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第136

 

  

 

科协精神

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中国科协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摘登)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努力奋斗(摘登刘延东讲话:核心要点)

学会工作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7年学会活动计划表

不忘初心继往开来——2017年春节茶话会纪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7年全国秘书长联席会议纪要

第二届地球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京召开审定会议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四届六次主任工作会议纪要

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九届五次工作会暨技术交流会纪要

浅地表专业委员会扩大会议在昆明举行

学术交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32届学术年会分专题讨论会纪要 “Progress in Studies of Geophysics and Regional Dynamics of Asia”、“岩石圈结构与大陆动力学”、“地球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古地磁学与地球动力学”、“青藏高原及周缘的深部结构、构造变形与地球动力学过程”、“南北地震带强震活动的深浅部构造特征与动力学机制”、“深部资源探测技术与矿集区立体探测”、“大型沉积盆地矿产资源综合勘查”、“电磁地球物理学研究应用及其新进展”(待续)

2017年度煤田测井联合会春季学术年会暨井中地球物理技术高级研修班会议纪要

地方学会

广西地球物理学会召开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组织瞬变电磁正演程序培训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安排2017年学术活动

报道

院士专家建言中国科学院地热研发战略

通知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6年单位会员交费名单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6年个人会员交费名单

关于交纳2017年度会费的通知

关于推荐、申报2017年“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和“傅承义青年科技奖”候选人的通知


 

 

 

2017年是科协系统全面深化改革和各项部署落实的关键一年。今年的主题词是落实。中国科协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和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引导各级科协组织和科技界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坚决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集成各项资源和平台打造创新争先行动载体,不断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更加注重发挥科技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加紧密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着力使已有部署落地生根,使各项工作提质增效,持续推进科协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努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新实效:

    第一,要在加强对科技界的思想政治引领上取得新实效

  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科技创新思想,广泛开展国情研修、政策解读、政策培训、政策服务,以积极深入、春风化雨的工作态度,带领科技界把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思想转化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永远跟党走,坚定创新自信,增强科技供给能力,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在科技界开展争做学术优异、学风优良、品德优秀科学家活动,鼓励科研人员在建设科技强国的进程中追求创新卓越,弘扬优良学风,锤炼优秀品德。

    继续抓好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开展第四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突出对青年科技人员和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推进科学家博物馆建设,不断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形式,打造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家园,以青年人和科技工作者喜闻乐见的方式化育人心、凝聚人心,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实效性。

  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工作者的宣传力度,加强对德学双馨的科技工作者宣传,引导科技工作者强化科学精神,不断增强爱党爱国、以创新成就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自觉,引导科技界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走在全社会前列,激荡起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强大力量。

  进一步加大学会党建工作力度,3月前要基本完成科协所属学会党组织覆盖工作,为学会更有效地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提升联系服务能力提供切实的政治保障。着力推动学会党的工作覆盖,在原党建强会计划特色活动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寻找学会党的工作和业务工作新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学会理事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网上党建接长手臂的作用,打造网络宣传新阵地,探索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新途径,构建党员自主学习新平台。

    第二,要在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上取得新实效

  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各级科协组织要团结带领科技工作者进军科技创新、开展创新争先行动的重要指示,充分发挥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的组织优势,以创新争先行动为统领,带领科技工作者短板攻坚争先突破、前沿探索争相领跑、转化创业争当先锋、普及服务争作贡献,带动科协各方面工作调整升级,更加贴近党和国家中心全局工作,更加有效激励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热情。

  设立科技工作者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工作者的关怀和勉励,要充分发挥科协组织的群团动员优势,会同科技部和有关部门,精心设计各项活动,各级科协组织要全面行动起来,积极搭建平台,做好先进举荐,共同营造浓厚的氛围,使科技工作者日真正成为展示全体科技工作者创新报国的盛大节日。要积极动员各部门、各地方、各领域力量,结合各自特点和实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因地制宜、不拘一格的系列主题活动,鼓励科技工作者集中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组织开展相关主题活动,组织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以实际行动共同庆祝自己的节日。我们将面向全国科技工作者设立相关科技奖励,对在创新争先行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个人和团队、机构给予鼓励,使科技工作者名利双收、形成示范。

  为进一步调动激发科技工作者创造活力,改革调整现有奖项设置,压缩奖项数量,提高奖项质量,控制获奖者名额,强化奖项的思想政治引领作用,加大对获奖者的奖励和支持力度,推动中国科协奖项与国家重大人才计划的衔接,加强对奖项在促进获奖者学术生涯和个人成长方面发挥作用机制的研究,不断提升中国科协奖项的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做好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评审工作,抓住中国青年科技奖30周年的机遇,开展系列活动,进一步扩大该奖项的影响力。树立一批青年科学家榜样,激励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功立业。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团组织建网用网的指示精神,以实现中国科协有网站、各级组织有门户、每个成员有户口、基层组织有平台、每个干部有窗口、每项活动有舞台为目标,把网上科协建设作为科协组织提供科技类公共服务产品的核心载体,全面增强线上线下对科技工作者高效动员组织的能力,提高思想政治引导的有效性,畅通科技工作者表达诉求、建言献策的通道,形成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科技社交平台。

    第三,要在全面深化科协系统改革上取得新实效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盯住干、马上办的指示和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好《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以攻坚克难的精神勇涉深水区,确保啃硬骨头的改革举措取得突破性进展,把改革的全局向纵深推进。

  固化改革经验交流制度,使之成为推动改革的有力保障。学会治理结构和体系改革要有新突破,重点解决虚、散、软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凝聚力、影响力和服务能力。学会理事会结构、党组织覆盖等重点改革任务,要强化落实并尽快完成。已经制定改革方案的学会、拟换届的学会和拟脱离挂靠的学会,要分类推进改革,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保障改革成效。50家列入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学会要切实担负起龙头作用,在学会治理方式中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新经验、典型工作案例和改革试点模型。抓紧研究制定对规模较小的全国学会的扶持政策措施。

  以章程为根本,修订《中国科协团体会员管理办法》《县级科协组织通则》《企业科协组织通则》,研究制定《高校科协组织通则》,完善科协系统组织制度体系,根据企业技术创新和高校师生创新创业的需求,加大企业、高校科协组织建设力度,推动科协组织的网络化,为组织建设提供依据和遵循。加强县级科协建设,强化政治属性和四服务职责定位,完善组织体制、工作机制,鼓励和引导科协资源向县级科协倾斜,培育和树立一批典型。推动大型企业成立科协,适时纳入中国科协团体会员体系。推动科协组织向企业(园区)延伸,大力发展科协和科协联盟、企业科协联合会,不断扩大企业创新联盟试点,重点在新经济组织建立科协,把创客之家、创客协会等新型科技社团纳入科协。推动科协组织向高校延伸,以重点高校为突破,引导高校科协密集、高校科协工作开展较好的地区建立区域性高校科协联盟,推动高校科协和高校科协联盟规范化建设。乡镇街道科协建设和农技协转型升级要取得实质性突破。

  加大科协组织提供服务产品的供给侧改革力度,在科普产品的精准推送和落地、科技创新智库精品创造、人才托举、助力创新驱动发展、举办全国双创活动周、服务双创的平台建设等方面,不断创新思路和举措。

    第四,要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上取得新实效

  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以创新驱动助力工程为统领,引导各级科协组织精准对接区域创新发展需求,推动各类创新资源有效集成,形成协同助力创新驱动发展的开放共享机制,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深化服务企业创新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对国家重点战略区域的覆盖面更加广泛,有效提升社会和经济效益。

  继续实施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的意见》,进一步聚焦区域发展的动力转换和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全面总结工程实施的经验,在组织机制和平台建设上不断实现创新提升,打造助力工程2.0版。优化整体布局,扩大工程实施的覆盖面,召开经验交流会,增加副省级城市试点数量,创新驱动示范市增加到40个,参与学会达到100个。以重点项目为带动,增加优质资源供给。以信息化建设为主要手段,凝聚各类资源,提高对接精准度。以市场化机制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做好区域战略咨询、产业转型升级、成果转化落地等工作,实现参与各方互利共享,共同发展,使合作范围更广,合作层次更高,在促进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持续深入推进双创工作,办好2017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强化地方科协和各级学会参与,深化创响中国活动内涵,提高活动影响力。动员鼓励各地方科协举办双创相关大型活动,把双创活动周打造成制度化、长期化、国际化的创业创新成果展示平台。深入动员各级科协、各级学会强化双创工作,举办多种形式的双创重点活动。加快建设中国双创在线平台,精准助力双创,进一步提升平台的功能性、影响力,为建设国家级双创工作公共服务平台奠定坚实基础。组织开展全国创新改革实验区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第三方评估工作。开展双创理论研究和发展调研,为深入推进双创打牢理论基础、提供现实指针。

  深入开展服务企业创新工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布局,创新驱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分中心总数增加到25个以上,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成效。服务示范区域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与高校开展成果转化专门人才培养,建设成果转化远程助力系统,编写示范区域成果转化工作白皮书。稳步推进重点项目,提高项目实施成效,加大服务企业创新力度。积极探索互联网+科技创新公共服务新模式,采用众包众扶方式,开展科技政策、前沿科技信息、创新人才、科技成果转化和协同学习创作等平台建设。推动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改进评价机制,落实科技人员参与国际交流的政策,保障和鼓励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保护和鼓励海外科技工作者来华创新创业。

    第五,要在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上取得新实效

  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要求、全球科技发展的新趋势、互联网+”交流模式的新发展和科技工作者的新期待,切实发挥学术交流对自主创新的先导作用,搭建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系列学术交流平台,培育学术示范品牌,进一步提升学术交流质量和实效,优化学术环境。

  发挥主场优势,联合有关部门继续办好世界机器人大会,依托中国科协清洁能源学会联合体和中国公路学会等,打造清洁能源、交通运输等领域一批高水平国际科技大会,为国内智能制造、清洁能源和交通运输等相关领域的开放创新搭建平台。与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同办好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实现向高精实的战略转型,以科技创新助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继续实施学术会议质量提升计划,积极打造各类小型高端学术交流活动品牌。持续推动学科发展,开展学科协同创新,优化学术环境。

