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第131

 

 

 

科协精神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尚勇在2016年全国学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登)

学会工作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6年春节茶话会纪要

铁道分会2016年工作会议纪要

地球物理信息科普传播及辟谣工作咨询会纪要

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新年茶话会在京举行

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2016年第一次工作会议纪要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四届四次主任工作会议纪要

地空电磁探测科技推广座谈会纪要

学术交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31届学术年会分专题研讨会纪要——“Progress in Studies of Geophysics and Regional Dynamics of Asia”、“岩石圈结构与大陆动力学”、“深部地幔物质成分与结构探测、“地球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古地磁学与地球动力学、“南北地震带中南段强震活动的深浅部构造特征与动力学机制、“电磁地球物理学研究应用及其新进展、“强震机理、孕育环境与地震活动性分析、“大数据时代地球物理信息学及其应用”、“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待续)

2016年度煤田测井联合会春季学术年会暨二届五次理事会议纪要

地方学会

湖南省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纪要

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召开第二届七次理事会

山西省代表队在首届“桔灯杯”全国物探(电磁法)大比武中勇夺冠军

重视科技创新,加强学会交流——浙江省地球物理学会召开四届二次理事会议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第三届三次理事会议纪要

环渤海泛珠三角区域地球物理学术研讨筹备会在太原召开

报道

首届《金属矿地球物理勘探指导手册》培训班在乌鲁木齐举办

首届航空物探方法研讨会暨电磁法全国大比武圆满落幕

2015年单位会员交费名单

2015年个人会员交费名单

通知

关于推荐、申报2016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傅承义青年科技奖候选人的通知

关于交纳2016年度会费的通知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尚勇在2016年全国学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登)

 

 

    学会是科协直接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载体和纽带,学会工作是科协的主体工作,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的改革是科协系统改革的重中之重,学会改革进展直接关系到科协系统深化改革的成效,大家担负着十分重要的使命。下面,我围绕学会改革工作着重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全面学习领会中央对中国科协及所属学会的指示精神,不断增强深化改革的信心和紧迫感

  一是中国科协及所属全国学会具备良好的工作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学会改革工作不断推进,学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科协及所属全国学会通过自我革新,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特别是一批学会率先改革,在治理结构、治理方式、服务机制等方面大胆探索,创造了很多好的经验,增强了自我发展活力,增强了对广大会员、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各全国学会广泛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积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有效提高了学会的凝聚力、影响力;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扩大试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积极参与创新驱动助力工程,踊跃投身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区域和行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维护广大会员权益,认真倾听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建议,为科技工作者排忧解难,加快青年人才的举荐和培养。有的学会还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开展各种决策咨询和科技评估工作,在智库建设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以上工作充分体现了全国学会改革发展的潜力巨大,为下一步深化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把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学习推广先进经验结合起来,坚定改革信心。

  二是中国科协及所属全国学会的改革发展正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党中央对新时期、新形势下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关键是要增强创新动力,实现动力转换。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科技创新问题发表了几十次重要讲话,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创新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创新的核心是科技创新,要通过科技创新引领制度、文化、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创新,这为学会积极进军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奋发有为提供了广阔舞台和新的发展机遇。

  三是全国学会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方面担负重要使命。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更加强调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赋予了全国学会推动科技创新和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使命。学会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比如英国皇家学会在国际自然科学领域起到主导性作用,美国化学会、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等都在本国相关行业的科技进步、产学研结合、协同创新等方面起到了政府无法做到的关键独特作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推进治理方式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迫切需要形成一大批具有发展活力的现代学会,在国际竞争中不断扩大影响力,增强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吸引力。各全国学会在这方面肩负着重大使命,要树立全球视野,加快创新发展步伐。

  四是全国学会发展现状与中央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强群团工作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去年党中央召开了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强调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坚决克服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倾向。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去年以来两次研究科协深化改革工作,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对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寄予厚望。在经济新常态下,我们如何贯彻落实好中央部署,担负起推动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任,在贯彻落实五大新发展理念中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和创新推动作用,是每个全国学会面临的历史使命,也是非常现实而急迫的任务。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找准落实中央部署的切入点。目前,很多全国学会存在着不适应、跟不上队的问题。一是学会发展很不平衡,在中国科协所属的207个全国学会中,约三分之一的学会通过改革创新获得较好发展,学会活力、凝聚力、影响力都有大幅提升;有近一半的学会改革创新步伐缓慢,缺乏活力,缺乏动力;其他学会广泛存在运营质量相对较差,有的甚至属于休眠型学会。二是学会存在小众俱乐部现象,会员数量虽不少,但真正参与活动和工作的只是一小部分,导致学会无法履行社会服务职能,很难紧密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三是个别学会存在散、虚、弱的问题,所谓,就是组织松散,领导班子涣散,纪律散漫,治理体系存在很大问题;所谓,就是工作虚化,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职位虚挂,存在领导挂名现象,不作为;所谓,就是工作能力弱、对内凝聚力弱、对外影响力弱。上述三个问题的存在,主要原因是工作机制过于陈旧,归根结底属于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不合理,必须在深化改革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深化学会治理体系改革,引导学会更好发展

  学会深化改革的重点是治理体系改革,目标是要建立一个符合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总体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国家创新体系要求的全国学会治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改革内容:

  一是改革学会治理结构,推动学会领导机构有效履职。从先进学会的经验来看,学会健康发展要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最主要的是有一个好的理事长、一个好的秘书长。要通过改革,进一步明确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甚至每位理事的工作职责,不断增强学会领导班子的责任感。要加强纪律约束,中国科协章程修改中增加了对科协全委、常委的纪律要求,各全国学会下一步也要对章程作相应修改。要明确决策层、执行层的工作职责,明确主席办公会、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办公会的职责和工作内容。

  二是改革学会会员结构,增强学会会员凝聚力。目前大多数学会会员结构主体是团体会员,个人会员比例较低,学会活力不足。在巩固和完善团体会员制度的同时,要通过改善组织机制、服务方式,大幅增加对个人会员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拓宽视野,向其他社会新型组织延伸,向服务科技人才方面延伸,特别是要引导已退休但仍活跃在行业和科技领域的老科技工作者,在学术交流、技术服务、培养人才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要吸引大批年轻人才,利用学会平台加以扶持培养,帮助他们获得社会认可。

  三是改革学会办事机构,推动学会办事机构职业化建设。学会办事机构职业化是一个先进理念,也是大势所趋。办事机构在学会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枢纽作用,很多学会实质上就是秘书长、副秘书长领导秘书处负责具体工作,对学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学会发展只靠秘书处是远远不够的。学会要真正发挥在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还要加强职业化建设,要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探索,通过挂职、兼职、流动、聘任等手段,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学会管理团队,加强职业化的机构建设,形成在理事长领导下的专业化、职业化的工作班子。

  四是加强学会联合体建设,促进学会间协作联合。鼓励社会组织蓬勃发展是国家社团改革的方向。随着社会团体直接登记制度的实施,一批富有活力的新兴学会应运而生。随着学会数量的增长,每个学会面向的学科也越来越细、领域越来越窄。要解决学会间存在的交叉、重复、分散问题,成立学会联合体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学会联合体不是独立法人组织,不会影响学会的独立性,而是按照学会专业发展需要建立起来的大平台,有利于发挥每个学会在各自领域的学术带头作用,促进大学科的交叉融合。从去年成立的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的运转情况来看,在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示范效应和社会效果都很好。十三五期间,中国科协计划在清洁能源、军民融合、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推动组建学会联合体,鼓励学会之间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合作。

  五是改革学会运营思路,提高自主运营能力。学会是科协的主体,也是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按照社会组织的扁平式结构、网络化体系来运营,才能充满活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生存下来。目前,有一部分学会按照科技规律、市场规律运行,进行优胜劣汰,有较大自主权,经营得有声有色。但还有很多学会存在行政化、机关化倾向,甚至官僚主义等作风问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促使学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规律办事,增强自主经营的能力。面对社团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中国科协将加大支持力度,争取优惠政策,支持全国学会主动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增强自主运营能力。

  六是改革学会评价方式,建立奖优罚劣的评价管理机制。要通过建立科学的学会运营绩效评价体系,对学会实行分类管理,提高学会质量。基本思路是三个一批即,重点支持一批,联系改造一批,脱钩一批。要重点支持一批整体运行情况较好的学会,加大经费倾斜力度,特别是对大学科和重点学科领域的学会给予直接帮助。要联系一批目前运转基本正常、通过改革可能取得明显成效的学会,鼓励他们在改革中自我革新改造、脱颖而出,争取进入重点支持的学会行列。对一批存在严重问题的学会,特别是不能正常活动的休眠学会,要采取果断措施,直至取消其中国科协团体会员资格。

  三、加大学会治理方式创新,加强服务平台建设,为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学会深化改革要着眼学会的长远发展。学会治理方式改革主要是搭建服务平台、提升服务方式,为学会发展全局打好基础。要明确改革目标,创新方式方法,以事业凝聚人心和力量。

  一是搭建优质学术交流平台。学术会议能不能吸引人,关键要看能不能出好交流题目,让大家感兴趣。下一步改革中,要对学术会议进行大的调整,不图规模和数量,而要重质量、抓精品,搭建真正有利于学科发展的学术交流平台。

  二是组织协同创新。现在我们的创新资源比较分散,比如国家支持的各种项目分属于不同的业务主管部门,存在交叉重复现象,实验室、仪器设备等科研资源分散重复和闲置的情况也很多。在这方面学会可以做一些政府部门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特别是大学科的学会联合体,可以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集成资源,提高效率,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组织科技人员进行交流合作,取得高水平成果。

  三是强化学术期刊影响力提升。学术期刊和SCI论文发表促进了学术繁荣,调动了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但近年来学术期刊发展存在的导向问题日益突出,唯“SCI”论对我国科技发展和创新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程度。根据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统计,2014年我国科技工作者发表SCI论文26.3万篇,其中在国内发表的SCI文章仅占总量的8.8%。这说明我们的学术导向出现了大的偏差,职称评定、奖励、项目申报都要以SCI论文发表作为依据。针对这个问题,中国科协已起草完成了《关于改革学术评价导向的意见》,近期将上报中央审议。《意见》将对改革科技评价导向,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提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中国科协联系管理着1080种科技期刊,无论是学术型期刊,应用型期刊,还是科普型期刊,都要结合改革的方向,开展提升影响力工作,通过竞争产生一批精品科技期刊。

  四是推进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目前学会承接的政府转移职能主要包括科技评估与评价、战略研究与政策建议、奖励推荐、标准研制和人才评价等,在一些方面已获得突破性进展。比如在科技评价方面,中国科协受国务院委托起草了《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该文件含金量高,改革力度大,任务分工明确,学会可以大有作为。特别是在创建优良学术环境,培养正确学术导向,完善人才举荐培养制度方面,学会能够发挥出比政府部门还要大的作用,大家要有这个信心。要鼓励有条件的学会自己设奖,不断提高奖项的含金量和影响力。要向国际同类学会学习,在标准制定方面下大功夫,把这个职能研究好、发挥好。要配合中国科协实施的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举荐力度,切实加强对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凝聚力。

  五是组织好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下大气力解决科研成果转化问题,组织更多的科学家为加快成果转化服务,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贡献。中国科协打出创新驱动助力工程这面大旗,就是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据中国科协统计,目前科技人员中有创业意向的占60%,但真正投身创业的仅为2.5%,创业潜力巨大,我们要多牵线搭桥,把他们的创业热情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六是强化学会科普职能。学会直接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应该成为科普工作的主体。科技工作者不但要潜心科学研究,致力成果转化和推广,还要履行社会责任,更多地开展科学普及。只有科技工作者真正参与的科学普及才有权威性。各学会可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公众健康、雾霾、转基因等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科普重点,通过学会组织发出权威的声音。

