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第110

   

科协精神

坚持以科学理论为主导 努力推动科协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学会工作 

2010年学会工作总结

2011年学会工作计划

2010年理事长、秘书长、各专委和工委及期刊编辑部负责人工作会议暨中国科协“会员日”活动纪要

学会秘书长与部分省市地球物理学会负责人座谈会纪要

学术交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震学会2010年联合学术大会纪要

第六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题学术研讨会议纪要

2010年全国天灾预测总结学术会议纪要  

地方学会

规范地球物理勘查市场,强化地球物理服务技术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召开第二次会员代表会议暨学术报告会

《山东地球物理六十年》出版发行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2010年工作总结

河南省地球物理学会2010年工作总结

报道

陈运泰院士荣获本年度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国际成就奖

2010年联合学术年会花絮三则

第五届国际岩石应力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通知

第十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第一号通知(摘登)

关于出版翁文波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的征稿通知

我会会员荣获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奖”


 

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努力推动科协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纪念中国科协名誉主席钱学森同志逝世一周年

邓 楠  


 

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钱学森历任中国科协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在十余年的时间里,钱学森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中国科协的组织建设、工作布局和科协事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不懈探索,极大地推动了科协组织的改革与发展。值此钱学森逝世一周年之际,深切缅怀和追思他的丰功伟绩,总结和梳理他在科协工作理论研究方面的宝贵思想,继承和发扬他提出的科协工作理论和方法,对创新和发展新形势下的科协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倡导学术民主,充分发挥学术交流对自主创新的源头活水作用

高度重视学术交流工作,强调学术活动要有实效。钱学森对学术交流工作高度重视,他多次讲:“开了多少次会、有多少论文并不是考核学术活动优劣的指标,而应该把好论文关,做好会后总结,看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他提倡宽阔的科学视野,主张在专业技术人员之间开展多层次、交叉性、综合性的学术交流,强调文理沟通交流,促进科技人才的全面发展。他强调要利用好学术交流活动的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明确提出“学术活动的成果,对科技经济发展有哪些建议,应有专门的反映。不是送一个大本子,而是要加工,把那些有分量的建议整理送中央,发挥助手的作用。”

倡导学术民主,推动营造平等的学术环境。钱学森始终坚持学术面前、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职务高低,资历深浅,年龄长幼,均不是判断学术是非和水平高低的标准。他在多种场合指出:没有学术民主,年青一代就得不到成长,应该给青年人成长创造条件。为打破按资排辈,形成民主、平等的学术环境从而促进青年人才健康成长,他身体力行、作出表率。1978年,在与山西科委一位同志合作撰写科普文稿《农业系统工程》时,他坚持把自己的名字署在后面,明确说“我对现在流行于科学技术界的‘老头子制’颇为反感!用这个机会表示一下,也是抗议这一不合理的东西。”

高度重视学会组织和学会工作,强调学会要发挥横向联系的作用。早在1977629日,钱学森就约访周培源,就“文革”期间被迫中断活动的中国科协及学会如何恢复活动交换意见,强调学会开展的横向学术交流对科技工作所起的重要作用。在担任中国科协主席期间,他每周主持召开一次主席办公会,研究科协和学会工作,积极推动解决学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充分发挥学会横向联系、促进自主创新的作用。

二、丰富和发展科普工作内涵,努力让科学技术惠及更广大的人民群众

突出强调科学技术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把科普工作纳入文化建设的范畴。钱学森在198823日的一封信中写道,“党的十二大报告中在文化建设内有‘科学’,那是说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但技术呢?技术难道就不是文化了吗?文学艺术能一点不靠技术吗?所以技术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钱学森主张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的联合,强调科技和文艺之间的沟通交流,希望加强科技和文艺的联系,把现代科技和文学艺术结合起来,使科普工作在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明确科普工作内容,提倡大科普观。钱学森把科普工作分成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为农村及小集镇的“大农业”和城市“大工业”服务的大面积科普,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为提高广大干部科学素质服务的科普,主要是帮助他们扩展、补充新的科技知识;三是为科技专家们了解非本专业领域的新发展、为开阔思路服务的科普,也叫高级科普。钱学森对科普工作内容进行三个层面的划分,不仅为当时科普工作指明了方向,而且对中国科协现阶段推动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特别是四个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钱学森基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应联合、科学技术是文化的组成部分等观点,进一步提出“大科普观”,即科普不仅要普及自然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还要普及文化和社会方面的知识。他说:“现在很多青年学生不知道世界是怎么回事,甚至天天广播中讲的这个国家、那个国家到底在什么地方都说不出来。所以我们的广播台播放的科普知识,不仅是自然科学知识,实际上,国际时事都是科普,都很有实用性嘛。”

倡导并力行科学家参与科普的社会责任,用科学知识回报祖国和人民。钱学森一直热心倡导、积极支持并亲自参与科普工作,号召并组织科学家参加科普工作。他说,“人民给了我们科学知识,作为一个科学家,有责任把科学知识还给人民,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义务。”钱学森希望通过科技界和全社会的不懈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甘为人梯,竭力培养举荐优秀科技人才

倡导面向青年科技工作者设立奖项,激励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19879月,钱学森主持召开中国科协三届六次常委会议,在他的大力倡导和朱光亚、王大珩等的赞同支持下,会议一致同意把原来面向全国科技工作者的奖项改设为面向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奖项,定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年科技奖”,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次,每次表彰不超过100人,白春礼、冯长根、杨卫、张泽等获得首届奖励,在青年科技工作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了进一步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奋发进取,培养和造就跨世纪科技和学术带头人,中组部就参与青年科技奖评选表彰工作请示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胡锦涛同志。胡锦涛同志作出批示,认为中组部参与此事甚好。1994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年科技奖”更名为“中国青年科技奖”,由中组部、人事部、中国科协共同组织实施,至今已评选表彰了11届,大多数获奖者已成长为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大学校长、科研院所院长所长、首席科学家和学术技术带头人等。

倡导培养创新人才从青少年抓起,提出提前接受教育的方案。钱学森根据自身的成长经历和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设计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下受教育者与年龄关系的新方案,提出了人才教育的新模式,把教育改革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出路。在受教育者与年龄关系的方案中,他认为学生可以从4岁开始接受教育,12岁达到高中毕业,1218岁接受高等教育,达到硕士研究生的水平,然后再根据需要选择深造和综合发展。

善当伯乐,甘为人梯。钱学森善于发现、乐于培养、大力举荐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提携奖掖青年人,即使对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都视为知己般对待。他在与一名普通科技人员合作撰写讲稿时,坚持署名在后,又将多年收藏的57份资料、43套图书全部赠给了这位合作者。几十年来,他一直坚持给来信求教的青年工整书写回信,讨论各种学术问题,帮助他们提炼思想,找准方向。

20081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钱学森时说:“您一直热心培养和提携年轻人,以自己的渊博学识和高尚品格,带出了一批优秀科学家,其中有的已成为我国科技事业的领军人才。”总书记的话是对钱学森一生培养人才、提携后学所作贡献的最好注释。200986日,在病榻上的钱学森仍然牵挂着、关心着我国的人才培养,他对温家宝总理说:“培养杰出人才,不仅是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国家长远发展的根本。”拳拳之心充分展现了钱学森作为“人民科学家”的报国情怀。

四、重视决策咨询和科技服务,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倡导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积极开展决策咨询工作。钱学森一直主张“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来考虑问题”,强调“要有系统的观念”。对开展决策咨询工作,他要求做到三点:一是发挥出系统的整体功能和优势,把“专家群体”的整体优势发挥出来,形成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报告。二是决策咨询报告所反映的情况必须客观准确,既有定性结论,又有定量分析,坚持决策咨询“一定要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有定性、定量的分析”。三是用系统的思想,提炼决策咨询报告的建议,建议要有前瞻性、针对性、可操作性。

强调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及时开展决策咨询工作。钱学森认为,做好决策咨询工作,一要选题准,二要有时效性,三要注意发挥科协开展学术活动的优势,形成对策建议。他强调选题是关键,必须围绕国家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来确定,可以是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与科技有关的问题,也可以是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方面的问题,还可以是行业发展和地区经济科技方面的问题。在面向行业发展和地区经济科技问题开展决策咨询工作方面,钱学森针对甘肃沙漠戈壁面积较大、我国荒漠化越来越严重的地理环境状况,为把沉重的自然包袱转化成巨大的自然资源,提出沙产业、草产业的理论设想,引导科技工作者把专业知识和决策咨询结合起来,大力推动沙产业发展。1994,中国科协会同林业部、甘肃省人民政府,选择甘肃武威、张掖等地建立试验点和示范基地,推动沙产业发展。经过多年努力,沙产业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重视科技服务工作,开创、推动“讲理想、比贡献”活动。钱学森认为,科协系统参与两个文明建设,就要直接为工农业生产提供科技咨询服务,希望工程技术人员有一种自觉性和责任感,即“讲理想、比贡献”。在钱学森的倡导下,中国科协会同原国家经委于1987年在全国厂矿企业中开展“讲理想、比贡献”竞赛活动,引导企业科技工作者把振兴中华的共同理想与企业发展目标和个人理想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蓬勃开展。直至今日,中国科协仍然坚持会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资委继续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在企业一线科技工作者中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吸引力凝聚力。

