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32届学术年会部分分专题研讨会纪要

空间大地测量的全球变化研究

召集人:汪汉胜 江利明 王泽民 童小华 李志伟
      提交论文34篇;到会交流33人,其中口头报告22人,张贴报告11人。
一.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成果
      主要内容:极地物质平衡的研究,青藏物质平衡的研究,中国大陆地下水的研究,超导重力数据处理,GPS数据处理,卫星重力数据处理,海平面变化分析。
主要成果:
      1.根据南极60-70年代间谍卫星解密DISP光学影像,揭示60-70年代南极冰架流速,并发现近十年来的变化特征;
      2.联合ENVISAT和GRACE较好地估算格陵兰冰盖体积与物质平衡;
      3.基于GPS测站垂向速度的南极地区冰川均衡调整(GIA)模型分析;
      4.基于InSAR多源异质数据融合的冰川运动三维精细测量;
      5.温度变化对GPS台站位移的影响。
二.新的学术观点、学术增长点和科技动向
      1.一种利用20世纪60年代ARGON KH-5光学影像进行冰川表面运动速度估计的新方法;
      2.基于动力学方法的时变重力场解算与轨道问题的讨论,提出动力学轨道使用使重力场估计偏小;
      3.基于InSAR多源异质数据融合的冰川运动三维精细测量,提出加权矩阵的迭代算法。

地震大地测量学

召集人:孙文科 许才军 熊 熊 王 琪 申文斌
      收到论文34篇,其中学生投稿10篇。口头报告22个(其中10个邀请报告),张贴报告12个。会场始终保持40-60名的听众,大家踊跃提问,气氛活跃,会场井然有序。
      该专题旨在集聚从事地震大地测量学的专家和学生们共同探讨利用现代大地测量学手段研究地震问题的科研成果,前沿进展,以及目前的科学问题等。随着现代大地测量观测技术(GPS、InSAR、GRACE等)的快速发展,全球地震变形以及震前/后地震变形都可以被更加精确的观测出来并加以研究,所以,地震大地测量学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本专题主要涵盖与该领域相关的理论、观测、应用与解释等研究进展,包括利用GPS观测数据反演地震断层滑动分布,利用高频GPS观测数据研究震源破裂以及慢滑动过程,利用InSAR观测数据反演震源破裂模型,利用重力卫星GRACE数据研究同震与震后变形以及反演地震矩或区域粘滞构造,大地震产生的地球旋转变化、体积变化、质心变化以及全球变形等相关理论研究,以及传统大地测量(水准、三角、测距)和其它现代大地测量技术在研究地震变形问题的进展等。
      从提交论文内容上看,34篇论文基本上覆盖了上述专题要旨的方方面面。包括:地震问题的理论研究,地震位错理论的应用研究,地震断层的反演研究,地震数据的处理新方法研究,冰川激发地震,地震产生海平面变化,地震激发液核平动振荡的检测,高频GPS数据的断层反演,远场GPS数据的断层反演应用研究,GPS、InSAR和重力卫星GRACE的应用研究,以及近几年世界大地震的震例研究等。一些报告充分展现了学科前沿进展,一些报告提出了问题和挑战。学生们的报告也体现了较高的学术水平,得到了专家们的赞扬和认可。

地球生物学

召集人:谢树成 潘永信 王风平 陆雅海 鲁安怀
      提交论文47篇,到会交流45人(含学生28人),其中口头报告22人,张贴报告23人。
一.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成果:
      1.油气藏微生物;
      2.微生物与矿物相互作用,特别是微生物与含铁矿物的相互作用;
      3.微生物与全球气候变化;
      4.海洋微生物。
二.新的学术观点、学术增长点和科技动向:
      1.趋磁细菌磁小体特征与生物学分类、功能基因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
      2.海洋深古菌门代谢功能的多样性;
      3.不同生物对古气候的调节作用等是本专题的新动向和新的学术增长点。

地热理论与应用

召集人:何丽娟 邱楠生 张 健 庞忠和
      提交论文32篇;到会交流35人,其中口头报告20人,张贴报告15人。
一.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成果
      主要内容:
      1.基于古温标的盆地构造-热演化史研究与应用;
      2.几何学、动力学模拟研究板块俯冲、岩石圈拉张等板块活动过程中的热演化特征、流体运移及意义;
      3.基础地热资料整理、分析与对比;
      4.中微子在地热学中的应用;
      5.地热资源研究、勘查与应用。
      主要成果:
      1.新地区、更复杂、更老时代、更高温度的热史研究及在油气资源预测中的应用;
      2.了解停滞板块热演化特征、脱水过程与上覆板块板内火山活动的内在联系;拉张盆地构造-热演化史;岩石圈在拉张过程中形成的不同伸展构造的热演化特征;
      3.利用中微子获得地球深部放射性衰变信息;
      4.新技术、新方法在地热资源勘查、应用的运用。
二.新的学术观点、学术增长点和科技动向
      1.新古温标的研究认为可以运用到更深部、更高温度情况下的盆地热史反演;
      2.湿柱的产生与俯冲板片最上部含水层粘度、俯冲板片的年龄、热演化密切相关,解释了东北板内新生代火山的可能成因;
      3.利用地球内部中微子结合其它多种手段可以有效的了解地球深部能量、物质的分布情况;
      4.新技术理论的应用能促使地热资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更加广阔。

应用地球物理学前沿

召集人:胡文宝 刘 洋 李振春 肖立志
      提交论文32篇;到会交流26人,其中口头报告21人,张贴报告5人。
一.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成果
      1.地球物理测井进展;
      2.地震勘探新技术及在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3.磁法和电磁法新方法研究及应用。
二.新的学术观点、学术增长点和科技动向:
      学术增长点: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与评价新方法研究。近年来,我国的页岩气勘探取得了突破,但也给常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提出了新的课题。
      本专题的论文聚焦了国内在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包括页岩储层的测井评价新方法、页岩储层压裂过程的微地震监测的资料处理与反演定位方法和可控源电磁动态监测与试验等。
      科技动向:磁法和电磁法的技术和应用有新的发展。借助于无人智能航行器技术的发展,会议论文展示了基于无人机和无人潜水器的磁法和电磁法勘探仪器以及资料处理方法的最新进展。会议还特邀论文作者重点介绍了常规电磁方法在矿产资源勘查和煤矿水害超前探测的方法和应用效果。这些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成熟将为磁法和电磁法在工程勘察和矿产资源的勘探中打开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

(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