  同志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既要充分肯定取得的成绩,也要敢于直面存在的问题。看成绩,找问题,主要是增强我们深化改革的信心和责任感。在经济新常态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党中央、国务院将科技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科协组织充分履行职能,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寄予厚望。我们一定要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争当先行者、排头兵。希望各学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副秘书长要增强责任意识,勇于承担责任,在其位,谋其政;在其职,履其责,真正把学会改革深入推进下去,通过改革大幅提高学会自我发展的能力,提高学会的内部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真正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摘自中国科协网站)


 

2016121日上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举办了2016年春节茶话会,130多位新、老会员到会互祝新春、喜迎猴年。黄清华副秘书长主持了茶话会。

     郭建秘书长在会上全方位汇报了201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工作,对所做的大量工作和取得了的成果作了介绍。2016年是学会加快改革步伐、转型提升的一年,他从八个方面对2016年学会工作重点进行了简述。主持人黄清华老师提议祝贺学会在这一年中取得的成绩,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陈颙理事长介绍2015年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评选过程,宣布评奖结果,介绍了获奖人王小牧同志的主要事迹。王小牧同志多年来投身于中国石油物探事业,长期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工作,主持塔里木盆地等大型油气田勘探工作,攻关物探技术难题,对我国“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战略有突出贡献。他参加学会领导工作有10年时间,在此期间,为学会发展、为加快国内物探技术与国际接轨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按照评奖程序,选定为2015年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获奖人。刘光鼎院士为王小牧同志颁发了证书,并合影留念。

      王小牧同志发表获奖感言时讲道:学会授予我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这是地球物理学界的崇高荣誉,我深感荣幸,感谢学会各位同仁,特别是刘光鼎、陈颙两位院士多年来对勘探地球物理学界的重视与关爱。王小牧同志深情回忆了大学时代带他进入地球物理殿堂的两位恩师,并对目前石油市场供大于求、陷入困境的情况进行了剖析,呼吁大家要坚持不懈努力、投入,发展创新物探技术,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会上,副秘书长黄清华对2016年第32届综合学术年会情况进行了简要汇报,通报了2016年会议时间、地点等具体情况,并对大家长期以来对学会工作和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的支持表达了感谢。

      《地球物理学报》常务副主编刘洪老师就编辑部工作概况、学报取得的成绩、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计划等四方面进行了介绍。《地球物理学报》近年来成绩优异,2009-2015年组织了14个重大的专题,建立移动出版平台,专注于提高学报质量、扩大学报影响力。于2013-2015年相继获得“国家百强科技期刊”、“中国期刊政府奖”、“中国数字化百强期刊”等荣誉称号。刘洪老师表示:2016年学报下一步计划是完成编辑出版任务、提高编辑业务水平、参加重要学术会议,不断革新技术,将学报质量继续提升。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的徐道一老师在会上发言,他表示:2015年地震预报工作有了很明显的进展,对425日尼泊尔地震、530日日本地震、1026日阿富汗地震以及127日巴基斯坦地震都有所预测,就他了解的情况,对2015年地震预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

      吴海成老师在会上讲了“三件小事”,一是介绍了光学会推荐“会士”这一“新鲜事物”,认为推选会士工作对促进科技创新是一种推动。二是翻阅到82年的会讯,有曾筹备地球物理学会史的信息,希望了解具体情况老同志能和学会联系,提供老照片、老资料;三是为大家宣读了自己撰写的百字告白,认为人生在世,志做贡献,甘愿百年之后器官捐献。小事不小,体现的是老先生对学会工作的热心、对学会史工作的热忱以及甘于奉献的一片热诚。

       一年一度的迎新茶话会已经成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向新老会员汇报、交流的平台,在沟通信息的同时,也在增进会员与学会、会员与会员之间的了解、联系和感情,也成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历久弥新的经典会议。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处)


 

 

201617日至8,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铁道分会在北京大兴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召开了2016年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分会各会员单位铁一、二、三、四、五院,中铁咨询,中铁大桥院、隧道院,中铁西南、西北科学院,中铁物探,北京眷诚铁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劳雷公司的代表,共计21人。会议由铁道分会秘书长谢昭晖主持。会议重点研究讨论确定了2016铁路工程物探与工程检测技术研讨会会议主题、时间、地点、规模和会议议题征集方案,并讨论了分会的其它工作。纪要如下:

1.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铁道分会常务副主任邢文宝传达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5年工作情况和2016年的工作设想,并向大会汇报了2015年铁道分会工作情况和2016年的铁道分会工作计划及重点工作安排。

2.各位委员(代表)对2016铁路工程物探与工程检测技术研讨会会议主题、专题征集方案进行充分的讨论,表达了各自观点和对分会发展的建议。会议确定了铁道分会2016年学术活动的主题为“物探技术在高铁建设中应用”。同时,铁一、二、三、四、五院各安排2-3个专题;中铁咨询,中铁大桥、隧道院,中铁西南、西北科学院,中铁物探各安排1-2个专题;其它单位结合各自特点重点介绍一种新方法、新仪器设备等,专题名称和简要内容提交分会时间为20164月底。

3.会议确定2016年研讨会的规模约4050人,召开时间为10月中旬,具体时间见会议通知,会议地点为天津市,承办单位: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4.副秘书长刘荻向与会委员(代表)汇报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铁道分会会费收支情况。

5.会议经过讨论,决定将 “中国铁路工程物探与工程检测科技信息网”的网名更改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铁道分会”,由分会办公室具体负责联系新网站相关网页的制作和日常管理。

会议在和谐友好的气氛下,利用半天的时间,紧张而活跃,圆满高效地完成了既定的议程。

  (铁道分会)

 

 

 

 

为更好地传播地球物理科普知识,加强对辟谣工作的开展,地球物理信息科普团队于2016115日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了地球物理信息科普传播及咨询会议。会议由信息科普传播团队首席科学传播专家陈会忠主持,中国科协科普部调研员吴小林、中国科协科普部项目主管邢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信息技术专委会主任蔡晋安、科普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兼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周坚鑫、《中国地震台网速报》微博编辑陶冶、《中国国际救援队》微博负责人“救援君”白玉、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科普团孙克忠、信息技术专委会副主任彭丰林、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办公室主任苏枫等14人出席了此次会议。

会上首先播放了根据科普团成员张晁军等编写、由北京超视界科技公司制作的科普3D动画片《大壮逃生记》。

地球物理信息科普团秘书长沈萍研究员介绍了科普团队近两年的工作。团队在中国科协和地球物理学会领导下开展了一系列科学传播和科学普及工作,承担了中国科协4项课题;开设了“上天入地”微信号,发表地球物理科普短文80多篇,在特定时间:春节、科技周、河北昌黎地震、天津滨海爆炸以及朝鲜核爆期间进行微信推送,及时宣传地球物理知识;完成移动端科普融合创作项目“什么是地震预警”的一期制作,“地震预警的能与不能?”在移动端进行了首发;完成原创3D科普动画片《大壮逃生记》制作;辟谣百科专辑制作与传播项目完成了与“科普中国”微信平台的对接,开展辟谣宣传。

团队还开展了“中国梦与地球物理”和“追梦地球物理携手并肩前行”等主题报告宣讲活动。2年来在全国11省市举办大中小型科普报告19场,受众群体包括大中小学、专业技术人员、部队官兵、退休职工等3350多人。发表了多篇科普文章,其中藏文版“尼泊尔地震--你知道的和你不知道的”在《知识就是力量》上发表,尼泊尔地震通过多家媒体宣传地震知识。

接下来学会科普委秘书长周坚鑫介绍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开展的各项科普活动和微信辟谣平台。

与会领导和专家对如何从辟谣角度开展科普宣传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讨论,大家认为对地震谣言应该予以高度重视。

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蔡晋安主任说,人们对灾害很敏感,灾害出现时谣言就会放大。要查找谣言的来源,有针对性地辟谣。同时要增强与“科普中国”微平台的沟通,发挥专家的作用,扩大宣传。张晁军委员认为,首先要还原事实的真相,利用专业知识辟谣。平时加强对地震知识的宣传。孙克忠委员就如何扩大科普宣传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他说“上天入地”微信公众号在以地震为切入点做了大量宣传,今后应增加地球物理最新科研成果展示,同时关注老年人的阅读习惯。在谈到宣传工作时《中国国际救援队》微博负责人“救援君”白玉、《中国地震台网速报》微博编辑陶冶和首席传播专家陈会忠等建议,今后加强互动,资源共享,利用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和网络共同构建更大范围的科普宣传平台。

中国科协项目主管邢然肯定了团队完成的科普项目,建议将团队制作的科普视频到中小学播放。同时希望在科协信息化科普项目中加强线上和线下的合作。

中国科协科普部调研员吴小林对科普宣传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她指出,科普首先要讲政治,对热点事件进行正面宣传;制作的动漫视频要简化,以便适合微平台播放;对于微平台文章署名等具体问题也给出了很好的建议。她在会上还介绍了科协开展的科普信息化项目,希望加强与“科普中国”微平台的合作,正面的宣传也是辟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充分重视。

本次会议增进了中国科协领导、学会和科普团队的了解,加强了交流与协作。与会者一致认为,加强传播团队之间的联系和合作非常重要,特别是辟谣工作需要大家团结一致,共同针对谣言,开展辟谣工作,对今后科普和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具有明确意义。

(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


 

 

     2016120日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2015工作总结暨2016新年茶话会”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在京委员及有关lT企业代表26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专委会常委薛国强主持。

    沈萍副主任传达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有关文件精神与2016年工作计划,介绍了学会对分支机构的管理、承接职能转移等方面的工作内容。

    蔡晋安主任向委员们报告了专委会2015年工作情况。他指出,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领导下,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中国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扩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中明确的四大工作内容,结合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的工作特点,继续围绕“三个面向(委员、社会和公众)”,在全体委员们的共同努力下开展了学术交流、科普宣传等工作。

.面向委员,采用多种方式密切交流与联系

1.召开委员座谈会,共商委员会工作。20151月在京召开委员座谈会,讨论年度工作计划。20158月在广西桂林召开常委扩大会,听取委员关于设立单位委员以及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深化科普宣传活动和拓展微信平台等工作的意见。

2.主办学术研讨活动:2015822-24日在桂林市召开了“地球物理信息监测与计算技术应用研讨活动”。来自地方学会、研究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及有关公司的28个单位的58位代表出席此次研讨活动。与会者就各自在地球物理信息监测技术、计算技术中取得的最新成果和热点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研讨活动收到论文38篇,专题报告22篇。

3.参与学术研讨活动:20153月参与了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在安徽合肥举办的“深部探测方法及抗干扰地球物理仪器研发与应用研讨会”;

4.举办专题研讨:201510月在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举办了“大数据时代地球物理信息学及其应用”专题报告会。

   5.创建委员微信平台:增进学术交流。

.面向公众,开展地球物理科普宣传

1.开展了以“提高减灾意识正确认识地震预警”、“中国梦与地球物理”和“追梦地球物理携手并肩前行”等主题宣传活动。在大中学校举办的多场科普报告也受到了广大听众的好评。

   2.70多篇科普文章和短文在《知识就是力量》(藏文版)和“上天入地”微信平台发表。该微信平台获“科普中国”2015年第四期潜力榜。

   3.编制完成了片长十分钟的3D动画短片《大壮逃生记》。

   4.承担了中国科协4项科普项目:两项结题,两项执行中。

.开展地球物理学会史编写工作

成立了6人会史编写小组,明确了具体编写工作内容和人员分工,开展了会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目前该项工作正在进展中。

