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活动纪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 “扫一扫”功能,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即可将网页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在第五个科技工作者日来临之际,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科技推广工作委员会、江苏省地球物理学会、江苏省地质学会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办,江苏省地质勘查技术院承办,北京劳雷物理探测仪器有限公司、北京迪普瑞达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地球物理科技推广专家大讲堂暨2021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活动于2021年5月11日在江苏省南京市拉开帷幕,本次大讲堂的主题是“地球物理与城市生态环境”。
  活动采用线下报告会和线上直播相结合的形式。线下报告会在江苏省地质勘查技术院7号楼会议室举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副秘书长胡敏,地球物理科技工作推广委员会主任委员薛国强、副主任委员岳建华、许传建、马鹏远、专家委员汪青松、秘书长王超凡、副秘书长盛勇、申有义、武欣,以及来自城建、市政、交通、环境、水利、有色、地矿、煤炭、核工业、冶金、石油、科研院所、高校等行业系统50家单位的120余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线下报告会;线上采用腾讯视频会议的形式对现场报告进行直播,会议期间线上人数基本上稳定在180~200人。

  开幕式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科技工作推广委员会主任委员薛国强主持,江苏省地质勘查技术院院长刘建东代表会议承办单位致欢迎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江苏省地球物理学会副秘书长叶勇,江苏省地质学会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汪凯分别代表上级学会和会议主办单位致辞。
  开幕式后,郭建秘书长和刘建东院长为江苏省地质勘查技术院“地球物理科技推广试点单位”进行了揭牌。

