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第116

 

科协精神

民政部首次开展学术类社会团体评估 中国科协所属学会成绩优异

 

学会工作

第八届第八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暨向主要支持单位汇报会纪要

第八届第九次常务理事会议纪要

第八届第十次常务理事会议纪要

第八届第五次秘书长工作会议纪要

2012年全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联席会议纪要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三届三次主任工作会议纪要

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八届四次工作会议纪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2年科技周科普活动总结

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2012年南宁工作会议纪要

 

学术交流

27届学术年会古地磁学与全球变化地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电磁方法研究与应用地球内部结构与其动力学岩石圈结构及大陆动力学地震学与地震构造学区域尺度重复震源探测“计算地震学研究进展”分专题讨论会纪要(续)

2012年全国天灾预测研讨学术会议纪要

2012年煤田测井联合会春季学术年会会议纪要

   

地方学会

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2011年工作总结和2012 年工作要点

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召开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评选科技成果

“世界地球日”中外专家走进中学校园——孔氏“庙学”

湖南省地球物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在中南大学召开

广东省地球物理学会承办广东省科协论坛47期报告会

广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科普活动周简报

 

报道

第五届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国际会议在湖南长沙胜利召开

蔡尔诚先生荣获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称号

国际地震预测研讨会在北京工业大学成功召开

 

通知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 第一号通知

关于推荐、申报2012傅承义青年科技奖顾功叙科技发展奖候选人的通知

我会6位青年科技工作者荣获2005——2009马塔切纳青年优秀论文奖


 

民政部首次开展学术类社会团体评估

中国科协所属学会成绩优异


 

为进一步提高学术类社团的公信力,促进学术类社团的规范化建设,推动学会健康有序发展,民政部于2011年正式启动了全国性学术类社会团体的评估工作。20116月,民政部正式印发《民政部关于开展2011年度社会组织评估工作的通知》,这是民政部首次开展针对学术类社会团体的评估工作。中国农学会等37个全国学会接受了民政部的评估。

经过半年多紧张的评估,民政部于20126月公布了2011年度全国性社会组织评估等级结果,中国农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等3个学会获评为5A级全国性学术类社会团体,中国粮油学会等19个学会获评为4A级全国性学术类社会团体,中国消防学会获评为4A级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另有13个学会被评为3A级,1个学会被评为2A级。

从评估结果看,获得3A级以上评估结果的学会达到中国科协参评学会总数的97.3%。在民政部评出的5A级的学术社团中全部为中国科协所属学会,4A级学术社团中有73.1%是中国科协所属学会,这充分展现了中国科协所属学会的优秀风采。

中国科协将以此次评估工作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学会管理工作,加强对学会的指导和监督,促进学会能力的全面提升,更好的发挥学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摘自中国科协网站)


 

 

第八届第八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暨向主要支持单位汇报会纪要

 


 

2012110日,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第八次常务理事会,本届常务理事23人,实到18人,其他5人采用通信方式参与了会议,秘书处全体人员列席会议,符合学会章程规定的法定人数,会议决议有效。会议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陈颙院士主持。

郭建秘书长向常务理事汇报了2011年度的学会工作、财务情况及下年度工作设想,请常务理事审议提出意见和建议,大家对2011年学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特别是国际交流和学术年会工作较往年有了很大进步,做好在科技部登记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技奖评审工作,将对推进学科和学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研究和讨论了以下内容:

1、审议通过了秘书处根据中国科协要求提出的2012年学会换届改选的筹备工作建议和学会换届改选办法,即差额选举,先由会员代表大会选出理事成立理事会,再由理事会选出常务理事、秘书长、副理事长和理事长。由秘书处拟定换届改选办法细则(草案),交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后报送中国科协。

2、审议通过了2012年学会换届改选的会员代表大会与第28届学术年会同时进行的建议,时间10月中下旬学术年会前,地点北京。

3、审议通过了2012年开始开展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颁奖时间拟定于每年年会开幕式,学会秘书处负责具体实施。

4、审议通过了2011年学会工作报告和2012年工作计划及财务情况汇报,就下一步要开展的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希望加强与国际学术组织间的交流与合作,打出自己的品牌,扩大学科和学会影响力。


 

 

第八届第九次常务理事会议纪要

 


 

时间:410-20日;

会议方式:网络通信。

参会人员 :常务理事23人,20人回复意见同意,3人因故未回复,符合学会章程规定的法定人数,会议决议有效。

按民政部和中国科协的要求,秘书处根据第八届第八次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的意见,起草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换届方案草案》,发送给常务理事和副秘书长审阅,常务理事将意见回复秘书处。

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以下内容:

1、审议通过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换届方案草案,并通过换届改选工作委员会、执行机构和人员的分工与职责、理事候选人标准、分配原则、推荐及选举方式和名额分配方案;

2、审议通过了10月中旬年会前召开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地点北京。


 

 

第八届第十次常务理事会议纪要

 


 

    间:201261-8日。

会议方式:网络通信。

参会人员:本会常务理事23人,20人通过手机、邮件回复意见,其中18人就会议内容进行回复,2人回复收件回执,符合学会章程规定的法定人数,会议决议有效。

会议就我会申报《学会能力提升专项优秀科技社团奖项》工作和学会其它有关工作进行了研究讨论。各位常务理事一致同意我会参加《学会能力提升专项优秀科技社团奖项》的申报,大家认为:地球物理学会是中国成立比较早和比较活跃的学会之一,在国家很多层面的工作中做出诸多战略性贡献,学会无疑应属优秀的行列。建议学会一定要重视此项工作并积极组织申报,要发挥各理事会成员单位、各位理事的作用,共同努力完成中国科协关于组织实施学会能力提升专项的申报工作。

各位常务理事对秘书处提交审议的有关文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审阅,并将有关修订意见及时反馈给学会办公室,使奖励制度、职称评审和项目申请工作更加完善,为顺利开展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基础。

会议审议通过了以下内容:

1、审议通过我会申报《学会能力提升专项优秀科技社团奖项》。

2、审议通过《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单位会员管理办法》(试行)

3、审议通过《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试行)

4、审议通过《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实施细则》(试行)

5审议通过《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科学研究员、副研究员职称申报办法》(试行)

会议还通报了中国科协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推荐评选工作进展情况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换届改选工作进展情况。


 

 

第八届第五次秘书长工作会议纪要

 


 

2012414日在广西南宁召开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第五次秘书长工作会议。郭建秘书长、曲克信、吴海澂、孙建国、孔繁恕、刘元生、于学伶、倪四道、赵镨副秘书长到会,黄清华副秘书长因教学请假。学会办公室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郭建秘书长主持会议。

首先郭建秘书长对事先用邮件发给各位秘书长的学会文件作了详细说明,请大家对换届改选方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技奖励办法、职称评审条例提出意见和建议。

到会的副秘书长认真讨论了相关文件,并就做好学会与会员单位的联系工作、积极申请“提升学会能力”项目、学术年会活动方案和落实今年活动经费等项工作进行了商议和安排。

郭建秘书长做了会议总结,今年学会工作头绪较多,请各位副秘书长加强联系,各负其责,齐心协力做好各项工作。会后秘书处将修改文件、形成建议后报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为开展下一步工作提前做好准备。


 

 

2012年全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联席会议纪要

 


 

2012414日至17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2年全国秘书长联席会议在广西南宁举行,受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委托,广西地球物理学会承办本次会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郭建秘书长,曲克信、孙建国、刘元生、吴海澂、孔繁恕、倪四道、于学伶、赵镨副秘书长,吉林、河北、山东、广西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北京、辽宁、吉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上海、浙江、云南、广东、湖南、湖北、贵州、河南、广西等十六个省(市、自治区)地方学会秘书长,以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办公室、广西地球物理学会工作人员共计41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参加会议的地方学会之多、人数之多是历届全国秘书长联席会议之最。广西科协李思平副巡视员、科协学会部莫如平部长莅临会议指导,并与到会代表合影。

会议主要内容:

一、广西地球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葛为中教授主持会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和广西科协李思平副巡视员,分别代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广西科协致辞。

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秘书长倪四道主持会议,郭建秘书长传达了中国科协学会秘书长工作会议精神,汇报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1年和2012年一季度工作情况,介绍了2012年工作要点;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秘书长吴海澂汇报了学会的科普工作情况。

三、郭建秘书长主持会议,各地方学会交流了2011年学会工作和2012年工作安排意见,就今年学会开展的几项主要工作进行了讨论和交换了意见,特别是对会员管理、职称评审、筹集经费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会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秘书长曲克信通报了201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的投稿统计情况,表彰了2011年“优秀通讯员奖”单位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秘书长孔繁恕为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金。最后郭建秘书长做了会议总结。

会议认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各地方学会都要认真学习贯彻和领会中国科协学会工作会议精神,把握和发挥好地球物理学会作为专业学会在促进科学技术繁荣发展,促进科学技术普及推广,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促进科技人才成长等诸多方面的积极作用。以提升学会能力为抓手,加快学会的创新发展。各地方学会在地方科协领导下,主动与省(市、自治区)科协加强联系、沟通,以争创优秀学会、培育品牌活动为目标,抓住机遇,主动作为,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的扶持政策,把地球物理学会建设成为具有学术影响力、社会公信力、会员凝聚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现代科技团体。

郭建秘书长提出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2年十个方面工作要点,也是今年学会的主要任务。这些工作既有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层面的,也有各地方学会层面的,需要上下统一,积极配合。各地方学会秘书处、秘书长要为做好这些工作发挥积极的作用。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主编曲克信要求各地方学会积极投稿,除了反映各地方学会工作动态的稿件外,也要适当增加专题性研究方面的稿件,丰富稿源的内容。

四、会议期间,还举行了下列活动:

1、召开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第五次秘书长工作会议。除副秘书长黄清华教授因教学请假外,9位秘书长和学会办公室工作人员到会。郭建秘书长主持会议。会议讨论和商议了换届改选、评选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技奖、职称评审、学术年会等相关文件和工作安排,修改文件、形成建议后报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为开展下一步工作提前做准备。

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与部分地方学会商议,向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建议各地方学会秘书长为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并由广东地球物理学会牵头,联合华南理工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拟设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南方培训基地。

3、在大家的提议下,本次会议为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作三十年的老秘书长曲克信研究员、吉林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李舟波教授、北京市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任国泰老师,三位地球物理界和学会工作的老前辈庆祝八十岁生日。与会同仁从不同的角度畅谈了与三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相识、相遇、相知的经历和感受,致敬之情溢于言表。大家表示要学习他们热爱学会、热心学会、无私奉献的精神,努力搞好学会工作,同时祝福他们健康长寿、幸福快乐。通过为他们庆生,我们看到了事业的传承,精神的延续。

