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使用 “扫一扫”功能,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即可将网页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
2025年5月17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行星物理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暨第三届第一次工作会议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召开。会议由第二届专委会主任崔峻教授主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秘书长胡敏出席并致辞,她充分肯定了第二届委员会的工作,希望新一届的专委会领导班子继续发挥专委会的平台作用,为推动我国行星物理学科发展、培养行星科学青年人才、提升我国行星物理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和贡献。第二届专委会主任崔峻教授代表上一届专委会作了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第二届委员会在学术交流、科普宣传、学科推动等方面的工作成果。
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三届专委会主任1名、副主任13名、秘书长1名、副秘书长2名。主任为何建森,副主任包括付松、郭静楠、郭瑞龙、尧中华、吕浩宇、林玉峰、倪冬冬、戎昭金、杨军、张小平等,秘书长为乐会军,副秘书长为林红磊和曹雨田。会议还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专委会委员以及常务委员。
新当选主任何建森教授从行星物理学科建设、课程体系优化、青年人才培养、科普宣传及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工作规划,强调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根据何建森主任的要求,乐会军秘书长对专委会下一步的工作作了初步的建议和安排。各副主任、副秘书长、以及参会代表分别表态发言,对第三届委员会的工作提出建议,并表示将积极履职,推动专委会发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使用 “扫一扫”功能,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即可将网页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
为响应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推动国产地球物理仪器自主创新与产业化应用,“国产地球物理仪器创新与找矿突破”研讨会于2025年5月9日一10日在长沙举办。来自国内外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及企事业等70余家单位的190余名专家、学者及学生参会。会议围绕创新型地球物理仪器在战略性矿产、关键矿产和新能源矿产的找矿突破开展深入研讨。
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和中南大学主办,中南大学、长沙巨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承办,湖南继善高科技有限公司、湖南五维地质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奥成科技有限公司、武汉捷探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南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调查所协办。
开幕式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郭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主任邓明,中南大学科学研究部部长李启厚,湖南省地质学会理事长、原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陈松岭,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副院长、湖南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冯德山分别致辞,向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使用 “扫一扫”功能,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即可将网页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
2025年4月15日-17日, 地球物理创新技术研讨会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智慧管网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在山东省临沂市召开。会议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指导,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智慧管网专业委员会和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共同主办,山东慧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七地质大队、天元集团建设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临沂市数字经济协会共同承办,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临沂大学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研究院、山东省青年创新人才协会、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等单位共同协办。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党支部书记孙成中主持会议。
中国科学院滕吉文院士、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秘书长胡敏、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秘书长兼科普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周坚鑫、临沂市政府副秘书长朱茂波、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张善法、山东大学海洋研究院张训华、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地球物理勘探首席专家韩宏伟、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副院长刘洪波以及来自安徽省地球物理学会、安徽省勘查技术院、西安西北有色物化探总队有限公司、山东慧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建六局建设发展公司、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煤田地质局、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山东大学等全国五十余家单位的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使用 “扫一扫”功能,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即可将网页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
2025年4月9日-10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对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持编制的《油气勘探装备智能导钻仪器振动试验方法》和《油气勘探装备智能导钻仪器三轴振动试验方法》2项团体标准的初稿(下文简称“初稿”)进行了评审,评审会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承办。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秘书长胡敏介绍了参会的评审专家和编制组成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郭建讲话,他指出,标准化工作已经日益成为全世界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团体标准相对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而言,是走向国际的有效技术方法;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将继续发挥学会优势,坚持高质高效开展标准化工作,为完善地球物理学会团体标准建设做出贡献,助力团体标准走向国际,发展成国际标准。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主任李貅教授主持了评审会议,首先他对与会专家们表示了热烈欢迎和感谢,他讲道,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标准化工作,学会对标准的制定过程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专家们层层把关,对标准提出更高、更好的意见,共同努力做好团体标准的编制工作。