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总结报告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立项单位情况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是由我国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组成、依法登记成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的纽带和发展地球物理科学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于1947年8月,1958年9月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团体会员。为进一步推进民主办会,做到科学技术上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经中国科协批准,1987年我会改革了单一挂靠体制,实行“多单位支持”。目前主要支持单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国土资源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截止2019年12月底,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拥有个人会员21262人,单位会员148家。学会现有分支机构38个,外设办事处两个, 6种科技刊物。近年来,学会每年举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近30余次。每年一度的中国地球物理学术年会是学会精心打造的品牌会议,至今已举办三十四届。自2014年开始,学术年会与《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联合举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等6 家共同发起,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承办,参会人员已达到3千余人,我会主办“创新杯”地球物理全国大学生知识竞赛参加院校达30家,参赛队伍达到68支,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先后设立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傅承义青年科技奖等多个奖项,表彰地球物理学科领域的杰出人才,鼓励地球物理领域的科技创新。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高度重视“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在中国科协的大力支持和我会第十届理事会的高度重视下,2016年-2019年我会连续四年获得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共择优选拔并推荐科协经费资助的名额8名(2016年2名,2017年2名,2018年2名,2019年2名),学会自筹经费资助名额6名(2018年2名,2019年4名)。四年共计托举培养14名青年入选项目,吸引了学会广大青年会员融入地球物理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二)被托举人情况
  宗兆云 男,汉族,1987年10月生,中共党员,博士学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油气地球物理。
  2004年9月-2013年7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学习,获得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学士学位,同时辅修英语双学位,免试攻读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学位。就读博士期间,曾获中国石油大学“优秀研究生”、“学术十杰”、“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李四光优秀学生奖”等称号。2013年留校任教,2018年12月破格晋升为教授,2019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
  2017年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重点开展了非常规油气甜点地球物理识别方法研究,特别地对宽频地震反演预测、复杂各向异性介质反演、地质及工程甜点地球物理预测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原创性成果应用于国内多家油气田,效益显著。在此期间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排名3/10),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排名3/15),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排名3/15)。2018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020年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检索论文12篇,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4项,授权国家软件著作权9件。
  赵峦啸 男,汉族,1986年4月生,中共党员,博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导,研究领域:地震和工程岩石物理。
  2003年9月-2007年6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学习,获地球物理学学士学位;2007年9月-2010年3月,于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学习,获地球物理学硕士学位;2010年8月-2014年5月,于美国休斯顿大学就读博士,获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曾获休斯敦大学Milton Dobrin 捐赠基金奖励、美国休斯敦地质协会杰出学生奖。先后于2014年和2016年获第三界和第四届全国岩石物理研讨会论文一等奖。在美期间曾先后在马士基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英国石油公司等研发中心实习。2014年12月,回到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任助理研究员。2018年晋升为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7年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致力于地震岩石物理的基础及勘探应用研究,在非均质含流体多孔岩石弹性和地震反射特征表征、复杂非均质储层地震岩石物理刻画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入选青托以来一共发表了15篇SCI收录文章。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共9篇, 含3篇《JGR-solid earth》、2篇《Geophysics》、1篇《Surveys in Geophysics》、1篇《Geophysical Prospecting》、1篇《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1篇《地球物理学报》。应邀做国际会议特邀报告2次,发表了各类国际会议论文8篇,并获2018年SEG储层地球物理国际研讨会最佳口头报告奖励。此外,以第一申请人申请了6项专利,与企业合作申请多项专利。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岩石物理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还担任地球物理SCI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s and Engineering的副编辑。
