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第138

 

 

科协精神

加快推进科协系统改革 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功立业(摘登)

学会工作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党委扩大会议在济南召开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十一次秘书长扩大会议纪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十四次常务理事工作会议纪要

中国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考前培训班在涿州成功举办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仪式暨航空电磁勘探技术高端培训在山西举办

雄安新区地球物理勘查研讨会议纪要

中国地球物理学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仪式在济南举行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油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成立

学术交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32届学术年会分专题讨论会纪要(续)“环境地球物理方法技术与研究进展”、“微地震监测与反演”、“地震面波、背景噪声及尾波干涉法研究地下介质结构及其变化”、“煤炭资源与矿山地球物理”、“空间大地测量的全球变化研究”、“地震大地测量学”、“地球生物学”、“地热理论与应用”、“应用地球物理学前沿”(完)

“地震波传播和成像及大陆动力学研究新进展”研讨会纪要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记第四届全球华人空间天气科学大会

第六届“从原子到地球”-高压与地球科学研讨会简报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纪要

地方学会

海南省地球物理学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及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纪要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邀请堪萨斯大学与俄克拉荷马大学学者访问交流

济南市政府院士工作站考察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山东正元地球物理信息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安排2017年下半年学会活动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参加山西省2017科普活动

报道

“万里向西行——西北科学考查团90周年展”在北大红楼开展

 

 

 

加快推进科协系统改革 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功立业

——李源潮在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摘登)

 
 

本届年会以创新驱动·全面振兴为主题,很有意义。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工作者是主力军,服务引导科技工作者是科协的重要职责。当前,科协改革正在有序有力推进,这是党领导的群团组织和工作总体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深改领导小组会议审议《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党中央书记处专题研究部署。科协系统改革总的要求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保持和增强组织和工作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推动三型组织建设,履行四服务职能,更好成为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一年多来,70项改革举措落实落地,取得明显成效。科协九大基层一线代表比例超过70%,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经过两轮试点已常态化推开,科普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科普中国访问量近百亿人次,全部省级科协启动改革工作,科技工作者对改革满意度72.3分。这些成绩中央都给予充分肯定。科协系统改革与科技工作者息息相关,各位科学家都十分关心,乘今天的机会,我向大家介绍一下科协改革的总体情况,并对进一步深化改革讲些意见。希望大家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推进改革,努力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作出更大贡献。

    第一,加强党对科协组织的领导,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今年我们党要召开十九大,团结一致、凝聚人心是党领导的人民团体第一位的任务。科协要把强化科技工作者思想政治引领作为重要改革举措来抓。要引导科技工作者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要引导科技工作者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强化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责任担当。要引导科技工作者增强四个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中国科协与中央党校联办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研修班,实践证明效果很好。当时参加学习的***同志说,我们要响应总书记号召,不忘当年立志振兴国家科技的初心,实现自己在国外不能实现的抱负

    第二,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动员科技工作者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功立业。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功立业,这是科协改革的时代主题。中国科协向全国科技工作者发出创新争先活动倡议,号召科技工作者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一是激励科技工作者勇攀世界科技前沿。我国科技创新并跑领跑世界前沿的态势日益凸显,但原始创新能力不强仍是最大短板。希望科协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大局,激励科技工作者短板攻坚争相突破,前沿探索争先领跑,形成国家发展的新优势。二是动员科技工作者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当前,科技创新创业已成为全球经济最具潜力和活力的发动机,更加需要具有市场意识的科学家。中国科协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推动102家全国学会与40个示范市对接科技供需,转化科研成果1800多项,这件事做得很好。科协还积极配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在全国展开。希望科协改革推动科技与产业有机融合,让科技成果走出高墙深院,为地方和企业雪中送炭。三是引导科技工作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书记对***同志先进事迹作出批示,要求科技工作者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同志生前与我有过多次交流。我昨天专门去吉林大学参观了***同志生前工作的办公室,同去的人都被***同志的高尚品德和奋斗精神所感动。***同志是吉林首批引进的****专家,回来的时间虽不长,但已为国家的科技创新事业作出重大贡献。他身上展现出的爱国情怀、敬业精神和高尚情操是我国科学家精神的时代体现。中国科协要认真落实总书记要求,宣传***、李保国、杨衍忠等科技工作者先进典型,用他们高尚的科学家精神激励科技工作者,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新风尚。

    第三,积极承接政府转移职能,为科技工作者搭建更加广阔的创新创业平台。中国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是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亲自批准和指导的一项综合性改革,纳入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3年前在科协系统改革中率先启动。这项改革坚持试点先行,68家全国学会承接了21个政府部门的86项职能,5000多名科技专家参与其中。双创政策评估被李克强总理称为送给部长们的大礼,国家引才目录、重点实验室评估、技术标准研制、科技奖励推荐,从中央领导到社会各方面反响都很好。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改革,一方面拓展创新了科协和学会的社会化服务职能,另一方面也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新舞台。科协要继续推进和完善这项改革,提高学会承接能力,建立可负责、可问责的运行机制,确保承接职能接得住、接得好,努力做到政府放心、社会满意、科技工作者认可。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承能工作,更好实现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的社会价值。

    第四,推进网上科协建设,让科协工作实现互联网时代转型。习近平总书记对网上群团提出了亮出旗帜,发出声音,让群众在网上找到组织,让群众在网上参加活动4条具体要求。党中央批准的科协系统改革方案,把网上科协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当前,社会信息化、信息网络化、网络移动化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互联网正在重构科协与科技工作者之间的联系,科协组织和工作的网上改革、网上创新、网上转型已是大势所趋。要大力推进科普信息化,让科学在网上流行起来。现在群众的科普需求很强,前不久国产大飞机C919试飞,科普中国专题解读上线72小时传播量就超过1亿人次;现在量子通讯成了个热门话题,有个大学生在知乎网上用最通俗的方式讲量子物理,近千人付费听他的科普讲座。科协要加快科普信息化建设,吸引动员更多科技工作者特别是科技名家参与网上科普,实现科普理念、方式、手段的信息化转型与创新。要大力建设网上科协,为科协插上互联网的翅膀。科协调查,69.3%的科技工作者把网络作为获取信息和服务的第一渠道。科协的服务不走网上渠道就是自我错位。推进网上科协建设,一方面是互联网+科协,就是要按照总书记的4条要求,使科协和学会在网上有阵地、有组织、有服务、有活动。另一方面是科协+互联网,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各项科协工作,争取把科协和学会对科技工作者的联系、服务、引导、动员工作都利用网络做起来,网上网下的工作充分结合。刚刚上线的科猫”APP,打造了学术交流、成果转化、创新创业的网上社区,是网上科协一个很好的平台。现在,科猫正在网上直播本届年会,不在现场的科技工作者也能全程体验。网上科协要让科技工作者好用、爱用,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共建共用自己的网上家园。

    第五,建立直接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制度,助力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群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脱离群众。科协要认真落实总书记要求,建立直接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制度,解决科技工作者与科协不亲问题。科协改革提出每年下基层的机关干部不少于五分之一,直接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时间不少于五分之一。这项改革举措很好,关键要下到基层直接联系,有实在的服务内容。中国科协要眼睛向下、加强基层,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在科技工作者密集的科研院所、高校、产业园区建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组织,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共建共用服务群众阵地。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身边的科协活动,共同打造有活力、有吸引力的基层组织。科协要经常性地发现举荐青年科技人才。举荐人才是科协的重要职责。刚才,25位同志获得了求是杰出青年奖,这是鼓舞他们奋发向前的动力。科协的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未来女科学家计划等项目,为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搭起第一块跳板。青年科技工作者认为这对他们是莫大的支持。这些工作要坚持不懈地做下去。科协还要引领科学道德建设。最近,有关国际学术期刊撤稿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真实诚信是科技工作者应当坚守的道德底线。中国科协会同教育部等部委出台《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国家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采取组合拳坚决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并及时向社会公布进展,这些工作都很必要。科协要积极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宣讲教育,培育良好的学术环境。

