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第132

 

科协精神

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

学会工作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第十次常务理事会议纪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第八次秘书长扩大会议纪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6年全国秘书长联席会议纪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与EAGE签订合作协议

地球物理科技推广中心开展《创新工程师培训与实践》专题讲座

浅地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二次主任工作扩大会议纪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到山东大学进行调研

地球物理科技推广中心积极推进一线企业新技术培训

学术交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31届学术年会分专题讨论会纪要(续)“环境地球物理方法技术与研究进展”、“浅地表地球物理进展”、“工程地球物理技术进展与应用”、“地球重力场及其地学应用”、“不同尺度微地震监测研究进展与展望”、“地震波传播与成像”、“壳幔介质地震各向异性”、“海洋地球物理”、“深部探测技术方法与装备”、“油藏地球物理”(待续)

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举办“高精度重力测量仪器研制与比对校准技术”研讨会

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举办“2016年地球物理新技术应用研讨会”

2016年全国天灾预测研讨会议纪要

第七届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国际会议和地球物理与资源环境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在北京举行

矿山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邀请SEG主席等知名教授做学术报告

地方学会

河南省地球物理学会荣获河南省“五星学会”称号

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积极开展学术与技术服务工作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世界地球日”活动在泰安举办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召开常务理事会议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邀请何继善院士来太原讲课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李术才获山东省科技最高奖

广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专家应邀出席香山科学会议并作报告

报道

“高精度重测量技术与应用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通知

2016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第二号通知

消息

消息二则


 

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

——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

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摘登

    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接长手臂,扎根基层,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促进科技繁荣发展,促进科学普及和推广,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

中国科协召开全国学会学习贯彻科协九大精神工作会议

 


 

   621日,全国学会学习贯彻科协九大精神工作会议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春法,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项昌乐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兼学会学术部部长、企业工作办公室主任宋军主持。

  王春法传达了科协九大会议精神,系统深入地解读了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介绍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基本情况,重点解读了中国科协九大的会议情况和主要成果,传达了中央对科协工作的新指示、新精神、新要求。王春法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从生活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演进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我国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面临的历史机遇,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和科技事业发展的总体布局,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把科技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摆在了更加重要位置,是指导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科技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献。

  王春法指出,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确实履行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全面推进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技组织建设,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创新争先、再立新功。当前中国科协及所属学会正迎来良好的发展契机,中央对中国科协及所属学会工作的关心支持前所未有,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公众对中国科协及所属学会的期待前所未有,各政府部门和中央单位对中国科协工作的支持前所未有,中国科协及所属学会未来工作的目标方向清晰程度前所未有,科协系统和学会的干部职工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前所未有,各学会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科协和学会工作实际、两学一做教育活动,通过各种方式认真学习领会中央领导同志讲话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把会议下发的相关文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学会工作的指针,认真学习把握;要着力加强能力建设,克服自身能力不足;要认真落实好创新争先行动,使它成为增强中国科协及所属学会与科技工作者联系,发挥科技工作者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过程中作用的重要载体。

  项昌乐结合科协九大精神和科协工作实际,对学会下一阶段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他希望各学会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协九大精神,要把学习贯彻活动作为当前学会工作的重中之重,摆在最重要、最突出的位置,并以此为统领,全面推动学会深化改革,推进学会各项工作深入开展;要坚持中央赋予科协的职责定位和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好创新争先行动,不断增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以学术建设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基础保障能力为中心,加快改革步伐,着力提升学会的综合能力;要加强学会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会中的政治核心作用。项昌乐强调,学会要搭建一流的学术交流平台、提供一流的决策建议,创办一流的学术期刊,举荐一流的科技人才,创新一流的服务品牌,营造一流的学术环境,打造一流的工作团队,实现建成国际一流学会的目标。力争到2020年,有一批全国学会率先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到2030年,有大量全国学会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为把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发挥全国学会应有的作用,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历史重任。

  中国地质学会秘书长朱立新、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彦敏分别结合各自学会实际情况,围绕贯彻落实中国科协九大会议精神,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创新争先,积极推动学会改革等内容作大会发言。

  学会学术部、机关党委、学会服务中心和企业创新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摘自中国科协网站)


 

 

  间:201641-7

会议方式:网络通信

参会人员:本会常务理事30人,参会23,其中18人通过邮件进行回复,5人通过手机回复;符合学会章程规定的法定人数,会议决议有效。

会议审议并通过

1、决定增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万卫星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万卫星、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曹俊兴、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王赤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以上决定待提交我会会员代表大会追认;

2、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及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候选人人选:

根据分配的名额和选举原则,在进行充分酝酿、协商、征求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我会选举会员万卫星(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乔忠梅(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处)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推选会员万卫星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候选人。

3、经会员单位评选报送,学会网站公示,我会推荐会员张建清(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长江地球物理探测(武汉)有限公司)同志为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候选人。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201648


 

 

2016412日,我会第九届第八次秘书长扩大会议在湖北宜昌召开,学会正副秘书长、秘书处工作人员及出席“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6年全国秘书长联席会”的我会部分分支机构及地方学会秘书长共计30余人出席了会议。该工作会议按照中国科协系统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旨在贯彻和执行民政部和中国科协关于全国性社团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管理的相关办法,从而不断加强学会组织建设,完善健全管理制度,切实履行学会对分支机构的监督管理责任,进一步提升学会所属分支机构的自身能力,引导其创新发展。

会议由郭建秘书长主持。他首先欢迎大家踊跃参加本次学会秘书长扩大会,感谢各位对学会工作的支持。会上,郭建秘书长向与会代表解读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分支机构财务管理办法(讨论稿)》,并就学会改革、业务活动内容、资源整合等问题与大家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参会代表对《管理办法》(讨论稿)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形成了一定的共识。会后秘书处也将继续收集各分支机构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将《管理办法》(修定稿)反馈给大家。代表们认为,《管理办法》(讨论稿)的出台是大势所趋,对此表示支持和配合,期望通过共同努力来提升学会及其分支机构的职业化水平和服务能力。

  郭建秘书长总结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要进一步夯实基础建设,规范分支机构管理,推动分支机构队伍建设,提升学会管理水平及协同发展能力,着力提升学会及所属分支机构全面服务创新、服务科技工作者、加强自身发展的能力,更好地发挥分支机构在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创新助力、人才举荐等方面的作用。

(学会秘书处)


 

 

   2016411-12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在湖北宜昌市召开了2016年全国秘书长联席会。有11个地方学会、15个分支机构、10单位会员代表等共66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学习了中央和中国科协有关学会改革工作的文件,并进行了讨论和交流,对下阶段的重点工作做了安排。

   一.秘书长郭建首先通报了2015年学会工作情况和2016年学会工作安排,并且重点传达了科协2016年工作要点,强调这个工作要点也是今后几年学会的工作要点。

(一)学会近期的主要工作情况和2016年的工作安排:

1通报新成立了地球物理科技推广中心和岩石物理专业委员会。

2加强对分支机构的管理是工作重点。强调分支机构要遵守学会的章程,要有印章和财务的管理制度,要发展会员、开展有效的科技交流和科普及继续教育活动,把工作做实。

3开好学术年会,联合学术年会的规模虽比单一地球物理学会涵盖面广,但仍需提高吸引力。学会重点学术会议包括国际会议、系列研讨会和合作交流,数量和质量均有提高。

4加强国际交流。2015年与AGU签约了合作交流备忘录,筹备开展活动。

5.加强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的建设,并请与会代表关注学会微信公众号,扫描学会微信号的二维码,充分利用电子网络更方便、快捷的沟通信息、提高办公效率。

6通报了承接编纂大百科全书电子书地球物理学部分和修订全国科技名词地球物理学第三版的工作进展,明年学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前要出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史》和《中国地球物理学科史》(续编)两本书。

7科普工作委员连续五年拿到中国科协科普先进单位的称号,成绩显著。希望大家关注学会科普微信公众号,一个是“地球探秘”,一个是“上天入地”,并支持和参与大众科普活动,为科技强国尽一份科技工作者的责任。

8提高学术期刊质量和加强管理工作的能力,重点谈了《Applied Geophysics》期刊的主编接班人问题,请大家推荐优秀人才。

9开展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特许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工作,去年首批50多人,今年准备开展评审工作,在做行业和社会认可的同时,逐步走入正轨,争取5年(包括去年和今年)评出2000个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此称号能进能出,不是终身制,是随着科技发展不断更新、提升的;继续开展职称评审工作,科协现在较强势,已拿到评选院士、农村基础医疗单位的第三方评估等工作,这是政府职能转移的项目,也是今后学会工作改革发展方向。准备在学会开展科技奖励的评审,包括863973项目和千人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第三方评估,中国科协在努力推进政府职能转移的工作。

10开展评审中国地球物理科技奖工作。中国科学奖励信息研究院去年底对我会科技奖做了第三方评估,得分87.3分,数中等,规范化分值较高,知名度较低(主要指行业、社会影响力)。

(二)解读中国科协2016年学会改革工作要点,从2016年开始至少是科协3年内的重点,也是我会工作的重点。

1实行团体标准的重要和紧迫性。团体标准要高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要变成团体标准势在必行,是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的需要,学会应尽早尽快的制定、推行团体标准,把握先机,早日把自己的标准推出去,积极争取进入世界市场。

2职能转移是要自己先做起来,可以抢别人的饭碗,就是你要比别人做得更好。要抓住国家制度改革的机遇,通过竞争做强自己,才能在改革大潮中走得更稳、更远。

3推选院士工作要大家一起努力,鼓励和争取更多的优秀人才参加,有利学科的发展。

4中国科协要求全国学会的秘书长要实行聘任制,推进秘书长职业化,同时扩大学会工作人员的招聘范围。

5要大力发展个人会员。个人会员要达到8000-10000名才能成为50名中国科协的单位会员之一,现学会同科协是业务指导关系,要成为科协的团体会员单位才有上下级关系。重新登记和发展会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持续性的工作,也是民政部对学会评估的重要内容。

6要求全国学会成立党组织,中组部还发了文。学会还要成立监事会。

郭建秘书长最后强调,目前学会工作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虽然难度大、竞争力强,但我们要把握住机会,利用自身优势,努力做强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在改革大潮中不被淘汰。