  提升科技期刊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立足国内,面向世界,打造一流科技期刊,提供高水平的成果发布、学术交流、人才发现和培养服务平台。继续办好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开展中国科协科技期刊评价体系研究,深入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登峰行动计划、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开展中国科技期刊优秀论文遴选激励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影响力,扩大我国科技的国际影响力。

    第六,要在科普产品供给上取得新实效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三会上提出的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同等重要的要求,以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为主线,以科普信息化为核心,着力优质科普内容资源建设、着力科普阵地条件建设、着力科普社会动员机制建设,推动科普人才和科普产业发展,强化科普供给侧改革,创新科普公共服务机制,扎实推进普惠共享的现代科普体系建设。

  推进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深入推进科技人员和科技成果科普效果评价试点工作,深化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共建机制和动员体系。

  坚持不懈抓科普信息化建设,提升优质科普内容供给能力和精准服务水平。以科普中国落地为重点,全面启动实施百城千校万村科普示范,推进社区、学校和乡村与科普中国的精准对接,在百余个省会及大中城市、千余所中学和万个乡村,实现科普服务全覆盖。深入推进科普文化进万家活动,推动科普中国e站建设,开发科普中国校园、社区、农村等内容套餐,定向精准地将科普信息资源送达目标人群。

  加大力度繁荣科普创作,推进科幻和科普文创发展,挖掘优秀科普作品和创作团队,以《十万个为什么》为示范推动融媒体科普创作,丰富有知有趣有用的科普作品和产品供给。加快科技创新热词的编辑工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广泛阐释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前沿热点。协助中宣部等推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开设和办好科普频道(专题、专栏),把中国青少年科学素质大会办成高水平、有广泛影响力的科普节目。

  创新理念推进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全国科技馆免费开放,建设完善科技馆标准体系及协同机制,加速研发虚拟现实科技馆,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科普展览展品设计和展示水平,让公众特别是青少年通过科技馆看到科学发展前沿和世界美好未来。促进实体科技馆与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数字科技馆的协同增效,推动科普公共服务场所和设施公平普惠。

  推动主题性、全民性、群众性科普活动广泛深入开展。以创新驱动发展,科学破除愚昧为主题开展2017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大力开展健康主题科普,聚焦重大疾病防控、食品药品安全、人口老龄化等重大民生问题,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围绕绿色发展、核安全利用、化学工业、垃圾焚烧、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公众关注的热点主题,广泛开展科普活动,传播科学知识和技术,及时、准确、便捷为公众解疑释惑,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在雾霾等公共安全问题上主动发声,正本清源。

围绕脱贫攻坚总目标和扶贫先扶智的根本要求,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开展科普援藏援疆专项行动,加大科协系统援藏援疆的支持力度,推动科协各级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突出科技助力精准扶贫行动实效。

  第七,要在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上取得新实效

  坚持以建设创新引领、国家倚重、社会信任、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为目标,坚持按照推动创新、强化服务、拓展提升、开放协同、普惠共享的工作理念,把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作为事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点,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强化学会主体和试点示范,广泛促进上下联动,在释放改革动力中不断强化科协智库发展的系统优势,努力在走中国特色群团发展道路上不断创造新经验。

  坚持把组织开展第三方科技评估作为科协智库建设的战略重点,围绕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围绕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围绕国家科技发展战略、规划、政策、人才、项目、基地、制度等的实施效果、社会影响,确定年度评估重点,发挥科协作为独立第三方的独特优势开展战略评估,更好服务国家科技发展的战略决策。完善国家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参考目录,突出高精尖导向,为国家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依据。

  做好发达国家科技前沿、科技战略及发展走向研判,组织学会、学会联合体和科技工作者开展信息、生命、材料、能源等领域前沿跟踪研究,密切把握科技发展动向,深入研究发展趋势,为国家科技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在科研经费管理等有关改革和政策方面加强跟踪、评估,促进各项科技政策在基层一线落地。

  持续优化智库布局,强化与科口部门单位智库的联合,充分发挥科协、专业智库和院所高校的优势力量,全面推进生命、信息、军民融合、智能制造等学会联合体的研究基地建设,集成形成枢纽作用,以更开放的视野逐步完善小中心、大外围的科技创新智库网络。推动地方科协创造性地开展决策咨询工作,打造智库抓手和品牌,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航天强国、海洋强国、网络强国等战略,依托相关省市科协系统及科研院所,充分集聚相关领域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智力资源,建立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研究基地、国家海洋战略研究基地等区域特色智库基地,使之成为中国科协科技创新智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强化人才在智库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坚持培养和使用相结合,着力培养一批思想敏锐、专业精深、熟悉政策的高端决策咨询人才,积极聚集一批思维活跃、问题感强、富有创新精神的外围专家,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专业化智库人才团队,充分调动激发各类决策咨询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科协智库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第八,要在民间国际科技交流上取得新实效

  进一步发挥民间科技交流主渠道作用,在已加入287个重要国际民间科技组织的基础上,扩大参与面,彰显中国科技界在国际科技学术舞台的影响力。做好国际组织任职及后备人才的培养推荐工作,使更多中国科学家进入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等核心国际组织担任高阶领导职务,重点做好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主席竞选工作。利用国际科学理事会与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合并之机,为2018年新组织领导层竞选做好准备。

  聚焦世界科技强国、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目标,进一步扩大民间国际科技组织参与面。研究制定支持建立国际科技组织的指导意见,吸引国际科技总部落户中国,积极推动发起组建国际科技组织。加强与美、英、法、日、俄、以色列等国创新战略交流合作,推动建立双边科学家高层对话机制。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开展科技外交和人文交流,推动一带一路国际科技组织的建立,设立双边科技合作项目和双边科技人文交流机制。

  创新引才引智模式,落实习总书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号召,打造海智计划升级版,加强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积极推动离岸基地政策、投融资、人才、服务、孵化、转化、工作支撑等配套建设。继续推动在海内外建立海智计划工作基地,着力推动美国、欧洲的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为更加广泛、更加灵活、更加多样地引才引智搭建平台。发挥地方的主体作用,在重点合作国家设立若干离岸创新基地,在国内设立海外智力离岸创业基地。依托海归创业联盟,积极组织海外专家回国服务,组织更多原创的海外创新创业项目,参加中国海外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大赛,争取更多的海外项目落地。

  鼓励学会开展技术转化、研发合作、技术合作以及科普服务,凝聚一带一路各主要国家的民心和共识,强化我科技软实力的辐射影响,为企业走出去和经济产业合作探路先行、搭建平台。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对港澳工作的指示精神和对台工作方针,以做好人脉工作为导向,用品牌项目带动并继续打造港澳台科技人员与青少年的交流平台,推动海峡两岸暨港澳协同创新。

  各位委员、同志们!

  在科技变革的时代和进军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中,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坚定信念、大胆改革、积极作为,以更加锐意进取的精神和优良作风,不断开创科协事业发展新局面,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摘自中国科协网站)


 

 

  核心要点:

  ■ 到2020年时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是我国科技创新“三步走”战略目标,体现了党中央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历史宣示,体现了强大的道路自信和时代担当。

  ■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形成了“五大优势”。一是基础能力优势。二是人才规模优势。三是市场空间优势。四是产业体系优势。五是体制动员优势。

  ■ “高、精、尖”的重大科技成果是各国竞相抢占的战略高地,是世界科技强国的鲜明标志。我国要与发达国家同场竞技、一争高下,必须加强战略谋划,从源头抓起,找准方向,加快布局。

  ■ 我国高端产品供给不足,消费需求“外溢”,投资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环节。要把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鼎新”与“革故”并重,无中生有,有中生新,新中求进,形成需求与供给良性循环。

  ■ 用好人才评价这个“指挥棒”,为创新培植土壤、涵养水分。同时,也要加强学风建设和科研诚信管理,健全学术不端惩戒机制,对学术造假行为零容忍,严肃处理和曝光典型案例,形成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

■ 要按照“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的要求,进一步推进科技领域的“放、管、服”改革,加快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要坚持解放思想,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摘自中国科协网站)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7年学会活动计划表

 

     

活动名称

主要内容

时间

规模

(人)

地点

联系人

电话

1

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科技交流

1015-18

1500

北京

乔忠梅

010-82998257

cugs@cugs.org.cn

2

2017 地球物理机遇与挑战国际会议(2017 CGS/SEG International Geophysical Conference- Geophysical Challenges and Prosperous Development)

会议围绕地球物理机遇与挑战为主题,分为13个技术专题进行交流

 417-20

450

青岛

胡敏

010-82998024

cgs@cgs.org.cn

3

地热能研发战略专家座谈会

如何整合力量在地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124

30

北京

孔彦龙

010-82998603

4

测井联合会2017年学术年会

新方法新技术交流

218-25

70

南京

彭伟斌

010-80105763

5

第四届全国防灾减灾之路研讨会之一中国地震观察先驱者张衡研讨会(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大陆动力学委员会、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委员会等8个单位联合主办)

弘扬张衡科学精神 推进地震观测预测

42127

 

河南南阳

高建国

13552561947

6

第一届亚太暨全国绝对重力仪比对结果研讨

通过分析第一届亚太暨全国绝对重力仪比对结果,讨论2017年第十届全球绝对重力仪国际比对技术细则

4

60

待定

吴书清

13552265685

7

2017年全国天灾预测研讨学术会议

交流、研讨2017年国内可能的大灾、巨灾、灾害链,并提出预测意见。

4

50-60

 河南南阳

陈维升

李志永

010-67391682

010-82840563

8

院士专家基层行

围绕大型工程中的岩溶等物探难题的高层技术论坛及实地考察

4

20

贵阳

徐佩芬

010-82998411

9

中国火星探测与科学研究讨论会

与澳门科技大学等单位联合举办,学术研讨交流

5(待定)

100

珠海

魏勇

010-82998262

10

西北太平洋深俯冲的地震观测与深部动力学(暂定)

