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第126

 

   

 

科协精神

中国科协会员日贺信

学会工作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4年工作总结与2015年工作设想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九届三次理事扩大会议纪要

2014年中国科协会员日学会活动纪要

201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职称评审工作总结

2014年《地球物理学报》编委会工作会议纪要

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换届改选工作纪要

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换届改选工作纪要

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换届改选工作纪要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纪要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纪要

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换届改选工作纪要

学术交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纪要

南北构造带岩石圈与地震学术研讨会纪要

第九次全国空间天气学研讨会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召开(摘登)·

铁道分会第一届一次技术交流会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物探与监测技术研讨会议纪要

第十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题研讨会纪要·

第七届工程物探与检测疑难问题暨城市工程与环境物探技术研讨会纪要

2014年天灾预测总结学术会议暨翁文波院士逝世20周年纪念座谈会纪要

航空重力/重力梯度测量专题研讨会报道

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举办自主安全操作系统培训

岩石圈应力观测与应用学术研讨会纪要

地方学会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工作报道二则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2014年常务理事会议纪要

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传达“全省科协系统干部读书班”学习内容

上海市地球物理学会换届改选通报

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会同八家省级学会举办“首届辽宁省青少年创新能力大赛

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与盘锦市科协举办科普讲座

河南省地球物理学会2014年常务理事会议纪要

浙江省地球物理学会换届选举会议纪要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召开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纪要

报道

我会三位会员荣获中国科协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中国科协会员日贺信

  


 

    1215日是中国科协会员日,是科协会员和全国科技工作者的共同节日。值此2014年中国科协会员日来临之际,中国科协谨向全体会员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节日的问候!

    即将过去的一年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伟大实践,自觉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当先锋、作模范,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中求突破、攻难关,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献才智、作贡献,取得了一大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推动我国继续在科技创新道路上快速前进。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支持和参与下,中国科协紧紧抓住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给科协工作带来的新机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扎实履行三服务一加强工作职能,积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全面深化改革大局,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在学术交流、科学普及、人才举荐、决策咨询、组织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当前,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是时代赋予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历史使命。科技工作者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中坚力量,应当牢记重托,不辱使命,勇担重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施展才干、报效祖国正逢其时。

在新的一年里,中国科协将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依法治国机遇,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思路,在服务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上奋发有为。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征程中携手并肩,切实担当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拓先进生产力、传播先进文化的历史重任,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先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丽征程中不断谱写新的华彩乐章。

(摘自中国科协网站)


 

 


 

 

按照中国科协贯彻落实学会改革创新调研会精神的要求,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4年完成了以下主要工作:

一、学会管理

1、民主办会 按计划召开了常务理事会2次、秘书长工作会议2次、春节座谈会1次、全国秘书长联席会1次、理事扩大会1次、中国科协会员日工作会议1次,根据民政部和中国科协的要求,按民主程序管理好学会。

2、组织建设 根据中国科协科协函学字〔2014〕36号《关于全国学会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登记审批有关问题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我会依法依规成立了两个分支机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铁道分会, 刘培硕任铁道分会主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浅地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夏江海任浅地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同时按规定向中国科协进行了报备。

根据民政部、中国科协规定和球会字(2013)第3号文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分支机构换届改选的通知》要求,我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等分支机构进行了换届改选,换届后新任负责人的有: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主任高建国、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底青云;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未变更(刘代志)。

因工作需要,经常务理事会讨论并通过,增补第二炮兵指挥学院张金城、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严光生、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九0二地质大队朱伟忠、湖南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骆检兰、山东华腾矿业勘查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文俊武5位同志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

因工作需要,经常务理事会讨论并通过,增补第二炮兵指挥学院张金城、长江工程地球物理勘测武汉有限公司张建清2位同志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3会员发展 按中国科协和民政部的要求加强会员管理,拓展服务领域,推动学会创新发展,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服务会员的方式,注重学会活动的内容和质量,申请入会的单位和个人不断增加, 2014年入会情况如下:

单位会员:2014年学会共受理普通单位会员13家,理事单位会员4家,常务理事单位会员2家,截止到12月底我会单位会员总数共计62家,其中:普通单位会员28家,理事单位会员19家,常务理事单位会员15家。各单位都指定了单位会员联系人,联系人负责接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为单位会员提供的各项服务及信息,反馈本单位会员变动信息及需求,增强了学会与单位会员之间的沟通。

个人会员:2014年新入会492人,其中女会员66人;截止20141231日我会会员总数为15418人,其中女会员2170人。按中国科协和我会会章的要求,发展会员时强调权利与义务,新发展的会员均认真登记注册并按规定收取会费,为个人会员的管理与服务打好基础。

4、会员重新登记 根据中国科协和民政部关于会员管理有关要求和球会字(2014)4号文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关于开展个人会员重新登记及发展新会员工作的通知》,我会2014年开展个人会员的重新登记工作及新会员的发展工作,在地方学会、支持单位及单位会员的支持下,会员登记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部分地方学会初步提交了会员的重新登记及新会员的发展,截止930日,安徽、上海、湖南、山西、山东等省市地球物理学会提交了在册会员的重新登记和新会员的发展工作,安徽学会在册会员537人,重新登记会员75人、发展新会员169人;上海学会在册会员822人、新登记会员199人、发展新会员55人:湖南学会在册会员462人、重新登记会员29人、发展新会员125人;山西学会在册会员207人、重新登记会员49人、发展新会员94人;山东学会在册会员1135人、重新登记会员365人、发展新会员398人。造成在册会员重新登记人员减少的原因主要是:会员年龄结构跨度大,离退休人员较多,工作调动,联系方式变更等。因信息核实较难,大部分地方学会、支持单位及单位会员的会员重新登记工作还在进行信息收集、整理中。

5、参加科协活动 铁道分会代表我会组织乒乓球队参加了中国科协举办的第五届乒乓球比赛,我会会员仇湘同志荣获40岁以上组的男单第三名,学会荣获“团体组织奖”。

二、学术活动

全年学术会议完成情况:2014年计划完成学术会议21个,实际完成会议31, 其中完成计划内会议15个,计划外会议16

(一)国内交流

2014年国内交流重点完成了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组委会、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与成矿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共同承办的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本次会议于20141019-2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共设69个专题(包括4个国际专题),其中,地球物理学会场有30个专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作为“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的分会场照常进行,学科间交叉渗透的扩大与深化,推进了科技创新和新亮点的形成与优化,会议获得了多赢。

本次联合学术年会与会人员约150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2人,联合学术年会收到论文1828篇,论文集收录论文1761篇(包括6篇大会邀请报告),文章来自于我国内地、香港、台湾和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瑞士等国家和地区的中外学者,1200人在大会上做了学术报告,本次会议共设22个分会场,进行了69个专题的学术交流会。

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刘光鼎院士作了走向海洋强国的报告;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贾承造院士作了中国能源供应与石油天然气勘探——进展与挑战的报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彭澎研究员作了华北元古宙基性岩墙群与古陆重建的报告;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侯增谦研究员作了大陆碰撞成矿作用的报告;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贺泓研究员作了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的报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肖文交研究员作了中亚构造带及拼贴增生过程的报告。

地球物理学会分会场学术报告分两个会场进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万卫星院士作了低纬电离层研究与中国非相干散射探测的报告;武汉大学李建成院士作了我国数字高程基准研究最新进展的报告;国家****入选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温联星教授作了地球内核的系列发现的报告;国家****入选者、吉林大学***教授作了电磁数据反演方法和技术的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晓非教授作了基于地震过程情景模拟的震害预测的报告;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中心王赤研究员作了子午工程建设成果的报告;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高孟潭研究员作了城市群大震巨灾风险源监控、灾害情景构建与备灾的报告;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徐礼贵作了非常规油气地震勘探技术及应用效果的报告。

这些大会报告和分会场学术报告从不同的专业方向探讨了地球科学领域非常引人关注的海洋战略、油气勘探、成矿机理、灰霾成因、地震灾害、空间探测工程等热点问题,专家们的精辟分析与深刻见解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极大兴趣,报告之后的讨论互动非常热烈,表明了地球物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在地球科学前沿问题的基础研究及国家重大需求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学术研讨会的讨论和交流,在各专题推荐出学生优秀论文奖候选人的基础上,最后经学术委员会审议评定,学会网站公示,44位学生获本次学术大会的学生优秀论文奖。

联合学术年会实行了网上投稿、审稿、会议注册,同时增加了张贴报告,改进了办会形式。提前注册人数达到900人,为更好的提供会议服务提供了信息,也为今后完善会议管理、提高会议质量积累了经验。

年会期间,开展了成果和新产品、新技术展览,参展单位包括地震仪器厂商、地质仪器厂商、地质与地球物理勘探公司等,与会代表对参展产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宣传和交流效果。

(二)国际交流

1、 成功举办第六届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国际会议(ICEEG 2014)

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南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和长安大学主办,长安大学和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具体承办的第六届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国际会议((ICEEG 2014)——“浅地表地球物理与城镇化”于2014619日至22日在古都西安召开。来自国内外280名代表注册参会,其中有20位来自美、欧(德、瑞士)、拉美(巴西)和亚洲(巴基斯坦、日本)及台湾地区的代表;会议使用汉语或英语两种语言,有15位大会特邀的国内外专家作了精彩的报告并回答问题,115篇论文围绕“地球物理与环境保护”的主题分三个报告厅就七个专题进行报告和讨论,内容涉及环保、斜坡岩土地质灾害、地面变形地质灾害、矿井地质灾害、特殊岩土工程病害、土地荒漠化地质灾害、地下水资源、水土环境异常等领域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技术和仪器设备与软件等方面的新进展。会议收录论文130篇,由科学出版社纽约分社正式出版,书名是Near Surface Geophysics and Urbanization,全书共753页、16开,在会议上发放。

经过三天的会议交流和会下互访切磋,实现了不同地区(国家)、不同地质—地球物理条件和不同技术条件(方法、仪器设备、软件)的相互了解交流,大家不仅开阔了眼界,对当前的技术形势与发展趋势有所了解,决心继续致力于环境保护和技术革新。另外,众多青年人(研究生和参加工作不久的毕业生)的积极参会,使大会充满了朝气,不少人借此锻炼了英语的表达能力,也提高了视听水平。

2、组织参加EAGE76届学术年会

    6月中旬,学会组团一行4人参加了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76EAGE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Geoscientists & Engineers欧洲地质学家与工程师学会)年会。EAGE是国际著名的石油与地质行业学会之一。该组织成立于1951年,是专门为地质、矿业、石油勘探与开发、城市建设及环境保护的教育、技术交流而建立的学术交流组织。此次参会旨在加强与相关国际学术组织的交流,开拓更多的为会员服务的渠道,同时也是学习、宣传和拓展的机会。会议期间,代表团一行在EAGE展区与Gerard Wieggerink 博士等进行了座谈和协商,郭建秘书长对我会的情况做了介绍,同时就EAGE对我会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并就今后进一步加强双方合作达成了一定共识,合作备忘录目前正在讨论交流中。

3、筹备召开“GEM Chengdu 2015 重磁电方法及其应用国际研讨会”

按照与SEG签署的双方合作备忘录,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与SEG联合举办、成都理工大学承办的“重磁电方法及应用国际研讨会(GEM Chengdu 2015)”将于2015419-22日在四川成都理工大学召开。因2011年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举办的首届“GEM Beijing 2011”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地球物理学家,并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广泛认可,预计此次“重磁电方法及应用国际研讨会(GEM Chengdu 2015)”的规模将更大一些,“GEM Chengdu 2015会议通知已在学会网站发布,得到广大地球物理工作者的积极响应,中国科协报备工作也已完成,已得到中国科协批复函,目前共收到论文180篇,会议注册于2015年1月1日开始,提前注册截止日期3月1日,各项准备工作有序进行。

4、联合筹备召开 2015亚太区近地表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暨展览

由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SEG)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CGS)、澳大利亚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ASEG)、韩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KSEG)、日本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SEGJ)联合主办,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SEG)承办的 “2015亚太区近地表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暨展览”(Near Surface Geophysics Asia Pacific Conference)将于2015年7月7日-10日在美国夏威夷举行,为给国内地球物理工作者提供更多的技术交流、展示成果,了解亚太区最新地球物理技术进展,我会决定组团参加本次会议,会议征文于2015年1月6日截止,会议注册于2015年1月7日开始,提前注册截止日期:2015年6月7日。

(三)承担与学科相关的项目

1、我会承担的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二届地球物理学名词修订工作,已完成了词条收集、整理、第一次查重、添译注等工作,词条二次查重、专家审查、词条审定初稿正在紧张进行中, 目前正在填写注释并整理最后定稿,并请第二届地球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阅,争取2015年一季度完成此项目。

2、在已完成的中国科协《中国地球物理学学科史》研究项目基础上,根据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建议和完善学科史的需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科发展史研究》项目支持下,于2012年承接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科发展史研究》项目,继续补充、修改和完善《中国地球物理学学科史》的编写,为学科发展和科技建设留下宝贵的史料,也为编写《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史》打好基础。

三、科普工作

201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按照中国科协对科普工作的要求,在进一步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中国科协授予我会“2014年度全国学会科普工作优秀单位”奖,我会已连续4年荣获此奖。

()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建设-开展科学传播专家团队组建和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建设工作,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和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科学传播工作。

201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将科学传播专家团队组建和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建设作为学会的重点工作,新组建科学传播专家团队1支,现共有科学传播专家团队6支,科学传播专家40余位。2014年学会3支科学传播专家团队项目获科协资助,各项目按计划有序开展。

()主题科普活动-在世界地球日、全国科技周、世界环境日、全国科普日活动周期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举办的科学传播专家系列科普讲座及主题宣传等活动,受到机关事业单位干部、社区居民、大中小学生的欢迎和好评。

1、世界地球日科普活动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在第45个世界地球日开展系列科普活动,航空地球物理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王平教授,传播专家周坚鑫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传播专家团队成员6名专家分别北京、江苏、辽宁等地举办科普讲座11场,内容涉及倡导低碳生活、建设绿色家园、海洋国土、海洋强国梦科普宣传、海洋地球物理、地震灾害与逃生等方面,科普讲座受众累计超过6000人。

2、全国科技周科普活动

(1)2014年科技周期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海洋资源与环境科学传播专家团队首席专家张训华研究员为到学会科普基地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参观的青岛市二中分校师生赠送了《海洋地学科普丛书》,莫杰研究员为学生们做了“地球,人类的家园”科普讲座。

(2)525日,地球物理信息技术科学传播专家团队首席专家陈会忠研究员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给全院1300多名师生做了“地球物理与军事”的科普报告,现场反响强烈,师生们希望今后能把这个活动长期化,制度化。

3、科学传播专家参加科协年会“院士专家科普报告彩云行”科普活动

2014年中国科协年会期间,全国航空地球物理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普委员会主任王平教授,全国海洋地球物理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普委员会秘书长周坚鑫教授,以及团队成员陈洁教授、龙海云高级工程师4位专家应邀为昆明学生举办了4场科普报告。此次中国地球物理学会4位专家的系列讲座受众近万人。