  二.颁发“2015年《会讯》优秀通讯员奖”。曲克信主编汇报了2015年《会讯》来稿和评奖情况,为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颁发了“2015年《会讯》优秀通讯员奖”证书和奖金。《会讯》是学会的史料,曲克信主编希望大家的稿件以真实、生动、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下我们的工作进展,反映出学会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和活力。获奖代表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石殿祥发言,谈了自己做学会工作的体会。

三.《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史》编写工作负责人吴海成老师汇报编写工作进展。他简要介绍了编写工作进展和收稿情况。现已有60%的单位(包括分支机构和地方学会)交来初稿,编写组成员认真审阅后,指出了初稿中的不足:1.格式不统一;2.在初步框架范围内描述不足,欠缺图文并茂;3.各分支机构的亮点、闪光点写得不够;4.与国家经济建设挂钩不够。简述了下步工作安排:原定420日交正式稿,可延迟1-2月,620号交稿,920日前学会汇总,明年3月定稿,保证70周年纪念会前出版。出版形式有电子版和纸版书两种,电子版可全文刊登,但纸书不宜太厚,要筛选精炼后留下史料。希望大家在写作时要全面、精炼,并尽量更多的收集历史资料,特别是学会早期活动的图片、文件。

刘元生副秘书长对地方学会的撰写要求做了补充:一是地方学会的撰写模板是广东学会和云南学会的稿样,约为5个页面;二是交稿时间为7月底,电子版尽可能详细。

郭建秘书长也就撰写工作做了补充,希望地方学会抓紧时间整理资料、撰写全面,没有能力的或已经不活动的地方学会将由编写组根据史料编写进学会史。

四.讨论交流阶段参会代表踊跃发言,介绍各自的工作进展和准备开展的活动,交流办会经验,同时也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建议。

国家安全专委主任刘代志提出学会史出版后送各大图书馆做史料。

浅地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徐义贤通报即将在贵阳召开专委工作会议,欢迎大家参加。

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汤吉介绍了地球电磁专委会今年开展的活动和《学科史》撰写工作,表示全力支持大学会的工作,并请大家参加本专业委员会的活动。

辽宁省学会秘书长石殿祥对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给予的荣誉表示感谢,辽宁省学会工作量很大,工作繁杂、经费有限很辛苦,近两年得到了辽宁省科协和各省地球物理学会的支持,积极开展活动被评为辽宁省5A级学会。省学会是独立的,从体制上讲虽然不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直属单位,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对省学会有业务指导责任,应对省学会的工作给予协调和支持。

地球物理科技推广中心主任薛国强讲了三点:1.要做好产学研相结合工作,为企业和科研单位搭平台无缝对接,特别是在私企广阔天地,大有作为;2.中心是最后成立的分支机构,搭末班车写学会史,写理念和想法,主要是创新;3.学会第七届环境与工程国际研讨会6月在北京召开,欢迎大家到会交流。

学会副秘书长、继教工作委员会主任、山东学会理事长刘元生汇报了今年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在山东举办大学生地球物理知识竞赛的筹备工作和山东学会史撰写工作进展等。

学会副秘书长、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主任黄清华就撰写学会史提出:因学科交叉较多,建议先提交全面的再筛选综合。他通报了全国科技名词委、大百科全书委托的撰写项目及2016年地球物理学术年会的筹备工作,并介绍了今年在京召开的亚洲、大洋洲地球科学年会(AOGS)筹备情况,请大家积极参与国际学术组织的活动。

铁道分会秘书长谢昭辉介绍了分会的情况,欢迎大家明年到天津参加两年一次的铁道分会学术年会。

煤田测井联合会秘书长彭伟斌就职称评审工作提出咨询。

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廖兴明介绍了省学会秘书长石殿祥为学会工作的辛勤付出,希望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给予精神和物质上支持,同时介绍了他们为产学研相结合搭建平台的工作成效,还提出了科研项目攻关中的问题,请专家来辽宁讲学做指导。

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李貅发言:赞同郭建秘书长提出的不能坐等,要先动起来力争政府职能转移项目。他谈了切身体会:1与山西省有关单位合作开展煤田采空区探查工作,受到山西省政府和相关单位的重视和响应,工作进展很快,下一步要立章程、做规范才有可持续性;2开展注册工程师评审抓得及时,有好的前景,逆市而上先让社会承认。万众创新的时代,要利用学会推广中心这个平台,在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推广工作中服务社会、发展学科。

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何贤明介绍了委员会史二稿基本完成情况和会史、发展史主要内容,她说各个时期的会议纪要是非常宝贵的资料,记录了委员会的成长历程,翻阅后很受感动和启发。听了郭秘书长对中央精神的解读,要先干起来不要等有基础和条件,抓住先机创建自己的技术标准,同时利用技术交流沟通渠道,为技术部门搭建平台。她还介绍了今年技术委员会召开国际会议的筹备工作,欢迎大家来会交流。

上海市地球物理学会原秘书长方连璋谈到:1.撰写学会史工作的进展;2.学会的发展目前有些困难,一是没有经费来源,二是缺人才,怎样解决请大家探讨介绍经验,三是职称评审有难度,拿不到政府部门批文很难开展。

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惠民对现在的地球物理学术年会改成联合学会年会提出意见和建议,认为分散大陆动力学专题的做法不利于凝聚力量搞突破,要用我会的办会经验先把地球物理年会搞好,不要贪大,轮流坐庄的组织形式要改改。对做学会工作的志愿者应多给予肯定和鼓励。中国大陆动力学专委会史的资料已收集齐,在积极组织编写。

大家认真学习了中央对科技社团的定位和希望,正确理解社会认可与部门认可的关系,还就在新形势下如何适应发展转变观念抓机遇,利用学会资源改革创新,以及组织建设、学术会议的举办形式等问题做了发言和探讨。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各分支机构、各地方学会的发展进度和层次不同,每年一次的秘书长联席会议通过对学会工作交流和探讨,增进了解、相互促进、具有工作实效。

会后召开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扩大会议,郭建秘书长解读了民政部和中国科协关于执行分支机构财务管理的办法和条例,请大家讨论商议学会的管理办法,并强调此项工作也是近期的工作重点。

     (学会秘书处)


 

 

20166月在维也纳举办的EAGE2016年会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CGS)与欧洲地质学家和工程师联合会(EAGE)签订合作协议,使得双方成为关联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博士和欧洲地质学家、工程师联合会主席Mohammed Alfaraj博士在合作协议上签字,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常旭教授出席签字仪式并代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向EAGE同行赠送礼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王仰华教授和李向阳教授出席签字仪式。EAGE相关负责人出席了签字仪式。

        EAGE在本次年会上给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安排了一个展台,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在展台宣传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基本情况、期刊《Applied Geophysics》、ICEEG会议及明年青岛CGS SEG国际地球物理会议。

(学会秘书处)


 

 

        为进一步提高一线企业广大技术人员的创新意识,329日上午,受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的邀请,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科技推广中心主任薛国强研究员做了题为《创新工程师培训与实践》专题讲座。来自山西煤炭地质与地球物理部门的专业技术骨干及新进大学生逾60人参加了此次专题讲座。

  课堂上,薛国强研究员结合自身经历与感受,分别就自我展现;创新工程师培养与实践;保护知识产权,推进科学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精彩生动的授课。

  通过此次讲座、培训和座谈,使广大技术人员的视野更加广阔,加深了对如何申请专利权、著作权等相关产权的了解,加强了对如何在所学专业上进行有效创新等方面的认识,调动了大家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将继续加大对科技工作的投入力度,为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打造发挥才能的平台;单位的年轻人更加珍惜工作机会,加强业务,做精主业,为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做出新的贡献。这次讲座对一线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

(科技推广中心供稿)


 

 

        2016415-17日,浅地表地球物理专委会第一届第二次主任工作扩大会议在美丽的山城贵阳召开。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长安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徐州)、长江大学、东华理工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东方地球物理公司、中国电建集团(贵阳、成都、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地调院、内蒙古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中科院青岛海洋所三亚中心、岳阳奧成科技有限公司、骄鹏工程技术公司、劳雷公司和欧美大地等单位的40多位代表与会。

会议各时段分别由夏江海教授、谭天元院长、张建清教高、王波教高及田刚教授主持,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院长韦晓明代表承办方、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教授代表学会分别致辞,专委会秘书长徐义贤教授代表浅地表专委会汇报2015年度工作。

浅地表专委会2015年以学术交流为载体,为推动地球物理技术进步、扩大浅地表地球物理专委会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工作包括:

        1、以专委会会员为主体组成的47人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在美国夏威夷召开的第二届亚太浅地表会议,并有30人次作了会议报告。

        2、郭建秘书长带领以ICEEG最佳演讲者组成的15人代表团,参加了在阿联酋迪拜召开的中东工程地球物理国际会议(ICEG),并有9人在“Best of ICEEG Session”上作了大会报告。

        3、在2015年度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上组织了“浅地表地球物理进展”专题,共有28篇论文摘要入选,其中有18人做了分会场报告。

        4、以专委会主任、千人计划特聘教授夏江海为特邀主编,在《Journal of Earth Science》上组织出版了浅地表专辑,该专辑由ICEEG2014)长篇摘要扩展而成的9篇英文论文组成。

       5、以徐义贤教授为特邀主编,在《地球物理学报》上组织出版了由13篇中文文章组成的浅地表地球物理专栏,该专栏以综述性文章为主。

       6、夏江海教授主编的教材《高频面波方法》和文集《面波技术和地球内部成像》由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次专委会主任会议承办方特邀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综合物化探事业部刘雪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海江和劳雷公司翟松涛分别就时频域电磁法、微震技术和无人机航测技术各作了30分钟报告,引起与会者广泛兴趣和热烈讨论。张建清、曾宪强、夏江海就工程地球物理专委会工作情况、水利水电工程物探科技情报网工作情况和国外浅地表地球物理发展现状做了介绍。

     在本次专委会主任会议上,还讨论了有关入会申请事宜。经举手表决,一致通过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作为会员单位、程久龙教授作为副主任委员加入浅地表地球物理专委会的申请,一致通过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地调处作为会员单位的申请。

       会议还就2016年度专委会工作进行了讨论和安排,与会代表充分肯定了专委会2015年度的工作成绩,并对2016年工作提出了建议。委员们特别就专委会在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的技术对接、人才培养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展开了深入探讨,并有多数代表认为“应用地球物理”应该列入地球物理学一级学科所属二级学科。

承办方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精心组织,保证了本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专委会全体代表表示感谢!                                 

