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十三届青藏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13-WTGTP)在甘肃陇南召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 “扫一扫”功能,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即可将网页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2025年8月1日—4日,第十三届“青藏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13-WTGTP, Workshop on Tectonics and Geophysics in the east part of Tibetan Plateau)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2025年会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2025年会在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成功举办。
  在8月2日的简短开幕式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郭建、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副所长李营、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沈旭章、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副主任艾印双、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高原分别致辞。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高锐院士发来书面致辞:祝贺2025年学术年会顺利召开!祝愿学术交流活动能够针对国家需求及国际科学发展开展交叉学科探索并取得圆满成功!会上转达了计算地球系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张怀的致辞。郭建指出,甘肃地区兼具复杂的地质构造、资源与灾害问题,极具研究价值,并期望将WTGTP继续作为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学科发展。
  会议围绕当前青藏高原东部构造地球物理与大陆动力学的关键科学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广泛探讨,聚焦四大主题:(1)青藏高原及邻区的构造继承和深部结构演化;(2)造山带壳幔结构、深部构造与动力学;(3)大陆动力学关键科学问题;(4)大地震活动与地震灾害。会议共有24个学术报告,涵盖资深专家、青年学者、博士后及研究生,报告内容涉及青藏高原及邻区的构造演化、大地震震源机制、地震波与地壳结构、地球物理观测技术进展以及地震预测研究等多个方向,反映了当前大陆动力学和深部地球物理的最新研究成果。会议氛围热烈,与会代表积极提问交流,展现出大陆动力学和地球物理研究的学术活力。
  学术报告之后的自由发言阶段,与会学者围绕会议内容与学科发展畅所欲言,延续了WTGTP长期以来鼓励开放交流、充分讨论的优良传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任建国指出,大陆动力学是本世纪固体地球物理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方向,两个专业委员会联合设立WTGTP这一交流平台,极大地促进了地球物理、地质、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的融合发展,希望持续推动学科交叉,勇于创新,不断提升平台的学术价值与引领作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丁志峰和吴建平、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李秋生、浙江大学徐义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海江、中国科学院大学魏东平、清华大学杨顶辉等教授纷纷发言,既有热情鼓励,也有殷切建言。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卢占武主持了自由发言环节。
  会议由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地震预测与风险评估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球系统数值模拟与应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与行星物理学科中心、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计算地球系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黑龙江漠河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承办。

(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