖北省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刘成恕到会并分别致辞,向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本次学术年会围绕“工程地球物理与城市地质安全:进展与应用”主题,邀请七位专家作特邀报告,报告内容涉及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公路、铁路、水库大坝等大工程建设以及城市地质安全、地热资源研究中的工程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及应用成果。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许献磊教授代表彭苏萍院士团队作《城市道路及地下空间安全探测技术体系》报告,全面介绍了城市道路和地下空间安全探测方面的关键技术突破与重要装备研发成果,并提出了基于地下空间安全探测技术构建的城市道路及地下空间安全技术体系。

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李怀渊教高在《航空电磁法在新建川藏铁路工程勘察中的应用》报告中,介绍了新建川藏铁路选线航空电磁测量项目背景,重点介绍高精度航空电磁测量技术的方法原理及应用于艰险复杂条件下的工程勘察所做出的技术创新,展示了该方法技术应用取得的成果。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胡祥云教授作《深部高温地热多尺度电磁探测研究——以大同盆地为例》报告,介绍了多尺度电磁探测方法研究大同盆地地热资源的成果。通过分析大同盆地热机制和热成因,认为其属高温对流热传导地热系统,并推断了部分熔融体(热源)的来源和高温地热资源分布。

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李广场教高作《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工程勘察中物探应用》报告,系统介绍了在白鹤滩巨型水电站建设中,针对深厚覆盖层探测、动静对比研究、柱状节理玄武岩弹性波特性、岩体地震波速度和声波速度相关性及建基岩体验收标准等典型工程地质问题,开展的工程物探技术研究及取得的成果。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何世聪教高作《大坝渗漏探测案例分析与思考》报告,介绍了大坝渗漏检测的关键技术,结合新疆某面板堆石坝和四川某混凝土坝的渗漏探测案例,分析了大坝渗漏的特点,总结提出了地球物理探测思路与方法。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李添才博士作《跨海及复杂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地质难题与物探解决方案》报告,以泉州湾跨海大桥项目为例,对近10年来跨海超级公路和陆域公路工程物探进行了总结和回顾。以菲律宾达沃至萨马尔跨海大桥和云泸高速公路为例,展示在建“一带一路”高速公路面临的工程地质难题与挑战,提出“高密度多物理场探测”和“空天地综合勘探”的新物探理念的解决方案。提倡采用“大数据的思维”,通过高精度高效且经济的探测技术,构建“多元化、规模化、一体化”的数据来获得更准确的岩土参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伍新明教授作了《关于人工智能地球物理中的样本缺乏问题》的报告,针对地球物理中人工智能学习样本缺失难题提出了研究思路及解决方案,并展示了部分应用研究成果。报告内容新颖,富有启发及前瞻性。

本次会议共收到投稿论文51篇,经专委会专家委员初评遴选出10篇候选论文,参加了“2021年中国工程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致力科技奖)”评选。学术年会期间安排了候选评优论文的专场报告。经会场专委会专家委员及全体参会代表投票,评选出一等奖2篇,二等奖3篇和优秀论文奖5篇。

大会特邀报告和优秀论文专场报告之后,41位专家学者围绕城市地质安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地球物理关键技术,铁路工程高寒艰险山区、采空区、岩溶工程物探方法技术,水利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地球物理探测、检测新方法新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工程地球物理,新能源探测、开发建设中的地球物理方法技术与应用等内容作学术报告,并与参会代表交流互动,会场气氛活跃。10位仪器厂商代表在“仪器参展厂商交流”专场作报告,向大会展示了工程地球物理仪器装备新产品及推广应用成果,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学术报告会之后举行了“2021年中国工程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致力科技奖)”颁奖仪式。专委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坚宣布获奖名单、向获奖者表示祝贺,感谢优秀论文冠名单位湖南致力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张家松总工程师代表优秀论文奖冠名赞助单位致颁奖辞,专家委员代表向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及奖金。

闭幕式由专委会秘书长徐佩芬主持,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沙椿代表专委会致闭幕辞,对本次会议的圆满成功表示祝贺,对会议协办单位、各位参会代表和仪器参展厂商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也对会务组和桃花岭酒店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致以诚挚谢意。在总结会议成功之处时沙椿表示:

因受疫情影响本次会议二次延期并最终易地至宜昌举办,实属不易。这是学会领导、专委会委员、全体参会代表及协办单位、参展厂商大力支持、共同努力的结果。

会议收到投稿论文51篇,内容涵盖了地震电法正反演理论及算法、数据处理解释方法、物探装备研发、工程应用研究等诸多方面,其中高校及科研院所投稿论文20篇,占比39.2%,铁路、水电、城建、能源等行业的勘察设计建设单位投稿论文28篇,占比54.9%,企业投稿论文3篇,占比5.9%。在这些论文中,理论方法技术研究类论文有16篇,占比31.4%;应用研究类论文有19篇,占比37.3%,技术应用类论文16篇,占比31.4%。论文水平较往年有持续提升。今年投稿、参会的高校研究生、年轻科技工作者人数多于往年。近些年来,得益于以理论方法技术创新研究与致力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引领与导向,工程地球物理专委会的学术年会越办越好,越来越具吸引力。