                                                                                                                          (广西地球物理学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处)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三届三次主任工作会议纪要

 


 

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办,水利电力物探科技信息网承办,中水顾问集团北京院、武汉长盛工程检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三届三次主任工作会议于2011422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到会并做了重要讲话。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赵永贵,常务副主任曾宪强、张兴昶、马延君、徐义贤、冷元宝,副主任委员邢文宝、张建清、米晓利、陈昌彦,秘书长、常务副秘书长,副秘书长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办公室主任苏枫等近40人参加了会议。

上午,曾宪强常务副主任主持了会议。

首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做了重要讲话,传达了中国科协会议精神、全国学会的发展态势及国家对全国学会的支持情况;介绍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2年的主要工作;特别就学会已做或将做的工作做了介绍,主要有:(1)开展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技奖评审工作,包括针对团体的科技进步奖和针对个人的科技创新奖;(2)推荐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3)解决针对会员的职称评审问题;(4)推进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工作;(5)准备环太平洋的近地表地球物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工作。并希望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把不同专业的人才聚集在一起,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具专业特色。

然后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赵永贵研究员做了2011年度工作报告。报告对2011年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的主要工作进行了总结,对2012年专委会的主要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并提出了需讨论的几个问题。

接着专委会各专业学科组汇报了2011年的工作并对2012年工作安排进行了介绍。

下午的会议由张兴昶常务副主任主持。会议议题主要包括审议专委会2011年度工作报告、专委会今后的工作格局、专家及委员管理机制、专委会对外事宜、专委会委员及专家委员会的履职机制等问题。

与会人员就以上问题进行积极发言并热烈讨论,最终形成会议决定如下:

一、一致通过赵永贵主任代表专委会所做的2011年度工作报告。

二、专委会主任工作会议2013年由煤田测井联合会主办,2014年由中国铁路工程物探与工程检测科技信息网主办,2015年由水利电力物探科技信息网主办。

三、每年专委会主任工作会议地点定在北京,时间安排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茶话会前一天召开;会议经费由主办方承担。

四、专委会学术会议重点放在大学会学术年会专题会议上,组稿审稿具体由专家委员会主任徐义贤负责;在大学会学术年会期间召开专家委员会全体会议。

五、建立专委会委员、专家委员会专家履责条例十分必要。由专委会秘书处和专家委分别起草,下次主任工作会议之前商定。

六、中级职称评选工作由曾宪强牵头,徐义贤、冷元宝等具体负责组织专家评审组。

七、专委会外冠名会议要慎重,可适当收取费用。

本次会议得到中水顾问集团北京院、武汉长盛工程检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及水利部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八届四次工作会议纪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八届四次会议于2012517-18日在西安市召开。第八届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高级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第八届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主任王小牧,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第八届委员会顾问、委员、正副秘书长及代表等60余人出席了会议。

开幕式由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秘书长孔繁恕主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代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讲话;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副总工程师孟祥连代表协办单位致辞;两位领导在讲话中均对八届四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希望通过学会搭建的平台,加强各委员单位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综合实力,加强重点技术的研讨,全面完成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的各项工作。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士赵文津做了《团结,进步》的重要讲话;中石油东方公司综合物化探处总工程师何展翔做了题为《综合物化探新技术及应用》的报告;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熊盛青副主任做了题为《航空物探遥感技术在青藏高原地质找矿中的作用》的报告;铁一院甘肃勘察院副总工程师韩永琦做了《中国铁路工程物探回顾》的报告;中石油东方公司西安物探装备分公司总工程师潘中印做了《西安物探装备技术发展与展望》的报告。

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主任王小牧做工作报告,他从五个方面对2011年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

1、及时召开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年度工作任务;

2、加强与地方学会及其他专业委员会的联合,并把握与专业相关的生产、科研动态,充分发挥各专业学科组的作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

3、结合各会员单位生产、科研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

4、发挥传统优势,不断提升科技期刊办刊质量,为物探技术提供交流平台;

5、配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全面完成各项工作。

报告就下步工作提出了建议,报告指出:第八届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将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直接领导下,不断集成有限资源,加强各专业联合,通过巩固、完善、总结和提高,形成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发展新格局,切实增强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的凝聚力、影响力和自主发展能力。2012年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极主动完成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部署的工作任务

1、做好学会换届推选工作和筹备召开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的相应工作;

2、做好会员管理工作。按照中国科协的要求发展会员,进一步完善会员管理,把发展会员工作做实;

3、协助完成地球物理名词审定工作。

二是继续保持与地方学会及各专业委员会的经常性联系,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共同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三是继续支持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所属各委员单位、各网员单位及各专业学科组的活动,共同进一步推进地球物理技术;

四是继续做好“傅承义奖”和“顾功叙奖”的推荐工作,为科技人员服务;

五是紧密跟踪世界物探技术发展趋势,结合生产实际,积极协助其他学会、企业办好学术交流、技术培训。

会议还进行了以下各项议程:

中国铁路工程物探与工程检测科技信息网刘玉乾、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副院长朱向泰、水利电力物探科技信息网张志清分別代表中铁、工程物探专业学科组和金属、非金属勘探专业学科组作了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2工作计划汇报。

与会代表结合王小牧主任的工作报告展开了讨论,大家充分肯定了第八届委员会的工作,并对八届四次会议的这种办会形式给予了肯定。代表们认为,王小牧主任的工作报告,除总结方面应涵盖所有学科组主要工作外,重点突出,对下一步工作也提出了明确的思路,通过各专业学科组的汇报,各专业学科组织机构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积极地履行职责。组织各项活动积极踊跃,并能积极主动结合生产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有针对性的展开技术交流和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学会这个平台,进行了跨学科、跨行业的学术交流、技术应用和推广,努力打造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学术会议的品牌,实现共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八届四次会议受到了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的高度重视,副院长彭文盛专程到会看望了与会老专家,在他们的精心筹备和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及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八届四次会议达到了预期目的。在此,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秘书处及与会代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2年科技周科普活动总结

 


 

遵照科技部和科协的通知要求,我学会积极组织和开展了2012年以“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题,突出“科技与文化融合,科技与生活同行”为特色的全国科技周宣传工作。参加宣传活动的科技专家和志愿者33人,受众3200人,宣传活动中发放了科普彩页、折页1000余份。本次科技周共进行6类宣传活动,具体内容如下:

1、设计制作一套“地球物理与可持续发展”和一套“自然灾害及防御”科普展板。向公众宣传并讲解了地球物理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以及自然灾害的表现形式和防御方法。

2、制作印刷了一套“节约能源资源”和一套“垃圾分类”科普宣传彩页。免费向公众发放并讲解了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矿产、淡水、耕地等资源需求的严峻形势;倡导节约能源和资源从每一个人做起、从每一天做起、从每一件点滴小事做起。

3、充分利用中国地质大学新建博物馆这一优质资源,联合组织工作人员和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免费向社会开放宣传地球科学知识、科技创新成果以及与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4、为地质大学第二社区居民举办了以防灾减灾为主题的科普讲座,科普专家讲解了包括地震、洪水、台风、雷电等自然灾害出现时可采取的防御方法,并在活动现场发放了科普书籍《关爱地球母亲》和求生口哨。讲座中,居民被专家生动的讲解所吸引,在增加对自然灾害认识的同时也增加了怎样从容面对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知识。

5、我学会的科教基地——北京电业中学于五月下旬全国科技周期间开展了多项科技传播和科普宣传活动:⑴组织一次“火箭制作与放飞活动”,初中一年级与二年级以及高中一年级的全体师生参与了本项科技活动;⑵开展一次“神奇的结构”创意大赛活动。首先组织本校竞赛,推选出优秀代表参加市区竞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和效果;(3)进行一次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由230多师生参加了“关爱生命科学避灾”的知识讲座活动;(4)邀请市区人大代表和房山区领导前来我学会科教基地参观。对地震科普教室、地震应急物资储备室,以及相应的科普活动给予了赞许和肯定。

6、我学会科技周对学龄前儿童进行了两次地震防震科普宣传讲座:(118 日上午,科普委龙海云同志来到中国科学院第三幼儿园,进行了幼儿地震灾害自救常识科普教育宣传活动;(224 日上午,北京市幼儿师范学校师资培训中心邀请科普委龙海云同志来到北京市幼儿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进行幼儿地震灾害自救常识科普教育宣传活动。向孩子们赠送了我国地震科普专家和幼儿教育专家们合作创作的《听地球妈妈讲地震科普知识》卡通画册,内容包含《避震儿歌》和《安全避震三句半》,这些都是从孩子喜欢的儿歌改编而来,能针对不同的灾害环境教孩子如何自救,方法简单且好学做。里边还有许多有关地震来临,父母应该如何保护孩子的内容。此次幼儿地震灾害自救常识科普教育项目成果实践推广活动受到了幼儿园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

科普委在这次全国科技周期间开展的讲座、互动、发放宣传材料等活动,深受学生、居民和公众的欢迎,许多受众对活动内容非常感兴趣并积极参与活动,科技周系列活动达到了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素质的目的。

(科普工作委员会)


 

 

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2012年南宁工作会议纪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南宁工作会议在2012414日全国各地学会秘书长会议期间召开。继教委主任李舟波教授主持会议,参加学会秘书长会议的委员出席了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近年来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工作情况,讨论了今后的工作事宜。

一、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2007年成立以来,先后召开了200810月北京工作会议和201010月宁波工作会议。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领导支持下,2007年以来和各省地球物理学会联合,举办了11期《规范宣贯培训》和《新仪器新技术培训》,培训人员608人,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培训现内容

时间

地点

培训人员

联办单位

1

多极源声波测井培训

20078

长春

20

吉林省地球物理学会

2

《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培训(第一期)

200811

济南

40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3

《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培训(第二期)

20091

吉林

40

广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4

《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培训(第三期)

20093

西安

31

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5

《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培训(第四期)

200911

郑州

45

河南省地球物理学会

6

《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培训(第五期)

20101

西安

30

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7

《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培训(第六期)

201011

昆明

46

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

8

《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培训(第七期)

20124

青岛

58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9

中深部矿产资源勘查电法培训

20103

重庆

113

重庆奔腾数控技术研究所,广西地球物理学会

10

直流电法勘探所技术研讨培训

20105

济南

27

重庆奔腾数控技术研究所,

山东正元地质震勘查院、山东省物化探院

11

煤田数字测井研讨培训

20102

北京

158

煤田测井联合会


 

二、为进一步做好学会继续教育工作,经与会同志酝酿和推荐,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调整组成如下:

  任: 李舟波

副主任:     孟令顺   葛为中  刘元生

  员: 石殿祥   刘雪军   任国泰   张善法   刘文超   郭崇光    

        方连璋   钟庆华   朱德兵   周长祥  赵敏青             王有学

三、继续教育工作的重点在已经开展的有关国家《规范》、《条例》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增加《新技术、新方法培训》,根据会员单位要求组织《上岗人员培训》,探讨开展“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育”工作,联合有条件和有需求的会员单位组织 “学历培训”。

四、建立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南方培训基地”。广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周长祥介绍了由广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牵头,联合华南理工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在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南方培训基地”的筹备工作情况,大家一致同意开展并请广东地球物理学会请示广东省科协做好批办手续,待各方面准备工作完成,及时举行揭牌仪式。

五、加强与学会各专业委员会联合培训活动。学会各专业委员会技术、师资力量雄厚,掌握地球物理前沿科研发展方向,在发挥专业委员会优势与地方、会员单位技术需求的结合工作中,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可起到积极重要的桥梁作用,这也是推动产、学、研结合发展的工作之一,将进一步促进我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做出新贡献。

(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


 

 

27届学术年会分专题讨论会纪要(续)

 

第五专题  古地磁学与全球变化


 

提交论文50,年刊录用50,报告35人。

一、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成果(归纳为几个方面):

专题围绕古地磁学研究不断开拓研究新领域,今年的论文摘要数达到历史新高,报告人数也超去年。主要内容和成果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生物磁学研究获得重要进展,潘永信介绍了生物成因磁铁矿的国内外重要研究进展,进一步了解了地磁场对生物导航的机制,特别是对迁徙性蝙蝠导航的研究(田兰香等),对沉积物中趋磁细菌化石磁小体的识别有了更有效的识别方法(李金华等)。此外,极端海洋环境中铁还原细菌生物矿化的研究也获进展。

2)环境磁学、岩石磁学与全球变化领域:环境磁学的研究开始更关注短尺度内高分辨率的磁场变化特征,以及与环境参数的变化、环境磁参数的相互关系;利用沉积物的轨道调谐时间关系讨论季风的变化特征等;某些特殊磁性矿物如赤铁矿和针铁矿的溶解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含铝赤铁矿的形成和环境变化的关系;特殊沉积物在一些特别的环境里的氧化和还原作用、干旱区高山泥炭、黄土中红色粘土的形成和磁记录等。土壤污染评价的环境磁学指标的探索(刘海娇等)。

3)古地磁场长期变化与古强度研究:古地球磁场的长期变化变化和古地磁场强度的研究围绕晚二叠纪Kiaman超反极性期后我国西南地区的峨眉山玄武岩进行,其长期变与倒转频率的变化关系(Paterson等)和超长极性期后古强度的研究(刘成英等)受到广泛关注,并获重要进展。还有对地磁场极性倒转过程磁场的方向记录,全新世期间古地磁场的长期变化特征等的报道。

4)磁性构造和磁性地层学:今年专题仍着重关注印度/亚洲碰撞过程的古地磁制约问题,对拉萨地块白垩纪和早古近纪岩石的古地磁研究,着重了解拉萨地块在各个时期的古纬度变化。中国西部准噶尔和柴达木地块古生代的古地磁研究来了解地块的运动特征,华北元古代岩墙群和火山岩形成关系的研究等。磁性地层学的研究仍较侧重应用在构造隆升造成的剥蚀沉积物的年代学研究上,对青藏高原东北部新近纪地层、泥河湾盆地含下沙沟动物群地层、柴达木第四纪沉积物的研究获得新成果。磁性组构的研究着重用来了解华北元古代岩墙群(陈力为等)和华南东部白垩纪岩墙群(潘小青等)的侵位过程和机理。

二、新的学术观点、新的学术生长点和科技动向:

多数涉及多学科的研究,如地磁学、生物学和岩石磁学相交叉产生的生物磁学近年来获得了许多可喜的进展,已经成为古地磁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生长点;古地磁学与环境学交叉形成的环境磁学对目前学术界,包括政府部门和百姓关心的全球变化研究获得许多进展,不仅包括传统的古环境代用指标的研究,而且包括生物成因磁小体形成特殊条件的分析,某些磁性矿物在特定环境下的溶解,如赤铁矿和针铁矿,所反映出的气候环境意义。

三、对本学科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古地磁学科的生命力在于其应用在地球科学上,使地球科学发生了革命。因此,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仍是古地磁学科发展的重要源泉。

古地磁学科现在正处于一个发展的重要阶段,在空间上探索从微观的纳米级磁性矿物变化到宏观的板块运移过程,在时间上涉及现在的环境变化过程和地磁场的变化到10多亿年前的地球磁场变化和岩石圈板块的运动过程,这些都给古地磁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时空舞台。因此,在较长一段时间里,古地磁学科应抓住机遇,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和交融,及时地吸纳新的现代测试技术,使生物地磁学、环境磁学、地球与行星动力学等成为学科新的生长点。

四、对学会工作的建议:

1)尽快建立更完善的、网上提交摘要的系统,使投稿、审稿、录用、编辑一体化。

2)开会前一个月左右提前公布专题开会的时间安排表,基本要达到与国际接轨。

3)可考虑再增加一个多学科交流的平台,如公共的展板,展台区,便于多学科交流。

4)今年我专题到会人数略超过去年,报告厅仍显小,比较拥挤。投影仪设备略显老,由于温度高,自动停机多次。


 

 

第六专题  地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提交论文31篇,年刊录用27篇,报告20人。

一、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成果(归纳为几个方面):

1、地热资源潜力与意义的新认识。在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再次受到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其势头不亚于上世纪70年代的中东石油危机时期。我国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迅猛,在世界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但是,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高温地热开发利用发展缓慢。以往的地热资源潜力评价中对干热岩地热资源重视不够,近年来,这方面的工作有所加强。新的评价结果已经出台。为了使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健康快速发展,十分必要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开展技术路线图(Roadmap)的制定工作。这项工作目前受到国内产学研各界的重视。会上交流了这项工作的国外经验和我国的进展。

2、水热型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回灌式开采是实现地热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我国在基岩热储回灌技术上比较成熟,但是,松散层回灌一直是技术瓶颈。近年来,在天津、河北、陕西等地均开展了试验研究。其中,在一些地区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仍然是需要重点攻关的问题。

3、干热型地热资源开发利用途径。分析了国外的经验,利用国外的成熟软件开展我国干热岩地热机理模拟研究的工作已经广泛开展起来。但也有探讨干热岩地热资源潜力的评价方法,和利用天然水热系统开展机理研究。

4、地热研究技术方法。探讨了地热参数的统计预测方法,地热资源勘探的微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气温与土壤温度的相关性分析方法,等等。

二、有哪些新的学术观点、新的学术生长点和科技动向:

1CO2的地热利用与碳封存。

2、干热岩地热资源。

3、海洋地热资源的探索。

4、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温地热发电机。

四、对本学科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抓住碳减排对于可再生能源需求猛增的新形势,全方位推动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研发活动,带动地热学科的发展。

五、对学会工作的建议:

年刊摘要全集太大,成本很高,可以刻优盘。


 

 

第七专题  电磁方法研究与应用


 

提交论文32篇,年刊录用32篇,报告27人。

一、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成果(归纳为几个方面):

1. 电磁理论和方法研究。人工源极低频电磁技术(CSELF)以及理论和方法研究,包括球状模型下人工源极低频电磁场精确解的求取、“地-电离层”模式有源电磁场三维积分方程法数值模拟;涉及MTCSAMTTEMCSEM和测井等方面的电磁1维~3维正反演方法研究,这些研究包括瞬变电磁正演之带激励源的三维曲线交错网格时域有限差分方法,三维可控源电磁法正演与反演研究,大地电磁多重网格二维反演方法的应用实践,广域电磁法三维积分方程法正演研究,数据误差具有相关性的一维大地电磁贝叶斯反演,大地电磁法贝叶斯反演的非线性分析,起伏地形条件下MT二维正演模拟分析,孔隙介质震电波场特征的初步研究,页岩油气储层裂缝双侧向测井数值模拟与特征分析,频率域CSEM全区视电阻率的数值计算方法,可控源海洋电磁勘探中空气波影响的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探地雷达FEMEFM正演模拟; 正交激励双电极源的电场分量表达式和视电阻率提取优势,MT中静态效应校正方法对比,在线圈中心测量磁场垂直分量的频率域电磁测深方法研究。

2. 电磁技术应用研究。大地电磁测深方法在页岩油气和煤层气勘探的研究与应用,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兴海—囊谦岩石圈电性结构初步结果,瞬变电磁脉冲压缩技术研究。 

3. 试验研究。高温高压下黑云斜长片麻岩电导率的实验研究,内蒙中部地壳电性结构实验研究,岩样流动电势实验的电路模型和实验测量。

4. 与地震相关的电磁方法和地震异常研究。在地震异常信号提取及其信号处理方法研究方面,本次年会有如下研究:强地震热辐射异常提取及特征,中国大陆实测舒曼谐振背景变化,汶川同震电磁现象定量研究。

二、新的学术观点、新的学术生长点和科技动向:

1. 电磁方法新理论研究方面,提出了人工源极低频技术(CSELF)研究新理论及其数值模拟研究,提出了广域电磁法理论及其数值模拟研究。

2. 在电磁正反演技术方面,3D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它涉及到了地球电磁研究的许多领域,包括MTCSAMTTEMCSEMGPR和测井等方面。

3. 此外,在地震电磁信号的形成机理、舒曼电磁谐振的背景变化以及岩石电阻率的试验研究也有了新的结果和进展。

三、对本学科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1. 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和合作;

2. 多一些方法应用报告,促使各种地球物理方法得到的物性参数的综合解释和地质等应用;

四、对学会工作的建议:

建议:

1 会场太小,无法满足对本专题感兴趣的人在会场听取报告。

2. 强烈建议,引入Poster 报告形式。


 

 

第八专题 地球内部结构与其动力学


 

提交论文42篇,年刊录用41篇,报告32人。

一、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成果(归纳为几个方面):

主要内容:1)日本3.11大地震数值模拟及对中国的影响;2)汶川地震断层动力学过程及应力场;3)华北克拉通形成机制及数值模拟;4)高温高压实验及弹性常数的理论计算研究;5)金星地幔对流成图以及陨石坑分布的动力学意义。

主要成果为:1)日本3.11地震不会增加中国邻区的地震危险性;2)汶川地震动力学过程的数值模拟显示,地震首先从缓倾角数层成核,然后向陡倾角方向破裂,形成大地震;3)华北克拉通成因的数值模拟揭示了其减薄的动力学过程,认为由于温度扰动导致的小尺度地幔对流岩石圈减薄的可能原因;4)黑云母在高温高压下的力学性质研究获得了新的进展,发现在400C时,会出现较强的流变性,且存在强化现象,在孔隙水存在时会出现软化;5)金星表面年龄基本一致的原因通过相变引起的地幔对流进行了解释,此外对于金星表面陨石抗分布特征研究得到的金星表面年龄约为5亿年。