五、倡导开展科协工作理论研究,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的科技团体

深入思考科协性质等重大问题,准确把握科协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钱学森反复讲,中国科协是中国的科协,不是别的国家的科协,而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科协工作要按照党中央的方针政策来办事,履行好党和政府的纽带和助手的职责。他非常重视科协的政治属性,强调中国科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他积极支持苏步青等200多位政协委员在全国政协七届一次会议期间提交的要求恢复中国科协作为全国政协组成单位的联名提案,并为此进行了不懈努力,全国政协七届十二次常委会议决定恢复中国科协为全国政协的组成单位。

提出中国科协组织体制新构想,着力推动科协改革与发展。钱学森深入思考并积极提出既与世界各国科技团体有共同规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协组织体制构想。在198692日召开的中国科协三届二次常委会上,钱学森明确提出希望“建立一套高效能、高效益的中国科协的组织体制结构”。1988818日,在全国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协协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钱学森进一步描绘了“大科协、小机构、多中心”式的中国科协组织体制结构蓝图。他说:“第一是大科协。怎么叫大科协?科协的联系面是很大的,不能局限在哪一点上,得开阔一点,理工农医四个方面都有,将来可能还有新的方面,所以是大科协。我们不是小科协,就干一点,我们要解放思想,联系面广,叫大科协。第二是小机构。大科协,但不要搞大机构,就是办事机构是非常精干的。这个很重要,我们要提高办事效率,书记处讨论过了,怎么样提高效率,恐怕还要研究。第三是多中心。你的面很广,办事机构又小,那么具体办事就是实体,实体又叫中心。用多中心办实体的办法把中国科协的日常工作办好。办实体,就要讲经济效益,真正办成和现在改革开放精神相吻合的实体。”在钱学森担任中国科协主席期间,中国科协对机关的机构设置进行了相应改革,增设直属事业单位,扩展工作任务,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高。他关于科协组织体制的构想,对中国科协当前进行的体制机制改革特别是事业单位改革,加强自身建设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深化对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认识,积极倡导科协工作理论研究。钱学森对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进行了三个层次的划分,首先是工程技术,然后是为工程技术做理论基础的技术科学,再就是基础科学,最后经过进一步综合提炼达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层次。据此,钱学森认为科协工作理论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一部分,是社会科学的范畴,是社会科学中的实用学科。他鼓励广大科协工作者在实践基础上加强经验总结和理性思考,倡导开展“中国科协学”研究。经过科协同志持续不懈的努力,在听取有关专家意见300多人次、9易其稿之后,终于在1992年出版了一部以探索科协工作规律为主题的科协学著作,一段时期内成为科协干部培训的重要教材。

钱学森的学术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科协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他担任中国科协主席期间,开创了科协工作的新领域,开辟了科协事业的新空间,开启了科协工作理论研究的先河,把科协工作全面推向了新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习纪念钱学林同志,就是要继承和弘扬他深入思考、不懈探索的科学精神,继承和弘扬他求真务实、勇于奉献的崇高精神,继承和弘扬他坚持党性、爱岗敬业的爱国精神,切实把科协工作作为党的群众工作和国家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科协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作者为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

                                                     (摘自中国科协网站)


 

2010年学会工作总结


 

2010年在常务理事会的带领下,在秘书处和各专委、工委及更多的学会工作志愿者共通努力下,学会工作进展顺利,往年相比工作面宽了,内容更加丰富。

一.学会建设

1.按计划召开各种工作会议,开展会员日活动,加强分支机构和会员的管理,提高秘书处的办事能力。会员管理数据库(专家库、会员库)正逐步建立,会员入会、交费、服务信息正在逐步规范和完善。今年新增会员113人,其中女会员33人,年轻人居多,截止到1231日我会会员总数14298人,其中女会员1965人。为加强学会管理工作的能力,秘书处增补了我会理事、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刘元生为我会副秘书长,除负责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工作外,还承担部分学会管理工作。

         2.天灾预测、中国大陆动力学、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进行了换届改选,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主任耿庆国、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滕吉文、工程地球物理委员会主任赵永贵。矿山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成立了第一届委员会,彭苏萍院士担任主任。 

    3按要求完成了中国科协“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项目专家推选工作。推荐国土资源航空遥感中心副主任熊盛青,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高建国参与此项工作。

    4完成了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评审委员会委员的推荐工作。推荐臧绍先、王绪本、郭建参加评审委员会的工作。

5由于年会向各单位申请资助的难度不断增加,今年提高了年会注册费,并且减少了减免的范围,使得今年的年会略有盈余,保证了今年学会的总体财务情况良好,略有结余。

二.学术活动

1.今年学会学术活动计划举办25个,其中计划内17个,新增8个,学术交流的形式也有了与兄弟学会联合、主题研讨、学术论坛、出国交流等多样化。

2与地震学会联合举办学术年会。第一次与兄弟学会联合办综合学术交流年会,得到了中国科协和会员单位及广大会员的积极支持与配合,更多的学会志愿者参与了年会筹备工作。830人(注册)到会交流,其中院士10人。年刊收录论文815篇,交流论文461篇。首次设立了英文国际专题,该专题大部分参会代表来自我国台湾地区和美、日等国家,会场讨论气氛热烈,取得了预期效果,在推动国际交流方面向前迈出了一步。此次参会的年轻人较多,他们是学科发展的希望,多学科交叉的学术研讨认真活跃,会议总体达到了交流思想、沟通信息、相互切磋、鼓励创新、促进学科发展的目的。

3.在国际交流方面,学会派出代表团参加今年8月在悉尼举办的“21ASEG国际地球物理年会和展览(21ST International Geophysical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会议期间除进行学术交流外,与ASEG举行了合作协议的签字仪式。

4.承担了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交给的地球物理学名词修订工作,成立了由陈运泰院士为主任的第二届地球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聘请了地球物理学界的18位院士和近70位分学科的专家学者完成此项工作。目前大部分学科分组已完成本组的征词、初稿工作。

5.承担了中国科协《地球物理学史研究》项目,同时在此基础上开展编写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史的工作,工作由学会牵头,秘书长郭建、副秘书长曲克信和王广福研究员负责组织实施,此项工作得到了各专委、会员单位的科技专家和领导的大力支持,按项目要求召开了启动会、学科组负责人会和各分学科编写提纲座谈会,已有几十位专家志愿者参与此项工作,院士、专家和科技科工作者百忙中抽时间积极组织、出谋划策、提供资料和信息,使此项工作进展顺利,为学科和学会的发展与创新留下宝贵资料。

三.科普与继续教育

科普委积极参加中国科协组织的科普活动,今年以“节能减排、低碳生活”为主题,进社区、进学校开展宣传,举办讲座,出版了科普图书《关爱地球母亲》和18张低碳科普宣传彩页,并在中科院科技园区参与了“全国科普日”的科普宣传,同时根据地方学会的科普需求,互通科普资源,共同开展全民素质教育工作。全年学会举办科普讲座28次,听众5500人;举办各种技术培训5种,528人参加。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举办的“城市地球物理工程探测规范培训班”受到地方学会的重视和基层单位与会员的欢迎

四.宣传出版

学会学术期刊4种已按计划出版,印刷发行28400册,发表论文761篇。出版会议论文集5种,印刷发行2551册,发表论文1133篇。学会网站的改版工作基本完成,并在试运行中继续充实和完善。会讯和学会网站内容不断增加,使信息更新速度加快,质量也有所提高。

五.社会服务

1.学会委托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继续开展社会认可的职称资格认证工作,已申报评审了高级工程师的人员2名,工程师的2名,明年根据会员单位和会员的需求,将进一步完善评审制度,做好做实此项工作

2.由吴海成副秘书长和山东地球物理学会刘元生理事长具体负责编写的奖励条例,经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正在向国家科技部申请开展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技奖的工作。

六.表彰奖励

12010年傅承义青年科技奖推荐5人,经评审委员会评审,中国科技大学吴小平、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周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闫智慧、中国石油大学(山东)杜启振4人通过了初评,到年会做了专题报告,年会常务理事会、理事扩大会通过,在闭幕式上发奖。 顾功叙奖候选人吴功建也在年会上作了大会报告并经年会常务理事会、理事扩大会通过,在2011年春节座谈会上发奖。

2完成了中国科协先进科技工作者候选人的推选工作。经会员单位推荐、学会网站公示,报中国科协批准,地科院物化探所方慧、中石油东方公司张少华、中石化物探技术研究院曲寿利为中国科协优秀科技工作者,1214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表彰会上颁奖

    3.推荐上报了2006-2009年“马塔切纳青年科技奖”候选人,结果在等待中


 

2010年学会活动完成情况表

1  2010年学术活动完成情况表

单位名称

会议、活动名称

时间、地点

参加人数

交流论文

出版

论文集

1

中国大陆动力学专委会

专题学术报告暨专委会年会

116    北京

43

5

 

2

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

中浅层电磁探测技术应用研讨会

33-6   成都

201

25

 

*3

地热专业委员会

增强型地热系统(EGS)学术研讨会

421    广州

30

 