本次会议有170余位专家学者欢聚一堂共襄盛会,探讨行业学术技术问题,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案,会场学术交流氛围活跃,讨论热烈。与会专家学者学术思想的相互交流与启发,对工程地球物理行业的进步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次会议有14家厂商参展,展示了工程物探的新装备新产品,其中有6家是第一次参会参展。参展的仪器装备吸引了参会代表的浓厚兴趣,交流互动热烈。希望有更多厂商通过工程地球物理专委会学术年会这一交流平台,了解工程地球物理行业的进展及需求,为行业发展作贡献。

会议闭幕之后,有120余位参会代表到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考察调研学习,听取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流域枢纽运行管理中心专家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蓄水、船闸及电厂运行调度情况的介绍。大家还回顾交流了在三峡大坝勘察建设阶段,运用工程地球物理技术解决地质勘察难题、为三峡大坝建设作出的重要贡献。

会议期间,专委会组织召开了与会委员见面会。专委会副主任、专家委员、正副秘书长及特邀嘉宾近40人出席会议。秘书长徐佩芬通报了今年院士专家基层行活动、宜昌学术年会等专委会工作的组织及开展情况,并就2022年度专委会工作及换届工作的设想,跟大家交流沟通,达成初步共识。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贵州办事处和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地球物理信息前沿技术学术研讨会”于2021102225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会展中心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防灾科技学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贵州煤田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省工程防震研究院、贵州省地矿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察院、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攀枝花市应急管理局、山东省地震局、云南省地震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成都正方久誉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国为电子有限公司、中地装(重庆)地质仪器有限公司、重庆璀陆探测技术有限公司等28个单位的59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学术研讨会。中地装(重庆)地质仪器有限公司、重庆璀陆探测技术有限公司、合肥国为电子有限公司举办仪器设备展示,《物探与化探》期刊、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也做了宣传。

  开幕式由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蔡晋安主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贵州办事处楼加丁主任、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地勘院俞仁泉副院长和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蔡晋安主任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他们对第三届地球物理信息前沿技术学术研讨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对各地专家克服疫情影响来到贵阳参加研讨表示欢迎,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蔡主任还特别强调了会议期间要做好各自的防疫工作。

  考虑到疫情因素,此次会议采取线下线上方式同时举办。会议分别由山东科技大学教授林年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曹思远、北京大学教授雷军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贵州办事处副主任杨正刚主持,共有17位专家在大会上做了报告。报告涉及了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地球物理中的应用成果,展示了工程物探、水库地震、地震预测、北极洋中脊探秘、空间数据分析、地震数据共享、历史地震回顾以及新媒体出版和科普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会议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交流:

  1、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在地球物理中的应用取得明显实效。蔡晋安作了“机器学习与地震预测”报告,介绍了机器学习在地震预测研究中的主要进展,特别是基于LSTM的地震前兆数据机器学习和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地震活动图像特征识别的结果。黄启霖作了“基于‘物探+地质’组合约束法实现深部热源精细化探测”报告,介绍了利用“物探+综合地质”约束组合法进行成果推断解译,获得了某地热井SJHC-01GZC-01深部2450米、2650米两条深部隐伏构造,证明了该方法在深部地热资源精细化探测中的有效性;张龄舒作了“基于无监督深度聚类的极光卵与空间环境参数的统计分析”报告,通过机器学习实现对地磁坐标系下的极光卵图像进行聚类分析和类别标注,帮助提升后续统计分析的精度,并为极光卵的分类提供参考;尹晓菲作了“基于地震活动图像预测地震的机器学习试验”报告,采用多层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选取新疆和台湾的不同震级图像特征开展基于地震活动图像预测地震的机器学习探索;刘海军作了“基于LSTM的地震前兆时间序列数据预测”报告,介绍了对前兆资料进行预处理,再利用机器学习的LSTM开展地震前兆时间序列预测。

  2、地球物理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曹思远作了“水库地震特征研究及其进展”报告,利用倍数滤波的方法和小波分析,去除的强干扰单频波提取水库地震记录资料,实现了水库资料低主频、小频宽的精准分析,从而判断水库地震的性质;龙斌作了“综合物探在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岩土风险管控中的应用”报告,介绍了利用电磁波CT准确查明了贵州某特大桥主墩的岩堆体厚度及岩溶发育情况,获得了可靠性好,分辨力强,精度高的结果;雷军作了“轨道交通振动对城市环境物理场的干扰及其影响”报告,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引发的环境振动正成为城市健康发展的一种潜在负面要素,而控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减少竞争性扩张、科学合理规划确定选线线路、增加地铁埋深才是充分发挥轨道交通正面效应、有效避免不利影响的关键所在;石磊作了“水库地震台网及大坝强震系统在水电工程安全监测中的作用探讨”报告,利用贵州境内的水库地震台网及大坝强震系统记录资料对库区地震事件定位、地震性质分析、滑坡事件监测、大坝对库区小震的放大效应进行分析,探讨了水库地震台网及大坝强震系统在水电站工程安全监测中的作用;方银霞作了“北极加克洋中脊探秘——2021中国北极JASMInE航次”报告,介绍了20218月在北极的科考情况及其记录资料的分析结果,展示了北极科考的全过程;王健作了“历史地震研究在防震减灾中的作用”报告,采用地震密集值算法对大量中小地震活动时空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并与现有的历史地震进行比对。结果表明,一些几百年前发生的历史强震震中区至今仍有大量中小地震发生。这些准确的历史地震为防灾减灾提供了基础资料。周宝峰作了“非常规强震动记录初步研究”报告,介绍了非常规强震动记录的特征、类型以及数据处理技术。