  (三)项目实施情况
  三年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按照中国科协对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的要求及宗旨,认真组织实施和项目合同要求,认真组织实施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2017-2019年度)。项目组按照青年人才的特点和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的目标,结合学会的专业特点,认真梳理学会的资源优势和基础保障,确定了我会的青年人才托举项目的总体目标,明确了工作思路,顺利完成了第三届托举人才的培养工作,并取得较大成效。通过青托项目的实施,吸引、培养和稳定了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促进其健康成长,为拔尖青年人才脱颖而出铺路搭桥,助力其快速成长,使他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同时也为学会进一步加强青年人才的培养积累了更丰富、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1.总体目标
  定向培养具有:学术创新、理论创新,解决国家重大工程问题,为国家战略服务的复合型青年人才。
  2.工作思路
  (1).在人才遴选上不拘一格,对于提名人不以论文数等指标要求,对于提名的年轻人不做太多限定,两次评审,宽泛入围;
  (2).依托学会学科优势、专家优势、资源优势和制度优势四大优势,根据人才特色,为遴选的青年人才进行导师匹配,实施“3+1”托举模式对入选青年人才进行个性培养。1位责任导师、2位导师、1位秘书处联系人,为青年学者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
  (3).运用新的评价方法 对于青年人才,通过三年的支持,并不一定能够达到很高的要求,或者作出重大的成果,我们希望能够提供一个自由的学术成长环境,让他们能够潜心研究,不必频繁应付考核。
  (4).经费专款专用,专项经费全部用于入选者,在符合财务规定的情况下自由支配,学会匹配项目期间所产生的间接经费。
  3.定向交流、系统点评
  根据项目总体目标,确定工作思路,保证项目的实施。召开启动会,年度总结会,由专家团队进行点评,对青年人才的工作进行指导和引领,个性化培养促进青年人才快速发展。
  4.以项目管理平台、微信群跟踪管理
  通过各种方式对青年人才的成长进行跟踪,及时传播科协的相关精神,发布学会有关信息及要求,以促进青年人才及时按照要求完成项目的目标和任务,保障青年人才快速成长。
  5.完善学会人才体系
  通过青托项目,探索有效的青年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第二届、第三届两届青托在其三年时间的表现,被托举人才已经显现出巨大的提升和进步,且在本领域内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栋梁之才,研究成果被国内外同行和专家所认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学会特色托举模式。提升学会对青年人才的凝聚力,完善学会的人才培养机制,提升服务会员能力。
  二、项目完成情况
  (一)项目目标完成情况
  201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获得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立项资格,获得2名托举人才名额。我们按照中国科协项目管理办法要求,完成了项目的申报、初评、终评、建立托举模式、召开启动会、与人才所在单位签订联合培养协议、论坛及项目评审验收等一系列工作。依据项目的总体目标:学术创新、理论创新,解决国家重大工程问题,为国家战略服务的复合型青年人才,完成了2名青年托举人才的培养。
  验收专家委员会给出的意见是:通过项目资助,被资助人独立科研能力有较大提升,研究成果丰富、创新性强,并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两位被托举人才均圆满完成托举工程项目的研究任务,达到了人才托举工程的目的和效果,达到合同要求的各项指标,一致同意通过项目验收。
  (二)项目任务完成情况
  按计划培养2名科协青年托举人才;
  1人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
  1人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发表SCI 论文27篇;
  1人晋升为教授博导,1人晋升为副教授博导;
  获批软件著作权9项;
  获发明专利24项;
  1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3/10);
  其他各类奖项3项;
  承担国家级项目8项,国际合作科研项目2项,企业合作项目11项,其他项目3项;
  筹建实验室1个;
  4个国际、国内学术组织任职。
  三、项目主要绩效
  (一)托举平台建设、托举机制创新及成果
  学会结合自身的学术资源、人力资源,充分调动理事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及被托举单位的力量,经过三年的项目运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在托举平台的建设、人才的选拔、评审和培养方面,建立了“小同行评价,大平台托举”的人才托举机制培养模式,鼓励和支持人才开展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工作,完成了2名青年人才托举任务,建立了“青托”品牌,并逐步扩大“青托”在广大青年才子的影响力,为托举人才提供成长和提升的托举平台。
  学术交流平台:近年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每年组织召开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近30次,参会人数共计近2万人次。每年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震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等6家单位共同发起主办“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目前已成为我国地球科学领域规模最大、综合性最强的学术盛会,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最重要的学术交流品牌。参会人数约3000人,有力地推动了地球科学学科的发展,也有效促进了国内力学青年人才跨地域、跨学科的交流。学会鼓励托举人才积极参加学会组织的学术会议、论坛等相关活动,例如我们在联合学术年会期间设专场青托论坛,让入选青托的青年人才做专题报告,为托举人才提供展示新想法、新观点、新技术的机会。学会和托举单位还积极为他们提供国际交流平台,鼓励托举人才参加国际交流和国际合作,扩大被托举人才的国际视野 。被托举人才宗兆云三年来均参加SEG、EAGE等行业顶级学术年会,多次赴麻省理工学院、哥本哈根大学等进行学术交流;赵峦啸赴美国休斯顿大学访问,并在休斯顿大学和科罗拉多矿业学院的Fluids/DHI consortium meeting上做特邀报告,与法国道达尔勘探和生产研发中心开展碳酸盐岩地震岩石物理表征的科研合作。