 

4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

2010年全国天灾预测研讨学术会议

423-25 北京

65

41

1

5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

全国灾害预测方法研讨会

426-28 北京

50

40

1

6

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

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

63

34

 

 

*7

第四届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国际会议

近地表地球物理与地质灾害研讨会

614-17 武汉、成都

170

 

 

8

地磁与高空物理

参加国际COSPAR学术大会

7          德国

26

27

 

9

空间天气专业委员会

第七次全国空间天气研讨会

727-81

上海

280

230

 

10

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

2010年物探技术研讨会

8          郑州

400

164

 

*11

组团参加21ASEG国际地球物理年会

学术研讨、签署合作协议

820-27

澳大利亚

18

 

 

12

中国大陆动力学专委会

第五届国际岩石应力研讨会

825-27  北京

195

150

 

13

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

行星/地球物理与工程信息化/e-Science沙龙

915     北京

50

15

 

*14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

近几年重大自然灾害趋势预测科学讨论会

921     北京

27

4

 

15

地磁与高空物理

双星-CLUSTER学术研讨会

9          希腊

8

8

 

16

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

2010年工程物探和工程检测学术年会

9          郑州

120

40

 

17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工程疑难问题研讨会

915-16  郑州

150

 

 

*18

地热专业委员会

纪念李四光先生倡导地热能开发利用40周年

1016-18 北京

200

 

 

19

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学术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

1017-20 宁波

830

461

1

20

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第六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题研讨会

115-7   西安

68

42

1

*21

国家安全

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学术论坛

116     西安

40

 

 

*22

中国大陆动力学专委会

松潘甘孜地体边缘强震发生的构造背景与动力过程学术研讨会

1120-21 北京

53

15

 

23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

2010年全国天灾预测总结学术会议

122-4   北京

60

45

1

*24

地热专业委员会

水同位素测试技术与应用研讨会

127     北京

50

 

 

25

矿山安全地球物理

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一届矿山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暨矿山地球物理新进展研讨会

1223-24    重庆

40

   5

 

注:* 为新增会议,17个计划内,8个新增。

2  2010年科普完成情况

活动名称

讲座

人次

宣传展览

人次

1

全年科普讲座、宣传和展览

26

4000

1

200

2

月球探测形势与中国的嫦娥工程科普报告

1

1000

 

 

3

地磁学专题学术讲座

1

50

 

 

4

《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第六期昆明培训班

1

46

 

 

5

中深部矿产资源勘查电法仪器培训

1

120

 

 

6

直流电法勘探新技术培训

1

27

 

 

7

煤田测井技术高级研修班

1

158

 

 

8

勘探物探新技术、新方法培训班

1

177

 

 

3  2010年宣传出版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表

期刊、图书名称

时间

次数()

发行总量()

论文篇数()

组织单位

1

《地球物理学报》

全年

12

15000

18000

321

地球物理学报编辑部

2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全年

6

网络版

109

地球物理学报编辑部

3

《地球物理学进展》

全年

6

6000

3600

291

地球物理学进展编辑部

4

Applied Geophysics

全年

4

4400

40

应用地球物理

5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

全年

4

12000

 

会讯编辑部

6

中国地球物理-2010(学术年刊)

10

1

1200

815

年刊编委会

7

国内学术会出版论文集

全年

4

1351

318

各专业委员会

2011年学会工作计划


 

 1.学术交流是学会工作的重点,明年将继续开好一年一度的年会,并逐步推进年会的改革、完善年会的服务。今年的重点是改进分会场的条件,争取会议室满足开会的要求。

 继续办好其他学术交流活动,明年在国际交流方面我们与SEG共同主办20111010-13日在北京召开的“GEM Beijing 2011”,协办20113月在成都召开的“SEG 页岩气技术论坛”。与中国石油学会共同主办20112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国石油物探技术发展高层论坛”。

 2.争取完成向国家科技部奖励办公室申请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技奖的工作,并开展评选活动。完成好推荐提名两院院士候选人工作,继续做好傅承义青年科技奖和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评选等工作。

32011年学会将开展翁文波先生诞辰百年纪念活动,并准备出版纪念文集,缅怀前辈,激励后人,传承(开拓)进取,发展学科。

4.加强单位会员的发展和服务工作,作为重要任务列入我会今后的组织工作中,并积极推动单位会员参与学会的各项工作。

5.服务会员是学会的一项根本任务,形式可多种多样,学术交流、获取信息是会员入会的目的和主要原因,学会改革的聚焦点是要增强服务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建设。我们将利用每年的会员日开展多种活动,增凝聚,促发展。

6.开展好科普和继续教育工作,完善网站建设,加强网站的服务功能。

7.继续做好地球物理学名词修订工作和中国科协《地球物理学史研究》项目,争取圆满完成任务。

8.按照中国科协要求,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2011年学会活动计划表(草案)

     

单位名称

活动名称

时间

规模

()

地点

联系人

电话

1

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

10

中旬

待定

待定

乔忠梅

 

010-82998257

2

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

学术报告暨专委会年会

1

30

北京

李惠民

6899086668999667

3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工程物探疑难问题研讨会

2

45

廊坊

冷元宝

薛国强

刘玉乾

13703708342 ybleng@163.com

13146176332 ppxueguoqiang@163.com

4

空间天气专业委员会

空间天气战略研讨会

4

30

昆明

冯学尚

fengx@spaceweather.ac.cn

5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

2011年全国天灾预测研讨学术会议

4

下旬

50-60

北京

汪纬林

陈维升

6257240367391682butquake@163.com

6

流体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

地球流体与矿产资源学术研讨会

5

50-70

北京

欧光习

陶士振

13651340868;13911082671

7

地磁与高空物理专业委员会

21届双星-CLUSTER学术研讨会

5

10

欧洲

史建魁

jkshi@cssar.ac.cn

8

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

学术研讨会

6

40

北京

陆其鹄

13522040560

9

信息技术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地球物理中的应用研讨会

6

30

北京

   

68729314

10

空间天气专业委员会

空间天气战略研讨会

6

40

西安

冯学尚

fengx@spaceweather.ac.cn

11

地磁与高空物理专业委员会

参加国际IUGG学术大会

7

20

澳大利亚

史建魁

jkshi@cssar.ac.cn

12

矿山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矿井高分辩率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研讨会

7

60-80

太原

杜文凤

010-62331305

13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采空区探测技术研讨会

7~8

120

呼和浩特

冷元宝

薛国强

张建清  

13703708342ybleng@163.com

13146176332 ppxueguoqiang@163.com

14

空间天气专业委员会

电离层-大气层耦合研究研讨会

8

20

(暂定)

万卫星

fengx@spaceweather.ac.cn

15

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工程物探新技术研讨会

9

100

杭州

冷元宝

薛国强

张建清

13703708342ybleng@163.com

13146176332 ppxueguoqiang@163.com

16

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海洋地球物理与综合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

9

50

上海

宋海斌

010-82998142;   hbsong@mail.iggcas.ac.cn

17

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环境地球物理研讨会

10

20

待定

   

010-82321660

18

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第七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题研讨会

10

50

待定

刘代志

13571975751

19

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

第十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研讨会

1117日-20

260

南昌

邓居智方根显

0794-82583088258706

20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

2011年全国天灾预测总结学术会议

11

下旬

50-60

北京

汪纬林

陈维升

6257240367391682butquake@163.com

21

矿山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煤矿地球物理探测新技术新方法研讨会

12

50-70

郑州

杜文凤

010-62331305

22

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

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研讨会

上半年

40

北京

李惠民

6899086668999667

23

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

网络式电磁探测阵列新技术

上半年

200

北京

刘国庆   赵国泽

13801245297 62009065

24

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

应力应变与性变过程研讨

下半年

40

北京

李惠民

6899086668999667

25

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

采空区技术研讨会

待定

待定

待定

   

010-81202345

26

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

2011年工程物探学术年会

待定

待定

待定

 

010-81202345

27

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

SPG/SEG 2011年国际地球物理会议

待定

待定

待定

 

010-81202345

     

活动名称

时间

规模(人)

地点

联系人

电话

1

常务理事会

全年二次

23

北京

苏枫

82998257

2

秘书长工作会议

全年二次

8

北京

苏枫

82998257

3

地方学会秘书长联席会议

二季度

30

待定

郭建

82998257

4

春节茶话会

元月

150

北京

苏枫

82998257

5

向主要支持单位汇报工作会

元月

30

北京

苏枫

82998257

6

年会与理事扩大会议

10月中下旬

100

北京

郭建

82998257

7

中国科协会员日活动

12

待定

待定

苏枫

82998257

继 续 教 育 活 动

活动名称

时间

规模(人)

地点

联系人

电话

1

《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培训

下半年

30

山东或广东

刘元生

18663728491

2

《煤田测井规范》培训

下半年

60

山东

刘元生

彭伟斌

13801158162

     

活动名称

时间

规模(人)

地点

联系人

电话

1

世界地球日

4

3000

北京

徐桂华

13910628440

2

全国防灾减灾日

512

2000

北京

徐桂华

13910628440

3

全国科技周

5月第三周

3500

北京

谭先峰

13701075301

4

全国科普日

9月第三周

3000

北京

 