  3、地球物理数据资源的建设与共享为公众提供了精准的服务。赵国峰作了“地震科学数据资源共享与服务”报告,介绍了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的组成、数据资源、特色数据、服务流程及方式和服务成效等;侯建民作了“基于大数据的地震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报告,介绍了地震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设计和实现,实现了智能管理、自动产出,展示了最新地震、地震活动分布、历史地震统计等信息,快速构建了地震数据智能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地震信息公共服务能力。丁毅作了“基于文献自动化建立岩浆岩数据库的技术体系综述”报告,引入了开源的DSpace数据仓储,整合了野外实测数据、实验室分析结果数据、专业机构共享数据集和各类科技文献的多源数据,实现了快速构建岩浆岩大数据集的技术体系,为持续开展岩浆岩研究提供帮助。

  4、信息技术在地球物理科普宣传与出版方面的尝试。王萌作了“新媒体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学术传播的探索与设想”报告,以科技期刊为例,详细论证了搭建新旧媒体融合的数字化技术平台,增强受众群体获取媒体信息的便捷性与效率,强化媒体和受众群体的互动性,扩大受众群体的覆盖范围,从而借助终端融合更好地促进新旧媒体实现了融合发展;王晨阳作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关键数据解读”报告,详细介绍了“纲要”针对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人群的5项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的内容及远景展望等。

  与会代表通过线下线上开展了讨论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研讨会期间还组织了党建教育活动。代表们参观了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的地震台网中心。代表们就地震观测台网数据的实时传输、处理和交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和讨论,并从中获得了有益的经验和启发。会议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代表们的一致好评。

本次研讨会的主要收获:

  1、人工智能技术在地球物理信息中的应用方兴未艾。特别是深度机器学习、大数据等方法在地球物理中的应用探索,将加速推动地球物理研究跨入“AI+地球物理”时代。

  2、传统的地球物理信息技术方法继续不断创新和发展。地球物理信息监测技术、信息分析处理技术、信息共享服务技术不断有新的进展。特别是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的地球物理信息技术,在实践应用推动中继续不断创新和发展。

  3、融媒体信息技术发展推动着地球物理科普宣传与出版方面的变革。融媒体应用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增强了受众群体获取媒体信息的便捷性与效率,得到各方面的广泛重视。

(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


 

     “第九届青藏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第9WTGTP)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2021年会”与“中国地球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2021年会”于20211023日至26日在四川省西昌市顺利举行。会议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和北京地球物理学会共同发起,成都理工大学地球勘探与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攀西地质队联合承办。

简短的开幕式上,首先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南方科技大学教授陈晓非院士视频致辞,陈晓非院士代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向会议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热烈欢迎各位专家到会,简要介绍了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黄琦教授视频致辞,代表成都理工大学欢迎全国各地专家参会。四川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李庆阳总工介绍了四川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的历史背景及未来规划,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常务副主任于晟研究员介绍了国家对地球物理研究的大力支持,希望与会人员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意识到国家对地学的重视,努力探索地球物理学的科学问题,创新知识,给国家和人民一个满意的交代。因故未能到会议现场的张国伟院士、滕吉文院士、孙和平院士分别给研讨会发来了短信,寄语WTGTP研讨会,殷切期望WTGTP研讨会能够成为青藏高原学术交流和地质构造与地球物理学术碰撞的平台,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成都理工大学王绪本教授主持了开幕式。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特提斯构造域深部结构和动力学机制,解决与资源和地质灾害相关的地球物理科学问题”。研讨会上,代表们围绕青藏高原东部深部结构及动力学机制等地质与地球物理问题做了24个学术报告。报告主要围绕5个方面内容:(1)青藏高原东部壳幔结构、深部构造与动力学;(2)青藏高原东缘大地震活动与地震灾害;(3)特提斯构造域矿产资源及环境问题研究;(4)川滇地震科学实验场:地震台阵观测与深部探测;(5)地球物理成像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王绪本教授、徐义贤教授、蔡永恩教授、于常青研究员、高原研究员、张会平研究员、李忠海教授、黄周传教授等专家在研讨会上做了学术报告,多位青年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在会议上报告了最新的研究进展。这次会议邀请了地球物理专家和地质专家到会做报告,会上交流充分、讨论热烈。高原、徐义贤、田小波、徐涛、李忠海、安美建、叶卓、邓阳凡、于常青等分别主持了研讨会不同阶段的交流。

在报告会后的讨论环节,教育部地球物理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黄清华教授简要介绍了教指委的工作,表示学术研讨会与高校学生教育可以有很好交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教高对会议的召开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对WTGTP研讨会的未来发展给出了建议。于常青研究员表示,地学研究逐渐向深部进军,希望青藏高原东部深部结构及动力学议题能进一步扩展。徐涛研究员表示,希望涌现更多创新的成果以不断地丰富相关内容。蔡永恩教授、冯梅研究员、田小波研究员、李忠海教授等专家学者为研讨会建言献策,并对会议安排、形式、规模、特色与交流的内容与主题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与会专家的发言,为今后更好地举办WTGTP研讨会注入了动力。于常青研究员、徐涛研究员分别代表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及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主持了最后的讨论环节。