  导师团队平台:“1+3+1”托举模式打破了一位托举人才配置一位导师的传统模式,为每位托举人才配备导师团队,每位导师职责明确,为托举人才的成长提供全位服务。根据入选托举人才的实际情况和本人意向,我们为托举人才定向邀请院士专家,担任其导师。在本项目的实际运作中,我们为每位托举人才配备了1名专家导师,2名导师,为能指导科研困惑,还特别指定2名导师中有一位为托举人才的责任导师。导师团队随时关注托举人才的工作进展并随时提供建议,切实做到了结合实际生产需求,定向扶持并培养年轻学者,促进了托举人才成长。
  高水平科研平台:本次托举人才分别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宗兆云博士和同济大学赵峦啸博士,学会与托举人才所在单位签订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联合培养协议。充分利用其所在单位资源,保证托举人才顺利开展工作,保证科研力量的合理搭配以及资源的合理支持。借助托举人才单位科研团队建设,为托举人配备了助手,从新方法研究、软件研发、成果测试等方面加强配合,加快新技术研发,缩短成果转化应用周期。在“青托项目”实施过程中,宗兆云博士研究的宽频地震反演预测方法、复杂各向异性介质反演方法、以及地质及工程甜点地球物理预测等方法在非常规油气勘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高了非常规油气勘探的精度。其原创性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多家油气田,支撑了储量的发现和采收率的提高。赵峦啸博士研究非均质含流体多孔岩石弹性和地震反射特征表征、复杂非均质储层地震岩石物理刻画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性成果。建立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地震岩石物理实验室,初步形成一支复杂多孔介质地震岩石物理研究方向的学术团队。借助青托平台,两位青年博士已成长为单位重要的教学和科研骨干。
  (二)青年人才选拔、培养、评价等创新实践及成效
  在青年人才选拔中我会采用专家提名、分支机构、会员单位组织推荐式,来进行。这样的推荐方式,给更多没有在起步阶段取得优秀成果的青年机会,让他们也能够得到快速发展的机会。我会本着宽泛的入围原则,对于提名的年轻人不做太多限定,有1-2名专家提名或组织推荐即可。
  学会组织专家成立遴选小组,邀请相关专家进行初评,确定参加现场答辩候选人名单。进入终评答辩的被提名人按要求做口头报告,被提名人现场答辩,专家按表现进行打分,选出其中确实具有潜力的候选人,候选人经学会网站公示无异议后,提交学会常务理事会审议,以确定最后上报科协名单。两轮评审,确保了项目的公平、公正和公开。
  在青年人才培养方面,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以培养青年人才的托举机制为基础,根据入选人才意向,为他们定向邀请院士专家,对他们进行个性化培养和指导。项目实施过程中,由导师团队解决托举人才学术问题,学会秘书处提供服务平台,为托举人才提供资源和机会。学会与托举人才所在单位签订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联合培养协议,为青年人才成长量身定制项目实施方案,鼓励和支持被托举人开展学术创新性研究、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培训和交流访问等。多手段、多途径加大托举人才成长的支撑力度。
  在人才评价方面,我会设立新的评价体系,我们打破常规,对青托人才实行宽松管理。通过人才自行上传至“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人才培养跟踪服务平台”的活动记录,来全方位的对人才进行跟踪辅导,最终实现他们的最大价值。也许通过三年的支持,并不一定能够达到很高的要求,或者做出重大的成果,但我们希望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个自由的学术成长环境,让他们能够潜心研究,不必频繁应付考核。不以发表论文数量为判断标准,我们重点关注的是青年人才的潜力,看他是否具有科研的创新精神。每年年末,被资助者提交年度报告,汇报年度工作进展,三年期满,考核由学会按照科协统一要求组织实施的简化考核程序。简化的考核机制即实现对被托举人持续关注和跟踪,也能够实时掌握被托举人的发展情况。
  (三)被托举人的成长情况
  在青托项目支持下,宗兆云和赵峦啸取得了多项成绩。
  1.承担科研项目
  宗兆云主持国家自然基金3项121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任务1项184万,企业合作项目275万,其他项目15.7万;
  赵峦啸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中科院先导项目等四个项目共计513.12万元,国际合作项目2项16.9万美元,企业合作项目5项23.4万元。
  2. 专利申请及授权情况、论文发表情况
  宗兆云 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4项,授权国家软件著作权9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检索论文12篇;
  赵峦啸 以第一申请人申请专利6项,发表SCI收录文章15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共9篇, 含3篇《JGR-solid earth》、2篇《Geophysics》、1篇《Surveys in Geophysics》、1篇《Geophysical Prospecting》、1篇《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1篇《地球物理学报》。应邀做国际会议特邀报告2次,发表了各类国际会议论文8篇。
  3. 职称晋级情况,职务晋升情况
  宗兆云 2018年晋升为教授,博导
  赵峦啸 2018年晋升为副教授,博导
  4.获得奖励荣誉情况
  宗兆云获得201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排名3/10),2018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排名3/15),2018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排名3/15)。
  赵峦啸获得2018年SEG储层地球物理国际研讨会最佳口头报告奖励
  5.国内外社会组织任职情况
  宗兆云兼任世界青年地球科学家联盟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球物理物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地球物理物理学会油气地球物理专委会副秘书长,Journal of Geophysics and Engineering 副主编;
