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919日,我会第九届第十二次秘书长工作会议在山东济南召开,学会正副秘书长及学会秘书处工作人员共计12人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主要内容有:1、讨论学会换届改选有关文件;2、讨论秘书处起草的有关规章制度;32017年会员代表大会各秘书长工作安排。会议由郭建秘书长主持。

    会上,郭建秘书长首先就我会召开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通报,各位秘书长认真讨论拟提交会员代表大会审议的会议文件,并就有关内容达成共识。同时提交大家讨论的还有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组织工作细则(草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个人会员条例(草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人事管理制度(草案)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专职工作人员管理办法(草案),大家并就文件内容进行了讨论和修订。会后,秘书处将会议讨论内容进行整理,提交我会九届十五次常务理事会进行审议。

按照《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章程》规定,我会召开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请示已报中国科协并获批准,中国地球物理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会议将于20171013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会上,郭建秘书长强调,各位秘书长要各尽其责、通力合作,切实做好会议各项筹备工作,以确保我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顺利召开。                     

(学会秘书处)


 

 

时  间:2017年9月23日-26日。

会议方式:网络通信。

参会人员:本届常务理事30人,24人回复意见同意,6人因故未回复,符合学会章程规定的法定人数,会议决议有效。

会议审议并通过以下各项内容:

一、审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换届改选文件,内容包括:

1、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文件。

1)第九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草案);

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财务工作报告(草案);

3)第九届理事会换届改选工作报告(草案);

4)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章程修订说明(草案);

5)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章程(草案);

6)关于授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荣誉理事的建议(草案);

7)关于表彰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草案)。

2、审议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议程。

3、审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及理事会领导机构候选人。

4、审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费标准及实施办法(草案)和修订说明。

二、审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

三、审议2017年度傅承义奖、顾功叙奖、陈宗器奖推荐评审情况。

四、审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组织工作细则(草案)。

五、审议中国地球物理会个人会员条例(草案)。

六、审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人事管理制度(草案)。

七、审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专职工作人员管理办法(草案)。

八、通报了我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进展情况,请各位常务理事准时参会。

九、通报了九届十六次常务理事会的开会时间、地点。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处)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第十六次常务理事于1012日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陈颙,副理事长王小牧、吴秋云,秘书长郭建,常务理事20余人参加了会议,学会秘书处副秘书长和工作人员列席了会议,会议由陈颙理事长主持。

会议主要内容:

1、听取了郭建秘书长关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筹备工作进展汇报;

2、审议通过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监事会条例(草案);

3、通报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推荐工作进展;

42017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筹备工作进展。

参会代表一致认为:在九届理事会的领导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在组织建设、学术交流、科普推广、国际交往及社会创新服务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对推动我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进步和发展,开创我会各项工作的新局面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最后陈颙理事长进行了总结:他首先对各位代表来参加常务理事会表示感谢,并对学会秘书处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所准备的会议文件给予了肯定,他希望我会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在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继续努力,希望通过各位理事及会员的共同努力,为中国地球物理事业创新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处)


 

 

2013-201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进入创新发展阶段,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在中国科协的领导下,在民政部的指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中国科协八大、九大精神,坚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和政策,积极响应中国科协的各项改革指示精神,积极推进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按照“抓改革、提能力、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在我会各支持单位、各地方学会、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及单位会员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继续发扬团结、求实、开拓、奋进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民主办会的宗旨,第九届领导班子带领全体会员团结奋进,根据学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在工作中取得了许多可圈可点的成绩,主要集中于民主办会、组织工作、学术交流、承担项目、科普教育、社会创新服务和宣传出版等六大方面。简要总结如下:

一、民主办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是一个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涉及面非常广的学会,多年来坚持民主办会的宗旨,按时召开工作会议,常务理事会讨论做出决议后,秘书处和职能部门执行,并在《会讯》和学会网站上向全体会员通报,接受会员监督。

20132017年,学会每年按时召开常务理事会议、秘书长会议、全国秘书长联席会、理事扩大会、春节茶话会、学会工作会等会议。这些会议是宣传落实国家及行业政策,贯彻上级思想的有效方式,也是学会内部加强凝聚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组织工作的有力抓手。

根据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的计划,20132017年财务完成情况均实现了在收支基本平衡的基础上,略有盈余。

根据中国科协要求下移工作重心,走访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的精神,我会保证每年有一次常理事会在基本会员单位召开,九届理事会期间,我会常务理事会先后在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保定地球物理勘查院、中海油服物探事业部及正元地理信息有限责任公司等会员单位召开,既加强了与会员单位联系,也让常务理事们对会员单位的工作性质有所了解。根据中国科协的要求,学会从2009年中国科协首次“会员日”活动开始,每年坚持积极开展“会员日”活动,将学会工作与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相结合,加入学术研讨、工作座谈、会议管理、科普宣传、社会服务等内容,请会员、领导、专家、科技工作者、学会工作志愿者参加,听取意见和建议,改进学会工作,将“三服务一加强”落到实处。


 

20132017年每年学会组织工作会议情况

年 份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常务理事会议

3

2

3

3

2

秘书长会议

4

2

1

2

2

全国秘书长联席会

1

1

1

1

1

理事扩大会

1

1

1

1

 

春节茶话会

1

1

1

1

1

学会工作会议

2

1

1

1

0

 


 

二、组织工作

在完成中国科协部署的各项任务的同时,20132017年我会主要完成了以下几项组织工作:

1.组织机构和人事调整

因工作需要,经常务理事会讨论并通过,先后增补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信学院常务副院长孟小红、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凌云、长江工程地球物理勘测武汉有限公司张建清、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彭苏萍、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李貅、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王赤等同志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因工作需要,经常务理事会讨论并通过,先后增补了中海油研究总院海外评价中心主任杜向东、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首席专家魏修成、甘肃省地震局局长王兰民、第二炮兵指挥学院张金城、正元地理信息有限责任公司杨占东、山东正元地球物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张善法、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万卫星、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吴时国、山东大学李术才、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刘怀山、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曹俊兴等同志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及常务理事。

因工作需要,经常务理事会讨论并通过,先后增补了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总地质师夏庆龙、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严光生、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九0二地质大队朱伟忠、湖南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骆检兰、山东华腾矿业勘查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文俊武等同志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

201612月经中国科协科技社团党委批准,我会成立了中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办事机构临时党支部,郭建同志任书记,周坚鑫同志任副书记,为功能型党组织;

201612月经中国科协科技社团党委批准,我会成立了中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党委,郭建同志任书记,吴秋云同志任副书记,为功能型党组织;

2016年九届十二次常务理事会上,经秘书长提议,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决定聘请李貅、薛国强、胡敏三位同志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秘书长。

2.分支机构管理

2014年开始,(民发〔201438号)民政部和中国科协下放了学会分支机构的审批权,根据有关规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出台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分支机构管理条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分会管理条例》、球会字(2013)第3号文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分支机构换届改选的通知》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分支机构财务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明确分支机构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规范和加强了对分支机构的管理。

分支机构按制度陆续开展了换届改选工作,换届后专业委员会逐渐年轻化,新老交替、传承发展,有利于学科发展和开展活动。2013年,固体、环境、技术、勘探、信息、流体、海洋和矿山等专业委员会按规定进行了换届改选工作,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主任王椿镛、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主任黄清华、社会服务工作委员会主任孙建国、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杨进、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主任孙进忠、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主任王小牧、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蔡晋安、流体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欧光习、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郝天珧、矿山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彭苏萍。2014年,天灾、工程和国家安全等进行了换届改选,换届后新任负责人的有: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主任高建国、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底青云;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刘代志。

根据中国科协科协函学字〔201436号《关于全国学会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登记审批有关问题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我会依法依规成立了学会分支机构,并按照规定向中国科协报备。

2014年九届四次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成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铁道分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浅地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的申请,批准了刘培硕教高任铁道分会主任;夏江海教授任浅地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

2015年九届八次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成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岩石物理专业委员会的申请,批准耿建华教授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岩石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

2015年九届九次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成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技推广中心的申请,薛国强研究员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技推广中心主任;

2016年九届十一次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成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行星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为万卫星研究员;

2017年九届十三次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成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油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为印兴耀教授。

3.会员发展状况

按中国科协的要求,九届理事会对会员发展方面非常重视,九届理事会要求秘书处以“会员为本”,要切实将为会员服务工作落实到实处,服务内容和形式要实现多元化、规范化,主要体现在表彰奖励、学术交流、成果转化、继续教育、减免学术年会评审费、优先发表论文等方面。学会秘书处指定专人负责会员管理,结合学会的各项活动特点积极探索会员发展模式,完善会员管理制度,健全个人会员入会申请审批制度和会费管理制度,在规范会员管理方面制定会员服务标准和联系服务制度,突出个人会员的主体地位,积极发展学生会员,大幅度提高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入会的比例,扩大会员结构的代表性,扩大会员覆盖面,努力吸收不同单位、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以及相关的事业、企业单位加入学会,逐渐向中国科协的会员管理机制靠拢。

20132017年中,我学会的个人会员队伍逐年增加,新入会会员多为青年学者,截止20177月底,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共有在册会员16273名,其中女会员2250名。截止20177月单位会员87家。各单位会员都指定了联系人,联系人负责接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为单位会员提供的各项服务及信息,反馈本单位会员变动信息及需求,增强了学会与单位会员之间的沟通。会员人数的不断增加体现了学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是广大会员对我会工作的肯定,学会的发展离不开广大会员的支持帮助,只有理事会和广大会员齐心合力、才能使学会壮大发展,才能使学会工作更上一层楼。同时,单位会员机制的建立,为广大单位会员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高层次的交流平台、共享的资源平台、专业的展示平台、广阔的发展平台。学会也充分利用社会和行业资源,做强、做大学会的工作平台,努力调动广大会员的积极性,凝聚会员的力量,为学会工作奠定深厚的根基。


 

2012-20177月单位会员统计表

序号

年度

普通单位会员

理事单位会员

常务理事单位会员

小计

1

2012

10

11

12

33

2

2013

5

1

5

11

3

2014

11

4

3

18

4

2015

5

0

7

12

5

2016

3

1

2

6

6

2017

3

2

2

7

  

37

19

31

87

2012-20177月个人会员统计表

序号

年度

 新入会员

男会员

女会员

 当年会员总数

1

2012

301

233

68

14679

2

2013

247

192

55

14926

3

2014

492

426

66

15418

4

2015

342

291

51

15760

5

2016

398

363

35

16158

6

20177

115

99

16

16273

 


 

4.各种奖励的推荐和评选情况

(1)院士推选工作:根据中国科协推荐(提名)院士候选人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和要求,我会完成了2013年、2015年及2017年两院院士推荐工作,2015年由我会推荐陈晓非教授为201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并顺利通过中国科协的推荐,最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我会向中国科协推荐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2人,其中一人顺利通过中国科协的推荐;2017年我会向中国科协推荐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2人,两人顺利通过中国科协的推荐,其中一人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效候选人(进25名)。

(2)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评审:2012年在中国科协的大力支持下,经科技部奖励办审查批准,同意设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2013-2017年共评选出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创新奖一等奖3个,二等奖4;评选出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0,二等奖20,三等奖14个,初评及终评结果均在学会网站进行了公示。此奖项的设立为地球物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展示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进一步调动了广大会员和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为促进地球物理行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交流和推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13-2017年获奖名单如下:


 
 

2013年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名单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申报单位

 奖励

 等级

南海深水区复杂地质结构地震勘探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李绪宣 张金淼 王守君 赵 

王建花 刘志斌 杜向东 曹向阳

陈宝书 汪小将

中海油研究总院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一等奖

华北型煤田深部复杂含水体瞬变电磁精细探测新技术

薛国强 闫  述 程久龙 刘树才

于景邨 郭文波 李建慧 周楠楠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二等奖

NEWS地震综合解释系统

赵改善 魏  嘉 岳承琪 徐雷鸣

庞世明 刘永宁 宋志翔 庞 

中国石化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二等奖

多分量地震油气探测技术

魏修成 黄中玉 唐建明 季玉新

陈天胜 刘  洋 何兵寿 谢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二等奖

卫星重力精密测量及其在地震、水文、海洋、冰川等领域的科学应用

郑  伟 许厚泽 付广裕 钟  敏

王新胜 刘成恕 冯  伟 贾路路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二等奖

渤海油田极浅水三角洲储层地球物理创新研究及重大成果

周东红 明  君 吕丁友 彭  刚

夏同星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三等奖

复杂地表建模及静校正技术

李培明 冯泽元 闫智慧 杨海申

吕景峰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三等奖

2013年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创新奖获奖名单

姓名

工作单位

奖励等级

倪四道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二等奖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二等奖

2014年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名单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申报单位

奖励

等级

子午工程建设成果

魏奉思 吴  季 王  赤  万卫星

滕云田 窦贤康 冯学尚  吴  健

杨惠根 刘  波 刘  俊  杨  军

1.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3.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4.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6.北京大学

7.武汉大学

8.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

9.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10.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11.国家卫星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