报告会后第二天,与会代表对凉山州普格县螺髻山第四系冰川遗迹和则木河活动断裂形成的三角面进行野外实地考察,地质专家对考察地点的地质情况及冰川遗迹进行了讲解,专家们对建设“螺髻山第四系冰川遗迹国家地质公园”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9WTGTP研讨会交流了青藏高原东部的深部结构和动力学机制等科学问题,对特提斯构造域的深部结构研究,对地球物理与资源和地质灾害相关的科学问题的交流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来自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深部中心、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局成都青藏高原地震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等不同系统的科研院所,近30家单位100余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上,学者们讨论热烈,充分交流意见,学术观点明确,学术气氛浓厚,参会的研究生们也积极地参与了学术讨论。在学术自由讨论的氛围下,对特提斯构造域深部结构和动力学机制的科学认知更加清晰,这次会议对进一步推进青藏高原东部深部结构的科学研究,解决与资源和地质灾害相关的地球物理科学问题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与会者表示,希望以后的WTGTP研讨会能够持续举办,并且为举办好WTGTP研讨会积极献言献策。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郭建秘书长,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高原常务副主任、田小波副主任、于常青秘书长、李惠民副秘书长,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黄清华副主任、徐涛秘书长参加了会议。王绪本教授、高原研究员、艾印双研究员、张怀教授、李庆阳教授、梁春涛教授共同筹备和组织了本次研讨会。成都理工大学与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探开发局攀西地质队,为本次研讨会做了大量细致周密的会务工作和安全保障工作,特别是会议期间,适逢国内疫情又起,为了配合地方防疫规定,组织与会人员集体进行核酸检测,在获得全部人员都通过了核酸检测的结论之后,才继续会议进程,保证了这次研讨会的顺利召开。成都理工大学刘震副教授、王向鹏高级工程师等统筹会务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博士后王安简,成都理工大学李德伟和杨钰菡、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泽坤、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黄培析和李心怡等15名研究生参加了会务工作。


 

(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浅地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浅地表专委会”)主任委员扩大会议于2021116日在深圳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浅地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南方科技大学和深圳市深远海油气勘探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浙江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广东省地球物理学会、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以及深圳市赛盈地脉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来自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浙江大学、中南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吉林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长江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等学校,以及中国电力建设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三合(广州)探测技术有限公司、湖南奥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等企事业单位的46位代表莅临深圳参会;同时,来自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长安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东华理工大学、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院、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长江地球物理探测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院、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工程物探研究院等单位的58名代表线上参加了此次会议。

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副主任张伟教授主持了会议开幕式,南方科技大学地空系主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陈晓非院士致开幕词,介绍了南科大以及地空系的发展,并对参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教授级高工、浅地表专委会主任夏江海教授分别致辞,对本次浅地表专委会主任委员扩大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感谢与会代表线上线下的积极参会。希望通过学会和浅地表专委会活动搭建的平台,增进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浅地表地球物理的发展。

浅地表专委会副主任何展翔研究员、徐义贤教授主持学术报告;秘书长田钢教授和专委会主任夏江海教授主持了专委会的工作会议及讨论。

本次会议主要围绕我国广泛关注的“城市地下空间安全开发与高效利用”主题,重点探讨地球物理方法在城市建筑和地下交通工程、城市环境和生态、地下水资源与地热勘探、城市地质灾害、绿色能源等领域的应用。七位专家教授的特邀报告精彩纷呈,长安大学的李貅教授(线上)介绍了瞬变场的波场多分辨变换方法,利用该方法把扩散场数据快速转换并成像,为瞬变电磁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南科大的任恒鑫副教授演讲了主动源震电波场模拟,提出了震电隐失波,为震电效应应用于资源探测找到了一条可行之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钱荣毅教授和中南大学冯德山教授分别演讲了地质雷达新技术方法及其应用,展现了地质雷达的最新进展和前沿应用;南科大学杨振涛副研究员和浙江大学宓彬彬副研究员分别介绍了多源面波成像方法及应用,展现了我国面波成像方法及其应用最新进展。

会上专委会秘书长田钢汇报了2021年度浅地表地球物理专委会年度相关工作,总结了一年来面对疫情影响,专委会克服重重困难所布局和开展的各项工作,强调本专委会的特点在于推动国内外在该领域的合作交流,扩大我国浅地表地球物理在国际上的影响,例如在长春召开的第9ICEEG国际会议和前不久在阿联酋召开的ICEG国际会议,都取得了圆满成功等;特邀主编吉林大学教授李静对第9ICEEG会议论文专辑(Journal of Applied Geophysics)情况介绍,下届ICEEG会议执行主席兼秘书长钱荣毅教授(线上)对第10ICEEG会议筹备工作情况做了介绍。随后线下线上代表还就专委会及浅层地球物理技术发展踊跃发言、献计献策,特别是王绪本教授在疫情刚发的成都理工大学(线上)对本次会议和浅地表技术发展提出了诸多见解。

