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专委会举办“大数据、云计算与地球物理应用研讨活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 “扫一扫”功能,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即可将网页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随着21世纪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数据”已经成为科技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2012年3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投资2亿美元启动“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这是继1993年美国宣布“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后的又一次关于信息科学的重大部署。“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实施导致了人类方式的重大变革,20年来全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美国政府认为大数据是“未来的新石油”,并将“大数据研究”上升为国家意志。有人预测“大数据必将对全球人类生活、科技、经济、文化及政治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大数据对地球物理科学和地球物理应用会带来什么作用和影响,已经是地球物理学界关注的问题。为此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于2014年5月24-25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举办了“大数据、云计算与地球物理应用研讨活动”。来自军械工程学院、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国家天文台、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河北省地震局、山东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等相关科研院所,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防灾科技学院、河南理工大学、江苏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中国地质大学等相关院校及东华、浪潮和曙光公司等23个单位的58位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活动。

      信息技术专委会副主任陈会忠研究员宣布研讨活动开始。会议承办方军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卢昱将军致辞并讲话,对各位代表的光临表示欢迎。他指出,此次会议对推进地球物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促进地球物理信息学在军事方面的应用,并预祝本次研讨活动圆满成功。随后河北省地震局局长孙佩卿讲话,他首先欢迎与会代表来到河北,并指出,信息技术专委会举办的“大数据、云计算与地球物理应用研讨活动”走在了地球物理信息技术发展的前列,起到了引领作用。希望通过此次活动推动地球物理学界的大数据云计算的工作,取得更好的成绩。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秘书长刘元生代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对此次研讨活动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专委会在学术交流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从参会人数、参加单位和会议规模上都有很大变化,希望通过交流使专委会在大数据云计算和应用方面取得更多成果。接着信息技术专委会顾问陆其鹄也指出,参加此次活动,有很多新老朋友相聚非常高兴。地球物理学也是信息科学,希望大家充分交流促进学科发展。孙进忠主任代表地球物理技术专委会对此次研讨活动的举办表示祝贺。他说,地球物理研究的重磁电震场所关注的时空场变化就包含有大量信息流、海量数据,现在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等方法来获取新的研究结果,可以使人类认识大大提高。此次研讨活动的举办即将推动信息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地球物理的应用。
      信息技术专委会主任蔡晋安讲话,他说很高兴在军械工程学院举办研讨活动,欢迎各位领导和专家到会指导工作,共同研讨,取得好成绩。在谈到专委会的工作职责时,蔡主任说,专委会工作任务一是面向各位委员和会员: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地球物理学的科技创新发展;二是面向政府: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充分发挥学会作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生力军作用;三是面向公众:开展各类科普宣传,提升公众科技素养。蔡主任强调了本次研讨活动的主题是大数据、云计算与地球物理应用,举办的目的是通过研讨跟踪国际动态,推进大数据和云计算工作在地球物理中的应用。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本次研讨活动征集29篇论文摘要,安排了19个专题报告,刻录了大数据文献光盘,预祝大家通过研讨活动有更多的收获。
      研讨活动邀请了19位专家学者做了专题报告,内容涉及三方面:
      一、大数据及其应用:蔡晋安主任做了“大数据时代的地球物理”报告,介绍了大数据的概念、特点及在地球物理中应用展望;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数据部主任李卫东研究员做了“大数据与地震社会服务”报告,就大数据及其价值、软硬件实现等做了详细介绍;江苏大学陈潇军博士做了“大数据时代瞬变电磁法勘探技术浅析”报告,大家对如何突破现有模型实现大数据下的瞬变电磁技术进行了讨论;东华软件公司李相东工程师做了“地震大数据研究初探”报告,就大数据资源管理和构建进行论述;防灾学院李忠教授做了“地震监测大数据研究框架”报告,对地震监测预报资料的云存储及数据传输和海量数据处理提出了相应的实现条件;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张晁军做了“大数据与地震监测预报”报告,对地震大数据系统和地震大数据分析做了介绍,特别提出了小数据和大数据的异同、地震预报如何适应大数据时代等做了阐述;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李闵峰研究员做了“地震预测所大数据计算平台构建与应用”报告,介绍了平台硬件及软件的具体实现;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数据中心主任彭丰林做了“地球物理信息学与大数据探源”报告,介绍了地球物理信息学的发展和国内外研究动态;曙光软件(北京)公司赵儒山工程师做了“融合平台在地球物理科学应用探索”报告,介绍了数据提升业务和云计算操作系统的实现。
      二、云计算及其应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崔辰州研究员做了“虚拟天文台:云计算环境下的科学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报告,详细介绍了虚拟天文台的建设成果,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全球范围内信息资源无缝透明地连接,建立了天文科技领域云,在对天文研究和科普方面取得了成功的应用;河南理工大学李晓斌副教授做了“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矿山安全实时监测”报告,构想了对矿山安全的实时监测蓝图;山东省地震局蔡寅博士做了“基于私有云计算和分布式计算技术的强震预警系统应用研究”报告,介绍了地震预警系统中数据汇集与服务、预警参数计算、信息分布等应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帅向华副研究员做了“地震应急信息化技术构想”报告,针对地震应急信息化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公共服务平台的技术设计。
      三、信息技术在地球物理中应用: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薛国强研究员做了“华北煤田深部复杂含水体瞬变电磁精细结构探测”报告,通过对煤田探测数据的处理,获得了精细结构的探测结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煤田探测做出了重要贡献;防灾学院万永革教授做了“固定频率成分分解方法研究及在地震前兆数据处理中应用”报告,探讨了固体潮、气压和地下水位与地震前兆的关系;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杨选辉研究员做了“次声波字地震监测预报中研究”报告,介绍了他们在地震前兆观测中获得的次声波信息及研究结果;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牛雄伟博士做了“西南印度洋中脊3D地震探测”报告,给出了西南印度洋中脊热液活动区分布和地壳厚度;北京大学周腾飞博士做了“利用面波信息反演近地表横波速度萤火虫算法”报告,通过该算法实现了无需初始模型即可搜索潜在极值的快速易于实现的特点;中国科技大学周硕士做了“基于GPU和高斯点分块的无单元逆时偏移”报告,该方法提出了GPU和高斯点分块的数值模拟算法,提高了计算效率,同时还给出对地震资料应用实例。
      本次研讨活动通过学术报告、大会讨论及专委会印发的有关资料等,取得了积极有效的成果。与会的委员、专家和代表认为这次活动及时有效,大家对于大数据、云计算的认识更加明确,大数据以其全新的观念和视角,创新的理念必将为地球物理科技创新和应用带来巨大变革,为地球物理学科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大家表示,必须认真研究信息科学的新进展,以高新技术,特别是大数据观念、方式方法、具体技术推动地球物理和信息技术的结合,推动地球物理学的应用和发展。会议提交了29篇论文,所有论文摘要均被中国知网收录。
      研讨活动中信息技术专委会向参加活动的委员通报了2014年学会和专业委员会的工作。蔡晋安主任通报了学会改革和工作安排,陈会忠副主任通报了学术交流工作计划、地球物理年会征文和地球物理信息科普工作情况,沈萍副主任通报了有关学会科技奖评选条件和安排,胡天跃副主任通报了学会职称评选和推荐的有关条件,彭丰林副主任通报了专委会网站建设和有关宣传工作的情况。
      研讨活动期间,地球物理信息科普团队的首席科学家陈会忠研究员在军械工程学院做了“地球物理与军事”的科普报告,受到军械工程学院1300多名师生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

(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