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一带一路”地球物理国际论坛在西安召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 “扫一扫”功能,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即可将网页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第三届“一带一路”地球物理国际论坛(The Third "the Belt and Road" Geophysical International Forum)于2024年9月7日至9月10日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大学顺利召开。
  本次论坛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支持,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主办,长安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陕西地矿集团有限公司、西北有色地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西藏珠峰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金属矿勘查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重点实验室“地球物理场多参数综合模拟实验室”、自然资源部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煤田物探测绘有限公司协办。
  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吉林大学、长安大学、北京大学、塔吉克斯坦地质总局、巴基斯坦地质调查局等国内外300多位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大会共邀请来自中国、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国内外杰出学者作大会主题报告和专题报告,其中主题报告10个,专题报告102个。有14个单位和厂商在会议期间展出了最新的技术成果和各种新型地球物理仪器设备与软件。
  2024年9月8日上午8:30大会开幕式和主题报告在长安大学南校区北院学术交流中心报告厅举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底青云,中国工程院院士汤中立,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卫健,吉林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君,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郭建,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副院长吕庆田,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李豫琦、长安大学校长沙爱民等专家领导出席论坛。会议开幕式由长安大学副校长陈建勋主持。长安大学校长沙爱民、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底青云院士、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李豫琦、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主任李建星分别致辞。
  长安大学校长沙爱民在致辞中指出,深部矿产资源勘查已成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我国未来矿产勘查的重要方向,长安大学将充分发挥人才和科研优势,助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支撑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重大需求,为推动我国由地质大国迈向地质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长安大学沙爱民校长致辞

  底青云院士代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对与会的各位嘉宾、专家表示欢迎和诚挚谢意。她强调,我国矿产资源消费量庞大,位居全球前列,但国内资源供给难以满足需求,对外依赖度显著,尤其在油气、锂矿、镍矿等重要矿产上,中国进口量占消费比重较高,凸显了资源安全保障的紧迫性。本次论坛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充分发挥了陕西省“一带一路”重要节点作用与资源综合勘探技术优势。并表达了对本次论坛的殷切希望和衷心祝愿。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底青云院士致辞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李豫琦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向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对长期以来支持省地球物理学会发展的专家学者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陕西省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枢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众多领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资源优势,为资源勘探、灾害防控、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陕西省科协将继续加强与全国学会的沟通联系,充分发挥科协组织优势,进一步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在推动地球物理领域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再展新作为。


陕西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李豫琦讲话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主任李建星在致辞中讲到,上合组织地学中心是国家间政府层面的开放性合作交流平台,聚焦欧亚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促进成员国地学合作交流,推动科技创新、信息共享与人才培养,服务跨国投资及可持续发展,在地质调查、矿业、投资及青年培养等领域合作密切。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主任李建星研究员讲话

论坛现场

  开幕式后,底青云、Murodov Davlatkhudzha、林君、潘彤、亚瑟、吕庆田、殷长春、严志财、张浩、李貅、王瑞廷等院士专家作主旨报告。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底青云院士作了题为《深部探测技术装备及应用》的特邀报告。底院士深度剖析了探测技术的市场需求,强调了高精度、大深度的紧迫性。她指出无人机载电磁、航空重力梯度仪等技术在国内外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地下探测技术,如地震勘探、电磁探测,虽有进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呼吁加强跨学科合作,提升我国深地探测技术竞争力。
  塔吉克斯坦国家科学院地质、地震工程与地震学研究所Murodov Davlatkhudzha博士作了题为《Deep lithospheric structure of the Pamir-Tibetan plateau derived from seismic waves》的特邀报告。Murodov Davlatkhudzha博士通过对比青藏高原与帕米尔高原的数据,揭示了二者的显著差异,这一发现新颖独特。基于此,他进一步推断塔吉克斯坦的资源分布特征,为该国资源勘探与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吉林大学林君院士作了题为《移动平台电磁探测系统级应用》的特邀报告。林院士创新性地将电磁探测技术应用于移动平台,通过将探测装置集成于运载工具上,极大缓解了作业难度,提升了探测效率与灵活性,为复杂环境下的资源勘探开辟了新路径。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潘彤教授作了题为《柴达木钾盐勘查过去、现在、未来》的特邀报告。潘教授强调,钾盐作为我国战略资源,青海湖下蕴藏的可开发潜力值得重视。他认为,深入探索地下矿藏,尤其是钾盐资源,地球物理方法是不可或缺的,其精准探测能力将为我国资源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巴基斯坦地质调查局亚瑟博士作了题《Alluvium Covered Siah Diq porphyry Cu-Au prospect-a newly discovered porphyry copper-gold system in the Tethyan Chagai volcano-magmatic arc, SWPakistan, Using Integrated Geophysical Surveys and Drilling》的特邀报告。亚瑟博士倡导综合地球物理技术在矿产勘探中的应用,特别强调电阻率法的重要性。亚瑟博士指出,为提升勘探效率与精度,需加强跨领域合作,共享资源与技术,共同推动地球物理找矿技术的革新与发展。
  中国地质科学院吕庆田教授作了题为《从矿床勘查到成矿系统多尺度探测——成矿找矿学新方向》的特邀报告。吕庆田教授提了出成矿系统、找矿系统科学理念,通过华南地区典型案例,详述了系统架构与成矿模式,为矿产资源的精准定位与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案例。
  吉林大学殷长春教授作了《Artificial intellengence applied in EM Geophysics》的特邀报告。殷长春教授在电磁数据处理中,融合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字典学习进行高效去噪,结合压缩感知、随机梯度方法、曲波变换、小波变换等技术,提升了反演精度与效率,为地质勘探提供更精准的数据支持。
  西藏珠峰资源有限公司塔中矿业总经理严志财作了《塔国阿尔登-托普坎铅锌多金属矿田深边部找矿突破》的特邀报告,该公司在与塔国合作中地球物理探测成果斐然,为国际地质合作与交流搭建了桥梁,贡献了重要力量。
  长安大学李貅教授作了题为《山地深部找矿的新方法——多分辨地空瞬变电磁探测新方法》的特邀报告,李貅教授重点推介了微分脉冲激发的多分辨低空瞬变电磁偏移成像技术与瞬变电磁辐射理论,为深部矿藏探测提供了创新思路与科学依据。
西北有色地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瑞廷教授作了题为《南秦岭主要矿床综合物探找矿示范》的特邀报告,王瑞廷教授致力于探索高效的物探找矿方法组合,通过不断的试验和验证,成功提高了探测的精度、深度和速度。这些创新的方法组合在验证后得到了推广应用,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9月9日,会议专题报告在长安大学南校区东院地学科技大厦3楼就十二个专题102个专题报告展开演讲和讨论,它们分别是:
  1. “一带一路”矿产资源找矿战略突破
  2. 西部矿产绿色开发与环境保护
  3. 深部高精度动态探查新技术新装备
  4. 井中地球物理技术
  5. 油气深部资源勘探与开发
  6. 地热田与深部清洁能源探查与开发
  7. 煤炭勘探与开发
  8. 航空与地空地球物理技术
  9. 金属矿综合勘查方法技术
  10. 深部空间综合利用与勘探技术
  11.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地球物理技术及应用
  12. 古地磁与全球变化
  本次论坛是对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习近平总书记“向地球深部进军”号召的积极响应,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发挥陕西省“一带一路”重要节点作用与资源综合勘探技术优势,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找矿突破和绿色勘探提供了技术交流平台。

(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