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八届学术年会纪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 “扫一扫”功能,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即可将网页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一.会议概况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于2012年10月17日至20日在北京市召开。
      本次大会实际与会人员700多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11人。年刊《中国地球物理-2012》收录了671篇论文摘要。来自我国内地、台湾的学者和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国专家共406人在大会上做了学术报告,其中大会报告12篇。
      10月17日上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王小牧主持了第一阶段的大会,首先进行了新一届理事长见面会,新当选的理事长陈颙院士及6位副理事长发表了当选感言,并为首届科技奖获得者颁奖。大会报告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陈颙院士致开幕词之后进行,清华大学郝吉明院士作了“中国PM2.5来源、污染特征与控制策略”的报告。常旭副理事长主持了第二阶段的大会报告。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杨元喜院士作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及其应用”的报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邱中建院士作了“我国页岩气的资源潜力与发展前景” 的报告;2012年度顾功叙奖候选人、吉林大学李舟波教授作了“复杂油气储层地球物理测井评价方法的一些实例”的报告。
      17日下午,分两个会场继续进行大会报告,分别由黄清华教授和倪四道教授主持。华中科技大学罗俊院士作了“精密重力测量之关键技术” 的报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王成善教授作了“青藏高原的生长:从里面向外” 的报告;北京大学沈正康教授作了“汶川地震震后形变过程与龙门山断裂带及周边介质流变学性质研究”的报告;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王赤研究员作了“子午工程最新进展和初步探测结果”的报告;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崔永强研究员作了“页岩气理论、战略及国家能源方向探讨”的报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夏江海教授作了“浅层地震的特有性质”的报告;中国海洋大学李予国教授作了“海洋可控源电磁法研究进展”的报告;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倪四道教授作了“大陆地震震源深度测定方法研究进展”的报告。
      同时2012年度傅承义青年科技奖候选人金双根、李红谊、钱忠平和王一博也分别作了学术报告。
      这些大会报告从不同的专业方向阐述了地球物理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在国家需求和基础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专家们对技术热点的精辟分析引起与会代表的极大的兴趣,报告之后的讨论互动非常热烈。
      17日晚学会秘书处和到会的地方学会负责人围绕地方学会的发展等问题开展座谈。
      17日晚召开了《地球物理学报》(以下简称《学报》)编辑委员会工作会议,编委会编委、编辑部工作人员等23人出席了会议,学会领导郭建秘书长代表学会参加会议。主编刘光鼎院士主持了会议,编辑部主任、专职副主编刘少华编审做了2011-2012年度工作汇报。把编辑部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期刊取得的成就和进展、存在的问题、编委会换届情况和下年度工作计划向编委会做了详细汇报。
      编辑部在2011-2012年度高质量完成了《地球物理学报》中英文版编辑出版任务。同时,进行了稿源基地建设以及编辑队伍自身建设,确保了期刊文稿的学术质量和编辑质量。进一步强化期刊数字化网络平台建设,编辑出版工作已经实现全过程网络化、数字化,学报网站已成为连接作者、读者和用户的桥梁、纽带。过去的一年,编辑部加强了地球物理学作者库、专家库的数字化建设,使学报能更好的为地球物理学科发展服务。刘少华汇报了学报的学术质量、国际影响力、出版质量等方面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汇报了下一年度工作计划以及学报面临的挑战与困难。
      与会编委充分肯定了学报编辑部一年来的工作成果,对全体学报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给予褒奖,针对编辑部的工作报告展开了热烈讨论,并从海外编委选择、稿件质量、热点及亮点文章、学科分类、组稿、绿色通道、国际期刊合作、专业翻译公司英文润色、如果提高影响因子、国际化发展、DOI、审稿专家评价机制等方面为学报的发展和进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最后,刘光鼎主编强调,今后的编委会工作更要务实、高效。他认为,本届编委会的组成,反映了新班子是一个“工作班子”,希望年轻科学家关心学报的发展,为中国人自己的学术期刊贡献力量。
      19日晚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各专题负责人进行座谈,交流学术专题论文组织、大会办会经验。郭建秘书长、黄清华教授分别向与会代表简要汇报了学会的组织工作及学术交流情况,与会代表在肯定本届年会取得的良好学术交流效果的同时,也对学会的组织工作及学术交流工作提出了许多中肯而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会议气氛热烈,体现了大家对学会学术交流工作的强烈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大会期间,在9个会场进行了26个专题的学术交流会,其中包括一个国际专题。
      通过学术研讨会的讨论和交流,在专题推荐出“学生优秀论文奖”候选人的基础上,最后经学术委员会审议评定,33位学生获本次学术大会的学生优秀论文奖。他们是:徐长仪、谢铭哲、王 桥、万晓云、蔡书慧、陈力为、彭荣华、赵 越、庞正炼、刘善琪、何骁慧、缪 淼、刘敦宇、罗 钧、王永飞、郑 现、吴 彦、袁振宇、张 博、任志明、郝艳军、赵洋洋、黄雪源、张义德、唐 晨、陈 波、孙怀风、李煜航、徐明辉、易 爽、林 旭、尹 智、范建柯。