本次会议不仅展示了我国浅地表地球物理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技术成果,还就如何促进行业创新、学科发展和技术进步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不仅提升广东省地球物理勘探的理论和实践水平,也对大湾区乃至全国的工程、环境、灾害以及资源等领域的地球物理事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最后,经专委会主任扩大会议商讨,下一届浅地表地球物理专委会主任委员会议将于2022818日在湖南长沙举行,由湖南省地球物理学会承办。


 

(浅地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构造物理化学是由我国科学家提出、倡导和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和研究领域。201812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批准成立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近三年来,专委会积极组织成员参加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年度学术会议和活动,并在北京(2019.04)和海南(2020.11)召开了两次“构造物理化学理论和应用学术研讨会”,先后出版了《地质通报》——地质调查新方法:构造变形岩相的观测、填图和研究专辑(2020)、《地质力学学报》——构造物理化学理论和应用专辑(2021)和《现代地质》——构造地质学专栏(2021),在学术界、地质勘查单位和矿山企业产生了重要而广泛的影响,促进了地学科技创新。

经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批准,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原计划于11910日在珠海召开“构造物理化学发展战略研讨会议”。面对新冠疫情的特殊情况,为了适时推进学科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对青年人才队伍的培养,经专委会主任办公会议讨论,决定推出线上科普讲座学术活动。第一批安排2次讲座,内容分别是:第一讲、构造物理化学简介;第二讲、构造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初步提出13个领域的科学问题,引导会议互动和讨论,研究构造物理化学的应用和展望。

12414-17点,“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启动了科普活动第一讲,会议由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宝林研究员主持。学术报告由专委会主任委员、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吕古贤研究员主讲,内容包括:构造物理化学的研究背景、概念、思路、发展历程,以及构造物理化学的基础理论问题等。专委会成员46人参加了腾讯会议,北京阳光创译翻译有限公司协办的线上直播活动有1200余人参加。除了国内相关领域知名学者之外,还有很多青年科研骨干和在校学生,他们分别来自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冶金地质勘探总局矿产资源研究院、西藏地调院、内蒙古地调院、广西地调院、长安大学、中南大学、福州大学、东华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吉林大学、东北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兰州大学、桂林有色金属矿产地质研究院、青海有色地勘局、紫金矿业集团、山东黄金集团等产学研单位。吕老师一小时的口头报告之后,参会人员踊跃提问、与吕老师深入交流了2个多小时,表现出对构造物理化学交叉学科研究的浓厚兴趣,大家期待着专委会今后安排更多的系列科普讲座。

此次举办线上科普活动,宣传构造物理化学学科领域,对于我们这个新成立的专委会是个考验。此次会议既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也收获了很多惊喜,为今后相关工作积累了经验。

 

(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


 

20211127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核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受疫情影响,本次会议以线下线上联合方式举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熊盛青副理事长、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李子颖院长、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辐射防护与环境影响评估部商照荣主任等领导和嘉宾20余人出席了线下成立大会。

成立大会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秘书长薛国强主持,学会副秘书长胡敏线上宣读了批准成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核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的文件,郭建秘书长线上作了重要讲话。

熊盛青副理事长、李子颖院长共同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核地球物理专委会揭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熊盛青在致辞中介绍了核地球物理专业的特点和特色,希望核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为我国核能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并预祝取得更多的成绩。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院长李子颖在致辞中表示,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作为核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的依托单位,一定大力支持专委会工作,并祝愿专委会有更好的发展。

郭建秘书长代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对核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热烈地祝贺!他强调,核地球物理作为地球物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能源、资源和环境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希望核地球物理专委会全体委员共同努力,把工作做好!

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核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工作细则》,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核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和机构领导成员。程纪星当选为第一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核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熊盛青、陈国胜、王南萍、杨亚新、张庆贤、张伟、孙保山、曾文伟、狄家亮、罗发科、冯永来等当选为副主任委员;刘祜当选为秘书长。由熊盛青、王南萍、吴其反、邓居智、严家斌、刘志毅、张锋、叶勇军、王殿学组成了学术委员会,熊盛青任主任委员。

成立大会期间还举办了主题报告会活动,主题报告会由程纪星主持。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总工程师/中核集团铀资源勘查技术首席专家秦明宽研高、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辐射防护与环境影响评估部主任兼首席专家商照荣研高、东华理工大学杨亚新教授、兰州大学刘志毅教授分别作了《中国铀矿地质科技创新与研究前缘展望》《确保核与辐射安全,全面实现双碳目标》《氡气测量在铀资源勘查、环境监测与评价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宇宙射线缪子技术在地学中的应用》大会主题报告。

成立大会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办,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东华理工大学承办。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兰州大学、吉林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等50多家单位60多名代表在线上参加了本次会议。

(核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内蒙古办事处第一届一次主任/副主任扩大会议于20211229日在呼和浩特市召开,由挂靠单位内蒙古有色地质矿业(集团)综合普查有限责任公司承办。出席会议的有第一届主任/副主任9人、联络员代表15人,来自内蒙古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研究院、内蒙古地质矿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地质勘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有色地质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内蒙古联邦地质勘查公司、内蒙古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内蒙古地质勘查院等16家单位。会议由办事处副主任牛兴国主持。会议主要议程包括:汇报办事处2021年工作情况、讨论2022年办事处工作安排、审议相关事宜,现纪要如下:

1、办事处主任张宝山做了2021年度的工作汇报。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尽管办事处成立不久但各项工作卓有成效,组织了内容丰富的学术活动,为区内物探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创建了学术交流的机会与平台,对行业交流、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与引领作用。

2、副主任牛兴国传达了中国科协、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相关文件及会议精神,并结合文件精神对办事处今后重点工作进行了探讨。

3、在充分讨论基础上,会议就2022年度的工作计划达成如下共识。

1)加强办事处自身能力的建设,推动成立内蒙古地球物理学会。

持续完善办事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利用微信群以及公众号等交流平台广泛征求会员意见,及时发布学术活动、技术培训、职称评定、奖项申报等信息,为区内物探从业者提供更多资讯,把大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由内蒙古有色地质矿业(集团)综合普查有限责任公司推动成立内蒙古地球物理学会,真正的建成内蒙古地球物理工作者之家。

2)一致同意在2022年上半年适当时间召开办事处一届二次主任/副主任工作会,会议由内蒙古联邦地质勘查公司承办;2022年适当时间针对目前一些物探技术难点、成功案例等召开专题技术交流座谈会;2023年年初适当时间召开第二届内蒙古地球物理发展论坛,具体事宜待2022年工作会议确定。

3)组织区内相关院校教授、各企事业单位专家等组成物探专家委员会、建立物探专家库,以促进办事处开展技术交流、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活动,同时为重大物探技术成果、重大物探工程项目的现场学习和交流活动提供强力支撑。

会上各单位代表结合单位和工作实际情况对办事处的工作进行了热烈讨论。在今后工作中各单位将借助办事处这一沟通桥梁,在设备、人员、技术等方面深化合作与交流,在做好做精物探业务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服务范围,逐步提升区内物探专业地位、扩大物探行业影响力。


 

(内蒙古办事处)


 

20211112日,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召开秘书处工作会议,对上半年工作和年底前有关工作进行了讨论。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刘斌主持了会议。理事长张善法、监事刘元生、常务副秘书长刘海青和肖晴侠共4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共4项议题:对上半年科普活动、科技奖评选做了总结;讨论学会科学创新智库建设方案,定出具体时间进度要求,保质完成智库建设,完善专家人才库、科技成果库、科技需求库和科研项目库;讨论学会副理事长、副秘书长人选方案和学会地理信息专业委员会主任人选方案;对学会市内交通费用报销进行了讨论。

理事长张善法在总结中讲到,自2019年换届以来,学会秘书处在秘书长刘斌的领导下,秘书处工作人员对工作尽职尽责,学会工作上了一个新高度,今年上半年工作,秘书处同志完成的比较好,得到会员的称赞。秘书长刘斌表示,秘书处人员将继续努力做好年底前各项工作,为会员、会员单位做好服务,继续为推动区域地球物理的学科发展做贡献。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奋勇前行,再创辉煌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组织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1117日,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组织学会科技工作者、党员、干部,学习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公报系统地总结了历史经验,意义深远、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是中国共产党率全国人民进入新时代后的又一次集合号和动员令,使参会人员深受鼓舞与教育。

十九届六中全会,深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中国共产党的每一步成功,重要的是不断总结经验、寻求前进方向。追忆历史,使我们清楚看到,每到重要历史时刻和重大历史关头,党都要回顾走过的道路,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与力量。遵义会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肯定了正确军事路线,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对中国革命18年的斗争经验进行了总结,总结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了建党以后的发展历史经验;七届二中全会系统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28年历史,提出“两个务必”;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经验,提出了改革开放。

通过学习,大家深刻认识到这次会议的深远意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在总结历史的基础上,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面临的主要任务和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指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宝贵经验,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意义深远,必将对我们党走好第二个一百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历史和实践都证明了,有习近平同志作为党中央的领导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顽强奋斗,我们就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达到预期的目标。

大家深深感到,我们党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是进入新时代后的又一次集合号和动员令。作为执政百年的大党,我们党通过对革命历史的全面、系统、深刻总结,必将进一步凝聚共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奋斗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奋勇前行,在新征程上再创辉煌。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民情怀的充分体现。参会人员表示,作为一个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必须始终坚持科技兴国、科技为民的思想,把科技事业的创新、发展,紧紧与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联系起来,同山西的环境改善、能源开发、转型发展联系起来,以共产党人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攻坚克难,不断总结提高,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再创新的辉煌。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王俊业)


 

20211119日上午,浙江省地球物理学会在杭州之江饭店召开五届二次理事会议,会议应到理事28名,实到22名,出席人数大于2/3理事人数,符合学会章程规定的会议召开人数要求,决议有效。

本次理事会议邀请了学会名誉理事长、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金翔龙院士和省科协学会部周红阳副部长与会指导交流,会议由理事长、学会支撑单位浙江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副院长姜贤斌主持。会上,姜理事长介绍了2021年学会工作情况,本年度主要进行了学会换届、技术交流、地球日科普、成果鉴定和人才举荐等工作;各理事单位代表交流了本单位物探相关工作情况;金院士为学会工作提了三条建议,指出要抓住国家发展机遇,加大市场创新,重视规范制定,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科普活动,学会交流题目不一定都高大上,但要真正对技术工作者有帮助,把学会工作落到实处;省科协学会部周部长就科协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作了介绍,并提出了有关党建工作、共同富裕、数字化改革等方面的意见,为学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根据省科协科技社团党委要求,组建了第五届学会理事会功能型党组织。