学术交流

8

60

辽宁丹东

艾印双

13651076262

11

人工智能在地球物理中应用研讨活动

人工智能研究动态、应用及展望

8

30-50

待定

沈萍

010-68729314

12

2017年工程地球物理学术年会

学术、技术交流

8

150

贵州铜仁

徐佩芬

010-82998411

13

矿山地球物理新技术新方法研讨会

矿山地球物理新技术新方法

8

100

太原或

西安

杜文凤

13910291491

14

南北地震带南段深部构造与动力学系列研讨会

学术交流

9

40

广西

北海

丁志峰

13651102365

15

环境地球物理专题研讨会

研讨环境地球物理在各个领域应用的最新进展

10

50

北京

杨进

18601135833

16

2017年中国国际电磁讨论会

中德地球电磁科学家学术交流

10

50-80

青岛

李予国

13964235056

17

第十三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学术年会

主题“军民融合与地球物理”

10月中下旬

80

云南腾冲

李夕海

029-84743486

18

 2017年铁道分会学术交流会

中国铁路工程物探与检测新技术交流会

10月中下旬

130-

150

天津

王银

13602108280

19

(地区性)岩石物理学术

研讨会

深层与非常规地震岩石物理分析与应用

10

40

 待定

杨志芳

010-83595027

20

参加“2017年第十届全球绝对重力仪国际比对”(作为技术咨询单位之一)。

确定绝对重力仪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不确定度

10-11

待定

北京

吴书清

13552265685

21

2017全国天灾预测总结会

总结预测成果

11

50-60

北京

陈维升

李志永

010-67391682

010-82840563

22

13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研讨会

主题:精细电磁勘探服务经济建设

11下旬

250-300

武汉

胡祥云

13995650995

23

第四届全球华人空间/天空天气科学大会

学术交流

待定

待定

北京

赵新华

010-62582647

 

     

活动名称

时间

规模(人)

地点

联系人

电话

1

常务理事会

全年二次

30

北京

010-82998024

2

秘书长工作会议

全年二次

8

北京

010-82998024

3

地方学会秘书长联席会议

二季度

30

云南

010-82998257

4

年会理事扩大会议

1015

100

北京

010-82998024

5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行星物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4

(待定)

100

北京

魏 勇

010-82998262

 

继 续 教 育活 动

活动名称

时间

规模(人)

地点

联系人

电话

1

油藏地球物理-应用培训

415-16

50

青岛

刘元生

吴静宇

18663728491

13691531882

2

地空电磁探测创新人才高级研修班

8

100

太原

薛国强

刘元生

010-82998193

3

物探新技术新方法高级培训班

8

200

涿州

王贵平

0312-3825113

4

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技术交流会议

待定

60

待定

王贵平

0312-3825113

5

2017年物探技术研讨会

待定

350

待定

王贵平

0312-3825113

6

大地电磁法高级培训班

下半年

50-100

北京

赵国泽

010-62009065

 

 

 

 

 

 

 

 

 

 

 

              

活动名称

时间

规模(人)

地点

联系人

电话

1

世界地球日

4

3000

北京

周坚鑫

13601273060

2

全国科技周

5

5000

北京

王晨阳

13811685076

3

全国科普日

9

2000

北京

周坚鑫

13601273060

4

科普进学校

全年

20000

北京

周洪瑞

13651017858

5

科普进社区

全年

1000

北京

吴海成

13552788286

6

科普进企事业单位

全年

500

全国

王晨阳

13811685076

7

发展科普教育基地

全年

1

全国

周坚鑫

13601273060

 

     

期刊、图书名称

时间

地点

发行总量()

联系人

电话

1

《地球物理学报》

全年

北京

12000

刘少华

82998113

2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全年

美国

电子版网刊

刘少华

82998113

3

《地球物理学进展》

全年

北京

4800

刘少华

82998113

4

Applied Geophysics

全年

北京

4000

范伟粹

cgsbull@sina.com

010-64266649

5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

全年

北京

12000

010-82998257

6

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2017(年刊)光盘版

10

北京

光盘(2000

倪四道

010-82998257

 

 

 

不忘初心,继往开来

——2017年春节茶话会纪要

 


 

2017111日,2017年度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春节茶话会在北京召开。学会领导、分支机构和地方学会代表、单位会员代表及学会工作志愿者等近120位新老会员参加了此次会议。学会副理事长熊盛青教授主持会议。

依照惯例,郭建秘书长在会上做了学会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的报告。2016年学会在陈颙理事长领导下,秘书处组织开展活动,内容丰富且卓有成效,对扩大学会吸引力和影响力产生了很好的促进作用。2016年最重要的工作,是将党的工作覆盖到了所有环节。经过2年多的准备时间和反复讨论,在科协的指导下2016年学会成立了党组织,这对今后工作的开展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是换届改选年,学会将做好换届改选工作,并继续做好学会工作和自身能力的提升,为争取在2018年参加全国学术类社团评估做好充分准备。学会副秘书长黄清华教授对2016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盛况进行了总结,对2017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有关事项做了通报。学会史负责人吴海成教授汇报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史》撰写工作进展情况,督促撰写单位及时交稿,并请大家关注此项工作,为此书的出版提供史料和建议。

  会上颁发了2016年“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陈颙院士介绍了评奖过程和获奖人所做贡献,宣布了评奖结果。获奖人同济大学海洋与地质科学学院王家林教授发表了获奖感言,对共同奋斗拼搏的科研团队、培养教育过他的老师和老一辈地球物理工作者、长期支持他们的上级部门以及通力合作过的兄弟单位均表示了诚挚的谢意。他回顾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对党和国家表达了深切的热爱和感激之情。“我已年满80周岁,视力只有零点零几,我还要在我的有生之年继续为地球物理事业的发展、为培养、造就我们地球物理的接班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为实现习总书记所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点微薄的贡献。”

赵文津院士在会上分享了国家筹划探月、登火星等一些见闻,希望能集思广益,让地球物理起大作用、做大贡献。朱日祥院士也进行了发言,希望学会多做一些座谈研讨,让地球物理发挥应有作用,扩大影响力,同时希望大家转变观念,多介入一些国家项目、全球性的项目,创新、发展才能更有活力。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是多方支持、以个人会员活动为主的群众性学术团体,会员是学会的基础,为会员服务是学会的职责。学会多年来一直秉持这样的责任感,努力为会员搭建学科、行业、学会、会员之间的交流平台、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形成了自己的学会文化。

一年一度的春节茶话会就是学会文化的历史产物。19822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第一期上就刊载了《我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春节座谈会》一文,详细记载了1982年春节茶话会蓬勃开展的情况。当时在顾功叙理事长带领下,汇报上一年的工作情况,探讨下一年的工作部署,对国家发展、民族兴旺、学科发展的殷切之情跃然纸上。一晃几十年,风华正茂的地球物理才俊多已白发苍苍,但是他们对地球物理事业的热情并没有褪减,对党和祖国一定会繁荣昌盛的信心没有更迭。更可喜的是,更多的地球物理青年力量正源源不断地注入到学会这个大家庭,他们传承着老一辈地球物理学家的精神和干劲,继往开来。学会也会继续紧跟科协步伐,立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提高全民科技素质、服务科技工作者、加强自身建设”科学定位,将地球物理事业不断地推向新的高潮!

(学会秘书处)


 

 

2017327-29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在云南腾冲召开了全国秘书长联系会议。来自15个地方学会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17个分支机构的领导、秘书长及部分单位会员的代表等75人参加了会议。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主持会议。他首先汇报了2016年的学会工作,接着讲了2017年工作计划和工作重点,传达了中国科协尚勇书记的讲话精神和2017年学会工作要点,通报了2017年学会推选两院院士候选人工作的进展情况。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编辑部主编曲克信先生介绍了201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地方学会投稿情况,根据稿件的质量和数量,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荣获2016年《会讯》“优秀通讯员奖”。曲克信先生为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代表王俊业秘书长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金。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秘书长李貅汇报了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考试大纲撰写情况、院士工作站工作进展和学会“一带一路”系列会的准备情况。副秘书长刘元生介绍了准备搭建北部湾地区学术交流平台的情况。副秘书长黄清华就学术交流工作进行了汇报:2017年的学术年会10月中旬在北京举行,五月份开始征稿;学会承接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撰写工作正在加紧进行,地球物理学名词的修订工作已进入尾声;学会新成立了《地球与行星学》期刊编辑部,请大家关注和投稿;同时他提出了加强学生会员管理的建议,还介绍了11份在武汉召开的第13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研讨会的筹备情况。

会议交流阶段,广东、广西、山东、辽宁、陕西、山西、云南、北京、吉林、浙江、河南、海南(筹)、甘肃(筹)、湖北、湖南等地方学会的秘书长和代表,分别介绍了各自学会发展的近况,希望通过交流,借鉴经验解决现存的困难和发展问题。铁道分会、科普委、中国大陆动力学、勘探、地球电磁、天灾预测、行星物理、浅地表、国家安全、工程、信息技术、流体、宣传出版等分支机构的秘书长和代表除了介绍各自的工作进展外,还通报了2017年各自的重点活动,请大家关注和参加学术交流与科普活动。参会人员希望通过一年一度的联席工作会议沟通信息,加强合作、资源共享、联合办会、更加便利的开展学会创新活动。

来自会员单位的代表文俊武、尹成、李丽辉、唐新功、徐义贤、刘成恕、颜雪芳、孟晓红、张红梅等做了会员单位的介绍,希望通过学会的交流平台,开拓视野、加强合作、承接项目达到推进学科发展、合作共赢的目的。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罗旭副院长介绍了筹建海南学会的进展情况。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惠民在谈到学会工作时说道:学会是社团,做学会工作要有奉献精神,要热爱、热情、热心,这是服务学会的基本条件,也是多年工作的体会。

会后学会组织代表参观了滇西抗战纪念馆和国殇墓园,祭奠为国捐躯的抗战英烈,缅怀先烈,激励后人不辱使命为科技强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学会秘书处)


 
 

 


 

20161221日,第二届地球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审定会议。地球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运泰院士,副主任委员许忠淮,秘书长黄清华,委员耿庆国、夏雅琴、章文波、于湘伟、李世愚、魏东平、孙和平、方剑、崔小明、孔祥儒、黄宝春、何丽娟、杜建国、陈会忠、沈萍、宋海斌、詹仕凡、郭建、王贵平、杨进等近三十余位教授、专家出席会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二室才磊主任、刘金婷,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办公室主任苏枫,学会工作志愿者陈卫营、陈康参会。会议由黄清华秘书长主持。

