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天灾预测总结学术会议纪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 “扫一扫”功能,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即可将网页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2018年12月8日至9日,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翁文波基金会和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共同组织的 “2018年全国天灾预测总结学术会议”在北京工业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从事地震、水文气象等灾害预测的近50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对2018年全国范围内发生的重大灾害对应情况进行了认真总结和学术交流。会议收到学术论文、相关资料28篇,会前编印了《2018天灾预测总结研讨学术会议文集》。
  与会专家认为,专业委员会的委员们对2018年全国地震、水文气象等重大灾害均有较好的对应。特别是高发金、李文龙二位委员对“长江2018年第2号洪水”三峡水库入库洪峰流量做出了较好预测。
  地震灾害预测组组长郭广猛教授对天灾专业委员会的2018年地震预测作了总结,围绕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防灾减灾指示精神,高建国主任作了题为“加强自然灾害监测,提高预测预防水平”的主题报告。2018年10月10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研究提高我国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和川藏铁路规划建设问题。习主席指出,实施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提高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高建国认为:提高对自然灾害预测预防水平,加强自然灾害监测是首位,只有通过观察取得异常数据,才能在灾前做出判断。这为我们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更加明确的目标。


高建国主任作了题为“加强自然灾害监测,提高预测预防水平”的主题报告

  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耿庆国、曾小苹、林云芳、陈维升、曾佐勋、黄相宁等委员对2019年的震情形势作了阐述。特邀专家李有才高级工程师也对2019年的震情形势作了分析。另外,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孙加林委员作了题为“地球自转运动与大地震发生的关系”的报告,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兴趣;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资深委员汪成民、徐道一也在大会作了发言。
  12月8日中午,由郭安宁研究员主持了对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第三届主任郭增建的追思会。与会专家学者踊跃发言,表达了他们对郭增建的深切怀念之情,他们认为,郭先生对地震预报的探索始终不渝,初心不改,以献身于国家的防震减灾和地震预报事业为己任,令人肃然起敬,让中国地震人永远忘不了他,他为中国地震预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白志强常务副主任主持了2018年地震预测总结为主题的单元报告。曾小苹研究员用太阳黑子相对数考察太阳活动周与地球地震活动的相似性,发现约有2/3的M≥7.0级的地球大震,对太阳活动具有周期相似性的响应,响应的滞后时间约为3~4年。此结果可为7级以上地震的年度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李志永副秘书长作了“世界地震科学史上永远的丰碑”的报告,介绍了海城大地震的成功预报过程及有关情况,海城大地震的成功预报是近代中国地震史上的一面旗帜和标志。
  会上,白志强常务主任作了发言。他认为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对于冒着严寒来参加这次会议的老专家们,他感到十分感动。他预祝大家新年快乐,并祝愿在座的各位专家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受高建国主任的委托 ,陈维升副主任作了简短的会议总结,并宣布明年的全国第六届防灾减灾之路暨2019年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将在2019年春山西忻州召开,欢迎大家踊跃参加。


与会专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