下午召开了学会学术年会,有7家会员单位参加交流,设置了9个学术交流课题,80多位会员参加,交流会持续了4个半小时。期间很多年轻会员积极提问,互动探讨,分享自己的见解,展现出新生力量的求知欲,交流会取得圆满成功。


 

(浙江省地球物理学会)


 

江苏省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一次理事会于20211125日在南京中国石化物探技术研究院隆重召开。新当选的71位理事以及第二届监事会成员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由杨勤勇理事长主持。本次理事会选举出23位常务理事组成常务理事会,选举出新一届学会负责人。中国石化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院长杨勤勇当选新一届理事会理事长,秦绪英同志当选为新一届理事会秘书长(法人)。

本次会议还颁发了2021年度学会科技进步奖,对2017-2021年度优秀工作者进行了表彰。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郭建秘书长发表指导工作的讲话,主要阐述了学会在未来社会的重要性、如何经营好发展好学会,秘书处如何做好全面服务工作,以及学会理事、学会负责人的责任和担当。会上,郭建秘书长还为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进行了颁奖。

杨勤勇理事长代表学会新一届理事会负责人集体总结讲话。杨勤勇理事长要求新一届理事会秉持“四服务一加强”的总体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全心全意服务于全省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努力将学会建设成独立经营的科技社团、更受欢迎的科技社团,更好地服务江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同期还召开了江苏省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届监事会二届一次监事会,本次会议选举李奇伟同志为第二届监事会主席,审议通过了监事会工作准则及2022年度重点工作提纲。

(江苏省地球物理学会)


 

1130日,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组织会员线上参加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继续教育大讲堂(第一讲)——《隧道全断面岩石掘进机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宣贯培训,聆听了李术才院士在山东大学主会场对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一个团体标准的讲解。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承担隧道地质超前预报项目不多,通过此次培训,会员对李院士介绍的地质与地球物理方法技术预报方面内容留下了深刻印象。如地质超前预报的地质分析法、地质调查法、超前地质钻探法;综合地质超前预报法方面的预报原则、要求、辅助方法、成果等的基本原则;地球物理方法方面的电阻率法、激发极化法中仪器设备规定、现场试验方法、资料处理与解释,判断掘进前方一定范围的含水情况、岩石破碎情况、岩溶情况等;地震波法中的现场试验与数据采集、预报距离等;在超前地质钻探法中的对地温、有害气体、突水突泥等地质灾害的及时调查、分析研究等。李院士特别强调的超前预报设计与实施原则,注重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水平等内容都使受培训人员深受启发。

通过听讲,接受培训人员对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规程有了进一步了解,为实际承担勘测施工项目打下了基础。

因在项目现场施工而未能接受培训的会员,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将发放纸质材料组织学习。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王俊业)


 

1210日,全国优秀科技报《科学导报》以“洞悉地球脉动造福山西发展”为题,在“百人百会讲百年”的专题下,以图文形式整版报道了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文章首先介绍了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的组成、学会宗旨、学会历届理事会组织情况,指出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在探查金属矿产、煤炭煤层气、煤矿采空区、环境治理、道路工程、地热地下水等资源探查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之后,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学会。

针对山西特色拓展新思路。山西煤炭资源丰富,是全国采空区范围大、技术应用存在问题最多的省份。针对产学研中出现的问题,曾多次在省科协组织会议,向政府反映无序市场竞争、不注意生产质量与效果的问题,并向政府汇报地球物理技术在矿井预防水患、灾害调查中的作用。学会还承担了政府“地区地热资源调查研究”项目,为新能源的规划、开发提供了决策依据。

物探走出国门破解新难题。学会成立不久,就受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委托,完成了由中国东方地质公司承担的NUBT联合国项目——也门及阿联酋水源勘测项目,先后在也门穆卡拉市、亚丁市、萨那市和阿联酋迪拜勘测淡水水源,提交水井勘测调查、设计技术资料,8口深井成功出水,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在阿拉伯地区彰显了中国技术力量的形象。

立足人才建设赓续新生命。学会成立以来,注重为会员服务、人才建设赓续新生命方面的工作。除了每年举办省内的学术交流研讨活动外,还多次承办区域性的学术交流和新技术推广活动,参加全国及省外的学术活动,对提升会员的地球物理技术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了迎战山西转型发展、新能源开发,学会还连续两年承接山西省人社厅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项目,举办地热、煤层气勘测技术高级研修班,受到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大力支持。

到目前为止,学会在矿产、煤炭煤层气、防震减灾、地热、地下水等方面共取得勘测成果70多项、其中20余项获省部级成果奖、30余项获其他奖。会员单位煤层气探测及地质保障、煤炭火区探测与治理监测、地热探测等方面处于国内先进地位。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王俊业)


 

1218日,湖北省地球物理学会第四届会员大会暨换届选举大会在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精密测量院”)顺利召开。来自精密测量院、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长江大学、湖北省地震局、湖北省地质局、长江地球物理探测(武汉)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等12个会员单位的95名代表参加会议。这次换届工作得到挂靠单位精密测量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也得到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指导,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研究员专程从北京来到武汉出席了会议。

