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青年人才成长故事(宗兆云、赵峦啸)

青年人才成长故事
——立足战略需求,传承勘探精神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博导 宗兆云

  2013年7月,宗兆云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博士毕业后,留校进行博士后研究,随后任教。主要从事油气储层叠前地震反演预测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2015年12月晋升副教授,2018年6月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2018年12月破格晋升为教授。“立足战略需求,传承勘探精神”是本人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宗旨,入选青年托举工程以来,宗兆云博士自己得到很多成长,受益颇丰,其中影响比较深远的相关经验值得跟大家分享。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广泛吸收学习相关学科知识,积极参与相关学科学术交流,可有效助力本领域科学研究。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储量丰富,潜力巨大。非常规油气资源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保障能源安全、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基础。相较于传统的常规油气,非常规油气储层致密、储集物性差;储层岩性多样,有效储层较小;孔隙微观结构复杂、类型多样。这给非常规油气的勘探与开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国外相比,除工程技术等因素外,我国非常规油气储层地质条件存在很大差异,许多地球物理重大基础理论和方法有待进行深入研究。其中,现有非常规油气甜点岩石物理欠缺对非常规油气储层不同成熟度、微-纳米孔隙发育等特征的考虑,地质及工程甜点识别欠缺有效岩石物理理论及模型指导。为此,宗兆云和团队成员经常跟纳米材料学科的老师同学沟通交流,学习相关的背景知识,终于在微-纳米孔隙的岩石物理响应特征量化表征方面取得了一点进展,有利支撑了大量存在的微纳米孔的非常规油气地震响应的解释描述。作为一名科研探索者,应该广泛的涉猎相关文献,在所确定研究领域的外围多画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对研究课题有更加准确的定位。在深入了解某个课题后,要大胆质疑,勇于创新,前人的研究成果只能作为你研究初的知识储备和参考文献,而不应该主导你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创新,科学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发展。在当今时代,部分科研人员不善于甚至不乐于交流自己的想法,固步自封,生怕别人窃取自己的想法,殊不知交流更会产生灵感,更利于对知识的把握和思路的开阔,更有利于自己在科研路上更好地攀登。
  2)“三年门外汉,十年说了算”。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一个人,一个脑袋一双手,一天二十四个小时。宗兆云博士认为如果一个科研工作者,兴趣泛滥,什么都想去做成,结果往往是什么都做不成。所以宗兆云博士建议大家把有限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自己的研究方向上,正所谓“一年门外汉,十年说了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此外,科研是一个寻根的过程,既定研究方向,就要围绕研究内容寻根溯源。多问几个问什么,多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科研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乐趣,更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必须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板凳。对于科研路上的初探者,必须要做好笑对困难的准备,因为也许困难背后就是你想要的结果,正所谓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既然选择了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们就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决心和意志,才能体会“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豁然和乐趣。
  这几年,获得过很多的荣誉,但我深知,荣誉是终点,更是起点。宗兆云博士会继续努力,用汗水浇灌科研之树,用努力绽放科研之花,秉承勘探人“求真务实”的精神,在科研的道路上做一个勇敢的追梦人,宗兆云博士最后用一句话与各位共勉:如歌岁月应无悔,似水年华必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