会上,黄清华秘书长首先宣布第二版地球物理学名词定义编写工作基本完成,对各位参与编写工作的专家学者致谢。才磊主任介绍了全国名词审定委员会近期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刘金婷给出了下一步工作流程及进展时间的参考意见。

陈运泰院士对第二版地球物理学名词审定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他首先充分肯定了第一版地球物理学名词审定工作,作为第一届地球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在傅承义主任委员的组织领导下,第一届地球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全体委员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经过第二届委员会详细审定,第一版地球物理学名词只出现了一个英文拼写错误,其他完全准确。

然后,陈运泰院士回顾了第二版地球物理学名词审定工作过程,第二版工作有时间长(7年)、范围广(大于12个主要分支学科)、收词量大(6191个名词)、内容多(定名+注释)的特点。他还谈了以下几点体会:(1)名词审定工作对科研、教学、科普,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对海峡两岸的交流都有重要意义。(2)认真领会学习运用名词委对名词术语的工作要求在选词—定名—注释三个环节上严格要求,在定名和定义方面做到“ABC”,即AAccuracy)——准确;BBrevity)——简洁;CClarity)——清楚。(3)虚心向老一辈科学家以及兄弟学科科学家学习。(4)尊重主学科的命名。(5)尊重科学、尊重历史、尊重现状。他指出本次工作还存在与兄弟学科查重、协调问题,质量的最终把关问题等。

与会专家对陈运泰院士的工作总结给予充分肯定,并热烈讨论了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之后的工作计划,会后将对所负责的词条再做进一步完善,尽快上报全国科技名词委。

第二届地球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四届六次主任工作会议,于2017 2 25 日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专委会主任、专家委员会主任底青云,副主任委员米晓利、赵杰、田连义(代表曾宪强)、李貅、张建清、陈昌彦、王怀洪、冷元宝、徐佩芬,专家委员会委员李坚、沙椿、谢昭晖、黄世强、刘金光、薛国强、李志华,副秘书长周杨、王超凡,专委会顾问委员刘玉乾,特邀代表楼加丁共22人出席本次会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胡敏副秘书长到会并致辞。

     本次主任工作会议以“审议、讨论、通过2016 年度工作报告及2017年度工作计划”为主题,并就代表们提出的其他事项进行了讨论。

   会议由专委会秘书长徐佩芬研究员主持,专委会主任底青云研究员作“2016 年度专委会工作报告”。报告全面回顾、总结了2016 年度专委会的各项工作,并提出了2017年度专委会的各项工作计划。2016年度,专委会按计划完成各项学术活动,成功举办2016年度学术年会、煤田测井联合会2016年度春季学术年会、评选第二届工程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申报并组织地球科学联合会第43专题——“工程地球物理技术进展与应用”,协办“第七届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国际会议(ICEEG2016)和地球物理与资源环境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为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创造、搭建了学术交流的机会与平台,对行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与引领作用。今年专委会活动的亮点是,成功组织了院士专家基层行活动。专委会从2016年起举办“院士专家基层行”暨“互联网+工程地球物理”系列研讨会,就“互联网+工程地球物理”的前沿研究课题、支撑技术与关键设备等问题开展研讨,以促进工程地球物理行业优势技术的集成创新与发展。首届院士专家基层行活动邀请了国内著名院士、专家一行18人,对接山东省煤田地质局勘察总院与中国矿业大学,聚焦“煤田物探的转型、发展与机遇”,组织了24个学术报告,传播互联网+工程地球物理新理念、新技术,与基层技术人员、教师、学生一起,共同探索煤田物探发展、转型、创新的技术路线,并提供相关信息、技术咨询。与会代表高度评价这次活动的重要意义,一致认为这是专委会学术活动的创新之举,并希望以后要持续开展对接基层、利于行业发展的学术、技术交流活动。

   与会代表在充分讨论、商议基础上,一致同意通过主任工作报告中对2016年度专委会工作的总结,并就2017 年度的工作计划达成如下共识:

   一、主办专委会2017 年度学术年会

   初步定于20178月中下旬在贵州省铜仁市召开。拟围绕“工程地球物理技术进展与应用”主题,并设立以下专题:

 1.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工程地球物理;

 2.大型工程与城市建设中的地球物理新方法新技术;

 3.互联网+工程地球物理及大数据;

 4.新能源探测、开发建设中的地球物理方法技术与应用;

 5.其他新技术、新方法进展。

   会议将邀请铁路、水电、城建、资源和高校、科研院所等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到会作特邀报告,交流最新研究成果。

   二、申报“2017 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

   由专委会专家委员会牵头申报“工程地球物理技术进展与应用”专题,并组织论文及专题专场口头报告和展板报告。做好在校研究生、年轻学者的论文投稿、参会交流的组织动员工作,让更多的学生参会交流。

        三、开展“2017 年院士专家基层行活动

    2017 年院士专家基层行”活动定于2017 4 月下旬在贵阳举行,由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本次会议特邀代表、该院物探分院楼加丁院长专程到会,代表承办方表达对此次活动的热烈欢迎与期待,并就交流内容、考察方案、活动策划等内容与代表们沟通、商讨,承办方的热情与认真细致的筹办准备工作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赞扬。经商定,本次活动将围绕“大型工程建设中的岩溶物探”主题,以学术报告交流与研讨、国家大科学装置全球最大单孔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建设中的岩溶地质问题、物探案例剖析及实地考察、岩溶地质考察等方式,探讨我国岩溶发育地区大型工程建设中的岩溶地质问题、难点与对策及物探关键技术。

   四、职称评定

   第四季度进行中级职称评审工作,并协助大学会做好高级职称推荐、报送工作。把职称评审作为为会员服务的实事,做好充分准备工作。

   五、配合学会开展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的推荐、考试、考评工作

   目前本专委会已有24名专家入选“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占总人数的19%2017年专委会将在大学会领导和安排下,配合做好“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的推荐、考试、考评等工作,进一步提升本专委会的行业著名度和形象。

   六、继续做好技术培训与会员服务工作

        1.组织专委会专家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推广等工作,提升工程物探和工程检测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继续做好优秀论文评选工作,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作用,吸引更多年轻技术人员参与专委会学术交流活动。

        3.发挥专委会网站(http://cgsceg.org.cn/)的宣传、信息传播作用。通过这一平台及时发布专委会学术活动、技术培训等信息,为会员提供更多资讯。

        4.利用QQ 群、微信群等交流平台广泛征求会员意见,针对会员需求,为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服务。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九届五次工作会暨技术交流会于201739-10日在昆明举行,会议由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协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高级顾问曾宪强、副主任高才坤、孔繁恕,中石油股份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领导曾忠以及第九届委员会正副秘书长、委员和委员代表等近70人出席会议。

工作会由专委会副主任孔繁恕、高级顾问曾宪强主持。郭建秘书长、会议承办单位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企业发展部主任高才坤做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对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九届五次工作会暨技术交流会的召开和一年来取得的工作业绩表示祝贺。郭建秘书长对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今年的重点工作部署进行了传达,对专委会工作提出了期望和要求,希望通过学会活动搭建的平台,加强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深化技术研讨,促进行业技术进步。

高才坤副主任代表专委会做了工作报告。报告从五个方面全面总结了2016年工作:一是认真落实上级学会总体部署,为专委会年度工作开展提供有力保障;二是聚焦行业发展需求及技术动态,广泛开展或参与学术交流与研讨;三是立足前沿跟踪和推广应用,及时举办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和科学普及活动;四是坚持理论和实践并重、提高和普及结合,持续保持科技期刊在业内的影响力和作用力;五是辛勤耕耘,换来累累硕果。在总结工作成绩的同时,工作报告也从四个方面客观分析了专委会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未来一个时期专委会的努力方向和工作思路,安排部署了2017年专委会的重点工作:一是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快速适应新定位新要求;二是以打造品牌学术活动为载体,精准服务行业技术发展;三是持续加强精品期刊建设,逐步提升国际学术地位;四是充分发挥专委会桥梁纽带作用,共同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五是抓好当前几项具体工作任务的落实,为实现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中国煤田地质总局物探研究院主任工程师左卫华、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谢朝晖和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工程监测检测分院院长张志清和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副总工程师郭玉峰分别代表能源及油气勘探、工程勘探、金属/非金属勘探等各专业学科组或业务领域就2016年度的工作情况和成绩,以及2017年度安排的学术活动计划,进行了汇报交流。

各位委员和代表也就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做好专委会工作进行了发言讨论和广泛交流。大家开诚布公,畅所欲言,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既具有建设性、又具有可操行性的意见和建议,这既体现了大家对物探事业、对专委会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充分反映了专委会民主办会、开放办会的宗旨和特色。

会议表决通过欧美大地科技集团公司成为专委会新委员单位,增补林志清为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委员。会议期间代表们还观摩学习了介绍昆明院成立60周年发展成就的专题片,充分展示了昆明院几代水电人勇于开拓、拼搏奉献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杰出贡献。

会议通过表决,一致通过了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九届五次工作会议报告,并就下一步专委会工作达成以下意见:一是继续坚持工作会与技术交流会共同召开的会议组织模式;二是为确保会议顺利组织召开,今后按照“以会养会”的方式适当收取注册费;三是探讨设立勘探地球物理技术报告奖的可行性。

工作会结束后,组织召开了技术交流会。经过征求有关委员、专家和协办单位的意见,这次技术交流会的主题确定为“城市安全、城市建设与人居环境地球物理勘探新方法、新技术、新应用”,中国石油大学信息学院院长陈小宏、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邢文宝主持会议。会议邀请山东正元地球物理信息公司董事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张善法做了题为《地理信息+智慧城市》的专题讲座,7名来自各专业学科组、各个业务领域的专家,围绕会议主题分别作了精彩的报告,每个报告都代表了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各自的特色优势。另外,昆明西普瑞格、北京易和伟业等技术公司还在会场展示了他们的特色技术和产品,为分布在各行业的物探技术人员提供了很好的信息和资源。最后专委会秘书长宋强功做了会议总结讲话。    