二、新学术观点、新学术生长点和科技动向:

1、发现310km较强间断面,相应的研究资料的结果显示,410km间断面很弱;

2、利用震源体介质非均匀对断层地震的余震触发模型进行了解释;

3、宁武万年冰洞的成因新观点:认为冰洞的特殊形状是保湿的前提,冰洞夏季热传导率低,冬季空气对流有效使冰洞冷却是冰体保存的根本原因。


 

第九专题  岩石圈结构及大陆动力学


 

提交论文33篇,年刊录用31篇,报告18人。

一、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成果(归纳为几个方面):

1、中国大陆上地幔各项异性问题;2、构建首都圈三维速度模型;3、汶川地震的起因及其断裂带的物理响应特征;4、南北带中北段地壳间断面结构特征;5、阴山造山带鱼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区深部地壳的重力场特征与密度等。

二、主要(观点)结论:

1、青藏高原和天山地区的地震各向异性来源于岩石圈变形,地表和上地幔变形之间的相互关系支持岩石圈垂直连贯变形模型。

中国东部的地震各向异性主要来源于软流圈流动,华北和东北地区的快波偏振方向与NNR参考架下的绝对板块运动方向一致。华南地区的快波方向则存在系统的偏差,需要用一个附加的地幔流来拟合。预计华南地区存在向南10-15 mm/yr的地幔流

2、华北盆地内部速度结构比较复杂,总体可以看作是两个大的低速坳陷(冀中坳陷和黄骅坳陷)夹一个高速的隆起(沧县隆起);将沉积层速度模型嵌入由走时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得到的地壳模型,以建立首都圈地区从浅层到深部都具有较高精度的三维地壳速度模型,并探讨其构造意义。

3、龙门山断裂带应该被定义为具挤压分量的走滑断裂, 协调四川盆地的旋转, 其右行压扭性运动引发了汶川大地震;断裂带地震响应特征为:(1)射差,破碎,能量延续差,振幅中等偏弱;(2)低,破碎带和断层尤为明显;(3)度变化明显,与周边相比,速度明显低

4、西秦岭褶皱系内部大部分区域壳内速度间断面不明显,预示着壳内没有明显速度突变层;在松潘甘孜块体内部则发现了中下地壳低速层的迹象;

5、剖面沿线的布格重力异常变化有异,在呼包盆地及其两侧地域呈现同步性特征;不同构造块体的密度结构各不相同:<18km深度:鄂尔多斯密度小于阴山密度;>18km深度:阴山密度小于鄂尔多斯密度;

三、对本学科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结合地质科学领域多学科的共同体,是多学科的结合,尤其是有关深部研究应该有更多的地质学专家的参与,有助于更好的发展地球物理科学的发展。

四、对学会工作的建议:

1、学会是科学交流的场所,引进会议公司参与虽然能够节省年会的会务工作,但是要增加会议代表的费用负担。

2、依靠地方学会可以更好的发挥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感悟到大学会与地方学会是一家,更好的支持学会的各项工作。

3、还是要召开会前专题负责人的碰头会,沟通各专题会议室及相接等问题。此事很影响参会人数和讨论效果。

4、报到时准备一定的公告用纸,以便写通知用。

5、及时公布专题负责人的有关信息:包括住房及联系方式。


 

 

第十专题  地震学与地震构造学


 

提交论文70篇,年刊录用69篇,报告49人。

一、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成果(归纳为几个方面):

论文涉及的内容包括地震学新理论、新方法,地震震源参数测定、地震应力触发、地震活动性研究、地震预测研究、地球速度结构研究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为:

1、对格林函数的重建理论与广义光学定理进行比较、对地震的区域震级测定进行了探讨,对核爆炸的地震矩张量表示进行了论证、对烈度数据确定地震参数的方法进行了尝试、对汶川地震发生的子事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2、对汶川地震、2011年新西兰地震对周围地震的影响、紫坪埔水库对汶川地震的影响、智利地震对首都圈地区的影响进行研究;

3、采用地震波资料、形变资料、重力资料对汶川地震、2011年日本地震、丽江地震的破裂分布及过程进行了研究;

4、对汶川地震余震序列、盈江地震序列、玉树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进行研究,得到了这些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对河北地区的应力场进行了求解,对中国大陆地区的中小地震震源参数进行了研究。

5、对首都圈台网的监测能力进行探索、对SmS震相进行研究,对南极地震观测情况进行了报道。

6、对青藏高原、帕米尔地区、鄂尔多斯地区、天山地区、大别山地区、玉树地震周围的地壳介质性质和地震构造进行研究;

对地震孕育物理模型、构造地震和水库地震活动性参数、东北深震的地震活动性进行研究,对地壳形变模式对汶川地震余震震源机制分布的影响进行研究。

二、新学术观点、新学术生长点和科技动向:

1、理解格林函数和光学理论的相似性有利于提高成像的精度;

2、噪声成像技术和接收函数方法是近来发展较快的探测地壳结构的技术;

3、多种资料联合约束地壳模型和震源破裂参数是新的生长点;

4、采用大量地震波观测资料求解应力场的方法可以获得更为精确的应力场。

三、对本学科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多种观测资料联合约束地球结构和地震震源参数可能是以后的发展方向。

四、对学会工作的建议:

1、时间短、口头报告任务重、建议办一些张贴展板。

2、学会奖励进行展板展示交流成果的参会人员(或者注册费减半或其他方式);

3、要求作报告人员到会后对是否作报告进行确认,减少主持人的工作量。


 

 

第十一专题  区域尺度重复震源探测


 

提交论文10篇,年刊录用10篇,报告10人。

一、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成果(归纳为几个方面):

1、地震噪音相关函数(NCF)中前区波的来源及对NCF中信号提取的影响;

2、利用自相关和互相关NCF监测由汶川和玉树地震引起的地下介质波速变化;

3、地震噪音相关数据去噪和相速度测量方法的研究;

4、利用主动震源监测地下介质波速和衰减变化及其物理机制。

二、新学术观点、新学术生长点和科技动向

1、地震背景噪音互相关函数中信息的进一步挖掘,来自海洋和火山等地区的噪音震源会导致噪音互相关函数中产生前驱波。这些前驱波的性质对于噪音成像和利用噪音进行变化测量至关重要;

2、背景噪音互相关方法被应用于监测由汶川和汶川地震导致的地下介质波速变化,观测到由地震导致的介质波速变化。同时由于采样深度不同,自相关和互相关方法得到的波速变化略有不同;

3、宾川气枪发射台震源重复性好,信号传播距离远,为开展区域尺度主动源监测提供了理想的震源。

三、对本学科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1、加强背景噪音相关函数中信息的进一步挖掘;

2、持续固定噪音源的充分利用;

3、联合主动和背景噪音等被动震源进行地下介质监测,并相互印证和补充。

四、对学会工作的建议:

住宿安排略紧张。


 

 

第十二专题  计算地震学研究进展


 

提交论文12篇,年刊录用12篇,报告7人。

一、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成果(归纳为几个方面):

论文涉及到以下三个方向:

1、地震波模拟方法:将辛算法引入到地震波场模拟中去,对于长时程、大尺度的研究有很好的结果。对于波场中的数值频散,提出了一种近似解析离散化的方法,这样得到了具有低数值频散、低数值各向异性的数值地震波场。同时,涉及到无网格算法中的无单元法,采用三元组合指针列表相结合的压缩存储方法,在保证精度的情况下,提高了了计算效率。

2、新模型:提出了处理尾波衰减的新模型,强散射圆柱体模型。这种模型准确的揭示了实验室条件下与压力相关的超声波尾波衰减机制。

3、介质研究:介绍了三维随机介质模型的建立方法,并采用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方法进行正演模拟,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减弱了数值模拟中的频散现象,并得到随机介质模型能很好描述孔洞型储层的结论。

二、新学术观点、新学术生长点和科技动向:

1、将辛算法结合到地震波模拟中去,可以得到大尺度、大区域的比较优的结果,在学术研究中,为得到最优结果,可以进行不断的探索,不管是学科内还是学科外,各种方法的比较、结合,对于得到最优解是非常有效的。

2、强散射圆柱体模型为分离散射衰减和内耗衰减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为衰减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3、对于二维随机介质模型已有大量的研究,而对于三维随机介质模型的研究相对较少,可以对此方向进行一些研究,这对于地震波模拟等方向的研究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三、对本学科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多进行学科内、学科间不同方法的结合,来寻求最优解。

四、对学会工作的建议:

    学会会刊没有光盘,不利于携带与保存

                                                                                                      (待续)


 

 

2012年全国天灾预测研讨学术会议纪要

 

(一)


 

2012218日,我们举办了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的创始人、首任主任翁文波院士百年诞辰报告会,我们又将迎来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成立20周年的纪念日——201257日。在这两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纪念日之间——41315日,在北京工业大学召开了2012全国天灾预测研讨学术会议。

出席会议的有气象、水利、地震、海洋、科研院所、有关院校、企业等单位的53名专家、学者。其中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委员、顾问30人,部分不能到会的委员委派代表出席。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荣誉主席郭增建出席了会议,并作了学术报告,顾问朱建国老先生出席会议并讲了话,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原副司长严谷良、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汪成民应邀出席了会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领导另有会议,委派胡敏同志出席。

会议收到学术论文、相关重要文件、资料等共52篇,会前汇编为《2012  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会前收到预测专家填报的年度预测报告简表34份,汇编为《二O一二年天灾预测意见汇编》(《黄皮书》)。《文集》、《黄皮书》为会议交流提供了方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


 

2012年天灾预测研讨学术会议的显著特点是:

1、会议交流方式的改革

为提高会议效率,有更多时间进行讨论,会议安排了4个方面的主题报告:

120122013年中国巨灾和灾害链大形势预测(耿庆国)。

22012年中国强震和洪水、干旱灾害的具体预测意见(徐道一、徐海亮、蔡尔诚)。

3)关于太阳活动和天文因素对天灾形势的影响研究(韩延本、曾小苹、杨学祥)。

4)针对2012年“世界末日说”,提出对2012年全球巨灾形势的科学判定意见,面对社会公众开展正确的宣传工作(曾小苹、夏雅琴)。

由于主讲人会前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广泛搜集资料,深入研究,报告重点突出,观点明确,深受与会者的欢迎。

2、天灾预测的研究取得新的进展

本次会议的论文或报告,有几个方面的内容引为关注:

1)郭增建、郭安宁:《水平面上处理科氏力余震效应》、《科氏力余震效应在地震救援中的意义》,阐明科氏力余震效应对大震后紧急救援时速判最强余震的震级,以警惕二次灾害是有意义的。

2)曾小苹、林云芳:《太阳活动与强震》,为研究太阳活动与强震活动的关系,本文引入一个无量纲的“地震能量函数G”,分析研究了16002011年间全球Ms7.0级的强震能量释放及其与太阳黑子数的关系,以及强震发生频次在太阳活动周的谷年、上升年、峰年和下降年4个阶段的分布。据此提出大震是地球对太阳风暴加卸载响应的一种推测性解释。

3)杨学祥、杨冬红:《中国强震将进入高潮时期》,作者大量的统计资料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的3倍以上。据此预测,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又进入新的活跃期,作者在另一篇文章《认识气候变化规律是低碳经济管理的重要前提》一文中也预测,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低温冻害频发,伴随全球流感和灾害链。

4)耿庆国:《对可公度系信息方法预测2013年是中国大陆及周边发生Ms8.5级巨震年份结论的复核》,文中指出,2013年仍是中国大陆及周边发生Ms8.5级巨震的年份。

5)韩延本:《可能影响自然灾害的天文因素及其变化》,从地球的天文环境、太阳活动及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复杂的地球运动、天文观测对天灾预测的作用等方面阐释了天文因素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引起与会者对“天外来客”的很大关注。

6)曾小苹、夏雅琴:对沸沸扬扬的2012年“世界末日说”作了大量的搜集、整理,进行了深入地、科学地研究分析,对2012年“世界末日说”做出了否定的回答,她们客观地、科学地结论是:2012年可能各种灾害频发,但不必恐慌。


 

 

(三)


 

会议期间,于414日晚在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由耿庆国主任主持召开了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扩大会议,18人出席(其中委员16人)。会议主要内容有:(1)通报了专家们十分关心的“623”项目筹备的进展情况;(2)通报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的有关事项;(3)对2012年全国重大天灾的综合预测意见进行了初步讨论;(4)根据耿庆国主任的提议讨论通过了增补“623”项目业务联系人李德威教授为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委员。


 

 

(四)


 

经两天会议的交流、讨论、科学论证,会议形成了《2012年全国重大天灾综合预测意见》,对2012年,甚或2013年我国可能出现的重大自然灾害——全国水旱灾害、大地震、巨灾和灾害链提出了预测意见。总的结论是:2012年将是各种灾害偏多、偏重的年份,但不会出现“世界末日”。

会议要求将综合预测意见,尽快上报国务院、有关业务主管部门、中国科协、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供参考,并希望得到指导与支持,尽早实现资料共享问题。


 

 

(五)


 

会议得到了四川成都的企业家李代忠先生的资助,使得会议得以如期召开,与会代表表示衷心感谢!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一、二、三届委员、第四届荣誉委员、年近九旬的赵得秀教授为会议赠送了他的新作(专著):《地震是可以预报的》、《赵德秀文集之二——自然灾害散论》。与会代表不仅从中学到预测理论、方法,且为他的壮心不已、笔耕不辍的精神深受感动;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的师生们为会议勤奋工作、细心安排,保证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与会代表衷心感谢!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


 

 

2012年煤田测井联合会春季学术年会

暨北京中地英捷数字测井技术高级研修班会议纪要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煤田测井联合会2012年度春季学术年会于201229日至214日在成都隆重召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领导、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领导、中国煤炭地质总局领导、四川省煤田地质局领导、挂靠单位北京中地英捷物探仪器研究所领导、联合会顾问和来宾、联合会理事单位领导和理事、以及中国地质大学、西安石油大学和会员代表共计125人出席了本次大会。

会议于29日上午845时准时开幕,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彭伟斌宣布大会开幕。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煤田测井联合会秘书长孙少平主持大会。会上由联合会理事李建伏先生代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郭建秘书长向大会致辞;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赵永贵到会并讲话;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赵育台向大会致辞;四川省煤田地质局物探勘查研究院王充院长到会并致辞;挂靠单位北京中地英捷物探仪器研究所总经理孟明到会讲话。

随后,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煤田测井联合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马延君向大会作了2011年度理事会工作报告并提出2012年的工作设想;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煤田测井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彭伟斌向大会介绍了2012年度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审的安排意见;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赵育台组织了《煤炭地球物理测井规范》实施情况交流;由理事会理事长马延君作了“我国资源勘探的前景展望---解读《全国地质勘查规划》”;由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赵永贵向大会作了《工程物探技术发展前景展望》的报告。

随后的几天大会进行了专题学术报告和业务交流,重点交流了《测井信息在岩石强度评价预测中的应用》、《煤层气储层密度测井响应特征及扩径影响校正研究》、《煤田测井资料在地质成果中的应用探讨》、《煤田测井资料处理方法探讨》、《煤炭地球物理测井设计和报告编写概要》、《煤田测井、水文测井资料的对比研究》《PSCL-1 型电磁井下流量计的使用效果》、《金属矿地球物理测井与井中物探及技术设计与报告编写》、《国产声波全波列测井声幅提取软件开发心得》、《ZDWT固体矿产测井数据处理与解释系统V1.0在煤炭测井中的应用》、《PSJ系列产品介绍及新产品推介》等。同时交流了感应测井在煤层气测井中的应用、煤田火灾的勘探、煤层气测井的方法研究以及成像技术在矿山安全领域的应用等专题。

借年会之际,于210日晚召开了煤田测井联合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十次会议,会议由理事长马延君主持,常务副秘书长彭伟斌向大会做了2012理事会的工作安排。出席会议的人员共21人,会上通过了马延君的2011年度理事会工作报告,讨论了2012年度工作事项,决定2012年将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换届改选。

二、职称评审。

三、成立联合会专家组。

四、推荐发表论文,编辑2013年年会论文集。

五、筹备下届学术交流会。

(煤田测井联合会秘书处)


 

 

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2011年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要点

 


 

2011年,在陕西省科协和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的领导下、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指导下,在广大理事的共同推动和努力下,我会围绕学会宗旨,结合学会的实际情况,加强学会自身建设和规范管理工作,积极为我省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成绩。回顾一年,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一、组织建设工作

根据学会章程,2011年是我会换届改选年,为此今年的组织工作主要围绕换届改选筹备工作。具体如下:

1、配合换届改选对会员进行普查工作:经核实,我会在册会员714人,分布在省内76个单位。2011年新入会会员26人。

2、我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分配落实工作:经我会换届领导小组决定,原则上按每10名会员产生1名代表,并按各会员单位会员人数,把代表名额分配到各会员单位,由各单位会员选举产生代表。经统计核实,本次会员代表大会代表为73名。

3、确定七届理事会理事候选人: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主要议程之一是选举产生第七届理事会,经与会员单位多次协商共确定51名会员作为第七届理事会候选人。

4、确定第七届理事会领导成员候选人:按省科协规定要求及审批程序确定正副理事长、秘书长及常务理事。

5、对学会章程进行修订和拟定第六届理事会的工作报告。

62011年学会召开3次理事会:2011年元月份召开六届五次会议,主要议程是讨论2010年总结,成立学会换届改选领导小组;20116月召开学会换届改选领导小组会议,主要议程是讨论审议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代表、第七届理事会理事候选人产生原则和具体产生方法;20119月召开第六届七次理事会,主要议程是讨论审定初步确定的代表、理事候选人名单。

二、学术工作

1、筹办“论坛”:(1)拟定并发送1号通知;(2)筹备“文集”出版;(3)拟定2号通知。

2、组织第九届陕西青年科技奖候选人评审和推荐工作。并编写候选人评审报告连同候选人申报材料上报。经评审向陕西省科协推荐3名候选人(邵广周、黄世奇、包乾宗)。

3、组织申报并推荐2人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技奖候选人。

4、为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的召开起草修改“会章”,编写学会章程修改报告。

三、科普工作

1、科普计划项目的执行。2011318日至22日,我会用年度科普项目成果“低碳科普”展板参加了第十九届《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分别在西安的大唐西市和铜川新区的阳光广场展出,内容有温室效应的形成及对气候的影响、节能减排、低碳生活以及衣食住行中与低碳相关的知识等,受到群众的欢迎,并引起陕西省自然博物馆的关注,希望在宣传月活动结束后把展板移到博物馆去展出,以扩大影响。2011年的全国科普日是92425日,我会在社区展出了“核辐射离我们有多远?”,解说了日本3.11大地震及海啸引发的核泄漏危机。

2、“科普园地”的展出。2011年我会共出版四期《科普园地》,主要以图片、画刊的形式展出地球物理知识及有关的新技术、新成果,以加强经常性的科普活动,各期内容如下:(1)第12期 低碳科普;(2)第13期 核辐射离我们有多远——日本3.11大地震及海啸引发的核泄漏危机;(3)第14期 是谁在保护地球——大气层与地磁场;(4)第15期 蓝色的美——从神七上拍到的地球。

四、社会服务工作

2011年共签订咨询服务合同5项:(1)开展了为煤矿安全生产服务的地质探测研究工作,取得了矿山认为可信、可用的成果;(2)签订了为地质勘探研究的数据处理与综合研究项目2项。已取得初步成果,待进一步加深统计和综合研究当中。上述2项合同额共150余万元。上交税金及其它应缴费9万余元。学会净余3万余元。(3)另有2项联系的工作,由于对方要求勘查资质,只得未来由合作单位进行。今后,除与部分单位合作进行外,对于要求有资质的项目如何做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

总之,2011年内,经全体理事的共同努力,学会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们希望全体理事和广大会员,要继续团结奋斗,发扬成绩,克服不足,继续开创学会工作的新局面。

五、2012年工作要点

1、完成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召开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做好换届工作,选举产生第七届理事会。

2、办好“资源与灾害地球物理”学术论坛活动,会议目的是交流“十一五”地球物理研究成果,展望“十二五”地球物理的发展宏图,探讨兄弟学会和跨行业的地球物理科技合作。主要内容如下:(1)油气资源勘查地球物理;(2)煤炭资源勘探及井巷隧道灾害预测地球物理;(3)固体矿产资源和危机矿山资源勘查地球物理;(4)航空物探方法技术及地质调查新成果;(5)海洋地球物理;(6)灾害勘察预测及地质工程地球物理;(7)水资源与环境地球物理;(8)地球物理仪器设备及方法技术。