12.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气象水文空间天气总站

一等奖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申报单位

奖励

等级

英雄岭复杂山地极低信噪比区高密度宽方位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研究及应用

张  玮  付锁堂  唐东磊

胡  杰  宁宏晓  李洪革

李成武  安佩君  蔡锡伟

王海立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一等奖

瞬变电磁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关键技术与应用

李 貅  薛国强  李术才

叶 英  孙怀凤  苏茂鑫 

戚志鹏 郭文波

1.长安大学

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3.山东大学

二等奖

地球物理环境资源与目标探测关键技术及应用

张金城  刘怀山  童思友

李天河  韩若飞  李 

  菲  唐 

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指挥学院

2.中国海洋大学

二等奖

位场新方法研发与应用

孟小红  姚长利  郭良辉

陈召曦  郑元满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三等奖

中国近海高精度地震勘探实践

赵  伟  翁  斌  吴秋云

朱耀强  陈小宏

 

1.中海油研究总院

2.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4.西安交通大学

5.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

三等奖

重磁电数据处理解释系统RGIS

张明华  王成锡  黄金明

乔计花  何贤明

1.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2.北京勘察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三等奖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描述技术

王贵重  王建忠  李淑君

安海亭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三等奖

中国大陆岩石圈物质组成及演化

邱瑞照  李廷栋 周 

邓晋福  肖庆辉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三等奖

2015年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名单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申报单位

奖励

等级

航空物探遥感多方法综合勘查系统研制与集成

熊盛青 薛典军 郭大海 甘甫平

王林飞 王金龙 刘英会 王建超

何 辉  张宗贵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一等奖

深部资源地面电磁探测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

底青云 杨长春 方广有 张一鸣

王中兴 付长民 安志国 张文秀

王 若  高俊侠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等奖

中国海陆及邻区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1:500万)

张训华 刘光鼎 温珍河 郝天珧

郭兴伟 胥 颐  邱 燕  张明华

周坚鑫 侯方辉

1.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3.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4.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5.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一等奖

渤海新近系油田开发中后期地震技术创新与应用

明 君  夏同星 张志军 王建立

白清云 朱 猛  陈华靖 陈文雄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二等奖

页岩气地球物理技术研发及在涪陵地区的应用

赵殿栋 杨勤勇 韩文功 郭全仕

常 鉴  关 达  隋荣亮 刘卫华

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二等奖

海上浅水三角洲薄(互)层油田油藏地球物理关键技术创新与成效

李绪宣 胡光义 范廷恩 高云峰

张显文 马淑芳 董建华 乐 靖

中海油研究总院

二等奖

青藏高原区域重力调查与成果集成应用

张明华 贺 颢  张省举 乔计花

耿 涛  雷受旻 于国明 董义国

1.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2.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

3.陕西省地质矿产开发局第二综合物探大队

4.北京勘察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二等奖

城市地质调查地震勘探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郦逸根 夏学礼 孙秀容 郭乃根

郦  胜  

上海申丰地质新技术应用研究所有限公司

三等奖

 

2015年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创新奖获奖名单

姓名

工作单位

奖励

等级

殷长春

吉林大学

一等奖

 

2016年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申报单位

奖励

等级

低频可控震源与低频地震勘探技术

陶知非 张汝杰 骆  飞 马 

刘志刚 张保庆 汪长辉 黄永平

白旭明 王新全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一等奖

基于地震纹属性分析的储层含气性评价方法技术

曹俊兴 薛雅娟 张固澜 田仁飞

何晓燕 王兴建 林  凯 舒亚祥

成都理工大学

二等奖

海量三维地震数据深层成像技术与装备

  洪 石  颖 李亦航 夏忠谋

林年添 刘国峰 桂  生 史小东

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东北石油大学            

3.北京吉星吉达科技有限公司

4.山东科技大学

5.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二等奖

海洋宽频地震勘探新技术

刘春成 刘志斌 陈宝书 张益明

汪小将 叶云飞 杨小椿 焦振华

中海油研究总院

二等奖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申报单位

奖励

等级

全国矿产资源预测重力应用与集成 

张明华 乔计花 赵更新 刘宽厚

孙中任 曾春芳 袁  平 雷受旻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二等奖

碳酸盐岩缝洞储集体地球物理表征及应用

王世星 曲寿利 曹辉兰 唐金良

梁志强 段心标 胡华峰 马灵伟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二等奖

地质地球物理信息融合预测评价煤层下富铁矿资源方法研究与实践

王怀洪 周明磊 于付国 巩 

朱裕振 王秀东 高志军 郭延明

1.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

2.山东省煤炭资源数字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山东正道资源环境有限公司

二等奖

利用地震属性预测煤层瓦斯富集带的研究

张胤彬 崔若飞 田忠斌 陈同俊

杨晓东

1.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                                         2.中国矿业大学

三等奖

渤海油田地层超压预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周东红 张志军 郭  军 崔云江

姜本厚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三等奖

 

2016年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创新奖获奖名单

姓名

工作单位

奖励

等级

黄清华

北京大学

一等奖

 

2017年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名单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申报单位

奖励

等级

探测地下构造的人工震源技术系统及其应用

陈 颙 金 星  王宝善 王海涛

王 彬 姚华建 张元生 王伟涛

杨 微 杨 军  蔡辉腾 丘学林

1.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福建省地震局;3.云南省地震局;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6.甘肃省地震局;7.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等奖

深部资源地球物理勘查核心装备研发

底青云 朱日祥 杨长春 郝天珧

梁光河 杜爱民 徐善辉 游庆瑜

薛国强 王中兴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等奖

高精度大深度广域电磁探测系统

何继善 李芳书 凌 帆  尹文斌

王永兵 田红军 李建华 彭 芳

湖南继善高科技有限公司

一等奖

陆地与海洋多波多分量油气勘探大型处理系统及成效

钱忠平 孙鹏远 李建峰 刘增强

王克斌 陈海峰 岳媛媛 詹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二等奖

海洋浅层高精度地震勘探方法与应用

刘怀山 童思友 张  进 王林飞

尹燕欣 邢  磊 徐秀刚 尉  佳

中国海洋大学

二等奖

压裂微地震实时监测与裂缝解释技术

郭全仕 杨勤勇 黄仲尧 朱海波

杨心超 余 波  程磊磊 廖如刚

1.中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2.中石化重庆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

二等奖

复杂低信噪比区地震成像技术研发及应用

刘定进 徐兆涛 贾春梅 徐 颖

徐春梅 刘旭跃 张 林  张慧宇

中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二等奖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致密气地震预测技术创新与应用

何 峰  梁建设 陈桂华  韩 刚

强芳青

中海油研究总院

三等奖

尼日尔三角洲深水勘探研究技术方法创新及其应用成效

杜向东 张金淼 韩文明  胡 滨

刘志斌

中海油研究总院

三等奖

非常规油气储层预测地球物理关键技术及应用

陈双全  张 峰  吴 迪  

郭智奇  曾联波

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吉林大学

3.成都理工大学

三等奖

中上扬子地区页岩气地震勘查方法研究与实践

王秀东  田思清  吕 涛  

巩 固   黄兴龙

1.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

2.北京路飞石油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三等奖

 

2017年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创新奖获奖名单

姓名

工作单位

奖励等级

雷建设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一等奖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二等奖

詹仕凡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二等奖

(3)傅承义青年科技奖评审: 2013-2017年各年度“傅承义青年科技奖”推荐的候选人,经评审委员会评审,到年会做了专题报告,年会理事会通报后鼓掌通过,在闭幕式上颁发了奖金和证书。以下同志获得了该奖项:

2013-2017年傅承义青年科技奖获奖名单

年度

姓名

工作单位

2013

张金海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黄周传

南京大学

何永清

中石油东方公司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聂军胜

兰州大学

2014

付广裕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刘雪军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谭茂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吉林大学

赵连锋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015

李金华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吴忠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戎昭金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016

沈旭章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贺维胜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倪彬彬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空间物理系

2017

乐会军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夏少红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河海大学地球与工程学院地球探测研究所

任政勇

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

袁三一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信息学院物探系

张宝华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4)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评审:2013-2017年“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的评审工作,经推荐、资格审查、评议、候选人大会报告、理事扩大会通过,以下同志获得了“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

2013-2017年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获奖名单

年度

姓名

工作单位

2013

贺振华

成都理工大学

2014

臧绍先

北京大学

2015

王小牧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2016

王家林

上海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2017

魏文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5)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评审:2013-2017年根据期刊检索系统《地球物理学报》应用地球物理类论文引用率查询统计结果,以下文章获得2013-2017年“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

2013-2017年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获奖名单

年度

文章题目

作者

2013

一阶弹性波方程交错网格高阶差分解法

董良国 曹景忠 王华忠 耿建华 等

广义S变换与薄互层地震响应分析

高静怀

2014

中国重力异常的小波变换与多尺度分析

侯遵泽 杨文采

北京地区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和热岛效应

林学椿 于淑秋

2013420日四川芦山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反演初步结果

王卫民 郝金来 姚振兴

2015

芦山4.20地震破裂过程及其致灾特征初步分析

张   许力生  陈运泰

我国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进展综述

董树文  李廷栋  陈宣华  魏文博 等

四川盆地钻孔温度测量及现今地热特征

徐  明  朱传庆  田云涛  饶松等

地球物理资料群体智能反演

袁三一  王尚旭  田 

2016

鲁甸6.5级地震发震断层判定及其构造属性讨论

徐锡伟  江国焰  于贵华  吴熙彦 等

接地源瞬变电磁短偏移深部探测技术

薛国强  陈卫营  周楠楠  李 海

一套格点化的中国区域逐日观测资料及与其它资料的对比

吴  佳  高学杰

基于POCS方法指数阈值模型的不规则地震数据重建

高建军  陈小宏  李景叶  刘国昌 等

2017

新型Landsat8卫星影像的反射率和地表温度反演

徐涵秋

青藏高原地震活动特征及当前地震活动形势

邓起东  程绍平  马  冀  杜  鹏

考虑关断时间的回线源激发TEM三维时域有限差分正演

孙怀凤  李  貅  李术才  戚志鹏

太赫兹时域光谱探测原油含水率的实验研究

金武军  赵  昆  杨  晨  许长虹 等

 

(6)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技奖评审:2013-2017年经刘光鼎地球物理科学基金会的指导和评委的共同努力,评选出以下同志获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技奖。

2013-2017年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技奖获奖名单

年度

姓 名

工 作 单 位

2013

金双根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程玖兵

同济大学

 

吉林大学

蔡建超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陈学华

成都理工大学

2014

马国庆

吉林大学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黄周传

南京大学

刘国昌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邓继新

成都理工大学

2015

毛娅丹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赵建国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刘玉柱

同济大学

郭智奇

吉林大学

李红星

东华理工大学

2016

袁三一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任政勇

中南大学

刘云鹤

吉林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017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陈届宏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王本峰

清华大学

 

吉林大学

 


 

(7)中国科协优秀科技工作者候选人推选: 经会员单位推选,我会分别于2014年度、2016年度完成了中国科协优秀科技工作作者候选人的推选工作。2014年报送北京大学教授、地空学院副院长黄清华,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平、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质量处处长,高级工程师张青杉为中国科协优秀科技工作者候选人;经会员单位推选,2016年报送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长江地球物理探测(武汉)有限公司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建清为中国科协优秀科技工作者候选人,以上同志并获批准。

(8)中国科协奖项提名专家委员会专家人选推荐:按照中国科协科协办函组字〔2016123号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推荐中国科协奖项提名专家委员会专家人选的通知要求,推荐陈晓非、熊盛青、郭建为中国科协奖项提名专家委员会专家人选。

(9)光华工程科技奖候选人推荐:根据中国科协《关于开展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候选人推荐工作的通知》科协学函管字〔2015104 号精神,我会组织开展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候选人推荐工作,经会员单位推荐,奖励办公室专家评审委员会审定,我会上报中国科协光华工程奖候选人两名,分别是: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公司赵波教授级高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孙进忠教授。

(10)提名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奖候选人:根据科协组函人字〔2016160号文件精神,我会提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饶莹为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奖候选人。

(11)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人选201612月,我会申请承担中国科协 “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2016-2018年度项目并获批准,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岳玉波、郭振波两位博士入选青托人才。

(12)全国学会优秀党员科技工作者推荐:经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党委成员扩大会审议通过会员单位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推荐的党员田忠斌、西安西北有色物化探总队有限公司推荐的党员郭文波为全国学会优秀党员科技工作者人选。

(13)全国创新争先奖推荐:根据人社部函〔201747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中国科协 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关于评选全国创新争先奖的通知》精神,经候选人所在单位履行民主推荐、专家评议、集体研究,我会向中国科协推荐陶知非为全国创新争先奖章候选人人选、薛国强为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候选人人选。

(14)学会《会讯》优秀通讯员


 

2013-2016年学会《会讯》优秀通讯员奖获奖名单

年度

单位

2013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2014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2015

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

2016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三、学术交流和学术研究项目

(一)学术交流

为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开展学科交叉、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是学会的主要工作,第九届理事会坚持办好每年的学术年会,各专业委员会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学会每年均举行20次以上的学术活动。据不完全统计,2013-20179月底共举办各类学术会议135次,参加交流人数约达19193人,交流论文约10246篇,出版学术交流论文集37本,继续教育培训班16个,继续教育受众人数1760人。