13161758097

5

社区科普讲座

全年

800

北京

 

13681113703

6

学校科普讲座

全年

3000

北京

周洪瑞

010-82322107

7

企业科普讲座

全年

2800

全国

钟世航

010-60758590

8

世界环境日科普讲座

6

待定

北京

陈晦鸣

010-82322898

9

幼儿科普讲座

全年

全年

北京

龙海云

13520958812

10

科普工作及项目论证研讨会

7/12

50/2

年会

钟世航

010-60758590

     

期刊、图书名称

时间

地点

发行总量()

联系人

电话

1

《地球物理学报》

全年

北京

1215000

刘少华

82998139

2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全年

美国

6期网络版

刘少华

82998139

3

《地球物理学进展》

全年

北京

64800

刘少华

82998139

4

Applied Geophysics

全年

北京

44000

范伟粹

cgsbull@sina.com

64266649

5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

全年

北京

412000

曲克信

82998257

6

中国地球物理-2011(学术年刊)

10

待定

11200

倪四道

82998257


 

 

2010理事长、秘书长、各专委和工委及期刊编辑部负责人

工作会议暨中国科协“会员日”活动纪要


 

20101215,我会秘书处组织开展中国科协会员日活动,在北京召开了理事长、秘书长、各专业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及期刊编辑部负责人工作会议,就一年来的学会工作进行汇报和交流。副理事长王小牧、常旭,秘书长郭建,副秘书长曲克信、孙建国、倪四道、刘元生,勘探、技术、环境、天灾预测、工程、信息、海洋、流体、地球电磁、国家安全、地热、科普、继续教育、《地球物理学报》与《地球物理学进展》编辑部负责人及学会办公室工作人员共计33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副理事长常旭主持。

首先郭建秘书长向大家汇报了2010年学会组织建设、学术活动、国际交流、宣传出版、科普与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按照中国科协和常务理事会的要求,学会工作的重点放在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发展、服务国家建设和广大会员及科技工作者上。明年的工作安排还将按照中国科协“三个服务,一个加强”的要求,开展好各项活动。

二.经会员单位推荐,我会科技人员方慧(国土资源部)、曲寿利(中石化)、张少华(中石油)荣获中国科协颁发的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学会进行了通报表彰,号召广大会员学习先进,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积极投身到科技强国的建设中。

三.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主任王小牧、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孙进忠、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宋海斌、科普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徐桂华、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汪纬林、地热专业委员会主任庞忠和、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刘元生、流体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欧光习、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委员陈小斌、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薛国强和委员刘玉乾、国家安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夕海、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彭丰林、宣传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刘少华、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杨进等汇报了各自专委、工委的工作情况和明年的工作计划。

四.就开展学会工作进行了讨论和交流。大家提出问题,交换意见,主要内容:积极参与国际学术组织的活动,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提出如何解决好垃圾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搞好翁文波先生诞辰百年纪念活动;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活动经费问题;开展科技奖励工作;2011年春节茶话会时间和27届年会举办地点等。负责第27届年会工作的副秘书长倪四道教授就年会工作做了发言,并请大家提出建议和意见,使学术交流更符合科技工作者的需求。

大家讨论热烈,畅所欲言,起到了沟通信息,相互促进的作用。郭建秘书长对会议做了总结,并请大家有问题及时沟通,齐心合力为学会的建设和发展再做贡献。


 

学会秘书长与部分省市地球物理学会负责人座谈会纪要


 

20101019日参加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6届年会的陕西、江苏、上海、山东、吉林、辽宁、广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及四川省学会(筹)领导参加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处在宁波开元大酒店召开的座谈会。曲克信副秘书长首先代表郭建秘书长对这次座谈会要讨论的几个问题做了说明,刘元生副秘书长主持了座谈会,吴海成副秘书长对当前科普宣传工作情况做了通报。会议对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商定。

1.省市地球物理学会科普宣传工作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指导帮助下,科普宣传工作年年都有新进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0年科普工作委员会又做了一套新展板提供共享使用,大家对科普工作委员会的工作表示感谢

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网站已建立并投入使用,有的地方学会已和大学会网站联网,为学会间及时交流信息、互通情况、使用资料提供了方便,各地方学会要进一步加强网站联系工作,使信息渠道更加畅通,让网站发挥更大作用。

3.商议2011年全国秘书长联席会的时间和地点。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再次提出承办申请,热情欢迎各省市秘书长来辽宁召开会议,与会同志一致赞同,再经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认定后通知辽宁省学会做好筹备工作。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李舟波主任在会议期间与到会的副主任对有关工作进行了讨论。近二年来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和山东、广西、陕西、河南省地球物理学联合举办了五期城市《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CJJ7-2007)培训;和重庆奔腾数控技术研究所、广西地球物理学会、山东正元地质勘察院、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分别在重庆、济南举办了“中深部矿产资源勘查电法仪器培训班,参加学习培训人员近400人,为提高地球物理方法在工程和探矿中的质量和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普遍欢迎,为进一步做好继续教育工作积累了经验,明确了方向。根据工作发展需要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有必要扩大,提请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领导审定。主任李舟波,副主任刘元生、葛为中、李貅、孟令顺,增加的委员由各省市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和各专业委员会有关人员组成。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将与各省市学会和各专业委员会联系继续加强有关规范方面的培训同时做好新技术新方法培训。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震学会2010年联合学术大会纪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13次学术大会)


 

一.会议概况

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震学会首次联合举办的学术大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13次学术大会)于20101017日至20日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

本次联合学术大会实际与会人员83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年刊《中国地球物理——2010》上收录了815篇论文摘要。来自内地、台湾的学者和美国、日本等专家共461人在大会上做了学术报告。

1017日上午在宁波举行了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陈颙院士主持。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张国民代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地震学会致词,联合学术大会学术委员会主任黄清华教授介绍了学术组织工作情况。开幕式后进行了第一阶段的大会报告,由陈颙院士主持。朱日祥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作了华南大陆再造的报告;詹仕凡(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作了石油物探装备技术进展与发展方向的报告。石耀霖院士主持了第二阶段的大会报告。黄金莉研究员(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作了中国大陆及重点地区多尺度地震层析成像及其构造意义的报告;张铁龙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作了金星空间磁场探测研究进展 的报告;2010年度顾功叙奖候选人吴功建研究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也到会作了岩石圈地球物理综合研究——我的科技人生的大会报告。

下午,分两个会场继续进行大会报告,分别由倪四道教授和黄清华教授主持。石耀霖院士作了中国应力场反演和冲绳海槽边界的力学性质的报告;滕吉文院士作了地壳内部第二深度空间(500~2000m)金属矿产资源形成与聚集的深层过程和动力学响应的报告;陆建勋院士作了极低频探地工程简介的报告;万卫星研究员作了电离层与大气层耦合研究的报告;陈永顺教授作了青藏高原地震大地构造学研究进展:北京大学流动地震台阵观测的报告;陈会忠研究员作了地球物理信息技术的进展的报告;何展翔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作了电磁勘探技术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的报告;王琪研究员作了汶川地震形变研究的报告。

2010年度傅承义青年科技奖候选人杜启振、吴小平、闫智慧、周红和第七届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候选人李永华、常利军、郝春月也分别作了学术报告。

1017日晚召开了理事扩大会议,70多人到会。会议由陈颙理事长主持。会议审议和通过了郭建秘书长作的工作报告;讨论并鼓掌通过了2010 年度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获奖人名单;审议和鼓掌通过了2010年度“傅承义青年科技奖”获奖者名单。到会理事就学会尤其是学术年会的组织工作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会场气氛活跃,体现了本届理事会民主、积极、务实的工作作风。理事会后召开了《中国地球物理学科史研究》项目讨论会。

1018日晚召开了《地球物理学报》编委会会议。主编刘光鼎院士主持了会议,编辑部主任、专职副主编刘少华编审做了2009-2010年度工作汇报。《地球物理学报》在过去的一年里继续注重学术质量,密切关注和追踪我国地球物理学及相关领域的重大研究成果和前沿课题,刊登了代表当前中国地球物理学研究先进水平的创新性成果。为适应学科快速发展的需要,2009年改为月刊,增加载文量,发表论文355篇,共3178页。学报在保证学术质量、提高信息量的同时,继续提高编辑质量,印刷质量,保持精品期刊的地位。上一年度,继续完善了学报的数字化建设,进行了系统升级,使在线投稿、在线审稿、网上查询等的操作更加便捷。电子网刊与纸介质同步发行,去年还将部分过刊上传到网上,现刊和过刊均可以免费全文下载,进一步扩大了刊物的知名度,提高了实效性。《学报》在国内外检索系统中的文献计量指标稳中有升,2009年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分析数据库中》影响因子为2.295,总引频次3556,排名全国第42009年在SCI-E中的影响因子为0.844,总引频次1578。鉴于学报的成绩,学报在历届的科技期刊评比中均能获奖,最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获得了中国期刊学会和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颁发的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刘少华主任在汇报学报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学报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比方说学报虽然是国内最好的期刊,被SCI收录,但真正的国际影响力并不很高。与会编委首先肯定了学报一年来的工作,并为学报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一些战略性建议,如,要使学报真正国际化,就要发展英文版,我们可以扩展为亚洲地球物理学期刊等等。学报编委和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感谢作者、审者和读者多年来对刊物的支持,并将继续努力办好学报。