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职责使命,投身创新驱动,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创新创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摘自中国科协网站)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7919日下午在济南召开学会党委扩大会议,会议主要内容有:1、学习党的文件;2、讨论布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710月召开的第十届理事会有关工作。

党委书记郭建主持会议,党委成员刘元生、李貅、宋强功等同志参加会议,学会秘书处临时党支部副书记周坚鑫及部分党员列席会议。

郭建书记首先代表学会党委传达了有关文件,报告了学会党委201612月成立以来主要活动情况,传达了 915日中国科协科技社团党委在福建古田召开的学会党建论坛会议有关精神。郭书记要求学会全体党员紧密结合思想、作风和工作实际,深学、细照、笃行,永葆共产党人本色,“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推动中国科协学会党的建设和中国地球物理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7年我会面临换届改选,因此,会议还就如何指导学会的换届改选工作,保障换届改选工作顺利完成,在学会的换届改选工作的基础上,完成中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党委的换届改选工作进行了细致的讨论,并就我会下届党委成员人选提出了建议名单。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党委)


 

 

201776日,我会第九届第十一次秘书长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学会正副秘书长及学会秘书处工作人员共计12人出席了会议。

本次会议主要内容:

1.讨论我会2017年改革工作要点落实情况;

2.讨论学会章程修改方案;

3.讨论学会会费修改方案。会议由郭建秘书长主持。

首先,郭建秘书长就我会2017年改革工作要点落实情况进行了通报,自九届十次秘书长工作会议以来,按照我会2017年度改革工作方案,首先要建立健全各项会议制度,以确保学会工作依章依规开展活动,秘书处先后制订了相关的会议议事规则,包括理事会(理事扩大会)、常务理事会、理事长办公会、秘书长工作会等各级会议的议事规则等。本次会议大家对这些议事规则进行了细致的讨论,同时提交讨论的还有兼职人员行为准则。

会议期间,参会人员还就学会章程修改方案和学会会费修改方案进行了讨论,大家就两个修改方案提出了建议。会后,秘书处将会议讨论内容进行整理后发给各位秘书长,并请大家于15号前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秘书处,以便秘书处开展下步工作。

    按照《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章程》规定,我会的换届改选方案经我会九届十三次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报送中国科协已获批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将于20171013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我会高度重视这次会议的各项筹备工作,按照我会的换届改选方案,成立换届改选工作委员会领导换届工作,同时成立了提名工作组、资格审查组、监察组、会务筹备组、章程修改起草组。会上,郭建秘书长强调,各工作组要形成合力、明确任务、严格守序,按照时间节点,切实做好会议各项筹备工作,以确保换届改选工作的顺利召开。                

(学会秘书处)


 

 

时  间:2017815-21日。

会议方式:网络通信。参会人员:本届常务理事30人,28人回复意见同意,2人因故未回复,符合学会章程规定的法定人数,会议决议有效。

会议审议并通过以下各项内容:

1.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章程及修订说明。

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工作条例(草案)。

3.学会2017年科学传播专家团队续聘、调整及新增首席专家名单。(1)续聘科学传播专家团队首席专家4位:周坚鑫、张训华、杨志根、陈会忠;(2)调整科学传播专家团队首席专家2位:王平调整为吴海成;周洪瑞调整为施光海;(3)新组建科学传播专家团队首席专家2位:石殿祥、何展翔。

4.关于增补九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的建议。因工作需要,经常务理事会审议并通过,决定增补西北有色地质矿业集团公司高菊生、中国矿业大学岳建华、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田忠斌、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才坤等同志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增补中国石油集团西北地质研究所杨午阳等同志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以上审议将提交九届六次理事扩大会核准通过。

5.关于成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水利电力分会的建议。作为水工物探领域唯一的群众性组织--中国水利电力物探科技信息网从197611月成立至今已四十余载,为了该组织能更加规范化和合法化地开展各项工作,为持续有效推进水电物探技术长足发展和进步,成为加强国内学术交流、成果转化和科研机构间资源共享的有序组织,有必要成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水利电力分会。同意拟任主任:张建清,挂靠长江地球物理探测(武汉)有限公司。

6.关于筹备成立学生工作委员会的建议。筹备成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学生工作委员会,旨在促进全国各大高校间地球物理青年学子的相互交流,为在校的青年学生介绍地球物理科学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研究动向和热点问题,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推进地球物理事业的普及与发展。目前,我会学生会员的发展工作有待于加强,我们要结合学会的具体工作和活动性质,大力发展学生会员。同意成立学生工作委员会,同意拟任主任:王绪本。

各位常务理事认真审阅了会议有关文件内容,大家对有关文件内容提出很好的修改意见和建议。秘书处将根据反馈意见对有关文件内容进一步进行修订完善,为顺利开展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础。此外,会议还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换届改选工作进展情况和年会工作进展进行了通报。

 (学会秘书处)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7年中国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考前培训班721 -25日在河北省涿州市中石油东方公司培训中心成功举办。我会拟报考2017年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86人参加培训,学员来自全国34个地球物理科技工作单位。

这次考前培训邀请了国内著名地球物理专家中国石油大学印兴耀教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薛国强研究员和中国地质大学孟小红教授分别讲授地震勘探,电法勘探,重力勘探和磁法勘探。三位教授都是从事地球物理教学和研究多年的学者具有丰富的授课和实践经验,他们分别从地球物理的基本理论,重要知识点,最新研究技术动态做了阐述讲解,受到学员的一致好评,学员们一致表示这次培训机会难得,收获很大。

为了响应中国科协加入华盛顿协议后,国际注册工程师互认给我们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为更好地在国际应用地球物理领域展示中国地球物理工程师的技术风采;并响应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带来地球物理工程大市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积极组织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团队。为保证此科技队伍的高技术水平,确定实行中国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考核考试制度,逐步规范化,常态化。郭建秘书长委托李貅、胡敏、宋强功、刘元生主持培训工作。在开班仪式上,主持人对参加培训班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表示热烈欢迎,对授课教授表示感谢,对中石油东方公司培训中心的大力协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培训班学员代表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综合物化探处陈海聪处长在开班仪式上发言,感谢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决定设立中国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团队,为我国地球物理科技队伍走向世界,推动地球物理科技发展打下了坚定基础,一定集中精力搞好学习,做好迎接新的工作机遇的准备,并感谢几位教授在百忙之中给大家授课。

培训班学员应邀参覌了东方公司物探科技楼。培训班取得完满成功。

(学会秘书处)


 

 

 在积极推动以需求为基础,项目为核心,企业为主体,实效为根本的发展理念指引下,818-21日,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承办的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仪式、学术报告会暨航空电磁勘探技术高端培训会议在山西晋中的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召开。山西省人大副主任、山西省科协主席周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颙出席,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主持揭牌仪式。来自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6家会员单位、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大专院校逾150人参加活动。

 会上,理事长陈颙院士与山西省煤炭地质局局长王学军共同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山西省科协主席周然与山西省煤炭地质局党委书记卫洪平共同为山西省科协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颙、滕吉文,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等14位专家接受聘书。

 揭牌仪式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颙,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中国科学院院士滕吉文等8名专家学者作大会特邀学术报告。共享了地球物理学科的科技前沿研究成果,强调了电磁勘探在攻深中的技术应用和发展前景。
    8
19-21日,作为院士专家工作站切实发挥集聚创新要素、培育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平台作用重头戏的航空电磁勘探技术高端培训会隆重召开!会议主题:航空电磁法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及新进展。我会副秘书长李貅、薛国强、刘元生应邀作了专题学术报告,30位来自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高层专家、教授做了专题学术报告并进行交流、讨论。有130多位科技人员参加了交流、培训活动。氛围浓厚、成效务实。