  活动特别邀请国内科研院所、高校和一线企业、设备厂家的9位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分别作主题报告:
  (1)中国矿业大学岳建华教授作了题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的电磁法探/监测技术》的报告,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研究背景意义出发,指出向地球深部寻求发展和生存空间已成为世界趋势,提出以解决城市深地空间开发利用中的探/监测问题为重点,以保障深地空间安全高效开发利用为导向,开展城市深地空间综合利用地球物理探/监测核心装备和成套技术创新与集成示范。基于上述目标,给出了电法勘探精准化发展路线:数字岩芯技术、结构参数表征和电导率本构方程是构建电性参数与应力场、渗流场、化学场和温度场本构关系的三要素,开展岩土电性参数与其结构、相态和外部环境因素间关系的研究是电磁法精细化勘查的基础;电磁类方法在地下工程选址、施工超前探测和运维监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克服施工空间限制,因地制宜地选择电磁类方法与技术是决定应用效果的关键;定制化、集成化、智能化开发适用的软件和硬件,应成为城市地下空间探测、监测电磁类方法的未来发展方向。
  (2)浙江大学夏江海教授作了题为《城镇环境被动源面波分析方法》的报告,指出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环境保护急需三维高分辨率地下介质(0~200米)精细成像,而城镇环境中,由于噪声干扰、介质极为复杂、观测受限等原因,常规地球物理方法面临巨大挑战,需要发展城镇环境中任意场源浅地表介质中的地震波场理论。通过尝试采用被动源(人文噪音)取代主动源,从噪音中提取信号,提出了被动源面波多道分析方法(MAPS),通过分割、时域归一化、谱白化等处理过程,实现对面波频散能量的准确快速成像,可用于探测地表到地下100到数百米深度的横波速度结构,由于可联合利用主动源的数据,MAPS在增加探测深度的同时也保持了浅部的速度模型的分辨率。
  (3)江苏大学闫述教授作了题为《一种瞬变电磁精细探测新方法——SOTEM》的报告,首先明确了深部精细探测的概念,指出在深部精细探测中,探测深度和精度是一对矛盾,主要的两种人工源电磁法,频域的CSAMT和时域的LOTEM都采用了大发收距装置,但在相当程度上,抵消了加入人工源后提高的信号强度;然后介绍了一种新的瞬变电磁精细探测方法—SOTEM,该方法将LOTEM的偏移距从原来的3000m缩短到500m,大大地提高了信噪比,将探测深度从500m增加到2000m,探测精度提高1.5倍,垂直深度分辨率从10%精细到5~8%;最后以大同达子沟煤矿多层积水采空区探测为例,介绍了SOTEM的应用前景。
  (4)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城市道路与市政管线地下病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陈昌彦教高作了题为《城市地下生命线工程风险探测识别与防控关键技术》的报告。首先介绍了城市生命线系统的特点和当前的运维形势,指出道路和地下管线工程互为载体,道路塌陷与管线分布及健康状态密切相关,互为因果。然后从政府预防意识与风险管控理念的建立与需求提升;防控道路塌陷,把脉城市安全;全面认识地下病害致塌作用的特点,提升应对的信心与对策;完善和健全地下病害探测工作技术方法体系;地下病害的监控预警技术的探索发展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生命线地下病害探测技术发展。最后对地下病害探测识别进行了展望与思考:地下病害探测要明确主因、分类,正确选择工作方法,开展针对性识别预防工作;地下病害探测与塌陷防控要政府引导,建立机制、有效管理;团队能力建设是探测质量的保障,探测深度决定了探测周期和成果保质期;规范市场、有序竞争、技术能力牵引、良性发展。
  (5)江苏省地质勘查技术院王军成高级工程师作了题为《综合物探技术在城市地下空间与生态环境勘查中的应用》的报告,通过南京浦口老山地区天井洞地下空间探测、淮安人防工程探测、徐州贾汪青山泉煤矿采空区探测、徐州轨道交通6号线物探专项勘察、大连湾海底隧道建设工程地球物理勘察等项目,详细介绍了江苏省地质勘查技术院近些年在不同深度地下空间开展精细探测技术研究的应用成果;通过杭州城市地质调查岩溶专项探测、南京地铁施工诱发的地面塌陷抢险、镇江某化工厂地下有机污染物探测、常州某厂址地下固体(化工)废弃物探测、灌河沿线及长江岸水土污染调查、扬州—泰州生态地质调查等项目详细介绍了综合物探方法和航空高光谱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勘查中的应用成果。并指出建立一套适用于城市复杂环境的不同深度、不同范围、不同类别的地下空间探测使用的最为方便、经济、快捷地球物理探测方法体系很有必要,对典型污染场地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特征与物性参数的研究是未来地球物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6)北京劳雷物理探测仪器有限公司何彬高级工程师作了题为《地球物理仪器在城市环境的应用》的报告,全面介绍了满足城市地质调查要求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重点介绍了地质雷达在道路厚度、道路病害、管线调查等方面的仪器设备和应用实例,天然源面波法在岩性结构分层、断层探测等方面的仪器设备和应用实例,高密度电法在圈定地下污染物分布、环境污染调查、地下空洞探测、堤坝隐患探测、湖泊江河浅海水下探测、滑坡监测等方面的仪器设备和应用实例,无人艇多波束在桥墩水下检测、水库大坝检测、应急救援、水下测量、水下考研等方面的应用实例,以及最新研制的无人机放射性探测仪等。
  (7)北京迪普瑞达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李林林高级工程师作了题为《三维地质雷达在工程检测领域的应用》的报告,以大量详实的实例介绍了三维地质雷达在市政道路病害探测、管道及周边缺陷探测、机场跑道结构检测,水库坝体混凝土结构检测、考古及建筑基础探测等领域的应用,最后总结了三维地质雷达探测的主要特点:结果直观、解译简单,检测速度快、工作效率高。
  (8)西北有色物化探总队有限公司郭文波教高作了题为《井中激电方法技术及应用研究》的报告,首先介绍了井中激电方法技术的特点和作用,以及不同工作方式的探测能力、影响因素、异常特征。然后通过实例说明激电测井可用于提供物性参数资料、校验钻孔地质剖面;井中激电地井、井地方式方位测量可用于发现井旁盲矿,并判断其相对钻孔方位;追索、圈定矿化体空间展布范围;扩大矿床储量,指导工程布置等。最后指出:井中激电,有其独特的找矿效果,可以解决地面电法难以解决的某些地质问题;无论钻孔是否见矿,都应该进行井中激电工作,充分利用钻孔获得更多的资料,扩大钻孔的工程效果。
  (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薛国强研究员对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团体标准《电性源短偏移距瞬变电磁勘探技术规程》进行了宣讲,详细介绍了规程的立项背景、编制过程、条文内容,重点说明了SOTEM技术的成果支撑:利用远小于目标深度的偏移距可以实现大深度探测,与回线源TEM相比,SOTEM施工更为高效、探测深部结果更准确;通过对SOTEM电磁场多分量特性研究,开发了任意位置电性源TEM一维正演程序;建立了SOTEM法野外数据采集技术,开发了SOTEM数据处理软件系统;进行了大量的野外试验探测,已在30多个项目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最后,科技推广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薛国强进行总结发言。本次活动特邀的9个报告紧密结合“地球物理与城市生态环境”这个主题,对城市水工环地质调查、地下空间探监测等的地球物理技术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促进地球物理新方法、新技术、新装备的科学普及和推广应用具有积极作用。科技推广工作委员会将一如既往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根据行业和企业需求,通过大讲堂、研讨会等形式,将地球物理前沿技术真正推广应用到基层单位,提升各单位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更好的服务于地质勘查、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

(科技推广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