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32届学术年会部分分专题研讨会纪要

浅地表地球物理进展

召集人:田 钢 殷长春 张双喜
      提交论文29篇;到会交流28人,其中口头报告22人,张贴报告6人。
一.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成果
      1.浅层地震数据的高精度动校正和组合域滤波算法;
      2.孔隙介质中面波模拟与面波反演;
      3.微震探测和基于微测井的近地表Q估计以及讨论井下地震计如何压制高频噪声;
      4.考古地球物理新进展与城市遗址高效测量和寻找古河道的实例介绍;
      5.各向异性地电场的高阶有限元模拟和探地雷达有限带宽阻抗反演研究;
      6.航空瞬变电磁合成孔径多尺度信息提取;
      7.频率域可控源电磁法矢量有限元正演模拟和大规模航空重磁快速正演计算;
      8.三维航空电磁正演模拟和瞬变电磁三维模拟有限体积算法研究;
      9.大地电磁电各向异性静态效应模拟及校正方法研究;
      10.时间域航空电磁数据拟三维约束反演;
      11.油田含水层瞬变电磁调查和圈定地震降速带的三维 AMT应用实例。
二.新的学术观点、学术生长点和科技动向
      一是随着城市化建设的逐步加速,城市地下空间调查的呼声越来越高,从而对高分辨与高精度浅地表调查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浅层地震反射的高精度动校正新技术和新的提高信噪比的滤波方法等应运而生,复杂介质条件下的面波模拟与反演技术不断进步,微地震技术的广泛运用等为满足社会发展要求奠定了基础。
      二是对深部矿产资源和广阔的西部人烟稀少区域的资源调查要求越来越迫切,从而对大面积高效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提出了需求。航空与半航空电磁与重磁地球物理调查技术,大地电磁各向异性介质的模拟与校正技术也随之而蓬勃发展。
三.对本学科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根据与相关教学科研人员和近地表地球物理工程界人士的交流,大家一致认为,今后的地球科学联合会的专题设置应该将工程地球物理和环境地球物理以及浅地表地球物理进展进行合并,建议新的合并专题名称可考虑“浅地表地球物理进展”或“近地表地球物理进展”,召集人可多设几人,包括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1人,浙江大学1人,吉林大学1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人,长安大学1人等。

工程地球物理技术进展与应用

召集人:底青云 李貅 徐佩芬 张建清 李坚
      提交论文10篇;到会交流8人,均为口头报告。
一、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成果
      本专题内容为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在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本次年会论文主要涉及高密度电阻率法、瞬变电磁法、地质雷达、反射波法、面波法,以及震源技术等。主要成果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提出了一种天线源瞬变电磁超前探测系统,借鉴雷达技术中阵列天线的思想,多个电性源同时发射,提高信噪比;多点观测,更好地探测掌子面前方异常体的位置和空间展布。
      2. 根据地质雷达在不同介质填充情况下的频谱差异,将地质雷达谱能分析法用于检测评价混凝土浇注质量。
      3. 给出了利用Aki频谱公式提取主动源瑞雷波频散曲线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瑞雷波法勘察的横向分辨率。
      4. 对可控震源技术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证实了可控源技术在城市工程物探中良好的抗噪声特性;介绍了新型气泡震源在海上浅层地震勘探中的应用效果,为海底隧道、海上桥梁基础等的勘探工作提供了一种震源选择方案。
      5. 对深埋成品油管道高精度探测的FDEM技术进行了总结,为深埋金属管线的探测提供了一种可靠的解决方案。
      6. 将主动源面波和被动源面波联合勘探技术用于深厚覆盖层探测,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二、新的学术观点、学术增长点和科技动向
      虽然今年工程地球物理技术进展与应用专题的论文数量少于去年,但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传统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创新”。由于浅层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使得传统地球物理方法的工程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如何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应用的需求进行技术创新,是工程地球物理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海洋地球物理

召集人:郝天珧 宋海斌 丘学林 李春峰 杨 挺
      提交论文54篇;到会交流38人,其中口头报告30人,张贴报告8人。
一.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成果
      1.南海构造与地球物理:珠江口区域海陆联合三维地震构造探测,马尼拉海沟俯冲带前缘(21°N)深部速度结构特征初探;南海共轭陆缘深部地壳结构;南海西南次海盆的岩石圈结构;南海南北共轭陆缘横波速度结构;中南-礼乐断裂带延伸的地球物理特征;南海东北部岩浆活动的地震学特征;南海西南次海盆深反射结构;等
      2.大洋地球物理:南极洲普里兹湾岩石圈各向异性;大西洋中脊Kane拆离断层北部海洋地磁极性;东太平洋海隆脊轴岩浆熔融透镜体的物理性质;加罗林洋脊俯冲带的地壳结构特征;深海沉积物热流测量进展及其应用—以西太平洋雅浦海山区为例;等
      3.海洋地球物理探测方法:渤海海陆地震联合探测,海洋电磁油气勘探应用进展;气枪阵列方向性;海底多次波和伴随鬼波;零相位化处理技术;气枪阵列及地层吸收;OBS的时钟校正;崎岖海底OBN数据噪声分析与压制技术;等
      4.其他:神狐海域峡谷区天然气水合物识别及分布特征研究;南黄海中-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特征;海洋地球物理调查在水下文物探测中的应用-以侧扫声呐为例;等
二.新的学术观点、学术增长点和科技动向
      海底地震仪(OBS)的探测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不同区域的资料越来越多,横波、各向异性等信息的利用,推进了南海及其它区域的构造问题的认识。
      我国的海洋地球物理的研究区域已从中国近海(黄渤海、南海等)拓展到太平洋、大西洋、南极洲区域,获得了新航次调查资料,研究了大洋区域的相关问题。大洋及极地的研究中海洋地球物理大有可为。
海洋电磁方法等新兴海洋地球物理方法取得新的进展,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油藏地球物理

召集人:李景叶 肖立志 曹俊兴 陈小宏
      提交论文64篇;到会交流39人,其中口头报告19人,张贴报告20人。
一.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成果
      1.地震反演与储层预测方法,今年这方面的论文较多,包括非线性AVO反演方法、裂缝与流体反演方法以及随机反演等方法;
      2.地震属性分析与储层预测方法与应用,包括品质因子提取、裂缝属性、地震纹特征等属性,进行储层含气性、TOC含量以及裂缝等方面的预测;
      3.油藏动态监测方法与应用,包括时移地震资料的特殊处理、非地震方法在进行气藏动态监测等;
      4.油藏岩石物理,包括应力变化下岩石物理特征分析、流体裂缝等对岩石物理影响和地震响应特征分析,各向异性岩石物理模型分析以及测井数据精细解释等;
      5.针对油藏地震物理研究需求的针对性地震资料处理方法与应用,包括叠前道集优化、叠前偏移成像、绕射波成像、宽频资料采集与处理等。
二.新的学术观点、学术增长点和科技动向
      从今年的报告看,油藏地球物理发展具有以下新的趋势:
      1.油藏裂缝、含气性等参数定量描述已成为下一步重要的研究目标;
      2.岩石物理、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研究中越来越多考虑地下介质的各向异性特征;
      3.针对非常规复杂油气藏地球物理技术将成为地球物理重要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