   .2016年工作安排与计划

   1.继续深入学习领会科协有关文件精神,抓住契机,创造条件,将各项任务落实到专委会的实际工作中。

2.开展学术交流:办好“互联网+地球物理论坛”和地球物理联合学术年会的专题学术交流;

3.推进科普宣传工作;

4.做好地球物理学会会史编写、成果推荐和职称评定等工作。

接下来陈会忠副主任向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一个单位委员——众和永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颁发证书。单位委员的建立增进了专委会与企业间的交流,也是专委会与相关IT企业密切合作的有益尝试。

最后,重点讨论了2016年专委会学术会议、地球科学联合年会专题设置等、学科史和学会史的编写等具体问题。

午餐期间委员们还在热烈讨论,互祝新年快乐,并感谢会议承办者薛国强研究员及其团队。京外委员和微信群的会员也通过微信发来了祝贺。         

(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


 
 

 

 

2016224日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在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召开了2016年第一次委员会,到会26人(另有18人请假)。会议由常务副主任李颖主持。

    一.孙进忠主任向委员们报告了专委会2015年工作情况,并传达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有关文件精神与2016年工作计划。

    (一)学术活动。 12015320—22日在合肥召开了“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2015年学术会议——深部探测方法及抗干扰地球物理仪器研发与应用研讨会”,这是专委会首次尝试学会团体与地球物理勘查第一线的单位合作举办学术会议,“接地气”成为本次会议的最大特色。两院院士常印佛、滕吉文院士、何继善院士、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安徽省地矿局副局长徐小磊到会,来自中科院、中国地震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航天科工集团、中国地质调查局等所属26个科研院所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吉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长江大学等12所高校及安徽省地矿系统等16个勘查单位与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等26家企业、加拿大凤凰地球物理公司、加拿大CRONE公司、德国Juelich 研究中心等3个国外机构共94个单位的260多名专家、学者、科技人员参加了会议,44位专家在大会作了精彩报告,展示了地球物理技术高层次的理论创新、高精尖的技术和优异的应用成果。会议期间免费举办的地球物理仪器展引起了广泛关注与参与,安徽省勘查技术院的物探仪器陈列室和勘探成果展成为这次会议的亮点。郭建秘书长在祝辞中说:“近几年技术专委会的学术活动交流很活跃,搞得有声有色,是我们学会中优秀的专委会之一,向技术专委会表示感谢!”2.重力学科专业组的活动。近两年重力学科组为国内重力仪的创新研发搭建了一个十分有意义的交流平台,获得了业内高度的认可,要求参加该组的科研人员不断增加。为了进一步加强联络与支持,2015年该组正式挂靠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积极为该院代表我国承接的2016年亚太区域绝对重力仪比对和2017年国际绝对重力仪比对两项国际重要活动出谋划策,推荐参加比对的仪器,该院领导曾在会上对专委会的支持表示荣幸与感谢。2016年重力学科组计划在3月和7月举办“高精度重力测量仪器与比对技术研讨会”和“高精度陆地重力仪观测技术及应用研讨会”两次学术交流活动。3.无人机航磁试验。当无人机地球物理勘探成为关注的重点时,专委会已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开始推动无人机航磁试验工作。2013年专委会牵头对中科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安尔康姆航拍科技有限公司等近10家无人机研发单位进行了调研,并请有关专家进行了座谈与讲座,并在20143月在本专委会主办的第六届学术会议上,将无人机地球物理勘探列为会议的重点议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会场外四旋翼无人机的飞行演示使与会者对无人机地球物理勘探产生了兴趣与想法;20155月,专委会秘书长何贤明参加了由恒达新创(北京)地球物理技术有限公司、德国MGT公司、中科院大气物理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安尔康姆航拍科技有限公司等5个单位合作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兴和县曹四夭测区进行的低空无人机航磁试验。本次试验结果表明MGT公司研发的数据处理软件对中科院大气所研发的固定翼无人机航磁采集的数据在飞行方向差方面的软补偿基本满足要求,航磁总场数据与地面实测数据对比的结果也比较理想,这一成果为无人机航磁勘探的进一步试验打下了基础。

   (二)上级学会下达任务的完成情况。1.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会史编写工作。积极响应学会关于庆祝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七十周年编写“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史”的通知,于20152月底成立了“专委会史”编写小组,4月中旬在全国秘书长会议上汇报了编写提纲与建议;8月中旬提交了以“回顾三十五年风雨历程坚持推动地球物理技术前行”为题的专委会史(初稿),成为学会向各省及专业委员会推荐的第一批会史编写参考资料;12月下旬提交了题为“继往开来、开拓创新、推动地球物理技术前行”的专委史(修改稿),目前正在进一步修改,争取2016年按时提交正式稿。2.职称评审。根据“关于开展2015年度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专业技术职称申报评审工作的通知”,接受了一名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工作,并经学会评审专家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授予了任职资格。

    (三)专委会常委会和秘书组工作。1.第八届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增补四名常委。根据专委会的发展与工作需要,20155月初依据专委会组织工作条例(试行),将增补吕庆田、周坚鑫二人为第八届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委员和增补吕庆田、周坚鑫、赵育刚、何贤明四人为常委会委员的征求意见函发给了专委会的全体常委和组织工作组的全体成员,回函结果符合增补委员(常委)的规定。201558日专委会正式颁发了“关于增补吕庆田等四人为常委会委员的通知”。至此本届专委会委员为49人,常委为15人。22016年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第七届学术会议的筹备工作。2015630日召开了常委扩大会议,决定于20169月下旬在北京召开“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第七届学术会议——国际地球物理仪器及应用学术研讨会”,并向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吉林大学、湖南继善高科技有限公司等21个科研院所与企业发出了共同主办(协办)会议的邀请函,在得到各单位的积极回复后,710日专委会发出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第七届学术会议——国际地球物理仪器及应用学术研讨会 第一号通知”,此前对会议举办地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际会议中心进行了详细调研与沟通。3.专委会网站运行。2015年专委会网站(www.cgt.org.cn)开辟“新闻动态”、“学术交流”等栏目,及时报道了专委会的各项学术交流活动与新闻动态,做到了网页及时更新,保持了与企业的沟通。

(四) 2016年工作安排与计划。1.办好2016年(专委会第七届)学术研讨会。全力做好专委会第七届学术会议筹备工作,扩大地球物理先进技术与仪器交流和应用范围,争取本次会议有新的亮点与突破。2.专业学科组的活动。积极支持并协助重力专业学科组办好“高精度重力测量仪器与比对技术研讨会”和“高精度陆地重力仪观测技术及应用研讨会”。3.争取在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方面有所突破在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工作上开展调研,争取在地球物理仪器评价、鉴定及进口地球物理仪器(重力仪)标准制定等方面做一些工作,同时也希望地球物理学会给以指导与支持。

(五)传达地球物理学会有关文件精神1.学会管理。加强分支机构管理,建立健全分支机构管理制度,依法依规开展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的设置和管理工作,切实履行对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的监督管理责任,加强印章管理及对分支机构的财务管理。2.承接职能转移。开展评审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筹备工作、继续开展职称评审工作,积极探索“团体标准”等政府职能转移工作的合适途径。

   二.秘书长何贤明汇报了专委会史的编写情况。1.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史编写小组具体分工何贤明、李颖负责撰稿,刘宝诚、陆其鹄担任顾问并负责审核。资料来源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编辑部和陆其鹄、刘宝诚提供,付长民、王中兴负责整理数据和资料。2.会史编写概况。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史(1980—2015年)分为前言与发展历程两部分,前言部分概述了专委会35年为助推我国地球物理方法技术与仪器进步积极探索、努力前行的历史,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发展历程部分从1980——2015年根据时间顺序详细叙述了35年来专委会的发展与变化。目前正在对专委会史做第三次修改,四月份将向地球物理学会提交正式稿。

三.会议重点讨论了2016年专委会“第七届学术会议国际地球物理仪器及应用学术研讨会”部分具体事宜。

   首先底青云副主任介绍了将于20166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七届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国际会议”的筹备情况,并指出环境与工程会议和仪器与应用会议虽同称为国际会议,但两个会议各有侧重,会议筹备阶段要有明确的分工与责任。与会委员们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对20157月发出的“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第七届学术会议——国际地球物理仪器及应用学术研讨会”一号通知内容进行了修改,并就二号通知及部分具体事宜进行了安排。(通知具体内容请参阅学会网站的会议二号通知)

 四.其他内容。1重力学科组组长郭有光介绍了近期正在中国计量科学院进行的亚太区域国际绝对重力仪比对和2017年国际绝对重力仪比对的有关情况;计量科学院的冯金阳介绍了重力学科组将于3月中旬在中国计量科学院昌平院区主办的“高精度重力测量仪器研制与比对校技术研讨会”的筹备情况。2为了保证“国际地球物理仪器及应用学术研讨会”的顺利进行,参会部分专家们主动提出作大会专题报告或推荐国内外仪器企业参展。

   本次会议是近年来参会人数较多的一次委员会,大多数委员都是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清晨从河北廊坊、涿州、北京的四面八方风尘仆仆赶来参加会议,到会后积极建言献策;18位因工作原因未能参加会议的委员也都在会前发短信或打电话请假,体现了对专委会的尊重,让会议组织者感到温暖。

(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何贤明)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四届四次主任工作会议,于2016225日在北京外国专家大厦召开,会议由北京劳雷物理探测仪器有限公司承办。

专委会主任、专家委主任底青云,副主任委员王怀洪、米晓利、邢文宝、冷元宝、张建清、李貅、陈昌彦、赵杰、徐佩芬及专家委员会委员、秘书长、副秘书长23位成员和5位特邀、列席代表共28人出席本次会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郭建秘书长到会致辞,专委会顾问刘玉乾出席本次会议。

本次主任工作会围绕总结审议2015年度工作,讨论安排2016年度工作计划与活动的主题,并就专委会基金管理办法开展讨论。

专委会主任底青云研究员作“2015年度专委会工作报告。报告全面回顾、总结了2015年度专委会各项工作,并提出2016年度专委会的学术活动和各项工作规划。与会代表充分肯定了本届专委会的工作,认为自2014年换届以来,专委会的组织机构精简、提高了工作效率,领导班子成员各司其职、切实履职,充分发挥作用。专委会制度体系规范合理,工作规划求真务实,学术氛围更加浓厚,专委会更具吸引力和凝聚力。

与会代表在充分讨论、协商基础上,一致同意通过主任工作报告中对2015年度专委会工作的总结及2016年度专委会主要工作计划,并就成立专委会基金及制定管理办法达成如下共识。

. 主办专委会2016年度学术年会

由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承办,初步定于2016817-19日在河北石家庄召开。会议拟围绕“工程地球物理技术进展与应用”主题,并设专题:1大型工程与城市建设中的地球物理新方法新技术;2应急抢险救灾、灾害预测与防御中的地球物理技术;3新能源探测、开发建设中的地球物理方法技术与应用;4其它新技术、新方法进展。将邀请专家、学者就近年来的工程地球物理方法、技术新进展、重大工程建设中的地球物理成果到会作特邀报告。

. “2016年度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组织专题,开展学术交流

由专委会专家委员会牵头申报工程地球物理技术进展与应用专题,组织论文,并组织该专题的口头报告专场和展板报告,充分展示工程地球物理界的学术、技术成果和对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贡献。

. 职称评定

第四季度进行中高级职称评审工作,并协助大学会做好高级职称推荐、报送工作。把职称评审作为会员服务的实事,做好充分准备工作。

. 配合学会开展“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的推荐、考核、评审工作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开展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评审,旨在提升地球物理行业从业者的社会责任感和诚信度,建立起从业人员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建设,推动地球物理行业可持续发展。