19日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处组织到会的副秘书长和地方学会的代表举行座谈,交流办会经验,就发挥各自的作用,加强网站建设、实现科普资源共享、开展技术培训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商定2011年全国秘书长联席会的地点为辽宁

大会期间,在11个会场进行了28个专题的学术交流会,其中包括一个国际专题。

通过学术研讨会的讨论和交流,各专题推荐出优秀学生论文奖候选人43名,最后经学术委员会审议评定,28位青年学生获本次联合学术大会的学生优秀论文奖。他们是:郭颖星、姜兆霞、郑连弟、崔月菊、李佳蔚、张毅、李文辉、王洪亮、孙玉军、景惠敏、阮小敏、曾祥方、刘博研、周青云、王锐、宋国杰、张晨、张晶玉、徐振平、王美霞、武银婷、周楠楠、陈巍、冯伟、赵斌、陈端新、黄兴辉、刘鸿。

按照《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学技术奖评选办法》,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学技术奖评选工作委员会对第一轮评选出的12位有效候选人的申请和推荐材料进行了严肃认真的评审,经过无记名投票,最后遴选出5位申请人作为第一届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学技术奖获奖者,他们是:王志、冯晅、李春峰、李红谊、罗银河。

联合学术大会于1020日闭幕。闭幕式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王小牧主持。联合学术大会学术委员会主任黄清华教授做了大会总结报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下届年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倪四道教授介绍了第27届年会工作在改进会场条件、加强年会学术活动的国际化以及鼓励学科交叉等方面工作的基本思路。

闭幕式上,大会学术委员会主任黄清华教授宣布了2010年度傅承义青年科技奖、第七届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震学会2010年度联合学术大会学生优秀论文奖获奖人名单;同时还宣布了第一届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技奖获奖者名单。刘光鼎院士、陈颙院士、姚振兴院士以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王小牧和中国地震学会常务理事刘启元研究员为42010年度傅承义青年科技奖获奖人、3位第七届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获奖人以及5位第一届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技奖获奖人颁发了奖金和证书,为28位联合学术大会学生优秀论文奖获奖人颁发了证书并合影留念。

二.联合学术大会学术交流情况

(一)本次联合学术大会采用在按学科分类的大类专题下公开征集专题的固定、动态相结合的专题设置方式,在11相对固定的大类专题下设置了29专题,最终有28个专题被安排在11个会场进行学术交流。专题设置如下:

1. Advances in the Geophysics of East Asia 2. 地震与流体——流体在地震孕育中的作用与地震对地下流体迁移的影响;3. 汶川地震发震构造研究;4. 汶川地震工程震害机理研究;5. 地下电性结构与地热和流体分布关系;6. 古地磁学、磁性地层学与环境磁学;7. 地球流体与成矿成藏、地震孕育及预测;8. 地热与油气;9. 地球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10. 岩石圈结构及大陆动力学;11. 地震学与地震构造学;12. 计算地震学研究进展;13. 地球介质各向异性;14. 大地震预报技术与方法研究;15. 中国巨灾综合预测与环境变异;16. 信息技术与地球物理;17. 地球物理仪器与观测技术18. 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19. 储层地球物理20. 油气电磁勘探;21. 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地球物理;22. 地震波传播与成像探查;23. 工程、环境、矿山与城市地球物理;24. 空间大地测量、地壳运动与天文地球动力学;25. 地球重力场变化与此同时地学应用;26. 大地测量与防震减灾;27. 地磁与高空物理;28. 海洋地球物理学;29. 主动震源探测。

(二)学术成果

本届联合学术大会展示了许多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提出了许多新的学术观点,突显了新技术手段对地球物理研究的重要性。由于内容太多,按照科技成果、新的学术观点、新的学科生长点顺序在各专题讨论会纪要中给出,详细内容见各专题讨论会纪要(将在学会网站和2010-2011年《会讯》上陆续刊登)。

1.在本届联合学术大会的学术交流和讨论中有以下的特点:

1)采用了在相对固定的大类专题下结合动态征集专题的方式来设置专题,为更多有志于参与专题召集者提供了可能。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到会交流的学术报告水平,增设了专题邀请报告,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首次设立了英文国际专题,该专题大部分参会代表来自我国台湾地区和美、日等国家,会场讨论气氛热烈,取得了预期效果,在推动国际交流方面向前迈出了一步。

3)各个专题均有新的学术观点和新的应用成果,涉及领域比历届更广,尤其是在地震研究方面的交流广度和深度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通过本届联合学术大会还看到以下不足或需要进一步发展的地方:

1)在专题设置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包括邀请一些前沿领域的专题,对征集到的相近专题适当整合、优化等。

2)适当规范专题邀请报告的设置,使其更好地发挥提高学术报告质量的作用。

三.联合学术大会的特点和对今后会议组织工作的建议

(一)今年会议的特点

首次提前在网上发布了会议指南及各专题报告安排,便于报告人安排参会行程;中青年地球物理学家,特别是青年学生已经成为会议的主体,工作在各前沿领域;会议注册人数、报告数、学生报告数均创历届新高,实际到会报告率已达到会议指南的85%,但是仍然有部分专题报告人缺席比率较高。

() 对年会组织工作的建议

今年联合学术大会反映相对比较集中的问题和建议:

(1) 鼓励学科交叉与融合,进一步整合、优化专题的设置。

(2) 进一步加强年会的国际学术交流,提升我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的国际影响力。

(3)  如何进一步提高论文质量、到会报告比率及交流效果等。

(4)  加快年会的网络化进程,实现在线投稿、审稿及报告日程安排等;逐步推动展板报告。

(5)  会场设施及配套服务等需进一步改善,部分会场偏小,影响了学术交流的效果,建议逐步考虑在会议中心办会的可行性。

四.致谢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震学会2010年度联合学术大会首次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在没有任何地方单位协办的条件下承办。会务组以及近20名北京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学生志愿者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衷心感谢多年来热心服务而精于专业的专题召集人。高水平的召集人队伍是学术会议成功的关键,感谢他们对学术大会的热情关怀与一贯支持,使会议的学术水平稳步提高,影响逐年扩大

各专题总结将在学会网站(www.cgs.org.cn)和2011年《会讯》上陆续刊登)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震学会2010年度联合学术大会组织委员会)


 

第六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题研讨会会议纪要


 

20101157日,第六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题研讨会在西安召开,共有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北京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东北大学、长安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航天科工集团35所、总参测绘信息技术总站、总参空间天气总站、西北核技术研究所、总装防化研究院、解放军理工大学、海军工程大学、沈阳军区工程设计研究院、二炮装备研究院、二炮指挥学院、二炮气象中心与二炮工程学院等20余家单位的专家和学者共6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空间地球物理环境与国家安全”,会议开幕式由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科研部王仕成部长主持,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王耀鹏院长做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陕西省科协副主席党光录代表省科协讲话,学术会议由龙凡副主任委员和刘怀山副主任委员主持。

一、学术交流与研讨

本次学术会议由特邀报告、主题报告和学术交流报告三部分组成。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魏奉思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于晟处长、北京大学肖佐教授分别作了大会特邀报告。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徐文耀研究员以“太阳风——磁层耦合过程中的能量收支”为主题、总参空间天气总站刘俊高工以“航天任务空间天气保障面临的影响与对策”为主题、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万卫星研究员以“电离层模式化研究及IGGCAS的近期工作”为主题、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张效信主任以“空间天气效应及其影响评估探讨”为主题分别作了主题报告。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顾左文研究员、总装防化研究院郑毅研究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郭有光研究员、广州地质调查局陈洁高工、沈阳军区工程设计研究院于德浩博士后、中科院空间中心陈光明老师、二炮气象中心高超工程师、航天科工集团35所王宇航老师、曹清华老师等人分别就自己的研究成果做了会议报告,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

二、专业委员会会议

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会议于2010116日晚在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图书馆会议室举行。会议议程有四项:优秀论文评选、委员增选、丛书出版规划、以及下一届会议计划。

与会的专业委员会委员根据本次会议论文的交流情况和论文质量,研究确定了本次会议的优秀论文一等奖和二等奖。

根据专业委员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经相关委员提名推荐,全体与会委员讨论,决定增选二炮工程学院黄世奇博士为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增选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郑重研究员、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张效信研究员、总参总参空间天气总站刘俊高工、总装防化研究院郑毅研究员、沈阳军区工程设计研究院于德浩博士后、北京应用气象所王胜国博士为委员。

经与会的全体委员讨论确定,2011年第七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题研讨会由西北核技术研究所承办,会议时间和地点待定。一经确定会议时间后,即发布相应会议信息。

 总之,这次会议作为国家安全地球物理领域的年度重要学术研讨会,为广大关心和支持国家安全地球物理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提供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平台和机会。通过会议交流,大家获得了丰富的信息,必将为国家安全地球物理的技术发展和进步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2010年全国天灾预测总结学术会议纪要


 