4、与地方政府和部队等单位联合举办“世界环境日”科普宣传活动

今年65日是第43个世界环境日,我国确定“向污染宣战”为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64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辽宁省环境保护厅、沈阳军区司令部工程科研设计院等单位在学会科普基地抚顺市雷锋小学开展纪念世界环境日“从我做起,向污染宣战”系列教育活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普委员会主任、航空地球物理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王平教授、沈阳军区司令部工程科研设计院龙凡将军、辽宁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吕家立、抚顺市副市长刘诗等领导以及雷锋小学1000余名师生参加活动。

5、科普日科普活动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围绕2014年全国科普日“创新发展,全民行动”主题,组织了2014年全国科普日宣传周的宣传活动。科普日期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普专家团队多位专家在公园广场、企业与事业单位等地举办多场科普宣传活动。此次活动受众人数约6000

6、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其他科普活动

(1)地球物理信息技术科学传播专家团队于2014524-25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举办了“大数据、云计算与地球物理应用研讨活动”。23个单位58位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活动。本次研讨活动主题是大数据、云计算与地球物理应用,研讨活动征集29篇论文摘要,安排了19个专题报告,刻录了大数据文献光盘。通过活动,大家对于大数据、云计算的认识更加明确,推动了地球物理和信息技术的结合。会议提交的29篇论文摘要均被中国知网收录。 

201483日云南鲁甸发生了6.5级地震地球物理信息技术科学传播专家团队首席专家陈会忠研究员应《人民日报》记者之邀,撰写了《如何进行地震预警》的文章,刊登在《人民日报》的22期“环球人物”周刊上(P56)。

(2)2014年,地球与行星科学传播专家团队首席专家杨志根研究员在上海市多所学校以《人类探测地外智慧生命的历程》、《地球空间研究内容》、《深空探测、空间对地观测与全球变化——介绍五个地球空间内容的国际进展》、《碳排放、全球增温与平均海平面升降趋势》、《地球故事之二:从宇宙诞生到太阳系形成》、《宇宙暗物质探测的最新进展》、《学生创新研究的科学论文写作与要点》为题作了多场科普讲座。

(3)2014年,地球与行星科学传播专家团队专家李永平研究员在上海市多所小学和社区开展了气象科普宣传活动。地球与行星科学传播专家团队专家翁光明教授于926日在上海市虹口区继光初级中学作了海洋与安全的科普教育讲座,并在海洋日期间为上海市大团高级中学发放《海洋日宣传手册》。

 三、科普作品创作与推广

2014年,为配合国土资源部世界地球日宣传活动,海洋地球物理科学传播团队制作了一套海洋国土与海洋资源系列科普宣传展板,并在国土资源部世界地球日活动主会场展出。海洋资源与环境科普团队重点推介了团队主创2011年出版的《海洋地学科普丛书》,捐赠图书150册。团队坚持“海洋地学发展战略与动态”科普资料的出版,并推介给中学及相关大学。

四、科普基地活动与建设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在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共设立了7个科普教育基地,2014年发展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计算所和辽河油田幸福小学科普基地。加强和完善了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房山分校和抚顺雷锋小学科普基地建设。科普教育基地通过举办科普展览、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对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宣传出版工作

全年出版学术期刊4种,出版学术论文集9种,出版印发4期《会讯》。圆满完成2014年出版发行任务。

《地球物理学报》在编委会指导下,编辑部圆满完成了2014年(截止10月底)中文版10期,313 篇,3492 页;英文版4期,49篇,618页的编辑出版任务。执行并完成了本刊承担的中国科协资助的中国精品期刊工程项目20132014年度任务。在期刊网络平台建设方面,在技术上完成了优化和改进在线投稿审稿系统、移动出版平台、富媒体出版平台(RichHTML),读者ipad上实现离线阅读,2014年文章实现结构化、碎片化阅读。2014年《地球物理学报》获得中国期刊界最高奖项:期刊政府奖。

《地球物理学进展》在编委会指导下,编辑部圆满完成了20146期中文版的编辑出版工作。与地球物理学报联合构成组合媒体平台,高水平的网络平台。2013-2014年,在期刊网络平台建设方面,取得重大进展。2013年,完成IPAD移动平台阅读;2014年,在技术上完成和优化、改进在线投稿审稿系统、移动出版平台基础上,文章在PDF全文下载基础上实现结构化、碎片化阅读

Applied  Geophysics在编委会指导下,编辑部圆满完成2014年四期出版工作,49篇,共500余页的编辑出版任务。在学术贡献方面,主要对应用地球物理领域热门研究进行重点报道。在技术进步方面,主要体现在:1)期刊网络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网上论文读者可以随时浏览,免费下载;2)大大方便了作者投稿,查阅稿件进展,网上投稿已达780,下载量,2009-2014年不完全的统计下载为90728篇数,平均每篇文章下载:328人次。到目前为止浏览人数109800余次;3)海外投稿剧增;4)为栏目负责人建立了专用账户,为栏目负责人执行工作提供了条件,方便审稿查询所负责栏目的投稿和评审进展情况;5)论文报道有了很大提速。

为给广大会员和地球物理工作者提供一个高效、方便的信息服务平台,学会网站增加部分新功能,使其更符合电子办公的要求。《会讯》和学会网站增加了图文并茂的活动信息和信息量,各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和地方学会积极开展活动,发送稿件的数量明显增加,信息更新的速度和质量均有所提高。网站新增学术年会管理功能,在线注册、在线投稿和在线审稿,方便参会会员,逐步实现学术会议的全程信息化管理,为学会今后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尤其是国际学术会议奠定基础。2014年的学术年会继续使用了在线投稿、在线审稿和在线注册,收效良好。

五、社会服务工作。

1开展职称资格认证(试行)工作。有关专业委员会、地方学会按试行办法开展了评审工作,有不少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向学会提出申请工作,经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职称评审专家委员会审定,2011-2014年为会员单位评定正高级职称7人,副高级职称23人,中级职称35人,其中2014年评定正高级职称3人,副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17人。学会将继续完善此项工作,逐步得到行业认可和社会认可,使职称资格认证工作更加符合社会发展和会员的需要。

2人才举荐。在2014经会员单位推选,学会网站公示,我会推荐、报送的会员黄清华(北京大学地空学院)、王平(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张青杉(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三位同志荣获中国科协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3科技成果鉴定 2014530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为我会单位会员第二炮兵指挥学院,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国家安全地球物理环境资源与军事目标探测关键技术及应用”科技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会同意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六、表彰奖励

1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为推动地球物理科学进步,提高地球物理学科研究和应用水平,促进中国地球物理事业发展,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根据《国家科技奖励条例》和科技部发布的《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授权,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自2012年起,设立“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证书编号:国 科奖社证字第0228号)。2014年度经推荐、初选、终评、公示,有9个项目分别获一、二、三等科技进步奖。


 

2014年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进步奖获奖名单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申报单位

奖励

等级

子午工程建设成果

魏奉思   吴  季  王  赤

万卫星    滕云田  窦贤康

冯学尚   吴  健  杨惠根

刘  波   刘  俊  杨  军

1.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4.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6. 北京大学

7. 武汉大学

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

9.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10.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11.国家卫星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

12.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气象水文空间天气

   总站

一等奖

英雄岭复杂山地极低信噪比区高密度宽方位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研究及应用

张  玮   付锁堂   唐东磊

胡  杰   宁宏晓   李洪革

李成武   安佩君    蔡锡伟

王海立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一等奖

瞬变电磁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关键技术与应用

李  貅   薛国强   李术才

     孙怀凤   苏茂鑫

戚志鹏   郭文波

1.长安大学

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3.山东大学

二等奖

地球物理环境资源与目标探测关键技术及应用

张金城   刘怀山   童思友

李天河   韩若飞   李  锐

刘  菲    

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指挥学院

2.中国海洋大学

二等奖

位场新方法研发与应用

孟小红   姚长利   郭良辉

陈召曦   郑元满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三等奖

中国近海高精度地震勘探实践

赵  伟   翁  斌   吴秋云

朱耀强   陈小宏

 

1.中海油研究总院

2.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4.西安交通大学

5.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

三等奖

重磁电数据处理解释系统RGIS

张明华   王成锡   黄金明

乔计花   何贤明

1.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2.北京勘察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三等奖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描述技术

王贵重   王建忠   李淑君

安海亭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三等奖

中国大陆岩石圈物质组成及演化

邱瑞照   李廷栋   周  肃

邓晋福   肖庆辉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三等奖


 

2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

经推荐、审议、常务理事会通过并本人在年会上做大会报告,北京大学臧绍先教授荣获2014年“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

3傅承义青年科技奖

经推荐、资格审查、初评、评审委员会无记名投票、常务理事会通过和本人在年会上做大专题报告,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付广裕、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娟、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刘雪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谭茂金、吉林大学田有、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赵连锋 6位会员荣获2014年“傅承义青年科技奖”。

4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技

在刘光鼎科学基金会的指导和评委的共同努力下,评选出吉林大学马国庆、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郑伟、南京大学黄周传、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刘国昌、成都理工大学邓继新荣获“2014年度(第五届)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技奖。”

5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

根据期刊检索系统对《地球物理学报》论文引用率查询统计的结果,三篇论文荣获2014年“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分别是:《中国重力异常的小波变换与多尺度分析》(作者:侯遵泽、杨文采);《北京地区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和热岛效应》(作者:林学椿、于淑秋);《2013420日四川芦山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反演初步结果》(作者:王卫民、郝金来、姚振兴)。


 

2014年学会活动完成表

      

单位名称

活动名称

时间

规模(人)

地点

交流

论文

出版论文集/

1

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

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

1020-23

1500

北京

1200

1(光盘)

2000

*2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煤田测井联合会2014年度春季学术年会

217-20

95

北京

 

0

3

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

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

物探新技术高级培训和研讨会

313-15

295

北京

42

0

4

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

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

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

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第六届研讨会——地球物理新技术研讨会

322-25

180

苏州

45

1

150

5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

2014年全国天灾预测研讨学术会议

419-20

54

北京

66

2190

*6

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

17届重力学与固体潮学术会议

422-23

65

武汉

12

0

7

流体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

流体地球科学与巨型成矿带及重大地质灾害学术研讨会

425-27

80

北京

45

0

8

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

SPG/SEG 2014年国际地球物理会议

420-27

1200

北京

334

11500

9

地热专业委员会

中国科技创新引领地热产业发展研讨会

513

60

江西

新余

0

0

*10

地磁与高空物理委员会

欧洲地球物理学会年会(EGU

5

12

维也纳

15

0

11

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

信息技术委员会年会--大数据管理及其在地球物理中应用

524-25

58

石家庄

19

180

*12

海洋地球物理专委会

“俯冲带与转换断层动力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530-61

84

广州

15

0

*13

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

国际绝对重力仪比对关键技术研讨会

618-19

60

北京

6

0

*14

浅地表地球物理专委会

矿山地球物理专委会

第六届“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国际会议

620-22

200

西安

107

0

*15

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

参加第76EAGE年会

616

4

荷兰

0

0

*16

地磁与高空物理委员会

海峡两岸空间/太空物理研讨会

7

19

台南

19

0

*17

矿山地球物理专委会

信息技术专委会

全国煤田地质电法勘探学术交流会

83-5

130

山西

大同

28

0

 18

地球电磁专委会

组织参与德国举行的“第二十届国际地球电磁感应学术讨论会”

824-30

56

德国

34

0

19

地磁与高空物理委员会

国际空间委员会学术大会

8

23

莫斯科

27

0

20

地磁与高空物理委员会

CLUSTER学术研讨会

9

6

希腊

6

0

*21

中国大陆动力学专委会

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

南北构造带岩石圈构造与地震学术研讨会

94-5

57

甘肃

天水

18

0

22

矿山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矿山地球物理新技术新方法”研讨会

911-12

101

徐州

10

0

23

空间天气专业委员会

第九次全国空间天气学研讨会

919-23

400

无锡

164

0

*24

地热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热学发展战略研讨会

1024

10

北京

0

0

*25

工程地球物理专委会

城市工程物探研讨会

1111-14

150

青岛

40

1200

26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

2014年全国天灾预测总结会议暨翁文波院士逝世20周年纪念座谈会

1122-23

50

北京

45

1

27

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第十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题研讨会

1031-112

70

青岛

23

1200

*28

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

航空重力/重力梯度测量专题研讨会

1123-25

120

武汉

18

0

*29

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海洋地球物理信息与资源探测学术研讨会

1126-29

40

三亚

18

0

*30

中国大陆动力学专委会

“岩石圈应力观测与应用”学术研讨会

1215

30

北京

6

0

*31

铁道分会

铁道分会第一届一次技术交流会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物探与检测技术研讨会

1013

45

北京

10

0

 注:* 为新增的学术会议,15个计划内,16个新增会议。                  

继 续 教 育 活 动   

活动名称

时间

规模(人)

地点

1

地质雷达工作手册培训班

6

36

青岛

2

物探新技术、新方法高级培训班

8

239

涿州

3

第一期地球物理探矿手册培训班

12

50

济南

4

自主安全操作系统培训班

12

20

北京

     

活动名称

时间

规模(人)

地点

联系人

1

世界地球日

4

5,000

北京

王平、黎明

2

全国科技周

5

10,000

北京

王晨阳

3

全国科普日

9

6,000

北京

周坚鑫

4

科普进学校

全年

15,000

北京

周洪瑞

5

科普进社区

全年

1000

北京

吴海成

6

科普进企事业单位

全年

1000

全国

王晨阳

7

防灾减灾宣传

全年

8000

北京

龙海云

8

世界环境日科普宣传

6

3000

北京

陈晦鸣

9

发展科普教育基地 

全年

2

全国

周坚鑫

10

科学传播专家团队科普活动

全年

10000

全国

王晨阳

11

组建科学传播专家团队

全年

1

全国

王晨阳

          

期刊、图书名称

时间

次数

(期)

发行总量()

论文

篇数

组织单位

1

《地球物理学报》

全年

12

12000

380

《地球物理学报》编辑部

2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全年

6

网络版

71

《地球物理学报》编辑部

3

《地球物理学进展》

全年

6

4800

410

《地球物理学进展》编辑部

4

Applied Geophysics

全年

4

4000

49

Applied Geophysics编辑部

5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

全年

4

12000

0

《会讯》编辑部

6

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2014 (年刊)光盘版

10

1

2000

1761

《年刊》编委会

7

国内学术会出版论文集

全年

8

2320

750

各专业委员会

 

2015年工作设想


 

一、学会管理

1加强组织建设,拓展服务领域,推动学会创新发展,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服务会员的方式,积极发展个人会员、单位会员,建立健全单位会员联系人制度;

22015年要继续做好个人会员的重新登记工作,加强与地方学会、分支机构、支持单位及单位会员的联系,加速会员登记进程,确保会员登记工作顺利完成

3进一步完善职称评审工作,拓展学会职能,增强学会的活力,加大为会员服务力度;

4加强分支机构管理,建立健全分支机构管理制度,依法依规开展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的设置和管理工作,切实履行对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的监督管理责任

5组织迎评。社会组织评估工作是政府加强和改进社会组织治理的重要手段,对于推动社会组织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能力建设,增强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我会要按民政部和中国科协的要求,根据全国性学术类社团评估指标,认真准备材料,组织迎评将是我会今后工作重点之一

