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33届学术年会分专题研讨会剪影讨论会纪要

69-利用人工震源探测地下介质结构及其变化


召集人: 王宝善 田晓峰 杨宏峰 张伟
提交论文24篇,口头报告15篇,展板报告7篇。
一、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成果
      1、利用多点激发的大容量气枪震源记录的P波信号,对长江流域安徽段的地下结构进行了层析成像研究;
      2、利用大容量气枪震源的面波信号,对长江流域安徽段的浅层结构进行了S波成像结构研究;
      3、利用气枪震源为标定工具,对地震观测仪器的时间服务和记录质量的评估研究;
      4、利用数值模拟方式,对气枪震源的震源物理过程的模拟和研究;
      5、对传统爆破震源爆炸激发方式的研究。
二、新的学术观点、学术增长点和科技动向
      1、利用非破坏性的震源,利用其激发的多种类型的震相如P波 S波以及面波,对地下介质的结构进行综合性的研究;
      2、综合不同类型的震源,实现天然震源和人工震源的联合研究,是主动源研究中重要的一个新方向。

70-地球物理探测前沿技术


召集人: 底青云 邓明 方广有 林君
提交论文18篇,口头报告12篇,展板报告6篇。
一、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成果
      主要内容包括:①电磁勘探仪器研制、②重力仪器研制、③无人机技术。其中电磁勘探相关论文占了67%的水平,可见电磁勘探仍然是近年来我国勘探的重要研究内容。电磁勘探论文涉及到了陆地、陆空,航空,海洋四个方向,主要介绍了电磁勘探仪器研制的最新成果。
      电磁勘探仪器的主要成果包括对传统仪器的改进,半航空电磁勘探系统的研制并获得了初步应用等最新进展,以及引进新技术比如基于安卓平台控制系统的最新成果。
      重力仪的主要成果包括了超导重力仪与移动时重力仪的最新进展,其中超导重力仪方面华中科技大学成功研制出了高灵敏度垂向超导加速度计,性能优于美国GWG公司的超导重力仪。
      无人机研制方面通过建立平台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实现了自主飞行控制的目标,以及无人机在航磁测量系统中获得了可靠的应用。
二、新的学术观点、学术增长点和科技动向
      学术观点主要有钟世航老师提出的坚持综合物探,发展精细探查技术,来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建议开展陆地声纳法、新装置的视电阻率法,微分电测深法,井-井弹性波透视成像法等综合探测。
新的学术增长点主要是半航空电磁勘探技术的研究,在这次专题报告中具有较活跃的成长。传统陆地电磁勘探仍然是重要的研究内容。
      科技动向主要是积极探讨了最新的智能技术的引进与应用,把其他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应用到勘探仪器中来已经初见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