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兴院士

      刘振兴,中国科学院院士,空间物理学家。山东昌乐人。195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学系。1961年获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副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与欧洲空间局空间科学合作的中方首席科学家、中国Cluster科学数据研究中心主任,欧空局c1uster科学数据系统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地磁学和高空物理学协会(IAGA)中国委员会主席。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荣誉理事,第五届、第六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曾任地磁与高空物理委员会主任。
      长期从事近地层大气物理、高空大气物理、行星际物理和磁层物理研究。早在1975年,他提出了太阳风-磁层-电离层-高层大气藕合的概念。他在磁层物理的若干前沿领域,如地球辐射带,太阳风湍流结构,太阳风能量向磁层中的传输,木星磁层模式,磁层亚暴过程,极光粒子加速机制和磁场重联等研究中,作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果。80年代初,率先在我国开展木星磁层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木星磁盘模式。国际上认为,这项研究表现出重大的发展,可能会成为这方面的经典著作之一。在A.J.Dess1er主编的《木星磁层物理》一书中,此模式被称为"刘氏模式"。 1985年他冲破磁重联的传统观念,首次创造性地提出流体涡旋诱发磁场重联的新机制,建立了系统的涡旋诱发重联理论,为研究磁场重联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根据这一理论建立了一个新的通量传输事件(FTES)构型,较成功地解释了FTES的形成、结构、磁场和等离子体信号特性理论与观测符合得很好。该理论在空间物理和空间等离子体物理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有关论文被国内外刊物引用70多次,国际同行人为这是"当今最先进和最真实的瞬时重联模型,是这一领域的领先者",欧空局的科学家们也高度重视这一理论。在他的努力下中国与欧空局建立了国际合作。
      1984年他被批准为我国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曾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一负责人)和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第一负责人),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优秀科学技术著作奖和优秀图书金帆奖一等奖,全国优秀图书特别奖,全国科学大会奖,2000年国际空间奖(Vikram Sarabhai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