一.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翁文波基金、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联合召开的“2010年全国天灾预测总结学术会议”(以下简称“总结会”),于2010121012日在北京工业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地震、水利、气象、海洋、科研院所、有关院校等单位的63位专家、教授出席会议,其中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委员、顾问34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玶先生不顾年迈、天寒,前来参加会议并听取了一整天的报告;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王旭东研究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研究员、办公室主任苏枫,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汪成民、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前首席预报员孙士鋐研究员,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前局长孙加林研究员,香港大学士木工程系岳中琦副教授等应邀前来参加会议,并分别在会议开幕式、闭幕式上讲话或做学术报告。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主任耿庆国致开幕词(全文另发)并做会议总结;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高建国主持了开幕式、闭幕式;高建国、张启文、徐道一、曾小苹分别主持了会议的综述报告和专题学术报告。

耿庆国主任在开幕词中分析介绍了这次“总结会”的背景:在会议筹备过程中,恰逢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国务院[2010]18号文件),这在我国防震减灾史上是又一个里程碑式的文件。文件宣告:到2020年“力争做出有减灾实效的短期预报或临震预报”。这是我国国家层面的硬指标。这一硬任务为“总结会”增添了动力,与会者增强了攻克预测、预报的信心;“总结会”前,于101720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与中国地震学会在宁波联合举行学术年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主持的第15专题——“中国巨灾综合预测与环境变异”专题,重点研讨了玉树地震的震前信息与预测实效;1156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召开了“大陆地震成因与强震预测”学术研讨会;112325日在北京召开了第388次香山科学会议——“中国强震预测与地球系统科学”;1267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会议”。参加上述会议的近20位专家、学着前来参加“总结会”,他们给“总结会”带来了新信息、新思想,对提高“总结会”的学术质量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

提高学术会议质量,是学术团体永久的主题。为了提高学术交流效果,使与会者有所得,在会前的主任、秘书长会议上多次研究,改进了学术交流方式——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安排大会综述报告、大会专题报告和专题讨论。要求报告人做好充分准备,突出主题,观点明确,简明扼要,并严格限定报告时间。从会议结果来看,达到了预期效果,节省了时间,更多的与会者有了发言的机会,短短的两天时间,有35位专家、学者做了学术报告,表达了学术观点。

李均之、郭增建、王涌泉、岳中琦、高晓清五位专家、教授的综述报告,引起与会者高度关注。李均之教授以大量事例论证了地震能够预报;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岳中琦副教授,应邀专程来京参加会议,并做了“正在汶川地震灾区和山前平原流域形成的巨大后生地质环境灾害预测和防治”的报告,资料丰富,论据确凿、令人信服,他对地震成因的探索研究受到与会者的高度重视;高晓清教授所做的“2010年我国天灾预测结果回顾及20114月以前天灾预测意见”的报告,系统总结了地气图方法在预测天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在预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中得出了一些关于地震、干旱、洪涝的预测规则

耿庆国、张启文、任振球、高发金、曾小苹、孙加林、徐道一、孙延好等12位专家、教授的专题报告,对2010年的预测做出了实事求是的总结,从不同学科、不同方法论述了预测的效果、机理,严肃认真。高发金对2010年东北洪涝预测和主汛期旱涝预测很成功,孙延好对台风路途的预测、对414日玉树地震的短临预测也很成功,受到与会者的称赞。

三.

2010年“总结会”是一次成功的会,学术气氛浓厚。正如王旭东研究员在闭幕式的讲话中所说:“这个会开的非常好,非常成功。”并说,这次会回答了一个问题:美国人搞不了的,中国人搞不了吗?能!(注:毛主席请钱学森在中南海吃饭时的对话)。另一个问题是:你们这些人在位时是主流,退休了就不是主流了,非常奇怪。为什么胡锦涛主席提请退休的人担任国际战略学会主席,就是为了听取大家的意见。一个民族要有希望,必须要有视野。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管理出了问题,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管理机制,你们可以提出意见。王教授的讲话,给与会者很大鼓舞。

四.

83岁高龄的王涌泉顾问,不顾年迈和严寒,从郑州赶来参加会议,并做了“日地水文研究52年”的回顾性报告。他表示,鉴于年事已高,身体不好,不宜远行,今后几年请假了,暂不前来参加会议,再过几年再来参加会议。王老作为黄河人,从事水利研究半个多世纪,取得丰硕成果;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的创建、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的宣传不遗余力。为表示对王老从事水文研究52年的祝贺和对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工作的贡献,由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高建国主持,在会议期间举行了简朴的祝贺仪式。

五.

耿庆国主任做了会议总结,他肯定了“大会报告涉及学科广泛,内容都很精彩,体现了国内防灾预测科研工作的成果、动态和新进展”,“学术报告体现了数十年如一日埋头钻研学问,耐得住寂寞,耐得住冷板凳,受得住清贫的学者们对国家、人民的一片赤子情怀,对社会、人类的一种神圣的责任感和学术良心”。会议的成功使大家受到鼓舞。

耿主任在总结中对2011年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会议对给予资助的翁文波基金、浙江师范大学卫星遥感与环境灾害研究中心表示感谢!对一如既往积极筹办“总结会”并热情服务的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表示衷心感谢!


 

规范地球物理勘查市场,强化地球物理服务技术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举行学术茶座


 

72日,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就“规范地球物理勘查市场,强化地球物理服务技术”为题,举行学术茶座。参加茶座的有来自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地质矿产、山西省煤炭地质、冶金、地震、水利系统的地球物理工作者,山西省科协领导、山西省水利学会的负责人出席了会议,王俊业理事长主持会议。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地球物理勘查市场越来越大,但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直接影响着经济建设的生产安全与人身安全,是政府及有关部门引起高度重视并需急待解决的问题。

茶座就目前地球物理勘查市场,特别是矿产开采在整合重组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积极发言。专家们认为,有些矿产开发单位不是用地球物理勘查技术查明矿区隐患,而是为了拿到开矿许可证,于是,在项目招标时,不是以技术水平与技术方案为标准,而是以报价为标准,于是对勘查工程费一压再压,致使所投入的工作量根本无法查明需要勘查地质问题,往往是报价最低的单位中标;勘查单位中标后,大大压缩工作量,本来需要用综合物探方法勘查的项目,变成单一勘查方法,并用根本不可能查明采空区的测网开展工作(如用80m×80m的测网调查采只有2-3m的煤矿空区)。采矿企业只要拿到勘查报告就可办理开采证,而不顾勘查成果的质量。对于煤矿采空及其积水问题的调查,如此轻率行事,势必导致生产安全与人身事故。王家岭矿难事件不能重现

专家们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充分发挥山西地球物理勘查的技术优势,严禁因地质市场无序竞争而不考虑质量和勘查效果的现象;坚决杜绝为了压价而使用单一物探方法包打天下的现象;坚决杜绝报告不审查就作为勘查成果的现象

煤矿采空区及其积水的勘查,是目前对地球物理勘查市场需求大、技术上有难度的课题。专家们一致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应组织地质、地球物理技术人员进行专项勘查技术试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对于采空积水调查的技术水平,保证地球物理勘查技术适应经济建设的需求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的提高,需要增加科研投入,推动科技进步,支持地球物理工作者的科技创新和知识更新,加强专业技术培训与技术交流。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在山西省科协的支持下,将努力把全省地球物理工作者的呼声反映到政府及相关部门,以期充分发挥地球物理勘查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召开第二次会员代表会议暨学术报告会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会议暨学术报告会于1223日在太原召开,来自山西省地质、冶金、煤炭、水利、地震及院校生产、科研、教学第一线的69位地球物理工作者参加了会议,山西省科协和挂靠单位山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的领导到会祝贺并发表贺词。

会议首先总结了学会成立以来的工作。王俊业理事长代表上届理事会就承办了全国地球物理秘书长会议,学会组织发展,转达信息,科技人才推荐,科普宣传,开拓地球物理勘查市场,组织学组织术交流、促进科技进步,学会网站建设等九个方面作了汇报。并对今后学会的工作提出了建议。省科协领导对学会在发挥学会职能、促进山西地球物理工作在能源开发、地质灾害勘查、环境治理、科技进步、技术创新、科普宣传、人才交流、技术合作等方面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

工作总结后进行了换届选举。本次选举按照集中民主的原则,选出了新一届理事、常务理事。王俊业任理事长,副理事长分别是,刘鸿福、刘邦涛、赵新平、赵斌、翁金明、席建福、张胤彬、常锁亮,闫维彰任秘书长,郭崇光、李自红、张荣任副秘书长。办公室的工作由吕英负责。

之后,召开了二届一次理事会,研究部署了学会的工作。

换届会议结束后,进行了学术报告。由五位专家就地质灾害调查、煤层瓦斯预测、金属矿产勘查、煤炭地质勘查、防震减灾等方面的主题作了发言。太原理工大学教授刘鸿福报告的题目是“氡气测量的原理与基本应用研究”;山西山地物探公司常锁亮博士报告的题目是“煤层含气性的地球物理响应及地震预测技术研究”;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三局张东风博士报告的题目是“地球探测信息在大型矿床成矿预测中的应用研究”;山西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张胤彬高工报告的题目是“三维小面元勘探技术”;山西省地震工程勘察研究院李自红博士报告的题目是“活断层探查与地震灾害防御”。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山东地球物理六十年》出版发行