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与财务报告,修订了学会章程和会费标准,通报了近年来学会的党建工作。学会选举产生了由49名理事组成的新一届理事会和领导机构组成人员。精密测量院孙和平院士当选为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精密测量院倪四道研究员、武汉大学申文斌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胡祥云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罗志才教授、长江大学唐新功教授、湖北地震局刘子维研究员、湖北地质局李成香研究员、长江地球物理探测(武汉)有限公司张建清总经理等8名专家当选副理事长,精密测量院储日升研究员当选为学会秘书长。

会上,郭建秘书长和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副部长唐利红对大会的召开表示了热烈祝贺,并对湖北省地球物理学会今后如何开展工作做了重要指示。新任理事长孙和平院士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学会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做好党建与业务的融合。同时,要做好学会自身的建设,依法、依纪、依规、依章程开展各项工作,借鉴兄弟学会成功的经验,制定好各种规章制度,实现学会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与规范管理。要加强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包括与测绘、地质、地震、力学、海洋和气象等地方兄弟学会之间的沟通交流,壮大学会组织,积极发展新会员,促进学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学会要凝聚各理事单位的力量,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充分发挥学会人才与学科特色优势,瞄准国家需求,在解决国家与地方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与核心技术难题方面发挥核心关键作用。学会还要加强各类人才培养与选拔工作,依托挂靠单位与行业优势力量,加强科学普及,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湖北省地球物理学会)


 

 

20211231日,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在太原召开四届三次常务理事会,由于防疫情外地理事未能出席,会员单位19位理事及代表参会。席建福副理事长主持会议,党支部书记武耀泽、秘书长李敬宇分别介绍了党支部和学会一年来的主要工作。

学会党支部2021年按照中共山西省科技类社会组织行业委员会的文件精神,积极参加纪念党的100周年活动,讲党史、讲革命史、讲科学家精神,讲科学发展史,讲党的领导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作用和伟大成就,组织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调动了党员和会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学会在防疫情期间各项工作开展。

学会2021年主要工作有十个方面。

1、和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地震学会、山西省地质学会、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学会共同组织了“海亮杯”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竞赛山西分会场竞赛。

2、开展了专家团队走基层活动,到汾河源头矿山地质综合治理项目部实地考察,就应用地球物理方法治理矿山火区技术进行了宣传、讨论和研究。

3、举办了庆祝建党百年华诞活动。组织党员开展“庆百年、学党史、跟党走”学习活动,学习党史、深切缅怀了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为代表的革命先驱,回顾了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战等可歌可泣的重要战斗历史以及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太行精神,使参加活动成员受到深刻教育。

4、开展了科学家精神宣讲活动,举办了“弘扬黄大年精神、树地质报国之志”为主题的中国科学家精神宣讲会,以五集电视纪录片《黄大年》为教材,激发了大家勇于奉献、恪守本职、照亮未来、地质报国的激情。

5、协办了2021年中国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考前培训,积极组织会务,并采取多种防疫情措施,使来自全国地质勘查系统34个单位110名地球物理技术人员圆满完成了考前培训学习。

6、参加了山西省科协组织的“百会百人讲百年”活动。根据山西省科协、山西科技传媒集团的通知精神,以史为鉴,利用文字与图片形式,系统总结汇报了学会的发展历史及工作成就,包括学会概况、历届代表大会情况、10次大型学术交流活动情况、技术培训情况以及在矿产、煤炭煤层气、煤矿采空区、环境治理、地热、地下水资源等方面的勘测成就,承担世界银行项目到也门、阿联酋勘测水源情况。9月中旬配合科技传媒集团完成了调研采访,126日、10日科协官方政务微信平台、《科学导报》分别发表了专访特辑、“洞悉地球脉动,造福山西发展”的百会百人讲百年专题介绍。

7、组织参加了线上继续教育活动。根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的安排,组织会员在线上参加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继续教育大讲堂,听取了李术才院士主讲的《隧道全断面岩石掘进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

8、协办第二届大陆边缘地质与资源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环南海与环渤海地球物理探测学术年会,从3月起布置筹备,组织会员30余人、论文10余篇。

9、汇集学会成立以来,各媒体对学会工作的报道,编写了《闻汇》;编写了《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制度汇编》。

10、按时完成了山西省民政厅的年检年审及省科协各阶段工作汇报。

2022年的工作计划为,联合举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固体矿产测井学术交流会暨地球物理学术交流会;开展山西省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勘查成果评选活动;开展山西省科技厅、省科协组织的科技论文评选活动;积极参加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组织的各项学术活动;申报政府职能转换项目和科技项目、继续完成山西省科协海外智力助力古交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积极组织省科协安排的各项科技活动。

工作计划将根据省民政厅、省科协的指示,在实践中逐步修改完善执行。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王俊业)

 

 


 

  

 

热烈祝贺我会第十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底青云研究员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热烈祝贺我会第十届理事会副理事长谢玉洪教授级高工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底青云院士 谢玉洪院士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

(季 刊)

2021             4          总第156

  主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编辑出版:《会讯》编辑部
  主编:胡敏 本期责任编辑:董静
  邮编:100029 发行:倪一超
  地址:北京市9825信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编辑部 联系电话:010-82998024
  学会网址:http://www.cgs.org.cn 电子信箱:zgdqwl@163.com
北京内部报刊准印证第(Z)1567-98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