6加强学会管理信息化工作,加快会员管理、会议管理、办公自动化等网络化管理进程。

二、学术交流

1进一步做好学术交流工作,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学术交流活动,召开好每年一次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学术年会,积极做好201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31届学术年会筹备工作。积极推进学科的交叉融合与相互渗透,促进学科群建设,培养创新人才,增强学会学术影响力

2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做好“GEM Chengdu 2015 重磁电方法及其应用国际研讨会”及“2015亚太区近地表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暨展览”的筹备、组织等各项工作,为确保两个国际会议的顺利召开,我会将及时把相关信息在学会网站 www.cgs.org.cn发布,请关注学会网站信息更新。

三、科普工作

1开展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建设,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

2继续做好全国科技周、全国科普日活动周、世界地球日宣传周以及环境保护、防灾减灾主题日的科普宣传活动,包括科普展览、科普咨询、科普讲座等;

3、加强科普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络、微信等多平台开发传播地球科学科普知识;

4、积极申报加入地学科普教育联盟和科学传播专家科普进校园联盟;

5、继续开发科普资源以及将地球科学科普资源进行集成和整装工作,以便供给各省、市、区基层开展科普活动;

6做好中国科协科普部择优资助2015年科学传播专家团队优秀项目的申报。

四、宣传出版工作

1做好学会4种学术期刊的出版发行工作,确保完成2015年出版发行任务;

2吸收优秀技术人员参与编辑工作。通过学会加强与本学科国内外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及时跟踪国家科技奖、基金项目和国家重大项目,了解优秀科技成果,组约优秀稿件。切实有效地提高期刊的稿源质量和学术影响力。通过网站扩大读者群, 吸引大批高层次的作者和读者,增加编辑部退稿力度;进一步发挥栏目负责人的作用,发挥编委审稿、组稿、荐稿的作用,逐步把学会学术期刊作为国内外的地球物理科技人员发表最新成果和了解地球物理学科前沿的必读期刊。

五、表彰奖励

1继续做好“傅承义青年科技奖”、“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的评选工作;

2进一步完善“中国地球物理科技奖的申报和评审,促进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

六、与学科相关的项目

1加强与专家学者的沟通联系,确保第二届地球物理学名词修订工作的顺利完成;

2加强与各专委、单位会员的科技专家联系,做好《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史》的撰写工作。

七、组织筹备中国地球物理学会70周年纪念活动

2017年将迎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70周年华诞,为更好地开展纪念活动,宣传学会、承前启后,请各位理事就纪念70周年活动内容提建议,并积极支持此项工作,2015年秘书处将筹备开展我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

2015年院士推荐(提名)工作

2015年将开始实施推荐(提名)院士候选人的新政策,这次改革和完善院士制度国家总体方案的总体思路,是强化学术导向,减少行政干预,使院士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的本质定位,不断健全中国特色院士制度,更好地发现培养拔尖人才,更好地服务院士群体,更好地调动院士积极性,更好地发挥院士重要作用,激发整个科技战线和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希望符合条件,有意参加推荐的分支机构、单位会员做好推荐材料的准备工作。


 

2015年学会活动计划表(草案)

      

活动名称

主要内容

 

规模(人)

地点

联系人

电话

1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31届学术年会

学术交流

10月中旬

1500

北京

乔忠梅

82998257

2

2015年煤田测井联合会春季学术年会

学术交流

3

8-10

90

长沙

彭伟斌

13811103418

010-80105763

3

电磁法勘探技术和应用成果、经验交流会

交流MTTEMIP和高密度DC等电磁技术的最新研究应用成果

3

15-17

200

北京

 

010-82920623

13720003882

4

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2015年学术会议—深部探测方法及抗干扰地球物理仪器杨份额与应用研讨会

深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技术及抗干扰地球物理仪器的研发与应用

3

2022

200

合肥

何贤明

18910081880

5

参加第22届美国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学术会议

学术交流

3

10

美国德州奥斯汀市

夏江海

张建清

 

13886193311

6

重磁电方法及应用国际研讨会(GEM Chengdu 2015

学术交流

4

19-22

待定

成都

 

010-82998024

7

第五届流体地球科学与成油成矿及减灾学术讨论会

①地球科学与区域成矿作用及油气资源形成演化;②深部流体作用暨地球排气与地震、火山、雾霾等灾害成因联系;③成藏成矿过程中的流体包裹体地质地球化学。

4

25-26

80

北京

刘银河

尚长健

刘银河

13691059958

010-83592463

尚长健

8

参加欧洲地球物理学会年会

地球空间研讨学术

4

待定

中国

史建魁

62582680

9

空间天气战略研讨会

研讨空间天气学科发展规划

4

40-50

  西安

赵新华

010-62586352

10

信息技术专委会年会-地球物理信息监测与应用研讨

①煤矿、油田、海洋、气象、地震等地球物理场的监测;②大容量信息处理技术及其应用

7

40

江苏

镇江

 

13661352923

11

东南沿海及台湾海峡地区地壳结构

交流华南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及台湾海峡地区地壳结构的探测新成果(与福建省地震局联合举办)

6

40

厦门

王椿镛

黄宏生

吴庆举

010-68415382

0591-87830052

010-68729399

12

2届亚太地区浅地表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

学术交流

7

7-10

待定

夏威夷

 

 

夏江海

徐义贤

010-82998024 18802764810

13607161656

13

第五届从原子到地球-高压地球科学研讨会

本次会议,拟研讨运用微观到宏观的多尺度计算机模拟、高压实验研究手段,从原子、分子到矿物、岩石、到地球整体,从空间大气到地球表面、到岩石圈、到地幔过渡带、到地幔、到地核,深入探讨当前高压地球科学的前沿和热点问题。

7

19-24

70

海南

三亚

杜建国

欧光习

杜建国13651389328

欧光习13651340868

14

参加IAGA/IUGG 学术大会

地磁与高空学术交流

7

待定

布拉格

/捷克

史建魁

62582680

15

矿山地球物理新技术新方法研讨会

“矿山地球物理新技术新方法研讨会”为主题

9

100

北京或

甘肃

杜文凤

13910291491

16

中国水利电力信息网2015年学术年会

学术交流。

9

120

待定

李建英

13888903855

0871-65868146

17

工程地球物理专委会学术年会

学术交流。

10

120

待定

徐佩芬

010-82998411

18

空间天气预报前沿研讨会

研讨空间天气预报前沿

10

50

北京

赵新华

010-6258635

19

地热专委会学术会议

学术交流

10

50

北京

何丽娟

010-82849595

20

第十一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题研讨会

学术交流

10

50

西安

李夕海

15339048718

21

参加DSP/Cluster学术大会

日地空间探测研究

10

待定

威尼斯/意大利

史建魁

62582680

22

2015年高速铁路学术交流会

学术交流、设备展示

1013

120

北京

谢昭晖

13501391865

23

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

两年一届,交流电磁地球物理领域研究最新成果和发展动向

10-11

200

长沙

柳建新

13807486248

24

3届中东地区工程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

学术交流

11

5

阿联酋

 

夏江海

82998016

18802764810

25

秦岭与南北克拉通耦合响应与深层动力过程学术研讨会 

深部构造

待定

30人左右

北京

李惠民

13693237383

26

2015年物探技术研讨会

学术与交流

待定

350

待定

王贵平

0312-3825113


 

      

活动名称

时间

规模(人)

地点

联系人

电话

1

常务理事会

全年二次

30

北京

 

010-82998024

2

秘书长工作会议

全年二次

8

北京

 

010-82998024

3

地方学会秘书长联席会议

二季度

30

待定

 

010-82998257

4

春节茶话会

元月

150

北京

乔忠梅

010-82998257

5

年会理事扩大会议

1011

100

北京

 

010-82998024

6

中国科协会员日活动

12

70

待定

乔忠梅

010-82998257

 

继续 教 育 活 动

活动名称

时间

规模(人)

地点

联系人

电话

1

地震勘探数据处理软件培训班

4

50

西安

或长春

徐佩芬

010-82998411

2

物探新技术新方法高级培训班

8

200

涿州

王贵平

0312-3825113

3

第二期地球物理探矿手册培训班

待定

50

海口

孟令顺

刘元生

0431-87653100

0531-66770715

 

     

活动名称

时间

规模(人)

地点

联系人

电话

 1

世界地球日

4

5000

北京

王平、黎明

13801263294

 2

全国科技周

5

7000

北京

王晨阳

13811685076

 3

全国科普日

9

6000

北京

周坚鑫

13601273060

 4

科普进学校

全年

8000

北京

周洪瑞

13651017858

 5

科普进社区

全年

1000

北京

吴海成

13552788286

 6

科普进企事业单位

全年

1000

全国

王晨阳

13811685076

 7

防灾减灾宣传

全年

2000

北京

龙海云

13520958812

 8

发展科普教育基地

全年

1

全国

周坚鑫

13601273060

9

科学传播专家团队科普活动

全年

10000

全国

王晨阳

13811685076

10

组建科学传播专家团队

全年

2

全国

王晨阳

13811685076

 

 

 

 

 

 

 

 

 

 

 

 

 

    

 

期刊、图书名称

时间

地点

发行总量()

联系人

电话

1

《地球物理学报》

全年

北京

1215000

刘少华

010-82998113

2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全年

美国

6

网络版

刘少华

010-82998113

3

《地球物理学进展》

全年

北京

64800

刘少华

010-82998113

4

Applied Geophysics

全年

北京

44000

范伟粹

cgsbull@sina.com

010-64266649

5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

全年

北京

412000

曲克信

010-82998257

6

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2015(年刊)光盘版

10

北京

12000

倪四道

010-82998257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九届三次理事扩大会议纪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九届三次理事扩大会议于20141020日下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二号会议厅A厅召开,来自学会各分支机构、单位会员、地方学会的理事、会员代表和负责人共计143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王小牧和陈晓非副理事长主持,会议主要内容如下:

一、 郭建秘书长做1-9月份工作总结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学会建设

1、根据中国科协科协函学字〔201436号《关于全国学会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登记审批有关问题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我会依法依规成立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铁道分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浅地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并按规定向中国科协进行了报备。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铁道分会主任刘培硕,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浅地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夏江海。

22014年学会受理了普通单位会员13个,理事单位会员4个,常务理事单位会员1个,截止到9月底前我会单位会员总数共计62家。各单位都指定了单位会员联系人,联系人负责接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为单位会员提供的各项服务及信息,反馈本单位会员变动信息及需求,这样增强了学会与单位会员之间的沟通,也加大了学会的宣传力度。

据统计,截止2013930日我会会员总数为15389人,新入会463人,其中女会员65人。

3通报了在册会员重新登记及发展新会员工作情况进展

根据中国科协和民政部关于会员管理有关要求和我会球会字(2014)第4号文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关于开展个人会员重新登记及发展新会员工作的通知》,我会2014年开展个人会员的重新登记工作及新会员的发展工作,在地方学会、支持单位及单位会员的支持下,会员登记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部分地方学会完成了会员的重新登记及新会员的发展,截止930日,安徽、湖南、山西、上海等省市地球物理学会完成在册会员的重新登记和新会员的发展工作,安徽学会在册会员537人,重新登记会员75人、发展新会员169人;上海学会在册会员822人、重新登记会员199人、发展新会员55人;湖南学会在册会员462人、重新登记会员29人、重新发展会员125人;山西学会在册会员207人、重新登记会员49人、发展新会员94人。造成在册会员重新登记人员减少的原因主要是:会员年龄结构跨度大,离退休人员较多,工作调动,联系方式变更等。因信息核实较难,大部分地方学会、支持单位及单位会员的会员重新登记工作还在进行信息收集、整理中。

(二)学术活动

1、国内交流:20149月底前学术会议完成情况:2014年计划完成学术会议18个,已完成会议18, 其中计划内12个,计划外6个。30届学术年会与《中国地球科学学术年会》联合举行,会议是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组委会、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及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与成矿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共同发起主办,设有69个专题进行学术交流第30届学术年收到论文1828 篇,论文集收录论文1761 篇(包括6篇大会邀请报告),设有69个分专题,22个分会场同时进行学术交流,学术年会继续使用了在线投稿、在线审稿和在线注册,收效良好。联合办会、学科交叉,跨部门、跨行业,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有利于学科发展和国家建设。各专业委员会学术活动也有所增加且办会形式多样,丰富了会议内容。

2、国际交流

(1) 成功举办第六届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国际会议(ICEEG 2014)

来自国内外280名代表注册参会,会议收录论文130篇,有15位大会特邀的国内外专家作了精彩的报告并回答问题,115篇论文围绕“地球物理与环境保护”的主题分三个报告厅就七个专题进行报告和讨论,经过三天的会议交流和会下互访切磋,实现了不同地区(国家)、不同地质—地球物理条件和不同技术条件(方法、仪器设备、软件)的相互了解交流,大家不仅开阔了眼界,对当前的技术形势与发展趋势有所了解,决心继续致力于环境保护和技术革新。

(2) 组织参加EAGE76届学术年会

    6月中旬,学会组团一行4人参加了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76EAGE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Geoscientists & Engineers欧洲地质学家与工程师学会)年会。此次参会旨在加强与相关国际学术组织的交流,开拓更多的为会员服务的渠道,同时也是学习、宣传和拓展的机会。会议期间,代表团一行在EAGE展区与EAGE 亚太区经理Gerard Wieggerink 博士等进行了座谈和协商,郭建秘书长对我会的情况做了介绍,同时就EAGE对我会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并就今后进一步加强双方合作达成了一定共识,合作备忘录在讨论商议中。

(3) 筹备召开“GEM Chengdu 2015 重磁电方法及其应用国际研讨会”

按照与SEG签署的双方合作备忘录,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与SEG联合举办、成都理工大学承办的“重磁电方法及应用国际研讨会(GEM Chengdu 2015)”将于2015419-22日在四川成都理工大学召开。因2011年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举办的首届“GEM Beijing 2011”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地球物理学家,并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广泛认可,预计此次“重磁电方法及应用国际研讨会(GEM Chengdu 2015)”的规模将更大一些,各项准备工作有序进行。

(4) 联合筹备召开 2015亚太区近地表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暨展览

由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SEG)主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CGS)、澳大利亚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ASEG)、韩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KSEG)和日本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SEGJ)联合主办的 “2015亚太区近地表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暨展览”(Near Surface Geophysics Asia Pacific Conference)将于201577-10日在美国夏威夷举行,为给国内地球物理工作者提供更多的技术交流、展示成果,了解亚太区最新地球物理技术进展,我会决定组团参加本次会议。

(三)科普工作

2014年,主要围绕世界地球日、全国科技周和科普日主题活动,开展了系列科普活动,包括科普展览、科普咨询、科普讲座等。

1世界地球日科普活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6位专家举办系列科普报告和讲座,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和企业干部职工的好评,活动期间科普讲座受众累计超过6000人。

2全国科技周科普活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4位专家参加“院士专家科普报告彩云行”科普活动,此次系列讲座受众近万人,起到了普及地学文化知识的效果,增加了同学们对航空地球物理与遥感技术、海洋国土及海洋资源和地震知识的了解,增强了同学们努力实现科技强国梦的信念。

3科普日科普活动。围绕“创新发展,全民行动”主题, 组织多位专家在公园广场、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地举办多场科普宣传活动,受众人数约6000人。