 

为记述山东地球物理科学60年发展的光辉历程,展示山东地球物理学研究教学和实践应用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宣扬山东地球物理工作者辛勤工作、勇敢探索、坚持创新风采,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以20098月召开的“山东地球物理六十年学术交流会”为契机,总结全省各行业地球物理工作60年来的发展状况,在胜利油田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研究所山东省煤炭地质局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局等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全省老青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

积极撰写稿件。201010月《山东地球物理六十年》由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刘元生、

吴时国、王怀洪、韩文功、张善法任主编副主编。

本书收录论文105篇,1022千字,较全面的反映了山东省各行业和曾在山东工作过的地球物理工作者取得的重大技术成果,也介绍了在一些国际重大科学工程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课题研究中的理论成果,突显了当前学科研究的交叉势态和学科研究热点问题,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较大的应用价值。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2010年工作总结


 

在山东省科协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领导下,在学会会员单位、理事单位及学会挂靠单位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局的关心支持下,理事会理事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学会建设

1.在省科协领导下,理事会领导成员分别参加了本单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活动情况按省科协要求进行汇报。

22010228日学会召开了常务理事会讨论安排全年工作,以学会换届选举和出版“山东地球物理六十年”论文集为重点工作做出具体部署。

3.根据中国科协和山东省科协布置,学会认真组织进行了“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推荐工作,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煤田地质局总工王怀洪同志被山东省科协推荐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候选人。

4.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换届选举。2010627日,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在济南市召开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山东省政协副主席栗甲、山东省科协邵新贵部长、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局副书记赵金国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发来贺信。会议由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郑明坤主持,刘元生理事长作工作报告,张善法秘书长作有关章程修改、财务工作报告。代表大会选出了由72人组成的第二届理事会,选举刘元生任理事长,郑明坤、伊丕厚、梁桂芝、王怀洪、刘宝华、张训华、韩文功、吴时国任副理事长,张善法任秘书长,文俊武、王兴谋、王秀东任副秘书长。

二.科普宣传、工作交流

1422日是第41个“世界地球日”,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在山东临沂师范学院理学院向300名师生做了“珍惜地球资源和倡导低碳生活”的科普报告。根据听课的学生是未来的教师这一特点,刘元生理事长结合在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中学校重视防震减灾的生动典型事例,宣讲了中小学校在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示范性,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张善法秘书长在报告中以近期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极端气候和灾害情况,以印度洋海啸、新奥尔水灾、冰岛火山、玉树地震、西南大旱为引子,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直观的再现了这些灾难的场景,给听众以强烈震憾,深刻体会到保护环境低碳生产的深远意义。报告会后,临沂市地震局发放科普资料500份。

2530日受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委托,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在蓬莱市承办了2010年全国各省市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会议,到会单位有吉林、辽宁、山西、河南、陕西、云南、广西、广东、上海、山东和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的领导共41人。烟台市和蓬莱市科协领导到会祝贺。各省市学会领导介绍了工作经验和工作情况。

三.学术交流

12010510日至13日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和广西地球物理学会、重庆奔腾数控技术研究所、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在济南联系举办了“电法新技术研讨培训班”,主要内容有电法新技术、反演软件应用,应用准许认证和仪器服务等方面,山东省有关单位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35人参加了交流和培训。

220109月《山东地球物理六十年》论文集出版发行。在20098月“山东省地球物理六十年学术交流会”后,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组织编写论文集,全省地球物理工作者积极撰写稿件,论文集收录论文105篇,较全面的反映了山东省和曾在山东省工作过的地球物理工作者取得的成就。著名地球物理学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刘光鼎院士为本书题词“应用地球物理方法攻深探盲寻找大矿富矿”、著名地球物理学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陈颙院士题词“成果显著 可喜可贺 继续努力 再创辉煌”。

320101017日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组织会员单位参加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6届年会,21人参加会议,在年刊发表论文15篇。

四.2011年工作要点

1.做好2011年第42个“世界地球日”科普宣传工作。

2.开展山东省第二次优秀物探成果评比,向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推荐参加地球物理科技进步奖评选项目。

3.召开第二届第二次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会会议。

4.各专业委员会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学术研讨会。

5组织参加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推荐2011年度“傅承义青年科技奖”人选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河南省地球物理学会2010年度工作总结


 

2010年河南省地球物理学会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省科协的领导下,在挂靠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及各理事单位的关心和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学会宗旨,发挥学会优势,在理事会共同努力下顺利的完成了2010年度的各项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学会认真组织安排各有关单位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各会员单位辛勤工作、相互交流,运用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在自己的行业和领域做出了贡献。

二.根据中国科协、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及河南省科协的各种文件要求,认真组织传达并及时汇总上报,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根据中国科协要求,按时上报了年度综合统计报表。

三.112628日在河南安阳市召开了会员代表大会和学术年会。进行了第五届理事会换届和学术交流,有21个单位、40余人参会。本届理事会换届,根据各单位推荐上报理事候选名单,最后选出新一届理事会成员,选举方盛明为理事长、郭玉松等8人副理事长、刘文超为秘书长、毋光荣等7人为副秘书长;会上对学会章程进行了修改;并开展了学术交流,交流论文基本反映了河南省地球物理工作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和防灾减灾领域,相关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会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组织推荐5名专家为河南省科技创新大赛指导委员会委员,并报河南省科协。

五.参加全国地球物理秘书长工作会议,积极开展交流、讨论,纷纷为学会的发展和建设献计献策。

六.参加八月份省科协组织的中国计算机学会秘书长工作经验交流会,通过研讨,了解了计算机领域的发展趋势和该学会成功的发展道路,为学会发展提供了借鉴。

河南省地球物理学会)


 

陈运泰院士荣获本年度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国际成就奖

20101027


 

近日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简称AGU)公布,国际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desy and Geophysics,简称IUGG)中国委员会主席陈运泰院士荣获2010年度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国际成就奖”。他是首位获此奖项的中国科学家。

该奖项由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在2007年设立,旨在表彰在推动地球和空间科学研究方面做出杰出贡献和在发展中国家应用科学、造福社会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或科研团体。每年颁发一次,授予一位科学家或一个科研团体

陈运泰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在地震波理论、地震震源理论和数字地震学研究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将理论研究成果与中国地震学研究和防震减灾工作的实际相结合,深化了对地震成因、地震预测和防震防灾减灾的认识,特别是关于青藏高原地区的重要地震的震源过程研究,代表了目前国际上在这一前沿领域的水平。陈运泰院士负责主持了我国第一支用宽频带数字化地震仪装备起来的近震源强地面运动观测队伍的工作,把数字地震学引入中国这样一个地震频发国家,并在改善国内外近震源强地面运动资料缺乏的状况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陈运泰院士作为在地震学和地球物理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科学家,在多个国际科学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作为连续两届国际IUGG执委和IUGG中委会主席,他多年来积极倡导和推进地球科学各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及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推动国际地球物理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近年来,在中国科协的指导和陈运泰院士的领导下,IUGG中委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组织了许多活动,在加强我国地球物理学科领域的国际合作,培养青年科学家,扩大中国科学家的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陈运泰院士的获奖,体现了中国科学家在相关国际科学协会和国际合作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自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国际成就奖”设立以来,全球仅有4位杰出人士获此殊荣。正式颁奖仪式将于20101215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秋季年会上举行。

(摘自中国科协网站)

 


 

2010年联合学术年会花絮三则


 

2010年联合学术大会,在展示和交流我国地球物理新的科技成果以及新的科学思想的同时,又滋生出了三朵小花,在大会上散发着地球物理学会工作的活力和芬芳,在此反映出来让更多的学会会员欣赏与共享:

一.由北京大学和科技大学为主组成的学术大会服务志愿者队伍,受到了大会领导的表扬。他们穿梭于28个会场之间,传递着各专题学术报告的进行情况,为学会秘书处掌控大会的进程,以及数百项学术报告的归纳汇总提供出准确可靠的统计资料。这是30余个志愿者为年会做出的贡献。

二.由地球物理学会秘书处召集的省市区地方学会座谈会活动,引起基层参会代表们的欢迎。曲克信副秘书长介绍了学会的《会讯》和网站,希望省市区地方学会能充分地关注和利用学会的展示与交流的平台,并鼓励大家为学会工作多提意见和建议。座谈会上还对2011年地球物理学会全国秘书长联席会的安排进行了讨论。

三.由地球物理学会科普委散发的低碳科普宣传彩页,得到了许多理事和省市区地方学会代表的赞赏。这是学会科普委根据中国科协现在第一宣传主题编制的,全套18张,包括低碳生活中衣、食、住、行、用,以及低碳经济、地球的碳循环、温室气体与气候灾害等方面内容。

                                                                                                                                                (学会科普委  吴海成供稿)


 

第五届国际岩石应力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由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发起,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地震学会共同承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等国内外多家科研单位和团体协办的第五届国际岩石应力研讨会于825-27日在秋高气爽的北京召开。研讨会历时3天,学术交流由主题报告会、分会场报告交流、及展版展示等几部分组成,来自国内外23个国家和地区得大约20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其中国内 144人 国外 51人。

