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子午圈研讨会(2024)在巴西圣保罗召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 “扫一扫”功能,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即可将网页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2024年国际子午圈计划 (International Meridian Circle Program,简称“IMCP”) 研讨会于9月23日至27日在巴西圣保罗成功举办。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和巴西国家空间研究院(简称“INPE”)共同举办了本次会议,并得到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日地物理科学委员会(SCOSTEP)、北京市怀柔科学城以及巴西圣保罗研究基金会(FAPESP)的赞助。
  国际子午圈计划是以我国重大科学工程--子午工程为基础,联合分布于地球东经120°和西经60°沿线的十多个国家,包括南北极台站在内的上千部科学观测仪器(主要包括地磁场与高空物理的地基探测仪器,还有地球磁层、太阳风/行星际磁场和太阳大气的有关探测仪器),对日地空间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的观测,以获取全球性的观测数据,研究揭示空间天气及其扰动的传播规律和全球特征,并研究日地空间各圈层的相互关系,为应对地球灾害和全球空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国际子午圈计划总部已于2023年在怀柔科学城设立。作为国际子午圈计划在海外建设的先行示范,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牵头在海外建立了中巴空间天气联合实验室,与巴西国家空间研究院联合建立了南美空间天气监测网,并已获取了南大西洋地磁异常区和有关空间探测的数据,开展了合作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国际子午圈计划已经在国内举办过多次会议。本次会议在海外举行,受到了全球空间科学界的高度关注。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为本次会议发来视频祝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赤飚院士、巴西国家空间研究院院长Clezio Marcos De Nardin博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副主任董晓龙研究员分别在开幕式上发表了致辞。开幕式上还公布了2024年新设立的国际子午圈青年科学家奖的6位获奖人,并由丁赤飚院士逐一颁奖。来自中国(包括澳门特区)、巴西、美国、法国、南非、智利、秘鲁、泰国、阿根廷和巴拉圭等10个国家的70余名空间科学/天气(多为地磁与高空物理研究方面的学者)研究领域的学者参加了现场会议,并作了学术报告,进行了交流和研讨。还有一些国内外学者作了线上学术研究报告,体现了国内外空间科学界对本次会议特别是国际子午圈计划的巨大热情和参与积极性。在会议报告中,与会学者分别围绕国际、区域和本国的国家空间天气探测研究计划,太阳爆发及其驱动的空间天气过程等有关问题的研究进展,地球和空间各圈层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进展,南大西洋地磁异常区特性及其对地球空间的影响,空间天气地面观测网的现状与新发展等多个专题,开展了交流和研讨。
  在本次会议的最后一个环节,与会代表专门讨论了如何进一步加强国际子午圈计划的联合探测和合作研究问题。代表们首先赞扬了我国率先提出的国际子午圈计划,一致认为,国际子午圈计划需要全球空间研究领域学者的共同努力,做到观测数据全球共享,充分利用地基联合探测的优势来推动空间天气研究和预报的发展。这是全球空间研究领域内的学者非常期待的。
  本次国际子午圈计划会议进一步推动了空间天气探测和研究领域的国际合作,将进一步促进我国提出的国际子午圈计划的深入发展。

(地磁与高空物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