 

 

20132017年综合学术年会基本情况汇总

届次

时间

地点

规模()

主题

第二十九届

2013.10

昆明

1036

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深化学科交叉融合

第三十届

2014.10

北京

1500

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深化学科交叉融合

第三十一届

2015.10

北京

1500

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深化学科交叉融合

第三十二届

2016.10

北京

2000

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深化学科交叉融合

第三十三届

2017.10

北京

2300

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深化学科交叉融合

 

2013年—20179月学术活动情况汇总

主办单位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

3

2

3

2

1

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

1

1

2

2

1

地球物理技术专业委员会

2

3

1

3

0

空间天气专业委员会

2

1

1

1

1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2

2

4

3

2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

2

2

2

2

1

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0

0

0

1

0

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

5

2

2

1

0

信息技术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1

1

1

1

1

矿山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1

2

1

2

0

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1

1

1

1

0

流体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

1

1

1

1

1

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

1

2

4

4

2

地磁与高空物理专业委员会

2

4

4

0

0

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2

2

3

0

0

地热专业委员会

3

2

2

1

0

铁道分会

1

1

0

1

0

固体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0

1

1

2

0

浅地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1

0

0

0

岩石物理专业委员会

 

 

0

1

0

宣传出版

2

0

0

1

0

 

32

31

33

29

13

说明:各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会议均以第一主办单位统计。

 

2013年—20179月底继续教育活动汇总

年度

培训班数(个)

培训规模(人)

2013

1

110

2014

4

345

2015

3

521

2016

6

572

20177

2

212

合计

16

1760

 


 

1、国内交流


 

我会第29届学术年会于20131012日至15日在云南昆明召开。本次年会与会人员1036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6人。年刊《中国地球物理-2013》收录了956篇论文摘要(包括大会报告)。来自我国内地、台湾、美国、意大利、英国等专家学者共541人到会做了报告,其中大会报告12篇。本届年会设分会场13个,进行了28个专题的学术交流会,其中包括一个国际专题及一个学术论坛。通过学术研讨会的讨论和交流,在各专题推荐出“学生优秀论文奖”候选人的基础上,最后经学术委员会审议评定,学会网站公示,27位学生获本次学术大会的学生优秀论文奖。2013年学术年会实行了网上投稿、审稿、会议注册,同时增加了张贴报告,改进了办会形式。2013年学术年会网上注册有640多人,提前注册人数比以往增加了1倍,为更好的提供会议服务提供了信息,也为今后完善会议管理、提高会议质量积累了经验。

2014年起,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组委会、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与成矿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共同承办的“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会议于20141019-2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共设了69个专题(包括4个国际专题),其中,地球物理学会场有30个专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作为“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的分会场照常进行,学科间交叉渗透的扩大与深化,推进了科技创新和新亮点的形成与优化,会议获得了多赢。本次联合学术年会与会人员约150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2人,联合学术年会收到论文1828篇,论文集收录论文1761篇(包括6篇大会邀请报告),文章来自于我国内地、香港、台湾和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瑞士等国家和地区的中外学者,1200人在大会上做了学术报告,本次会议共设22个分会场,进行了69个专题的学术交流会。通过学术研讨会的讨论和交流,在各专题推荐出“学生优秀论文奖”候选人的基础上,最后经学术委员会审议评定,学会网站公示,44位学生获本次学术大会的学生优秀论文奖。年会期间,开展了成果和新产品、新技术展览,参展单位包括地震仪器厂商、地质仪器厂商、地质与地球物理勘探公司等,与会代表对参展产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宣传和交流效果。

2015年,我会第31届学术年会与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一起举行,本次联合学术年会设有72个专题,其中1个国际专题,有关地球物理的专题34个。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收到论文 1882篇,论文集收录论文1761 篇,1500人到会,其中有10多位两院院士,设立了23个分会场,来自我国内地、香港、台湾的学者和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瑞士、新加坡等地区的专家共1300多人在大会上做了学术报告,其中大会报告4篇,口头报告1239篇,张贴报告483篇。年会期间,免费为14个地学期刊编辑部、出版社和院校提供了展位,为学术期刊的宣传展示搭建平台;同时开展了地学相关的成果和新产品、新技术展览,11个参展单位包括地震仪器厂商、地质仪器厂商、地质与地球物理勘探公司等,与会代表对参展产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宣传和交流效果。

20161015日至18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32届学术年会与第3届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在北京市联合召开。会议共同主办单位增加了中国地震学会。本次联合学术年会设有87个专题(其中有关地球物理的专题40个),收到论文2302篇,大会邀请报告6篇,设23个分会场,口头报告1582篇;张贴报告662篇,到会代表超2000人。本届年会的特点:1)青年学生依然是本届年会的主要参与群体,一大批优秀的青年学者也已成为本届年会不少专题的组织者,在学术组织与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张贴报告逐步受到重视,不少专题为张贴报告者提供了2-3分钟的口头介绍机会,交流效果比往年有较明显改善;3)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需求,设立了互联网+地球物理的专题,为促进地球物理在多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4)年会的学术交流氛围越来越浓,学术交流平台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5)年会的网络化不断完善,显著提高了会务工作效率。

专业委员会学术活动:各专业委员会除了积极组织每年学术年会的分专题讨论会外,还各自开展了相关的学术活动,吸引诸多国际和国内专家、学者到会研讨交流,讨论的热点均同当前的科技发展与应用紧密相连,会议的形式是口头报告与张贴报告相结合,会后编辑出版论文集,参会人员均超过百人

2、国际合作交流

在九届理事会的领导下,国际交流获得长足进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与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SEG)签订关于联合举办地球物理国际研讨会的协议,双方决定每两年在中国举办一次研讨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与EAGE签订合作协议,成为相关学会,EAGE在每年年会期间,向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免费提供一个展位,供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发布相关信息。加强了与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的联系,签订了合作协议,准备共同举办国际研讨会。越来越多的国际地球科学专家和学者参加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并作报告。通过积极宣传、交流与合作,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国际影响力在不断增加。

1 2013717日-19日,由美、韩、澳、日、中五个国家的学会联合举办、我方主办的“第一届亚太区近地表地球物理研讨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土资源部、中国地震局、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华东)、成都理工大学、吉林大学、长安大学、武汉大学等有关科院院所、企事业单位和大专院校及韩国、澳大利亚、丹麦、法国、意大利、日本、蒙古、新西兰、尼日利亚、俄罗斯、英国、美国等国内外专家、学者共计308人参加了会议,其中国内代表238人,境外代表70人。本次会议收到论文203篇,经NSGAPC学术委员会评审,录用论文168篇。三个分会场分15个单元进行了口头报告134篇,两个单元张贴报告34篇,其中国外论文49篇(包括张贴论文2篇);国内论文119篇(包括张贴论文32篇),评选出优秀学生论文10篇。本次论文涉及面广,涵盖了近地表地球物理与人类活动、浅层地震、探地雷达、电法、电磁和核磁方法、工程地球物理、矿山及地热勘查、遥感和激光雷达应用、重力、磁法勘探、水文地球物理、岩石和土壤性质、井中地球物理、建模与反演、物探仪器和软件、应力测量与应用及近地表与地震勘探研究等方面内容。本次会议的举办,不仅为亚太地区等各国的同行、专家提供一个研究和探讨最新成果横向交流的平台,而且促进了国内外地球物理学家之间的学术交流,集中展现了当前亚太地区的近地表地球物理技术前沿及其发展方向。为我国广大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的地球物理工作者及相关大专院校师生进入高层次学术前沿,提供了新的学术交流平台,扩大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对外联系,增进我们与各国同行之间的交流,展示了中国地球物理科技的良好国际形象,对推进我国近地表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2014619日至22日在古都西安,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南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和长安大学主办,长安大学和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具体承办的第六届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国际会议((ICEEG 2014))—“浅地表地球物理与城镇化”成功召开,来自国内外280名代表注册参会,其中有20位来自美、欧(德、瑞士)、拉美(巴西)和亚洲(巴基斯坦、日本和中国台湾)的代表;会议使用汉语或英语两种语言,有15位大会特邀的国内外专家作了精彩的报告并回答问题,115篇论文围绕“地球物理与环境保护”的主题分三个报告厅就七个专题进行报告和讨论,内容涉及环保、斜坡岩土地质灾害、地面变形地质灾害、矿井地质灾害、特殊岩土工程病害、土地荒漠化地质灾害、地下水资源、水土环境异常等领域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技术和仪器设备与软件等方面的新进展。会议收录论文130篇,由科学出版社纽约分社正式出版,书名是:Near Surface Geophysics and Urbanization,全书共753页、16开,在会议上发放。

320146月中旬,学会组团一行4人参加了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76EAGE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Geoscientists & Engineers欧洲地质学家与工程师学会)年会。EAGE是国际著名的石油与地质行业学会之一。该组织成立于1951年,是专门为地质、矿业、石油勘探与开发、城市建设及环境保护的教育、技术交流而建立的学术交流组织。此次参会旨在加强与相关国际学术组织的交流,开拓更多的为会员服务的渠道,同时也是学习、宣传和拓展的机会。会议期间,代表团一行在EAGE展区与Gerard Wieggerink 博士等进行了座谈和协商,郭建秘书长对我会的情况做了介绍,同时就EAGE对我会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并就今后进一步加强双方合作达成了一定共识,商讨签署合作备忘录相关事宜。

42015419-22日在四川省成都市成功举行了第二届重磁电方法及应用国际研讨会(GEM 2015 成都)。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CGS)与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SEG)联合主办,成都理工大学承办,到会代表281人,其中境外代表50人,收到论文189篇,录用论文132篇,两个单元共张贴报告67篇,两个分会场共进行口头报告65篇,其中国内论文录用92篇,国外论文录用40篇。本次会议论文涉及重磁电方法原理及技术、油气勘探与生产、矿产与地热资源、环境与工程等与地震勘探研究等方面内容,与会代表围绕重、磁、电等地球物理方法在勘探自然资源和解决工程与环境方面的技术和应用为主题,研讨重磁电地球物理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代表着目前国际重磁电地表地球物理的学术前沿与最新研究成果动态。

5201577-10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代表团共42人参加了在美国夏威夷举行的第二届亚太区近地表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暨展览,共有170多名专家与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作为会议主办方组团参加了本次会议,并在会上进行了展览和学术交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在展区设了展台,向各国地球物理专家介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议进行了大会报告、分专题报告会和张贴报告,来自二十余个国家的专家和学者在会上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

620151115-18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代表团一行13人参加了在阿联酋大学举行的国际工程地球物理研讨会

72015326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CGS)代表郭建秘书长在北京与AGU代表首席执行官Chris McEntee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就今后有关合作事宜达成一致。

8)由中国工程院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牵头;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等单位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协办的第七届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国际会议(ICEEG2016)和地球物理与资源环境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于2016627日至629日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地球物理与资源环境,会议议题涉及工程、环境、生态、水资源和灾害等领域的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和仪器等方面的最新成就与新进展,以及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在重大工程中的新近应用成果。来自中国、美国、意大利、瑞士、哈萨克斯坦、德国、法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共300余人参会,完成了105个口头报告和15个张贴报告。会议精选出的130篇论文被编入《Resource Dete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ith Applied Geophysics》文集,现已由Atlantis出版社出版。本次会议的召开,对推进地球物理与资源环境的科技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920166月在维也纳举办的EAGE2016年会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CGS)与欧洲地球科学家与工程师协会(EAGE)签订合作协议,使得双方成为关联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博士和欧洲地球科学家与工程师协会主席Mohammed Alfaraj博士在合作协议上签字,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常旭教授出席签字仪式并代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向EAGE同行赠送礼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王仰华教授和李向阳教授出席签字仪式。EAGE相关负责人出席了签字仪式。

10)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CGS)与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SEG)联合主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承办的2017地球物理机遇与挑战国际会议(2017 CGS/SEG International Geophysical Conference- Geophysical Challenges and Prosperous Development)2017417-20日在青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逸夫楼举行,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南非、巴基斯坦、英国、加纳、新西兰、马来西亚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0名代表参加会议。本次会议收到论文485篇,经IGC学术委员会评审,录用论文427,其中口头报告390篇,张贴报告37篇,评选出优秀学生论文28篇。会议分地球物理挑战、勘探地球物理、油藏地球物理、井孔地球物理、矿藏地球物理、海洋地球物理、地热资源地球物理、工程地球物理、煤矿工程地球物理、岩石物理、非常规地球物理、固体地球物理、地球物理大数据分析等13个专题,设置8个分会场共53个单元的口头报告和3个单元的张贴报告进行展示,内容涵盖当今地球物理研究的前沿领域和重要方向。会议围绕着“地球物理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从各个方面展示了地球物理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梳理国际地球物理技术最新进展,为地球物理学科建设和行业发展提供战略思路、意见和建议。本次会议的举办,不仅为各国的同行、专家提供一个研究和探讨最新成果横向交流的平台,而且促进了国内外地球物理工作者之间的学术交流,扩大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对外联系,增进我们与各国同行之间的友谊,对推进我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学术研究项目