中国地震局领导的重视和关心、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和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及协办单位的大力支持下, 25日上午研讨会正式开幕。中国地震局刘玉辰副局长、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John Husdon教授、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国家小组主席唐春安教授、国际岩石力学学会执行副主席及下届当选主席冯夏庭教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石耀霖院士、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李克司长和科学技术司(国际合作司)赵明副司长、发展财务司徐铁鞠副司长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由组委会秘书长、地壳应力研究所所长谢富仁教授主持。

刘玉辰副局长首先代表中国地震局,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出席会议的各位嘉宾和全体代表表示诚挚的欢迎。刘玉辰副局长在致辞中指出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在地壳应力研究的理论方法和工程应用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成果在工程建设、资源能源开发等诸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研究各种地表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其预测预防提供了有力的支撑。1966年中国邢台地震后,在著名科学家李四光教授的亲自指导下,中国开展了将地应力观测用于地震预测的研究。岩石应力的研究是人类认识地球内部物理过程和研究地震地质灾害机理的重要基础之一,在强震机理与预测研究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玉辰副局长的讲话同时强调了本次会议的召开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向国际同行学习交流的机会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共同提高地壳应力研究的学术水平而且极大地推动地应力研究在大陆动力学与地震预测、工程建设与防震减灾方面的应用。

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John Husdon教授、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国家小组主席唐春安教授随后在开幕式上致辞,感谢中国地震局对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感谢会议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对会议的顺利召开所做的周到细致的工作

谢富仁教授代表主办方感谢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为我们成功举办这次会议提供的支持与帮助,并对出席会议的所有来宾表示热烈欢迎。

简短开幕式后,来自国内外的六位专家学者: Stephansson教授(德国)、Haimson教授(美国)、石耀霖院士、Hudson教授(英国)、吕明教授(挪威)和谢富仁教授分别结合理论与实际经验,就“区域和场地岩石应力模型生成”、“水压致裂方法的影响因素”、“中国地应力测量与地震预测研究”、“原地应力测量的复杂性”、“地应力在隧道稳定性分析的应用”、“中国现代构造应力场分区与强震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的大会主题报告,囊括了国内外地应力研究领域的全部研究方向的最新进展和前沿动态信息,受到参会代表广泛关注。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岩石应力与地震”。谢富仁教授、石耀霖院士的“中国现代构造应力场分区与强震研究” 及“中国应力测量与地震预测研究” 大会报告,详细介绍了我国的地壳应力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在地壳动力学、强震机理、地震预测等研究领域应用的新思路和进展,包括近些年来中国在通过动态地应力观测和研究成果,如昆仑山地震、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前后记录到的绝对应力变化、固体潮方位各向异性等异常扰动。此外,还向与会代表介绍了中国的地应力观测网络计划,加强动态地应力观测和研究力量,为地震预测的探索提供宝贵的基础资料,为地震预测提供的重要物理基础保障。

本次学术研讨会是围绕岩石应力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工程应用等方面开展学术交流。从25日下午到27日会议分别展开了地应力测量技术与理论、地应力测量在工程中的应用、岩石圈应力应变场及其动力过程模拟、活动构造与地壳动力学、应力应变观测与地震预测、水压致裂方法与应用研究六个专题的报告交流,为与会专家提供了一个国际交流和共同探讨、了解认识相关领域的研究水平、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机会。各分会场的报告内容丰富、深刻,讨论气氛热烈,有的会场代表在报告全部结束后仍言犹未尽,显示了各位与会专家对研究工作的认真和极高的热情。本次会议没有局限于前四届国际岩石应力会议的内容,在秉承国际化和专业化基础上,结合当前国内的地震监测预测、震害防御、应急救援、科技创新等对防震减灾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及发展的新趋势,具有针对性地设置了应力应变观测与地震预测、活动构造与地壳动力学等新专题,这些新的专题成为本次会议的亮点,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热烈讨论,使会议内容更加充实。在各分会场的走廊中设立的大量展版展示了更多的研究成果,营造了良好热烈的学术氛围。

第五届国际岩石应力研讨会于27日在北京九华山庄闭幕。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288篇,由荷兰CRC出版社出版了纸介质会议论文集,会议论文集收录论文143篇。此次研讨会共有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195名代表参会,其中国外及港澳地区代表51人。会议口头报告及展版150篇。经过承办单位、协办单位和与会专家的共同努力,达到了预期效果。至此,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从事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测试技术、地壳动力学研究、地震预测的学者和专家提供一个国际交流和共同探讨的平台,带来了地应力研究的新的成果和进展,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进展

(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供稿)


 
 

 

第十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第一号通知)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地球电磁学及其应用技术已在经济建设中的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应理论、应用及观测系统研究新成果不断涌现,具有开拓性、创新性的新思想、新进展也在持续产生。为给从事地球电磁学及应用技术研究的同行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和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促进电磁探测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定于201111月中旬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省南昌市)召开第十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讨论会(具体时间以第二号通知为准)。

一.会议主题

迎接地球电磁技术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二.会议初步拟定专题

1.青藏高原深部结构和动力学研究

2.人工源电磁法模型研究和应用暨纪念阮百尧教授专题

3.电磁仪器与观测新技术

4.岩石物理与实验研究

5.电磁资料处理及正反演、成像研究

6.电磁法在能源、资源勘探中的应用研究

7.电磁法在工程与环境中的应用研究

8.电磁法在地震等灾害研究中的应用

9.海洋电磁法研究

10.其它

三.论文征稿

1.本次会议鼓励提交英文摘要,口头报告用英文(至少PPT为英文)。

2.为鼓励在读学生参加会议交流研究成果,会议期间将评选优秀学生论文(报告)。

3.组委会将编辑论文、摘要文集,编辑会议指南,并刻录光盘。

4.投稿截至日期:2011820

5.稿件具体格式及其他信息详见会议网站http://cigew.ecit.cn

四.会议地点与时间

1时间:20111118日-20

2地点:江西省南昌市滨江宾馆(四星级)南昌市东湖区爱国路216号。

五.主办、承办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东华理工大学放射性地质与勘探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六.联系方法

  人:邓居智 方根显

联系地址:江西省抚州市学府路56号,东华理工大学核工程技术学院地球物理系

  编:344000

TEL0794-82583088258706 

FAX0794-8258308

电子信箱:cigew2011@gmail.com

   cigew2011@ecit.edu.cn

网页地址:http://cigew.ecit.cn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学专业委员会

东华理工大学放射性地质与勘探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2010125日)


 

 

关于出版翁文波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的征稿通知


 

各位女士、先生,并各专业委员会、各省市地球物理学会:

2012218日是翁文波先生诞辰100周年

翁文波先生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荣誉理事长。是我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的奠基人,天灾信息预测理论的创新者。为深切纪念和缅怀翁文波先生,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了以荣誉理事长刘光鼎院士为组长,陈颙理事长、王小牧副理事长和郭建秘书长为副组长的翁文波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组,并决定出版纪念文集。

纪念文集征稿有关事项:

1.征稿对象:翁文波先生亲属、生前好友、同事、学生,翁文波学术思想的研究者、应用者和相关人员撰稿。

2.征稿内容:以各自熟悉或亲身经历的事情,书写翁先生在发展我国地球物理事业,为我国能源建设、石油勘探、天灾预测事业等方面做出的贡献。文章力求真实、图文并茂、可读,对地球物理学、天灾预测学发展有指导意义。

3.文稿要求:

1)为便于文集的汇编,文稿按文章题目、作者姓名、单位、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正文附上。

2)文章内容和题材不限,感想、回忆、散文、诗词均可;文章字数不限;文中可附照片。

3)叙事清晰,言简意赅,文中的历史事实尽可能准确。

4)请为纪念文集提供有意义的照片。寄照片时请说明要否退还。

5 在不影响作者原意的情况下,文章内容将由相应编委会审阅修删后出版。

6)征文截止日期:2011515日。

7)本次征文收电子邮件,邮箱地址:

cgs60y@163.com   

请注明邮件主题:翁文波诞辰百年纪念文集征文

照片原件请邮寄:北京9825信箱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邮编 100029   

用后如需退还请附上寄还地址和收件人姓名

请您在百忙中赐稿,以缅怀翁老,激励后人;并请您尽早将纪念文章和材料发送上述信箱。

联系人:乔忠梅  82998257  15901010434

   82998257

衷心感谢您对翁文波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的大力支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20101225


 

 

 

 


 

    

 

 

                2010年12月14日,中国科协在人民大会隆重举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颁奖大会,

    我会会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方慧、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

    理公司张少华、中石化物探技术研究院曲寿利荣获中国科协颁发的“全国优秀科技工作

    者”奖牌和荣誉证书。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

            (季 刊)

                      2010年       4期      总第110

                主 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版: 《会讯》编辑部

                主 编:曲克信                         本期责任编辑:苏

                邮 编:100029                         发     行:

                地 址:北京市9825信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编辑部 联系电话:010-82998257

                学会网址:http:wwwcgsorgcn             电子信箱:cgs@cgsorgcn

                北京内部报刊准印证第Z1567-98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