本次成立的地球物理院士专家工作站,是学会在山西建立的首家院士专家工作站,也是国内首个地球物理产学研科技创新平台。该平台的创建,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向地球深部进军号召的积极响应,是对坚持走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有效模式的又一次积极探索。建站单位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是一支仪器设备精良、科研环境优越、技术实力雄厚的生产科研型队伍。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新常态下,该院努力在转型创新发展上率先破题,积极主动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院士、专家在新技术应用、新设备引进、新项目申请上加强沟通、交流与合作。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开展了非炸药震源煤矿构造探测可行性论证、地空瞬变电磁法探测采空区拟地震偏移成像技术研究等新技术攻关,引进了何继善院士团队研发的广域电磁仪双频激电仪等新设备,与中国矿业大学潘冬明教授在省科技厅榆社-武乡区块煤层气、页岩气及致密砂岩气共探共采示范工程子课题——煤系非常规共生地球物理识别研究中开展了合作研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地方科协特别愿意联手科研、生产单位,在深入了解基层单位的实际需求,将先进的技术方法切实推广给基层单位,给基层单位带来效益上再发力。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河北省地球物理学会共同组织,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承办的《雄安新区地球物理勘查研讨会》于201795日,在河北涿州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外宾宾馆召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科院院士陈晓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河北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殷会祥,涿州市委书记王彦清出席了会议。东方公司领导苟量、张玮、郝会民、杨举勇等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河北省地矿局、中国煤田地质总局、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核工业遥感中心、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等十余家单位80 多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分别由杨举勇副总经理和郭建秘书长主持。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苟量代表会议承办单位向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致欢迎词。他说,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十分荣幸能够承办这次会议,面对雄安新区建设这一历史性的伟大工程,盼望加强与各单位密切合作,借助自身专业技术优势和国际化服务能力,为智慧雄安、生态雄安、宜居雄安、创新雄安的建设贡献物探人的力量。这次会议是各单位用实际行动,为雄安新区发展贡献力量的契机,也可以进一步充分发挥学会组织的平台优势。相信通过这次会议,可以更好地凝聚技术合力,形成地质调查的新思路新举措,为雄安新区的规划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

王彦清代表涿州市委市政府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他说,设立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河北省地球物理学会共同召集中国勘探界的精英在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召开会议,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献计献策,是以实际行动响应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将为雄安新区实现“打造地热资源利用的全球样板”等四大目标,以及涿州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会上有八家单位分别做了报告,就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如何在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中发挥作用进行了研讨,内容涉及雄安新区地质调查的总体思路、地震构造模型与风险评估、地热资源潜力评价、地理信息与新兴智慧城市建设等各个方面。与会代表结合会议报告内容进行了交流发言,大家表示,这次会议收获非常大、效果非常好,希望随着下一步雄安新区地球物理勘查工作的开展,可以继续召开类似的研讨会,进一步为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集中智慧。

河北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殷会祥在会议结束时讲话。他说,这次会议恰逢雄安新区地质调查工作进入新的阶段,参加代表的层次高、覆盖面广,针对实际问题提建议、讲思路,展示了很高的学术水平,为充分发挥地球物理技术的优势,做好雄安新区建设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下一步,要充分发挥学会组织在雄安新区建设中的作用,积极推进地球物理学界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全力以赴做好雄安新区地质调查的重点工作。希望各单位充分利用好学会搭建的合作交流平台,共同在雄安新区地质调查工作中发挥好主力军作用。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河北省地球物理学会)


 
 

 

 

2017920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山东正元地球物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仪式在济南隆重举行。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栗甲,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纪洪波等出席并讲话,来自全国各地的近100位专家参加活动。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主持揭牌仪式,中国工程院何继善院士与正元地理信息有限责任公司杨占东总经理共同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在山东正元地球物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建立的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

在揭牌仪式上正元地球物理“院士专家工作站”向中国科学院陈颙院士、滕吉文院士,中国工程院何继善院士及22位进站专家颁发聘书。会议同期还举办了“智慧地下空间学术研讨会”。

本次活动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办,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局、正元地理信息有限责任公司指导,山东正元地球物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承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科技推广中心、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山东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协办。

活动邀请滕吉文院士、何继善院士作学术报告。滕吉文院士在《近地表地球物理探测与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报告中指出智慧地下空间建设是发展的需要,是战略的必须,是富民、强国的重要篇章;何继善院士在《电磁法探测技术与应用》的报告中指出,自主创新是中国地球物理仪器及探测技术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在学术研讨环节,长安大学教授李貅,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高星,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李学军,吉林大学教授***、孟令顺,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岳建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田毅等专家分别就城市地下空间精细探测技术、超前探测、城市地下空间时空大数据建设、航空电磁、地球物理在国家安全中的应用、多匝小回线瞬变电磁法理论研究、地下空间资源开发等方面,围绕智慧地下空间建设作了探讨分享。整场活动,内容精彩,气氛热烈浓厚,秩序井然,台上台下互动效果明显。

当前地质科技创新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已被提升到了关系国家科技发展大局的战略高度,建设智慧地下空间的目的在于实现地下空间规范有序、科学合理、可持续地开发与利用,对于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培养新型产业、增加社会效应,明确和完善智慧地下空间解决方案以及地下空间运营服务内涵,提升业内人员素质水平、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理论和应用进一步拓展,将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本次活动也得到了省内外诸多媒体的广泛关注,山东电视台、齐鲁网、大众日报、齐鲁晚报、济南日报、山东商报、科技信息报、今日头条、凤凰网等媒体予以广泛报道。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98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油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成立并召开了第一届委员会会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成为该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副校长操应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首先代表学校祝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油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欢迎各位专家学者来校参加会议,并介绍了学校情况。他在致辞中讲到:油气地球物理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地球物理学领域发展最迅速的分学科之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油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必将推动该领域进一步发展,为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同时也为学校地球物理学科和相关专业学科的教学提升、拓展合作和提高水平提供了契机,学校将对专业委员会的日常运行提供充分保障。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常旭代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向大会致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曲寿利宣读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同意成立油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的批复文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主持油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委员会议,大会选举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印兴耀教授担任油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与会委员一起讨论并通过了油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工作管理细则。中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总工程师赵邦六、中石化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院长曲寿利、中海油勘探部高级主管袁全社分别介绍了三大石油公司在油气地球物理方面的发展现状和技术需求,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物探总监邓志文、中石化地球物理公司党委书记赵殿栋分别介绍了两家地球物理公司的技术进展和面临的挑战,吉林大学刘财教授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印兴耀教授分别做了专题技术报告。来自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延长集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和中科院等80多家单位的115名委员参加了会议。

油气地球物理是地球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在石油与天然气资源勘探与开发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油气地球物理在近几十年内随着石油工业得到飞速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油气勘探与开发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并已发展成为成熟的工业技术体系。油气地球物理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其内容涉及到物理学、地质学、力学、数学、信息和计算科学等学科与地球物理学的结合及其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目前国内外油气地球物理领域的学术交流活动非常活跃,众多大学、科研机构、油公司和国际大型技术服务公司等单位中的油气地球物理从业人员积极参与,表现出很高热情,为推动油气地球物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油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为油气地球物理行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全国性的学术交流平台,根据专业委员会工作管理细则,油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将定期召开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和相关培训等工作,加强各大油田与科研院所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国油气地球物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附:油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秘书长名单

主 任 委员:印兴耀

副主任委员赵邦六 、郝会民曲寿利赵殿 栋、谢玉洪杜向东    财、纽凤林曹俊兴李振春

  杜启振

副秘书长:张广智曹丹平宗兆云

       (油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曹丹平)


 

 

环境地球物理方法技术与研究进展

召集人:杨  进 田  舍   

    提交论文9篇;张贴报告9人。

一.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成果

论文来自全国6家单位,有4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矿业大学),2所研究单位(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报告内容包括了环境、地下水、地质灾害、重金属污染等各个应用领域。涉及到的环境地球物理方法有重力、地震、瞬变电磁、地面核磁共振、磁法、航空物探等。

报告主要有重力数据多层次反演、山体滑坡事件于宽带地震网的分析与研究、利用地震波形反演研究大型高速滑坡中的滑体运动特征、利用地震波形反演研究滑坡动力学机制的新方法、页岩油气开发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航空物探在环境勘查领域的应用、基于电场总场矢量有限元法的SNMR三维正演、基于图片比较的量化结构来论证环境磁学用于重金属污染评估的可行性。

报告充分展示了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方法与技术在环境污染、工程建设、地下水保护、地质灾害、公共安全等领域的良好的应用效果和巨大的发展前景。