2015年本专委会共有7名专家入选特许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2016年专委会将在大学会领导和安排下,配合做好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的推荐、考核、评审等工作。

. 继续做好技术培训与会员服务工作

1组织专委会专家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推广等工作,提升工程物探和工程检测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当的时候开展专委会专家走基层活动,为生产单位与专家搭建技术帮扶与交流的桥梁。

2继续做好优秀论文评选工作,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作用,吸引更多年轻技术人员参与专委会学术交流活动。

3利用QQ群、专委会网站等交流平台广泛征求会员意见,针对会员需求,拟定今年提供会员服务的主题与内容。

. 关于成立“中国工程地球物理基金”及基金管理办法

1与会委员充分肯定成立“专委会基金”对开展学术奖励与交流活动的促进作用,一致同意试行成立“中国工程地球物理基金”(暂定名称),希望通过相应措施鼓励、吸引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捐资赞助,为专委会开展优秀学术论文、科技成果的评选奖励工作及其它学术活动提供经费支持。

2“基金管理办法”(草稿)详细阐述了基金设立、使用和管理的实施细则,待进一步修改完善、征得专委会专家同意后,今年开始试行,实施中再逐步修订、完善。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为了更好地推进地球物理科技成果的转化进程,使广大会员单位之间形成更加密切的合作交流平台,走产、学、研、推、用相结合的道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技推广中心于2016321日在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了题为“地空电磁探测”科技推广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单位有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长安大学、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吉林大学、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西北有色物化探总队等。

    会上首先由地球物理学会郭建秘书长传达了中国科协的双创精神,建立创新基地的规划情况,科技推广中心委员会主任薛国强研究员介绍了前期的调研过程,以及本次会议的目的。李貅教授主持了这次座谈会,吉林大学嵇艳鞠教授和方广有研究员分别做了关于“时间域半航空电磁探测系统研究”和“半航空系统研制进展”的报告。报告中对现在正在研究的半航空电磁系统所取得的成果以及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和西北有色物化探总队分别介绍了各自单位的发展状况,表达了对地空电磁系统的推广应用有浓厚的兴趣,希望与吉林大学开展进一步的合作。

本次会议增进了学会、科研团队和生产单位对“半航空电磁法探测技术”的了解,加强了交流与协作。与会者一致认为,通过科技推广中心的桥梁作用,加强各单位之间的联系和合作,进而能将地空电磁探测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服务于煤矿安全、矿产资源调查等经济建设。

(地球物理科技推广中心)


 

 

  Progress in Studies of Geophysics and Regional Dynamics of Asia

 

召集人:倪四道  姚华建  李娟

提交论文11篇;年会报告11人,其中口头报告7人,张贴报告4人。

一.论文主要内容及主要成果

        1利用地震体波、面波及背景噪声数据研究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主要成果包括:利用中国及周边地区区域密集台阵的地震面波和体波数据及自动波形反演方法获得了东亚及东南亚地区的高分辨率三维上地幔横波速度结构;利用Pn走时数据及地壳厚度校正方法获得了从东欧到中国西部地区的上地幔顶部Pn速度结构及方位各向异性特征;通过P波接收函数方法获得了中国东部地壳厚度和泊松比的空间变化特征;利用噪声成像的方法研究了非洲喀麦隆地区的地壳速度结构。

       2利用综合地球物理数据研究了青藏高原壳幔结构。采用综合地球物理学方法研究获得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及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的地壳上地幔顶部结构及其动力学演化特征。数据包括宽角反射折射剖面数据、布格重力异常资料、航磁数据,确定了沿二维剖面的P波速度结构、密度、泊松比、磁场强度等信息,对塔里木盆地、阿尔金断裂带及青藏高原东北缘之间的构造演化模式提供了重要的地球物理场信息。

       3尼泊尔地震的破裂机制及东北地区深震研究。采用不同地震波数据研究了尼泊尔地震的破裂机制、破裂尺度、余震时空分布特征;对东北地区深源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系统研究了深震的分布特征,包括震源机制、发震频度、b值,以及震源机制与西北太平洋板块俯冲之间的内在联系。

        4地球动力学领域的相关研究。综合地球动力学和地震学成像结果,研究了中国华南块体之下可能存在的隐藏热点轨迹;在板块运动的框架下,采用地球动力学的方法计算了全球大地震的发生对极移(polar motion)的影响。

        5理论地震计算研究。提出了一种用于计算深震激发的体波在地表转换成面波的理论计算方法,用来模拟实际数据中观测到的强振幅转换面波信号,认为这种波型转换可能是由于陡峭地形变化所产生的。

二.新的学术观点、生长点和科技动向

本专题主要有两个比较新颖的学术生长点:1. 利用综合地球物理学数据联合解释更好的获得区域构造演化模式;2.通过多种地震学方法系统研究大地震的破裂过程,更好的约束大地震破裂物理机制及其与区域构造之间的关系。

三.对本学科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本专题主要希望吸引关于亚洲地球物理及构造研究方面的一些新进展。与去年相比,今年的投稿数(11篇)仅为去年的一半(21篇),虽经努力多方邀请,但由于各种原因投稿数仍不尽人意。希望明年能增加来自香港、台湾及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专题召集人,吸引更多的稿源,鼓励学生和博士后投稿,办好这个英文专题(今年是唯一的英文专题)。

 

岩石圈结构与大陆动力学

 

召集人:李惠民  田小波  吴建平  陈 赟

提交论文34篇;年会报告24人,其中口头报告24人,张贴报告10人。

一、论文主要内容及主要成果

    1)构造学研究青藏高原地壳增厚模式;(2)沉积学研究盆地形式机制;(3)地震学研究蒙古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4)人工反射地震资料分析龙门山南段上地壳精细结构;(5)地震学研究青藏高原中部壳幔速度结构;(6)综合地球物理手段分析峨眉山大火山岩省的地幔柱成因;(7)华北地区岩石圈结构热模拟,地贴紧过渡带成像;(8)天山、帕米尔地震波速度结构成像及造山机制探讨;(9)矿床资源与深部结构。

二、新的学术观点、生长点和科技动向

    1)喜马拉雅-岗底斯地壳两期增厚模式;(2)新生代挤压环境下,西宁盆地拉张形成机制;(3)蒙古高原地幔流模式;(4)青藏高原西部地壳增厚的印度挤入热柱成因;(5)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地震波低速,高原减,以及地贴紧热柱成因;(6)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地幔柱成因的地震学证据;(7)青藏高原软流圈流向南海。

 

深部地幔物质成分与结构探测

 

召集人:赵 亮  李 娟  张志刚  邓力维

提交论文:16篇;年会报告16人,其中口头报告14人,张贴报告2人。

一﹒论文主要内容和主要成果

   1.地幔矿物的高温高压特性:包括MgSiO3CaSiO3CaCO3MgCO3Mg2SiO4Al2SiO5等典型地幔矿物的第一性原理模拟和高压实验。将新近发展的单晶实验分析技术应用于矿物化学分析,从微观角度阐述结构对地球深部物性的影响。通过高温高压金刚石压砧实验对矿物相变边界加以限定,为理解地球内部挥发份迁移和储存提供基础科研数据。基于热力学方程研究,为地幔物质组成和波速结构提供约束。研制新的外加热实验技术,极大地克服样品腔内的热梯度。高压声速研究为地球深部地震波不均一性提供矿物学解释。

2.依据实验与第一性原理模拟结果,结合地震观测数据,讨论地幔速度结构及对地震学观测结果解释的意义。

3.俯冲板块形态及俯冲地区间断面的研究。利用地震波形分析得到了美国中部下方中地幔的高速异常体结构,精细给出了Farallon俯冲板块在深部的俯冲形态,认为Farallon板块和北美板块之间存在很强的耦合作用。利用ScS多次反射波方法,获得了东北亚地区从大陆边缘到广大海域410-km660-km间断面深度起伏分布。这些研究对于认识俯冲地区地幔热异常状态及物质构成,理解俯冲板片与深部地幔物质相互作用及能量交换等问题有重要意义。

4.根据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幔转换带结构的新观测,提出缅甸板块俯冲及其热活动的地震学证据。

.新的学术观点、学术增长点和科技动向

    1.得益于高温高压实验与第一性原理模拟技术进展,进一步厘清地幔矿物高压相关系。

   2.岩石实验与模拟相互配合的需求进一步强化,未来国内在二者相互密切配合方面将得到长足发展。

   3.单晶声速数据表明橄榄石在上地幔的含量应该为40-50%,这一新的认识拉低了以往地幔岩模型中建议的60%。以Re/Pt/Fe为加热带设计的新加热炉与激光加热相结合,极大地降低了金刚石压腔中的温度梯度,为今后开展高温实验提供了更为均一的温度场。新近发展的单晶结构分析方法得到广泛应用,实现了对地幔矿物结构的精细研究。

   4.促进岩石高温高压物理研究、第一性原理模拟以及地震观测学科之间的交叉,一方面为减少地震学观测中的非唯一性提供重要的约束,另一方面地震学观测为岩石物理、第一性模拟研究提出科学问题。

.对本学科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1.立足实验,借助第一性原理模拟,瞄准重要地幔动力学问题,多方向、多学科密切交叉合作出创新性成果

2.高精尖分析技术与高压实验和理论的紧密结合,势必极大促进地球深部物理化学原创性工作。

3.突出岩石微观特性与宏观观测的联系。

在最近几年的组织中,增加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的研究,通过将岩石物理、第一性原理模拟给出的物质相图加入到数值模拟,增强地球物理、岩石物理、第一性原理模拟各个方向之间的定量联系。

 

 

地球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

召集人:王世民  蔡永恩  付碧宏  李海兵 郑文俊  王二七  张会平

提交论文19篇;年会报告19人,其中口头报告9人,张贴报告10人。

一.论文主要内容及主要成果

主要涉及地球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过程模拟研究的新进展,主要成果包括:(1)从野外观测、系统反演、实验室测试、数值模拟多个角度探讨了确定地壳、地幔物理力学性质、材料参数和应力、温度等状态的可行方法,给出了一些研究范例;(2)结合多个具体实例,对地震及断裂的力学机制以及相关地球物理场(变形、应力、重力、孔隙压力等)的变化及其耦合取得了一系列定量模拟结果,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数值方法;(3)对典型弧后盆地、碰撞带等重要板块构造单元的动力学演化机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取得了一些新发现和新认识。

二.新的学术观点、学术生长点和科技动向

本专题报告了有限元模拟在计算材料力学性质、地震同震与震后变形、构造演化等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问题以及在处理固体变形、流体流动和传热多物理场耦合方面的一系列新进展,显示了数值模拟在地球科学研究中愈来愈广阔的应用前景。本专题报告很好地反映了地球内部结构与动力学过程研究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会场讨论热烈,学术思想交流活跃。

三.对本学科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由于地球内部结构与动力学过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地球动力学研究需要将理论模型的探索与多方面的实际观测资料以及实验数据有机结合,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进一步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多种研究手段相互补充、多种数据联合约束将推动本学科的学术思想更加活跃、研究水平不断提高。

 

古地磁学与地球动力学

召集人:杨振宇  黄宝春  潘永信  李永祥 聂军胜

提交论文40篇;年会报告40人,其中口头报告30人,张贴报告10人。

一.论文主要内容及主要成果

1.地球磁场变化与地球动力学:对南海和南大西洋海底磁异常的详细研究,揭示了这些地区海底扩张过程和动力学过程;对富含多磁畴磁铁矿的岩石的古强度方法研究,扩充了古强度研究的材料,对获取可靠的古强度数据有重要意义。从大洋钻探岩芯的古地磁研究,探讨中美洲科科斯洋脊的俯冲时间和过程。对山东胶来盆地晚白垩世火山-沉积岩开展系统的古地磁研究以及晚白垩世/古近纪界线附近的岩石磁学研究,揭示该时期的地磁场变化过程。对四川刘家寨考古遗址上出土的烧制过的砖、瓦、陶瓷器、烧土等开展古强度研究探索地磁场全新世以来短尺度精细变化过程;系统总结Laschamp地磁漂移的研究进展。

