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天灾预测总结学术会议纪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 “扫一扫”功能,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即可将网页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2017年12月2日至3日,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翁文波基金会和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共同组织的 “2017年全国天灾预测总结学术会议”在北京工业大学举行。与会代表近40人,收到学术论文、相关资料29篇,会前编印了《2017天灾预测总结研讨学术会议文集》。
      来自全国各地从事地震、水文气象等灾害预测的近40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对2017年全国范围内发生的重大灾害对应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和学术交流。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专业委员会对2017年全国地震、水文、气象等重大灾害的综合预测意见均有较好的对应。特别是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部分专家对2011年九寨沟7.0级强震、西藏东部米林6.9级强震等作了较好预测。

      常务副主任白志强主持开幕式。高建国主任致开幕词,对2017年灾害情况作了回顾,并做了不忘初心,坚决完成2020年前对6级以上强震做出有效预测的报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教授、办公室主任苏枫光临了会议。郭建教授介绍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新一届理事会工作,并鼓励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的专家们能在灾害预测领域方面起到引领的作用。与会专家备受鼓舞。

      名誉主任耿庆国研究员简短回顾了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近几年的发展,并谈到习近平主席在2016年7月28日在河北唐山市考察时指出:“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这曾是我们专家多次呼吁的,习主席的讲话说出了从事地震预测研究者的心声,更加全面具体地对防灾减灾救灾做出了指示,这为我们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更加明确的目标。

      徐海亮研究员作了题为“上下五千年——河济文化区历史时期与史前黄河下游演化”大会主题报告,精彩的报告内容吸引了与会专家,受到大家的欢迎。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全所地震室主任罗兴华作了题为“九寨沟7.0级地震灾情与思考”的主题报告,对九寨沟地区现场破坏的情况,运用大数据对九寨沟7.0级地震假设发生在白天可能造成的伤亡作出预测,对未来的重建规划作了详细介绍。
      沈明军委员对西藏米林6.9级地震余震分布形成的空区与地形结构进行分析,并对未来地震趋势做出预测。黄相宁、姚宝树委员根据北京昌平长陵中学压磁地应力异常从2012年持续至今还未结束,对华北地震作出预估。徐道一委员中期预测了新疆精河县6.6级地震,并根据1765年2月9日精河县6级地震的发生,认为这两个原地重复地震符合14个沙罗周期。
      李文龙委员报告开展《丰满水库长期预报及调度风险预控研究》三个课题的进展。丁瑞委员对2016、2017年主要雨带雨型及梅雨和台风的趋势预测正确,但降水趋势多少的落区也有失误之处。黄河水利委员会齐璞教授级工程师作“黄河下游已是世界上最安全大河”报告引起与会者的兴趣。
      会议结束前,白志强常务主任作了会议总结,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要在今后的灾害预测方面起举旗作用,为2020年做到有减灾实效的强震预测而努力。
      张启文副主任对《二0一七天灾预测意见汇编》中,做出较好预测的一些专家进行了表扬。
      最后,高建国主任宣布:明年为了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将与其他学术组织一起,2018年4月在四川德阳市,召开“汶川地震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和2018年天灾预测学术会议。
      这次会议还对2017年去世的任振球、强祖基、杜乐天、徐好民四位委员进行了追思。

与会专家、学者合影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