二.新的学术观点、学术增长点和科技动向

1.重力数据多层次反演:经典的光滑约束反演能够获取地下地质体的几何参数和物性参数,但是反演结果垂向分辨率较低,同时由于光滑效应导致物性幅值偏小。为改善这种状况,我们将光滑反演(SI)和增强型光滑反演(ESI)结合,提出多层次反演并应用于模型实验。

2.将地震反演技术应用于大型高速滑坡研究,深入揭示地震信号与高速滑坡机制之间的联系。通过地震波形反演还原滑源区和滑坡体的受力状况,推导滑坡体动力学特征并与地质分析数据进行比较。

3.提出了利用地震波形反演研究滑坡动力学机制的新方法,对远程了解滑坡受灾情况以及灾后抢险工作有帮助和促进作用。

4.对页岩油气开发过程对水资源的影响进行研究,包括页岩开发过程中的水资源消耗量、是否污染地下含水层,以及返排液的影响。得出三点结论:(1)页岩开发需要消耗大量淡水作为压裂液的主要成分,如果水力压裂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将是一个重要的全球性问题,尤其对干旱地区而言更是一个严重挑战;(2)页岩开发的水力压裂引起的裂缝延伸范围不足以影响到浅层地下水,但由于其他原因如固井完井设计不科学等导致的水力压裂污染地下水却真实存在;(3)返排液量大且成分有毒,具有挥发性,需要在排放前做好充分的处理工作,避免造成对地表水体或空气的污染。

5.航空物探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勘查方法,

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6.进行地面核磁共振技术(SNMR3D正演模拟研究,拓展了地面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范围,推动SNMR找水技术在复杂水文地质环境下实现3D地下水探测。

7.用数学图片比较的方法,论证了磁预信息对化学采样的有效性。并且自主研发的比较三角平面向量模的方法对3D图进行空间分布评估,完善了目前较为流行的图片比较方法﹝卡波统计法(Kappa statistics)和模糊集合论(Fuzzy set theory)﹞针对于小范围、有限采样点的缺陷。研究论证了磁学参数用于评估环境污染的可行性,并且对这种方法提供了定量分析结果。

8三分量巷-孔瞬变电磁法的应用探究,将发射回线布置在隧道中,用接收探头在钻孔中测量,研究含水构造异常体的瞬变电磁场响应。

微地震监测与反演

召集人:张海江 刘一博 常  旭 梁春涛 桂志先

提交论文41篇;到会交流58人,其中口头报告24人,张贴报告17人。

. 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成果

1. 微地震信号识别与拾取:微地震信号较弱,信噪比差,这对微震事件的识别与拾取带来了困难,在本次会议中针对这一问题,探讨了基于阵列信号处理技术的弱信号提取,波形互相关微震事件自动识别及初至拾取,瞬时频率和包络函数作为特征函数的微震波形到时自动拾取,EEMD及排列熵压制微震信号随机噪声,仅相位互相关的微震震相时差校正,Match&Locate微地震检测与定位,井中检测极化提取等方法。

2. 微地震速度模型反演与震源定位和成像:包括PS波干涉互相关的弹性波震源逆时定位,反传叠加逆时成像,单纯形震源自动定位,井中微地震定位精度分析,基于干涉法的被动源成像与角道集提取,微地震速度模型和层位反演。同时还包括速度和位置联合反演的方法,基于旅行时的三维速度与震源参数联合反演,双差法微震震源定位与速度参数反演,基于领邻域算法的微地震速度模型反演与震源定位。

3. 微地震震源机制反演与解释评价:在震源机制方面,介绍了反传叠加的震源机制估计,震源机制与应力场反演,基于Kirchhoff的震源机制叠加成像。利用微震的位置和震源机制,可对水力压裂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微地震DFN随机建模,基于叠前地震反演和微地震监测的压裂改造效果分析,空间约束的自动化三维裂缝面识别,利用微震信息实时评估压裂效果等。

4. 岩石物理实验中的声发射与微地震:采用室内岩石物理手段,对页岩进行水力压力,观察了页岩岩芯水力压裂过程中纵横波速度值的变化,为分析地层速度变化对于震源机制反演的影响奠定了基础。同时对声发射事件定位结果进行分析,利用不同应力加载过程中所诱发的声发射事件信号进行震源机制的反演和解释,从而为野外水力压裂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持。

5. 微地震的实际应用、快速计算等:提出了微地震定位与震源机制联合反演的多次扫描优化加速方法,同时还报告了微震监测在金属矿山自然崩落开采、采空区稳定性监测的应用,利用双差法对实际野外数据进行微震震源定位与速度参数反演,利用微震数据监测断裂活动带,和注水诱发地震情况。

. 新的学术观点、学术增长点和科技动向

微地震震源机制的反演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家也提出了基于波动方程和射线类的反传叠加震源机制反演、扫描叠加震源机制反演等方法,但是如何快速、准确的反演震源机制,这仍然是有待研究的问题。另外,常规方法得到的微震定位结果和震源机制结果并不是最终的结果,还需要通过解释,得到水力压裂的裂缝网络、储层改造体积等储层特征参数,这才更有利于对水力压裂做指导。微地震事件的方法众多,不同的反演方法得到的震源位置和震源机制都有一定的差异,对于这种情况,需要通过实验室岩石物理声发射实验来和CT成像技术来验证反演方法,同时通过室内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指导野外水力压裂生产。

地震面波、背景噪声及尾波干涉法研究地下介质结构及其变化

召集人:王宝善  李红谊      姚华建

    提交论文29篇;到会交流26人,其中口头报告21人,张贴报告5人。

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成果

1.地震面波、背景噪声等方法被应用于区域尺度(如台湾海峡,甘肃南部,华北克拉通,青藏高原东北缘等)到局部尺度(广东新丰江水库,呼图壁储气库等)地下结构成像;

2.面波,噪声等信号的传播规律、理论基础及观测研究,加深了对噪声相关获得格林函数的认识;

3.利用噪声研究地下介质变化的理论研究,并在天然地震及火山相关的地下介质结构变化开展了研究实践。

新的学术观点、学术增长点和科技动向

1.天然地震研究方法与工业界方法相互融合渗透。随着天然地震观测资料的增加,台间距加密,勘探地震的方法被逐渐应用于天然地震学研究。天然地震学噪声面波成像方法被借鉴应用于浅层面波成像技术;

2.大数据、云计算等新的互联网技术被应用于地震数据处理,极大地提高了地震数据处理的效率和精度。

煤炭资源与矿山地球物理

召集人:彭苏萍  程久龙  于景邨  程建元

   提交论文50篇;到会交流44人,其中口头报告29人,张贴报告15人。

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成果

   1.矿井地球物理;

2.煤矿及金属矿3D精细地震勘探;

3.煤层气及页岩气3D地震勘探;

4.矿山灾害监测;

5.矿山瞬变电磁地空探测。

新的学术观点、学术增长点和科技动向

1.煤铁协同勘查技术方法,提出了地震勘探在结合重磁异常的基础上科学开展多矿种协同勘查的新技术思路。

2.矿井超前探测新技术方法,提出井下瞬变电磁精细探测的系列新技术方法。

3.煤矿3D地震勘探,提出多波波场分离、非线性反演、波场成像等新方法。

4.矿山灾害监测,在锚杆承载力无损检测、岩体变形破坏光纤测试、矿井瞬变电磁定向发射线圈等方面提出了新的科技动向。

空间大地测量的全球变化研究

召集人:汪汉胜 江利明 王泽民 童小华 李志伟

   提交论文34篇;到会交流33人,其中口头报告22人,张贴报告11人。

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成果

主要内容:极地物质平衡的研究,青藏物质平衡的研究,中国大陆地下水的研究,超导重力数据处理,GPS数据处理,卫星重力数据处理,海平面变化分析。

主要成果:

1.根据南极60-70年代间谍卫星解密DISP光学影像,揭示60-70年代南极冰架流速,并发现近十年来的变化特征;

2.联合ENVISATGRACE较好地估算格陵兰冰盖体积与物质平衡;