2.岩石磁学基础与环境变化方面:系统回顾了海洋沉积物岩石和矿物磁学的研究进展;对来自KUMANO盆地、马里亚纳海沟、东太平洋的深海沉积物开展系统的岩石磁学和磁性地层研究,探讨盆地沉积过程和盆地演化;对内蒙达里湖、夏日诺尔湖湖相沉积物环境和磁性成分和成因研究,探讨该地区环境变化;系统探讨黄土磁学性质和磁性矿物变化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兰州盆地中新统的磁性地层研究,为探讨该时期哺乳动物迁移路径和环境变化提供重要的时代依据;利用磁性地层学方法对富含石斧等石器的早更新世地层进行时代确定,为探讨阿舍利文化的发展过程提供依据;此外,对我国西部陇中盆地白垩纪河口群、冻土区表土、下庄矿田铀矿化岩石也开展了古地磁和岩石磁学研究。利用岩石磁学的参数特征探讨黄土高原洛川和三门峡剖面L1-S5的古降水变化。

3.显微磁学与生物磁学方面:系统回顾趋磁细菌生物矿化、磁学特征与化石磁小体识别,提出生物成因化石磁小体的生长方向和鉴定标志。

4.磁性构造学与陆内变形方面:对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区床的白垩纪红层、桑秀组白垩纪火山岩、藏南贡扎白垩纪地层、帕米尔东北晚新生代地层开展了详细古地磁和岩石磁学研究,获得了一些重要数据,对特提斯演化提供可靠依据;对华南地块和塔里木地块新元古代中期以及华南地块晚奥陶世地层的古地磁研究为讨论两者与东冈瓦纳大陆的关系取得重要进展;对华北早元古代熊耳火山岩的磁组构研究揭示火山岩的形成环境;对伊犁北部新元古代基性岩墙、内蒙中东部晚古生代火山岩的研究,为探讨中央造山带构造演化提供重要依据。对云南小龙潭盆地新近纪和东羌塘白垩纪地层开展系统的古地磁研究为这些地区的构造演化提供重要依据;对渤海湾多个晚新生代钻孔的磁性地层研究,为揭示该地区的构造应力场变化提供依据;对华南白垩纪地层存在的磁倾角偏低现象开展了详细的岩石磁学和各向异性研究;从碎裂岩岩石磁学研究揭示大地震引发的断裂破碎过程以及流体作用过程开展研究,对探讨地震与岩石破裂和流体作用有重要意义。

5.古地磁研究常用仪器,极低场热退磁炉的研制获得新进展,为获取可靠的古地磁数据提供保障。

二.新的学术观点、学术生长点和科技动向

     本年度古地磁与地球动力学专题内容丰富,涉及固体地球研究的多个领域和学科,以及生物学交叉生物成因磁小体的研究,对磁性材料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不同地区深入的构造磁学研究,为我国大地构造演化研究提供重要的定量-半定量数据。

 

南北地震带中南段强震活动的深浅部构造特征与动力学机制

 

召集人:雷建设  陈棋福  何宏林  梁春涛  付碧宏  裴顺平

提交论文34篇;年会报告31人,其中口头报告24人,张贴报告7人。

论文主要内容及主要成果

    主要围绕南北地震带的深部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和岩石学等研究成果及相关的青藏高原隆升动力学机制、近年来强震发生机理、腾冲火山深层动力过程和峨嵋山大火成岩省与古地幔柱形成过程动力学等国内外关注科学问题进行详细介绍与深入热烈的讨论。从活动断层、GPS数据、块体运动学模型和其他地球物理学证据,推测可能的未来强震主体活动区,提出了汶川地震、芦山地震、鲁甸地震、康定地震、姚安地震的可能动力过程。从地球化学和岩石学与地球物理学研究结果,深入分析峨嵋山大火成岩省与古地幔柱形成的动力机制。从深部成像的角度,研究了南北地震带及周边地区的速度结构与间断面埋深变化特征,分析了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动力过程。本专题也讨论了水库地震和新近发生的尼泊尔地震成因。

新的学术观点、学术生长点和科技动向

       1.利用现有的活动断层资料和GPS监测数据,给出了具有运动学属性的块体运动学模型,讨论了鲁甸地震与景谷地震和块体运动之间关系,并给出了未来强震可能的主体活动区。

       2.从地球化学、岩石学、生物学和地球物理学等多学科学相结合或融合的角度,将地球上的大气、水、生物、岩石、地壳、地幔和地核等各组成部分作为一个具有密切联系且相互作用的整体来认识峨嵋山大火成岩省与古地幔柱形成演化地球动力过程。

       3.将高密度地震台站资料应用于接收函数和面波噪音成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清晰地给出了青藏高原东缘可能代表下地壳流的低波速异常,结合体波远震成像获取上地幔速度结构和三重震相获取地幔转换带厚度,为认识青藏高原形成演化提供了有意义地震学证据。

       4.多尺度逐渐逼近的细结构成像,给出芦山地震震源区细结构,详细地刻画了芦山地震断层面几何形态,为认识芦山地震发震机理提供了地震学依据。

对本学科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南北地震带具有强震多、断层活动和腾冲火山作用等复杂地质构造,坚持将地震地质、深浅部细结构成像及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研究结果相结合,对于深入认识这些复杂的地质现象与青藏高原的动力学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电磁地球物理学研究应用及其新进展

召集人:赵国泽 黄清华 王绪本 汤吉 胡祥云

提交论文34篇;年会报告31人,其中口头报告19人,张贴报告12人。

.论文主要内容和主要成果

1.电磁法在研究地壳上地幔结构取得的新成果,特别是在复杂构造区(如构造变形带、立交桥构造和岩石电阻率实验研究等);

2.地球电磁仪器取得新进展,特别是海洋电磁观测仪器在技术指标和勘探应用效果都达到国外先进水平;

3.地面和空间地震前兆电磁异常的提取方法研究和应用;

4.电磁场数值三维正反演理论与算法技术研究

5.资源与工程勘探的电磁新技术应用研究

.新的学术观点、增长点和科技动向

1.新型海洋电磁探测仪器和方法研究为我国的海洋资源勘探和海洋地学研究提供了有力技术手段。

    2.复杂构造区的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研究为地球动力学研究和地震孕育提供了有力证据,特别是反映深部流体、温度状态的低阻体的存在,是构造变形的关键因素。

    3.电磁勘探新方法为油气勘探和工程勘探的精度有了较大提高。

    4.三维电磁法正反演理论和方法得到快速发展。

.对本学科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1.发展计算速度快、高精度和带约束的三维电磁反演方法,提高电磁勘探的解释精度,开展联合反演,减少反演的非唯一性。

    2.发展我国高精度的电磁勘探仪器和新技术与新方法。

 

强震机理、孕育环境与地震活动性分析

召集人:万永革  周仕勇  蒋长胜  张 勇

提交论文32篇;年会报告32人,其中口头报告18人,张贴报告14人。

一.论文主要内容及主要成果涉及三个方面

   1.关于震源机制和应力场求解。专题中震源机制和应力场方面的研究报告,在研究重点上更集中关注求解更加快速和自动等问题。由于震源机制资料越来越多,可以求得区域不均匀应力场,从而对研究地区的动力学问题进行讨论,如崔华伟报告的新不列颠地区的应力场的求解以及王晓山报告的河北地区应力场的求解采用了HardebeckMichael(2006)的方法,求解非均匀应力场,研究地球动力学问题。万永革对前人应力成像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给出了解决前人方法中缺陷的方案。

   2.关于震源破裂过程反演和破裂机制研究。刁法启博士应邀报告了面向土耳其地震应急的破裂过程快速反演,代表了震源反演应用的最新研究结果;赵旭报告了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开展的W震相常规确定震源机制的工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韵衣报道了ScS震相对破裂过程可能形成的干扰,并给出了可能的解决途径。周正阳尝试反演海啸波资料确定震源机制。中国科技大学的贾哲详细分析了地形和横向不均匀性结构对震源深度的影响。

   3.关于地震活动分析。专题中有关地震活动分析的报告包括对火山喷发前地震活动性特征研究、余震序列参数稳定性和短期发生率预测效能评估、地震活动模式的模拟研究、不同机制地震的活动特性、震群发震机理研究、板块间深源地震余震衰减特性研究等等。其中邀请报告《日本御岳山火山喷发前地震活动性特征的研究》是该部分的亮点,报告利用模板提取技术,识别了日本御岳山火山喷发前的构造地震、长周期LP事件,以及混合型特征的事件,并对这些事件的前兆活动表现进行了深入讨论。

二.新的学术观点、生长点和科技动向

1.采用带阻尼的地球物理反演方法求解非均匀应力场。在根据震源机制求解应力场方面,震源机制资料越来越丰富,对地球动力学解释提供了新途径。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采用带阻尼的地球物理反演方法求解非均匀应力场,使得相邻区域的应力场有一定相似性。出现了新的解决前人方法中存在缺陷的新的反演方案,有望得到更为可靠的应力场结果。

2.震源反演向更为细化和实用化方向发展。震源反演在方法层面和应用层面都有一些新的工作出现。一方面,所用的数据和针对的对象也更显多元化,同时对震源反演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有了更多的考虑。相关工作在发展方向上体现出更为细化和实用化的趋势。

3.地震活动分析关注模型化和量化分析,并借助连续地震记录考察地震活动的前兆特征。在地震活动分析中,与会专家的报告更集中于利用建模和数值模拟的方式探讨地震活动图像,利用国际通用的统计检验方法科学评价基于地震活动的预测方法的效能,借助更为密集的地震台阵和连续波形记录,通过微震识别研究火山喷发等之前的有前兆意义的、不同类型的地震活动。上述研究一方面体现了研究方式上的国际接轨,另一方面在对新近发生的火山喷发、关注前沿的深源地震等问题有了新的视角。

三.对本学科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从本次大会的口头报告、展板报告等交流来看,参会人员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研究水平和与国际接轨的研究方式,使得本专题的交流质量有了很大提升。本专题的“强震机理、孕育环境与地震活动性分析”主题,同样是国际上较为关注的关键问题和前沿,通过本次大会的交流,这一原本就需要在多学科交叉下探讨的前沿问题有了更好的交流平台。

在大会的进一步后续活动汇总,38专题“强震机理、孕育环境与地震活动性分析”的交流主题,建议:(1)持续坚持专题的交流研讨。以期在中国地球科学框架下,借助中国本土的特殊构造和孕震环境、板内地震频度高强度大的活动特点,以及不同机制地震不同破裂方式的特殊性,获得更为深入和科学认识;(2)采用更为开放和学科交叉的方式深入研究。专题探讨的强震机理和孕震环境等,实际上涉及地球内部物理、地球动力学、构造物理等诸多领域,吸引更多学科领域专家的参与、交叉交流讨论,将会显著提升专题的交流质量。

 

大数据时代地球物理信息学及其应用

 

召集人:蔡晋安  沈 萍  陈会忠  胡天跃  孙进忠

提交论文14篇;年会口头报告4人。

.论文主要内容及主要成果

内容涉及地球物理信息处理理论及其应用和地球物理信息学的发展。主要成果:

1.信息处理理论及其应用:在地震面波信息处理技术方面,提出了频散修正干涉法,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际地震观测数据处理检验,表明频散修正干涉法对压制强频散面波具有良好效果;在地球物理电磁勘探信号处理信息技术方面,阐述了全相位傅里叶变换数据处理应用,提取了更多的地球物理电磁信息内容;为了完善核磁共振接收系统信息处理,提出了自适应谱线增强技术,在地球物理核磁共振信息处理中初见成效;

     2.地球物理信息学的发展:系统阐述了地球物理信息学的起源、发展及国内外最新的动态。介绍了近代地球物理信息处理和技术的巨大变化,包括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公众地理信息平台的建立、三维可视化、透明可视化、基于C+的反演体与地震体叠加的显示功能开发等等。

二.新的学术观点、生长点和科技动向

      1.新的信息技术在地球物理中得到应用。频散修正干涉法、全相位傅里叶变换和自适应谱线增强技术等新的信息处理技术在地震石油勘探、测井和电磁波数据处理中有效压制了噪声,提高了数据处理的精度;

       2.地球物理信息学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而有了全新发展。地球物理大数据研究与应用面临着新的机遇。地球物理观测和探测数据的大量生成已为大数据应用提供了数据基础条件。地球物理信息技术发展为大数据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地球物理信息学将引领这一学术新的增长点。

三.对本学科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大数据时代获取地球物理信息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我们应利用这个有利条件推进地球物理信息学的发展。

 

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

召集人:詹仕凡  刘 洋

提交论文94篇;年会报告46人,其中口头报告33人,张贴报告13人。

一.论文主要内容及主要成果

主要涉及资料采集、资料处理、反演及解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具体主要成果为:

1.在资料采集方面,研究了可控震源动态扫描、低频激发、非线性扫描加强高频、单点采集等技术,观测到的地震资料频带和分辨率得到有效提高;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岩石介质激发参数对激发地震波主频和频宽的影响;研究了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最优检波器位置设计方法;研究了用高分辨率AD对微弱信号进行采集的技术;研究了高密度与大组合联合的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方法;研究了从地质目标出发的全方位地震波场分解与合成方法,有效提高复杂构造成像精度和各向异性裂缝储层预测精度;研究了高密度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技术;利用一体化单点接收地震采集UniQ系统,有效提高地震资料采集质量。

2.在地震资料处理方面,研究了基于微测井、磁力、瞬变电磁等物探方法建立近地表速度模型的方法;研究了基于多井微测井反演近地表Q值的方法;研究了与炮检距有关的吸收补偿方法;研究了基于Pade近似的大炮检距反射波动校正方法;研究了基于非凸正则化和预测投影法的地震数据插值方法;研究了相对保幅Radon变换地震数据重建方法;研究了利用低频信息改善陡界面成像质量的方法;研究了基于GST时变子波谱模拟提高分辨率方法;研究了基于Gabor变换与倒频谱联合拓频的方法;研究了一种自适应增益限的稳定因子法反Q滤波方法;研究了利用均衡反Q滤波法提高深层地震资料分辨率的方法;研究了基于时域FFT微分和积分性质的地震数据高分辨率处理方法。

3.在油气储层地震特征方面,对含流体薄层时移地震AVA/AVF特征进行了正演与分析;研究了双相介质地震波场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方法,并进行了波场模拟分析;对粘弹各向异性介质地震波AVO进行了计算与分析。

4.在地球物理反演、属性分析和解释方面,研究了空间连续性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方法;研究了基于各向异性高斯滤波的地震曲率属性分析方法;研究了带静校正的大地电磁场三维反演方法。

5.在井筒地球物理方面,对VSP数据中折射波进行了分析与处理;研究了基于振幅谱能量误差最小原则的品质因子提取方法;将井间地震应用于油田精细构造解释和储层标定中;研究了阵列侧向井眼影响自动校正方法;

开展了水淹层数值模拟与实验数据分析;研究了脉冲中子密度测井的井眼和围岩影响;对一种分水岭算法进行改进,并应用于成像测井砾岩识别中。

二.新的学术观点、生长点和科技动向

新的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方法主要包括:宽频宽方位地震技术、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最优检波器位置设计、全方位地震波场分解与成像技术、与炮检距有关的吸收补偿方法、改进的反Q滤波方法等。

新的学术生长点和科技动向:宽频宽方位地震技术;全方位地震波场分解与成像技术;综合物探方法建立近地表模型技术。

三.对本学科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建议加地震低频激发和分析方法研究、高精度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研究和储层反演方法研究,加强综合物探方法研究。   

(待续)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煤田测井联合会2016年度春季学术年会于2016117日至122日在深圳市隆重召开。开幕式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超凡到会致辞,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页岩气室主任教授级高工包书景致辞,吉林省煤田地质203勘探公司总经理郭培合代表会员向大会致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潘和平教授代表学术界向大会致辞,挂靠单位北京中地英捷物探仪器研究所有限公司总经理彭伟斌同志致辞。煤田测井联合会的顾问和来宾、理事单位领导和理事、以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西安石油大学、东华理工大学的教授和会员代表共计75人出席了本次大会。

     会上,煤田测井联合会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凌毅平代表理事会向大会作了2015年度理事会工作报告,总结了2015年的各项工作完成情况,提出2016年的工作计划提请大会讨论。

       随后大会进行了专题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重点交流了我国目前页岩气、煤层气地球物理测井的技术与方法;对煤田测井、水文测井、水资源勘查、金属矿测井、盐井和放射性铀矿测井技术作了较系统的交流。

       本次会议的学术专题是:《页岩气储藏、勘探、国家宏观政策专题报告》、《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进展》、《页岩气测井资料解释研究》、《井下电法勘探技术与应用》、《测井解释的地质校正》、《煤田地面电磁法探测新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本次大会收集论文29篇,编辑论文集1册,专家推荐在大会上交流论文10篇,其中评选出优秀论文5篇,在未交流的论文中评选出优秀论文2篇,在大会闭幕式上颁发了优秀论文证书和宣读交流论文证书,同时颁发了奖金,会后对优秀论文推荐到相关杂志发表。

   借年会之际,于117日晚召开了煤田测井联合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会议由秘书长赵杰主持,会议讨论通过了《2015理事会工作总报告》;通过了2015年度理事会费的收缴和支出情况的报告。与会理事及专家组成员共计28人,讨论通过了2016年度工作计划,决定2016年将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继续开展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

       2.组建“井中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3.编写“煤田测井联合会”会史,计划在本会成立十周年之际出版。

       4.继续完善联合会的组织建设工作,扩大会员的注册人数和注册面,提高会员注册率。

       5.加强与各理事单位及各会员单位的联系与交流,通报联合会的各项成果。

       6.组织筹备第二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以及2017年春季学术年会。

       7.开展横向联合,促进地球物理方法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煤田测井联合会)

 


 

 

湖南省地球物理学会于20151219日在湖南长沙中南大学地学楼召开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湖南省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理事会任期五年,于201512月届满。会前第七届理事会在充分酝酿和广泛征求意见后,报请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63位代表到会,学会秘书长朱德兵副教授主持会议,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南大学校科协特邀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作了重要讲话,并结合当前国家相关学会政策对本学会工作提出了指示。

受第七届理事会的委托,柳建新理事长作了第七届理事会工作报告,报告全面客观地总结了第七届理事会成立以来的工作成绩,汇报了财务工作情况,并就学会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具体工作思路和建议。与会代表一致同意并通过了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湖南省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会由36人组成。在随后召开的湖南省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第一次理事会上选举产生了常务理事会,通过了新修订的《湖南省地球物理学会章程》,通过了《湖南省地球物理学会会费收取标准》。本届常务理事会由21人组成。常务理事会选举戴前伟为第八届理事会理事长,符巩固、凌 帆、卢小林、骆检兰、沈长明、申建平、孙保山、王槐仁、朱德兵为副理事长,冯德山为秘书长。理事会决定继续聘请何继善院士、蔡家雄高级工程师为本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

 

湖南省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名单

 

名誉理事长:何继善  蔡家雄

理 事 长:戴前伟

副理事长:符巩固  凌 帆  卢小林  骆检兰 沈长明  申建平  孙保山  王槐仁  朱德兵

秘 书 长:冯德山

副秘书长:高远 王浩明  杨涛  杨晓弘 周安

       (湖南省地球物理学会)


 

 

2016115日,来自沈阳、抚顺和盘锦等市区的学会理事和会员单位代表19人集聚在学会办公地——辽河油田研究院,出席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届七次理事会。到会人数达到章程规定的人数,部分因故未能到会的理事也已经请假并通过网络通讯形式了解了会议议题。

会议由常务副理事长廖兴明主持,会议表决通过了增补马贵阳、单俊峰为理事的议案。与会理事和代表听取了秘书长石殿祥所作的“2015年工作回顾和2016年学会工作安排(讨论稿)”,以及“2015年学会财务工作报告”;讨论了:学会分支机构与人员组成;规范和完善理事会工作的办法;加强会员、会员单位与学会之间网络联系;修订专款使用与酬劳制度等4项与学会发展密切的制度与规定。与会代表举手表决通过了以上各项议案。会议对讨论的每一项问题都尽可能确定出具体的实施方案,不能立刻确定方案的,先定出基本原则并责成相关部门、人员继续调研、形成报告或草案以便制订可操作的方案与规章制度。向会议请假并以网络通讯方式了解会议内容的理事,没有对会议议题发表异议。

理事会通过的2016年工作重点是:

一、学术活动方面:1、办好地球科学青年论坛,由副理事长刘兵、汪浩、理事崔凯华、宋子岭、马贵阳、张力、张金英等人组成组委会,负责征稿、评审、编纂、出版、褒奖等方面工作。确定会议举办地点、时间、注册方式。筹备工作进展、进度及时向理事会通报。2、进一步巩固、扩大2015年我学会举办辽宁省科协年会分会场的成果。配合杨文采院士、中国地质大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由廖兴明副理事长负责,组成课题组准备好参加201667日以“中国古生代深埋沉积盆地的油气勘探前景”为题的中科院香山科学讨论会,做好调研、资料收集、撰写好发言稿。3、撰写辽宁省珠宝行业发展报告,由张金英负责。4、把杨文采院士关于辽河油区勘探部署思路(三点建议),归纳、解读、细化形成一份具体、可操作的科学家建议。

        二、科普工作方面:、1、继续做好科普工作,以挂牌的CGS科普基地为依托,做好纪念日科普和日常科普,2、探讨与盘锦市、抚顺市、CGS合作,包括大手拉小手、中学生物理竞赛等方式开展活动。3、制作展板、光盘、U盘视频、彩页。科普工作责成张国俊、魏斌、潘一负责。确定活动内容、形式、日期、人员,总结、报道,及时向理事会和学会办通报进展

        三、在承接社会职能方面:1、做好省自然科学成果奖项评审、申报;2、辽宁省区域地球物理相关学科思想库(成果库、专家库、需求库)建设;3、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评比、申报;4、中国科协广州科交会参展项目推荐;5CGS职称及地球物理学科相关职称资格申报。

       与往年理事不同的是,在讨论2016年工作安排时,本次理事会把年度计划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人头上,实行负责问责、及时通报制度,避免推诿、拖拉、贻误。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作为AAAAA级科技社团,健全制度、规范管理、讲求实效,作好学术交流、科普宣传、承接好力所能及的社会职能是学会必须加强的工作。

(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


 

 

山西省代表队在首届“桔灯杯”

全国物探(电磁法)大比武中勇夺冠军


 