1.承担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交给的地球物理学名词修订工作,2009年底成立了由陈运泰院士为主任的第二届地球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聘请了地球物理学界的18位院士和近70位分学科的专家学者参加此项工作,完成了词条收集、整理、第一次及二次查重和添译注、专家审查, 并请第二届地球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阅,20161221日,第二届地球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了审定会议,会议由黄清华秘书长主持。会上,黄清华秘书长宣布第二版地球物理学名词定义编写工作基本完成,向参与编写工作的专家学者致谢。陈运泰院士对第二版地球物理学名词审定工作进行了总结,第二版地球物理学名词审定工作具有时间长(7年)、范围广(大于12个主要分支学科)、收词量大(6191个名词)、内容多(定名加注释)的特点,其概念体系尽量保持与第一版一致,保持了名词审定工作的连续性。第二届地球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本着尊重科学、尊重历史、尊重现状的原则,尊重主学科的命名,积极与兄弟学科进行查重、协调,对审定工作进行严格把关,在选词—定名—注释三个环节上坚守“准确、简洁、清楚”三大严格要求。名词审定工作对科研、教学、科普、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对海峡两岸的交流均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换届时,第二届地球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陈运泰院士被评选为先进个人,第二届地球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推荐的北京大学地空学院副院长黄清华教授,被聘为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七届全国委员。

2.2012年学会承接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科发展史研究》项目,继续对中国地球物理学科发展进行研究,对已出版的《中国地球物理学学科史》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努力为学科发展和科技建设留下宝贵的史料,也为编写《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史》打好基础。《中国地球物理学史》是对2012年出版的《中国地球物理学学科史》一书内容进行增补、修订、完善,聘请了近百位本学科的专家和科技工作者(志愿者)参加撰写,开展调研、采访、座谈、讨论,翻阅、查找大量史料和文献,对《中国地球物理学学科史》的文字、图片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还增加了部分分支学科,目前该书已交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在三审三校,计划于9月中下旬出版,《中国地球物理学史》的出版,为学科发展和科技建设留下宝贵史料和历史经验。

3. 由国务院立项、中宣部牵头组织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编纂工作于20151月在北京启动。《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定位于新型的网络百科全书,是基于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进行知识生产、分发和传播的国家大型公共知识服务平台。第三版的最大特点,是同时拥有网络版与纸质版。根据中国科协和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要求,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于201576日下午在北京组织召开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地球物理学科编纂工作启动会议。第三版地球物理学科编委会主任由陈运泰院士担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陈颙院士到会并代表学会讲话。他指出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是地球物理学者为社会贡献知识的重要途径,对学科建设和发展有重要作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承担组织工作是责任所系。要求学会秘书处要多与专家充分沟通,希望大家加强协作,按照预定的目标切实加以推进,确保该项工作顺利进行。12个学科组已有框架条目表初稿,20151117日召开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地球物理学第二次编委会,讨论并确定《中国大百科全书》一版、二版条目修订方案,目前按照预定的目标加以推进,确保该项工作顺利进行,力争2017年年底完成编纂任务。

4.为迎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70周年华诞,承前启后,对学会进行总结、宣传,我会于2015年启动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史》撰写工作。20152月,我会成立了学会史编写组,并发出球会字(2015)第05号《关于编写<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史>的通知》。各分支机构和地方学会组织积极响应学会号召,分别成立了编写小组,撰写各自的专业委员会史、工作委员会史和地方学会史,这将作为史料的一部分编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史》。我会部分分支机构和11个省市地方学会提前完成编写任务并提交了史稿材料。学会于2016720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史》地方学会史工作会议,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四、承担的科协项目

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九届理事会的领导,在中国科协的指导下,按照中央对中国科协及所属学会的指示精神,我会以增强服务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导向,积极投入中国科协学术重点活动的项目申请,第九届理事会期间,先后承担中国科协项目10项,为打造高质量学术交流活动品牌,促进我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我会实施创新驱动提供支撑

1、承担《中国科协学会改革发展基础工程资助类项目-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评价体系》,项目编号:XHGL2013001-D220133月承担,我会通过借用国际通用做法,结合我国实际,根据我国目前已对相关专业进行认证,在已初步形成的国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经验的基础上,设计符合地球物理行业需求的各项规范和制度,建立中国注册地球物理师资格认证制度,走国际互认道路,以进一步推动我国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的发展,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发挥关键作用。

22015年承担学术会议示范品牌建设工程项目-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31届学术年会,项目编号2015XSJLZ01

32016承担学术会议示范品牌建设工程项目-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32届学术年会,项目编号2016XSJLZ01

42017承担学术会议示范品牌建设工程项目-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33届学术年会,项目编号:2017XSHY005

2013-2017年,我会连续承担了学术会议示范品牌建设工程项目,通过学术交流,总结地球物理学科的发展,分析科学前沿领域及发展方向,组织新的研究课题及相关专家到会做学科发展导向性报告,与会员共同交流、互通信息。一年一度的年会,旨在通过学科间的互相交叉、交流和参透,鼓励地学科技工作者积极开展原创性科学研究、技术实践和技术创新,更好地为地球科学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推动地球物理学科的发展和创新,在中国地球物理学界具有很大影响。主要内容包括:1)邀请国内、国外专家做学科发展导向性报告,研讨国际热点和前沿问题;2)积极组织交叉学科的专题研讨会,推进学科交叉渗透,推进科技创新;3)与国民经济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求相结合,交流成果,沟通信息,宣传新思想,推广新技术、新方法;4)进行在线投稿、审稿和在线注册,提高办会质量和工作效率;5)颁发地球科学领域的各类奖项,以鼓励地学科技工作者积极开展原创性科学研究、技术实践和技术创新,更好地为地球科学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论文集进入电子期刊网上检索系统,口头报告与张贴报告相结合,报告的形式与国际会议接轨;6)评选学生优秀论文奖,推出新人,发展学科。

5、承担中国科协继续教育示范项目地空电磁探测高端前沿培训,项目编号:JXJY2016-320166月承接该项目,项目完成以后的创新点如下:1)率先在国内应用地球物理领域培训和推广地空电磁法探测新技术。地空电磁法在国外虽然有研究,但是应用较少。这项技术可能在下一轮地勘市场中发挥重要的作用。2)研究探索适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一线企业创新创业高端技术培训工作机制。预期成果如下: 1)对本次地空电磁法探测新技术培训进行总结,结合教师团队建设、单位新技术培训、行业咨询、实地技能等方面系统培养,探索并形成一套有效的地空电磁法高新技术培训工作机制。2)形成地勘行业地空电磁探测高新技术研究和应用开拓性队伍。3)凝练并解决一批地空探测技术难题。

6、承接中国科协政府转移职能与科技公共服务工程-地球物理科技评估项目,项目编号:2016GGFZ002,通过项目,2016年承接该项目,达到了以下目标:1)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科技推广中心为依托,探索地球物理科技评估机制,建立评估机构,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等于科技活动有关的行为所进行的专业化咨询和评判活动。2)利用学会已有资源,建立地球物理科技专家库和成果库,对已有的地球物理科技成果及地球物理科研项目进行评估、后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结合典型地球物理领域评估示范,形成一套完整的地球物理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定期开展各种评价活动,激励各单位及个人的创新性,指导地球物理科研项目的立项及管理工作,增加一线企业产能。3)通过对地球物理科技成果进行公正的鉴定、评价,对于保证、监督地球物理科技成果质量,促进地球物理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国民经济发展。

7、承担科协学会治理机制改革和评价体系建设工程项目-学会治理体制改革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6XHGL00120165月承担项目,其目的是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增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组织性、先进性、群众性,更好地团结凝聚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创新创业,把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团结服务广大科技工作者、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有机统一起来,从而不断增强学会会员凝聚力、学术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真正把我会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科技社团。通过该项目,进一步推进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从根本上解决活力不够强等问题,真正把我会做实、做强、做好,更好的为广大会员服务,以推进地球物理学科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8、承接政府转移职能与科技公共服务工程--地球物理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水平评价,项目编号:2016GGFZ0022016年承接该项目,目的是地球物理学科中的部分分支学科属于工科范畴,如勘探、工程、水文和环境地球物理学等。为更好地服务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提升职业技能和学术地位,根据我会的业务领域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需求,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申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16年科技公共服务工程项目 - 地球物理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水平评价,通过该项目,完成: 1)完成《地球物理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水平评价工作管理办法》草案;2)完成《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水平社会化评价办法》草案;3)完成二批地球物理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水平评价。

9、承担中国科协 “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2016-2018年度项目201612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申请承担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其目的是发挥学会智力优势和公益立场,凝聚地球物理学术大家的智慧,以大人物选择小人物、大人物培养小人物的模式,在地球物理行业中发现一批具有潜力且迫切需要支持的青年潜力人才,通过该项目,结合学会已有学术资源、人力资源,依据学会跨行业特点,定向扶持并培养年轻学者,为其提供成长和提升的平台,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好科研黄金,潜心科研,做出具有真正创新性、创造力的科研业绩。本项目学会计划重点培养32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主要是针对专业领域方面青年人才,通过定向培养,使他们成为创新型人才,为学会的学科学术带头人储备人才,也为青年科技人才创造成才机会,从而达到定向着力培养专业知识广博并掌握专门工程技术的复合型青年人才的目的。采用连续三年稳定支持、以奖代补的方式,帮助他们在创造力黄金时期做出突出业绩,努力成长为品德优秀、专业能力出类拔萃、社会责任感强、综合素质全面、具有国际视野的学术技术带头人,成为国家主要科技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重要后备力量。

10、中国科协高端智库咨询服务行动-吉林省油页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项目 20174月承担该项目,其目的是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将于20176月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为体现中国科协年会为举办地服务的要求,着眼国家和吉林省发展战略需求,面向吉林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紧扣区域热点和特点,围绕产业政策、人才政策、对外开放等方面组织院士专家开展高端智库咨询服务行动专题调研(以下简称“专题调研”),并在调研基础上,组织院士专家与吉林省领导进行面对面交流,就事关吉林省转型发展的重大课题提出对策建议,服务吉林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

五、科普教育

在科普教育方面,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按照中国科协对科普工作的要求,广泛开展群众性、基础性、社会性科普活动,加大科技知识在全社会的传播速度和覆盖广度。20132016年,学会组织的科普教育活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创新活动形式,内容与时俱进,在进一步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方面,取得了突出和显著的成效,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2013--2016年连续4年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学会科普工作优秀单位”。


 

201320177月学会科普教育开展情况

年份

科普宣传讲座

发展科普

教育基地

科普传播专家

团队科普活动

组建科普

传播团队

次数

受众人数

受众人数

2013

28

33100

1

8000

6

2014

26

49000

2

10000

0

2015

30

39900

1

9000

0

2016

29

33500

1

1000

0

2017

20

22300

1

6000

2


 

2013年举办科普宣讲活动总计为28次,其中院士科普报告会2次,举办专题展览13次;举办青少年科普宣讲活动10次,其中专家报告6次,受众人数8300人次;制作科普挂图1种,挂图总数5500张;宣传活动受众人数33100人次,参加活动科技人员总数95人次,其中专家33人次。

201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将科学传播专家团队组建和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建设作为学会的重点工作, 2014年学会3支科学传播专家团队项目获科协资助,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在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共设立了7个科普教育基地,2014年发展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计算所和辽河油田幸福小学科普基地。加强和完善了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房山分校和抚顺雷锋小学科普基地建设。科普教育基地通过举办科普展览、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对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在开展科学传播专家团队组建和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建设工作,动员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和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科学传播工作。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已组建科学传播专家团队6支,科学传播专家40余人。2015年学会1支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和两项科普微信平台辟谣项目获中国科协资助,各项目按计划有序开展。2014年中国科协资助的3支科学传播专家团队科普项目顺利结题。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开展科普知识传播工作,建设了地球探秘上天入地两个科普微信公众号。中国科协授予我学会“2015年度科普工作优秀学会称号。2015年度在微信科普辟谣工作中表现优秀,获腾讯公司表彰。

201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按照中国科协对科普工作的要求,在进一步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方面,取得了突出和显著的成效,连续五年获得中国科协全国学会科普工作优秀单位的称号。在开展科普信息化工作,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开展科普知识传播工作,为配合科协防灾减灾宣传周,“上天入地”微信平台做了8期科普宣传,在平台开展了线下线上的互动,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2016815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和中国电子学会举办的“2016年全国中学生科学技术创新夏令营”在大连理工大学科技园火热开启。通过此次夏令营培养了同学们的创新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让他们在5天的营地生活中,锻炼能力、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合作分享,将后续的高中学习能力提升新的高度。为进一步壮大科普宣传力量,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认定中国地质大学附属中学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普教育基地。目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在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共设立了9个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通过举办科普展览、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对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围绕科协年度科普工作重点,结合主题科普宣传日开展了系列活动,将组建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和为团队服务作为工作重点,年度科普工作有序开展。422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围绕“讲述地球的故事” 宣传主题,联合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等多家单位开展了系列科普宣传活动。并认定广州卫星地面站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普教育基地,并新组建2两支科学传播专家团队,进一步壮大了学会的科普宣传力量。

五年来学会品牌科普成果有:

1.《热力图怎么和城市减灾挂上钩了》2016年通过《科普中国》微平台进行广泛传播;