3.基于GPS测站垂向速度的南极地区冰川均衡调整(GIA)模型分析;

4.基于InSAR多源异质数据融合的冰川运动三维精细测量;

5.温度变化对GPS台站位移的影响。

新的学术观点、学术增长点和科技动向

1一种利用20世纪60年代ARGON KH-5光学影像进行冰川表面运动速度估计的新方法;

2.基于动力学方法的时变重力场解算与轨道问题的讨论,提出动力学轨道使用使重力场估计偏小;

3基于InSAR多源异质数据融合的冰川运动三维精细测量,提出加权矩阵的迭代算法。

地震大地测量学

召集人:孙文科  许才军        琪 申文斌

收到论文34篇,其中学生投稿10篇。口头报告22个(其中10个邀请报告),张贴报告12个。会场始终保持40-60名的听众,大家踊跃提问,气氛活跃,会场井然有序。

该专题旨在集聚从事地震大地测量学的专家和学生们共同探讨利用现代大地测量学手段研究地震问题的科研成果,前沿进展,以及目前的科学问题等。随着现代大地测量观测技术(GPSInSARGRACE等)的快速发展,全球地震变形以及震前/后地震变形都可以被更加精确的观测出来并加以研究,所以,地震大地测量学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本专题主要涵盖与该领域相关的理论、观测、应用与解释等研究进展,包括利用GPS观测数据反演地震断层滑动分布,利用高频GPS观测数据研究震源破裂以及慢滑动过程,利用InSAR观测数据反演震源破裂模型,利用重力卫星GRACE数据研究同震与震后变形以及反演地震矩或区域粘滞构造,大地震产生的地球旋转变化、体积变化、质心变化以及全球变形等相关理论研究,以及传统大地测量(水准、三角、测距)和其它现代大地测量技术在研究地震变形问题的进展等。

从提交论文内容上看,34篇论文基本上覆盖了上述专题要旨的方方面面。包括:地震问题的理论研究,地震位错理论的应用研究,地震断层的反演研究,地震数据的处理新方法研究,冰川激发地震,地震产生海平面变化,地震激发液核平动振荡的检测,高频GPS数据的断层反演,远场GPS数据的断层反演应用研究,GPSInSAR和重力卫星GRACE的应用研究,以及近几年世界大地震的震例研究等。一些报告充分展现了学科前沿进展,一些报告提出了问题和挑战。学生们的报告也体现了较高的学术水平,得到了专家们的赞扬和认可

地球生物学

召集人:谢树成  潘永信  王风平  陆雅海 鲁安怀

   提交论文47篇,到会交流45人(含学生28人),其中口头报告22人,张贴报告23人。

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成果:

1.油气藏微生物;

2.微生物与矿物相互作用,特别是微生物与含铁矿物的相互作用;

3.微生物与全球气候变化;

4.海洋微生物。

新的学术观点、学术增长点和科技动向:

1.趋磁细菌磁小体特征与生物学分类、功能基因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

2.海洋深古菌门代谢功能的多样性;

3.不同生物对古气候的调节作用等是本专题的新动向和新的学术增长点。

地热理论与应用

召集人:何丽娟  邱楠生  张 健  庞忠和

   提交论文32篇;到会交流35人,其中口头报告20人,张贴报告15人。

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成果

   主要内容:

1.基于古温标的盆地构造-热演化史研究与应用;

2.几何学、动力学模拟研究板块俯冲、岩石圈拉张等板块活动过程中的热演化特征、流体运移及意义;

3.基础地热资料整理、分析与对比;

4.中微子在地热学中的应用;

5.地热资源研究、勘查与应用。

主要成果:

1.新地区、更复杂、更老时代、更高温度的热史研究及在油气资源预测中的应用;

2.了解停滞板块热演化特征、脱水过程与上覆板块板内火山活动的内在联系;拉张盆地构造-热演化史;岩石圈在拉张过程中形成的不同伸展构造的热演化特征;

3.利用中微子获得地球深部放射性衰变信息;

4.新技术、新方法在地热资源勘查、应用的运用。

二.新的学术观点、学术增长点和科技动向

1.新古温标的研究认为可以运用到更深部、更高温度情况下的盆地热史反演;

2.湿柱的产生与俯冲板片最上部含水层粘度、俯冲板片的年龄、热演化密切相关,解释了东北板内新生代火山的可能成因;

3.利用地球内部中微子结合其它多种手段可以有效的了解地球深部能量、物质的分布情况;

4.新技术理论的应用能促使地热资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更加广阔。

应用地球物理学前沿

召集人:胡文宝      李振春  肖立志

    提交论文32篇;到会交流26人,其中口头报告21人,张贴报告5人。

一.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成果

1.地球物理测井进展;

2地震勘探新技术及在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3.磁法和电磁法新方法研究及应用。

二.新的学术观点、学术增长点和科技动向:

学术增长点: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与评价新方法研究。近年来,我国的页岩气勘探取得了突破,但也给常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提出了新的课题。

本专题的论文聚焦了国内在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包括页岩储层的测井评价新方法、页岩储层压裂过程的微地震监测的资料处理与反演定位方法和可控源电磁动态监测与试验等

科技动向:磁法和电磁法的技术和应用有新的发展。借助于无人智能航行器技术的发展,会议论文展示了基于无人机和无人潜水器的磁法和电磁法勘探仪器以及资料处理方法的最新进展。会议还特邀论文作者重点介绍了常规电磁方法在矿产资源勘查和煤矿水害超前探测的方法和应用效果。这些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成熟将为磁法和电磁法在工程勘察和矿产资源的勘探中打开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

(完)


 

 

 地震波传播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理论基础,地震成像是探视地球内部结构、认识大陆形成演化与动力学机制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在地震传播和高分辩率成像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并极大地推动了大陆动力学理论研究的新发展。为进一步推动地震成像和大陆动力学研究的发展、为国内同行提供一个自由研讨和交流的平台,展示我国在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会主办,清华大学计算地球物理实验室承办,云南省地震局和云南大理学院协办的“地震波传播和成像及大陆动力学研究新进展”学术研讨会于201776-10日在云南大理召开。

会议根据“地震波传播与成像,以及大陆动力学研究新进展”的主题,紧紧围绕以下三个主要内容进行了学术交流与讨论:

    1、地震波传播和成像理论、方法与技术;

    2、壳幔结构层析成像与大陆动力学研究新进展;

    3、其他相关研究进展。

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中国地质科学院系统和清华大学等院校共计30多个单位的83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清华大学计算地球物理实验室负责人杨顶辉教授主持了会议开幕式,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滕吉文院士、云南大理大学副校长段利华教授和云南省地震局科技处处长李春光先后致词,并预祝会议成功举行。

4位邀请嘉宾分别在会上做了特邀报告:滕吉文院士“近地表地球物理探查与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潜能分析”、石耀霖院士的“基于地震学深部探测结果的地壳动力学模拟”、高锐院士的“陆陆碰撞深部过程——运动学和动力学”和刘启元研究员的“青藏高原东缘的岩石圈拆沉与上地幔流”的报告分别介绍了他们的研究结果,开阔了与会代表的思路。

研讨交流会先后由滕吉文、石耀霖、高锐三位院士和高原研究员等专家学者主持。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中国地质科学院系统和清华、北大、浙大及哈工大等10余单位的18名专家、学者根据各自承担的科研项目做了大会报告。与会代表分别就地震波成像中的模型建立、数值求解、成像结果和地球物理解释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

本次研讨会的特点是:多学科、多部门和具有极强的交叉特性;研讨交流为代表们的科研合作起到了加深了解、沟通信息的重要作用。

最后,会议由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李惠民秘书长致闭幕辞。

(中国大陆动力学专委会秘书处及会务组)


 

 