4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基地和科学传播专家团队的作用。做好科学传播专家团队科普活动,继续开发科普资源以及将地球科学科普资源进行集成和整装工作,以便交流。世界环境日科普宣传于6月举行,受众人数1000人;科学传播专家团队科普活动受众人数10000人;发展科普教育基地2个,新组建科学传播专家团队2支。

() 社会服务工作

1、职称认定 2014年为会员单位评定中级职称9人,学会将继续完善此项工作,逐步得到行业认可和社会认可,使职称资格认证工作更加符合社会发展和会员的需要;

2、人才举荐 2014年经会员单位评选报送,学会网站公示,我会推荐黄清华(北京大学地空学院)、王平(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张青杉(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三名会员为中国科协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候选人。

(五)表彰奖励

1、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 2014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评选工作顺利完成,经推荐、初选、终评、公示,有九个项目的团队分别获一、二、三等科技进步奖;

2、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 经推荐、审议、常务理事会通过并本人在年会上做大会报告,北京大学臧绍先教授荣获2014年“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

3、傅承义青年科技奖 经推荐、专家评审、常务理事会通过和本人在年会上做大专题报告, 6位会员荣获2014年“傅承义青年科技奖”;

4、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 根据期刊检索系统对《地球物理学报》论文引用率查询统计的结果,三篇论文荣获2014年“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

(六)下步工作计划

1、会员重新登记 加强与地方学会、支持单位及单位会员的联系,加速会员登记进程,确保会员登记工作顺利完成。其目的是利用信息化方式对会员实行集中管理,畅通会员沟通服务渠道,为个人会员提供便捷、快速的服务方式,建好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之家。

2、学会评估 社会组织评估工作是政府加强和改进社会组织治理的重要手段,对于推动社会组织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能力建设,增强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全国性学术类社团评估指标和我会的实际情况现状,我会尚未参加评估,按民政部和中国科协的要求,准备材料、组织迎评将是我会下步工作重点之一。

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70周年纪念活动 2017年将迎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70周年华诞,为更好地开展纪念活动,宣传学会、承前启后,请各位理事就纪念70周年活动内容提建议,并积极支持此项工作,2015年秘书处将筹备开展我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

4、学术交流

做好“GEM Chengdu 2015 重磁电方法及其应用国际研讨会”和“2015亚太区近地表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暨展览”筹备、组织等各项工作,以确保两个国际会议的顺利召开,有关两个国际会议的信息,我会将及时在学会网站:www.cgs.org.cn发布,请关注学会网站。

52015年院士增选

2015年将开始实施新的院士增选政策,这次改革和完善院士制度国家总体方案的总体思路,是强化学术导向,减少行政干预,使院士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的本质定位,不断健全中国特色院士制度,更好地发现培养拔尖人才,更好地服务院士群体,更好地调动院士积极性,更好地发挥院士重要作用,激发整个科技战线和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中国科协出台所属学会推荐遴选院士的相关文件征求意见稿,希望符合条件,有意向参加推荐的单位及个人做好申报材料的准备工作。

6、做好中国科协科普部择优资助2015年科学传播专家团队优秀项目的申报工作。

、吴秋云副理事长代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奖励评审委员会分别介绍了2014年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2014年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2014年傅承义青年科技奖、2014年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的推荐经过和评选情况,到会理事鼓掌通过。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技奖评奖办公室负责人王绪本教授介绍2014年(第五届)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技奖评选情况,到会理事鼓掌祝贺。

三、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

1第二炮兵指挥学院张金城、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严光生、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九○二地质大队朱伟忠、湖南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骆检兰、山东华腾矿业勘查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文俊武同志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的建议;

2关于增补决定增补第二炮兵指挥学院张金城、长江工程地球物理勘测武汉有限公司张建清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的建议。

四、常旭副理事长宣布2014年新入会单位会员名单,并为其颁发证书,为新增理事、常务理事颁发聘书。

五、九届三次理事会理事扩大会与会代表对学会1-9月份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表示要积极响应中国科协2014年工作要点的精神,进一步加强为会员服务,加速学会管理信息化工作进程。同时就如何更好地打造学术交流精品、着力提升学会服务创新能力、进一步拓展学会发展领域和空间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实际的行动提升学会服务科技工作者的能力,力争在科技评估、专业技术资格认证、技术标准和规范制定、科技奖励等社会化服务职能中有所突破。

最后,理事长陈颙院士和常务理事姚振兴院士为获得2014年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一、二、三等奖、2014年傅承义青年科技奖、2014年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和2014年(第五届)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技奖的获奖者颁发了奖金和荣誉证书。

2014年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一等奖获奖项目代表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赤和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总监唐东磊在会上做了获奖感言,会议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处)

注:获奖名单见本期第9-10 页,新入会单位会员名单下期(总127期)《会讯》刊登。     


 
 

 

 

1219-20日,我会在河北省涿州市举办了“2014年中国科协会员日活动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4年工作会议”。21个分支机构、13个会员单位的代表、学会志愿者、学会秘书处和办公室工作人员等72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本次活动共有三项内容,一是汇报工作,交流信息;二是参观会员单位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增进了解和沟通;三是体育活动,为学会工作志愿者们提供健康互动、促进交流的机会。

19日上午,学会秘书长郭建主持了2014年工作会议。

会议首先由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王平教授代表学会宣读《2014年中国科协会员日贺信》, 1215日是中国科协会员日,是科协会员和全国科技工作者的共同节日。值此2014中国科协会员日来临之际,中国科协谨向全体会员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节日的问候!”, 同时学会也向广大会员表示衷心地祝贺和慰问!向为学会工作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郭建秘书长做了2014年学会工作汇报和2015年学会工作展望,强调了:加强分支机构的管理以及做好会员重新登记工作是2015年学会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完成民政部社会组织评估工作的重点。同时对此项工作做了说明:社会组织评估工作是政府加强和改进社会组织治理的重要手段,对于推动社会组织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能力建设,增强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我会要依法依规开展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的设置和管理工作,加强学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切实履行对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的监督管理责任;应加强与分支机构、支持单位及单位会员的联系,加速会员登记进程,确保会员登记工作顺利完成;利用信息化方式对会员实行集中管理,畅通会员沟通服务渠道,为个人会员提供便捷、快速的服务方式,建好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之家。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底青云、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惠民、科普与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周坚鑫、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孔繁恕、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代表孙卫斌(代赵国泽主任)、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沈萍、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陈维升、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杨进、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主任孙进忠、铁道分会副主任邢文宝、地磁与高空物理委员会主任史建魁、流体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陶士振等代表各自专业委员会、分支机构做了工作交流报告。

    尹成教授代表2014年新入会的会员单位西南石油大学发言。他表示:西南石油大学对地球物理学科十分重视,学校领导支持、鼓励师生多参加学会的活动,充分利用学会这个更广阔的交流平台,把握广泛交流的机会、拓宽学术领域。西南石油大学也与成都理工大学等高校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希望能共同推动成立四川省地球物理学会。会上,尹成教授热诚地欢迎在座专家到学校去交流和座谈。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高建国主任在会议最后向各位专家汇报了中国科协服务中心召开的“2014年中国科协决策咨询座谈会”的主要内容:中国科协要加强咨询工作,修改咨询报告。高建国主任希望重视此项工作,能将有质量的报告提交上去;他对中国科协综合交叉交流项目“中国防灾减灾之路”进行了介绍,并对天灾预测委员会向国家提出的两个防灾减灾建议进行了说明。

因时间关系,在座代表没能一一发言,宣传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刘少华、地热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何丽娟、矿山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杜文凤、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副主任艾印双, 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代表姬莉莉,以及中国地震局、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地震局勘探地球物理中心、江西九〇二地质大队、甘肃省地震局、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二炮兵指挥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中国石化、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等多个会员单位的代表均出席了会议。郭建秘书长希望大家多对学会工作提出建议和指导,提升学会为会员服务的能力。

19日下午,与会人员参观了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研究院领导介绍了单位的历史沿革和近况,带领大家参观数据处理机房,观看了全面介绍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发展的纪录片,并与参会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地球物理学科上天入地,学科面宽广,会员单位行业、部门纵横交叉,参观活动使大家对学会的主要支持单位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有了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促进了跨学科、跨部门、跨行业之间的交流,参会代表认为这也是学习了解、拓宽眼界的机会。

20日到会代表进行了有益身心的体育运动,通过乒乓球、羽毛球、壁球、游泳等活动,锻炼身体,放松身心,增进了相互了解和沟通,更多的是促进了学会、单位、科技工作者的相互合作和共同发展。

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为活动的举办给予了有力支持和热心帮助,学会和与会代表们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学会秘书处)


 

 

 


 

 

201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于20141229日在北京举行,本次评审会收到来自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国营及民营企业13个单位的有效申报材料共21份,其中,申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研究员)3人,申报高级工程师10人,申报中级工程师8人。

本次评审委员会由来自地球物理相关领域的两位院士、五位专家组成7人评审小组。首先由工作人员对201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职称评审有关情况作了说明,本次专家评审委员会主任杨文采院士主持了评审。在形式审查和评审专家阅读申请人申报材料的基础上,申报正高级职称、副高级职称的申报人分别到会做了个人述职,评审委员会委员履行了对申报人提问、申报人答辩、评审委员会讨论、评审委员会投票、填写评审意见等各项程序,同时根据我会评审方法:“凡符合条件者须经出席评审会的专家无记名投票2/3以上同意的原则,13位高级职称申报人中11人通过评审并获得相应任职资格(附件1)。

截止201412月底,我会今年共通过被评审的人员28名,其中高级职称11(附件1),中级职称17(附件2,分别由分支机构、地方学会及单位会员、个人会员报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职称评审专家委员会审定,取得相应任职资格证书。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职称评审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指导,以能力和业绩为依据,注重真才实学和贡献,旨在同行认可、社会认可。我会将在职称评审行业化、社会化的探索中,进一步完善、规范制度,提高公信力,打造我会人才培养工作的品牌,为会员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增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附件1:地球物理专业高级职称评审任职资格名单(按答辩顺序)


 

序号

姓名

工作单位

专业

评定职称

1

马延君

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

勘探地球物理

教授级高工

2

张维平

云南航天工程物探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勘探地球物理

教授级高工

3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地震学

研究员

4

崔爱明

廊坊市中铁物探勘察有限公司

工程物探

高级工程师

5

孙福利

北京地大地质科技公司

勘探地球物理

高级工程师

6

许建明

北京阳光杰科科技有限公司

勘探地球物理

高级工程师

7

王志勇

核工业第五研究设计院

工程物探

高级工程师

8

曾忠玉

北京世纪金道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勘探地球物理

高级工程师

9

鞠述晔

威海中威地震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物探

高级工程师

10

彭伟斌

北京中地英捷物探仪器研究所

地球物理仪器

高级工程师

11

曹志福

北京中地英捷物探仪器研究所

地球物理仪器

高级工程师


 

附件2:地球物理专业技术系列中级职称评审任职资格名单

序号

姓名

工作单位

专业

评定职称

1

朱自串

北京欧华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勘探地球物理

工程师

2

 

中地华北(北京)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勘探地球物理

工程师

3

 

中地华北(北京)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工程物探

工程师

4

 

中地华北(北京)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工程物探

工程师

5

 

山西省煤炭地质一四八勘查院

工程物探

工程师

6

薛松仁

山西省煤炭地质一四八勘查院

工程物探

工程师

7

 

泗洪万源岩土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勘探地球物理

工程师

8

袁文奇

廊坊市中铁物探勘察有限公司

勘探地球物理

工程师

9

 

廊坊市中铁物探勘察有限公司

工程物探

工程师

10

沙原亭

廊坊市中铁物探勘察有限公司

工程物探

工程师

11

栗金文

核工业第五研究设计院

工程物探

工程师

12

 

山东省地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勘探地球物理

工程师

13

赵晓鹏

北京同度工程物探技术有限公司

工程物探

工程师

14

 

北京同度工程物探技术有限公司

工程物探

工程师

15

朱黎明

中石化地球物探公司中原分公司

勘探地球物理

工程师

16

丛日军

威海中威地震工程有限公司

地震地质

工程师

17

王桂芳

威海中威地震工程有限公司

地震地质

工程师


 

 


 

 

 


 

    2014102023日,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21日晚8点召开了每年一次的《地球物理学报》编委会会议,主编刘光鼎院士主持了会议,编委刘洪、黄清华、郝天珧、汪毓明等近三十位编委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出席了会议。编辑部刘少华、胡素芳、何燕、张正峰、徐雅玲等参加了会议。

专职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刘少华编审做了20132014年度工作汇报。把编辑部在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期刊取得的成就和进展、存在问题和下年度工作计划向编委会做了详细汇报。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编委会指导下,编辑部圆满完成了2013年中文版12期,414篇,4323页;英文版 6 期,77篇,872页;2014年(截止10月底)中文版10期,313 篇,3492 页;英文版4期,49篇,618页的编辑出版任务。执行并完成了本刊承担的中国科协资助的中国精品期刊工程项目20132014年度任务。

2在稿源方面,对重大专题组稿,出版了“四川芦山地震研究快报专栏”(20134期)、“芦山地震研究专栏”(20135期)、“华北克拉通专题”(20147期)、“鲁甸地震专栏”(20149期)。在期刊网络平台建设方面,在技术上完成了优化和改进在线投稿审稿系统、移动出版平台、富媒体出版平台(RichHTML),读者ipad上实现离线阅读,2014年文章实现结构化、碎片化阅读。

3学报2013年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分析数据库》中影响因子为1.771,总被引频次6562,学科排名均第一;2013年在SCI-E中的影响因子为0.626,总被引频次是26145年影响因子0.854。目前,《地球物理学报》是SCI-E(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CA(美国化学文摘)、JST(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AJ(俄罗斯文摘杂志)、CSA(美国工程索引)、PA(美国石油文摘)、英国科学文摘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的统计源期刊。2013年起,同时被EI(美国工程索引)收录。

42014年,获得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2013年,获得国家百强科技期刊称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发),“2013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称号(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清华大学图书馆与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联合颁发)。8篇论文入选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

5、汇报了存在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稿源充足,2014年正式登记入库稿件 900余篇,录用率30%左右。但缺乏学术热点文章,文章引用率偏低。建议通过以下措施来改进:如请编委会根据各学科特点,提供热点问题和组织相关文章;对在5年内持续不断在本刊和其他相关SCI刊物上发表论文的作者和科研团队,给予优先发表的权利,以培育优秀中青年高产作者和重点科研团队;期刊年发文量基本控制在300400篇左右。

编委们认真听取了汇报,对编辑部一年来的辛勤工作、取得的成就和获得奖励等给予肯定,对存在的问题也开展了讨论,提出了一些改正措施。如针对某一个热点专题出特刊;增加编辑部退稿力度;发挥编委审稿、组稿、荐稿作用,编委12年要有一篇力作投给学报;对于英文版,可先少而精,再慢慢增加等。

最后刘光鼎主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继续办好学报。

(《地球物理学报》编辑部)


 

 


 

 

根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章程》,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指导和帮助下,“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进行了换届工作。换届工作经过了酝酿、提名、讨论和选举产生的过程。最后于20145月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产生了“第三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委员、常委委员、副主任和主任。

    首先,在2013326-29日“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参与主办的“地球物理新技术及应用成果交流会”(代表200多人,附件1)上发布换届信息,就新的委员会组成成员等广泛征求意见。