2.《油气资源的宝库--海洋》在新华网《科技前沿大师谈》栏目收发,传播量达100万人次;

3.《地震多了吗?》在新华网《科技前沿大师谈》栏目收发,传播量达100万人次;

4.《大壮逃生记》--科普动漫短片,参加中国科协科普部“科普影视厅优秀科普视频作品征集活动”,并荣获二等奖;

5.学会参与策划和制作的科普视频《探索宇宙的千里眼—国际30米望远镜》荣获“科普中国科普影视厅优秀科普视频作品征集活动”一等奖;

6.主题科普活动:“世界地球日”、“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周”、“世界湿地日”、“中国节水周”、“世界气象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全国土地日”等。

六、社会创新服务

1、职称评审:我会作为中国科协首批改革试点单位,根据学会评审、社会认可、不与工资直接挂钩的专业职称技术评审改革的社会需求,开展职称资格认证(试行)工作, 2013-2016年为会员单位评定正高级职称6人,副高级职称25人,中级职称70人。学会将继续完善此项工作,逐步得到行业认可和社会认可,使职称资格认证工作更加符合社会发展和会员的需要。


 

2013年—2017年职称评审汇总

年度

教授级高工

(研究员)

高级工程师

(副研究员)

中级

初级

小计

2013

2

5

10

0

17

2014

3

8

17

0

28

2015

2

7

28

0

37

2016

1

5

15

2

23

2017

0

0

0

0

0

小计

6

25

70

2

105

 


 

2、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认证:2015年为推进中国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制度的顺利实施,在完成2013年度中国科协学会改革发展基础工程项目-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评价体系课题的基础上。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扩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围绕推进科技人才评价专业化、社会化的总体要求,突出学会专业属性和技术优势,重点开展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水平评价类而非行业准入类职业资格认定。根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的《中国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资格管理工作暂行办法》的精神和实际工作需要,我会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特许一批具有评审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资格的专家,学会于2015610日向各有关单位下发了《关于申报特许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资格认证的通知》,截止720日,共收到87人申报材料,人员分别来自我会单位会员的28个部门、39个单位,经认真评审,报送的87位候选人54人通过评审资格,通过率为62.07%

2016年中国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考试、考核答辩于20161219-21日在北京举行。经笔试、考核答辩,评审专家仔细阅读参评人员的申报材料并对其进行评议、打分,最终72人通过,其中工程类通过35人,矿产资源类通过37人,通过率为82.76%。本次评审出来的中国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均是本专业领域内工作成绩突出的优秀执业者,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从事地球物理勘探、勘查工作时间都超过20余年,其职业道德符合《中国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相应要求,能够成为本行业领域内的执业行为楷模。


 

 

中国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名单

(按姓氏排名)

序号

姓名

工作单位

1

蔡锡伟

中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采集技术支持部

2

曹孟起

中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3

常锁亮

太原理工大学

4

陈昌彦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5

陈海弟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探院

6

陈世军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7

陈小峰

河北中核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8

程建远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9

邓居智

东华理工大学

10

底青云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11

董伟良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12

杜文凤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13

杜向东

中海油研究总院

14

范正国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15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16

冯茂生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一地质勘查院

17

冯西会

陕西省煤田物探测绘有限公司

18

高才坤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9

高明程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

20

 

中石化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21

郭文波

西安西北有色物化探总队有限公司

22

郭玉峰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

23

郭玉松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工程物探研究院

24

韩立国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25

韩文明

中海油研究总院

26

韩永琦

甘肃铁道综合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

27

韩长青

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

28

何良军

浙江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

29

何展翔

中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综合物化探处

30

胡明考

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

31

黄清华

北京大学

32

黄笑春

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九0二地质大队

33

江民忠

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

34

 

中铁二院地勘岩土公司

35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36

李才明

山东正元地球物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37

李怀渊

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

38

李建国

山西省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院

39

李临涛

中国海洋石油国际有限公司

40

李书华

山东正元地球物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41

李文忠

长江地球物理探测(武汉)有限公司

42

李绪宣

中海油研究总院

43

李学军

正元地球信息有限责任公司

44

李彦鹏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45

李张明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46

李志华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地质路基勘察设计研究院

47

林洪辉

北京铁五院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48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49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岩土公司

50

刘怀山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51

刘金光

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52

刘宽厚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53

刘润泽

长江地球物理探测(武汉)有限公司

54

刘泰峰

河北地质大学

55

刘运平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岩土公司

56

柳建新

中南大学

57

楼加丁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58

卢君实

东北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

59

罗辉才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

60

罗壮伟

北京勘察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61

吕公河

中石化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62

孟小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63

米晓利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

64

苗宇宽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一地质勘查院

65

明治良

Colchis公司/科吉思石油技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66

穆建强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

67

倪四道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68

倪卫冲

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

69

宁宏晓

中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采集技术支持部

70

彭苏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71

钱忠平

中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物探技术研究中心

72

任宝宏

山东正元地球物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73

  椿

四川中水成勘院工程物探检测有限公司

74

山科社

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

75

沈长明

湖南有色地质勘查研究院

76

硕良勋

河北地质大学

77

谭天元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78

汤井田

中南大学

79

唐东磊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80

田连义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81

汪瑞良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82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83

 

河北天元地理信息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84

王怀洪

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

85

王君恒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86

王克斌

中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

87

王世星

中石化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88

 

中石化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89

文俊武

山东华腾矿业勘查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90

吴志坚

甘肃省地震局

91

谢昭晖

北京铁五院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92

邢文宝

北京铁五院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93

熊盛青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94

徐国苍

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

95

徐佩芬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96

许德树

北京勘探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97

许峰明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

98

薛国强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99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100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101

杨文锋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岩土公司

102

杨占东

正元地球信息有限责任公司

103

殷长春

吉林大学

104

尹学林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05

于国明

北京勘察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106

 

中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物探技术研究中心

107

詹仕凡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108

张积运

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

109

张建清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110

张金淼

中海油研究总院

111

张明华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112

张青杉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探院

113

张汝杰

中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国际勘探事业部

114

张善法

山东正元地球物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115

张焱孙

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九0二地质大队

116

张义波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

117

张胤彬

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

118

张志清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19

张作宏

江苏省地质勘查技术院

120

 

中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121

 

中石化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122

周东红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勘探部

123

周家雄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南海西部石油研究院

124

周坚鑫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125

朱国维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126

朱向泰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


 

3、地球物理院士工作站建设:为了实现《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人才发展战略目标,根据中国科协等七部门委《关于动员广大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意见》,根据中国科协的要求,按照中国科协印发的《中国科协关于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发挥院士专家的技术引领作用,帮助企业培育科技创新团队,推动产学研紧密合作,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带动企业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经我会常务理事会同意,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于2016年开始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站工作。在推动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中,要坚持以需求为基础,项目为核心,企业为主体,实效为根本的基本原则。地球物理院士专家工作站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为一线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服务,为提升一线企业市场化创新能力提供服务。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专门成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指导小组。组长陈颙院士,副组长郭建,组员李貅、刘元生和薛国强。

2016713日、822日、923日通过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专家现场考察。同意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西北有色地矿集团、山东正元地球物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三个单位建立地球物理院士专家工作站,三家院士工作站相继于2017529日在陕西省西安市、818日在山西省晋中市、920日在山东省济南市进行了揭牌。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颙、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滕吉文率领多位专家、教授和学者正式进驻各个“院士专家工作站”。

中国科协20161028日在福州市召开《全国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经验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28个省市科协领导,这26个省市共建院士专家工作站2350个。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宣布2016年全国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园区服务中心)名单160家,2016年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站示范单位15个,我们学会非常荣幸成为其中之一。

4、科技成果评价:我会于201612月出台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成果评价管理办法》,加强了科技成果的评价和推荐工作。先后为第二炮兵指挥学院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国家安全地球物理环境资源与军事目标探测关键技术及应用”科技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会同意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在武汉为武汉江夏路桥工程总公司主持召开了“沥青砼拌合站废粉资源化技术及应该科技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会同意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5、创新助力工程:地球物理科技推广中心积极发掘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20172 月学会承担了我会单位会员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地空瞬变电磁法探测采空区拟地震偏移成像技术研究”、“ 非炸药震源煤矿构造探测可行性论证”两个项目技术咨询任务。通过技术咨询活动,使学会与单位会员之间形成更加密切的合作交流平台,走实产、学、研、推、用相结合的道路,更好地推进地球物理科技成果的转化进程。

6、“创新杯”全国大学生地球物理知识竞赛:为探讨地球物理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自2015年开始举办“创新杯”全国大学生地球物理知识竞赛活动,至今已连续举二届。首届地球物理大学生知识竞赛由北京桔灯地球物理勘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参赛队伍9支,第二届由山东大学承办,参赛队伍14支;第三届“创新杯”由中国矿业大学承办,本次参赛代表队有18支,将于9月在徐州进行最后角逐。大赛分设一、二、三等团体奖;同时还设最佳领队奖、最佳指导教师奖、最佳风采、最佳个人奖四个单项奖。

全国大学生地球物理知识竞赛旨在促进全国各大高校间的相互交流,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创新与交流的平台,通过竞赛锻炼,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运用勘探地球物理专业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国际化人才,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丰富和发展地球物理专业人才培养及教育教学的模式,推进地球物理事业的普及与发展,在全国地球物理专业大学生中营造热爱学习、勇于创新的氛围,将全国大学生地球物理知识竞赛打造成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一个学术品牌。

7“π-Frame全国大学生勘探地球物理编程大赛

为推广中国石化自主研发、基于大数据技术的π-Frame地震软件平台的技术成果和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中国石化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举办了第一届“π-Frame全国大学生勘探地球物理编程大赛

编程大赛于2016711日在北京正式启动,来自全国18所高等院校和中科院等单位的198名在校研究生参加了编程大赛。大赛分为3个阶段,一是培训阶段,让选手初步掌握π-Frame软件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二是初赛阶段,参赛选手从指定的模块列表中选择相关算法,在π-Frame平台上完成模块移植,根据173名参赛选手初赛成果的评定,63人晋级决赛,获得了组队参加决赛的资格;三是决赛阶段,由晋级选手自由组队在导师团的指导下基于π-Frame平台完成相关算法(分指定算法和自选算法两类)的模块开发,由106名参赛选手组成的48支参赛队参加了决赛,并于108日提交了成果。

大赛技术支持组参照π-Frame平台模块开发标准和规范,对决赛成果进行了测试,给出了决赛成果的初评成绩和意见;大赛办公室于1014日组织了优秀选手的现场答辩,大赛专家组综合选手现场答辩的情况,根据成果的技术难度、处理效果和方法先进性等评奖标准,评选出了特等奖1名、一等奖2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1016日下午,举行了大赛颁奖仪式,大赛组委会副主任焦大庆致颁奖辞,宣布了大赛的获奖名单。

本次大赛旨在激励地球物理相关专业大学生解决实际地球物理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大学生的算法实用化水平和综合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编程与科研能力,目的在于聚合各个方面的研发力量,实现跨区域、跨单位的协同技术攻关和软件研发,形成“共建、共享、共赢”和“万众创新”的局面。

七、宣传出版

我学会宣传出版工作在20132016年也同样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我会主办的期刊:地球物理学报(中英文版)、地球物理学进展(中文版)、APPLIED GEOPHYSICS(英文版)均被SCI-E收录,四种期刊计量指标均属上乘。学会四种学术期刊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均按时完成全年出版计划,并在质量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016年经申请,由中国科协批准成立Earth and Planet Physics英文期刊编辑部,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科学出版社,目前正在进行筹备工作。

《地球物理学报》多年来主要计量指标如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等排名均列地球科学类之首,位居我国科技期刊前列。《地球物理学报》建立了期刊现代化网络平台,进一步提升了期刊数字化水平,并实现稿件即时在线处理和以开放获取模式为核心的在线发布,在期刊网络平台建设方面,在技术上完成了优化和改进在线投稿审稿系统、移动出版平台、富媒体出版平台(RichHTML),读者ipad上实现离线阅读,2014年文章实现结构化、碎片化阅读。

2014年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分析数据库中(CSTPCD)》影响因子为2.001,总被引频次7475,保持国内期刊前列。 2014年在SCI-E中的影响因子0.703,总被引频次28015年影响因子0.769,稳中有升。《地球物理学报》继续是SCI-E(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EI(美国工程索引)、CA(美国化学文摘)、JST(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AJ(俄罗斯文摘杂志)、CSA(美国工程索引)、PA(美国石油文摘)、英国科学文摘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的统计源期刊。2014年,获得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称号(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图书馆联合颁发);获得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奖;获得“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称号(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委员会、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 颁发)。2014年《地球物理学报》获得中国期刊界最高奖项:期刊政府奖。2015年,获得中国数字化百强期刊称号;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Top50项目资助。

地球物理学进展在编委会指导下,编辑部圆满完成了2013-2016年各期中文版的编辑出版工作。与地球物理学报联合构成组合媒体平台,高水平的网络平台。2013-2014年,在期刊网络平台建设方面,取得重大进展。2013年,完成IPAD移动平台阅读;2014年,在在技术上完成和优化、改进在线投稿审稿系统、移动出版平台基础上,文章在PDF全文下载基础上实现结构化、碎片化阅读,《地球物理学进展》各项指标近年来亦居我国科技期刊200强之列。