3、继续做好会员的发展工作,特别重视青年会员的发展工作。

4、积极申报省科协年度科普计划项目,积极参加科技之春及全国科普日活动。

5、继续开展“科普园地”,宣传地球物理知识,报导地球物理的新技术、新成就,定期更换宣传图片。

6、努力开展科技服务和厂会协作活动,提高学会为经济建议服务的参与度,继续在地球物理新方法理论研究、矿产资源的调查与开发利用、地球物理观测技术的开发和仪器设备的研制等方面承担一定的生产与研究工作。

7、搞好国际学术交流,邀请国外著名地球物理学家来陕进行学术交流。

8、为会员单位服务,搞好学术讲座。结合“十二五”科技发展纲要和我国科技发展现状,把握科技前沿,本着为广大会员单位服务的精神,组织专家进行巡回科技学术讲座,送科技上门,为会员单位服务。

9、力争设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优秀科技成果奖、优秀项目奖和优秀论文奖。

(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召开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

 


 

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于201254日在长安大学地学科技大厦召开了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进行换届改选,出席会议的代表、特邀代表和嘉宾共84人。

陕西省科协党广录副主席、学术学会部田世坡副部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刘元生副秘书长和长安大学科技处郭应时处长出席了大会,并分别宣读科协对我会换届的批文和致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山东、吉林、广西、云南等省的兄弟地球物理学会发来贺信、贺电。

大会通过了第六届理事会的工作报告、财务报告和修改学会章程的报告,选出由52位理事组成的第七届理事会,随即召开了七届一次理事会,选举出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和秘书长,结果名单如下:(按姓氏拼音顺序排列)

理 事 长:李 

副理事长:樊  钧   冯  宏   洪海军  李庆春   李文全   刘  晨   

刘代志   孙  鹏   王庆良  薛榆生   杨建军   袁炳强

常务理事:陈  敏   程建远   郭文波  李学政   李  耕   李百顺

  刘宽厚   陶虎生   王中锋  谢振乾   郑世平  

秘 书 长:冯  宏

在换届改选会的午宴上,代表们为学会创始人、荣誉理事长潘作枢(长安大学教授)、李毓茂(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研究员)和荣誉理事、副秘书长黄作华(西安科技大学教授)举行了庆贺三老八十华诞的祝寿仪式。第六届理事长李庆春教授在祝词中盛赞他们献身地球物理事业六十年和兼职学会工作二十六年来取得的学术成就与工作业绩;为他们编辑的图文并茂的纪念册正在出版中。在献花、祝酒、切蛋糕的欢乐声中,刚当选的第七届理事长李貅教授代表大家,恭祝三位老教授健康长寿、老当益壮地继续为地球物理科学作出新贡献。

(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评审科技成果

 


 

2012315日和430日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分别对胜利油田“东部老油区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研究”和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南海北部深水油气区海底不稳定性研究”两项科技成果组织了评审。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郭建秘书长到会指导工作。

20118月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组织了山东省优秀物探工作成果(2005~2010年)评奖,评出一等奖八项,二等奖九项。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世界地球日”中外专家走进中学校园—孔氏“庙学”

 


 

2012422日是第43个“地界地球日”,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和济宁市科协联合组织了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山东省地球物理专家、科技工作者走进中学校园的科普活动。

“世界地球日”活动是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的品牌科普活动,每年在山东省各地轮流举办。今年的活动走进了“孔孟之乡”,走进济宁、走进孔氏“庙学”—曲阜市第一中学。山东省科协一直重视支持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的这项科普活动,省科协学会部邵新贵部长指导活动并到会讲话。济宁市科协王副主席主持了由曲阜一中600名高中学生参加的这次活动。

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George Spence教授和澳大利亚科廷大学kliti Grice教授、Caroline JaraulaMartin Woltering博士,在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进行学术活动期间,应邀参加活动。George Spence教授首先作“地震防灾报告”,他在报告中拿起临时准备的竹片讲解岩层受力作用发生变形断裂的过程,并在讲台上走动演示,引起与会同学的的阵阵笑声和掌声;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刘元生作“世界地球日”活动情况介绍;中科院海洋所博士导师、泰山学者吴时国教授作“地球奇观”科普报告;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李才明博士作“地球环境与资源”报告。这次活动经过认真准备、细致安排,几位专家结合今年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就世界地球日由来、地球奇观、地球资源和环境现状、地震科普知识等方面作了演讲,通俗的语言,精美的图片、生动的视频,加深了青少年对地球环境现状的认识,使他们了解了最前沿的科技知识,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提高了他们对国情、省情的认识水平,增强了节能环保意识。在报告过程中专家和学生在现场进行了互动,同学们踊跃发言,10多位同学提出的相关问题,专家一一解答,气氛热烈,其中有三位高一的同学用英语和外国专家互动,把报告会推向了高潮,给外国专家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

省科协邵新贵部长在讲话中对这次活动的意义作了充分肯定,他说请国外专家参加我省的科普活动是一次新的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希望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继续开展好“世界地球日”科普活动,创出特色为我省的科普活动,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爱护地球、珍惜资源教育,做出新的成绩。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湖南省地球物理学会 2012年学术年会在中南大学召开

 


 

2012428日(星期六),主题为“工程、灾害与深部资源勘探地球物理”的湖南省地球物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在中南大学生物楼国际报告厅召开。

会议由学会秘书长朱德兵主持,理事长柳建新教授致词欢迎。

参加会议的有湖南省科协荣誉主席、湖南省地球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何继善院士,湖南省科协李云副部长,兄弟学会湖南省地质学会副理事长戴塔根教授,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副院长吴湘宾教授。出席会议的还有湖南省地球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温佩琳教授和蔡家雄教授以及地球物理学会各理事单位的代表和领导。

会上何继善院士作了题为“大深度激发极化的困惑与突破”的主题报告,为激发极化勘探深部矿产资源和油气藏资源指明了方向,与会代表反响热烈。会上特邀代表陈立军教授、席振铢教授、晏月平高级工程师、戴世坤教授、仇勇海教授作了特邀报告,内容涉及地震成因、矿产资源地球物理勘探、重磁电资料解释处理与软件等,与会代表积极参与了讨论。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地球物理勘察新技术研究所几位研究生就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在会上进行了汇报。

会议历时一天,充分围绕会议主题开展了技术交流与学术探讨,为推动湖南省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单位与科研院所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机会和平台。

会议得到了湖南省科协、中南大学科协以及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的大力支持。           

                                                                                                                                                    (湖南省地球物理学会)


 

 

广东省地球物理学会承办广东省科协论坛47期报告会

 


 

522日,由广东省地球物理学会承办的广东省科协论坛第47期报告会在广州市成功举办。应广东省科协邀请,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康玉柱院士到会做了题目为“中国油气资源前景分析与战略思考”的专题报告。广东省科协委员、广东省市直有关部门和地市科协、广州部分高校师生、科技工作者约300人聆听了康院士的精彩报告。

报告会上,康玉柱院士阐述了中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以及战略思考,就他首次提出的我国古生代海相成油理论,和非生物油气的地质基础理论的“三个海和三个一” (三个海是指海相、海洋和海外。三个一是指东部老区、西部新区、非常规领域)作了深入浅出全面的剖析和解读。探讨非生物油气的地质基础理论问题和资源前景,是当前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也是对我国打造能源大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协助主办单位科协办好科技论坛,学会责无旁贷,开展科技交流也是学会的主要工作之一。我会对承办此次论坛十分重视,对举办论坛期间的工作做了精心的策划安排,无论是接送专家还是会场的布置、安排都井然有序,更是以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保证了报告会的成功召开。   

(广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广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科普活动周简报

 


 

519日,科普活动周在广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科普基地——气象卫星地面站隆重举行。广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积极邀请了专家学者和科技人员参加了本次活动,并组织、吸引了大专院校学生及中、小学生前来观展。

活动现场挂满了宣传图片和展板,处处洋溢着浓厚的科学交流氛围:这里不仅有专家学者在演讲大厅为大家做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科普讲座,还有精彩的防灾减灾科普演讲片在演播大厅里进行展播。活动周讲解员详尽介绍了本次科普活动的两个亮点:一个是展示了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普委提供的优秀宣传图片,另一个是演播了手语版地震防震百姓须知。这两大亮点吸引了参观者的眼球,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赞赏和好评。凡是单位和个人对活动现场所有展示资料有需要和感兴趣的均可复印、录制,增强了科普知识的传播和影响力。

科普活动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的关心,更体现了科学出于对人类的关爱。上下结合、资料共享的新理念,使广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的科普活动进行得更加省时、省力、高效。这次实践,不仅有力地推动了科普活动,更保证了科普资料内容翔实和被充分利用。办会人员表示,他们从此次活动中获得了宝贵的新经验,希望能在今后的活动中继续运用这个新理念、新经验,将科普工作越做越好。

(广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第五届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国际会议在湖南长沙胜利召开

 


 

第五届工程与环境地球物理国际会议2012616日至18日在湖南长沙胜利召开,“工程与环境地球物理国际会议”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发起,会议以促进交流、提高环境和工程地球物理探测水平为宗旨。参与主办的单位还有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成都理工大学、中南大学,每两年举办一次。本次会议由中南大学承办,会议主题是“地球物理与环境保护”。

会议在湖南长沙枫林宾馆举行,来自美国、欧洲、澳大利亚和亚洲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专家教授和学生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会议由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副院长、湖南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柳建新教授主持,中南大学副校长田勇泉教授到会并致欢迎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教授到会并发表讲话。应邀前来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湖南省科技厅、湖南省科协、中南大学科协、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等单位的相关领导。此外,来自国内外的七家地球物理仪器厂商和企业代表携工程与环境地球物理勘探仪器设备参与了会场外展出。

会议在浓厚的学术气氛中进行,包括来自美国、欧洲、澳大利亚和亚洲等国家在内的56位专家学者就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新方法、新技术和正反演解释理论等八个专题在大会上进行了报告,同时10余篇论文通过poster进行了展示,来自国内10所高校的教师和研究生学生代表享受了一次地球物理勘探专业理论、实践和应用英语的大餐。会后部分代表参观考察了湖南张家界国家地质公园。

中南大学地球物理勘察新技术研究所作为本次盛会的执行单位,全所教职员工以主人翁精神,迎接八方嘉宾,齐心协力,保障了本次会议的圆满成功。

(湖南省地球物理学会)


 

 

蔡尔诚先生荣获

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称号

 


 

20111226日,国务院授予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常委蔡尔诚先生“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称号,并获奖励享受全国劳模待遇。他是这次全国300名受奖的农业科技人员中,唯一一位灾害性气候预测专家。

温总理接见全体受奖人员合影时,蔡先生被排在温总理身后右侧第三名位置,因而有幸近距离与总理简短交谈。

蔡尔诚先生受奖的事绩是:

1、经过50年潜心研究、探索、实践,提出了“冬季西风急流系统预测中国夏季旱涝的黑箱方法”,用此法,15年(19972011年)实时预测效果是:基本趋势正确的12年,错误的3年,正确率远远高于相关专业部门;法国天气在线公司专家,使用蔡先生的方法,用50年亚洲历史资料试验预测获得成功,该专家于20025月来函称:“‘冬季西风急流系统预测中国夏季旱涝的黑箱方法’,蔡尔诚先生是‘开山鼻祖’,中国气象发展史上应该记上一笔。”近期,蔡尔诚先生用这一方法从2008年起,连续4年为黑龙江省的北大荒农业生产服务,获得成功,为黑龙江省攀上全国产量第一大省做出了贡献。

220108月—20115月,长江中下游连续干旱10个月,夏季能否解除旱象,是长江诸省农业生产的关键。蔡先生用他的预测技术,在20113月初预测长江中下游将从入夏起转为多雨期。此预测意见书面报告总理办公室、农业部部长、水利部部长。实况是:从201163日起,长江中下游连续大雨或暴雨,由久旱转入洪涝,国家防总发布了抗洪通报。

蔡尔诚先生201012月当选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委员、常委;他是法国天气在线公司特邀长期预报专家、研究员;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退休职工气象研究室主任。            

                                                                        (汪纬林)


 

 

“国际地震预测研讨会”在北京工业大学成功召开

 


 

由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所长李均之教授和台湾中央大学教授、北京工业大学名誉教授刘正彦共同发起的、北京工业大学主办的“国际地震预测研讨会”,于2012530日—31日在北京工业大学成功举行。

会议旨在通过科学家的学术交流,发挥我多学科、多地区的优势,推进地震预测事业的发展。同时,希望得到国际社会的了解和支持。

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副所长陈维升副研究员作为会议的中方主席首先致开幕词,北京工业大学科技处副处长闫健卓教授对各位来宾致以热烈的欢迎,并简短地介绍了学校的发展概况,以及学校多年来对地震研究所的支持。

会议共收到地震预测、预报、前兆观测等方面的国内外学术论文15篇。

来自日本和海峡两岸的25位学者参加了会议,15位学者分别从不同的学科在地震前兆方面做了学术报告,会议学术气氛浓厚、热烈;著名的地震学家,日本、美国、俄罗斯三国院士上田诚也教授不顾年迈,应邀参加了研讨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几十年从事地震预报研究,坚信“地震应可预报告”的许绍燮教授应邀参加了530日上午的会议,听取了学术报告。上田诚也教授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并致闭幕词,他首先对北京工业大学和大会组织能邀请他参加这次会议表示非常的感谢,他对这次会议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这次会议的举办是非常成功的,并对此感到非常满意。

通过会议的交流、讨论,与会的中外专家一致确认:地震确有前兆,通过多学科交叉,探索地震短临前兆,以攻克短临前兆为目标,进而实现地震预测是大有希望的。这次会议使更多的人了解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在地震前兆观测、预测机理研究等方面的现状和进展,同时也扩大了北京工业大学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

地震研究所的夏雅琴老师及全体人员精心策划、周到安排,为会议的筹备和召开付出了辛勤劳动,保证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会议还得到了多位专家的支持与指导;经费上得到了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一号通知

 


 

现将第二十八届学术年会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201210月17日—20日,10月16日报到。

二.会议地点  北京市

三.会议主题: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深化学科交叉融合

会议学术活动    

1.大会报告(另行通知)

2.专题报告(另行通知)

3.学术论文报告讨论会(暂定如下题目及主要内容,实际专题将根据投稿情况具体安排。

报告分为口头、展版两种形式)。

(一)综合专题

1Advances in the Geophysics of Asia

ConvenersWenke Sun,  Shuhei Okubo, Xiaodong Song,  Kuo-Fong Ma,  Qinghua Huang

This session invites scientists to develop an international forum for integrated views of geophysical problems in Asia, focusing on, but not limited to, tectonics, geodynamics, seismology, geo-electromagnetism, geodesy, crustal deformati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xploration geophysics in Asia also includes all the elements of tectonics in the world, with multiple subduction zones, the most prominent collision zone of Tibet etc.

2)中国大陆深部地球物理探测与SinoProbe 进展 

召集人:高     王椿镛   张忠杰  魏文博   王良书

最近,国家启动了"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英文简写SinoProbe)。该专项(20082012)总体任务是:为全面开展我国地壳探测工程做好关键技术准备,解决关键探测技术难点与核心技术集成,形成对固体地球层圈立体探测技术体系;在不同自然景观、复杂矿集区、含油气盆地深层、重大地质灾害区等关键地带进行试验、示范,形成若干深部探测实验基地;解决急迫的重大地质科学难题,部署实验任务;实现深部数据融合与共享,建立深部数据管理系统;积聚、培养优秀人才,形成若干技术体系的研究团队。本专题汇集专项实施以来取得的部分成果。

(二)地球物理场理论及应用

3)古地磁学与全球变化

召集人:杨振宇   黄宝春   刘青松   潘永信

主要内容:①古地磁学与地壳运动和动力学;②岩石磁学、环境磁学与环境变化;③古地球磁场形态学与地球内部动力学;④生物地磁学研究新进展。

4) 电磁方法研究与应用

召集人:赵国泽   王绪本   孔祥儒  黄清华    

主要内容:地球电磁法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岩石电性和水含量等实验研究;数据处理和反演方法研究;油气、地热和地下水、金属矿、环境和工程等电磁勘查研究;地壳、地幔电性结构探测和地震、火山预测研究;地球圈层结构及相互间电磁耦合关系的研究等,以及其它领域和交叉学科的相关研究。

5)流体地球科学:地震预测、矿产资源形成和分布

召集人:刘耀炜   陶士振   欧光习 黄铺琼

主要内容:探讨地球圈层(地幔、地壳、大气圈、水圈等)的流体物质组成、性状特征与地震孕育、成矿规律等,包括以下内容:①流体的物质组成与流体的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特征; = 2 \* GB3 流体观测新技术与地震预测方法; = 3 \* GB3 旱涝及流体趋势变化与强震孕育机制;④地球流体与矿产资源、成岩、成油、成矿机制; = 5 \* GB3 流体活动与构造、沉积、成藏作用。通过交叉学科交流,讨论流体地球科学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成果。

(三)地球动力学

6)地球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

召集人:石耀霖   蔡永恩  

主要内容:①地球内部结构;②地核和地幔动力学、板块动力学、动力大地测量学、地球化学动力学;③高温高压岩石力学实验;④以及与解决地球动力学问题的数值模拟和解析计算新方法。

7)岩石圈结构及大陆动力学

召集人:李惠民   张忠杰   吴庆举 

主要内容:①地球深部状态与大陆构造格局;②岩石圈深层与浅层结构和构造;③岩石圈介质的横向不均匀性和各项异性;④地球深部的圈层藕合;⑤岩石圈深部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与深层过程等。

(四)地震学

8)地震学与地震构造学

召集人:周仕勇   万永革   丁志峰   陈棋福

主要内容:①地震学新理论、新方法;②地震活动研究,地震危险性预测研究,断层间或地震间相互作用及其数值模拟,诱发地震研究;③地震观测、定位,震源参数反演及震源破裂过程研究;④地震孕育背景及发震构造研究;⑤地震学方法探测地球内部构造、地震学方法研究区域或全球地球动力学问题。

9)特大地震发震构造研究

召集人:徐锡伟   陈晓非       王夫运

主要内容:近年来特大地震频发,袭击世界各地,特别是亚洲南部、东部及其环太平洋地震带,从2004年苏门答腊9级和20128.7级地震、2008年汶川8级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到2011年智利8.8级地震和日本东北部海域9级地震等,冲击着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安定。频发的特大地震灾难提醒我们对板块间相互作用方式和板块内部构造发震习性等复杂性知之甚少,需要从地震地质、地震破裂过程、地壳上地幔深部结构和介质特性、地壳变形行为、地震工程震害等多学科综合研究,改善我们对特大地震构造模型和区域深浅构造环境的认知程度,达到推动地球科学发展,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的目的。

10)区域尺度重复震源探测  

召集人:葛洪魁        王宝善

主要内容:地震学的发展趋势是在获得地下介质静态图像的基础上研究其性质的变化,利用气枪等人工震源、重复地震、地震背景噪声等重复天然震源,综合多种地球物理观测手段,实施“明灯计划”,获得地下介质物性变化的“地下云图”是地震学研究发展的一个崭新方向。欢迎研究气枪等人工震源、重复地震、定点噪声源、地震背景噪声等重复震源性质,以及利用这些重复震源进行地下介质变化监测研究的稿件。

11)计算地震学研究进展  

召集人:张剑锋        张海明  陈晓非

主要内容:国内外地震学理论及其应用中有关计算研究的前沿动态,新方法,新成果。地震波在不均匀介质,各向异性等介质中,发生机制,传播,及地面运动等规律研究、应用中的离散数值计算的研究、应用进展,动态,方法及成果。计算地震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研究及应用动态与成果。计算地震学在他星球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及成果。

12)地球介质各向异性     

召集人:郑需要         

主要内容:地震各向异性成因,地震波在各向异性介质中传播,三分量记录观测资料处理和解释,介质裂隙探测,地壳上地幔各向异性,地震各向异性理论在石油地震勘探、煤田地震勘探、海底地震、地震预报和地球动力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

(五)自然灾害

13)中国巨灾、灾害链综合预测与减灾对策

召集人:耿庆国   高建国   陈维升

主要内容:本专题旨在讨论交流中国巨灾、灾害链综合预测方法、理论和成果,研讨巨灾、灾害链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和相应减灾对策。以巨灾和灾害链预测作为研讨重点,对中国巨灾和灾害链预测方法、机理和防灾减灾问题予以高度关注。本专题将给从事天地生综合学科交叉研究、中国巨灾、灾害链综合预测研究和减灾对策等有关研究的学者提供学术争鸣和交流的舞台。

(六)地球物理实验、观测与信息技术

14)信息技术与地球物理

召集人:陈会忠        胡天跃 

主要内容:信息技术在地球物理应用中的新成果。①地球物理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研究;②地球物理科学和探测数据信息处理、信号处理新理论、新发现、新方法及其应用;③计算机网络与地球物理应用技术的结合;④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在地球物理中的应用;⑤数据库、GIS、可视化、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的开发及应用;⑥地球物理数据资源共享;⑦云计算与地球物理;⑧地球物理数字模拟和技术。⑨地球物理信息技术在地球灾害预测、预防中应用。