  赵峦啸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岩石物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Journal of Geophysics and Engineering的副编辑
  6.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情况
  宗兆云2018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020年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四)主要经验做法、工作亮点
  1.人才的选拔采用学会专家、二级分支机构和单位会员推荐的方式,两轮评审,保证项目的遴选工作公平、公开、公正;
  2.1+2+1托举模式的建立,建立个性化定向培养方案,与被托举单位联合帮助他们制定了个性化的职业生涯科研发展规划,采用“指路子”、“架梯子”的培养方式;
3.制定一套合理的管理办法和长效的监督机制是项目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
  (五)社会反响
  被托举人才宗兆云所在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对2017-2019年度青托项目表示了高度的认可。他们认为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正处于科研起步最需要支持的关键期,青托工程的助力,激发了青年才子的科研活力,青托项目使宗兆云获益良多,同时也激励了该校其他青年教师的科研热情,使更多青年教师看到了更大的希望和更多发展空间。加快助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建设成为双一流高校。
  第三届被托举人赵峦啸所在单位同济大学认为:青托提供的这个平台为年轻的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加速成长的平台,使他们有机会能够与行业里面的“大师”和学术前辈展开更多的交流。另外,青托提供的项目经费对这个阶段的年轻人来说真的是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其灵活的经费使用模式也为很多科研的顺利展开提供了便利。希望这些青年才俊们扎根中国,脚踏实地,攻克科学难题,做出更多原创新的成果。
  学会理事长陈晓非院士高度评价了青托项目的意义,他认为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为举荐的青年人才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为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后盾,为国家高层次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希望青托工程人才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在关键领域有所建树,努力成为本领域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突破前沿关键技术、卡脖子技术,为国家高层次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学会党委书记、副理事长赵殿栋教授说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创新了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和成長通道,为年轻人提供了丰富而崭新的交流平台,有望打造国家乃至世界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的后备队伍和中坚力量,这一人才培养机制与模式是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为我們国家强盛发展重要的手段和举措。祝愿他們传承和弘扬老一辈中国科学家精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报效国家。
  印兴耀教授(宗兆云导师):作为宗兆云的导师对托举工程的作用和意义深有感触,青托作为支撑32岁以下青年科学家的重要项目,托举工程对青年人才的及早发现、使有发展潜力的年轻人快速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促进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有助于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优秀青年人才。
耿建华教授(赵峦啸导师): 青年人才托举计划为青年学者快速成长提供了很好的支撑与交流平台。希望青年学者树立远大理想,把个人发展目标和国家发展战略结合在一起,心无旁骛,潜心研究,攻坚克难,勇于创新,为赶超国际科学前沿,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一博研究员(青工委主任):青托工程让拔尖的青年人才步入成长快车道,“小同行遴选、大平台托举、精准化培养、多样化发展” 为青年科技人才的茁壮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更有利于原创性科技成果的培育。
  王宝善教授(青工委副主任):青托项目切实解决了优秀青年科学家的燃眉之需,切实从人才培养出发,为青年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持,极大的促进科学创新发展。除此之外,作为国家现有人才梯队的重要补充,其意义远远大于项目本身,是国家培养科研创新领军人物的有效途径。
  第三届被托举人才宗兆云认为托举导师对被托举人的成长之路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充分发挥了平台优势,增加了托举人与专家学者沟通的渠道,扩展了视野,激励了成长。祝愿“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越办越好。
第三届被托举人才赵峦啸认为青托项目为刚步入科研领域的青年人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支持。利用这部分经费支持,资助被托举人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为他们在科学研究上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持续动力。通过这个平台,这几年在科研创新、教书育人、实验室建设、国家交流和学术合作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小人物”的更快更好的成长提供了助推剂。接下来,踏实科研和教学,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我们要认真总结本届托举项目的经验,在中国科协的领导和支持下,加强对托举人才后续的关注与支持,建立青年人才培养跟踪服务的长效机制,学会将在各方面提供保障、搭建平台,依托青托平台,将更多小人物造就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和领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