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地球物理技术 推动高精度勘探与高效开发” ——2021年物探技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 “扫一扫”功能,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即可将网页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9月27-29日,2021年物探技术研讨会在成都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物探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主办,以“创新地球物理技术 推动高精度勘探与高效开发”为研讨主题。来自国内各大油公司、物探技术服务公司、科研院所、高校的500多名科研、生产、教学领域的物探工作者齐聚一堂,全面交流物探技术创新、发展和应用进展。

  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副主任张少华主持会议。张少华对本次会议的组织筹备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自开展论文征集、发布会议通知以来,得到广大物探生产科研、技术管理等人员的积极响应和支持。会议共录用论文532篇,其中口头报告302篇,张贴报告230篇;知网出版发行381篇;有19家单位参加新技术新产品展览,14家单位进行新技术新产品推介。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苟量在致辞中表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把石油天然气作为亟需解决、急迫攻坚的七大关键核心技术之首,对油气行业科技创新寄予殷切期望。长期以来,广大物探科技工作者以找油找气为己任,瞄准创新最前沿,勇闯技术“无人区”,形成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创新成果。实现物探技术自立自强,事关国家能源安全大局,事关物探事业长远发展,是新时代赋予我们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当前,东方物探正积极申报国家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创新中心,打造物探技术创新高地,推动形成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科技力量。建设国家创新中心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更是关系到整个产业和国家发展的大事,必须集众智、汇众力,构建“共建、共享、共赢”合作生态,汇聚起各大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的智慧力量,形成满足创新重大需求的国家技术创新网络,筑起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技术创新高地。
  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巨能攀在致辞中表示,物探技术研讨会作为我国石油资源勘探界规格、水平、质量最高的学术盛会,致力于交流我国近年来物探技术创新发展最新成果,展现科技引领发展的巨大力量。专家学者将以本次会议为平台,紧扣创新地球物理技术、推动高精度勘探与高效开发的主题,在智慧分享与思想碰撞中凝结共识,共话未来。谋教育就是谋祖国的未来,谋科技就是谋民族的发展。成都理工大学将利用这次宝贵的学习和交流机会,与广大同行、校友共同探讨物探领域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工作,同时也真诚希望各位领导专家为我校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成都理工大学原校长贺振华,西南石油大学副校长刘相君,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教授黄清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秘书长胡敏,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勘探委员会副主任、中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副总经理赵邦六,SEG环球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郑华生,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杨举勇,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主任张玮,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副总经理李亚林,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石油长庆油田首席专家姚宗惠,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石化集团公司首席专家赵殿栋,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石化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原院长曲寿利,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石化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院长杨勤勇,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委员、中石化集团公司首席专家王延光,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委员、中海油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物探事业部副总经理翟慧杰,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副主任陈小宏教授参加会议。
  27日上午,大会特邀报告现场座无虚席。SEG主席Maurice Nessim做演讲视频,与中国地球物理工作者分享SEG对地球物理未来的展望。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南方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晓非院士做题为《一种高分辨地震波成像方法——高阶背景噪声、面波成像方法》的报告。中国石油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总地质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郭旭升院士做题为《中国石化地球物理勘探开发实践与发展方向》报告。公司首席技术专家余刚做题为《光纤智能地球物理技术的现状与未来》报告。
  大会特邀报告后,还设置了为期两天的分会场论文交流、张贴论文交流、新技术新产品推介。本次研讨共设陆上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技术、智能物探技术、油藏及井中地球物理技术、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海洋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多波多分量勘探技术、非常规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物探装备及软件、工程物探技术等13个研讨专题。
此次大会规模、论文数量再创历届之最,为物探科技工作者开展学术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成为链接企业与院校、研发与应用、学者与专家的重要纽带,为物探事业发展、技术进步、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