(浅地表地球物理专委会徐义贤供稿)


 

 


 

 

为探讨地球物理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办好“创新杯”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地球物理知识竞赛活动,共同为地球物理事业发展和科技推广做出贡献,2016513日下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教授、长安大学李貅教授、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薛国强研究员,以及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刘元生和北京桔灯地球物理勘探有限公司总经理赵育刚等对山东大学进行了调研。

山东大学副校长李术才、团委书记马晓琳、本科生院副院长齐炳和,土建学院副院长刘健、副书记周作福,共同与学会专家进行了座谈。李术才副校长介绍了山东大学的基本情况和承办“创新杯”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地球物理知识竞赛的准备工作,郭建秘书长介绍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发展现状。齐炳和副院长介绍了山东大学创新创业情况;薛国强研究员介绍了全国大学生地球物理知识竞赛的总旨和安排。座谈会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代表参观了山东大学土建学院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物理模型试验系统。

(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科技推广中心供稿)


 
 

 

  

   为适应一线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由学会秘书长郭建带领李貅教授、薛国强研究员、席振珠教授、程久龙教授等四位专家,于514日在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举办了物探新技术新方法培训班。来自山东省正元集团各分院的60余名技术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

   培训过程中,五位专家结合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针对地球物理工作中新技术的应用,对目前的研究成果、方法应用及市场展望做了详细讲解。其中,郭建教授介绍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发展历程和近年来的对外学术交流活动;中科院薛国强教授就“电性源短偏移距瞬变电磁法的技术方法和研究进展”进行了讲解,并结合具体实例展示了该技术在野外找矿和地下洞室勘查中的应用;长安大学李貅教授讲解了一种全新的物探方法:地空瞬变电磁法,让大家对新时期背景下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席振珠教授以众多实际案例向大家展示了中南大学自主研发的瞬变电磁仪的应用成果;中国矿业大学程久龙教授讲解了物探方法在矿区采空区勘查及巷道超前探测中的应用。

   本次培训邀请的五位专家的授课内容丰富,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赢得了参训人员的一致好评。通过培训,广大技术人员充分了解了当前国内最前沿的物探新技术,增长了专业知识,开阔了视野,为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今后在相关领域提高业务水平、拓展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地球物理科技推广中心、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供稿)


 

环境地球物理方法技术与研究进展

 

召集人:杨 进  田 舍  李学军  谢向文

    提交论文27篇;年会报告27人,其中口头报告18人,张贴报告9人。

.论文主要内容及主要成果

本年度学术论文来自全国11家单位,有3所大学,8所研究单位。报告包括了环境、工程、地下水、地质灾害、隐伏岩溶、地下管线、地热资源、土石坝渗漏、市政道路地下空洞、工程建设场地文物勘查、水库边界、地基强夯效果等各个应用领域。涉及到的环境地球物理方法有瞬变电磁、探地雷达、瑞雷面波、高密度电阻率、自然电位、陆地声纳、重力、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直流电测深等。

报告主要有地面探地雷达全波形成像反演方法的研究、探地雷达在地下水污染调查中的模拟研究、瑞雷面波在垃圾填埋场勘查中的应用、城市强干扰环境下面波探测方法研究、在建铁路隧道岩溶探测技术研究、综合物探方法探测土石坝渗漏浅析、陆地声纳法在水库库区的探查应用、呼包平原盐碱区浅部沉积层含盐量与自然电位的关联性研究、无穷远极位置变化对典型目标体三维电阻率反演结果影响研究、无穷远位置变化对目标体三维电阻率反演结果影响研究、城市道路地下空洞工程-地球物理特征分析和探地雷达探测关键技术问题讨论、地球物理方法在垃圾污染场地调查中的应用、综合物探方法在工程建设场地文物勘查的有效性研究、电测深在通州某建设区岩溶勘查中的应用、高密度电法在某垃圾填埋场勘察中的应用、CSAMT反演电阻率特征值法在北京潮白河地下水库边界探测中的应用、基于谱能分析法的地质雷达信号后处理技术应用研究、地下管线安全隐患排查解决方案、质量管理体系在地下管线普查项目中的运用、浅谈PE管示踪线的探测、郴州市城区地下管线探测工程项目的特点与技术难点、局部腐蚀对埋地钢质管道的作用方式及预防措施分析、基于Android的燃气安全维护系统、关于施工导致地下管线事故频发的思考、二维瞬态瑞雷波法在某高填方地基强夯效果检测中的应用、重力与CSAMT法在山东聊城某项目区地热资源前期勘查中的应用。

本专题报告充分展示了环境地球物理方法与技术在环境污染、工程建设、地下水保护、地质灾害、公共安全等领域的良好的应用效果和巨大的发展前景。

.新的学术观点、生长点和科技动向

1.目前常规探地雷达采用低频天线一般仅可实现表层范围内的探测,而对于大部分埋深小于百米的浅层地下探测目标,其探测深度与分辨率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采用常规天线配置采集雷达信号的波相频响特性数据,基于谱能分析法对雷达信号进行后处理,可大大提高雷达回波的识别能力,可有效地识别深部的微弱信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常规雷达信号处理方法难以克服的探深大分辨率低的问题,为探地雷达数据处理提供了新途径。另一方面地质雷达全波形成像的研究很少,基于波形反演理论,利用雷达在地层中的反射波进行反演,通过介质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的相关信息,可判断异常体位置以及地层的分布情况。

2.高精度、微地球物理技术在考古、文物保护、人工构筑物质量、管线探测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精度磁测、皮秒级高频雷达、超声、微电极电阻率成像等技术是值得关注的检测手段。

.对本学科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在研发方面,应加强环境地球物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加强配套仪器设备和软件系统的研发。

在应用领域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对工程质量检测和环境质量监测的关注,如地下水保护、污染监测、工程检测、地质灾害预警、地下管线探测、隧道超前探测及考古研究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效果研究与分析。

本学科与人类活动紧密相关,工业化程度越高,对本学科的需求越旺盛,对技术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本学科不断进取,及时吸收相关学科的新知识和新技术,为人类安全、经济、及高质量的生活提供技术保障。

.对学会工作的建议

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会员的服务,平衡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推广,提高学科的社会影响力。如加强职业技术培训,扩大对一般民众的科普宣传,通过各种信息化技术手段提供更多的本学科和相关学科新知识,推动学科的发展。

 

浅地表地球物理进展

召集人:徐义贤  田 钢  殷长春  张海江 张双喜

    提交论文21篇;年会报告18人,其中口头报告14人,张贴报告4人。

.论文主要内容及主要成果

    1.勒夫面波勘探新方法;

    2.地震走时与电阻率联合反演(交叉梯度);

    3.陆地高分辨率声纳技术的工程应用;

    4.基于波动力学的检波器耦合系统模拟研究;

    5.极化雷达在南极气候变迁历史揭示中的作用;

    6.阵列地质、雷达在月壤介质反演的可能性研究;

    7.钻孔雷达的定向成像算法;

    8.电阻率成像在城市考古环境中的尝试;

    9.磁梯度张量单点定位的应用;

    10.航空地磁理论及数值模拟技术。

.新的学术观点、生长点和科技动向

多道勒夫面波的新技术;多参数综合地球物理反演;极化雷达的数据处理与解释新技术;磁梯度张量单点定位技术;时间域航空电磁数据的约束反演、多维正演及电性和磁性特征的同步反演等。

 

工程地球物理技术进展与应用

 

召集人:底青云  李  貅  徐佩芬  李  坚  张建清

    提交论文27篇;年会报告20人,其中口头报告14人,张贴报告6人。

.论文主要内容和主要成果

本专题主要内容为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在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涉及内容包括重磁方法、浅层地震方法、瞬变电磁方法,以及综合物探方法等。主要成果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重磁数据进行常规处理和特殊处理,结合地质资料,用于确定干热岩靶区;采用重力数据向上延拓的水平梯度技术进行隐伏断裂及岩体边界预测,深入研究地下地质结构;

2.通过地质雷达方法、高频面波方法、瞬变电磁方法等实现复杂地形条件、电磁条件以及城市环境条件下的高精度、高可靠性探测;将浅层地震勘探、高密度电法,以及地层年代测定等用于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以确定断层位置及进行活动性判定;

3.通过对任意复杂模型进行三维正演,对探测目标体进行精细模拟,研究了隧道掌子面前方富水断层、充水溶洞等典型地质灾害体的瞬变电磁响应规律;对隧道施工中TBM机和工字钢等的影响进行精细模拟,根据其响应规律对其干扰进行消除;另外,采用三维数值实验方法,研究了深部开采矿井地面电性源发射,井下巷道接收的瞬变电磁响应规律;

4.通过对隧道中强噪声背景下核磁共振弱信号的提取,利用瞬变电磁与核磁共振数据进行三维联合解释,实现了对掌子面前方含水体的定量识别。

.新的学术观点、增长点和科技动向

1.在瞬变电磁法研究中,通过三维可视化建模,进行任意复杂模型的全波形三维正演;实现模拟获取精细响应规律;

2.根据工程建设的需要,要求工程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在各种复杂条件下进一步向高精度、高可靠性发展。

3.通过研究,可以使传统地球物理方法在工程建设领域获得新的应用,如将地质雷达方法用于探测路基含水量;将核磁共振方法应用于隧道超前预报;将改进的瞬变电磁方法(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OCTEM)用于复杂条件下的浅地表勘探等。

.对本学科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工程地球物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应用性学科,直接服务于工程建设并受到检验,所以,在推动理论方法创新、发展的同时,更要加强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实用技术,更快、更好地为生产建设服务,这是工程地球物理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原动力。

建议从事理论研究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加强与生产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解决技术难题的思路、措施与方法。

 

地球重力场及其地学应用

 

召集人:徐建桥  吴晓平  王谦身  李 辉

    提交论文篇;年会报告21人,其中口头报告21人,张贴报告8人。

.论文主要内容和主要成果

(一)主要内容涉及地震前后的重力变化研究、重力和地震资料联合反演、重力和地磁资料联合反演、海洋重力资料研究、地表流动重力资料研究,超导重力仪资料研究、月球重力场资料研究等方面的报告,归纳如下:

    1.地震引起的重力信号研究。地震之前震区的重力场有明显的异常变化,汶川Ms8.0、芦山Ms7.0、尼泊尔Ms8.1地震都给出了有力的证据,尽管观测数据的误差比较大,但是观测数据呈现的重力异常区域对地震的震源区域和震区的大小有非常好的约束,为地震的预测提供了可靠有力的实际观测资料。利用重力和GPS、地震仪、地磁仪等观测资料的联合反演也显示出重力资料的不可或缺,为震后地下构造的精细结构提供了强有力的约束,为余震的空间分布方向和范围也提供了重要依据。本专题中有7个报告都专注于地震引起的重力信号研究,一方面为用重力手段预测地震进行探索和研究;另一方面,也为国家减震减灾提供重力观测方法的科学依据。

    2.月球重力方面的研究。本专题月球重力场的报告只有1篇,但是也说明国内的学者对于国家空间探测计划月球重力场方面研究的逐步展开,是非常值得研究和深入的一个课题。随着人类走入太空,不仅仅是月球,其它行星和天体的重力潮汐响应是必须要研究的,例如像月球一样的卫星,因为潮汐力会引起这些卫星内部物质运动,最终甚至于把这些卫星撕成碎块。另一方面,如果要在月球建立人类基地,整个月球的重力场结构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所有的用品都要从地球带过去,重量的变化对于每次火箭发射都非常关键。

    3.超导重力仪观测资料研究。超导重力观测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重力场观测技术,超导重力仪是目前精度和灵敏度最高、稳定性和连续性最好的地表重力场监测仪器,许多非常微弱的地球物理现象产生的重力信号都可以被观测到,例如来自地球内核的平动重力信号。基于这些原因,超导重力仪观测资料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专题有7个报告是关于超导重力资料分析和应用方面的。

    4.地表流动重力观测。在重力资料的研究分析中,地表流动重力观测非常重要。通过地表流动重力观测,可以更为精细的刻画区域重力场结构、反演区域大地水准面、观测重力场随时间的变化、观测地震区域的重力场变化等等。值得指出的是,这些资料是保密的,只能给出部分区域的研究结果。

    5.重力反演方法研究。目前重力反演主要向两个方面进行:一个是主要集中在3D反演的各种方法上;另一个是联合反演,就是重力资料与其它资料的联合反演。另外重力均衡模型也有一些新的想法。总的来说,本专题题目太大了,其中月球重力场、卫星重力场、航空重力场、海洋重力场、地表流动重力观测、地球连续重力观测、勘探重力技术等都可以单独作为一个专题来讨论,只不过分开来需要更多的人来组织和招集,因此总的来讲本专题只能代表重力观测技术部分领域内的进展。

(二)主要成果归纳如下:

    1.地震前后都有重力变化,重力观测资料能对地震的震源区域和震区的大小有非常好的约束,为地震的预测提供了可靠依据,为震后地下构造的精细结构提供了强有力的约束。

    2.月球重力场的研究是国家太空探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的一个研究方向。

    3.高精度和灵敏度的超导重力仪观测资料可研究更为微弱的地球物理重力信号,应进一步对观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和应用。

.新的学术观点、增长点和科技动向

    新的学术观点:重力观测资料能对地震的震源区域和震区的大小有非常好的约束,为地震的预测提供了可靠依据。

    新的学术增长点:月球重力场是值得研究和极为重要的一个研究方向

    科技动向:响应国家太空探测计划,要研究行星等星体的潮汐响应。

.对本学科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人类生存在地球上,重力的影响无处不在,对于重力的研究也源远流长,但是对于这样一门古老和基础的学科,人类仍有许多未知的方面值得深入研究,尽管目前重力卫星已经将地球大范围的重力异常进行了观测,但是涉及人类生存空间的还是区域重力异常(例如地震、暴雨等),所以这门学科会一直兴旺。另一方面,本学科的发展离不开观测技术的革新,观测仪器的更新换代,因此建议对致力于观测仪器和观测技术研究的科研人员给以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不同尺度微地震监测研究进展与展望

 

召集人:梁春涛  余  刚  张 伟  房立华

   提交会议16篇;年会报告14人,其中口头报告12人,张贴报告2人。

.论文主要内容及主要成果

     本专题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不同微地震监测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论文分布来看,基本涵盖了天然地震和油气田压裂微震两大部分。不同领域在方法的使用上存在明显的交叉。但数据量存在明显的差异。总体来说,算是一次不错的尝试。

.新的学术观点、生长点和科技动向

     1.微震监测逐步过渡到微震位置和震源机制的求解。

      2.不同尺度的微震监测技术发展较快,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应该相互借鉴和学习。

      报告期间,整个报告厅大多数时间基本满员,偶尔有不少听众站立听讲。表明听众对该专题的强烈兴趣。

.对本学科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本专题与为地震监测与反演专题在内容上有较大重合。而两个专题安排在不同时间段,使得交流存在一定的困难。鉴于微震研究的重要性及实用性,建议明年继续举办,但最好将相关专题合并。

 

地震波传播与成像

 

召集人:杨顶辉  刘伊克  李小凡  赵志新  周  红  符力耘

     提交论文123篇;年会报告70人,其中口头报告50人,张贴报告20人。

一.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成果

        1.地震波方程的数值解法,包括时间域低数值频散的正演方法、频率域正演模拟算法、复杂介质中波的传播模拟、以及PML吸收边界的理论和应用研究。

       2.地震偏移理论及方法研究,主要包括各种类型(Kirchhoff、高斯束、波动方程逆时偏移等)、方法的研究以及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偏移方法研究等。

      3.全波形反演方法研究,主要集中在降低计算量、提高反演精度的全波形反演方法和策略等方面的研究。

       4.地震数据采集及处理方法,包括新的地震波数据采集方法、地表静校正处理方法和数据插值方法等。

       5.含流体多孔隙介质中波传播模型建立、波场模拟、储层参数反演、震电效应等方面的研究。

二.新的学术观点、生长点和科技动向

       本专题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国际前沿热点领域。求解复杂介质、包含起伏地表的介质和各向异性介质中波动方程的数值方法仍是本次年会的热点之一,也涌现出了一批新的方法和成果,如空间优化近似解析离散方法,动态晶格法在弹性波模拟与成像中的应用,基于辅助微分方程的二阶声波方程非分裂波场复频移PML,基于非达西流的波传播模型等。地震偏移的研究在本次年会中占了很大比例,也取得了很多新进展,如VTI介质中的逆时偏移方法,真振幅染色偏移算法,逆时偏移方法的GPU/CPU加速方案研究,各向异性单程波/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研究,等等。这些研究致力于将偏移方法应用至更复杂的介质,提高计算速度,以及提高偏移成像的质量。全波形反演问题也有很多亮点,如基于Canny边缘检测算子和双边滤波的边缘引导地震全波形反演,基于NSPRK-FK混合方法的地震成像研究,集合震源编码全波形反演,基于数据同化和Bayes反演方法的波形成像理论和方法,等等。这些研究针对全波形反演面临的难题,提出了很多新的方法,以减少正演过程的计算量,提高计算效率和反演的精度,扩大反演的收敛域,降低对初始模型的依赖以及提高抗噪能力。这些研究展示了全波形反演这一学科的热点问题和作为探索地下复杂构造方法的前途和可行性。同时,也展示了一些新的学术观点和新的生长点,如:不需离散波动方程的波传播模拟方法,基于非达西流的波传播理论、基于数据同化和均匀布点法的全波形反演理论等。

三.对本学科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地震波传播与成像是地震学和勘探地震学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永恒的主旋律,是地球科学发展和最终解决地球科学问题的关键学科之一。地震波传播与成像学科的发展对于推动地球物理学和其它相关学科的发展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且学科发展尚有巨大潜力,从今年和往年的投稿数量以及青年学者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可以说明这一点。

 

壳幔介质地震各向异性

 

召集人:高  原  王  赟  艾印双  吴庆举

     提交论文19篇;年会报告19人,其中口头报告13人,张贴报告6人。

. 论文主要内容及主要成果

      1.青藏中部的上地幔各向异性有局部区域特点;华南上地幔各向异性产生于岩石圈和软流圈,青藏东南缘发现分层各向异性;

      2.华北地区中下地壳各向异性有深度变化,可用水平成层解释;天山构造带地壳各向异性相关,蒙古与东北地区都存在局部各向异性分布。

     3.断层对裂缝分布有影响;推导了新的各向异性双平方根时距曲线。

. 新的学术观点、生长点和科技动力

     1.分层各向异性的数据分析技术。

     2.局部各向异性异常特征与俯冲或深部物质上涌往上有关联。

     3.地壳剪切波分裂与断层分布和应力背景密切相关。

     4.地壳裂缝的探测技术。

.对本学科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深部各向异性与浅层地壳各向异性的尺度和机理需要深入研究。局部构造及板块边界附近各向异性的动力学含义研究需加强。地壳各向异性特征动态变化研究尚未全面展开。天然地震学与勘探地震学需要更多交流与相互借鉴。

 

海洋地球物理

 

召集人:郝天珧  宋海斌  丘学林

       提交论文32篇;年会报告32人,口头报告20人,张贴报告12人。

一.论文主要内容及主要成果

1.海洋深部结构和构造研究:通过OBS探测与数据处理、海陆联合地震探测、接收函数分析、天然地震层析成像、重磁资料反演等方法和手段,获取南海、黄海、渤海、台湾海域及东太平洋隆起、印度洋90度海脊等的深部地壳和上地幔结构特征,对南海北部海陆过渡带、南沙地块、马尼拉俯冲带、郯庐断裂带、Gofar转换断层等区域的深部构造和动力过程开展了研究,认为华南滨海断裂带是主要的发震构造,香港海域的下地壳高速体可能与已冷凝固结的中生代火山岩浆通道有关,两个洋壳轻质体的俯冲导致南北向的马尼拉俯冲带沿纬度具有分段性,以18°N为界,南北两段具有不同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

2.海洋地球物理新方法技术:海洋电磁法探测、海洋面波、Q 值衰减和背境噪音的研究,以及主动源转换横波(径向波)的研究,都是近年发展较快的新方法和技术,传统的反射地震中的多次波和鬼波压制问题、理论地震图计算、复杂界面炮集P波反射时距反演、深水复杂构造宽带斜缆地震资料反演等方面的新进展,在专题报告中都有所反映。

3.海底能源与沉积结构:深水盆地油气资源和水合物成藏理论的研究仍然是本专题的重点,如白云凹陷的沉积样式和多道地震资料反演应用,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实验室模拟试验和实例验证,与油气形成和开发利用有关的浅层气、浅水流、浅部沉积层物理参数的研究。