Applied  Geophysics》在编委会指导下,编辑部圆满完成2013-2016年各期出版工作。在学术贡献方面,主要对应用地球物理领域热门研究进行重点报道。在技术进步方面,主要体现在:1)期刊网络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网上论文读者可以随时浏览,免费下载;2)大大方便了作者投稿,查阅稿件进展;3)海外投稿剧增;4)为栏目负责人建立了专用账户,为栏目负责人执行工作提供了条件,方便审稿查询所负责栏目的投稿和评审进展情况;5)论文报道有了很大提速。Applied Geophysics吸收优秀技术人员参与编辑工作,增加对投稿论文检测查重工作。在中国地球物理联合年会上开辟了应用地球物理学前沿专题。通过学会加强与本学科国内外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组约优秀稿件。切实有效地提高期刊的稿源质量和学术影响力。逐步把《Applied Geophysics》作为国内外的地球物理科技人员发表最新成果和了解地球物理学科前沿的必读期刊之一。以Springer Nature出版社对与其合作出版的其中1440种杂志在网上进行历时五年的问卷调查为例,至20141231日止,分析了每种杂志调查的结果,对本刊作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是:对本刊十分满意达到66%,满意为14%,达80%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thomson reuters 2015, 2016)统计,《Applied Geophysics2015SCI期刊影响因子0,804 2016SCI期刊影响因子为0.796

地球物理学报2016JCR统计:影响因子:0.795,总被引频次:3373

地球物理学报2015CJCR统计:影响因子:2.211, 总被引频次:8140

地球物理学报2015CSCD统计:影响因子:2.0780, 总被引频次:7631

地球物理学报综合评价总分83.06分,居全国第50 位,列地球科学类期刊第1位。

几年来我会刊物均按时完成了出版计划,保质保量超额完成预定任务。除了常规出版刊物以外,我会每年还出版大量的会议论文集,汇总国内外各类有关地球物理会议的学术成果,统计数据显示,四年来每年收录的论文数量逐步增加。正是因为这些期刊类和会议论文集的出版发行,形成了学会上下浓郁的学术氛围,充分调动了会员参与学会活动和学术交流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我学会学术活动的发展,出现了大量有见地的新学术成果。


 

20132016年学会宣传出版刊物出版总量、论文总量汇总

年份

期刊类

会议论文集

出版期刊数(册)

发表论文(篇)

会议论文集

种类

出版总数 (册)

发表论文数(篇)

2013

22400

920

8

3120

1681

2014

20800

910

9

4320

2511

2015

20800

914

8

2930

2266

2016

20800

921

12

4630

3788

 


 

2013年全年出版学术期刊4种,印发22400册,发表论文920篇;全年出版会议论文集8种,发行3120册,其中文集发表论文1681,出版印发4期《会讯》;

2014年全年出版学术期刊4种,印发20800册,发表论文910篇;全年出版会议论文集8种,发行4320册,其中文集发表论文2511,出版印发4期《会讯》;

 2015年全年出版学术期刊4种,印发20800册,发表论文914篇;全年出版会议论文集8种,发行2930册,其中文集发表论文2266,出版印发4期《会讯》;

2016年全年出版学术期刊4种、印发20800册,发表论文921篇;全年出版会议论文集11种,发行4630册,其中文集发表论文3788,出版印发4期《会讯》。

为给广大会员和地球物理工作者提供一个高效、方便的信息服务平台,学会派专人负责网站改版工作,修编网站版面,增加网站新功能,使其更符合电子办公的要求。学会会员管理软件已基本完成,实现了会员信息的实时更新功能。同时,学会网站不断完善,开通学会微信公众平台,开通网上支付系统,从以前单一的交费方式变为多渠道支付方式,为广大会员和地球物理工作者提供一个高效、方便的信息服务平台。《会讯》和学会网站增加了图文并茂的活动信息,各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和地方学会积极开展活动,发送稿件的数量明显增加,信息更新的速度和质量均有所提高。九届理事会期间网站新增学术年会的管理功能,包括在线注册、在线投稿、在线审稿和在线支付,方便了会员用户,收效良好。逐步实现学术会议的全程信息化管理,为学会今后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也为开展国际学术会议奠定了基础。


 

 

20132016年学会主要宣传出版物情况汇总

出版物名称

2013

2014

2015

2016

组织单位

次数()

总印数()

次数()

总印

()

次数()

总印数()

次数()

总印数(册)

《地球物理学报》

12

15000

12

12000

12

12000

6

12000

地球物理学报编辑部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6

网络版

6

网络版

6

网络版

6

网络

地球物理学报编辑部

《地球物理学进展》

6

4200

6

6000

6

4800

3

4800

地球物理学

进展编辑部

Applied Geophysics

4

3200

4

4000

4

4000

2

4000

应用地球物理编辑部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

4

12000

4

12000

4

12000

3

12000

会讯编辑部

中国地球物理-(学术年刊)

1

1100

1

2000

1

2000

1

2000

年刊编委会

国内学术会出版论文集

7

2020

8

2320

7

930

11

2630

各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理事会换届改选工作报告


 

第九届理事会换届改选工作,自20172月正式启动以来,至今已历时八个月。这八个月来,在中国科协和民政部的指导下,首先成立了换届改选工作委员会。在常务理事会的直接领导下,换届改选工作委员会根据会章和我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分级差额推选代表、理事以及名额分配办法,并进一步明确了理事会的组成原则和理事候选人的条件,除在学会网站上公布外,还以文件形式下达各推选点——副理事长单位、各单位会员、各专业委员会、地方学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为保障各推选点推选代表和候选人工作开展的民主与公正,换届改选领导委员会指派专人参与、监督并检查部分推选点的选举过程。

为了更广泛征求会员对常务理事、正副理事长和秘书长候选人提名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要求各推选点尽可能予以提名,供理事会投票选举参考。

为了保证各推选点所推选候选人的合法性,专门设立资格审查组对会员代表和理事候选人作进一步资格审查,再经过提名工作组汇总,分别送会员代表大会和理事会投票选举。

本次由109个推选点推选理事候选人150人,会员代表182人。根据部分推选点会员意见,为进一步扩大民主,经换届改选委员会批准将各推选点推出的代表名单也列入理事候选人名单在会员代表大会上进行投票选举,即实际要从332名理事候选人中,选出理事150人,按照得票多少,获得差额选举结果。

在所有推荐的理事中选举出常务理事50人,按得票多少获得差额选举结果。在选举出常务理事的基础上,提出理事长、副理事长候选人名单,在理事会上由全体理事无记名投票选举理事长、副理事长,并由理事长提名,理事会聘任秘书长,并将理事长、副理事长及秘书长人选报中国科协审批。

根据多数推选点建议:换届改选委员会按照学科的分布,单位会员情况,候选人的学术、社会地位,自愿服务学会的意识,以及方便参与学会各项活动等原则,结合推选点推选出的人选,综合提出一个名单,供代表大会和理事会讨论、投票参考。


 

 

一、修改《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章程》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党和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深入改革经济、科技和行政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从而使学会活动空间得以拓展,学会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为贯彻与时俱进的方针,适应新的形势,规范学会的活动,促进学会的发展,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处提出了关于修改《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章程》的建议,九届十四次常务理事会均认为对20121016日经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讨论、审议通过的,并已执行了五年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章程》进行修改十分必要,原则同意修改建议。

二、修改《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章程》的依据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印发的《全国性学会召开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及理事会换届工作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全国性学会章程应按照民政部《社会团体章程示范文本》、参照《中国科协章程》进行规范和修订。学会可以根据本学会具体情况补充必要条款。修改《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章程》的依据主要有:

    1.国家颁布的有关社团的政策和法规;

2.民政部《社会团体章程示范文本》;

3.《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章程》;

4.《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全国性学会组织工作通则(试行)》;

5.《全国性学会召开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及理事会换届工作办法》。

修改过程广泛听取了各方面建议,并向一些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和某些部门单位中的专家会员征求意见,同时也吸收了部分省区地方学会会员的意见和建议。

    《会章》结构与体例基本保持不变,仍依照民政部1998113日发布实施的《社会团体章程示范本》格式要求,共计八章48条。

三、《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章程》修改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业务范围

1.第六条 第(三)款增加:“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等内容;

第三章会员

2.第七条 增加:“高级会员”等内容。

3.第八条 第(三)款增加:“高级会员是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科技工作者或对学会工作有较大贡献的科技管理工作者等内容;

4.第九条 第(三)款增加:“高级会员”等内容;

5.第十条 第(一)款增加:“外籍会员除外”等内容

第四章组织机构和负责人产生、罢免

6.第十四条增加第(七)款和第(八)款。

第(七)款具体内容:选举产生监事会。

第(八)款具体内容:审议监事会工作报告。

7.第十八条 第(二)款删除“秘书长”等内容,第(七)款增加:“聘任或罢免秘书长”等内容。

8.第二十六条删除“秘书长”等内容

9.第二十七条删除“或秘书长”等内容

10.第二十八条增加第(三)款。

第(三)款具体内容:提名秘书长。

第五章资产管理、使用原则

11.第三十一条增加“会费标准须经会员代表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通过。” 等内容。

12.第三十二条增加“经费收支使用情况接受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监督,并向会员公开。” 等内容。

13.除上述之外,还对会章中的个别词句和文字进行了修改。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章程》

20171013日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会名称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英文译名: Chinese Geophysical Society,英文名缩写:CGS)。

第二条 本会是由我国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组成、依法登记成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的纽带和发展地球物理科学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团体会员。

第三条 本会的宗旨:贯彻改革开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民主办会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扬学术民主,树立良好学风;提倡尊重真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尚;倡导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精神;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公德;团结、组织中国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活动,促进地球物理学科的发展,出成果、出人才,为推动科技进步、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第四条 本会接受业务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登记管理机关国家民政部和有关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 第五条 本会的住所设在北京市。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六条 本会的业务范围:

()积极开展国内及国际学术交流,组织学术探讨和科学考察,活跃学术思想,交流工作经验,促进学科的交叉渗透,提高学术水平,推动本学科的发展,加强国内地球物理工作者的联系和团结,加强同国外地球物理科技团体和个人的友好联系;

() 根据国民经济、社会及地球物理学科发展需要,组织本学科有关专家对有关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战略、政策等重大问题提出积极的建议或决策性意见,努力发挥本学科在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学科发展中的作用;

() 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编辑出版《Applied Geophysics》、《地球物理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地球物理学进展》、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会讯》、《中国地球物理》(年刊)等学术书刊和音像制品。利用多种形式推进科技进步,促进知识更新,提高会员学术水平,协助会员开拓更广泛的活动领域;

() 发现并推荐人才,依照有关规定经批准,奖励和表彰在科技活动中取得优秀成绩的会员;

() 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地球物理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 积极开展与地球物理有关的科技项目的技术开发、咨询、技术培训、技术中介、技术服务。接受委托,进行与地球物理有关的科技项目的论证、科技成果的评价与推广、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科技文献和标准的编审等,促进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 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反映会员的意见和呼声,举办为会员服务的各种事业及活动;

第三章 会员

第七条 本会的会员包括个人会员和单位会员。个人会员包括高级会员、普通会员、学生会员和外籍会员。

第八条 申请加入本会的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 拥护本会的章程;

() 有加入本会的意愿;

() 高级会员是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科技工作者或对学会工作有较大贡献的科技管理工作者

普通会员是具有中级或相当于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获得学士学位以上的科技工作者,以及热心参与和积极支持学会工作,并具有相应专业知识的科技管理工作者;

学生会员应是具有地球物理相关专业的在校生;学生会员毕业后可转为普通会员;

外籍会员应是在地球物理科技领域上有较高学术造诣,对我国友好,并愿意与本会联系、交流和合作的外籍科技工作者。

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入会,参照外籍会员办理。

(四)单位会员是与地球物理学科相关、具有一定数量的科技人员、并愿意参加学会有关活动、支持学会工作的科研、教学、生产、设计、服务等合法设立的企事业单位以及学术性社会团体。

第九条 会员入会的程序是:

() 提交入会申请书,经两名以上本会会员介绍;

() 经本会组织工作委员会讨论通过;

() 高级会员、普通会员、学生会员经理事会授权的机构审批通过,或由本会委托对口省级学会按本会章程规定的会员条件批准,最后报本会登记备案;单位会员、外籍会员由经理事会授权的机构审批通过,其中外籍会员须报中国科协备案;

() 由理事会或理事会授权的机构发给会员证。

第十条 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 本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外籍会员除外)

() 优先、优惠参加本会的活动;

() 获得本会服务的优先权;

() 对本会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 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第十一条 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 遵守本会的章程,执行本会的决议;

(二) 维护本会合法权益;

(三) 完成本会交办的工作;

(四) 按规定交纳会费;

(五) 向本会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第十二条 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本会,并交回会员证。会员如果1年不履行义务,本会应予提示。如第2年仍不履行会员义务,视为自动退会。

第十三条 会员如有严重违反本章程的行为,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予以除名。

第四章 组织机构和负责人产生、罢免

第十四条 本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职权是:

() 制定和修改章程;

() 选举和罢免理事;

() 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 制定和修改会费标准;

() 决定终止事宜;

() 决定名誉职务的设立和人选;

() 选举产生监事会;

() 审议监事会工作报告

() 决定其他重大事宜。

  第十五条 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须有23以上的会员代表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会员代表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十六条 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每届5年。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换届的,须由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延期换届最长不超过1年。

第十七条 理事会是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领导本会开展日常工作,对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负责。

第十八条 理事会的职权是:

() 执行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

() 选举和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

() 筹备召开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 向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 决定会员的吸收和除名;

(六)决定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的设立、变更和注销;

(七)聘任或罢免秘书长,决定副秘书长、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八)领导本会各机构开展工作;

(九)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十)筹措学会活动经费并监督其使用;

(十一)决定奖励和表彰事宜;

(十二)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九条 理事会须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理事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理事不能到会,可委托代表参加,委托代表享有委托投票权。

第二十条 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的,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第二十一条 本会设立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由理事会选举产生,在理事会闭会期间行使第十八条第一、 三、五、六、七、八、九、十、十一项的职权,对理事会负责。常务理事人数不超过理事人数的13

第二十二条 常务理事会须有23以上常务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常务理事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二十三条 常务理事会至少半年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的,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第二十四条 本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 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素质好;

() 在本会业务领域内有较大影响;

() 理事长、副理事长最高任职年龄不超过70周岁,秘书长任职时年龄一般不超过62周岁且为专职;

() 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 未受过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的;

()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十五条 本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如超过最高任职年龄的,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后,方可任职。

第二十六条 本会理事长、副理事长每届任期5年,连任不超过两届。因特殊情况需延长任期的,须经全国会员代表大会23以上会员代表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后,方可任职。

第二十七条 理事长为本会法定代表人。因特殊情况,经理事长委托,理事会同意,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后,可以由副理事长担任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代表本会签署有关重要文件。本会法定代表人不兼任其他团体的法定代表人。

第二十八条 本会理事长行使下列职权:

() 召集和主持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

() 检查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

() 提名秘书长。

第二十九条 本会秘书长行使下列职权:

() 主持办事机构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年度工作计划;

() 协调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开展工作;

() 提名副秘书长以及各机构主要负责人,交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决定;

() 决定办事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专职工作人员的聘用;

() 处理其他日常事务。

第五章 资产管理、使用原则

第三十条 本会经费来源:

() 会费;

() 捐赠;

() 政府资助;

() 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和服务的收入;

() 利息;

( ) 其他合法收入。

第三十一条 本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会员会费。会费标准须经会员代表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通过。本会开展表彰奖励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

第三十二条 本会经费必须用于本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不得在会员中分配。经费收支使用情况接受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监督,并向会员公开。

第三十三条 本会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第三十四条 本会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不得兼任出纳。会计人员必须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第三十五条 本会的资产管理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和财政部门的监督。资产来源属于国家拨款或者社会捐赠、资助的,必须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并将有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六条 本会换届或更换法定代表人之前必须接受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认可的审计机构组织的财务审计。

第三十七条 本会的资产,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

第三十八条 本会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和保险、福利待遇,参照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三十九条 对本会章程的修改,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后报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审议。

第四十条 本会修改的章程,须在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后15日内,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经同意,报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后生效。

第七章 终止程序及终止后的财产处理

第四十一条 本会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或由于分立、合并等原因需要注销的,由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提出终止动议。

第四十二条 本会终止动议须经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并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第四十三条 本会终止前,须在业务主管单位及有关机关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四十四条 本会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即为终止。

第四十五条 本会终止后的剩余财产,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发展与本会宗旨相关的事业。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 本章程经2017 1013 日第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第四十七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属本会的理事会。

第四十八条 本章程自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之日起生效。

20171013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费标准及实施办法》

20171013日会员代表大会通过)

 


 

会费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发展和为会员提供有益服务的重要财力保证,学会章程规定,交纳会费是会员的基本义务。中国科协要求全国性学会在改革中要充分借鉴国际上科技团体和其他非营利组织共性的经验,开展多元化经费来源渠道,将会费收入作为学会基础收入,建立与健全会员定期交纳会费制度,提高会费收入在学会总收入中的比重。根据民政部、财政部下发的《关于取消社会团体会费标准备案规范会费管理的通知》(民发〔2014166号)第二条规定:“经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批准成立的社会团体,可以向个人会员和单位会员收取会费”精神,参考其他学会会费标准、交纳办法和使用管理规定,结合我会实际情况,制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费标准、交纳办法和使用管理规定。

    一、会费标准

1、个人会员

 1)会   员:     60/人·年;

 2)高级会员:     200/人·年;

 3)理   事:     600/人·年;

 4)学生会员:      一次性交纳60元;

5)一次交清20年会费者,视为交终身会费。

2、单位会员

1)普通单位会员:     3000/年;

2)理事单位会员      10000/年;

  3)常务理事单位会员:   20000/年;

  4)副理事长单位会员:   100000/年。

    二、会员卡

1、交纳会费的会员,获得会员卡。

2、从2018年起,新会员取得会籍,需按规定办理入会手续并交纳会费,学会不再收取20元工本费。

    三、会费收缴办法

1、个人会员会费可按年度交纳。建议一次交纳五年或交终身会费,由学会财务出具会费发票。

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人数的认定。以最新的会员通讯录人数加上新报送办证人数为准,每5年核准一次。

3、会员人数超过50人(包括50人)的单位,每年可由各单位指定专人收取费,交学会财务,由学会财务出具会费发票。

4、单位会员会费每年可由该单位财务部门直接交纳。

5、每年第二季度末为缴费的最后期限(本年度);会员逾期不缴纳会费,在收到催交通知后,应及时补交会费。

6、会员(含单位会员)无特殊原因连续两年不缴纳会费,不再享受会员待遇。

7、学会鼓励各单位会员进一步加大对学会的支持力度,学会也要结合各单位会员的具体情况和要求,为各单位会员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做到双赢互利。

8、离退休会员的会费予以减免。

9、其它

    四、会费的管理

为了加强会费的管理,学会采取严密的措施,加强会费的催缴和管理。

1、成立“会费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会费的收缴和使用情况的监督工作,委员会每年年底要向常务理事会详细汇报会费收缴和使用情况。

2各省、市、自治区地方学会和各单位会员均须指定专人负责会费的收缴和上交工作,学会将及时对各单位会费收取情况进行通报。

3、《会讯》和网站以适当的方式反映个人会员、单位会费的收缴情况。

4、学会鼓励有能力的会员多交会费,支持学会的工作,并将对表现突出的会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5201811日以后,学会组织的各类活动、会议,技术交流、技术咨询和服务,所有会员均要持“会员卡”报名,否则不能享受会员待遇。

五、本办法自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之日起试行,原制订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费标准及实施办法》同时废止

六、本办法由本会常务理事会负责解释。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二O一七年十月十三日


 

 

根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章程第四章第十四条第六款规定,经第九届第十五次常务理事会讨论、提名,我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决定授予:陈运泰、曲寿利、王小牧、吴秋云、吴忠良、夏江海、夏显佰、杨文彩、赵国泽、朱日祥等10位同志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荣誉理事。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20171014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自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以来,在我会各级组织和全体会员的大力支持与共同努力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推进学科发展,积极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大力培养科技人才,提高全民科技素质,搞好会员之家,为促进科技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

为充分调动学会各级组织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团结协作、开拓进取、拼搏奉献,进一步做好学会的各项工作,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第十五次常务理事会讨论决定,对在学会各项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等16个先进集体和艾印双等33名先进工作者予以表彰。受表彰的集体与同志,是我学会的优秀代表,他们兢兢业业、恪尽职守、顽强拼搏、无私奉献、认真履行职责,全心全意为科技发展和科技工作者服务,努力建设“会员之家”,为发挥学术交流主渠道、科普工作主力军、国际民间科技交流与合作主要代表的作用,做出了突出成绩与显著贡献。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常务理事会号召: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要学习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科技事业,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贡献,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奉献精神,学习他们努力工作、团结协作、积极进取、无私奉献、奋发图强的精神,努力开创学会工作的新局面。

希望这次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再接再厉,继续发扬“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精神,与各级组织及广大会员一道,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奋勇拼搏,开创科教兴国新业绩,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

附件:第九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名单

一、先进集体16个(以汉语拼音为序)

9个分支机构

1.科普工作委员会

2.流体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

3.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

4.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

5.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6.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

7.铁道分会

8.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

9.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

7个地方学会

1.广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2.河南省地球物理学会

3.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

4.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5.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6.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7.上海市地球物理学会

二、先进工作者33名(以汉语拼音为序)

分支机构21

艾印双  曹哲明  陈会忠  程久龙  范伟粹 何丽娟  何贤明  孔繁恕      李惠民 李文龙  彭丰林      宋海斌  陶士振 汪利民  王晨阳      徐文耀  薛国强

赵国泽 

地方学会12

  宏  冯德山  韩立国      刘海青 刘泰峰  宁杰远  石殿祥      杨志根 张    周长祥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20171014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理事会成员名单

 

前 任 理事 长:  陈 颙
   理    事    长 :  陈晓非
   常务副理事长:  万卫星
   副  理  事  长:  陈海弟  苟   量  谢玉洪  熊盛青  张东宁  赵殿栋
   秘    书    长 :  郭   建

常务理事(50名)
曹俊兴  陈海弟  陈晓非  底青云  杜向东  方   慧  冯西会  高才坤  高菊生  苟   量  郝会民  黄清华  金   胜  李   貅  李术才  刘   财  刘   杰  刘怀山  柳建新  罗小南
吕庆田  倪四道  彭苏萍  施和生  孙升林  田忠斌  万卫星  王   赤  王兰民  王绪本  吴时国  谢玉洪  邢文宝  熊盛青  徐义贤  许传建  杨举勇  杨勤勇  杨占东  姚振兴
印兴耀  岳建华  张东宁  张建清  张金城  张善法  赵   镨  赵邦六  赵殿栋  朱向泰

理事(150名)
艾印双  蔡晋安  曹俊兴  曾庆平  常   旭  陈   斌  陈   超  陈海聪  陈海弟  陈九辉  陈维升  陈小斌  陈小宏  陈晓非  程久龙  邓居智  底青云  杜文凤  杜向东  方   慧
冯   宏  冯德山  冯西会  冯学尚  高   原  高才坤  高建国  高菊生  高孟潭  耿建华  苟   量  郭文波  韩立国  韩文功  韩永琦  郝会民  何   彬  何良军  胡祥云  黄乘利
黄清华  蒋良文  金   胜  况碧波  雷建设  李   磊  李   貅  李怀渊  李莲英  李庆春  李术才  李振春  李志华  刘   斌  刘   财  刘   杰  刘代志  刘鸿福  刘怀山  刘建勋
刘一峰  刘元生  柳建新  罗小南  骆检兰  吕公河  吕庆田  马彦良  倪四道  宁杰远  欧光习  庞忠和  彭苏萍  邱卫忠  施和生  石   颖  石殿祥  宋海斌  孙进忠  孙瑞举
孙升林  孙文科  唐   莉  陶知非  田   钢  田忠斌  童思友  万卫星  汪   洋  汪毓明  王   赤  王宝善  王夫运  王怀洪  王槐仁  王建民  王兰民  王尚旭  王秀荣  王绪本
王学军  王有学  王悦军  魏   勇  吴时国  吴小平  谢向文  谢玉洪  邢文宝  熊   彬  熊盛青  徐佩芬  徐文耀  徐义贤  许传建  薛国强  薛海军 杨   进  杨顶辉  杨举勇
杨立明  杨勤勇  杨午阳  杨占东  姚振兴  叶燎原  殷长春  印兴耀  岳建华  詹仕凡  张   珂  张   研  张东宁  张功成  张建清  张金城  张金淼  张明华  张善法  张少华
张占松  张志清  赵   镨  赵邦六  赵殿栋  赵育刚  周   伟  周东红  周坚鑫  朱向泰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一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纪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一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于20171013日下午在北京召开,第十届理事会理事136人参加了会议,其中应到会常务理事人数:50人;实到人数:46;因事请假人数:4人;90名理事、秘书长及副秘书长列席会议。出席会议人数符合学会章程规定。会议由陈晓非理事长主持。

会议主要内容有:

一、增补第十届理事会理事及常务理事。

因工作需要,经十届一次常务理事会审议并通过,增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同志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以上审议将提交第十届二次理事扩大会核准通过。

二、审议通过由秘书长提名的第十届副秘书长人选。因工作需要由郭建秘书长提名,第十届一次常务理事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胡敏、中石化科技部陈本池、北京大学黄清华、长安大学李貅、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刘元生、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倪四道、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宋强功、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薛国强、中海油研究总院勘探研究院张功成、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张青杉、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赵谱、中国国土资源部周坚鑫12位同志为第十届理事会副秘书长。

三、通报第十届常务理事会会议制度。根据科协办函学字[2017]97号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科协2017年学会改革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学会需建立务实高效、位阶有序的会议制度,秘书处起草制定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会议制度》,会上将《制度》发给各位常务理事,希望大家严格遵守会议制度,确保学会工作依章依规开展。