2016117日,首都北京传来捷报。在首届“桔灯杯”全国物探技术(电磁法)大比武中“山西代表队”表现优异,从来自全国各地的12个物探代表队中脱颖而出,以领先第二名70分的绝对优势夺得本次比赛的冠军。本次比赛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办,北京桔灯地球物理勘探有限公司承办,邀请各省派出一支由五位优秀选手组成的队伍参加。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在获知本次比赛的参赛信息后第一时间联系了省内地球物理勘查单位,并得到了积极广泛的响应。经学会与各单位协商推荐,最终选定山西省代表队由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张富明、马玉龙,山西省地质调查院余传涛,山西省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院王鹤宇以及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三勘查院朱洪潇五位精英代表组成。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高度重视此次竞赛筹备,学会理事长刘鸿福教授多次过问队伍筹备情况,并对队伍的备战提出宝贵建议。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长张胤彬也非常重视,大力支持,多次与代表们交流并鼓励,专门派出领队进行指导服务。代表队前期工作准备充分,赛场应对沉着,队员配合默契,在成果展示、现场问答、辩论赛等环节发挥出色,经过四轮比拼最终以绝对的优势将冠军揽入囊中。同时,山西代表队在微信投票中遥遥领先,荣获团体“最佳人气奖”。来自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的马玉龙表现优异荣获个人“最佳表现奖”。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老秘书长曲克信先生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刘桂荣女士为山西代表队颁发了冠军奖杯。曲先生感谢了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对本次比赛的大力支持,称赞山西代表队比出了物探工作者的风貌,赛出了三晋人民的精神!山西代表队凭借着综合实力荣膺首届大比武第一名,向业界和同行展示了出色的物探团队专业能力和扎实的专业技能,赢得荣誉的同时也证明了为客户提供完善技术服务的绝对实力。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重视科技创新,加强学会交流

——浙江省地球物理学会召开四届二次理事会议


 

2016119日,浙江省地球物理学会四届二次理事会在中国湖笔之都——湖州南浔小镇举行。

本次会议有12家单位的理事和相关代表共25人到会,省科协学会部领导楼颂平莅临指导。理事长何良军主持会议,他向大会报告了2015年度的学会工作情况,并对2016年度的学会工作提出了新的构想。各理事单位非常重视本次会议,会前都作了精心的准备,有的单位还特意制作了PPT,并在会上介绍了2015年度各单位开展地球物理工作情况、重点项目及技术亮点。特色技术和新颖项目引起了与会者强烈的兴趣,提问、讨论、解答,会议气氛轻松热烈。

楼颂平部长充分肯定了学会2015年度的工作,提出了2016年度的工作要求。他要求各学会成员单位重视科技创新,努力使地球物理勘查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加强学会各单位之间、学会与兄弟省市同行业学会之间的交流;发挥学会各成员单位技术优势,积极申报科协服务科技创新项目。

(浙江省地球物理学会)


 

 

 


 

201624日,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第三届三次理事会在济南召开。应到理事91人,实到53人。会议由学会秘书长张善法主持。山东省政协副主席栗甲同志到会并讲话,

    首先由学会理事长刘元生代表学会作2015年度工作报告。刘元生从组织建设与会员登记、新会员发展、学术活动、科普活动、省学会科技奖评审以及组织单位会员申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职称评审工作等6个方面介绍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的2015年度工作情况。与会代表一致认为:2015年度可以作为突出特色的工作有两个,分别是学术活动中组织的院士报告山东行和2015年世界地球日科普宣传活动。

    之后,由郑明坤副理事长和王怀洪副理事长分别宣读了2015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科技进步奖名单和通过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职称评审的人员名单。王怀洪同志还介绍了我会参与平邑石膏矿救灾工作的情况。

    会议还举手表决通过了增补理事人员名单。

最后,由栗甲同志总结发言,他从会议的组织开始,对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以往的工作进行了回顾,对学会的发展进行了肯定。栗甲同志结合本年度山东省政协会议的变化来评价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的变迁,认为学会是切实为广大地球物理工作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学会,为会员单位和个人办了许多有益的好事,对提高省内和国内的科技服务水平做出了贡献。在谈到地球物理在安全生产和救灾中的作用时,

栗甲同志强调,在新形势下,国家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地球物理勘探对于贯穿落实生产安全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平邑石膏矿难,全省广大地球物理工作者应当练好防灾减灾本领,在应对各种生产安全的隐患和灾难时发挥关键作用。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环渤海、泛珠三角区域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2016年拟在山西召开。为了做好会议准备工作,31日,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邀请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老领导曲克信先生,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秘书长、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刘元生研究员、广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周长祥教授、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秘书长孔繁恕教授、河北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殷会祥教授、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石殿祥博士、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技推广中心主任薛国强研究员、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王贵平工程师到太原商讨筹备工作,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的部分常务理事参加了座谈会,听取了地球物理界的老领导、老前辈对办好会议的意见。

参会领导就大会的组织形式、会议主题、办会方向、论文征集、论文集编辑、优秀论文推荐发表、会议规模、会议时间、参会人员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提出了建议,并介绍了往届办会的经验。

曲克信老秘书长希望会议坚持创新、实效的指导思想,会议主题紧密联系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如能源、资源、环境、灾害等,围绕企业转型升级建平台、搞交流办实事,走地球物理科技创新路,把环渤海、泛珠三角区域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逐渐办成国际型的学术会议。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将认真总结整理地球物理学会老领导的建议意见,积极筹备,并尽早发出会议1号通知。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20151226-28日,首届《金属矿地球物理勘探指导手册》培训班在新疆乌鲁木齐顺利举办。培训班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学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管理中心主办,新疆远山矿产资源勘查有限公司承办。培训班有新疆内26家单位参加,共65人。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刘元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学会秘书长张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矿局副总工程师庄道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卫江等出席培训班,培训班由新疆远山矿产资源勘查有限公司李志江主持。吉林大学孟令顺教授全面系统地为培训班学员讲解了《指导手册》,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孟贵祥讲授地球物理在新疆的找矿效果。王卫江副主任讲述近几年基金项目地球物理新方法应用及找矿成果。培训班根据当前找矿面临的新形势适时举办,提高了学员的地球物理勘查技术水平,促进了疆内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


 

 

2016115-17日,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办的首届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方法主题会议暨全国物探技术(电磁法)大比武在京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5位专家作航空地球物理勘查学术报告,同时展示了新型无人机勘探技术;117日,进行了首届全国物探技术(电磁法)大比武。本次会议共有23个省份54家单位的157名代表参加,其中13个省份组织了12支队伍参加物探大比武。

这次会议得到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陈颙院士和秘书长郭建教授的关心和指导。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科技推广中心和北京桔灯地球物理勘探有限公司历经4个月共同组织了此次会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与培训处刘桂荣处长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老领导曲克信先生莅临现场指导。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秘书长、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刘元生研究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龙凡教授(评委会组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科技推广中心主任薛国强研究员、北京桔灯地球物理勘探有限公司赵育刚总经理分别作了讲话。

这次会议从航空物探方法的原理、工作方法、实际生产、规范制定、设备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地学术交流,探讨了有关加快推广和普及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的问题。

目前航空地球物理勘查,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都是以有人机为主,无人机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携手推进我国的航空地球物理勘查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会议中,桔灯公司(会议全程赞助单位)赵育刚总经理作为主持人对嘉宾进行了访谈,就目前地球物理发展方面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专家们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此次比武赛是作为研讨会继续的延伸首次尝试,经过现场答辩、微信投票和综合给分的淘汰法评定。

为了保证竞赛的“公平、公正、公开”,邀请了龙凡教授为组长,薛国强、陈小斌、唐新功、朱国维、程久龙、朱德兵、翁爱华、殷长春、刘鸿福、罗维斌、邓居智、许广春、李貅14位教授级专家作为评委,对各队伍的现场比武进行打分和点评。经过一整天的激烈比拼,山西代表队摘得桂冠,天津代表队获得第二名,吉林代表队获得了第三名。

通过此次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新设备的展现与表演、比赛,使从事实践技术的参赛人员增加了专业知识,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体验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新与老的不衔接等问题,为教育改革和探索继续教育培训方式均起到了开悟作用,有利于推进引领科技创新与服务新思维,有利于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占领市场。

这次会议是航空地球物理方面的第一次综合性的全国性学术交流展示,大比武展现了全国各地参赛队伍的技术实力。参会人员不仅在地球物理发展方向上有了深刻认识,也对自身实力方面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本次的首届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方法主题会议暨全国物探技术(电磁法)大比武取得了圆满成功,为2016年的地球物理事业的深入发展和学术交流,技术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铺垫了良好的开端。


 

比武获奖名单


 

一等奖: 山西代表队 

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  (张富明、马玉龙)

山西省地质调查院 (余传涛)

山西省地质物理化学勘查院  (王鹤宇)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三地质勘查院  (朱洪潇)

二等奖:天津代表队  

天津市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杨学明、马为、雷清、韩杰、袁航)

三等奖:吉林代表队  

吉林省勘查地球物理研究院  (许志河、苏永飞、任瑞柱、苏本聪、魏旭光)

最佳表现奖:

天津市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袁航)

天津市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韩杰)

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 (马玉龙)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霍光谱)

最佳人气奖:

河北代表队 

河北省地球物理勘查院 (郭继颂、杨殿宝、张悦、邢焕伟、卢树仁)

浙江代表队 

浙江省地质调查院(姜黎斌、过剑、詹俊峰、邱雨翔、廖家发)

新疆代表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球物理化学探矿大队(候明利、徐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地球物理探矿队  (安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仝传雪)

广西壮族自治区三一零核地质大队 (邝吉鸿)

河南代表队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杨庆华、霍光谱、刘开隆)

河南省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宋豪、孙治新)

山西代表队 

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  (张富明、马玉龙)

山西省地质调查院  (余传涛)

山西省地质物理化学勘查院  (王鹤宇)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三地质勘查院  (朱洪潇)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科技推广中心

北京桔灯地球物理勘探有限公司

 

 

2015年单位会员交费名单

 

  中国地震局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总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中国国土资源部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中国国土资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北京桔灯地球物理勘探有限公司

  北京中地英捷研究所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

  地质大学(北京)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湖南省地球物理学会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江西省地球物理勘查技术院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山东正元地球物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队

  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上海申丰地质新技术应用研究所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

  英得赛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长江大学

  长江地球物理探测(武汉)有限公司

  正元地理信息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指挥学院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油藏地球物理研究中心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一局

  中海石油(中国)北京研究中心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

  中国铁路工程物探与工程检测科技信息网

                 (组织工作委员会)


 

2015年个人会员交费名单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新会员交费名单

20年会费(终身会员)42

张  峰   李金华   李  富   唐新功   吴忠庆   贾开国   苗宇宽   洪顺英   荆  凤   董彦芳
陈立泽   王  涛   段秋梁   戎昭金   游  俊   蒋海昆   周龙泉   韩颜颜   臧  阳   李智超
万永革   胡  刚   赵建国   王绪本   王铁成   姚  琪   程  佳   石  磊   张凤姣   佟小龙
罗  纲   魏  涛   李晓婷   周晓亚   李园洁   史亚男   马小洪   王少坡   刘梦雪   张  卿
龙海云   王泽峰
 

学生会员 18

   冲(2015-2017  侯振隆(2015-2016  高秀鹤(2015-2019  周文月(2015-2016

王泰涵(2015-2018     浩(2015-2016     威(2015-2016  缪佳佳(2015-2017

邱长凯(2015-2016  任秀艳(2015-2018  李世文(2015-2018  刘文斌(2015-2017

   丹(2015-2016     瑞(2015-2016  吴国超(2015-2018  孟兆海(2015-2016

   帅(2015-2017  乔中坤(2015-2017  

5年会费(2015-2019年)24

刘慕学   丛  鑫   邹  云   王  冲   郝立凯   惠亚娜   哈连金   刘智毓   常文文   陈祥忠
王瑞兴   杨金伟   胡井山   金  昊   陆  斌   马  云   曾维望   曹静杰   翟振和   赵广学
白  云   郭海龙   黄申硕   谈顺佳
   