二.新的学术观点、生长点和科技动向

OBS探测发展较快,无论在洋中脊、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以及近海的探测中都获得了新的成果。海洋电磁法探测正在起步,有可能是下一个快速发展的探测技术和学科生长点。

三.对本学科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海洋是我国的战略重点,海上丝绸之路、第二岛链防御等国策都表明,海洋地球物理将大有作为,做出更大贡献。作为地球物理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应给予更多关注与支持。

 

深部探测技术方法与装备

 

召集人:黄大年  底青云

   提交论文26篇,其中口头报告11人,张贴报告15人。

与会人员主要围绕如下几个方向展开交流和讨论:

一.论文主要内容及主要成果

1.地球深部探测仪器研发、观测系统设计以及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包括深部大陆科学钻超高温材料的应用、逆变桥软开关驱动技术和低温超导磁传感器等前沿技术;

    2.移动平台探测高精度数据获取、信号处理、大数据重组,以及如何从大数据中提取新的信息、凝练新的前瞻性科学问题;

    3.惯导技术应用于提高无人机航磁探测数据质量和精度问题;应用3G 网络技术与Wi-Fi 技术结合,设计实时稳定的无缆地震仪远程操作系统。

二.新的学术观点、生长点和科技动向

通过参会科研人员的互动交流,大家在了解地球深部探测技术方法与装备发展前沿的同时,也针对科研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技术瓶颈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对本学科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矿产资源是国家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更是关系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深部探测装备与技术的快速发展必将为深部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有利保障。

 

油藏地球物理

 

召集人:陈小宏  肖立志  曹俊兴

      提交论文79篇;年会报告31人,其中口头报告23人,张贴报告8人。

.论文主要内容与主要成果

         1.地震反演方法。涉及基于平滑模型约束的频率域反演方法,贝叶斯理论的叠前地震盲反演方法,横向约束或非约束随机地震反演方法,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匹配追踪的叠前地震AVO反演方法,以及涉及子波提取、反演算法、多波反演、VSP反演以及实际应用实例等,地震随机反演得到重视。

        2.地震储层预测。涉及叠前弹性参数重构技术,支持向量机的储层物性定量预测方法,非线性弹性阻抗地震流体识别方法,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地震切片刻画河道砂体,卷积神经网络频率域粒子群波形聚类方法,以及提高地震属性计算精度、多属性融合以及勘探实例。

       3.岩石物理模型研究。主要涉及碳酸盐岩、页岩等特殊岩石物理模型以及压力预测、裂缝预测等研究。

     4.关键地震处理技术。包括地震数据规则化处理、多波资料匹配、全波形反演和保幅去噪等技术研究与应用。

.新的学术观点、生长点和科技动向

      1.多信息融合、多学科交叉是地球物理难题解决的有效方法。

      2.中深层复杂储层、页岩气等非常规储层将成为下一步研究热点。

.对本学科发展的建议与展望

          1.进一步推动地球物理与油藏开发研究的结合;

         2.进一步加强非常规储层的地球物理响应机理研究;

   3.促进多学科交叉,在信号处理等方法鼓励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待续)


 
 

2016317-18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高精度重力测量仪器与比对校准技术研讨会”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北京昌平院区成功举办。此次会议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主办第一届亚太区域绝对重力仪关键比对(APMP.M.G-K1)同期举行,来自国内外相关科研院所及高校的专家学者和来自相关企业的代表共15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郭建秘书长、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方向院长等领导出席了会议开幕式并致欢迎辞。中国科学院滕吉文院士、中国工程院李天初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王谦身研究员、吉林大学黄大年教授等出席并主持了学术报告会。会议邀请了来自中国计量科学院、卢森堡大学、韩国标准技术研究院、浙江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7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九院十三所、清华大学等机构的重力领域专家,围绕着“绝对重力仪比对”、“原子干涉型绝对重力仪研制”、“海空动态重力仪及重力梯度仪发展”这三个主题,作了18个专题报告,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并参观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绝对重力精密测量与比对实验室、原子干涉绝对重力仪研制实验室和时间频率基准实验室。

来自计量、测绘、地震、地质、惯导等行业的参会专家均认为:我国重力测量仪器的研制已经到了非常关键的阶段和难得的机遇期,不仅从仪器研制技术及应用上要有所创新,在仪器计量检定和校准方法上也要有所突破。这就需要各行业的专家充分协作、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提高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力测量仪器水平。同时,根据国际质量及相关量咨询委员会(CCM)和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达成的策略性文件,重力测量需要通过来自国家计量院或其指定实验室的仪器及比对点位溯源到国际单位制SI,以从源头上确保重力测量量值的准确可靠。与会专家认为:2017年,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将主办第十届全球绝对重力仪关键比对,这将为我国从事重力测量仪器研发的专业人员提供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开展重力测量量值溯源的难得机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盛事。

(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


 

 

   在当前我国各行业涌动的“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形势下,地球物理也面临着进一步发展新技术,促使研究应用水平迈向新台阶的机遇和挑战。地球物理技术作为地球探测科学“供给测”的主力军,正在召唤新技术、特别是具有原创性新技术的诞生和发展。为此,2016413 -15日,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和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主办,恒达新创(北京)地球物理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2016年地球物理新技术应用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行。

会议邀请我国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奋斗在第一线的约30位学科领军人物或骨干,以及在国际地球物理新技术研发方面具有较深造诣的7位专家在大会上,就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正在研发的新技术作了专题报告。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杨文采院士深入浅出地报告了地球物理信息提取中的最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其它报告还包括:本世纪来趋于成熟的大地电磁三维反演技术在地球深部结构、油气勘探等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时频域电磁法、电磁资料约束反演等在直接探测储油层的成功案例;利用电磁法对岩性具有较高敏感度的优势,在覆盖层地区或铀矿区的三维地质填图中的应用;能够检测油气或地下流体运移状况的时移电磁勘探方法;利用井中三分量观测数据的脉动电磁法PEM确定矿体位置的新技术;利用短发射距的瞬变电磁技术实现大深度探测的研究成果;利用超导磁力仪在瞬变电磁探测中实现大深部、高精度探测的技术;基于拓扑原理克服大地电磁静位移影响的电磁观测数据处理解释技术;激发极化探测的全波形分析技术;首都圈和川滇地区的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源极低频电磁(CSELF)台网建设成果;长期连续观测电磁数据在分析地震前异常现象中的作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洋电磁仪器在海底水合物探测等的应用实例;航空电磁探测人工源或天然源的VTEMZTEM新技术的原理和新进展;油气勘探中利用被动源地震方法取得的革命性进展;利用金属弹簧传感器的新型重力仪;利用声纳和电磁法联合探测盐穴的成果和应用前景等。

研讨会再次强调科技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水平在提高地球物理探测效果中的关键作用,强调应关注对年轻科技人员在地球物理技术原理和对探测数据分析和认知能力提高方面的培养。

本次会议由来自地调局、地矿、有色、冶金、煤田、核工业、铁路、水利、中科院、地震局、大专院校和工程单位等110个单位的237人参会,其中来自境外代表13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赵国泽主任和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孙进忠主任分别就培养年轻一代科技人员的必要性和建议措施,以及建立地球物理新技术交流平台等做了大会发言。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自2009年开始,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大力支持下,由有关专业委员会主办、有关企业承办的每两年一届的“地球物理新技术应用研讨会”和每两年一届的“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研讨会”具有很好的互补性,对地球电磁学科和新技术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建议继续办下去。

(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


 

 

201642324日,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翁文波基金会、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共同组织的2016年全国天灾预测研讨会议在北京工业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近50名从事地震、水文气象等自然灾害预测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对20164月至20173月全国范围内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进行预测研讨和学术交流。

针对如何开好本次研讨会,会前曾两次召开主任办公会认真商议相关事宜,作了较为充分的准备。会议收到学术论文、预测方法介绍、综述文章等共30余篇,会前印刷了《2016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文集》,提供会议交流。截止2016331日,收到专家们的预测意见14份,按惯例汇集成《二○一六年天灾预测意见汇编》(内部资料)。会议正式召开前一天,由白志强常务副主任、高发金常委分别牵头组织召开了地震、水文气象专家组对预测意见进行分析汇总。

会议由高建国主任致开幕词,对2015年天灾预测情况进行总结。张启文副主任针对修订的《“翁文波预测奖”奖励表彰办法(试行)》作说明并征求意见。按照本届委员会“请进来、走出去”的思路,本次研讨会特邀中国科学院声学所杨亦春研究员和内蒙古地震局原副局长孙加林研究员作了专题报告。

与会专家针对2016年地震和水文气象灾害形势展开热烈讨论,多位专家强调应加强合作、特别是积极开展综合预测工作。

闭幕式上,天灾委员会原主任郭增建研究员到会作地震及旱涝灾害形势预测报告,高建国主任作会议总结。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


 

 

第七届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国际会议和地球物理与

资源环境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在北京举行

 


 

由中国工程院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牵头主办;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南大学、成都理工大学、长安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承办;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页岩气与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矿山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浅地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北京劳雷物理探测仪器有限公司和北京欧华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协办的第七届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国际会议(ICEEG2016)和地球物理与资源环境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于2016627-29日在北京召开。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浅地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夏江海教授主持会议。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田红旗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朱日祥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杨仁树教授、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SEG)主席John Bradford教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研究员和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国际会议秘书长徐义贤教授在开幕式上先后致辞。中国工程院何继善院士,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矿山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主任、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彭苏萍院士以及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SEG)主席John Bradford教授等10名中外专家分别作大会特邀报告。刘光鼎、何继善、滕吉文、朱日祥、彭苏萍等11位院士参加了本次会议。

大会的主题是地球物理与资源环境,会议议题涉及工程、环境、生态、水资源和灾害等领域的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和仪器等方面的最新成就与新进展,以及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在重大工程中的新近应用成果。来自中国、美国、意大利、瑞士、哈萨克斯坦、德国、法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共300余人参会,完成了105个口头报告和15个张贴报告。会议精选出的130篇论文被编入《Resource Dete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ith Applied Geophysics》文集,现已由Atlantis出版社出版。本次会议的召开,对于推进地球物理与资源环境的科技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ICEEG2016会务组供稿


 

 

