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动力学研究前沿:大陆岩石圈内部界面与板块构造”学术研讨会纪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 “扫一扫”功能,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即可将网页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2018年11月24日,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和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联合举办的“大陆动力学研究前沿:大陆岩石圈内部界面与板块构造” 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会议约60人参加。大陆动力学是长期活跃的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的领域,其主要科学目标是阐明大陆岩石圈的形成与演化的动力学机制。地震学和大地电磁学探测结果指示大陆岩石圈内部存在Moho和MLD物性界面,对于它们的成因,目前有不同的解释。岩石圈内部界面的形成和演化与板块构造的关系目前也不清楚。这个领域的主要科学问题至少包括: Moho和MLD的形成和演化与大陆演化的关系、不同大陆单元Moho和MLD的物性差异与构造演化的关系、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如何影响Moho和MLD的形成与演化、地球深部挥发分在Moho和MLD的形成与演化中起何作用、Moho和MLD对地震活动性和强震有何影响、Moho和MLD与地球动力学体制之间的因果关系等等。针对上述科学问题,从固体地球系统科学出发,汇集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岩石学及地球动力学等多学科专家的思想,
  会议邀请中国地质大学郑建平教授、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陈凌研究员、浙江大学夏群科教授、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吴庆举研究员、中国地震局预测所高原研究员、南京大学杨晓志教授、中科大张海江教授、中科院南海所王志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陈慧琳副教授及浙江大学徐义贤教授,分别从各自研究方向出发,就Moho和MLD的成因及其大陆动力学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会议特邀浙江大学杨文采院士、杨树锋院士、夏江海教授及陈汉林教授到会指导。杨文采院士和杨树锋院士分别发言,对会议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了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经过热烈讨论,取得以下认识:1)现今地壳是原始地壳和上地幔再分异的结果,因而原始Moho面是化学界面的地震响应。由于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及构造作用的再改造,现今的Moho面在区域上可以是相变界面和/或剪切面;2)大约从板块构造开始时代起,随着地幔的逐步冷却,LAB由浅向深部迁移,古老的LAB演变为现今的MLD,全球大陆MLD的平均深度约在80-100km。由于受到后期构造和岩浆作用的叠加改造,MLD在区域尺度上可以是地幔岩浆交代作用的“前锋带”,也可以是岩石圈运动的拆离带,并且有可能对应岩石圈地幔内含水相矿物和挥发分的富集带。
  与会专家认为,聚焦“MLD的成因及其动力学意义”这一关键科学问题,以全球视野来解剖中国大陆岩石圈,是中国学者发展新的全球构造观的机会。值得深入研究的方面至少包括:1)提高探测SCLM的地球物理方法研究;2)加强多学科探测成果反演地质过程的研究;3)加强MLD的动力学意义,特别是其对全球构造体制转换的指示意义及其与爆发性大规模矿产形成时代关系的研究。

(徐义贤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