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中国地热前沿论坛2023会议纪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 “扫一扫”功能,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即可将网页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中国地热前沿论坛2023”于2023年12月27日至29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圆满召开。会议围绕“地热科技创新助力碳中和”为主题,聚焦地热系统动力学、地热勘探新理论与新技术、地热开发新理论与新技术、地热储能、地热利用新模式、地热与关键金属成矿等六个专题展开学术交流与讨论。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热资源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中德地热研究中心承办,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地热能专业委员会等多家单位支持和协办。
  学术年会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热资源研究中心主任、专委会主任庞忠和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暘、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党委书记、局长朱学文(代)、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郭建分别致辞。
  汪集暘院士在致辞中首先指出我国地热发展相对较晚较慢,前景广阔;然后回忆了成立地热专业委员会的过程,并从我国地热发展的历史指出了地热与矿山的紧密关系,第一批大地热流数据及一大批测温数据得以形成离不开工业界的鼎力帮助,地热的发展受到了包括学术界、工业界等的各方支持;然后提出做好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更要做好储热工作;最后汪集暘院士指出我国的地热从矿山热害到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到最近的行星大地热流,路越走越宽,前途十分光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期盼地热工作者做出更大成绩。
  朱学文(代)在致辞中指出安徽能源的开发方向朝着规模化绿色化前进,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安徽省地热资源丰富,开采潜力巨大。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期待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高校科研院所进一步通力合作,培养人才,完善技术,引领科技。
  郭建副理事长在致辞中回顾了地热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历史,指出地热专业委员会一经成立就为中国地热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简述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优势及行业影响力。指出学会深度参与基础研究、国际合作和产业交流,在国家产业发展上印上了深深烙印。郭建高度评价了2023年9月在北京举办的世界地热大会,表示世界各国对中国地热的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及高度评价。
  开幕式结束之后举行了“新时代地热能高效开发与利用研究丛书”新书发布会,发布会由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马夫娇主任主持。发布会上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周永斌总编介绍了出版社的基本情况,丛书的基本情况,特别感谢了丛书主编与作者的无私奉献;随后丛书主编庞忠和研究员回忆了丛书的出版历史,指出丛书面向地热产业,为地热产业服务,涉及地热资源勘察-开采-钻井-模拟-利用-项目管理,覆盖地热资源开发的全流程。庞忠和研究员重点感谢了各卷丛书的作者及出版社,指出丛书编写工作量大,各卷主编克服诸多困难,无私奉献;出版社十分专业,在丛书的问世过程中给予了大力帮助。
  之后举行了顾问专家聘任仪式,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周永斌总编聘任庞忠和研究员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能源与环境(化学化工)”上海学术专业出版中心顾问专家。现场庞忠和研究员感谢了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表示这不仅是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将继续面向国家产业需求,编写高质量作品。
  28日上午的大会由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孔彦龙主持。先后发表演讲的有: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专委会主任庞忠和:青藏高原中深层高温地热成因新知;东华理工大学教授、专委会主任副主任孙占学:放射性生热与地热资源;吉林大学教授、专委会主任副主任许天福:超临界地热多相流反应溶质运移模拟与实验;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李忠权:地热综合利用实践与思考——以四川盆地为例。
  28日下午的大会分别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郭清海教授和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李红英处长主持。先后发表演讲的有:南京大学刘绍文教授:国际热流委员会全球地热数据评估项目(ILP-TF8)进展;成都理工大学姜光政教授:青藏高原大地热流与岩石圈热结构不均一性特征与构造意义;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高级工程师张林友:青海共和盆地高温地热资源;成都理工大学教授王迎春(代):地热区热通量方法特征及研究进展;吉林大学副教授杨峰田:林甸地热田成因分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郭清海教授:地热水中的溶解组分:开发利用时的一柄双刃剑;成都理工大学教授左银辉:四川盆地中深层地热资源评价;安徽省勘查技术院高级工程师赵宝峰:华北盆地东缘(皖北地区)中深层地质构造与地热资源勘查潜力;湖南继善高科技有限公司孟超经理:广域电磁法在地热资源勘探开发中的研究与应用;安徽省地质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主任官煜:安徽地热资源与开发利用潜力分析。
  29日上午的大会分别由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地热研究室主任龚宇烈研究员和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地热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马静晨教授主持。先后发表演讲的有: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查永进教授:着力发展地热钻完井技术开创地热开发新局面;西安交通大学助理教授蔡皖龙:地热系统仿真模拟全场景解决方案及地热计算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讲师黄永辉(代):高温裂隙型含水层储能系统中的热流固THM耦合分析;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博士后田小明:基于伴随梯度的高效地热模型反演计算框架;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张艳:华北地台盖层封闭性探究及远场大地震对渗流和裂隙的影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张金川教授:中国地热区域分布及开发利用方向;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龚宇烈:面向工业应用场景的高温热泵技术研究;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王令宝:地热有机朗肯循环发电及其性能提升技术;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研究员荆铁亚:火电行业地热能供热的关键技术及探讨;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王沣浩(代):中深层地埋管供热系统能效提升及内管设计优化。
  学术会议前后,专委会还分别在线上和线下举办了5场培训活动,分别是地热高效能源站系统设计技术培训、地热能地球物理勘查方法技术培训、深井换热测试与数据分析培训、地热计算器与OpenGeoSys软件地热数值模拟培训、Python与DARTS地热数值模拟培训。学术会议结束后,与会人员赴长丰宇桥生态科技园参观考察了“地热+”区域能源站示范项目。
  与会代表围绕报告者所作报告内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广泛的探讨,报告精彩纷呈,与会代表受益匪浅,会议加深了学界与产业界的交流,为不同背景地热工作者提供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平台。会议取得预期效果,获得圆满成功。

(地热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