(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浅地表专业委员会2017年度主任扩大会议于310-12日在春城昆明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电建昆明院承办。来自教育部、水利水电、地矿、城建、中航等部门的61位代表与会。

会议对2016年度专委会工作进行了总结。本专委会以国内外学术交流为中心,积极组织会员单位参加了2016年度地球科学学术年会和ICEEG2016会议,在《地球物理学报》和《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al Geophysics》出版了2个专辑,并大力支持中国学者在《Journal of Applied Geophysics》发表了近百篇学术论文。本专委会对接SEG浅地表地球物理分会,组织会员以Best of  ICEEG专题参加了中东工程地球物理年度会议。本专委会还积极推动研究生的国际联培工作,初略估计约推荐和联系10名左右国内高水平大学研究生参加国际联培计划。邀请了包括SEG主席在内的10多名国际著名学者来华进行学术交流。

本次会议邀请了吉林大学殷长春千人计划教授、正元地理信息集团公司杨占东总经理、专委会主任浙江大学夏江海千人计划教授、浙江大学徐义贤教授及中国电建昆明院物探分院唐力院长做了精彩学术报告。这些报告分别就航空电磁法、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物探技术、被动源面波勘探方法、地球物理三维智能成像方法及水下物探等方面,紧密联系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介绍了这些方法和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态势。这些报告一方面体现了我国地球物理工作者在浅地表领域的快速进步,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们对如何适应国家未来发展需求所做出的思考和选择,受到与会专家和学者们的好评。

会议对本专委会2017年度工作进行了专门研讨,各会员单位代表踊跃发言,进一步凝聚了专委会坚持的“国内国际”两个交流为主体的办会方针。代表们对浅地表地球物理专委会的发展倾注了热情,对专委会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充满信心。本次会议还通过了接纳中航勘察院、欧美大地中国公司、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地理地质信息勘查分公司为会员单位。会议决定2018年度专委会主任扩大会议在长沙举行,由岳阳奥成科技公司和湖南省地球物理学会联合承办。            

(浅地表专业委员会)


 

 

Progress in Studies of Geophysics and Regional Dynamics of Asia

召集人:倪四道  姚华建  李娟

    提交论文13篇,到会交流13人,其中口头报告9人,张贴报告4人。

一.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成果

1. 利用地震体波、面波及背景噪声数据获取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

通过P波接收函数及偏移方法获得了华北克拉通地区莫霍面起伏图像;利用地震波层析成像方法研究了印度岩石圈速度结构,发现了可能的俯冲板块撕裂现象;利用多种地震波震相开展了中国大陆走时层析成像研究;利用噪声成像方法获取了非洲喀麦隆地区地壳剪切波速度及各向异性特征;利用PnSn波走时数据获得了我国东部及其邻域上地幔顶部三维P波和S波速度结构及方位各向异性特征等。

2. 俯冲地区岩石圈结构和地幔间断面研究

来自韩国首尔大学的Y.H. Kim博士利用远场接收函数及偏移成像方法获取了阿拉斯加、墨西哥以及秘鲁等典型俯冲带弧前地区壳幔结构,结合热-岩石学条件,探讨了板块强度及其孕震行为的变化。对上地幔间断面的研究聚焦于东北亚俯冲地区,联合海域和大陆上地幔间断面起伏分布图像,发现了410-km间断面的大范围下沉。

3. 自然灾害危险性及预警研究

包括基于地震波记录的坡震预警及地震危险性分析两方面工作。来自台湾国立大学的Wei-An Chao博士介绍了基于地震宽频带记录的实时坡震(Landquake)系统的建立、发展及其应用。利用台湾宽频带地震网络(BATS),通过系统自动触发、检测及格点搜索等快速确定坡震发生时空位置和强度,为政府部门第一时间掌握坡震情况、发布后续预警、减轻滑坡灾害等提供科学依据。Muhammad Sohail Khan博士介绍了巴基斯坦Makran俯冲地区地震危险性评估方法和工作进展。

    4. 其他

地震局黄辅琼博士介绍了大震前地下水异常及水位数据采样率对发现前兆的意义。麦数据咨询公司郑亮博士通过展板探讨了在海量信息时代,如何面对和迎接“地学大数据”挑战。

二.新的学术观点、新的学术生长点和科技动向

1. 综合地球物理学数据联合解释获得更为准确的区域构造演化模式。

2. 随着地震学方法的不断发展以及数据激增,研究结果的定量化比较和分析是发现问题、获取真实信息的必要环节,亟需科研数据的透明和公开。

3. 地学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可避免,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分布式计算及云计算等最新技术的发展应该引起更多的思考和重视。

三.对本学科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本专题主要希望吸引关于亚洲地球物理及构造研究方面的一些新进展。与去年相比,今年的投稿数(13篇)略有增加,但仍很有限。希望明年能增加来自香港、台湾及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专题召集人,吸引更多的稿源,鼓励学生和博士后投稿,办好这个英文专题。

另外,会议时间的安排有些不合理,地震学领域的数个专题都集中在同一半天,且与大会报告冲突;由于正式会议前本专题报告地点进行了调整,导致个别国际学生没能按时抵达会场。

 

岩石圈结构与大陆动力学

召集人:李惠民  田小波  陈 赟 吴建平 于常青

   提交论文25篇,到会交流25人,其中口头报告15人,张贴报告10人。

   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成果

 1报告中有7位报告人报告了近期对青藏高原及其邻区壳幔结构及其动力学的研究进展。通过近震层析成像获取高原共轭走滑区及其邻区上地壳速度结构,显示共轭走滑区速度偏低,意味着班公怒江缝合带附近是因为相对强度小而被迫发生了东向挤出;通过各向异性研究发现青藏高原东南缘和东缘龙门山地区不同深度各向异性快波方向明显不同,意味着该区壳幔形变是解耦的;通过青藏高原上地幔顶部Pn波非弹性衰减的计算,发现高原中部上地幔顶部衰减系数较大,可能意味着岩石圈地幔发生了拆沉减薄,软流圈的高温使得上地幔顶部衰减系数增大;通过面波成像获取了帕米尔高原下方上地幔速度结构,并通过结合前人研究的震源分布和机制解,确定了帕米尔高原上地幔弧形俯冲结构;通过噪声成像获取帕米尔高原地壳速度结构,通过低速层的分布揭示了地表GPS方向侧向偏转是重力垮塌的表现;通过线性宽频带台阵天然地震观测获取的接收函数成像,显示四川盆地向西南、东北分别挤入到青藏高原和秦岭之下。

        2有三位报告人分别报告了使用背景噪声、背景噪声与接收函数联合反演以及重力数据与地形数据联合反演,研究华南壳幔结构、中国大陆岩石圈结构和塔里木盆地的岩石圈密度结构。

  3有两位报告人分别从胶东的岩浆隆起-拆离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地壳的Lg波衰减成像讨论了华南华北陆陆汇聚和塔斯曼缝合线的动力学意义。

 

地球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

召集人:王世民   蔡永恩

      提交论文9篇;到会交流9人,其中口头报告6人,张贴报告3人。

一.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成果

本专题论文主要涉及地球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过程模拟研究的新进展,主要成果包括:(1)结合多个具体实例,定量研究地震破裂过程、同震与震后变形、地震循环及断层带变形演化的动力学机制;(2)研究孔隙流动特征及其对库仑应力和地热开采的影响;(3)数值模拟分析典型弧后盆地、俯冲带等重要板块构造单元的动力学演化机制。

二.新的学术观点、学术生长点和科技动向

本专题报告了有限元模拟在计算地震同震与震后变形、构造演化等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问题以及在处理固体变形、流体流动和传热多物理场耦合方面的一系列新进展,显示了数值模拟在地球科学研究中愈来愈广阔的应用前景。本专题报告很好地反映了地球内部结构与动力学过程研究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会场讨论热烈,学术思想交流活跃。

三.对本学科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由于地球内部结构与动力学过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地球动力学研究需要将理论模型的探索与多方面的实际观测资料以及实验数据有机结合,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进一步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多种研究手段相互补充、多种数据联合约束将推动本学科的学术思想更加活跃、研究水平不断提高。

 

古地磁学与地球动力学

召集人:刘青松  杨天水  颜茂都  黄宝春  潘永信  杨振宇

   提交论文54篇,到会交流54人,其中口头报告32人,张贴报告13人。

一.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及成果

 围绕古地磁学与地球动力学论文涉及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

   1.构造古地磁学与陆内变形;

   2.磁性地层学与年代学;

   3.海洋磁学与生物磁学;

   4.岩石磁学与环境磁学。

二.新的学术观点、学术生长点和科技动向:

    总的来说,古地磁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在板块构造、年代学、生物与地质环境演化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重要进展。

    1.构造古地磁学方面,中国大陆前寒武纪、晚寒武纪的古地理重建,华北-内蒙碰撞时限,青藏高原和其他区域的局部构造变形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重要进展。除了新生代印度欧亚板块碰撞演化研究继续发酵外,“原青藏高原的演化”研究成为新的生长点,尤其是晚古生代-中生代大陆漂移演化方面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包括在羌塘、拉萨陆块获得了更多的可靠晚古生代-中生代古地磁数据,很好的限定了二者在中生代的漂移演化历史及区域的相关构造演化(如羌塘、拉萨、印度的碰撞时限、不同阶段特提斯洋的演化、区域构造缩短)等;华北-蒙古地块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古地磁新的古地磁结果,表明华北地块和蒙古地块在~155 Ma之后已经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华北-蒙古地块),此后~1600 km的地壳缩短主要发生于西伯利亚地块与华北-蒙古地块之间。蒙古-华北地块的~130 Ma的古地磁极与同时期欧亚的基本一致,表明此时蒙古-华北地块已经完全并入稳定的欧亚大陆。

    2.磁性地层年代学研究方面,仍然是地层年代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在其它生物化石、火山岩精细年代等辅助年代控制基础上,在云南、广东、甘肃、青海以及海洋沉积物的地层年代中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许多新的成果。