201781-4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中国气象学会、中国天文学会和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等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球华人空间天气科学大会在京成功举行。大会旨在交流全球华人在空间天气领域取得的新进展,研讨空间天气科学与应用的全球发展态势,凝聚全球华人在空间天气领域的智慧,为服务人类的空间天气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这次大会是在中国正进入从空间大国向空间强国跨越发展的历史新时期召开的,随着中国在2016年相继规划了国家“十三五”以空间天气为主题的国家天基与地基能力建设重大项目,这标志着中国的空间天气科学进入世界一流先进国家的进军号已经吹响。这次大会对我国近20年空间天气科学的发展以及未来10年做一个回顾与展望。过去20年的进步已成为历史,未来要勇于走上领跑者的征程。中国将为国际空间天气科学的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越来越多的担当和贡献。

   一、会议概况

本次大会有500多人参会,其中科技专家共491人,其中包括国际知名学者、中科院院士、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和海外知名科学家近百位,中青年科技专家和研究生近300余人,另有志愿者近20名,他们来自于海内外近70家高等学府、科研院所和军队有关单位。

大会于201781日隆重开幕。在开幕式上魏奉思院士提出“我国已建立‘天基’、‘地基’空间天气监测网这两个“足”,希望国家能加强基础科学研究这只“足”,只有空间天气科学的“三足鼎立”,我国的空间天气科学才能问鼎世界。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庆存、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肖佐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涂传诒、中国科学院院士汪景琇等老一辈科学家纷纷表示,“看到许多年轻的面孔参会,觉得非常欣慰,我国空间天气事业后继有人,必将欣欣向荣。”

这次大会主要特色是采取了专题召集制,共召集29个专题,涵盖空间天气科学研究、监测、建模预报与应用的主要前沿领域的工作,特别是在空间天气监测、建模、预报、效应及应用多达12个专题。开幕式上共有17名海内外知名专家做了精彩的大会特邀报告。在82-3日的六个分会场共安排了238人次的口头报告,进行学术交流。此次会议还安排了224人次的张贴学术报告,并且展出了空间天气20年的主要成果,包括部分研究单位介绍、空间天气地基监测建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大仪器研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19972016年资助项目情况、历次全国空间天气学研讨会与全球华人空间/太空天气科学大会情况、以及空间天气科学青年创新奖介绍等。闭幕式上还举行第三届空间天气科学青年创新将颁奖仪式。此次会议的报告数为历届之最,报告水平也达到了当前的国际水平,广大参会者,特别是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学生从中大受启迪,激励了华人学界共同奋进、共创辉煌的决心。

   二、中国空间天气科学20年之《回顾与展望》

19975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的支持下,从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空间天气学研讨会算起,我国的空间天气研究已走过了20个春秋,从一个起步的三流国家经历了种种磨炼,实现了向二流国家前列的跨越发展。主要标志性进步举例来说:世界上首个以空间天气命名的中科院空间天气学重点实验室于1999年成立(后晋升为国家重点实验室),6年于美国宇航局的空间天气实验室成立;地球空间双星计划于2010年与欧洲“集簇”卫星共同获宇航学院劳伦尔团队成就奖(航天飞机、哈渤望远镜、空间站等卫星也名列其中)也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东半球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子午链(简称子午工程一期)建成运行;世界上首个的太阳厘米-分米波射电日像仪建成观测;中高层大气量子激光雷达获20175月国际博览会特别金奖等;空间天气基础研究发表论文量与引用量约占全球的30%左右(英、法、德、俄、日、印等均在~5%以下)位列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以及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成立运行,空间天气科学领域的国家、省部级实验室近20个,等等,我国空间天气科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回顾之余,我们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也是很突出的,特别是没有专门的国家空间天气序列卫星计划,有效载荷的水平与世界水平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实验探测专业人才缺乏,还缺少重要的科学发现与理论上的新突破,以及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都有待解决。

展望未来10年,我们要走的是一条敢于担当、引领发展的创新路,更是两个空间天气研究“超级”大国中国和美国在领跑者的赛道上赛跑的机遇期,也是携手共谋国际空间天气科学发展和服务人类和平进步事业的新时期。中国“十三五”期间将同时实施两个重大国家计划,一是建设空间天气监测预警系统,二是建设空间环境地基监测网,实现中国空间环境的两纵(东经120度和100度子午链)和两横(北纬40度和30度)的高时间、空间分辨率观测。为了解空间天气、保障空间活动和空间安全服务,也为一带一路空间环境科学认知和通讯保障提供支撑。此外,我国将建设国际一流的空间天气预报与服务系统,牵头实施国际空间天气预报研究计划、进一步深化国际空间天气子午圈计划,还应在国家行为、大国担当、助推经济、创新文化和数字空间等方面积极行动起来做出中国人的贡献。这将是实现我国空间天气研究迈进世界一流国家的又一次跨越发展期。会议鼓励中国的青年科学家应当勇于站上国际科学前沿舞台,敢于挤身领跑者的行列出彩。会议对青年人寄予厚望:我国空间天气科学问鼎世界一定属于当代中国青年人!

三、颁发第三届空间天气科学青年创新奖和优秀青年论文奖

第三届空间天气科学青年创新奖颁奖仪式于201783日下午在闭幕式上举行。三位获奖的青年科学家是何建森(北京大学)、李刚(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和乐新安(中科院质与地球物理所),他们取得的原创性成果受到国际科学界关注。三位获奖人分别做了题为“太阳风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电离层数据同化研究”、“高能粒子在内日球层的加速和传播”的学术报告与大家交流,并发表了获奖感言,中国科学院魏奉思院士、山东大学(威海)陈耀教授以及美国George Mason大学张捷教授分别为三位获奖人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奖牌,并宣读了颁奖辞。

为了激励青年科研人员勤奋工作、刻苦钻研,会议评选出16位优秀青年论文奖获得者,并在大会闭幕式上为获奖者颁发了获奖证书。这次获奖人是:

王 锦(武汉大学)、王宁波(中科院光电研究院)、黄佳(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赵国清(洛阳师范学院)、张磊(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陈枫(美国高山天文台)、张婧雯(北京大学)、陈雪涛(中国科技大学)、李巧玲(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邱世灿(长安大学)、曹兴(武汉大学)、陈相材(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王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志芳(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苏威(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孔祥良(山东大学(威海))

四、成立“全球华人空间天气科学论坛”工作组

为把人类关于认知空间的科学水平,把人类地球实验室的知识体系向“空间实验室”拓展;提升人类关于防范空间天气灾害的保障能力;助推人类和平利用空间事业,让空间天气科学为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开拓新的方向。在大会闭幕式上,魏奉思院士提议成立“全球华人空间天气科学论坛”工作组,大会鼓掌通过。“全球华人空间天气科学论坛”组织结构如下:

召集人:魏奉思、李炘璘、汪毓明、李  刚、冯学尚

计划组:冯学尚、张效信、李炘璘、张  捷、陈  耀

执行组:汪毓明、李  刚、张顺荣、刘立波、刘  颍、倪彬彬、颜毅华、曹晋滨、宗秋刚、雷久侯、吕建永、方涵先、李汇军、肖伏良、王世金、沈  芳、史全岐、左平兵

秘书长: 冯学尚(兼)

五、致谢

感谢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为办好此次大会付出的大量心血和人力、财力的支持。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中国气象学会、中国天文学会和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等对大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最后,要特别感谢的是此次会务组及志愿者们的辛勤劳动,因有他们的付出才使会议能圆满成功!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空间天气专业委员会、会议组委会冯学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流体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交叉科学学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实验专业委员会、中国物理学会高压物理专委会主办,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省地震局,东北亚矿产资源评价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第六届“从原子到地球”-高压与地球科学研讨会201786-9日在吉林长春成功举办。参加单位有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等28家科研单位。总共有79位代表参加了会议,绝大多数是来自各个单位的教授、研究员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学术带头人或骨干。

这次研讨会的目的是加强高压科学与地球科学相关领域的融合,促进同行间的交流合作,加快我国高压地球科学更快发展和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会议达到了预期目标。

86日上午举行了开幕式,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杜建国教授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冰冰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并做了讲话,开幕式由会议组委会秘书长高春晓教授主持。

