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换届工作会议纪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 “扫一扫”功能,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即可将网页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第八届委员会于2016年底届满,为切实搞好换届工作,2016年9月在召开第七届学术会议之际,专委会向到会的委员和相关单位做了换届动员,并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向未参加会议的委员进行了通告,希望大家共同关心委员会的换届工作,积极推举年轻有为的学科人才。截至2016年年底,共收到反馈意见30余份,所有反馈意见一致认为:第八届委员会在四年的工作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好成绩,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与认可,故建议第八届委员会继续留任。针对此种情况,2016年12月29日专委会召开了主任会议,在认真讨论了大家的意见之后,提出了以第八届委员为基础,在征求意见(包括委员本人意见)的基础上作适当调整。2017年3月20前,常委会与20位委员和推荐的新委员进行了沟通,在取得一致意见后,决定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讨论并产生新一届委员会。

      2017年3月25日在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618会议室召开了常委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19人中有常委10人,委员9人,另有3位常委(委员)通过电话发表了个人意见。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为:
      1.孙进忠主任作“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第八届委员会工作报告”;
      2.讨论第八届委员会工作报告;
      3. 讨论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第九届委员会组成人员与专门组织;
      4. 确定第九届委员会的组成与专门组织。

一. 第八届委员会工作报告主要内容

      孙进忠主任在工作报告中首先肯定了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领导下,专委会的发展进入了历史最佳期,在助推我国地球物理技术创新与发展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学术交流
      2013年—2016年,专委会共主办国际与国内学术研讨大会3次,参会的国内外代表共有610余人次, 149人次在会议上作了学术报告与交流,200篇论文和摘要刊登在3册会议论文集中,并均收录于《中国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其中2013年有15篇优秀的论文入选《地球物理学报》,2016年专委会第七届学术研讨会的优秀论文将在2017年《地球物理学报》以专栏形式刊出;四年中与会议同期安排的70余个地球物理仪器展台,成为仪器研发与制造单位交流、展示与合作的平台;根据国家重点专项、重大国际仪器比对、国家防灾减灾等重要内容举办的10次专题学术研讨会,取得了十分积极的意义;与地球物理学会兄弟专委会联合举办的7次学术交流会议加强了专业横向合作与沟通。
      2.学会工作
      积极完成地球物理学会下达的工作,包括:
      1)2014年参与并完成地球物理学名词审定“测震学中地球物理仪器”部分170多个词条的撰写释义工作。
      2)2014年根据学会关于推荐和申报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的通知,本专委会推荐的“重磁电数据处理解释系统RGIS”项目获得科技进步三等奖。
      3)根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技术职称申报办法,2013年对1名高级技术职称申报人的资格进行了初评审,2015年对1名中级技术职称申报人的资格进行了评审。评审结果上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最终 2人的职称均获得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确认,学会为他们颁发了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职称证书。这为解决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增加了一个渠道。
      4)2014年积极落实学会“关于个人会员重新登记和发展新会员的通知”,为46名老会员按要求进行了登记,并发展新会员16个(上缴学会会费合计22380元)。
      5)积极响应学会庆祝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70周年编写“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史”的决定,2016年4月提交了题为“助推中国地球物理技术前行”的全稿(约8万字)和精炼稿(8千字)的专委会发展史,会史按时间顺序记录了从1980年至2015年35年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的发展历程。35年间共选举产生了八届委员会,有委员 267人次,无论是两院院士、科学家、教授、还是企业CEO,所有委员在这里都掩去了各自的光环,在助推中国地球物理技术前行的道路上甘当小小的铺路石。35年专委会共主办了42次学术活动,从某一个角度记录了我国地球物理技术与仪器35年的发展历程。2016年9月专委会印刷出版了《助推中国地球物理技术前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成立与发展进程(1980年—2015年)》一书,书的扉页是何继善和滕吉文两位院士为祝贺专委会成立三十五周年的题词,遒劲有力的书法与凿凿名言催人奋进,阅读过这本书后,人们用得最多的两个字是“感动”。
      3.社会工作
      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积极为民营企业牵线搭桥,促进产学研结合。
      1)2013年—2015年,利用专委会人才优势为恒达新创(北京)地球物理技术有限公司在无人机低空航磁试验方面提供多方面的帮助与支持,促使推广工作初见成效,如:广西、贵州、新疆等地勘探单位在森林覆盖、复杂地形与高海拔地区开展了无人机航磁勘探,取得初步成果。
      2)2016年12月专委会对上海艾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调研,根据企业的研发实力与知识产权,主动为该公司与同济大学牵线搭桥,促进双方的合作。
      4.网站建设
      专委会网站www.cgt.org.cn 网站于2014年初正式开通,设置了“新闻动态”、“学术交流”等栏目,及时报道了专委会的各项活动,并开辟“企业与产品”专栏,为地球物理仪器研发与制造企业创建了互联互通平台。