    3海洋磁学与生物磁学方面,重点研究了东亚边缘海以及北太平洋沉积物的磁性变化机理,确定了可靠的磁性年代学简历方法,探讨了一系列反应环境变化的磁学指标。同时,开展了洋壳携带磁异常的古地磁信息,建立了过去5Ma以来地球磁场变化特征。生物磁学是近年来古地磁学领域新发展的新兴领域。研究系统确定了地质样品中识别化石磁小体的方法。

    4.岩石磁学与环境磁学方面,通过充分结合岩石磁学和传统古地磁学研究特点,为红层重磁化机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在研究介质方面,开发了石笋等非传统介质,丰富了古地磁学的研究内容。

三.对本学科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应该是多学科多手段(如构造、气候环境、海洋和生物)相结合的一个综合研究;应该通过多学科相结合、理论和实验相结合,引用更多的科学技术手段,为地球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支撑。

 

青藏高原及周缘的深部结构、构造变形与地球动力学过程

 

召集人:石耀霖  张培震    王椿镛  赵俊猛  陈永顺  裴顺平

       提交论文34篇;到会交流34人,其中口头报告24人,张贴报告10人。

一.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成果

       1. 青藏高原东缘及东北缘宽频带地震观测,解释川西高原壳幔三维速度结构及变形机制等。

       2. 青藏高原东北缘电性结构特征,通过大地电磁探测数据揭示出青藏高原东北缘岩石圈电性结构,讨论了地壳变形及深部动力学意义。

       3. 祁连山地壳构造研究,获得了祁连山中段褶皱造山构造,讨论了盆山耦合、祁连山地块地壳各向异性、祁连山地震带地壳剪切波分裂研究等。

       4. 青藏高原冈底斯中部壳内电性结构研究。揭示了青藏高原冈底斯成矿带深部电性特征。

       5. 尼泊尔地震的精细速度结构和发震机理研究,揭示发震结构与破裂过程,能量辐射,余震分布的密切关系。

二.新的学术观点、学术生长点和科技动向

         1. 川滇活动块体内部广泛分布的低速区中存在局部高速异常,其中最为明显的是攀枝花附近的高速异常,推测可能与晚古生代地幔柱活动导致高密度物质侵入岩石圈有关。

2. 冈底斯带中上地壳为大规模高阻,可能为岩浆岩,代表其经历了大规模岩浆活动;中下地壳高导体可能是局部熔融的结果,与板块俯冲和地幔热物质上涌有关;拉萨块体(冈底斯带)南部和北部呈不同的电性结构特征,代表了不同的构造演化过程;冈底斯带的金属矿的形成可能与幔源物质的上涌有关。

        3. 利用动力有限单元方法,模拟断层破裂从初始断层跳跃传播到另一条平行的次级断层(断层阶区)时破裂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断层阶区的诸多物理因素(如:重叠长度、相隔距离以及摩擦系数等)都会对破裂的传播速度产生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破裂传播速度会由在初始断层上的亚剪切波速度,转换为在次级断层上的超剪切波速度。在破裂速度转换过程中,断层间隔起着重要作用,当断层阶区中两断层垂直间隔距离小到一定程度时,破裂跳跃阶区后,破裂速度不会发生变化。

         4. 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地壳结构与地表断裂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Moho面从南至北逐渐变浅,经过北祁连断裂,Moho面从~65 km 变浅至~55 km;而经过龙首山断裂附近,Moho面从~55 km变浅至~45 km。剖面显示出在祁连造山带下方上地壳存在明显的低速界面,而阿拉善块体地壳变化相对平缓,呈现出稳定的地壳结构。经过分析认为Moho面突变可能是由青藏高原物质逃逸过程中受到阿拉善块体强烈挤压后地壳增厚所致;而出现在祁连山下方上地壳的低速异常可能是造山过程中地壳产生韧性变形所致。

         5. 尼泊尔地震震源区精细速度结构显示该地震的破裂特征,余震分布,能量辐射均与发震层结构密切相关,高Vp速度区域是震前的闭锁区,对应震后最大破裂滑动区域,也是低频能量辐射较多的区域。并且,高低速分界线暗示青藏高原南北向裂谷已经向南切穿喜马拉雅山,可能由于印度俯冲板片撕裂,不同部位俯冲角度差异造成的。

三.对本学科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青藏高原是地球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众多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的工作者都致力于青藏高原及其周缘地球结构与地球动力学的研究之中。在本专题报告的时间段,会议室座无虚席、还有很多站在门口的听众,就表明了大家对青藏高原研究的热爱。本学科将在地球物理探测深部结构和地球动力学研究方面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建议能有更多的时间和参会人员交流,希望每个人报告时间增加到20分钟。

 

南北地震带强震活动的深浅部构造特征与动力学机制

 

召集人:雷建设   谢富仁   陈棋福   何宏林   梁春涛

   提交论文22篇,到会报告22人,其中邀请报告4个。

一.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成果

1中国大陆现代构造应力场非均匀分布与强震活动的之间。存在(1)构造应力作用强烈和复杂的地区是强震频发的地区;(2)构造应力区边界是强震频发的地区;(3)应力方向、应力类型或强度的变化区通常也是强震发生的地带;(4)均匀区域应力场背景上的局部应力变化区是强震活动相对集中的地区;(5)活动断裂带上构造应力类型变化的部位是易发生强震的地点;(6)大地震之前发震断裂带上和震中区地应力明显增高,可作为地震危险预测的依据。

2通过接收函数、震源机制、噪声成像、微震提取等地震手段获取,分析了龙门山断裂带上汶川-芦山地震空区。接收函数显示地震空区与两边破裂带在Ps震相强度、Moho深度、Vp/Vs比值以及地壳速度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微地震在空区接近地表位置存在大量浅源地震,且地震在时间上存在明显的成丛特征。

3云南和越南北部的地壳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云南部分地区的中下地壳存在较为明显的低速层,但越南北部壳内结构较为正常,且红河断裂带两侧的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云南地壳与上地幔的方位各向异性的模式差异较大,地壳横波快波方向以南北向为主,与主要断裂带的走向平行,显示大型断裂带的运动对地壳形变的控制作用。上地幔横波快波方向以东西向为主,显示出上地幔动力学过程对上地幔形变的控制作用。

4做为与南北地震带上地震发生机理的对比,我们还邀请了王椿镛研究员分析了我国华北地区一系列强震的深部结构,包括1966年邢台Ms 6.8级和Ms 7.2级地震以及1976年唐山Ms 7.8。综合分析揭示出,震源下方的低速异常、高角度深断裂、地壳深浅构造不一致、上地幔顶部速度偏低和莫霍界面局部隆起等,是华北地区强烈地震深部构造环境的共同特征。地幔物质的运移和变形有助于唐山地震能量的积累,可能对地震的发生起促进作用。

5利用地震地质、地震成像、重新定位和震源机制等方法对南北地震带上近年来发生的强震进行了深入讨论。

二.新的学术观点、学术增长点和科技动向

       本专题主要涉及与地震相关的应力场、深部结构和地表地质特征等方面内容,因此,认为随着研究的深入,多学科融合式发展是目前发展一个重要方向,例如利用多种地震学手段和其他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汶川和芦山之间的余震空区的研究,获得了有意义的科学认识

 

深部资源探测技术与矿集区立体探测

 

召集人:吕庆田  汤井田  胡祥云

    提交论文63篇;到会交流38人,其中口头报告26人,张贴报告12人。

一.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成果

1.矿集区结构探测;

2.深部资源探测;

3.重磁电震模拟与反演方法;

4.井中综合物探方法;

5.电磁噪声识别与压制方法;

6.地震噪声压制;

7.铯原子磁力仪研制。

二.新的学术观点、学术增长点和科技动向

       1时空阵列混场源电磁法,为强干扰区大地电磁法三维采集与处理提供了一种潜在技术。

       2重磁数据的稀疏反演方法;

       3地震波的全波形反演。

 

大型沉积盆地矿产资源综合勘查

召集人:于常青  翟刚毅  李 明

     提交论文14篇;到会交流12人,其中口头报告11人,张贴报告1人。

一.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成果

     本专题共涉及三个方面内容:大型沉积盆地的天然气水合物勘察、钾盐资源勘察及油气或非常规油气的勘察。主要成果包括:冻土带水合物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及识别技术、构造对天然气水合物的控制作用、含钾储卤层响应特征及探测技术、常规油气预测技术及非常规油气的储层识别及分析等成果,这些成果对在大型盆地开展矿产资源的综合勘察都非常有意义,特别是通过综合勘察,可以有效提高资料的利用,降低勘探成本,提高勘探效率。

二.新的学术观点、学术生长点和科技动向

     1构造对陆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具有重要影响,我国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主要贮存在构造裂隙裂缝中;

     2富钾卤水层的沉积及形成的模式分析及对富钾卤水的探测分析技术;

     3应用沉积地震学分析研究并预测大型盆地中的油气;

     4多信息融合技术是大型盆地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发展方向。

三.对本学科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1地质与地球物理结合是本学科发展的方向,地球物理人员应更多的掌握地质知识;

     2多信息融合、多方法联合是矿产资源勘探的发展方向;

     3大型盆地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应朝着立体、综合方向发展。

 

电磁地球物理学研究应用及其新进展

 

召集人:汤    赵国泽  黄清华 王绪本  胡祥云

   提交论文39篇;到会交流29人,其中口头报告17人,张贴报告12人。

一.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成果

1电磁场三维正反演理论与算法技术研究;

2海洋电磁和航空电磁的观测与模型研究;

3地震前兆电磁异常的时空特征的统计研究;

4资源与工程勘探的电磁新技术应用研究;

5.电磁资料的去噪与信息提取技术以及对反演结果评价技术研究;

6.电磁地球物理的物理模拟研究。

二.新的学术观点、学术增长点和科技动向:

1.三维电磁法正反演理论和方法得到快速发展,为三维电磁勘探的实际应用奠基了基础。

2.海洋电磁探测仪器的观测试验和方法理论研究为我国的海洋资源勘探和海洋地学研究提供了有力技术手段。

3地震前兆电磁异常的时空特征的统计研究表明,在震前和震后存在电磁前兆和震后效应,为地震预测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