会议分主题报告会和专题研讨会两个部分,聚焦7个主题和6个专题,包括:高压极端条件下的新材料,高压技术在地学中的应用、地球物质的原子尺度模拟研究,岩浆房与火山地质活动,水-岩相互作用及矿物岩石理化性质,全球气候变化和化石能源的影响,地球深部碳的形式及转化机理,深部碳循环对地球演化的影响,地球内部不连续界面物质构成和性质,高温高压下原位探测中的关键技术,月球、火星的物质组成、结构与演化,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内部不同尺度的界面效应。

会议设置23个邀请报告。代表们在会议上报告了各自研究成果并进行交流,也就当前高压与地球科学相结合的科学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会议组织代表参观了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杜建国教授主持会议闭幕式,他对研讨会做了详细的总结,认为本次研讨会加强了高压地球科学领域的交流,增进了同行间的友谊,并将推动同行间的进一步合作与协助。会议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经过会议专家委员会讨论决定,下一次会议将由武汉理工大学承办。

(第六届“从原子到地球”-高压与地球科学研讨会组委会)


 


 

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重庆地质仪器厂协办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于2017823日~25日在贵州铜仁召开。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滕吉文研究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专委会主任、专家委员会主任底青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貅、李坚、沙椿,专家委员程久龙、黄世强、韩永琦、刘金光、李志华、王怀洪、徐佩芬、谢昭晖、于景邨、张建清等出席会议。来自水利水电、铁路、城建交通、煤田、石油等系统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仪器厂商等70多个单位的18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本次学术年会,其中学生代表20人,11家仪器厂商到会参展。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貅代表专委会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词,滕吉文院士、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郭建秘书长、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建清、协办单位代表、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物探测试分院院长楼加丁先后分别致辞。

大会特邀七位专家作主旨报告,分别是滕吉文院士作的《近地表地球物理探测与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潜能分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印兴耀教授作的《页岩气甜点预测的地球物理技术》;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刘澜波教授作的《服务于地下空间开发的城市地球物理》;河海大学李庆武教授作的《物联网技术与工程地球物理融合探讨》;山东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李学军教授级高工作的《智慧城市建设与地下管线探测》;长安大学李貅教授作的《地空瞬变电磁法进展》;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底青云研究员作的《深部资源探测核心装备研发》。主旨报告充分展示了当前工程地球物理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重要研究成果和进展。

本届年会继续评选“中国工程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安排了评优论文专场报告,有10位候选论文作者到会作报告。经大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及全体参会代表投票,评出“2017年中国工程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获奖论文,其中一等奖二篇,二等奖三篇,优秀奖五篇。

大会特邀报告和优秀论文专场报告之后,有23位专家学者围绕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工程地球物理,大型工程与城市建设中的地球物理新方法新技术,互联网+工程地球物理及大数据,新能源探测、开发建设中的地球物理方法技术与应用等会议主题内容,就工程地球物理与检测中的新成果、新经验,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等作了学术报告,并与参会代表们进行充分讨论交流。

本届学术年会首次增设论文展板报告交流,共有10位专家学者通过展板展示了自己的学术成果,与参会代表进行了热烈讨论,收到良好效果。会议期间,专家委员带领参会代表参观了11家参展厂商的新型物探仪器设备演示、听取讲解,会场气氛热烈。

学术报告之后举行了“2017年中国工程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颁奖仪式,为十位“2017年中国工程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获得者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奖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建清代表专委会对获奖论文进行了点评并致颁奖词。

闭幕式上,工程地球物理专委会主任底青云研究员致闭幕词,总结本次年会的特点如下:

收到投稿论文94篇,论文数量、参会人数、参展厂商数均超过往年,充分体现国内工程地球物理界专家学者及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届年会的热情与支持;

学术报告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包括工程与环境物探、工程检测、矿产与资源勘探、数据处理技术与仪器设备等多个方面,涉及直流电法、电磁法、地震波法,地质雷达等多种探测方法,探测对象包括地下管线、岩溶、采空区、隐伏断层、地下水、页岩气、地热资源、矿产资源等。既有理论、方法、技术内容,也有应用实例。

学术氛围厚重、技术交流深入,大多数专家都坚持听完所有报告。

首次设置了展板报告交流环节,共有10位专家学者展示了自己的学术成果,学术交流的形式多样化,每位参会代表都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已的学术成果。

本届年会增设仪器参展厂商演示与讲解时段,使参会代表与厂商有更多的交流与互动。

美中不足的是,两天的会期略显仓促,未能充分满足参会代表、参展厂商的交流需求。

这次学术年会的成功举办得到了方方面面的支持。主办方工程地球物理专委会衷心感谢各位代表及仪器厂商的积极参会与支持,向会议协办方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重庆地质仪器厂提供财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对会务组全体工作人员为筹办、组织这次会议付出的辛勤劳动致以诚挚的谢意!

会议期间还召开了工程地球物理专委会四届七次主任工作会议,专委会班子成员、专家委员会委员等20人出席会议。会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郭建秘书长通报了2017年学会工作情况,包括今年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培训、申报情况及评审要求,2017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筹备情况,10月份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换届工作情况。专委会徐佩芬秘书长通报了本届学术年会组织工作、优秀论文奖评选等相关情况以及上半年专委会工作情况,10月份地球科学联合会第61专题组织、筹备情况。与会专家委员还针对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工程地球物理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工程地球物理专委会如何发挥作用进行了充分讨论并达成初步共识。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海南省地球物理学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于201778日下午在海南省海口市南沙温泉酒店会议大厅召开。出席本次大会的会员代表共计61名(应到86),特邀嘉宾8名。

参加本次大会的领导来宾有: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林峰;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谢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海南省地震局副局长李战勇;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熊彬;海南省国土资源厅地质勘查与矿产开发管理处副处长王文收;海南省地质矿产局海洋处处长矫东风;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许瑜;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洋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徐功娣;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党委书记罗昆;广西海洋地质调查院副院长欧业成等。会上谢强副所长代表会议主办方和学会挂靠单位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了海南省地球物理学会成立的重要性,提出了对海南省地球物理学会今后发展的期望,同时对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海南省民政厅以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领导的关怀与支持表示了衷心的感谢;林峰副主席代表省科协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肯定了海南省地球物理学会成立对海南省地球物理事业以及海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对学会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几点希望与要求;郭建秘书长代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特别感谢省科协对海南省地球物理学会的大力支持,希望今后海南省地球物理学会能对地球物理事业的发展、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南海的研究与开发做出重要贡献,做好海南省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会员之家的工作;李战勇副局长、王文收副处长与矫东风处长分别代表海南省地震局、海南省国土资源厅、海南省地质矿产局对大会的召开表示了祝贺,对海南省地球物理学会的成立对海南省相关单位的重要性表示了肯定,希望今后能共同促进海南省地球物理事业的发展、开发研究南海、促进海南省社会经济的发展。熊彬理事长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球物理学会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今后能以“三足鼎立”之势共同致力于南海周边地球物理事业的发展,互利共赢,促进国家海洋经济建设的发展。同时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广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等兄弟学会单位发来贺信。

为保证大会的顺利进行,大会以举手形式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以海南省地球物理学会筹备组主要发起人吴时国、罗昆、徐功娣三人作为此次大会的主持人,大会分三个阶段进行,吴时国作为主要主持人,主持本次大会的召开。

在罗昆书记的主持下,大会听取了学会筹备发起人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深海地球物理与资源研究室主任吴时国作海南省地球物理学会基本情况与筹备工作报告;审议并表决了学会《章程草案》、《会费标准及管理办法》,并获得全票通过;宣读并表决了学会《选举办法》并全票通过;根据表决通过的学会《选举办法》,选举并产生了海南省地球物理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共计14名;第一届监事会监事,共计3名。

通过新选举产生的理事会与监事会,在徐功娣院长的主持下进行了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第一届监事会第一次会议。理事会出席会议的理事共12名(应到14名),未到2人派代表参会。理事会以无记名举手投票表决方式选举出了第一届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5名)、秘书长(1名)、常务理事(8名)。监事会出席会议的监事共2名(应到3名),未到1人派代表参会,监事会以无记名举手投票表决方式选举出了第一届监事长(1名)。

本次大会完成议程后,新当选的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吴时国研究员代表第一届理事会讲话,表示很荣幸获得会员代表的支持担任海南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海南省地球物理学会将团结海南省及南海周边广大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和相关单位,为海南省地球物理事业的发展、南海研究和资源开发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尽心尽力,服务于广大会员,提高海南省整体的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同时加强各单位之间的联系,开展广泛合作,互利共赢,为海南省的海洋事业及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终,本次会员代表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闭幕!

