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天独厚的生命摇篮(下)

四、地球——生命之星(下)
      科学家认为:地球的年龄大约为46亿年,最在的生命大约在40亿年钱诞生于原始海洋,各种有机物通过雨水的作用在这里徽记,不断地发生化学反应,逐渐由简单的有机物聚合成有机大分子蛋白质和核酸等。
      原始地球的大气中没有氧气,最在的原始生命是非细胞形态的厌氧异养生物,随着有机物在原始海洋中逐渐消耗殆尽,地球上出现了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是早去的生物界具备了自养和异样、合成与分解两个环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并且,自养生物进行的光合作用,给原始大气带来了氧气,生命进化由此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如果没有氧,包括人类在内的绝大多数地球生命将无法生存,生命将只能永远停留于最原始的厌氧生命状态。
      单细胞的原核生物经过十几亿年的分化、增值,在距今12亿年前进化为多细胞生物,生命由简单向复杂多样迈出了重要的一步。6亿年前时,大气臭氧层形成,生物开始极具多样化。在距今4亿年前事,由于强烈的造山运动,海洋面积缩小,陆地面积扩大,生物开始由海洋向陆地进发。最在登上陆地的是由绿藻进化的裸蕨植物,随后又有多种动植物完成了登陆的壮举,地球开始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茫茫宇宙。
      然而,欣欣向荣的古代生物群却在2.5亿年前时突然结束。据统计,当时栖息于海洋的无脊椎物种有96%遭到了灭绝,有人认为大灭绝与引发联合古陆分离的地幔内部的巨大上升流有关。
      在地球40亿年的生命演化史上出现过不计其数的物种,但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灭绝了。据有关统计分析表明,生命演化过程中每百万年就会有5个科或180~300个物种消失。除了这样的常规灭绝外,还发生过23次非正常的生物大灭绝,并且周期性可循,每过约2600万年,就会有越20个科或1200个种在很短的时间内从地球上消失。但每次大灭绝后,总会有新的生物群登场,使生物圈的物种得到大规模的替换,地球的生命之火就这样生生不息的传递了下来。
      最近300万年,地史上叫第四季,是人类时代,人类是哺乳动物灵长类的一员,目前栖息在地球上的灵长类约有200中,迄今已知最早的人类是700万年前的沙赫猿人,但因化石材料很少,所以它们是否就是最早的人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有较大量化石为依据的最早期人类是300多万年前的南方古猿阿法种。
      现代人的历史大约只有15万年,并在大约3.5万年前发明了交流思想的语言,接着在1万年前后发明了畜牧和种植,在5000年前由于发明了文字而进入文明时代,缔造了独一无二的地球文明。
      与茫茫宇宙中亿万颗星球相比,地球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正是在它得天独厚的摇篮里,孕育了灿烂的人类文明。

左图:沙赫猿人化石,可能是人类的祖先
中图:恐龙灭绝
右图:小型哺乳动物以恐龙的灭绝作为拓展生活圈的起点

      中生代(2.5亿年前到6500万年前,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时的地球是爬行动物的天下,海、陆、空几乎全被爬行动物占领:飞龙、翼手龙在空中盘旋,蛇颈龙、玉龙在海中游弋,梁龙、雷龙、剑龙在陆地上巡行。但在6500万年前,地球生命再次遭受大灭绝的厄运,恐龙及其它一些爬行动物遭到灭顶之灾。
      恐龙曾经称霸地球近1.5亿年之久,但无论他们有多么的强大,有多么的繁荣,在生命进化的长河中都成为了永远的过去式。相反,在中生代时一直过着隐秘生活的一些小型哺乳动物却以恐龙的灭绝作为拓展生活圈的七点,迅速辐射进化,成为新生代第三季(距今7000万年前到300万年前)时地球的统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