    其次,在由“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于20131014-16日在乌鲁木齐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研讨会”(代表250多人,附件2)期间,举行了换届工作会议(1015日,委员会委员、代表约60人),秘书长汤吉研究员作了第二届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并基于广大委员会委员和代表的提议,提出了第三届委员会成员和组成的候选人名单。参会代表就新的委员会成员进行了讨论,并建议,由于第二届委员会自200911月成立以来,工作出色,成就突出,在遵循《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章程》的基础上,委员会组成不宜做大的变动,但考虑到地球电磁学科发展较快,队伍迅速壮大,一些年轻科技骨干快速成长的情况,委员会组成人数可适当增加。由于十一届研讨会和中国地球物理年会会议时间冲突,与会专业委员会委员和代表到会名额有限,与会代表建议不进行现场投票,并建议在会后继续就候选人名单征求意见,以通信等方式进行选举。在2014313-15日由专业委员会参与主办的“物探新技术高级培训和研讨会”(代表约300人,附件3)上,再次就修改的候选人名单征求了意见,产生了最后的候选人名单。

最后,在第二届委员会秘书处主持下,就 “第三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正式候选人名单通过通信等方式进行选举。向委员会委员和有关代表发出信息共约150,收到返回意见140个。所有当选委员都得到三分之二以上返回信息的支持,选举结果有效。主要领导名单后附。

20155月第三届委员会举行了第一次通信工作会议,一致表示,将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领导下,坚决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会议精神,深化改革,不断创新,为取得新的进步继续努力,并将做好以下工作:

    1团结专业委员会所有成员和国内电磁地球物理学界同行,继续做好服务,为我国地球电磁学科发展作出贡献;

    2继续主办好两年一届的“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研讨会”(第十二届,2015年,长沙;第十三届,2017年);

    3积极响应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关于办好年会的要求,组织好与专业委员会或相关领域有关的专题会议;

    4在努力做好多种形式的学科交流的同时,积极支持有关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大学等举办相关专业的科学研讨会、交流会;

    5及时更新专业委员会网站http://www.geoem.info/,发布最新信息,刊出新的论文专辑和有影响的科学论文;

    6努力做好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交办的各项任务。       

  第三届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主要领导名单

主任委员:赵国泽

副主任委员:(10人)

魏文博  黄清华  王绪本  何展翔   

胡文宝  白登海  陈小斌  李予国  林品荣

秘书长:汤  吉  

 (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按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要求,在20146月完成专业委员会的换届改选工作,成立了新一届的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现就换届改选工作程序归纳如下。

一、换届改选预备会议

2014611日,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召开环境地球物理换届改选预备会议,会议由程业勋主任主持。重点讨论了换届改选的原则、方法及程序,新一届专委会的组成结构及今后工作的重点。经研讨大家一致认为,新一届专委会应年轻化,吸收年富力强、有活力精通专业的人员加入专委会;新一届专委会应领域化,吸收与环境地球物理有关的学科领域的科研人员加入专委会,如环境、工程、灾害、地下水、管线等领域;新一届专委会应热心化,吸收专业学识广、社会影响大、热心奉献高的地球物理学者加入专委会。同时在会上推荐出新一届专委会成员候选人,并以通讯或电话方式征求会员意见。

二、换届改选会议

2014617日,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召开换届改选会议,会议由程业勋主任主持。24名会员代表除1人请假外,23位代表进行了投票,通过投票,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顾5人、名誉主任1 人、主任1人、副主任3人、秘书1人、委员15人(其中京外7人)。

三、新一届专委会工作会议

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环境地球物理专委会后,召开了专委会工作会议,会议由杨进主任主持。新任主任、副主任、秘书及委员一一进行了表态,同时就专委会工作内容和工作重点进行了充分讨论,形成了初步意见。

1环境地球物理专委会要以学术交流为中心,兼顾技术推广、教育培训。学术交流要有中心内容,除继续坚持基础理论研讨外,要特别注重应用交流,以加强国家民生环境服务。

2环境地球物理领域很广,我们要拓宽领域,逐步推广。如已被国人关注的大气污染、固体垃圾污染、石油污染、未被国人关注的地下水保护和污染监测、环境工程(岩土工程、土木工程、重大工程环境安全)、天然环境灾害(滑坡、塌陷、泥石流、岩溶、洞室、沉降等)、交通道路(公路、铁路、地铁的病害)、尾矿矿渣、隧道超前地质预报、考古等领域。

城镇化建设和建设科技强国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有勇气冲向环境领域的主战场,有重点分步骤推进环境地球物理。

3新一届专委会要研究一些有所突破的项目与工作内容,搞一些新的技术发明推广。特别是当前地下水严重紧缺的情况下,借助《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和《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颁布实施的东风,重点研究京津冀地下水保护与污染监测的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力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4新一届专委会要走群众路线,发挥各个委员的作用。要有责任、有担当、有作为、有热心、有奉献。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做好环境地球物理工作。特别是对于京外委员,要有联系、有通信、有交流。根据当前中央狠抓环境治理的布置和企事业单位的任务及项目,新的专委员会委员要发挥自身特长,先组织几个专题讨论会,取得经验,在时机成熟的条件下,建立学科组。

:第六届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领导名单

   任:杨 

副 主 任:田  舍、李学军、谢向文

   书:武 

                         (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第二届专业委员会自2009年改选以来,在挂靠单位——第二炮兵工程大学和各有关单位的支持下,在各位委员的积极支持和参与下,在上级学会的正确领导下,已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

根据上级学会的指导精神,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于2014112日进行了换届选举。换届改选的组织程序如下:

1)刘代志主任委员作5年工作总结;

2)李夕海秘书长作换届筹备工作报告;

3)换届改选委员评议;

4)刘代志主任委员作第三届委员会工作规划。

根据专业委员会计划,第二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首先进行了5年工作汇报并成了立换届改选筹委会,实施了换届改选。新改选成立的第三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共有31名委员组成,经投票决定由刘代志教授任主任委员,龙凡高工、张金城教授、靳平研究员、刘怀山教授、王仕成教授任副主任委员,李夕海副教授任秘书长。新成立的专业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就专业委员会的下一步发展进行了讨论,形成了初步计划。       

(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20141112 日在青岛召开了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会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郭建秘书长出席开幕式并做重要讲话。第三届专委会主任委员赵永贵对第三届委员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秘书长冷元宝介绍了换届会议筹备情况及201467日主任工作会议确定的选举方法。

为做好换届工作,通过前后三次会议,以及筹备期间第三届专委会领导集体成员之间的电话、邮件联系与沟通,按照中国科协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及专委会章程的规定,就换届工作进行了深入讨论,商议通过了工作宗旨、筹备组成员、实施细则、第三届委员会先进个人评选等换届相关的具体工作。

本次换届选举会议实到委员86名,符合《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章程》中关于换届选举委员要达到总委员人数60%的规定。共收到参会委员及核实有效的缺席委员委托投票选票112张,有效选票112张。经参会的全体第四届委员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班子,主任底青云、副主任11名,秘书长徐佩芬。在唱计票期间,委员们修改、并通过了新一届《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章程》。

    为表彰专委会第三届委员会期间,热心专委会工作,甘于奉献,积极参加活动,为专委会运作与发展献计献策做出贡献的个人,评选出了“机构组织贡献奖”先进个人5名,分别是:曾宪强、刘玉乾、彭伟斌、周杨、薛国强,“学术活动组织贡献奖先进个人5名,分别是:李新、朱自强、王俊业、马延君、于景兰。

换届会议后,进行了四届一次主任工作会议。按照专委会章程规定,根据专业学组推荐的专家名单,经专委会领导集体遴选后产生了新一届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成员21名,设主任1名,副主任3名。另外根据推荐名单确定了3名副秘书长的人选。

新一届专委会将以加强学术建设为重点,提升专委会自身的服务创新能力;配合学会、并组织好各项学术、技术交流活动,增强服务委员的能力,为委员搭建更好的交流服务平台;积极发挥专家委员作用,调动各位委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使专委会工作迈上新台阶。

第四届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领导班子名单

  任:底青云

副主任:王怀洪  米晓利  邢文宝  冷元宝 张建清  李秀芳      陈昌彦 赵    徐佩芬  曾宪强 

秘书长:徐佩芬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2014112223日,全国天灾预测总结学术会议在北京工业大学举行。开幕式上,第四届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主任耿庆国教授作本届委员会工作总结。20141122日晚,由耿庆国教授主持召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会议。会前,第四届委员会名誉主任郭增建教授多次表示,因年事已高请求不再担任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任何职务。专业委员会依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有关章程的规定,经过近一年的反复磋商、酝酿,由第四届专业委员会常委和会员代表推选出43名第五届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委员,30位委员到场其他13位委员采取电话和邮件方式参加换届选举会议,通过无记名投票选举出第五届专业委员会常委,由常委再次投票选举出主任、副主任。会议表决通过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顾问以及荣誉委员名单。由新当选的第五届委员会主任高建国教授提名秘书长、副秘书长名单,并经会议表决通过。

    此次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换届改选,根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章程》精神制定《换届选举办法》,换届选举过程中严格按照办法中的规定,充分发扬民主,工作进行得顺利、有序。换届后,新增了一定数量的年轻委员,委员会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低于往届,为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这个学术团体充实了新鲜血液,注入了活力。

    关于未来的工作计划,高建国主任提出:

    1、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方针。“走出去”就是到一些会员代表所在单位举办每年两次的学术会议,一方面对会员代表的预测工作和进展加深了解,另一方面也可解决专业委员会经费紧张的局面。“请进来”就是邀请一些与专业委员会学科有交叉的专家学者到会交流,使大家开阔视野、拓展思路。

    2、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是一个整体,在每年4月的预测会议上,按照地震地质、气象水文方向分为两个专业组,根据大家的预测意见,提前绘制出当年地震地质、气象水文灾害预测图,提交研讨会供委员们深入研讨,经过集思广益、斟酌修改后呈报相关单位,努力发挥在天灾预测方面国家智库的作用。

    3、在每年11月的总结会议上,通过广泛征求全体委员的意见,对当年预测较好和为委员会做出贡献的委员予以表彰,以鼓励大家为灾害预测事业做出的不懈努力。

    4、关于开会形式,可考虑采取圆桌会议的方式,避免以往会议照本宣科的情况,提倡活跃思想、自由讨论。

第五届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主要领导

   任:高建国

副 主 任:白志强(常务) 孔繁恕  张启文 陈维升

秘 书 长:陈维升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


 
 

 

 

    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于20131014日和20141128日分别在昆明和三亚举行了两次会议,确定了新一届海洋地球物理委员会人员组成及主任、副主任推荐名单。两次改选工作会议的详细情况如下:
  
根据《会章》的要求,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于2013710日向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提交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换届申请报告。专委会先后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小规模座谈等形式进行了多次沟通与交流,并在第三届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领导刘光鼎院士、王家林教授等的指导、协商沟通下,针对第四届海洋地球物理委员会人员组成、主任、副主任产生程序等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20131014日在昆明云安会都召开了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专委会委员和有关单位代表共12人(刘光鼎,王家林,郝天珧、宋海斌,吴健生、丘学林、高金耀、吴时国、赵明辉、许江、张健、孙娅等)出席了会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郭建秘书长应邀指导了本次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改选会议。会议讨论了第四届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组成人选的问题,确定刘光鼎为专委会名誉主任,王家林,王光宇、陈邦彦为名誉副主任,郝天珧为主任人选,宋海斌为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人选,并组成宋海斌,赵明辉,许江,张健,徐亚的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秘书组,以最终完成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换届改选的民主选举工作流程。

20141128日在三亚举办海洋地球物理信息与资源探测会议期间,专委会举行了第二次换届会议,高金耀、郝天珧、孟祥君、宁杰远、孙珍、王万银、吴健生、吴时国、张健、赵明辉参加了会议,确认了新一届专业会委员名单(陈永顺、邓明、丁海涛、方剑、高金耀、郝天珧、李列、刘保华、柳建新、栾锡武、孟祥君、宁杰远、牛华伟、丘学林、施荣富、师学明、宋海斌、孙娅、孙珍、陶春辉、王宏斌、王修田、王守君、王万银、温书亮、吴健生、吴能友、吴时国、薛典军、许江、徐亚、杨胜雄、阎贫、张健、张训华、赵明辉),并对提议的主任、秘书长、副主任、副秘书长等人员进行了选举表决,产生了第四届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名单如下:

  任:郝天珧

副主任(以姓氏拼音为序):

高金耀  丘学林  宋海斌(常务) 王守君  吴健生  吴时国  杨胜雄  张训华

秘书长:宋海斌

   (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一.会议概况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于20121020日至23日与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在北京市联合召开。

本次大会实际与会人员1500多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2人。年刊《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2014》收录了1761篇论文摘要(包括6篇大会报告)。来自我国内地、香港、台湾的学者和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瑞士等地区的专家共1200人在大会上做了学术报告,其中大会报告6篇,地球物理学分会场大会报告9篇。

1020日上午朱日祥院士主持了联合学术年会的大会报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刘光鼎院士作了走向海洋强国的报告;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贾承造院士作了“中国能源供应与石油天然气勘探——进展与挑战的报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彭澎研究员作了“华北元古宙基性岩墙群与古陆重建的报告;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侯增谦研究员作了“大陆碰撞成矿作用的报告;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贺泓研究员作了“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的报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肖文交研究员作了“中亚构造带及拼贴增生过程的报告。

1020日下午,各学科学术报告并行进行,其中地球物理学分会场学术报告分两个会场进行,分别由陈晓非教授和黄清华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万卫星院士作了低纬电离层研究与中国非相干散射探测的报告;武汉大学李建成院士作了我国数字高程基准研究最新进展的报告;国家****入选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温联星教授作了地球内核的系列发现的报告;国家****入选者、吉林大学***教授作了电磁数据反演方法和技术的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晓非教授作了基于地震过程情景模拟的震害预测的报告;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中心王赤研究员作了子午工程建设成果的报告;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高孟潭研究员作了城市群大震巨灾风险源监控、灾害情景构建与备灾的报告;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徐礼贵作了非常规油气地震勘探技术及应用效果的报告;2014年度顾功叙奖候选人、北京大学臧绍先教授作了地球及岩石圈动力学研究的进展及问题的报告。同时2014年度傅承义青年科技奖候选人付广裕、李娟、刘雪军、谭茂金、田有、赵连锋也作了学术报告。

这些大会报告和分会场学术报告从不同的专业方向探讨了地球科学领域非常引人关注的海洋战略、油气勘探、成矿机理、灰霾成因、地震灾害、空间探测工程等热点问题,专家们的精辟分析与深刻见解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极大兴趣,报告之后的讨论互动非常热烈,表明了地球物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在地球科学前沿问题的基础研究及国家重大需求中的重要作用。

1020日下午地球物理分会场学术报告后召开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扩大会暨中国地球物理科技奖颁奖大会,140多位理事和代表到会。王小牧副理事长主持前半段会议,郭建秘书长作了2014年学会工作报告,通报了2014年度中国地球物理科技奖评选情况;常旭副理事长代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专家评审组介绍2014年顾功叙奖、傅承义奖、陈宗器奖推荐经过和评选情况,王绪本教授介绍了刘光鼎地球物理基金会2014年评奖情况,与会代表热烈鼓掌祝贺获奖人(名单见附件)。陈晓非副理事长主持了下半段的颁奖仪式,理事长陈颙院士等为获奖者颁奖并合影留念。到会理事就学会工作和学科进展积极发表了意见、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21日晚召开了《地球物理学报》编辑委员会工作会议,编委、编辑部工作人员等23人出席了会议,学会秘书长郭建代表学会了参加会议。主编刘光鼎院士主持了会议,编辑部主任、专职副主编刘少华编审做了2013-2014年度工作汇报,包括编辑部在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期刊取得的成就和进展、存在的问题和下年度工作计划。与会编委充分肯定了学报编辑部一年来的工作成果,对全体学报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并针对编辑部的工作报告展开了热烈讨论,从多方面为学报的发展和进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22日晚联合学术年会领导小组(会务组列席)进行了座谈,对本届年会的学术交流和组织工作情况进行了讨论和总结,在肯定本届年会取得的良好学术交流效果的同时,也对年会的组织工作及学术交流工作提出了中肯而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大会期间,共进行了69个专题(包括4个国际专题)的学术交流会,其中,地球物理学会场有34个专题(包括3个国际专题和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学技术奖专题报告会)。此外,地球物理还与地质等学科联合组织了多个专题的学术交流活动。

本次学术年会还进行了学生优秀论文的评选,在专题推荐出学生优秀论文奖候选人的基础上,最后经学术委员会审议评定,44位学生获本次学术大会的学生优秀论文奖。

年会期间,开展了成果和新产品、新技术展览,11个参展单位包括地震仪器厂商、地质仪器厂商、地质与地球物理勘探公司等,与会代表对参展产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宣传和交流效果。

二.学术年会报告会交流情况

(一)第30届年会实际设置33个专题(包括3个国际专题),具体如下:

国际专题:1. Progress in studies of geophysics and regional dynamics of Asia 2.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and inversion 3.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on shale gas.