应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矿山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邀请,2015/2016年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SEG)主席John Bradford教授,洛桑大学讲座教授、《Journal of Applied Geophysics》主编Klaus Holliger教授,都灵理工大学应用地球物理学教授、《Geophysics》助理编辑、欧洲地球物理学会浅地表分部主席Laura Valentina Socco教授于629日下午到矿山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大学生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三位教授从含水层浅表地震研究、裂缝连通性的多种地球物理方法研究和面波数据反演P波、S波速度模型研究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其研究思路、野外和实验过程以及研究成果。在互动环节,三位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经历耐心地回答了大学生的提问,使学生们了解到地球物理勘探的一些新进展,受益匪浅。

报告会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矿山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程久龙教授主持,地球物理学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100余名大学生参加了报告会。

会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矿山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彭苏萍院士陪同SEG主席John Bradford教授一行参观了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岩石物理实验系统、地质雷达仪器设备、地震勘探仪器设备和测井仪器设备等。通过本次学术交流,加强了矿山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与国际地球物理界的学术交流。

(矿山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供稿)


 

 

20163月,河南省地球物理学会荣获河南省“五星学会”称号,并获得省财政专项支持。

  河南省五星学会评选由河南省科协、省财政厅联合组织实施。主要目的是:发挥学会人才荟萃、智力密集、学科众多、地位超脱等优势,打造一批社会信誉好、发展能力强、学术水平高、服务成效显著、内部管理规范的学会。切实把我学会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河南特点的现代科技社团,使学会逐步成为提供科技公共服务的重要主体,成为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协同力量。

  我学会在收到申报通知后,理事会高度重视,秘书处积极组织申报。在通过专家组初审和实地检查后,于322日参加了公开答辩和综合评审,最终脱颖而出,通过评审。

  五星学会荣誉称号是对我学会在学术活动、科技服务、学会发展等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的充分肯定,同时也为对学会未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会将继续在省科协的领导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指导下,在省财政厅学会能力提升专项的支持下,再接再厉,力争在服务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和政府、服务科技工作者、自我发展、党组织建设等方面再创佳绩,大力推进学科水平的发展,更好的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河南省地球物理学会)


 

 

     近年来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充分调动发挥学会内部专家学者的学术引领作用,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技术服务活动。201634日,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廖兴明教授级高工应邀赴西南石油大学举办题为“成熟盆地油气勘探的思路及前景展望”的学术讲座,受到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廖兴明教授从事辽河油区勘探工作40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潜心钻研,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独到见解。他提出的“源内油气资源勘探”设想与滕吉文、杨文采院士作过深入的交流并在“成熟盆地油气勘探的思路”方面形成共识。此次在西南石油大学的学术报告就是对含油气盆地中后期勘探方法与技术的梳理与归纳;对进入中后期的我国东部油田勘探工作以及石油勘探专业的教学具有借鉴作用。

     自2014年以来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在调查会员单位企业的技术需求基础上,多次开展有针对性的学术与技术服务。2014年聘请中科院滕吉文院士作“第二深度空间油、气形成与聚集的深层物理与动力学响应”学术报告,还聘请中山大学刘洁教授作了“微观层析成像与数字岩心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学术报告。2015年举办辽宁省科协科技年会分会场,聘请中科院杨文采院士等专家学者到辽宁举办题为“高度成熟盆地勘探的思路、方法与前沿技术”学术研讨活动。

      2015年学会名誉理事长孟卫工、理事长郭平、秘书长石殿祥、高树生还担任了大连理工大学与辽河油田博士后工作站的博士后课题的指导工作。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还推荐桑雨博士后的科研成果在2015年中国科协第一届科交会(广州)上参展。

     作为辽宁省5A级科技社团,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为己任,充分发挥学会专家在学术、技术及在本学科领域广泛社会联系的优势,努力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为加强这方面工作,学会还设立了分支部门专门负责“学术与技术服务”工作。

            (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


 

 

      2016422日是第47个世界地球日。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在泰安市英雄山中学举办了以“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为主题的世界地球日活动。在山东省煤田地质局勘察总院、山东正元地球物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山东省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山东省成人教育协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委员会的支持下,山东省泰安市英雄山中学承办了此次活动。

        山东省泰安市英雄山中学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省级文明单位和山东省教育先进集体、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优秀考点、省招飞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环境优美,办学条件先进。现有76个教学班,在校生近五千人;以学分认定和综合素质评价为学生管理水平提升的突破点,社会综合实践为学生素质提高的增长点,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活动之一,英雄山中学吕华山校长介绍学校发展概况并引领参加科普活动的专家参观校园和观摩学校课间操活动。学生充满青春气息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优秀的自主管理能力及整齐秩序的课间操活动,以及管理教师的尽职尽责、孜孜不倦的育人精神给各位科普专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活动之二,科普活动专家报告会。在英雄山中学大礼堂,各年级选出的学生代表400人参加了报告会。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刘元生、王怀洪、张善法、李才明、苗同信等专家从世界地球日历程与展望、节约资源简约生活、做保护地球的使者、关爱地球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全球环境变化与灾害预防应对、防震减灾等多个方面向学生们展示了环境保护行动和履行人类责任的意义,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全场多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活动之三,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向英雄山中学赠送科技宣传资料1000份。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与泰山岱庙地球知识宣传展示厅联系确定地球物理科普展示,建立长期的地球物理科普宣传栏。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2016428日下午,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在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学院地学楼召开常务理事会议,研究了环渤海会议筹备事宜及新方法新技术培训事宜。 

山西省地球物理化学勘察院,山西省煤炭地质局,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115勘察院、114勘察院、148勘察院、水文勘查研究院,地宝能源公司,山地物探技术公司,中冶三局第三地质勘查院,山西省地质调查院,西山煤电集团,山西煤炭进出口公司,山西省地震局,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的常务理事及代表25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内容如下。

    一.讨论了今年九月在太原召开的环渤海会议筹备情况。

1关于会议论文。到目前为止,除地宝能源公司已完成外,其余各单位均需在6月底前报学会,以便由理工大学组织人员及早阅审、修改;由于联系出版专刊时间紧张,因此,会前只能先出论文集,会后再向期刊社推荐。

2会务食宿等后勤事宜,由理工大学组织专人抓紧落实。

3会议不作纪念品。

4一号通知发出后,要求参会的外省学会与仪器厂商较多,需尽早部署并落实。

5会议由山西地球物理学会主办,欢迎协办单位,并与学会取得联系。

    二.讨论了湖南继善高科技有限公司在山西地球物理学会召开“广域电磁法及仪器技术培训会”事宜。

   湖南继善高科技有限公司四月二十五日致函山西地球物理学会,希望5月份在太原举办一次广域电磁法及仪器技术培训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先生亲自授课,同时介绍本技术在页岩气、地热、煤矿采空区、矿产资源、水资源等领域的应用效果。

   经讨论,定于526日在太原举办广域电磁法培训会,由山西省地球学会主办,湖南继善高科技有限公司承办。若有另请何院士讲课的单位,提前报学会,以便转报院士办公室安排。

    三.传达了2016年全国秘书长联席会议精神。

四.布置了学会近期的日常工作。

1按照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文件,申报地球物理科技奖。

2根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文件,各单位办理好新会员登记申请工作与201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费缴纳工作。

3配合山西省科协学会服务中心,做好宣传、互通信息,支持服务中心网站,加强与其他专业学会的交流。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2016526日,由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主办,湖南继善高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2016年山西省地球物理勘查新技术新方法培训研讨会在太原市丽华酒店召开。大会由学会理事长、太原理工大学教授刘鸿福主持。山西省地质、煤炭、冶金、水电、地震、交通、院校等系统22家生产单位和科研院所的130人参加了培训会。

山西省科协副主席郝建新到会祝贺,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培训会主讲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先生表示热烈欢迎和敬意,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学会部刘秉奎主任参加了会议。

在上午长达两个半小时的授课中,何继善院士就目前在我国广泛开展的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理论、方法与勘测设备进行了详细分析与讨论。何院士指出,目前我国使用的勘测设备多为美国、加拿大等国进口,但这些设备在应用中存在共同的弊病,即勘测深度不大,且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约,分辨率低,导致勘测成果与实际地层的误差,往往勘测不到深部有意义的地质体(如矿体、含水层、采空区等)。针对这一问题,何院士从理论上进行了多年深入研究,找到了西方仪器缺陷产生的原因,他在多次对比、实验的基础上,自行研究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广域电磁法理论及勘测仪器,受到世界同行的一致赞许、认可,为我国的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勘探做出了卓越贡献。何院士精彩的演讲,使参加培训人员受到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勘探理论的深刻教育。何院士的谦恭友善以及渊博深厚的知识功底,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何院士介绍的基础上,下午,继善高科技有限公司的凌帆博士、尹文斌博士先后介绍了广域电磁法的应用实例和仪器性能。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2015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2016510日在济南召开。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山东大学副校长李术才和国家辅助生殖与优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子江分别在隧道不良地质超前预报、生殖医学领域所取得的突出成就获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每人奖金100万元。另有3名外籍专家获得山东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李术才创立了隧道突水突泥灾害源等不良地质超前预报理论及关键技术,解决了灾害源预报中“探不到、探不准、不定量”的关键难题,实现了灾害有效预防与主动调控。创建了隧道重大突水突泥灾害治理成套关键技术,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解决了高压大流动水封堵技术难题。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和沿海地质条件的钻爆法施工海底隧道最小岩石覆盖厚度确定方法,为该类隧道设计提供了依据。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交通、水电等四十余项国家重难点工程中。在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高风险岩溶隧道群、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成兰铁路隧道群、三峡翻坝高速隧道群、鄂西高速公路隧道群、江西吉莲高速永莲隧道、南京地铁、广州地铁、青岛地铁等一系列国家重难点工程中成功应用,避免了重大突水突泥灾害发生,保证了工程安全建设。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广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换届选举大会于527日在中山大学地科院306会议室胜利召开。会议代表42人,领导嘉宾3人,共计45人参会。会议收到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河北省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和离任领导贺信共计7封。

527日广州天气大雨,局部地区暴雨,天气匆匆赶来似祝贺又似在考验领导嘉宾及代表们的意志和决心,诸位参会代表并没有受到雨水的阻拦,均按时到会,路远的因天气原因航班停飞,也通过视频或电话的方式投入自己神圣的一票。