        4.物理模拟研究为电磁观测结果的资料解释提供了理论支撑。

5.电磁资料的去噪、重构与信息提取技术,以及对反演结果评价技术研究,为提高电磁解释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了技术保障。

(待续)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煤田测井联合会2017年度学术交流年会于2017218日至225日在南京市隆重召开。煤田测井联合会的顾问和来宾、理事单位领导和理事、会员代表共计86人出席了本次大会。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江苏煤田地质局副局长总工程师杨文光到会致辞、我会副理事长凌毅平宣读了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徐佩芬秘书长向大会发来的贺词、挂靠单位北京中地英捷物探仪器研究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娟致辞、吉林省煤田地质局203勘探公司总经理郭培合代表会员单位致辞、煤田测井联合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彭伟斌向大会作了2016年度工作总结及2017年工作计划的报告。

随后大会进行了专题学术报告和学术论文交流,重点交流了我国目前页岩气、煤层气地球物理测井的技术与方法;对水文(地热)测井、水资源勘查、金属矿测井、盐井和放射性铀矿测井技术以及综合录井技术作了较系统的交流。

本次会议的宗旨是:开展多种业态的交流,促进多学科的相互融合,使地球物理测井向更广泛领域发展。

专题讲座包括:煤层气储层含气量的计算方法、储层评价及在煤层气勘探中的应用、页岩气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软件的应用、石油测井及解释方法、放射性铀矿地球物理测井解释及测井成果地质应用、井中物探——极化率测井与解释方法、火成岩测井曲线的形态与岩性解释、综合智能测井仪器研究与实际应用、超高温地热井测试技术研究与应用、综合录井技术及其应用、铁路工程物探测井技术探讨、建筑桩基孔质量检测技术及其应用、承荷探测电缆日常检查与保养等,会议期间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安排人员到会作了关于新编《煤层气地球物理测井规范》的解读。

大会共收集论文28篇,收编论文24篇,编辑论文集1册,专家推荐在大会上交流论文8篇,其中在交流的论文中评选出优秀论文4篇,在未到会交流的论文中评选出优秀论文2篇,在大会闭幕式上颁发了优秀论文证书和宣读交流论文证书,同时颁发了奖金。

2017年恰逢煤田测井联合会成立十周年,借此举办了煤田测井联合会成立 10周年“中地英捷杯”摄影展。摄影展共收到投稿照片61幅,分为“锦锈中华”和“秀美人生”两个主题,针对这两个主题分别进行评选,每个主题评选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并在大会闭幕式上颁发了证书和奖金。参加投票的人数共有1320人。

借年会之际,于220日晚召开了煤田测井联合会第二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及第一届专家组第五次会议,会议由秘书长赵杰主持,会议传达了中国科协有关2016年工作文件;讨论通过了《2016年度理事会工作报告》;与会代表交流了各自的工作经验。与会理事及专家组成员共计16人,讨论通过了2017年度工作计划,决定2017年将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配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继续开展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

2编写煤田测井联合会会史。

3继续完善联合会的组织建设工作,扩大会员的注册人数和注册面,提高会员注册率。

4加强各理事单位及各会员单位之间的联系与交流,通报联合会的各项成果。

5组织筹备2018年度学术交流年会。

6开展横向联合,促进地球物理测井方法及井中物探方法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煤田测井联合会供稿)


 

 

          广西地球物理学会经过充分酝酿和准备,于20161223日在广西柳州市召开了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参加会议的会员单位代表、理事候选人等共65人。

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陈家联做了《广西地球物理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认真回顾了自201012月第三届理事会组建以来的工作情况,指出广西地球物理学会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广西区科协和广西社会组织管理局的指导下,按《广西地球物理学会章程》认真地开展了工作。在服务会员、服务会员单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具有品牌意义学术活动形式;学会自身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在地球物理软硬件技术吸收引进,以及自主开展的仪器设备研发方面开拓了科技创新的局面;积极顺应自治区政府职能转变的态势,提出了质量较高的建言献策专题报告;成功地承办了201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联席会议,该会议是历届秘书长联席会到会人数最多的一次,中国地球物理学会1位秘书长和8位副秘书长到会,16个地方学会的秘书长和部分学会的理事长到会交流学会工作经验,起到了扩大沟通信息、共谋发展的作用。会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与部分地方学会商议,向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建议各地方学会秘书长为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并由广东地球物理学会牵头,联合华南理工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拟设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南方培训基地。

广西地球物理学会已经逐步成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比较活跃的地方学会,也是广西区科协辖下的150多个科技社团中较为活跃的一个团体。

会议选举产生了第四届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了修订的《广西地球物理学会章程》和《广西地球物理学会会费收费标准》。

新当选的广西地球物理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熊彬理事长在最后的致词中,充分肯定了第三届理事会的工作。对第四届理事会今后的工作进行展望。他指出:第四届理事会的任期正值国家“十三五”计划的执行时期,正好跨越“两个百年”中的第一个百年,国家的召唤、历史的责任、每个人的担当集聚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作为物探人,经济建设先行中的先行,以科技创新的精神,推进广西地球物理事业的发展,我们责无旁贷。我们要认真贯彻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做好“四个服务”,实现“二个促进”,按照中国科协提出的“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搭建平台、资源共享”的工作思路,团结和动员广西地球物理学会的会员和会员单位,为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对今后的工作要抓好以下几方面:

1.认真贯彻国家提出的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我们要遵循吸收——消化——实用——创新这个规律,提升广西地球物理的工作水平。

2.加强学会自身能力的建设。一是要加强学会理事会和秘书处的工作能力建设,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把学会真正地建成地球物理工作者之家。二是要不断地形成学会和会员单位的沟通机制,避免出现失联的状况。建立广西地球物理学会自己QQ群或微信群,把大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3.好自主研发的多通道电阻勘探仪的技术推广工作。计划2017年上半年召开一次规格较高的多通道电阻勘探仪成果鉴定会,请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质科学院物探所、广西科技厅、广西科协等单位组织专家评审。

4.做好广西地球物理学会成立20周年的庆祝活动。一是从2019年开始在南宁、柳州、桂林三地分别召开座谈会,理事会领导班子看望广西地球物理工作老前辈;二是2020年召开一次庆祝大会;三是出版一本书,争取做到文图并茂,极大地反映学会和会员单位的风采。

第四届理事会领导机构和常务理事会组成人员:

 

理 事 长:熊 彬

副理事长:张玉池、许  瑜、刘枝刚、陈康、姚  宏、闫清武、王有学

名誉理事长:葛为中、陈家联

常务理事:

熊 彬、王有学、刘枝刚、陈 康、张玉池、闫清武、姚 宏、许 瑜、葛为中、陈家联、喻立平

赵子宁、刘铭球、王新宇、农衡才、朱国器、马富安、吴天生、周绪鸿、宋传星

秘书长:许瑜(兼)

(广西地球物理学会 许瑜供稿)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组织的瞬变电磁TEM3dFDTD正演程序培训班225日在山东大学举行。来自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长安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山东正元地球物理公司、山东省煤田地质局、山东省地矿局、山东大学共10家单位的40余名学员参加了培训。该培训是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组织的公益性培训活动。刘元生理事长在讲话中表示,学会鼓励地球物理学子参加类似培训,为促进地球物理学科的发展,为年轻学子而助之不亦乐乎。

本次培训山东大学孙怀凤博士从时域有限差分原理、瞬变电磁三维正演关键问题、开发环境与分布式代码开发理念、程序模块详解、算例演示等方面对代码进行了详细解读。目前该程序已经向学术研究开放源代码,从事研究的学者可以向作者获取源代码仓库地址和访问权限。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长期一直支持科技创新和资源共享,先后组织了多次公益性培训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会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利用学会科技交流平台,开展更多的地球物理科技推广、培训及类似活动。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323日,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在太原理工大学召开常务理事会议,安排2017年学会学术活动。山西省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院、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115勘查院、148勘查院、地宝能源公司、山西省地质调查院、山西省第三地质工程勘察院、山西省地震局、山西山地物探技术公司、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等单位的理事和代表参加了会议。王俊业秘书长主持会议,刘鸿福理事长作重点安排发言。

会议要求各会员单位积极参加今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组织的学术活动。一是五月在西安举办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首届“一带一路地球物理国际论坛”;二是积极组织会员参加8月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发起在晋中举办的航空电磁勘探技术高端培训;三是组织参加中国地球物理学术年会。

会议对今年山西学术交流会议进行了讨论安排。由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主办、山西省地球物理化学勘察院承办的学术交流会将于十月下旬在关公故里运城召开,本次会议拟在普遍交流的基础上,安排各个专业系统作重点专题交流,并组织论文评奖活动,从会后起,要求各会员单位积极组织会员的编写论文。

山西省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院对承办会议积极支持,已对有关事宜做了初步研究安排,有决心把学术交流活动搞好,热情邀请省内外的地球物理工作者积极参会。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指出:“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关系北方地区广大群众温暖过冬,关系雾霾天能不能减少,是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农村生活方式革命的重要内容”。随着国家能源结构改革提速,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需求更加迫切。国家发改委等刚刚发布的国家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到2020年地热利用总量翻两番,达到7千万吨标准煤的宏伟目标。

      国家能源局提倡大力发展地热能。地热能的规模化开发利用可以在北方地区冬季供暖中替代燃煤,近期对于华北地区大气灰霾治理发挥重要作用。就长期效果而言,地热能,特别是深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是能源科技新前沿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有望为国家能源结构改革作出显著贡献。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重大需求和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地热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热研究中心于2017124日在京召开了中国科学院地热能研发战略座谈会。中科院院士郑哲敏、孙枢、陈运泰、叶大年、汪集暘、滕吉文、刘嘉麒、翟明国、吴福元等出席会议。来自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力学研究所、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单位的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会。中科院院士、国科大石耀霖教授致信发表书面意见。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段晓男处长出席座谈会。