3年会费(2015-2017年)3

石  颖   王维红   珂  璇

2年会费(2015-2016年)108

周  松   赵殿栋   隋荣亮   朱立华   杨  军   姚  江   巩长春   李  佩   丁  伟   常  鉴
徐雷良   马丽娟   尹志恒   潘文锋   许建国   周  彤   张奇雁   姚万明   周  胜   卫  东
徐陶波   欧少佳   王登云   吴  忠   吴小兵   吴学兵   季  松   于富文   张振宇   张光德
冯  刚   徐淑合   崔汝国   徐  钰   毛中华   刘超敏   蒋俊锋   于  静   徐维秀   刘美丽
何京国   韦节钊   姚光凯   刘世海   许建村   孙绪新   胡立新   刘志田   马  峰   沈万杰
碗学俭   孟祥顺   赵保福   孙得福   郭振华   王正军   杨素玉   吴树奎   王广智   梁运基
张政威   万应明   徐照营   曾洪亮   王  勇   周芝旭   张武中   汪卫毛   曾  梅   董幼瑞
刘远远   魏明阳   姚本全   张忠坡   朱圣军   陈孝雄   赵  成   李秀荣   刘章平   郑  军
刘国雄   刘保林   胡先明   朱  峰   魏  燕   成  云   晋为真   石一青   杨雁清   张志锋
张伟宏   阮函成   杨继友   刘  胜   李  隐   尹以东   赵玉生   刘传山   陈明春   繆国成
陈剑光   李彩文   丁建强   曾  宁   叶红旗   叶天生   罗章清   梁甲勇
  

1年会费(2015年)63

苌  云   戴  球   郝才超   杨  辉   薛丽萍   李  胜   杨  童   赵裕辉   范  龙   邱善武
王  辉   张敏利   胡平华   陈庆宏   李少平   刘邦涛   张东风   王文和   李爱生   崔红清
崔彦岗   黄昌庆   王毓军   赵传亭   朱洪潇   周  鹏   贾世俊   辛永祺   靳月文   赵明宣
叱舜宇   张  帅   王秋凯   吴俊林   陈  燕   张  恒   冉建涛   张  明   苑益军   余学中
于  萍   陈剑利   宋叶志   李莲英   田忠斌   张胤彬   张淑婷   王  军   杨晓东   曹  杰
康  勇   王建青   刘海平   魏书宏   申有义   崔雅民   王  军   刘美玲   郭秀娟   张  晶
党玲娟   张静秋   程  玉

(注明:王军: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王军: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煤炭资源地质局)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老会员交费名单

20年会费(终身会员)6

于国明   赵俊猛   孟令媛   程久龙   何兰芳   程惠红 

2年会费(2014-2015年)2

马金龙   荣  黎

1年会费(2015年)123

朱伟忠   甄  雷   刘  亮   刘  旭   简春勇   谢才平   熊和平   沈  健   毛忠军   严匡华
刘  梁   鄢毛毛   于建军   刘攀飞   李  亮   林日深   朱小朋   应学谦   余越星   黄子茜
周  全   周振宇   刘亮红   周  伟   张大江   倪小春   蓝樟松   蔡立信   张焱孙   曾德明
黄笑春   刘晓东   蔡建华   陈宝生   陈宗明   张学真   许丽云   李艳翔   杜志军   赵胜光
荆  彦   张向宇   代颖涛   彭兴刚   郭力平   高  雄   霍印峰   纪名夺   李  彪   孙玉晶
辛秀峰   姚海龙   翟伟林   张承玉   甄云龙   付雅静   付秀琪   安  娜   崔坤岩   田学军
白顺忠   方合三   张彦华   郭艳秋   李  超   姬泰脉   张  川   赵品一   李  洁   王  猛
卢俊丰   张  鹏   陈  冬   杨  柳   薛月芬   田达志   马久菊   李  上   王一大   禹  斌
张贺然   司淑云   李永才   孙凤舟   王  俊   翟  培   赵佳祥   魏  江   黄  旭   蔡勤波
赵海民   姚学虎   刘志刚   李绍波   石  磊   许峰明   贾小杰   杨  炎   刘亚军   刘媛媛
刘章军   张松根   韩艳军   刘  娇   贺容华   祝迎华   穆建强   李振龙   王  乾   张文华
吴  博   刘彦红   高明程   李正富   郭玉峰   张青杉   白贵友   张连发   麻丰林   朱向泰
张国义   陈海弟   沈庆夏
 

 

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新会员交费名单

4年会费(2015-2018年)14

宁殿艳   金  丹   王  岚   鲁晶津   雷晓荣   段建华   张  鹏   吴  海   王小龙   范  涛
姬广忠   覃  思   王  季   王云宏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新会员交费名单

20年会费(终身会员)3

孙怀凤   万更军   赵华阳

4年会费(2015-2018年)20

梁友法   任维成   曲海涛   王天仓   任宝宏   张宗保   何高林   李晓东   曹中原   刘晓斐
马  鑫   朱晓南   王晓东   章利芳   许恒朋   孟凡华   王学民   马  岩   王  荣   刘甲军
 

2年会费(2015-2016年)29

王  蛟   栾锡武   刘  俊   施  剑   潘  军   方  刚   刘  鸿   颜中辉   王小杰   廖  晶
丁  雪   陆  凯   孟庆国   张菲菲   陈  强   孟祥君   李  阳   田振兴   徐  扬   顾兆峰
赵铁虎   褚宏宪   杨  源   苏茂鑫   李先锋   阚光明   韩国忠   苏天赟   郑彦鹏
 

 

1年会费(2015年)1

宿传玺

上海市地球物理学会新会员交费名单

1年会费(2015年)17

孙广义   陈  敏   陈易周   冯坤伟   耿德祥   胡书凡   胡雪彬   李  阳   刘耀徽   饶椿锋
时  波   唐  睿   王明明   张  旭   张再源   赵崇进   张  冕
 

 

上海市地球物理学会老会员交费名单

20年会费(终身会员)1

刘玉柱 

1年会费(2015年)230

王小亚   周旭华   金双根   李力刚   陈艳玲   曹月玲   程和琴   于海英   杨惠根   孙  波
刘瑞源   綦  欣   胡泽骏   张北辰   胡红桥   刘勇华   宋先月   余昌辉   罗加荣   李茂田
林金鑫   王  远   王晓亮   堵盘军   龚茂珣   石少华   隋洪波   李爱平   崔晓楠   李  兵
范德生   刘  星   李海涛   张虎祯   沈渊婷   程鹏飞   童  鹏   姜紫庆   姜  浩   王海伟
吕  刚   袁立银   洪光烈   邵红兰   陈  卓   刘成玉   刘智慧   卜弘毅   史  军   孙兰东
于鹏飞   张  博   樊会敏   杨靖康   麻纪强   张国权   王  颜   胡  绕   李风生   郑运霞
蒋腾飞   白雪峰   谭  燕   邓  鹏   付俊杰   龚星波   侯志民   黄培芳   李赵平   王俊海
王正云  尼木次仁  叶舟航   邹正兵   曹新海   王孝健   张  洁   吴  锋   宋  艳   邱  松
朱庆锋   王同瑞   王  斌   李  明   蒋  健   孙立早   单  荃   罗  浩   潘军洋   高斯杭
李君海   张  濂   师  思   邵  璠   王文磊   邵冷冷   陈  倩   李  凯   付乃锋   许雪晴
王松筠   李  进   田  伟   廖石龙   邓哲民   魏  稳   崔  猛   宋泽坤   杨忠勇   周  乐
胡  进   朱  栾   郑树伟   章  强   石盛玉   胥维坤   徐文晓   杨  天   王  龙   吕行行
马骏强   刘高伟   罗  章   郭兴杰   李懿淼   吴帅虎   陆雪骏   胡  浩   王智罡   程勋亮
陈小刚   高  敏   舒敏彦   肖  锐   王诗妮   陈瑜丽   张  元   李  蕙   李巍巍   刘晋嫣
陈  飞   唐  亮   李  远   占  建   陈  晴   程武风   龚  昊   杨万伦   张文祥   顾靖华
李晓波   尚颖霞   吴  锋   王亚龙   杨积忠   熊  凯   盘豪杰   黄  蝌   施长明   王飞飞
吴成梁   王永强   冯  波   刘少勇   王腾飞   杨  涛   王毓玮   王  义   张  猛   郭  颂
殷绍如   邵炜栋   刘鑫池   巢  前   李英搏   于  洋   吴桐雯   安  聪   姜  斌   秦伯雄
邹  鹏   麦丽开·阿卜杜麦吉提       钱  凯   何文俊   刘佳叶   甘立胜   顾其伟   陈业伟
李  博   郑劭铎   李林多   汪洁滢   耿  坤   李  硕   刘  战   张鑫豪   郭晓伟   熊一能
耿志成   王  潇   张力起   洪嘉铭   缪  楠   蒋  言   卢松义   汪  洋   刘博文   王建华
伍  正   董峰宁   李  一   赵悦伊   刘  冰   李振伟   汪  鹏   刘明阳   刘婷婷   朱光远
胡建强   唐  亮   张亚娇   谢  春   马文亮   贾兆磊   朱黎明   陆礼训   陈新安   何  伟
邱兆祥   沈明球
 

河南省地球物理学会老会员交费名单

5年会费(2015-2019年)3

田晓峰   雷  华   魏学强

安徽省地球物理学会老会员交费名单

1年会费(2015年)4

钱德松   罗传华   颜  洁   郑启明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老会员交费名单

1年会费(2015年理事会费)1

王俊业                                                          

(组织工作委员会)

 

关于推荐、申报2016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

傅承义青年科技奖候选人的通知

 

    2016年度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傅承义青年科技奖已开始推荐和报名。其宗旨、原则及实施细则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网站。请各专业委员会、各地方学会、各位理事积极组织推荐,各位会员积极申请。

    今年的推荐和申请截止日期为630日(以邮戳为准)。有关材料报学会办公室。两奖实施细则、候选人推荐表等均可在网上查询。

学会网址: http://www.cgs.org.cn(表彰奖励栏目)

邮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办公室

邮政编码:100029

联 系 人:乔忠梅

  话:010-82998257 82994373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2016315

 

 

关于交纳2016年度会费的通知

球会字(2016)第06

 

根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章程》及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有关决议,我会2016年度会费从即日起开始交纳,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费标准

1、个人会员:

1)会  员:60/年;

2)理事会员:600/年;

2、单位会员

1)普通单位会员:3000/年;

2)理事单位会员:10000/年;

3)常务理事单位会员:20000/年;

会费主要用于国内、国际学术活动及公益性活动、科普活动、刊物出版及会员服务等。会员交纳的会费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开具财政部监制的全国社团会费统一发票。

二、缴费方式

可面送或汇款,汇款时请注明交费姓名(或单位会员名称)并注明会费类型。

银行汇款:

帐    户: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帐    号: 0200007609014454432

开 户 行:工商行北京紫竹院支行

邮局汇款:

收 款 人: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邮寄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学院南路5号 邮政编码:100081

联系电话: 010-68729347; 传 真: 010-68460283

三、交纳时间

请个人会员及单位会员于630日前办理会费交纳事宜。

       四、联系方式
       联 系 人:胡 敏

电    话:010-8299802418611692120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2016331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

(季 刊)

     2016              1           总第131

 主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编辑出版:《会讯》编辑部
 主编:曲克信本期责任编辑:苏枫
 邮编:100029发行:苏枫
 地址:北京市9825信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编辑部联系电话:010-82998257
 学会网址:http://www.cgs.org.cn电子信箱:zgdqwl@163.com
北京内部报刊准印证第(Z)1567-98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