省科协副巡视员汤少明秘书长亲自到会并参与了会议的全过程,对学会近几年来创新发展工作、环渤海泛珠三角地区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和不同学会间的跨界联合学术研讨会——与广东省石油学会、广东省油气商会联合举办2014年中国南海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论坛等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省科协副巡视员汤少明秘书长认真听取了学会的工作报告、财务报告,亲临选举工作。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老秘书长曲克信宣读贺信,对学会在学术交流、科普活动、继续教育咨询等方面的工作均给了很高的评价,对学会在创新发展方面不断进取、不断求索的精神给予赞扬,希望新一届理事会能继承并发扬光大,取得更大成绩。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秘书长、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刘元生理事长代表地方学会向大会表示祝贺并做了激情感人的讲话,使人感到兄弟学会间的团结合作和深厚友谊。

大会在热烈的气氛中听取、审议并通过学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经过认真审议候选人资料后,一致通过理事、常务理事、秘书长、副理事长、常务副理事长、理事长和荣誉理事长人选。

荣誉理事长:张培震

理 事 长:张 珂

常务副理事长:朱 明  黄剑涛  杨小强

副理事长: 吕金水  曹 静  汪瑞良  李 列 曾文伟

秘 书 长:  侯卫生

(注:名次不分先后)

常务理事18人,理事21人。(名单略)

新一届理事会名单在热烈掌声中通过之后,特邀海洋地球物理专家陈洁博士做了她近期的科研成果“经略海洋—地球物理先行”报告。她的报告具有鲜明的特点、强大的感知性和感染力,使与会者开阔了眼界——地球物理还具有海洋强国先行者的使命。作为一名地球物理工作者,参会代表深感肩负责任的重大,使命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催人奋进。大会在热烈而激昂的气氛中结束。

(广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坚持主动开展、积极参与重大学术活动,注意发挥学会专家的学术引领作用。本年初,我学会副理事长廖兴明教授级高工接到邀请——出席以“深层油气藏地球物理探测理论与技术”为题的香山科学会议并作学术报告。学会随后积极联系辽河油田、油田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等勘探专业相关部门协助整理报告需要的素材,作了精心的准备工作。201668日,学会副理事长廖兴明在香山科学会议上作题为“东部裂谷盆地变质基底中的油气前景”的学术报告。学会理事邹启伟、柳世光列席会议。

香山科学会议是由国家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举办的我国科技界以探索科学前沿、促进知识创新为主要目标的高层次、跨学科、小规模的常设性学术会议。会议实行执行主席负责制,以评述报告、专题报告和深入讨论为基本方式,探讨科学前沿与未来。自1993年创办以来,得到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和学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工程院、教育部、解放军总装备部、原国防科工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与农业部等部门的联合支持。

受到在此类高端会议上作报告的邀请,对于省级科技社团而言,此前尚未见报道。有幸获此殊荣,对我学会产生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学会工作同志决心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作好学会各项工作,为学科发展和地区经济建设作贡献。

(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


 

 

由“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大地测量与导航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和“北京劳雷物理探测仪器有限公司”具体承办的的“高精度重力测量技术与应用研讨会”于201652627日在西安召开。

参加本次研讨会的单位包括国家测绘系统、国土资源部系统、中科院系统、中国地震局系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有关科研院所、国家海洋局系统,以及有关大学(学院)等43个单位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建成教授,大地测量与导航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党亚民研究员,副主任委员吴晓平教授、柳林涛研究员和郭春喜研究员,中国大陆动力学专委会李惠民秘书长等专家学者共14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围绕“高精度大地水准面全球超高分辨率地形数据并发处理”、“重力场信息获取与需求”、“联合多类重力场信息精化大地水准面”、“三峡库区时变重力场监测及地质灾害情势分析”、“海空重力测量技术发展若干问题”、“重力测量技术在地震监测预报方面的应用”、“绝对重力仪在海洋调查中的应用”、“我国管辖海域重力测量研究现状及需求分析”、“相对重力仪测量技术与仪器应用”等重力测量技术和应用方面开展了20多个报告,与会专家对上述报告内容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与会代表们深入讨论了高精度重力测量技术与应用的发展,分享了重力测量、数据处理及其在地球科学领域应用等方面的成果,促进了科研院所、生产单位、高校和公司等相关单位的交流合作。

(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供稿)


 

 

第二届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将于20161015-18日在北京召开。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详细情况可登陆会议网站:http://www.cugs.org.cn

一、主办和承办单位

1. 主办单位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中国地震学会

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组委会

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与成矿专业委员会

2.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二、会议组织机构

1. 领导小组(按拼音排序)

主 任:陈 颙
副主任:李廷栋  张培震  郑永飞  朱日祥
成 员:郭 建  侯增谦  黄清华  刘俊来  马胜利  倪四道  王 强  王 涛  杨进辉  张进江

2. 学术委员会(按拼音排序)

主 任:朱日祥
副主任:陈 颙  李廷栋  张培震  郑永飞

  员:

安芷生  蔡晋安  曹代勇  曹晋滨  柴育成  常 旭  陈 骏  陈福坤  陈海弟  陈树民
陈小宏  陈晓非  陈运泰  邓 军  邓启东  底青云  丁 林  丁志峰  丁仲礼  董树文
董云鹏  范蔚茗  方 慧  方小敏  冯 宏  冯学尚  冯佐海  高 俊  高 锐  耿建华
龚健雅  郭 建  郭进义  郭正堂  韩宝福  郝 芳  何继善  侯泉林  侯增谦  胡见义 
胡瑞忠  黄大年  黄清华  贾承造  江博明  蒋少涌  金翔龙  金振民  金之钧  康国发
李 斐  李 貅  李德仁  李海兵  李建成  李建威  李锦轶  李庆忠  李三忠  李曙光
李文渊  李献华  林 伟  凌 云  刘 静  刘 良  刘池阳  刘丛强  刘代志  刘敦一
刘福来  刘光鼎  刘怀山  刘嘉麒  刘俊来  刘少峰  刘永江  柳建新  龙 凡  罗 俊
罗清华  吕厚远  吕庆田  马 瑾  马昌前  马胜利  马永生  毛景文  孟小红  莫宣学
倪四道  牛耀龄 欧阳自远 庞忠和  彭平安  彭苏萍  漆家福  秦大河  曲寿利  任纪舜
石耀霖  舒良树  孙 敏  孙 枢  孙继敏  孙卫东  孙文科  汤良杰  唐晓明  滕吉文
田 钢  涂传诒  万卫星  汪集旸  汪品先  王 强  王 水  王 涛  王成善  王椿镛
王二七  王国灿  王良书  王清晨  王汝成  王绪本  王焰新  王有学  王岳军  王宗起
魏春景  魏奉思  魏久传  吴福元  吴秋云  吴忠良  夏江海  肖举乐  肖文交  肖序常
谢富仁  谢树成  熊 熊  熊盛青  熊小林  徐 备  徐文耀  徐夕生  徐学文  徐义刚
许厚泽  许继峰  许绍燮  许文良  许志琴  严良俊  杨顶辉  杨进辉  杨经绥  杨树锋
杨文采  杨元喜  杨振宇  姚玉鹏  姚振兴  叶大年  殷洪福  于 晟  曾令森  翟光明
翟明国  翟裕生  张国伟  张宏飞  张宏福  张进江  张立飞  张岳桥  张泽明  赵 越
赵 伟  赵邦六  赵殿栋  赵国春  赵国泽  赵文津  赵子福  郑建平  钟大赉  锺孫霖
周美夫  周卫健  周泽兵  朱 光  朱弟成  朱祥坤

4. 会务组(按拼音排序)

组 长:郭 建
副组长:孔繁恕  刘元生  孙建国  周坚鑫
成 员:
董 静  顾 珧  胡 敏  姜明威  蒋冬伟  李 淯  刘 宁  倪一超
乔忠梅  苏 枫  徐善辉  闫纪红  张学彬

三、会议时间和地点

  间:20161015-18日,14日报到。

  点:北京国际会议中心

四、会议日程安排

1014日:会议报到;

1015日:上午分会场专题报告,下午大会特邀报告;

1016-18日:分会场专题报告和有关专题活动。

五、《年刊》编委会(按拼音排序)

主 任:郑永飞
副主任:侯增谦  黄清华  刘俊来  倪四道  王 强  杨进辉  张进江
委 员:
蔡永恩  陈 文  陈发虎  陈汉林  陈小宏  底青云  董树文  董云鹏  方小敏  付碧宏
高 锐  高 原  葛洪魁  何丽娟  黄宝春  琚宜文  雷建设  李 娟  李红谊  李惠民
李锦轶  李曙光  厉子龙  梁春涛  林 伟  林杨挺  刘 静  刘 洋  刘俊来  刘伊克
刘勇胜  吕庆田  毛景文  倪四道  秦礼萍  丘学林  屈春燕  沈 萍  史建魁  宋海斌
孙卫东  孙新蕾  汤 吉  田 钢  周仕勇  汪汉胜  王伟涛  王一博  魏春景  肖立志
肖文交  谢富仁  谢树成  熊小林  徐 备  徐 星  徐建桥  徐夕生  徐锡伟  薛国强
杨 进  杨宏峰  杨晓志  张进江  赵国春  赵俊猛  赵子福  郑建平  周永章

六、会议学术活动

1.大会特邀报告(另行通知);