二.讨论工作报告

      听取了工作报告后,与会人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就专委会的发展提出了积极的建议,重点归纳如下:
      1)团体标准:目前很多仪器各自为政,没有可比性,专委会可在其中发挥作用,从有基础的开始,通过仪器标定,逐步建立起专业化的标准。
      2)发挥特长
      专委会侧重的是地球物理技术与仪器,从目前国内外地球物理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专委会学术交流所涉及的面仍十分有限。对于很多领域中与地球物理相关的技术,如高铁地震预警、城市地下空间探测、海空重力梯度测量技术等,给予的关注不够。建议增加有关学科人才进入专委会(譬如,中航重工707所,在重力梯度仪研发方面,有所建树),加强与各省、各学科口和高科技实业集团的联系,扩大学科(技术)交流范围,同时我们的专家也可以到实地去讲课或帮助解决一些疑难问题。
      3)培养年轻人才
      a. 在专委会每四年召开一次的国际会议上增加优秀论文的评选工作,充分发挥每一位委员的作用参加审稿,提高年轻人的论文水平,帮助青年人就业。
      b. 为了专委会的不断发展,要物色后备人才。
      4) 积极参加地球科学联合会年会
      从2017年起,专委会以“地球物理技术前沿”为专题,参加每年一次的地球科学联合会年会。2017年专题召集人:底青云、邓明、方广有、林君。

三.讨论第九届委员会组成人员与专门组织

      2016年12月29日专委会主任会议根据大家的意见决定,新一届委员会以第八届委员会为基础,与部分委员沟通后作适当调整。本次会议公布了与部分委员就调整问题进行沟通的情况,据此,与会人员讨论形成了一致意见,即:原第八届委员会委员中留任37人(原49人),4位德高望重的委员进入顾问委员会,同时吸收8位在各自学科中做出重要成绩并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科技人才进入委员会。新一届委员会将由45人组成,其中16人进入常委会,顾问委员会由20位德高望重的专家和多年来积极为专委会工作的老委员组成。会议还提出,根据专委会的工作和发展,可随时增加新领域的科技人才。
      会上对第八届委员会的专门组织也进行了调整:指导顾问组由20位德高望重的专家组成;科技与学术活动组下设电磁组、重力组、工程与灾害组。

四.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第九届委员会名单

委员(45人,以姓氏笔画为序)
方广有  邓   明  许传建  刘国庆  刘建中  孙进忠  吕庆田  余   刚  沈   萍
李   颖  李世愚  李学政  李彦堂  李   纲  何贤明  何   彬  苏经宇  严良俊
吴书清  陈祖斌  陈儒军  杨学山  杨选辉  杨   晔  底青云  林   君  罗壮伟
岳建华  易碧金  周正华  周坚鑫  周寅伦  姜福兴  赵育刚  赵振美  高文利
涂良成  殷长春  郭永刚  郭有光  梁向前  游庆瑜  彭伟斌  雷   军  翟松涛
常委(16人,以姓氏笔画为序)
方广有  邓   明  刘国庆  孙进忠  吕庆田  李   颖  何贤明  底青云  林   君
罗壮伟  周坚鑫  周寅伦  高文利  郭有光  雷   军  翟松涛
常委会分工:
主   任:孙进忠
副主任:李   颖  邓   明  底青云  罗壮伟
秘书长:何贤明
秘   书:付长民  王中兴  王   猛  朱万华
顾问委员会(19人)
名誉主任:陆其鹄
成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谦身  庄灿涛  刘士杰  刘克人  刘宝诚  刘国栋  吴天彪  沈梦培  何继善
张赛珍  陈会忠  陈斯文  罗维炳  岳棋柱  陆其鹄  赵鸿儒  徐志衡  程业勋
滕吉文

(编写:何贤明 审稿:孙进忠)
2017.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