地球物理学专题:1. 古地磁学与全球变化; 2. 电磁地球物理学研究应用及其新进展 3. 地球重力场及其地学应用; 4. 地热:从地表到深部; 5. 地球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 6. 岩石圈结构与大陆动力学; 7. 核幔边界和地核的结构及动力学; 8. 21世纪巴颜喀拉块体大震活动的动力学机制; 9. 深部地幔物质成分与结构探测; 10. 流体地球科学与巨型成矿带及重大自然灾害成因; 11. 深部高压结构、过程及地球物理响应; 12. 强震机理、孕震环境与地震活动性分析; 13. 计算地震学; 14.地下介质结构及其变化的地震面波、背景噪声及尾波研究; 15. 活动断层长期滑动习性、深部结构与地震; 16. 地球物理信息学的发展及应用; 17. 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 18. 油藏地球物理; 19. 地震波传播与成像; 20. 岩石物理与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 21. 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技术; 22. 煤炭资源与矿山安全勘查技术; 23. 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研究进展; 24. 浅地表地球物理进展; 25. InSAR技术、卫星热红外与地壳运动; 26. 卫星导航技术及其地球科学应用; 27. 海洋地球物理; 29. 空间天气与人类活动; 30. 地球生物学;以及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学技术奖专题。

(二)学术成果

本届年会展示了不少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提出了一些新的学术观点。由于内容太多,按照科技成果、新的学术观点、新的学科生长点顺序在各专题讨论会纪要中给出,详细内容见各专题讨论会纪要(将在学会网站和2015年《会讯》上陆续刊登)。

1.本届年会学术交流的特点:

1学科交叉是本届年会的一大亮点。作为首届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地质学等不同学科在组织各自专题的同时,还联合组织了多个交叉专题,取得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效果。

2学术交流国际化程度得到显著提高。国际专题数量和参会的境外代表人数均明显高于往年,并且在不少常规专题中也有境外学者的报告。参会者包括不少国际知名学者和国内著名专家,会场不仅爆满,而且讨论气氛非常热烈。

3研究成果丰富多彩,不仅涵盖基础科学前沿问题,也包括许多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成果。许多报告来自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重大国际合作项目、97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以及自然基金重大或重点项目等的研究成果,也因此吸引了不少听众与会交流讨论。

本届年会学术交流中存在的不足或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1虽然多数专题设置了反映所在领域热点、前沿问题的主体报告,但在报告的时间安排方面还不够合理,例如多数主体报告为所在专题的第一个报告,由于部分听众难以准时到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术交流的效果。

2今年年会出现了多个相近的专题(例如,围绕青藏高原这一热点问题),令报告人和听众均面临一定的时间冲突。建议适当规范、引导专题(尤其是热点问题的专题)的设置与组织工作,以便更好地促进学术交流的效果。

三.本届年会的特点和

    对今后年会组织工作的建议

    (一)今年会议的特点:

    1青年学生依然是本届年会的主要参与群体,体现了学科不断发展的希望和生命力。

    2本届年会专题设置采纳了征集方式,吸引了一批优秀、年轻的专题召集人(包括不少青年千人),为会议的专题组织工作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并且召集人的整体水平高、责任心强、组织工作也较往年更专业。

    3进一步加强了张贴报告的学术交流形式,交流效果比往年有较明显改善。

    4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在会议中心举办会议,并突出了会议的学术交流平台作用。

    5进一步加强了年会的网络化工作,实现了在线投稿、审稿、注册等功能,显著提高了会前注册的人数,提高了会务工作效率。

(二)对年会组织工作的建议

今年年会反映相对较集中的问题和建议:

    1进一步完善专题的组织与协调工作,整合、优化专题的设置,并充分发挥召集人的作用,稳步提高年会的学术交流质量。

    2继续加强年会的国际学术交流,吸引更多的国际一流专家参会,稳步提升年会的国际影响力。

    3加强年会的网络化建设,尽快实现在线缴费功能。

四.致谢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30届年会由学会承办,感谢会务组的辛勤劳动和精心组织。

专题召集人的无私奉献和高水平的组织能力是本届学术会议成功的关键,广大地球物理界同仁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也为本届年会奠定了成功的基础,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附:第30届年会“学生优秀论文奖”获奖者(按专题排序):

翟鸿宇  王璐琛   鹏     妍   朱尉强 伍文杰     刘琼颖    孙艳云 夏    王光明     欧阳龙斌

 凯 刘     韩建光     刘洪星  霍国栋 贺茜君  刘学建  李武群  刘少林  刘有山 陈宇澍  汪道兵  谈顺佳 

曹清华  高玲利 杨泽发  贺恩远  李金星       蒯家伟 高      祝红丽  丁慧霞  刘峪菲  刘一鸣 徐建鑫    

陈国辉  田亚洲

2014年度“傅承义青年科技奖”、2014年“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学技术奖”、2014年“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获奖名单见本期第10页,各专题总结将在学会网站(www.cgs.org.cn)和2015年《会讯》上陆续刊登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组委会)


 

 

201494日至5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的资助下以及甘肃省地震局的协助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和固体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在甘肃天水联合召开了“南北构造带岩石圈构造与地震”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杨文采院士的积极倡导下,固体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王椿镛研究员组织并主持了本次学术研讨会。西北大学的张国伟院士、中国地质大学的邓晋福教授、万天丰教授,以及来自北京大学、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警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震局等单位近40名两会委员和研讨会特邀代表参加了研讨会。本次研讨会还吸引了近20名青年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会。研讨会共安排18个学术报告,包括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闻学泽研究员和云南省地震局张建国研究员关于南北地震带地震活动性和地震动力环境的特邀报告。

杨文采院士先简要介绍了南北构造带的背景以及本次研讨会的主题,希望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专业就南北构造带的科学问题开展深入的研讨,达成共识,推动南北构造带研究的尽早立项。他强调指出地球物理在开展基础研究的同时,还要紧密联系社会发展,服务于资源和能源的勘探和开发以及防震减灾等国家需求;并请地球物理学报的刘少华副主编组稿,将本次会议的报告以专题形式在地球物理学报发表。甘肃地震局副局长袁道阳研究员代表甘肃省地震局介绍了甘肃天水的人文和地理背景,指出甘肃省位于南北地震带北段,请大家给甘肃省地震局的防震减灾、科研工作、人才建设多提宝贵意见,并表示为各位专家在南北构造带开展地球科学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帮助。

杨文采院士首先作了题为“南北地震带地壳三维密度结构与深部变形带”的学术报告,提出了用多尺度刻痕分析方法研究地壳三维密度、用密度结构对地震进行分类的学术观点。初步解释认为,南北地震带从北到南中下地壳的密度结构包含四种不同的类型,分别对应于拉张型、挤压型、挤滑型和拉滑型。不同类型的地壳密度结构与不同类型的震源机制密切相关。下地壳岩石的蠕动或许是大陆地震断裂活动的根源之一。

强震的孕育和发生取决于其深部的物性构造环境和动力环境。开展大陆内部强震深部孕震环境的探查,是揭示我国强震活动特性和进行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南北地震带的地震活动十分强烈,是我国重要的地震危险重点监视区。丁志峰研究员向与会专家汇报了中国科学台阵探测项目的总体部署、研究进展及完成情况,重点介绍了喜马拉雅计划的实施情况、以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及认识。“喜马拉雅计划”的流动地震台阵第一期和第二期分别布设在南北地震带的南段和北段。通过布设宽频带、密集分布的大型流动地震台阵,辅以深地震测深、大地电磁测深、重磁剖面探测、主动源重复探测等手段,开展点、线、面相结合的综合地球物理观测与解释,获取该地区的地壳与上地幔精细结构和介质物性的三维分布特征、深部应力及变形的分布,揭示强震发生的深部孕震环境,建立强震深部孕育环境和发生过程的动力学模型。

与会专家吴建平、陈棋福、周仕勇、嘉世旭、高原、于长青、朱守彪、雷建设、张元生、张雪梅、郭彪、沈旭章等介绍了在南北构造带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分别从人工地震、天然地震、背景噪声、数值模拟、热红外、地震构造、深部结构、壳幔变形、地震动力背景等方向作了深入探讨,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广泛兴趣和气氛热烈的讨论。

在中国大陆上是否存在南北构造带,什么时候存在的,南北构造带对中国大陆岩石圈构造有何影响等问题,很久以来都是人们所关心的课题。万天丰教授从中国大陆构造演化的角度,来探讨南北构造带的有关问题。他依据不同的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质资料,详细阐述了南北构造带的形成与演化过程,认为南北构造带是发育于新近纪以来地壳深部的断裂构造带。

张国伟院士对会议报告进行了系统总结。他重点论述了南北构造带的七大科学问题。这七大科学问题分别是:中国大陆南北构造带与南北地震带问题;南北地震带东西边界与南北延伸的内涵;中国大陆构造发展的动态趋势与大地构造区划;中国大陆构造中新生代东西部差异的演化;西秦岭松潘构造与青藏高原东北缘扩展;南北地震带地质研究的关键问题与策略;深化发展板块构造,探索大陆构造与动力学,构建大陆构造理论系统。

最后,王椿镛研究员作了本次研讨会的闭幕发言。我国地球科学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对南北构造带的深部结构、构造和地壳变形等方面进行了持续的研究。尤其是在2008年汶川Ms8.0级地震发生后,开展了大量的野外科学考察和流动地震观测,在南北构造带强震发生的深部构造环境和动力学过程等方面作深入探讨。“南北构造带的岩石圈构造与地震”这一中国大陆固体地球科学的重大议题吸引了众多地球科学工作者的关注。他感谢与会院士、专家及青年才俊的参会、报告、发言和讨论,并希望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南北构造带学科交叉研究的深入开展。

(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


 

 

        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解放军理工大学、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共同主办,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合办的第九次全国空间天气学研讨会于919日至22日在江苏无锡举行,会议主题为空间天气科学创新与驱动经济社会发展。多位院士及二十余位****入选者、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出席会议,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地区)的300余名同行参会。会议分为空间天气科学与应用发展态势、空间天气研究、空间天气探测、空间应用与开发、空间天气/气候与地球天气/气候关系五个大的科学专题进行了论文交流,包含了160个口头报告,以及中国科学院魏奉思院士、北京大学涂传诒院士、中国科技大学王水院士等14个大会邀请报告,并安排了张贴报告近50份,正式出版了论文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闵锦忠出席开幕式,国家气象局观测司司长王劲松出席闭幕式。该系列会议每两年举行一次,在国内外空间天气科学和应用研究领域有着重大影响。

  空间天气学是随着人类空天活动以及高科技领域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学科,是人类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的战略领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于2009年开始招收空间天气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并于2013年建立空间天气研究所,挂靠数学与统计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空间天气研究所所长蒋勇主持开幕式并介绍了大会的筹备情况。闵锦忠副校长代表该校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及空间天气学科发展的朋友们表示感谢。他简单介绍了该校的发展历史和近年来在人才引进、科学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阐述了空间天气学与大气科学的密切关系,并将结合该校的优势,努力将空间天气研究所建立成国内一流的空间天气学研究机构。此外,解放军理工大学大学科研部部长方秦也在开幕式上发言。

  魏奉思院士、涂传诒院士分别作了题为《发展空间天气科学 服务有效和平利用空间》和《太阳风磁流体湍流与太阳风加热》的大会报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数统院空间天气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吕建永作大会报告,介绍了该校空间天气学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此外,还有11位国内知名教授学者就我国空间天气学的研究、探测等展开综述及展望,并讨论了空间天气学在航空航天、电力设施、通讯导航等方面的应用。

本次大会闭幕式于922日举行。闭幕式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蒋勇院长主持,魏奉思院士在致辞汇总对大会的成功举行给予了肯定;国家气象局观测司司长王劲松出席并讲话。大会科学计划委员会评选出优秀青年论文15篇,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空间天气所博士研究生赵凯和王明获得该荣誉。

(摘自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天际新闻网站和空间天气专业委员会报道)


 

铁道分会第一届一次技术交流会

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物探与检测技术研讨会纪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铁道分会第一届一次技术交流会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物探与检测技术研讨会,于20141013日至14日在北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召开,来自铁路、航空、水利等行业的相关科研和设计单位以及仪器厂家共51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铁道分会主办,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承办,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中铁物探勘察有限公司协办。

    开幕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郭建秘书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赵永贵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分会工程物探专业委员会刘金光副主任,中国水利水电信息情报网常伟、刘康和代表,对会议召开表示祝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铁道分会主任、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培硕设计大师作了会议致辞,致辞回顾了铁路物探60多年取得的成果,充分肯定了铁路工程物探在铁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如何做好铁道分会的工作、促进铁路物探事业发展提出了要求和期望。

    本次会议围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物探与检测”的方法和技术进行了专题报告,共做报告10篇,专题内容涵盖了城市轨道交通物探工作中主要技术问题与对策、城市轨道交通地下不良地质体勘查、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检测、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等6大领域。铁一院韩咏琦总工做了“二维面波及其应用效果”报告,对该技术在地下防空洞、窑洞等地下洞室的探测效果进行了深入研究,展示了其研究成果的应用效果;铁二院的余年博士做了城市轨道交通物探工作中主要技术问题与对策的专题报告;中铁西南院李苍松总工结合多个城市地铁工程盾构施工,探讨了城市地铁地质探测技术的适应性;铁三院裴世建高工较系统介绍了城市地下管线探测及其风险对策,对如何规避地下管线探测的风险发表了自己的见解;铁四院禾永旺高工、西北院的赵常要高工报告了他们在基桩检测技术方法研究成果和应用实例;铁五院刘兰利副总系统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技术方法;中铁物探郭有劲总经理报告了利用综合物探方法在地下人防探测中的应用效果,特别对地质雷达技术在干旱地区应用进行了探索;劳雷公司的袁明德技术总监介绍了劳雷公司最新研发的物探仪器及软件。