2.学术论文报告讨论会(按如下专题提交论文摘要,实际分组将根据投稿情况具体安排。报告分为口头、展板两种形式)。

1Progress in studies of Geophysics and Regional Dynamics of Asia

ConvenersSidao Ni, Huajian Yao, Juan Li

2)俯冲带结构与过程

召集人:郑永飞      张海江  吴元保  赵子福

3)大陆地壳、岩石圈的构造演化与深部探测

召集人:董树文     

4)中国大陆成矿系统与成矿过程

召集人:侯増谦  毛景文  胡瑞忠     陈衍景  蒋少涌  周永章

5)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与东亚壳幔演化

召集人:徐义刚  李曙光  李忠海  刘少峰 孙卫东  许文良  郑天愉    光  厉子龙  张招崇

6)前寒武纪地质与超大陆演化

召集人:赵国春  郭敬辉  刘福来  赵太平 彭    张栓宏     王孝磊

7)特提斯洋动力学过程及资源效应

召集人:肖文交  侯增谦  许继峰   

8)大陆构造动力学与大陆流变学

召集人:张进江  刘永江  刘俊来  肖文交

9)地球内部流体组分及其效应 

召集人:倪怀玮          陈仁旭 郭新转

10)深部地幔物质成分与结构探测

召集人:张志刚      邓力维 毛 

11)花岗岩成因与大陆地壳演化

召集人:吴福元  徐夕生  马昌前         杨进辉     黄小龙

12板块会聚、板块俯冲与造山过程

召集人:林   李三忠

13)大地构造与沉积盆地

召集人:刘少峰  孟庆任      杨永太

14)造山带深部过程

召集人:刘            贺日政

15)中央造山系构造演化

召集人:吴元保  刘晓春  宋述光    瑧 董云鹏

16)华南大陆构造

召集人:王岳军  舒良树  颜丹平  冯佐海

17)中亚造山带与成矿

召集人:徐          秦克章 刘永江     蔡克大

18)地球深内部主要圈层结构

召集人:孙新蕾    

19)核幔边界、地核结构及其动力学

召集人:孙道远  孙新蕾  黄海军  倪四道  吴忠庆

20)岩石圈结构与大陆动力学

召集人:李惠民  田小波    吴建平  于常青

21)地球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

召集人:王世民  蔡永恩

22)古地磁学与地球动力学

召集人:刘青松  杨天水  颜茂都  黄宝春 潘永信  杨振宇

23)洋陆过渡带结构与演化

召集人:李三忠  李家彪  丘学林  郝天珧  石学法

24青藏高原地质演化与成矿

召集人:朱弟成      张泽明  曾令森

25青藏高原及周缘的深部结构、构造变形与地球动力学过程

召集人:石耀霖  张培震      王椿镛 赵俊猛  陈永顺  裴顺平

26)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构造过程及其响应

召集人:陈汉林     郭召杰  林秀斌 吴  

27青藏高原新构造、活动构造与构造地貌

召集人:刘    张培震  李海兵  王国灿 张会平

28高原隆升与风化剥蚀和气候变化

召集人:方小敏  孙继敏  李高军  颜茂都 刘 

29)南北地震带强震活动的深浅部构造特征与动力学机制

召集人:雷建设  谢富仁  陈棋福  何宏林 梁春涛

30深部资源探测技术与矿集区立体探测

召集人:吕庆田  汤井田  胡祥云

31)大型沉积盆地矿产资源综合勘查

召集人:于常青  翟刚毅   

32)电磁地球物理学研究应用及其新进展

召集人:汤    赵国泽  黄清华  王绪本 胡祥云

33)盆地动力学与能源

召集人:何登发  琚宜文

34活动断层、深部结构与地震

召集人:徐锡伟  丁志峰  刘保金  徐浩德 张中白  张世民

35)新构造、地表过程与地质灾害机理

召集人:郑文俊  张培震  付碧宏  李海兵 袁道阳

36)强震机理、孕育环境与地震活动性分析

召集人:周仕勇  万永革  蒋长胜   

37)强震震害特点及其社会影响

召集人:李亚琦  李小军  薄景山  孙柏涛 温增平   

38)互联网+地球物理

召集人:蔡晋安     胡天跃  陈会忠  孙进忠

39)现代化GNSS数据及技术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

召集人:耿江辉  乐新安     

40)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

召集人:詹仕凡     邓志文

41)环境地球物理方法技术与研究进展

召集人:杨      

42)浅地表地球物理进展

召集人:田   殷长春  张双喜

43)工程地球物理技术进展与应用

召集人:底青云      徐佩芬  张建清    

44)地球重力场及其地学应用

召集人:徐建桥  吴晓平  王谦身   

45)川滇国家地震监测预报实验场

召集人:任金卫  张培震  张晓东

46)地震波传播与成像

召集人:杨顶辉  刘伊克  李小凡  赵志新  符力耘

47)海洋地球物理

召集人:郝天珧  宋海斌  丘学林  李春峰   

48)地震震源物理研究进展

召集人:杨宏峰  马胜利  章文波  周仕勇 张国宏

49)利用人工震源探测地下介质结构及其变化

召集人:张元生  杨宏峰      田晓峰

50)油藏地球物理

召集人:李景叶  肖立志  曹俊兴  陈小宏

51)微地震监测与反演

召集人:张海江  王一博     梁春涛 桂志先

52)微孔隙岩石物理与非常规油气

召集人:葛洪魁  印兴耀  郭光军  耿建华 曹    

53)地震面波、背景噪声及尾波干涉法研究地下介质结构及其变化

召集人:王宝善  李红谊      姚华建

54)煤炭资源与矿山地球物理

召集人:彭苏萍  程久龙  于景邨  程建元

55)空间大地测量与地壳动力学

召集人:单新建  许才军  李志伟  汪汉胜 屈春燕

56)空间大地测量的全球变化研究

召集人:汪汉胜  江利明  王泽民  童小华 李志伟

57)地震大地测量学

召集人:孙文科  许才军       

58)太阳活动与空间天气效应

召集人:汪毓明  冯学尚      何建森

59)中高层大气-电离层,磁层及相互耦合过程

召集人:傅绥燕  雷久侯  乐会军  张清和 周 

60)比较行星学

召集人:缪秉魁  邹勇廖       龙 刘建忠  秦礼萍

61)分形理论在地学和石油工程中的应用

召集人:蔡建超  葛新民  

62)非常规油气(致密油气)勘探与开发地球物理基础理论方法

召集人:高静怀  杨顶辉  陈小宏  王大兴 Qinghuo Liu

63)油气成藏机理

召集人:郝   夏庆龙  邹才能  刘全有

64)沉积物源分析:过去、现在和未来

召集人:胡修棉  杨守业  杨江海

65)矿物结构与矿物表面过程

召集人:何宏平  王汝成  廖立兵  鲁安怀  李胜荣

66)高压实验与计算地球科学

召集人:刘    章军锋  代立东  杨晓志 倪怀玮  张宝华  李 元

67)测试新技术及其地质应用

召集人:刘勇胜  袁洪林  韦刚健  屈文俊 黄    杨岳衡

68)同位素热年代学理论与方法及其应用

召集人:陈        邱楠生  袁万明 沈传波

69)金属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进展

召集人:黄    秦礼萍  陈玖斌   

70)变质作用过程的观察与模拟

召集人:魏春景  刘晓春  吴春明  刘景波 吴元宝

71)花岗岩—从纳米到岩基

召集人:曾令森  杨进辉  陈伊翔  宋曙光

72)地幔地球化学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成因

召集人:郑建平  夏群科      汤艳杰

73)钦杭结合带(含江南造山带)地质演化与成矿

召集人:周永章  陆建军  李晓峰  赵元艺

74)显微构造、岩石流变与地壳变形

召集人:刘俊来  章军锋  曹淑云    波 刘正宏

75)变形局部化与最大有效力矩准则

召集人:张进江  侯泉林          

76)地球生物学

召集人:谢树成  潘永信  王风平  陆雅海 鲁安怀

77)环境有机地球化学

召集人:张    王新明      孙永革 陈颖军

78)超大陆演化及其生物环境效应

召集人:张世红  朱茂炎      朱祥坤

79)中国古生物学和地层学最新进展

召集人:徐    朱茂炎  陈中强

80)地热理论与应用

召集人:何丽娟  邱楠生     庞忠和

81)应用地球物理学前沿

召集人:胡文宝      李振春  肖立志

82)地球物理科技成果推广平台

召集人:薛国强      岳建华  赵育刚

83)东亚大陆边缘-西太平洋构造地质过程(中国海陆地学系列图编制)

召集人:刘光鼎  张洪涛  张训华  郝天珧 温珍河

84)地球化学进展

召集人:李曙光  郑永飞  李献华  徐义刚 张立飞  孙卫东

85)地时-中国

召集人:王成善  周忠和  吴怀春  邓成龙 贺怀宇

    各分专题内容请登陆www.cugs.org.cn 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网站。

七.论文征集有关规定:

      本届年会提交论文需使用年会网站提供的在线编辑系统进行撰写,页数不超过4页(114行,包含参考文献)。

征稿截止日期:2016731日。(具体要求请登陆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网站)

八.优秀学生论文奖

      本届大会将设优秀学生论文奖

九.会议注册费

1.交费时间:

201685日前注册交纳:注册费1600元(学生1000元,不含博士后);

201685日后注册交纳:注册费 1900元(学生1200元,不含博士后)。

2.交费方式:详见十二.付费办法

3.报名方式:网上注册。

    请登录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网站www.cugs.org.cn在线正确填写参会信息,注册参会。

十. 食宿

    本次会议食宿自理,请各参会代表酌情自行在各大旅游网站中预定房间;

具体详情请参阅年会网站www.cugs.org.cn

十一.展览会及产品介绍会

年会期间为各单位、厂商提供条件,展示、介绍产品、技术成果、各类相关仪器设备、计算机软件、方法、技术成果等。收费标准:

 

 

收费标准

1

展台  3m×3m (含两个免费参会名额)

16000/

2

展台  2m×2m

(仅限相关院校、专业期刊、出版社,含

两个免费参会名额)

4000/

3

专场产品介绍会、技术报告会 (一次25分钟)

6000/25分钟

4

代发广告材料,产品目录 (一份为2000/件)

6000/

       
 

参展费用请在85日前汇到或寄到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帐号及地址见十二.付费办法,联系电话:010-68729347  82998257

请参展单位于1016日到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8号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布置展厅。

十二.付费办法

1.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负责收费事宜;

2.本次会议论文将以两种形式出版:

(1) 所有论文收录为会议论文集(光盘),在年会中发放。

(2) 如需在正式出版物中刊登,每篇论文需缴纳论文评审费300元,在会后制作、邮寄正式出版光盘(有正式出版物刊号、可被检索),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免交论文评审费,费用由学会承担。

3评审费、注册费(会议费),展台等费用请于85日前邮汇或信汇至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现场缴纳可刷卡;

4. 请汇款备注中注明:费用名称、第一作者姓名、专题号、联系电话。

银行汇款: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0200007609014454432

   工商行北京紫竹院支行

邮局汇款:

人: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邮寄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学院南路5号邮政编码: 100081

联系电话: 010-68729347

    真: 010-68460283

5. 凡已交纳注册费,但无法参会者,注册费一律不退会后请联系大会会务组,寄会议论文集(光盘)一张。

 

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代章

201659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

(季 刊)

     2016              2           总第132

  主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编辑出版:《会讯》编辑部
 主编:曲克信 本期责任编辑:苏枫
 邮编:100029 发行:苏枫
  地址:北京市9825信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编辑部 联系电话:010-82998257
  学会网址:http://www.cgs.org.cn 电子信箱:zgdqwl@163.com
北京内部报刊准印证第(Z)1567-98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