15)地球物理仪器与观测技术

召集人:陆其鹄   孙进忠        郭永刚

主要内容:①磁法、电法、重力、放射性、测震等地球物理仪器的新进展;②地球物理实验与现场观测的新经验;③地球物理仪器在国防与经济建设中的应用实例与成果;④矿山灾害监测仪器与预警方法;⑤我国某种地球物理仪器发展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⑥我国地球物理仪器发展的新思路、设想与建议;⑦其他有益与促进我国地球物理技术发展的交流内容。

()勘探地球物理学

16)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

召集人:詹世凡    

主要内容: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复杂地区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井筒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油气田和煤田地层参数反演及解释;高精度重磁电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地球物理测井方法及与油气田、煤田勘探开发有关的地球物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

17)储层地球物理

召集人:陈小宏   肖立志   曹俊兴

主要内容:油气储层地球物理预测方法;储层物性参数(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确定方法;油气储层地球物理描述与监测方法;油气藏开发进行储层预测和油气动态监测的其它地球物理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及地球物理资料处理、解释方法和技术。

18)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地球物理

召集人:王     熊盛青   吕庆田

主要内容:物探技术以及地质、化探、遥感等综合方法,在基础地质调查、固体矿产与油气资源勘查应用中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仪器与软件、新进展、新发现、新应用和新成果,找矿实例,经验与教训总结,国内外物探科技发展态势等。

19)地震波传播与成像探查

召集人:刘伊克   杨顶辉   赵志新

主要内容:地震波传播的理论与成像方法研究,以及地震波传播理论在油气资源,矿产等资源,表层结构勘探,工程、环境地质调查,等工程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地震波,如地震折射,反射,衍射等波相的传播规律研究及其应用的各种方法计算研究,数字化方法研究,数字化计算结果显示、成像的方法,程序,软件及硬件。以及上述各种有关地震波传播与成像的事例研究、应用及其成果。

() 工程与环境地球物理学

20)工程、环境及公共安全地球物理

召集人:赵永贵   徐义贤   冷元宝  薛国强   程业勋   彭苏萍  

主要内容:主要交流铁路公路水利水电建设、矿山安全、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地球物理技术与应用。包括:①矿山安全开采与灾害探测技术;②城市场地、地铁、地下管网、地下构筑物、桥梁等领域的探测与检测技术;③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等领域的物探技术;④铁路、公路、水利水电建设中的工程勘查、质量检测、病害诊治、超前预报等工程物探技术。

() 大地测量学

21)空间大地测量、地壳运动与天文地球动力学  

召集人:黄     薄万举   傅容珊   阎昊明

主要内容:空间大地测量学和天文学在观测技术和理论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在地球运动、地壳运动、地壳形变和地球动力学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在空间天气、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化、电离层和对流层监测、地震和海洋等灾害监测、预测和预警等方面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与其它学科领域(如INSAR等)交叉研究的最新进展。

22)地球重力场变化与在地学中应用  

召集人:汪汉胜   吴晓平   王谦身

主要内容:中国地球重力场及其时空变化的现代大地测量监测;高精度多时空分辨率重力场模型研究;卫星重力场反演理论和方法;地球系统物质分布与运移的时空变化规律探测;水资源及矿产资源的重力勘探、地壳构造、地震灾害、环境变化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研究。

23InSAR技术、卫星热红外与地壳运动  

召集人:单新建   廖明生        李志伟   屈春燕

主要内容:与星载InSAR、卫星热红外等相关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在地壳运动图像、断层活动特征、地质灾害、火山活动、城市沉降、物质流变、地表温度场变化特征等地球物理方面的最新应用,以及在数据处理方法、计算模型的最近进展;以地壳形变场、构造活动图像、温度场为基础,采用数值模拟、各类反演方法,开展的地壳运动学、动力学研究成果。

() 空间物理学

24)地磁与高空物理  

召集人:史建魁   徐文耀

主要内容:①地磁扰动的观测现象和物理机制研究;②中高层大气结构和动力学过程研究,③电离层/热层中扰动和物理过程研究;④磁层空间场和粒子时空变化以及磁层-电离层耦合过程研究;⑤太阳大气/行星际空间扰动变化及其对地球空间的影响研究。

25)空间天气与人类活动

召集人:  耀   万卫星   冯学尚

主要内容:空间天气与人类活动专题征集与日地空间(太阳/太阳风、磁层、电离层、中高层大气)物理与应用研究内容有关的报告,重点为:空间天气现象与基本物理过程;空间天气探测与数据处理;空间天气预报与模式化;空间天气应用与效应分析。

(十一) 海洋地球物理学

26)海洋地球物理  

召集人:王家林   宋海斌   丘学林  杨胜雄

主要内容:海洋地球物理探测新资料、新方法、新技术及新应用;海洋深部地球物理与大陆边缘动力学;深水沉积、油气与天然气水合物;海相残留盆地;海洋工程地质、环境地球物理;地震海洋学;海底热液活动与成矿;其它有关海洋地球物理科学内容也欢迎交流。

五.论文征集有关规定:

为增加论文的信息量,年会提交论文分两种:

1.论文长度为一页,字数限制在每行45字,共38-40行(公式按实际占行数计算);

2.论文长度为两页,字数限制在每行45字,共84-86行(公式按实际占行数计算)。

作者可以自行选择,请认真阅读后面附件中的稿件要求,并写明所投专题号和详细的联系方式。征稿截止日期620日。

六.提案小组

   长:  

请就国家科技政策、学科发展、学会活动以及年会组织等各类问题提出提案,于830日前递(或寄)交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处苏枫

七.年会组织委员会 (按拼音排序) 

主  任: 郭  建

副主任: 黄清华   倪四道

  员: 孔繁恕   刘元生   曲克信  孙建国   吴海成   于学伶  赵  镨

八.学术委员会 (按拼音排序)

  任: 黄清华

副主任: 倪四道   臧绍先

  员: 常          陈会忠  陈棋福   陈晓非   程业勋    

         耿庆国     珹   孔祥儒  陆其鹄   吕庆田   彭苏萍   石耀霖   

         孙和平   滕吉文   万卫星  汪集旸   王家林   魏奉思   肖立志   

              熊盛青   徐文耀  杨振宇          晟   詹仕凡   

         张忠杰

九.《年刊》编委会 (按拼音排序)

  任: 黄清华

副主任: 徐文骏

  员: 蔡永恩   陈小宏      耀    傅容珊   葛洪魁   胡天跃   黄宝春

         李惠民     洋   刘耀炜  刘伊克   欧光习   丘学林   单新建   

                  萍   史建魁   宋海斌  孙进忠   孙文科   汪汉胜    王谦身   

         王绪本   徐锡伟   徐义贤       陈维升   赵国泽   赵永贵   

         赵志新   郑需要   周仕勇 

十.注册

1.与会者(包括参展者)均需交纳注册费(会议费)

⑴ 已缴会费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1400元;

⑵ 未交会费的会员、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1700元;

⑶ 学生(大专、大本、硕士、博士)800元;

2.请于910日前汇出注册费(会议费),逾期加收300元。

3. 报名方式-网上注册。

请登录学会网站www.cgs.org.cn在线正确填写参会信息,注册参会。

十一. 食宿  食宿费自理

1. 住宿:

温都水城湖湾西区酒店(报到地点)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 

电话:010-81788888

② 房间标准:360/间·天

注:注册并缴纳注册费的代表按会议房价入住;

未缴纳注册费的代表将按照酒店挂牌价入住。

2.餐费  与会代表随行人员就餐缴纳800/(不参加会议)

十二.展览会及产品介绍会

年会期间为各单位、厂商提供条件,展示、介绍产品及技术成果,包括各类地球物理及相关仪器设备、计算机软件、方法、技术成果等。收费标准:

    1.展板(墙面)0.9m×1.2m      收费  1200/

2.展台    2m×2m              收费  3800/

3.专场产品介绍会、技术报告会(一次20分钟)          收费  1800/20分钟

4.代发广告材料,产品目录(一件为500/套)          收费  1000/

5.《会议指南》登载企业介绍    收费  1000/

在《会议指南》登载企业介绍,务必在910日前将文稿电子版发送到dqwlnh@126.com。费用见“十四.付费办法”。

参展单位将展品、展版(图片、文字)于10月14日前送(寄快件托运)到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市场营销部  边娜宁收,邮政编码:102209,或由代表提前于10月15日前送到会场,以便布置展厅。

参展费用请在9月10日前汇到或寄到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帐号及地址见“十四.付费办法”,联系电话:010-82998257  68729347。

十三.会后野外地质考察(注册参会人员)

1.雾灵山二日地质考察

2.山西云冈石窟、悬空寺二日地质考察

3.山西绵山周边三日地质考察

4.云台山、龙门石窟四日地质考察

十四.付费办法

1.每篇论文评审费单页300元,双页500元,请于620日前邮至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未按时缴纳评审费的文章年刊不予录用)

2.注册费(会议费),展台、展板费,产品、企业介绍费,广告费等请于910日前邮汇或信汇至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银行汇款:

帐  户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帐  号   0200007609014454432

开户行   工商行北京海淀紫竹院分理处

邮局汇款:

收 款 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邮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5号

邮政编码: 100081

财务电话: 010-68729347

传    真: 010-68460283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201252

更多内容见学会网站www.cgs.org.cn


 

 

关于推荐、申报2012年“傅承义青年科技奖”

和“顾功叙科技发展奖”候选人的通知

 


 

2012年度“傅承义青年科技奖”和“顾功叙科技发展奖”已开始推荐和报名。其宗旨、原则及实施细则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网站。

请各专业委员会、各地方学会、各位理事积极推荐,各位会员积极报名。今年的推荐和报名截止日期为720日(以邮戳为准)。有关材料报学会办公室。两奖实施细则、候选人推荐表等均可在网上查询。

学会网址:

HTTP://www.cgs.org.cn(表彰与奖励栏目)

邮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办公室

邮政编码:100029

    话:010-82998257  82994373

E-mail:   zgdqwl@163.com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201253日



 

 

 


 

我会6位青年科技工作者荣获2005年——2009

“马塔切纳青年优秀论文奖”

 

经学会推荐、马塔切纳基金会二届一次理事会复审,我会来自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6位会员荣获2005年——2009“马塔切纳青年优秀论文奖”。

     获奖人名单:

 2005   黄晓葛   李彦鹏

     2006   邓成龙

     2007    

     2008   王喜生

     2009   刘立波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

(季 刊)

                                                                   2012            2            总第116

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编辑出版:《会讯》编辑部

编:曲克信                                              本期责任编辑:苏  枫

编:100029                                              发      行:苏  枫

址:北京市9825信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编辑部           联系电话:010-82998257

学会网址:http:www.cgs.org.cn                                         电子信箱:zgdqwl@163.com

  北京内部报刊准印证第Z1567-98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