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地球物理新技术应用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 “扫一扫”功能,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即可将网页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在当前我国各行业涌动的“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形势下,地球物理也面临着进一步发展新技术,促使研究应用水平迈向新台阶的机遇和挑战。地球物理技术作为地球探测科学“供给测”的主力军,正在召唤新技术、特别是具有原创性新技术的诞生和发展。为此,2016年4月13 -15日,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和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主办,恒达新创(北京)地球物理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2016年地球物理新技术应用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行。

      会议邀请我国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奋斗在第一线的约30位学科领军人物或骨干,以及在国际地球物理新技术研发方面具有较深造诣的7位专家在大会上,就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正在研发的新技术等作专题报告。报告人层次之高是近年来地球电磁学和地球物理新技术领域的研讨会少有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杨文采院士深入浅出地报告了地球物理信息提取中的最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其它报告还包括:本世纪来趋于成熟的大地电磁三维反演技术在地球深部结构、油气勘探等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时频域电磁法、电磁资料约束反演等在直接探测储油层的成功案例;利用电磁法对岩性具有较高敏感度的优势,在覆盖层地区或铀矿区的三维地质填图中的应用;能够检测油气或地下流体运移状况的时移电磁勘探方法;利用井中三分量观测数据的脉动电磁法PEM确定矿体位置的新技术;利用短发射距的瞬变电磁技术实现大深度探测的研究成果;利用超导磁力仪在瞬变电磁探测中实现大深部、高精度探测的技术;基于拓扑原理克服大地电磁静位移影响的电磁观测数据处理解释技术;激发极化探测的全波形分析技术;首都圈和川滇地区的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源极低频电磁(CSELF)台网建设成果;长期连续观测电磁数据在分析地震前异常现象中的作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洋电磁仪器在海底水合物探测等的应用实例;航空电磁探测人工源或天然源的VTEM和ZTEM新技术的原理和新进展;油气勘探中利用被动源地震方法取得的革命性进展;利用金属弹簧传感器的新型重力仪;利用声纳和电磁法联合探测盐穴的成果和应用前景,等。
      研讨会再次强调科技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水平在提高地球物理探测效果的中的关键作用,强调应关注对年轻科技人员在地球物理技术原理和对探测数据分析和认知能力提高方面的培养。
      本次会议由来自地调局、地矿、有色、冶金、煤田、核工业、铁路、水利、中科院、地震局、大专院校和工程单位等110个单位的237人参会,其中来自境外代表13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赵国泽主任和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孙进忠主任分别就培养年轻一代科技人员的必要性和建议措施,以及建立地球物理新技术交流平台等做了大会发言。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自2009年开始,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大力支持下,由有关专业委员会主办、有关企业承办的每两年一届的“地球物理新技术应用研讨会”和每两年一届的“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研讨会”具有很好的互补性,为地球电磁学科和新技术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建议继续办下去。

(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