四、第十届学会工作安排。

1.做好学会治理改革。主要内容包括:改革学会治理方式、建立团体会员动态调整机制、创新学会工作方式及加强学会党的建设。

2.提升学会能力建设。主要内容包括:加强创新发展、努力提升能力、加强为会员服务。

3.加强为会员服务。(1).加强组织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服务会员的方式;(2).加强做好新会员入会工作,建立健全单位会员联系人制度;(3).加强做好学生会员入会工作,加强与学校的联系;(4).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加强科技推广中心的工作。   

 (学会秘书处)


 

 

根据中国科协函学字[2017225号文“中国科协关于同意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召开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批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于20171013-14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经第十次会员代表资格审查小组审定,应到代表332人,实到代表294人,符合章程规定的人数。另有特邀代表8人,列席代表6人。

1012日晚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召开了第九届第十六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理事长陈颙,副理事长王小牧、吴秋云,秘书长郭建,常务理事20余人参加了会议,学会秘书处副秘书长和工作人员列席了会议。秘书长郭建向常务理事会汇报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筹备工作情况、《2017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筹备工作进展,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推荐工作进展,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监事会条例》(草案)。

1013日上午9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正式开幕,会议由副理事长王小牧主持会议,首先由理事长陈颙院士代表第九届理事会致开幕词,他向参加本次会议的全体代表、专家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接着秘书长郭建宣读了中国科协给我会发来的贺信,贺信中讲到:长期以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坚持密切结合学科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发挥自身优势,在学术交流、科学普及、期刊编辑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中国地球物理事业创新与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希望我会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国土资源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副主任熊盛青教授代表副理事长单位讲话,他说在过去的五年期间,第九届理事会认真履行学会的各项职责,为推动学会的发展与壮大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国土资源部作为支持单位之一,将一如继往地支持学会和理事会工作,与新一届理事会的各位同仁共同为学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共同致力于我国地球物理学科发展和科技进步!

郭建秘书长受第九届理事会的委托作第九届学会工作报告、财务报告及学会会费标准修订说明报告;王小牧副理事长做换届改选筹备工作报告;陈晓非副理事长做关于修改章程的说明;随后进行大会讨论,代表发言踊跃,讨论热烈,持续到1200才结束了上午的各项议程。

下午2时,会议继续进行。由郭建秘书长主持会议,代表们认真讨论并审议了第九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财务报告、换届改选筹备工作报告、新章程及修订说明、会费标准及实施办法并进行了举手表决,一致通过了第九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财务报告、换届改选筹备工作报告、新章程及修订说明、会费标准及实施办法。

根据会议议程,选举产生了监事会,监事会由三人组成,监事会选举产生监事长一名。

根据会议主持人的提名,大会通过了理事选票的记票人、唱票人和监票人,并按新通过的章程规定进行了差额无记名投票选举理事,根据选举小组当场统计报告,发出选票294张,收回选票294张,其中有效票为293张,无效票1张,计票结果332名理事候选人中的150位理事候选人得票超过半数,当选理事,最低得票为256票。

下午4时,召开了第十届第一次全体理事会。会议由上届秘书长郭建主持会议,根据章程规定,分别投票选举常务理事和理事长、副理事长。在提名通过了推选记票人、唱票人和监票人后,选举小组确认了出席会议的136名理事资格,开始投票选举常务理事、同时在选出的常务理事中选出理事长、副理事长。选举小组当场统计报告:发出选票136张,收回选票132张,有效票130张,无效票2张。计票结果:150名理事候选人中的50人当选常务理事,得票全部超过三分之二,最低得票117票。当选的常务理事中陈晓非院士当选理事长,万卫星院士当选为常务副理事长,陈海弟、苟量、谢玉洪、熊盛青、张东宁、赵殿栋当选副理事长,经新当选理事长陈晓非院士提名,由第十届理事会聘任郭建为秘书长。7位学会领导均以得票超过三分之二当选,选举过程符合新通过的章程规定。

下午5时,召开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党员专题会议,推选产生了中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党委委员人选,选举我会副理事长赵殿栋同志为中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党委书记,秘书长郭建为党委副书记,常务理事李貅为纪检委员,薛国强等同志为党委委员。

530分,召开第十届第一次常务理事会扩大会,会议主要内容有:1、通报第十届常务理事会会议制度;2、审议通过由秘书长提名的十届副秘书长人选;3、十届工作安排。

我会监事对会议全程进行的监督,监事长孟小红宣布根据我会换届改选方案,本次选举符合程序,选举有效。

1014日上午830分,由我会前任理事长陈颙院士主持召开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换届改选工作委员会主任王小牧教授向与会代表宣布了选举及聘任结果;陈颙院士对新一届理事会给予寄语,他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经历了70年的历程,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他希望新一届学会领导班子更加团结和谐,风清气正,为广大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自由的学会环境。他相信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召开以及新一届理事会的产生,将会继续开创我会光辉的未来。新当选的十届理事长陈晓非在发言中讲到,第九届理事会在理事长陈颙院士的带领下,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在此,代表新一届理事会向第九届理事会表示衷心的感谢!十届理事会将坚持“办好年会、做好科普、服务会员”这样的办会宗旨,充分发挥学会的平台作用,在全体会员的努力下,共同促进中国地球物理事业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实现两个一百年建设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新一届领导人也相继做了自我介绍,并就任职期间推进学会工作的创新发展进行了简短的发言。

郭建秘书长在会上做了换届改选总结,他说:本次大会的成功召开是和广大会员的积极参与、学会领导及办事机构工作人员的努力分不开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召开以及新一届理事会的产生,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五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的职责定位,不断改革创新,提升能力,真正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同时,我们要坚持学术立会,创新强会,活动兴会,服务聚会的办会理念,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发挥社团优势,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大力加强科学普及工作,积极组织多形式技术服务,为推动地球物理科学技术进步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会上,授予陈运泰等10位同志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荣誉理事并授牌;表彰了科普工作委员会等9个先进集体及陈维升等21名先进个人并进行授奖。

会议期间还进行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70周年庆典活动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颁奖典礼,新老两届领导人和到会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共同为第六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2017年度“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2017年度“傅承义青年科技奖”、2017年度“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和2017年度“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及个人颁发了荣誉证书及奖金;为第三届“创新杯”大学生知识竞赛获奖选手颁发了奖杯和奖状,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院士专家工作站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重点实验室进行了授牌。

14日上午12点,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圆满落下帷幕。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20171015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二次常务理事会于20171219-21日在深圳召开,本次会议应到会常务理事50人,实到45人;因事请假5人;列席12人。出席会议人数符合学会章程规定。

会议分别由副理事长赵殿栋、张东宁和秘书长郭建主持。首先由理事长陈晓非院士致辞,致辞中讲到这次在深圳召开的十届二次常务理事会是学会的一次重要工作会议,他既代表学会也代表学校对此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代表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对党的十九大代表丁志峰研究员前来宣讲十九大精神表示感谢。他希望与会代表为学会的发展共同献言献策,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开创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新时代。随后与会代表做了自我介绍。

按照会议议程,十九大代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丁志峰研究员做题为“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情况及感想”的十九大精神辅导报告,报告主要内容包括有:1、大会概况,2、十九大报告的主要精神,3、参加会议的体会。丁志峰研究员系统的向大家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1018日报告题目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的相关内容。介绍了出席党的十九大、聆听习近平总书记作大会报告的真切感受,汇报了参加会议讨论积极建言、与其他代表学习交流、会议期间认真学习十九大精神等有关情况。

郭建秘书长从学会管理、换届情况、换届后会员发展情况、创新发展实施进展及人才举荐等几方面内容对学会自10月份换届后的工作进展进行了汇报,并从发挥学会优势、服务服从发展大局,打造品牌战略、引导学术传承创新,重视人才培养、全面提高队伍素质,加速团标启动、促进学科发展,深化交流合作、促进学会多元化发展,助力“一带一路”战略、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加强信息化建设、发挥“互联网+”优势,积极承能提能、拓展学会服务领域,加强组织建设、提升综合服务能力等多方位对第十届理事会工作计划和设想进行了展望。同时还传达了中国科协举办的“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秘书长沙龙”有关精神,如学会自身如何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求,把学会工作“摆进去”,切实推动学会的创新发展,希望我会结合新形势下学会的改革发展、新形势下的学会党建工作、社会组织相关法律法规等各方面内容,通过抓基础、抓规范、抓引领、抓发展、构造我会各项工作的新格局。他提请常务理事会结合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的重要讲话内容,根据我会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抓紧压实,围绕着如何提升我会的“四个能力”,提出了本届理事会今后重点工作将是加大我会的改革力度,积极开展特色和品牌活动,要因会制宜,主动作为,进一步提升学会的学术影响力、社会的公信力、会员凝聚力和自主发展创新力。

中国科学院声学所陈德华研究员代表钻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筹备组做了“关于成立钻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的申请。

会议审议并通过:

一、关于成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钻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的建议(名称还需再进行斟酌)。针对关于成立钻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的建议,代表们认为,只要申请单位符合学会章程的规定,可以向学会提出申请。名称上要充分体现学术团体,不带有其它特殊的色彩。经讨论,大家一致同意成立该专业委员会,但名称还需再行斟酌。

二、第十届常务理事会工作重点。

1、要把落实十九大会议精神作为学会的重点工作之一。总体要求:学懂、弄通、做实,把广大科技工作者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夯实党在科技界的执政基础,围绕学会发展,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加强理事长、常务理事的作用,增强领导核心力量,提升学会的影响力;

3、加强学术交流,加强国际合作,进一步提高学术交流平台的吸引力,打造具有世界水平的高端学术交流品牌,完善论文查询功能;

4、加强分支机构改革工作,建章立制,确保分支机构有序发展;

5、加强会员服务,增强服务创新能力,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增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凝集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6、积极创新拓展科普工作新内涵,增加我会科普工作的形式、方案、受众和效果,形成我会科普品牌;

7、提出营收目标:1000万元。

三、2018年学会重点工作。

1、加强学术年会的组织管理工作,希望各专业委员会、年会各专题的召集人进行密切的互动,加强与兄弟学会联合,以扩大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在国际地球物理界的影响;

2、加强地球物理领域期刊间的交流,力争宣传出版工作委员会组织搭建的“中国地球物理期刊集群平台”2018年上线试运行;

3、加强分支机构的改革工作,积极推进专业委员会间的交流,2018年建立分支机构考核机制,实现分支机构动态管理,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分支机构活动开展,对长期不联系、无活动,工作会不参加、不请假,以及相关报表不填报的分支机构,根据学科活跃度采取警告、合并、撤销等措施;

4、学生工作委员会2018年要将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完善各类大学生竞赛、优秀论文评选、奖助学金规则条例等各项制度,同时要做好地球物理在校学生会员的发展工作;

5、充分发挥学会优势力量,努力扩展新领域,提升学会影响力,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军队建设、国防建设;

6、加强创新服务能力,做实做强已建站的院士专家工作站和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确保地球物理院士专家工作站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为一线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服务,为提升一线企业市场化创新能力提供服务;

7、继续完善注册工程师工作各项考评制度,制定较为完善的培训计划,2018年上半年完成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考试大纲编写;

8、建立完成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有关团体标准的方案制定、申报程序、组织管理(组织机构、工作机制、文件管理)。完成2-3项地球物理方法的团体标准化的审核、实施、培训。组织有关单位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团体标准化法》、《团体标准管理规定》和《标准编写规则》的培训,《标准起草人》培训。

最后,陈晓非理事长对会议进行总结,他希望各位常务理事会后要认真总结梳理,并将建议和意见及时反馈给学会秘书处。他说新一届理事会主要宗旨是为会员服务,我们要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学会服务能力,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为广大会员全力搭建一个沟通、交流、互动的现代化服务平台。要进一步加强学术年会建设和学会奖项建设,要不断提升奖项公信度,学会在经营方面仍需继续挖掘,要加强会员的发展,重视科普宣传,希望通过科普日活动宣讲活动让地球物理基本知识走进校园;要求秘书处建立建全内部规章管理制度,“以法办会”、“以章治会”,希望通过本届常务理事的共同努力,开创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新篇章。

会议期间,各位代表参观了南方科技大学致诚书院、地球与空间科学系、海洋科学与工程系。南方科技大学是我国率先实行“631”招生模式、打破一分定终身的高考录取模式,1-2年级不分专业,宽口径录取,把选择权留给学生。本科生全部是书院制,提供更加专业的育人环境。以学分制、导师制、书院制为基础,以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小班化、国际化为特色,通过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人格健全、基础扎实、能力突出、具有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本次会议由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承办,在此感谢他们为各位代表提供了周到、热心的服务。

(学会秘书处)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

(季 刊)

    2017         4期增刊      总第140

  主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编辑出版:《会讯》编辑部
 主编:曲克信 本期责任编辑:苏枫
 邮编:100029 发行:苏枫
  地址:北京市9825信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编辑部 联系电话:010-82998257
  学会网址:http://www.cgs.org.cn 电子信箱:zgdqwl@163.com
北京内部报刊准印证第(Z)1567-98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