    本次会议学术氛围浓厚、气氛融洽,专题报告后,与会代表围绕专题进行提问和讨论,发表各自见解,并提出解决办法和措施。会议在紧张、热烈、和谐、友好的气氛下,圆满高效地完成了全部议程。

    会议结束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铁道分会秘书长谢昭晖做了会议总结发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铁道分会邢文宝常务副主任宣布会议闭幕。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铁道分会)  


 

 

20141031日至112日,以“地球物理环境与国家安全”为主题的第十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题研讨会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来自国家海洋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东北大学、青岛22所、防化研究院、国防科技大学、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禁核试北京国家数据中心、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沈阳军区司令部工程科研设计院、解放军理工大学、海军工程大学、二炮指挥学院与二炮工程大学等20余家单位的专家和学者共7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开幕式由中国海洋大学刘怀山教授主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郭建秘书长亲临本会并致热情洋溢的欢迎辞。本次会议主要完成了2项议程。

     一、学术交流与研讨

本次学术会议由特邀报告和主题报告两部分组成。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刘保华书记作了题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应用展望”的大会特邀报告。海军工程大学边少锋教授、中南大学陈儒军副教授、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王庆宾教授、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李璟璟高工、禁核试核查北京国家数据中心王娟副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邹志辉副教授、防化研究院马彦工程师等23名学者分别就自己的研究成果做了会议报告,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

    二、专业委员会会议

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会议于111日举行。会议主要完成了四项议程:专业委员会年度工作汇报与评议、委员会换届改选、优秀论文评选以及下一届会议计划。

与会的专业委员会委员根据本次会议论文的交流情况和论文质量,在录用的67篇论文中,评选出本次会议的优秀论文一等奖8篇、二等奖15篇。在学会的青年学者论坛中,经评审共有5个报告获得会议优秀报告奖。

根据专业委员会计划,第二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首先进行了5年工作汇报,并在此基础上成了立换届改选筹委会,实施了换届改选。新改选成立的第三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共有31名委员组成,其中经投票决定由刘代志教授任主任委员,龙凡高工、张金城教授、靳平研究员、刘怀山教授、王仕成教授任副主任委员,李夕海副教授任秘书长。新成立的专业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就专业委员会的下一步发展进行了讨论,形成了初步计划。经与会委员讨论确定,第十一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题研讨会的会议主题为“国家安全(军事)地球物理”,会议将由第二炮兵工程大学承办,时间为201510月中下旬,地点为陕西西安。

    总之,这次会议作为国家安全地球物理领域的年度重要学术研讨会,为广大关心和支持国家安全地球物理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提供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平台和机会。通过会议交流,大家获得了丰富的信息,必将为国家安全地球物理的技术发展和进步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第七届工程物探与检测疑难问题暨城市工程

与环境物探技术研讨会纪要


 

   


 

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铁道分会主办,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承办的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与第七届工程物探与检测疑难问题暨城市工程与环境物探技术研讨会,于20141111日~14日在山东青岛召开,来自铁路、水利水电、煤田、公路交通、城建、石油等系统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160余位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参加本次会议,并有八家仪器厂商到会参展。

1112 日举行了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郭建秘书长出席开幕式并做重要讲话。第三届工程地球物理专委会主任委员赵永贵对第三届委员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秘书长冷元宝介绍了换届会议筹备情况及201467日主任工作会议确定的选举方法。本次换届选举会议实到委员86名,符合《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章程》中关于换届选举委员要达到总委员人数60%的规定。共收到参会委员及核实有效的缺席委员委托投票选票112张,有效选票112张。会议选出新一届专委会主任1名、副主任11名,秘书长1名。在唱计票期间,委员们修改、并通过了新一届《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章程》。

1113日~14日的研讨会期间,赵永贵、底青云、韩煊、王春和、徐佩芬、杨进、李貅等分别做了题为“中国城市工程物探技术的现状”、“CSAMT方法仪器及一些工程应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及其对工程物探技术的挑战”、“国内地质雷达技术的最新成果及发展方向”、“地铁工勘中的微动探测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城市环境物探技术与应用”、“瞬变电磁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关键问题分析”的特邀报告;陈昌彦、韩永琦、何刚等分别代表城建、铁路、水利水电等专业学组做了“城市道路塌陷与地下病害综合探测关键技术”、“二维面波及其应用效果”、“微地震监测技术在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研究”的典型行业应用报告。除了特邀报告,还有二十余位代表进行了以城市工程与环境物探为主题的交流发言,8位仪器厂商代表介绍了最新的地球物理仪器设备研发与工程应用报告。会议共收到34篇学术交流论文汇编成册,就近年来工程地球物理中的新方法、新经验、新成果以及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等,供参会人员共享和交流。

围绕“工程物探与检测及城市工程与环境物探技术”主题,本届会议的交流内容涉及城市、铁路、隧道等工程物探和工程检测的多个方面,来自铁路、水利水电、城建及高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介绍了新技术、新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本次会议收到了很好的学术、技术交流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此次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预定日程,对各位参会代表表示衷心感谢,对会议承办方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的领导及会务组成员的大力支持、周密组织安排与辛勤劳动表示诚挚谢意,对武汉市工程科学技术研究院、青岛骄鹏工程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岳阳奥成科技有限公司、湘潭天鸿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地安迈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瑞奥科贸有限公司等仪器厂商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暨翁文波院士逝世20周年纪念座谈会纪要


 

 


 

2014112223日,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翁文波基金会、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和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共同组织的“2014年全国天灾预测总结会议暨翁文波院士逝世20周年纪念座谈会”在北京工业大学举行。

    与会代表54人,收到学术论文、相关资料45篇,会前编印了《2014天灾预测总结研讨学术会议文集》。

来自全国各地从事地震、水文气象等灾害预测的54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对20144月全国天灾预测学术会议以来全国范围内发生的重大灾害对应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和学术交流。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专业委员会对2014年全国地震和水文气象等重大灾害的综合预测意见均有较好的对应,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是委员会专家们集体智慧和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开幕式上,耿庆国教授作了大会主题报告。中国留学人才基金会理事长马文普部长对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在2014年天灾预测方面,特别是对云南鲁甸等强震预测上取得的进展给予高度赞许。并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对巨灾灾害链预测研究的支持。曲克信老秘书长、郭增建教授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1123日下午与会专家全体参加翁文波院士逝世20周年纪念座谈会。翁文波生前是中科院院士,我国杰出的地球物理学家,石油勘探技术奠基人,信息预测理论和方法的开创者和实践者,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的创建者和首任主任。原石油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九届全国人大常委,现任世界石油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任、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王涛同志专门为纪念会撰写纪念文章,由到会的著名作家、学者王志明代为宣读。耿庆国、徐道一、王志明在会上作了专题报告。王志明与翁文波院士共事多年、得到翁院士言传身教,并多年跟踪研究信息预测理论,著有《当代预测宗师》、《翁文波传》和《翁家与石油》三部作品。天灾委员会的三届主任和与会同志先后在座谈会上发言,大家满怀深情地追忆翁院士渊博的学识、超凡的远见和伟大的人格,一致表示要继承翁院士的遗志,把天灾预测事业不断推进发展。座谈会进行中,翁院士的子女打来电话,向天灾委员会的前辈和专家学者表示感谢和美好祝愿。

会议期间,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按照地球物理学会的要求和总体部署开展了换届工作,选举产生第五届委员会常委、主任、副主任,同时任命秘书长,顺利完成委员会领导班子的新老交替。

会议结束前,高建国主任作了会议总结。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


 

 

为推动我国航空重力测量/重力梯度测量的发展,掌握重力及梯度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促进从事航空与海洋重力/重力梯度测量技术的研发人员之间的交流,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重力学科专业组主办,华中科技大学承办的“航空重力/重力梯度测量专题研讨会”于2014112325日在武汉成功举办。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滕吉文院士、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许厚泽院士、华中科技大学罗俊院士到会并讲话。来自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西安测绘研究所、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九院十三所、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707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东南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三院三十三所、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胜利油田西部新区研究院、安徽省勘查技术院等近40个单位的120余人参加了专题研讨。 

    华中科技大学周泽兵教授作为开幕式主持人进行简短的讲话,对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与感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郭有光研究员代表主办方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介绍了会议基本情况。华中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罗俊院士到会祝辞,并对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首次以航空重力/重力梯度测量技术为专题举办学术交流表示感谢。

    会议报告分为五个专题进行,第一部分“航空重力”专题由滕吉文院士主持,国土资源航空遥感中心周坚鑫研究员、西安测绘研究所孙中苗研究员、国防科技大学吴美平教授做了报告;第二部分“重力梯度”专题由许厚泽院士主持,华中科技大学涂良成教授、吉林大学***教授、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707研究所杨晔研究员做了报告;第三部分“航空重与海洋”专题由王谦身研究员主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九院十三所郭刚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刘向东教授、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高金耀研究员做了报告;第四部分“数据解释方法”专题由***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梁星辉助理研究员、兰州大学周文纳讲师、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刘金钊博士做了报告;第五部分“冷原子重力”专题由郭有光研究员主持,华中科技大学胡忠坤教授、浙江大学林强教授、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王谨研究员做了报告。此后进行了自由报告阶段,首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三院三十三所胡平华研究员报告了海空重力仪研制的进展情况;华中科技大学周泽兵教授介绍了国家十二五重大基础设施“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进展情况,并简要汇报了卫星重力测量和星载加速度计方向的研究进展与2013年搭载飞行实验的最新结果。上述报告既有理论和技术创新,也有发展前景预测,内容丰富,代表了我国目前在航空重力和重力梯度测量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对推动我国航空重力/重力梯度测量技术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会议报告结束后,参会代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对我国重力/重力梯度测量技术的发展提出了积极的建议。滕吉文院士充分肯定了本次会议达到了预期效果,不仅充分展示了我国航空重力测量和重力梯度测量的进展,而且加强了交流与合作,并呼吁大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加大力度推动我国在此领域能力的建设。最后,许厚泽院士从重力场测量技术和研究领域进一步阐述了静态重力测量、时变重力测量的意义和发展趋势,呼吁大家加快航空重力测量的工程化、产业化和应用,加强惯性导航与GNSS技术进一步融合,加强航空重力梯度技术的攻关研究,加强以冷原子测量等一批新技术研究。

    会后与会代表一起参观了华中科技大学引力实验中心山洞实验室,专家们近距离了解了引力中心在重力测量以及基础物理实验方面的研究工作。会后代表们一致认为本次会议内容针对性强、准备充分,收获很大。2015年初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重力学科组将召开第三次与地球物理仪器相关的学术研讨会。

(涂良成、周泽兵供稿)


 

 

    基于于国家信息安全,中央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已经明令政府采购中不允许安装Windows 8等操作系统。微软已经宣布停止对Windows XP的支持。寻找、选用我国自主、开源、确保信息安全基础的操作系统已经迫在眉睫。为适应这一需求,2014124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联合国家领先软件企业中标软件有限公司在京举办了“中标麒麟桌面操作系统”和“中标麒麟高级服务器操作系统”培训。

    来自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国家空间环境观测站等实验室、北京联合大学等多个研究所和数据中心、《地球物理学报》、《岩石学报》编辑部等20多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培训。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蔡晋安致词讲话,北京众和永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静、副总经理马优优出席了活动。刘博高级顾问、张增炫高级顾问分别做了中标麒麟桌面操作系统(XP替换版)、中标麒麟高级服务器系统的培训讲座。北京众和永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及Dell 中国资助了此次培训活动。

    培训主要分三部分:

    一、中标麒麟桌面操作系统XP替换版

    中标麒麟桌面操作系统是国家重大专项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民用、军用“核高基”项目桌面操作系统项目的重要研究成果,该系统成功通过了多个国家权威部门的测评,为实现操作系统领域“自主可控” 的战略目标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国产操作系统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刘博高级顾问介绍了该操作系统的功能及特点,中标麒麟桌面操作系统针对X86及龙芯、申威、众志等国产CPU平台,完成了硬件适配、软件移植、功能定制和性能优化,可以运行在台式机、笔记本、一体机、车载机等不同产品形态之上,支撑着国防、政府、企业、电力和金融等各领域的应用。系统除了具备基本功能外,还可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针对特定软硬件环境,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实现性能优化和个性化功能定制。

    二、中标麒麟高级服务器系统介绍

    中标麒麟公司的高级售前顾问张增炫介绍中标麒麟高级服务器系统。中标麒麟高级服务器操作系统是中标软件有限公司依照CMMI5标准研发、发行的国产Linux操作系统;针对关键业务及数据负载而构建的高可靠、易管理、一架式Linux服务器操作系统。

    中标麒麟高级服务器操作系统提供中文化的操作系统环境和常用图形管理工具,支持多种安装方式,提供完善的系统服务和网络服务;集成多种易用的编译器并支持众多开发语言,全面兼容国内外的软硬件厂商;在安全上进行了加强,确保关键应用能安全、可控、稳定的对外提供服务。

    基于中标麒麟高级服务器操作系统,用户可以轻松构建大型数据中心、高可用集群和负载均衡集群,虚拟化应用服务、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同时可以方便地进行集中监控和管理。

    中标麒麟高级服务器操作系统(龙芯)良好的兼容国产处理器和服务器,将x86结构下的系统服务及应用技术在龙芯版本上实现。全面兼容国产数据库及中间件软件,能实现基于国产处理器架构的高可用集群和负载均衡集群的迁移任务,从而成为国内电子政务、信息化管理等应用中领先的技术方案提供商。

    三、戴尔大数据时代存储解决方案

    戴尔解决方案顾问唐宏为大家介绍戴尔公司关于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存储解决方案的一些理念。

    短短两三年时间,大数据概念从无到有,如今已然成为IT当中炙手可热的新话题,因为容量巨大的数据背后,还蕴含着巨大的价值和商机。大数据类型不尽相同,不同客户面对的问题也有所不同,所以大数据对于客户来看也有不同的含义。对于大数据的发展,戴尔解决方案顾问唐宏提出了五个不同的阶段:对大量数据进行收集和保存,而没有充分利用;对信息作出反馈,采取措施;通过一些基于测试的数据管理以及某些程度的一些自动化措施,对数据充分应用,满足业务需求;主动应对,从而能够充分地理解业务过程中的一些主要指数;让数据充分发挥战略价值,复杂的建模和解释,真正帮企业做出复杂的决策,让企业更具竞争性。

    “戴尔的价值在于了解客户的需求,跟客户坐下来去讨论怎么样能够有循序渐进地一种解决方案。”戴尔顾问唐宏说。以客户为中心,这是戴尔对于大数据的观点。

    培训期间,专委会成员及相关人士还实地考察了中标公司的科技成果展厅,中标软件公司开发人员为在场人员一一讲解了展厅中的产品,包括安装了中标麒麟桌面操作系统、高级服务器系统样机的展示与操作等;中标公司参与的各项党政军背景的项目,如“金”字头系列工程、地铁电子检票系统等。