会后,来自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海南省地震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方科技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二研究所、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院、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等10余家单位60多名海洋地质学、地球物理学专家进行了深度交流,同时于710日进行了南海地球物理探测与资源学术讨论会,共同探讨了南海地球物理与地质资源前沿问题。邱学林研究员、刘青松教授、夏少红研究员等10余名来自各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南海地球物理研究相关主题作了精彩报告。

各参会单位主要负责人表示,此次会议促进了海南省科协、地矿单位、地震局、科研院所之间的充分沟通交流,有利于地质与地球物理学科研的工作开展与长期合作,有利于海南省地球物理事业的长远发展,有利于海南岛与南海地球科学问题的解决。

附:

海南省地球物理学会第一届理事会主要负责人名单

理 事 长:吴时国

副理事长 李战勇、罗昆、马庆林、徐功娣、徐辉龙

秘 书 长:徐功娣  

(海南省地球物理学会)


 

 

2017618-21日,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的Michael Behm博士与美国勘萨斯大学地质系张弛博士,应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副秘书长孙怀凤博士的邀请,来济南访问并做学术交流。学术报告在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岩土中心201会议室举行。Michael Behm做了题为“Ambient noise interferometry for seismic imaging and monitoring”和“Application of Micro seismic Monitoring and Ambient Noise To-mography for Improved Oil Recovery”的两场学术报告;张弛博士做了题为“Carbonate rock physics - measurements, interpretation, and modeling: An example of Kansas carbonate reservoir rock characterization at laboratory and well-logging scale”的学术报告。学术报告会由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张善法主持,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有关会员单位36人参加报告会。

在学术交流中,Michael Behm教授介绍了他的最新学术成果,指出“环境噪声不再是不利因素,恰恰可以利用环境噪声来实现对微地震的检测以及提高采油率”。Michael Behm教授通过试验、实测数据、数据对比、图像分析,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又从理论上进行了合理的论证。张弛博士系统介绍了她的最新学术进展,“从微观到宏观表征碳酸盐岩石和模型的建立”,通过试验、数据分析、模型建立,证明了相关方法的可行性。参会人员针对学术报告内容与两位专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两位教授对参会人员提出的试验方法、数据采集方法、理论依据等问题进行了详尽回答,为大家带来了新的科研思路和想法,讨论气氛十分热烈。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2017711日,以济南市科协王晓部长为组长的济南市院士工作站考察组一行6人,到山东正元地球物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实地考察院士工作站工作。中国地球物理院士专家工作站专家、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刘元生研究员及公司总经理张善法、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出席。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副秘书长李才明主持会议考察工作。

张善法总经理对考察组一行莅临我公司考察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并向考察组简要介绍了正元公司承建的地球物理院士工作站

院士专家、科研条件及项目开展情况。

考察组济南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李兵调研员对正元地球物理公司引进中国地球物理院士专家人才工作表示支持和赞赏,表示要进一步围绕产业发展和企业科技创新的急需,发挥院士专家作用,为自主创新和产业优化升级提供支撑。考察过程中研发人员向专家展示汇报了智慧管网量测系统等部分科研成果。考察组对正元地球物理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基本工作及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给予充分肯定。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2017830日,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在太原召开常务理事会议,安排部署2017年下半年学会活动事宜。常务理事单位山西省地球物理化学勘测院、地质调查院、第三地质工程勘查院、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115勘查院、144勘查院、148勘查院、煤炭水文勘查研究院、地宝能源公司、中冶三局、山地物探技术公司、西山煤电集团地质处、山西省地震局、山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太原理工大学等单位的理事28人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研究了如下内容:

一、关于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项目。

20171月,根据山西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通知精神,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申报了以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为主要实施对象的高级研修计划项目,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协助省科协申报了以煤炭煤层气、地热等新能源勘查技术研修项目,7月得到批准。这是山西省科协承办的第一个技术人才高级研修项目。考虑到勘测人员的野外工作时间,研修项目拟在11271130日执行。期间,将聘请有关专业的院士、专家、教授来太原讲课。参会人员结合山西特点,对保障研修质量、加强宣传、打造精品项目等内容进行了讨论研究。

二、2017年学术交流年会。

原定201710月在运城召开的学术讨论会,与高级研修班合并,改在2017121日~122日在太原召开,即高级研修完成后,接续学术交流,既节约会议时间,又提高工作效率。学术交流会仍然由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主办,山西省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院承办,会员单位协办。参会理事就论文征集、评奖、会务等问题进行了讨论部署。

会议还就2017916日在省科技馆广场的科普宣传活动进行了安排。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916日,冒着蒙蒙秋雨,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参加了由省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省科协、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环境保护厅、省农业厅、国家能源局山西监管办公室、太原市科协主办的2017年山西省“全国科普日”暨第十四届“科普三晋”系列活动——省城主会场科普活动。

山西省科技馆内外妆点成科普海洋,吸引了大批市民扶老携幼前来观赏、体验。活动内容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科学破除愚昧”的主题,各学术团体展出了科普为民、科普惠民,科普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丰富科普资料和实物。

在山西省科技馆广场,山西地球物理学会展出了反映地球物理科技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的图片与文字,包括在金属矿产资源勘查、煤炭煤层气勘查、地下水资源勘查、地热资源勘查、矿产采空区勘查、地质灾害治理勘查、工程地质道路勘查、地震预报预警等领域中的作用。参加活动人员散发了相关内容的宣传品,热情向群众和其他学会人员介绍了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的基本内容,以及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特别是在与人民生活紧密相连的能源开发、水源困难、饮水安全、生存环境、防震减灾、道路交通等领域所发挥的作用,引起群众的极大关注。宣传人员把地球物理科技对地球的透视功能和医院的体检结合以来,通俗易懂,引起了观展群众和其他学科科技人员的浓厚兴趣。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201798日,由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主办的“万里向西行——西北科学考查团90周年纪念展”在北大红楼开幕。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党委书记李游、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朱玉麒、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研究会会长黄纪苏先后致辞。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中国和瑞典合组的“西北科学考查团” 在中国广袤的西北地区进行了长达六年之久的科学考察,他们在气象、地理、地质、古生物及考古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这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中外联合科学考察活动,在中国近代科学史和中外科学交流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和重要影响。

今年适逢“西北科学考查团”成立九十周年,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在深入挖掘馆藏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潜心研究,推出了此次展览。展览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折冲尊俎平等组团;第二部分:兵分多路 历时六年;第三部分:历尽艰辛 成果惊世;第四部分:影响深远 流泽至今。展览共展出文物80余件,图片 100余幅,其中不乏许多珍贵文物与史料,诸如西北科学考查团纪念邮票、《徐旭生西游日记》、丁道衡绘制的《白云鄂博铁矿图》、徐悲鸿赠徐炳昶的《鸭》、北极星骑士勋章及袁复礼考察用的相机等等,真实再现了科考先辈们取得的光辉业绩和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

展览开幕式后举办了专题座谈会。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张九辰、北京大学教授陈诗闻、新疆师范大学黄文弼中心徐玉娟以及徐炳昶、袁复礼、刘半农、陈宗器、李宪之等西北科学考查团团员家属代表作了主题发言,就展览以及科考先辈们的辉煌业绩及崇高精神展开了深入讨论交流。

“万里向西行——西北科学考查团90周年纪念展”将持续到1015日。

(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柴丽供稿)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

(季 刊)

    2017         3        总第138

  主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编辑出版:《会讯》编辑部
 主编:曲克信 本期责任编辑:苏枫
 邮编:100029 发行:苏枫
  地址:北京市9825信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编辑部 联系电话:010-82998257
  学会网址:http://www.cgs.org.cn 电子信箱:zgdqwl@163.com
北京内部报刊准印证第(Z)1567-98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