他表示,感谢编制组对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信任,希望编制组在制定团体标准的同时,提高政治意识,做出更强标准,跟随国家“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部署,引领中国技术走向世界,占领学术高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使用 “扫一扫”功能,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即可将网页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研讨会2025年4月11至14日在杭州浙江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及企事业等110家单位的630余名专家、学者及学生参会,年龄跨越1940-2000七个年代,其中学生参会人数达300余名,大会收到论文近340篇,240名代表做口头报告。会议以“智能勘查与监测地球”为主题,以提高地球电磁学理论研究和应用水平为目标,鼓励新方法、新技术、新思想的碰撞与交流,鼓励与新兴技术和产业,以及国家重大战略的紧密结合,鼓励多学科、多方法的深入交叉融合,鼓励我国地球电磁研究成果通过广泛的交流取得更大的国际影响力。会议围绕地球电磁学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电磁法在资源环境勘探、工程探查和地震等灾害监测、深地深空深海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以及先进技术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等方面的进展分十三个专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大学徐义贤教授主持。浙江大学副校长周江洪教授代表学校致开幕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郭建研究员代表学会发言。专委会主任、北京大学黄清华教授详细介绍了专委会以及此项会议的发展历史,并对地球电磁学领域的年轻学者寄予了深厚的期望,希望电磁学界同行齐心协力,为办成一流的专委会和一流的学术研讨会继续努力,促进中国地球电磁学的蓬勃发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使用 “扫一扫”功能,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即可将网页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于2025年4月12至14日召开“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研讨会”期间,于4月13日在杭州召开了专委会工作会议,会议由专委会秘书长汤吉主持。
首先,第17届研讨会承办单位浙江大学代表介绍了会议筹备和参会情况,与会委员一致认为这次会议组委会准备细致且充分,给电磁界同行提供了一个环境优良、气氛活跃、学术浓厚的交流平台。
然后,第十八届研讨会承办单位中国科技大学代表介绍了会议筹备和会议场地及相关费用的情况,并回答了参会委员的相关提问,参会委员也提出了办好下届学术会议的建议。
随后,按照惯例,在本次工作会议上,遴选出2029年第19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研讨会的主办地。山东大学团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与河北地质大学联合团队、成都理工大学与重庆大学联合团队的申办代表分别详细介绍了他们的申办诉求、办会优势和现场解答委员的质疑。最终全体与会委员投票,选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与河北地质大学联合团队作为第19届地球电磁学研讨会承办单位,地点为河北正定。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使用 “扫一扫”功能,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即可将网页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
在第56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内蒙古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内蒙古办事处积极组织、动员和协调各会员单位,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以 "科普教育 + 党建融合" 双轨模式,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意义的活动。
4月22日,内蒙古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内蒙古办事处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呼和浩特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走进赛罕区乌兰小学,为学校师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宣传活动。讲解员为同学们作了主题为《地球,你好吗》的科普讲座,开展了地球知识有奖问答活动,并捐赠了《秒懂未来科技》丛书及地球仪等教学物资,助力构建校园科普教育长效机制。此次活动吸引100 余名师生参与,有效激发青少年对地球科学的探索热情,推动环保理念从 "知" 向 "行" 转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使用 “扫一扫”功能,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即可将网页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
第三届“前沿地球科学奖”国家冠军评选结果于2025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揭晓,来自不同国家的19位代表摘得桂冠。由中国科协提名推荐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袁星研究员获得2025年度中国国家冠军。
袁星研究员参选论文为《气候变化下全球将面临骤旱风险》(A global transition to flash droughts under climate change)。论文通过历史数据分析和未来预估,提出了关于全球骤旱变化趋势的深刻见解,并探讨了这些变化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科学指导。该文章将干旱研究从季节尺度和年代际尺度扩展到次季节时间尺度,并强调了适应这种快速加剧的骤旱的紧迫性,对改进干旱监测和预警系统、制定气候适应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前沿地球科学奖”是一项面向科学家和研究机构的全球性竞赛,其由100位顶尖可持续发展科学家组成的评审团进行评选,旨在表彰最有潜质能够维持地球安全边界的科学突破。迄今为止,该奖项已吸引数百名科学家、23个国家科学院、600多所顶尖大学和研究机构参与角逐。今年是该奖项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冠军将晋级决赛,三位国际冠军将于六月中旬揭晓,国际冠军奖金为每人100万美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使用 “扫一扫”功能,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即可将网页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
为积极践行国家在能源勘探技术创新与地质勘查智能化发展方面的战略部署,促进固体矿产地球物理领域新成果、新技术与新方法的交流互鉴,全力推动行业创新与科技进步,提升从业人员专业技术素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固体矿产测井分会于 2025 年 4 月 1 日至 3 日在山东省泰安市举办了 2025 年学术年会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高级研修班。
本次学术年会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固体矿产测井分会主办,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三勘探队、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北京中地英捷物探仪器研究所有限公司承办,兰州大学、西安石油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省地质学会、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矿业大学(徐州)、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五勘探队、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察研究所协办,会议期间得到了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和泰安市科技协会的支持。年会紧密围绕地球物理行业前沿,聚焦新技术、新方法,以测井、井中物探、地面物探、非常规能源、仪器研制、野外试验等六大专题为核心,展开深度交流。来自全国各地的 126位专家学者及行业代表踊跃参与了活动,为促进行业创新发展、从容应对新挑战筑牢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