    参与考察的人员随后表示国产操作系统及其相关应用的开发是大势所趋,即是国家政策的选择,也是时代的选择。中标公司在这个领域确实走在了其他企业前面,但是我们也应当注意到,这个领域才刚刚起步,很多地方还不成熟甚至是处于待开发的状态。鉴于此,我们应当呼吁各界的支持与配合来为这一新兴领域营造更好的生态环境,当然也少不了政府的利好政策。其次是吸引更多的人才、企业进入,目的是形成一种“抱团”式的发展模式。操作系统必须得到硬件系统和第三方软件的支撑,所以只有整合软、硬件厂商的资源,才能称其为完整的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的国产化道路还很漫长,未来国家将会进一步在政策上利好这一领域,而企业自身也在积极地探索出路,尝试涉足方兴未艾的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也现身于手机、平板电脑屏幕,以及比较“冷门”的车载信息终端,甚至智能电视的荧屏上——或许,新的突破口就藏在那里。

         (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


 

 

为加强地应力测量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提高地应力探测与观测水平,进一步开展深部应力测量技术与方法的实验研究,促进大陆岩石圈应力环境及其动力学机制研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岩石圈应力专业组于20141215日在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召开了“岩石圈应力观测与应用”学术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所长谢富仁研究员主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主任委员滕吉文院士和名誉主任委员赵文津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副所长马寅生研究员、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副所长杨树新研究员、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惠民高工,以及来自中科院、地科院、地震局、中石油等单位从事地应力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年轻科研人员30人参加了研讨会。

马寅生、杨树新、陈群策研究员等六位专家学者在会上作了“地应力测量与检测标定技术研究”、“中国陆域地壳应力场数值模拟研究”、“工程区地应力场综合确定与分析方法研究”等学术报告。

与会专家对有关深部地应力测量理论技术与应用研究、应力应变观测及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石油勘探工程地应力应用等相关内容进行了热烈讨论;滕吉文院士、赵文津院士围绕地震预测的地震孕育发生发展的深部应力环境、地应力测量浅层与深层关系、工程地应力应用等方面研究进行了指导,并强调了地学各学科的相互联系、广泛融合的发展。与会的专委会委员还对岩石圈应力工作组2015年工作计划进行了交流。

(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岩石圈应力专业组)


 

 

 


 

一、2014年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顺利完成

2014816日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在济南进行。这次评审经评审专家分组初评、评委会审议,评审结果于91日在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网站公示。本次共34个项目参加评审。中国海洋大学《地球物理环境资源勘探关键技术及应用》等共7个项目获得一等奖,12个项目获二等奖,15个项目获三等奖。

二、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推选的会员李书华荣获“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2014917日,由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与山东省公务员局联合下发《关于表彰第八届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的通报》,经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推荐、山东正元地球物理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书华被授予“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光荣称号,给予记二等功奖励。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2014816日,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在济南召开2014年常务理事会议,学会荣誉理事长、山东省政协副主席栗甲和山东省科协办公室主任邵新贵、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局局长邵先敏和理事长刘元生、副理事长郑明坤、梁桂芝、王怀洪、张训华、韩文功、秘书长张善法等27位常务理事出席会议。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局是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的挂靠单位,邵局长在发言中首先表达了对学会工作的支持,赞扬了学会的工作,表示了国家改革发展之际地球物理勘查遇到的挑战与机遇,希望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为推动行业发展做出新贡献。

刘元生理事长做了关于2014年上半年工作情况的报告和下半年工作安排。上半年进行了新老会员的重新登记工作,推荐学会理事李书华评选获得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举办了多次学术及科普活动。按照山东省民管局要求,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届理事会今年应该换届。会议讨论通过了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关于换届选举工作方案和选举办法(草案)。常务理事会一致通过聘任山东省政协副主席许立全为学会荣誉理事长、增选胜利油田副总工程师运华云为第二届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增选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郑彦鹏为学会理事。学会初步决定2015年“世界地球日”举办大型科普宣传和签名系列活动。学会将进一步发挥对会员和会员单位的服务作用。

山东省科协邵主任在发言中说,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学术会议水平国际化、前沿化,科普活动令人印象深刻。希望学会加强能力建设、承接政府职能,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经济。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地理信息专业委员会主任李学军和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主任邹明富分别介绍了地理信息产业和新能源基地的发展情况。

栗副主席发表了即席感想,赞扬了学会工作取得的丰富成果,表达了三点希望,一是地球物理技术的应用直接关系国家发展,必须要重视;二是要研究新方法新技术,开展大数据研究;三是要加强学会建设,承接政府职能。

会议进行了2014年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传达“全省科协系统干部读书班”学习内容


 

117日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召开七届六次理事会,传达省科协举办的中国科协八大代表(陕西)暨全省科协系统干部读书班”的学习内容,由秘书长冯宏引领,就习近平有关科协工作的讲话、精准科普、陕西省创新型省份建设和当前国际热点问题等四个专题的学习内容进行了分享。理事长李貅组织大家,就新时期学会进入科技革命主战场的切入点和如何在陕西创新经济建设发挥支撑作用进行了主题讨论,对后网络时代的精准科普途径进行了专门交流。通过学习和讨论大家得到许多启发,认为深化学会与企业联合、积极开展广泛意义的科技评价、利用网络面向会员和社会开展即时科普、参与入校学生专业认识和毕业生择业指导等等,都是学会工作创新的新途径。另外,科技一线人员关注国际热点问题和理解国家外交工作出发点是非常必要和重要,使得科技工作者在工作和生活中对社会问题和国际问题保持正确的认识角度和立场。大家一致要求,将这些好方法纳入下年度工作,制定好2015年工作计划和专项活动计划,促进学会工作创新和工作绩效上台阶。     

(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上海市地球物理学会于20141112日在上海市科学会堂进行了第八届换届选举工作。应到代表80人,实到代表76人。会上第七届理事会进行了任届四年来的工作总结,报告了财务审计情况、章程修改等内容。随后进行换届选举工作,经无记名投票,新选出第八届理事41名,其中有33名年龄在55周岁以下,占总数80%以上。接着进行第八届第一次理事会,以无记名投票表决选出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秘书长、监事等13名。经理事长提名,方连璋同志继续担任常务副秘书长职务。换届后学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附:

  上海市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领导名单:

理 事 长:耿建华

副理事长:朱元清  刘望军  杨惠根  张敏强

          黄乘利  舒嵘

常务理事兼秘书长:杨文达

常务理事兼监事:  杨志根

(上海市地球物理学会)


 
 

 

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会同八家省级学会成功举办

“首届辽宁省青少年创新能力大赛”


 
 

 

    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与辽宁省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研究会、辽宁省数学会、辽宁省化学会、辽宁省动物学会、辽宁省植物学会、辽宁省地理学会、辽宁省传播与科技研究会共八省级学会共同发起,成功举办了“首届辽宁省青少年创新能力大赛复赛”。作为参与全国科普日活动的形式之一,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参与了数学、物理两个学科的命题和综合考试的阅卷以及面试的主考工作。

    2000多名参赛高中生中脱颖而出的全省各市367名优秀学生进入复赛。复赛于20141116日在沈阳建筑大学举行。复赛由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组成,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考试采取一卷多学科笔试加面试的模式。在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学生创新潜能的同时,也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首届辽宁省青少年创新能力大赛最终评出一等奖10名,二等奖40名。此次获奖将作为30所自主招生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16日下午对获奖学生予以表彰。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石殿祥担任面试主考并为一等奖获得者颁奖。

    1117日辽宁新闻节目对此项活动作了报道。            

(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


 

 


 

 

 


 

  作为中国科协会员日活动之一,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于20141211日应盘锦市科协邀请在盘锦市双台子区辽河小学举办“提高数学素养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科普讲座。出席科普活动的有盘锦市科协科普部、双台子区科协和盘山县科协的领导同志。辽河小学的40多名师生参与了互动。

    讲座通过Bash游戏、逻辑推理游戏、ICG组合游戏向孩子们讲述数学素养的提高对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激发了孩子们对数理科学的浓厚兴趣。在互动中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学会秘书长石殿祥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一一作答,如:地球为什么不是纯粹的球形;地球自转、惯性系统、科里奥利力,大气环流等许多地球科学方面的问题,并把《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刊登的科普文章“发现六根火柴问题的多种可能解”分发给同学们,使他们对如何打破思维定式、避免从众、僵化的思维方法有了新的认识。学校和孩子们对此类科普活动非常欢迎。

(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


 

 


 

 

20141210,河南省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一次常务理事会议在郑州召开。学会理事长王夫运,副理事长卢国合、程礼来、郭玉松、刘新年、蔡其新,秘书长田晓峰等17位常务理事会成员及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还邀请了部分会员单位的代表列席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程礼来副理事长主持。

王夫运理事长首先对与会代表表示欢迎,然后全面肯定了学会的前期工作成绩,并对学会的换届情况进行了简单总结。他指出,当前国家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这对学会和广大从事地球物理探测研究和应用的会员单位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重要机遇,要群策群力,抓住契机,共谋学会发展。

会上,学会秘书处就近年来学会开展的会员发展、学术会议、成果交流、科技评奖、科普宣传等主要工作进行了详细汇报。程礼来副理事长组织大家讨论了学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下年度工作计划、省地球物理学术交流基地建设,并重点讨论了2015年学术年会的召开计划,还审议了学会会徽和网站设计方案。

本次会议气氛热烈,大家注重务实,踊跃发言,就学术交流、科技奖励、创新联盟、成果转化、学会宣传、会费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大量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制定了2015年学会工作方案,为学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河南省地球物理学会)


 

 

 


 

    浙江省地球物理学会换届选举会议于20141212日在杭州清水湾假日酒店召开,出席本次会议的有会员单位代表有41人。

    本次大会分二个阶段进行;上午的会议为第一阶段,由三届理事会傅建武副理事长主持。楼颂平同志代表省科协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三届理事会的工作进行了肯定,对新一届理事会提出了希望与要求。蔡伟忠院长代表挂靠单位向与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并表态将一如既往支持学会工作,为学会的发展尽好挂靠单位的责任。三届理事会理事长何良军同志在会上作了学会工作报告及财务收支情况的说明,对三届理事会的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钟庆华秘书长宣读了学会章程修改草案,提请会员代表大会讨论。

上午会议另一个重要议程是进行了学会四届理事会的选举。经41名代表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学会22名理事。随后新一届理事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对理事长、副理事长进行了选举,确定了本学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会以及秘书长。新当选的学会第四届理事长何良军同志宣布了理事分工以及授予学会名誉理事长的决定,并代表第四届理事会讲话,表示新一届理事会将继续发扬学会的优良传统,大力加强学术交流,努力提高本省地球物理工作水平,并将在加强相关专业学会间交流合作、扩大学会影响力方面多做工作。

下午为第二阶段会议,由学会理事长主持。学会10家会员单位就各自工作领域的工作进展情况和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大会交流,内容涉及地震震害评估、页岩气勘探、地热资源勘查、堤坝探测与防渗、物化探技术应用等方面,学会理事长何良军主持了交流并进行了点评和总结。

附: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名单

理 事 长:何良军

副理事长:田    庄锡进  陈文华  高金耀  赵国安  傅建武  

秘 书 长:钟庆华

由理事长、副理事长7人组成常务理事会。

(浙江省地球物理学会秘书处)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于20141226日在太原召开,89位会员代表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的任务是,总结第二届理事会的工作,选举产生新的理事会成员。山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高宗强总工、山西省煤炭地质148勘察院翟晋忠总工、霍州煤电集团公司地测处张水合处长到会祝贺。

王俊业理事长代表第二届理事会作报告,从七个方面总结了学会四年来的工作。

1. 学术活动。四年来共举办了三次大型学术交流活动和两次学术茶座。分别是2012年在晋祠召开的煤矿采空区“煤矿采空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暨第五届工程物探疑难问题研讨会”,来自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228位物探工作者参加了学术交流;2013在山西铁道大厦主办了“山西地球物理学术交流会”,骄鹏(北京)科技公司、劳雷工业公司、重庆地质仪器厂联合协办,89位地球物理和物探仪器公司代表参加了交流;2014年与矿山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等单位联合主办,在大同召开了“全国煤田地质电法勘探学术交流会”,130位物探工作者参加了交流;2011年、2012年围绕煤矿采空探查的技术应用、管理等问题在山西省科协举办了两次学术茶座,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2. 积极参加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学术活动和省外地球物理学术交流。

 3. 参加了省科协每年组织的科普活动;完成了地球物理《学会志》编写;完成了省科协政府决策性调查项目“晋中盆地地热资源调查与研究”。

4. 编印了《山西省地球物理学术论文集》,发表了40篇会议优秀论文,并委托核心刊物《物探与化探》杂志社出版了十月份增刊。

5. 及时向省内新闻媒体、网站宣传报道了山西地球物理学会的工作动态,办起了学会网站。向社会宣传学会的工作,也作为学会与全省地球物理学会会员沟通的桥梁。

6. 在组织建设方面,吸收了五个新会员单位入会,及时调整了常务理事会成员,配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完成了老会员登记与新会员申请工作。

7. 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审查,完成年检年审,接受了省有关部门对社会团体“小金库”的财务检查工作;按照山西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等上级部门“山西省全省性社会团体清理规范工作方案”文件精神,学会进行了自查自检,完成了领导班子清理整改工作。

总结报告之后,会议向2014年参加学会的会员单位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地质处、大同市水土保持监督监测中心、长治市高原综合勘探工程有限公司、山西煤炭进出口公司地测部四个单位颁发了团体会员证书;向为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创建和发展做出贡献的第一届、第二届秘书长闫维彰同志颁发了荣誉证书。

  会议按照学会章程和政府有关部门对学会领导成员的要求,进行了换届选举,以无记名投票选出了57 人组成的第三届理事会、28人组成的常务理事会和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及副秘书长人选。

刘鸿福代表新一届理事会成员发言,他说,创业难,守业更难。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自成立以来,在学术交流、科学宣传、普及、组织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逐步走向成熟。新一届理事会要自觉接受政府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领导,继续把学术交流作为学会的主要工作,不断加强与全国地球物理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并通过交流、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会员的学术水平和工作能力。

    附:新一届理事会主要领导名单

理 事 长:刘鸿福

副理事长:刘邦涛  李建国  张建兵  席建福 田忠斌  崔雅民

秘 书 长:王俊业

副秘书长:郭崇光、杨德义、张荣、李莲英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我会三位会员荣获中国科协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根据中国科协的要求和评选条件,经单位会员推荐、常务理事会审定、网上公式,我会推荐上报的3位会员王 平(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张青杉(中国冶金地质总局)、黄清华(北京大学地球空间科学学院)荣获中国科协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20141219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

(季 刊)

      2014              4           总第126

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编辑出版:《会讯》编辑部

编:曲克信                          本期责任编辑:苏

编:100029                          发行:苏

址:北京市9825信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编辑部 联系电话:010-82998257

学会网址:http:www.cgs.org.cn                        电子信箱:zgdqwl@163.com

  北京内部报刊准印证第(Z1567-98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