      按照《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学技术奖评选办法》,此奖评选工作委员会对第一轮评选出的有效候选人的申请和推荐材料进行了严肃认真的评审,经过无记名投票,最后遴选出5位申请人作为“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学技术奖”获奖者,他们是:敖 红、李景叶、裴顺平、文晓涛、杨 锴。
    经过三天的学术研讨,第28届年会于10月20日闭幕,闭幕式由郭建秘书长主持。28届年会学术委员会主任黄清华教授做了年会总结报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荣誉理事石耀霖院士宣布了“2012年傅承义青年科技奖”和“第28届年会学生优秀论文奖”获奖人名单,王绪本教授代表刘光鼎基金会对“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学技术奖”获奖人作了介绍,石耀霖院士以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王小牧副理事长、常旭副理事长、郭建秘书长为4位“2012年傅承义青年科技奖”和5位“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学技术奖”获奖人颁发了奖金和证书,为33位学术大会“学生优秀论文奖”获奖人颁发了证书,并合影留念。第29届年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倪四道教授简要介绍了第29届年会的构想。最后,郭建秘书长致闭幕词并宣布大会闭幕。
      二.学术年会报告会交流情况
      (一)第28届年会设26个专题,安排在9个会场进行学术交流。专题设置如下:
      1. Advances in the Geophysics of Asia; 2. 中国大陆深部地球物理探测与SinoProbe 进展;3. 古地磁学与全球变化;4. 电磁方法研究与应用;5. 流体地球科学:地震预测、矿产资源形成和分布;6. 地球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7. 岩石圈结构及大陆动力学;8. 地震学与地震构造学;9. 特大地震发震构造研究;10. 区域尺度重复震源探测;11. 计算地震学研究进展;12. 地球介质各向异性;13. 中国巨灾、灾害链综合预测与减灾对策;14. 信息技术与地球物理;15. 地球物理仪器与观测技术;16. 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17. 储层地球物理;18. 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地球物理;19. 地震波传播与成像探查;20. 工程、环境及公共安全地球物理;21. 空间大地测量、地壳运动与天文地球动力学;22. 地球重力场变化与在地学中应用;23. InSAR技术、卫星热红外与地壳运动;24. 地磁与高空物理;25. 空间天气与人类活动;26. 海洋地球物理。
      (二)学术成果
本届年会展示了不少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提出了一些新的学术观点。由于内容太多,按照科技成果、新的学术观点、新的学科生长点顺序在各专题讨论会纪要中给出,详细内容见各专题讨论会纪要(将在学会网站和2012-2013年《会讯》上陆续刊登)。
      1.在本届年会学术交流和讨论中有以下的特点:
      (1)研究成果较多,会场听众也较多。今年年会上报告了许多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重大国际合作课题,国家和自然基金重大研究项目等各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因此吸引了不少听众到会场进行交流讨论。
      (2)继续关注热点、前沿问题,不少专题设置了专题特邀报告,就各学科方向的热点、前沿问题进行了讨论。
      (3)在国际专题的组织和学术交流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届年会部分参会代表来自美、日、意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其中包括不少国际知名学者和国内知名专家,会场不仅爆满,而且讨论气氛非常热烈。
      ⒉ 通过本届年会还看到以下不足或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1)部分专题在报告的设置,尤其是能反映所在领域热点、前沿问题的主体报告方面的组织工作还略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术交流的效果。
      (2)适当规范、引导张贴报告的组织工作,使其更好地促进学术交流的效果。
      (3)年会的网络化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完善。
      三.本届年会的特点和对今后年会组织工作的建议
      (一)今年会议的特点:
      中青年地球物理学家,特别是青年学生依然是会议的主体,体现了学科不断发展的希望和生命力。
      本届年会率先在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
      (1) 启动了年会的网络化工作,实现在线投稿、审稿、注册等基本功能。
      (2) 设置了张贴报告的学术交流形式。
      (3) 在保留原有纸质版论文集的同时,增加了光盘形式的电子版论文集。
      (4) 在会议中心举办学术年会。
      (二)对年会组织工作的建议
    今年年会反映相对比较集中的问题和建议:
      (1) 如何进一步提高到会报告(尤其是到会张贴报告)的比率及交流效果。
      (2) 充分发挥专题召集人的作用,稳步提高年会论文质量。
      (3) 继续推动年会的网络化进程,完善相关网络功能。
      (4) 进一步完善、规范张贴报告的组织工作。
      (5) 继续整合、优化专题的设置,继续强化年会的国际学术交流,稳步提升我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的国际影响力。
      四.致谢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8届年会专题召集人、会务组工作人员以及北京大学学生志愿者为本届年会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广大地球物理界同仁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为本届年会奠定了成功的基础,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专题总结将在学会网站(www.cgs.org.cn)和2012-2013年《会讯》上陆续刊登。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组织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