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德电磁地球物理学双边研讨会在青岛召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 “扫一扫”功能,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即可将网页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2017年10月23日—10月27日,第二届中德电磁地球物理学双边研讨会在青岛召开。该研讨会得到了中德科学中心的资助,由中国海洋大学承办,其目的是加深中德两国电磁法研究者之间的相会了解,并探讨未来合作的可能性。
      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陈锐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致欢迎辞,他向与会人员介绍了中国海洋大学近年来国际合作情况。德国科学基金会(DFG)地球科学部主管Sonntag博士和本次会议共同主席、德国弗赖贝格工业大学地球物理和地理信息研究所所长Spitzer教授也先后致辞。
      电磁地球物理学的研究重点是电磁方法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与国民经济社会相关的领域如能源、资源、矿产、地下水、环境等具有直接关系。参会者的报告主题涵盖了基础科学和应用研究的多个方面,涉及到数值模拟、反演方法、深部探测及仪器设备研发等方面,最新研究应用成果包括:地热资源勘探、二氧化碳封存监测方法研究、造山运动过程和活动大陆边缘等地质问题、海洋电磁法的石油和天然气勘探探测技术、航空电磁法的近表面地下水和矿产资源探测技术等。
      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吴军和国际合作处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本次会议主席、中国海洋大学李予国教授主持。出席本次研讨会的代表共90余人,分别来自德国弗赖贝格工业大学、柏林自由大学、法兰克福大学、亥姆霍茨联合会波茨坦德国地学研究中心、科隆大学和基尔海洋研究中心等6所德国大学和研究所及挪威PGS公司,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南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矿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长江大学、桂林理工大学、东华理工大学等21所国内大学和科研机构。
      会议期间,德国弗赖贝格工业大学地球物理和地理信息研究所所长Spitzer教授、科隆大学地球物理与气象学研究所所长Bulent Tezkan教授及法兰克福大学Andreas Junge教授与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海洋电磁探测技术与装备研发课题组进行学术交流及合作研究探讨。
      中国海洋大学希望借助本次研讨会为中德两国电磁法研究者进行更深层次的对话和交流,以期在两国电磁科学领域专家间增进了解,开展更广泛的深入合作,建立有效的联络机制。

研讨会背景资料:
中德电磁地球物理学双边研讨会(SGEM)由中国海洋大学李予国教授和德国弗赖贝格工业大学Klaus Spitzer 教授公同发起, 研讨会得到了中德科学中心的资助。2013年8月,首届中德地球电磁探测双边研讨会在青岛召开,大约 40 名来自中国、德国、捷克和英国的地球电磁法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和 50 名左右研究生和青年学者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为加强中德两国间的合作研究提供了一次非常重要的机会,也为许多年轻学者提供了一次相互认识与交流的平台,与会科学家非常明确地表达了继续相互交流和合作的热切愿望。因而,德国非莱贝格工业大学Klaus Spitzer教授和中国海洋大学李予国教授通过中德科学中心申报并组织了此次研讨会。

(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