      座谈会由汪集暘院士主持,他向与会专家介绍了会议主题。他指出,在国家能源变革,特别是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化供暖重大需求形势下,中科院地热能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工作如何开展,如何进一步整合力量,为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是迫切需要研讨的问题。吴福元院士代表研究所对与会的专家表示欢迎和感谢并致以新春祝福。他向大家简要介绍了地质地球所地热研发的情况。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主任,地质地球物理所地热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庞忠和研究员作了《我院地热研发的机遇与挑战》的主题发言。

      与会专家们在发言中,就中科院地热研发的战略定位与合作方式进行了认真讨论。与会专家们一致认为,中科院地热研发历史悠久、基础雄厚、人才队伍和技术条件上具有一定优势,但研究力量比较分散。中科院应适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前瞻定位,引领地热基础前沿研究和核心技术研发工作;应从体制机制上加以整合,做到“抱团取暖”,产生综合倍增效应,提高承担国家重大研发任务的能力;同时,面向地热产业的发展需求,拓展地热技术研发链条,力争突破国际地热界的现存理念与定式,从而走出中国特色的地热研发之路。

      此次会议在国家地热能“十三五”规划刚刚发布的背景下召开,期望对我国地热研发工作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地热专业委员会供稿)


 

 

中国地震局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总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中国国土资源部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北京桔灯地球物理勘探有限公司

北京勘察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劳雷物理探测仪器有限公司

北京中地英捷物探仪器研究所有限公司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

东华理工大学

广东省地质物探工程勘察院

桂林理工大学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湖南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

湖南省地球物理学会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吉林大学

江西省地球物理勘查技术院

山东大学

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

山东正元地球物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

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上海艾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西南石油大学

英得赛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长江大学

长江地球物理探测(武汉)有限公司

正元地理信息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指挥学院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公司油藏地球物理研究中心

中国铁路工程物探与工程检测科技信息网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


 

 

新会员缴费名单

20年会费(终身会费)27

李敬敏 李连波 刘  杰 王少华 申瑞杰 陈  俊 曾  佩 石洪华 李洪爽 姚红春
李展洲 常富国 张  水 方绵义 尹  成 文  武 张  路 任宏微 高小其 黄  帅
荣棉水 刘爱春 田云锋 孙小龙 袁三一 黄狮勇 孙伟家 朱玉萍 王怀洪 谢  凡
王宝善 王伟涛 李  璐 倪向阳 孙  珂 王晓山 魏  勇 柴立晖 赵秉权 卢君实
沙  椿 何  刚 巨  浪 胡清龙 姚德兀 辛国平 易 毅 明治良 阹云祥 王  波
杜  松 皮开荣 许煜东 江晓涛 蒋才洋 杨正刚 杜兴忠 刘江丽 姚雪绒 孙振凯
刘哲生 詹  毅 王克斌 李学文 穆文辉

 

10年会费(2016-20252

丁奉成 郭玉松

 

5年会费 (2015-201928

岳  佳 王永强 王素菊 王吟泽 林立松 刘玉莉 李海龙 尉晋升 马浩杰 蒋林辉
张丹枫 张  强 李  乾 刘伟军 王志刚 李建生 修彬彬 王丹丹 张国宏 杨  峰
兰海波 王  伟 郝丽生 王鹏越 李晓元 田忠涵 吴雅明 王朝祥 周俊骅 梁春涛
张志厚 董升平 陈永航 牛作亮

3年会费(2016-20181

王秀闽

 

2年会费(2016-20172

袁景花 黄 易 

 

1年会费(2016267

刘培硕 王慨慷 陈  清 林洪辉 钟凌云 袁定超 张  业 刘  洋 刘  战 辛  静
刘剑飞 宋石磊 毛  星 顾会猛 王少华 温向东 冯英会 刘兰利 朱晓伟 陈  卓
段海洪 金  超 张顶锋 孙明强 陈  炎 田腾跃 李  攀 郑慧峰 陈  博 安志刚
张  聪 赵庚群 金惠生 齐志敏 海  洋 宁  刚 张  军 潘  威 马应魁 张增流
何开录 蒋  繁 李苍松 吴德胜 郭如军 于维刚 廖烟开 丁建芳 李树城 蔡建华
花晓鸣 卢  松 吴丰收 刘继滨 胡  鹏 李富明 彭  跃 杨玲洁 张海超 宋  磊
汪  旭 袁真秀 王风波 樊  然 尚明明 陈素敏 何育才 智  刚 杨孝东 赵  鹏
左战旗 王静卓 申克克 王馨霆 谢启明 张  杉 计  鹏 郁金龙 闫  肃 李兆龙
杨志斌 陈  方 孟祥明 童斌斌 贾祥雨 王馨霆 张  鹏 刘航空 王辰轶 李  震
关飞飞 李  黎 计燕红 赵俊杰 田少禹 刘得玺 程帅涛 张建国 陈浩鹏 李晓辉
焦  娟 曹化平 王光权 牟元存 王树栋 李蓉仑 刘德伟 舒  森 常聚友 曹  强
李立川 高树全 刘  博 刘志军 吕志强 汪文强 徐善铎 冯  露 李  星 王  凯
刘  鑫 文  华 高景宏 任光贵 李  坚 甄大勇 赵文龙 曹云勇 黄  宇 刘钰泉
方  力 张绪平 尹小康 叶建超 赵思为 雷旭友 周  超 魏栋华 吴正刚 张家德
程  凯 佘朝隽 杜华光 章丹贵 刘  康 陈  赛 余  洋 易  轲 郭  君 马文德
王锦标 朱国臣 游  鹏 张  庚 徐培渊 陈红颖 沈绍华 汪志军 袁 远 范利飞
盖  鹏 董  理 蒋达军 谢  丽 黄  亮 杨培胜 王闻文 李  超 李鉴国 邓新生
武晓光 陈明君 陈贤平 张  凯 陈  鹏 程大祥 熊治文 侯殿英 楚小刚 赵常要
吴红刚 窦  顺 武小鹏 李登科 马为功 朱占龙 王伟星 张仲斌 蔡汉成 邵伟伟
董  嘉 陈进浩 付宝刚 孙帅锋 张  博 赵守全 潘瑞林 李  海 田云程 王宇勋
苗  伟 柴子贺 刘金坤 许  周 王  银 赵明龙 薄会申 许广春 赵广茂 史建林
王灿为 周海滨 张吉振 冯彦谦 韩  松 刘世奇 于立波 祁晓雨 周学明 刘振明
张  吉 陈露露 陈承申 孟繁昌 张福彬 张雨飞 刘文才 王  侨 刘  铁 林  昀
曹哲明 崔德海 周柏林 化希瑞 李  凯 罗再平 王  敏 韦德江 杨毅明 陈洪杰
段圣龙 江  俊 雷  理 刘  剑 刘铁华 刘  伟 柳  青 卿  志 肖立峰 赵晓博
蔡  盛 张  邦 刘瑞军 杨正国 何智杰 李永杰 刘建学 王  词 禾永旺 叶栋敏
金德志 张  践 冯平波 刘  荻 李  贺 任士房 武国朋

 

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20年会费(终身会费)2

戚志鹏  周建美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20年会费(终身会费)1

 

4年会费(2015-201814

孟  涛 常增慧 李学坤 高东振 杨平科 乔云刚 李  宁 薛永国 张征进 赵维高 傅太成 宁兴园 郑春来 闫连旭

 

3年会费(2016-201813

刘欣欣 陈  军 吴淑玉 陈江欣 袁  勇 刘乐乐 徐佃敏 刘青港 李相武 徐炳强
刘海龙 汤克礼 张天甜

 

老会员缴费名单

20年会费(终身会费)7

杨镜明  韩振宇  黄辅琼  谭天元  张高平  楼加丁  尹学林

 

10年会费(2016-20251

刘金光 

 

5年会费(2016-20192

何良军  韩道林

 

1年会费(201630

韩勇琦 李建平 李慧滨 朱伟忠 甄  雷 刘  亮 刘  旭 简春勇 谢才平 熊和平
沈  健 毛忠军 严匡华 刘  梁 鄢毛毛 于建军 刘攀飞 李  庚 李  亮 林日深
朱小朋 应学谦 余越星 黄子茜 周  全 周振宇 刘亮红 周  伟 张大江 倪小春


 

 

根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章程》及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有关决议,我会2017年度会费从即日起开始交纳,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费标准

1、个人会员:

1)会  员:60/年;

2)理事会员:600/年;

2、单位会员

1)普通单位会员:3000/年;

2)理事单位会员:10000/年;

3)常务理事单位会员:20000/年;

会费主要用于国内、国际学术活动及公益性活动、科普活动、刊物出版及会员服务等。

会员交纳的会费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开具财政部监制的全国社团会费统一发票。

二、缴费方式

 可面送或汇款,汇款时请注明交费姓名(或单位会员名称)并注明会费类型。

银行汇款:

  户: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号:0200007609014454432

开 户 行:工商行北京紫竹院支行

邮局汇款:

收 款 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邮寄地址:北京海淀区民族学院南路5

邮政编码:100081

联系电话: 010-68729347; 传 真: 010-68460283

三、交纳时间

请个人会员及单位会员于2017630日前办理会费交纳事宜。

       四、联系方式
       人:胡

    话:010-8299802418611692120

五、附会员单位名单(略)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2017322


 

 

 


 

 

2017年度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傅承义青年科技奖已开始推荐和报名。其宗旨、原则及实施细则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网站。请各专业委员会、各地方学会、各位理事积极组织推荐,各位会员积极申请。

推荐和申请工作截止日期为630日(以邮戳为准)。请将有关材料报送到学会办公室。两奖实施细则、候选人推荐表等均可在网上查询和下载。

学会网址: http://www.cgs.org.cn  (表彰奖励栏目)。

邮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办公室

邮政编码:100029

联 系 人:乔忠梅

  话:010-82998257 82994373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2017328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

(季 刊)

    2017         1        总第136

  主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编辑出版:《会讯》编辑部
 主编:曲克信 本期责任编辑:苏枫
 邮编:100029 发行:苏枫
  地址:北京市9825信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编辑部 联系电话:010-82998257
  学会网址:http://www.cgs.org.cn 电子信箱:zgdqwl@163.com
北京内部报刊准印证第(Z)1567-98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