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发展,求实创新 ——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举办2022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线上讲座活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 “扫一扫”功能,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即可将网页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构造物理化学是由我国科学家提出、倡导和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和研究领域。专业委员会成立三年多来,积极组织成员参加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年度学术会议和活动,并在北京(2019.04)和海南(2020.11)召开了两次“构造物理化学理论和应用学术研讨会”,先后在《地质通报》、《地质力学学报》、《现代地质》、《地学前缘》等期刊出版了专辑和专栏,介绍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在学术界、地质勘查单位和矿山企业产生了重要而广泛的影响,促进了地学科技创新。
  2021年12月,面对新冠疫情的特殊情况,为了适时推进学科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对青年人才队伍的培养,专委会推出了2次线上科普讲座学术活动,介绍构造物理化学学科及其研究方法,初步提出13个领域的科学问题,以及构造物理化学的应用和展望。
  2022年5月9日,我们接到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处通知,要求分支机构于5月中旬-6月上旬组织开展“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专委会迅速召开线上会议,经研究决定创新活动方式,邀请吕古贤研究员回顾历史讲故事,介绍十余位院士专家在“构造物理化学”新学科创立过程中给予的关心和指导。
  经过精心准备,5月31日下午15:00-17:00,“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启动了本次线上讲座活动,挂靠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积极参与了相关工作。腾讯会议由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宝林研究员主持、“小鹅通助手”线上直播由北京阳光创译语言翻译有限公司协助。科普报告由专委会主任委员、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吕古贤研究员主讲,题目是:继承发展,求实创新——地质工作50年。吕古贤研究员按照时间序列,用一个个有趣的历史故事和主题,饱含深情地回忆了李四光(努力向学,振兴中华)、杨开庆(点支香烟,是物理实验?化学实验?)、边兆祥(研究科学,要问“三然”)、李春昱(地下的结构不是平的,依此发展模拟实验)、郭文魁(岩浆岩?蚀变岩?拿标本看看)、宋叔和(用可见事物,例如岩石矿物命名)、张炳禧(先跟着前人理论走,逐渐提高发展新的理论;要头脑清醒,再认真对待实际资料)、董申保(研究构造转化压力意义重大)、刘瑞珣(构造应力场,包括“构造附加静水压力”)、欧阳自远(我国地质学家提出、倡导和发展了构造物理化学)、陈国达(构造带地球化学)、涂光炽(构造地球化学现象存在,应该继续研究)、陈毓川等院士专家热情鼓励科技创新、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特别指出要尊重前人工作、坚持自己思想、注重收集事实证据。报告当中穿插了大量的珍贵历史照片和故事情节,以及重要的野外地质露头和理论公式,给参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吕老师的报告内容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得到了听众们的高度评价。
  专委会成员35人参加了腾讯会议,小鹅通线上直播全程有450余人参加。参会者除了国内相关领域知名学者之外,还有很多青年科研骨干和在校学生,他们主要来自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长安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山西工学院、中冶集团矿产资源研究院、安徽省地调院、江西省地调院等科研院所、高校和生产单位。
  吕老师一小时的精彩报告之后,参会人员踊跃提问、与吕老师深入交流,表现出对科技创新和构造物理化学交叉学科的浓厚兴趣,大家期待着专委会今后安排更多的系列科普讲座,希望疫情之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开展线下和野外现场的面对面交流。
此次举办线上讲座活动,既是学习老科学家创新精神的难得机会,同时也系统地回顾了构造物理化学学科的创立和发展历程,为构造物理化学新学科的继续创新发展、特别是培养青年人才队伍奠定了基础。

(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